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生命管理智慧

_3 曹越 (当代)
在阳光明媚的人生大道上,有一位博士,她不被社会认可,她以传统的、惯性的思维模式体验着照猫画虎的人生旅程,她宁愿选择忍耐干渴,也不愿冒险,尝试人生的风险,所以她会选择稳定的工作。虽然她也选择了充满阳光和希望的辽阔的海滨,但这恐怕只是其人生愿望。
张女士的测试答案与李先生的测试答案相比较,其中的1、2、8三项答案一样,3、4、5、6、7五项答案不一样,这五项不一样,选择的人生也就不一样了。
张女士31岁,李先生45岁,二人年龄差14岁,都是大学毕业,学历上没有什么差别,二者选择不同的答案不是因为性别的不同,而是因为对自我、社会、生命的认识不同。张女士选择的人生,稳定、平淡,不具有挑战性,而李先生选择了一条充满了挑战和冒险的人生之路,刺激而又有趣。
当然,人生之路都是自己选择的,无对无错,无高无低,都是生命的一种体验,你有你的快乐,她也有她的幸福,但以生命管理倡导的“脱去外衣”的标准来衡量,给李先生的分数打得会高一些。
田先生的测试答案:1.B;2.B;3.B;4.A;5.B;6.B;7.B;8.B
田先生的测试选择的答案与李先生和张女士的答案相差很大。
我们来分析田先生的测试答案:
走在月光下的小路上,有一个博士,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被许多人认可,选择了由十二点构成的人生设计图,选择了相对平稳的船务公司工作,并选择了茂密的森林归隐。
田先生的选择答案与李先生相同的是4和5两项;与张女士相同的是3、6、7三项,大部分测试答案与二位不同。
田先生今年56岁,大专毕业后进入社会。那是上世纪的70年代末,在当时一个大专毕业生很了不起,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田先生选择了拼搏奋斗,但步入中壮年以后,田先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决定退出竞技场。
李先生、张女士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是主动的、积极的,田先生的选择是被动的,年龄56岁,他选择了消极的森林归隐。
田先生进入社会的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那个时代人生没有多余的选择,谈不上“脱去外衣”。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多了自我选择的道路,田先生毅然选择了摆脱陈旧的观念,打破相对稳定工作的约束,这在当时难能可贵。但他毕竟是从上个世纪走过来的人,又历经了改革开放,人变得很现实,也已经五十多岁,就选择了森林中的“小木屋”,休养生息了。
每个人的条件、环境不同,选择生命的旅程会有所不同。但不论怎么选择,要学会脱去外衣,找回真我,成为一个既成功又快乐的人,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以上对李先生、张女士、田先生测试选择答案的分析,只是提供给大家对理、情、法诊断的一种思路,并非唯一的方法。
人生旅程复杂,社会残酷无情,仅靠自力和脱去外衣,找到真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借力”和“心力”。
脱去外衣、找到真我,是学会“借力”和“心力”的基础。没有“自力”,所谓“借力”和“心力”也根本谈不上。
“脱去外衣”靠的是“自力”,“戴上面具”靠的是“借力”。
人生需要戴上面具吗
脱去外衣,找回真我了,为何又要戴上面具呢?
通过返观内照、脱去外衣,明白了社会的外衣是什么、自我的外衣是什么,不被这些外衣困扰、诱惑,找到真实的自我。但要清楚社会是由每一个包装了的人组成的,每个人进入社会都需要包装。社会是理性的,从悟性的我到理性的我是一种包装,这样的包装是必要的。脱去外衣,是让我们明白社会中的我是被包装了的,不要丢了真我,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戴上面具是让我们清楚面具并非是伪装,如同人穿衣,在家中一个人的时候可以保持本我,不穿衣服,而出门、进入社会,务必要穿上衣服。脱去外衣再穿上外衣,与根本就不脱外衣是不一样的。
脱去外衣,找到真我,靠自力融入社会;戴上面具是借助社会对你的“面具”的认知度。戴上面具又称为“借力发展”。
戴什么样的“面具”、穿什么样的“外衣”是一种人生艺术。
脱去外衣,找回真实的自我;戴上面具,塑造一个放大的自我,借助面具和社会的认知度达到对自我的放大。
塑造面具
戴上面具的你和真实的你有较大差异。生命中只有一个真我,而你戴的面具、穿的外衣可以随时更换。真我一个,面具万千。
弄清楚真实的自我和戴面具的自我,注意不要混淆了。下面将对第一章“人情事理——专业(社会)诊断”中的“人我平等、戴上面具测试题”,进行举例并作详细分析。
注:见本书第33页“人我平等、戴上面具测试题”。
问题一中的小河对面对应的是社会,选择进入社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跳跃式的,一种是从小桥上缓慢地走进去。方式的选择根据自我的条件、环境,关键是你选择的方式所能借助的外力,也就是我们说的“戴上面具”的“面具”是什么,这才是问题的核心,那么跳跃式地进入社会与缓慢地进入社会所能借助的外力,“面具”在那里呢?
问题二中的见朋友的含义是进入社会。不管愿意不愿意,你都要走入社会,这是必然要素;“天上下着大雨”,是自然要素;“你遇到了开着车、且与你暗暗竞争的老同学”是人文要素;“你要去见朋友,时间很紧,而你站在马路边等公车”是自身要素;“你站雨中等车又着急时间不够了,这时你看见了与你一直竞争的老同学开着自己的汽车”是心理要素。第二道问题中隐含着五个要素。
五大要素中,最关键的是自然要素,没有自然要素的先决条件,其他要素都谈不上了。
面对社会五大要素,首先要脱去外衣,然后再戴上面具。戴上面具在五个要素中指人文、自身、心理要素。人文、自身属于借力的要素,心理属于心力要素。
人文要素是指所面对的社会状态。这个状态指的是面对社会现实,一个是你的状态,一个是社会的现实状态,二者之间你要从属于社会,要戴上面具。因为你目前自然条件难以适应社会现实的要求,所以你需要包装。
自身要素与人文要素的不同,在于人文要素是你所面临的社会现实状态,而自身要素是你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一个学金融的研究生刚刚毕业,他面临的社会现实是因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是人文要素。而另一位证券部经理,由于金融危机,面临着重新选择工作。他有三种选择:一是继续留在证券公司工作,而工资收入会下降,有可能不再担任证券经理的职务;二是寻找新工作;三是离开证券公司,暂时不找工作,而是学习深造,给自己充电。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一定会带来全球性经济结构的调整,新的经济结构调整会形成一种新的、未知的、全球的经济形态,这时候学习深造是一个好机会,为今后的发展做些准备。
自身要素与人文要素不同,但都需要戴上面具,借力发展。
对于每个人来说,戴上什么样的面具,借助什么样的力来发展自己,选择是不一样的,因为学识、情商、智商、环境不同,如金融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证券公司工作多年的证券部经理,二者的年龄、阅历、空间不一样,所以二者的面具、借助的力量也是不同的。
问题三中力争销售冠军,还是选择放弃,不同回答反映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人生态度。消极的人生态度,并非错误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消极人生态度,是人生包装的一种状态,而非“真我”。积极与消极都是有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环境条件会有不同的表现状态。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不需要更多的指责,要学会包容。
问题四中以手势比画告诉哑女,还是选择哑女的父亲代为转告,前者是责任,后者是对人的尊重,选择二者都对,要看具体情况,戴“面具”要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随时调整。
问题五中祝福父亲长寿,祝愿母亲长眠安息,两种选择都无可厚非,只是告诉大家人生复杂,经常遇到一边是父母,一边是妻子,一边是儿女,一边是事业的矛盾。人生处处是选择,而情感的选择需要真诚。
品位、审美观属于自我的范畴,但从社会角度来审视,以社会为镜,照照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品位、审美观,它们成了“面具和借力的条件”。“面具和借力的条件”的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的需求。“面具”选择的原则是社会需求和自我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加上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每个人选择的“面具”不一样。
选择的原则:一是适度,二是能否更好、更大程度地借助社会一切可借助的资源和力量。
王先生、吴先生和方小姐的选择答案各有不同,因为三个人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个人条件有所不同。你选择的答案一定也有你的特点。但不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答案,别忘了把握的原则是“人我平等、戴上面具”。
戴上面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借力发展,使自己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需求。
你不快乐的原因是不独立
“生命放大、人格独立”是对“脱去外衣”、“戴上面具”更深一层面的超越。如果说“返观内照、脱去外衣”还只是真正的认识自我、找到真我的话,那么“人我平等、戴上面具”则是不失真我而去适应社会的需求。前者找到自身的自力,后者要寻找适应社会的外力,我们称借力。自力也好,借力也罢,都不是生命的智慧,只有通过生命放大,发现自己的精神人格,悟到生命是什么,才能不受物欲和情感的困扰,才有快乐、幸福。
生命管理倡导精神独立,是希望大家不仅体验本我的世界、自我的世界,还应更深一层地体验心灵的世界。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出现偏差,是很危险的。犯罪心理学告诉我们,许多罪犯平时很正常,甚至有的在大家眼里是一个好人,但由于心理不健康,一旦受到较大的刺激,就会出现过激的行为。许多杀人犯杀人的那一刹那,脑子是一片空白的,过后自己也不知干了什么,这种案例非常多。
人们处于多重压力的今天,了解自己的心灵世界尤为重要,同时通过“生命放大、精神独立”,使生命达到平衡。下面的测试题以及对此测试题的分析可以让每个人去了解自己的内心,找寻生命中的快乐。
问题一:昨天、今天、明天对你来说,哪个更重要?
问题二:天上飞着一群鸽子和一只鹰,你的人生愿意像群鸽,还是愿意像一只鹰?
问题三: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你选择忍耐,还是选择抗争?
问题四:每个人都会寻找快乐,而你认为快乐是实在的拥有,还是内在的感受?
问题五:生命的价值是靠力量展现出来的,你更注重内力的修养,还是注意培养自己的爆发力?
问题六:人格的独立、人格的魅力表现在你的独一无二、不同凡响上,还是表现在你宽容大度、心如深海上?
问题七:许多人认为健康就能长寿,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发现长寿的人算不上健康的人,带病延年的人非常多。你会选择虽然不长寿但活着时一直都很健康,还是选择虽然寿命很长,但可惜是带病延年呢?
于先生第一题的答案:“都重要又都不重要。”
刘女士第一题的答案:“今天更重要,因为没有今天就没有明天,而昨天已经过去了。”
昨天、今天、明天,是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人生很难说哪一段过程更重要。就于先生和刘女士的选择来看,于先生的精神更独立。
精神独立是独立于事物现象之外的,不受现象干扰的,是超越欲望、超越烦恼的直觉意识。
烦恼、痛苦是因为有比较,有比较就有了好坏、美丑、大小,达不到当然烦恼就多了,痛苦也来了。不受这些好、多、美、大的影响,心灵就是独立的,精神自然也是独立的。
第一题中刘女士的测试答案是一般人普遍的思维方式,我们称这样的思维为借助型人格独立思维方式。这样的心理定式没有超越事物的现象,没有上升到“无相用”的境界,受制于事物的高低、上下、好坏、大小、美丑的直接作用,无法超越生命中的喜、怒、哀、乐,难以承受精神上的冲击和压力,跟着事物的现象转。这一层面的人群比例很大,所以许多人富有了,有了名气,但并不快乐,精神不能独立。
于先生第二道测试题的答案:“愿意像群鸽”。
刘女士第二道测试题的答案:“愿意像一只鹰”。
相比于刘女士,于先生的人格更独立。生命是一个和合因缘,生命是一个整体。在这道题中,群鸽和鹰在这里比喻生命的状态。生命生存的基本状态是一个群体,群鸽是生命的正常状态。而鹰是独立、自由、力量的象征,以鹰作比喻,恰恰反映出刘女士缺乏独立、自由和力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刘女士精神有缺陷,所以才以追求鹰一般的独立、自由、力量作为支撑和慰藉。
刘女士、于先生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的测试答案:
刘女士选择“面对挫折,选择忍耐”、“快乐是内在的感受”、“更注重内力的修养”。
而于先生选择“面对挫折,选择抗争”、“快乐是实在的拥有”、“更注意培养自我的爆发力”。
从“生命放大、人格独立”的角度你会更同意刘女士的选择还是于先生的选择呢?这个作为一道题,留给读者自己来思考、评价一下。
挫折、抗争、忍耐都属于生命中的什么?属于心灵意识吗?属于精神人格吗?
快乐是拥有还是感受?生命本来拥有快乐也拥有感受,快乐与感受是精神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你快乐吗?不快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以理解为我拥有快乐,只是当下的感受是被否定的,实际上你否定的只是感受而不是所谓快乐与不快乐,是这样的吗?请大家共同思考。
爆发力与修养又是一个状态的概念,在精神人格中爆发力与修养怎么体现,二者实际上已经不属于心灵意识和精神人格的范畴了。
于先生和刘女士最后两道题的答案:
于先生的答案:“人格的魅力表现在独一无二、不同凡响上”、“虽然不长寿,但活着一直都很健康”。
刘女士的答案:“人格的魅力表现在宽容大度,心如大海”、“虽然寿命很长,可惜是带病延年”。
“独一无二与心如大海”、“一直健康与带病延年”都是自我生命的选择和体验,反映精神、人格,无有对错。刘女士最后一道题中加上“因为人不仅为自己活着”这句话,反映了刘女士人格、精神的独立。
第一层面:“欲归于情”。情是纯粹的,欲则不是。
第二层面:“欲顺于理”。理是社会、群体生命的共同利益,所以应遵守公共法则,遵守公理。
第三层面:“欲融于法”。法是天地自然法则,欲融于法等于融入了天地自然的法则。
生命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欲望。欲望不离人的身体、精神和心灵这三大系统,欲望通过本我、自我、超我展示,因此生命管理分成情(本我)、理(自我)、法(超我、天地自然法则)进行诊断、管理、调整,从而达到平衡。
一通百通——自然诊断分析
一通百通指与天地自然法则、生命内在秩序相通。换句话说,一通百通是与“和”相通。通情达理、理情相通是有为之通,一通百通才是真正的无为之通。
造成事业不成功、身体不健康、精神不快乐、生活不幸福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生命内在秩序出现了不平衡。
和、秩、调、平也是《黄帝内经》中讲的阴阳法则。以我们的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来说,身体有自我适应、自我调理、自我平衡的内在功能,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的生命不是孤立的,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这是《黄帝内经》的生命观。
东方传统文化是从形而上来看待形而下的,形而下包含于形而上之中,是道与术的关系。术虽有其自己的规律,但术终不离于道,道在术中。要想达到与天地自然法则相和,使你自身的生命内在秩序达到平衡,除了通情达理、理情相通,还要一通百通。通过情理法、理情法、法理情三重九种立体式的诊断,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一通百通是指通过一些抽象图形,来测试你的生命潜意识状态。我们习惯于逻辑思维,就某事进行思考,举一反三,这种惯性使得我们忘了生命的本质,着力于外,只在事物的现象上下功夫。生命管理倡导管理生命外在的身体、精神的同时,也要管理生命内在的心灵,要理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了解个人、社会、天地的平衡法则,如此生命才能和合,我们称这种和合为法理情的和合。
法理情的诊断测试题不是围绕某一事物选择进行判断,没有什么具体内容,而是通过抽象的点、线、面进行测试,是心理测试的一种。但与心理测试有所不同,心理测试是个人心理状态的测试,法理情的测试是建立在暂时放下自我,返观内照,进入一种“潜意识”的状态。如果说情理法、理情法的测试是从外向内,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话,法理情的测试则是从内向外、从本质到现象。法理情的测试的理念与前者理念不同,测试出来的结果也不同。换一种想法,就会换一种活法。
有一户书香人家,父亲是大文学家,享誉大江南北,功成名就,春风得意。但父亲有一件闹心的事,就是儿子不好好读书。他的儿子很有灵性,但就是不用功,写出的诗句,经常是灵气有余,而格律不当。为此,父亲为儿子请了老师,让儿子一天从早到晚闭门读书。
一次,父亲要出门,告诉儿子说:“我出门几日,待我回来考你的诗文,你要好好准备。”
父亲一走,儿子痛快玩了几天。直到老师说:“明天你父亲就要回来了,你的诗文准备得如何啊?”儿子才慌了,因为只顾着玩了,根本没有准备功课。于是儿子想了一个办法,他跑到父亲的书房,找到父亲早年写的诗文,稍加改动。
父亲回来已是晚上。先在花园里摆上一些酒菜,边饮酒边赏月,然后把儿子叫过来说:“就此景,你作一首诗吧。”此时天上下起了雨,打在花叶上发出“嗒嗒”的响声。父亲待了一会,看儿子不张口,问:“如此美景,还提不起你的诗性?”儿子看着父亲,心里在寻找默记下的父亲作的诗句,却一时找不到吻合的。父亲忍不住了,脱口道:“丹青扶绿雨”,这可是父亲出了名的诗句,形容雨打在花叶上,衬得雨成了绿色。儿子随口附道:“残月摆浮萍。”此句一出,父亲大呼:“好诗!丹青扶绿雨,残月摆浮萍。”突然,父亲想起了什么,说:“不对呀!这是我早年的一句诗,你从哪里偷寻来的?”儿子只好承认说在父亲书房中找到的。父亲大怒:“你不好好用心作诗,却学会偷别人的东西!”儿子为了平息父亲的怒气,口诵:“古来案上无绝事,今又谁人笑己偷(发“还”huan的音)。”站在一旁的老师插话:“好句子呀!”父亲琢磨了一下,转怒为喜,对老师说:“谁的才学不是从古人那儿学来的,天下的文章哪里有写尽的,谁能笑儿子拿父亲的东西呀!”
父亲观景有“丹青扶绿雨,残月摆浮萍”的意境,而儿子只感悟到“古来案上无绝事,今又谁人笑几偷”的道理。儿子的文才不如父亲,但儿子的思辨能力又超越了父亲。
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掘、寻找自身内在的潜力,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我平等、放大生命”,如此才能为自己打开新的空间。你的生命宝库之门,只有靠自己打开,别人无法代替,这是法理情测试的意义所在。
你的生命是收敛的,还是张扬的
下面将对第一章“情理之中——自然诊断”中的“返观内照、点点为一测试题”,进行举例并作出详细分析。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生命状态,到底是收敛的,还是张扬的。
问题一:
这个点在你的生命中代表了什么,意味着什么?你可以在这个点上任意改动,或加上其他的图形,如·你可以改成○·,也可以不改。
问题二:
这三个点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你可以将这三个点任意改成其他图形,也可以不改。
问题三
这四个点在你生命中意味着什么?你可以将这四个点任意改成其他图形,也可以不改。
黄先生在问题一中的测试答案: 生命由一个点构成。
对黄先生的测试分析:他的生命力具有内收力和爆发力,他的内心世界丰富。这样的答案很符合他本人的实际年龄。人“五十知天命”,随着人生阅历和体验的不断积累,他的内在生命的活力开始内聚,事业、身体、欲望、生命内在秩序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不是积极的状态。
精、气、神藏于五脏六腑,随着年龄的增长,精气神会消散,年龄越大,消散得越多,五脏六腑的功能越衰弱,并会导致阴阳不调,气血不畅,运化不好,从而使得人从正常的生理状态走向病理状态。精气神的耗散导致精神不振,具体表现如阳气不足,生命力不强,情绪抑郁,内在平衡力、调节力、适应力随之降低。虽然天地自然的规律并不因此有所增减,但对个体生命来说,承载能力在减退,如同一个杯子,杯子好的时候能够装满一杯子的水,但杯子出现了裂纹,装的水会越来越少,杯子裂纹越来越大,一点儿水也装不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天地自然的载体,当这个载体退化了,就不能称之为载体了。
再如,广播电台按照播出的时段不停息地播出节目,而你如同一台收音机,能否收到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身体健康时,精气神饱满,能够很好地接收到节目;当收音机老化了,零件破损了,就收不到节目了。
钱女士在问题一中的测试答案:生命力是由一个点放射出来的。
对钱女士的测试分析:她的内在生命力很强,身体很好,精气神很旺盛,充满了由内向外释放的欲望和要求,她的事业处于一个上升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生命是由一个点放射出来的”,如此对生命力的理解、认识,从生命自然法则和她生命内在秩序的角度来看,她内在的生命活力是旺盛的,能够释放到她的个人情欲和事业中,并构成一个平衡的状态。
许多人只注重事业,做事情不够顺利,身体不够强壮,精神不够旺盛,追究起来,却找不到原因。为什么自己勤奋努力,机会不少,人脉不错,却屡屡失败?只有感叹自己的命运不佳,甚至不少人寄希望于拜神求道。了解自己生命的内力、生命的内在秩序与自己的事业、欲望、身体是否发生了矛盾、失去了平衡,这一点十分重要。法理情的测试诊断、调整平衡在生命管理中非常重要,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和内在的生命秩序与身体、事业、精神的内在关系。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人到了四十岁以后,才慢慢开始思悟天地自然之规律与自身的内在关系。
黄先生在问题二中的测试答案:将三个点联结为一个倒三角形。
三角形象征着生命的平衡、稳定,倒三角形意味着天比地大和我的人生的体验。
钱女士在问题二中的测试答案:将三点改成如此形状。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生命世界,如同一个方框一样,而方框中内含的两个隐形交叉线,就是我生命中的阴阳。
黄先生和钱女士在做问题二的测试时,在原有的三个点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动,而且引申出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从两位的测试答案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内在生命秩序较为丰富,相对平衡,他们的潜意识都在追求这种平衡,并依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只是黄先生潜意识中的生命力如同第一道题一样,逐步趋向消极;而钱女士的内在生命力也如她第一道题的答案一样,在追求卓越的同时有所控制,潜意识中力求依次序排列,达到平衡。
黄先生在问题三中的测试答案:
生命如同此图形,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人的生命旅程,就是点、线、面的变化运动的过程。
钱女士在问题三中的测试答案:
生命如同对角线,阴阳相交。我能否站在那个中心点上,并不断地调整,如此,我将会稳定、成功,消耗会少一点,慢一些。
黄先生和钱女士在问题三中的测试答案较前两题复杂,不论是图形的改动,还是答案的文字含义都复杂了。这说明人的内在生命秩序随着外部环境、条件而变化,你导入的信息单一,应对也就简单;反之,你导入的信息复杂,反应也相应复杂。
大脑系统的工作越忙,人的精气神消耗得越快,尤其是今天的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的大脑都在不停地工作和思考。
黄先生、钱女士从一点测试到四点测试,呈现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的思维过程是从心灵意识到逻辑意识的思维变化的过程。
黄先生“生命如同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人的生命旅程是点、线、面的变化运动的过程”的回答,钱女士“生命如同对角线,阴阳相交,我能否站在那个中心点上去,并不断调整,如此,我会稳定又成功,而且消耗的会少一点、慢一点”的回答,这些都属于逻辑意识概念,与我们建议的“返观内照、点点为一”的直觉思维相差甚远。
生命的内在秩序和心灵意识,往往会被掩盖起来,会被逻辑意识所代替,使我们成为逻辑意识和习惯思维的奴隶。生命中的烦恼、痛苦,恰恰是因为惯性思维和逻辑思维造成的。让我们习惯丢掉逻辑意识,找回一些直觉和心灵意识,经常返观内照,体验生命中的真我,认识生命中的内在秩序,并以此来调节失衡的身体、精神、心灵。
无限生机的抽象思维
下面将对第一章“情理之中——自然诊断”中的“第二步:人我平等、线线生机测试题”进行举例,并作详细分析。透过对此测试题的分析,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问题一
这一条线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改动图形,也可以不改。下同)
问题二
这三条线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
问题三
这几条线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
黄先生在问题一中的测试答案:
生命如同一对平行线,阴阳平衡。平行线意味着我的人生有痛苦、烦恼,也有幸福和乐趣,关键看我如何调节。
钱女士在问题一中的测试答案:
这个形状我曾经在一种古老的文字中看到过,什么文字我记不清了。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图形,好像回到古老的年代,充满了对古老文明的崇敬和神秘。
黄先生在问题二中的测试答案:
古文“兮”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古人的感叹词总用“兮”字。这个字对我影响很大,一发“兮”的音,好像是从小腹上方发出来的。我认为“兮”字的发音与养生有关,直到现在,我晨练的时候不自觉地喜欢发“兮”音。
钱女士在问题二中的测试答案:
生命中对我最有影响的是这个“合”字。但“八”不连接起来才更有味道。“合”如果上边连起来,就是人一口同声是“合”字。“八”是“人”字不连接,口中发出的声音能传到天上去,不是更有力量吗?图形让我联想起许多问题,是我平时很少能想到的,生命管理的这些图形启发了我的灵感。
黄先生在问题三中的测试答案:
说不清这个图形对于我意味着什么,像是代表着人与人的交往。我随手画出它时,感到心中有些孤独和空荡荡的感觉。
钱女士在问题三中的测试答案:
这张图型好像一个日轨仪。在我的生命里,它意味着时间和空间。
我们来看黄先生和钱女士关于三道问答题所反映出的问题:
三个以不同线构成的图形,好像什么规律都没有,而实际上其规律是“人我平等、线线生机”。“人我平等”不用多解释,“线线生机”的关键含义是“生机”二字。以点来组成图形,可以说点点生机,线线生机。线线是相对第一步的“返观内照、点点为一”。线线生机,是“人我平等”,通过“返观内照、点点为一”,生命重新展现出来的状态。以线构成的图形,不过是一种参照物,不是一个新的图形。
黄先生与钱女士的内心不够清静,内心世界很丰富,但恰恰是这种丰富,使得他们遇到心理障碍,特别是钱女士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些。不要以为个性强,就不会随波逐流。
人格独立的标志:
1.超越事物的现象。如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悟到苹果落地背后的“万有引力”。
2.不被情绪所左右。大部分成功者的定力、忍耐力、魄力都是极强的,如果一点小事、一次挫折、一次失败就使你情绪低落,精神振作不起来,如何谈人格独立?
3.人格独立是与天地自然法则相和升华后的一种境界。
4.人格独立的意义在于提升智慧。即使你的学问很高,享誉天下,如果你的人格不独立,不过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仍没有超越自我。人格独立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
从这一层意义来看,有几人能够真正称得上精神独立、人格独立呢?既然大多数人做不到,生命管理才要介绍讨论,因为生命管理不仅是情与理的管理,还有法的管理,如此,生命才称得上是一个整体。
看到的、听到的未必真实
下面将对第一章自然诊断中的“第三步:生命放大、面面相和”测试题进行举例,并作详细地分析。通过对此测试题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地自我。
问题一
这个圆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改动图形,也可以不改。下同。)
问题二
这三个圆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
问题三
这五个圆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
从点到线,从线到面,面面相合。这是前文中讨论过的从“凤凰涅盘” 到“凤凰重生”的过程。
张先生在问题一中的测试答案:对我来说生命意味着圆满。
蒋女士在问题一中的测试答案:我的生命如同太阳一般。
一个是“生命意味着圆满”,一个是“生命如同太阳”,这两种答案反映的都是理想,都是惯性思维。生命是阴阳,生命是一个和合因缘,生命是快乐伴随痛苦,烦恼中又包含着喜悦。张先生、蒋女士的测试答案说明,他们还没有回到自我精神独立的状态,尚没有进入心灵意识状态。
张先生在问题二中的测试答案:对我来说,三个圆意味着生命里相互撞击、挤压的分子,我们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同这些挤压的分子一样。
蒋女士在问题二中的测试答案:胎儿在母胎中的状态。
张先生和蒋女士不知哪里来的灵感,同在第二道测试题中找到了对生命的感觉。二人的答案都超越了图形本身的现象,通过三个圆,使自己能够站在生命的意义上开始认识生命,认识自我生命与天地自然的关系,这是不小的超越。
张先生在问题三中的测试答案:此图形意味着我与世界的距离,正是这个距离,才使得我保有精神独立、人格独立。
蒋女士在问题三中的测试答案:这个图形好就好在没有接在一起,否则人就会被社会牵着鼻子走。
张先生、蒋女士的答案看似消极,与社会、人群有距离,但恰恰是这一距离,才使他们既不丢失自我,又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而许多人一旦投入社会,一味跟着潮流走,不仅失去了自我,而且降低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一切的事物都是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了距离,就没有了自己。距离远了不行,距离太近了也不行,保持适度是一种技巧。
针对生命管理中的测试题,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答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测试找到真实的自我、健康的自我、快乐的自我、成功的自我。通过诊断分析,使你对惯性思维中的自我有一个新的认识才是最重要的。
透过生命管理密码表二,让我们走进“秩”这一章。
秩,是指生命内在的规律、秩序。我们的身体、精神、心灵与自然一样,有它的内在秩序。生命外和于自然,内和于秩序。
尊重生命就是尊重生命的内在秩序。
生命管理的目的是身体、精神、心灵保持内在的平衡,而保持平衡的依据就是生命的内在秩序的平衡。
秩序包括情与欲的秩序关系、个人与社会的秩序关系、个人与自然的秩序关系及个人、社会、自然的秩序关系。处理好这几重关系是达到以上平衡的基础。
平衡包括情与欲的平衡,情商与智商的平衡,身体、精神、心灵的平衡,个人情欲与社会价值观的平衡,成功与快乐、健康、幸福的平衡,即情理法、理法情、法理情的平衡。
在第一章“和”、第二章“通”中介绍了诊断。在第三章“秩”、第四章“窍”中,我们将针对诊断出的问题讨论如何管理。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不按照前两章中的自我诊断、专业(社会)诊断、自然诊断中的“第一步:返观内照、命由心生;第二步:人我平等、情欲相生;第三步:生命放大、欲归于法”的次序进行讨论,而是将所有诊断出来的问题统一以自我管理中的情理法、理情法、法理情和专业(社会)管理、自然管理中情理法、理法情、法理情管理进行讨论介绍,即:智(秩)心广大、志(秩)在四方、智(秩)者无为。
智(秩)心广大——情理法的管理
知我在
只要人活着,有谁不知我在呢?但你仔细想一想,观察一下,会发现你无时无刻不在依赖着他人、环境而活着,你能摒弃这些,真实独立地认识一下自我吗?要想知我在,首先就要学会返观内照。
返观内照的方法:排除杂念,全身放松,将所有的烦恼、压力统统放下,返观内心深处在想什么。
经常返观内照,首先可以提高你的记忆力,排除杂念,心存一念,打开你的潜意识的宝库之门。吸收新知识时,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互动。今天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天里接收的信息,恐怕有70%是无关紧要的,打开你的大脑“处理器”,一边选择,一边排除,互动是效率式的学习方法。其次当你读一篇好文章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潜意识会将文章拷贝,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再次是养成养心、养身的好习惯。神安则气凝精固,神散则气乱精失。凝神才能聚气,对身心都是一种非常好的调养。
做任何事都应保持自然放松、宁静专注的状态,这是东方养身修心方法的核心。
情感是生命的内动力
生命的一切活动,首先是情感活动,因为人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动物。
《黄帝内经》中讲,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一般情况下,“七情”属于生理状态,不会引起疾病,但当精神受到严重刺激又持续过久,使身体发生紊乱,就会形成疾病——“怒则气止,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七情”因觉受而变化。人的五种器官的觉感是眼、耳、鼻、舌、身。
眼、耳、鼻、舌、身,对应外界的色、声、香、味、触。
不同的人,对待同样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同一件事,有人心喜若狂,有人怒火中烧。人的情感世界不一样,差异在精神层面上。人的精神世界是独立的。俗话说:“管得了我的身,管不了我的心。”
管理好自我的情感,精神才会相对独立。任何外部的作用、力量,都必须通过内在反应发生作用,否则毫无意义。
在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为40多个战友讨公道,始终坚持“他们不是失踪,而是烈士”。谷子地的这种精神就是生命内动力。生命内动力是生命延续、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是生命的主流,是生命一切行为的全部体现。失去这一原动力,人类会是什么样?压抑原动力是徒劳的,不符合天地自然规律。
情感有不同层面的需求。就个体生命而言,本能的情感与群体生命融合时,使得单纯的本能情感变成了情欲,不再是简单的情感,情欲超越了情感。所以,圣贤倡导伦理、道德,主张人从自我的私欲中走出来,无私利人,走向情感的超我层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归结起来讲,精神世界是否丰富取决于如何处理好情与欲的关系。
今天的中国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曾几何时,有多少中国人敢于真实地面对个人的情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影响了中国两千年。就是在今天,“十年寒窗苦,方为人上人”仍是不少父母教育孩子的主旋律,许多人仍然不能真实地面对自己,强加给自己许多传统理念,认为一个男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功成名就。功名利禄的过度追逐,导致精神世界的枯萎,被欲望驱使,引入惯性循环,对自己真实的情感麻木了,忘却了,不敢触摸自己真实的情感,怕触摸它会减弱自我拼搏的劲头,败自己的气,甚至劝导自己:“现实点吧,我还没有资格享受精神。”事业越做越大,身心健康却越来越差。
你的情商需要高一些
这些年中,我看到不少精英、名人、显贵拜倒在被神化了的“精神力量”之下。难道他们真的相信这种“精神力量”?实际上,许多人并不全信,有的图个吉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有的遇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重大选择,或者遭遇大灾大难,精神需要支撑,以求得到力量,消灾、避难、逢凶化吉。
人不仅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一个企业,最后拼的不过是实力,而支撑实力的是智慧。这里所说的智慧,不是创业者的个人智慧,而是集体智慧。传统企业要走向现代型企业,要做大做强,关键是要将个人智慧转为集体智慧。集体智慧指企业要有一个被大家认同的价值观,也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现的不仅仅是智商,反映更多的是情商。
选择注定成功或失败
这个世界的成功者毕竟是少数,但许多人看不清这一点,眼中看到的永远是他人成功的一面,目光永远停留在那些少数成功者的身上。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有几人能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有几人得益于儿女的福报?人们为什么心里明白,但又不愿相信呢?
我最近为了写《生命管理智慧》,做过不少社会调查,和许多年轻人进行了座谈。年轻人具有较强的爆发力、想象力、创造力、行动力,但缺乏耐力和定力。不少年轻人经不起刺激和打击,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过高,一旦与现实相差甚远,精神上、情感上就承受不了,有的走向消极,有的走向焦躁,长时间走不出情绪的阴影,心情抑郁,精神沮丧,在文化水准越高的人群中,这种问题越突出。
调节情绪的最好良药,莫过于直面现实,如同对待自己的情感一样,真实地面对现实。真实面对情感,是从惯性的现实中走出来,找回真实的自我;而勇敢面对现实,是从理想的情感中跳出来,摆脱情绪的困扰,找回真实的自我。情感的问题,归结起来还是欲望的困扰。欲望实现了,在别人眼里是个成功者了,但丢失了自己的情感,成功了并不快乐;欲望没有实现,精神抑郁,情感被欲望障蔽住了,同样不快乐。所以成功有成功的烦恼,不成功有不成功的烦恼,二者皆因丢失了本我。几乎每个人天天都在与自己的情绪挣扎、奋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面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成为一个快乐的勇敢者。
忘记是一种长生之道
一般情况下,大家生怕自己的记忆力减退,因为记忆力减退是衰老的表现。我所讲的主动忘记,却是养身长生的方法。
有一位天文学家,他一生的创举是发现了三颗星星。他一生有许多学生,但成就与他都无法相比。这位天文学家晚年的时候,眼睛不好使了,但他仍能借助学生在天文望远镜中的观察发现、解决许多天文学上的疑难问题。学生在敬佩老师的同时,猜疑老师没有将最关键的观察天象的窍诀传授给他们,于是向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
天文学家听后,哈哈大笑,说:“你们多心了,我的眼睛已经不允许我再借助望远镜观天象了。但我能借助你们的观测报告,解读许多问题。这其中没有什么神奇的秘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我的记忆力。星空中的星星如同我的孩子一样,父亲怎么能忘记自己孩子的样子呢?我能有这样的记忆,是因为我学会了忘记。所谓忘记就是不去关心不该关心的事情。我一生在生活方面,几乎是一个无知者。没有一生的忘记,怎么有今天的记忆呢?”
我们应该向这位天文学家一样,学会忘记。这里的忘记,也是无为之道。人的一生,精力有限,一生专注做好几件事,就很了不起了,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要最好的。做自己的事,莫要顾及别人的看法,脚踏实地,忘却杂念,心身一处,凝神聚气。长此以往,是养身修心的好方法,是延寿长生之道。
放下聪明才能透出智慧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七岁赶考,因年龄太小,只能让他的父亲背着他进考场。考官看来了个小孩赶考,指着骑在父亲身上的白居易,问:“你为何要骑父如马?”白居易不急不缓地对道:“他无非是望子成龙。”考官惊讶地看着这个小娃娃。
自古英雄出少年,不要轻看任何人,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人我平等,谁也不比谁高,谁也不比谁低。
白居易的晚年,沿长安古道出游,走到一个小土丘,看见小土丘上有一棵卧姿的大松树,树上坐着一位白发老人。老人眯着眼向远处眺望,白居易问:“老人家你在等什么人吧?”老人看看白居易,说:“我在等识宝之人。”白居易说:“莫非您老要出让什么宝物?”老人不答话,直接从胸前摸出一个小布袋,递给白居易。白居易打开小布袋,袋中有一张纸,打开纸,上边写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白居易看后哈哈大笑,“老人家,这是什么宝呀,此话三岁儿童皆知!”老人叹道:“三岁儿童皆知,八十老翁难行呀!”白居易恍然有悟。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放不下的东西,特别是自己的欲望。明知道超出自己的能力,但就是放不下。放下难,不放下也难。不放下,又实现不了,搞得自己心急火燎。放下的是你的心,放不下的也是你的心。当你的心不执著的时候,无所谓放下与放不下。许多事情你本来就没有拿起来过,何谈放下呢?你拿起来不过是概念,概念无所谓拿,也就无所谓放。当你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或位置错了,许多事情也就错了。
你错位了
一位市重点中学的老师,很有教学经验,懂得学生心理,又很有才华,深得师生爱戴。但因他爱人得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家又离学校很远,为了不耽误教学质量,又能够照顾他爱人,他选择调到离家最近的一所郊区普通中学教书。
调到这所中学后,他以过去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进度来教这里的学生。一个月下来,他发现他的学生不但不亲近他,而且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他想不明白,在一次与学生的座谈会上,在校长的鼓励下,学生们说出了原因。原来市重点中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比这所普通中学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都强得多,他对普通中学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根本就不了解,学生们听他讲课非常吃力,有的甚至跟不上,但因为他是全市的优秀老师,谁都不好意思向他提出。后来,他改变了教学方法,放慢了教学进度,学生们进步很快,不到半年他又和过去一样,成为学生的朋友,当年被评为全市的模范教师。
这位老师一开始就错位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以我们的经验去应对社会,处理事物,效果却不好。人生错位的事情太多了,人生就是在不断改变自己的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
选择如同自助餐
我的一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朋友,创办了一所培训学校,专门介绍西方的成功学。学校开办不到五个月,招收了不少学员,大家对培训课程的反响都很好,特别是关于“认识自我,坚定信心”的课程培训,令学员们受益匪浅。
成功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根据对很多人的调查、考证和实践而得出的人生成功的经验。成功学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与社会、人与人交往沟通的技巧,这种技巧可以称为艺术。它包括心理学、经济学、物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学成就了无数个世界级的企业家、银行家和商业精英,影响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们。
朋友邀我听了几堂课,并希望我提些建议。在我参加的那一期培训班即将结束时,我说:“能否在不影响你们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让我给我们这期学员出道测试题?”
朋友与学员们商量后,欣然接受:
今晚我请大家吃自助餐,共分三个自助餐厅:第一厅只有一道菜,“你要什么”,第二厅有两道菜,“你要什么”和“你不要什么”,第三厅共有十八道菜,即(1)目标(2)信心(3)变压力为动力(4)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5)改掉不良习惯(6)诚信、正直(7)培养好习惯(8)提升自己的境界(9)善于抓住机会(10)学会推销自己(11)学会与人沟通(12)学会借力(13)提升内力与实力(14)学会自我控制(15)提升人格魅力(16)学会与人合作(17)提升自己的智慧、应变力(18)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创新力、感召力。
条件:任意选择一厅、二厅、三厅就餐,只能选一;一厅、二厅只能选择一道菜;三厅可以任意选择,也可以选择全部。
测试学员共20名,男14名,女6名。
测试结果:没有在一厅就餐的。
在二厅就餐的2名。其中选择“你要什么”的男1名,选择“你不要什么”的女1名。
在三厅就餐的18名,男13名,女5名。全部选择的有男8名,女2名。其中:2名男士的选择答案(1)(2)(4)(5)(9)(11)(14)(17)(18);2名男士的选择答案:(1)(2)(5)(9)(10)(15)(17);1名男士的选择答案:(2)(3)(8)(11)(12);2名女士的选择答案:(1)(2)(3)(4)(5)(9)(11)(14)(15)(17);1名女士的选择答案:(2)(9)(14)。
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人生是在不断选择中度过的,人生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对于答案的选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的选择原则应该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将复杂的人生简单化
将复杂的人生简单化,并不是将人生简化,而是将人生积累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企业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使其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效益最大化,如通过品牌、通过市场销售规模以及通过对同类行业的企业并购进行整合。
企业需要整合,人生也需要整合。说到整合,我曾经遇见过一件怪事:
在一个农贸市场,我听到一位瓜农的叫卖声与别人的叫卖声有所不同。别人叫卖:“又大又沙又甜的大西瓜,便宜了啊!”而这个人却喊:“卖冬瓜、西瓜了啊!”我猛一听,以为是一种特殊品种的西瓜。走上去一看,原来这个卖瓜人身旁堆放着两种瓜:一堆西瓜,一堆冬瓜。我上前问:“您老怎么把冬瓜和西瓜放在一起卖呀?”“冬瓜、西瓜都是瓜,冬瓜喝汤,西瓜喝水,两瓜放在一起卖,不是更方便?”
我有意地在他的瓜摊边待了一会儿,还真有既买西瓜也买冬瓜的。他抓住人们好奇心,将冬瓜、西瓜搭着卖,西瓜比旁边的瓜摊卖得快。
卖瓜老人将西瓜与冬瓜放在一起卖,创意很巧妙。吸引人的同时,带着一些诙谐。这种创意显示出老人的产品与其他卖瓜人产品的差异,买西瓜的同时,不妨顺便捎一个冬瓜回去,而且老人将东方文化中的阴阳平衡的概念贯穿了进来,让买者自己体会。
将复杂的人生简单化,就是人生的资源整合,而得到的效果却是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卖瓜老人将冬瓜和西瓜相结合,说明了人生资源整合的道理。天下事情有大小,但道理都是一样的。人生处处皆学问。
管理生命不是管理概念
对于生命管理,大部分人停留在对概念的管理上,鲜有人沉静下来对自我生命进行研究。人们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得了病,很少有人去研究生病的原因,只求哪里能治,有病乱投医。对于养生,也是跟风,浪费了许多时间和钱财。在鱼龙混杂的时代分辨真伪,需要一双慧眼。
北京双桥有位老太太,接骨是一绝。许多人都抬着进去,走着出来,非常神奇。据说有一个年轻人腰扭了,站不起来,让别人扶着去了。年轻人的腰确实扭得很严重,脸上直流汗。老太太让他放松,坐在椅子上。年轻人很紧张,根本松不下来,试了几次还是无法放松。老太太只好说:“你还是走吧,我治不了,别延误了你。”年轻人很不高兴,说:“人家都说你神奇,看来你也有治不了的病。”说完负气向外走。年轻人刚走到门口,老太太追上去说:“你怎么这么说话呀!”年轻人更生气了,也忘了自己的腰有病,一下子转过身来。就在年轻人转身的一瞬间,老太太上前一只手拉住年轻人的手,另一只手向年轻人的腰上推,年轻人痛得叫出声来:“你这是干什么?”老太太笑了,让年轻人自己活动一下腰。年轻人活动了一下,腰好多了。
我们的生命受到电磁波、空气污染、水污染和食品污染的影响,身心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管理自己的生命,选择切合自己实际的生命管理方法,势在必行。
总之,我们不能依据概念去管理自己的生命。
生命的秘密在于秩序
转型期的躁动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转型期。转型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许多问题,人们没有安全感,加上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人们处在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中,每日忙碌,精神紧张,随着惯性,停也停不下来,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推着自己,生命的空间越来越小,欲望越来越多,这是有形的现实与无形的场效应双重作用的结果。特大事件很快就被另一个新的更大的事件冲淡了,生命是快节奏的。人们在实现生命价值的同时,寻找着精神的归宿。
如果做一个市场调查,题目是:“你信什么?”答案可能是“个人奋斗”。如果题目是:“你要什么?”答案会是“金钱”、“事业”、“房子”、“汽车”、“好工作”、“好环境”、“身体健康”、“家人幸福”,诸如此类。总之,“要过得好”是普遍的答案,这是当前人们的价值观。而以上这些,并不属于精神的范畴。
单色调不好
书店里关于养生方面的书,关于精神管理、心灵管理方面的书,关于成功学方面的书,多到翻都翻不过来。但这些书籍,大都是从一个方向去引导。这在前几年确实对个人的进步、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就了一批人,但今天的人更成熟了,要求也越来越高,单色调的书籍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生命管理智慧》立足于迈向文化深度、文化厚度,在东方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时代文化背景下,探索、研究生命的问题。
调整你的速度
对于转型期的躁动,个人无法改变,但可以调整自身发展和行为的速度。
调整自身速度的标准:
1.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环境适度调整。
2.调整速度的依据是适度。
既要跟上社会速度,又要给自身留有空间。给自身留空间,是为了在社会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精神需求,只有个性化、差异化,你在群体中才能脱颖而出。
速度决定生命。与古人相比,今天的人有许多本质上的变化,而改变这一切的核心就是速度。把握自己的命运,管理好生命,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国家每年以8%的速度前进,你的生命速度是多少呢?速度慢,发展就慢,你应根据自身的年龄和现状,分析自身综合情况,确定一个自我的发展速度。
要想真正成功,你的着力点不应仅在个人的努力上,还要奋斗,引起他人的重视和共振,借力发展,合力图治。今天不是仅靠个人奋斗就能成功的时代,别人都失败,只有你成功是不太可能的。个人的成就如果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很难有社会和市场价值。
拒绝是良药
在一次老同学的聚会上,老王发现有两位同学没有来,一问才知道一位得了癌症,另一位因心脏病住院了。半年前,大家还一起聚会、吃饭、爬山,没想到这么快人就有了变故。
老班长看到大家心中沉重,联想到自己的身体,于是提醒大家:“同学们,才半年不到,老张和小李就得了这么重的病。我们都六十多岁了,一定要注意身体,多检查几次身体,感到哪儿不舒服,一定要去看医生,千万不要延误,有病就上医院。”
随后,老班长来到老王身边问:“上次组织大家去天津,你怎么没去?是不是最近身体有什么不适?你的脸色可不太好。”老王连忙说:“谢谢老班长的关心,我还好,没有什么大问题。”
老王话虽这么说,心里却犯起了嘀咕:“班长说我脸色不好,我的身体会不会真的出了什么状况?”回到家,老王一头倒在床上,越想越不放心,连衣服都没有脱,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起来,发觉自己不舒服,于是就跟老伴说一定要去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
老王的老伴是个大夫,给老王量完血压,又听了听心脏,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就说:“你血压正常,心跳也挺好。出去遛个弯,活动活动就舒服了。”老王不听,非要上医院。老伴无奈,只好陪着老王去了医院。老王全身检查完,结果一切正常。回到家,老王心里还是不踏实,决定第二天去市里最权威的医院排队挂号,看专家门诊。
第二天一大早,老王赶到医院门口,一看早就排起了长队,老王看看表还不到七点。这时,一个票贩子走到老王身边:“您老挂谁的号呀?”老王说:“挂内科崔主任的。”票贩子说:“你哪里挂得上呀!”老王着急地问:“那可怎么办呀?”票贩子说:“我在前边排了号,可以给您老,不过得多收100元钱。”老王看看前边的长龙,正犹豫着该怎么办,挂号的时间到了,只见大家都往前挤。老王一着急,闪了腰,感到钻心的痛,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幸亏老王的老伴随后赶到,找人把他扶到了病房。老王的腰扭了,血压也高了,只好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
许多人觉得自己不会像老王那么“神经”,但事到了自己头上,有多少人学会了拒绝?人生时刻面临选择,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生命的内在秩序,凡事都有它的规律。学会拒绝他人莫须有的猜疑,学会说服自己,这对于养身、养心都是一剂良药。
志(秩)在四方——理法情的管理
生命中的内加外等于几
我们面对社会,会自觉不自觉地面对两种概念:一种是我的社会价值,一种是社会价值中的我。前者以我为中心,是我选择社会,我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后者以社会为中心,由社会选择我,这是志(秩)在四方与智(秩)心广大的不同之处。一个从自我的角度看社会,一个从社会角度看自我。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当人们面临生命重大选择的时候,却常常使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有人说孩子考大学、报志愿,成了家长的人生选择。报什么大学、报什么专业是一门艺术,这涉及对孩子高考成绩的估算、当年一类大学的招生人数、孩子所在省(市)的录取分数线等。如果第一志愿报不好,没有被录取,而第二志愿可能被报考该校为第一志愿的考生顶替。虽然高考成绩分数高,但报考志愿没有选择好,高分数的考生并不一定都能上重点大学和一类好学校,这样的例子很多,令有些家长和考生终身遗憾。
人生时时在选择。多少人因为一步走错,一次机遇没有抓住,说错了一句话,办错了一件事,抱憾终身。如何做出人生正确的选择?要从我出发,对自我有充分的信心,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刚开始就选择下海经商的人,如今有成功的,也有惨败的。而当时在机关单位没有下海的那批人,也各有得失。从我出发,成功的空间大,几率高,风险也大。从社会环境出发,将自己捆在别人的身上,生活相对稳定,但发展的空间、成功的几率也不大。
从我出发或从社会环境出发,成功与失败的几率大致相同,各占一半,关键取决于你如何把握机遇,最关键的是如何把握自己。任何选择都有三种状态:
一是被动的状态。由于各种原因你不得不选择,例如公司经营不好要裁人、餐馆经营不善要关闭。
二是主动的状态。你发现现在的环境不适合你了,有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使你没有理由不离开。
三是面临多种选择的状态。你面临离开还是不离开的困扰。离开了可能是机遇,不离开也许会稳步提升。怎么办呢?“返观内照”。你一生想要什么、你的人生之梦是什么,想清楚了,再选择去留。从未来出发,对自我和社会环境、选择的方向和行业的未来趋势作一个分析。用排他选择法,将不利因素排除,看看有多少不利因素能够排除,或者不能排除。再将有利因素与排除后的不利因素进行比对,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不利因素。将有利因素和不可确定因素、不利因素相加,看看等于什么。
一个应聘的人,收到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到底去哪一家对自己更适合?先要确定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
相同因素:M公司与Z公司都是企业,招聘的岗位都是人事部经理,工资待遇也相差无几。
不同因素:M公司从事的是国际贸易,而Z公司从事的是电子业;M公司离自己的居住地较近,Z公司离自己的居住地有几十公里。再分析未来发展因素、情感因素。
综合以上因素,M公司不利因素为7项,Z公司不利因素为9项;M公司有利因素7项,Z公司有利因素8项;M公司不确定因素3项,Z公司不确定因素4项。
将M公司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相减,再加上不确定因素,即7(不利因素)-7(有利因素)+3(不确定因素)=0+3=3
将Z公司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相减,再加上不确定因素,即9(不利因素)-8(有利因素)+4(不确定因素)=1+4=5
M公司与Z公司综合比对后,M公司的选择指数是3,Z公司的选择指数是5。依一般逻辑,应该选择Z公司,但是选择者却选择了M公司,因为选择者的爱人学国际贸易,现在的工作也是做贸易。
选择系数分析方法,只是辅助你做出人生选择的一种工具,人生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能够算出来的,如果人生如此简单,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每一个人面临选择的时候,首先让自己沉静下来,理清思路,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还要从长考虑,眼前有利的,不一定对未来有利。
为什么用排他法先排除不利因素,而不是排除有利因素呢?因为排除不利因素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排除有利因素是消极的人生态度。人生无论怎么选择,机会都差不多,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李先生的体悟
在阳光明媚的人生大道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博士,他凭借着对人生的感悟,得到了同龄人的肯定,沿着由十二个点所构成的图形,体验着人生的旅程。在人生体验中他宁愿尝试人生的苦水,选择挑战性极高、复杂又繁重的超市工作。他的内心充满了阳光,在他眼里社会是阳光的、美好的,因而他自己也有着辽阔的发展空间。
李先生面对人生的选择,选择了以我为中心,而不是以社会环境为中心。他的情商与智商及阳光、大海一般的心态,是他能够选择以自我为中心、独立精神人格、广阔人生的前提和基础。若没有这样的基础和心态,如此选择恐怕是盲目的,不切实际的。李先生选择了阳光明媚的大道,反映了他的心态是积极的,具备成功者的条件。李先生心中的博士是才华横溢、博学古今的人,即使这个人未必有博士学位,这样的选择反映出李先生是一个打破世俗观念和惯性思维的人。
田先生的体悟
月光下的一个夜晚,一个博士凭借自己出色的专业知识得到社会的认可,选择了由十二点构成的图形,选择了收入稳定的船务公司的工作,并选择了茂密的森林归隐。
分析田先生的答案,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带有时代痕迹。20世纪80年代,他没有更多的选择,90年代才有了自我选择的权利。田先生今年56岁,正是干事业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收入稳定的船务公司的工作”和“茂密森林的安逸生活”,如果他的人生选择是“独创自己的一番事业”的话,恐怕他也不会56岁就选择了稳定和安逸。
如果将李先生与田先生相比较的话,恐怕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喜欢李先生,因为他既阳光又有勇气,情商、智商无可挑剔。而田先生让人感到一丝悲凉。
李先生与田先生所处的时代不同,分析事物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否则就是不切实际。
急事慢办、慢事急办
有两家同行业的小公司,都是围绕着同一家大电器公司做订单。
其中A公司抓住了一个机会,拿了一张大订单,这让B公司非常羡慕。过了一段时间,A公司租了大房子,请了两位高级技术人员,更新了设备,订单一直比较稳定。而B公司也抓住了一次机会,拿了一张大订单。做完订单后,又动用一切手段,争取来了另一张大订单。几张大订单到手后,挣了钱,B公司搬了家,买了车,张扬起来,并未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后续的服务上。结果两年下来,这家电器公司不再与B公司合作,原因是其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后续服务不到位,还给电器公司的业务主管回扣。而电器公司这时将所有产品的订单全部交给了A公司。几年以后,A公司已经成为了这家大电器公司此类产品的唯一生产配套供应商,规模也从不到15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了拥有500多人的企业。
两个小公司同时起步,同为一家电器公司生产配套产品,但不到四年,一家小公司倒闭了,而另一家小公司却成了具有几千万资产的中小企业,两者差在哪里呢?一个是急事慢办,一个是急事急办。
两家小公司开始创业时,都需要大订单的支撑,两家都拿到了第一笔较大的订单,但所采取态度完全不一样。
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应学会简单化,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给自己减压,有意识地调节时间速度。社会节奏速度快,你也跟着加快,甚至更快,你的压力就会更大、情绪更加紧张,长此下去,就要出问题。把握急事慢办、慢事急办是一门艺术。生命是有节奏的艺术,速度可以改变一切。你的生命速度应该是多少,你想过这个问题吗?生命速度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精神状态。
人生只有一个矛盾
人生五大要素
一是必然要素,又称客观要素。
二是自然要素,又称自然环境。
三是人文要素,又称社会要素。
四是自身要素,又称综合素质。
五是心理要素,又称精神素质。
让我们看以下案例:
上表中,横向表明必然、自然、人文、自身、心理五大要素;纵向填写等级,即:1~3低级,3~5中级,5~7中级,7~9高级。
洪先生将心理要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将自身要素放在最低等级;蔡女士将自身要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将必然要素放在最低级;罗女士将必然要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将自然要素放在最低级。
我们选择了洪先生、蔡女士、罗女士填写的表格中最高和最低等级的比对的目的,是找出对人生的把握能力和应对现实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心理素质,从中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提升和改进。
我们不难看出,洪先生的答案更贴近合理性,反映出他是个注重理性和逻辑思维的人。
而蔡女士则不同,她更偏重感性思维。蔡女士的必然要素只有1~3级,自然要素只有3~5级。蔡女士更偏重个人的努力,所以在自身要素中填写了最高等级7~9级,人文要素、心理要素同为5~7级中高级,蔡女士视必然要素为不重要,在她的人生理念中要靠自己奋斗,命运靠勤奋和努力可以改变。
罗女士将必然要素放在了第一位,即7~9级高级,将自然要素放到了1~3最低等级,这二者是矛盾的,反映出她的精神不够独立,缺乏自我的观点,喜欢顺水推舟。
◎ 必然要素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要负起相关的责任,要赡养父母,抚育儿女,为社会、家庭尽义务,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社会一切法规。这些都是每个人必须要尽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必然要素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如果连最基础的素质都不具备,那么其他素质就不要说了。
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最重要,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放在较低的等级,这也充分反映出了社会的基本问题,即对孩子的抚养、对老人的孝敬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公民意识、民族自尊、国家利益等问题。
◎ 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是一个自然人的基本要素,如健康状况、文化状况、精神状态、生存能力、家庭情况、生活水平、社会背景,这些都属于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反映自然人的整体生命状态和生存条件,以及社会前景和人生履历,是判断一个人的基本标准。
如:朱先生,56岁,大学文化程度,目前退休,过去从事机械设计工作,高级机械设计工程师,有儿女各一个,目前都已成家,在外独立生活。儿女每人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老伴今年56岁,目前退休,退休前是某工厂的检验科科长,大专文化程度。
这些都是个人的自然要素。
◎ 人文要素
必然要素、自然要素属于已构成的生命现实状况,是已知的要素,而人文要素是未知的、动态的。根据已形成的固态要素,对人文要素评估,决定在社会环境中应该怎么办,空间有多大,机遇在哪里,有什么样的资源,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总之,人文要素称为如何管理。
◎ 自身要素
自身要素包括自身条件、自身的能力、自身状态,即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现实状态、工作条件、收入水平、专业能力、交往能力、精神状态、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简单地说,自身要素是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心理要素
心理要素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一个人必然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自身要素不错,但如果心理要素不行,也很难成功和快乐。心理要素反映了一个人的定力、自控力、适应力。在人生五大要素中,心理要素非常重要,心理素质、心理状态不佳,其他四要素再好也难以展示。
以上人生五大要素可以说是人生法则,不仅能对自我做一个完整的诊断、评价,而且这一标准适用于一切人。 我们与人交往,分析一个人,看待一个人,应该遵循人生的五大要素的原则。
有一家民营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集团下属分公司的增多,集团面临着从实体经济逐步走向资本化运作的转折。由于集团的经营管理跟不上集团的发展需要,特别是集团的财务管理无序化,账目不清晰,更谈不上信息化、科学预算管理,集团需要实施全面的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的管理。
对于集团来说,这是一次战略性的转变,但这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首先是人力成本。要提升管理水平,就需要一批高水平、专业化、懂得现代管理的人才。而集团自身的人才管理水平不高,需要外聘。而外聘来的人才的工资远远高于目前集团管理人员的水平。新引进的管理人才能够适应集团自身的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吗?新引进的人才与集团的创业者们一定会有摩擦,可能引起老的创业者辞职,引发人心不稳定,销售下滑。新引进的人才的生活标准、生活品位与集团老员工可能格格不入,出差标准、办公条件、加班补助的要求标准比目前集团规定的标准高出很多,执行两套标准又不现实,一个企业不能实行“一国两制”;而如果标准一致,公司人力成本太高,久而久之,许多人会安于享受,集团过去保留下来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可能付之东流。不引进人才,集团难有大发展;引进人才又会阵痛,怎么办?集团老总左右为难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生命管理智慧”课程学习。
这位集团董事长后来说:“我第一次听朋友说起生命管理智慧,以为是对个人身体、精神上的一种调整、缓解的方法,正好我那阵子心里烦,想借‘生命管理智慧’课程的学习,调整调整。没有想到的是‘生命管理智慧’非一般的养身调理课程,而是从天地自然之道,生命本质上来看待人生的现象和现实问题,特别是老师讲的人生五大要素让我茅塞顿开,可谓良药。我将这五大要素结合企业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引进的人才身上有许多东西是必然要素,如他们从外企带来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生活品位、敬业精神、职业风格、价值理念、整套的工作程序,这是他们的必然要素。而他们身上的自然要素则是多年从事外企工作的经验,专业化、现代化、职业化的管理理念,特别是与世界同步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企业经营理念和思维方法。加之其自身素质,这些都是他们带给集团的有利因素,在五大要素中只有两大要素需要与集团融合,一是人文要素,二是心理要素。这些人才进入集团时一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需要认清现实,心理素质好,矛盾就少,有了矛盾也好解决。而这种适应是双方的。
必然要素、自然要素、自身要素都是相对静态的、固定的要素,只有人文要素和心理要素是活跃要素、可变要素。对于我们集团来说,想要与新引进人才相融合,可以根据新引进人才的必然要素、自然要素和自身要素找出我们应调整什么,如何适应他们。当然,新引进的人才也要适应我们集团的必然、自然和自身这三大要素。这样一来,基础打好了,只剩下双方在磨合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磨合的时间。天下没有不矛盾的事情,不引进新人才,集团自身也会有矛盾。通过人生五大要素的分析,解决了令我头疼的问题。人生五大要素,不仅适用于我们集团这次战略转型的招聘人才的问题,同样也适用于我们集团人事管理和对员工的评价。”
与人交往也需要五大要素。如果你了解掌握交往对方的必然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自身要素、心理要素,并分析哪些是对方不可改变的、哪些是对方的既成事实,就好交往和相处了。有一点要清楚,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仅从自我出发思考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人生五大要素,每个人生命中的五大要素是有所不同的,但又有几人能超越这人生的五大要素呢?
如何管理好人生的五大要素?关键是处理好五大要素的关系。以“和、秩、调、平、道、窍、理、和”八字秘诀来管理,其中“和、秩、调、平”是管理的依据,“通、窍、理、和”是管理的具体方法。
管理好人生的五大要素是生命管理八字秘诀的全部课程。正如本书在第一章中讲的,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个和合因缘,生命是一个整体,人不可能超越天地自然法则,不可能独立于生命内在秩序之外,生命的必然要素是要适应它,并与之达到平衡。随着人慢慢长大,进入社会,生命中的自然属性被人文属性表现出来,但人文属性只是自然属性的反映,非能超越天地自然属性。生命的必然要素是生命的自然法则和生命内在的秩序,因它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只能依后天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自身要素、心理要素来认识、分析、诊断、管理。
人生没有后悔药
人生是矛盾的人生,每个人都在矛盾中挣扎。矛盾带来压力、烦恼,痛苦。究其本源,其实人生只有一个矛盾:那就是人生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生命不能逆回。如果人活在二度时空,人生就没有后悔可言。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度时空中,但我们的心可以不受一度时空的限制,我们的意识可以任意想象、感知。人身在千万矛盾中,人心却应在宁静高远处。
有一位雕刻家得到一块宝玉。这是一块白玉,上面有几块血红的斑纹。宝玉的主人希望雕刻家将此玉雕成百福吉寿图,作为寿礼献给70大寿的父亲,并要其透空处以“福”字补满,而且工期只有三个月。雕刻家端详着宝玉,左思右想,几经推敲,难以下手。
这位雕刻家擅长雕刻人物,透空工艺早年学过,但一直没有做过成品。这块白玉非常珍贵,如果不受命题限制,因地制宜,应该可以创作出精品,甚至绝品。若将此玉雕成百福吉寿图,多少有些浪费,白玉上不规则的斑纹很难处理。
时间过去了20天,雕刻家还是无法下手,心中烦闷,于是走出家门,到北山圆通寺找老朋友慧源法师品茶。
慧源法师见雕刻家一脸的愁容,问起缘由,雕刻家就将百福吉寿图之事告之法师。法师笑着说:“不难不能,难在无南。”雕刻家听不懂,便向法师求问:“难在无南,是何意?”
法师问:“人生何为福?”雕刻家说:“房、田、钱、粮为福;儿孙满堂为福;身心安康为福;寿比南山为福。”
法师又问:“人生何为寿?”雕刻家说:“近的说,人到七十为年寿;远了说,千秋美名为鹤寿。”
法师笑道:“心中有佛为福,永超苦海为寿。难在世人不明,无有真福实寿。若能明白,难字才为寿之礼呀!”
说完这番话,慧源法师领着雕刻家走到寺院的后院,指着一根楠木说:“我有一楠,随缘相送,愿天下多一个福寿之人。”
雕刻家似乎有所悟。三个月后,雕刻家用法师赠送的楠木雕成一个“福寿南山图”,交给宝玉的主人,并将宝玉原样奉还。
宝玉主人的父亲随同儿子一起取宝,看到“福寿南山”,老人家心领神会,非常高兴地接受,并提笔写下“福寿南山众人欢,我佛慈慧天地间”。
“福寿南山”寓意“七十古来稀”,南山的南字有“难为”之意,即人活七十是修来的福报,并以“寿比南山”来祝福;而福寿终有限,心中有佛才是真福寿,故以楠木暗喻世人悟道难。老人家明白“南”字及楠木之喻义,所以写出“福寿南山众人欢,我佛慈悲天地间”的句子。
跳出心的对立,将矛盾看成是事物的两个方面,站在整体的角度转化对立的矛盾,而转化的过程正是借力的过程,站在主动的位置,以整体看局部,视野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一定不同。
三个向左转就是一个向右转
生活中,我们都会犯错误、有过失,问题是犯了错误、过失要请求原谅,而原谅本身就是一种惩罚,错误、过失所带来的后果不会随着原谅被消除。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书名叫《历史的经验》。书中列举了许多历史事件、人物。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书中有一段分析很精辟:“当你站在高山之顶,眺望壮丽山河,观赏旭日东升的时候,你可知你的脚下半米之外,就是万丈深渊?生死仰脸低头间,半杯清水知江海,晨钟暮鼓几声玄。”
我们应学会听晨钟暮鼓的玄妙之音。习惯了被人原谅,自己又缺乏反省,是很危险的。三个向左转就是一个向右转,偶然中孕育着必然。做每一件事看似是偶然,但形成习惯后,慢慢地就成了必然。大事故都是由不起眼的小问题造成的。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念头都来自于我们的潜意识,“念念深似海”。管理好我们的每一个念头,不放过所谓的偶然,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是管理整个生命的真正含义。没有细节就没有内容,没有偶然何谈必然。
我也准备了一个方案
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心中充满了抱负。他在学校时参加过许多社会实践,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是“思想活跃,敢于求索,性格坚强,心理素质好,适应能力强”。毕业后,他选择了一家民营公司,从事广告设计工作。
这家公司设计部的经理是早他四年毕业的同校学长。他一进公司就把目标定位在了这个学长身上。这位学长用四年的时间做到了部门经理,房子也买了,正准备买车,于是这位大学毕业生下定决心,力争不到四年达到学长目前的状况,甚至超过学长。从此,他就以学长为榜样,一言一行,甚至连吃什么、穿什么,他都跟着学,可谓用心良苦。半年过去了,他觉得自己的谈吐、设计水平、仪表风度与学长相差无几。那位学长也很照顾这位学弟,每次请客户吃饭都叫上他一起参加,并多次在总经理面前夸奖这位学弟,只是对他的广告创意提出过几次意见,而他却听不进去。他认为:“什么叫好的创意?我只要跟着你走就行了,你总不会否定自己的风格吧。再说,你能做设计部的经理,你的设计一定是被客户和总经理认可的,所以,我跟着你的设计风格走,错不了。”
这个大学生为什么一出校门,就成了别人的“影子”呢?据他说是因为参加了一个“尽快融入社会”的讲座,系统学习了如何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转化为一个社会人,尽快融入到社会中。
在接受个别辅导时,辅导老师给他出了三道题:
第一道题:你的人生目标的切入点是公司未来发展的空间,还是当下实实在在的收入?
第二道题:你的眼中紧盯着业务还是客户?
第三道题:你进入公司后保持自我,还是融入环境?
不久,公司要参加一次广告设计竞标,这是大业务,公司非常重视。这位大学生认为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找了不少相关资料,查阅了大量的客户背景材料。他发现这家客户以往的广告投入不小,选择的电视频道的播出时段也不错,宣传效果却不太好。经过细致的研究,他发现是广告宣传的定位上出了问题,以往的宣传仅注重产品的功能,未传达消费的需求,不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介绍产品,与消费者隔了一层,效果自然不理想,于是他按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个方案。可是他发现学长的方案定位和自己完全不同,心里打起了鼓。再三思量后,他按照学长的创意定位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审查方案时,客户对学长和他的第二个方案提了许多意见,基本上都被否定了,气氛很紧张,眼看这次竞标就要失败了。中间休息的时候,总经理把那位学长叫到一旁问:“怎么办?还有什么其他方案能够弥补吗?”学长很为难地说:“恐怕不行了,我们的方案都在这里了。”这时,他走上来对总经理说:“我先前还搞了一个方案。”总经理说:“快拿来,试试看。”
他的方案通过了,公司拿到了广告代理,并由他整体负责。两年后,他担任了公司设计部的经理。
放弃追赶他人,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超越自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生命的精、气、神
适者生存
谁来管理我的生命?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富有的标志是什么?这是许多人的困惑。
我的一位朋友从海外归来,他曾经居住在北京的后海,有一天要我陪他去看他昔日的老宅子。一座古旧的老房子,在黄昏的映衬下,保持着独有的韵味。朋友指着远处的一处酒吧,说那就是他的老宅子。此时,身边两个三轮车夫的对话引起我俩的注意,只听其中一个问另一个:“大祥子,还拉呢?刚才不是都兜了一圈了吗?”那个外号叫大祥子的,指指车上的一对老外,说:“他们没转够,还要再转一圈。”“那你可发了!”“哪儿,我说了,再转一圈就不收钱了。”“别逗了,你图什么呀?”“老外说了,赶明儿我去美国的时候,他们请我喝啤酒!”“嘿,你还当真呢!”
朋友听着他们的对话,好像来了精神,话多了起来,拉着我吃饭。坐下来后,朋友说:“后海的黄昏还是那么美,景色没变。我看到那个叫大祥子的小伙子,想起了我年轻时的样子。出洋几十年,虽然生活安定,事业发展得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空落落的。刚才转了一圈,我好像突然明白了。”
朋友喝了半杯黄酒,接着说:“我一生研究生物学,生物学最基本的原则是适者生存。在动物种群中,人是最具有适应性的,所以人能战胜其他动物种群,成为地球的主人。但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人能适应自然界,为什么偏偏适应不了自己呢?人为什么偏偏要在自己的生命之外去找精神和情感呢?我这次回来,看到中国人确实富足了,但也听说不少人在精神上出了问题,我看还是没有学会适应。精神就是感受,感受是真实的,为什么要在感受之外再去寻找一个所谓精神的东西呢?”
精神的需求是人最大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如同人的欲望一样,无有止境,自然难以找到归宿。适者生存本身就是最好的道理,适者生存本身就是自然的道法。
精、气、神,你慢点走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直到今天,人们对自身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身体为什么生病,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疾病和病毒的侵害?我们对于自然,对于自身的生命了解得太少,而且围绕着生命和身体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有着东西方差异。
西方将生命和身体看成是一种生物体,多从生命的自身规律进行研究。而东方则将生命看成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以整体生命观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前者重方法论,后者依据的是世界观、生命观。
东方古人根据二十八星宿定位的现象以及五色星光辐射于宇宙空间,从而建立了五天、五运、五行、五气。
五气指丹天的火气、黄天的土气、苍天的木气、素天的金气、玄天的水气。五运、五气来源于二十八星宿的五天。而今天的天文学家研究认为,二十八星宿与十二星宿有关。十二星宿即天秤、处女、狮子、巨蟹、双子、金牛、白羊、双鱼、水瓶、摩羯、人马、天蝎。
天道有阴阳,地道有刚柔。天地按时就位,寒冷暑热,依序往来。万物生化,各有章法。当宇宙初生之时,各种能量凝聚,太阳系形成。天分五气,地列五行。五行定位,布于四方;五气分流,有地支、天干。中国先哲观察天空,发现有黄、白、玄、苍、丹五道光气各跨于一定的位置,于是将各道光气所对应的起处与终结处,分别命名为甲与乙、丙与丁、戊与己、庚与辛、壬与癸,又分别以木、火、土、金、水为统帅。
黄帝认为:人的气血、精神在于维持生命,经脉在于通气血、养阴阳(脏为阴、腑为阳、血为阴、气为阳)、润筋骨、利关节、温筋肉,意志在于调精神、安魂魄、迁寒温、和喜怒,所以血液(营气)和顺,则经脉流通,脏腑营复,筋骨劲强,关节灵活,肌肉结实,皮肤光滑。
东方生命观将心灵说成神,将感知、情感、意识、志气统称精神。神与气和则生,气灭则神去,神去则气亡。人死了,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了,即是“神去则气亡”。
大家天天都在讲神,无时不在用神,一秒钟也离不开神。从身体上来说,神藏于心,神是我们的感知、意志、思虑,即使睡眠时,你的梦也是潜意识的作用。神散则精气衰,神去则精气亡,神聚则精气旺,精气旺则神安。我们通常讲的“六神无主”,是说人以精神为本,血脉主气,精神藏于五脏,这是生命的根本,淫欲、逸乐过度会散气,导致精气丧失,魂魄尽散,意志昏乱,智虑离身。
生我有命在于德,使我成形在于气(生机能量),生命由德施。天德是天地之自然规律,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中生有,有由无生。茫茫宇宙里有无限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气,这种生机能量的变化形成了有,即气布而生成,所以生命初生就有精气,从而演化出识觉、思维。身体内的阴阳之气通过呼吸,与外界的阴阳之气相互换,我们称两精相搏。呼吸时,不适于身体的寒热之气称邪风,与我们体内的阳精搏斗。两精搏斗时,身体的感觉系统有所感知。身体、五脏也有呼吸的功能,呼吸不仅在于肺。外界的阴精胜过了阳精,则生疾病,神志昏聩。反之,阳精胜过阴精时,身心健强,神志清明。
伴随识觉来回变化的一种状态,我们将之称为魂,即我们感觉的觉。《易经》讲游魂为变。而控制精气出入的一种状态,我们称其为魄。魄藏于肺。而主宰事物的是心神。心有所念,念是意,意念所向往的就是志。志的变化过程涉及思维。因思维而起贪、爱的就是虑。经远虑而虑就是智慧。智者养生必须全面注重内外协调,顺应四时、四季,适合寒暑,调和喜怒的七情六欲,安定居虑,把握阴阳,调节刚柔。如此,则邪气不能侵,可以养生长寿。
如果用心思虑则伤神,心神不在而恐惧,精气流散。因悲哀而不能安守,则气易断绝而亡。遇到喜乐之事,也会神散而不藏。过于忧愁,则气闭而不通。盛怒则神迷惑而治。
精、气、神与五脏的关系
肝藏血,血藏魂。肝气虚则恐惧,实则常发怒。脾藏营(血的原型),营藏意。脾气虚则四肢不利、五脏不安,实则腹胀、便弱不利。心藏脉,脉藏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而不休。肺藏气,气藏魄。肺气虚则鼻不畅通,实则悲叹而不息。肾藏精,精藏志。肾气虚则昏厥,实则胀痛。
归结起来讲,我们要想达到养生延寿,核心是让我们后天的精、气、神慢点走,即尽量少地消耗、耗散。养生延寿的秘诀在于养,养我们的精神,使我们的精神、情绪和身体的阴阳达到平衡。
生命有机体是一个有规律、有秩序、能自动调节与控制的活体,如果一旦无秩离、不能自控,必然发生改变。有秩序意味“熵值”减少,能量不足,是中医讲的阴虚、阳虚、阴阳不调、五行相克。熵是热力学系统中的一种状态能变量。某一系统的热量增高,它内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例如,一壶水放在炉上烧,形成一个无秩序状态,说明熵值增高。对于一个人体来说,他的熵值低到什么水平、秩序高到什么程度才算适合,不能用一个具体的熵值来确定。但在正常的状态下,他的能量代谢状态是有序的,从而他的组织结构与功能也是有序的,这是正常的生理状态,秩序打破了就进入到了病理状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养生延寿就是使生命保持自然状态,使生命的内在秩序能够在最佳、最自然状态中,我们称其为精、气、神的平衡。只有精、气、神处于自然平衡状态,才能尽量少的消耗,精、气、神才能慢点走。
你需要“地气”
不久前,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同学回国参加学术会议,我约他晚上吃饭。饭后,他说到市场走走,看看北京的商业气氛。转了一圈,他什么都没买,却在一家花店买了一盆水仙花。
出国前,他原在北京一家研究所工作,后被公派去美国。那时他已结婚了,孩子刚七岁。出国后,他为了留在美国,和妻子离了婚,在美国一待就是十几年。他后来在美国重新组建了家庭,生活、事业都很好,并且有了一个女儿。
他的前妻没有再嫁人,因身体不好,很早就离职了。为了生活,他的前妻开了一个小花店,取名叫“一品水仙花店”。她的水仙花养得特别好,还参加过展会。我认识他的前妻,人和她养的花一样清雅,但她本人吃了很多的苦,而最让她伤心的是她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儿子,因为女朋友去了美国,背着她给自己的父亲写信,让父亲帮他去美国留学,等到签证都办好了,才告诉她。
我的这位朋友后来也心觉不安,因为顾及了儿子,又伤了前妻一次。
前年他的前妻因病去世,我的这位朋友很悲痛。他告诉我:“直到病重,她还嘱咐儿子不要告诉我,更不要麻烦我。”此后,每当我的这位同学看到水仙花,就想到他的前妻,内心感叹不已。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