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圈子对了,事就成了

_2 黄志坚(当代)
说到“归属感” 一词,我们其实经常可以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类似的报道:长期在 外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找不到归属感;文化难觅归属感,海外华人难遣深深乡愁;光棍节 受追捧,专家称年轻人寻找群体归属感......
“归属感”这个词语,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报纸媒体上。在百度百科中,"归属感”有 以下的含义:一是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二是佛洛姆氏理 论中的术语,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 要“层次理论”,他认为,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归属和爱的需 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现象,大户人家的少年,长到十七八岁了,家长便要寻摸着给孩子
成个家。家长们丰富的社会经验认为,有了家,少年的心便会安定了;或是开始反叛的 心,有了个女人说说体己话,彼此照料,便不再生些年少轻狂的念头。古人云“先成家再 立业”,有了个可靠的大后方,有了些支持,就会萌生创业的斗志。纵使一贫如洗,为了 家,为了这份归属感,依旧义不容辞。有归属感的人一般都是有责任感的,责任感到了一 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对某些东西的依赖感。这份依赖是不会轻易被破坏的。
圏子的归属感第一个关键是来自他人的认同。世界上最痛苦的人绝不是生活在底层的 人,恰恰是那些找不到归属感的人。归属感的近义词有认同感、安全感,反义词有冲突 感、寂寞感。从内在环境讲,家是最让人有归属感的,若在每个圏子中都有宾至如归的感 觉那是最好不过,怕的就是在一个群体中显得自己形单影孤。通俗一点讲,即每个人都需 要在一个圏子里被接受、被认同、被了解,就跟回家一样逍遥自在。
时代虽然不同,但人心对于“这份回家的向往”都是亘古不变的。人最初的安全模式
是在母胎中造就和定形的,一旦出了母体,潜意识里还在寻求最初、最原始的安全生活中 的“梦境”。每个人潜意识里都在寻求一种安稳、安心的感受,这种恍若回家的心理需求 是人人生存的根本。
人人都会孤独。漂泊异乡的游子,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年轻人,跟别人找不到共同语 言的新生,都会因为“回不了家”、融入不了一个圏子而寂寞惆怅。在繁忙隔离的都市, 因为相互防备而警戒的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圏子更是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最近我就常听 到一个词叫“世紀末孤独症”,是我一个朋友老挂在嘴边的。她老念叨,虽然世界越来越 小,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了。最害怕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感觉自己无依无靠,无 处着陆。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缺乏归属感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抑 郁症的危险。研究人员给31名严重抑郁症患者和379个社区学院的学生寄出问卷,问卷内
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的归属感、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和社会活动范围、冲突感、寂寞感等问 题上。调查发现,归属感是一个人对抗抑郁症的最好预测剂。归属感低是一个人陷入抑郁 的重要指标。
心理学家现在普遍认为,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 强;社交圏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或许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 一段时期,觉得自己很寂寞、很无助,一个人待着便不知不觉上了瘾,也愈加排斥纷纷扰 扰的集体活动。就像已故歌手阿桑的一句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 孤单”。但是,一旦走出狭隘而自闭的圏子,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才发 觉之前的阴暗与消沉不过是“闲则生事”的自怨自艾。
人是需要一个圏子的。正因为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就更加希望自己可以归属于 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有家庭,有工作单位,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
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
圏子归属感的第二个关键是对一件事物的认同,大家都觉得好玩,例如户外极限运动 联盟、登山俱乐部。这种圏子的归属感一般来源于对某种生活价值的坚定维护。
前面有提到我的一位“培训班狂”朋友白总,这里我不得不说说他的老婆:她原本是 一位比较内向的女士,用白总的话说,是“在家都不怎么开口的人”。但是在白总的介绍 下加入了小动物保护协会,这样使原本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主妇一下子多了很多事。她忙碌 了些,也快乐了些,周围的朋友也一下子多了起来。有天去他家吃饭,看到他妻子和小动 物保护协会的朋友有说有笑,我调侃白总,说他老婆没那么宅了。白总说她是找到了一个 圏子,让她有了归属感,使她融入这个氛围里,快乐地交流着。那些平时不可能认识的不 同的地域和背景的人,一下子聚到一起,开始仅是为着那些可爱而需要帮助的动物而来。 有了这个向心力,彼此之间也发射一种磁力,相互吸引着。向心的力和横向交错的力像网
一样把这个圏子罩住了。大家在里面都很温暖。
确实如此,只有在一个圏子中,成员可以与别人保持联系,获得友情与支持;成员间 在发生相互作用时,其行为表现是协调的,同一个群体的成员在一致对外时,不会发生矛 盾和摩擦,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于一个群体,特别是当群体受到攻击或取得荣誉的时 候,群体成员会表现得更加团结。
保护小动物可以成为一个圏子,琴棋书画可以成为一个圏子,谈经论道可以成为一个 圏子,户外旅游可以成为一个圏子,吃喝玩乐也可以成为一个圏子。林林总总,举不胜 举。可以说,形形色色的圏子,是另外一种归属。不管什么样的事情,只要是集体性的活 动,几乎都能够呼朋唤友。或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浩浩荡荡地寻乐去;或是三五成 群,散在酒吧茶座的角落里私聊。不管什么样的活动,有伴总是快乐的。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可以找到很多这样温暖的圏子的。人是个多面体,各个
方面都可以找到知己。学会在圏子中寻找意义和温暖,可以让我们收获许多热闹和美好。
圏子大舞台,秀出你自己
图子无所不在,每个人在图子中都有想表达的欲望,有想被了解的需求。人海茫茫,心灵的孤独在不断寻求 共鸣是天性使然。
“圏子”本是个数学名词,标准的定义是,圓而中空的平面形;环形;环形的东西。 引申到社会生活中,意指集体的范围或活动的范围。这个定义是简洁而准确的,是普通老 百姓所理解的圏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以自己为圓心,以不同的纽带为半径,就可以画出不同的圏子: 以血缘而定的亲人亲威圏,以交际而定的朋友圏,以工作而定的同事圏,以读书而定的同 学圏,此外还有老乡圏、网友圏、学术圏......
圏子无所不在,每个人在圏子中都有想表达的欲望,有想被了解的需求。人海茫茫, 心灵的孤独在不断寻求共鸣是天性使然。可能每个人从出生时都会问自己这样的一些问 题:“我是谁? ” “我是怎样的人? ” “我自信吗? ” "我厉害吗? ” '‘我能得到赞赏 吗? ”所有这些,都是人的共性。我们喜欢肯定,喜欢尊重,喜欢认同,希望扩大“本 我”空间。
在不同的圏子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满足感的来源也不尽相同:在亲威圏里, 你是他人的儿子,你是他人的父亲,你是他人的叔叔;在同学圏里,你是他人的小学同 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党校的同学;在同事圏里,你是他人的上级,你是 他人的下属,你是他人的供应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独特之处,这些都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和满足,而圏子就 是这样一个平台。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三年前,一个动漫的BBS招募副版主,我因业余
喜欢画一些动漫作品,便给版主留言报了个名。很快,版主的E-mail来了,想看看我的 作品,我挑了一件得意之作发过去。不久,我便成了 BBS的副版主。后来,版主各集网友 见面聚会,我负责联系场地。聚会来了七八个人,都是这个BBS的中坚力量。大家见了面 仍互称网名,聊得非常投机。这种聚会形式便被固定了下来。现在,我们这个圏子有近 20人,大家从不打听各自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在一起时只探讨创意、技术等问题,没有任 何压力,没有任何功利,开心得很。
以兴趣爱好为基础形成的圏子一般都很单纯。像我爱人参加的车友会则多少有点炫耀 的滋味:前不久,爱人新买了一辆比亚迪F6,并参加了一个本地的“比亚迪车友会”。在 车友会中,她认识了很多和她一样开比亚迪F6的朋友,当然,也有开M6的。在这个圏子 中,他们会谈论车子,也会借由车子这个话题展示自己的能力、财力等。爱人就经常说谁 谁老是在圏子中展示自己新买的车配,颇为扬扬自得。
圏子归属感的第一个关键是圏子所带来的满足感,或者说是成就感,是一种对生存状 态的如实评价,它的衍生物叫做品味。比如进入宝马车俱乐部至少意味着拥有一辆这样的 坐骑,而加入品红酒沙龙也至少表示你已经衣食无忧,是上流社会中的成功人士。
前不久还看到这样一个另类的圏子,说是一个富太太圏的入围条件一一 “合法太太或 商界成功女士;个人资产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或公司资产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入 会费一人10万元一年,当年年初一次性支付……”据说,加入这个圏子后能享受到的服 务,用奢华都不足以形容。
圏子决定身份,虽然很少被摆上台面,但各种类型的“太太圏”的确真实存在着。一 方面,所谓“树大招风”,对生活条件宽裕的富太太,“私密性”是她们对圏子最主要的 要求;另一方面,彼此相近的消费层次也是一个因素。
其实人们并不一定把目光仅限于“太太”,有很多类似的私人会所都在用金钱和地位
划分着圏子。这是一个以奢华和炫耀为主调的圏子类型。就像艮多白领会攒上一年的工资 买一个LV的皮包一样,有不少人会把加入某个圏子,作为自己身份地位的确定。因为人 都有表现欲,所以在一个圏子中见到夸张地显示自己所有的人也不足为奇了。
圏子的种类多种多样。温商、晋商、浙商、京派、海派,商界不同地域的人有自己 的“老乡圏”;北影、北电、中戏,演艺界不同学校的人有自己的“校友圏”……出于自 我保护的需要,人们不断地组成圏子,也不断地选择圏子,营造适合自己的圏子,在圏子 里寻找自己的寄托。
人们不断在寻找满足自己期望的圏子,其实也是在寻求一种心理共鸣,一种认同感。 要想在圏子中得到认同,方法很简单,可以参照迪帕克卓普拉的“给予法则”,他 把“给予法则”描述成给予者和接受者双方获益的活动:“如果你想得到快乐,就把快乐 给予他人;如果你想得到爱,就要学会去爱;如果你想得到关注和欣赏,就要学会去关注
和欣赏;如果你想得到物质的力量,就要帮助他人在物质上富裕起来。事实上,得到你想 要的东西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帮助他人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在圏子中展示自己获得满足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人先得到满足感和展示的机 会。如此,彼此的成就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圏子。
行走江湖,千万别单打独斗
‘‘一个好汉三个帮”,从来没有孤军奋战的英雄,单打独斗在当代社会是行不通的。有人适合坐轿,有人适 合抬轿。而聪明的人会合作’也懂得如何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
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很多大侠都是从小虾米开始到一代大侠的,都是独行江 湖或者最多身边跟着三五好友、红颜知己。在江湖行走,独来独往,少了一些瑣事羁绊, 多了一些随性自在。自古英雄多寂寞,传统的大侠有酒、剑作陪足矣,这种“对花对酒、
仗剑天涯”的潇洒生活曾甚是让人羨慕。然而随着年岁渐长,才发现在这个合作当先的社 会当“独行侠”,是很难有所发展的。
在商圏中,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他从22岁就开始创业,仅仅用了 4年时间,就把苹果公司打造成一个市值高达20亿 美元的大企业,员工达到4000多人。乔布斯本人也拥有了 2亿多美元的财富,被许多媒 体称为创业奇才,一时间名利兼收。但乔布斯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年轻气盛,管理风 格以火暴著称。在苹果公司,他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国王,目空一切,不把手下的员工当 回事。苹果公司的员工都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甚至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唯恐还没有 出电梯就被乔布斯炒了鱿鱼。
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独行侠”,最后还是不能用骄人的业绩保住自己在公司的地 位,被苹果公司扫地出门。所幸经过这一劫难后,人过中年的乔布斯及时改变了自己。否
则,世界上又要少一位连比尔盖茨都钦佩的天才,而多一个桀骜不驯的害群之马了。
由于特立独行的性格,年轻的乔布斯拒绝与人团结合作,结果被自己公司的董事会抛 弃。可见,不管多大的才华,也不管多高的地位,缺少了团队精神,对公司形成了负面影 响,都不会有好结果。
在动物世界中也是如此。美国动物行为学教授德瓦尔说,动物懂得相互协助、相互利 用,以保证群体生活的共同利益。德瓦尔及其研究团队曾经在美国一家研究中心进行过这 样一个实验:他们将两只卷尾猴分别关在相邻的笼子里,将两只盛满食物的杯子放在笼子 外面一个可移动的托盘上,托盘连着拉杆,伸进猴子笼。由于托盘很重,一只猴子拉不 动,于是两只猴子共同拽动拉杆,将托盘拉到伸手可及之处。一只猴子动作很快,一把抓 住食物杯,并松开了拉杆。反应慢的那只猴子急得大喊大叫。那只得到了食物的猴子在大 快朵颐之后,并没有抛弃自己的同伴,而是再次拿起拉杆,帮同伴得到了盘中餐。卷尾猴
有句话说得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没有人愿 意成为一座孤岛,所以有来有往,互通有无。当一个人愿意帮助别人成功,同时也是在帮 助自己获得成功。
美国散文作家爱默生说,人生最美好的一项补偿,就是凡事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人,最 终自己也一定会受益。塞内卡也说,让自己获得好处的最佳方法,就是将好处施诸别人。 所以,要获得好的成就、好的因缘,就要赠与,要服务,要帮助别人。分享与回馈就如同 在黑暗中点燃一支小小的蜡烛,让黑暗中的人得到光明与温暖,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光明 与温暖。
不过也有很多人跟我抱怨说,话是这样说,每个人都知道合作的重要性,但你让我怎 么去和他人合作?
小苏是我的一名同乡,同在长沙打拼,却一直都没联系过。后来他通过我老家的亲人
与我取得了联系,联系几次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以前他在企业混得不如意, 一个人孤家寡人的,而现在他成了单位的“香饽饽”。可以说,他从一位“职场独行 侠”蜕变成一位“职场达人”,他的经历可以给很多人以启发。
小苏从进入某国企开始,就感觉那里有许多国有大企业所拥有的坏毛病,拉帮结派的 各种小圏子特别多。他刚进入这家公司时,可能是他“来路不明”吧,几乎没有一个圏子 可以容他。他经常说自己的公司大致有这样一些圏子:粉红圏,都是些女兵干将,喜欢聚 在一起聊些家长里短的,据说业余还相互串门,影响到各自的老公都成了好哥们儿;烟民 圏,都是午休时喜欢一起抽烟的,因为抽出了感情,这种“抽烟外交”让他们自动形成了 一个小圏子;体育圏,顾名思义,都是些喜欢看球赛的,业余还组织一些体育比赛什么 的,办公室之外是有共同爱好的球迷,办公室里就成了互相关照的好哥们儿。
小苏说,可是我自己呢,既对家长里短不感兴趣,又四体不勤,更害怕抽烟影响健
康。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似乎对这些各自为政形成的小圏子了无兴趣,觉得职场中相互 为一点私利费尽心思,纯粹是不学无术。我说,那你就一个人在办公室晾着,单打独斗? 他说,没办法了,走着看吧。可没多久,小苏就在办公室里混得有声有色了。他说,要想 融入这些办公室小圏子,其实也不难:第一,过心理关。把这种圏子文化当人生常态就好 了,心理上也不会那么抵触。第二,厚脸皮。不管他们聊什么,都主动凑过去,加入他们 的小圏子话题,再不行就把圏子中的话题引向自己熟悉的领域。第三,热情幽默,多笑多 帮人。即便对方是一块冷冰冰的大冰块,也会被你焐热了。
他的话其实也反映了人际交往的一些简单道理,可以说刻意地钻营是每一个现代人必 须学会的本事。你不去争,别人怎么知道你的本事?又怎么会理所当然地给你想要的?在 圏子中要学会用付出来贏取他人的好感,也要懂得争取保证自己的利益,“付出努力收获 好感得到利益”这是一个看似矛盾却顺理成章的生存哲学。
吴若权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要想升职吗?那么明天你就要学会和老板去爬山。如果没 有志向做“竹林七贤”那样的逍遥派,那融入圏子、合作共贏是每个圏内人要钻研的功 课。人生在世,切忌单打独斗,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PK不过一个圏子的力量。 只有进入一个圏子,融入一个圏子,有强大的团队做后盾,一个人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 无所畏惧。
人以圏子分,贴出你的标
“人以图分”,任何一种特征或标签,比如职业、品味、爱好、特长、个性甚至年龄、性别,都可以组成为 不同的图子,以保持自身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如何,你都会有一个或多个自己的标签。这个标签会成为你的品 牌,人们会根据它来判断你、估计你和审视你。
周末闲暇的时候看《非诚勿扰》,对舞台中出现的19号女嘉宾俞夏印象深刻:她工
作时总是一副OL的打扮,戴着黑框眼镜,说话嗲声嗲气,言辞间又不乏犀利,肢体动作 丰富甚至有些夸张。喜欢她的人说她性感智慧,不喜欢她的人说她造作妖气,但无须讳言 的是,在《非诚勿扰》这个美女如云的舞台上,她特有的标签使她成为现阶段最有争议的 话题人物。
人就是这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缓解自身心理压力,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自觉 或不自觉地形成了 一个个圏子。“人以圏分”,任何一种特征或标签,比如职业、品味、 爱好、特长、个性甚至年龄、性别,都可以组成不同的圏子,以保持自身的一种生活方 式。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很多在圏子中"鹤立鸡群”的一类人:他们或者相貌特别出众, 是“外貌协会”的代表人物;或者才识不凡,拥有独到的见解和思想;或者才能突出,有 着自己特别擅长且别人做不到的事,或者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或爱好,以便与其他人区别
开来。这些人往自己身上或者被别人贴了某种标签,被归类到某类群体中,从而使自身有 了归属感。
记得我去第一家公司上班时,人事主管把我们介绍给公司的其他同仁,我听到旁边一 位老同事低声说了一句:“那个人看上去好土。”当时我以为说的是自己,一张脸马上涨 得通红。这时那个人又低低补了一句:“喏,你看他穿皮鞋居然配白丝袜。”旁边另一个 女声补充道:“对啊,确实挺土的。”我才意识到,他说的是我旁边的一个高个子。那时 候,我刚入职场,对衣服搭配什么的也不懂,不过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穿白袜子的习惯。以 后,这位新人就落了一个“白丝袜先生”的称号。哪怕他穿上最入时的衣服,说着最入时 的话,做着和同行们一样的事情,这个标签形象却从此印刻在别人的脑袋里一一他穿皮鞋 是配白丝袜的。
当然,标签并不见得都是坏的。在形形色色的圏子中,有些标签代表着荣光和品质:
你有钱了,你买车了,你住进花园洋房了,那就给你加上"中产阶级”的标签。谁没有这 个标签谁落伍,而你一旦有了这个标签,就会按此标签圏定的生活方式行事。正因为如 此,你贴上的标签就显得尤为重要,你的标签往往能决定你处在哪个圏子。
这是个需要标签的时代。每个人在别人眼里,都是一幅贴了标签的简笔画,而不是有 血有肉、有棱有角的活生生的人。谈论别人的时候,大家需要的并不是这个人真实的面 目,而是一个戏剧化的情节,一句不可思议的对白,或者一种怪诞的行为特征。
单纯以狗友会来说,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成千上万个。在狗友会里,成员主要 是宠物的爱好者,大家在网上交流狗的饲养经验,交流狗的生活习性,交流狗的训练方 式,把狗的照片贴在网上,让大家欣赏,大家慢慢因交流而彼此熟悉。于是狗友会就开始 下一项活动,大家找个时间,找个饭店,彼此从网络中走了出来,社交方式从网络走向了 现实,网友就成了生活中的朋友。于是,这个组织的活动就不仅仅限于吃饭了,会想出很
多的名堂,比如一起去旅游,一起团购狗食品,一起组织狗选美比赛,一起去外地和别的 狗友们交流。
这便是“标签”的衍生品:更好的人脉,更多的信息,更紧密的互动。并不是所有的 标签都让人反感,相反,标签有时候还可以成为一种优势,有些人还在为得到一个标签而 努力。在《穿普拉达的女王》这部电影中,刚从学校毕业的女孩子Andrea Sachs机缘巧 合地进入了一家顶级时装杂志社,为了配得上“总编助手”这个标签,她忍受住强硬派上 司的百般刁难和苛求,成功地蜕变为职场中的精英人士。
人是需要有标签的,而且必须要有自己的标签。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做生意的就需 要独特的标签,其实不止做生意是这样,做学问,做官,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说一个 人的人品如何如何,其实就是在说一个人的标签。如果你是一个小气的人,别人就会将你 的标签认定为吝啬,于是他们会用预测吝啬的人的方式来预测你的下一步行动;如果你被
打上了拖拉、不负责的标签,别人就不会相信你,不会让你经手钱财,而且,如果在钱财 方面出现了意外,你可能是首先被怀疑的对象;如果你习惯独来独往,别人就不太愿意和 你合作......
无论如何,你都会有一个或多个自己的标签。这个标签不管是有意识创建的,还是无 意识形成的,这种标签一旦成了你的品牌,人们会根据它来判断你、估计你和审视你。
独特的标签可以使你胜人一筹,为了把某件事做得出类拔萃,并不需要具备方方面面 的优势。很多人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具备“点石成金之手”,只不过因为他们在不遗余力 地打好手中的牌。能工巧匠很少样样精通,相反,他们靠的是“一招鲜”。
那你的“一招鲜”在哪里?你的鲜明'‘标签”是什么?这可能是很多人都需要问自己 的问题。某名牌大学四年级的女生对我说,她向往的工作是可以给她提供一年两次的出国 商务旅行机会、月薪够买体面的名牌套装、可以和各种肤色的老板一起开英文会议的那
种。至于她到底对什么工作最有兴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她拥有什么样的标 签,她反而并不重视。
就她的构想来说,她迷恋的完全是一种被杂志标签化了的所谓金领们的生活方式,而 真正的金领正在素面朝天地熬着夜,苦思冥想着下一个方案,或执行时的细节控制。
“标签”来得并不容易,首先你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其次,要学会培养自己的独特 之处,可以让人一目了然地记住你。你并不需要什么都拥有,不论你的境况如何、出身怎 样,每一个人在某些方面肯定都是特别有天赋的。
你可以有亲和力,让他人容易接近;你可以写一笔很漂亮的楷书,这是文职人员所需 要的;你可以逗人发笑,在圏子里让人很开心;你甚至可以只有一个迷人的微笑,这些都 可以成为你在圏子中的“标签”。上帝是公平的,你总不会一无是处。如果没有漂亮的容 貌、过人的才气,他也会赐予你不易察觉的真诚内心、坚毅的品质、诚实的品德、自信的
性格或者一技之长。只要你拥有其中的一项,你便有所收获。
而从现在起,你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并找到自己的强项,发挥自己的强项,在 圏子中让你的“标签”熠熠生辉吧!
择业需慎重,勿染圏中“毒”
我们总说图子对了,世界就对了,而图子如果不对呢?那结果几乎是致命的。带“毒”的图子在潜移默化的 作用下,会让你不知不觉地丧失斗志,中了毒,中了招。
就业压力大是当代社会很多年轻人的切身感受。一个低我几届的小学弟就跟我感叹 说:“黄大哥,你是没去人才市场转悠过啊,你去了肯定要瘦十斤出来。那个人啊,挤得 跟什么一样,黑压压的一片。以前在教科书上学过一个词语叫‘沙丁鱼罐头’,那会儿不 懂啥意思,现在全明白了,就是用来形容人才市场的啊。”
情况确实如此,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以及那些中途调整职业的人来说,除非你 出类拔萃到诸多公司抢着要,否则绝大多数人一般都处于一种"被选择”的状态。
为了解决问题,为了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很多人都会作出这样的决定一一接受第 一份选择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四处投递简历,接受无数次面试,被一次次地拒绝后,信心 和耐心会逐渐丧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那种心力交瘁的心情,别说慎重选 择职业,只要有一份工作摆在面前,很多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接受它。这也不奇怪,为什么 很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被只读过小学的人骗了去做传销、去犯罪,这并不仅仅是所谓“涉 世未深”的因素在作祟,也有“病急乱投医”的因素在其中。
我们总说圏子对了,世界就对了,而圏子如果不对呢?那结果几乎是致命的,因为很 多工作圏子是有“毒”的。像上文提到的‘‘犯罪圏子”和“传销圏子”是一种显性的"毒 圏子”,而很多“毒”却是隐性的,它平时无害,甚至看起来是甜蜜的,但这种“毒”却
慢慢地在血液中流淌,直到有一天发作,却病入膏肓,再也无药可救。
读大学的时候,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所以对学校的同学并不是很了解。但那时却 对一位同届的女同学印象深刻,因为她在学校的时候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总喜欢在学校校 报发表一些颇具才情的文字,同时参加辩论赛、智力大赛等都成绩不错。可以说,她是一 位深具文采却不乏思想的"铁娘子”,在那时甚至称得上是一个传奇。可这个“传奇人 物”步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后却一直发展不顺:她求职数次却每每碰壁,和同学联系渐少, 最后出乎大家意料地进了一家工厂当普工。我们都劝她,你也可以应聘工厂的管理职位。 她说,现在公司没空职,过一段时间吧。可这一过,便是六七年。她依旧在那家工厂当普 工且做着之前的老工作,结婚生子,说话脱不了 "我家那口子”、'‘我孩子”。后来还是 有同学劝她,你都是老员工了,以你的文凭,可以升职的。可她似乎懒得改变了,总说, 其实当主管、科长也没什么好的,不过多几百块,还要多操心一些事。我还不如拿那时间
晚上打会儿麻将呢。
就这样,一个“高校才女”逐渐丧失了斗志,甚至沾染了市井小民的习气,言行举止 判若两人。直到现在,这位女同学都从来不跟自己的同事说自己大学生的身份,有时候去 她家做客都含糊地带过,潜意识里她是抵触这层身份的。
当然,我并不是对这些传统的行业有什么微词,也未觉得大学生就应该做什么样的职 业,只不过觉得有些可惜一一很多大学生进入校门的时候,他们肯定不是为了这份普工的 工作而来,而是想有更好更适合的发展。甘于平凡的岗位,即使再有才华,英雄也难有用 武之地。最可怕的是,圏子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地就让你丧失了斗志,中 了 "毒”、中了招。
有句古话说得好:“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 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人是环境之子,长期在一个圏子中生
活,就不知不觉被所处的环境同化。一个人如果待在一个缺乏激情和斗志的圏子里,就好 像关在笼中的野兽,眼睁睁地看着肉却不能食用。日久天长,就会觉得那肉是遥不可及的 存在,从而慢慢失去激情和斗志,日子渐渐归于平淡,人的才能和才智也会渐渐平庸。这 种侵蚀恰如慢性毒药一样,杀人于无形。
还有一种圏子,看起来是相当完美的:薪水高,福利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这 种安逸舒适的氛围却如“糖衣炮弹” 一样,是有剧毒的。
记得以前我每次回家,母亲就拿隔壁邻居的儿子---位长我两岁的大哥刺激我,读
书的时候就比我们两个的考试成绩,长大了就比我们两个的工作。那位大哥可以说是天之 骄子,一路走来无风无浪,名牌大学毕业后就进了某电气集团,在人事单位上班。以前上 网聊天,我老问他,你们上班都干吗?他说就上上网输入几个数据,挺闲的。听到他有那 么好的工作,当时真是眼馋得不行。后来自己工作自己创业才发现,原来有些福享不了。
怎么说?正因为大哥那份工作太过舒适、太过完美,所以大哥耽于那份薪水从未想过要改 变。每次我想要拉他一起创业都遭到他的拒绝,他已经丧失了斗志。
由此可见,过于享受也是一种慢性中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压力、没有竞争的 圏子是很多“万年小职员”产生的温床。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压力不抬头,没有动力不 奋进,要谨慎选择一份工作,就必须避开这些“带毒圏子”的侵蚀。
不过,有些人明知道这份工作是不适合自己的,依旧无法抛弃,这就是人的“心理惯 性”在作用一一既然已经熟悉了周围的圏子,干脆赶着惯性走,尤其面对现在就业压力这 么大、经济不景气的社会前景。林林总总的理由阻碍了我们逃离现状的脚步。
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一个“有毒”的工 作圏子也是如此,不是在固守陋习中死亡,就是在不甘沉寂中爆发。不改变可以找到一万 个理由,而改变也可以找到一万个理由,关键是你是否有痛下决心跳出“毒圏子”的勇气
和魄力。针对这种情况,西点军校的准则可以给我们启示一一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 为传颂的悠久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 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 多说一个字。
从现在起,不找任何借口,跳出“有毒”的圏子,谨慎选择你的工作,一切还不太
晚。
第3章圏子引发的社会现象
'‘圏子”这个词汇在网上开始流行,源于博客们常常以圏子的形式集结起来,相互交 流。网上如此,现实生活中更是如此。在上世紀,中国社会处在一个特殊的封闭期,“圏 子” 一度成了贬义词,成为拉帮结派的代称。但随着近些年社会的不断进步,圏子现象重 归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圏子和“圏子衍生品”让人看到了人脉与合作的魅力。在这个 日新月异的时代,正面认识圏子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拥有更有利的筹码。
圈子让你的才华成为财富
才子涂倒^艮可悲,原因有三点:图子不对,努力白费;心态不对,一切枉费;图子太小,拓展不了。千万别 做“有才华的穷人”,让图子助你将才华转化为财富。
听到“有才华的穷人”这个词,可能很多人都会费解,这不是矛盾吗?在这个世界
上,那些在政治、军事、科学与经济领域中凡是有突出贡献与巨大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 智商出众而才华横溢的聪明人?那些创造了亿万身家的商界富翁,有谁不是搏击商海纵横 人生的高手?而又能有哪一个蠢汉白痴可以做出让世人刮目的事业?穷人的结局,怎么会 与才华相连,与聪明相伴?
然而,当我们细致观察、静心思索之后,却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看似矛盾又大量存在 于我们周围而令人惊异不已、甚为冷酷的客观事实:在这个世界上,的确到处都是有才华 的穷人!
前几天,一位朋友跟我聊天感叹道:“小武现在混得可好了,在公司超级吃得开,老 板什么都听他的。”小武平素在我们圏子里就是个“策神”,什么都可以胡诌一通,听他 的话逗笑可以,却当不了真。尤其我们几个朋友都属于“闷葫芦”型,小武一个人在那儿 自说自话,经常是半天都没人答理。小武这几年也过得憋屈,做什么事都不如意,工作也
换了好几个。听到小武有了好的发展,我也很开心,连忙打听他的近况。后来才知道小武 进了公关公司,因为口才好又幽默,经常哄得客户服服帖帖。确实,跟我们这些“榆木疙 瘩”的朋友一比,小武的口才是一等一的。而他以前都是做一些沉闷的数据工作,这跟他 的个性非常不适合。也难怪,小武折腾好几年一直都是个“穷人”,找不到自己发挥的平 台,正如富兰克林所言,宝贝也被当成了垃圾。为何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穷人比比皆是, 在我看来,原因有三点:其一,“圏子不对,努力白费”;其二, “心态不对,一切枉 费”;其三,“圏子太小,拓展不了”。进错圏子而浪费才华的例子在我们周围太多了, 像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平台的小武,像因为没有选择而不得不去杀猪、做搬运工的大学生。 以前,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小名叫“小灵通”的人,他有着非常聪明的头脑,人也勤奋,但 遗憾的是,他选择了一个和他性格非常不相配的职业,而这份工作似乎对他也并不“感 冒”。结果是两败俱伤,不仅工作没做好,他整个人也慢慢变得萎缩,在刚满30岁的时
候便得癌症去世了。他走的时候大家都很悲伤,很多朋友都认为他是在那个不适合的岗位 上窝嚢死的。真的就像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世上没有比不称心的岗位更易摧残人的 希望、自尊心和内在力量的了。事实上,人生也只有两件事情最容易践踏人的精神,那就 是不称心的婚姻和不称心的职业。而这两者,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圏 子。
说到才华,当然是指办事情的能力,因而是具有局限和条件的。如果运用的方式不 对,运用的圏子不对,运用的时间不对,运用的对象不对,就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喜欢阅 读的人,不一定适合当文字编辑;爱品咖啡的人,不见得就能开咖啡馆;喜欢看动画的 人,不一定就能当幼师。没有找到合适的圏子,徒然抹杀才华和时间,便只能一直这 样“穷”下去了。
至于第二点“心态不对,一切枉费”,就更好理解了。有才华的穷人,虽然经常会炫
耀他们的才华,可是,才华并未给他们带来成为富人的美妙现实,相反,他们只能生活在 穷人堆或穷人堆的边缘。很多在公司职位上待着的打工者,大多是有着种种才华标志的聪 明人,其高等学府的文凭亮出来,足以让那些做着体力劳动的民工们钦羨万分;或能熟练 地说出洋文,或可不费力地操作电脑编制程序,或对世界500强大企业情况了如指掌等, 更能使各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们连连点头。然而,经年拼搏,他们却始终没有进入高级白 领的行列,在公司位置与整个人生的金字塔结构中,他们仍处在最大部分的底层,不仅与 车与房均无缘,而且还常常面临裁员下岗的危险。
而第三点,“圏子太小,伸展不了”,就是说再有才华的人,“才干”被局限在小圏 子,也只会是一个“杯具”》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尤其对经常钓鱼的朋友来 说,“海钓”比在池塘中钓鱼过瘾些。在池塘湖泊中钓到的鱼不过一二十斤,而海里随便 一条鱼都比淡水鱼来得大。河豚再大个也比不上海豚,小圏子的发展再好也没有大圏子的
兼容并包。以前有这样一句古话,'‘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一是说强龙不了解小圏子的人 情脉络和各种规则;一是说龙困浅滩,爪牙伸展不开,飞都飞不了。
这三种类型是有才华的穷人的典型代表。可是他们是真的有才吗?如若有才,他们又 怎么会沦落到如斯地步?
其实,在我看来,“世界上到处是有才华的穷人”。我想下这个定义的人,一定是对 才华的概念限制得比较窄,将某一类特点看做是才华,将具有某一类特点的人都看做是有 才华的人,而将其他一些特点排除在外。至少,他们缺乏很重要的一点才华一一在一个圏 子中生存的才华,而且明明知道和周遭格格不入,却不想作任何改变。这种不肯弯腰学习 的桀骜心态,使得很多年轻人一直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浮在财富和名声的表面。
人的才华是通向财富之路的必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为什么人的才华这种“先进 的生产力”,在很多人的身上竟没能创造出相应的财富与成就?也许可以套用政治经济学
中的一个名词来解释:他们没能处理好自己面临的“生产关系”,他们对任何工作、对任 何创造,都缺乏一种基本的不可少的敬业精神。
《致加西亚的信》中题为“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的序指出:“我们常常看 到,许多年轻人以频繁跳槽为能事,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耀。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没 有监督就没有工作。工作时推诿塞责,划地自封;不思自省,却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 乏责任心。懒散、消极、怀疑、抱怨……种种职业病如同瘟疫一样在企业、政府机关、学 校中蔓延,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无法彻底消除。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 神,我们是否真的能顺利前行?在现实世界里,到处看到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这篇序实际上概括出了两种“有才华的穷人”:第一种: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 神,以频繁跳槽为能事,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耀的人;第二种:无法不中伤、非难和轻视 老板和公司的人。上述两种“有才华的穷人”,主要是指未正确处理对外关系的“穷
人”》
另外,还有一种自身才华“劣才艮性”十足的“穷人”: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好高鹜 远,自囿于内心的人。
2003年年初,针对跨国公司的高层进行过这样一项调查:如果他们可以在一夜间将公 司中所有“无用”的员工都裁掉,那么他们会裁掉多少?结果表明,这一比例在60% 90%。这么高的比例意味着什么?还有人会觉得自己在行业或企业里扮演着举足轻重、不 可替代的角色吗?
正因为是缺乏敬业精神的“穷人”,所以企业辞退时一点也不会心慈手软。有些员工 可能为一时的荣耀而故步自封,殊不知,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里,今天你还是老板跟前 的‘‘红人”,明天你就有可能要加入求职大军的行列里。没有谁能在圏子中不可替代,也 没有谁的才华可以千秋万代。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正视危机,大到就业问题、职业前景、行业危机,小到薪资多 寡、工作压力、人际纠纷等,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解决。我们要做的不 是“有才华的穷人”,而是可以契合任何一种环境的不可替代牌“螺丝钉”。
中国式“圏子人情学”
中国人讲人情,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真正的人情关系是必须交心的,不管 你愿不愿意承认,‘‘人情法则”已经演绎成中国的社会法则。
中国人把人际关系称为“圏子”,是一个非常贴切的称呼。中国人以自己为圓心,把 自己周围的人按照亲疏远近来画“圏子”:最里面一圏是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稍外一圏 是亲朋好友等友人,再外一圏是邻居同事等熟人,最外一圏就是素不相识的外人。我们处 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一般遵循“先里后外”的顺序,按照远近亲疏的不同关系,给予不同
分量的砝码。西方人崇尚人权,人权也就是人们相互平等对待。可是,西方人的人权观念 到了中国就变了味儿,中国人并不主张人人绝对平等,而是主张相对平等,比如对亲人给 予九分关照,好友给予七分关照,一般朋友给予五分关照,熟人给予三分关照,这样 就“摆平关系” 了。
当然这样说或许有人会觉得过于“绝对”,不过正因为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人情的社 会,所以这种做法与其说是一种现象,不如说是一种规律。且不论弊端与优势,在西方国 家和东方社会,在圏子中经营好人际关系都是必要的。
美国教授斯蒂芬■ P 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 )在撰写的经典MBA教材《组织行 为学》中指出,一个典型的首席执行官的时间分配中,至少25%该用于人际交往,而社 交型CEO在人际上花的时间可能更多。这里的人际,主要指的是与董事会、大客户及公司 之外的各界高管。这是把搞人际关系学术化了。
如果连美国管理学界都认为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搞人际关系是合情合理的话,那么 在中国社会的实战领域,人脉的维系所占时间及精力的比例,就远远不止于此了。作为一 个圏内人,我认为要想在圏子中成功,有三个关键词一一 “成本”、“人情”、“口 碑”。
人脉是需要成本的,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郭德纲的相声《我要上春晚》 中有个形象描述:作为北漂族,混迹多年好不容易赚到一笔5000元的广告演出费后,为 了上春晚,全部被拿去疏通和导演组的关系。可钱都花光了,却还没轮到他和人家吃饭。 这个相声中的细节在现实中并不算夸张。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林洲在湖南算是工业重 市,我有一个亲威就是在那里创业,且现如今发展得还不错。据他说自己头十年基本没什 么钱,挣来的钱,都拿去结交朋友了,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富裕起来。他所谓的结交朋 友,除了和朋友们吃饭或者聚会,还有自己不到场,派手下人去埋个单之类的情形。这些
花费的时间、金钱,就是成本。
当然也有一些人幻想“空手套白狼”,平时和朋友缺乏联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自己有事时便厚着脸皮登门拜访,这是典型的"有事有人,无事无人”》这一类人为人 自私,在圏子中评价也不会太好,自然人脉也较平淡。
第二点,是人情。什么是人情,估计没有人能下定义。但是中国人几乎天天泡在人情 中。送礼、帮忙、借钱、救急、赏脸等,都是人情的范畴,其中的玄机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大规模的关系网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组织结构,关系网完全依靠有序的人情往来,抽掉 人情这个纲,关系网分秒也无法维持。
中国人把'‘人情”放在“道理”的上面,因为道理是抽象的,理想的,而人情却是实 实在在构建在生活中的人脉网络。易中天对于人情的阐述十分精辟:做人必须首先通人 情。比方说,别人有喜,应该欣然于色;别人有悲,不能无动于衷;别人有难,必须拔刀
相助;别人遇险,不能袖手旁观。否则,就是麻木不仁。这样你也会自绝于社会和群体, 真的变得不是人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人情法则”已经演绎成社会的法则。中国台湾大学著名心理 学家黄光国认为:“ ‘人情法则,不仅是一种用来规范社会交易的准则,也是个体在稳定 及结构性的社会环境中可以用来争取可用性资源的一种社会机制。”
中国人讲人情,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真正的人情关 系是必须交心的,当你怀抱真诚和他人交往时,别人必定也能感受你的诚意。
第三点,口碑。在中国人的社会关系中,常常会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 的人。圏子其实有自己的门槛,每个关系网聚集哪些人,大体上还是有其共同的志向、爱 好、功利和习俗的,因而形成的关系网也就有着各自的标准。圏子里也是有“秩序”的, 往往依据名位、能力、资历、声望、人缘等划分成核心层、紧密层、外围层,一层一层套
下去,圏子套圏子。核心层通吃一切资源,紧密层左右逢源,外围层不过是看看热闹、帮 帮闲忙而已。
圏子的好处无须赘言,每个人都渴望进入各种各样的圏子,但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 受:圏子有时候像坚不可摧的城堡,并不对外开放。而这时候,要敲开城堡的大门,唯有 一个武器一一口碑。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金杯银杯不如口碑”。经营好自己的公众形象有哪些 好处呢?第一,良好的形象首先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品牌价值;第二,良好的形象可以 提升发生危机时的免疫力。当你贏得了周围的信任与尊重,即使发生危机,人们也相信你 有能力渡过危机,从而给予一定的援助。
其实,很多人心中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受人尊重的人,于是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圏。 所以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对自身进行规划:
第一,你必须要从内心对个人形象有充分的重视,消除只要搞定客户、搞好与官员的 关系就能赚大钱的错误思想。
第二,你需要记住树立个人形象的“六字诀”—晴报、策略、创意。情报是指你要 对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你必须知道你的受众需要什么,进而根据受众的需要去找到自身 的定位。策略就是要才艮据情^^制定不同的方式进行形象定位,以取得受众的认同。你必须 根据情报,把握有限的精力和资源,传递最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创意是指在明确策略的前 提下,想到最能吸引目标的方式方法,比如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着装体现自己的个性 等。
明确了以上两点,你就能在圏子中创建属于自己的口碑,当朋友有事时便可以在第一 时间找到你,这些人脉累积都是你在圏子中成功的根基。
圏子打造你的“无敌竞争力”
除了天然拥有的关系网外,最重要的就是广交朋友。广交朋友,当然是多交那些正直的、代表主流价值的朋 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一分关系资源,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小时候看《西游记》,不但羨慕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的本领,而且敬佩他无论走在哪里 都可以找到帮手:遇上“黑水河”的"鼉龙”,便找西海龙太子摩昂小哥儿来收拾;干不 过“通天河”的“灵感大王”,就请南海的观音大士来抓它;即使神通广大的'‘六耳猕 猴”再厉害,也有如来佛祖来帮忙搞定!这样的人放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很多公司抢着 要的人才,因为他人脉亨通,在每个圏子中都有贵人相助。
有道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管是在官场、职场、战场,还是在任 何生活场,要想获得成功,人和是最重要的。要做到人和,必须在圏子中路路畅通,顺风 顺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添堵墙,堵啥也别堵人的路。对中国人来说,不断扩大 自己的人际圏子是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开拓事业版图的一种重要手段。
平时我有在网上买东西的习惯,但一般很少买食品,心里总不放心。一次逛网店时,
看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食品小店,评价非常高,于是痛下决心在网上订购了。收到货后很 惊喜,不论是味道还是包装,都是上乘的,就这样一来二去,也跟网店的老板小黑混熟 了。小黑原本在深圳一家酒店当厨师,因为勤快,被师傅推荐去做了一名私人厨师,天天 给一家公司老总做家庭料理。老总家里经常有数不清的应酬和宴会,觥筹交错之间,小黑 也听到了不少的生意经。有一次偶然听到一位与会者说自己在网上买了一条钻石项链,那 时候网上购物才刚刚开始流行,小黑觉得非常新奇,网上怎么还可以买东西?于是他开始 琢磨网店的事情,并一门心思扑在了网络上。不久他自己也开了一家网店,开始试着在网 上买一些自己制造的小点心。因为他手艺好而且重信用,他的小店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而 且,因为他在网上的口碑好,一些不认识他的人也慕名去找他,就连他老板都开始重视他 一一因为这些食客中不乏品味较高的人士。后来还有人专门赞助他开了一家实体店。时至 今日,小黑已经有了十几家连锁店,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生意人。
一个人成功机遇的多少与其交际能力和交际活动范围的大小几乎是成正比的。毋庸置 疑,你的圏子越大,能量越高,成功的速度越快。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许多问题不能 单靠一个人独自解决。当你迫切需要一份新工作、一栋新房子、一份有潜力的投资建议或 提升你的专业技能时,你可以去找专业人士咨询,并且得为此付出金钱。
但是,如果你拥有一个完好的人际关系网,你完全可以不花这份“冤枉”钱,你所需 要的一切建议都可以从人际圏中免费获得,而且是最快速、最安全、最可靠的。人脉不仅 是你日常生活的润滑剂,更是你事业成功的催化酶。当问题因无法解决而陷入僵局时,你 可以请教为你指点迷津的人,让他们帮助你,给你建议,以便顺利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在 圏子中的无形资产。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 云”》从中也可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
夕卜,有时还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好风凭借力”这句话所蕴涵 的人生哲理也可称它为“借梯登天”之计。对刚入圏子的年轻人来说,这里的“梯”指的 是他人之力,如名人、亲威、朋友、同学等的地位、名望、财富或权力等,而"天”则是 你梦寐以求的一切,包括好的工作、好的机遇等。
而“圏中人,事竟成”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克林顿成功竞选的过 程中,他拥有的高知名度的朋友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朋友中,包括他小时候在 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以及当学者时的旧识等。正是 这些人对克林顿总统的支持,让他在圏子中占据了最好的风水宝地,为他走向政治生涯的 顶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曾经表示:“与太阳下所有能力相 比,我更关注与人交往的能力。”因为与人交往就意味着在圏中办事方便,而在圏中办事
方便则意味着别人需要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你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可以解 决;别人需要请客吃饭到处游说才能达成的事情,自是有人主动帮你达成。这样,不但节 省了成本,你还可以有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实现更大的效益。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重视人情面子的社会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重新 排列和组合。一个人一生所面临的各种关系,比以前更新鲜、更复杂,变化也更迅速。这 就要求我们要头脑更灵活、更快地适合社会,花费更多的心思、动用更多的手段来经营自 己的人际关系。除了天然拥有的关系网外,最重要的就是广交朋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一 分关系资源,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广交朋友,当然是多交那些正直的、代表主流价值的 朋友。朋友多了,关系资源也就丰富了,而且不论贫富贵贱,只要是真诚相交的朋友,每 个人都是你人生的一座金矿,随时有可能助你成功。
吃出来的“血缘”
酒肉是社会交往的栽体,并不在乎吃多少肉,喝多少酒,而在乎是否加强了人■系。正如^fl,关键不在 于饭,而在于局。局,就是各种各样的小圈子,吃了同一种食物,有了同一种生命之源,岂会不是兄弟?
说到吃,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西方人是“分餐制”,即一人一 套餐具一份食物,有点各自为政的意思;而东方人是“大桌饭”,大家人聚在一起,熟悉 不熟悉的,吃咸的吃辣的,热热闹闹,吵吵嚷嚷,酒酣耳热之后便加深了感情,谈成了生 意,不知不觉便成了好友、亲威、好兄弟。血缘关系中,兄弟、乡亲都是同吃饭、同患难 的情谊。譬如“乡”这个字,曱骨文的字形是:当中一个饭桶,一边一个跪坐的人。所 以,乡,也就有“同吃一锅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是“同吃一锅饭”的人,比如部队 里的战友、单位里的同事,也就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分。
我的一位外国朋友就说,如果在餐馆里遇到一大桌子人异常热闹,那桌肯定有中国 人。我的一位广州同事就说,如果在餐馆里一大桌子人划拳叫喊,那一定是河南人、湖南 人。细细比较一下,似乎还真有这样一个规律: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喜欢在饭桌上吵吵闹
闹,而在东方人中,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略胜一筹。
以前提起酒肉朋友,很多人往往只能联想到一些著名的贬义词,而其实时代变化,词 性也在变。留心自己与周围,谁若没有酒肉圏,八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酒肉是社会交往 的载体,并不在乎吃多少肉、喝多少酒,而在乎是否加强了人脉关系。正如饭局,关键不 在于饭,也就是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局。局,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小圏子。大老板,有 自己的圏子,也就是自己的局;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圏子,也就是自己的局。酒肉场合有 高雅高档的,也有平民低档的,酒肉把一些志趣相投的人联系在一起,成为混社会的小圏 子。酒肉也把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联系一起,成就一次合作的契机。
其实,从生理上来说,吃什么的结果都相差不大,吃山珍海味和啃窝窝头并没有太大 差别,但在实际的人生中,吃出来的境遇却不尽相同。请客吃饭可以建立起一种非比寻常 的人际关系,吃出一种“莫须有”的血缘。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生命之源,吃了同一种食
物,有了同一种生命之源,岂能不是兄弟?中国人乐于请客吃饭搞“饭桌外交”,原因就 在于此。我一位做销售的朋友就喜欢邀人吃饭谈生意,他说经常酒过三巡后,两人就成了 兄弟,生意自然就拿下来了。既然已经是兄弟,怎么会不肯帮自己人呢?这是很多人的习 惯思维,也是“吃出来的血缘”。
当然,吃饭这一招也不是万灵神药,请客吃饭也要“看菜吃饭”。对象不同,饭局不 同,方法也不同。就我们平时一起吃饭的对象,“饭局”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朋友饭局:朋友之间吃个便饭,一般都属于比较放松的状态,会面频率高一些且随意 一些。平时受了委屈遇了困难都可以畅谈一下,喝酒最好是点到为止,朋友之间一般都比 较了解,并不强求。要注意的是即便最好的朋友,在饭桌上也别经常抱怨,积极的人才能 使人乐于相处。
同学饭局:同学分开久了,见面一次图的是个畅快尽兴。在这样的饭局上,切忌拿同
学以前不好的事情说事,尤其是对方的老公老婆在场时,不要故意说起对方在校园追过谁 谁谁。这样容易造成对方夫妻不和,那可就犯大错误了,而且还会在同学圏中留个“大舌 头”的称号。
同事饭局:同事饭局应该是看起来最平常的,但其实是最不太平的饭局,不过几个普 通的饭菜,却可以了解到整个办公室的格局走向。同事饭局勿谈公事,要说最好也是说一 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还有不要随意说人是非。
领导饭局:跟领导吃饭,很多人会有战战兢兢的感觉,总觉得不自在。所以,自然最 重要。跟领导一起吃饭,有一个埋单的问题,如果领导一贯不是那种大方的人,你抢着埋 单是没错的,但如果领导是那种爱表现、爱枪风头的人,你在他面前枪着埋单,会让他心 里不舒服。
请人办事的饭局:请人办事的饭局,最能考验一个人在酒桌上的人情世故。你要会讲
好话,会敬酒,可以把一个人伺候得舒舒服服,让饭局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请人吃饭要 事出有因,要有一个好的借口,尤其是你有求于人时,怎样巧妙地让人答应你的邀约,这 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度。在这里,我可以教给大家一个方法,那就是做好准备功课。我通常 会先了解对方最常去的一个餐馆、最喜欢吃的一些菜,然后假装巧遇,再点上一桌对方喜 欢的菜,然后借食物这个共同点打开局面。不管怎样,“投其肠胃所好”,可以让对方觉 得“吃人嘴软”,口气也会客气很多。
一人“食”,通常说是吃饭,众人“食”,则称之为“宴”。中国人喜欢吃,这是毋 庸置疑的事实,而且,中国人喜欢借由吃搞出各种名堂。不知从何时起,吃饭已不仅仅是 为了填饱肚子,它逐渐地被看做彼此互通情感、结交新知、筹谋划事的一种方式。它也不 再停留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渴求,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成为一种饮食礼仪。既 然为宴,就涉及对修养的大讲究。以下是我粗略总结的一些餐桌礼仪:
酒席上的座位是不能随便坐的一一进门的对方是上席。有三个座位最重要:上席中间 座位是东道主坐的一一酒席的邀请人或埋单者。右手是贵宾座,左方则其次。两边与对方 均是陪客与次等客人;你不能单独入席,而要同其他客人一齐步入.
汤盆是不能用筷子搅的,用汤勺;不能随便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不要先动手夹 菜;不要对着菜盆或碟子说话;酒桌上不要手舞足蹈、大声说话,唾沫飞溅会令客人不 快;有些菜是按人头分好了的,一人一块,不要觉得味道好,枪了别人的'‘指标” ^
不要在餐桌上说粗话或荤段子,以免有失身份;不要在酒桌上咳嗽、吐痰;用牙签剔 牙,应用手捂住嘴;不要将自己酒杯里的酒倒往他人酒杯;不要一个人独坐一隅,也不要 忽而窃窃私语、忽而哈哈大笑;适时地学会数笑,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避免在席 间过多地谈论工作;若先放碗筷,跟桌上所有客人打个招呼。
人家敬你酒,最好是起立再让添酒;起立走动,不要在人家椅前过,应从后背绕;有
求于人,须得敬酒。不求于人,以示尊意,也须敬酒;把握好敬酒的姿态。端起酒杯,右 手扼杯,左手垫杯,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如果自己是领导,别放太低;倘若滴 酒不沾,不要冒冒失失地主动出击,韬光养晦是得以全身而退的自保之策。
多人敬一人是允许的,但一人敬多人就是以己居大了,是对别人的不敬;如果没有特 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无论喝多喝少,酒后人体总是会有些 不舒服,此时的嘘寒问暖就显得你的关怀备至,上司也好,宾客也好,一杯酸奶、一杯热 水、一条热手巾,都是一种体贴的照顾。
对圏内“暗战”说“BYEBYE”
图子是良莠不齐的,圏子中也会有冲突和争斗,有时人脉圏子甚至会成为一种致命的破坏力量。做投资要理 性,不能靠关系好坏,在圈子中生存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凭借感情因素意气用事。
任何企业最大、最重要的财富是人。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 财富。表面上看来,它不是直接的财富,可没有它,就很难聚敛财富。如果你在圏子中上 有达官贵人,下有平民百姓,那么,当你有喜乐荣尊时,有人为你摇旗呐喊,鼓掌喝彩; 当你落魄潦倒时,有人为你排忧解难,铺石开路,这就是圏子的无尽魅力。
“圏子”,在我看来,也许是世界上最矛盾的组合:进入圏子虽然不需要写申请书, 也不需要履行审批手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加入,因为在圏子中聚集的那些 人,大体上还是有其共同志向、爱好、功利和习俗的;圏子也不全然是世界大同的模样, 其自身也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通常,圏外的人员想进去,圏内的人员想巩固,这种攻守 战直接导致了矛盾的产生。
在我的朋友圏子中一样存在这样的情况:
去年,两个同是出版界的朋友就为了一件事情产生了不小的矛盾。事情的过程是这样
的:朋友A的手下有一位策划人,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年轻人,他一直为A效力,做得很 出色。可这位年轻人也想了解一下其他出版社的薪酬,就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一篇策划 给B。B—看这篇稿子非常欣喜,极力争取他,而且还拿着策划向A这位好朋友炫耀说自 己捡到了一个宝。策划这个圏子其实并不大,A拿了稿子看来看去,总觉得风格像极了自 己那位下属。一调查,果不其然,于是A极力争取,说自己手下人的稿子就应该归自己这 边,B则说他投给了自己,所以是自己的。两个人越吵越升级,因此还冷战了很长时间。
很多人的理想是在圏中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压力无阻力,朋友帮衬 贵人提携,这自是最好不过。但圏子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和争斗,一旦卷入其中, 要脱身就绝非易事。
事物要从两面看,虽然带给我们帮助与爱的是周围的圏内人,可相互切磋和提携,但 你身边也有几个人是值得琢磨和提防的。因为无论你的产业有多大,人脉有多广,你一生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