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智度论

_47 鸠摩罗什(西域)
  答曰:
  汝法中有是说,非佛法中所说。
  如人自持斗入市,不与官斗相应,无人用者;汝亦如是,自用汝法,不与佛法相应,无人用者。无漏智慧,何以故不能缘一切法?有漏智是假名虚诳,势力少故,不应真实缘一切法,汝法中自说能缘一切法!
  复次,是声闻法中十智,摩诃衍法中有十一智,名为“如实相智”。是十智入是如实智中,都为一智,所谓无漏智。如十方水入大海水中,都为一味。
  是大慈、大悲,佛三昧王三昧、师子游戏三昧所摄。
  如是略说大慈、大悲义。
  【经】
  “菩萨摩诃萨欲得道慧,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以道慧具足道种慧,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论】
  道名一道,一向趣涅槃,于善法中一心不放逸,道随身念。
  道复有二道:恶道、善道;世间道、出世间道;定道、慧道;有漏道、无漏道;见道、修道;学道、无学道;信行道、法行道;向道、果道;无碍道、解脱道;信解道、见得道;慧解脱道、俱解脱道。如是无量二道门。
  复有三道: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
  三种地狱:热地狱,寒地狱,黑闇地狱。
  三种畜生道:地行,水行,空行。
  三种鬼道:饿鬼,食不净鬼,神鬼。
  三种善道:人道,天道,涅槃道。
  人有三种:作罪者,作福者,求涅槃者。
  复有三种人:受欲行恶者,受欲不行恶者,不受欲不行恶者。
  天有三种:欲天,色天,无色天。
  涅槃道有三种:声闻道,辟支佛道,佛道。
  声闻道有三种:学道,无学道,非学非无学道。
  辟支佛道,亦如是。
  佛道有三种:波罗蜜道,方便道,净世界道。
  佛复有三道:初发意道,行诸善道,成就众生道。
  复有三道:戒道,定道,慧道。
  如是等无量三道门。
  复有四种道:凡夫道,声闻道,辟支佛道,佛道。
  复有四种道:声闻道,辟支佛道,菩萨道,佛道。
  声闻道有四种:苦道,集道,灭道,道道。
  复有四沙门果道。
  复有四种道:观身实相道,观受、心、法实相道。
  复有四种道:为断未生恶不善令不生道,为断已生恶令疾灭道,为未生善法令生道,为已生善法令增长道。
  复有四种道:欲增上道,精进增上道,心增上道,慧增上道。
  复有四圣种道:不择衣、食、卧具、医药,乐断苦修定。
  复有四行道:苦难道,苦易道,乐难道,乐易道。
  复有四修道:一、为今世乐修道,二、生死智修道,三、为漏尽故修道,四、分别慧修道。
  复有四天道,所谓四禅。
  复有四种道:天道,梵道,圣道,佛道。
  如是等无量四道门。
  复有五种道:地狱道,畜生,饿鬼,人、天道。
  复有五无学众道:无学戒众道,乃至无学解脱知见众道。
  复有五种净居天道;复有五治道。
  复有五如法语道;复有五非法语道。
  复有五道:凡夫道,声闻道,辟支佛道,菩萨道,佛道。
  复有五道:分别色法道,分别心法道,分别心数道,分别心不相应行道,分别无为法道。
  复有五种道:苦谛所断道,集谛所断道,灭谛所断道,道谛所断道,思惟所断道。
  如是等无量五法道门。
  复有六种道:地狱道,畜生、饿鬼、人、天、阿修罗道。
  复有舍六尘道;复有六和合(旧云六种)道;六神通道;六种阿罗汉道;六地修道;六定道;六波罗蜜道;一一波罗蜜各各有六道。如是等无量六道门。
  复有七道:七觉意道;七地无漏道;七想定道;七净道;七善人道;七财福道;七法福道;七助定道。如是等无量七道门。
  复有八道:八正道;八解脱道;八背舍道。如是等无量八道门。
  复有九道:九次第道;九地无漏道;九见断道;九阿罗汉道;九菩萨道,所谓六波罗蜜、方便、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如是等无量九道门。
  复有十道,所谓十无学道、十想道、十智道、十一切处道、十不善道、十善道。
  乃至一百六十二道。
  如是等无量道门。
  如是诸道,尽知、遍知,是为“道种慧”。
  问曰:
  般若波罗蜜是菩萨第一道,一相,所谓无相,何以说是种种道?
  答曰:
  是道皆入一道中,所谓诸法实相,初学有种种别,后皆同一,无有差别。譬如劫尽烧时,一切所有,皆同虚空。
  复次,为引导众生故,菩萨分别说是种种道,所谓世间道、出世间道等。
  问曰:
  云何菩萨住一相无相中,而分别是世间道、是出世间道?
  答曰:
  世间名,但从颠倒忆想、虚诳二法生,如幻、如梦、如转火轮,凡夫人强以为世间;是世间皆从虚妄中来,今亦虚妄本亦虚妄;其实无生无作,但从内外:六情、六尘和合因缘生。随凡夫所著故,为说世间;是世间种种邪见罗网,如乱系相着,常往来生死中;如是知世间。
  何等是出世间道?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所以者何?
  智者求世间、出世间,二事不可得;若不可得,当知假名为世间、出世间。
  但为破世间故,说出世间,世间相即是出世间,更无所复有。所以者何?
  世间相不可得,是出世间;是世间相常空,世间法定相不可得故。如是行者不得世间,亦不着出世间。
  若不得世间,亦不着出世间,爱、慢破故,不共世间诤。何以故?行者久知世间空无所有,虚诳故,不作忆想分别。
  世间名五众,五众相,假令十方诸佛求之亦不可得:无来处,无住处,亦无去处;若不得五众来、住、去相,即是出世间。
  行者尔时观是世间、出世间,实不可见;不见世间与出世间合,亦不见出世间与世间合;离世间亦不见出世间,离出世间亦不见世间;如是则不生二识,所谓世间、出世间。
  若舍世间,不受出世间,是名出世间。
  若菩萨能如是知,则能为众生分别世间、出世间道;有漏、无漏一切诸道,亦如是入一相,是名“道种慧”。
  【经】
  “欲以道种慧具足一切智,当习行般若波罗蜜!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论】
  问曰:
  一切智、一切种智,有何差别?
  答曰:
  有人言:无差别;或时言一切智,或时言一切种智。
  有人言:总相是一切智,别相是一切种智。
  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种智。
  略说一切智,广说一切种智。
  一切智者,总破一切法中无明闇;一切种智者,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
  一切智,譬如说四谛;一切种智,譬如说四谛义。
  一切智者,如说苦谛;一切种智者,如说八苦相。
  一切智者,如说生苦;一切种智者,如说种种众生处处受生。
  复次,一切法名眼色乃至意法,是诸阿罗汉、辟支佛亦能总相知无常、苦、空、无我等;知是十二入故,名为一切智。
  声闻、辟支佛尚不能尽别相知一众生生处、好丑、事业多少;未来、现在世亦如是,何况一切众生?
  如一阎浮提中金名字,尚不能知,何况三千大千世界,于一物中种种名字?
  若天语,若龙语,如是等种种语言名金,尚不能知,何况能知金因缘生处、好恶、贵贱,因而得福,因而得罪,因而得道!
  如是现事尚不能知,何况心心数法——所谓禅定、智慧等诸法!
  佛尽知诸法总相、别相故,名为一切种智。
  复次,后品中佛自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诸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
  复次,声闻、辟支佛虽于别相有分而不能尽知,故总相受名;佛一切智、一切种智,皆是真实。声闻、辟支佛但有名字一切智;譬如昼灯,但有灯名,无有灯用。
  如声闻、辟支佛,若有人问难,或时不能悉答、不能断疑;如佛三问舍利弗而不能答;若有一切智,云何不能答?
  以是故,但有一切智名,胜于凡夫,无有实也。是故佛是实一切智、一切种智。有如是无量名字,或时名佛为一切智人,或时名为一切种智人。
  如是等略说一切智、一切种智种种差别。
  问曰:
  如《经》中说:“行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十力、四无所畏等诸法,得一切智。”何以故此中说但用道种智得一切智?
  答曰:
  汝所说六波罗蜜等即是道,知是道、行是道,得一切智,何所疑?
  复次,初发心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一切善法,尽名为道。
  此道中分别思惟而行,是名道智;如此经后说:“道智是菩萨事。”
  问曰:
  佛道事已备故,不名道智;阿罗汉、辟支佛诸功德未备,何以不名道智?
  答曰:
  阿罗汉、辟支佛道,自于所行亦办,是故不名道智,道是行相故。
  复次,此经中说声闻、辟支佛,声闻中不摄三道故此中不说。佛道大故,名为道智;声闻、辟支佛道小故,不名道智。
  复次,菩萨摩诃萨自行道,亦示众生各各所行道,以是故,说名菩萨行道智,得一切智。
  问曰:
  何等是一切智所知一切法?
  答曰:
  如佛告诸比丘:“为汝说一切法。何等是一切法?所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十二入名一切法。”
  复有一切法,所谓名、色。如佛说《利众经》中偈:
 “若欲求真观,  但有名与色;
  若欲审实知,  亦当知名色。
  虽痴心多想,  分别于诸法,
  更无有异事,  出于名色者。”
  复次,一切法,所谓色、无色法,可见、不可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心、非心,心相应、非心相应,共心生、不共心生,随心行、不随心行,从心因、不从心因:如是等无量二法门摄一切法;如《阿毗昙.摄法品》中说。
  复次,一切法,所谓善法,不善法,无记法;见谛所断,思惟所断,不断法;有报法,无报法,非有报非无报法:如是等无量三法门摄一切法。
  复次,一切法,所谓过去法,未来法,现在法,非过去、未来、现在法;欲界系法,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不系法;从善因法,从不善因法,从无记因法,从非善非不善非无记因法;有缘缘法,无缘缘法,有缘缘亦无缘缘法,非有缘缘非无缘缘法;如是等无量四法门摄一切法。
  复次,一切法,所谓色法,心法,心数法,心不相应诸行法,无为法;四谛及无记无为:如是等无量五法门摄一切法。
  复次,一切法,所谓五众及无为;苦谛所断法,集谛、灭谛、道谛、思惟所断法,不断法:如是等无量六法门摄一切法。
  七、八、九、十等诸法门,是阿毗昙分别义。
  复次,一切法,所谓有法、无法,空法、实法,所缘法、能缘法,聚法、散法等。
  复次,一切法,所谓有法、无法,亦有亦无法;空法、实法,非空非实法;所缘法、能缘法,非所缘非能缘法。
  复次,一切法,所谓有法,无法,亦有亦无法,非有非无法;空法,不空法,空不空法,非空非不空法;生法,灭法,生灭法,非生非灭法;不生不灭法,非不生非不灭法,不生不灭亦非不生非不灭法,非不生非不灭亦非不不生亦非不不灭法。
  复次,一切法,所谓有法,无法,有无法,非有非无法;舍是四句法。
  空、不空,生、灭,不生、不灭。五句皆亦如是。
  如是等种种无量阿僧祇法门所摄诸法,以是无碍智慧尽遍知上诸法,名为一切智、一切种智。
  问曰:
  一切众生皆求智慧,云何独佛一人得一切智?
  答曰:
  佛于一切众生中第一故,独得一切智。如佛所说:“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譬如须弥山,于众山中自然最第一;如四大中,火最有力,能照能烧。佛亦如是,于一切众生中最第一故,得一切智。
  问曰:
  佛何以故于一切众生中独最第一?
  答曰:
  如先答,得一切智故;今当更说:佛自利益亦利益他故,于众生中最第一。
  如一切照中日为第一,一切人中转轮圣王最第一,一切莲华中青莲华为第一,一切陆生华须曼色第一,一切木香中牛头栴檀为第一,一切珠中如意珠为第一,一切诸戒中圣戒为第一,一切解脱中不坏解脱为最第一,一切清净中解脱为第一,一切诸谛中空观为第一,一切诸法中涅槃为第一,如是等无量各各第一。
  佛亦如是,于一切众生中最为第一故,独得一切智。
  复次,佛从初发意,以大誓庄严,一切衰没众生欲拯济故,尽遍行诸善道,无善不集,无苦不行,皆集一切诸佛功德;如是等种种无量因缘故,佛于一切众生中独第一。
  问曰:
  三世十方诸佛,亦有是功德,何以故言佛独第一?
  答曰:
  除诸佛,为余众生故,言佛独第一,诸佛第一功德。
  复次,“萨婆若多”者,“萨婆”,秦言一切;“若”,秦言智;“多”,秦言相。“一切”,如先说名色等诸法。
  佛知是一切法一相、异相,漏相、非漏相,作相、非作相等,一切法各各相、各各力、各各因缘、各各果报、各各性、各各得、各各失;一切智慧力故,一切世一切种尽遍解知。以是故说:“欲以道种智具足得一切智,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问曰:
  如佛得佛道时,以道智得具足一切智、一切种智;今何以言:“以一切智得具足一切种智”?
  答曰:
  佛得道时,以道智虽具足得一切智、得具足一切种智,而未用一切种智;如大国王得位时,境土宝藏皆已得,但未开用。
  【经】
  “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
  【论】
  问曰:
  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得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
  答曰:
  实一切一时得;此中为令人信般若波罗蜜故,次第差品说。欲令众生得清净心,是故如是说。
  复次,虽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后次第。
  如一心有三相,生因缘住,住因缘灭。
  又如心心数法,不相应诸行,及身业、口业。
  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亦如是。先说一切种智,即是一切智。道智,名金刚三昧;佛初心即是一切智、一切种智,是时烦恼习断。
  “一切智”、“一切种智”相,先已说。
  “断一切烦恼习”者,“烦恼”名略说则三毒,广说则三界九十八使,是名“烦恼”。
  “烦恼习”名烦恼残气,若身业、口业不随智慧,似从烦恼起;不知他心者,见其所起,生不净心,是非实烦恼,久习烦恼故,起如是业。
  譬如久锁脚人,卒得解脱,行时虽无有锁,犹有习在。
  如乳母衣,久故垢着,虽以淳灰净浣,虽无有垢,垢气犹在;衣如圣人心,垢如诸烦恼,虽以智慧水浣,烦恼垢气犹在。
  如是诸余贤圣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
  如难陀淫欲习故,虽得阿罗汉道,于男女大众中坐,眼先视女众,而与言语说法。
  如舍利弗瞋习故,闻佛言舍利弗食不净食,即便吐食,终不复受请。
  又舍利弗自说偈言:
 “覆罪妄念人,  无智而懈怠,
  终不欲令此,  妄来近我住!”
  如摩诃迦叶瞋习故,佛灭度后集法时,敕令阿难六突吉罗忏悔,而复自牵阿难手出:“不共汝漏未尽不净人集法。”
  如毕陵迦婆蹉,常骂恒神为小婢。
  如摩头婆和吒跳戏习故,或时从衣枷踔上梁,从梁至枰,从枰至阁。
  如憍梵钵提牛业习故,常吐食而呞。
  如是等诸圣人,虽漏尽而有烦恼习;如火焚薪已,灰炭犹在,火力薄故,不能令尽。
  若劫尽时火,烧三千大千世界无复遗余,火力大故;佛一切智火亦如是,烧诸烦恼,无复残习。
  如一婆罗门,以五百种恶口,众中骂佛,佛无异色,亦无异心;此婆罗门心伏,还以五百种语赞佛,佛无喜色,亦无悦心;于此毁誉,心色无变。
  又复旃遮婆罗门女,带杅谤佛,佛无惭色;事情既露,佛无悦色。
  转法轮时,赞美之声满于十方,心亦不高;孙陀利死,恶声流布,心亦不下。
  阿罗毗国土风寒,又多蒺,佛于中坐卧,不以为苦;又在天上欢喜园中,夏安居时,坐剑婆石,柔软清洁,如天綩綖,亦不以为乐。
  受大天王跽奉天食,不以为美;毗兰若国食马麦,不以为恶。
  诸大国王供奉上馔,不以为得;入萨罗聚落,空钵而出,不以为失。
  提婆达多于耆阇崛山,推石压佛,佛亦不憎;是时罗睺罗敬心赞佛,佛亦不爱。
  阿阇贳纵诸醉象,欲令害佛,佛亦不畏;降伏狂象,王舍城人益加恭敬,持香华缨络出供养佛,佛亦不喜。
  九十六种外道,一时和合议言,我等亦皆是一切智人;从舍婆提来,欲共佛论议。尔时,佛以神足从脐放光,光中皆有化佛;国王波斯匿亦命之令来,于其坐上尚不能得动,何况能得与佛论议?佛见一切外道贼来,心亦无退;破是外道,诸天世人倍益恭敬供养,心亦不进。
  如是等种种因缘来欲毁佛,佛不可动;譬如真阎浮檀金,火烧不异,捶打磨斫,不败不异。佛亦如是,经诸毁辱诽谤论议,不动不异。
  以是故,知佛诸烦恼习都尽无余。
  问曰:
  诸阿罗汉、辟支佛同用无漏智,断诸烦恼;习,何以有尽、不尽?
  答曰:
  先已说智慧力薄,如世间火;诸佛力大,如劫尽火。
  今当更答:声闻、辟支佛集诸功德、智慧不久,或一世、二世、三世;佛智慧、功德,于无量阿僧祇劫广修广习,善法久熏故,于烦恼习无复余气。
  复次,佛于一切诸功德皆已摄尽故,乃至诸烦恼习气永尽无余。何以故?诸善法功德消诸烦恼故。诸阿罗汉于此功德不尽得故,但断世间爱,直入涅槃。
  复次,佛断结使智慧力甚利,用十力为大刀,以无碍智直过故,断诸结使尽无复遗余。
  譬如人有重罪,国王大瞋,诛其七世根本,令无遗余;佛亦如是,于烦恼重贼,诛拔根本,令无遗余。
  以是故说:“欲以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