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智度论

_62 鸠摩罗什(西域)
  三者、清净法身菩萨,得无生法忍,住六神通。为教化众生故,与众生同事而摄取之。或作转轮圣王,或作阎浮提王、长者、刹利,随其所须而利益之。
  【经】
  “譬如幻师、若幻弟子,善知幻法,幻作五欲,于中共相娱乐。于汝意云何?是人于此五欲,颇实受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故,化作五欲,于中受乐,成就众生,亦复如是。是菩萨摩诃萨不染于欲,种种因缘,毁訾五欲:欲为炽然,欲为秽恶,欲为毁坏,欲为如怨!是故,舍利弗!当知菩萨为众生故受五欲。”
  【论】
  问曰:
  三种菩萨中,何以独为一种菩萨作譬喻?
  答曰:
  一者、如人法,不断淫欲;二者、常断淫欲,修于净行;三者、亦修净行,现受淫欲——以人不了故,为作譬喻。
  问曰:
  何以不以梦、化等为喻?
  答曰:
  梦非五情所知,但内心忆想故生;人以五情所见,变失无常,可以得解。
  化虽五情所知,而见者甚少。
  佛为度可度众生,幻是众人所信,是故为喻。
  如幻师以幻术故,于众人中现希有事,令人欢喜。菩萨幻师亦如是,以五神通术故,于众生中化作五欲,共相娱乐,化度众生。众生有二种:在家、出家。为度出家众生故,现作声闻、辟支佛、佛及诸出家外道师;在家众生,或有见出家者得度,或有见在家同受五欲而可化度。
  菩萨常以种种因缘,毁訾五欲。
  “欲为炽然”者,若未失时,三毒火然;若其失时,无常火然。二火然故,名为“炽然”,都无乐时。
  “欲为秽恶”者,诸佛、菩萨、阿罗汉等诸离欲者,皆所秽贱。譬如人见狗食粪,贱而愍之,不得好食,而啖不净;受欲之人,亦复如是,不得内心离欲之乐,而于色欲不净求乐。
  “欲为毁坏”者,着五欲因缘故,天王、人王、诸富贵者,亡国、危身,无不由之!
  “欲如怨”者,失人善利;亦如刺客,外如亲善,内心怀害;五欲如是,丧失善心,夺人慧命。五欲之生,正为破坏众善,毁败德业故出。又知五欲如钩贼鱼、如弶害鹿、如灯焚蛾;是故说“欲如怨”。怨家之害,不过一世;着五欲因缘,堕三恶道,无量世受诸苦毒。
  【经】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云何应行般若波罗蜜?”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不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菩萨、菩萨字性空,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离色亦无空,离受、想、行、识亦无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何以故?舍利弗!但有名字故,谓为菩提,但有名字故,谓为菩萨,但有名字故,谓为空。所以者何?诸法实性,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故。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垢,亦不见净。何以故?名字是因缘和合作法,但以分别忆想假名说。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一切名字,不见故不着。”
  【论】
  问曰:
  是事,舍利弗上已问,今何以重问?
  答曰:
  先因佛说“欲以一切种知一切法,当学般若波罗蜜”故问,非自意问。
  复次,今舍利弗闻上种种赞般若功德,心欢喜尊重般若故,问“云何应行”。如病人闻叹良药,便问“云何应服”。
  问曰:
  先已问“住不住法,行檀波罗蜜,施者、受者、财物不可得故,如是等为行般若”;今何以复问行?
  答曰:
  上总问诸波罗蜜,此但问般若;上广赞叹般若为主,此直问行般若。
  复次,上虽广叹般若波罗蜜,时会渴仰欲得;是故舍利弗为众人故,问行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功德,无量无尽;佛智慧亦无量无尽。若舍利弗不发问,则佛赞叹无穷已;若舍利弗不问者,则无因缘故则不应止。
  问曰:
  般若功德尊重,若佛广赞有何不可?
  答曰:
  赞叹般若,闻者欢喜尊重,则增其福德;若闻说般若,则增其智慧。不但以福德因缘故可成佛道,要须智慧得成;是故不须但赞叹。
  人闻赞叹,心已清净,渴仰欲得般若;如为渴人,广赞叹美饮,不解于渴,即便应与之。如是等因缘故,舍利弗今问行般若。
  问曰:
  如人有眼见,方知所趣处,然后能行。菩萨亦如是,先念佛道,知般若,见已,身然后应行;今何以言“不见菩萨及般若”?若不见,云何得行?
  答曰:
  此中不言常不见,但明入般若观时,不见菩萨及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令众生知实法故出;此菩萨名字,众缘和合假称。如后品中广说。般若波罗蜜名字,亦如是,众法和合故,假名为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虽是假名,而能破诸戏论;以自性无故,说言“不可见”。如火从众缘和合,假名为火,虽无实事而能烧物。
  问曰:
  若入般若中不见,出则便见,何者可信?
  答曰:
  上言“般若为实法故出”,是则可信;出般若波罗蜜,不实,故不可信。
  问曰:
  若入般若中不见、出则见者,当知非法常空,以般若力故空!
  答曰:
  世俗法故,言行言入般若波罗蜜;诸观戏论灭故,无出、无入。若诸贤圣不以名字说,则不得以教化凡夫;当取说意,莫着语言!
  问曰:
  若般若中贵一切法空,此中何以先说众生空破我?
  答曰:
  初闻般若,不得便说一切法空。
  我,不可以五情求得,但忆想分别生我想,无而谓有。又意情中无有定缘,但忆想分别,颠倒因缘故,于空五众中而生我想;若闻无我,则易可解。
  色等诸法,现眼所见。若初言空无,则难可信。今先破我,次破我所法;破我、我所法故,则一切法尽空。如是离欲,名为得道。
  复次,般若波罗蜜,无一定法故。
  “不见我行般若,不见不行”者。
  如凡夫不得般若,故名“不行”;菩萨则不然,但行空般若,故说“不见不行”。
  复次,佛为法王,观余菩萨其智甚少,杂诸结使,不名为行。譬如国王虽得少物,不名为得;佛亦如是教诸菩萨,虽有少行,不名为行。
  复次,行般若波罗蜜者生憍慢,言“我有般若波罗蜜”,取是相;若不行者,心自懈没而怀忧悴。是故言“不见我行与不行”。
  复次,“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者,破著有见;“不见我不行般若波罗蜜”者,破着无见。
  复次,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者,止诸法戏调;不见我不行者,止懈怠心故。譬如乘马,疾则制之,迟则鞭之。
  如是等分别“行”、“不行”。
  复次,佛自说因缘,所谓“菩萨、菩萨字性空。”是中虽但说菩萨字空,而五众亦空。“空中无色,离色亦无空”者,“空”名法空,法空中乃无一毫法,何况粗色!“空亦不离色”,所以者何?破色故有空,云何言离色!受、想、行、识亦如是。何以故?佛自更说因缘,所谓“但有名字谓为菩提,但有名字谓为菩萨,但有名字谓为空。”
  问曰:
  先已说此事,今何以重说?
  答曰:
  先说“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不见般若波罗蜜”;今说“不见”因缘,所谓“但有名谓为菩提,但有名谓为菩萨,但有名谓为空。”
  上菩萨、此菩萨义同。“菩萨字”,即如“菩萨”中说。
  般若波罗蜜,分为二分:成就者,名为菩提;未成就者,名为空。
  “生相”实不可得故,名为无生。所以者何?若先“生”后“法”,若先“法”后“生”,若“生”、“法”一时,皆不可得,如先说。无生故无灭,若法不生不灭如虚空,云何有垢有净?
  譬如虚空,万岁雨亦不湿、大火烧不热,烟亦不着。所以者何?本自无生故。
  菩萨能如是观,不见离是不生不灭法,有生有灭、有垢有净。何以故?佛自说因缘:“一切法皆忆想分别、因缘和合故,强以名说。”不可说者是实义;可说者皆是名字。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一切名字”者,先略说名字,所谓菩萨、菩萨字,般若波罗蜜、菩提字;今广说:“一切名字,皆不可见,不见故不着”——“不着”者,不可得故。如诸眼中,慧眼第一;菩萨以慧眼遍求不见,乃至不见细微一法,是故不着。
  问曰:
  若菩萨一切法中不着,何得不入涅槃?
  答曰:
  是事处处已说,今此中略说:
  大悲心故,十方佛念故,本愿未满故,精进波罗蜜力故,般若波罗蜜、方便二事和合故,所谓不著于不着故。
  如是等种种因缘故,说菩萨虽不着诸法,而不入涅槃。
  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一
  【经】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如是思惟:‘菩萨但有字,佛亦但有字,般若波罗蜜亦但有字;色但有字,受、想、行、识亦但有字。’
  “舍利弗!如我但有字,一切我常不可得,众生、寿者、命者、生者、养育、众数、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是一切皆不可得;不可得空故,但以名字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见我、不见众生,乃至不见知者、见者,所说名字亦不可见。”
  【论】
  问曰:
  第二品末已说空,今何以重说?
  答曰:
  上多说法空;今杂说法空、众生空。
  行者观外法尽空无所有,而谓能知空者不空,是故复说:“观者亦空”。
  是众生空,声闻法中多说。
  一切佛弟子皆知诸法中无我;佛灭后五百岁分为二分:有信法空;有但信众生空,言“五众是定有法”,但受五众者空。
  以是故佛说众生空以况法空。
  复次,我空易知,法空难见。所以者何?
  我以五情求之不可得,但以身见力故忆想分别为我。
  法空者,色可眼见、声可耳闻,是故难知其空。
  是二事般若波罗蜜中皆空,如“十八空”义中说。
  问曰:
  如我乃至知者、见者,为是一事?为各各异?
  答曰:
  皆是一我,但以随事为异。
  于五众中,我、我所心起,故名为“我”。
  五众和合中生故,名为“众生”。
  命根成就故,名为“寿者”、“命者”。
  能起众事,如父生子,名为“生者”。
  乳哺、衣、食因缘得长,是名“养育”。
  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因缘,是众法有数,故名“众数”。
  行人法故,名为“人”。
  手足能有所作,名为“作者”。
  力能役他故,名“使作者”。
  能造后世罪福业故,名“能起者”。
  令他起后世罪福业故,名“使起者”。
  后身受罪福果报故,名“受者”。
  令他受苦乐,是名“使受者”。
  目睹色,名为“见者”。
  五识知,名为“知者”。
  复次,用眼见色;以五邪见观五众;用世间、出世间正见观诸法,是名“见者”——所谓眼根、五邪见、世间正见、无漏见,是名“见者”。
  余四根所知及意识所知,通名为“知者”。
  如是诸法皆说是“神”。
  此神,十方三世诸佛及诸贤圣求之不可得,但忆想分别,强为其名。
  诸法亦如是,皆空无实,但假为其名。
  问曰:
  是神但有十六名字?更有余名?
  答曰:
  略说则十六;广说则无量,随事起名,如官号差别、工能智巧、出家得道,种种诸名,皆是因缘和合生故无自性,无自性故毕竟空。
  生空故法空,法空故生亦空。
  【经】
  “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般若波罗蜜,除佛智慧,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用不可得空故。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诸名字法、名字所著处亦不可得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
  “譬如满阎浮提竹、麻、稻、茅,诸比丘其数如是,智慧如舍利弗、目连等,欲比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菩萨摩诃萨用智慧度脱一切众生故。”
  【论】
  释曰:
  有二因缘故,菩萨智慧胜声闻、辟支佛:一者、以空知一切法空,亦不见是空;空以不空等一不异。二者、以此智慧,为欲度脱一切众生令得涅槃。
  声闻、辟支佛智慧但观诸法空,不能观世间、涅槃为一。
  譬如人出狱,有但穿墙而出自脱身者;有破狱坏锁,既自脱身,兼济众人者。
  复次,菩萨智慧入二法中故胜:一者、大悲,二者、般若波罗蜜。
  复有二法:一者、般舟三昧,二者、方便。
  复有二法:一者、常住禅定,二者、能通达法性。
  复有二法:一者、能代一切众生受苦,二者、自舍一切乐。
  复有二法:一者、慈心无怨无恚,二者、乃至诸佛功德心亦不着。
  如是等种种功德庄严智慧故胜声闻、辟支佛。
  问曰:
  诸钝根者可以为喻,舍利弗智慧利根何以为喻?
  答曰:
  不必以钝根为譬喻,譬喻为庄严论议、令人信着;故以五情所见以喻意识,令其得悟。譬如登楼,得梯则易上。
  复次,一切众生着世间乐,闻道得涅槃则不信不乐;以是故以眼见事,喻所不见。譬如苦药,服之甚难;假之以蜜,服之则易。
  复次,舍利弗于声闻中智慧第一,比诸佛菩萨未有现焉。
  “如阎浮提”者:“阎浮”,树名,其林茂盛,此树于林中最大。“提”名为洲。此洲上有此树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为阎浮檀金;以阎浮树故,名为“阎浮洲”。此洲有五百小洲围绕,通名阎浮提。
  问曰:
  诸弟子甚多,何以故说舍利弗、目揵连等,满阎浮提中,如竹、麻、稻、茅?
  答曰:
  一切佛弟子中,智慧第一者舍利弗,神足第一者目揵连;此二人于佛法中大,于外法中亦大。富楼那、迦郗那、阿那律等,于佛法中虽大,于外法中不如。
  又此二人常在大众助佛扬化,破诸外道;富楼那等比丘无是功德,是故不说。
  复次,若说舍利弗则摄一切智慧人;若说目揵连则摄一切禅定人。
  譬喻有二种:一者、假以为喻;二者、实事为喻。
  今此名为假喻。所以不以余物为喻者,以此四物丛生稠致、种类又多故。
  舍利弗、目连等比丘满阎浮提,如是诸阿罗汉智慧和合不及菩萨智慧百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问曰:
  何以不但说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而说百分、千分不及一?
  答曰:
  “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者,是其极语。譬如人有重罪,先以打缚楚毒,然后乃杀。如声闻法中,常以十六不及一为喻;大乘法中,则以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经】
  “舍利弗!置阎浮提满中如舍利弗、目连等,若满三千大千世界如舍利弗、目连等;复置是事,若满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如舍利弗、目连等智慧,欲比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论】
  释曰:
  此义同上阎浮提,但以多为异。
  问曰:
  舍利弗、目连等虽多智慧无异,何以以多为喻?
  答曰:
  有人谓少无力,多则有力。譬如水少,其力亦少。又如绝健之人,少众力寡不能制之,大军攻之则伏。
  有人谓一舍利弗智慧少,则不及菩萨,多或能及。
  佛言:虽多不及,故以多为喻。
  如一切草木力不如火,一切诸明势不及日。
  亦如十方世界诸山,不如一金刚珠。
  所以者何?菩萨智慧是一切诸佛法本,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如迦陵毗伽鸟子虽未出,其音胜于众鸟,何况出!菩萨智慧亦如是,虽未出无明胜一切声闻、辟支佛,何况成佛!
  又如转轮圣王太子,虽未成就,福祚威德胜于一切诸王,何况作转轮圣王!
  菩萨亦如是,虽未成佛,无量阿僧祇劫集无量智慧福德故,胜于声闻辟支佛,何况成佛!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修智慧,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
  【论】
  问曰:
  先已说除佛智慧,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今何以复重说?
  答曰:
  非重说也!
  上总相说;今别相说。
  先言一切声闻、辟支佛不及菩萨智慧;今但明不及一日智慧,何况千万岁!
  【经】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声闻所有智慧——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智慧,佛智慧,是诸众智无有差别,不相违背,无生、性空。
  “若法不相违背、无生、性空,是法无有别异;云何世尊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修智慧,出过声闻、辟支佛上’?”
  【论】
  问曰:
  上佛已说菩萨摩诃萨修智慧出过声闻、辟支佛上,今舍利弗何以故问?
  答曰:
  不问智慧势力能度众生;今但问佛及六子智慧,体性法中无有差别者。以诸贤圣智慧皆是诸法实相慧,皆是四谛及三十七品慧,皆是出三界、入三脱门、成三乘果慧,以是故说无有差别。
  复次,如须陀洹以无漏智灭结得果,乃至佛亦如是;如须陀洹用二种解脱果——有为解脱、无为解脱,乃至佛亦如是;如佛入涅槃,须陀洹极迟不过七世。
  皆同事、同缘、同行、同果报,以是故言“无相违背”。所以者何?不生、性空故。
  问曰:
  破无明、集诸善法故生智慧;是智慧,心相应、心共生、随心行,是中云何说智慧无生、性空,无有别异?
  答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