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智度论

_11 鸠摩罗什(西域)
  亦非持镜人,  非自非无因。
  非有亦非无,  亦复非有无,
  此语亦不受,  如是名中道。”
  以是故说“诸法如镜中像”。
  “如化”者,十四变化心:初禅二:欲界、初禅;二禅三: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五: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是十四变化心,作八种变化:一者、能作小乃至微尘;二者、能作大乃至满虚空;三者、能作轻乃至如鸿毛;四者、能作自在:能以大为小、以长为短,如是种种;五者、能有主力(有大力人无所下故言“有主力”);六者、能远到;七者、能动地;八者、随意所欲尽能得:一身能作多身、多身能作一,石壁皆过,履水蹈虚,手扪日月,能转四大:地作水、水作地、火作风、风作火,石作金、金作石。
  是变化复有四种:欲界药物、宝物、幻术能变化诸物;诸神通人神力故,能变化诸物;天龙鬼神辈得生报力故,能变化诸物;色界生报,修定力故,能变化诸物。
  如化人无生老病死、无苦无乐,异于人生,以是故空无实。一切诸法亦如是,皆无生住灭。
  以是故说“诸法如化”。
  复次,化生无定物,但以心生,便有所作,皆无有实;人身亦如是,本无所因,但从先世心,生今世身,皆无有实。
  以是故说“诸法如化”。
  如变化心灭则化灭;诸法亦如是,因缘灭果亦灭,不自在。
  如化事虽实空,能令众生生忧苦、瞋恚、喜乐、痴惑;诸法亦如是,虽空无实,能令众生起欢喜、瞋恚、忧怖等。
  以是故说“诸法如化”。
  复次,如变化生法,无初、无中、无后;诸法亦如是。
  如变化,生时无所从来,灭亦无所去;诸法亦如是。
  复次,如变化相,清净如虚空,无所染着,不为罪福所污;诸法亦如是,如法性、如如、如真际,自然常净。譬如阎浮提四大河,一河有五百小河属,是水种种不净,入大海水中皆清净。
  问曰:
  不应言变化事空。何以故?变化心亦从修定得,从此心作种种变化,若人若法;是化有因有果,云何空?
  答曰:
  如影中已答,今当更答,此因缘虽有,变化果空。如口言“无所有”,虽心生口言,不可以心口有故,所言“无所有”便是有;若言“有第二头、第三手”,虽从心口生,不可言“有头、有手”。如佛说:观无生,从有生得脱;依无为,从有为得脱;虽观无生法无,而可作因缘,无为亦尔;变化虽空,亦能生心因缘。
  譬如幻、焰等九譬喻虽无,能生种种心。
  复次,是化事于六因四缘中求不可得,是中六因、四缘不相应故空。
  复次,空不以不见为空,以其无实用故言空。
  以是故言“诸法如化”。
  问曰:
  若诸法十譬喻皆空无异者,何以但以十事为喻,不以山河石壁等为喻?
  答曰:
  诸法虽空而有分别,有难解空,有易解空;今以易解空喻难解空。
  复次,诸法有二种:有心着处,有心不着处;以心不着处解心着处。
  问曰:
  此十譬喻,何以是心不着处?
  答曰:
  是十事不久住,易生易灭故,以是故,是心不着处。
  复次,有人知十喻,诳惑耳目法,不知诸法空故,以此喻诸法。
  若有人于十譬喻中心着,不解种种难论,以此为有,是十譬喻不为其用,应更为说余法门。
  问曰:
  若诸法都空,不生不灭,是十譬喻等种种譬喻,种种因缘论议,我已悉知为空;若诸法都空,不应说是喻;若说是喻,是为不空。
  答曰:
  我说空,破诸法有;今所说者,若说有,先已破;若说无,不应难!
  譬如执事比丘高声举手唱言:“众皆寂静!”是为以声遮声,非求声也。以是故,虽说诸法空,不生不灭,愍念众生故,虽说非有也。
  以是故说“诸法如化”。
  【经】
  得无碍无所畏。
  【论】
  种种众、界、入因缘中,心无碍无尽无灭,是为无碍无所畏。
  问曰:
  如先说诸菩萨于无量众中无所畏,今何以更说“无碍无所畏”?
  答曰:
  先说无所畏因,今说无所畏果。于诸大众乃至菩萨众中,说法无尽,论议无减,心无疑难,已得无碍无所畏故。
  复次,如先说于无量众中无所畏,不知以何等力故无畏;以是故,更说无所畏,以得无碍力故。
  问曰:
  若诸菩萨亦有无碍无所畏,佛与菩萨有何等异?
  答曰:
  如我先说,诸菩萨自有无所畏力故,于诸法中无所畏,非佛无所畏。
  复次,无碍法有二种:一者、一切处,二者、非一切处。非一切处者,如入一经书乃至百千经书中无碍,若入一众、若入百千众中无所畏;诸菩萨亦如是,自智慧中无碍,非佛智慧。如佛放钵时,五百阿罗汉及弥勒等诸菩萨皆不能取;诸菩萨亦如是,自力中无碍,佛智慧力中有碍。
  以是故说“诸菩萨得无碍无所畏”。
  【经】
  悉知众生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
  【论】
  问曰:
  云何“悉知众生心行”?
  答曰:
  知众生心种种法中处处行,如日光遍照,菩萨悉知众生心行有所趣向而教之,言:“一切众生趣,有二种:一者、心常求乐;二者、智慧分别,能知好恶。汝莫随着心,当随智慧;当自责心:汝无数劫来,集诸杂业而无厌足,而但驰逐世乐不觉为苦。汝不见世间贪乐致患,五道受生,皆心所为,谁使尔者?汝如狂象蹈藉残害,无所拘制,谁调汝者!若得善调,则离世患。当知处胎不净、苦厄,犹如地狱;既生在世,老病死苦,忧悲万端。若生天上,当复堕落。三界无安,汝何以乐着?如是种种呵责其心,誓不随汝。”是为菩萨知众生心行。
  问曰:
  云何名“以微妙慧而度脱之”?是中云何名微妙慧?云何名粗智慧?
  答曰:
  世界巧慧,是名粗智慧;行施、戒、定,是名微妙慧。
  复次,布施智是为粗慧,戒、定智是名微妙慧。
  复次,戒、定智是为粗慧,禅定智是名微妙慧。
  复次,禅定智是为粗慧,无猗禅定是名微妙慧。
  复次,取诸法相是为粗慧,于诸法相不取不舍是名微妙慧。
  复次,破无明等诸烦恼,得诸法相,是名粗慧;入如法相者,譬如真金不损不失,亦如金刚不破不坏,又如虚空无染无著,是名微妙慧。
  如是等无量微妙慧,菩萨自得,复教众生。
  以是故说“诸菩萨悉知众生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
  大智度初品中意无碍释论第十二
  【经】
  意无挂碍。
  【论】
  云何名“意无挂碍”?
  菩萨于一切怨、亲、非怨非亲人中,等心无有碍。
  复次,一切世界众生中,若来侵害,心不恚恨;若种种恭敬,亦不喜悦。如偈说:
 “诸佛菩萨,  心不爱着;  外道恶人,
  心不憎恚。”
  如是清净,名为意无挂碍。
  复次,于诸法中心无碍。
  问曰:
  是菩萨未得佛道,未得一切智,云何于诸法中心无碍?
  答曰:
  是菩萨得无量清净智慧故,于诸法中心无碍。
  问曰:
  诸菩萨未得佛道故,不应有无量智;有残结故,不应有清净智。
  答曰:
  是诸菩萨,非三界中结业肉身,皆得法身自在,过老病死;怜愍众生故,在世界中行;为庄严佛土,教化众生;已得自在,欲成佛能成。
  问曰:
  如法身菩萨,则与佛无异,何以名为菩萨?何以礼佛听法?
  若与佛异,云何有无量清净智?
  答曰:
  是菩萨虽为法身,无老病死,与佛小异。譬如月十四日,众人生疑,若满若不满;菩萨如是,虽能作佛、能说法,然未实成佛。佛如月十五日,满足无疑。
  复次,无量、清净有二种:一者、实有量,于不能量者谓之无量。譬如海水、如恒河沙等,人不能量,名为无量;于诸佛菩萨,非为无量。菩萨无量清净智亦复如是,于诸天人及声闻、辟支佛所不能量,名为无量智。
  菩萨得无生道时,诸结使断故,得清净智。
  问曰:
  若尔时已断诸结,成佛时复何所断?
  答曰:
  是清净有二种:一者、得佛时,除结都尽,得实清净;二者、菩萨舍肉身、得法身时,断诸结清净。
  譬如一灯能除闇,得有所作,更有大灯,倍复明了;佛及菩萨断诸结使亦复如是,菩萨所断虽曰已断,于佛所断犹为未尽。
  是名“得无量清净智故,于诸法中意无挂碍”。
  【经】
  大忍成就。
  【论】
  问曰:
  先已说等忍、法忍,今何以故复说“大忍成就”?
  答曰:
  此二忍增长,名为大忍。
  复次,等忍在众生中一切能忍;柔顺法忍于深法中忍。此二忍增长作证,得无生忍;最后肉身,悉见十方诸佛化现在前于空中坐,是名“大忍成就”。
  譬如声闻法中:暖法增长名为顶法,顶法增长名为忍法,更无异法增长为异。等忍、大忍,亦复如是。
  复次,有二种忍:生忍、法忍,生忍名众生中忍,如恒河沙劫等,众生种种加恶,心不瞋恚;种种恭敬供养,心不欢喜。
  复次,观众生无初,若有初则无因缘,若有因缘则无初;若无初亦应无后,何以故?初后相待故;若无初后,中亦应无。如是观时,不堕常、断二边,用安隐道观众生,不生邪见,是名生忍。
  甚深法中心无挂碍,是名法忍。
  问曰:
  何等甚深法?
  答曰:
  如先甚深法忍中说。
  复次,甚深法者,于十二因缘中展转生果,因中非有果,亦非无果,从是中出,是名甚深法。
  复次,入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则得涅槃常乐故,是名甚深法。
  复次,观一切法: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无相,非有作非无作;如是观中心亦不着,是名甚深法。如偈说:
 “因缘生法,  是名空相,  亦名假名,
  亦名中道。  若法实有,  不应还无,
  今无先有,  是名为断。  不常不断,
  亦不有无;  心识处灭,  言说亦尽。”
  于此深法信心无碍,不悔不没,是名“大忍成就”。
  【经】
  如实巧度。
  【论】
  有外道法,虽度众生,不如实度,何以故?种种邪见结使残故。
  二乘虽有所度,不如所应度,何以故?无一切智,方便心薄故。
  唯有菩萨能如实巧度。
  譬如渡师,一人以浮囊草筏渡之,一人以方舟而渡,二渡之中相降悬殊;菩萨巧渡众生亦如是。
  复次,譬如治病,苦药针炙,痛而得差;如有妙药名苏陀扇陀,病人眼见,众病皆愈。除病虽同,优劣法异。
  声闻、菩萨教化度人亦复如是。苦行头陀,初、中、后夜,勤心坐禅,观苦而得道,声闻教也。观诸法相,无缚无解,心得清净,菩萨教也。如文殊师利本缘:
  文殊师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过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师子音王,佛及众生寿十万亿那由他岁,佛以三乘而度众生。国名千光明,其国中诸树皆七宝成,树出无量清净法音:空、无相、无作,不生不灭、无所有之音,众生闻之,心解得道。
  “时师子音王佛初会说法,九十九亿人得阿罗汉道,菩萨众亦复如是。是诸菩萨,一切皆得无生法忍,入种种法门,见无量诸佛,恭敬供养,能度无量无数众生,得无量陀罗尼门,能得无量种种三昧。初发心新入道门菩萨,不可称数。是佛土无量庄严,说不可尽。时佛教化已讫,入无余涅槃;法住六万岁,诸树法音亦不复出。
  “尔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二名胜意。
  “是喜根法师,容仪质直,不舍世法,亦不分别善恶。
  “喜根弟子聪明乐法,好闻深义;其师不赞少欲知足,不赞戒行头陀,但说诸法实相清净。语诸弟子:‘一切诸法淫欲相、瞋恚相、愚痴相,此诸法相即是诸法实相,无所挂碍。’以是方便,教诸弟子入一相智。时诸弟子于诸人中无瞋无悔,心不悔故得生忍,得生忍故则得法忍,于实法中不动如山。
  “胜意法师持戒清净,行十二头陀,得四禅、四无色定。
  “胜意诸弟子钝根多求,分别是净是不净,心即动转。
  “胜意异时入聚落中,至喜根弟子家,于坐处坐;赞说持戒、少欲、知足,行头陀行,闲处禅寂,訾毁喜根言:‘是人说法教人入邪见中,是说淫欲、瞋恚、愚痴,无所挂碍相,是杂行人,非纯清净。’
  “是弟子利根得法忍,问胜意言:‘大德!是淫欲法名何等相?’
  “答言:‘淫欲是烦恼相。’
  “问言:‘是淫欲烦恼,在内耶?在外耶?’
  “答言:‘是淫欲烦恼不在内,不在外;若在内,不应待外因缘生;若在外,于我无事,不应恼我。’
  “居士言:‘若淫欲非内、非外,非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来遍求实相不可得,是法即不生不灭;若无生灭相,空无所有,云何能作恼?’
  “胜意闻是语已,其心不悦,不能加答,从座而起,说如是言:‘喜根多诳众人着邪道中。’
  “是胜意菩萨未学音声陀罗尼,闻佛所说便欢喜,闻外道语便瞋恚;闻三不善则不欢悦,闻三善则大欢喜;闻说生死则忧,闻涅槃则喜。
  “从居士家至林树间,入精舍中,语诸比丘:‘当知喜根菩萨是人虚诳,多令人入恶邪中。何以故?其言淫、恚、痴相,及一切诸法皆无碍相。’
  “是时,喜根作是念:‘此人大瞋,为恶业所覆,当堕大罪!我今当为说甚深法,虽今无所得,为作后世佛道因缘。’是时,喜根集僧,一心说偈:
 “淫欲即是道,  恚痴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  无量诸佛道。
  若有人分别,  淫怒痴及道,
  是人去佛远,  譬如天与地。
  道及淫怒痴,  是一法平等;
  若人闻怖畏,  去佛道甚远。
  淫法不生灭,  不能令心恼,
  若人计吾我,  淫将入恶道。
  见有无法异,  是不离有无;
  若知有无等,  超胜成佛道。”
  “说如是等七十余偈,时三万诸天子得无生法忍,万八千声闻人,不着一切法故皆得解脱。
  “是时,胜意菩萨身即陷入地狱,受无量千万亿岁苦!出生人中,七十四万世常被诽谤,无量劫中不闻佛名。是罪渐薄,得闻佛法,出家为道而复舍戒,如是六万三千世常舍戒;无量世中作沙门,虽不舍戒,诸根闇钝。
  “是喜根菩萨于今东方过十万亿佛土作佛,其土号宝严,佛号光逾日明王。”
  文殊师利言:“尔时胜意比丘我身是也,我观尔时受是无量苦。”
  文殊师利复白佛:“若有人求三乘道,不欲受诸苦者,不应破诸法相而怀瞋恚。”
  佛问文殊师利:“汝闻诸偈,得何等利?”
  答曰:“我闻此偈,得毕众苦,世世得利根智慧,能解深法,巧说深义,于诸菩萨中最为第一。”
  如是等,名巧说诸法相。
  是名“如实巧度”。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5 册 No. 1509 大智度论
  大智度初品中佛土愿释论第十三(卷第七)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
  愿受无量诸佛世界。
  【论】
  诸菩萨见诸佛世界无量严净,发种种愿。
  有佛世界都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者;菩萨见已,自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亦当如是。
  有佛世界七宝庄严,昼夜常有清净光明,无有日月;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常有严净光明,亦当如是。
  有佛世界一切众生皆行十善,有大智慧,衣被饮食,应念而至;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中众生,衣被饮食,亦当如是。
  有佛世界纯诸菩萨,如佛色身三十二相,光明彻照,乃至无有声闻、辟支佛名,亦无女人;一切皆行深妙佛道,游至十方,教化一切;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中众生,亦当如是。
  如是等无量佛世界种种严净,愿皆得之。以是故名“愿受无量诸佛世界”。
  问曰:
  诸菩萨行业清净,自得净报,何以要须立愿然后得之?譬如田家得谷,岂复待愿?
  答曰:
  作福无愿,无所摽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譬如销金,随师所作,金无定也。如佛所说:
  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禅法;闻人中有富乐人,心常念着,愿乐不舍,命终之后,生富乐人中。
  复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禅法;闻有四天王天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专念色欲,化来从己)、他化自在天(此天他化色欲,与之行欲,展转如是,故名他化自在),心常愿乐,命终之后,各生其中;此皆愿力所得。
  菩萨亦如是,修净世界愿,然后得之。以是故知,因愿受胜果。
  复次,庄严佛世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世界愿,亦复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
  问曰:
  若不作愿,不得福耶?
  答曰:
  虽得,不如有愿;愿能助福,常念所行,福德增长。
  问曰:
  若作愿得报,如人作十恶,不愿地狱,亦不应得地狱报?
  答曰:
  罪福虽有定报,但作愿者修少福,有愿力故得大果报。如先说罪中报苦,一切众生皆愿得乐,无愿苦者,是故不愿地狱。以是故,福有无量报,罪报有量。
  有人言:最大罪在阿鼻地狱,一劫受报;最大福在非有想非无想处,受八万大劫报。诸菩萨净世界愿,亦无量劫入道得涅槃,是为常乐。
  问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