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降伏其心(释万行上师)

_13 释万行(当代)
你参一个话头是在做一件事情,你诵经也是在做一件事情,你观想也是在做一件事情,既然都是在做一件事情,此事情与彼事情有什么区别呢?
古时候有一些祖师讲:把念头转一转,从这个念头转到那个念头上才叫作修道,从这个行业转到那个行业上,才是修道。这些都是邪见,这些都是没开悟的祖师说的,一个开悟、得道的祖师,绝对不会这样说。
当下就是在修道,不管你是哪行哪业,你只要是一心一意做你当下这件事情、做你当下这个行业,本身就是在道中。你这一转念头,就是头上安头!
你本来在一心一意诵经,为什么还要转个念头——“我要一心一意来拜佛”?你本来一心一意在参话头,为什么还要转个念头——“我要一心一意观想”?前面已经是一心一意了,为什么还要转个念头,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达到一心一意呢?当下那一念,本身就是道了,怎么还需要转呢?“当下是道何来转?有转更是头安头”!
我今天走过流通处时,听到道福说道惠:“唉!你整天(在流通处)和人打交道、和人接触,了生死没希望、没有把握呀!”他认为他不和人接触、不和事接触,躲在净业洞下边那个小屋子里面,一个人修道能了生死!别说不能了生死,就是能了生死,也只能了一个分段生死,也就是小乘罗汉的果位。
何为“罗汉”呢?罗汉就是天塌下来也不关我的事!人死光了也不关我的事!我只管打我的坐、念我的佛。他的思想境界就像一棵长在花盆里的花木一样,永远长不成一棵大树。无论你怎么施肥、怎么精心管理,它也长不成大树。因为它受花盆的束缚、隔离和限制。也就是说受它自己思想境界的框框限制。
它什么时候把花盆打烂、跳出花盆、栽到大地里面去,几年的时间,它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而菩萨的境界是一开始就栽到大地上,你随便地修一修、弄一弄,它就比你花盆里的长得大。
你别看它现在长得慢,但是它发展空间大,它早晚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而这个花盆里面的花木,一百年它还是个盆景,长不成大树。所以菩萨他不会躲起来独自一个人修,他每天和众生打成一片、和事情打成一片,他就是借助于这个事情来锻炼自己的心态。
罗汉呢?他不敢接触人,不敢借助人、事来锻炼自己。因为他一接触人、事,他就迷失方向了,就被境所转了,他只能够通过环境把自己的六根切断掉。但是一遇到合适的环境,他的六根就又复活了!
人哪,越不锻炼越笨!工作能力不就是慢慢锻炼出来的吗?口才也是锻炼出来的、胆量也是锻炼出来的。“功德圆满”,不是说你坐在这里功德福报就能够圆满的,是要靠出去行愿的!
大家都知道福报是修来的,怎么修来的?是靠打坐修来的吗?打坐叫做修“定”,充其量能修出点“慧”,修福报可不是通过盘腿修出来的!
我们连最基本的福慧资粮都不具备,可是我们的欲望却膨胀到了极点!都想了生死、成佛,想起来简直都可笑!《弥陀经》上明明讲往生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懂得一点相学、命学,你看那些福贵的人,哪有一个是尖嘴猴腮的?哪一个是嘴歪眼斜的?
我们这里的修行人,你说他是处在定中吧,他又不像;你看他的眼神是那么散乱、呆滞,说他是处在慧中吧,也不像。一个个傻乎乎的,给人的错觉就像是处在定中一样,你喊他,他也听不见!
看看我们这里的修行人,一个比一个傻,就像是没睡好觉、刚刚醒来一样,好像还在云里雾里一样!所以来了几个居士笑话我们这里的修行人:“一个个都处在大定当中”!你喊他好几遍,他“啊——?”一声,你那里急得要死,他没反应。一锤子打在肚子上,也打不出个屁来!
本来都是三十几岁的人,走起路来颠儿、颠儿的像八十岁要死的人一样。不知道身心的这股力量到哪里去了?还不如那些妇女们,她们要体力有体力、要魄力有魄力、要胆量有胆量,要什么有什么(上师是在骂身边的弟子)。
一个修行人就是一个“百宝藏”,什么都有,要什么有什么!别看我们是一个出家人,社会上的人会干的,我们一样要会干。社会上人不会的,我们也要会。他会的,我们不但会,还要比他精,才能够当“师父”。否则的话,你就称不上“师父”!你可以不做,但你必须具备做的能力。
实际上许多东西是属于基本常识,是不需要人教的,本来通过看一看、观察一下,放在内心里一琢磨就知道怎样做、就做对了。可是偏偏有些人,你怎么教都教不会!
※ 何为“止”?止是把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上,不知道外境,这叫作止。修止是为了生定。譬如说当一个人止在定中的时候,外面环境的变化(如一些声、色的变化),他都感受不到。散乱的人,通过修“止”才能对治。
修“观”的人呢?是身心随着境界进去,境界到哪里,他的身心也到哪里,境界结束了,他的身心也从境界里面出来了。也就是说“止”不随境,“观”是随境。一个是跳进去,一个是不跳进去。“观”是为了开发自己的智慧,如果你不跳进去,站到岸上,身心不进去感受,慧就不会出现。
你们现在是需要“止”呢?还是需要“观”呢?实际上“止”与“观”根本不能分开。譬如说“观”,你跳进去与境界打成一片,但你没有“止”的功夫,就又跑掉了、走神了、分心了,又和境界衔接不上了;你说“止”,你没有慧的力量(即没有“观”的力量),你也止不进去。
并不是像有些法师说的,止和观是没有连带关系的。根本不能分开,一分开,“止”也修不起来,“观”也修不起来。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打坐腿麻是什么原因?你们大家去分析。”如果你的散乱心很强。我说完了以后,你又走神了,又去考虑明天要干什么活了。思想就没有集中在我说的这个问题上,你怎么能够得到答案呢?怎么能够明白打坐腿痛、腿麻是什么原因呢?
只有在不“走神”的情况下,把你的思想集中在我提的这个问题上,你才能够很快有了答案。你不仅止在这个问题上,你还要分析,“分析”就是观。所以说止与观是分不开的。光“止”无“观”(没有去分析),就不会有答案。
我们这里有好几个人,没事的时候还看不出他的“没反应”,一有事,跟他说个事情的时候,他两眼就呆滞了、不动了、没反应了,脑袋空白了!你说他是“止”在这个问题上了,他又不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这是走神了,还不是走神,他这是禅宗里面讲的意识流断掉了。意识像流水一样不断,可它突然不流了,中间断流了。他“止”也止不起来,当然也就“观”不起来了!
聪慧的人啊,意识流永远不会停止的。那么你们会说:意识流不停止怎么入定呢?难道说入定的人意识流就断停了?
这理讲的“意识”,一个是指第六意识,一个是指真意,即真心,这个地方大家要搞清楚。实际上第六意识也是真意的一个影子。由第六意识逐渐渗透,才能够达到真意。就像土地上面有一层皮,逐渐、逐渐往下挖,才能够找到地下的宝藏。我们经常听说“由定入慧”,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的思想很散乱,不能定在这个问题上一直追究下去的话,你的问题就解答不出来;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你的身心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都住在这个问题上,很快这个问题就剖析出来,得到答案了。你集中不到这个问题上,走神了,哪里会有答案出现呢?所以说,“慧”也就不会出来。
“学佛”?都是唱高调!打坐干什么呢?人坐在洞里面,魂早就跑掉了!你这样修100年、修100世,也没有用,最后都成了孤魂野鬼了!
你自己主宰不了身心、做不了身心的主,你怎么能够往生西方呢?你不想散乱,它偏偏要散乱。那么你临终的时候,还是这个样子,你不想散乱,它还是散乱了,神识走掉了。走到哪儿去了?飘到虚空中去了,飘到地狱里面去了,飘到六道里面去了,所以就成了孤魂野鬼了。
相反,你如果能够做得了你思想的主,我一心不乱、坚定不移、要到哪里就到哪里,没有第二个念头出现,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
四禅当中,每一禅都有不同层次的“止”与“观”。初禅有初禅的止、观,二禅、三禅、四禅都有止、观。有的人已经是个苗子了,他虽然还没有初禅,也没有二禅,但是他的心态还是比较好的。
刚才讲到修到初禅的人,就已经远离贪、嗔、痴、慢、疑了,这里并不是说没有贪、嗔、痴、慢、疑,他只是比较微细。虽然他没有初禅,但他接近初禅。
贪、嗔、痴犹如毒药,不仅会毒害别人,而且首先毒害的是你自己。这就是通常所讲的气氛传染(也就是所谓的磁场传染)。你有贪、嗔、痴,气氛不好,能够传染别人,但首先是你自己受害、自己受用。
如果你和一个贪、嗔、痴比较轻的人在一起,就会感觉到他散发出的气氛特别好,很柔和、很清静。如果说今天这个人情绪很不好、嗔恨心很大,你一走近他身边,他所散发出来的气氛你就感受到了。你越放松、越安静,你这种敏感度就越强。
为什么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修行好的人,能遇到好师父,我们就没有遇到好师父?为什么人家能找到一座好庙子,我们就没有找到一座好庙子?
仔细分析以后,最后归根结底还说他很幸运、福报大。没错!就是人家运气好、福报大,才能够找到一个好庙子去出家,才能够找到好师父,才能够找到明师,才能够找到好环境。你没福报,你要什么没什么!
你不承认命运不行。不承认,说明你没有智慧、没有通过观察。你观察了以后,你不得不承认福报是真实不虚的。福报从哪里来?大家都知道福报是从布施钱财中得来的。实际上修行最容易的,就是福报的获取。最容易修的就是布施。
譬如说今天晚上你来听法了,你就有了一份福报;明天有人骂你了,你退让一步、没有还口,你又有了一份福报。别人都不去刷厕所,你去刷了,你又有了一份福报;好多人去打饭,你退到一边,让别人先打,你又有了一份福报;别人随地吐痰,你不随地吐痰,你又有了一份福报。所以佛祖把“六度万行”中的布施摆在第一位!
要想功德圆满,惟一下手的地方就是布施,布施也是最容易修的。除此之外,绝无第二条路可走!别人看见你把脸拉下来,你对他笑笑,把微笑布施给他;别人恨你,你不恨他,这又是布施,福报又有了!学佛修道的人,不相信这个道理,你永远修不上去!
学佛是从自身做起,不看别人。“布施”是最容易修的,也是最难修的。我们虽然懂得修布施的方法、道理,具体做起来却很难做到。
譬如说你骂我,我不还口,这就是布施。我把自己布施给你,让你骂我。但是往往很难做到,都是你骂我一句,我就要骂你两句,你瞪我一眼,我要瞪你十眼!你如果把布施修好了,后面的持戒、忍辱、智慧、精进、禅定,轻而易举就能做到!之所以我们的戒律很难做到,就是“布施”这一法没有修好。
修“布施”,修到最高的境界就是“无我”,无我就是与诸佛、与宇宙同一体。仅仅通过布施这个法门,就能够达到无相三昧,就能够成就自己的法、报、化三身!还求什么明师、求什么法?“布施”就是一个最完整的法门!
听开示以后,要有所感悟、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说没有感受、没有思想,那就说明你没听懂。如果真的听懂了,就有心得体会。不能都傻呵呵的、谁也不懂,下一次叫大家讲,谁都讲不出来。
我和你一起走路,你不跟我抢,让我走在前面;走到门边,你赶快先去把门推开;两个人一起打饭,你把铲子给我,让我先打,这些都是布施,这需要什么智慧呢?不需要智慧呀!这都是常识,都应该懂。
降伏其心之二(2003年11月19日(十月二十六日))
我看再不敲引磬,打瞌睡的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出现了这些现象,如果找不着答案,就没办法突破它。修行人“瞌睡”这一关突破不了,是不可能上路的。因为打坐的时候,刚要静下心来,就容易打瞌睡。要么就是坐在这个地方非常散乱,要么是刚刚静下来,又要进入梦乡了!这是因为心力没有提起来、松弛了,必然就要入睡。
如果你心力绷得紧紧的,没有松弛下来,坚持一阵子,自然就会逐渐清净,会专注在你修炼的功夫上来。你处在散乱当中,勉强还能用一点功,一打瞌睡,一点功都用不上了。
一个人心灵里面的念头没有放下的时候,是不可能打瞌睡的。除非是身体很累的时候,才会打瞌睡。如果你心灵里面用功的念头没有松弛下来,即便是你躺下来睡觉,你还是处在一种功态当中。即便是做梦,也是梦见自己盘着腿,按照自己修行的方法在用功。你用功用到这种程度,入道才有希望!你们在座的可以问一问自己,是否已经达到这种程度了。
要么坐在这里很散乱,要么刚刚清醒一点就要打瞌睡。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一直都不去管它?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它克服掉呢?如果把修道、把生死当作一件大事,放在心头上挂起来的话,在静坐当中是不可能打瞌睡的。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生活当中突然遇到一件事情使你很焦虑,你连觉都睡不着。就是因为心理上没有把这件事情放下。如果我们采用这种力量来学佛,很快就入道!
一个人心里边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容易睡觉;有事情的时候,睡眠就很少,甚至根本不需要睡觉。你们大家口口声声要学佛、要了生死,可是看我们的所作所为跟我们说的根本不一致,相差太远。
因为你整个白天都是处在散乱当中,所以在晚上这两个小时的共修当中也没办法把思想收回来,还在胡思乱想。想什么呢?如果说是个在家人,他有家庭,俗事多,迫使他考虑,还情有可原。你说我们出家人有什么可想的?衣、食、住无忧,又不愁没工作,又不需要建庙,有什么妄想可打的呢?如果说有妄想可打,就是应该想如何开悟、如何入道、如何成佛!如果不想这些,我们出家人还有什么可想的?
你们应该养成一种习惯,每天看一段经文,把这段经文记在脑子里,放在心上,一直把这段经文给它琢磨透彻。思想系在这段经文上,这是一个对治妄想比较有用的方法。我们在考虑经典的时候,就是与佛相应。我们出家人不考虑经典,还去考虑什么呢?
实际上我们睡觉的时间足够了,为什么在打坐的时候还要打瞌睡呢?我给大家计算了一下,晚上十点睡觉、早晨五点起床,七个小时的睡眠足够了。实际上一个常人睡眠的时间有一个时辰——两个小时——绝对够了!如果说你修行好的话,睡几分钟就够了。甚至几秒钟就够了。不过这种状况常人恐怕都达不到。
我们生理上确实需要一点时间来休息,而且是躺下来休息。因为我们在走着、坐着的时候,身体很难达到高度放松,因此体内的阴阳很难交融到一起。只能够通过躺在床上,让身体高度地放松,体内的阴阳才能交融到一起。
如果我们的禅定功夫高的话,盘着腿就能够让身体高度放松,体内的阴阳两种力量就能够很好地交融到一起。如果我们的身心太散乱,即使躺在床上六、七个小时,还是没有办法使身体放松、心念集中。因此身体里面的力量一直在向外分散、收不回来,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使体内的阴阳两种力量交合。如果我们的思想不散乱,力量就在身心里面,你只要一躺下,甚至不躺下,只要是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体内的阴阳随时都能够交融在一起,根本不需要再躺下睡觉。
大家以后可以这样去感受一下,不管你是吉祥卧,还是仰卧,头脑高度放松(即便你放松不了,也要在头脑里告诉自己:要放松、要彻底地放松)。你要暗示自己:“放松了,放松了,已经渐渐地放松了。”
你这样训练几次,便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体内有一股力量迅速在一起相碰,一碰完,这股力量又迅速分散到四面八方。也就是说分散到体内的每一个神经末梢。这个时候,你的头脑马上就清醒了,你再也不需要躺下睡眠了。
我们体内的阴阳两种力量,在一天当中有两次要交合在一起,子时一次、午时一次。如果从养身之道来讲,这两个时辰中能够躺下10~20分钟是最理想的。可是我们常人要么是不躺下,要么一躺就是几个小时。
为什么会做那么多的梦呢?是因为超过了睡眠的时间,身体不需要了。它本该起来工作了,可是你躺着不动,头脑就开始自动工作了,如是就开始做梦了。不相信,你们给自己定个时间,睡上三、四个小时就起来,一样很清醒、很有精神。你一超过这个时间,就开始做梦了。
为什么大多数人做梦都是在凌晨呢?因为这个时候身心已经休息好了,你再躺在这个地方继续睡,头脑就事先自动工作了。
我们人体的阴阳两种力量在子、午这两个时辰要归源。它们每次归到源头碰撞以后,力量马上就补充足了,又分散到身体的四面八方去工作了。当工作了十二个小时后,就像是电能消耗完了一样,又需要补充了。就再回到源头,阴阳两种力量就再碰撞一次,又补充足了,又分散开来继续工作。每天如此,周而复始!
在这两个时辰当中,身心越放松、阴阳两种力量交融的越彻底、越快、质量越好。有些人因为他不懂这个道理,咬着牙挺着硬坐,长期睡眠不足,甚至不躺下睡觉。结果由于心、肝供血不足而引起焦虑、睡眠不好、肝火旺盛,甚至引起肝炎、肝硬化。这都是因为身体不能很好地放松,气血不能充分地滋润这些五脏六腑而导致。身体越放松,气血越畅通。
本来通过打坐完全可以取代睡眠,可是我们在打坐过程中由于不能彻底放松而达不到休息的效果,只能够躺下来睡觉让身体放松,促使气血交融在一起。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打坐达到睡眠那样的效果——能和躺下一样放松——的话,根本就不需要再躺下借助于睡眠来放松了。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通过躺下睡觉来放松身体,所以我们现在想把这种姿势改变过来,通过打坐让身体达到高度放松就很困难。正常情况下,你如果掌握了方法,再有意识地去训练,一年时间完全可以把你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睡眠习惯和姿势改变过来,通过打坐代替休息。它可以不叫睡眠,而叫“坐眠”了!
如果你想试验的话,今天晚上回到你们房间里,不要睡觉、在打坐的时候也不要用功,就明确地告诉自己:我今天打坐不是用功,而是睡觉——用打坐取代睡觉。你把腿一盘,就把腰给弯下来,就做打瞌睡的姿势,体验一下子用打坐来代替睡眠。如果你能够放松的话,同样会感受到盘着腿打瞌睡的时候,身体里面有一种很微细的力量在慢慢地蠕动、又像是在游动。上、下、左、右串联在一起。
当这个串联的过程结束了以后,你身体里面会有一种力量慢慢地往上输送。当头脑得到这股力量以后,就慢慢地、慢慢地清醒了,也就是说不需要睡眠了。你能够这样体验几次,你就掌握了如何睡眠、如何醒来这个过程;你掌握了如何睡觉、如何醒来,你顺着这个记忆、顺着这个经验,就能够掌握如何入定、如何出定。
我曾经讲过入定、出定和入觉、醒觉一模一样。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掌握不到如何睡觉、如何醒觉,所以你就不会入定、出定。我曾经给大家讲过,我自己捕捉到如何入定、如何出定,最初的经验就是盘着腿打瞌睡时捕捉到的。我入道的经验真的是跟大家不一样,跟古时候的修行人也不一样。我是通过打瞌睡捕捉到的。
这种方法我告诉过好几个人,非常有效。因为你睡觉的时候也是念头渐渐、渐渐地减少,生理机能渐渐、渐渐沉睡,要休息、要静止下来。而你入定的时候,也是生理的能量渐渐地静下来,渐渐地要隐藏起来、要休息,心理的思维渐渐地减少、渐渐地停止。
无论你是要出定、还是要醒觉的时候,生理的能量都是渐渐、渐渐地苏醒,渐渐、渐渐地活跃,渐渐地要工作;心理的思想渐渐地活了、渐渐地在动了、渐渐地在思维了。二者之间没有丝毫的区别!
如果你捕捉到了一次如何睡觉,如何醒觉,你就有了这个记忆,自然就能够捕捉到如何入定、如何出定。这里面还有一个“住”定。你入定了以后,还要住在定中一段时间,然后出定。
我们睡觉也是一样,你入睡以后还有一个住“觉”的过程,住在这个觉当中。譬如说你的睡眠时间是八个小时,也就是你住觉八个小时。当接近八个小时的时候,你的生理就开始渐渐、渐渐活跃了,就要醒觉了。
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睡觉、如何住觉、如何醒觉,所以就没办法知道如何入定、如何住定、如何出定。你们看我们现在打瞌睡都是白打,都浪费了!打瞌睡还没有学会如何打进去,醒来的时候还不知道是怎么醒的。得学会捕捉呀!要无数次地捕捉,你不捕捉如何入道呢?
看到你们大家那么诚心,我有时就着急:“你诚心有个屁用!”不是说你诚心就完全可以成道(但是入道是要具备诚心的)。你光具备诚心,没有智慧、没有耐力、没有魄力还是不够的。因为入道、开悟成佛要具备各个方面的因缘,它需要有一个综合素质、综合因缘,单凭虔诚根本就不够。
我们坐着打瞌睡的时候,脖子都是耷拉下来的,头都是垂下来的(示范)。如果你想体验捕捉的话,当打瞌睡结束了,头脑慢慢醒了的时候,你的头不要马上抬起来(根本不需要抬起来)。这个时候头脑得到下面一股往上升的力量,已经慢慢地醒了、醒了的时候你还继续低着头,你去感受这股力量是怎么上来的。它上来以后,头脑得到这股力量以后,是怎么开始有思维的、怎么开始活动的。你保持这个姿势不动,回忆几次以后,自然就会捕捉到如何醒觉、如何出定。
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过去开悟的高僧大德,他们每个人入定的方法和秘诀,都是通过如何睡觉捕捉到的。你如果没有学会如何睡觉,你是不可能入定、得道的。除了这个办法,绝对没有第二个办法!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你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要想入定,必须要捕捉到你是如何睡觉的。正是因为大家都会睡觉,所以能学会入定。
打坐打瞌睡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打瞌睡你要用心去打,要很清楚地捕捉到自己是如何打瞌睡的。因为人在睡觉的时候,不可能突然入睡,而是生理的力量渐渐地沉睡、渐渐地下降。这就好比刚刚冲了水的一杯茶,杯子里面的茶叶是慢慢沉淀下来的,它不可能一下子沉淀到杯子的底部。
人体的力量就是两种:一种是心理的力量,一种是生理的力量。我们完全有理由让心理的力量控制诱导生理的力量。我们不想睡觉的时候可以用心理的力量诱导生理的力量:不要休息,不要睡觉;生理的能量不要下去,要往上升,往头顶上升。
头顶是个电灯呀!电能它不由下面往上升的时候,灯泡就要慢慢地变红,变得只剩下里面的红丝了。等到电彻底停止,连红丝你也看不见了。你们看我们床头灯的旋转式开关,你“啪”地一声把它打开,首先是灯泡里面的灯丝变红,你再继续旋转,灯泡红了,慢慢地发白、发亮了。我们生理的力量也像电一样,往“头顶”这个灯泡上慢慢地输送。
人在醒来的时候,生理的能量(包括心理的能量),它是慢慢地通过身心合一,产生一股力量,输送给头顶这个灯泡;当头顶这个灯泡要熄灭时(或者我们把它说成要睡眠、要入定时),是由于这个力量从头顶这个灯泡慢慢下降,不再给它输送了。灯泡就开始由白变红,渐渐熄灭。最后这个生理的和心理的能量完全回到了源头。
源头在哪里?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的说在丹田,有的说在肝脏,有的说在心脏。实际上道家说得最准确:各就各位。心脏的力量回到心脏,肾脏的力量回到肾脏,脾胃的力量回到脾胃。当它们归到了源头,有了刹那间的休息以后,马上又组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又往上输送给头顶这个灯泡,它就又开始由一根红丝慢慢变成白色的灯泡。
实际上所谓的控制头脑、控制身心、控制自我,通俗一点讲,就是控制生理和心理的能量。你控制不了身心这股能量,你就做不了主。你不能转它,就被它所转。佛教不是不承认这股力量,自古以来,各宗各派给它起的名字太多了,但都用一个“转”字来形容,你转不了它,它就要转你。
你说要休息,这股力量不从头上降下来,就睡不着觉;你说想用功,生理的能量不由下边输送给你的头脑,你的头脑得不到这股能量,就要昏沉(通常讲“头脑缺氧”),要打哈欠、要睡觉。
我记得在去年冬天曾经告诉过大家一个控制昏沉的办法。深吸一口气,往丹田一压,(千万不要把气憋在胃部这个地方,否则会引起胃胀、胸部刺痛。你不会做最好不要做,必须有师父亲自带你几次才能做。)当你前面的气往下压的时候,背后(脊柱)的力量就要往上升。它一升,首先输送给头脑,头脑有了下面输送上来的力量以后,马上就清醒了,不需要睡觉了。
我们都看过喷雾器喷洒农药,就是不断地往药筒子里打气,用气的压力逼着里边的药水喷出来。我们人体也相当于一个喷雾器。但是这个方法不要轻易使用,否则的话,你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是一个有灵性的人,他自然能够捕获到。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控制、能量的使用、能量的转移,这些都跟你吃斋、烧香、念佛丝毫没有关系!你别看你在吃斋、念佛,你不懂能量的使用、调遣、支配,你想入道、开悟成佛,绝对不可能。
要想入定,必须要捕捉到、乃至说你要掌握到如何睡觉。然后再谈如何住觉(住在睡眠里)。当你掌握了睡眠以后,你再去捕捉如何醒觉。只要大家有心去捕捉,就是再笨的人,十次、二十次足够了。
捕捉的前提条件,你一定要记住,就是醒来的时候千万不要挪动姿势。保持原来的姿势,回忆你刚才怎么醒的,甚至试着再入睡。很快就又睡着,睡着了几分钟以后,这个能量又往头顶上输送,你又感受如何慢慢醒的。你这样连续来回三、四次就行了,你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就这么简单。(有人插话:上师,您这么说是不是没有睡着?)
可以说没有睡着。你要知道真正的入定,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是非常清楚。就像一盆清水一样,天上有几颗星星,周围有几棵树,全部投射到这盆清水里面。真正的“睡觉”,就是这样!真正的入定,也是这样。大家往往会误以为没有睡着,“我刚才睡着了,怎么还听得见外面的动静、响声……” 实际上这是一种最高质量的睡眠,因为达到了体内阴阳两种力量的均衡!
我们总以为睡着了以后什么都不知道,这才叫做睡觉。因为六根是意根在起牵头作用,意根跑掉了,它没有留在体内,所以大家认为人睡得很熟,什么也不知道了。实际上是意识跑掉了。如果你睡觉的时候意识没有跑掉的话,你入睡以后,就像入定一样,就像一盆清水一样。
所谓的“入定”,就是意识没有跑出去,还留在体内,它才能够达到像一汪清水一样。如果说入定意识跑掉了,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入了“无记定”、“断灭定”了。因为它真正的意识、神识都飞出去了,不在这里了。所以古人有时会以为这个人死掉了,会把他的身体搬走、烧掉。
身心达到高度统一、高度协调时,身心两种力量自然就处于一种饱和不动的状态。如果没有满,它一定是四处走动;它越充满,越有一种互相牵制的力量,致使思想不容易散乱,不容易到处乱跑。
越是身体素质虚弱的人,或者是能量不足的人,越是容易散乱、容易走神。因为它能量不饱满,达不到互相牵制。就像一满杯子水,它不容易晃动;半杯子水,它特别容易晃动,因为有空间。它越满,越有一种整体性。
要经过多次训练,不可能一次成功的。(有人插话问:您的意思是说知道自己在这个地方睡觉、打瞌睡,还是做不了主?)
这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精神分散”,或者叫做精神散乱。精是精,神是神。精不足,就含不住神,神自然就要走出去。为什么道教里面特别强调“聚精”去“会神”,因为精不足,你聚不起来,你就没有办法把神给收回来,就含不住它、抱不住它。
为什么说是“精神病”?凡是精神病的人,你看他都是阳气不足。精足,阳气自然足;阳气足,就含得住神。因为“阳”它是一个来自阴性的力量,“精”是属于一种阳性的力量。如果你阳性的力量不足。就含不住阴性的力量。
当聚精会神的功夫完成了以后,才能达到“出神”。这个时候的出神,就是我们所说的开顶出窍,就到达下一步——“出神入画”了。入什么画?江山如画、宇宙如画。就是和宇宙同一体了,飞出去了,和宇宙沟通了,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修炼的人要节欲呢?就是为了聚精,让它有足够的“精”去会这个“神”。为什么我们的精培养不起来呢?都从六根漏掉了。因为“神”它是先天就具有的,所以不需要你修。我们需要修的是后天的“精”,把它修完了以后,去会先天的神。
五祖传六祖的偈子:“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三祖传四祖:“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都是这个意思。但是自古以来,没几个能看得懂。你在哪里下种?这个“地”在哪里?在哪里开花、哪里结果?大家从来不去参悟这几句话,没有办法。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人说出来、点破它,大家说他是歪门邪道!所以:“知者就不言,言者皆是不知”!
人们都说佛法是“悟”的,不是“修”的。那么我们就天天坐在这个地方“悟”,怎么悟?一个个悟得浑浑噩噩、晕头转向、面黄肌瘦,都是这个样子,病病殃殃的。把生理机能全部修枯萎了。二、三十岁的和尚、尼姑,看上去就像老头、老太太一样。本来是春天的树木,看上去像秋天的枯木一样。你看人家修行好的,七、八十岁的老头,看上去像五、六十岁一样;那些老师太看上去像五、六十岁一样。他生理的机能修活了、修来了,自然就会出现这种“枯木又逢春”的现象。
行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吧,说多了总不消化也没有用!
2003年11月25日(十一月初二日)
修行是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超人的耐力,仅仅凭虔诚丝毫没有用,既不能了脱生死,也不能开悟成佛!可是话又说回来,你要想了脱生死、开悟成佛,还必须要具备虔诚。如果你只仅仅具备虔诚,我很不情愿地告诉你一句话:了生死,绝对不可能。做世俗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方法,何况我们学佛修道,怎么能不需要方法呢?
  你们在座的是否问过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觉西回答一下,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在座的每个人内心一定要有答案。你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就是你的境界、就是你的层次!
  万行学佛的目的就是成佛、做佛。万行做佛的目的就是“出世”;出世就是“入世”,入世就是为了彻底地出世,你要“出”多少,就要“入”多少!成佛,修在哪里?成佛以后干什么?赚钱,在哪里赚钱?赚到了钱在哪里花钱?
  东北的那位王居士来了没有?如果我让你们去赚钱,你们到哪里去赚钱?你们赚到了钱,又到哪里去花钱?山东的那个出家人,你回答一下。(答:随喜功德!)随喜功德?(答:嗯。我看书,《宝积经》上……菩萨说“随喜功德”)。你们用自己的思想来回答,不要用古人的话来回答。你们学佛,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思想。
  我问你们: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的思想是不是一样?达摩祖师和六祖的思想是不是一样?六祖的思想和释迦牟尼的思想是不是一样?龙树菩萨和无住菩萨的思想是不是一样?既然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现代学佛的人,必须要跟佛的思想一样,才叫做佛学思想?你自己学佛的心得体会,难道不能叫做佛学思想吗?
  我希望凡是在我们东华寺住过的人,都要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即便你是“歪门邪道”,你也要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你没有自己的思想,说明你没有悟到东西。你悟到了“邪知邪见”,也是你自己学佛以后的收获。总之,你只要有所悟,就说明有进步。如果你学了几十年还没有自己的思想,佛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菩萨怎么说你就怎么说,那不是你自己的思想,是前人的思想。
  每个佛菩萨、祖师大德,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也都不一样。为什么允许他们存在“不一样”,就不允许我们现在的人存在呢?
  “钱”是在红尘里面赚,赚到钱以后,还是要在红尘里面花出去,在红尘里面使用。“道”亦复如是!
  行了,讲多了你们消化不了。
  (山东的沙弥问: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是吗?)
  师: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万魔阻拦。“佛”的力量有多大,“魔”的力量就有多大;佛有多少,魔就有多少!这就叫做平衡。你如果掌握了平衡,就会成佛、就会做佛事。世间上的万事万物,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一个“平衡”。你掌握不住平衡,不管你干哪行哪业都没办法迈步,也没办法成功和圆满。
  你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固然是对的,但是它的下半句没讲出来。我们听了这些话中毒了以后,结果人家不拥护你,还有一半人来搞你的鬼,你就活不下去了!拥护你的“佛”有多少,就会有多少魔鬼来捣乱你;白天有几个小时,黑夜就会有几个小时;你的身高有多长,你的两手左右伸展之间的距离就会有多长。如果不符合这个比例,就叫做“不平衡”。不平衡的人要么是大好,要么就是大坏。
  “降伏其心”,也就是降伏生理的和心理的力量。降伏以后,才能够为自己所用。
  (有居士问:上师,如何安心?山东沙弥说:你不用安心,历史会给你安心。)“历史会给你安心”,说得有道理!一件事情经历得多了、久了,心也就安了。第一次经历就像是发疯一样,所以你要想成佛,魔就天天磨你,你最后觉得它也不是魔嘛,它是来成就我的。所以他说“历史给你安心”。“历史”就是你经历过的事情。真的是很有道理。
  你有什么烦恼,你就向这种烦恼挑战。贪习断在“贪”中;嗔习断在“嗔”中;痴习也断在“痴”中。为什么密宗里面有些修法让我们汉传佛教无法接受,实际上这正是他们超越汉传佛教的一个地方。他们的做法是,你有哪方面的习气,你就去找哪方面的境界,直接面对它。而汉传佛教是,你有哪方面的问题,你就躲避哪方面的境界。
  你躲避得了今天,能躲避得了明天吗?你躲避了东华寺,跑到西华寺难道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吗?你躲避开了中国,你跑到西方国家去,同样道理的事情照样会出现。你在中国肚子会饿,到西方国家肚子也会饿;你在中国有贪心,到了西方国家,同样有贪心;你在中国脾气暴躁,到了西方国家脾气也是暴躁的;你在中国性格温柔,到了西方国家也还是温柔。
  问:挑战完了以后,是否它就彻底熄灭了?
  师:绝对熄灭。你七分的挑战,它就熄灭七分;你八分的挑战,它就熄灭八分。
  问:成就任何一件事,是否都需要众因缘具备?
  师:说得非常对!“成佛”不是你说了算,“度众生”也不是你说了算,万行盖庙也不是你说了就能够盖起来的。佛门里讲,众因缘具备了才能够成事。要想坏事,也同样需要众因缘具备了,才能够坏事。你想成就一个人、坏掉一个人,也都不是你说了就能够办到的,都需要众因缘具备。
  问:这就是无为法吗?
  师:有为、无为,本来就是一为,“表里同归,真假一如”。佛陀慈悲,为了让众生了解,才一分为二地来剖析它,来向我们大家解释,结果我们执著,抓到了左手,否定了右手;抓到了右手,又否定了左手。一只脚没办法迈步,一只手也没办法平衡。
  ※ 耶稣和穆罕默德,他们都是修道的圣人。你们研究过这几个宗教教主的思想及其起源和经过没有?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所讲述的思想,其核心竟然是一致的!只是表述的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一个宗教徒可以看其他宗教的书籍、经典。如果在过去,你是一个佛教徒,绝对不可能看道教的、天主教的、伊斯兰教的典籍。否则就是背叛师门、歪门邪道!现在想起祖师们也确实有点太“霸道”了。现在我们很幸运,没有人出来干涉我们这方面的事情,我们想看哪个宗教的书,随时到新华书店就能看到。也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比古时候的众生要有福气,这是党的政策好啊!
  问:因缘到来,是否要接受?
  师:有缘就要接受,接受缘就是化(解)缘。你不接受缘,你就没办法了缘,你的缘也化不掉!你要想了业障,你就接受业障,接受业障的同时,就化掉了业障。你要想成佛,就要与佛结缘。你跟佛结了缘了,这种力量就永远不会断掉。
  我曾经告诉过大家无数次了,一定要问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东西,如果你连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不清楚的话,明师帮不了你,佛菩萨也帮不了你。因为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佛菩萨和明师怎么能够帮助你呢?“想要什么”,就是明确方向,把自己的位置定好。
  晚上和“当家师”谈话时,他谈到一个主题:人不管干什么,都要尽职,也就是我刚才讲的,一定要先把自己的位置定好。只有把自己的位置定好,才能够尽职。你没有定好位置,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什么,你怎么能尽职呢?譬如寺庙里的各个执事,他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如不明白,他就不可能各尽其职。为什么我们许多学佛的人学到最后都成了“四不象”了?就是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何物。只听人家说学佛好,就去学佛;听说某个师父好,就去跟这个师父学;学一阵子又听说那个师父好,又去跟那个师父学。自己没有辨别的智慧,只能跟着别人跑。
  不过“跟着别人跑”这也是一个过程,学佛的人几乎都犯这个毛病,这也不算是一个坏毛病,大家几乎都会经过这个过程。只不过有人醒悟得早,很快就会结束这个过程;有人醒悟得晚,可能一辈子都会是这样。这个毛病我当初也同样犯过。
  现在我还有很多弟子一直在犯这个毛病,一年要拜三个师父,十年下来要拜三十个师父,最后究竟拜了多少个师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了。他到哪里去,都有师父招待他!
2003年11月26日(十一月初三日)
  社会上有许多人都把我们当修行人看,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作为一个修行人要具备哪些条件的话,我们就不敢自称是个修行人了。我们跟世俗上的人没什么两样!尽管我们在努力做到不同于一个世俗上的人,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到。如果有一天我们果真做到了,这也是我们份内的事。原本就应该如此!
  佛教讲“五戒十善”,难道这些仅仅是修行人应该遵守的吗?实际上,“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不是说只有修行人才应该遵守。
  所谓的“假”,不是外面的东西假,而是自己假;所谓的“好”,也不是外面的东西好,是自己好。众生有多少类型,外面的事物就有多少类型。因此众生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事物。譬如说造化既然有牛羊,就必然会有草木。
  我们每天踩在脚下的泥土里面就有黄金,可是谁能够识别出来呢?等别人把黄金拿到你面前来你才认识,这不是真智慧。甚至有些人真的黄金摆在他面前,他也不能识别。当一个人带着抱怨心做人做事的时候,他内在的智慧就已经关闭了,就没有办法识别外边的事物。
  学佛的人都知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知道大家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何为“万法唯心”呢?不知道是没办法修行的,哪怕是做人,你都会做得很痛苦!西方心理学告诉人们,每天早晨醒来的时候,躺在床上告诉自己:“我成功,我高兴,我健康!”每天早晨说一遍,不到一百天,他真的会变得高兴、健康,做事容易成功了。
  实际上几千年前我们的佛祖就已经告诉过我们“万法唯心”。如果你带着一种嗔恨心、抱怨心做事情的话,你眼前的一切、万事万物,气氛都改变了,它们面对你的时候也是用一种嗔恨、抱怨的气氛把你包围起来。如果你带着一种欢喜心、感激心做事的时候,你眼前的万事万物同样会向你释放出感恩的气氛。
  因为人和外界的万事万物是同一体的,就像一根完整的电线一样,不存在前一段的电压是两百伏,后一段的电压是五百伏。绝对不存在!只要是一根线,每段的电压绝对是一样的。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
  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是受我们“灵魂”支配的。譬如我在用“心”咒骂你们,虽然你的“头脑”不知道,但是你的“灵魂”却已经感应到了。可见你的头脑是受你的灵魂支配的!
  此时你的“灵魂”就会把信息传达给你的头脑,你的头脑自然对我就不会友好。甚至连你自己都会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我见到对方不会友好呢?实际上是因为对方的心态没有调好,他的磁场影响到了你的灵魂。
  单纯的人,“灵魂”的力量会更大,佛教是反对“灵魂”之说的,我是便于大家理解而采用“灵魂”这个词来阐述。
  修行应当从哪里下手最容易成就呢?容易与佛菩萨、与道相应呢?(明厚答:从“慈悲”下手……,道惠答:从“奉献”……)我发现我们这里明厚的嘴巴特别厉害!真的,我们这里任何人的嘴巴也抵不过明厚。但是你只具备了一半,语言般若你似乎具备了,但是你还缺少一大部分,还没有“落实”。你的头脑在我们这个团体里是最敏锐的一个,第二个就是永清,但是都缺少耐力。
  学佛主要是落实在行为上,今天你和道惠两个回答得非常准确,一个是“奉献”、一个是“慈悲”。你们两个回答的名词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条路,这是与佛菩萨、与道相应的惟一途径。你有智慧、有功夫、有定力,这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慈悲。
  只有慈悲,你才能够成为佛菩萨。有定力可以与“道”相应,但你绝对不可能与佛菩萨相应。佛菩萨已经超越道了,他不属于道里面,他属于道外面,独立超然于道之上!“定力”它是修道的基础。
  为什么大乘菩萨路线把“布施”摆在第一位?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够走“布施”这条路?因为我们没有“无我”的精神。我执太重,你怎么布施呢?之所以“我执”太重,是因为没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当然也就谈不上奉献。实际上“奉献”就是“布施”,所以我说明厚击中要害了!
  大家都是想要成佛、成菩萨的,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慈悲,因此,佛菩萨在制定大乘修行路线的时候没有把“慈悲”摆在第一位,而是把“布施”放在第一位。因为前者的含义太广泛了,把后者放在第一位,我们更容易理解,对修行的路线会更清晰。
  一谈到“布施”,给大家的印象似乎更明确、更局限:“无非就是布施钱财、布施体力!”实际上布施是最难做到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最难的往往也就是最容易的。譬如说走路的时候,我退到后面,让你走到我的前面;你骂我一句,我不吭声;同时到卫生间,我让你先进去,我等着。这都是布施!可是最简单的恰恰是我们凡夫最难做到的。一个修行的人要想把内在的潜能开发出来,惟一的路线就是通过奉献,亦即“布施”!
  学佛不是向外索取,而是把内在的力量拉出去才叫做“学佛”。就像是水井里面的水不断地往外提,井水不断地涌出的道理一样,我们只有通过这种不断奉献的方式,内在的潜能才能够打开,进一步才能够与佛菩萨相应,才能够和他们同一体。
  如果你违背了这种方式,而去采用索取的方式,把外边的东西搬进来,这就如同你把外边的水往井里边倒,最后水井里的水一定会干枯。
  水井里面的水往外提,它不仅不会干枯,而且会源源不断地再来。心灵里面的力量不断地使用出来、释放出来,你将和佛菩萨具有同样的力量!为什么罗汉与佛菩萨的区别那么大呢?因为佛菩萨是往外释放力量,罗汉绝对不往外释放力量,他甚至还从外面索取力量。
  初地菩萨的功德、福报胜过千百亿个罗汉的功德、福报。为什么是这样呢?罗汉是“自受用”,修成了以后是自己受用,而菩萨从初发心的这一步(他还没有修成),就已经具备“他受用”,已经使众生受用了。何况他修成以后呢!所以说罗汉不能续佛慧命。
  譬如说在座的学佛者,都具有挑得起50斤担子的力量,可是谁也不愿意去挑。有一个人他根本挑不动50斤的担子,但是他愿意去挑,他把50斤的担子分成两个,今天挑不完,明天继续挑。你能挑50斤(具有这个力量),你是个罗汉;他只能挑20斤(力量没有你大),可他是个菩萨。因为他愿意挑,虽然只挑20 斤,众生已经受用了。只要他不断地挑下去,总有一天他能够挑得动100斤的担子!而这些能挑50斤的人,因为他不去挑,众生从他那里就得不到受用,他也只能是个罗汉。佛菩萨是让他人受用,罗汉是自己受用,因此罗汉不能续佛慧命。
  来果禅师讲过一句话,他说:凡是能发心建寺安僧、讲经论法,参禅打坐的,这些类型的人都是佛菩萨再来。即便他不是果地上的佛菩萨,他已经是因地的佛菩萨,已经列席了!何为“列席”呢?就是他已经超越三恶道了。也就是说极乐世界已经摆好了他的位子,三恶道里没有他的位子了。虽然对于往生极乐世界而言,他的力量还不够,但是已经摆好了位子,在等着他,他已经列席了。
  就我们目前这种修行的心态,不可能直接到极乐世界!必须要到三恶道里面去游玩一圈儿,才谈得上到极乐世界。我们没有理由不进三恶道,哪怕你说得天花乱坠、口吐莲花也没有用!魔鬼都能够口吐莲花,但他仍然免不了六道轮回。不过我们东华寺里面有几棵苗子,他可以避免三恶道。虽然他的功夫还不够,但基本心态已经具备了。
  连最基本的心念都没有转变,仍然按着凡人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怎么能不种三恶道的因呢?如果你是一个常人,没有学佛,你的想法、做法,绝对正确!可是我们在座的人都承认自己是学佛的人,那么我们已经不是俗人了,不是凡夫了。
  既然是学佛的人,为什么我们的念头不从凡夫的方向转到佛菩萨的方向来呢?虽然我们现在不具备佛菩萨的功夫,但是我们的念头、思维方式要转变过来。转不了,也要转!除非你不学佛。
  六祖讲:“六、七因上转”,就是强调学佛的第一步,首先要转变你的念头。第六意识(也就是头脑),第七末那识,在因地上就必须要“咔嚓”一声把它转过来。你扭转不过来,想要学佛,免谈!前五识、第八识必须要等到开悟成佛,证果的那一刹那,才能彻底转变。
  佛菩萨告诉过我们,并不要求我们的前五识和第八识马上转变过来,但是你完全可以做到在学佛的第一步,把你的第六意识(头脑的观念,也就是你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如果这一点你做不到、不去狠下功夫的话,学佛免谈!
  古人讲:出家容易修道难。等到有一天把“道”修好了,又说修道容易弘法难。过去有很多独觉佛,现在联想起来,他们之所以要做“独觉佛”,可能也是缘于此。老子就是独觉佛,可他还是把慧命给延续下来了。他幸运地写下五千言,传给了他的弟子,他就走掉了。
  释迦牟尼佛没有老子那么有清福,他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人。也正因为这样,悉达多是具备了法身、报身、化身的三身佛,而老子就不是三身佛,因为他付出的没有悉达多付出的多。
  学佛的路上你付出一分,就得到一分;你付出十分,就得到十分。绝对不会像做生意那样,有时候你投资一百万,可能会亏得血本无归!学佛绝对没这一说,不存在亏本。佛教里面有一句话:没有天生的弥勒佛,也没有自然的释迦佛!都是经过累世、累劫修炼成功的。
  我们在座的能够在这一世闻到佛法,又能够学佛、出家,实际上我们在无量劫以前,无数世以前都曾经学过佛、修过道。如此说来,无量劫以前我们就学佛修道了,现在还没有成佛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如果过去已经成佛了,那么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就应该和佛是一样的。我看不到大家的所作所为和佛菩萨一样,不过倒是有一点点像罗汉的影子,多数人都是各顾各!果真我们都把自己管好的话,那也好,也是一个庄严清净的修行人。问题是连自己也管不好。
  教我弹古筝的那位老师,她毕业以后教的头几个学生很笨,但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他们教好。因为她刚刚毕业,涉世未深,浑身是劲,不信这几个学生教不好,她坚信以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把他们教好!她从来不知疲倦地教这几个学生,可是几年下来,自己的心力消耗了许多,而这几个学生的进步,却非常非常小。后来她终于认识到一个事实、领悟到一个道理:教学生要选拔苗子。
  一个好苗子,你根本不用费多大力气,一点他就通了,不用费多少心思。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教得好,更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可以去带。用佛家的话讲:众生确实存在“根器”的差别!如果没有差别,为什么佛菩萨的等级分得那么清楚呢?三身佛、十地菩萨、四果罗汉、声闻缘觉,那就说明他们在因地上有差别,所以修到果地上还是有差别。有差别是很正常的!佛菩萨都“不平等”,何况人呢?
  一个人摔倒了以后,他愿意爬起来,你去拉他才能够拉得起来。如果他摔倒以后,趴在地上不愿意起来,即便是你把他拽起来,你一松手,他依旧是扑在地上。可是我们每个人摔倒了以后,都希望有人把自己抱起来,而且永远扶住自己别松手。靠在人家身上!等到最后证了一个小小的罗汉果,还是一个“半生不熟”的罗汉果,夹生的!
  想成佛的人不从“布施”这条路入手的话,绝对没有成就的日期!“奉献”是现在的名词,传统宗教都是用“布施”一词来表述。通过不断地布施,不知不觉地自己已经成了佛菩萨了。你不走这条路线,坐在这里不动,你认为自己每天在持戒、在忍辱、在精进,实际上你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你本来可以成个菩萨,现在成了个罗汉了;你本来可以成个罗汉的,现在却成了一坛苦水,罗汉都成不了,成了一棵枯木!
  过去的祖师大德,经常呵斥那些修枯木禅的。一个人的心量、能量场、层次,都是通过布施修出来的,或者说是通过布施逐渐培养起来的。再通俗一点讲,一个人的承受力、能力,都是通过布施,慢慢培养起来的。争强好胜,会使自己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只能够断掉自己的慧命而成就对方,是三恶道的种子!
  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讲出自己的看法共同讨论。
宣化上人法宝论坛 → 佛法交流 → 禅定实修 → 降伏其心之三(释万行上师)
降伏其心之三(2003年11月25日(十一月初二日))
修行是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超人的耐力,仅仅凭虔诚丝毫没有用,既不能了脱生死,也不能开悟成佛!可是话又说回来,你要想了脱生死、开悟成佛,还必须要具备虔诚。如果你只仅仅具备虔诚,我很不情愿地告诉你一句话:了生死,绝对不可能。做世俗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方法,何况我们学佛修道,怎么能不需要方法呢?
你们在座的是否问过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觉西回答一下,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在座的每个人内心一定要有答案。你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就是你的境界、就是你的层次!
万行学佛的目的就是成佛、做佛。万行做佛的目的就是“出世”;出世就是“入世”,入世就是为了彻底地出世,你要“出”多少,就要“入”多少!成佛,修在哪里?成佛以后干什么?赚钱,在哪里赚钱?赚到了钱在哪里花钱?
东北的那位王居士来了没有?如果我让你们去赚钱,你们到哪里去赚钱?你们赚到了钱,又到哪里去花钱?山东的那个出家人,你回答一下。(答:随喜功德!)随喜功德?(答:嗯。我看书,《宝积经》上……菩萨说“随喜功德”)。你们用自己的思想来回答,不要用古人的话来回答。你们学佛,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思想。
我问你们: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的思想是不是一样?达摩祖师和六祖的思想是不是一样?六祖的思想和释迦牟尼的思想是不是一样?龙树菩萨和无住菩萨的思想是不是一样?既然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现代学佛的人,必须要跟佛的思想一样,才叫做佛学思想?你自己学佛的心得体会,难道不能叫做佛学思想吗?
我希望凡是在我们东华寺住过的人,都要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即便你是“歪门邪道”,你也要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你没有自己的思想,说明你没有悟到东西。你悟到了 “邪知邪见”,也是你自己学佛以后的收获。总之,你只要有所悟,就说明有进步。如果你学了几十年还没有自己的思想,佛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菩萨怎么说你就怎么说,那不是你自己的思想,是前人的思想。
每个佛菩萨、祖师大德,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也都不一样。为什么允许他们存在“不一样”,就不允许我们现在的人存在呢?
“钱”是在红尘里面赚,赚到钱以后,还是要在红尘里面花出去,在红尘里面使用。“道”亦复如是!
行了,讲多了你们消化不了。
(山东的沙弥问: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是吗?)
师: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万魔阻拦。“佛”的力量有多大,“魔”的力量就有多大;佛有多少,魔就有多少!这就叫做平衡。你如果掌握了平衡,就会成佛、就会做佛事。世间上的万事万物,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一个“平衡”。你掌握不住平衡,不管你干哪行哪业都没办法迈步,也没办法成功和圆满。
你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固然是对的,但是它的下半句没讲出来。我们听了这些话中毒了以后,结果人家不拥护你,还有一半人来搞你的鬼,你就活不下去了!拥护你的“佛”有多少,就会有多少魔鬼来捣乱你;白天有几个小时,黑夜就会有几个小时;你的身高有多长,你的两手左右伸展之间的距离就会有多长。如果不符合这个比例,就叫做“不平衡”。不平衡的人要么是大好,要么就是大坏。
“降伏其心”,也就是降伏生理的和心理的力量。降伏以后,才能够为自己所用。
(有居士问:上师,如何安心?山东沙弥说:你不用安心,历史会给你安心。)“历史会给你安心”,说得有道理!一件事情经历得多了、久了,心也就安了。第一次经历就像是发疯一样,所以你要想成佛,魔就天天磨你,你最后觉得它也不是魔嘛,它是来成就我的。所以他说“历史给你安心”。“历史”就是你经历过的事情。真的是很有道理。
你有什么烦恼,你就向这种烦恼挑战。贪习断在“贪”中;嗔习断在“嗔”中;痴习也断在“痴”中。为什么密宗里面有些修法让我们汉传佛教无法接受,实际上这正是他们超越汉传佛教的一个地方。他们的做法是,你有哪方面的习气,你就去找哪方面的境界,直接面对它。而汉传佛教是,你有哪方面的问题,你就躲避哪方面的境界。
你躲避得了今天,能躲避得了明天吗?你躲避了东华寺,跑到西华寺难道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吗?你躲避开了中国,你跑到西方国家去,同样道理的事情照样会出现。你在中国肚子会饿,到西方国家肚子也会饿;你在中国有贪心,到了西方国家,同样有贪心;你在中国脾气暴躁,到了西方国家脾气也是暴躁的;你在中国性格温柔,到了西方国家也还是温柔。
问:挑战完了以后,是否它就彻底熄灭了?
师:绝对熄灭。你七分的挑战,它就熄灭七分;你八分的挑战,它就熄灭八分。
问:成就任何一件事,是否都需要众因缘具备?
师:说得非常对!“成佛”不是你说了算,“度众生”也不是你说了算,万行盖庙也不是你说了就能够盖起来的。佛门里讲,众因缘具备了才能够成事。要想坏事,也同样需要众因缘具备了,才能够坏事。你想成就一个人、坏掉一个人,也都不是你说了就能够办到的,都需要众因缘具备。
问:这就是无为法吗?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