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智度论

_55 鸠摩罗什(西域)
  复次,若人舍有为着无为,以着故,无为即成有为。以是故,虽破无为而非邪见。
  是名有为、无为空。
  “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令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
  如漏尽阿罗汉,名毕竟清净,阿那含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不名毕竟清净。
  此亦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十方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更无有余不空法,是名毕竟空。
  复次,若人七世、百千万亿无量世贵族,是名毕竟贵,不以一世、二、三世贵族为真贵也。毕竟空亦如是,从本已来,无有定实不空者。
  有人言:“今虽空,最初不空,如天造物始,及冥初,微尘。”
  是等皆空!何以故?果无常,因亦无常。如虚空不作果,亦不作因,天及微尘等,亦应如是;若是常,不应生无常。
  若过去无定相,未来、现在世亦如是;于三世中无有一法定实不空者,是名毕竟空。
  问曰:
  若三世都空,乃至微尘及一念无所有者,则是大可畏处!
  诸智慧人以禅定乐故舍世间乐,以涅槃乐故舍禅定乐;今毕竟空中乃至无有涅槃,依止何法得舍涅槃?
  答曰:
  有着吾我人,以一、异相分别诸法;如是之人,则以为畏。
  如佛说:“凡夫人大惊怖处,所谓无我、无我所。”
  复次,有为法有三世,以有漏法故生着处。涅槃名一切爱着断,云何于涅槃而求舍离?
  复次,如比丘破四重禁,是名毕竟破戒,不任得道!又如作五逆罪,毕竟闭三善道!若取声闻证者,毕竟不得作佛。毕竟空亦如是,于一切法毕竟空,无复有余。
  问曰:
  一切法毕竟空,是事不然!何以故?三世十方诸法,乃至法相、法住,必应有实。以有一法实故,余法为虚妄;若无一法实者,亦不应有诸虚妄法是毕竟空。
  答曰:
  无有乃至一法实者,何以故?若有乃至一法实者,是法应有,若有为、若无为。若是有为,有为空中已破;若是无为,无为空中亦破。如是世间、出世间:若世间,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已破;若出世间,第一义空已破。色法、无色法,有漏、无漏法等,亦如是。
  复次,一切法皆毕竟空,是毕竟空亦空;空无有法故,亦无虚实相待。
  复次,毕竟空者,破一切法令无遗余,故名毕竟空;若小有遗余,不名毕竟。若言相待故应有,是事不然!
  问曰:
  诸法不尽空,何以故?因缘所生法空,而因缘不空。譬如梁椽因缘和合,故名舍,舍空而梁椽不应空!
  答曰:
  因缘亦空,因缘不定故。譬如父子,父生故名为子,生子故名为父。
  复次,最后因缘,无所依止故;如山、河、树木、众生之类皆依止地,地依止水,水依止风,风依止虚空,虚空无所依止。若本无所依止,末亦无所依止。
  以是故,当知一切法毕竟空。
  问曰:
  不然,诸法应有根本。如神通有所变化,所化虽虚,而化主不空!
  答曰:
  凡夫人见所化物不久故谓之为空,化主久故谓之为实;圣人见化主复从前世业因缘和合生,今世复集诸善法,得神通力,故能作化。
  如《般若波罗蜜》后品中说:“有三种变化:烦恼变化、业变化、法变化(法,法身也)。”是故知化主亦空。
  问曰:
  诸不牢固者,不实故应空,诸牢固物及实法不应空。如大地、须弥山、大海水、日、月、金刚等色实法,牢固故不应空。所以者何?地及须弥常住竟劫故;众川有竭,海则常满;日月周天,无有穷极。
  又如凡人所见,虚妄不真,故应空;圣人所得如及法性、真际、涅槃相,应是实法,云何言毕竟皆空?
  复次,有为法因缘生,故不实;无为法不从因缘生,故应实,复云何言毕竟空?
  答曰:
  坚固、不坚固不定,故皆空。
  所以者何?有人以此为坚固,有人以此为不坚固。如人以金刚为牢固,帝释手执,如人捉杖,不以为牢固。又不知破金刚因缘,故以为牢固,若知着龟甲上,以山羊角打破,则知不牢固。如七尺之身,以大海为深;罗睺阿修罗王立大海中,膝出水上;以两手隐须弥顶,下向观忉利天喜见城,此则以海水为浅。若短寿人以地为常久牢固,长寿者见地无常不牢固。
  如佛说《七日喻经》,佛告诸比丘:“一切有为法,无常变异,皆归磨灭。劫欲尽时,大旱积久,药草树木,皆悉焦枯。有第二日出,诸小流水,皆悉干竭。第三日出,大河流水,亦都涸尽。第四日出,阎浮提中四大河及阿那婆达多池,皆亦空竭。第五日出,大海干涸。第六日出,大地、须弥山等,皆悉烟出,如窑烧器。第七日出,悉皆炽然,无复烟气;地及须弥乃至梵天,火皆然满。尔时,新生光音天者,见火怖畏言:既烧梵宫,将无至此!”
  先生诸天慰喻后生天言:“曾已有此,正烧梵宫,于彼而灭,不来至此。烧三千大千世界已,无复灰炭!”
  佛语比丘:“如此大事,谁信之者,唯有眼见,乃能信耳!又比丘过去时,须涅多罗外道师,离欲行四梵行,无量弟子亦得离欲。须涅多罗作是念:‘我不应与弟子同生一处,今当深修慈心。’此人以深思慈故,生光音天。”
  佛言:“须涅多罗者,我身是也;我是时眼见此事。”
  以是故当知:牢固实物皆悉归灭!
  问曰:
  汝说毕竟空,何以说无常事?毕竟空今即是空,无常今有后空!
  答曰:
  无常则是空之初门;若谛了无常,诸法则空。以是故,圣人初以四行观世间无常;若见所著物无常,无常则能生苦;以苦故心生厌离。若无常、空相,则不可取,如幻如化。是名为空。
  外物既空,内主亦空,是名无我。
  复次,毕竟空是为真空。
  有二种众生:一、多习爱,二、多习见。
  爱多者,喜生着,以所著无常,故生忧苦。为是人说:“汝所著物无常坏故,汝则为之生苦,若此所著物生苦者,不应生着。”是名说无作解脱门。
  见多者,为分别诸法,以不知实故而着邪见;为是人故直说诸法毕竟空。
  复次,若有所说,皆是可破,可破故空;所见既空,见主亦空,是名毕竟空。
  汝言:“圣人所得法应实”者,以圣人法能灭三毒,非颠倒虚诳,能令众生离老病死苦,得至涅槃。
  是虽名实,皆从因缘和合生故,先无今有,今有后无故,不可受不可着故,亦空非实。
  如佛说《筏喻经》:“善法尚应舍,何况不善!”
  复次,圣人有为无漏法,从有漏法缘生;有漏法虚妄不实,缘所生法,云何为实?
  离有为法,无无为法。如先说:“有为法实相,即是无为法。”
  以是故,一切法毕竟不可得故,名为毕竟空。
  “无始空”者,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今生从前世因缘有,前世复从前世有,如是展转,无有众生始;法亦如是。何以故?若先生后死,则不从死故生,生亦无死;若先死后有生,则无因无缘;亦不生而有死。以是故,一切法则无有始。
  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
  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
  问曰:
  无始是实不应破。何以故?若众生及法有始者,即堕边见,亦堕无因见。远离如是等过,故应说众生及法无始;今以无始空破是无始,则还堕有始见。
  答曰:
  今以无始空为破无始见,又不堕有始见。譬如救人于火,不应着深水中。今破是无始,亦不应著有始中,是则行于中道!
  问曰:
  云何破无始?
  答曰:
  以无穷故;若无穷则无后;无穷无后,则亦无中。若无始,则为破一切智人。所以者何?若世间无穷,则不知其始,不知始故,则无一切智人,若有一切智人,不名无始!
  复次,若取众生相,又取诸法一相、异相,以此一、异相,从今世推前世,从前世复推前世;如是展转,众生及法始不可得,则生无始见;是见虚妄,以一、异为本,是故应破。
  如有为空破有为法,是有为空即复为患;复以无为空破无为法。今以无始破有始,无始即复为患;复以无始空破是无始,是名无始空。
  问曰:
  若尔者,佛何以说:“众生往来生死,本际不可得”?
  答曰:
  欲令众生知久远已来,往来生死为大苦,生厌患心。
  如《经》说:“一人在世间,计一劫中受身被害时聚集诸血,多于海水。
  “啼泣出泪,及饮母乳,皆亦如是。
  “积集身骨,过于毗浮罗山。
  “譬喻斩天下草木为二寸筹,数其父、祖、曾祖,犹不能尽。
  “又如尽以地为泥丸,数其母及曾祖母,犹亦不尽。”
  如是等无量劫中,受生死苦恼,初始不可得故,心生怖畏,断诸结使。
  如无常虽为边,而佛以是无常而度众生;无始亦如是,虽为是边,亦以是无始而度众生。
  为度众生,令生厌心,故说有无始,非为实有。所以者何?若有无始,不应说无始空!
  问曰:
  若无始非实法,云何以度人?
  答曰:
  实法中无度人,诸可说法语言度人,皆是有为虚诳法。佛以方便力故,说是无始,以无著心说,故受者亦得无著,无著故则生厌离。
  复次,以宿命智见众生生死相续无穷,是时为实。
  若以慧眼,则见众生及法毕竟空;以是故说无始空。
  如《般若波罗蜜》中说:“常观不实,无常观亦不实;苦观不实,乐观亦不实。”而佛说:“常、乐为倒,无常、苦为谛。”以众生多着常、乐,不着无常、苦,是故以无常、苦谛,破是常、乐倒。以是故,说无常、苦为谛;若众生着无常、苦者,说无常、苦亦空。
  有始、无始亦如是。
  无始,能破着始倒,若着无始,复以无始为空,是名无始空。
  问曰:
  有始法亦是邪见,应当破;何以但说破无始?
  答曰:
  有始是大惑,所以者何?若有始者,初身则无罪福因缘而生善恶处;若从罪福因缘而生,不名为初身。何以故?若有罪福,则从前身受后身故,若世间无始,无如是咎。是故菩萨先已舍是粗恶邪见。菩萨常习用无始,念众生故说无始,常行因缘法故,言法无始。未得一切智故,或于无始中错谬,是故说无始空。
  复次,无始已破有始,不须空破有始;今欲破无始,故说无始空。
  问曰:
  若无始破有始者,有始亦能破无始,汝何以言但以空破无始?
  答曰:
  是二虽皆邪见,而有差别:
  有始,起诸烦恼、邪见因缘;无始,起慈悲及正见因缘。
  所以者何?念众生受无始世苦恼而生悲心,知从身次第生身,相续不断,便知罪福果报而生正见。若人不着无始,即是助道善法;若取相生着,即是邪见,如常、无常见。
  有始见虽破无始见,不能毕竟破无始;无始能毕竟破有始是故无始为胜。如善破不善,不善破善,虽互相破,而善能毕竟破恶,如得贤圣道,永不作恶。恶法则不然,势力微薄故。如人虽起五逆罪,断善根,堕地狱,久不过一劫因缘得脱地狱,终成道果。无始、有始优劣不同,亦如是。以无始力大故,能破有始,是故不说有始空。◎
  ◎“散空”者,“散”名别离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
  五众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别离五众,人不可得。
  问曰:
  若如是说,但破假名而不破色;亦如离散辐、辋,可破车名,不破辐、辋。散空亦如是,但离散五众,可破人而不破色等五众!
  答曰:
  色等亦是假名破,所以者何?和合微尘假名为色故。
  问曰:
  我不受微尘,今以可见者为色,是实为有,云何散而为空?
  答曰:
  若除微尘,四大和合因缘生出可见色,亦是假名。如四方风和合,扇水则生沫聚,四大和合成色亦如是;若离散四大,则无有色。
  复次,是色以香、味、触及四大和合,故有色可见,除诸香、味、触等更无别色。以智分别,各各离散,色不可得。若色实有,舍此诸法,应别有色,而更无别色。
  是故经言:“所有色皆从四大和合有。”和合有故皆是假名,假名故可散。
  问曰:
  色假名故可散,四众无色,云何可散?
  答曰:
  四阴亦是假名,生、老、住、无常观故,散而为空。所以者何?生时异、老时异、住时异、无常时异故。
  复次,三世中观是四众,皆亦散灭。
  复次,心随所缘,缘灭则灭,缘破则破。
  复次,此四众不定,随缘生故;譬如火,随所烧处为名,若离烧处火不可得。
  因眼缘色生眼识,若离所缘,识不可得;余情识亦如是。
  如《经》中说:“佛告罗陀!此色众破坏散灭,令无所有,余众亦如是。”是名散空。
  “复次,譬如小儿,聚土为台殿、城郭、闾里、宫舍,或名为米,或名为面,爱着守护;日暮将归,其心舍离,蹋坏散灭。凡夫人亦如是,未离欲故,于诸法中生爱着心;若得离欲,见诸法皆散坏弃舍。”是名散空。
  复次,诸法合集故,各有名字,凡夫人随逐名字,生颠倒染着;佛为说法,当观其实,莫逐名字,有无皆空。
  如《迦旃延经》说:“观集谛则无无见,观灭谛则无有见。”
  如是种种因缘是名散空。
  “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业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诸法性亦如是,未生时空无所有,如水性常冷;诸法众缘和合故有,如水得火成热;众缘若少若无,则无有法,如火灭汤冷。
  如《经》说:“眼空,无我、无我所。何以故?性自尔!耳、鼻、舌、身、意,色乃至法等,亦复如是。”
  问曰:
  此《经》说:“我、我所空。”是为众生空,不说法空,云何证性空?
  答曰:
  此中但说性空,不说众生空及法空。
  性空有二种:一者、于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二者、十二入相自空。
  无我、无我所,是声闻论中说。
  摩诃衍法说:“十二入我、我所无故空,十二入性无故空。”
  复次,若无我、无我所,自然得法空。以人多着我及我所故,佛但说无我、无我所;如是应当知一切法空。若我、我所法尚不着,何况余法!以是故,众生空、法空终归一义,是名性空。
  复次,“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诸法中皆无性,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从因缘生,从因缘生则是作法;若不从因缘和合,则是无法。如是一切诸法性不可得故,名为性空。
  问曰:
  毕竟空无所有,则是性空,今何以重说?
  答曰:
  “毕竟空”者,名为无有遗余;“性空”者,名为本来常尔。如水性冷,假火故热,止火则还冷。毕竟空如虚空,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云何言同!
  复次,诸法毕竟空,何以故?性不可得故;诸法性空,何以故?毕竟空故。
  复次,性空多是菩萨所行;毕竟空,多是诸佛所行。何以故?性空中,但有因缘和合,无有实性;毕竟空,三世清净。
  有如是等差别。
  复次,一切诸法性有二种:一者、总性,二者、别性。
  总性者,无常、苦、空、无我,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入无出等。
  别性者,如:火,热性;水,湿性;心为识性。如人喜作诸恶,故名为恶性;好集善事,故名为善性。如《十力经》中说:“佛知世间种种性。”
  如是诸性皆空,是名性空。何以故?若无常性是实,应失业果报。所以者何?生灭过去不住故,六情亦不受尘,亦不积习因缘;若无积习,则无诵经、坐禅等。以是故,知无常性不可得。无常尚不可得,何况常相!
  复次,苦性亦不可得,若实有是苦,则不应生染着心。若人厌畏苦痛,于诸乐中亦应厌畏;佛亦不应说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亦不应苦中生瞋,乐中生爱,不苦不乐中生痴。若一相者,乐中应生瞋,苦中应生爱,但是事不然!
  如是等苦性,尚不可得,何况乐性虚妄而可得。
  复次,空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若有空相,则无罪福;无罪福故,亦无今世后世。
  复次,诸法相待有,所以者何?若有空应当有实,若有实应当有空,空性尚无,何况有实!
  复次,若无我者,则无缚无解,亦无从今世至后世受罪福,亦无业因缘果报;如是等因缘,知无我性尚不可得,何况我性!
  复次,无生无灭性亦不实,何以故?若实则堕常见;若一切法常,则无罪无福;若有者常有,无者常无,若无者不生,有者不失。如不生不灭性不可得,何况生灭性!无来无去、无入无出等,诸总性亦如是。
  复次,诸法别性,是亦不然!何以故?如火能烧,造色能照,二法和合,故名为火。若离是二法有火者,应别有火用,而无别用。以是故,知火是假名,亦无有实。若实无火法,云何言热是火性?
  复次,热性从众缘生,内有身根,外有色触,和合生身识,觉知有热;若未和合时,则无热性,以是故,知无定热为火性。
  复次,若火实有热性,云何有人入火不烧,及人身中火而不烧身?空中火,水不能灭?以火无有定热性故。神通力故,火不能烧身;业因缘,五藏不热;神龙力故,水不能灭。
  复次,若热性与火异,火则非热;若热与火一,云何言热是火性?
  余性亦如是。
  是总性、别性无故,名为性空。
  复次,性空者,从本已来空。如世间人谓:“虚妄不久者是空;如须弥、金刚等物,及圣人所知,以为真实不空。”欲断此疑故,佛说:“是虽坚固相续久住,皆亦性空。”圣人智慧,虽度众生,破诸烦恼,性不可得故,是亦为空。又人谓:“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皆空;但如、法性、实际,是其实性。”佛欲断此疑故,但分别说五众,如、法性、实际皆亦是空。是名性空。
  复次,有为性三相,生、住、灭;无为性亦三相:不生、不住、不灭。
  有为性尚空,何况有为法!无为性尚空,何况无为法!
  以是种种因缘,性不可得,名为性空。
  “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
  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
  问曰:
  何等是总相?何等是别相?
  答曰:
  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为坚相,火为热相。
  问曰:
  先已说“性”,今说“相”;“性”、“相”有何等异?
  答曰:
  有人言:“其实无异,名有差别,说性则为说相,说相则为说性;譬如说火性即是热相,说热相即是火性。”
  有人言:“性、相小有差别。
  “性言其体,相言可识。
  “如释子受持禁戒,是其性;剃发、割截染衣,是其相。
  “梵志自受其法,是其性;顶有周罗,执三奇杖,是其相。
  “如火,热是其性,烟是其相。
  “近为性,远为相。
  “相不定,从身出,性则言其实。
  “如见黄色为金相而内是铜,火烧石磨,知非金性。
  “如人恭敬供养时,似是善人,是为相;骂詈毁辱,忿然瞋恚,便是其性。”
  性、相:内、外,远、近,初、后等,有如是差别。
  是诸相皆空,名为相空。
  如说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相。所以者何?生灭不住故,先无今有、已有还无故,属诸因缘故,虚诳不真故,无常因缘生故,众合因缘起故。如是等因缘故,一切有为法是无常相。
  能生身心恼故,名为苦;身四威仪无不苦故,苦圣谛故,圣人舍不受故,无时不恼故,无常故,如是等因缘,名为苦相。
  离我所故空,因缘和合生故空,无常、苦、空、无我故名为空,始终不可得故空,诳心故名为空,贤圣一切法不着故名为空,以无相、无作解脱门故名为空,诸法实相无量无数故名为空,断一切语言道故名为空,灭一切心行故名为空,诸佛、辟支佛、阿罗汉入而不出故名为空。
  如是等因缘故,是名为空。
  无常、苦、空故无我,不自在故无我,无主故名为无我;诸法无不从因缘生、从因缘生故无我,无相无作故无我,假名字故无我,身见颠倒故无我,断我心得道故无我。
  以是种种,名为无我。
  如是等名为总相。
  别相者,地,坚相;火,热相;水,湿相;风,动相。眼识依处名眼相,耳、鼻、舌、身亦如是。识,觉相;智,慧相;慧,智相。舍为施相,不悔不恼为持戒相,心不变异为忍相,发勤为精进相,摄心为禅相,无所著为智慧相,能成事为方便相。识作生灭为世间相;无识为涅槃相。如是等诸法各有别相。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