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智度论

_131 鸠摩罗什(西域)
  佛答:“不起不作诸行业——若有、若无故。”
  “有”名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无”名断灭边,离八圣道强欲求灭。
  以是二事,凡夫人起诸行业——若善、若不善。
  是菩萨知诸法实相,所谓“不生不灭”,是故不作三种业,不起业相应诸法,是名“无作解脱门”。
  “不生不灭”,是“无相解脱门”。
  复问世尊:“何等方便故,能不作不起诸行业?”
  佛答:“若菩萨能观诸法自相空”,所谓“色、色相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空。”菩萨尔时能作二事:一、能不作不起诸行业;二、能于一切法中行“自相空”。
  复问世尊:“若色等法自相空,云何菩萨应般若波罗蜜中行?”
  佛答:“不行,是名菩萨般若中行。”
  此中自说因缘:“般若波罗蜜体不可得,行者、行法、行处不可得。”
  法空故,般若波罗蜜不可得,行处亦不可得;众生空故,行者不可得。
  一切戏论不可得故,菩萨不行,名为“般若波罗蜜行”。
  须菩提问:“若不行是般若行者,初发心菩萨云何应行般若?”
  须菩提意:若“不行为行”者,初发心菩萨心则迷闷;若“以行为行”者,是则颠倒,是故问。
  佛答:“初发心菩萨应学无所得法,无所得法即是无行。”
  “学”名以方便力渐渐行,所谓布施时,以无所得法故应布施。诸法实相毕竟空,毕竟空中无有可得——若有、若无;菩萨住如是智慧心中,应若多若少布施;布施物、与者、受者,平等观故——所谓皆不可得。
  乃至萨婆若亦如是。
  须菩提作是念:“有所得故则是世间颠倒,无所得故即是涅槃”,是故问佛:“云何有所得?云何无所得?”
  佛略答:“二相是有所得;无二相是无所得。”
  “二相”者,眼一、色一,两“一”和合名为“二”。以眼故知是色,以色故知是眼,眼、色是相待法。
  问曰:
  若不见色时亦有眼,云何眼不离色?
  答曰:
  以曾见色故名为眼,今虽不观色,以本为名。是故一切有为法皆属因缘,因属果,果属缘,无有定自在者。
  乃至意、法,菩萨、佛,亦如是。
  凡夫无智,各各分别,作善不善业;智者知是“二”法皆虚诳,属因缘,不以是“二”为“二”。
  须菩提问:是二法即是有所得,不二法即是无所得。
  “世尊!从有所得法中无所得?”
  “从无所得法中无所得?”
  为缘诸法取相行道故,得是毕竟空无所得?
  为不作缘不取相不行道故,得是毕竟空无所得?
  “若有所得中无所得”者,有所得即是颠倒,行颠倒云何得实?
  “若无所得中得无所得”者,无所得即是无所有,无所有云何能生无所有?
  佛以“二”俱过故,皆不听。
  有所得、无所得二事,皆能平等观;“平等”即是毕竟空、无所得。
  因“无所得”破“有所得”;事既办,亦舍“无所得”。如是菩萨于“有所得”、“无所得”平等,般若中应学。
  若菩萨能如是学,是名真无所得者,无有过失。
  从一地至一地,义亦如是。
  须菩提问:“世尊!若般若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萨不可得,云何菩萨学般若,分别诸法相——所谓恼相是色,苦乐相是受等?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色等法不可得,云何能具足檀波罗蜜等诸善法?云何能入菩萨位中?”如经中广说。
  佛语须菩提:“菩萨不以得色等诸法相故行般若。”
  复问:“为何等事故行般若?”
  佛答:“以无所得故行般若。何以故?一切法空、无相、无作、无起,般若波罗蜜、菩萨、菩提亦无相、无作、无起。菩萨为一切法实相故行般若,非以颠倒故。须菩提!菩萨应如是无作般若中行无作、无起故。”
  大智度论卷第八十三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5 册 No. 1509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释三慧品第七十之余(卷八十四)
  圣者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无所为、无所作,不应分别有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
  佛告须菩提:
  “诸法无所为、无所作,无有分别;有所为、有所作中有分别。
  “何以故?
  “凡夫愚人不闻圣法,着五受众——所谓色、受、想、行、识,着檀波罗蜜,乃至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念有是色、得是色,乃至念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作是念:‘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当度众生生死。’须菩提!我以五眼观,尚不得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狂愚人无目,而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脱众生生死!”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佛以五眼观,不见众生生死中可度者,今世尊云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分别众生有三聚:正定、邪定、不定?”
  “须菩提!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初不得众生三聚——若正定、若邪定、若不定。须菩提!以众生无法有法想,我以除其妄着,世俗法故说有得,非第一义。”
  “世尊!非住第一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佛言:“不也”!
  “世尊!住颠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佛言:“不也”!
  “世尊!若不住第一义中得,亦不住颠倒中得,将无世尊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佛言:“不也!我实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所住若有为相、若无为相。
  “须菩提!譬如佛所化人,不住有为相,不住无为相,化人亦有来有去,亦坐亦立。须菩提!是化人若行檀波罗蜜,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行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行四念处乃至行八圣道分,入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行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行八背舍、九次第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是化人化作无量众生,有三聚。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化人有行檀波罗蜜,乃至有三聚众生不?”
  须菩提言:“不也”!
  “须菩提!佛亦如是,知诸法如化,如化人度化众生,无有实众生可度。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佛所化人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如化,佛与化人有何等差别?”
  佛告须菩提:“佛与化人无有差别。何以故?佛能有所作,化人亦能有所作。”
  “世尊!若无佛,化独能有所作不?”
  佛言:“能有所作。”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无佛,化能有所作?”
  “须菩提!譬如过去有佛名须扇多,为欲度菩萨故,化作佛已,而自灭度;是化佛住半劫作佛事,授应菩萨行者记已灭度,一切世间众生知佛实灭度。须菩提!化人实无生无灭。
  “如是,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信知诸法如化!”
  “世尊!若佛、佛所化人,无差别者,云何令布施清净?如人供养佛,是众生乃至无余涅槃,福德不尽;若供养化佛,是人乃至无余涅槃,福德亦应不尽耶?”
  佛告须菩提:“佛以诸法实相故,与一切众生天及人作福田;化佛亦以诸法实相故,与一切众生天及人作福田。”
  佛告须菩提:“置是化佛及于化佛所种福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但以敬心念佛,是善根因缘,乃至毕苦,其福不尽。
  “须菩提!置是敬心念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但以一华散虚空中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
  “须菩提!置是敬心念佛,散华念佛,若有人一称南无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
  “如是,须菩提!佛福田中种其福无量。
  “以是故,须菩提!当知佛与化佛无有差别,诸法法相无异故。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入诸法实相中!
  “是诸法实相不应坏,所谓般若波罗蜜相,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实相不应坏,佛何以故坏诸法相,言是色,是受、想、行、识,是内法、是外法,是善法、是不善法,是有漏、是无漏,是世间、是出世间,是有诤法、是无诤法,是有为法、是无为法等?世尊!将无坏诸法相?”
  佛告须菩提:“不也!以名字相故示诸法,欲令众生解;佛不坏诸法法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以名字相故说诸法,令众生解。世尊!一切法无名无相,云何以名相示众生欲令解?”
  佛告须菩提:“随世俗法有名相,实无著处。
  “须菩提!如凡夫说苦,著名、随相;须菩提!诸佛及弟子不著名、不随相。
  “须菩提!若名著名、相著相,空亦应着空,无相亦应着无相,无作亦应着无作,实际应着实际,法性应着法性,无为性应着无为性。
  “须菩提!是一切法但有名、相,是法不住名、相中。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但名、相中住,应行般若波罗蜜,是名、相中亦不应着!”
  “世尊!若一切有为法但名相者,菩萨摩诃萨为谁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受种种勤苦——菩萨行道时,布施、持戒、行忍辱、勤精进、入禅定、修智慧,行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行空行、无相行、无作行,佛十力,乃至具足大慈悲?”
  佛言:“如须菩提所说:‘若一切有为法但名相者,菩萨摩诃萨为谁故行菩萨道?’须菩提!若有为法但名相等,是名相、名相相空,以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菩萨道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已,转法轮;转法轮已,以三乘法度脱众生。是名相,亦无生、无灭、无住异。”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一切种智?”
  佛告须菩提:“我说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佛说一切智、说道种智、说一切种智,是三种智有何差别?”
  佛告须菩提:“萨婆若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智;道种智是菩萨摩诃萨智;一切种智是诸佛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萨婆若是声闻、辟支佛智?”
  佛告须菩提:“一切,名所谓内外法,是声闻、辟支佛能知,不能用一切道、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世尊!何因缘故,道种智是诸菩萨摩诃萨智?”
  佛告须菩提:“一切道,菩萨摩诃萨应知:若声闻道、辟支佛道、菩萨道,应具足知;亦应用是道度众生,亦不作实际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菩萨摩诃萨应具足诸道,不应以是道实际作证耶?”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未净佛土、未成就众生,是时不应实际作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住道中,应实际作证?”
  佛言:“不也!”
  “世尊!住非道中,实际作证?”
  佛言:“不也!”
  “世尊!住道非道,实际作证?”
  佛言:“不也!”
  “世尊!住非道亦非非道,实际作证?”
  佛言:“不也!”
  “世尊!菩萨摩诃萨住何处,应实际作证?”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汝住道中,受诸法故,漏尽得解脱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汝住非道,漏尽得解脱不?”
  “不也!世尊!”
  “汝住道非道,漏尽得解脱不?”
  “不也!世尊!”
  “汝住非道亦非非道,漏尽得解脱不?”
  “不也!世尊!我无所住,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无所住,应实际作证。”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为一切种智相?”
  佛言:“一相故名一切种智,所谓一切法寂灭相。复次,诸法行类、相貌、名字显示说,佛如实知,以是故名一切种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是三智结断有差别、有尽、有余不?”
  佛言:“烦恼断无差别;诸佛烦恼习一切悉断,声闻、辟支佛烦恼习不悉断。”
  “世尊!是诸人不得无为法,得断烦恼耶?”
  佛言:“不也!”
  “世尊!无为法中可得差别不?”
  佛言:“不也!”
  “世尊!若无为法中不可得差别,何以故说是人烦恼习断、是人烦恼习不断?”
  佛告须菩提:“习,非烦恼!是声闻、辟支佛身、口有似淫欲、瞋恚、愚痴相,凡夫愚人为之得罪。是三毒习,诸佛无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道无法,涅槃亦无法,何以故分别说是须陀洹、是斯陀含、是阿那含、是阿罗汉、是辟支佛、是菩萨、是佛?”
  佛告须菩提:“是皆以无为法而有分别,是须陀洹、是斯陀含、是阿那含、是阿罗汉、是辟支佛、是菩萨、是佛。”
  “世尊!实以无为法故分别,有须陀洹乃至佛?”
  佛告须菩提:“世间言说故有差别,非第一义,第一义中无有分别说。何以故?第一义中无言说道,断结故说后际。”
  须菩提言:“世尊!诸法自相空中,前际不可得,何况说有后际!”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诸法自相空中,无有前际,何况有后际!无有是处!须菩提!以众生不知诸法自相空故,为说是前际、是后际;诸法自相空中,前际、后际不可得。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以自相空法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若菩萨行自相空法,则无所著:若内法、若外法,若有为法、若无为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佛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常说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佛言:“得第一度,一切法到彼岸,以是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诸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用是般若波罗蜜得度彼岸,以是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分别、筹量破坏一切法,乃至微尘,是中不得坚实,以是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诸法如、法性、实际皆入般若波罗蜜中,以是义故,名般若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无有法——若合、若散,若有色、若无色,若可见、若不可见,若有对、若无对,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复次,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能生一切法、一切乐说辩、一切照明。
  “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魔若魔天、求声闻、辟支佛人及余异道梵志、怨仇恶人不能断坏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人辈,般若波罗蜜中皆不可得故。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义!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行深般若波罗蜜义,应行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亦应行苦智义、集智义、灭智义、道智义、法智义、比智义、世智义、他心智义、尽智义、无生智义、如实智义。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义故,应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中,义与非义皆不可得,云何菩萨为深般若波罗蜜义故,应行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深般若波罗蜜义故,应如是念:‘贪欲非义,如是义不应行;瞋恚、愚痴非义,如是义不应行;一切邪见无义,如是义不应行。’何以故?三毒如相,无有义、无有非义,一切邪见如相,无有义、无有非义。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色非义、非非义,乃至识非义、非非义,檀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义、非非义。’何以故?须菩提!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无有法可得——若义、若非义。须菩提!有佛、无佛,诸法法相常住,无有是义、无有非义。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离义、非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以故般若波罗蜜非义、非非义?”
  佛告须菩提:“一切有为法无作相,以是故,般若波罗蜜非义、非非义。”
  “世尊!一切贤圣,若佛、若佛弟子,皆以无为为义,云何佛言‘般若波罗蜜无有义、非义’?”
  佛言:“虽一切贤圣,若佛、若佛弟子,皆以无为为义,亦不以增、亦不以损。
  “须菩提!譬如虚空如,不能益众生,不能损众生;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有增、无有损。”
  “世尊!菩萨摩诃萨不学无为般若波罗蜜得一切种智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学是无为般若波罗蜜,当得一切种智,不以二法故。”
  “世尊!不二法能得不二法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二法能得不二法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不以二法,亦不以不二法,云何当得一切种智?”
  “须菩提!无所得即是得,以是得无所得。”
  【论】
  释曰:
  须菩提复问世尊:“若一切法无作、无起相,云何分别有三乘?”
  佛可其意,更说因缘:
  凡夫人未得道,着五众故,亦着是空、无作、无起法故生疑:云何分别有三乘?
  汝已得道,不着五众,亦不着空、无作、无起,云何生疑?
  佛此中自说因缘:“我以五眼尚不得色等诸法,狂人无眼而欲得!”
  须菩提问:“若无法、无众生,云何说有三聚众生?”
  佛答:
  我观众生一聚不可得,云何有三?
  但为欲破颠倒故,分别有三:
  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皆以世俗法故说,非最第一义。
  问曰:
  佛实住第一义中得道,何以答须菩提言“不”?
  答曰:
  须菩提为新发意著者故问,是故佛言“不”。何以故?颠倒有法中尚不可住,何况第一义无所有中住!
  是故须菩提疑:“若二处不住,将无世尊不得正觉耶?”
  佛答:“实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但无所住。”有为性虚诳不实,无为性空无所有,故不可住。
  此中佛欲明了是事故,说化佛譬喻:如化佛不住有为性、不住无为性,而能来去说法。
  问曰:
  化人来去说法可尔,云何能行檀波罗蜜等?
  答曰:
  不言化人能实行,众生眼见似有所行。
  是化事,如经中说,乃至“须扇多”。
  须菩提意已信伏,种种因缘,化佛、真佛等无异,今犹少疑问佛:“若无分别者,供养真佛乃至无余涅槃福故不尽,供养化佛亦尔不?”
  佛答:“供养化佛、真佛,其福不异。何以故?佛得诸法实相故,供养福无尽;化佛亦不离实相故,若供养者心能不异,其福亦等。”
  问曰:
  化佛无十力等诸功德,云何与真佛等?
  答曰:
  十力等诸功德皆入诸法实相;若十力等离诸法实相,则非佛法,堕颠倒邪见。
  问曰:
  若尔,真、化中定有诸法实相者,何以言“恶心出佛身血得逆罪”,不说化佛?
  答曰:
  经中但说“恶心出佛身血”,不辩真、化。
  若供养化佛得具足福者,恶心毁谤亦应得逆罪!
  恶人定谓化佛是真而恶心出血,血则为出,便得逆罪。
  问曰:
  若尔者,毗尼中何以言“杀化人不犯杀戒”?
  答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