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降伏其心(释万行上师)

_11 释万行(当代)
人家不学佛的人,一个个都肥头大耳,满面红光。你看我们学佛的人,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单脊薄背,一阵风都能吹倒!哪里像学佛的样子?走起路来,谈起话来,要死不得活,没有一点力气。
看一看学佛的人,十有八九都是这个样子,要精神没精神,要气质没气质,要体力没体力!我们这个样子,到了社会上怎么能够混得上一碗饭吃呢?要头脑没头脑,要力气没力气。吃苦,你不能吃苦;耐劳,你又没有力气。只能够每天敲着木鱼,有气无力地哼着“阿弥陀佛”!哼久了,累得要死,不哼吧,是个“光脑袋”、穿着和尚衣服。只好每天硬着头皮哼哼佛号、敲敲木鱼、打打坐。真的是这样!
你仔细观察这个“光脑袋”的心理,就是这样。我曾经也有过这个阶段,当我没有找到道以前,我就是这样!你说不念经、不拜佛吧,人家都看着我光个脑袋,把我当师父看,有的居士还要供养;你说敲吧、念吧,敲念久了又感到没意思。
每天这样敲,一点感应也没有、一点感觉也没有!楞严咒、大悲咒念得滚瓜烂熟,结果念了好几年,感觉到没意义。这样能够开智慧吗?就这样天天念早晚课,念一辈子能够了脱生死吗?我不相信!所以我就把它放弃了,开始追寻“大道”去了!
我们每天烧香、拜佛,拜什么“佛”呢?通俗点讲就是拜“释迦牟尼佛”、拜“阿弥陀佛”。那么悉达多他当时修行,烧香了吗?拜佛了吗?他给谁烧香,又拜谁了呢?我们现在拜悉达多,悉达多当时拜谁呢?我们现在给悉达多烧香,悉达多当时给谁烧香呢?如果悉达多当时天天烧香、拜佛,他绝对成不了“释迦牟尼佛”!他永远只能够是“悉达多”,而成不了“释迦牟尼佛”!
不敢死、不愿意死,你想成佛,绝对没门!你想修点福报,更不可能!做任何一件事情,你必须要达到忘我。忘不了“我”,有我执存在,永远进不去、永远和你想要的那个东西没办法相应。什么叫做“忘我”?譬如当你兴奋的时候、当你苦恼的时候,你会不知道饥饿;当你从兴奋、苦恼的状态醒悟过来了,你感觉到肚子饿了。读书、看电视、看到很精彩的时候,自己冷也不知道、饿也不知道。当看完了,感觉到冷、感觉到饿了。这种“不知道”的状态,就是一种“忘我”!
你学佛修道,也必须这样忘我。自己饿了也不知道,自身冷、热、酸、麻都不知道。修到这样才能渐渐入门。
古时候要想得到一部经书啊,很难、很难!经书很少,一般的人也买不起,只能去听别人讲。现在书多得很,明师也多,闻法的机会也多。可是为什么就是不成就呢?这么说来诵经是否没有用?多闻也没有用呢?应当少诵、少闻才对呢?这样说也还是不对!
怎么做才算是对的?没开悟,没智慧,你怎么做都错;你开了智慧,怎么做都对!你了解东华山的地形地貌,你怎么走,都能够走进来,也能够走出去;你不了解东华山的地形,你怎么走也走不进来,也走不出去。必须要一个明白的人带你进来,带你出去。除此以外,绝对没有第二个方法!
如果能够靠你自己去悟、自己去摸索,那还要师父干什么?还要“明师”干什么?东华山那个最高的山峰有一条路,你们去悟一悟在哪里?你怎么悟?你怎么悟都悟不到!你没有看到苗头、没有见到消息、没有找到迹象,你怎么悟?所谓的“悟”,是你有了苗头,有了迹象,捕捉到它的影子了,你才能够悟,才能够悟到!否则的话,没有办法悟。
在“悟道”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明道”的过程,也就是对它明白了。当你明白的那一刹那,就有可能马上“悟道”;在你“悟道”的一刹那,就有可能马上“见道”;见道的那一刹那,就有可能马上“得道”;得道的那一刹那,有可能马上就能“用道”!一环扣一环、一个脚印接一个脚印,错一步都不行。你不服气不行,你走错一步,全盘都错!
譬如说我们这一帮人,都不是从山那边走过来的,我们坐在山的这边讨论山那边的情形。你说你的对,我说我的对,谁都不对!都是瞎猜乱道。只有从山那边走过来的人,他才有正知正见,他所说的才叫做“正道”!
可是往往我们会拿自己的认知和想象去衡量山那边走过来的人。什么慈悲呀、庄严呀、有求必应啊!这根本不是一个得道的人仅有的风范!还有一面,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根本无法去想象他!
我曾经讲过,一个得道的人,就犹如一个具有一百斤力量的人一样,他不论用来干什么,都同样会有一百斤的力量!他对你“慈悲”的时候,是一百斤的力量,对你“狠”的时候,也同样有一百斤的力量!
而我们现在是连一斤的力量也没有!对谁“好”也好不起;爱也爱不起来;恨你也恨不起来。因为你没有力量!如果大家修行成就了,修到一百斤的力量了,你恨谁,他就会马上死掉;你爱谁,他马上就会活!因为你心力够了,你已经和“道”沟通了,所以你能够起死回生、能够转变因果、能够有求必应!
圣人能够改变风水,就是这个道理。他的心力够了,他往这里一坐,这里的磁场、风水自然改变!这就好比他是一团火焰,放在一个阴森森、寒冰冰的地方,这团火焰一燃烧,周围的气氛马上就改变了!
“圣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无法想象。将来有一天你自己真的悟道了、得道了,你又不愿意“道”!因为你知道,道了犹如没道,不如不道。道了,人家还会说你“不懂道”。真懂道的人不愿意道,越是在说道的人,都是“半吊子”、一知半解。他没有真正的懂道,没有完全得道,都是捕风捉影、瞎猜乱道!
你们都没有问题吗?白天都跑到山上去,晚上怎么又不问呢?我最痛恨往山上跑的信徒!凡是跑到山上去的人,我都会骂你们的。我只要是在庙里,星期一、三、五,我必然会跟你们见面,必然会给你们时间。除了见面的时间,只要是跑到我山上去,我都会骂你们,因为你把我所有的时间都占去了!
我也知道你们很委屈,千里迢迢地跑来,只要十分钟的时间!可是你十分钟,他十分钟,我整个一天的时间就没有了。你只要是来到这里,我都会给你时间,就是安排在星期一、三、五。这个时间,我可以把我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把时间给你们。其余的时间我是不会给你们的!你只要是去山上,我就没有好言语对待你们!
今天晚上我对一位居士讲:如果我到了五十岁以后,我就整天陪着你们瞎说乱道、陪你们聊天!那个时候我已经功成名就了,有足够的时间,坐在那里受用我前半生的拼搏!可我现在三十出头,我不愿意每天无意义地把时间消耗在你们身上。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支持(1) 中立(0) 反对(0)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莲
小大 25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青莲
等级:管理员 贴子:2717 积分:2187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9-18 23:20:04 ... 发贴心情 Post By:2007-8-30 6:47:01
降伏其心之二(2003年10月8日(九月十三日))
历来都是先悟后修,因修乃证。“悟”并非是“证”,你开悟了以后,仍然处在三界之内、六道之中,三毒仍然未除。得证以后,才能超越六道三界。
我们看过了祖师们修行的历程,常常有这样的描述:某一位修行人在某位师父面前,经过一番指点,“豁然顿悟”。大家往往会以为这一悟就已经到底,就已经大功告成。误以为以后就不需要再修行了。
实际上下半句很少有人注意,“豁然顿悟,作礼而去,欢喜奉行”。这后半句又当如何解释呢?意思就是说,经过老前辈的指点,豁然顿悟了以后,高高兴兴地磕头鞠躬,下去了,走掉了。走掉干什么了?实际上是下去好好修道去了,他知道下一步该怎么修了。
就目前大家的状况,怎么用功呢?大家误以为每天在诵经、拜佛、持咒、观想、打坐,这就是修行。那只能说大家心目中的“修行”是这样的。一个未明心的人,以为这样做就算是在修道;而一个明心的人,他绝对不会仅仅做以上这些事情。
可是,往往大家会认为这个明心的人绝对没有修行。因为已经明心的人,他知道如何做、如何修,才是真正在修道,才能够真正与道相应。诵经、拜佛、持咒、观想,是不是修行呢?只能说它是“皮毛”的修行。
一个见性的人,他做以上这些事情,完全可以与道相应!一个未明心、未见性的人做以上这些,与道毫不相干。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够和道相应。并不是说只有通过盘腿打坐、诵经拜佛、观想持咒,才能够和道沟通。
这个道理就相当于写字的道理,一个会写字的人,用任何一种笔,写出来的字都规范、好看;不会写字的人,给你一支金笔,你写出来的字还是歪歪扭扭!
“明心”明的是什么呢?如果大家明的“心”不对,还是没办法修行。在座的有的出家十几年了,每天都在诵经、拜佛,究竟是否有一点点和道相应过、沟通过,自己心中非常清楚。
古人讲:“如果你用功办道,百日之内,绝对见性!”实际上古人说的“百日”也是一个不定的数字,有的人在明心的同时,就能够见性。因为心、性一线之隔、一线之差。实际上也无隔无差,你真的明心了以后,同时一定能够见性。除非你不是真正的“明心”,只是对理上若有所悟。大家之所以不会用功,就是因为没有明心。
怎么可能不知道如何观心、如何照顾住自己的心呢?实际上“观”与“照”也是一线之隔,也没有隔。是古人为了让我们明白真心与妄心的区别,才特意设了一个 “观”与“照”。你能够观住心,就能够照顾住自己的心;你观不到自己的心,又怎么可能照顾住自己的心呢?譬如说,院子里没有一只鸡,你说要照顾好自己的鸡,不让它跑丢了!既然没有观到,也就不存在照顾它。
这个道理大家不相信,甚至哈哈一笑。“观”就这么容易吗?就这么简单吗?我们一天当中起多少个念头,谁计算过?恐怕还没有人计算过。也不需要去计算它,你只需要做到在每一次起心动念的时候,你能够觉察到,就意味着你已经“观”到了。你能观到的同时,就能够照顾住自己的念头不再蔓延下去,不再随着念头生起波浪。如果真的照住了,绝对不会继续下去。(有人问:……)
你还没有真正理解“照”的意思。你把“观”理解为只要是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就算是“观”。不妨在这里我就认可你的“观”是正确的,但是你的“照”,绝对是理解错了!实际上所谓的“照”跟“观”没有多大区别。你“照”,必须要看到它,才叫做“照”。也就是说,你必须观到它,才能够照住它。
你能够在这一念观到它、照到它,那么就意味着你在下一个念头的时候,同样能够观、照到它。你如果能够有一念做到能观、照它,这一念的记忆就会蔓延下去,在下一念当中,你同样能够观到它,照住它,所以说,请你们多多观照!
你所谓的“能够观到它,照不住它”。那说明你从来没有真正地观到它、照住它。(问:……)
烦恼、习气,并不是明心见性的人就没有了,他同样会有。惟一的区别是,他的“觉照”功夫能跟上来。烦恼习气它也是通过起心动念体现出来的,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他起心动念的同时,他就有觉照,不至于让起心动念的习气蔓延下去,而能够就地熄灭!
譬如说你第一念产生了“贪”,第二念就产生了“觉”,还没有来得及产生第三念,它就已经就地熄灭了。所谓的“前念起,后念觉”,“觉”的同时,就意味着熄灭。绝无可能产生第三念,来不及延续到第三秒钟。
“守本真心”,就是守住这个起心动念。守住起心动念,并不是让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再产生,而是指能够看得见自己的起心动念。一个思维敏捷的人,比那些痴呆的人起心动念要强烈十倍、百倍、甚至万倍。过去的禅师曾经有个比喻:圣人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觉”!你想想这个速度有多快!实际上这也是个不定数,也许不止八万四千,也许没有八万四千。
圣人的觉念他只能够多,不可能少。而我们凡夫在一念之间,怎么可能会产生“觉”?有可能在几分钟之内还产生不了一次“觉”!还没有一个“觉”的念头出现。
思维敏捷的人、智商高的人,在一秒钟里面会有好几个念头产生;而智商低的人,在数秒当中还不会产生一个新的反应。他甚至要几分钟才能够产生一个念头!
大家经常看到过电线接触不良的现象,电灯有时候亮了,有时候不亮了,断断续续的。反应迟钝的人,实际上就是生理的神经和心理的记忆神经接触不良,犹如线路断路了,接触不良!用佛学术语说,是“意识流”没接通,就像水流断流了,有时又接上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反应快,有的人反应慢的原因。意识流没跟上来!
如果每天能观一支香——在你面前2米左右的距离,点一支香,眼睛盯着这支香,把思想高度集中起来,三个月下来,你的身心就不散乱了。既然不散乱了,那就对外边的任何事情都能够集中起来去听、去看。之所以反应迟钝,那是因为不能够把自己的身心高度地统一起来,去面对外面的人、事、物、理。
为什么当有人在讲话的时候,在座的有的人完全听进去了,有的听进去一点点,有的一点儿也没听进去呢?因为我们在听这个人讲课的时候有了散乱心,甚至意识流还处在沉睡、静止、缓慢的状态当中,所以没有办法完全把外边的事物全部收录到自己身心里边来,所以就表现得迟钝、反应不过来。
为什么古人讲:“用心听之,才能做到有问必答。”你没有把对方的话听进去,你就没办法回答对方。有两种类型的人会有这种表现,一种人是自己的反应非常迅速,但他没办法把思想念头集中起来针对外面的每一件事情;另一种人是自己的意识流非常缓慢,节奏跟不上来,他也没有办法把外面的事情完全捕捉过来。
这两种人可以采用同一个方法,就是观香。眼睛盯着这支香,思想高度集中,把所有的杂念全部集中到香火头上。这样训练上一段时间,当你的散乱心不再强烈的时候,你和外面的事物接触的时候,才能够把外面的声音、图象,全部吸收到自己的身心里面,与外面的“境”沟通。
为什么反应迟钝的人,他的眼神都是茫茫然?就像找不到焦点,定不到一个目标上去。既然定不到一个目标上去,他又如何与外面的目标沟通、相应呢?所谓的“相应”,也就是指自己的身心对境以后,身心里面有了反应。
修行人最要紧的,就是怕自己起心动念以后还不知道。还让自己的“动念”继续下去!譬如说我们看到别人的皮包里面的钱财以后,产生了“偷”的念头;如果这时你没有觉察到自己产生了偷的念头,那么第二念,你就会继续想下去——我如何把它偷到手;第三念,我用什么方法尽快地把它拿过来;第四念就会想到,我拿过来以后干什么用?藏在什么地方?以后有什么打算?所以,一念接一念!
如果你的觉照功夫够的话,当你第一念产生了贪心,绝对不会有第二念的“我如何把它拿到手”!之所以你产生了第二念——如何把它拿到手,就是自己的观照功夫没有产生,还处在沉睡状态。
实际上每个信佛乃至不信佛的人,每天都有机会,甚至都曾经观察到自己的念头,能够照住自己的念头。问题是你不能够念念观到、念念能照。就譬如我们一天当中起了十万个念头,仅仅有三个念头你观到了、照住了。剩余的念头,你都是随念而转。
大家一天当中,是否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十个念头?如果能够觉察到,就算你是个“修行人”!每天连十个念头都觉察不到,也许你们听起来不相信。如果我们在一天当中能够觉察得到自己的十个念头,一个月下来,有多少次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念头?我想这个账大家都会算。
这样下去,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形成一种记忆和惯性。那就不仅仅是每天能够觉察到十个念头,也许会达到二十个,甚至三十个……
那么我们一天当中能够起多少个念头呢?其实计算一下我们每天起的念头,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在做事的人,一天当中也许就一个念头——做这件事。而不做事的人,心没有地方放,它就会胡思乱想。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祖宗们一定要让我们多做事情!你越不做事情,你的心没地方住,它就会乱蹦乱跳,这意味着你是“乱住、乱起、乱定”。没事情的时候是这样,一旦碰到事情,你仍然会被事转。在庙里修得“挺好”,到了世俗上碰到事情,清净心又没有了。所修的又都没有用!
古人讲得非常清楚,道家有个词叫做“九转还丹”,或叫做“九死一生”。用佛教禅宗的话来讲,就是“反复印证”。如何印证?拿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和外面的每一件事物来衔接。当衔接上以后,再看看自己的内心又是如何反应的?
我们所谓的自己“身心很清净”,那是因为没有和外面的事物衔接,没有碰到事物。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当官,都觉得自己很廉洁!
“悟到了佛的智慧,就能够满足自己的世间、出世间的要求了。”那是肯定的!悟到佛的智慧了,怎么可能满足不了自己的世间、出世间的要求呢?悟到佛的智慧就是佛了!我们世人永远不可能悟到佛的智慧。(问:不是说每个人都有佛性,众生都是佛吗?)
你没找到佛性,仍然是凡夫一个!纵有佛性也无用。佛门里曾经有过比喻:你有一大笔存款,存款单没有找到,你现在仍然是个贫穷的人,仍然要饿肚子。你有佛性,不因明师指点、不因“法”而修,你没有找到自己的佛性,仍然是个凡夫!
我们每个人都有智慧,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用”呢?因为你没有找到自己的智慧。即使是你找到了智慧、找到了佛性,你也未必会应用智慧与佛性。有些人他悟道了以后,不会起用,并不是说开悟的人就能够生大智慧,就能起大用。
过去有很多人都开悟了,为什么智慧不出来?为什么他的“用”还产生不起来?因为他还有距离。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开悟,但他却非常会做事,非常会讲经说法呢?人们往往会以为他已经开悟了。佛说这叫做“世智辩聪”。为什么有的人已经悟道了,明心见性了,却不会像那些世智辩聪的人那样,讲经说法无碍畅通呢?因为他虽然明心见性了,但他还没有生“用”。
学佛最根本的是要产生“用”。根本“智”,你用一年的时间就能够得到;但是“后得智”,你花十年的时间,未必能够得到!你有了“根本智”,你仍然玩儿不转“后得智”。何谓“后得智”?就是悟到了根本智以后,必须出去参学、磨炼、广学、博闻。只有把外面的智慧融入自己的身心里面,把它溶化掉,与它同一体,才能变为自己的智慧,才能够产生“用”。
社会上有许多明显的例子:有些人是博士生、研究生,你让他做事,做得一塌糊涂;有的人目不识丁,但他非常会为人处事。这种情况随处可见!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难道那些博士生、研究生是假牌子吗?绝对是真牌子。为什么他不能够产生妙用呢?而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为什么能够产生妙用呢?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我们见过许多人,他自认为自己修行很高,但是他说话,办事一塌糊涂!从哪里看像是修行层次很高的人呢?哪一点像是开了大智慧的人做事呢?
有的人大家都说他是菩萨再来、某某祖师转世,既然你是某某菩萨再来、某某祖师转世,而菩萨、祖师都是智慧无碍、神通无碍,一切都无碍!为什么在你的身上没有看到一点菩萨、祖师的影子呢?
既然你是菩萨转世,就意味着你在继续修,不可能还不如前世。哪里有越修越不如前世的?你只能是这一世比前世还“厉害”,才证明你修得好,才证明你是转世的!
佛门里边讲体、相、用,可以说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他已经掌握到了“体”,已经见到了“相”,如果继续修下去的话,才能够产生“用”,才会把握住用。否则的话,都是口头禅,当“四大”分裂的时候,他平时的体、相、一概无用!
过去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把生死已经看透、一切都放下了,可是在临命终的时候,仍然表现得跟一个凡夫一模一样!如果平时你已经能够做到念念看住它,而临终的时候,你也未必能够在这一念当中把握住自己。
如果大家修行不会出偏差,那就快多了。因为你已经看到前面的目标了,方向已经不会偏差了。而你自己的定力,也不会进入误区,不会以为太阳从西方出来。当你明心了以后,你就会面向东方,去等待太阳。当你等过了黑夜,捱到了天亮,再继续下去,就能够见到太阳!要想见到太阳,你首先要明白太阳升起的方位,如果你自己面向着西方,你就看不到太阳是如何升起来的,因为方向不对!
明心见性了以后,才是修行的开始,究竟修什么呢?除习气、离四大、来去自由,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能够把自己的习气毛病看得清清楚楚,一修一个准、一拔一个准!才能够把自己的习气毛病拔除掉!(问:明心见性了,习气毛病马上就能够断掉吗?)
断不掉。(问:这个时候的功夫该怎么做呢?)你能够照顾住自己的念头,就是在拔除自己的习气毛病;照顾不住自己的念头,就没有办法把八识心田里的习气毛病拔出来。
你如果是个大根器的人,可以一念之间,用自性的光把八识心田里的习气毛病全部照遍、照透,可以刹那间全部超越!但是这样的人真的是很少、很少!就像六祖惠能,几千年来也只不过出了他这么一个人。不识字,能够讲经、说法,而且还能够注解经典。我们不能拿着六祖的模式往自己身上套,为自己开脱,
所谓的“闭关”,只不过是把你的“观”的功夫培养起来,“照”的功夫跟上来。如果你观与照的功夫没有培养起来,还跟不上来的话,你出去做事,功夫很容易断掉。也就是“断线”了!
即便是你在洞里把自己观照的功夫培养起来了,你出去做事,有时候同样会断线。因为你在洞里闭关,虽然切断了前五根,但是你的意根没办法切断。当你一走出山洞,前五根同时打开,再加上第六根,一齐收集信息,朝你扑过来,你怎么可能不乱阵脚呢?你在洞内,一下子把前五根全部切断掉了,你怎么可能不感觉到自己现在很清净呢?因为只剩下一个根在收集信息,这就是“意根”。
你在洞内只有一个“人”来告诉你信息,你出去以后,有六个人都来告诉你、吵闹你,你怎么会招架得住呢?你必须训练到在洞内能够六根关闭,出了洞也能够六根关闭,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
(问:……)程序是这样的。但是在闭关之前没有明心见性,你怎么用功呢?你坐在洞内干什么呢?你说:打坐、拜佛,这些严格来讲,与“道”不相干!不过作为一个凡夫来讲,这也算是在修道。等你真正悟道以后,得了道以后,就知道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与道不相干。
就像我们小时侯喜欢捏泥人、喜欢把那个小车子当作真车子,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就以为那是真的,不会把它当成假的。之所以我们现在认为那是假的,是因为我们现在长大成人了,智慧打开了。
为什么我们现在误以为烧香、拜佛、诵经、打坐,就是修道了?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小孩子,绝对把他当成是真的!等到有一天我们开悟得道了,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可笑、简直是闹着玩的!
大家都认为自己目前是在修行,是在和“道”打交道,实际上根本不是在修道,是背道而驰!
问:上师,您现在是怎么修行的?
师:我也不打坐、也不诵经,累了就睡觉,饿了就吃饭。有时候我也逢场作戏地盘盘腿、打打坐、也诵诵经。如果是形势所逼,我到了其他庙里,也去参加早晚课。但是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没有认为这是在修行。只是用心在做,安住在当下。
从功夫上讲,我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全身心地投入。也就是说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不再考虑其它的事情。譬如说我今天陪大家打坐的时候,我会把我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不再考虑了。当我出了这个洞,我就会考虑我今天还有哪些事情没有做完?我会接着白天的事情继续考虑下去、做下去。
当一件事情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就会全身心地扑到这件事情上,不再考虑其它的问题,当这件事情做完了以后,我就会把它扔到一边,让它结束!身心里面就不再把它装进来,而是再去承接下一个事物。我绝对不会是当我打坐的时候还在考虑庙里的工程、还在考虑明天如何接待哪位来客。
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训练到每时每刻、一心一意做一件事,这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即便是你不能做到这样,你也要做到当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再去考虑其它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当中,都是一心多用。何为“一心多用”?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打坐,一个念头在想着打坐、在念佛、在参禅、在观想;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菜地呀、厨房啊、我们的家庭啊;还有一些念头在想着师父的某段开示;还有一些念头在想着某一段经文;还有一些念头,我都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因为念头太多太多了。
问:“三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
师:“三心不可得”,它指的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哪一个心也不能够保持一个不变的形态。我打个比喻:你不可能做到一天就一个念头,譬如说“吃饭、吃饭、吃饭……”,你做不到。绝对做不到!如果能够做到这样,也可以成就。
何为无念?何为无住?何为一心不乱?它们三个是一个意思,当自己的念头产生了以后,不要跟着这些念头跑下去,不要满足这些念头。譬如“贪”的念头肯定会出现,“出现”不是一种过错,错就错在出现以后,我们还不知道,还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贪”的念头。
问:“妄想、分别、执著”是什么意思?
师:散乱心就是“妄想”,不实际的想法也可以叫做“妄想”。“分别”,谁不会分别?是活人都会分别、有智商的人都会分别!所谓的“无分别”,不是什么也不分别,而是“无住”,无住就是无分别。今天天气冷不冷,难道你不知道?今天你吃菜说太咸了,我就说你“分别”,怎么不像个修行人?一个智商健全的人,肯定会有分别。分别而无住,即是无分、无别。
要想把自己的大智慧修出来,而且能够产生妙用,你自己一个人绝对修不出来。即使你自己认为是修出来了,也绝对产生不了妙用,尤其是大用!要想产生大用,你惟一的办法就是和人、事、物、理打成一片,不断地训练自己。否则的话,你的大用不可能产生。所以说你的“根本智”找到了以后,你不修“后得智”,仍然没用。
“后得智”决定了你的层次,“根本智”决定了你的见地。你花一年的时间,掌握了“根本智”;“后得智”,你至少也要花上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得到。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为什么开悟得道的人,必须要出去行脚、要参访,目的何在呢?就是要把自己的后得智找到、建立起来、充实起来。只有这样,你才能产生大用。
锻炼自己的后得智比锻炼自己的根本智还要严峻十倍、百倍!你经得起根本智的修炼考验,你未必经得起后得智的修炼和考验。所以老佛爷告诉我们:大修修于闹市,小修隐于山林。大贤大圣是隐于红尘的,小贤小圣才隐于深山。
降伏其心之二(2003年10月17日(九月二十二日))
信佛的人都是信仰释迦牟尼佛的,你信他什么呢?对我们所信仰的人不了解而去信他,这只能是一种迷信,不是正信。只有我们对自己的信仰了解以后,你的信仰才不会动摇。在没有了解自己所信仰的对象以前,所谓的信仰都是一种迷信!既然是一种迷信,就意味着随时可以动摇。
就像有些人来东华寺朝拜万行一样,他们不了解万行,怎么会相信万行呢?实际上他们所谓的信仰万行,只是一种迷信,只是一种冲动。碰上一个伶牙利齿的人,对他进行一番否定的解说,他随时都可以把万行推翻掉、否认掉!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万行。
我们出家人,碰上一个能说会道的,几句话就能够把你的见地给摧毁掉!当我们对一件事物没有真正了解以前,不可能存在坚定的信仰,那只是我们一时的需要、是暂时的存在。我们一旦不需要,就会把它否认掉,不需要别人来否认。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信佛的人、学佛的人,几乎都是没事干的人。如果他事业很顺利、很成功的话,他也不可能每天不做事、去信佛、学佛。既然他在没事干的时候,标榜自己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那么一旦他的运气来了,事业顺利了,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干自己的事业。但他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来学佛,实际上以前的学佛只是没事干。
对自己所信仰的人不了解,是非常可悲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对自己所信仰的对象都不了解,诸如佛教徒信仰佛陀、基督教信仰耶稣、伊斯兰教信仰穆罕默德,都是犯同样的病!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怎么可能生得起真正的信心呢?
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是出家许多年以后,才真正产生信仰的。我在没出家以前,只是接触过很多佛教徒,去过许多寺庙,也读过许多经书,但只是处于了解的阶段,说不上真正的信仰。那个时候只是觉得好奇,想去探索它,所以也就有可能随时会否认掉它!
真正的信仰、真正的道心,是我出家以后,在佛学院建立起来的。当时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信仰,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的信仰、道心都是假的。这就好比许多青少年男女在一起,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的童男、童女在一起,相处得挺好,他们认为那就是“恋爱”。等到了三十、四十岁,回过头来看,那时根本不是恋爱。但是在他们当时的年龄段来讲,那就是恋爱。
现在回忆起来,当时所谓的信仰、道心,都不是真的,我认为自己现在才对佛陀有了一点信仰,有了一点道心。也许再过十年,我会认为三十岁时的万行,对佛陀也不是真正的信仰、也没有真正的道心。可是就我目前而言,我认为自己是有信仰、有道心的!为什么呢?这些都是问题,不要光是傻乎乎的每天跟着拜佛、念经,脑袋要动一动,智慧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不是说你诵经、拜佛,就能够开智慧,你没有用心去钻研佛理,怎么会开智慧呢?你没有用“心眼”去观察世间的现象,怎么会明理呢?
佛陀的开悟,他是悟到了“缘起性空”,这是一句话。佛陀的“得道”,他是得到了“众生平等,不生不灭”。何为“悟道”呢?悟道是一种明理,佛明白了宇宙间的一切自然现象,皆是“缘起性空,众生平等”。
“得道”是一种感受,而不是明理。他感受到了什么呢?众生本是同一体!宇宙里面的四大类:飞、潜、动、植,六道中的众生皆是同一体。这不是悟到的,而是感受到的。当你达到一定的层次,当你突破了我执、跳出了生死的牢笼,你就会感受到四生六道原本是同一体!
甲乙两人在一起做坏事,自然就会影响到丙方,进而可以违害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里面都是同一体的,绝对没有独立个体的存在。哪怕是天上死了一只小鸟、地上死了一只虫子,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起一个好的念头,或者动一个坏的念头,同样能够影响到我们,不管是距离多远,也不管我们与他们熟习不熟习,都会影响到我们。你感受不到,那是因为你的“我执”太重,把自己死死地包着走不出来。
就像是我们坐在洞内,听不到外界的声音,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出山洞;感受不到杀生是在杀我们自己,那是因为你没有和六道的众生融为一体。所以,别人在杀生的时候,你没有感受到是在杀自己;别人在造业的时候,你也没有感受到是自己在造业。
你解脱了,就会感受到你没有解脱;你没有解脱,才会误以为自己解脱了。真正解脱的人,才会感受到自己没有解脱!因为六道的众生没有解脱,他自己永远不可能彻底地解脱。他只是部分地、不同层次地、分段地解脱了。
因为众生本来就是同一体的,即使你超越了三界,另外一些众生在三界以内,你永远不可能彻底地超越三界。因为六道的众生彼此息息相关、串联在一起,就像一个无形的网络,紧紧地相连在一起。
因此众生不修行、没醒悟,佛菩萨苦口婆心地劝导众生要好好修行。实际上那是因为众生不修行、众生不解脱,他没有办法彻底解脱。他与众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和任何一个有形无形的生物,都有一种磁场联系在一起。
大家是否观察过世间有这么一种现象,在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其中一个成员运气好,整个家庭成员的运气都会好;如果一个家庭里面有一个成员的运气不好,整个家庭成员的运气也会不好;如果一个家庭成员有病,其他成员都会有受影响。
只是每个人还带着自己过去世的业力,所以表现出来的又不一样。如果你的慧眼打开的话,你会发现一个家庭里面,一个人有病,另外一些人表面上看上去没病,仔细看他身上仍然有病气。与这个有病的人紧紧地串连在一起!
用现代科学来讲,同一个家庭里的成员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他们的磁场都是串连的。实际上中国五千年前所讲的《堪舆学》,用现代的科学来解释,很容易理解。
譬如说我们的祖宗埋了一个好的坟地,为什么我们做子孙的能够受益,反之则受损呢?虽然我们的祖宗肉体死掉了,但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不可能死掉,这就是磁场的力量,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摧毁它!
肉体葬到一个好的地方,也就意味着把我们祖宗的信息、磁场埋葬在一个好的地方。祖宗的磁场是我们的根,我们是它的一个树枝。既然树根埋在一个好的地方,树枝就没有理由不茂盛!
砍掉大树的一部分根,就会影响整棵树、砍掉一个树杈,也会影响到整个树根。每个人就宇宙而言,都是一片树叶。我们的根在哪里呢?在头顶上,我们的树梢在哪里呢?在脚下。把宇宙比喻成一棵大树,虚空就是树枝,大地就是树梢,人,一切飞、潜、动、植,就是树叶、树枝、树芽以及果子。
“他心通”,并不奇怪。只要是“我执”轻的人,“他心通”的现象会经常出现。如果你的身心随时能够处在高度放松的状态,就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心态反应及起心动念。为什么我们现在感受不到对方的起心动念?因为我们没有和外界、和对方融为一体。
佛对宇宙的种种现象,悟到的是“缘起性空,众生平等”,同时也感受到万物是同一体的。当然他也就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弘法!佛陀是怎么做的呢?你们谁能回答?结合我上面说的,你们就会有答案。找不出答案,说明我刚才讲的你们没有领悟,只是在“听”而已。
佛陀既然悟到上面说的“三要素”,也就会悟到第四要素——如何去做。那就是孜孜不倦地去行菩萨道!为什么要去行菩萨道呢?(答:“为了自己解脱、也为了众生解脱”,“因为他们是同一体的”)回答得非常对!因为都是同一体的,他不得不去行菩萨道。他修行得越高、他解脱得越多,他越能感受到内在心灵的痛苦!
因为众生没有解脱、没有开悟、没有明理,一直活在无明当中,无时无刻不在造业!而我们做为一个凡夫,没有开悟,感受不到自己在造业。佛菩萨能够感受得到,因为我们造业,同样能够影响到他。
譬如说我们现在把大气层给破坏了,你说谁受害、会影响到谁呢?影响到整个人类!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不要以为与自己无关!宇宙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与你、我、他有关,原本就是同一体。
你活在宇宙里面,你修得越高,感受得也就越清晰。正是因为佛祖感受到了万物同一体,他解脱了等于没解脱。所以,他不得不苦口婆心地劝说,要我们众生好好修行、不要再造业了。
我们好好修行、不造业了,他就轻松多了,就不受折磨了;我们造业,就直接折磨他!这就好比子女在外面闯了祸了,被判刑了、被枪毙了,那么最痛苦的是谁呢?你们说,(答:父母。)子女根本不会痛苦、最痛苦的是父母亲!
实际上佛菩萨与众生的关系要胜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无数倍!无法用数字来比喻。因为子女与父母是同一体,众生与圣人也是同一体,所以只能够用这种关系来比喻。虽然这种比喻远远不够,但它是惟一接近的一种比较恰当的比喻。因为世间上对子女最慈悲、最怜悯的莫过于父母亲,所以用这种关系来比喻圣人与众生的关系!
我们对自己所信仰的人不了解,开口闭口说释迦牟尼佛开悟了、得道了!我问你,释迦牟尼佛开了什么“悟”?得了什么“道”?他悟到了人生的什么?悟到了宇宙的什么?他得到了什么?你必须要回答出来。你没有悟到、得到,你背也要背下来!
前几天我到深圳机场欢迎美国某个州的佛协会长,省佛协在机场组织了一个欢迎会,要求每一位出家人都谈谈自己的学佛体会。我就谈了“安分守己,各尽其职,以人为本,借事炼心”。说完了以后,他们都鼓掌,我说你们为什么要鼓掌呢?他们说:讲得很精彩!我说我这些都是胡说八道,我完全可以再用另外一种方式把前面几句话给否认掉!
然后我就讲了我们今天晚上讲的这些内容。我说我对佛法的认识不是前面几句话,而是“缘起性空,众生平等,万物同一体”!他们又鼓掌。我说:为什么我说前面的几句话你们鼓掌;说后面的话,你们也鼓掌呢?因为你们没有正知、正见,没有自己的佛学见地和思想,随着人家的思想跑。人家说东就跑到东,人家说西就跑到西!我说:我还可以把我刚才讲的三句话再否认掉!不过就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大家会这样呢?而且在座的都是学佛十几年了,为什么没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呢?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真正的道心和信仰,对佛教、佛法、佛学根本就没有认识。人家怎么说,他就认为怎么对,跟在人家后面跑。
譬如说你们在座的都认为佛教是正教,佛陀是圣人,我可以用五分钟的时间,把佛教、佛陀给否定掉,让你听上去绝对有道理!不服气可以试一试。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自己没有佛学思想,对佛法没有认识,所以你听谁的佛学思想都有道理。只有等到你自己有了佛学思想以后,你才不会被动摇。你有了自己的佛学思想,就意味着你已经有了脊梁骨了。像建房子一样,里面有钢筋了,不会随便动摇了。这才谈得上真正的信仰,没有这些,你的信仰绝对是迷信!
湖北黄岗有我一个徒弟,他说对我多么虔诚、多么坚定!我告诉我的另外一个弟子:“你在他面前讲万行的坏话,把万行否认掉,你看你几句话,几分钟能让那个人也会把万行否认掉,我们来做个游戏。”
我这个徒弟果真跑到黄岗那个弟子面前,说万行怎么怎么坏、怎么怎么假!那个人再也不说:师父呀!我对你多么虔诚、多么坚定了。他根本不了解万行,他怎么能够真的对万行虔诚、坚定呢?
他只是认为万行能够吃苦耐劳,能够白手起家,一个人敢建庙、能够闭关、胆量大,能够在荒山野岭里面待好几年!这些算什么呢?任何一个人只要想做,都能够做到。我闭关七年,就是闭关七十年没有悟道也是白闭!也没有用。人家没闭关,能够悟道,我们还是敬重他,把他当圣人看。
有许多人不是信佛的,什么宗教也不信,可说出来的话,绝对是个开悟的人讲的话,绝对符合大道。你不得不佩服!就像我外婆,一个字不识,比我几个舅舅的头脑都要好用。你肯定不会相信一个字不识,会比大学生的儿子、女儿都有能耐!可事实就是这样,你不承认不行啊!你不能因为她不识字,就说她没智慧。
你出家三十年,没有明白佛法,也是白出家!你遇到一个在家的居士,你照样得向人家鞠躬、向人家请法,乃致向人家顶礼!这就是佛教所讲的“依法不依人”。过去有很多大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为什么会服从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呢?书生比他智慧高、比他见地准确,他不得不服。尊重真理的人,不会依人的外表去衡量一个人。
虽然你不敢肯定自己讲的佛法对不对,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都是自己学佛的体会、思想心得。错了不怕,就怕你没有思想心得。你们也不要把我的话都当成是对的,我仅仅是让你们听一听,供你们参考、参考,我们共同探讨。乃至我也没有把佛祖说的话当做绝对真理,但是我会用心去探求他说的每一句话。
古人说:“书不必孔丘之言,合义者从;药不必扁鹊之方,愈病者良。”意思是说,并不是只有孔丘的话才算真理,任何人说得有道理,我们都应当听从。服药也不一定都要扁鹊开的方子,别的医生开的方子,只要能治好病,也都是良方!
信佛的人认为,只有释迦牟尼佛讲的话才是真理,把其他的都否认掉了;基督教徒认为,只有耶稣讲的话才是真理,别的教主说的都不究竟。
我上佛学院的时候,有时候在房间里读《圣经》,同学们说我是“歪门邪道”,和尚不读佛教的书,读基督教的书!世界上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徒的数量要远远超过佛教。难道基督教的信徒都是没知识、盲从的人吗?
问:基督徒死了,是不是也能到极乐世界?
师:也一样到极乐世界!不过基督徒认为天堂要比极乐世界高!
降伏其心之二(2003年10月20日(九月二十五日))
学佛首先是“见地”,如果你的见地不正确、不到位的话,你千万不要迈步!
现在有许多修行人,一点见地都没有,误以为自己去找个法门修行,就能够开悟成佛。天下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不管你是哪个教派、哪个宗派,都是把“见地”摆在第一位,第二位才是修证,第三位是行愿。
有的人还不知道何为“见地”,如果把它解释得通俗一点,可以勉强理解为“方向”。譬如说我们要到北京去,你不知道走哪一条路,但是首先你要明白北京在哪个方位。如果你认为北京在南方,你面朝南走,只会离北京越走越远。尽管你不知道北京在哪儿,但是你首先要明白北京是在北方。你就朝着北方走过去,就会离北京越来越近。
过去按照宗下的要求,一个学生,乃至说一个接法的弟子,你的见地不超过师父,师父就不给你传法,不和你谈论佛法。因为你的见地赶不上师父,师父即便是给你讲法,你也听不懂!你只会越听越糊涂。
刚才讲到“宗下”,在这里我先岔一句:何为宗、何为教?“宗”是教理的核心、是纲领;“教”是对宗的更进一步的阐述。宗是宗,教是教。一个善知识,他一定是既通宗,又通教。老祖宗讲:“通宗不通教,开口瞎胡道;通教不通宗,好比独眼龙”。
过去宗门里有这样一句话:“三年学见地、一年学修证、十年来行愿。”这是修行的三步曲,见地——修证——行愿。光学见地、学正知正见,就要学三年。当你把佛理学通了以后,再去做功夫、直接去修炼,一年就够了,就冲上去了。
现在学佛修道的人,一窍不通,就想去闭关!你闭十年的关,也是傻乎乎的,门还没有入。结果搞得你自己的道心退失了,还说师父不对,说师父的法也不对,说佛法不是真的!
见地没有,你怎么去修证呢?何处去下手呢?纵然是你见地对了,你修证也达到了,你没有十年的行愿,你的禅定功夫也靠不住。你的智慧,仍然改变不了你目前的烦恼!
现在许多学佛的人,他也知道“烦恼即菩提”,“不要执著,要随缘”,可是当同参道友骂你一句、恶狠狠地瞪你一眼,你会心里不舒服老半天。你怎么不随缘呢?怎么不放下呢?为什么你的见地是对的,你也知道要看破、要放下,可就是放不下呢?因为你缺少行愿这一堂功课。
你花上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获得“根本智”,但是还需要花十年的时间去获得“后得智”。后得智你不学透、不掌握好,你的根本智站不住脚,生不起妙用。
学佛的人特别爱唱高调子,都知道一个学佛的人不要有贪心、不要有嗔恨心,实际上许多学佛的人,他比社会上的人还要贪、比社会上的人嗔恨心还要重!只不过他是表现在另外一种形式上面。他不像社会上的人,破口大骂、当面对打。
学佛的人是怎么表现他的嗔恨心的呢?他遇到一个对手,或者是到了一个地方,他斗不过对方、或者是斗不下去了,他走掉了!同时还有一个为自己开脱的理由、掩盖的方法,说是“没有缘”,走掉了!
一个社会上的人,尤其是一个单位里的人,两个人合不来也要在一起工作,不是说你想走就可以走的。组织上没调你走,你自己走掉了,饭碗就砸掉了,没工作了。你必须要忍耐下去,包容对方,还是要在一起继续工作。
佛门里面就不是这样,天下的寺院多得数不胜数,天下的信徒多得不计其数,这儿不行,他会去找另外一个地方。而且他还可以冠冕堂皇地说“跟你没缘”、“跟你这个地方没缘!”实际上是他内在的嗔恨心没有消失,只是出现的方式、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而已。
人的习气毛病是生生世世带来的。不是说你做“人”才能养成习气毛病,你做六道中任何一道的众生,都会养成一种习气毛病。既然我们的习气毛病是生生世世带来的、慢慢养成的,那就意味着你即使开悟了、见道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习气给消除掉!你必须还要出去行愿,经过长时间行愿的磨炼,来慢慢消除自己的习气毛病。
因为你的习气毛病是在累世的做人做事当中累积起来的,所以你要想把你的习气戒除掉,还必须要借助于这一世做人做事来对治它。也就是说,你的习气因什么来的,还要应什么而修掉!
譬如说,你这个人很贪财,你就不能够回避钱财,必须要接触钱财,才能对治你这个贪财的心;有好名的心,必须要借助于显赫的位置,才能够把你的好名心给对治下去。我们这一世之所以有某一方面的习气毛病,那就说明在前世这个习气就没有突破掉、消除掉。所以这一世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卡在我们修行的路上,障碍我们前进。如果你这一世不突破掉,同样还会带到来世,障碍你修道!
我经常说,学佛的人很多都是傻乎乎的!为什么这一世傻呢?说明前世就是一个傻瓜蛋,没有开智慧,所以这一世做人还是个傻瓜蛋。如果你这一世不开智慧,来世做人还是个傻瓜蛋!因为你这一堂功课没有突破掉。
学佛的人口口声声要开智慧、要解脱,可是我看到有智慧的人不多,解脱的人更少。倒是有许多人给人的感觉是:我行我素、没规没矩、独来独往!给傻瓜的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这种人是解脱了、是无碍了、是无拘无束、不拘小节!果真是这样吗?如果你有胆量,你搧他一个耳光,你看他是不是不在意?是不是看破了?是不是放下了?
为什么过去禅宗的老祖师们讲:“神通”跟“神经病”就是一对双胞胎,你根本分不清!“傻瓜”的人跟“老实”的人,他们也是双胞胎!你如果没有智慧,你还以为某个人很老实,实际上这个人不是老实,本身就是一个傻瓜蛋。当然他也不会调皮,他没有智慧,怎么会调皮呢?
一个人表现得无拘无束、独来独往、性情孤僻不合群,你误以为他解脱了、不依靠人了、独立性很强了!实际上是这样吗?许多东西不是讲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你想改变自己的习气毛病、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纳入正确、正规的范畴里边来,你没有几年的强迫训练自己,根本不会改变自己内在的气质!
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这么一个现象?譬如说你想把长得很直的树枝弯下来,改变一个方向生长,你必须要用石头坠上一年,才能把石头拿掉。你如果坠上三、两个月就把石头拿掉,这个树枝仍然会直挺挺地冲上去!
为什么必须要用石头吊一年呢?因为你想要让树枝改变一个方向生长,你春天把它扳弯下来,必须要经过夏天、秋天、冬天,一直到第二年春天,这个树枝它才能固定,才能永远是弯的!因为春、夏、秋、冬,这是一个生命周期。如果你春天扳弯它,夏天再放开,第二年春天,它仍然会直着向上生长。也就是说要改变内在的现象,使其发生质的改变,必须要经过一个生命周期。
那么人的生命周期是多久呢?七年为一个生命周期。所以我们的习气毛病,即使你很用心去改,你的见地、修证都达到了,至少也要通过七年的行愿,才能改变你内在的恶习。必须要经过一个生命周期。
如果你这一个生命周期没有改变的话,对不起!你就必须要经过第二个生命周期。你说:七年不行,我通过十年。十年没有用!必须要十四年。就像这个树枝,你今年没有改变它的生长方向,你希望明年春天改变、夏天改变、都改变不了。必须从明年春天开始,再经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这样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才能改变。
功夫是怎么圆满的?就是在行愿当中慢慢积累、慢慢圆满的。福报也是在行愿中修来的,智慧也还是在行愿中修来的。而行愿的前提条件——你必须见地正确。见地不正确,只能是徒费功夫,没有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学佛修道,功夫没少下、钱没少花,可就是没上路。师父也拜了很多、红包也送了很多,最后是门还没有入。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不喜欢向别人请教。大家现在都是小和尚,都是年纪轻轻的,你现在不向人请教,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成了老和尚了,甚至出家一辈子了,你更不好意思向别人请教了。
向别人请教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恰恰相反,正说明你内在的品德高尚、胸襟博大、宽宏,你才敢向别人请教。如果你心量很狭隘,你就不敢向别人请教、不敢把你的内心敞开在别人的面前,怕别人知道你什么都不懂。
一个人“不懂”不丢人,你不懂不问,永远不懂;你问了以后,马上就懂了,这一辈子都懂了。人不会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所谓的“懂”,是通过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学习才懂的。
为什么佛门里面的“次第”,《大般若经》里面论述得特别多呢?何为“观”呢?如果不理解这个“观”,我们就用最通俗的话把它讲出来,就是“察言观色”,观察种种现象变化。如果一个人不会察言观色、不善于观察现象,你永远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不善于观察外面的现象,也就不善于观察内在的心灵变化现象。
古人讲:有智慧的人吃智慧的饭,有力气的人吃力气的饭。问问我们自己吃的是哪一碗饭?要心量,都是小心眼儿,谁都不能包容。说你一句不中听的话,听不下去就走人了!说是跟这里没缘。如果你说什么,我都说“是”,哄死你不抵命!你还会说我们两个有缘。实际上我是在哄你!真话不能说,要说假话啊!
可是我们里里外外打扮的、装束的又是修行人、出家人。仔仔细细剖析一下我们的里里外外,哪里又像一个修行人呢?“三宝”,其中有一个是“僧宝”,我们哪一点能配得上这个“宝”字呢?
人家来到我们面前,要让人家受益。如果来到我们面前不能让人家受益、不能解答人家的疑惑、不能让人家心态安宁、不能给人家指导人生的方向,我们怎么称得上是“人天师表”呢?
可是你看那些学佛修道的人,口口声声都想成佛!年轻轻的都不愿意工作,都想靠别人养起来、供起来!你就是成了佛了,你要不要吃?要不要喝?要不要用呢?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宗马祖禅师、百丈禅师要创丛林、立清规呢?为什么要提倡农禅并重呢?就是要自给自足、自食其力。
社会上的人多辛苦!每天都要为家庭操劳,为工作、为温饱奔波。出家人不为温饱考虑,走到哪个地方、温饱都有保障。可是我们还不用心去修道!你不用心修道也可以,你做一个好人,为众生做一个榜样也行。问题是我们也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每天都是自由散漫、独来独往、无规无矩。而自己还满心沾沾自喜,说自己洒脱、自在、超越一切!
通过大家的眼神哪,就知道你的心态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常常说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眼神都没有方向,一团散光、找不到焦点。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六道中的哪一道众生不辛苦、不劳累、不付出呢?你们可以去看一看。等你仔细观察完了,发现还是人道最好。
你说做一只小鸟,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一不小心被人一枪打死掉,还有大鸟要吃小鸟!做鸟也要为食物去奔波。你做个地上的虫子,那就更不用说了,被鸟吃了,被人一脚踩死了!饿鬼、地狱的苦就更不用说了。
有很多人说,干脆做个宠物,做个小猫、小狗!做小狗你还要不停地在主人面前摇头摆尾,不停地在主人的腿上、脚上,舔来舔去地讨好主人,主人才会给你肉骨头吃!不讨好主人,就不给你肉骨头吃了。你以为做狗就那么容易?!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来成全你的,你误以为把自己关起来,与世隔绝,感觉到内心很清净。实际上佛法的根本不是在“定”,也不是在 “慧”,而是在“用”。即使你“定”的功夫再大、“智慧”再大,你生不起妙用,也就是说你不会做人做事,你的定、你的慧,要它干什么呢?
你们可以观察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最终都是为了要“用”。譬如说“衣服”,有的衣服穿着并不保暖,仅仅是好看,这“好看”就是它的用;字画不能让人吃饱肚子,但它能让人一饱眼福,这就是它的用;音乐不能御寒、不能果腹,但它能够悦耳,“悦耳”就是它的用。
要想生妙用、起大用,你不训练自己,“用”从哪里来呢?平时待在房间里不出来接人待物,一旦需要你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傻乎乎的、愣头愣脑的、两眼发直!所以社会上的人说我们是百无一用的出家人!
我二十岁的时候,曾经碰到一个人说:“百无一用的人才出家!”我并不恨他,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因为他是个老居士,他学佛多年,观察到佛门里存在的现象是这样。我出家十五、六年了,我观察这种现象也确实存在。偶尔碰到一、两个有本事的和尚,都是自己打一片天下,闯出一条路子!这样的人,人家不出家也是能够干一番事业,出了家仍然是能够干一番事业!
为什么我们不敢把这个话题摆到桌面上来呢?为什么总是怕人家说我们呢?就像一个脓疮,你不用针把它挑破,脓憋在里面,它就总也不好。你长痛不如短痛,一下子把它挑破,把脓挤出来,痛得你嗷嗷叫,但是很快伤口就愈合了。
我读佛学院的时候,教我们的几位法师是上一届的本科毕业生,只比我们大三、四岁,因为都是年轻人,都不是老和尚,所以就没有代沟。我们经常敢在一起谈论这个话题。
我有一个老乡,她第一次见到万行这个“和尚”的时候,对万行当和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出家当和尚呢?因为都是湖北人,她感到湖北人出家很丢人似的!没想到偶然的一个机会遇到她以后,她也出家了!
有一次很不凑巧,她在我的一位皈依弟子面前讲了一句话:“宁动千江水,不要动道人心!”我那个弟子嘴巴很锋利,很不客气地骂她,你是个修道人?你凭什么说你是个修道人?你昨天不就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吗?今天落发了,你就自称是个修道人了,所谓的“恭敬僧宝”,无非就是要大家恭敬你!你称得起“僧宝” 吗?“五戒十善”你做到了哪一条?你一条也没做到,你怎么称得起“僧宝”呢?怎么称得上是“道人”呢?!三句话把这个出家人说得哑口无言。
佛门里面确实有一句话,说是恭敬十方三世诸佛,不如恭敬一位僧人;又说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不如供养一位“道人”!我们怎么理解这两句话呢?是否以为刮个光脑袋,穿个出家人的衣服,就是个僧人,就是个道人?
这里的“道人”,指的是“无心道人”。无心道人就是证道的圣人,就是与佛菩萨同一体的!这里的“僧人”,指的是“贤圣僧”。不是说刮个光脑袋就是“僧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