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智度论

_10 鸠摩罗什(西域)
  如偈说:
 “少德无智慧,  不应处高座,
  如豺见师子,  窜伏不敢出。
  大智无所畏,  应处师子座,
  譬如师子吼,  众兽皆怖畏!”
  无量无边智慧福德力集,故无所畏。
  如偈说:
 “若人灭众恶,  乃至无小罪,
  如是大德人,  无愿而不满。
  是人大智慧,  世界中无恼,
  是故如此人,  生死涅槃一。”
  复次,独得菩萨无所畏故,如《毗那婆那王经》中说。菩萨独得四无所畏,如先说。
  【经】
  无数亿劫说法巧出。
  【论】
  不放逸等诸善根,自身好修。是诸菩萨,非一世、二、三、四世,乃至无量阿僧祇劫集功德智慧。如偈说:
 “为众生故发大心,  若有不敬生慢者,
  其罪甚大不可说,  何况而复加恶心!”
  复次,是菩萨,无数无量劫中,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生灭缚解逆顺中,自了了知诸法实相。
  有三种解:闻解,义解,得解。种种说法门中,无所挂碍,皆得说法方便、智慧波罗蜜。是诸菩萨所说,如圣人说,皆应信受。如偈说:
 “有慧无多闻,  是不知实相;
  譬如大闇中,  有目无所见。
  多闻无智慧,  亦不知实义;
  譬如大明中,  有灯而无目。
  多闻利智慧,  是所说应受。
  无慧亦无明,  是名人身牛。”
  问曰:
  应言无数亿劫巧说法,复何以言“出”?
  答曰:
  于无智人中,及弟子中说法易;若多闻利智善论议人中说法难。
  若小智法师,是中退缩;若大学多闻,问难中大胆欣豫,一切众中有大威德。如《天会经》中偈说:
 “面目齿光明,  普照于大会;
  映夺诸天光,  种种皆不现。”
  以是故,名为“无数亿劫巧说法中能得出”。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5 册 No. 1509 大智度论
  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释论第十一(第六卷)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
  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
  【论】
  是十喻,为解空法故。
  问曰:
  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闻、可嗅、可尝、可触、可识者?
  若实无所有,不应有可见乃至可识。
  复次,若无而妄见者,何以不见声、闻色?若皆一等空无所有,何以有可见、不可见者?以诸法空故,如一指第一甲无,第二甲亦无,何以不见第二甲,独见第一甲?以是故知:第一甲实有故可见,第二甲实无故不可见。
  答曰:
  诸法相虽空,亦有分别可见、不可见。
  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虽知无实,然色可见,声可闻,与六情相对,不相错乱。
  诸法亦如是,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
  如《德女经》说:
  “德女白佛言:‘世尊!如无明内有不?’
  “佛言:‘不!’
  “‘外有不?’
  “佛言:‘不!’
  “‘内外有不?’
  “佛言:‘不!’
  “‘世尊!是无明从先世来不?’
  “佛言:‘不!’
  “‘从此世至后世不?’
  “佛言:‘不!’
  “‘是无明有生者、灭者不?’
  “佛言:‘不!’
  “‘有一法定实性,是名无明不?’
  “佛言:‘不!’
  “尔时德女复白佛言:‘若无明无内,无外,亦无内外,不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亦无真实性者,云何从无明缘行乃至众苦集?世尊!譬如有树,若无根者,云何得生茎节枝叶华果?’
  “佛言:‘诸法相虽空,凡夫无闻无智故,而于中生种种烦恼;烦恼因缘,作身、口、意业;业因缘作后身;身因缘受苦受乐。是中无有实作烦恼,亦无身、口、意业,亦无有受苦乐者。譬如幻师,幻作种种事;于汝意云何?是幻所作内有不?’
  “答言:‘不!’
  “‘外有不?’
  “答言:‘不!’
  “‘内外有不?’
  “答言:‘不!’
  “‘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不?’
  “答言:‘不!’
  “‘幻所作有生者灭者不?’
  “答言:‘不!’
  “‘实有一法是幻所作不?’
  “答言:‘不!’
  “佛言:‘汝颇见颇闻幻所作妓乐不?’
  “答言:‘我亦闻亦见。’
  “佛问德女:‘若幻空,欺诳无实,云何从幻能作伎乐?’
  “德女白佛:‘世尊!是幻相尔,虽无根本而可闻见。’
  “佛言:‘无明亦如是,虽不内有,不外有,不内外有;不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亦无实性,无有生者、灭者,而无明因缘诸行生,乃至众苦阴集。如幻息、幻所作亦息;无明亦尔,无明尽,行亦尽,乃至众苦集皆尽。’”
  复次,是幻譬喻示众生,一切有为法空不坚固;如说:“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
  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幻”。
  “如炎”者,炎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见如野马,无智人初见谓之为水。男相、女相亦如是,结使烦恼日光热诸行尘,邪忆念风,生死旷野中转,无智慧者谓为一相,为男、为女。是名“如炎”。
  复次,若远见炎,想为水,近则无水想。无智人亦如是,若远圣法,不知无我,不知诸法空,于阴、界、入性空法中,生人相、男相、女相;近圣法,则知诸法实相,是时虚诳种种妄想尽除。
  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炎”。
  “如水中月”者,月实在虚空中,影现于水;实法相月在如、法性、实际虚空中,而凡天人心水中有我、我所相现。以是故名“如水中月”。
  复次,如小儿见水中月,欢喜欲取;大人见之则笑。无智人亦如是,身见故见有吾我,无实智故见种种法,见已欢喜,欲取诸相:男相、女相等;诸得道圣人笑之。如偈说:
 “如水中月炎中水,  梦中得财死求生;
  有人于此实欲得,  是人痴惑圣所笑!”
  复次,譬如静水中见月影,搅水则不见。无明心静水中,见吾我、憍慢诸结使影;实智慧杖搅心水,则不见吾我等诸结使影。
  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水中月”。
  “如虚空”者,但有名而无实法。
  虚空非可见法,远视故,眼光转见缥色。诸法亦如是,空无所有,人远无漏实智慧故,弃实相,见彼我、男女,屋舍、城郭等种种杂物心着。
  如小儿仰视青天,谓有实色,有人飞上极远而无所见,以远视故,谓为青色;诸法亦如是。以是故说“如虚空”。
  复次,如虚空性常清净,人谓阴曀为不净。诸法亦如是,性常清净,淫欲瞋恚等曀故,人谓为不净。如偈说:
 “如夏月天雷电雨,  阴云覆曀不清净;
  凡夫无智亦如是,  种种烦恼常覆心。
  如冬天日时一出,  常为昏气云荫曀;
  虽得初果第二道,  犹为欲染之所蔽。
  若如春天日欲出,  时为阴云所覆曀;
  虽离欲染第三果,  余残痴慢犹覆心。
  若如秋日无云曀,  亦如大海水清净;
  所作已办无漏心,  罗汉如是得清净。”
  复次,虚空无初、无中、无后,诸法亦如是。
  复次,如摩诃衍中,佛语须菩提:“虚空无前世,亦无中世,亦无后世,诸法亦如是。”彼经,此中应广说。
  是故说“诸法如虚空”。
  问曰:
  虚空实有法,何以故?若虚空无实法者,若举、若下,若来、若往,若屈、若申,若出、若入等,有所作应无有,以无动处故。
  答曰:
  若虚空法实有,虚空应有住处,何以故?无住处则无法。若虚空在孔穴中住,是为虚空在虚空中住,以是故不应孔中住;若在实中住,是实非空,则不得住,无所受故。
  复次,汝言:“住处是虚空”。如石壁实中,无有住处;若无住处则无虚空,以虚空无住处,故无虚空。
  复次,无相故无虚空;诸法各各有相,相有故知有法。如地坚相,水湿相,火热相,风动相,识识相,慧解相,世间生灭相,涅槃永灭相;是虚空无相故无。
  问曰:
  虚空有相,汝不知故言无,无色处是虚空相。
  答曰:
  不尔!无色是名破色,更无异法,如灯灭,更无法。以是故,无有虚空相。
  复次,是虚空法无,何以故?汝因色故,以无色处是虚空相。若尔者,色未生时,则无虚空相。
  复次,汝谓:“色是无常法,虚空是有常法”;色未有时,应先有虚空法,以有常故。若色未有,则无无色处;若无无色处,则无虚空相;若无相则无法。以是故虚空但有名而无实。
  如虚空,诸法亦如是,但有假名而无实。
  以是故,“诸菩萨知诸法如虚空”。
  “如响”者,若深山狭谷中,若深绝涧中,若空大舍中;若语声,若打声,从声有声,名为“响”。无智人谓为有人语声;智者心念:“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触,故更有声,名为响。响事空,能诳耳根。”
  如人欲语时,口中风名忧陀那,还入至脐,触脐响出,响出时触七处退,是名语言。如偈说:
 “风名忧檀那,  触脐而上去;
  是风七处触,  项及龂齿唇,
  舌咽及以胸,  是中语言生。
  愚人不解此,  惑着起瞋痴;
  中人有智慧,  不瞋亦不着,
  亦复不愚痴,  但随诸法相。
  曲直及屈申,  去来现语言,
  都无有作者。  是事是幻耶?
  为机关木人?  为是梦中事?
  我为热气闷,  有是为无是?
  是事谁能知?  是骨人筋缠,
  能作是语声,  如融金投水。”
  以是故言“诸菩萨知诸法如响”。
  “如犍闼婆城”者,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此城但可眼见而无有实,是名揵闼婆城。
  有人初不见揵闼婆城,晨朝东向见之,意谓实乐;疾行趣之,转近转失,日高转灭;饥渴闷极,见热气如野马,谓之为水,疾走趣之,转近转灭;疲极困厄,至穷山狭谷中,大唤啼哭,闻有响应,谓有居民,求之疲极而无所见;思惟自悟,渴愿心息。无智人亦如是,空阴、界、入中见吾我及诸法,淫瞋心着,四方狂走,求乐自满,颠倒欺诳,穷极懊恼;若以智慧知无我无实法者,是时颠倒愿息。
  复次,揵闼婆城非城,人心想为城;凡夫亦如是,非身想为身,非心想为心。
  问曰:
  一事可知,何以多喻?
  答曰:
  我先已答,是摩诃衍如大海水,一切法尽摄;摩诃衍多因缘故,多譬喻无咎。
  复次,是菩萨甚深利智故,种种法门,种种因缘,种种喻,坏诸法;为人解故,应多引喻。
  复次,一切声闻法中,无揵闼婆城喻,有种种余无常喻:“色如聚沫,受如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如幻”;及《幻网经》中空譬喻。以是揵闼婆城喻异故,此中说。
  问曰:
  声闻法中以城喻身,此中何以说揵闼婆城喻?
  答曰:
  声闻法中城喻众缘实有,但城是假名;揵闼婆城众缘亦无,如旋火轮,但惑人目。声闻法中为破吾我故,以城为喻;此中菩萨利根深入诸法空中故,以揵闼婆城为喻。
  以是故说“如揵闼婆城”。
  “如梦”者,如梦中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人亦如是,诸结使眠中,实无而着,得道觉时,乃知无实,亦复自笑。以是故言“如梦”。
  复次,梦者眠力故,无法而见;人亦如是,无明眠力故,种种无而见有,所谓我、我所,男女等。
  复次,如梦中无喜事而喜,无瞋事而瞋,无怖事而怖;三界众生亦如是,无明眠故不应瞋而瞋,不应喜而喜,不应怖而怖。
  复次,梦有五种:若身中不调,若热气多,则多梦见火,见黄、见赤;若冷气多,则多见水、见白;若风气多,则多见飞、见黑;又复所闻见事多思惟念故,则梦见;或天与梦,欲令知未来事故。是五种梦皆无实事而妄见。人亦如是,五道中众生,身见力因缘故,见四种我:色阴是我,色是我所,我中色,色中我;如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四五二十。得道实智慧觉已,知无实。
  问曰:
  不应言“梦无实”!何以故?识心得因缘便生;梦中识有种种缘,若无此缘,云何生识?
  答曰:
  无也!不应见而见,梦中见人头有角,或梦见身飞虚空,人实无角,身亦不飞,是故无实。
  问曰:
  实有人头,余处亦实有角;以心惑故,见人头有角。实有虚空,亦实有飞者;以心惑故,自见身飞,非无实也。
  答曰:
  虽实有人头,虽实有角,但人头生角者,是妄见。
  问曰:
  世界广大,先世因缘种种不同;或有余国,人头生角,或一手一足,有一尺人,有九头人,人有角何所怪?
  答曰:
  若余国人有角可尔,但梦见此国所识人有角,则不可得。
  复次,若人梦见虚空边、方边、时边,是事云何有实?何处无虚空、无方、无时?以是故梦中无而见有。
  汝先言:“无缘云何生识?”虽无五尘缘,自思惟念力转故,法缘生。若人言“有二头”,因语生想;梦中无而见有,亦复如是。
  诸法亦尔,诸法虽无而可见、可闻、可知。如偈说:
 “如梦、如幻、  如揵闼婆;  一切诸法,
  亦复如是。”
  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梦”。
  “如影”者,影但可见而不可捉;诸法亦如是,眼情等见闻觉知,实不可得。如偈说:
 “是实知慧,  四边叵捉;  如大火聚,
  亦不可触;  法不可受,  亦不应受。”
  复次,如影,映光则现,不映则无;诸结烦恼遮正见光,则有我相、法相影。
  复次,如影,人去则去,人动则动,人住则住;善恶业影亦如是,后世去时亦去,今世住时亦住,报不断故,罪福熟时则出。如偈说:
 “空中亦逐去,  山石中亦逐,
  地底亦随去,  海水中亦入!
  处处常随逐,  业影不相离。”
  以是故说“诸法如影”。
  复次,如影空无,求实不可得;一切法亦如是,空无有实。
  问曰:
  影空无有实,是事不然!何以故?《阿毗昙》说:“云何名色入?青、黄、赤、白、黑、缥、紫、光、明、影等,及身业三种作色,是名可见色入”;汝云何言无?
  复次,实有影,有因、缘故;因为树,缘为明,是二事合有影生,云何言无?若无影,余法因缘有者,亦皆应无!
  复次,是影色,可见长短、大小、粗细、曲直,形动影亦动,是事皆可见,以是故应有。
  答曰:
  影实空无,汝言阿毗昙中说者,是释阿毗昙义人所作;说一种法门,人不体其意,执以为实。如《鞞婆沙》中说:“微尘至细,不可破,不可烧。是则常有!”“复有三世中法,未来中出至现在,从现在入过去,无所失。是则为常!”又言:“诸有为法,新新生灭不住。”若尔者,是则为断灭相!何以故?先有今无故。
  如是等种种异说,违背佛语,不可以此为证。
  影今异于色法,色法生必有香、味、触等,影则不尔,是为非有。
  如瓶二根知:眼根、身根;影若有,亦应二根知,而无是事。以是故,影非有实物,但是诳眼法;如捉火,疾转成轮,非实。
  影非有物!若影是有物,应可破可灭;若形不灭,影终不坏,以是故空。
  复次,影属形,不自在故空,虽空而心生眼见。
  以是故说“诸法如影”。
  “如镜中像”者,如镜中像非镜作,非面作,非执镜者作,亦非自然作,亦非无因缘。
  何以非镜作?若面未到,镜则无像,以是故非镜作。
  何以非面作?无镜则无像。
  何以非执镜者作?无镜无面则无像。
  何以非自然作?若未有镜,未有面,则无像,像待镜、待面然后有。以是故非自然作。
  何以非无因缘?若无因缘应常有;若常有,若除镜、除面,亦应自出,以是故非无因缘。
  诸法亦如是,非自作,非彼作,非共作,非无因缘。
  云何非自作?我不可得故,一切因生法不自在故,诸法属因缘故,是以非自作。
  亦非他作者,自无故他亦无,若他作则失罪福力,他作有二种:若善、若不善;若善应与一切乐,若不善应与一切苦。若苦乐杂,以何因缘故与乐?以何因缘故与苦?
  若共,有二过故:自过、他过。
  若无因缘生苦乐,人应常乐,离一切苦;若无因缘,人不应作乐因、除苦因;一切诸法必有因缘,愚痴故不知。
  譬如人从木求火,从地求水,从扇求风;如是等种种各有因缘。是苦乐和合因缘,是苦乐和合因缘生:先世业因,今世若好行、若邪行缘,从是得苦、乐;是苦乐种种因缘,以实求之,无人作,无人受,空五众作,空五众受。无智人得乐,淫心爱着,得苦生瞋恚;是乐灭时,更求欲得。如小儿见镜中像,心乐爱着,爱着失已,破镜求索,智人笑之;失乐更求,亦复如是,亦为得道圣人所笑。
  以是故,说诸法如镜中像。
  复次,如镜中像实空、不生不灭,诳惑凡人眼;一切诸法亦复如是空无实,不生不灭,诳惑凡夫人眼。
  问曰:
  镜中像从因缘生,有面、有镜、有持镜人、有明,是事和合故像生;因是像生忧喜,亦作因,亦作果,云何言“实空、不生不灭”?
  答曰:
  从因缘生,不自在故空;若法实有,是亦不应从因缘生。何以故?若因缘中先有,因缘则无所用;若因缘中先无,因缘亦无所用。
  譬如,乳中若先有酪,是乳非酪,因酪先有故,若先无酪,如水中无酪,是乳亦非因;若无因而有酪者,水中何以不生酪?若乳是酪因缘,乳亦不自在,乳亦从因缘生;乳从牛有,牛从水草生,如是无边,皆有因缘。以是故因缘中果,不得言有,不得言无,不得言有无,不得言非有非无,诸法从因缘生,无自性,如镜中像。如偈说:
 “若法因缘生,  是法性实空;
  若此法不空,  不从因缘有。
  譬如镜中像,  非镜亦非面,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