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智度论

_142 鸠摩罗什(西域)
  “须菩提!是性空,一切诸佛唯有是道,更无异道。”
  何以故?诸佛皆求实智不坏不异法,虽有十力、四无所畏诸异法,不名为一道。所以者何?此皆是有为法,转变无常故。
  “是性空中无众生,亦无色等诸法。”
  “菩萨不为菩萨道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为性空故。”
  问曰:
  何等是性空?何等是菩萨道?
  答曰:
  第一义中无分别,世谛中有分别。诸法实相名“性空”;余布施等乃至八十随形好,是“菩萨道”。
  虽行是法,不为此法,为求性空故,是故说:“不为菩萨道故行。”
  是性空,先亦性空,中、后亦性空;从本已来常空,无有作者。非是福德力故使空,亦非智慧力故使空,但性自尔故。
  诸佛贤圣,以大福德、智慧方便力故,破众生心中颠倒,令知性空。
  譬如虚空,性常清净,不着垢闇;或时风云闇翳,世人便言“虚空不净”;更有猛风吹除风云,便言“虚空清净”;而虚空实无垢无净。诸佛亦如是,以说法猛风,吹却颠倒云翳,令得清净,而诸法性常自无垢无净。
  是菩萨知一切法性空故,能行一切种种道度众生。具足一切道,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意寿命。
  “随意寿命”者,菩萨得无生忍法,入如幻菩萨道,能一时变化作千亿万身,周遍十方,具足行一切菩萨道;处处国土中,随众生寿命长短而受其形。如释迦牟尼佛,于此国土寿命百年,于庄严佛国寿七百阿僧祇劫。佛法于五不可思议中是第一不可思议。
  佛告须菩提:“一切法性空,是诸佛真法;若得是法,则名为佛;若说此法,名为度众生。三世佛皆亦如是。离是性空,则无道无果。”——“道”者,八圣道分;“果”者,七种果。
  所以者何?若离性空别有定法,则取相生着,着故亦无离欲,无离欲故则无道果。
  若离性空,虽行布施、持戒,行慈、悲等,善法力故,虽不堕恶道,生天果尽还堕恶道,如本不异。
  行性空法,亦不着性空,即是涅槃。行余法,生着心,有退失;若行此法,则无退失。
  须菩提欢喜白佛言:“甚希有!菩萨行是性空法,亦不坏性空相。”
  佛答:“若色等法与性空异,菩萨则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有空法则不可得离。
  “须菩提!今色等诸法实性空;菩萨知是法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此中无有一法定是常,但凡夫生我心故,着内外法,不得脱生、老、病、死,是故菩萨行是性空,和合六波罗蜜,不坏色等诸法相——所谓若空、若不空、若空不空、若非空非不空,不作如是示诸法相,是名不坏。所以者何?色实相即是性空,性空云何自坏性空?乃至菩提亦如是。”
  此中佛说譬喻:“如内虚空不坏外虚空,以同体故。”
  须菩提问:“世尊!若诸法性空无别异,菩萨于何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可其意言:“如是!若分别有二相,则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实智慧,于色法中不行,所谓不着、不染。
  所以者何?是智慧不为取色故行,是故“不行色中”。
  须菩提复问:“若菩提不取中行、不舍中行,当于何处行?”
  “取”,名实法;“舍”,名空法。
  “取”,名著行;“舍”,名不着行。
  “取”,名二行;“舍”,名不二行。
  如是等分别。
  佛反问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佛所化人为何处行?”
  须菩提言:“是化人无处行”,化人无心、无心数法故。
  “菩提亦如是。”
  复问:“于汝意云何?阿罗汉梦中菩提为在何处行?”
  须菩提言:“阿罗汉尚不眠,何况梦中菩提有行处!”
  问曰:
  菩提有三种:阿罗汉菩提、辟支佛菩提、佛菩提。
  阿罗汉菩提不在有漏心中、无记心中行,但在无漏心中行;佛何以故问“阿罗汉梦中菩提何处行”?
  答曰:
  阿罗汉是一切漏尽圣人则无梦,佛以必无处故问,欲明必无行法。
  问曰:
  乃至佛犹尚有眠,何以知之?
  佛尝命阿难,汝四襞优多罗僧敷,我欲小眠,汝为诸比丘说法。
  又萨遮尼干问佛:“佛自念昼日有眠不?”佛言:“春末夏初,以时热故小眠息,除食患故。”萨遮尼干白佛:“余人有言:昼日眠是痴相。”佛言:“汝置!汝不别痴相。诸漏能生后身相续不断者,是名痴相,虽常不眠亦是痴;若是诸漏永灭无余,虽眠不名痴。”
  如是等,经中处处说。
  须菩提何以言“阿罗汉尚不眠”?
  答曰:
  眠有二种:一者、眠而梦;二者、眠而不梦。
  阿罗汉非为安隐着乐故眠,但受四大身法,应有食、息、眠、觉,是故少许时息名为“眠”;不为梦眠。故须菩提言:“阿罗汉尚不眠。”
  有人言:“离欲者得禅定,色界系四大入身中,身心欢乐则无有眠;慧解脱阿罗汉,色界四大不入身中,故有眠。”是故须菩提言:“阿罗汉尚不眠。”是故阿罗汉有眠、有不眠。
  佛以方便力,为度众生,受人法故现眠。
  须菩提复问:“若不行者,云何菩萨从一地至十地,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可其意:“菩提虽无处行,未具足六波罗蜜诸法,终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住色相,乃至菩提相中住,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舍色等法,亦不着菩提相,知色等法即是菩提,常寂灭无法——若增、若减,若垢、若净,若得道、若得果。但世谛故,说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一义中无有色乃至菩提。”
  佛欲明是事故,反问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汝断烦恼得道时,有所得不——所谓如梦等五众,若道、若道果,决定一法不?”
  须菩提言:“不得也!”
  所以者何?须菩提意:住无相门中入道,云何取相?
  佛言:“汝若乃至不得微细少法,云何说汝为阿罗汉?”
  须菩提言:“世谛法故,说言阿罗汉;凡夫颠倒法中有得、有失,有众生、有法。”
  佛言:“菩提亦如是,世谛法故,说有菩萨,说有色等乃至菩提;菩提中无有定法,亦无众生,亦无菩提。菩萨观是菩提法,无有增、无有减。所以者何?诸法性如是。菩萨亦不得是诸法性,何况有初发心,乃至十地、及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当有所得?无有是处!”
  所以者何?诸法性是一切法根本,尚不可得,何况六波罗蜜等是作法当有定实!
  “如是!菩萨行是诸法性,得佛时能大利益众生。”
  大智度论卷第九十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5 册 No. 1509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释照明品第八十一(卷第九十一)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十八空、三十七助道法,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不具足菩萨道,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菩萨摩诃萨当云何具足菩萨道,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行檀波罗蜜,不得施、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亦不远离是法行檀波罗蜜,是则照明菩萨道。如是,须菩提!菩萨以方便力故具足菩萨道;具足已,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习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不坏色、不随色,何以故?是色性无故,不坏、不随;乃至识亦如是。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檀波罗蜜不坏、不随。何以故?檀波罗蜜性无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无自性可坏、可随者,云何菩萨摩诃萨能习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所学处?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不学般若波罗蜜,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言:菩萨不学般若波罗蜜,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离方便力故可得。
  “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若有一法可得,应当取;若不可得,何所取?所谓此是般若波罗蜜、是禅波罗蜜、是毗梨耶波罗蜜、是羼提波罗蜜、是尸罗波罗蜜、是檀波罗蜜;是色、受、想、行、识,乃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是般若波罗蜜不可取相,乃至一切诸佛法不可取相。舍利弗!是名不取般若波罗蜜,乃至佛法,是菩萨摩诃萨所应学!
  “菩萨摩诃萨于是中学时,学相亦不可得,何况般若波罗蜜,佛法、菩萨法、辟支佛法、声闻法、凡夫人法。何以故?舍利弗!诸法无一法有性。如是无性诸法,何等是凡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若无是诸贤圣,云何有法?以是法故,分别说是凡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无性、无实、无根、无本,云何知是凡夫人乃至是佛?”
  佛告舍利弗:“凡夫人所著处色,有性、有实不?”
  “不也!世尊!但以颠倒心故。受、想、行、识,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见诸法无性、无根本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见诸法无性、无根本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诸法根本、住中退没、生懈怠心。舍利弗!诸法根本实无我、无所有、性常空,但颠倒愚痴故,众生着阴、入、界。
  “是菩萨摩诃萨见诸法无所有、性常空、自性空时,行般若波罗蜜,自立如幻师,为众生说法:悭者为说布施法,破戒者为说持戒法,瞋者为说忍辱法,懈怠者为说精进法,乱想者为说禅定法,愚痴者为说智慧法。令众生住布施乃至智慧,然后为说圣法能出苦;用是法故,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得是众生无所有,教令布施、持戒乃至智慧,然后为说圣法能出苦;以是法故,得须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有所得过罪。何以故?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得众生,但空法相续故,名为众生。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世谛,第一义谛。舍利弗!二谛中众生虽不可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众生闻是法,今世吾我尚不可得,何况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所用法!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心旷大!无有法可得——若一相、若异相、若别相,而能如是大誓庄严!用是庄严故,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无色界;不见有为性、不见无为性,而于三界中度脱众生,亦不得众生。何以故?众生不缚不解;众生不缚不解故,无垢无净;无垢无净故,无分别五道;无分别五道故,无业无烦恼;无业无烦恼故,亦不应有果报、以是果报故生三界中。”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众生先有后无,诸佛、菩萨则有过罪。诸法、五道生死亦如是,若先有后无,诸佛、菩萨则有过罪。
  “舍利弗!今有佛、无佛,诸法相常住不异,是法相中尚无我、无众生、无寿命,乃至无知者、无见者,何况当有色、受、想、行、识!若无是法,云何当有五道往来,拔出众生处?
  “舍利弗!是诸法性常空;以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从过去佛闻是法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是中无有法我当得,亦无有众生定着处法不可出,但以众生颠倒故着。以是故,菩萨摩诃萨发大誓庄严,常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不疑:‘我当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用实法利益众生,令出颠倒。’
  “舍利弗!譬如幻师,幻作百千万亿人,与种种饮食令饱满,欢喜唱言:‘我得大福!我得大福!’于汝意云何?是中有人食饮饱满不?”
  “不也!世尊!”
  佛言:“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行六波罗蜜,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十四空,三解脱门,八背舍、九次第定,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具足菩萨道,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无众生法可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道——菩萨行是道,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行檀波罗蜜,行尸罗、羼提、毗梨耶、禅、般若波罗蜜,乃至行十八不共法,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成就众生?”
  佛告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自布施,亦教众生布施,作是言:‘诸善男子!汝等莫着布施!汝着布施故当更受身,受身故多受众苦。诸善男子!诸法相中无所施、无施者、无受者,是三法性皆空;是性空法不可取,不可取相是性空。’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布施众生,是中不得布施,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何以故?无所得檀波罗蜜,是名为檀波罗蜜。是菩萨不得是三法故,能教众生,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成就众生;是菩萨自行布施,亦教他人行布施,赞叹布施法,欢喜赞叹行布施者。
  “是菩萨如是布施已,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若作小王、若转轮圣王,是时,以四事摄取众生。何等四?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是四事摄众生已,众生渐渐住于戒、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三昧,得入正位中,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罗汉果,若得辟支佛道,若教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言:‘诸善男子!汝等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耳!何以故?无有定法——众生所著处,但颠倒故众生着。是故汝当自离生死,亦当教他离生死;汝等当发心能自利益,亦当得利益他人!’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檀波罗蜜!
  “是行檀波罗蜜因缘故,从初发意已来,终不堕恶道,常作转轮圣王。何以故?随其所种,得大果报。是菩萨作转轮圣王时,见有乞者,作是念:‘我不为余事故受转轮圣王果,但为利益一切众生故。’是时,作是言:‘此是汝物,汝自取之,莫有所难,我无所惜!我为众生故受生死;怜愍汝等故,具足大悲。’行是大悲、饶益众生,亦不得实定众生相,但有假名故可说是众生;是名字亦空,如向声,实不可说相。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檀波罗蜜,于众生中无所惜,乃至不惜自身肌肉,何况外物!以是法故,能出众生生死。何等是法?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令众生从生死中得脱。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中布施已,作是言:‘诸善男子!汝等来持戒,我当供给汝等,令无乏短,衣食、卧具乃至资生所须,尽当给汝;汝等乏少故破戒,我当给汝所须,令无所乏,若饮食乃至七宝。汝等住是戒律仪中,渐渐当得尽苦,成于三乘而得度脱:若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中,若见众生瞋恼,作是言:‘诸善男子!汝等以何因缘故瞋恼?我当与汝所须;汝等所欲,从我取之,悉当给汝,令无所乏,若饮食、衣服,乃至资生所须。’是菩萨住檀波罗蜜中,教众生忍辱,作是言:‘一切法中无有坚实,汝等所瞋,是因缘空无坚实,皆从虚妄忆想生,汝无有根本。汝瞋恚坏心,恶口骂詈,刀杖相加,以至害命!汝等莫以是虚妄法起瞋故,堕地狱、畜生、饿鬼中,及余恶道,受无量苦。汝等莫以是虚妄无实诸法故而作罪业;以是罪业故,尚不得人身,何况得生佛世!诸人!佛世难值、人身难得,汝等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教化众生,自行忍辱,亦教他人令行忍辱,赞叹忍辱法,欢喜赞叹行忍辱者。是菩萨令众生住忍辱中,渐以三乘得尽众苦。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令众生住忍辱。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令众生精进?
  “须菩提!菩萨见众生懈怠,作如是言:‘汝等何以懈怠?’众生言:‘因缘少故。’是菩萨行檀波罗蜜时,语诸人言:‘我当令汝因缘具足,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如是等因缘,令汝具足。’是众生得菩萨利益因缘故,身精进、口精进、心精进;身精进、口精进、心精进故,一切善法具足,修圣无漏法;修圣无漏法故,当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住精进波罗蜜,摄取众生。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教化众生令修禅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菩萨见众生乱心,作是言:‘汝等可修禅定!’众生言:‘我等因缘不具足故。’菩萨言:‘我当与汝等作因缘。以是因缘故,令汝心不随觉观,亦不驰散。’众生以是因缘故,断觉观,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行慈、悲、喜、舍心。众生以是禅、无量心因缘故,能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修三十七助道法时,渐入三乘而得涅槃,终不失道。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以禅波罗蜜摄取众生,令行禅波罗蜜。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摄取众生?
  “须菩提!菩萨见众生愚痴,无有智慧,作是言:‘汝等何以故不修智慧?’众生言:‘因缘未具故。’菩萨住檀波罗蜜中,作是言:‘汝等所须得智慧具,从我取之,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入禅定。是因缘具足已,汝等如是思惟:思惟般若波罗蜜时,有法可得不?若我、若众生、若寿命、乃至知者、见者可得不?若色、受、想、行、识,若欲界、色界、无色界,若六波罗蜜,若三十七助道法,若须陀洹果,若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不?’是众生如是思惟时,于般若波罗蜜中,无有法可得可着处;若不着诸法,是时不见法有生有灭、有垢有净;不分别: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阿修罗众、是天、是人,是持戒、是破戒,是须陀洹、是斯陀含、是阿那含、是阿罗汉、是辟支佛、是佛。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以般若波罗蜜摄取众生。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中,以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乃至以三十七助道法,摄取众生?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中,以供养具利益众生。以是利益因缘故,众生能修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众生行是三十七助道法,于生死中得解脱。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无漏圣法摄取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时,如是言:‘诸善男子!汝等从我取所须物,若饮食、衣服、卧具,香华乃至七宝等种种资生所须,汝当以是摄取众生,汝等长夜利益安乐;莫作是念:“是物非我所有。”我长夜为众生故,集此诸物;汝等当取是物,如己物无异。’教化众生令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令得三十七助道法,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令得无漏法果,所谓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如是教化众生,令得离三恶道,及一切生死往来苦。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教化众生,作是言:‘众生!汝等少何因缘故破戒?我当与汝作具足因缘,若布施,乃至智慧,及种种资生所须。’
  “是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利益众生,令行十善,远离十不善道。
  “是诸众生持诸戒——不破戒、不缺戒、不浊戒、不杂戒、不取戒,渐以三乘而得尽苦。
  “尸罗波罗蜜为首,如檀波罗蜜;说余四波罗蜜亦如是。”
  【论】
  问曰:
  先说菩萨行六波罗蜜等诸助道法,不具足菩萨道,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须菩提应自知行六波罗蜜等,具足菩萨道,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更问?
  答曰:
  须菩提不疑“云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但问“云何具足菩萨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答:若菩萨用六波罗蜜等诸法,以方便力和合故能行;是时,具足菩萨道。
  “方便力”者,不决定得是布施等三事,亦不离是三事,行檀波罗蜜;是时,照明菩萨道。
  “照明”、“具足”,是一义。
  若菩萨决定得布施等三事,直堕常颠倒、取相着法等过罪;若不得是三事,则堕断灭边,着空还起邪见等诸烦恼,便离菩萨道。
  若菩萨离是二边,因空舍是施等假名字虚诳法;因诸法实相,离是着空,无施者、无受者;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观是布施亦尔无异。如是布施名为“具足”。
  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舍利弗在会中,闻佛与须菩提说般若甚深果报,大有利益;虽有利益,无决定性,云何可习?
  佛答:“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坏色、不随色,如是名习般若波罗蜜。”
  菩萨初发心,为知实法故,常行般若波罗蜜;次第随其所宜,行布施等诸法。
  是故常说:“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行布施等诸法。”
  “色不坏”者,不言“是色无常”,不言“是色空无所有”,是名“不坏色”。
  “不随色”者,不如眼见色取相生着。
  复次,不说“是色若常、若无常、若苦、若乐等”,是名“不随色”。常、无常等皆非色实相。
  复次,不说是色根本从世性中来、若从微尘中来、从大自在天中来,亦不说从时来,亦不说自然生,亦不说无因无缘而强生。
  如是等名为“不随”、“不坏”。
  此中佛自说因缘:“是色性无故,不随、不坏。”
  “性无”者,是色从一切四大和合,假名为色;是中无定一法名为色。如先“破色”中说。是色从因缘和合生故,即是无性;若无性,即是性空。
  若得是色相性空,即是习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复问:“世尊!若诸法无自性可坏可随者,云何菩萨习般若波罗蜜?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可舍利弗意,自说因缘:“若菩萨用方便力行六波罗蜜,是人虽知诸法空,而能起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若菩萨求一切法,若得少许定性,则可取可着;今菩萨实求觅一切法,不得定实,所谓是般若波罗蜜、是禅波罗蜜,乃至是十八不共法——是诸法皆不可得;不可得故何所取?舍利弗!是名菩萨无取般若波罗蜜;菩萨应学无取般若波罗蜜。”
  无取尚不可得,何况般若等诸法!一切法无性故。
  舍利弗复问:“若一切法无性,云何知是凡人乃至佛?”
  佛答:“一切法虽无根本定相,但凡人颠倒故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见一切法无根本,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菩萨深行诸法性空故,不见一切法有根本,不见故不懈不退;了了知一切法无我、无所有性、性常空;但众生愚痴颠倒故,着是阴、界、入。
  “是时,菩萨思惟筹量诸法甚深寂灭相,而众生深着虚诳颠倒;菩萨自立如幻师,种种神通变化,说法度人,如幻所作,无憎无爱,等心说法,所谓悭者教施等六法。复为说转胜法,令出生死,得须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
  六波罗蜜外更有何法为胜?何以言“更为说胜法”?
  答曰:
  此中不说“波罗蜜”;但为悭者说“施”,乃至痴者为说“智慧”。
  诸佛菩萨法,有初、有后。
  初法,所谓布施、持戒;受戒、施果报,得天上福乐。
  为说五欲味利少失多,受世间身但有衰苦,赞叹远离世间、断爱法,然后为说四谛,令得须陀洹果。
  此中菩萨但说欲令众生得佛道故,先教令行六法。此中“善智慧”不名为三解脱门所摄;是善智慧能生布施等善法,能灭悭贪、瞋恚等恶法,能令众生得生天上。何以知之?更有胜法故。
  “胜法”者,所谓四谛圣法,出法。
  一切圣人所行法,名为“圣法”;出三界生死,名为“出法”。
  以是四谛说法故,随众生根因缘,令得须陀洹果,乃至得一切种智。
  此中虽不说初六法,说布施等,当知已摄。
  复次,菩萨为佛道故说是六法;但众生意劣故,自取小乘,是故不说“布施、持戒生天受报等初六法”。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先说菩萨是毕竟不可得法;今为无所有众生说法,令得无所有法——所谓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世尊!菩萨今得无所有法故,能令众生得无所有法——无所得是有所得?”
  佛答:“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有有所得过!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众生及法,但诸因缘和合,假名众生。
  “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不但说空、不但说有;为爱着众生故说空,为取相着空众生故说有;有、无中二处不染,如是方便力为众生说法:‘众生!现在我身及我尚不可得,何况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欢喜白佛言:“世尊!旷大心是菩萨!”
  “旷大心”者,此中自说因缘,所谓“无有法可得,若一相、若异相。”
  如人市买,必须交易。大心人则不然,无所依止而能发大庄严;大庄严故不生三界,亦拔众生令出三界,而众生不可得,不缚不解故,一切法空。
  从久远以来,烦恼颠倒皆是虚诳不实,是故名“无缚”;缚无故亦“无解”。
  “缚”即是“垢”,“解”即是“净”。
  无净无垢故,无六道分别;不分别六道故,无罪福业;罪福业无故,无烦恼能起罪福业者;不起罪福业,亦不应有果报。
  如是诸法毕竟空中而作大庄严,是为希有!譬如人虚空中种树,树叶花果,多所利益。
  佛可舍利弗意。
  舍利弗难是空故,佛亦答、亦可——以其说空故可,以其难空故答,所谓“舍利弗!若众生及诸法,先有今无,诸佛贤圣有过罪。”
  “过罪”者,所谓令众生入无余涅槃,永灭色等一切法;入空中皆无所有,以断灭众生及一切法,故有过罪。
  “舍利弗!众生及一切法先来无,若有佛、无佛,常住不异,是诸法实相;是故无六道生死,亦无众生可拔出。
  “舍利弗!一切法先空,是故菩萨于诸佛所闻诸法如是相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念:‘菩提中亦无有法可得,亦无实定法令众生着而不可度,但众生痴狂颠倒故,着是虚诳法。’
  “是故菩萨发大庄严,不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念:‘我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不得;得已,用实法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故,众生从颠倒得出。’”
  欲明了是事故,经中说幻师譬喻:“幻师”即是菩萨;“幻师所作园林、庐观”即是六波罗蜜等度众生法;“幻师所作象马、男女”,即是菩萨所度众生。
  如幻师一身,以幻力故,幻作众生、园林、庐观等娱乐众生;若幻师以所幻作事为实,于所幻人求其恩惠,即是狂人!菩萨亦如是,从诸佛闻一切法性空如幻,而以布施等利益众生,欲求恩惠福报,即是颠倒。
  问曰:
  幻法咒术实有,幻所作物可虚。如众生空,菩萨亦空,菩萨不化作众生,何得为喻?
  答曰:
  诸法实相中,法尚无,何况众生!
  众生异名,名为“幻师”,幻师实无,何以言“幻师有而所幻者无”?
  如汝以幻师实有、所幻者无;圣人观幻师及所幻物不异。
  以明了事故说譬喻,取其少许相似处为喻,何以尽取为难?
  如师子喻王,师子于兽中无畏,王于群下自在无难,故以为喻,复何可责四脚负毛为异也?
  佛说性空法,诸法皆空,犹有众生,是故说“幻”为喻。我今说喻以破众生,汝云何复以众生为难?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成就众生、净佛国土道?”
  须菩提虽知菩萨道,以中说甚深性空故,听者生疑,是故发问。
  佛答:“菩萨从初发心,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是菩萨道;行是道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须菩提复问:“云何行是法成就众生?”
  须菩提意:若是法性空,众生亦性空,云何可得成就?
  佛答:“菩萨以方便力故,以布施法教化众生,不教令着布施以为真实。”
  “方便”者,菩萨语众生:“汝曹,善男子!来布施,莫着是布施”,如经中说。
  众生以布施生贵乐处,贵乐因缘故生我憍慢,我憍慢增长故破善法,破善法故堕三恶道。
  是故菩萨先教言:“莫着布施!”但因是布施、修持戒等善法,皆回是法向涅槃。
  所以者何?是性空诸法实相,不可取相。
  如是菩萨方便力故教化众生,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佛道。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