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弃儿汤姆·琼斯史

_12 亨利·菲尔丁(英)
卜利福少爷鼻子流着血,眼里就跟着哗哗地滚着泪,来到他舅舅和令人
望而主畏的斯威克姆跟前。在这个法庭上,挥拳殴打、致伤流血的罪状,都
一下提了出来,把汤姆控告了。汤姆只是说,是卜利福先招他激他,他才动
的手,作为辩护;而这种情况实在却是卜利福少爷惟一略而未提的一点。
确有可能,这种情况完全从他的记忆中溜走了,因为,他回答的时候绝
对坚持,他没用过他骂汤姆的字眼儿,并且还找补了一句说,“上帝有灵,
千万永远也别叫这种顶脏的字眼儿从他嘴里吐出来!”
汤姆不管一切法律程序,反驳他说,毫不含糊,他用过那种字眼儿。卜
利福少爷一听这句话,跟着就说,“这本不足怪。因为一个人,撒过一回
谎,就很难对撒第二回有所顾忌。我要是像你那样,对老师撒那样昧良心的
谎,那我就要觉得没脸儿再见人了。”
“撒什么谎,孩子?”斯威克姆有些急巴巴地问。
“哦,就是他对您说,他打死那只松鸡的时候,并没有人和他在一块儿
啊;但是他心里可明白(说到这儿,他一下泪如泉涌),不错,他心里可明
白;因为他对我承认来着,说他和猎守黑乔治在那儿。还不止这个;他说,
一点儿不错,你说过——你要是敢否认,那你就否认吧,你不是说,你豁出
去叫老师把你脔割了,也不说实活么?”
斯威克姆一听这话,眼里冒出火来,他耀武扬威地喊道,“
..!嚯!
这就是你对荣誉的错误看法儿!这就是那个不许抽第二回的孩子!”但是奥
维资先生却用更温和的态度转向这个小伙子说,“这是真的吗,孩子?你为
什么那样顽梗,咬定了非撒谎不可哪?”
汤姆说,“他也和任何人一样,是顶瞧不起说谎的。但是他认为,他要
是讲荣誉,就不能不像他作的那样去作;因为他曾答应过那个可怜的人,不
把他举发出来。”他说,“他更应该那么办,因为那个猎守曾求他别跑进那
位绅士的庄园里去,后来猎守自己也去了,那是因为猎守不得不顺从他的怂
恿。”他说,“这就是这件事全部实情;他都敢发誓,证明这个话不假。”
他结束这番话的时候,声情俱激地恳求奥维资先生“对这个可怜的人一家大
小发发慈悲,因为只有他自己是犯罪的人,那个猎守是经他费了大事,才说
动了心,作了那回事的。实在说起来,义父,”他说,“我说的几乎不能算
得是撒谎;因为,那个可怜的猎守,在整个的事件里,都是清白无辜的。我
本来可以自己去追那些鸟儿;不但那样,实在是我先去的,他只是怕我惹出
更大的乱子来,才跟在我后面,我哀求您,义父,就罚我一个人好啦;您把
那匹小马再牵回去吧!但是我可哀求您,义父,饶了这个可怜的乔治吧。”
奥维资先生沉吟了一会儿,于是叮嘱他们,叫他们要互相友爱,不要争
吵,一块儿相处,才把那两个孩子都打发走了。
①这句话本引自利利的《拉丁文法》(已见前),而利利又引自罗马作家老蒲林尼(Pliny theElder23?—79)的《自然史》第7卷第41章第2节。拉丁原文为“Quid quod memo mortalium omnibushoris sapit.”这句话在本书中曾引用过三次。

第五章那位神学家和那位哲学家关于这两个孩子的意见,兼及他们所
以有那种意见的原因以及其他。
第五章那位神学家和那位哲学家关于这两个孩子的意见,兼及他们所
以有那种意见的原因以及其他。
斯威克姆既是满脑子的桦木条子,①就嚷嚷着反对这种表示软弱的宽
大,并且,像他所说他要冒昧地称之为宠邪纵恶的宽大。他说,赦免这种罪
恶,不对之加以惩罚,就是激发鼓励这种罪恶。他对应该要孩子改过纠错,
大鼓唇舌,还广引所罗门和其他名人的许多箴言,②以为佐证,这些箴言,
既然在许多别的书上都可以看到,所以在这儿就不重复了。他跟着又对说谎
之为恶,大作了一气文章,在这方面,他也和在另一方面同样地旁征博引。
斯侩厄就说,他曾尽力想把汤姆的行为,和他自己那种完美的道德观
念,互相调和,但是却没办到。他承认,有些事情,乍一看去,好像是坚忍
不拔,见之行动,但是既然坚忍不拔是一种道德,而撒谎是一种坏事,那它
们二者决不能融合在一块儿,或者结合为一体。他又找补了一句说,现在这
种情况,既然是有些把道德和邪恶混杂起来了,那也许值得斯威克姆先生考
虑一下,是否可以因为这一点,而更大张挞伐。
这两位学识渊博的人,既然都对谴责琼斯不谋而合,所以对赞扬卜利福
少爷也意见一致。揭露事实,据这位牧师说,是每一个信仰宗教的人所应尽
的职责;那位哲学家就宣称,揭露事实,高度地符合是之准则,符合永远如
此、一成不变的物之常理。
但是,所有这一切议论,据奥维资先生看来,都没有分量。他们不能说
服他,叫他在惩罚汤姆的令状上签字画押。他胸中有一种东西,和琼斯所坚
持的那种不可战胜的信义,密合无间,而和斯威克姆的宗教以及斯侩厄的道
德,都不那么符合。因此他严格地吩咐那位神学家,叫他不要因为刚才发生
的事,对汤姆使用无理暴力。这位塾师设法子,不得不服从这种命令,但是
却抱着一万个不愿意,并且不时地嘟嚷着说,这孩子毫无疑问要惯坏了。
对待那个猎守,那位善人却更严厉。他马上把那个可怜的人传到跟前,
痛加告诫了一顿之后,把他的工资算给了他,解除了他的职务;因为奥维资
先生说得很对,为开脱自己而说谎和为开脱别人而说谎,是两种大大不同的
罪行。他同样坚决他说,这个猎守,不应该卑鄙地眼看着汤姆为了他而受那
么重的惩罚,他应该自己出头,承认事实,因而使汤姆免受那一顿惩罚才
是。奥维资先生对他所以毫不通融,那样严厉,这就是他的主要动机。
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了以后,许多人在批判那两个小伙子这一次所作所为
①鞭打学童,是用许多桦木枝条,束其一端,作为刑具的。..
②例如《旧约·箴言》第13章第24节,“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又同
书第23章第13节,“不可不行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
免下阴间,”等等。《箴言》一般认为是所罗门王所作。

的时候,都不同意斯侩厄和斯威克姆。一般人都说,卜利福是一个鬼鬼祟祟
的小人,一个没有刚性的窝囊废,还有其他这一类的评语:而对汤姆却都夸
赞,给他封徽号,说他是一个有胆量的小伙子,一个同欢共乐的小酒友儿,
①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一点儿不错,他对黑乔治的行为,使乔治取得所有仆
人的好感;因为那个家伙虽然以前普遍为人所嫌憎,但是他被下了工,大家
却又普遍地可怜起他来。汤姆·琼斯的高谊和侠举,大家都一致地以最高的
欢呼来相庆;他们对卜利福少爷则公然谴责,不过不敢谴责得太过就是了,
怕的是那会引起得罪他母亲的危险。但是,尽管如此,可怜的汤姆却受尽了
皮肉之苦。因为,虽然斯威克姆受到禁令,不许他因为前面的事件,就扬臂
挥鞭,但是,像那句格言所说的那样,要找棍子是很容易的等等②。所以要
找到桦条也很容易。实在说起来,斯威克姆所以有哪一段较长的时间,没能
抽打琼斯,没找到桦条,就是惟一的原因。
如果挥鞭抽人这种玩意儿,是这个塾师惟一孜孜以求的乐趣,那卜利福
少爷,十有八九,也难免此难。但是,虽然奥维资先生常常吩咐斯威克姆,
叫他对这两个孩子,一视同仁,而他却一直对卜利福少爷又和蔼、又温柔,
对那另一个孩子,却又严厉,甚至于又野蛮。说实在的,卜利福大大地取得
了他这位老师的欢心;一部分因为他对老师本人永远深深致敬,更重要的
是,因为他对他老师的主义,以应有的尊重、敬谨接受;本来他把他老师所
说的话,不但都能背诵,而且常常复述;对于他的原则热心维护,那种热心
劲儿,见之于他这样年轻的人身上,真令人惊异:他就以此使他那位德高望
重的老师,对他异常亲热。
在另一方面,汤姆·琼斯不但在外面的表现上礼貌不周,因为他看到他
老师走近前来的时候,往往忘记脱帽,甚至忘记鞠躬;同时不但完全不理他
老师那一套言传,而且完全不理他那一套身教;①他实在得说是一个没有心
计、晕头昏脑的少年,态度很不稳重,表情更不沉静,还往往非常不讲谦
虚、不顾体面,笑话他那位同伴那样一本正经、循规蹈矩。
斯侩厄先生也因为同样的原故,喜欢卜利福少爷,而不喜欢汤姆,而汤
姆却对他那种议论和对斯威克姆的议论一样,看得如同东风吹马耳。他有一
次,冒昧地拿是之准则开了一回玩笑;另有一次就说,他相信世界上没有任
何准则,能作成他爸爸那样的人(因为奥维资允许他以爸爸称呼他了)。
卜利福少爷和他正相反。他虽然刚刚十六岁,但是却已经在待人接物方
面,工于心计,善耍手腕了,能在同时同刻,对于对立的两方,都取欢讨
好。他和那个神学家在一块儿,就一心一意都是宗教,和那个哲学家在一块
儿,就一心一意都是道德。如果他们两个都在跟前,他就绝对一声也不响,
这样一来,他们两个就把静默②往他有利那方面解释,也往他们各自有利那
方面解释。
卜利福不但在这两位绅上面前尽谄谀之能事,他还常常抓住机会,在他
①英国18世纪,饮酒之风特盛。宾主不醉得卧于桌下,不算尽礼。但酒后又往往因醉而发生争吵。片语不
合,即拔剑相斗,此为常俗。此处因汤姆为人好,有酒德,无与人争吵之事,故特如此称之。..
②英国格言,“很容易找到棍子,如果你要打狗。”在16世纪时,此已称为古谚。亦见莎士比亚《亨利第
六》下部,第6幕第3场第171行。..
①英谚:身教优于言传。..
②英谚:沉默无言,等于同意赁许。

们背后当着奥维资先生的面,尽了“打背工”
①之妙技;每逢遇到只有他和
他舅舅在一起的时候,而他舅舅称赞起任何宗教或者道德的思想感情来(因
为他永远称赞这类思想感情),他绝少不把这种思想感情归功于斯威克姆或
者斯侩厄良好的教导;因为他知道,他舅舅老把这种奉承的话,向他要对之
起作用的那些人重新述说。同时,他又从经验中认识到,这种奉承,不但对
那位神学家,而且对那位哲学家,都给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说实在的,这
种奉承,通过第二者之口说出来,太受听了,叫人没法儿不心痒难挠。
除此而外,更有甚者:原来那个年轻的绅士不久就领会到,他对他的老
师所说的这一切称赞之词,叫奥维资先生听起来,心里有多舒服;因为这种
称赞,就等于对他所订立的那种奇特教育计划,高声颂扬。原来这位德高望
重的好人,鉴于公立学术机关的制度并不完备,同时青年人在这种学校里,
容易沾染上一些坏习气,所以决定叫他外甥,还有那个小伙子(他算是抱养
的了),在他自己家里受教育。他认为,在自己家里,他们的道德就可以避
免受到一切腐蚀的危险。他们要是上公立学校或者大学,那他们就很难不受
影响。②
因此奥维资先生决定由他自己专请一位西宾,来给这两个孩子传道授
业,于是就有一位交情与众不同的朋友,给他荐了斯威克姆先生,充当此
职。奥维资先生对这位朋友的见识,很重视,对于他的正直,很有信心。这
位斯威克姆先生,本来是一个学院的评议员,③他几乎全部时间都住在那个
学院里;他以广有学问、笃信宗教、举止沉稳,称誉人口,毫无疑问,就是
有这些资
12世纪稍前,才以渐兴起,至12世纪始渐盛。其各学院创始之人皆不
同,和艾勒夫锐得相去三四百年。
③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各学院,由院长及
评议员(fellow)若干人,组一团体,共同治院。院长由评议员自行互选。
评者员则由领取基金的毕业主中选择。其资格为至少经三年学习,取得文学
上等学位,并合于某些要求,如才能、学业、适应性、胜任性等。评议员除
于基金中领取薪资外,并由院方供居室及其他待遇,为终身制。如他就牧师
或律师之职,则原职取消。
格,所以奥维资先生这位朋友才一心一意把他荐来;虽然同时也毫无疑问,
这位朋友,欠斯威克姆家里一笔人情;因为斯威克姆的门庭,是一个选区市
镇上最有名的望族,而奥维资先生那位朋友,是那个选区的议会代表。
①本舞台用语,此处推其意而广之。..
②英国18世纪,政府对于教育,尚无系统专职管理机构,学校大多是私人捐助基金而建立起来的,还有主
要市镇所立之文法学校,都衰微腐败,质量甚差,而大学尤甚。牛津、剑桥的大学院长,皆为终身制,不
许结婚,而亦不求其作教学工作,教授亦很少作他们应作的事。有人说,在大学里,除了学会抽烟喝酒,
别的全学不到。至于学位考试,更为滑稽可笑。问“大学学院是谁创立的?”答,“国王艾勒夫锐得”之
类。至于慈善学校、主日学校,专为穷苦人的子弟而设,更不完备。而当时乡村绅土,对子女教育,多不
肯多花费钱。一般人都把子弟送到附近的文法学校,有的人请邻近的牧师在家里教子弟,或特请家庭教
师,如奥维资这样。这是一般情况。至于当时的大学,也出了几个大名人,如牛顿之流,则属例外。艾勒
夫锐得为西萨克森王国贤明国王,武功文治皆盛(849 —901)。牛津及剑桥大学从

斯威克姆刚一来到奥维资先生宅里的时候,是非常称奥维资先生的心
的;他的品格,完全足以当得起荐举人的评定。但是,和他认识久了,接触
多了,这位德高望重的人可就在老师身上看出毛病来了;他本来愿意,老师
没有这些毛病才好。不过因为这些缺点,好像远远轻于优点,所以奥维资先
生并设想要辞掉他;说实在的,要是因为他有这些毛病而就辞掉他,本来也
不很应该。因为,读者如果设想,这位教师在奥维资先生面前的表现,和他
像这部书里所写、在读者面前所表现是一样的,那读者就大错而特错了。有
些情况,都只有我们因为出于特别感受所得,才能公开挑明,读者们要是认
为,他们既然和这位教师混得那样熟悉了,他们当然也会知道我们凭感受所
得而公开挑明的情况,那他们也同样受骗了。因此如果由于有些读者有这种
想法儿而就怪奥维资先生,说他没有圣哲之智,洞鉴之力,那我们就要不客
气地说,他们对于我们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完全辜负了,滥用了。
斯威克姆刚一来到奥维资先生宅里的时候,是非常称奥维资先生的心
的;他的品格,完全足以当得起荐举人的评定。但是,和他认识久了,接触
多了,这位德高望重的人可就在老师身上看出毛病来了;他本来愿意,老师
没有这些毛病才好。不过因为这些缺点,好像远远轻于优点,所以奥维资先
生并设想要辞掉他;说实在的,要是因为他有这些毛病而就辞掉他,本来也
不很应该。因为,读者如果设想,这位教师在奥维资先生面前的表现,和他
像这部书里所写、在读者面前所表现是一样的,那读者就大错而特错了。有
些情况,都只有我们因为出于特别感受所得,才能公开挑明,读者们要是认
为,他们既然和这位教师混得那样熟悉了,他们当然也会知道我们凭感受所
得而公开挑明的情况,那他们也同样受骗了。因此如果由于有些读者有这种
想法儿而就怪奥维资先生,说他没有圣哲之智,洞鉴之力,那我们就要不客
气地说,他们对于我们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完全辜负了,滥用了。
①。
我们言归正传:我认为,前面所说的那两个小伙子行为不同,产生的效
果也不一样,这是读者不会觉得奇怪的。至于这种不同的效果,读者已经看
到几件事例了;除此而外,那位哲学家和那位老夫子所以有他们那样的行
为,还有另一种原因;不过这既然是更关重大的情况,所以我们留待下章,
再行揭露。
①蒲伯在《论批评》第253 —254行说,“不论谁,要是想要看到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的什么,那就是想看
到前未有、现未有、后也未有的什么。”又在《老夫少妻》第19O行说,“一点不错,在这个世界上,想
找十全十美,完全无望。”

第六章包括有关前章所说的意见更充足的理由
第六章包括有关前章所说的意见更充足的理由
为了这种目的,他们都把眼光投向那位体面的寡妇身上;关于这位女
士,我们虽然有些时候没有提起她来了,但是我们相信,读者却不会把她忘
记。卜利福夫人的确是他们两个寤寐以求的对象。
一位女士,从来也没在姿色方面享过盛名,并且现在在年华方面,还有
每况愈下之势,然而在奥维资的座上客之中我们谆谆谈到以示不忘的四位,
却有三位都对这样一位女士倾心爱慕,这总不能不说情况有些特殊。但是,
据实而论,心腹之交、亲密之友,对朋友家里的某些女性,都有一种自然而
然的倾心向往,这就是说,他们对他的祖母、母亲、姊妹、女儿、姑姑、姨
姨、侄女、表侄女、堂姊妹或者表姊妹倾心,如果这些人是丰于财的;他们
对他的太太、姊妹、女儿、侄女、堂姊妹、表姊妹、外室①或者女仆倾心,
如果这些人是丰于色的。
不过,我们不想要读者认为,有像斯威克姆和斯侩厄所卫护的性格那种
人,会不先把情况彻底考查一下,并且把这是不是“良心本质问题”(像莎
士比亚说的那样)②考虑一番,就会干这种事儿,因为这种事儿是严格讲道
德的人颇有微词的。原来斯威克姆所以敢放胆从事此道,只是因为他想,
《圣经》上不论哪儿,都没说不许贪你邻居的姊妹;③同时他又知道
“Expressumfacitcessare tacitum”(这句话译成英文,意思是:一个立
法者,把他全部的意思明确摆了出来,我们就不能使他按照我们自己所愿意
的意思作解释)。他知道解释一切法律,都得按照这条规则。《圣经》虽然
说到一些关于妇女的事例,但是说到禁止的时候,却只说不要贪我们邻居的
东西,而并没说不要贪我们邻居的妹妹;他依据这个就下了结论,认为贪邻
居的姊妹是合法的。至于斯侩厄,他既是专好酒肉征逐的活宝贝儿,或者说
在寡妇跟前很吃香的家伙,那他很容易就能把自己心之所注和物之所宜,互
相协调。
现在,既然这两位绅士,全都是孜孜不懈地抓一切机会,以求讨好于这
位寡妇,他们就看出来,有一样确凿可据的讨好办法:那就是,他们得永远
对她的儿子表示喜欢,而对那另一个小伙子表示厌恶;同时,他们既然想
到,奥维资先生对后一个小伙子所表示的温蔼和疼爱,一定大大不称寡妇的
心,所以他们抓住一切机会,来贬黜他,侮辱他,这一定会使她大为高兴;..
①英国18世纪上流社会中,夫妻之间坚守忠贞,成为不时髦之举,齐斯特菲勒得勋爵且教其子,如何诱
奸,为绅士高等教育之一部分。所以他们不但不以有外室为可耻,且外室的身份,也并不低。当时有一首
相,公然常携外室赴剧院观剧。英王查尔斯第二之外室即有数人,公开于众,无人不知。此风且衍至18世
纪末、19世纪初,如纳尔逊之与亥米勒屯夫人,乔治第四为太子时之与拉宾孙夫人等,是其最著者。到了
19世纪以后,有钱的人渐渐讲起“体面”来,外室始比18世纪的人数减少而地位降低。..
②见《奥赛罗》第1幕第2场第2行。..
③《旧约·出埃及记》第2O章第17节有“不可贪你邻居的妻子”的话,但也有“不可贪你邻居的房屋、婢
仆、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利未记》第18章第20节,有“不可与邻舍的妻行淫,玷污自己。”

因为她既然恨这孩子,那她就必然爱所有那些给这孩子亏吃的人。在这一方
面,斯威克姆却占了斯侩厄的上风,因为斯侩厄只能把这个可怜的小伙子所
有的名誉痛毁一番,而斯成克姆却能把他的皮剥去几层;而他也实在认为,
他每抽这小伙子一下,就等于他对他的意中人致敬一次,因此他能恰当不移
地引用这句说到鞭苔的老话:CastigO te non quod odio habeam,sedquod Amer.我之笞汝并非为恨,而实为爱。..
因为她既然恨这孩子,那她就必然爱所有那些给这孩子亏吃的人。在这一方
面,斯威克姆却占了斯侩厄的上风,因为斯侩厄只能把这个可怜的小伙子所
有的名誉痛毁一番,而斯成克姆却能把他的皮剥去几层;而他也实在认为,
他每抽这小伙子一下,就等于他对他的意中人致敬一次,因此他能恰当不移
地引用这句说到鞭苔的老话:CastigO te non quod odio habeam,sedquod Amer.我之笞汝并非为恨,而实为爱。.. 说实在的,这句活常在他的嘴
头儿上,或者,用一句老话说(这句话用在这儿,再没有那么恰当的了)常
在他的手头儿上。
主要由于这种原因,所以这两位绅士,在对待那两个小伙子那方面,意
见一致,像我前面已经说过的那样。说实在的,在各种论点上,这是他们惟
一意见相同的事例;因为他们除了在原则上老闹矛盾而外,他们还在很早以
前,都早就对于对方的计谋意图,深自怀疑了;所以他们两个互相的仇恨,
真可算是根深蒂固。
他们这种互相敌视,更因为各自的求爱轮流成功而更加增长;因为卜利
福太太,在他们想到以前好久,或者在他们有意让她知道以前好久,就对于
他们两个的心意所在,了如指掌了;这是由于他们进行这件事的时候,非常
小心,怕的是会招她不高兴,而告诉奥维资先生。不过他们没有为这个担心
的必要,因为她对于这番爱情,另有打算,她想独吞这番爱情的果实,别人
一概不许染指。对于这样的爱情,自然使她非常喜欢。所谓她打算独吞的果
实,就是阿谀奉承和温存体贴。为了这种目的,她对他们两个,依次轮流给
以抚慰,并且在长久的时间里,一律给以平等待遇。实在说起来,她有些倾
向于赞赏牧师的原则;但是斯侩厄这人物,看着更顺眼,因为他长得很不寒
碜,而那位塾师的面目,却有些像《妓女之历程》里我们看到的那个在布莱
得维勒鞭责妇女①的绅士。
卜利福太太还是因为让婚姻的甜头儿撑得发胀,还是让它的苦头咽得恶
心,还是出于另外别的原因,我不想肯定,反正第二次的求婚,她怎么也不
肯接受。但是,她后来到底跟斯侩厄处得非常亲密,因而一些好说坏话的
人,就嘁嘁喳喳说起她怎样怎样来,既然这些话和是之准则以及物之适宜都
大相背谬,再加上我们为顾全这位女士,所以我们都给它一个不信,以免我
们的篇章为这种话所玷污,塾师那方面,毫无疑问则挥鞭前进,而却始终离
旅程的终点连一步都没靠近。
实在的情况是,他犯了一个大错,这个大错斯侩厄发现得比他更早。卜
利福太太对她丈夫的行为,并没特别感到喜欢,这或者是读者早就猜到了
的;不但不喜欢,我们要说实话,她还十二分地恨他!只有他那一死,才到
底算是使她对他的爱情稍稍恢复了一点儿。既是这样,那么,如果她对她给
他生的后代,没有强烈的疼爱之心,本来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事实上,
她对这个后代,一点儿也没有疼爱顾惜之心,所以他在襁褓中的时候,她很
少见他的面儿,或者说,一点儿也不关心他。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她才对那..
①这句拉丁文也是从利利的拉丁文法里引夹的,这种概念可比较英国诗人庞夫莱特(John Pomfret,..
1667—1702)《与难中友人诗》,“上帝挞伐之时,并非永远赫然发怒,而是他越喜欢的人,就越鞭策督
促。”又《新约·希伯来书》第12章第6节,”主所爱的,他必鞭策。”但这儿这句拉丁文,“所爱”所
指者,与原意不同。..
①已见前注。

个弃儿,只稍微表示了一下不愿,就完全依从了奥维资先生,让奥维资先生
像布雨行云一样,对那孩子施恩加惠;那位善人叫他是自己的孩子,在一切
事情上,都完全和卜利福少爷同等看待,卜利福太太的邻居和家里的人,却
认为她这种顺从,只是对她哥哥的脾气屈尊迁就,所有的人,包括斯威克姆
和斯侩厄在内,都认为她心里实在是恨那个弃儿;不但这样,她越对他施恩
加惠,他们就越认为她对他实在憎恨厌恶,他们就越相信她暗中设谋画策,
要把他毁掉;因为他们既然认为她恨他于自己有利,所以她很难说服他们,
说她并不恨他。
个弃儿,只稍微表示了一下不愿,就完全依从了奥维资先生,让奥维资先生
像布雨行云一样,对那孩子施恩加惠;那位善人叫他是自己的孩子,在一切
事情上,都完全和卜利福少爷同等看待,卜利福太太的邻居和家里的人,却
认为她这种顺从,只是对她哥哥的脾气屈尊迁就,所有的人,包括斯威克姆
和斯侩厄在内,都认为她心里实在是恨那个弃儿;不但这样,她越对他施恩
加惠,他们就越认为她对他实在憎恨厌恶,他们就越相信她暗中设谋画策,
要把他毁掉;因为他们既然认为她恨他于自己有利,所以她很难说服他们,
说她并不恨他。
但是,汤姆长大了以后,而且露出苗头来,说他有那种女人们大大喜欢
的殷勤温存,她在他是孩提时期所表现的那种不喜欢他的情况,就逐渐减
少,后来她到底显而易见地表现出来,她爱这个弃儿,远过于她儿子,所以
就不可能再对她有所误解了。她愿意常常见到他,和他在一块儿的时候,表
现了那样大的喜悦和满意,所以他还不到十八岁,他就成了斯侩厄和斯威克
姆两个的情敌了。而且还有更坏的情况:那一带地方上的人,都开始议论起
她对汤姆的情意来,其喧嚷的声音之高,就和他们以前议论她对斯侩厄的情
意那时候一样。由于这种缘故,那位哲学家对我们这个可怜的主角,就生出
最牢不可解的仇恨来了。

第七章在这一章里,作者自己登台出场。
第七章在这一章里,作者自己登台出场。
因为,奥维资先生所有的那种恻隐之心,除了在铁面无私执行法律以
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能压服抑制。不论在哪一方面,只要一有不幸出
现,如果不是出于本人的过失,使人无可原谅,就足以引起这位善人的怜悯
天平歪向一面,而取得他的友谊和恩惠。
因此,他刚一明明白白地看了出来,卜利福少爷绝对为他母亲所厌恶,
他就只凭这一点,便开始以怜悯他的眼光看待起他来;在善良、仁爱的人心
里,这种怜悯会产生什么后果,我不必在这儿对绝大多数的读者陈述。
从此以后,他用望远镜上管着放大的那一头儿,来看这个小伙子一切道
德的表现,而把望远镜倒过来,看他所有的毛病,因此,他的毛病,都变得
几乎难以看见了。这种情况,也许有怜悯之心的人所有的那种友爱脾气,可
以认为应受称赞;但是第二步情况,则只有以人性中的弱点替他辩解。因为
他刚一看到卜利福太太疼汤姆而不疼她儿子,他对那个可怜的小伙子(不管
他自己怎样清白)所有的宠爱,就日益降低,就像她对这小伙子的爱宠,日
益提高一样。固然不错,只这一种情况,永远也不能使琼斯从奥维资先生的
胸中连根铲尽;但是这种情况,却使琼斯大大受到伤害,并且在奥维资先生
的头脑里铺平道路,使他容易接受某些印象,由于这些印象,后来才发生了
重大事件,这是这部史书以后要记述的。我们得坦白承认,这个不幸的小伙
子自己那样放荡不羁,野性难驯,不知小心谨慎,都大大有助于这些事情之
发展。
把这类事例的几项记录下来,我们可以给一心向善而以后要作我们的读
者的那般人,提供一种非常有用的教训,如果他们能把这些事例,正确了解
的话;因为他们可以从这些事例里看到,心性善良、心胸开朗,虽然能使他
们心里得到极大的安慰之感,并且能给他们的心灵以应该有的得意之情,但
是,唉呀,却在世路上绝对顶不了任何事儿。即便人格最高的人,也还是需
要审慎谨饬,精细周密。实在说起来,这种品性,打比方说,就是道德的卫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