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冰心传

_7 肖凤(现代)
她凝然……含泪的望着我,
无语——无语。
母亲!
致词如此,
累你凄楚——
万全之爱无别离,
万全之爱无生死!
冰心认为,已经长成为一个成年人的自己,和她所喜爱的小孩子们之间,有一根牢固地维系着友谊的纽带,这就是对于母爱的依恋和歌颂:“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上的两根丝发,也不能一般长短。然而——请小朋友们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度量衡来推测;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对于你,她的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小朋友!我敢说,也敢信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敢来驳我这句话。”①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
在冰心的心目中,一切都是可能毁灭的,天上的星辰也许可能掉到海里,大海的咆哮也许可能冲垮房屋,天空也许可能不复存在,然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中,只有一种东西是决不会毁灭的,那就是:母爱!
冰心在圣卜生疗养院里住了将近一个月之后,于12月15日,离开了圣卜生疗养院,转到了青山沙穰疗养院。在沙穰,一直住到了第二年的7月5日才离开。
沙穰疗养院座落在青山上,被一片茂密的绿色松林紧紧地包围着。在大海旁边度过了童年的冰心,在此之前,大概自己也不曾料到,会在异国的青山峻岭之中,度过半年多的青春岁月。
沙穰疗养院是一座绿树丛中的白屋。这里的可爱之处是被无边无际的绿色包围着,环境极其幽雅清静。从白屋的栏杆旁边望出去,山的前面,是一层接一层的大山地,非常空旷,满种着绿色的树木。冰心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值岁末的严冬,树上覆盖着耀眼的白雪。山的尽头有一个大冰湖,是沙穰村的小朋友们的溜冰场。湖的周围,也被小山和高树包围着。山的后面,是一片大森林,只见满山遍野都是高大的松树。曲曲折折的山间小路上长满了青草,向深处望去,不知可以走到多么遥远的地方,十分幽静。每逢雪花飘落的时候,四周的景色更是变得美丽如画:“四围山上的层层的松枝,载着白绒般的很厚的雪,沉沉下垂,不时的掉下一两片手掌大的雪块,无声的堆在雪地上。”①假如飘起纷纷扬扬的大雪,那么,你踏在绒绒的白雪上面的脚印,只消一会儿工夫,就会被洁白匀整的雪花所覆盖,又变成一片纯洁莹白的世界。而当天气晴朗的时候,山前山后的树梢上,就会洒满金黄色的阳光。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在闭璧楼读书的时候,虽然眷恋着美丽的慰冰湖,却不能忘乎所以,因为惦念着功课,总是来去匆匆,无法尽兴地赏玩。有时一面在湖边散步,一面还要温习功课;一边在湖里荡舟,一边就要看看腕上的手表,准备着去上课或者自习。然而现在,在青山沙穰,却可以抛开一切,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包围之中。只要不耽误了试验体温的时间和一日三餐,其他时间都由自己支配,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爱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医生和看护妇,都不会来干涉你,打扰你。
热爱自然的冰心,觉得此时此地的自己,过的简直就是鸟儿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因为她可以无忧无虑地随处游泛,或山巅,或水涯,或林中,或雪地,轻松自如,自由自在。
她喜欢沿着山后的林间小径,慢慢地散步,踏着青青的小草,沉思默想,草上的薄冰会发出轻微的声响,这声响,这意境,又会使她想起中国古诗中的句子:
空谷足音。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有时,她也喜欢沿着屋前的山路走。高兴之极的时候,还要走到溜冰场上去。一面观赏着小孩子们的矫健活泼的身影,一面在温暖的阳光下欣赏着森林树梢耀眼的白雪。
散步,游山,往往是她一个人独来独往。每逢经过一处山亭,一溪流泉,或一簇芍药花下,她都要象小孩子那样,挖一个小坑,把她随身携带的纱巾,或名片,或西湖风景画,等等,埋在土里,留作纪念。下次再来经过此处的时候,她会愉快地微笑,因为这满山遍野之中,很多地方,都有她独自留下的纪念品啊!
沙穰村的美国小孩子们,常常看到有一个黑头发的穿着皮大衣的年轻姑娘,在林间的小路上行走,还常走到他们的溜冰场上来,他们都非常好奇地注视着她,还悄悄地赠给她一个“蛮族”的雅号。因为北美森林中的蛮族都是黑发披裘的,他们以雪为屋,过着冰天雪地的渔猎生活。当疗养院中医生的外甥女儿把这个笑话讲给冰心听的时候,冰心高兴了,还惭愧自己并不象北美蛮族那样勇敢。
来到这里十天之后,就到了美国人十分重视的圣诞佳节。圣诞节的前夜,冰心照例地卧在床上,望着院中:白色的雪地中间有一棵翠绿的松树,树巅点缀着一颗大星星,树枝上挂着颜色鲜艳的彩带和许多小星星。十二点钟的时候,耳旁传来了圣诞歌声,冰心望着天上的月亮,地上的白雪,树上的星星,度过了她在外国遇到的第一个外国节日。
第二天,12月25日的早晨,护士向这位中国姑娘祝贺“圣诞大喜”,并给她捧来了几十包用红丝线缠绕起来的圣诞礼物。冰心怀着喜悦的心情,把它们一包一包地打开,里面装着的,不是玩具,就是她喜爱的书籍。
这一天的晚上,露天学校的小朋友们,又在疗养院里开了一个圣诞晚会。美丽的圣诞树上系着许多礼物,其中的一包,送给了大朋友冰心。——那是一支五彩漆管的铅笔,一端有个橡皮帽子,上面还写了一首诗:
亲爱的,你天天在床上写字,写字,
必有一日犯了医院的规矩,
墨水沾污了床单。
给你这一支铅笔,还有橡皮,
好好的用吧,
可爱的孩子!
这些露天学校的孩子们,也是这座疗养院的小病友。热爱儿童的冰心,与这些天真可爱的外国孩子交上了朋友。她到他们的学校里去参观,坐在他们的小教室里去听课,与他们亲密无间地交谈。保罗,彼得,都成了她的小伙伴。
还有那些与她同病相怜的外国姑娘,也是她的新朋友。——这里有M,一位有着慈爱的双亲和美满的家庭的美国女孩子,她天真烂漫,又带着一点儿神经质。有R,她聪明,灵巧,能干,管理着图书馆的钥匙,负责着医院里天气表的测量,星期日由她来弹琴,中国文字也学得很快。还有失去了父母,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爱,却又能够隐忍不露的,性格坚强的E。有父亲酗酒,家庭生活凄苦不幸的爱尔兰女孩子D。有具有东方女性的温柔和腼腆的西方女孩儿A。
除了M之外,后几位女孩子都没有幸福的家庭。冰心把自住在自己国家里的她们更幸福。她不无自豪地想到:
我比她们强多了,我有快乐美满的家庭,在第一步就没有摧伤思想的源路。我能自在游行,寻幽访胜,不似她们缠绵床褥,终日对着恹恹一角的青山。我横竖已是一身客寄,在校在山,都是一样;有人来看,自然欢喜,没有人来,也没有特别的失望与悲哀。她们乡关咫尺,却因病抛离父母,亲爱的人,每每因天风雨雪,山路难行,不能相见,于是怨嗟悲叹。整年整月,置身于怨望痛苦之中。这样的人生!①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五》
她和这些女伴们互相怜惜,互相爱护。她们常常举行快乐的聚会。外面刮风下雪的时候,她们就坐在大厅里,随随便便地说笑,开收音机,弹琴,织毛线。一位希腊女孩子荣,常常与冰心合作,一个弹琴,一个唱歌,虽然既不会弹,又不会唱,而当别人认为不行的时候,荣还傲然地宣布:你们懂得什么?这是东西两古国合奏的音乐,你们哪里配领略!因此,疗养院里就常响着她们的歌声和笑声。
天性善良的冰心,还结交了几个温良的动物作朋友。——她每日都到山后面的牛棚去,喂那匹拉牛乳罐车的斑白大马。每逢她跪在樱花树下,拔出十样锦的叶子,准备喂它的时候,冰心都觉得这匹马会转过脸来,善良地凝望着她,仿佛是对她表示欢迎和等待。还有一只棕色的小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因为不认识,它曾经朝着冰心吠叫,着实地把冰心吓了一跳。但是当她从女伴们那里知道,它原来是一只驯良的小狗时,再遇见它,她就先呼唤它的名字,果然,它竟摇着尾巴走近前来,与冰心亲近。于是,这只小狗便成了冰心的朋友,每次游山,它都陪伴着她,护送着她。还有一只活泼的小黑猫,喜欢卧在她的床上,陪伴她入睡。
冰心在这里,从冬住到春,又从春住到夏。她有时静静地观看日出,月落,白雪,森林,有时就听着青鸟的快乐的歌唱,看着红胸的知更雀在白雪地上跳跃。有时又独自一个人,悄然地在山中闲行,观察每一棵树,每一丛花,和她走过的每一处地方。有时还去探望筑在玫瑰丛或丁香丛里的雀巢,看望小鸟的家庭。——森林中的雀巢,都筑得很低,冰心一伸手,就能够摸到;但她决不会做出取卵捉雏的怪事,她不愿意破坏鸟儿幸福的家庭。她想:假如自己被人捉去了,关在笼子里,永不能回来,那么,她的父母该要如何心碎呢!她爱自己的双亲,她也就体贴了小鸟的双亲。
年轻的冰心,常常独自面对着大自然,沉思凝想。而她的感情和思绪,也仍如她住在闭璧楼或是住在圣卜生疗养院时那样,牵念得最多的,还是她的母亲、父亲和弟弟们。这正如同她自己所说的那样:
在最美的环境之中,时时的怀念最亲爱的人。①
她有时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遥望着窗外的青山,思念着亲人,而悄悄地流泪;当思念的情绪十分深浓的时候,她索性就拿起笔来,写她童年时代的故事,写她的慈爱温柔的母亲,写她的勇敢正直的父亲,写她的手足之情的兄弟,写他们的那个远在大洋彼岸的幸福的家庭,写父亲、母亲对她的爱抚和保护,以及弟弟们对她的依恋和友爱。而在描写她的家庭故事的时候,她着墨最多的,还是歌颂母爱的伟大。
在这里,在青山之上,她又继那篇歌颂母爱的长篇书信《寄小读者·通讯十》之后,写了一篇《通讯十二》,可以算作是集中地歌颂母爱的续篇。她在这篇通讯中发誓,她要:一心一念,永住永存,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颂扬这神圣无边的爱!
因为只有这种爱,才使她透彻地觉悟到:“我们居住的世界是极乐的。”②这不仅是由于,只有“这如火如荼的爱力,使这疲缓的人世,一步一步的移向光明”!③
--------
①冰心:《悟》
②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而且还由于,如她在《通讯十》中曾经歌颂过的那样: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冰心对于母爱的神圣无边,已经形成了信仰。这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
经过了别离,我反复思寻印证,心潮几番动荡起落,自我和我的母亲,她的母亲,以及他的母亲接触之间,我深深的证实了我年来的信仰,绝不是无意识的!①
在她离国东渡的前夕,在上海,冰心曾经在她那篇《寄小读者·通讯六》里,写过一段带着孩子气的,但却是非常深刻入理的,议论时政的话:“大人的思想,竟是极高深奥妙的,不是我们所能以测度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我们所以为是渺小无关的,他们却以为是惊天动地的事功。比如说吧,开炮打仗,死了伤了几万几千的人,血肉模糊的卧在地上,我们不必看见,只要听人说了,就要心悸,夜里要睡不着,或是说呓语的;他们却不但不在意,而且很喜欢操纵这些事。又如我们觉得老大的中国,不拘谁做总统,只要他老老实实,治抚得大家平平安安的,不妨碍我们的游戏,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而大人们却奔走辛苦的谈论这件事,他举他,他推他,乱个不了,比我们玩耍时举‘小人王’还难。”而她觉得能够净化这个世界,使这个世界和谐起来的,只有神圣的母爱:
小朋友,谁道上天生人有厚薄?无贫富,无贵贱,造物者都预备一个母亲来爱他。又试问鸿蒙初辟时,又哪里有贫富贵贱,这些人造的制度阶级?遂令当时人类在母亲的爱光之下,个个自由,个个平等!②
--------
①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她劝告她的娇憨的小朋友们,要珍惜这种神圣无边的感情:“你们有这个经验么?我往往有爱世上其他物事胜过母亲的时候,为着兄弟朋友,为着花鸟虫鱼,甚至于为着一本书一件衣服,和母亲违拗争执。当时只弄娇痴,就是母亲,也未曾介意,如今病榻上寸寸回想,使我有无限的惊悔。小朋友!为着我,你们自此留心,只有母亲是真爱你的,她的劝诫,句句有天大的理由,花鸟虫鱼的爱是暂时的,母亲的爱是永远的!时至今日,我偶然觉悟到,因着母亲,使我承认了世间一切其他的爱,又冷淡了世间一切其他的爱。”①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冰心虽然已经二十三岁了,却是生平第一次远离开母亲的怀抱。这种小鸟首次单独远飞的处境,使她童心复来。在她专门写给小朋友们看的那篇散文《山中杂记——遥寄小朋友》里,她就这样写着:“山中的生活,是没有人理的。……正是童心乘时再现的时候,从前的爱好,都拿来重温一遍。”“病中不必装大人,自然不妨重做小孩子!”童心复来的冰心,也格外地留恋倚靠母亲膝下的情景。所以,当她病愈之后,于1924年的夏天,应K教授之邀,住进一个消夏别墅之后,得知有一个年仅五岁的小男孩阿历,对她这个离开了母亲的东方姑娘很同情,悄悄地对自己的母亲说:“看那个姑娘多可怜啊!没有她母亲相伴,自己睡在大树下的小屋里!”①冰心听说此事之后,竟然“默默相感,微笑中几乎落下泪来”。③
--------
①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一》
年轻的冰心有一颗爱美的心。在冰心看来,只有大自然的美,才是美的极致。
青山赢得了这个海的女儿的爱恋。她爱看青青的松树和白雪,她爱闻松枝和松子的清香,她爱听树叶的微语和小鸟的歌唱,她喜爱踏在树林的枯叶上散步,喜欢独自与青松及白雪相伴。她甚至愿意终身生活在这幽静的森林之中。
在歌颂母爱的同时,冰心也在纵情地歌颂大自然。她要赞美朝霞,她要赞美月夜,她要赞美雨珠和雪花,她要赞美云朵和星辰,她要赞美鲜花和绿草,她要赞美青山和海洋,她要赞美大自然母亲养育出来的一切神奇而又美妙的孩子。心认为:“世界上最难忘的是自然之美……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这人便是天之骄子。”①
她这样写到她所居住的青山:“青山真有美极的时候。2月7日,正是五天风雪之后,万株树上,都结上一层冰壳。早起极光明的朝阳从东方捧出,照得这些冰树玉枝,寒光激射。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因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②
她把沙穰比作自己的乳母,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九》中,她这样比喻沙穰和她之间的关系:“她(指沙穰——笔者注)是单纯真朴,她和我结的是护持调理的因缘,仿佛说来,如同我的乳母。我对她之情,深不及母亲,柔不及朋友,但也有另一种自然的感念。”
她既爱沙穰的青山,又爱无边的大海。请看,她是用了怎样聪慧的想象和别致的语言,来描写、比较她所深爱的“海”与“山”的: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神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岩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③
海是蓝色灰色的,山是黄色绿色的。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蓝色灰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黄色绿色都未免浅显小方一些,固然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但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④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
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六》
③④冰心:《山中杂记》
而最为难得的是,她在这里的生活,每天都很清闲自在,既不受人打扰,也无功课要做。“完全来与‘自然’相对,以读书,凝想,赏明月,看朝霞为日课。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寂,皓月中天,悠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我纵欲修心养性,哪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百忙中为我求安息。造物者!我对你安能不感谢?”①她可以自由自在地思念亲人,怀念故乡,观赏风景,偶尔也与女病友们(都是外国女孩子)嬉笑游戏。
想要动笔写作的时候,还可以用“流水行云的写作态度”,“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②就这样闲适而又从容自在地写作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象《寄小读者》二十九封通讯中的不少篇章,《山中杂记》,《往事(二)》,等等,以及短篇小说——《悟》,《六一姐》,《别后》,等等。冰心认为:正是这种流水行云的写作态度,是她一生中所未曾经历过的,因而也是最值得留恋的,所以她说:“沙穰最可纪念处也在此!”③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
②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九》
1924年1月,面对着美丽的青山,冰心写出了短篇小说《悟》。茅盾先生称这篇小说是三年前发表的那篇小说《超人》的“姐妹篇或补充”①。
--------
①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作品中的人物之一钟梧,也是一个患有厌世症的人,可以说是《超人》中的何彬在精神上的病友。他因为自己生活经历的坎坷——五岁丧母,十三岁丧父,颠沛流离,半工半读,受够了苦,而没有一个亲他爱他的人,使他看透了社会和人生,因而形成了他的厌世主义的人生哲学。他觉得“世界是盲触的,人类都石块般的在其中颠簸,往深里说,竟是个剑林刀雨的世界!不知有多少青年,被这纷落的刀剑,刺透了心胸,血肉模糊的死亡呻吟在地上。”他对人类的私心,和某些人物为人品质上的弱点,更是看得入木三分,十分极端,他说:“提起人类,不知我要迸出若干血泪!制度已定,阶级已深,自私和自利,不惜以各种卑污的手段,或个人,或团体,或国家,向着这目的鼓励奔走。种种虚伪,种种残忍,‘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作云覆手雨’,什么互助,什么同情,这一切我都参透了!”在钟梧的眼睛里,人生没有别的,只有痛苦,只有眼泪。
而作品中的另一个人物,也是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名叫星如的,则与钟梧抱着完全不同的观点。因为他有幸福的家庭,有深爱他的母亲、父亲、叔叔和妹妹,被钟梧称之为天之骄子,人之骄子。虽然星如也曾经被厌世的时代病传染过,在“厌世主义里,打过转身”,然而他却早已醒“悟”了,终于认定了在这个世界上,“一切只为着‘爱’”!他认为导致钟梧走上厌世主义的思想道路的原因,也就是社会上的一切自私自利的根源,是——“均由不爱而来”。所以,他规劝着自己的朋友钟梧,而且热切地向他表示,要“与你一边流迸着血泪,一边肩起爱的旗帜,领着这‘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作云覆手雨’的人类,在这荆棘遍地的人生道上,走回开天辟地的第一步上来!”
那么,星如是用了怎样的法宝,来克服自己的曾经厌世的主张,又说服着正在患着严重的厌世症的朋友呢?原来,他还是借助着母爱、童心和大自然,这三个冰心反复使用的法宝。星如在与钟梧辩论的信中,首先就向钟梧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有关母爱的外国故事,这个母爱的故事,曾经深深地震动过星如本人的灵魂,使他自己“如沉下酒池,如跃入气海,如由死入生,又如由生入死”。而当他领悟这种伟大的爱时,正值他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他是在一个沉黑的雨夜,望见那点象征着母爱的不灭的灯光的。而当他正为这则故事激动万分的时候,“苦雨之后,忽然明月满天,造物者真切的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万全的‘宇宙的爱’的图画。那夜的湖山,清极,秀极,灿烂极,庄严极,造物者怎知我正在歧路徘徊,特用慧力来导引,使我印证,使我妙悟”?
除去引证外国母爱故事来教育他的朋友之外,星如还用启发钟梧自己回忆童年的办法,来唤醒他对世界的好感:“我的环境和你的不同,说别的你或不懂,而童年的母爱的经验,你的却和我的一般。自此推想,你就可了解了世界。茫茫的大地上,岂只人类有母亲?凡一切有知有情,无不有母亲。有了母亲,世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于是溪泉欣欣的流着,小鸟欣欣的唱着,杂花欣欣的开着,野草欣欣的青着,走兽欣欣的奔跃着,人类欣欣的生活着。万物的母亲彼此互爱着;万物的子女,彼此互爱着;同情互助之中,这载着众生的大地,便不住的纡徐前进。”
作品中的星如,虽然竭尽了全力来替“爱的哲学”辩护,用母爱、童心、大自然做他论辩的法宝,来感化他的论敌;但是,他是否说服了钟梧,让后者也接受了他的哲学呢?
作品中没有明确的交代。只是在星如患病住院期间,钟梧曾送来一束鲜花表示慰问,但他的思想观念是否转变了,作者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
反正星如在致钟梧的信中,是用这样的口气辩论的:“再退一步,辩论至此,已知短兵相接!纵使世界如你所说,是剑林刀雨淋漓刺人的世界;而因着还有一个锋镝余生的我,便仍旧不能证明他是完全不爱的。一日有我在,一日你的理论便不能成立,我要化身作一根砥柱,屹立在这苦海的乱流中,高歌颂扬这不完全的不爱!”“再退一步,已是退无可退,纵使我的理论完全是假的,你的理论完全是真的,为着不忍使众生苦中加苦,也宁可叫你弃你的真来就我的假。不但你我应当如此信,而且要大声疾呼的劝众生如此信。”
其实,作品中的星如与钟梧所代表的两种观念之间的矛盾,就是作者冰心内心矛盾的反映。星如的哲学,正是冰心所要坚持的哲学;而钟梧的论调,则是冰心在观察了社会之后,对现实生活所下的结论。冰心本人仍然处于不能自拔的矛盾之中。她正如作品中的星如所说的那样,常常是“自问自答,自证自疑”。
茅盾先生在这篇小说发表了十四年之后,曾经这样评论过它:“在这一篇里,冰心更进一层,说:‘地层如何生成,星辰如何运转,霜露如何凝结,植物如何开花,如何结果……这一切,只为着爱!’然而《悟》发表的当时,对于青年方面的影响,或者说,青年方面来的反应,却反不及《超人》那样多。这原因,倘从《悟》的本身上去找,是找不到的。这是因为《悟》与《超人》中间虽然只隔开一年多,然而中国青年对于‘人生问题’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的青年已经不愿再拿这个问题来自苦,而另一部分的青年则已认明了这问题的解答靠了抽象的‘爱’或‘憎’到底不成。”①
--------
①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1924年3月26日的黄昏,浓郁的思乡之情,又强烈地撞击着冰心的心扉。她坐在沙穰疗养院的房间里,思绪却已越过了高山和大海,回到了位于大洋彼岸的渤海之滨——她度过了幸福的童年的烟台。这位才思敏捷的中国女儿,就在这一天的黄昏,在异国他乡的白屋里,写出了一篇回忆她的童年生活片断的小说——《六一姐》。
她在缅怀自己童年生活的同时,也歌颂了山东农村纯朴善良的劳动人民,她把这些纯朴美好的形象,与自己的童年生活片断穿插起来,交织在一起描写,就使她所经历过的平凡而又普通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诗意。
六一姐是一位美丽而又善良的农村少女,性格温柔,很会体贴人。她八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出来给人家当奶妈,于是她就成了冰心童年时期的旅伴。就象闰土对待迅哥儿一样,她也会把许多新奇的游戏教给冰心。她们经常在谢家庭院的附近,在海隅沙滩,一块儿游戏,一块儿谈天。然而这个聪明的农村少女,却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弟弟叫六一,她就被叫做六一姐。
六一姐十一岁的时候,就忍痛地把自己的脚缠裹了起来,因为:“痛也没有法子,不裹叫人家笑话。”传统的封建思想意识和生活习俗,从六一姐的孩童时代起,就摧残着她。
在西方留学,接触了许多快乐的、活泼的外国女孩子的冰心,写到这里,心里就漾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她爱自己童年时代的伙伴,这些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农村少女们。然而,象六一姐这样的女孩子,等待着她们的生活前途究竟如何呢?——“她这时一定嫁了,嫁在金钩寨,或是嫁到山右的邻村去,我相信她永远是一个勤俭温柔的媳妇”。“她或在推磨,或在纳鞋底,工作之余,她偶然抬头自篱隙外望海山,或不起什么感触”。她的前途就是出嫁,烧火,做饭,推磨,做针线,操劳一辈子家务,没有感触,没有怨言,直到老,直到死。
但是,正是这一位自幼就在农村接受着传统的封建习俗摧残的农村少女,却能够用她那颗善良的心,和练达人情的处世态度,来保护冰心这位受过教育的城市小姑娘。——那就是,当作品中的“我”,与六一姐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在金钩寨看社戏,在众多的穿红着绿的农村妇女与农村女孩子中间,作品中的“我”却只穿着很素静的衣服,尤其是她那双不裹脚的天足,在农村女孩儿们的眼睛里,更是一桩没有见到过的奇事,——这些可怜的孩子,她们以自己的被摧残为正常,而以自然的天足为奇怪,——当她们窃窃地议论与她们大不一样的“我”,而使“我”觉得局促不安的时候,六一姐却用极其简单的言语为她解了围。使得若干年后回想起此事的冰心,仍然从心里感激六一姐当年对她的“庇覆”。
冰心在描写这一生活场景的同时,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位美丽的烟台少女的形象,她是六一姐的同伴之一。小冰心只在这次看社戏时与这位美丽的少女见过一面,但却始终把她的形象记在心里。——“我脑中常有她的影子,后来看书一看到‘苎萝村’和‘西施’字样,我立刻就联忆到她,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头发不很青,却是很厚。水汪汪的一双俊眼。又红又小的嘴唇。净白的脸上,薄薄的搽上一层胭脂。她顾盼撩人,一颦一笑,都能得众女伴的附和。那种娟媚入骨的风度,的确是我过城市生活以前所见的第一美人儿”!
冰心置身于许多金发碧眼的西方美人中间,却在怀想与歌颂属于祖国的东方劳动女性的善与美,这说明她是多么地怀念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和自己的祖国。
正如她自己在《六一姐》中所写的那样:“这两天来,不知为什么常常想起六一姐。”“十年来四围寻不到和她相似的人,在异国更没有起联忆的机会,但这两天来,不知为何,只常常想起六一姐!”“她决不能想起我,即或能想起我,也决不能知道这时的我,正在海外的海,山外的山的一角小楼之中,凝阴的廊上,低头疾书,追写十年前的她的嘉言懿行。”
写完了《六一姐》之后不久,这一年的6月2日,冰心从青山上的树林中散步回来,无意中发现了一篇没有写完的旧稿,那是她在1921年的冬天动笔写作的,也是一篇抒写离情别绪的作品。自己看过之后,竟然在“百无聊赖之中,顿生欢喜心”!①于是,她立即拿起笔来,把它续写完毕,就成了今天的小说《别后》。
--------
①冰心《别后》后注。
我们从作品中的人物之一——中学生永明快乐的家庭生活里,无疑地可以看到谢葆璋家日常生活的影子。永明和他的紫衣姐姐宜姑之间的亲密和融洽,又好似冰心和她的弟弟们之间的友爱关系的缩影。而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他”——永明的同学——和“他”对已经与他分别了的姐姐的思念,则又象是冰心的弟弟们思念远离家园的姐姐,虽然冰心与“他”的姐姐之间在性格、教养、处境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他”在永明的家里作过客之后,看到了紫衣姐姐宜姑与弟弟永明之间的亲密无间,感到十分的寂寞和惆怅,因此也十分想念自己的姐姐。虽然自己的姐姐只是一个性格麻木的人,对于任何人都很冷淡,难得向“他”问寒问暖,而且长得也不好看。但是,她毕竟是自己的姐姐,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他”这样写信给自己的姐姐:“你撇下我去了,我真是无聊,我真是伤心!世界上只剩了我,四围都是不相干的冷淡的人!姐姐啊,家庭中没有姐妹,如同花园里没有香花,一点生趣都没有了!亲爱的姐姐……”
其实,病在异国的冰心,处境仍是优越的,生活也是幸福的。这里有医生和看护妇微笑的脸庞,他们对她调理得很细心,为她准备了精细可口的营养饭菜,一切都不必冰心劳神,连头发都不用自己梳理。这里还有外国女同学不断地送来的慰问书信和鲜花,有美国教授和长者们接二连三的探望。这一切,都使冰心感到愉快和温暖。
虽然如此,在这千里之外的异地,冰心还是加倍地思念故乡与祖国。她常常这样地自问:“正不知北京怎样,中国又怎样了?怎么在国内的时候,不曾这样的关心?”①她在写给弟弟们的信里,还引用了华兹华斯的诗《我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直至到了海外,
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
英格兰!我才知道我付与你的
是何等样的爱。
只消把诗中的“英格兰”三字改成“中国”二字,就是冰心感情的真实体现了。
面对着异国美丽的青山,灿烂的灯火,冰心却在惦念着家里的菊花:“菊花上市,父亲又忙了,今年种得多不多?”②还非常地想念“北京城里此时街上正听着卖葡萄、卖枣的声音呢!”③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八》
②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八》
有一次为了解脱思乡之苦,竟然不顾病后不吃零食的习惯,从一个黑人摊贩手里买了两包炒花生栗子,其实她哪里是要吃炒花生栗子,无非是想念北京,想要重温一下旧日的生活。她在写给祖国小朋友们的信中说:“故乡没有这明媚的湖光,故乡没有汪洋的大海,故乡没有葱绿的树林,故乡没有连阡的芳草。北京只是尘土飞扬的街道,泥泞的小胡同,灰色的城墙,流汗的人力车夫的奔走,我的故乡,我的北京,是一无所有!”然而,“北京似乎是一无所有!——北京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灰色的城围里,住着我最宝爱的一切的人,飞扬的尘土啊,何时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①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
1924年的7月5日,病愈的冰心,离开了沙穰疗养院。临行的前一天,正是美国的国庆日。这一天的晚上,外面是美国人放起的鞭炮和烟火,气氛十分热烈。在楼里,病友们也都来到了冰心的房间,与她话别。这些美国姑娘们,与她开玩笑,把无数新生的松子,悄悄地撒在冰心的床上,这虽然是些长着软刺的小东西,却使冰心的衾枕上有了松枝的香气。
出发的这一天,冰心又是绝早地起床,一个人悄悄地走上山去,与她所熟悉的每一棵树,每一丛花,每一个地方,默默地道别。这里到处都有她过去埋在土里的纪念品,她把这些小小的纪念品留在了青山,也把自己的友情留在了青山。这一天的黄昏,女伴们站在沙穰白屋的大门边,给她送行,一一同她握手。有的扬起了手中的白巾,有的摇铃,有的流泪,向这位中国姑娘表示惜别之情。
病愈之后的冰心,游览了玷池,玄妙湖,侦池,角池,大西洋滨岸,娜罕等地,又应K教授之邀,到了白岭山上之后,住在一座古朴的具有十八世纪田野风味的山中别墅里。白岭是一座既雄伟又妩媚的山峰,处处有湖,湖山相衬,十分美丽。这座别墅就建立在山岭之上。远近无人,屋后就是茂密的树林。屋前屋后,都有嶙峋的怪石,环境十分幽静。K教授正是要让冰心体会一下,真正新英格兰的农家生活方式,该是什么样子。这所房子里,有着砖砌的壁炉和立在地上的油灯,有粗糙的陶器,桌上摆着采来的野花,黄昏时要自己提着罐子去取牛乳,采摘葚果来佐餐。这一切,都使冰心想起了她童年时代生活的地方——芝罘。
冰心住在这幽静美丽的白岭山间别墅里,继续给小朋友们写信,描述她在大洋彼岸见到了的,千姿百态的异国风光,并给他们讲述美洲红人酋长戚叩落亚的故事。
之后,冰心又到了太平洋之滨的伍岛。她在这里,又一次地亲近了大海。她不仅在海湾里荡小舟,而且还乘大船出海遨游。有一次,她与15名游伴乘船去海上聚餐,知道她是航海家的女儿的B博士,笑着请她坐到船尾去,充当舵手,而且跟她开玩笑说:试试看,你身上是否流着航海家的血。在大家的微笑注目之下,她真的坐到了船尾,而且接过了舵轮,这时候,她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的职业,和父亲的生活。当由她掌舵的大船,驶过了波流汹涌的水域、终于抵达了岸边,大家停舟登岸之后,游伴们都笑着向冰心举手致敬,称她为船主,称她为航海家的女儿。
1925年的年初,冰心又回到了慰冰湖边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住进了娜安辟迦楼,继续她的学业。
这一年的11月19日的黄昏,她坐在娜安辟迦楼的房间里,写了一篇探索人生意义的小说《剧后》。一位正当妙龄的女郎安娜,在表演莎士比亚的剧作时,扮演朱丽叶,由于她的美丽、才华,使她的观众们倾倒、迷醉。她把自己的惊才绝艳献给人群,人群则回报给她以鲜花、掌声和狂热的崇拜。然而,当她从幸福的陶醉中解脱了出来,自照着镜中可爱的形象,冷静地一想:原来绝艳的躯体和迷人的爱情都是极为短暂的,在时间这个可怕的黑影的笼罩之下,一切都会急骤地消失,绝艳的躯体就会变成“一架白骨嶙峋的骷髅”,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忠贞爱情也会随之埋葬于地下。冰心通过这篇小说,想要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切属于尘世之上的美貌、爱情和荣誉都是暂时的,而只有那“冰轮般停在窗外,映入镜里,正做了她顶上的圆光”的“树影后西斜的月光”,只有这美妙无穷的大自然,才是永恒的。
这一年的年底,12月12日,冰心又写了一篇短诗《相思》。这是一首十分含蓄的诗作,诗人没有写明她思念的是谁——是她万里之外的母亲、父亲和弟弟们呢(过去,她在写作思念他们的文字的时候,总是明明白白地写出来),还是她于两年前结识的那位同在美国求学的青年学者呢?诗人没有明说,读者也看不出来。冰心在诗中这样写道:
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明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
这一年的感恩节,她还在旅行途中的车上,写成了一篇小说《姑姑》。她自己称这篇小说为“戏作”。写的是一个十九岁的纯洁青年,单恋上了一个十八岁的姑娘——他的同学的姑姑由于痴情,而使自己处处被动,甚至闹出了种种笑话的故事。冰心绝少爱情题材的作品,正如郁达夫所说:“她的写异性爱的文字不多,写自己的两性间的苦闷的地方独少的原因,一半原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思想在那里束缚她,但一半也因为她的思想纯洁,把她的爱宇宙化了秘密化了的缘故。”①冰心笔下的这个十九岁的青年“他”,虽然有些笨拙的举动,但是他的感情的纯洁和真挚,思想的纯朴和天真,却使读者非常喜欢他,理解他。相反地,那个年纪轻轻,却为人虚伪的“姑姑”,她的思想的浅薄,以及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情,利用别人的纯洁的情感而差遣人、捉弄人的作风,相比之下,就显得格外地做作。尤其是,这位姑姑竟然找了一个学问比谁都不如的有钱有势的“绣花枕”作丈夫,其认识之浅薄,就可见一斑了。所以说,虽然这是一篇戏作,但因为作品必定会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冰心生活态度之严肃,也能够从这篇“戏作”中看出一点儿来。
--------
①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美国的风景是美妙的,美国的朋友是友好的。但是,做为一个中国留学生,一个中国青年,一个中国女性,一个中国作家,她并不留恋属于异国的山水、建筑和舒适的生活,她清醒地认识到:“我不是一个乐而忘返的人,此间纵是地上的乐园,我却仍是‘在客’。”①当她在银湾的黑岭和乔治湖旅游的时候,她就想念自己童年时的家——芝罘;当她在雄伟、妩媚的白岭别墅里消夏的时候,看到英格兰人古朴的乡居生活方式,也立刻想到了在芝罘的见闻。她有时一面弹琴看书,一面却回味着和弟弟们在一起傻顽痴笑的日子,一面独自在森林中散步,一面就希望着身旁能够有自己的弟弟们同行奔走。她就在这种思乡情绪的伴随之下,度过了三年的留学生涯,以《论李清照的词》为题,通过了研究院的毕业论文,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
1926年的7月,她象三年前离开祖国时那样,又登上了“约克逊号”邮轮,不过这次不是去国,而是再一次远渡重洋,投向祖国与亲人的怀抱了。
她的行李箱里,装着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的毕业证书和文学硕士证书,还装着一封厚厚的长达六页的信——这是吴文藻向冰心正式求婚的信件,请冰心带回祖国,呈报给她的双亲,请求得到谢葆璋夫妇的批准。
轮船愈是挨近祖国的土地,冰心愈是激动不已。当7月27日的黎明,轮船已经驶入黄海的时候,海上已能望见中国船只的帆影,冰心这时再也无法入睡,她望着东方的朝霞,盼望着与母亲和亲人们的团聚。“我俯在圆窗上看满月西落,紫光欲退,而东方天际的明霞,又已报我以天光的消息!母亲,为了你,万里归来的女儿,都觉得这些国外也常常看见的残月朝辉,这时却都予我以极浓烈的慕恋的情意”。①
等到黄昏到来的时候,“约克逊号”邮船终于徐徐地驶进了黄浦江口。这时候,学成归国的冰心,激动地走到甲板上,紧紧地抱柱而立,“迎着江上吹面不寒的和风,我心中只掩映着母亲的慈颜,三年之别,我并不曾改,我仍是三年前母亲的娇儿”。②
她在上海稍稍休息了几天,因为天热,因为看不惯上海摩登女士们的服装,尤其是因为思母心切,就又于8月3日登车北上,急不可耐地投向母亲的怀抱了!
北京的蔚蓝的高空,白白的云朵,绿色的杨柳枝条,粉红色的夹竹桃,都使冰心感到格外亲切。当然,还有与更加亲爱的母亲,父亲,弟弟们的重逢,更使冰心欣喜异常。她快乐地对小朋友们宣告:“我回家了!这‘回家’两字中我迸出了感谢与欢欣之泪!”③
--------
①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
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九》
到家以后,冰心就于这一个月的月底,8月31日,完成了她《寄小读者》的第二十九篇通讯。为这部在以后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儿童文学著作,暂时地画了一个句号。
------------------
第七章返国
我的脚已踏着了祖国的田野,我心中
复杂的蕴结着欢慰与悲凉!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
北京的夏末秋初,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这时,天空显得极其高远,又蔚蓝,又辽阔。而夏末秋初的燕园,也正处于一年之中最美丽的时刻,——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和楼群,以及蜿蜒曲折的小径,在一片蓝天的映衬之下,显得轮廓分外鲜明;苍翠的树木及绿茸茸的草皮中间,点缀着迟开的花朵:金色的矢菊,紫色的藤萝,淡紫色的、白色的以及各种各样颜色的大朵菊花,还有点点滴滴或一簇一簇的色彩鲜艳的不知名的花朵;而在这一片深绿、浅绿和姹紫嫣红的包围之中,更有一洼清澈的湖水衬托着秋景,使得这所美丽的校园,显得极其宁静、清幽。
从美利坚合众国留学归来的冰心,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明媚的季节里,在1926年的夏末秋初,一个新的学年度刚要开始的时候,回到了她的母校,回到了她与之阔别了三年的美丽的燕园的。
然而,这时候的谢冰心,已经不再是那个才思敏捷、温柔恬静的女高材生,而是一名严肃端庄、为人师表的女助教了。虽然她仍然象三年前离开母校时那样——个子瘦小,聪慧的目光中还是时时流露出纯洁的稚气。
这个有着瘦小的个子和丰满的面庞的年轻女助教,不仅是她的双亲、她的弟弟、她的家庭的掌上明珠,而且也是她的母校——燕京大学的骄傲。当她在燕大本科读书的时候,她就是《燕大季刊》编辑部国文组的编辑,还是闻名校内、校外、文坛、知识界的青年女作家。当她从本科毕业的时候,她获得了金钥匙的奖赏,又获得了留学生的奖学金。而当她留学归来,在异邦获得了硕士学位之后,就又被燕京大学同学会推举为执委常务委员,燕大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中的校友代表。《燕大月刊》编辑部在聘请一些名流学者当顾问时,又把年轻的冰心当作名流,聘为诗歌顾问。《燕京学报》还把助教谢冰心聘为自己刊物的编委,在1927年出版的创刊号上,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是大学者王国维,第二篇文章就是冰心早已脱稿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元代的戏曲》。可见燕京大学对待自己的高材生谢婉莹,给予了多么显赫的荣誉。
冰心到燕京大学教书以后,冰心的父亲就又南下,迁回了上海,在那里定居了。
谢葆璋的家位于上海市区西部的徐汇区,是一座三层的小楼房。笔者曾就上海旧居的具体地址一事请教过谢冰心先生。谢冰心先生答复说:她只记得是在徐汇区,当时的法租界内,她父亲的房子,与当时的非租界区(即华界)只隔着一条河,但是具体的路名与门牌号码,已经记不清楚了。①事后,笔者曾专程到上海市徐汇区去寻访。——现在的徐汇区,已是马路展宽,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化的景象了,既找不到那条河,也找不到昔日的房子了。
父亲带领着全家南下之后,就只留下了冰心一个人在北京,住在燕园之中的朗润园里。这是一座大园之中的小园,别有洞天,曲径通幽,安静美丽,很合冰心的口味。虽然仍是想念南方的双亲,和分散在各地、努力求学的弟弟们,还有那位远在大洋彼岸的青年学者吴文藻。但是,一个刚刚走入了社会的年轻学者和作家,总要能够独立于家门之外,何况先前已经只身在美国,经受了三年独立生活的锻炼呢。
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冰心,一生具有谦逊的美德,到了老年之后,这位中外闻名的老前辈,仍然总是自谦地说:“我个人是个不学无术的人,没有什么‘学’可‘讲’。‘不学’,就是没有学问,如果大家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那是得不到的;‘无术’,就是没有什么技术,如果大家希望听我讲完以后,就能知道怎样写作,而且写得很好,那也是会失望的。”②其实,她在二十六岁的青春年华,就是一位很有修养的青年女性学者了。她生性严肃,恬淡,没有功课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坐在园中之园的书斋里,或者是到校门东南侧的图书馆里去读书,写作;需要上课的时候,就走出图书馆或书斋,到教室里去,到学生中间去,教育他们,指导他们。清晨或傍晚,她也喜欢散散步,沿着曲曲弯弯的柏油小路,流连于湖畔,在绿草地上行走,或是登上低低的小丘,在亭子上的矮凳上小憩。她一边踱步或小憩,就一边细细地思索。
--------
①据谢冰心先生1986年3月17日下午对笔者的谈话。
②冰心:《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
燕京大学位于北京的西郊,远在西直门外,靠近颐和园和圆明园遗址的地方。校园内又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绿树红花,加上最先进的西式设备,给知识分子们提供了极其舒适而又美丽清幽的生活环境。冰心身在这样幽雅的大学校园之内,过着最典型的学者式的生活,表面上看来,一切都是十分美满的。
然而,校园虽然远离喧闹的城市,但在燕京大学高高的院墙外面,世界却是很不平静的:
在这一年的春天,冰心返回祖国之前不久,日本帝国主义等八国,为了阻挠中国的国民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天津布防,竟然向中国政府发出了强横的通牒,之后又炮击了中国的大沽。面对着日本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爱国的北京大、中学生,又象七年前五四运动时期那样,在3月18日这一天,先在天安门广场召开了群众大会,之后又整队游行至位于东城铁狮子胡同的段祺瑞执政府,向政府当局请愿,并向日本帝国主义者表示抗议。不料,做为执政府首脑的段祺瑞,竟然命令自己的卫队,向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青年学生开枪,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女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等人,当场饮弹身亡。这个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的现场,就在离谢葆璋家很近的地方。
除此之外,在1926年这一年,各派封建军阀之间的混战也愈演愈烈。4月份,直、鲁两系军阀,趁段祺瑞被迫辞职的时机,进逼北京。5月份,吴佩孚又企图组阁,却遭到了奉系军阀的反对。下半年,待冰心返回燕京大学之后,国内政局呈现复杂的形势。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北伐战争已经开始,湖北、江西、河南等地已是战火纷飞。10月24日,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举行了武装起义。之后,无锡、苏州、杭州等地的产业工人与手工业工人,也相继举行了罢工。9月份,英国太古公司的轮船,因在四川万县境内撞沉了十余只中国民船,被中国的地方当局扣留,此事发生之后,英国停泊在宜昌与重庆的军舰竟然直趋万县,炮击了万县县城,使中国的四千名无辜百姓死在英国海军的炮火之下,因而导致了中国反英运动的爆发。
这些在北京城里和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的事件、斗争,越过了燕京大学高高的院墙,把火与血的残酷现实,摆在了如冰心这样的知识分子们的面前。这种情景和世态,就不能不影响到冰心的思绪。虽然冰心后来曾经自谦地宣布:1926年回国以后直至1929年,简直没有写出一个字。若有之,恐怕只是一两首诗,如《我爱,归来吧,我爱》,《往事集·自序》等。缘故是因为那时我忙于课务,家又远在上海,假期和空下来的时间,差不多都用在南下北上之中,以及和海外的藻通信里。如今那些信件,还堆在藻的箱底。现在检查数量,觉得那三年之中,我并不是没有创作!”①
--------
①《冰心全集·自序》
其实,住在燕园中的冰心,仍在默默地思索。她过去一贯歌颂童心,歌颂善良,歌颂母爱,歌颂大自然,虽然也有过关于“爱”还是“憎”的思索和怅惘,不过那还只是有些踌躇,有些疑惑,因此她在自己的作品中仅仅含蓄地写到了自己的思考。
但是,到了这时候,随着世事的变化和她本人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思想的逐渐成熟,她的思考也就更加深刻,困惑也就更加明朗了。
她虽然平时忙于授课,寒暑假忙于到上海探望双亲,生活过得充实而幸福。但是,这个个人生活与家庭生活都适意、幸福的冰心,却又时时感到内心充满了“虚空与寂静”,“迷惘与糊涂”。这种“虚空与寂静”、“迷惘与糊涂”是谁给她造成的呢?——当然都是社会生活给她造成的。她在《往事集·自序》的一开头就这样写道:
我是一个盲者,
看不见生命的道途,
只听凭着竿头的孩子,
走着跳着的引领,
一步步的踏入通衢。
心头有说不出的虚空与寂静,
心头有说不出的迷惘和糊涂,
小孩子,你缓一缓脚步,
让我歇在这凉荫的墙隅。
她曾经多次歌唱过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和爱恋,互助与匡扶;她是多么地希望,人与人之间永远是如此地充满了善意。
她在这首《往事集·自序》中仍然这样地期望:
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恋,
人世间只有互助与匡扶;
深山里兔儿相伴着狮子,
海底下长鲸回护着珊瑚。
但是,社会现实似乎并不如此理想,它使善良的冰心十分灰心: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