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歧途哭返说战国

_4 刘勃 (战国)
  司马迁已经发现了这个问理,他说:“世言苏泰多异,异时亊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也就是 说,{战国策》中的苏泰,完全符合文艺理论中“典型人物”的定义,杂取种种人,合成这一个,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不是历史。
  ?史记》为了解决这种自相矛盾.把苏秦之死定在燕王哙的时候,再往后的那些游说故亊,主 人公则成了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或者根本不相干的其他人了?
  司马迁这么划分,大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依据。只不过苏秦是合纵家的巨擘,而张仪执连横 家的牛耳,把他俩设定为同时代的人,然后双蜂并峙,彼此间再有诸多的恩怨纠葛,故事更铕彩。 也就是说,司马迁选择了更吸引人的材料,而不是更可靠的。
  学者们很早就发现,苏秦挂六国相印,吓得秦惠文王时代的“秦兵不敢窺函谷关十五年”,这 个说法几乎跟其他一切相关记载矛盾。而齐潘王时代苏秦活动的内容,《战国策》的记录虽然只是 些零碎的片段,却可以融合无间地放到历史背录?去.因此不少人都推测,苏秦其实是齐湣王时 代的人.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里,发现了一部性质类似于《战国策》的帛书,里面写到很多苏 赛的言行,是传世的书中从没有见过的.而这些内容具体详密,不大可能是编织出来的故亊。由 这部帛书(整理者起名叫《战国纵横家书》),大致可以断定,上面那个推溅无误,苏秦是燕昭王 派到齐潜王身边的一个间谍?
  这也就意味着,《史记》里把苏秦活动的年代提前了几十年,《苏秦列传》的内容,十之八九 都是错的。如果说,《张仪列传》很大程度上只是历史小说,那《苏秦列传》则简直像穿越小 说了.
  真正与张仪同时代的合纵代表人物.是公孙衍.《孟子》里写到,有人跑到孟子面前夸说纵横 家的荣*,就是把公孙衍和张仪相提并论,说他俩算得上“大丈夫”,可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 而天下息' 其实这个例子也从一个側面证明了,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天下有个苏泰?
  ?《战国策?秦策二》:“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第六拿连横与楚国的噩梦
  89
  Qi tu ku Jan shuo zhan guo
  区,也处在楚军的包围之中。至于魏国,则当然不是齐、楚联军的 对手。这样,本不稳固的连横盟约,随时可能解体,所以在这个阶 段,秦国的局势可以说非常不利。
  以上,就是张仪使楚,请求献上商於地区换得秦楚和好的背景。
  关于商於,也有必要解释一下。商和於其实是两个地名,商在 今天的河南淅川县西南,於在今天的河南西陕县东,两地相连,并 称商於之地。这里是丹水和淅水的交汇处,面积并不很大。《史记》 和《战国策》上都说是商於六百里,明显是策士们的夸大之辞。
  另外,这个 地区春秋时本来 就是楚地。就是 歧 秦真把这里给了 ^ 楚国,也类似于 ^ 法国把阿尔萨斯 % 和洛林两个说德 语的地方割让给 说 普鲁士,当地居 成 民,断不会有 ,,《最后一课》式 的悲情。
  所以张仪使楚,看来只是被动中的秦国想割地求和;也因此楚 国君臣面对张仪带来的消息,也就不会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而不 过是类似于听说了移动充值送手机。被忽悠了是事实,但这种被忽 悠,并不像是《张仪列传》所描述的那样,只有脑残才会上当。
  张仪的那套说辞,当然是缓兵之计。但所图谋者,甚至都不见 得是楚真能和齐绝交,只要楚国君臣犹豫不决,暂缓对商於地区的 攻势就足矣。这样,就为秦军的调度贏得了时间。
  秦军三路出击,一支出武关增援商於的防御,一支出南郑(陕 西汉中),沿汉水进兵,逼近楚的上庸地区,一支则加速东进,击溃 东部的齐楚联军后迅速回师,从而对商於地区的楚军,形成了包夹
  90
  歧il災也说战国
  之势。
  于是才有了下一年的“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 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取汉中之郡。”
  之后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又失败。这事《史记》记录得轻描 淡写,但实际上,这一仗秦军应该也是险胜。
  因为楚军失败的地方,居然是蓝田。 ?
  蓝田到咸阳,已经近在咫尺。蓝田之后,秦不再有险要的地形 可以利用来布防,而当时的咸阳,很可能是一座连城墙都没有的
  城市。①
  一百年后,另一位楚怀王手下的大将刘邦,也是取道武关攻入 的关中。秦的最后一次防御努力,就是死守蓝田。蓝田一失,秦王 子婴就素车白马,捧着天子的符玺,向刘邦投降了。
  就算这次秦是有意采用了诱敌深入之计,但把最后防线设在首 都之外不远的地方,也堪称一场豪赌。而如果相信《战国策?赵策 —》的说法,秦国的战况一度还很不利,以致本来和秦一头的韩国
  ①考古学家至今也没发现咸阳的城墙?为此学者们众说纷纭,其中一种现点,就是咸阳城 本来就没有城墙。
  第六章连横与楚国的噩梦
  91
  Qi tu ku J'an shuo xhan guo
  见风使舵,倒戈帮助了楚国。
  此外,可能还有必要说两句越国。
  越王无强伐楚,《史记》说是楚威王时代的事,但很多学者以为 不确,认为此事也应该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第一,《战国策》里讨论这一年局势的内容里,多次提到越国威 胁着楚的东部,则越国不像是早在楚威王时代就已经被打残了的 样子。
  第二,《竹书纪年》里提到,蓝田大战的那一年,越国给魏国送 来了大量的水军作战物资,和犀角、象牙之类的礼物,这显然也是 在实施协同攻楚的战略。
  ^第三,还有《越世家》本身提供的证据,看齐国使者劝无强攻
  t. 楚的话:
  哭
  “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 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
  说
  ^这句话所描述的楚军在漫长战线上的分布情况,楚威王时不可
  阁 能出现,而明明就是楚怀王十六、十七年时的情形。更明显的证据 是,话里提到的那个楚军东北部军区司令“景翠”,也正是楚怀王时 的大将。
  综上,无强伐楚,应正在秦楚大战之时。
  如果这个推测能够成立,那也就是说,当时不单是齐楚联盟与 秦韩魏联盟混战,也不单是两个联盟内部也都矛盾重重,连僻处东 南的越国,也想掺和进来分一杯羹。
  那么,这一年楚军就是在东线国防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才于西 线惜败于秦的(当然,即使东线没有压力,楚国是否能及时把东线 的部队调到丹阳战场,也是个问题)。张仪说:“楚虽有富大之名, 而实空虚。”不能说完全不合事实,但毕竟百足之虫,仍不容小视。
  92
  五上庸这张牌
  下一年即楚怀王十/V年(前311年),秦国在丹阳、蓝田连续大 胜之后,向楚求和,并主动提出,割还一半汉中的土地给楚国。
  这个汉中当然指的楚汉中。——楚汉中与秦汉中是两个地方, 秦汉中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陕西汉中。楚汉中则在湖北,也即上庸地 区。这里地处长江、汉水之间,四面环山,地势十分险要。要说明 此地的险要程度,可以举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1952年底,毛泽东 提出要建第二个汽车制造厂,本来考虑过把厂址定在武汉,后来为 防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怕厂在武汉会被空袭,要改个安全的地方。 拖到1969年,厂址改定在了湖北省十堰市。——十堰就属于战国时 的楚上庸地区。
  上庸落到秦国手里,对楚国十分不利。因为以此为基地,秦即 控扼了汉水的上游,大军顺流而下,不但可把楚的九夷地区与本土 切断,而且可以直逼楚的郢都,李斯《谏逐客书》里有“惠王用张 仪之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云云,说的就是这件事。
  所以,秦主动提出要把汉中还给楚国,当然对楚国是一个很大 的诱惑。但是《史记》说,怀王这时候抽风,不要汉中,只要张仪, 结果张仪来了,他又被忽悠得没下去手,白白把张仪放跑了,地也 没得着。
  歧泉災毛说战国
  —
  第六章连横与楚国的II梦
  93 <5^3-
  Qi tu ku j'an shuo zhan guo
  这也不一定是事实。
  《战国策》的《楚策一》第十九章,《秦策一》第九章都提到, 割汉中给楚国,是张仪的主意。最终没给,不是楚王不要,而是秦 国国内有人反对,张仪的意见被否决了。
  《楚策三》第五章则写到,“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所谓 “重张仪”,就是使张仪变得更重要的意思。照这么说,怀王不但没 把张仪当冤家,相反却很怕他在秦国失势,以至于派人专程去巩固 提髙他的地位。但这趟昭雎是白跑了,因为他到秦国的时候,刚巧 秦惠王去世,秦武王即位。武王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于是 把张仪赶回魏国去了。
  相比写得花团锦族绘影绘声还掺杂着宫闱秘闻的《张仪列传》, ^ 这几条干巴巴的记录,可能更合乎情理。?
  ^张仪真心希望把汉中还给楚国,这是不奇怪的。因为打一顿再
  f 揉一揉,本来就是张仪和秦国的一贯作风。韩、魏之所以和秦连横, % 也是这么个模式:秦先抢了他们的地,然后说,地还你,咱们结 4 盟吧。
  H这么做,也合乎张仪个人的利益。因为他牵头办成了这件事,
  ^ 楚王将会非常感激他;而秦国因为他得到楚这样一个重要的盟国, , 他在秦的地位也会进一步提高。——秦武王把张仪赶走,理由是张 ^ 仪“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注意“左右” 二字),“仪事先王不 忠”,可能也正是窥破了张仪的这种算盘。
  如果照《史记》的描写,那就是张仪游走列国,厚颜无耻信口 雌黄的事当然所在多有,但对秦国,可真说得上是殚精竭虑出生人 死,不但一辈子没干过一件不利于秦国的事,而且立了大功无数。 秦武王赶他走,像是纯属感情用事,张仪倒成了 “信而见疑,忠而 被谤”的悲情人物了,和劝楚怀王杀他的屈原同学正可同病相怜, 抱头一哭。——当然,这也不是情理所必无,写小说的话,个人还 真是更喜欢这个故事。
  到底把不把汉中地给楚国的争论,在秦国国内延续了很长时间。
  94
  歧泉笑也说战国
  张仪希望给,另一位重臣甘茂则说不给。秦武王信任甘茂,当然也 就是坚定的不给派。但举重爱好者秦武王蠃荡只当了四年国君,就 在举鼎时把自己给砸死了,于是秦昭襄王即位,秦国实权落到太后 和太后的弟弟穣侯魏冉手里。这位太后祖上是楚国人,她姓芈,可 能还是楚国的王族。为了能让昭襄王坐稳王位,太后和穣侯对政敌 进了非常血腥的清洗,这样他们就比较需要能在秦国之外获得一 些支持,于是很自然地想到了楚国,这样,把汉中给楚国的意见, 就又占了上风。
  在秦而言,这可能只是国内不同政治派系间的扯皮,但扯皮产 生的效果,实际上却好过任何一种选择。
  早早把地给楚国,那正如甘茂所说:“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 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天下与楚,即天下又变,王何以 市楚也?”出了乱子我们再把汉中给楚国,楚跟我们就是一边儿的 了。现在就给,将来出了乱子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和楚国做交易啊?
  但勿1果不给,则会导致楚国完全倒向齐国一边,坚定不移地与 秦为敌。齐国和楚国联手,秦国的压力就太大了。
  现在这么一扯皮,却反而把楚国给钓住了。——正是因为对通 过外交手段获得汉中地始终没有绝望,楚才始终找不准自己在国际 政治中的立场。楚怀王二十年到二十四年之间,楚在齐、秦之间的 —系列摇摆,都是这种犹疑心态的反映。
  六怀王入秦不反
  秦昭襄王初即位的几年,秦楚关系相当和谐。照例要娶妇嫁女, 自不必说,重要的是,秦真的把上庸还给了楚国。
  以当时的情势论,这种友好关系虽然注定早晚会终结,但本应 该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但怀王二十七年(前302年),因为一次意 外,楚国又不得不转到和秦敌对的立场上来。
  原因很简单,就是年轻人火气大性子急,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秦楚结盟后,楚太子到秦国做人质,——国君的儿子做人质当
  第六章连横与楚国的饉梦
  jrrs> 95
  Qi tu ku Jan shuo zhan guo
  时是常见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难堪,秦昭襄王本人还有后来的秦 始皇,都有做人质的经验。只要两国关系好,那就待遇很不错,行 动挺自由,还可以在国外攒点人脉,积累政治资本。所以当时有一 种论调说,有过做人质的经历,政治地位才会比较稳固
  但太子为了一点私事,和秦国一个大夫争斗起来,把这个大夫 给打死了。
  太子知道事情严重,吓得慌忙逃回楚国,这就把楚国陷人了极 端孤立的境地。这些年楚既然亲秦,和齐国自然关系紧张。这样, 楚就不得不同时面对齐、秦的进攻。
  I怀王的对策是,一边派太子到齐国去做人质,缓解和齐的关系,
  一边组织军队抗秦。连续三年,楚都战况不利,这时秦昭襄王写了 歧 封信给楚怀王,信的措辞很客气,回顾了秦楚友好的历史,也暗示 尤 了两国如果能够复合的美好前景,于是秦王要求再与楚王在武关见 ^ 个面,大家好好谈一谈。
  、应该说,这个要求很难拒绝。
  ^当然,有人劝怀王别去,比如屈原就说:“秦虎狼之国,不可
  ^ 信,不如毋行。”但不去赴会容易,接下来怎么办?论实力,这时是 战 秦强楚弱;讲道理,这次理还真在秦国一边。秦国完全可以说,我 ,U 们已经拿出了最大的和平诚意,但楚国却蛮横地拒绝。那就只有打
  ①可以参宥著名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赵孝成王刚刚即位,太后主持国政。秦闰攻 打赵国,赵国向齐阐求授,齐国则提出.要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太后舍不得和儿 子分离。于是左师?龙劝太后说:回首历史,赵王的子孙封侯的,都没法把家业传承下来’其他 诸侯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为什么会这样?
  “岂人主之子侯则必不善哉?位#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嫕孳长安君之位, 而封之以?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it於赵? ”
  难道是这些封侯的王子们都水平不行么?不见得?因为他们一个个地位高,俸禄厚又没有功 劳,拥有的却太多。现在老太太您高抬长安君的地位,给他肥沃的土地和各种宝物’却不让他为 国立功.一旦您老人家有个意外,他凭啥继续在赵国立足啊?
  太后一听很*动,马上就让长安君启程去齐国了。
  96 <5^5-
  歧泉災毛说战国
  了,你屈原自己带长剑挟秦弓操吴戈披犀甲上啊??
  所以怀王赴会,是为儿子的冒失和怯懦埋单。谈成了最好,谈 不成真有什么意外,也是挽回道德积分的事。
  当然,秦国真敢扣人不放他回来,怀王大概也想不到,毕竟, 这是创纪录的无耻,出乎任何人的意料。
  被困在咸阳后,怀王非常硬气地拒绝割让土地,后来居然还硬 是逃出来了。——逃亡路线选择也很合理,没直接回国,这次不比 儿子那会儿属于突发事件,归途上秦国肯定盘査严密;也没走较近 的韩魏,当时韩、魏正追随齐国攻打函谷关,秦军也一定在那里防 隔内外;而是向北兜了个圈子,奔赵国而去。
  当时赵国国君是赵惠文王,但国政还是控制在号称“主父”的 赵武灵王手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国力大增,对秦国阳奉阴违, 怀王指望这位赵主父能接纳自己。
  但人算不如天算,赵武灵王当时跑到代地研究匈奴问题去了, 不在国都。赵惠文王刚刚即位,不敢对这么重大的问题拿主意,于 是怀王被送回秦国,最后就死在了咸阳。
  综合而言,楚怀王大概还算得上所谓“中材之主”,没什么宏图 远识,但判断力也并不在当时的一般人之下,比他儿子楚顷襄王像 样得多。顷襄王既没决断,也没担当(这从打死秦大夫后逃归的表 现就看得出来),他在位三十六年,楚国在秦国面前,就彻底悲剧 了。上庸再次丟掉不必说,连首都郢城也丢了,楚先王的坟墓也给 烧了。楚国君臣百姓不得不“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心 中的悲怆,自不待言。
  楚国人要冋首楚国强大的旧梦,那最后的好光阴,就是楚怀王
  ①中文系的教授,有的能从屈原的作品里看出楚国改革*和保守派两条政治路线之争之类 的东西.我很反正我对《离《?、<九?》的印象,就是惊人的华HS细腻和多愁善感’文笔 和情绪都极端的女性化,随时可能哭得涕泗滂沱浑身荡*。文学才华是一回亊,行政和带兵的能 力显然是另一回亊.当然没有切实的证据证明屈原行或者不行,但这种气质是否适合掌握军政大 权,我是存疑的。
  第六章连横与楚国的顏梦
  97
  Qi tu ku Jan shuo zhan guo
  的前期。后来怀王当然也在秦国手里吃了败仗,但丹阳、蓝田两战, 好歹可说是输阵不输人,而且随即灭越,也箅失诸桑榆,收诸东隅。 怀王又是死在阴谋之下的,这更适合被渲染成一个悲情故事。
  所谓“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人秦不反,楚人怜之至 今”,盖以此乎?
  附:南楚之南
  看史传上对楚国的描写,很容易觉得春秋时代的楚国,跟战国 时代的楚国简直不像是同一个国家。春秋时代的楚国,充满了蛮悍 进取的精神;进入战国,楚对北上争雄,好像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致, 相反,净看见它被秦国欺侮和戏耍了。?
  ^有人说,这是由于楚国屡经内乱,而变法又不如秦国彻底的
  %说到变法不彻底,自然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吴起之死,一般的
  ^ 说法是,秦国车裂了商鞅,但是商鞅之法保存下来了;楚国人杀了 吴起,吴起变法,也就夭折了。
  走这里提一点另外的思路。
  ^楚肃王即位,查办攻杀吴起,以致损毁先王遗体的案子,显然
  tH 是刻意从严从重的,因此杀了贵族七十多家。这当然不是为了给吴 起报仇,也不见得仅是为给先王尽孝。借机再狠狠打击一下贵族的 想法,恐怕也是有的。
  楚国的国家体制远比秦国成熟,贵族的势力也比秦国根深蒂固 得多,楚贵族传统的铲除不可能如秦国那样彻底,这是肯定的。但 倒也并没有哪部史书提到,吴起之法被废。相反,吴起很多的政策, 可能也是延续下来的。如《吕氏春秋?贵卒》中提到,吴起建议:
  ①史念海先生对《史记?六国年表》作的统计:战国时楚伐齐2次,伐》2次,伐泰,燕、 韩各丨次.而秦伐楚达12次,鴆伐楚5次,帏伐楚也有3次.当然,六国表记录的数据’是很不 完全的,不过攻防比重,大体可见。
  98   歧哭也说战国
  “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就是把楚国的贵族,都迁到地广人稀的地区。一当时在楚国, 所谓“广虚之地”者,当然首先就是今天的湖南省境。
  这一条,跟考古上的发现,是可以印证的。据史书得出的印象, 是春秋时代楚国的重心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部和湖北省,楚境基本上 不到湖南。事实上,湖南境内发现的春秋时代的楚文化遗址,也是 数量既少,规格也低,有的是否算楚文化还性质可疑。到战国时代, 楚文化遗址的数量和档次,则都突飞猛进。①吴起变法只有短短几年 时间,如果不是政策延续下来了,很难有这样深远广泛的影响。
  回顾春秋的历史,楚国贵族急于北上扩张的心理,往往比国君 本人还要强烈。例如城濮之战,就是楚成王不想与晋国作战,而楚 军的统帅子玉却迫不及待,对已经退避三舍的晋军步步进逼。?
  所以,“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的结果,很可能是把楚国最想北伐 的一批人,调转到南方去了。战国时楚国失去了迅猛的北上势头, 这或者也是原因之一。
  当然,进人战国时代,中原的小国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列 国要扩张疆域,除了彼此攻战外,向未开发地区发展也是共同的趋 势。但楚国所面临的情形,也与其余各国大不相同。
  韩、魏被压缩在富庶但窄小的地带上,只能从其他大国那里虎
  ①我手边有一本高至客先生的《楚文化的南渐》(湖北教育出版社),此书的第二章第二节 标e是《春秋时期楚人大举南进》,第三节标《则是《战国时期楚人席卷江南》.光看理目,似乎 从春秋到战国只是*变。但实际上,“席卷江南”写了将'近两百页,“大举南进”剡不到五十页就 把话说完了,并且其中提到的有些文化遗址是否厲于楚文化,还有比较大的争议?
  ②类似的例子如:
  公元前701年,汉水流域的一些小国联合起来,有向楚军发动进攻的迹象。楚将斗廉(斗氏 是楚国大贵族之一)提议先下手为强。主将屈瑕对此有些犹豫,认为这样$大的军事行动,应该 先向楚王请示一下?斗廉却说:“师克在和,不在众……成军以出,又何济葙?”于是既不请示楚 王,也不卜问神明,楚军就断然出击,这次自作主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大胜.
  公元前690年,楚国讨伐随国。进军途中.楚武王去世。但他的将军们并不因此退兵?反而 秘不发丧,继续前进.*终以楚王的名义进人了随国,使其屈服.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对外战争失敗,看守郢都城门的鬻拳(此人是楚国先祖鬻熊之后.也 是楚国贵族),拒绝让他进城。楚文王无奈,重新出兵打败了黄国,才又?上归途。
  第六章连横与楚国的_梦
  99
  Qi tu ku fan shuo zhan guo
  口夺食,“广虚之地”与它们无缘。
  齐国东临大海,有点蓝色文明的气质,但幻想一下有长生不死 之药的海外仙山的神话故事,或者构建一套九州之外还有九州的空 间理论都还可以,但要说建立海外殖民地什么的,那就是扯淡了。
  燕国可以往朝鲜发展,事实上一个叫卫满的燕国人,就当了朝 鲜国王。但宇宙第一大国存在与否,对战国的国际形势,也是没什 么影响的。
  赵国一则是灭了中山国,一则是它的代地,北接匈奴。赵武灵 王从胡人那里学得了胡服骑射的法子,赵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但 胡地沙卤,秋冬甚寒,春夏甚风,那里的土地,对赵国并没什么
  意义。
  歧所以拓展空间比较大的,楚以外只有秦国。秦在穆公时代巳经
  it “灭国二十,遂霸西戎”,再往西去,除了还有一个义渠戎之外,就 ^ 得经河西走廊,远通西域了。统一的汉朝要控制西域都很艰难,所 . 以秦对向西方发展的兴趣并不大叭但秦国向南,则有四川盆地的蜀 国。蜀地号称天府,既是粮仓,又矿产丰富,对虎狼之秦来说,这 ^ 无疑是一只诱人的羔羊。
  线但这也无法跟楚国相比,楚国要往“广虚之地”发展,才真是
  阁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向东,楚国取得了吴地,向南,楚国进人了湖南后,南下的势 头并未就此停止,楚顷襄王时,一个将军庄躅,甚至一路打到了云 南滇池。
  当时的说客谈论各国的领土面积,所举的数据当然很粗略,但 是国境的大小比例,还是大致可以从这里看出来的。燕、赵、齐都 是“地方二千余里”,韩国是“地方九百里”,魏国是“地方千里”, 唯独提到楚国,却是一张嘴就说“地方五千余里”。
  ①不过河西这条路,当时一定是保持畅通的。因此西域各国都知道有个秦国.英语里称中 国为“China”是因为#,但绝非二世而亡的秦帝国有多大的“余威震于殊俗”,而是因为春秋战 闻几百年来,西域B家能接触到的,只有一个泰国?
  JTTS) 100
  歧泉災也说战国
  但土地如此广袤,实际上反而成了楚国的一个软肋。
  正所谓孩子要补钙,关键是吸收。秦国取得巴蜀,这块土地大 小适中,秦很快就把它和关中连为一体,让这里变成自己的一个重 要粮仓。而楚国新获得的土地太多太大,却很自然地导致了消化不 良的毛病,要把这些丰饶但从未开发过的土地变得可资利用,别的 不说,首先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楚国人显然不够多?,就是全 力以赴地生孩子,这也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情?。何况当时生活在南 方,男人还特别容易短命,所谓“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而贵族们又是被国君强迫离开自己已经高度发展的封地而跑到 南方去开发的。对此不能不有很大的怨气,在新地盘取得一些进展 后,分裂独立的倾向,就会萌生出来。
  和平时期还好,一旦再受到外部冲击,中央控制力又有所减弱, 这个本来暗藏在心底的意图就会变成事实。后来果然,楚国对外战 争连续失败,在这种情势下,“唐蔑死,庄蹒起,楚分而为三四。” ? 楚国就崩盘了。
  ①‘‘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这在当时差不多是共识。歷子跟楚惠王是这么说的’ 旲起跟楚悼王还是这么说的。
  ②事实是,湖南地区的经济,是在五代特别是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至于湖南要在政治上 具有的全国性的影响力,更几乎可说是近代史的亊了。
  ③《荀子?议兵h
  101
  第六章连横与楚国的謹婪
  Qi tu ku J'an shuo zhan guo
  第七章赵国的两张面孔
  * —赵武灵王的武与灵
  ^三家分晋时,赵大概吃了点亏,所以虽然本来是晋的首卿,但
  皂 在战国初期,却毫不起眼。赵国的地理位置,也注定了它压力很大: 5^ 夹在秦、齐两大国之间,北方面临胡人的侵扰,在赵的疆域内,又 有个白狄建立的中山国。中山国说不上有多强,但是也着实不弱, 对赵而言,是所谓心腹之患。
  ^赵国的崛起,是因为赵武灵王。
  成中原诸夏本来都习惯车战,但这种战法,只适合在华北大平原
  肖 上进行,拿到山西山区,就不免水土不服。所以早在春秋中期,晋 国就已经大力发展所谓徒兵,即各类步兵兵种。到赵武灵王的时代, 就又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法子。和学习骑射同时进行的,是推广胡 服。为什么要穿胡人的衣服,一般解释是:既然要骑马,则穿裙子 是不方便的,诸夏的传统服装上衣下裳,裳其实就是裙子。而宽袍 大袖随风飘逸固然看起来潇洒,但不利于做动作,25所以这些也都得 跟着改。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有说法是这标志着中国骑兵的出现,也 有不少学者认为骑兵出现不可能这么晚,因此对胡服骑射的军事意
  ①我从小牢记袁阔成老师的比喻:??古人袖子都宽大,镧今天,能改八条超短裙?”现在讲 历史的,好像都害怕路说书的发生牵连,我没这个避忌,特在注释中插一句,以示怀旧之意。
  102 (5^3.
  歧皂哭也说战国
  义和内涵,有许多其他的解释,我们不管了,总之在这之后,赵军 的战斗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于是,中山国被赵武灵王灭了,赵国的领土,向北疆的胡地一 再开拓。尤其被人称道的是,赵武灵王有一个极具创意的攻打秦国 的思路:就是不必千辛万苦地跟秦国在函谷关死磕,而可以取道云 中、九原,直接南下进攻咸阳。这个构想,赵武灵王自己不曾有机 会真练上一回,但后来却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匈奴人就往往采 用这条进兵路线,秦始皇修建工程浩大的直道,从甘泉宫到九原郡, 莖山堙谷,千八百里,就是为了防御这种攻势。
  谥法上说,“威强敌德曰武”,以上是赵武灵王谥号中有一个 “武”字的原因。
  但“灵”则不是个好字眼,“乱而不损曰灵”,这是说赵武灵王 惹了乱子,但所幸对赵国国力,并没有发生重大影响。
  赵武灵王有一个大儿子赵章(史书上也称为公子章),灵王后来 宠爱一个美女吴娃,又生了一个小儿子赵何。赵武灵王二十七年 (公元前299年),传位给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他自称主父,然 后跑到代地去,专心开拓繮土。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看大儿子向做了国君 的弟弟朝拜,又感到于心不忍,于是想把赵国分成两部分。也就是 说,把赵国的代地独立出去,让赵章在那里当王。当然,这个构想 和从云中郡打秦国一样,也没有实行。
  就在这一年,赵武灵王父子三人一起去沙丘的别宫游玩,于是 发生了政变。《宋记》说,赵章想谋杀弟弟,结果反而被赵国贵族李 兑和公子成所杀。这二位害怕赵武灵王要为长子报仇,就乘势把他 的住处包围,不让他出来,也不给他吃的。最后,英雄半生的赵武 灵王就被关了整整一百多天,终于活活饿死了。
  从历史渊源上说,秦国和赵国关系比较亲近。上溯到商纣时代,
  第七章赵国的两张面孔
  103 6^5-
  Qi tu ku Jan shuo zhan guo
  两国国君的家族,就能找到共同的父亲(其余国家之间,往往就得 上溯到半神话性质的五帝时代)。据《秦本纪》最后司马迁的议论: 秦国的老祖宗诚然是姓嬴,但以下分出来的各支派,却是赵氏最先 牛叉起来的,因此秦国国君也腆着脸,是很想姓赵的。?
  汉朝人写文章,说到秦始皇还经常“赵政、赵政”地叫,就是 这个缘故,
  众所周知,从血缘上讲,秦国是戎狄成份很髙的,那么赵人身 体里戎狄的血,当然也少不了。但中原诸夏,对赵却没有什么文化 上的攻击,这自然是因为赵的风俗已经华夏化了。赵的都城邯郸, 不但是冶铁中心,也是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唯一一个大型商业 都市。不妨引用《货殖列传》里关于赵地风俗的一段:
  歧
  兔民俗慑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
  ^ 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貼屣, 游媚责富,入后宫,遍诸侯。
  A
  ^司马迁说,赵国投机者多,奢侈品多,男人往往是流氓阿飞,
  钱 抢劫和盗墓是家常便饭。女子们则从事娱乐业,擅长音乐和舞蹈, 喜欢傍大款或高官。所以,各国君主的后宫里,都有赵国女人。
  这一点,在其他书里,也可以找到很多证据。比如李斯《谏逐 客书》里,也特别提到秦王的后宫里面有“随俗雅化,佳冶窈窕” 的赵女。“随俗雅化”,是说她们能根据时尚的潮流,精致地给自己 化妆;“佳冶窈窕”则是特别强调了身材好,这大概跟爱穿髙跟鞋 (站屣)有关。而正因为邯郸人行动时姿态高贵,所以有外地人专门 来这里学习走路,于是就有了邯郸学步的攀故。
  照这个说法,赵国是一个相当淫糜腐化的地方。大概高度城市
  ①商纣有臣子叫飞廉,飞廉的一个儿子恶来是泰的祖先,另一个儿子季胜则是赵的祖先. (秦本纪》说:“秦之先为贏姓.其后分封.以同为姓……然泰以其先?父封赵城,为赵氏?”但实 际上造父是季胜之后,和秦的关系有点远,秦自居造父之后,是想冒充我祖t也很阔。
  104
  歧皂笑友说战国
  化之后,社会上总难免出现诸如此类的弊病。此类现象该算文明不 得不付出的代价还是不可宽恕的堕落,这里不讨论,问题是,这样 的环境氛围,通常很难孕育出好士兵那战国后期唯一能跟秦军正 面抗衡的强大赵军,竟是哪里来的?
  答案大体明确:赵军强在骑兵,骑兵来自代地。
  代地的范围,大体是霍山以北的山西北部,以及其附近的河北、 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代是赵国领土,但赵国人自己对这块土地, 好像不大有认同感,经常觉得你也配姓赵,不把这里当作赵国的一 部分。?后来的秦楚之际,项羽做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诸侯,把原来 的赵王改封为代王,大家就都觉得这也太欺负人了。项羽失人心,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理由。
  不认同的原因,正是因为这里仍然髙度胡人化,和作为典型的 中原文明一部分的赵国,整体氛围有点不搭。一《货殖列传》里, 也是把邯郸周围地区才称为“赵”,而把“代”单独另箅,不过是 “其谣俗犹有赵之风”而已。
  这里本来有一个狄人建立的代国,——因此代地的象征,是一 只翟犬?。三家分晋之前,赵襄子用欺诈手段,把代国灭了。赵襄子 的姐姐嫁给了代王,于是襄子请代王吃饭。他命令厨子们把舀水用 的铜枓的柄加长,变得可以当武器使用,于是进献食物时奋力一击, 就把代王杀死。然后赵军大举进攻,灭了代国。
  代是穷地方,本地的农业和商业都微不足道。这里的优势,一
  ①参宥齐国那一讲。
  ②这在古代逛正常现象。如丙汉时.四川、江西、湖南等地均已纳人王朝版图,但关中、 河南的人则可能拿出一副傲悝的嘴脸来,凭你也算中国?到明朝,江西、湖南当然算中国了,但 他们看云贵地区的人,那态度多半也会赵老太爷起来。
  ③狄与*,这两个字可以同苷互通.据.(赵世家》说,赵国的先祖赵简子有一回进入假死 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他见到了上帝(当然是中国人的上帝,跟耶和华没关系)?遭遢了很多有象 征意味的亊,其中之一,是上帝说要把一只翟犬送给了他的儿子(即赵襄子)?酸来后,有人跟赵 简子阐释这些怪寧的伟大意义,认为犬者,代之先也”,送翟犬给赵襄子.就意味这赵褰子将 灭代。
  第七章赵国的两张面孔
  105
  个是剽悍的民风,一个是优良的马场。
  当时马镫还没有发明,但马在战争中已经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秦军令人闻风丧胆,战马的优势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秦先祖本 是周天子的牧马人出身,当初能弄到大夫的地位,就是因为马养得 好。秦国的战马,号称是“探前趺后,蹄间三寻”,就是说马后腿一 蹬,就出去两丈多。其余国家没法在这一点上和秦军抗衡,但赵国 拥有了代地,也就成了例外。
  代地已经迫近北方的大漠,所以时常会受到胡人的侵扰。当地 百姓为了生存,自然就养成了骁勇善战的性格。一般说来,老百姓 总是比较务实的,趋利避害而已,对胡人军事上的长处,不会拒绝 学习。赵武灵王要胡服骑射,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创意,而是到了代 地考察之后,才提出了改革规划。大概,穿胡服而跨马弯弓,在这 里早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三胡服意味着什么
  如果从纯军事的角度理解赵武灵王推广胡服,则他的有些作为 是很奇怪的。比如他坚决要求宗室大臣们穿胡服出席朝会之类的正 式场合,就似乎毫无必要。第一,仅为作战,士兵穿胡服足矣,贵 族不一定都要穿;第二,即使要贵族穿胡服,戎装改为胡服也就可 以了,大可各类礼服仍保持传统样式。这样变革的阻力,也就可以 小很多。
  那么,赵武灵王为什么要选择一种把阻力最大化的方式?
  《战国策》里,赵武灵王和赵国宗室群臣辩论是否该穿胡服的内 容连篇累牍,照例,基本上都是伦理学层面的探讨。所以柏杨先生 翻译《资治通鉴》翻译到这里,忍不住大发感慨:
  利益这么明显的一件改革,而又不伤害任何人的既得利益,都 这么困难。使中国伴滞的力量,似乎永远超过使中国进步的力量, 正是中国人苦难的源头。
  106
  歧途■ 5C也说战国
  柏杨以写《丑陋的中国人》知名,但我觉得他这里的说法,对 中国的国民性,真是怀有极大的善意。似乎中国有很多坚持传统的 理想主义者,可以不问利害,死守过去。其实至少赵武灵王的这一 次变革,伤害谁的利益,是很明显的。
  赵地区和代地区尽管同属赵国,但实际上构成了两个相对独立 的经济文化圈。贵族们当然是集中在邯郸的,本来他们在赵国绝对 居于主导地位。而胡服骑射,则必须完全以代地为基础。战马都在 代地,要把邯郸步态优美的舞蹈家改造成罗圈腿的骑兵,也远不如 训练从小和马打交道的代地人来得方便。更何况,赵武灵王有意直 接引用胡人为自己作战%也只有在代地,联络、吸纳胡人武装才较 为方便。
  要贵族穿胡服,是要他们对代地的重要性表示认可。但是,代 与邯郸就好像天平的两端,代这一端上升,邯郸则不得不下降。
  然后,代地与邯郸之争,大概也可看作王权与贵族权力之 争。——赵武灵王少年即位,史称其时他“未能听政”,则那时赵国 的政治权力,显然掌握在宗室贵戚们的手里,后来赵武灵王虽然年 长,但行动决策,仍然要受到贵族的诸多限制。只有贵族势力薄弱 的代地,赵武灵王才能获得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力量。提升代地的地 位,当然也是王权扩张的表现。
  大抵,代地的力量团结在赵武灵王本人周围,我们可以称之为 “代党”或者“保王党”;邯郸则是贵族派的大本营,那里活跃的是 “赵党”或者叫“共和党”(“周召共和”意义上的共和)。
  赵武灵王在位的前十六年,赵国无所作为,只见在秦的攻势下 连连失败而已。这种充满危机的局势,使得赵国君臣同时感到加强 军事实力的必要。在这种情势下,贵族们愿意做出一定让步,保王
  ①《史记》和《战国策》写赵武灵王和肥义的对话,都提到“计胡、翟(狄)之利”的话。 不少书都把这句理解为消灭胡人而获益■实际从赵武灵王的举措看,引用胡人而获益,^他是一样 重视的。赵武灵王十九年,“胡服招骑射”(注意“招”宇),二十年,“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 (代地的相赵固主管胡人的事务,招致他们的军队);二十一年攻打中山国时,“赵希并将胡、代”; 惠文王二年,“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凡此种种,都是明显的例证.
  第七章赵国的两张面孔
  107
  Qi tu ku J'an shuo zhan guo
  党、共和党可以通力合作。但一旦国势稍振,冲突则不可避免。
  最能体现这种态度转变的,大约是公子成吣此人显然也忧心赵 国的危局,所以在骑射强兵,洗雪国耻的说辞下,选择了接受胡服, 但最终沙丘之变时,他却乂成了杀死赵武灵王的凶手之一。
  四吴娃的魅力有多大
  照《史记》的描述,赵武灵王之死,是因为废长立幼而引发的 政变,这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剧情,似乎犯不着多说。但考察此事 的前因后果,也有较使人惊讶的地方:
  第一,赵武灵王宠爱小儿子,不是立他为太子,而是一步到位 的让他当了赵王;
  第二,赵武灵王为了平衡两个儿子的关系,竟然想出了一个把 & 赵国一分为二的办法。赵武灵王也算是一代英主,就算老来昏聩?, % 何以竟会想出这么一个自杀式的方案?
  4司马迁谈到赵武灵王在两个儿子之间的态度摇摆,有过如下的
  ^ 概括:
  ^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
  ^ 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 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
  新得一个美女,君王从此不早朝或几年不出门,情理上自然是 可以说通的。但问题是,这么评价赵武灵王,却与《史记》自己所 提供的事实不符。看《赵世家》:
  赵武灵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娶了这位吴娃。
  ①公子成的年纪似乎比赵武灵王要小,大概是赵武灵王之弟?赵武灵王称他为“叔”,是按 伯仲叔季的排行称呼,等于是喊“老三”,而并不是叔父的意思(徐中舒先生的说法>。
  ②<赵世家》说他即位时“少,未能听政”,大概还不满二十岁’此时也不过就过去三十一 年,其实也不是很老,
  108
  歧友笑毛说战国
  十七年(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离开邯郸,去考察齐国和中 山国的形势。
  十八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死了,赵武灵王派人去接了当 时还在燕国做人质的秦昭襄王,护送他回国登基。——这是很高明 的外交策略,因为赵要专心消灭中山和开拓北疆,必须保证和秦国 之间友好的关系。不然自保之不暇,哪里来的余力扩张。
  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开始胡服骑射的改革。
  二十年(公元前306年),一边派人巩固和秦、韩、楚、魏、齐 五大国的关系,一边招募胡人的军队,大力攻打中山国。
  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到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持续 不断地对中山发动猛攻。这期间的二十五年(公元前301年),吴娃 死,而赵武灵王用兵的势头仍然继续,似乎连伤心的功夫都没容 出来。
  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让位给赵何,自己做赵主 父,专心经营代地去了。
  这位吴娃夫人生育的儿女不少受宠大概是事实,但其魅力显 然远不能和强国强兵的诱惑相提并论。赵武灵王不但没有为她“数 岁不出”,反而是该干嘛干嘛,一点没耽搁。传位给赵何,是吴娃死 后两年多的事,这跟“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吴娃死, 爱弛,怜故太子”云云,更是自相矛盾。
  英雄为美人误了江山的故事,老百姓喜欢,觉得这里面有“人 性”。可惜,要在政治家身上找这种“人性”,结果往往是失望,上 述两个问题,也许还是应该从代地和那鄭的矛盾来理解。
  五主父的妥协
  赵武灵王当然最看重代地的。胡服骑射,完全就是一个代地 战略。
  ①除了赵惠文王赵何之外,至少还有个平阳君赵豹《此外,平原君赵胜和一个公主可能也 是吴娃所生?
  第七章赵国的两张面孔
  109
  Qt tu ku Jan shuo zhan guo
  他的长子赵章,也是代党,对中山国发动进攻时,赵章统帅中 军主力,与代地、胡人的军队,有协同作战的经历。灭中山后,他 的封地在代,赵武灵王后来又想让他做代王,则照情理论,他在代 地应该本来就有较深厚的基础。
  而赵何即位时,年纪最大也大不过十岁,还没有决策能力,而 且一个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小孩子,他爱繁华的邯郸应 该会胜过寒苦的代地。尽管赵武灵王给他安排了一个穿胡服的老师, 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通常是敌不过孩子的生活环境的。
  从赵国宗室贵族的角度出发,他们会觉得赵何是一个更符合自 己需要的赵王。
  下面说一点猜想。
  ^中国历史上,皇帝退位当太上皇的例子,也颇有一些。其中著
  . 名的如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这几例,都不是心甘情愿的。赵 武灵王未必不和他们有可类比之处。传位给幼子,很可能是当时赵 X 国的贵族派还占上风,这是赵武灵王对反对力量做出的让步。
  A当然,贵族派也不会无视代地的军事意义,所以不为已甚,赵
  武灵王既然退位,就没有进一步限制他的行动。成了赵主父的赵武 成 灵王,也许反而拥有了更多自由(他曾经亲自到秦国考察,并以使 , 者身份见了秦昭襄王一回,如果他还是赵国国君,就很难想象能这 $ 么干),可以更加全力以赴地经营他的代地战略。
  接下来的三年里,代地战略完全取得成功。赵武灵王得到了胡 人同盟,军事实力更加强大,多年来顽强抵抗的中山国终于被灭, 代地和赵地之间畅通无阻。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赵武灵王不可能继 续原先的让步姿态,代党和赵党之间的微妙平衡也就很难维持,矛 盾更加无可回避。
  那个要把赵国分割为赵国和代国的构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 出来的。当然,这意味着赵失去了代的军事屏障,代失去了赵的经 济基础,绝对是一个两败俱伤的选择。所以,在赵武灵王,是这个 计划“计未决而辍”;在公子章,是想杀死赵王,全面由代党掌权而 自己即位;在李兑、公子成等贵族们,则是要置赵武灵王和公子章
  110 (5^5-
  歧泉哭也说战国
  于死地,仍然维护邯郸贵族派的主导地位。
  于是就有了沙丘宫的那场政变。结果是贵族派获胜,政变策划 人之一的李兑,后来更是长期在赵国专权,所以也许可以推测,司 马迁所依据的赵国史料里这段历史是按照李兑的意愿来写的。所 以赵武灵王不得不晚年昏聩,公子章不得不“贪而欲大,内得主而 外为暴”,而李兑、公子成的所作所为,则不得不被誉为“灭其党贼 而定王室” 了。
  六赵国的结局
  赵武灵王之后,赵国直到灭亡,也不曾再出现一个强势的国君, 保王与共和之争,是不再有了,但代地与赵地的矛盾,仍不免继续 存在。其表现,就是邯郸城里的赵国君臣,对代地的名将往往不能
  信任。
  秦王政即位之后,秦国愈益强大,六国愈益衰弱,这个时侯, 李牧将军看来几乎是赵国乃至整个山东最后的希望。
  秦军的攻势犹如惊涛骇浪,李牧指挥的赵军,则像一块矗立的 礁岩。多少次,礁岩似乎已经被风浪吞没,但终于,它还是顽强地 露出了水面。
  当然,谁都知道,再坚固的礁石也早晚有被摧毁的那一天。但, 总可以指望它坚持得更久一些。
  赵王迁七年(公元前228年),秦国名将王翦率领大军直下井 陉,扑向邯郸。李牧率军迎战,眼看即将出现的,是战国末期最耀 眼的两位将星的对决。
  然而这时,赵王迁像一个脑残一样,轻易相信了秦国的反间,
  ①司马迁写六国的历史,一般是只有秦国方面的记栽和一些策士游谈(后来编成《埤国 策》)可以利用,而没有该国的史料做依据,但赵国的情况似乎有点例外。《魏世《》、《田世家》 里常见编年错乱,语焉不详的现象,《赵世家》这种问题就要少得多,恰恰相反’它的问题是有很 多美化(甚至神化)赵国创业发展史的内容。前一个问题显然是史料残缺导致的,后者则很像是 本国史官的谀辞.有学者推测,可能是泰始垦烧六国史时,赵国这份没烧干净’所以司马迁写 《赵世家》时可利用的材料要多一些?
  第七章赵国的两张面孔
  Qi tu ku Jan shuo than guo
  认为李牧谋反,派人将之处死。于是赵军迅速崩溃,赵国灭亡。
  当然,朝廷与军方的矛盾,自来难以避免,但地缘因素,确实 也不能小视。
  《史记》介绍李牧的第一句话: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 代雁门,备匈奴。
  歧
  %
  4
  说
  112
  第八章
  齐国往事不如烟
  国君姓田以后的齐国,往往也被称为田齐。
  西汉末,王莽就自称是末代田齐国君田建的后代。
  于是往上数:取代姜太公的后代之前,田氏本是齐国的大夫; 而跑到齐国来做大夫的田氏始祖田完%则本是陈国的公子;陈国是 小国,但往上追溯,老祖宗却着实是个奢遮?人物,乃是大名鼎鼎的 圣君兼孝子舜;而舜,又是黄帝之后。
  于是,王莽也就是黄帝之后了。
  顾颉刚先生评价王莽的这段家谱:
  陈侯、齐王,仅是诸侯,没什么大关系;至黄帝与舜则都是有 天下的。王莽为两代圣帝的子孙,甚足引为自己的光宠也。
  其实,认祖宗认到田齐,还是颇有点关系的。就是更见得这个 家族祖祖辈辈都是用和平手段,接手人家的政权的。这也是在为王 莽自己当皇帝找历史依据造舆论。
  ①a旦大学的周振鹤教授写过一篇历史随笔?叫《假如齐国统一了天下》,大意是如果这 样,整个中国的发展轨迹,可能都会很不同。可以参看,当然,我没那么乐观。
  ②ra完字敬仲,因此《史i己》里写田齐历史的那篇,叫《田敬仲完世家但一般书里提到 这篇,都不说这个啰嗦名宇,而是简称《田齐世家》或者《田世家》。
  ③了不起,出色之意。
  第八章齐国往事不如烟
  113
  Qi, tu ku Jan shuo zhan guo
  黄帝取代神农氏,不是用暴力推翻人家,而是人心归附,自然 取代;舜取代尧的儿子丹朱,也是人心归附,自然取代;田氏代齐, 据说还是人心归附,自然取代;现在王莽做了安汉公,颂德献符的 遍及天下,当然也到了人心归附,自然取代汉朝的时候了。
  -田氏的和平演变
  说起来,看王莽篡汉和田氏代齐所用的手法,很多地方他们也 真像是一家人。
  第一个策略是低调。汉成帝以来,外戚王氏专枚好多年,王莽 1 年轻时在王家子弟里,正是以谦冲下己,生活俭朴,遵纪守法著称 的。田氏家族在齐桓公时代迁到齐国来,早年也绝不显山露水。齐 ^ 国倒没有像晋国这样刻意打击公族,国、高、崔这几家有权有势的 炙 大夫,祖辈论起来,也都是姓姜的气这几大家族都有专权的经验, % 但他们一个个飞扬跋扈,结果是全败俱伤,于是留下巨大的权力真 空,田氏很自然地就顶上了。
  ^然后是结交士人。王莽本身好读书,更看重跟儒生们的交往,
  ^ 他把自己的车马、衣物、皮裘周济给门下宾客,自己却家无余财, 战 于是天下士人都说王莽的好话,到最后于王莽当皇帝的事,他们显 ^ 得比王莽自己还着急。田氏对士人有多好,也有些故事到处流传:
  比如往外借粮食的时候用大斗量,人家还的时候,却用小斗。
  比如杀一头牛,自己只取两豆肉?,别的士人们分。
  最夸张的是,据说为了吸引人才,田成子选了好多高挑的美女, 然后把自己家后院大门打开,欢迎你来,那意思是,你看上我们家 哪个女人,就让她陪你睡罢。结果到田成子去世时,他家光是小男 孩就生了七十多个。
  ——这条是《史记》记下来的,后来学者好多人怀疑,觉得这 也未免太夸张了。但其实按那时齐国的风俗,这倒也未必不可能是
  ①古人姓和氏是两回亊?高、国、崔都是氏,但他们姓荽?我们今天说的姓,那时都是氏。
  ②豆是容器,用于盛肉或者其他食物,形状像高脚盘?
  114
  歧窆笑也说战国
  事实。王莽也在女人上面做过文章,不过西汉末风气没这么开放, 故事就很不刺激了:王莽曾私下买了一个婢女,别人都奇怪他这么 保守的人怎么也进行这种消费。王莽辩解说:“某某将军没有儿子, 从相法上看,这个女子很能生的样子。”于是当天就把这婢女给人奉 送了过去。
  结交士人的目的,~是让他们出谋划策,二自然是让他们制造 舆论,——这些笔杆子动手打架不行,说话是真有人信。而所谓民 意,其实很多时候也只有通过这些笔杆子来体现。至于人民自己, 倒是马克思所谓的“布袋里的土豆”,无从表达自己的。
  据说,为了证明王莽当皇帝的合理性,西汉末的头号学者刘歆 几乎是伪造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系统;而那个“田氏代齐”的谶语' 当然不会是田完时代早就有的(那田完到齐国就是找死),只能是田 氏已经在齐国得势之后编造出来,并由士人们带头扩散传播的。
  诸如此类的宣传效果,大概确实是好的。据说是齐国的老百姓, 对田氏“爱之如父母,归之如流水”。而姜齐的末代国君齐康公则被 成功地塑造为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典型的亡国之君(齐康公从史 籍后面探出头来大叫:“我倒是想理朝政,你田氏也得干啊……”〉 的形象。
  大概正是因为士人们在自己登上国君宝座的征途上立的功劳很 大,田家成功上位之后,就对士人们很优待,开办了社科院,发放 丰厚的津贴和科研经费,让知识分子们讨论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而士人跟国君说话,则往往很不客气,孟子见齐宣王,老爱跟他讲 民贵君轻,暴君可以打倒,民心决定成败的道理,齐宣王一般就傻 呵呵地听着,就算生气,也不发飙。细想起来,齐宣王之所以对这 些很容忍,一方面说明了这位国君比较开明,另一方面,大概也是
  ①田完小时候,有一个周朝的史官为他用《周易》算了一卦,说:“这孩子将来能发达,但 ft不是在陈国发达,得到外国去I不是他自己发达,是他的子孙才能发达.外国多了,去哪儿呢? 得到一个姜姓囯家。”参看《读罢春秋不成歌》第六讲中的《“在齐太史简”的背后》一节。
  第八章齐国往事不如烟
  115
  Qi tu ku J'an shuo zhan guo
  因为这等于是在论证田氏取代姜氏的合理性,属于小骂大帮忙的
  性质。?
  当然,有一个工作是田家人要用心做而王莽犯不着的。分裂时 代,田家要把齐国国君踢开,得考虑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好在,弱 国好收买,而大国的大夫们往往想干同样的事,田氏也就不难得到 国外的支持。晋国好几家大夫都和他关系不错,最后,田家的诸侯 地位能得到周天子认可,也多亏了魏国从中牵线。
  这样,国内国外的阻力,就都排除得差不多了。所以当田氏迈 出最后一步,自己当上国君的时候,相对比较风平浪静。流血当然 总是少不了的,但比之三家分晋的廝杀血拼,就透出和平演变,平 稳过渡的范儿来了。
  %
  A
  说
  ①但不能因为盂子是小骂大帮忙,就否认齐宣王的开明=可以提出作为比较的,是汉景帝 的例子。
  两个学者在汉景帝面前讨论?武革命的问??—个叫黄生的说,别说什么商汤、周武王得天 命而诛菜纣,那就是扯,说穿了躭是以臣弑君。另一个学者辕同,是个从齐国来的儒生?观点近 于孟子一派,他认为民意就是天命,順从民意杀桀纣理所当然?
  于是黄生打了个比方反驳说,帽子再旧,也是头上戴的,鞋子再新,也是脚上穿的?君臣关 系,总之不能颠倒。辕固则拿本朝的开国皇帝说事:"要按照你的理论,咱们高皇帝取代泰朝而登 上天子之位,也是错的吗?”
  汉录帝听到这里听不下去了,宣布说:
  “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I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吃肉不吃马肝,一样可以做美食家;你们这些读书人不谈场武受命,也没人拿你们当笨蛋.
  古人以为马肝是有毒的,所以景帝这话暗藏的意思是,你们要是再鼓吹革命,肖心误了指 性命?显然,景帝不能支持辕固(那等于承认造反有理),也不能支持黄生 <那汉朝的合法性就成 了问题),所以宣布不争论。——搁置无法面对的问题,是政治家的惯技’齐宣王没来这一手,还 是很不容易的(当然,高明的政客会*视他蠢)?
  116
  歧il哭么说战国
  二齐国的强盛和骤袞
  打头两位田齐的国君,一个谥号是齐太公,一个谥号是齐桓 公,?这是对其前身的模仿秀。
  显然,姜姓齐国再也找不出第三个国君,可以和太公姜尚或桓 公姜小白相提并论了。于是,田齐的第三位国君不再模仿,走上了 —条前无古人的路。
  他称王了,这也就是齐威王。——《史记》说,齐威王的时代, 齐国是很强大的。“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这个说法略有夸张,但大致不离谱。齐威王四年(公元前353 年)的桂陵之战和十六年(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齐国两次 在魏国背后捅刀子。桂陵之战后魏国国力还强,很快组织反击打败 了齐国军队,但马陵一役,魏国却主力被歼灭,大将、太子或被擒, 或阵亡,真正元气大伤。
  之后,处于四战之地的魏国在秦、齐、楚、赵等国的围攻下, 一蹶不振,失去了覇主地位。而此时变法不久的秦国,崛起势头还 没有充分展现,齐国确实处于领袖群伦的地位。
  齐宣王时代,是齐国稷下之学的鼎盛期,至今文化人谈到这一 段还特来劲。军事上,齐宣王也有所表现,最大的武功,就是趁燕 王哙搞禅让导致国内动乱的时候@,五十天之内把燕国打了下来。不 过之后燕国民间反齐的力量太活跃,国际社会又都出面干涉,齐国 只好把已经吞下去的燕国又吐了出来。
  齐湣王在位的前面十五年,是齐国扩张势头最猛的时候。齐湣
  ①其实他们之间还有个被弑的田侯剡?没算在法统内,所以没有溢号?田侯剡在位计九年, 司马迁似乎不知道这个人存在,所以写 <田齐世家》的时候,把这九年漏算了,因此导致了一连 串的纪年错误。
  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现在一般的观点:齐威王在位三十七年,即前356年~前320年|齐 宜王在位十九年,即前319年?前301年,齐潜王在位十七年,即前300年?前2祝年,
  齐湣王往后到秦统一,已经不过六十多年。司马迁可以找到的资料大概也多了些.因此这部 分《史记》的纪年大致可靠。
  ②详见下一篇。’
  第八章齐国往事不如烟
  117 6^
  QI tu ku Jan shuo xhan guo
  王五年(前296年),齐、韩、魏三国的联军,打进了函谷关,逼得 秦昭襄王割地求和。这时候,齐国的风头,是要盖过了秦国的。
  湣王十三年(前288年),秦国约齐国一起称帝。“帝”这个称 呼,本来是专指上帝、天帝,不用来称呼人间的君主的,秦国想把 这个称呼拿过来,体现自己的尊贵,但不敢单干,只能约齐国一起。 你叫东帝,我叫西帝,咱们齐秦两国,要高其余列国一等。齐湣王 起初听从了,但不久嫌这个举动过于招摇,又主动把帝号去了。秦 国得了消息,就赶紧也撤去了帝号。
  齐湣王十五年(前286年),是他事业的顶点,起兵灭了宋国。 但齐湣王的辉煌,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接下来上演的,就是燕昭 王用乐毅,下齐七十余城的故事。
  齐国首都临淄失守’湣王流亡到莒城,不久后在一次政变中被杀。
  齐湣王的失败,看起来非常突然。但即使我这样一个深信历史 很多时候由偶然性推动的人也坚信:这事儿不是碰巧,有其背后的 深层原因。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温习一下几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孟尝君与另外三位公子有什么不同
  先说《冯谖客孟尝君》。
  一个叫冯谖的人,穷得养不活自己,于是到孟尝君门下混饭吃。 —次,孟尝君要派人到自己的封地薛国去收债,冯谖便主动跟孟尝 君请缨。但到了薛国之后,冯谖却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债券全部 烧了。事后,冯谖跟孟尝君讲自己这么做的道理:
  “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官中积珍宝,狗马实外 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我出发前您跟我说:‘看我家缺啥,你就买点啥。我暗地里一
  118
  歧泉笑篡说战国
  琢磨,珍宝、名犬、宝马、美女您都有富余,就是有点缺德,于是 我就给您投资做慈善了。”
  孟尝君开始还不大高兴,但不久后他被齐湣王赶出朝廷,就发 现冯谖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他车驾距离薛地还有一百多里地,薛地 的老百姓就“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冯谖又跟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薛地才是一窟,我再给您开 挖另外两个。”于是冯谖跑到魏国去为孟尝君炒作,促使魏王要拿 “金千斤,车百乘”聘请孟尝君为相。齐湣王因之感到压力,就把孟 尝君迎回齐国当宰相。冯谖又跟孟尝君建议:
  “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这个要求的功效何在,今天的人未必容易明白,所以需要解释 一下。“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这一来,薛就成了 齐国的一个都市级别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薛本来地理位置比较尴尬,它是齐国领土,但跟 齐国本土之间隔着鲁国,向南却和楚国接境。楚国攻薛很容易,而 齐国把薛丢掉,则完全可以只当是大树修枝,无关痛痒。有了宗庙 之后,孟尝君就可以借此来要挟齐王。果然,一次楚国攻薛,孟尝 君托人跟齐王暗示了一下“先君之庙在焉”,齐王就不得不立刻出兵 救援了。①
  由此看来,孟尝君号称经营三窟,但真正的关键,还是薛地的 兴废。《史记》里更是说,到齐襄王的时候,孟尝君凭着薛地,“中 立于诸侯,无所属”。
  就从这一点看,孟尝君和战国四公子中的其余三位,大不相同。
  众所周知,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 陵君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并称战国四公子。而《史记》讲平
  ① <齐策三?孟尝君在薛》
  第八章齐国往事不如烟
  119
  Qi tu ku Jan shuo zhan guo
  原、信陵、春申三位公子的故事,对他们如何经营自己的封地,就 没怎么涉及。四公子中功业最大的信陵君,今天甚至没法考证出他 的封地到底在什么地方。
  此外,那三位公子还有些明显的共性,也是孟尝君所不具备的。
  先看平原君。赵王对平原君始终信任,因此平原君也就不断对 赵国发挥着或好或坏的影响。和孟尝君一样,此人生活是很腐化的, 到赵国生死存亡的关头,邯郸老百姓已经炊骨易子而食的关头,他 仍然“后宮以百数,婢妾被绮穀,馀粱肉……器物锺磬自若”。这时 有人提醒他说:
  “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
  歧
  ^于是,这位请平原君掏腰包改善一下军队生活。一番话说得平
  原君很紧张,赶紧照办。可见他很淸楚,“赵亡则胜为虏”,赵国一 ^ 完,我赵胜也得跟着完。平原君的命运,是和赵国的命运紧密联系 JL 在一起的。
  ^信陵君似乎在四公子中才华最大,品格最高,他一生最大的功
  ^ 业,是解邯郸之围和率领五国联军在河外大破秦军。而这两件事所 , 以能做到,前者首先是靠偷到了魏王调兵的虎符,后者则是因为魏 ^ 王给了他任命。事实上,他一生起起落落,完全取决于魏王对他是 否信任,不信任,他也就只能以醇酒妇人而终了。
  信陵君在赵国期间,一度是想丢开魏国不管的,这时有人劝他:
  “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 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话没说完,无忌公子赶紧备车回国救魏。这是信陵公子也离不 开魏国。
  楚考烈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春申君黄歇曾帮助他逃出了秦国。 后来春申君能在楚国得势,这是根本原因。相楚期间,春申君日夜
  120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