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帝新脑

_5 罗杰·彭罗斯(英)
安克和阿伯勒逊 1977)设计的电脑程序之上。该程序的目的是为理解简单
的故事提供模拟,例如: “一个人进入餐馆并订了一份汉堡包。当汉堡包
端来时发现被烘跪了,此人暴怒地离开餐馆,没有付帐或留下小费。”第
二个例子是: “一个人进入餐馆并订了一份汉堡包。当汉堡包端来后他非
常喜欢它;而且在离开餐馆付帐之前,给了女服务生很多小费。”作为对
“理解”这一故事的检验,可以询问电脑,在每一种情形下此人是否吃了
汉堡包 (这一事实在任一故事中都没有说清)。电脑对这类简单的故事和
----------------------- Page 31-----------------------
问题可给出和任何讲英文的人会给出的根本无从区别的回答,也就是对于
这些特定的例子,第一种情形是 “非”,而第二种情形是“是”。这样一
台机器已在这一非常有限的意义上通过了图灵检验!
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这类成功是否实际上表明电脑方面或许程序本
身方面具有任何真正的理解。西尔勒使用了他的 “中文屋子”的概念来论
证它不具备。他首先摹想,这一故事是用中文而不是英文来讲,这肯定是
非本质的改变。把这一特殊演习的电脑算法的所有运算 (用英文)作为一
组指令提供给用中文符号进行操作的计算员。西尔勒想象自己被锁在一个
屋子里操纵这一切。代表这一故事和问题的一连串符号通过一条很小的缝
隙被送进这屋子。不允许任何其他的来自外头的信息漏进去。最后当所有
的操作完成后,程序的结果又通过这条缝隙递到外面来。由于所有这些操
作都是简单地执行施安克程序的算法,这个最终程序的结果简单地为中文
的 “是”或者“非”,给出了关于以中文说的故事用中文问的原先问题的
正确答案。现在,西尔勒很清楚地表明他根本不识中文,这样他对该故事
讲的是什么没有任何哪怕是最浅的概念。尽管如此,只要正确地执行了那
些构成施安克算法的一系列运算 (已给他用英文写的这一算法的指令),
他就能和一位真正理解这故事的中国人做得一样好。西尔勒的要点是,而
且我以为是相当有力的,仅仅成功执行算法本身并不意味着对所发生的有
丝毫理解。锁在他的中文屋子里的 (想象的)西尔勒不理解任一故事的任
一个词!
人们对西尔勒的论证提出了许多异议。我将只提到我认为具有重要意
义的那些。首先,在上面用到的 “不理解任一个词”的短语也许有容易使
人误导的东西。理解和模式之间正与它和单独词汇之间有一样多的关系。
在执行这类算法时,在不理解许多个别词汇的实在意义的情形下,人们可
以知觉这些符号构成的模式的某些东西。例如,中国字的 “汉堡包”(如
果,真的有这个词的话)可用某一其他的菜譬如讲 “炒面”来替换,而故
事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尽管如此,我觉得可以合理地假设,如果人们仅仅
跟踪着这种算法细节的话, (即使把这种代换认为不重要)只传递了该故
事中很少的实际意思。
其次,人们必须计入这个事实,如果用人类的操纵符号来执行的话,
在正常情形下甚至执行一个相当简单的电脑程序也会是非同寻常的冗长和
繁琐。 (这毕竟正是为何我们让电脑来为人类做这种事的原因!)如果西
尔勒真的以这种提议的方式实行施安克的算法,那么仅仅是为了得到哪怕
是一个单独问题的答案,他很可能要花费许多天、许多月甚至许多年极其
枯燥的工作,这根本不像是一位哲学家的活动!然而,由于我们在这里主
要关心原则的而不是实践的事体,所以我仿佛觉得这不是一个严重的反
对。在具有和人脑相当的足够的复杂性、并因此适当地通过图灵检验的假
想的电脑程序中引起了更多的困难。任何这类程序都是极可怕地复杂。人
----------------------- Page 32-----------------------
们可以想象,为了回答甚至相当简单的图灵检验问题,这一段程序的运算
会涉及到如此多的步骤,以至于在一个正常人的一生中根本没有可能用手
9
完成这一算法。在没有这种程序的情形下,这是否的确如此还很难说 。
但是,依我的观点,这一极其复杂的问题无论如何不能简单地不予理睬。
是的,我们在这里关心的是原则的事体,但是一个算法要呈现出精神品质,
其复杂性就要达到某一 “临界”量,我认为这是合情理的。这一临界量也
许是如此之大,复杂到这等程度的算法,由任何人以西尔勒摹想的样子用
手来进行,根本就是不可能想象的。
西尔勒本人允许一整队不能讲中文的符号操作员去取代原先中文屋子
里的孤独者 (“他自己”),以此来抵抗上面的反对。为了得到足够大的
数目,他甚至想象把它的屋子用印度整个国家来代换,现在它的全部人口
(除了理解中文的人以外!)都来从事符号操作。虽然这在实践上是荒唐
的,但在原则上却不是,而且该论断在本质上和以前是一样的:尽管强AI
宣称只要实现适当的算法即会诱导出 “理解”的精神品质,这些符号操作
员仍然不理解这故事。然而,现在另有一种反对正开始幽然逼近。这些单
独的印度人难道不是比起来更像人脑中的神经元而不像整个人脑本身
吗?没人认为神经元本身会单独地理解这个人的思想,神经元的激发明显
地构成人脑在进行思考时的物质活动,为何要期望单个印度人去理解这中
文的故事呢?为了答复这一诘问,西尔勒指出,如果在印度没有一个单独
的人理解这一故事,而真实的国家却能理解显然是荒唐的。他论争道,一
个国家正像一台恒温器或一辆汽车与 “理解”毫不搭界,而单独的个人却
有关系。
这一论争,比前面的那个苍白无力得多。我认为,西尔勒的论证在只
有一个单独的人在实行算法时力量最强大,这时我们只限于注意一个不复
杂到可由一个人在短于一生的时间内实际执行的算法的情形。我认为他在
建立这一结论的论证不够严格,这就是不存在和一个人实行那个算法相关
的离体的某种类型的 “理解”,而且这种理解的存在并不以任何方法反射
到他自身的意识上去。然而,我和西尔勒都同意,至少可以说,这种可能
性被减少到很微小的程度。我认为西尔勒的论证对之还有相当的力量,即
使它还不完全是结论性的。施安克的电脑程序所具有的这类复杂性的算法
不能对其实行的任何任务有丝毫真正的理解,对这一点的展示是相当令人
信服的,而且它 (仅仅)暗示,不管一种算法是多么复杂它都不能自身体
现真正的理解。这和强AI 的声称相矛盾。
就我所能看到的,强AI 观点中还有其他非常严重的困难。强AI 观点
就只管算法。这个算法是由头脑、电脑、印度整个国家、轮子和齿轮还是
由一套水管系统来执行都是一样的。其观点是,对于被认为由算法所代表
的 “精神状态”,只有它的逻辑结构是有意义的,这与那个算法的特殊的
物理体现完全无关。正如西尔勒所指出的,这在实际上导致了一种 “二元
----------------------- Page 33-----------------------
论”的形式。二元论是由极富影响力的十七世纪的哲学家兼数学家雷恩 ·笛
卡尔所提倡的,它断言存在物质的二种不同的形式: “精神的东西”和通
常物质。这两类物质的一种是否并且如何去影响另一种是个额外的问题。
关键是认为精神的东西不是由物体所构成,并能独立于它而存在。强AI
的精神东西是算法的逻辑结构。正如我刚评论过的,一个算法的特殊的物
理体现,是完全无关的某种东西。算法有某种离体的 “存在”,这和它的
按照物理的实现完全分离。我们要多么认真地对待这种存在是我在下一章
还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它是抽象数学对象的柏拉图实在的一般问题的一部
分。此刻我且回避这一般的问题,而且仅仅评论强AI 支持者所仿佛的确相
信的算法形成它们思维、感情、理解以及意识、知觉的 “物质”。正如西
尔勒指出过的,强AI 的立场似乎把人们逼向极端的二元论,也就是强AI
支持者最不愿意与之打交道的观点,这真是富有讽刺意味!
这就是在道格拉斯·霍弗斯达特 (1981)的题为 《和爱因斯坦头脑谈
话录》的对话中所论证的事件背后的两端论。他本人是强AI 的主要提议
者。霍弗斯达特捏造出一本极厚的书,假想它能包含对阿尔伯特·爱因斯
坦头脑的整个描述。正如活着的爱因斯坦要回答的那样,只要简单地翻阅
该书,并仔细地按照所提供的细致的说明,任何人愿意问爱因斯坦的问题
都能得到回答。当然,正如霍弗斯达特仔细地指出的那样, “简单”是十
足的误称。但是他的宣称是,在图灵检验的操作意义上,这本书在原则上
完全等效于实在的爱因斯坦的可笑地迟缓的复件。这样,按照强AI 的论
争,这本书可像爱因斯坦本人那样思维、感觉、理解和知觉,但是也许是
以极慢的节律生活 (这样,从书——爱因斯坦看来,外部世界似乎以疯狂
的高速度闪现)。由于这本书被认为仅仅是组成爱因斯坦 “自己”的算法
的特殊体现,它实际上就是爱因斯坦。
但是,现在出现了新的困难。这本书也许从未被打开过,或者它被无
数追求真理的学生和研究者熟读。这本书怎么 “知道”这种差别呢?这本
书也许不必被打开,它的信息可由X 射线立体扫瞄术或其他技术的魔法取
出。爱因斯坦的知悉是否只有当这本书被考察时才被唤起呢?如果两个人
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刻去问该书同样的问题,他是否发觉是发生了两回?
或者那是否使爱因斯坦知觉的同一状态在两个分开的和时间不同的事件
中实现?或许只当该书被改变时,他的知觉才被唤起?毕竟在正常情况
下,当我们知觉从影响我们记忆的外面世界接受到一些信息时,我们精神
状态确实稍被改变。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是否意味着,算法的 “适当的”
改变 (我在这儿把记忆的储存包含到算法部分中去)而不是(或者以及)
算法的激活被认为和精神事件相关?或者即便书——爱因斯坦从未被任
何人或任何东西考察或扰动过,它是否维持在完全自知悉的状态?霍弗斯
达特触及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但他完全不想去回答这些,或者和我们大多
数人妥协。
----------------------- Page 34-----------------------
去激活或者以物理形式体现一个算法是什么意思呢?改变一个算法是
否和仅仅抛弃一个算法并且用另一个取代之在任何意义上不同呢?这些究
竟和我们意识知悉的感觉有关吗?读者 (除非他或她本人是强AI 支持者)
也许会惊讶,为什么我为了这样明显地荒谬的思想花了这么多的篇幅。事
实上,我不认为这一思想在本质上是荒谬的,它仅仅是错误的!在强AI
的背后的推理中的确有某种必须慎重对付的力量,我将解释这一点。我的
观点是,这些思想若被适当地修正的话,还具有一些魅力,正如我还将告
知诸位的。此外,依我看法,西尔勒表达的特殊的矛盾的观点还包含某些
严肃的困惑和表面的荒诞,尽管如此,我在一定程度上和他同意!
西尔勒在他的讨论中似乎隐含地接受,当代的电脑,但是还加上大大
加快了的动作速度和快速存取的记忆容量 (而且可能并联运行),可以在
不太遥远的将来体面地通过图灵检验。他是准备接受强AI 的论点(以及其
他大部分 “科学”观点)“我们是任何电脑程序的体现”。此外,他还附
和这种说法: “头脑理所当然地是一台电脑。由于任何东西都是一台数字
10
电脑,头脑也是。” 西尔勒坚持,人脑 (它可有精神)和电脑(他论证
说没有精神),两者都可以执行同样算法,两者功能之间的差别完全在于
各自的物质构成。但是,由于他不能解释的一种原因,他声称生物体 (头
脑)可有 “意图性”和“语义性”,他把这些定义为精神活动的特征,而
电子仪器没有。我觉得这对于得到科学的精神理论没有什么用处。也许除
了生物系统 (而我们刚好是这样的系统)的演化来的历史的“方式”以外,
关于它有什么特殊的东西特地被恩准获得意图性或语义性?我觉得这一断
语就像教义一样地令人可疑,甚至也许不比强AI 的坚持的只要执行一个算
法即能召唤起意识知觉的状态的说教更加独断!
我的意思是,西尔勒以及大量其他的人被电脑专家引入歧途。而这些
电脑专家又依序地被物理学家引入歧途。 (这不是物理学家的过错。他们
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任何事情!) “每一件东西都是一台电脑”的信念似乎
已被广泛蔓延。我在本书的愿望是为了表明,为何以及如何情况并非如此。
----------------------- Page 35-----------------------
硬件和软件
在电脑科学的行话中,术语硬件表示一台电脑,涉及的实在的机构(印
刷线路、晶体管、导线、磁性存储空间等等),包括了把所有东西都联结
起来的方法的全部细节。相应地,术语软件是指可在机器上进行的各种程
序。阿伦·图灵的一个杰出的发现便是,任何其硬件达到一定程度复杂性
和灵活性的机器,都等效于任何其他同类机器。这一等效性的含义是,对
于任何两台这样的机器A 和 B,存在一段特别的软件,如果将其赋予机器A,
就会使之完全像机器B 一样地动作;类似地,还存在另一段特殊的软件,
如果将其赋予机器B,就会使之和机器A 完全一样地动作。我在这里用词
“完全一样”是指,对任何给定的输入(在对机器提供了转换软件之后再
提供它)机器的实际输出,而不是指每台机器用以产生这输出所花的时
间。如果任一台机器在任何阶段用光了用于计算的存储空间,我还允许其
召来一些 (在原则上无限制的)外部空白空间的“粗纸”供应,可采用磁
带、磁盘、磁鼓或任何别的什么。事实上,对机器A 和 B执行同一任务所
需时间的不同值得严肃地加以考虑。例如,也许有这种情形,A 在执行一
特别任务时比 B 快一千倍;也许还有这种情形,同样的一对机器,存在某
一其他任务,这时B 比A 快一千倍。此外,这里计时可以极大地依赖于所
用的转换软件的选取。这是非常 “原则的”讨论,人们不甚关心诸如在一
段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他的计算的实际的事体。我将在下一章把在这里提到
的概念弄得更精确些:机器A 和 B 是所谓普适图灵机的实例。
实际上,所有现代通用的电脑都是普适图灵机。这样,在上述的意义
上,所有通用的电脑都是互相等效的:假使我们不关心运算的速度和存储
空间的可能限制,则它们之间的差别可完全地被包摄到软件中去。的确,
现代技术已经使得电脑如此快速地运行,并具有如此庞大的储存能力,对
于大多数 “日常”目的,这些实际考虑对于通常的需求不构成任何严重的

限制 ,所以这种电脑之间有效的理论上的等价也可认为是在实践的水平上
的。技术仿佛已经把有关理想化的计算仪器的纯学术讨论转变或直接影响
我们生活的事体。
就我所知,作为强AI 哲学基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在物理计算仪器之
间的这种等价。硬件似乎相对地不重要 (也许甚至完全不重要),而软件
也就是程序或者算法被认为是要紧的因素。然而,我似乎觉得还有从物理
的方向来的更多的重要的基础因素。我将指出这些因素是什么。
是什么东西赋于个别人其单独的认同性呢?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否正
是构成他身体的原子呢?他的认同性是否依赖于构成这些原子的电子、质
子和其他粒子的特殊选择呢?至少有两种理由说明不可能是这样子的。首
① 然而,参阅在第四章结尾处关于复杂性理论和NP 问题的讨论。
----------------------- Page 36-----------------------
先,任何活人身体的物质都处于连续代换的状态中。这尤其适用于一个人
脑的细胞中,尽管在出生后没有产生新头脑细胞的这一事实。在每一活细
胞 (包括每一个头脑细胞)中的绝大多数原子以及实际上我们身体的整个
物质从诞生以来已被代换了许多回。
第二个理由来自于量子物理。而且极富讽刺意味的是,严格地讲,它
和第一个理由相冲突!按照量子力学 (我们在第六章322 页还要进一步地
讨论),任意两颗电子必须是完全等同的,这同样地适合于任意两颗质子
以及任一特殊种类的两颗粒子。这不仅仅说没有办法把两颗粒子区分开,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