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智度论

_65 鸠摩罗什(西域)
  复次,佛自说因缘:
  【经】
  “舍利弗!色空中无有色,受、想、行、识空中无有识。”
  【论】
  释曰:
  何以故?色与空相违。若空来则灭色,云何色空中有色?譬如水中无火,火中无水,性相违故。
  复次,有人言:色非实空,行者入空三昧中见色为空。以是故言:色空中都无有色;受、想、行、识亦如是。
  【经】
  “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
  【论】
  问曰:
  此义有何次第?
  答曰:
  先说五众空中无五众;今是中说其因缘。
  五众各各自相不可得故,故言:“五众空中无五众”。
  【经】
  “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
  【论】
  释曰:
  佛重说因缘。若五众与空异,空中应有五众;今五众不异空、空不异五众,五众即是空、空即是五众;以是故空不破五众。
  所以者何?是中佛自说因缘:
  【经】
  “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亦无智、亦无得,无须陀洹、无须陀洹果,无斯陀含、无斯陀含果,无阿那含、无阿那含果,无阿罗汉、无阿罗汉果,无辟支佛、无辟支佛道,无佛、亦无佛道。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
  问曰:
  人皆知空中无所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一切法,佛何以分别说五众等诸法各各空?
  答曰:
  有人虽复习空,而想空中犹有诸法。如行慈人,虽无众生而想众生得乐,自得无量福故。以是故佛说诸法性常自空,非空三昧故令法空——如水冷相,火令其热。若言“以空三昧故令法空”者,是事不然!
  “智”者,是无漏八智。“得”者,初得圣道须陀洹果乃至佛道。是义先已广说。
  【经】
  “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若相应若不相应,亦不见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色识界乃至意法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若相应若不相应。
  “如是,舍利弗!当知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
  释曰:
  菩萨得诸法实相,入般若波罗蜜,即于般若波罗蜜不见定相,若相应、若不相应,何况见有余法!
  云何不见般若相应、不相应?
  不见如是行,为应般若波罗蜜;不见不如是行,为不应般若波罗蜜。
  如常、乐、我行,不应般若波罗蜜;无常、苦、无我行,为应般若波罗蜜。
  若行实,不应般若波罗蜜;若行空,为应般若波罗蜜。
  如有、无行,为不应般若波罗蜜;如非有非无行,为应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中皆无是事,般若波罗蜜相毕竟清净故。
  五波罗蜜、五众,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问曰:
  般若波罗蜜毕竟清净应尔,五波罗蜜及余法云何清净?
  答曰:
  先说五事离般若波罗蜜不名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和合故名波罗蜜。
  如《般若波罗蜜.初品》中说:“云何名檀波罗蜜?不见施者、不见受者、无财物故。”
  五众法是菩萨观处,与般若波罗蜜和合故,毕竟清净故,不见相应、不相应。
  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亦如是。是诸法无有定性、无有定法,以是故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
  十八空、四念处,乃至大慈、大悲、一切种智,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
  问曰:
  是菩萨非声闻、辟支佛,云何有三十七品?未得佛道,云何有十力、四无所畏?
  答曰:
  是菩萨虽非声闻、辟支佛,亦观声闻、辟支佛法,欲以声闻、辟支佛道度众生故。
  复有人言:“行声闻、辟支佛道,但不取证,如后品中说:‘入空、无相、无作三昧,菩萨住是三解脱门,作是念言:“今是观时,非是证时。”’”
  或有新发意菩萨闻有声闻、辟支佛三十七品法,读诵、正忆念、分别。
  以是故说菩萨有三十七品。
  佛十力等亦如是。菩萨自于菩萨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中住,住是法中,若闻、若忆想、分别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甚深微妙,亦是我分。
  复次,是菩萨无量阿僧祇劫来,修习佛十力、四无所畏等,坐佛树下时,得无碍解脱故增益清净。譬如勋劳既立,然后受其功赏。菩萨亦如是,有是功德乃受其名。
  是功德皆是般若波罗蜜势力合故,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
  此诸法义,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智,先已说。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空不与空合,无相不与无相合,无作不与无作合。何以故?空、无相、无作无有合与不合。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
  问曰:
  一心中无有二空,云何说空不与空合?
  答曰:
  空有二种:一者、空三昧,二者、法空。
  空三昧不与法空合。何以故?若以空三昧力合法空者,是法非自性空。
  又空者,性自空,不从因缘生;若从因缘生,则不名性空。行者若入时见空,出时不见空,当知是虚妄。
  复次,佛自说因缘:“空中无合无不合;无相、无作亦如是。舍利弗!菩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问曰:
  但一处说“不见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不相应”便足,何以故复更种种说“相应不相应因缘”?若一处应,余则皆应;若一处不应,余亦不应。譬如一盲无见,千盲俱尔。
  答曰:
  不然!若欲以戏论求胜,应如是难。
  诸法相虽不可说,佛以大慈大悲故种种方便说。
  又佛说法,为一种众生得道,为未悟者重说。
  又复一说为断见谛结使,二说为断思惟结使,复更说为诸余结使分分皆断。
  又一说有人得声闻道,一说种辟支佛道因缘;更一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更一说行六波罗蜜,更一说行方便、得无生忍,更一说得初住地,更一说乃至十住地。更一说为人故,更一说为天故。
  复次,是般若波罗蜜相甚深,难解难知,佛知众生心根有利钝:钝根者,少智为其重说;若利根者,一说二说便悟,不须种种重说。譬如驶马,下一鞭便走;驽马多鞭乃去。
  如是等种种因缘故,经中重说无咎。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入诸法自相空。
  “入已,色不作合,不作不合;受、想、行、识不作合,不作不合。
  “色不与前际合。何以故?不见前际故;色不与后际合,何以故?不见后际故;色不与现在合,何以故?不见现在故。
  “受、想、行、识亦如是。”
  【论】
  释曰:
  先说空、无相、无作,无合无不合,今更说因缘:入自相空故,五众不作合、不作不合。若一切法自相空,是中无有合、不合。
  “合”者,诸法如其相。如地坚相、识知相。如是等自相不在异法,是名为“合”。
  “不合”者,自相不在自法中。
  略说诸法相,不增不减。
  色不与前际合。何以故?前际空无所有,但有名字;若色入过去,则灭无所有,云何与前际合?
  后际者,未有未生,色不应与后际合。
  现在色,生灭不住故,不可取相,色不应与现在合。
  复次,佛自说因缘:“色不与前际合、非不合。何以故?前际不可见故。色不与后际合,非不合。何以故?后际不可见故。色不与现在合,非不合。何以故?现在不可见故。受、想、行、识亦如是。”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前际不与后际合,后际不与前际合,现在不与前际后际合,前际、后际亦不与现在合,三际、名空故。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者,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
  问曰:
  云何前际、后际合?
  答曰:
  有人说:三世诸法皆是有,未来法转为现在,现在转为过去。如泥揣现在,瓶为未来,土为过去;若成瓶时,瓶为现在,泥揣为过去,瓶破为未来。如是者是为“合”。
  若有三世相,是事不然,以多过故,是为“不合”。
  复次,三世合者,如过去法与过去、未来、现在世作因;现在法与现在、未来世作因;未来世法与未来世作因。
  又过去心、心数法缘三世法;未来、现在心心数法亦如是。
  断心心数法能缘不断法;不断心心数法能缘可断法。
  如是等三世诸法因缘果报共相和合,是名为“合”。
  菩萨不作是合。何以故?如先说:“过去已灭,云何能为因、能为缘?未来未有,云何为因缘?现在乃至一念中不住,云何为因缘?”是名“不合”。
  复次,佛自说因缘:“三世及名字空故,云何言合?”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六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5 册 No. 1509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余(卷三十七)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萨婆若不与过去世合,何以故?过去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
  “萨婆若不与未来世合,何以故?未来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未来世合!
  “萨婆若不与现在世合,何以故?现在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现在世合!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
  释曰: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观萨婆若与过去世同。何以故?
  过去世是虚妄,萨婆若是实法;过去世是生灭相,萨婆若非生灭相。
  过去世及法求觅不可得,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
  复次,佛自说因缘:“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过去世,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
  未来、现在世亦如是。未来世除生灭相,其余义同。
  复次,以时故说有三世:过去、未来、现在。
  “时”义,如“一时”中说。
  复次,萨婆若是十方三世诸佛真实智慧;三世者,从凡夫虚妄生,云何与萨婆若合?譬如真金不与弊铁同相。
  问曰:
  如〈随喜品〉中说:“菩萨摩诃萨念过去、现在诸佛萨婆若智慧等诸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言“过去、现在世不与萨婆若合”?
  答曰:
  若以着心取相念萨婆若者,不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杂毒食,初虽香美,后不便身。若菩萨分别过去、现在诸佛萨婆若者,应与三世合;今不取相故,则无有合。
  问曰:
  菩萨亦念“未来世当成佛萨婆若”,亦自念“我当得萨婆若”,是名“与未来世萨婆若合”,云何言“不合”?
  答曰:
  萨婆若过三界,出三世,毕竟清净相;行者但以忆想分别:“我当得是萨婆若。”如世间法,忆想当有所得,而是事未生未有,时节未至,因缘未会,都无处所,云何当与合?
  如明当服苏,今已忆臭。
  又如迦栴延弟子辈言:“未来世中菩提语菩萨言:‘若能修相好身者,我当来处之。’如贵家女自恣无难,遣使语贫家子言:‘汝好庄严房舍帏帐,种种备具,我当来处汝家中。’”如是说者,是不如法。
  以是故,不得以萨婆若与三世合。
  问曰:
  余法甚多,何以但说萨婆若?
  答曰:
  是萨婆若,菩萨所归趣,深心欲得,于三世中求索故。
  问曰:
  何以不于有为、无为法中求?
  答曰:
  后当说一切法中求。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不与萨婆若合,色不可见故;受、想、行、识亦如是。
  “眼不与萨婆若合,眼不可见故;耳、鼻、舌、身、意亦如是。
  “色不与萨婆若合,色不可见故;声、香、味、触、法亦如是。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
  问曰:
  何以但说五众、十二入,不说十八界、十二因缘?
  答曰:
  应当说,或时诵者忘失。何以知之?
  佛所说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事、垢、净。
  五众、十八界、十二入、十二因缘名为事;不定是垢、不定是净;是中或有结使生,或有善法生;如田定能生物,随种皆生。众、界、入、十二因缘,是为事;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是为净种。
  所以不说垢者,是菩萨结使已薄,不以自恼,是故不说。
  又菩萨智慧深入,解诸法空,无诸烦恼,但集诸功德。
  以是故,应说十八界、十二因缘。
  如色等事中不应有萨婆若合,所以者何?
  是萨婆若,三世中不可得故,色等事中亦不可得;是皆世间因缘和合,无有定性。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檀波罗蜜不与萨婆若合,檀波罗蜜不可见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四念处不与萨婆若合,四念处不可见故;乃至八圣道分亦如是。”
  【论】
  问曰:
  五众等是世间法,可不与萨婆若合,六波罗蜜云何不与合?
  答曰:
  六波罗蜜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
  为世间檀波罗蜜故,说不与合;出世间檀波罗蜜,应与合。
  复次,菩萨行六波罗蜜,漏结未尽,不得与佛萨婆若合。
  复次,佛说六波罗蜜空,尚不可见,何况与萨婆若合!
  三十七品亦如是。
  问曰:
  是六波罗蜜,杂有道、俗故;三十七品趣涅槃道,云何不合?
  答曰:
  三十七品是二乘法,但为涅槃;菩萨为佛道,是故不合。
  问曰:
  〈摩诃衍品〉中,有三十七品亦是菩萨道,云何不与萨婆若合?
  答曰:
  有菩萨以着心故,行三十七品,多回向涅槃,是故佛说不合。
  【经】
  “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与萨婆若合,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见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
  释曰:
  是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虽是妙法,为萨婆若故行;以菩萨漏结未尽,故不应与萨婆若合。
  复次,佛十力等法有三种:
  一者、菩萨所行,虽未得佛道,渐渐修习;二者、佛所得,而菩萨忆想分别求之;三者、佛心所得。
  上二种不应与合;下一种虽可合,而菩萨未得,是故不合。
  复次,空故不可见,不可见故不合。是以皆言“不可见故”。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佛不与萨婆若合,萨婆若不与佛合;菩提不与萨婆若合,萨婆若不与菩提合。”
  【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