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智度论

_127 鸠摩罗什(西域)
  须菩提问:“世尊!菩萨云何能行如是般若波罗蜜,能具足檀波罗蜜等诸波罗蜜?”
  “佛答:若菩萨所有布施,皆回向萨婆若”者。
  有二种人:软根、利根。软根者,少多布施,皆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根者,破是取相,而戏论空法,信力转薄,不用萨婆若,但求诸法实相。是二种人,皆不能具足檀波罗蜜——一者、以信力多,慧力少;二者:以慧力多,信力少故。
  佛今说信力、慧力等故,能回向萨婆若——“念萨婆若”者,是信力;“如萨婆若回向”者,是智力。
  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大智度论释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持是布施回向萨婆若,于众生中住慈身、口、意业;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菩萨布施时,受者嗔恚骂辱,恶言加之,是时菩萨忍辱不生瞋心;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住檀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
  佛言:“菩萨布施时,受者瞋恚骂辱,恶言加之,菩萨增益布施,心作是念:我应当施,不应有所惜!即时生身精进、心精进;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佛言:“菩萨布施时,回向萨婆若,不趣声闻、辟支佛地,但一心念萨婆若;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布施时,知布施空如幻,不见为众生布施有益、无益;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檀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中,身、口、意生布施福德,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是功德,不取声闻、辟支佛地;住尸罗波罗蜜中,不夺他命,不劫夺他物,不行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嫉,不瞋恚,不邪见;所有布施,饥者与食,渴者与饮,须乘与乘,须衣与衣,须香与香,须璎珞与璎珞,涂香、卧具,房舍、灯烛,资生所须,尽给与之。持是布施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回向,不堕声闻、辟支佛地。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佛言:“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中,若有众生来节节支解,菩萨于是中不生瞋恚心,乃至一念;作是言:‘我得大利,众生来取我支节用,我无一念瞋恚。’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中取羼提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
  佛言:“若菩萨摩诃萨身精进、心精进,常不舍,作是念:‘一切众生在生死中,我当拔着甘露地。’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中取毗梨耶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佛言:“菩萨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不贪声闻、辟支佛地,作是念:‘我当住禅波罗蜜中,度一切众生生死。’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尸罗波罗蜜中,无有法可见:若作法,若有为法,若数法,若相法,若有、若无;但见诸法不过如相。以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力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论】
  释曰:
  上品末说:“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具足六波罗蜜?”佛一一答。
  此品中,须菩提问:“云何菩萨行一波罗蜜摄五波罗蜜?”
  问曰:
  六波罗蜜各各异相,云何行一波罗蜜摄五波罗蜜?
  答曰:
  菩萨以方便力故,行一波罗蜜能摄五波罗蜜。
  复次,有为法,因缘果报相续故相成,善法、善法因缘故;是波罗蜜皆是善法故,行一则摄五,以一波罗蜜为主,余波罗蜜有分。
  有菩萨摩诃萨深行檀波罗蜜,安住檀波罗蜜中,布施众生时得慈心;从慈能起慈身、口业,是时菩萨即取尸罗波罗蜜。何以故?慈业是三善道,尸罗波罗蜜根本,所谓不贪、不瞋、正见。是三慈业能生三种身业、四种口业。
  “慈”即是善业;为利益众生故,名为“慈”。
  “取羼提波罗蜜”者,菩萨为一切智慧故布施,受者瞋。若施主唱言:“我能一切施。”受者不得称意,便作是言:“谁使汝请我而不随我意?”
  “瞋”者是心恶业;“骂”者是口恶业;“打害”者是身恶业。
  瞋有上、中、下:上者害杀,中者骂詈,下者心瞋。
  尔时,菩萨不生三种恶业——意业是根本故,但说意业;作是念:“是我之罪,我请彼人而不能得称意,由我薄福,不能具足施与;我若瞋者,既失财物,又失福德,是故不应瞋。”
  “取毗梨耶波罗蜜”者,若菩萨布施时,受者打害,心不没不舍。
  布施,如先说。
  为布施故,身、心勤精进,作是念:“我先世不强意布施故,今不能得称受者意,但当勤布施,不应计余小事。”
  “取禅波罗蜜”者,菩萨布施不求今世福乐,亦不求后世转轮圣王、天王、人王,亦不求世间禅定乐;为众生故,不求涅槃乐;但摄是诸意在一切种智中,不令散乱。
  “取般若波罗蜜”者,菩萨布施时,常观一切有为作法虚诳不坚固,如幻、如梦。
  施众生时,不见有益、无益。何以故?
  是布施物,非定是乐因缘:或时得食腹胀而死,或时得财为贼所害,亦以得财物故生悭贪心而堕饿鬼中;又此财物有为相故,念念生灭无常,生苦因缘。
  复次,此财物入诸法实相毕竟空中,不分别有利、无利,是故菩萨于受者不求恩分,于布施不望果报;设求报,若彼不报,则生怨恨。菩萨作是念:“诸法毕竟空故,我无所与;若求果报,当求毕竟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布施相。”是故不见有益,以毕竟空故;亦不见无益。
  如是,于檀波罗蜜边,取五波罗蜜。
  菩萨以尸罗波罗蜜为主,所有身、口、意善业布施,多闻、思惟、持戒等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戒力大故,总名“尸罗波罗蜜”。
  何以故?欲界中持戒为上;余布施、闻、思、修慧等,以欲界心散乱故得力微薄。
  如《阿毗昙》中说:“出法,名欲界系戒,色、无色界系净禅定,学、无学法及涅槃。”
  菩萨以是持戒等法,不趣声闻、辟支佛地,但安住尸罗波罗蜜中。
  不夺众生命乃至不为邪见,住是助道戒,具足十善道戒。
  菩萨住是二种戒中布施众生,须食与食。食等义,如初品中说。
  皆以此福回向佛道,不趣二乘。何以故?菩萨有二种破戒:一者、十不善道,二者、向声闻、辟支佛地。与此相违,则是二种持戒。
  “取羼提波罗蜜”者,菩萨住尸罗波罗蜜欲具足忍辱波罗蜜,若众生来节节支解持去,乃至不生一念瞋心,何况起身、口恶业!
  问曰:
  忍辱名一切侵夺能忍,何以但说“割截身体”?
  答曰:
  所著物有内、外:内名自身头目、髓脑等;外名妻子、珍宝等。虽俱是着处,内着最深。
  复次,或有人虽随逐财物而死,亦是为身故。
  又复人多惜身,时有惜财,惜财者少故不说。
  复次,是人尚不惜身,何况余物!是故但说大因缘,当知已摄小者。
  问曰:
  “乃至不生一念瞋心”者,为是变化身?为是父母生身?若是变化身,则不足为奇;若是父母生身,未断结人,云何能不生一念瞋心?
  答曰:
  有人言:烦恼业因缘生身,是菩萨于无量劫,为众生修集慈心故,虽有割截不生瞋心。如慈母养育婴儿,虽复屎尿污身,以深爱故而不生瞋,又愍其无知;菩萨于众生亦如是。未得圣道者,皆如小儿;我为菩萨,应生慈心,当如父母,众生虽复加恶于我,我不应瞋。何以故?众生不自在,烦恼所使故。
  复次,菩萨无量劫来常修毕竟空法,不见割者、骂者,亦不见善者、恶者,皆如幻、如梦;诸瞋恚者皆愚痴,若我报彼,与彼无异。
  复次,菩萨作是念:“我应瞋处而不瞋,则为大利。”
  “取毗梨耶波罗蜜”者,住尸罗波罗蜜多是出家人,时有在家者。
  一切出家人得无量戒律仪,具足四十种善道,深入诸法实相,过声闻、辟支佛地。是三种戒,名尸罗波罗蜜。
  在家者,无无量戒律仪,是故不具足住尸罗波罗蜜。
  菩萨作是念:“我今舍世乐入道,不可但住持戒;持戒是余功德住处,若但得住处、不得余功德者,得利甚薄。”譬如人在宝洲,但得水精珠,则所利益薄。是故菩萨欲具足五波罗蜜故,身、心勤精进。
  “身精进”者,如法致财,以用布施等;“心精进”者,悭贪等诸恶心来破六波罗蜜者,不令得入。
  得此二种精进已,应作是念:“一切众生沉没生死,我应拯济,着甘露地;声闻人但度自身,尚不应懈怠,何况菩萨自度及为一切众生而当懈怠!以是事故,我不应懈废,虽身疲苦,心不应息。所以者何?此大乘法若不运用,则为败坏。”
  “取禅波罗蜜”者,菩萨住尸罗波罗蜜,或未得无生忍法故,诸烦恼风吹动愿树,欲坏其尸罗波罗蜜。尔时,应求禅定乐,除去五欲乐;五欲乐除故,戒德清净,烦恼虽未断,已折伏故,不能生乱。譬如毒蛇,以咒术力故,毒不得螫。
  “禅”者,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等诸禅定。
  菩萨得禅,心虽柔软,安住尸罗波罗蜜故,亦不取声闻、辟支佛地。
  是菩萨但作是念:“我应行禅波罗蜜,不为小乘涅槃,亦不为果报,但为度一切众生故,说诸法实相。是实智从禅定生,是心不为觉、观所动,亦不为贪欲、瞋恚所浊,系心一处,清净柔软,则能生实智;如水澄静,照鉴分明。”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得是禅,得禅故心清净,心清净故知诸法如实。有为法从因缘和合生虚诳,菩萨以慧眼观,不见是有为法实。
  “有为法”有种种名,所谓作法、有为、数法、相法,若有若无。
  以“有为”故,可说“无为”,有为相尚不可得,何况无为!
  问曰:
  有为法是有相,无为法是无相,今何以有为相中说无相?
  答曰:
  无为有二种:一者、无相、寂灭、无戏论,如涅槃;二者、相待“无”,因“有”而生。如庙堂上无马,能生无心;此无心是生诸烦恼因缘,云何是无为法?
  是菩萨不见此有、无等法,但见诸法如、法性、实际。
  问曰:
  汝先言“离有则无无”,今云何“见如、法性、实际”?
  答曰:
  不见有为法——若常、乐、我、净等;是虚诳法若无,即是诸法实。
  见无生法故,能离有生法;是无生法无定实相可取,但能令人离虚诳有生法故,名“无生”。
  若得如是智慧,以方便力、本愿、悲心故,不取二乘证,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名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取五波罗蜜。◎
  大智度论卷第八十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5 册 No. 1509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释六度品第六十八之余(卷八十一)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佛言:“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若一切众生来瞋恚骂詈、若节节支解,菩萨住于忍辱,作是念:‘我应布施一切众生,不应不与;是众生须食与食,须饮与饮,乃至资生所须,尽皆与之。’持是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回向时不生二心:‘谁回向者?回向何处?’是为菩萨住羼提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佛言:“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终不夺他命,不与不取,乃至不邪见,亦不贪声闻、辟支佛地。持是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回向时三种心不生:‘谁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何法回向?回向何处?’是为菩萨住羼提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羼提波罗蜜生精进,作是念:我当往一由旬,若十由旬、百千万亿由旬,过一世界,乃至过百千万亿世界,乃至教一人令持五戒,何况令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是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菩萨住羼提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羼提波罗蜜,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是诸禅中净心、心数法,皆回向萨婆若。回向时,是菩萨诸禅及禅支皆不可得。是为菩萨住羼提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羼提波罗蜜,观诸法若离相、若寂灭相、若无尽相;不以寂灭相作证,乃至坐道场得一切种智,从道场起便转法轮。是为菩萨住羼提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不取不舍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毗梨耶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菩萨住毗梨耶波罗蜜,身心精进,不懈不息,作是念:‘我必应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不得。’是菩萨为利益众生故,往一由旬、若百千万亿由旬,若过一世界、若过十世界、若过百千万亿世界,住毗梨耶波罗蜜中,若不能得一人教令入佛道中、若声闻道中、若辟支佛道中,或得一人教令行十善道,精进不懈,法施及以财施令具足。持是功德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回向声闻、辟支佛地。是为菩萨住毗梨耶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毗梨耶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毗梨耶波罗蜜,从初发意乃至坐道场,自不杀生,不教他杀,赞不杀生法,欢喜赞叹不杀生者;乃至自远离邪见,教他远离邪见,赞不邪见法,欢喜赞叹不邪见者。是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因缘,不求欲界、色界、无色界福,不求声闻、辟支佛地。持是功德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三种心:‘不见回向者,不见回向法,不见回向处。’是为菩萨住毗梨耶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毗梨耶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毗梨耶波罗蜜,从初发意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若人、若非人来节节支解,菩萨作是念:‘割我者谁?截我者谁?夺我者谁?’复作是念:‘我大得善利,我为众生故受身,众生还自来取。’是时菩萨正忆念诸法实相。持是功德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向声闻、辟支佛地。是为菩萨住毗梨耶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毗梨耶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毗梨耶波罗蜜,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入慈、悲、喜、舍,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持是禅、无量心、无色定,不受果报,生于利益众生之处,以六波罗蜜成就众生,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从一佛土至一佛土,亲近供养诸佛、种善根。是为菩萨住毗梨耶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毗梨耶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毗梨耶波罗蜜,不见檀波罗蜜法,不见檀波罗蜜相;乃至不见禅波罗蜜法,不见禅波罗蜜相;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亦不见法,亦不见相;不见一切法——非法、非非法,于一切法中无所著,是菩萨所作如所言。是为菩萨住毗梨耶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佛言:“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离诸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入慈、悲、喜、舍,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住禅波罗蜜中心不乱,行二施以施众生:法施、财施;自行二施,教他行二施,赞叹二施法,欢喜赞叹行二施者。持是功德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向声闻、辟支佛地。是为菩萨住禅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禅波罗蜜,不生淫欲、瞋恚、愚痴心,不生恼他心,但修行一切智相应心。持是功德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向声闻、辟支佛地。是为菩萨住禅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禅波罗蜜,观色如聚沫,观受如泡,观想如野马,观行如芭蕉,观识如幻;作是观时,见五众无坚固相,作是念:割我者谁?截我者谁?谁受、谁想、谁行、谁识?谁骂者?谁受骂者?谁生瞋恚?是为菩萨住禅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禅波罗蜜,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是诸禅及支,取相,生种种神通:履水如地,入地如水,如先说;天耳闻二种声:若天、若人;知他心:若摄心、若乱心,乃至有上心、无上心;忆种种宿命,如先说;以天眼净过人眼,见众生乃至如业受报,如先说。菩萨住是五神通,从一佛世界至一佛世界,亲近供养诸佛、种善根,成就众生,净佛世界。持是功德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菩萨住禅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禅波罗蜜,不得色,不得受、想、行、识;不得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四念处,乃至不得一切种智;不得有为性,不得无为性;不得故不作,不作故不生,不生故不灭。何以故?有佛、无佛,是如、法相、法性常住,不生不灭,常一心应萨婆若行。是为菩萨住禅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内空、内空不可得,外空、外空不可得,内外空、内外空不可得,空空、空空不可得,乃至一切法空、一切法空不可得。菩萨住是十四空中,不得色相若空、若不空,不得受、想、行、识相若空、若不空,不得四念处若空、若不空,乃至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空、若不空,不得有为性、无为性若空、若不空。是菩萨摩诃萨如是住般若波罗蜜中,有所布施,若饮食、衣服种种资生之具,观是布施空——何等空?施者、受者及财物空,不令悭着心生。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从初发意乃至坐道场,无有妄想分别。如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无悭着心;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悭着心。是菩萨所可尊者,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不生声闻、辟支佛心。何以故?是菩萨,声闻、辟支佛地不可得,趣向声闻、辟支佛心亦不可得。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自不杀生,不教他杀生,赞不杀生法,欢喜赞叹不杀生者;乃至自不邪见,不教他邪见,赞不邪见法,欢喜赞叹不邪见者。以是持戒无法可取,若声闻、若辟支佛地,何况余法!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随顺法忍生,作是念:此法中无有法若起、若灭,若生、若死,若受骂詈、若受恶口,若割、若截,若破、若缚,若打、若杀。是菩萨从初发意乃至坐道场,若一切众生来骂詈恶口、刀杖瓦石、割截伤害、心不动,作是念:‘甚可怪!此诸法中无有法受骂詈、恶口、割截、伤害者,而众生受苦恼!’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为众生说法,令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教令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住有为性中,不住无为性中。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
  “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乃至还入初禅。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初禅中起住散心中。是为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
  “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论】
  问曰:
  何以但一波罗蜜为主?
  答曰:
  行因缘次第应尔。
  菩萨有二种:在家、出家。
  在家菩萨福德因缘故大富,大富故求佛道因缘,行诸波罗蜜,宜先行布施。何以故?既有财物,又知罪福,兼有慈悲心于众生故,宜先行布施;随次第因缘,行诸波罗蜜。
  出家菩萨以无财故,次第宜持戒、忍辱、禅定。次第所宜故名为主。
  除财施,余波罗蜜皆出家人所宜行。
  菩萨以羼提波罗蜜为主,作是愿:“若人来截割身体,不应生瞋心;我今行菩萨道,应具足诸波罗蜜。”
  诸波罗蜜中,檀波罗蜜最在初;于檀中所重惜者,无过于身,能以施人,不惜不瞋,能具足忍辱波罗蜜,摄取檀。
  菩萨住忍辱中,布施众生衣食等诸物,尽给与;受者逆骂、打害菩萨,破其施、忍;菩萨作是念:“我不应为虚诳身故毁波罗蜜道,我应布施,不应生恶心,不以小恶因缘故而生废退。”是菩萨命未尽间,增益施心;若命终时,二波罗蜜力故,即生好处,续行布施。
  “取尸罗波罗蜜”者,
  问曰:
  住忍辱时不为恶即是戒,何以故更说“住忍取戒波罗蜜”?应当住戒摄忍!
  答曰:
  此中说相,不说次第相生。虽和合而各各有相;若次第法,应先戒后忍。“戒”名不夺他命,“忍”名不自惜命;是故于忍辱中别说戒相。
  复次,“忍”名自摄其心,不起瞋恚。持戒有二种:一者、不恼众生;二者、自为,生禅定根本故。有菩萨行忍辱,未受持戒法,但以畏罪故忍辱,未能深怜愍众生。是人或从师闻,或自思惟:“持戒是佛道因缘,不娆众生,我今已能忍辱,则行此事易。”
  是名说忍辱能取尸罗波罗蜜。
  复次,忍辱是心数法;持戒是色法。持戒名心生、口说、受持;忍辱但是心生,非受持法。
  复次,身、口清净名持戒;意清净名忍辱。
  问曰:
  禅、智波罗蜜亦是心清净法,何以但说忍辱?
  答曰:
  禅、智力大故不说;持戒时,心未能清净,须忍辱守心故。
  此经中自说因缘:“有菩萨大功德智慧利根,于现在佛所发心行诸波罗蜜,是故世世增益,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堕恶处。”
  为是菩萨故说:“从初发心乃至坐道场,不生瞋心,夺众生命,亦不着二乘”——皆是二波罗蜜功德故。
  离三种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心”者,无人、无法、无回向处,无有我心、颠倒心。
  “取毗梨耶波罗蜜”者,若自集功德,若度众生,发心不懈,乃至成办其事;若有遮道因缘,心不没、不退,能堪受众苦,不以久远勤苦为难。
  如经中说:“是菩萨乃至过千万由旬,乃至不得一人令入实法得涅槃,是时心亦不愁;若得一人令持五戒等,尔时心欢喜;不作是念:‘我过此无量国土,正得此一人,以为愁苦。’何以故?一人相即是一切人相,一切人相即是一人相,是诸法相不二故。”
  “取禅波罗蜜”者,是菩萨忍辱力故,其心调柔;心调柔故易得禅定;于禅定中,得慈、悲等诸清净心、心数法,皆以是不着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取般若波罗蜜”者,菩萨住众生忍中,忍一切众生加恶事,行大慈悲,是故得大福德;得大福德故心柔软;心柔软故易得法忍,所谓一切毕竟无生。住是法忍中,观一切法空相、离相、无尽、寂灭相,如涅槃相。尔时,还增长众生忍:“如是毕竟空中谁有骂者?谁有害者?”尔时,具足二忍故,不见三事:忍法、忍者、忍处。如是不戏论一切法故,能见一切法空寂灭相如涅槃。本愿求佛道,不着是毕竟空法故,乃至未坐道场不证实际。坐道场已,具足佛法;得佛道,转法轮,随意利益众生,皆是般若波罗蜜力。
  “住毗梨耶波罗蜜取檀波罗蜜”者,菩萨初用精进门入诸波罗蜜中,勤行五波罗蜜,身心精进,不休不息,精进更无异体。住是精进中,不畏阿鼻泥梨苦,何况余苦!菩萨亦知一切法毕竟空;从毕竟空出,以慈悲心故,还起善业,不取涅槃,是精进力。菩萨住精进中,应作是念:“我久久必应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不得。”
  是人过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以财、法二事施惠众生;乃至过百千万亿国土,正使不得一人入三乘,菩萨心亦不悔、不没;不作是念:“我尔所佛土而不得一人可度,云何可得度一切人?”过百千国土,或得一人可令行十善,不中入三乘,不以一人不得实相故,心怀轻悔。复作是念:“我今并使此人行十善道,渐以三乘而度脱之。”教十善已,复以财、法二施满足众生,持是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身、心精进,过无数国,为众生说法。
  问曰:
  一切布施皆以精进,何以但言此二施从精进生?
  答曰:
  虽一切施皆由精进生,此以多精进力生故。如经说:“过百千国土,以二施满足众生。”
  “取尸罗波罗蜜”者,菩萨直行十善道,是名尸罗波罗蜜;或从忍辱等波罗蜜生。若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坐道场,舍十不善道,行四十种善道,不休不息,是名精进波罗蜜力。有人一种不能行,何况四种!
  亦以尸罗波罗蜜故,不生三界,不受二乘。众生以懈怠烦恼心故,生三界中;厌恶生死故,舍佛道,取小乘,此皆是懈怠相;是故说是菩萨不贪三界、不证二乘。
  “取羼提波罗蜜”者,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坐道场,若人、若非人来割截身体持去;尔时,菩萨破我颠倒,善集毕竟空故,作是念:“此中无有割者、截者,是事皆是凡夫虚诳所见;我得大利,我知诸法实相时,能入涅槃,但为怜愍众生故受身;众生自来取去,我不应惜。”尔时,深入诸法实相:“此中无有定相,众生自生怖畏。”以此功德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中若有骂詈、打害、能忍者,是为“忍”;欢喜不退,是为“精进”。是二法,或从精进生忍辱,或从忍辱生精进,今从精进生忍辱。
  “取禅波罗蜜”者。
  有人自然得禅定,如劫尽时;或有退得、生得;或上地生下地得。如是虽得禅定,不从精进生。
  有因大布施,破悭贪等五盖,即得禅定;或有人持戒清净、修集忍辱故,因小厌心,便得禅定;或有人大智慧力故,知欲界无常虚诳不净,即得禅定;禅定虽亦虚诳,犹胜欲界。如是虽有精进,更因余法得禅故,不名从精进生。
  有人不因五法为主,但日夜精进,经行坐禅,常与心斗;以信等五力,深御五盖,若心驰散,便摄令还,如与贼斗,乃至流汗。如是等人得禅定,从精进生。
  或有菩萨钝根,宿罪所覆,深着世乐,驰逸难制;如是人深加精进,尔乃得定。譬如有福德之人,安坐无事,福禄自至;薄福之人,勤设方便、斗战乃得。有福之人自然得者,名为“福德自至”;方便战斗得者,名为“精进而得”。
  如是一切处虽有精进,多处受名。
  “取般若波罗蜜”者,菩萨精进力故,得禅波罗蜜;得禅波罗蜜故,生菩萨神通力。二事因缘故,以神通力遍至十方:未具足功德欲令具足,又欲教化一切众生。
  除四波罗蜜所生般若,余智慧多从精进生故,住精进为主,取智慧。
  般若波罗蜜者,有二种:一者、观诸法实相,于一切法中,不见法相,不见非法相;二者、如所说行。
  人有懈怠心故,不能行二事;精进力故能具足行二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