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降伏其心(释万行上师)

_12 释万行(当代)
很多祖师证道以后,都做出了许多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譬如呵佛骂祖、劈木佛等等,难道他们不懂因果吗?不信因果吗?通过现象是没办法完全了解事物的本质的。达摩祖师说过:诵经、拜佛、烧香与修道不相干。可是我们现在很多学佛修道的人,都是围绕这些事情来做,每天就是烧香、拜佛、诵经、磕头。
过去也有许多祖师大德,得道了以后更注重烧香、拜佛、诵经。这些现象大家是否用心去考虑过?每见到一个人就劝人家来学佛,说“佛”怎么怎么伟大,佛法多么多么深奥,可是究竟佛伟大在哪里、深奥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也说不上来。当人家细细地盘问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回答根本无法让人家信服。
现在学佛的人逐渐趋向于年青化了,做为一个年青的学佛人,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即使你不学佛,乃至你是一个普通的“人”,都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个人自己放纵自己是非常容易的,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放纵了。要想管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纳入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按照佛学思想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带有生生世世的很重的习气。好的习惯很难以养成,不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已经生根了。
以前给你们讲过,平时我不在的时候,你们每个人都要轮流讲自己的心得体会,讲自己的人生观。你们是不是都讲过?顿汉,有没有主持过?(答:有,只是没有坚持下来。)为什么没有坚持下来呢?我们现在都是小和尚,要严格要求自己,讲不好,也要学着讲。
降伏其心之二(2003年10月28日(十月初四日))
学佛、做人、做事,是一体的,是分不开的。如果大家来到这里,没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来维护,根本没有必要住在这里。否则的话,你难受、我难受、大家都难受!出家人讲究一个“随缘”,你在哪里住着安心,就住在哪里;不安心,就不要勉强。
佛门里有句话叫做“有缘同住,无缘走人”,还说“铁打的寺庙,流水的僧”,僧人就像流水一样,寺院是如如不动的。“走得了和尚,走不了庙”,正是这样!
一个人你在社会上做不出自己的事,你到了佛门里面,你还是做不出自己的事。有能力的人,无论干什么,都能够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能力的人,一个有能力的人,他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被发现!你怎么掩盖,也掩盖不住。你可以掩盖自己的言行举止、谈吐,但是掩盖不住自己的眼神。这就是造化在造人的时候,给了一个地方让大家去识别它!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绝对正确。判断一个人敏锐与否,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主见、是否是浑浑噩噩,就看他的眼神。
学佛,不在于言语,主要看我们日常的行为。佛法不是说出来的,是修出来的。我曾经说过多次,判断一个人千万不要通过他的语言来判断他。成功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你说到“一万”,能够干出来“一分”,就算你不错了!也就是说给你打折扣剩下万分之一,就算不错了,你也一定能够成功了。
一个人,内在有一股力量,他通过语言把这股力量发泄掉了,他就不会通过行为发泄出来;他如果是通过行为发泄出来,他就不会通过语言发泄出来。譬如说善于做事的人,他肯定不善于讲话;善于讲话的人,他肯定不善于做事。当然也有两者具备的,但是这种情况不太多。
为什么说爱说话的人不愿意做事呢?因为他已经把内在的力量通过讲话给发泄掉了。不愿意讲话的人呢,他内在的力量是通过做事来发泄的。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股力量,它必须有一种表现的方式,你不可能把这股力量压抑在里面,不让它表现出来,也可以说是通过一种方式宣泄出来。
我曾经讲过,世上没有一个消极的人。他对这一方面消极,他必然会对另一方面积极。人家都说出家人不爱干活,可是有许多人喜欢游山玩水。他把许多心力都放在游山玩水上来了,他对这一方面表现得特别积极!难道你说他没有积极的心态吗?
一个人内在的素质,跟他先天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如果一个人他愿意进步、渴望进步,加上自己的努力,他肯定会进步。如果光说自己笨,而不去努力,那么他永远都不会变得能干!
许多事情都是学会的、慢慢观察到的。没有一个人是生下来不观察、不学习就会干事情的。会干事的人必然是一个细心的人,你不细心,怎么会干事呢?正是因为你细心,才善于观察人、观察事物。能够观察事物,就能够善于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你不善于观察事物,你内在的起心动念,你也肯定观察不到,发觉不了。
因为你具有一颗很细的心,用来做事,你就会做得很好。如果你把这个念头转变过来去学佛修道,你同样也是会很细心,能够观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你做世间的事情大大咧咧、马马虎虎,你来修道,同样也会是马马虎虎。你对它马马虎虎,它也对你马马虎虎,那么最后被马虎的是谁呢?还是你自己!
出家人的“家”最多,如果你没有一颗真正出家的心,你就没有家,你一辈子都会受痛苦!因为在俗家,你已经没家了,那是你父母的家,哥哥、妹妹的家,那根本不是你的家!你既然出家当和尚了,那么寺院就是你的家。你如果没把寺院当作家,那你就是一个漂泊的人!
一个人能够随遇而安,到任何一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当作你的家,那你就是一个解脱的人!寺院靠谁来维护?靠你、靠我、靠他来维护;寺院是谁的家?是你、是我、是他的家。你没有理由不把寺院当作你的家!你在这里常住,这个地方就是你的家。
即便是你在这里住一天,也把这里当作家,你就拥有轻松、自在、归家的感受。如果你没把这里当成家, 你就会感觉很累,就像一棵没有根的草一样!
我们通常为了给对方留面子,说这个人很会修行,只懂修行,只是不会做事,缺乏做事的能力。你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怎么会有道理呢?会修行!难道修行不是在做事吗?“修行”本身也是一件事,如果你会做这件事,难道不会做那件事吗?修行是用“心”,做事也是靠心,如果说一个人很能干,难道说只能是在这一方面能干,在另外的方面就不能干吗?
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只要是想学习一件事情,肯定都能够学会,除非你不去学。我们出家人有很多机会学习,是最容易锻炼自己的。因为出家人会接触到各个层次的人,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来到我们出家人面前的人,带着各种心态的都有。
世界上接触各类人机会最多的是出家人,能够看透人性的还是出家人。因为社会上许多人的心态、思想、不敢对社会上的人打开,可是敢对出家人打开,因为出家人是世外人。
过去许多人材都是在出家人里面,尤其是在唐、宋、五代十国、南北朝时期,这些年间许多大人才都是出在出家人里面。现在的出家人里面也有人材,但是比例太少了!我有时候经常问自己:假如我不当和尚,我用什么能力去生存?有什么本事发展?
大家想一想,学佛究竟学什么呢?无非就是学“做人”。学做人,无非就是学做事。事做好了,才说明你人做好了;人做好了,才说明你学佛到位了。这三者根本没有办法分开!脑袋呀,越用越灵活、越用越有智慧;越不用,越迟钝、越茫茫然。对自己要狠一点,你自己不对自己狠,想叫别人对你狠,那你就要付出了,付出什么呢?付出脸面!
实际上你能够找到一个人,他能对你狠,那可以说是你的造化、是你的福气、是你生生世世修来的!事实上你也找不到一个人对你狠。人家凭什么对你狠呢?人家既不欠你的,又不该你的,凭什么手把手地教你、耐心地教你呢?
让别人管我们,自己是非常难为情的。尊贵的人从来不需要别人管,都是自己管自己。一些贱骨头的人才需要别人来管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良马见鞭影则行”,实际上我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我当过农民,我在家时也耕过田、养过牛。我养的那头牛,根本不需要鞭子!我把绳子往它脖子上一套,它就一直不停地走,根本不需要举鞭子,不需要人督促。
而有些牛呢,你举着鞭子不停地打,它还是慢腾腾地。你狠狠地打,它就走几步、你不打,它就不愿意走了。有灵性的牛,你把绳子往它脖子上一套,它就知道这件事情必须要完成,不完成,这个绳子就不会解除掉,只有尽快完成任务,绳子才能提前解除。
人的价值,是通过自己做出来的事情来体现的。牛是否听话、是否能干,也是通过耕田来体现的。能干的人放在哪里都能干。你即便是让他去刷厕所,他也会刷得干干净净,不把气味刷除掉,他不会罢休!他干任何一件事都会精益求精,把它干得十分完美才放手。你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一旦转移过来学佛修道,同样还会带着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走到尽头不停止的精神去做。
人与人之间,都不愿意管对方,也不希望对方管自己,都需要对方尊重自己。可是有些人(包括有些牛),他生来就是一副贱骨头,他喜欢别人用鞭子抽打!
有的人只会念几部经,混碗饭吃,你叫他做一点事情,他做得一塌糊涂。你仔细剖析这种人的内心,实际上他连念经也没念好。如果是真会念经的人,他绝无可能不会做人、做事。你真的把经给诵透了、诵懂了,也就意味着你吸收了经中的智慧。读完经了、读完书了,你不会应用它,说明你就没有吃透它的思想!
通常所说的“书呆子”,也是说明他没有领会书中的真实含义。如果真的吃透了,就会应用书中的思想了。既然是会应用,就不是书呆子,既然是书呆子,就说明没有领会书中的思想。
人家社会上的人笑我们出家人:一个个都傻乎乎的、一个个都入了大定了!我曾经讲过,好多人临终的时候(当然也包括许多在家人),由于生前就浑浑噩噩,内在的智慧没有出现,这一类型的人,轻一点会去做孤魂野鬼,严重一点会进入畜生道!
因为他生前就没有方向,临终就更不知道去向。你误以为自己是学佛修道的,你临终就能到极乐世界。你有这种想法,难道就能去吗?你有这个想法、这个欲望,但是你还要知道方向,还要知道路才行。
大家都知道有美国,都想去美国,但不知道美国在哪个方向,也不知道路线怎么走,那么我问大家,你怎么去?怎么走?仅仅凭你向往美国,有这个念头,你怎么敢肯定能到美国呢?那只是想象而已!
一个人内在的潜在能量,不管是智慧还是神通,一是通过修定修出来,二是通过无我地奉献,也可以把它引发出来。“入定”是往里面挖,像挖井一样,不断地挖,挖深了,就把水给挖出来了,智慧神通就出来了。
还有一种方法是无我地奉献。什么叫做“无我”呢?你把自己交给了三宝、交给了众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什么都愿意付出。要力气,付力气,要什么给什么。不断地奉献、不断地打开自己,你的神通智慧,自然也会出现。
往外释放的时候,给予的时候,就如同一间屋子里面的东西,不断地拿出去,拿到最后,一定是空掉了!“得道”就是在“真空”后才会出现,才能够产生“妙有”,进一步产生“妙用”。
多数学佛修道的人,都是小根小器的人,他只能够采用第一种方法——“打井”的方法。不断地打、不断地打……大根大器的人,他是采用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奉献”的方法。把门打开,把里面的东西全部往外拿、往外扔、往外给予、奉献、施舍!一个是寻找,一个是给予。
你要想证得圆满的果位,最后必须要回到“往外”的这条路线上,否则你永远是一个罗汉。因为罗汉的果位,就是采用“打井”的方式来获得的。为什么“六度万行”要把“布施”摆在第一位呢?为什么不把“禅定”摆在第一位,而摆在第五位呢?
一个从饿鬼道转世的人,他一定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来修行的话,所采取的方式,肯定是“打井”式。从人道投胎的,或者是从仙道下来做人的,这一类型的人,通常都是非常大方、心量也非常广大、能够施舍。从菩萨道、佛道再来的,就更不用说了。在他内心里面“贪”的影子非常微细,几乎看不到。
畜生道,一是愚昧,二是无知;饿鬼道呢?大家都知道它是“贪”。为什么贪呢?还是由于愚昧!如果他智慧开了,怎么会愚昧呢?怎么会贪呢?所以从这两个道走出来的人,纵使修行,他的层次也不会高,往往走的都是小乘的路线。他如果真的把小乘的路线修成功了,那也不错!
事实上,他也不可能达到小乘的果位!因为连最基本的“人道”还没有修好,他怎么能够得到小乘的果位呢?大根器、大心量的人,才能够修行。
你光想索取,不愿意给予、不愿意付出,那么你内在的智慧、神通和功德、福报怎么培养起来呢?“培福”,不是从索取中培,而是从付出当中、施舍当中、奉献当中培的。这些都是前提条件,首先要带着一种“无我”的心态来做这些。
有人品,没能力的人,不能够重用。因为你交给他的任务、事情,他只能给你搞“砸”、搞乱掉!他的搞砸、搞乱,不是有意的,完全是出于无意,你生气都生不起来。
有能力而没有人品的人,绝对不能用!他只能坏你的事,而不能成你的事。也许眼前能成你一些事,但最终是坏你的事!
往往大家用人喜欢讲究对方的人品。没错,对方人品确实挺好,可是他根本不会做事!他是个“人”,但他不是一个“人才”。他只能够把你的事情给搞砸了!这种人绝对不能够重用,只能够给他一个不轻不重的位置,摆在那里,有他没他都行。叫他充充数,呐喊呐喊,壮壮阵势还可以,他绝对不能独当一面!纵然他有德行,也不能叫他独当一面,因为他没有能力。
有德有才的人很难找到,因为有德有才的人,是要讲究缘份的,他未必会在你身边干事。往往有德有才的人,都是拉一杆大旗,自己打出一片天下!有才没德的人,他绝对打不出一片天下!往往那些有德无才的人,还能够打出一片天下来。
在这里,我们可以闭起眼睛来问一问,自己是属于哪一类型的人?有德还是有才?是德才均无,还是德才兼备?还是偏重于哪一方面?
我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如果你是一个出家人,你可以没才,但一定要有德!你有德,就有护法。你如果光有才,没有德,绝对没有“护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出家人,你不会做世间上的事,这个理由可以用来为你掩盖。所以出家人最好往“德行”这方面发展。
当然我是希望出家人德才兼备,但是,事实上,刀没有两面快的!做事情经过一次,下次还是不会;经历了十遍,还是不会!哪有这样的人呢?哪有这样的道理呢?
你们谈一谈你们的想法:
觉西师:上师安排××师开示,有人不配合……
师:凡是来到东华寺的人,都要叫他讲开示,给他一个施展的机会!不能让人家觉得:我想讲,他们不给我机会!不能给人一个把柄:“我想讲,不让我讲。”
为什么过去那些老和尚,大家来到他身边,他都叫大家讲开示呢?第一显得他大度,第二说明他爱惜人才,为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第三,这也是他淘汰人的一个办法。你有能力、能适应就留下来;没能力,不适应就被淘汰掉了。不是他指着你的鼻子迁单把你赶走掉的。
当然还有一些笨办法,那就是祖师、开山大和尚,天天叫你干活,把你累得半死!你受得了,就留下,受不了,你自己就走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寺院香火那么旺,不缺吃、不缺穿、不缺住,偏偏还要种那么多田地。
这是一种锻炼人的方法,修炼人的方法、教育人的方法、淘汰人的方法、管教人的方法!它的好处太多了。我有时候想,我也不会教育人,也不会管教,但是最有利的是我们东华寺有几千亩地(笑)!天天种地,一天八个小时干活,大家很快跑掉(师笑,大众笑)。
但是外面的人来到这个地方,也要按这个地方的规矩办事,不能标新立异。常住安排你的,你就去做;常住没有安排的,不要搞特殊。你想搞,就要跟负责人商量,负责人允许了,你再去做。
如果说大家来到这里,你一个样子,他一个样子,这就不是道场了。“道场”就要整齐、统一,显得庄严。不整齐、不统一,绝对不会显出“庄严”二字!我们都说军队很庄严、很威武!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统一。
做为领导,要说能说,要打能打,如果不能说、不能打,绝对不是一个有能力的领导。因为有时需要“打”,所以你必须具有能打的胆量和能打的力气!有些人他是不讲理的,不讲理就要武力解决。如果都能讲理,世界上就不会出现战争了。
之所以出现战争,就是有不讲理的人。既然不能讲理,那好,战场上见!等到双方打得头破血流,肯定有一个受不了的人,最后他就和平谈判,达成协议。如果说双方都讲理,世界上就没有“战争”这一说。
所以当领导,必须具备能打的心态!但是一个领导,绝对不是靠“打”来解决问题的,实际上“打”是属于下下策,是没办法才用的。当一个领导是用智慧来当的,如果你的智慧出来了,你对所有的事情就都能够把握到家了。
今天就讲这么多。
降伏其心之二(2003年10月29日(十月初五日))
刚才打坐谁的脚坐热了?没有一个人脚坐热了?(答:……)女同志有谁的脚坐热了?(答:……)
你一开始打坐,脚是凉的。坐上一个小时,就应该热了。甚至平时脚就应该是热的。你坐了一个小时,脚还没有热的话,说明你身体有问题(现在是冬天)。
体内的精力是由两只脚产生的,它在体内主要是管“暖”的作用。通常很多身体素质比较虚弱的人,一到冬天,手、脚、膝盖都是冰凉的,这说明他体内的精力不足。
腿上有功夫的人,平时即便他不盘腿,两只脚也是热的。如果稍微地盘一下腿,那就更热了。暖融融的感觉由两只脚传播到两条小腿,到大腿,再由后背延伸上去。如果按着这个路线,就是道家通常讲的达到了“还精补脑”的作用。这里所讲的精力,就是通常所说的元气。
腿上经脉畅通的人,走起路来非常轻盈,绝对听不到“咚、咚、咚”的响声!因为他生理的气是从下往上升,所以他走起路来是特别地轻。如果生理上的气还没有往上升的话,他走起路来是咚咚响。
“气”往上升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之后才会由下而上。否则的话,只够身体本身消耗,没有多余的力量由下而上,来供给修炼使用。人若要想健康、长寿,首先两只脚、两条腿的气脉要畅通。
你两条腿的气脉没有畅通,坐在这个地方就挣扎来挣扎去,不仅不会舒服,而且整个身体都感觉很僵硬!尤其是肾脏不好的人,更要盘腿。
为什么有的人冬天不会怕冷呢?就是体内的精力很充足。“暖”是由“精”产生的,人体的气力是由“气”产生的。体内的阳气从下半身上升到上半身的时候,人自然就会有很强的力气。打坐出现的光芒,也是由精力产生,当这个“精力”上升到身体的上半部,达到头部的时候,他自然就变成光。
身体的精、气、神,通过修炼以后,就转化为热、力、光,也就是热量、力气、光芒。但是常人体内的精、气、神,都从六根门头漏掉了!漏失最多、最严重的就是有妄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胡思乱想”、“欲望重重”!
当体内的精、气、神漏失得太多的时候,就会表现得两眼目光呆滞,再其次就是头脑反应迟钝。人的思维不敏捷,跟体内的精、气、神有绝对的关系。一个人的精、气、神消耗过多以后,它没有力量供应给头脑使用,头脑反应就会迟钝。而且头脑还会表现得很干瘪。
当一个人体内的精、气、神很足的话,升到了头上,头就会显得特别饱满!打坐修炼,固然可以让体内的精、气、神充足,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适当地走路、散步、劳动,都可以让体内的精、气、神充足。尤其是念六字真言和练七节动功,都可以把体内的精、气、神唤醒,进而达到充足。
“修道”,修的是“心态”。如果你生理上这一关还没有过,没有修好的话,你这就不叫做修道,更不叫做修心态。实际上叫做“修身体”,修身体只是通向大道最初的一个阶段。当走完修生理这个阶段以后,再修道,就和生理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也就是说修行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修身体,一部分是修我们的灵性。也就是通常说的修“自性”。我们现在是连最初的生理这个阶段都还没修好,怎么可能跳到空中修自性呢?大道是以修身体为基础、以修灵性为究竟的。
我们观察世间的这些花木成长的过程,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这株花木的营养不够充足的话,它就显得瘦小、干瘪;反之,如果它的营养很充足,这株花木就会长得非常饱满、粗壮。尤其是在生长花骨朵的时候,如果这株花木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花骨朵,这个花骨朵就长得特别饱满!
如果营养不足的话,它的养份只够维持花木本身的生命,根本没有多余的养份用在花骨朵上,没有力量再长出花骨朵。因为一支花骨朵需要的养份,是这株花木全部养份的一大半。
我们人体就相当于一棵会挪动的树,人体的“根”是两只脚,脊柱是树干,头就是花骨朵,两只手臂是树的枝丫。等你把生理这一关过完了以后,自然能够见性!
但是在见性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明心”的阶段。不明心你就不知道如何修道;不见性,你就不知道如何炼这颗自性的心。见到许多人都是诚心有余,而智慧不够。误以为诚心诚意烧香、拜佛就能了脱生死,这些固然是修道必需的,但它不是成道必要的。
那么成道究竟需要什么呢?佛祖讲过:“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说在见性的基础上,再继续修下去,才能够成佛。
不明心、不见性,你怎么下手呢?你以为坐在这个地方打打坐、念念佛、持持咒,就是禅宗、就是净土宗、就是密宗了,实际上这和禅、净、密丝毫瓜葛都没有!根本联系不上。如果你误以为盘个腿,就是禅宗,念个佛就是净宗、念个咒子就是密宗,那说明你对禅、净、密一点都不了解!
我曾经对“明心见性”作过一个比喻,“明心”,是我们明白了一个方向,而“见性”,是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往前走,就像我们想摘苹果,已经见到了一棵苹果树。“成佛”呢?是已经到了树下,摘到了苹果,吃进了肚子里面,和苹果合二为一,别人可以再把你吃下。
如果你没有明心,就不知道修道的方向,无处下手。只会是乱摸乱撞!你拜再多的师父、诵再多的经、磕再多的头,最后,你都会把你的师父否认掉,把你师父的法否认掉,把你师父的道全部否认掉!
你误以为师父给你一个修行的方法,你就能够修行成就。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即使你明白了方向,你不朝那个方向迈进,也见不到这棵树。
但是,往往见到了这棵树的人,他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果子摘到手!也就是说“明心”的人,他可能还会退失道心;而“见性”的人,他已经见到了这个果子了,他绝对不会退心。他肯定会把其它方面放下,集中所有的精力去摘这个果子!所以,只有一个人修到了“八地”的时候,才是如如不动。因为八地菩萨是念念入道,世间上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已经不感兴趣了。他已经见到了这个果子了,甚至已经闻到了这个果子成熟的香味了!
实际上大家不是难于“不知道如何修”,而是心静不下来,没有给自己定位,搞不清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实际上所有的法都能够成就,就看你是否真的为这个“法”付出!功夫绝对没有白做的。除非你做得不对路,和这个方法背道而驰。
现在这么多学佛、信佛的人,连佛的影子都还没有见到呢?实际上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是和佛、和道不相干的。就好比我们身上穿了十几层衣服,修行就为了不断地一层一层地脱掉它。可是我们现在许多学佛的人,反而是不断地往自己身上穿衣服!
你越学佛、越信佛,反而越累;不仅没解脱,反而枷锁套得更多、更重了。佛学的根本法是解脱,是放下,可是现在学佛的人什么都不放下,什么都想提起来,可是又没力气、又提不起来。
你之所以来求法、来听法、来修法,说明你的心不平静、也不清净。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心态清净、平静。如果你认为自己学法多么多么高、思想多么多么正确,结果你既没有清净,也没有平静。那不是“法”有问题,而是自己有问题!如果不在这两方面下功夫的话,谁都拿你没办法。
要想检验我们的心态是否平静、是否清净,不是靠打坐、也不是靠念佛、念咒语。现在的修行人,把修行的思想整个都给颠倒过来了,认为修道要脱离人群、脱离社会、脱离家庭、脱离团体,把自己独自一人封闭起来。
修行固然有某个阶段是这样,而且这个阶段相当地短暂。古时候的修行人,都经历了这个短暂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打开自己、更快地走出自我狭隘的空间,与社会、与人群、与团体更好地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那么这段时间究竟需要多久呢?如果你很幸运的话,找到一位过来人,把自己完全交给这个过来人,三年包你足够了!过去的修行人,为什么把修行列为三年,而不是一年,也不是十年呢?现在回忆起来,三年真的是足够了!
第一年就是修身,突破生理的阶段。不管你是老弱病残,这一年时间足够转变生理。按古时候的修行方法,一百天就突破了,叫做“百日筑基”。
你把握住了,这个基础就打好了;你如果把握不住,还要再来个一百天。每一次需要的时间会更短,也就是走熟路,会缩短走路的时间。再笨的人、体质再差的人,一年的时间足够了。一年当中有四个季节,足够你重复四次了。因为第一次需要100天,第二次、第三次都不需要100天。古人给你满打满算,过生理这一关绝对超不出100天!青年人八、九十天就够了。
第二年已经进入灵修的开始。第三年你已经坐在这个地方没事干了!要反复地重复它、重复它、训练它……有一年的时间训练它,你已经达到和它为伍(和它同伴)了,就应该从封闭的空间中走出来,和外面的环境打成一片。
但是这个话都是过来的人讲的,而没有过来的人会在这方面消耗很多时间。即便你明白这个道理,去做的时候,如果身边没有过来人,别说是一年,就是十年,这个短暂的过程你也无法完成。
因为这个阶段不是靠你摸索出来的,也不是靠悟的。这个阶段它是处在有为法的阶段,既是有为法,那就要靠方法、靠过来人、靠明师来指点!等进入无为法的时候,也就是进入了“悟”的阶段,就需要自己的根器了。
如果对一件事情没有介入、丝毫不了解,让大家去“悟一悟”!你怎么“悟”?你连听说都没听说过,连介入都没介入,你怎么悟?只有你介入了这件事情,经历了这件事情,逐渐逐渐地熟练了这件事情,才谈得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才有思想感悟。
修行没有上路,还没有学会走路,都需要一个人扶着你、牵着你的手,否则的话,你一个人在地上爬来爬去、爬来爬去,最后你误以为“人”就应该趴在地上爬,而不是应该站起来两条腿迈着走路!你突然看到有人站起来走路,你会笑话人家,说人家是个怪物。
前段时间讲到我的佛学思想,由四句话变成两句话,也就是说浓缩成了八个字:“安分守己,以人为本”。“安分守己”又干什么呢?“各尽其职”。你是哪个行业的,你继续做你那个行业的工作,还要把它做好。
那么“以人为本”干什么呢?“借事炼心”。借着做事情,炼我们的心态。你们要记住,我再重复一遍:“安分守己,各尽其职;以人为本,借事炼心。”
下午来了一个活佛,有几个人看到了,那要是在西藏,他走到哪里,恐怕后边都会跟一大片人!但是对于他来讲,这样的事情经历得太多了,人们拜他不拜他,他都会一样对待。
在座的有当过老师的,都有这么一个感受:第一天上班,人家叫你老师,你感到特别自信、特别兴奋、特别欢喜!等人家叫你老师久了以后,你就没感觉了。没感觉到自己是个老师了。过几天还要来个“法王”,会在我们这个地方住上几天。一个修行人叫什么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自知”。
实际上谈到自知,如果没有见到真东西,即使他手里面是个假东西,他也不知道是假的!没有见到真的,又如何区别假的呢?没有来到东华寺,你怎么向别人介绍东华寺的山水地貌呢?有人把你带到另一座大山里面,说这里就是东华寺,你就会相信这就是真的。
要区别真假,必须过来人。而往往过来人他又不喜欢多事。在他眼里面一切都是应该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所以佛说他没有度众生,是大家到了发菩提心的时候了,让他给碰上了。如果大家不发菩提心,他来到我们面前也奈何不了我们!
也有许多人当时见到了佛,可是并不信他,也不渴望解脱;也有的人没有见到佛,仅仅是听到了他的名字,就已经非常渴望修道了!一个人内心的种子都会萌发,只是在不同的时间里面萌发。
如果一个明师很幸运的话,他是春天来到大家面前,那么大家心里面这颗种子就会萌发;如果他不幸运的话,他是冬天来到大家面前,那么种子就不会萌发!
所以佛从来不会骄傲,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因为他知道,之所以对方发菩提心,是因为他幸运,他来到大家面前正好是春天,而不是冬季!
不相信,我们可以找一个不信佛的人,你去度一度他。你说得越多,他对佛教的误解也就越多、他生起毁谤的心也更多!当他菩提心发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会相信。你不说他也会相信。所以佛说众生不是他度的,“自性众生自性度”!
修行人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不喜欢见人、不喜欢做事,不见人、不做事,那么我问你,怎么成长呢?你的智慧怎么开呢?既然智慧没有开,那么你就是个木头人。木头人怎么会解脱呢?“解脱”不就是通过开智慧、明事理才能够解脱吗?
你们对一件事情明白了以后,心里面是不是很轻松呢?没有智慧你怎么明白?当然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确实也会有烦恼,也会有抱怨心,但是过后回忆一下子,收获还是大的。还是值得的!
没有通过借事炼心,你永远没有办法成长。开口便错,伸手即非!“智慧”不是坐在这个地方就可以开发得出来的。老祖宗讲,智慧是由定产生出来的。既然定能够产生智慧,你们说什么不是定?什么地方不能定?
你如果在做事的时候,不散乱、不慌张,这就是定。就在这个当下就能产生智慧。遇到事物后,不被事物诱惑、不被事物转动,这也说明你有定力。在这个时候,还是会出现智慧。
一个人不做事、不经受考验,你如何知道自己的定力和慧力够不够呢?如果你是真地渴望修行的话,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足够你修了。根本不需要再诵经、再打坐、再念佛,这些都是头上安头!也可以说,这些都是小乘的方法,大乘菩萨的方法,绝对不会这样修,放下左手,又用右手去抓。
真正走大乘菩萨路线的人,就是和人群、和社会、和这些七、七、八、八的事物打成一片。你根本看不到他把自己封闭起来 ,与事物、与人群脱离。
也可以说凡是走大乘路线的人,都会经历一段小乘路线的修行方法。前面一个阶段,就像在花盆里面种花木,容易管理、容易成活。但是成活了以后,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要从花盆里面移出来。否则的话,你的根部就会受花盆的局限,你的树根就没有办法延伸到四面八方,把外界的营养吸收过来!
下面时间留给你们提问题。
你们会问: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不信佛,死了以后能不能超度?实际上人死了以后,没一个不信佛的!所谓的“不信佛”,是他活着的时候,他的“头脑”不信,因为他的头脑看不到另外时空的存在,他只爱这个世界的功名利禄,所以他只相信这些。因为他的另外一只眼睛没有打开,所以他看不到另外一面的存在。
人死了以后,有形有相的六根——肉体的六根——不起作用了,可是有一种无形无相的六根在起作用,所以他看到的就不只是这个有形有相的空间了,能看到另外一个时空的存在。在这个时候,他对生前所作的一切、都会有一个彻底全新的认识。
在我们灵魂里面没有一个是不信佛的!可是我们现在没有和佛沟通,现在我们所作的一切是头脑在起作用。什么时候我们学会让头脑休息下来,让灵魂起作用,我们的智慧就打开了。平时头脑看不见的,都能看得见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古时候的大德教我们修行的时候,都不要我们胡思乱想。
因为两种力量不可能同时并行,你如果是头脑的力量在起作用,灵性的力量就容易沉睡;你想要灵性的力量被唤醒、投入使用,头脑的力量必须走到一边去休息!
有很多报道介绍一些死去又复活的人,他们描述死后的感受和经历都非常相似。他们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肉体被摧毁了,已经躺在一个地方了,周围有许多人在对他们的肉体进行处理,在围着他们的肉体,做许多事情。
他的灵体对这群人怎么呼喊,他们也听不见!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这个灵体不得不走掉。当他在走的过程中,都会碰到许多光亮刺眼的空间、见到许多长相非常圆满的人,而且这些人的身上都是发光的。交流的方式彼此眼神一碰,就都明白了。就像我们梦中见到朋友时,并不需要交谈,双方就已经沟通了。
这个时候,成就的机会很少。如果是大根器的人,也就是说生前有过这方面很重的熏染、修炼,遗留有修炼的习气,也可以说修炼的力量还没有断。他在中阴这个阶段一定用得上!
如果生前没有经过训练,种子的力量没有连接上,记忆不深,中阴阶段就忘掉了。那么他会到哪里去呢?会随着他生前的习气而去。他生前什么习气重,就到什么地方去。
譬如说他生前“修道”的习气重,死后就到他生前向往的那个地方;他生前贪心比较重,譬如“贪财”,他就会到饿鬼道里面去。实际上我们学佛修道,也是在培养我们的一种习气。所以临命终往生的时候,与其说是随着“定力”往生,还不如说是随着“习气”往生!
“定力’”他本身就是一种习气,譬如说你喜欢定在哪个方面,喜欢定在“财”上?还是喜欢定在“色”上?还是定在“佛”上?你定在哪个方面,就朝哪个方面去往生。有习气,就有所住;有所住,就是决定方向。
你在中阴阶段,要有明师指点。所谓的“明师”,不是能够给他念念经、拜拜佛,而是必须能够和这个中阴身沟通。否则的话,对中阴身什么作用都没有!你误以为为他念念经、敲打敲打,就有用,那只能说是你认为是这样。
当你体内的能量不足的时候,在哪里修行,都会害怕,必然会有这么一个阶段。当你体内的力量充足了以后,你走在哪个地方都不会害怕。尤其是在最初的修行阶段,你体内自身的力量没有充足,没有冲出去和宇宙的力量衔接上的时候,你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孤体。因此,当你稍微能够感受到外边的力量存在,并来围绕在你周围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害怕。
当你这个孤立的个体的力量冲出“自我”这个空间,和外面的力量连接为整体以后,何时何地你都不会害怕。甚至周围稍有一点反应,你早已经感受到了。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和你是同一体的,它一动,首先牵动的就是你。
我们自身有一种力量,它本身就是来自宇宙里面的一部分。既然是宇宙里面的一部分,那么它就很容易和宇宙里面的大力量合而为一。如果我们体内的这股力量,不是来自宇宙、和宇宙相通的话,就永远没办法和它合而为一!
因为我们自身的力量,本身就是来自宇宙的一个颗粒、一个细小的灰尘,所以我们有理由把体内这个颗粒,通过一种方法修出去,还让它回到它原来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修行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体内有一股力量往上冲、要出去、似乎要把我们飘起来一样!
因为它里面的力量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和外边的力量相吸了。佛教里面用“相应”来形容,这个词用得非常微妙!有时候想起古时候大德用的词语,一个字都不能改,一改,全盘都错!譬如说感受、感觉、相应,这三个词语就是不同的层次。
“感觉”,你们说指的是生理还是心理?“感受”指的又是什么?“相应”指的又是什么?当我们修到不同程度的时候,这三个词语都会一一印验。
你说这世间的树木,树梢为什么往上长而不往下长?树根又为什么往下长而不往上长?既然是树梢往上长、树根往下长,这棵树长来长去不就长断掉了?一股力量往上升,另一股力量往下伸,说明体内有两股力量,那不要打架吗?
我们身体里面就是这样,所以修行人在最初的时候,有的是在头上反应、有的是在下部反应、有的是在中部反应。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就害怕了,以为“走火入魔”了!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去修,不会走火,也不会入魔!
现在我们在座的人,没几个人把这股“火”给修出来了,你枪支里面没有弹药,你走什么火呢?满打满算,来到我们东华寺的人,我就看到三个人似乎要“走火”,实际上还不是真正的火,是虚火。
你们看到那个豆荚,有的看上去挺大,但是里面的豆粒很小,这就叫做虚火!虚火也会头痛、头晕、发胀,但它还不是真正的“火”,它是一种“虚火”。虚火也不错了,它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定的层次。虚火走完了,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火。不过谈到功夫上大家会更茫然!因为大家的功夫还没有修出来、没有跟上来,所以讲了大家也感受不到。
降伏其心之二(2003年11月4日(十月十一日))
一个人没有修证,他的思想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圆满的?有许多人并没有从事过真正的修炼,往往大家会认为他讲得也很圆满。
这种情况在过去的许多祖师、大德身上都出现过,甚至当代的几位大和尚,还有一些大居士,他们三、四十岁时候的佛学思想与他们七、八十岁时候的佛学思想,前后会有很大的出入。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而佛祖三十五岁就悟道了,就已经得道了,这个时候就出来弘法了,一直到八十岁还在继续弘法,前后近五十年的时间,为什么没有出现前后不一致?它讲的道理始终是一致的。
一个修证功夫没有圆满的人,他的见地绝对不可能究竟。他会随着自己修行的进步,今天会把昨天的见地推翻掉。就像是“科学”,经常会出现今天的科学结论把昨天的科学结论否认掉,因为科学也是不断地在进步。
一个修行人也是这样,如果你的修证功夫已经圆满了,那么你所领悟的佛学道理,绝对不会出现前十年、中十年、后十年的前后不一致。
为什么科学没有办法把宗教里面讲的很多现象给证明出来呢?你们是否考虑过,科学有多少年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宗教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佛教有三千年的历史。印度教、瑜伽术有上万年的历史。上百年的历史怎么能把上万年的历史给解答出来呢?
为什么在一万年前宗教就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而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达不到呢?因为现在的科技是依赖一些仪器来获得某些方面的成果,而过去的人们是通过一种心灵的修炼去达到一定的境界的。
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把科学与心灵结合起来。但是人的精力与时间往往都是有限的,你朝心灵这方面发展,你就失去了另一面;如果朝科技这方面发展,而自己的心灵这一方面又会掉下来。
世间上各行各业似乎都有这么一个规律:你要想把这个行业给弄通、弄懂、能够掌握它,没有七年到十年的时间,理不出一个头绪,把握不住它的轮廓。
现在虽然也有很多人脱离人群、脱离社会、练定力,乃至说修出一点小小的功能。你们是否注意过?凡是这一类型的人,都是脾气古怪,与社会、与人群都是格格不入!既然是格格不入,那么你修出来的这一点所谓的功夫又有什么用呢?
佛陀明确地给我们提出,修行人以“发菩提心为根本”。这句话在经上的原话是这样讲的:“一个修行人以发菩提心为因,以慈悲为本,以方便为究竟”。他并没有说你修出五眼六通为究竟!也没有说你开智慧、了脱生死为究竟。
为什么说是以方便为究竟、以慈悲为本、以发菩提心为因呢?这就正中了我们佛门里所说的,你做错了不要紧,关键看你以何动机来做这件事情。如果你是发善心,但是把事情做错了,从戒律上来讲,是不会受到大的果报的。只是因为你的智慧不够、无明太重,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宣化上人法宝论坛 → 佛法交流 → 禅定实修 → 降伏其心之二(释万行上师)
降伏其心之二(2003年11月14日(十月二十一日)) 
《楞严经》上面讲:“漏尽不通(即淫欲不断),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蒸沙怎么可以成饭呢?你的原料就不是成饭的原料!
※ 好多人都是两眼黯淡无光、没有神,一看就是精、气、神不足。力量到哪里去了?从六根漏掉了。都说“打通任、督二脉”,你凭什么来打通任、督二脉呢?用什么来打通呢?说开悟是“悟”到的,那些理论确实可以用心理去悟,那些功夫不是通过生理、心理修出来的吗?功夫难道是悟的吗?思想境界是“悟”出来的,功夫是修出来的。
※ 打坐为什么要用一个蒲团呢?而且后面还要垫高一点,因为平的座,腰背容易驼下去,如果后面高、前面低的坐姿,腰杆自然能够挺起来。而且后面坐高了,重量就会落在两个膝盖上,尾巴骨就容易悬空,中心就跑到前面来了。
这是几千年来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些规矩可以改,有些功法上的东西丝毫都不能改,改一点全盘都是错误的!
记得佛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位尊者,一个看到另一个洗短裤时,上面有遗精,他就说:一个得道的阿罗汉,不应该有这种现象,另一个说这是生理上的问题,和开悟没有关系。
然后他们两个去问佛陀,佛陀笑而不答。停了几分钟后,佛说:“证得”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而且也有生理上的。既然是身心都证道了,就不应该有这些凡夫的现象出现。只有凡人,才有这些现象,圣人是没有这些现象的。
有些人认为学佛跟生理没有关系,一谈到生理,他认为是亵渎自己的信仰。如果一个修行人不懂生理与修道的关系,你想开悟成佛绝对不可能!没这么一说的。过去每一位成就的人,都是一位生理学家,甚至是一位医学家。他即便是不通医术,也绝对通医理。
一个修行人连基本的保健常识都不懂、连基本的生理构造都不懂,怎么修道呢?过去的医学家,全部是通过修证以后,拿自己的身心来验证的。现在许多医学家都是通过书本来学的。
世界上第一本讲生理学的书,就是佛教里的《禅观正脉》;第一个讲生理学的人,就是悉达多,就是我们的佛祖!好多人还没听说过《禅观正脉》这本书,修“白骨观”的人,都是拿这本书作为依据的。
不通自己的生理,对方的功法你就不知道是能修还是不能修,还是能修到哪个程度。你如果懂得正常的生理,对方的功法一说出来,你就知道可练还是不可练、能够练到何种程度。
社会上流传那么多气功,你说都是谁创造的?都是那些气功大师创造的。为什么有的练了走火入魔、有的练了身体健康、有的练了没有反应?
你创立的功法符合人的生理构造,你越练身体越健康、身心越愉悦;如果违背了生理的构造,你一练就走火入魔!为什么练“法(两字隔开)轮功”有那么多人走火入魔呢?因为它就是违背了生理构造、违背了生理气血的运转。
我们生理的气血是前面往下降、背后往上升的,如果你创立的功法,也是使气血前面降,后面升,身心就不会出现极端、精神就不会错乱。反之,则容易出现问题。违背了生理气血的流向,你练得越多,精神错乱的越快、越严重!
可是往往违背了生理气血流向的功法,你一开始练,就感觉特别明显(也就是阻力特别大),你以为这个功法好、感应强!但是你练一段时间,精神就错乱了。你如果练的功法是顺着生理气血走向的,开始你感觉感应不强(没有阻力),但是练久了以后,感应就强了。
如果你练的功是让前面的气血往上升,后面的往下降,你一炼,感应就特别强,你会认为这个功法好,实际上是害人的,练久了以后,自己精神错乱了都不知道!
佛祖为什么发现了“吉祥卧”的好处呢?右侧卧,腿和膝盖都蜷起来,右手压在耳朵下面(师父示范:大拇指放在耳朵后边,手掌置耳前),你生理的气血整个都从背后往上延伸。即使你是在睡觉当中,生理还是处在一种功态里面!
虽然生理与修道没有绝对的关系,但是在最初起步、下手的时候,绝对是有直接关系的!你生理都降伏不了,怎么降伏自己的心态呢?要力气的时候,它没有力气;想要叫它安静的时候,它静不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降伏不了自己的身心!
我们大家都很虔诚,但是一个个都无明太重,所做的一切都是与道相违背。都想成佛,简直是妄谈哪!我们连最基本的福慧都不具备,哪里就能够开悟、成佛、了生死呢?看看我们在座的、一个个长得都是尖嘴猴腮、面黄肌瘦,哪有一个相貌饱满的?哪有一个像是大福大贵的人?
过去那些开悟的祖师,哪一个不是法相庄严、五官端正呢?五官端正的人,身心就容易健康,心态也全面,思想就不会走极端。五官偏激(长得古里古怪)的人,思想就偏激,容易走极端!
怎么能够达到身心平衡发展呢?一个得道的人,身心的阴阳都是处在一种饱和、平衡的状态、饱满的状态。绝对不会这一面多、那一面少,阴阳五行都达到了一种协调统一的状态。
而我们现在呢?六根天天在打架!古时候的禅师把它叫做“六龙争舞”。也就是说六条龙在争斗、舞蹈。怎么个争斗法呢?耳朵想听好听的话,眼睛又想看好看的东西,鼻子想闻好闻的气味,嘴巴想吃好吃的东西,我们的心理也有需要。
这样一来,六根门头各个大门都在不停地争着满足自己的嗜好,各取所需、各自争夺,所以六条龙每天昼夜六时都在争舞!搞得我们身心憔悴,身心的力量全部被它们消耗掉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来修道呢?
为什么佛教用莲花来比喻修道者呢?大家只知道一半——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理解仅仅是一半,我们看到莲花开的时候,里面同时就有一个莲台,莲台里面有莲子,这叫做“因果同时、花果同时”。
还有一重意思是让我们观想莲花是怎么开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水份、营养、从莲花杆输送给莲花苞的话,莲花苞怎么开放呢?要想莲花开,必须要莲杆从莲藕里面把大量的能量输送给莲花苞,莲花苞才能够胀开!
如果莲杆的中间破了个口子,里面的浆液都从下面漏掉了,不往上供应了,或者供应不足了,莲花苞怎么能开放呢?莲花苞肯定是长得瘪瘪的,有可能还会干枯掉。
为什么有的念佛人,人家修到一定程度,牙齿本来已经掉了,而又长出新牙来了呢?因为牙齿是我们人体的骨髓长出来的,当人体精力充沛,输送到上面来了,就有理由重新长牙齿、长头发!
往往不懂修行的人,甚至包括我们出家人,都认为修行是迷信、不科学。科学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宗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怎么能够证明几千年的历史呢?所以科学永远证明不了宗教里的东西,宗教是超科学的。科学是通过仪器来测验,宗教是通过身心来验证、来修证的。
修到“功德圆满”,你就成就了。说得直白一点,你的福慧圆满了,你就开悟成佛了!这就叫做功德圆满了。你想开悟成佛,你的福慧不具足、不圆满,怎么会开悟呢?“心想事成”,正是因为你的福报、智慧圆满了,才能够心想事成、有想必能得!
世俗上能干大事业、有一番成就的人,哪一个是一副歪歪瘪瘪的长相?不都是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古人讲:一官长好,十年好运。如果你五官都长好,有五十年好运!一官长好,就有十年的大运。
为什么佛有三十二相好呢?没有一相是缺漏的,全都是圆满的!都知道是无量劫慢慢修来的。他正是因为方方面面都具足了,这一世才能够做佛祖!我们虽然不想当 “佛祖”,只想了生死,“了生死”,福慧也要具足。如果我们想成佛,就必须具备成佛的福慧;如果不想成佛,只想了生死,那么也要具备了生死的福慧!
从世间法讲,譬如你想当教授,你必须要达到教授的水平;你想当个高中生,高中生的水平你必须要达到。道理是一样的!可是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具备,仅仅具备信仰,信仰能代表什么?什么也代表不了。
我可以告诉大家,信仰保证不了你了生死。我信仰发财好,有钱是万能的!可是我口袋里空空的,你们说有用吗?能把外面的东西买回来吗?只能等到口袋里有了钱,才能把外面的东西买回来。
为什么我讲:“信,必须深信;行,必须力行”呢?因为信和行必须同行并进,就如同左脚和右脚的关系。古时候祖师们讲“信、愿、行”,他并没有说只“信”就够了,或者只“行”、只发愿就够了。
我不知道大家成天打坐,都坐在那里想什么?要“正思维”啊,你在那里想佛理佛法,这就叫做正思维。不是不允许大家想,而是不要大家想那些歪门邪道、跟修道没有关系的事情。你打坐时正思维,就是处在定中。你一心一意地想这些,与你一心一意地念佛有什么区别呢?跟你一心一意地诵经又有什么区别呢?丝毫没有区别!
许多人认为,只有诵经才叫做修行。你诵经,是为了通过这个手段达到一心不乱,你如果坐在这个地方一心一意地想这个佛法、佛理,也是一心不乱。为什么都在这里胡思乱想、不去抓住一件事情专心致志地想进去呢?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