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生命管理智慧

_2 曹越 (当代)
人在睡梦中,即使逻辑意识暂时休息了、逻辑意识中的欲望被暂时放下了,但潜意识从未停止,梦中还会梦见白天和近期大脑中放不下的问题。如果不经过特殊训练,人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梦的。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梦境,说明你能够不受意识思维的影响,则可以摆脱烦恼、痛苦,达到一定的境界。
对于没有经过生命管理训练的人来说,应该了解“欲”是后天理性意识的作用,此作用是间断的、不真实的;而“情”是连续的、真实的、本能的、感性的。凤凰重生是从情而生,不是从欲而生。
仁、礼、知、智、中庸
因缘和合使你来到这个世界,你又依因缘和合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不论你今生成功还是失败,富有还是贫穷,随着你的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你会越来越感觉到生活中有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你的生命。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天”在这里指生命的体,而不是天地的“天”,同时也指“道、明德、仁、心、先天一炁”,即生命的性;“人”在这里指我们的生命;“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作者认为,孔子将这种自然道法的思想具体化,也就是“天人合一”。“天”指天地、宇宙、自然之道,也是《生命管理智慧》中讲的未知生命。
孔子如何对待未知生命?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敬”是我们生命管理中倡导的尊重生命,既尊重已知生命,也尊重未知生命。“敬鬼神”即尊重所谓的“鬼神”。
尊重生命的出发点是生命平等,同体同性,相异用异。生命是一个整体,人与动物、植物、阳光、水、土壤、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和谐共存,不可分割。
《生命管理智慧》认为,从“天人合一”思想延伸出来的“仁、义、礼、智、信”的次序,应该这样排列:仁、礼、知、智、中庸。
其中,“仁”是天地自然生命的本体,是《道德经》中所讲的“常道”,是永恒之道。这个“道”是不可以描述的,是不可知的,是先天的。
而“礼”是天地之道。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的礼制是根据天地自然规律为依据而建立的,不是以人类自身的社会发展和历史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对于“仁”和“礼”的认识,不能仅从道德概念来理解,而是要将“仁”、“礼”作为生命本体、生命本性来认识。如什么是“克已复礼”?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时时克制私欲,遵循天地自然法则,和于生命的本体、生命自然之道,方为“仁”。
那么,如何知“仁”和“礼”呢?以“智”知。智是智慧,是中庸。一般人对中庸的理解是不偏不正、不左不右、不阴不阳。实际上,这只是中庸的表象,中庸的核心是天地自然的和合因缘。
我们再来看看“仁、礼、知、智、中庸”的关系。要真正认识“仁、礼、知、智、中庸”,我们要从生命的体、性、相、用来分析。
“仁、礼”是生命的体、性,而“知”却是生命的相、用。
以生命中的相、用,能够真正认识生命的体、性吗?
不能。因为生命的相、用只是生命的体、性的显现和表象。以生命的显现和表象来探明生命的体、性,可以吗?可以,但不究竟。
怎样才算彻底?
只能以“智”来认识“仁”。我们生命中的究竟,即生命本体中的光明、觉性,而不是生命的一切行为、思维、分别意识。所以,佛称为觉者,佛是觉悟的众生,而众生是未觉悟的佛。
为什么众生不觉悟呢?
因为众生认识世界、认识生命是从“知”(分别意识),从生命的想象来认识的,非智非觉。而要认识“礼”则要了解“中庸”。“中庸”的“中”是极限之意,“庸”是至极限而俯瞰。如同我们要看清楚一座山的风貌,我们只有攀到山顶向下俯瞰,才能看清。人类社会的礼制是依天地自然规律而建立的,我们只有“中庸”,才能真正看清我们这个社会的真面目,而绝不能仅靠“知”。
“知”是意识,“知”有分别。人正是因为有了分别,才有了快乐与痛苦同在的世界。“知”使生命从感性走向理性,“知”让生命在快乐与痛苦中纠缠,“知”让我们从远古走到今天,“知”使得神人不能合一。没有“知”不成人,有了“知”不成神。作者认为,孔子有“神人合一”的思想,孔子“神人合一”思想中的“神”即为“不知”。“不知”指无分别。无分别就是“智”。人有了“知”,就丢了“神”,神人分离。所以有了“知”,“仁、礼”与“智、中庸”就不能相合;而“不知”,“仁、礼”与“智、中庸”相合为一,作者认为这就是孔子的“神人合一”。
合情合理——自我诊断
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首先要找回自我。找回自我的方法很多,依照个人的身体、精神、心灵的不同状态,根据个人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经济条件的差异,生命管理将自我诊断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返观内照、命由情生
这是返观内照的内在状态,也称一种境界。
具体方法:全身放松,祛除一切杂念,举头仰望蓝天、白云,呼吸平稳,心情平和,返观内照。
返观内照时,看着自己起心动念,如“我在干什么”、“我这么做有什么价值”、“电视转播NBA篮球决赛的时间快到了”、“我该给李某打个电话”、“我最近怎么这么不顺利”等,不论你的脑海中出现什么念头,都不要理睬。用排除法将所有杂念除掉,不去理会,让它自来自去,自生自灭。慢慢地,你就能静下来,脑子里什么都不想。渐渐地,你会发现脑子里闪现的事情越来越少,剩下的是自己的愿望、与人相关的念头,包括与父母、儿女、爱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逐步你会发现心灵深处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平时被掩盖,偶尔闪现,但并未被你重视。心灵深处的东西,往往不是什么具体的事情,而是关乎于人、关乎于情。人因情生,情是生命本能的需求。
如果将心灵深处的东西用笔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许多平时不注意的问题。如果更深一步的话,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剖析,就会找到形成它们的原因和解决的答案,同时参考相关的专业书籍加以印证。
如果感到身体不舒服,人们往往会到医院看医生,但人们往往对自己的精神和心理关注不够。从幼儿到老年,在人的一生当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尤其在今天,我们的社会处在“转型期”,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很忙碌,每个人都感到了有形与无形的压力,加之欲望膨胀,造成人们情感的丢失,成为了今天人们精神不振,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对自我生命的诊断,首先应从“情”字下手,“以食为生,以情为命”,人类社会的理、法都以情为基础,“合情”才能“合理”,“不合情理,情理不容”。
找回自己的情感世界,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次“凤凰重生”。民族振兴、文化复兴,需要人人参与。民族凝聚力的内涵是民族情感和精神,我们每个人的情感世界构成了我们民族的情感、民族精神。今天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人类世界越来越趋向于个人情感化的世界。
要找回生命中缺失的情感,应先对自我情感做一次诊断。如何诊断自我生命中的情感呢?方法正是前面所说的返观内照。通过返观内照,放下逻辑和理性,进入直觉感受。
直觉感受的依据是什么,科学吗?
18世纪中期,整个欧洲为牛顿的力学理论所折服,但大卫·休谟提出反对意见,他举了一个例子:
一只鹅每天都听到来喂它的农夫的脚步声,鹅由此得出以下结论:农夫的脚步声标志着食物来了。不幸的是,一天早上,农夫把这只鹅的脖子给扭断了。
人们与鹅一样,习惯用观察和经验建立起自己生命的逻辑,并以此来推理。
哲学家康德对休谟的“鹅与农夫”的论据是敏感的,他曾经写道:“我坦率地承认,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打破了我教条主义的迷梦……”
康德明白,不能把科学的真理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那么,是什么建立了牛顿的物理学呢?为了从这难题中解脱出来,他发明了最巧妙的哲学上的一种独特想法。康德认为,欧几里得几何学和牛顿物理学不是基于观察,不是基于意识、逻辑,而是建立在预感上,建立在直觉上。“理解力在自然中得不到它的规律,但是它可以对自然规律进行描述”,“让我们放弃我们是被动的观察者的想法,被动的观察者等待着自然把它的规律传递给我们。我们应该反过来,以主动的方式把来源于我们理解力的那种秩序和规律印证给它们”。
正如康德对于理解力和被动观察、主动观察的描述一样,返观内照的意义是告诉人们不要受概念的困扰,生命的情感不要被欲望蔽障,后天的理性观察力、理解力用于对天地自然法则、生命内在规律的认识、描述和印证,而不要误将后天的理性观察力、理解力视为生命的内在秩序,视为天地自然的法则。命由情生,通过“返观内照”,我们会发现我们心灵深层的一些问题,而表现出来的烦恼、痛苦、抑郁、愤恨、抱怨的情绪只不过是现象。
返观内照、命由情生是自我生命的诊断方法:
返观内照、命由情生测试表
在返观内照的状态中,对照以上测试表,在各栏中查找你的指数。
选择指数时,注意以下几点:
1.让自己进入返观内照的状态。
2.在返观内照的状态中排除杂念。
3.用你的直感,而不是意识选择情绪指数,在表格中划钩,自己比较一下,看看你的情绪各属于什么级别。
4.这样的测试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一周内最多不要超过六次,可以三天中每天做两次,中间隔一天。这样连续做三个月,可以诊断你近期情感指数的起伏。
这不是什么心理测试游戏,而是帮助你认识自己,找出你心底深处被忽视了的问题,学会直觉思维。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影响你情绪的问题时,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调整、审视、平衡,听听你心底里的声音,运用你的情商对话你的智商。
人处在兴奋的时候,反应力、判断力、表达力、感染力都会进入良好的状态,做事情的成功率也高。情绪低落、身体不适、精神不振时,大脑就迟钝,处理起事情往往不冷静、不慎重,甚至引起误会和造成麻烦。
我的一位朋友平时待人接物都很得体,给人的印象不错。可是有一次聚会,他的情绪很低落,一问才知道他为女儿大学毕业后不找工作整天做义工而烦恼。
做义工本来是好事,是大学生走向社会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但他的女儿表示她不愿意走进社会,社会上的许多现象让她看不惯,甚至对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恐惧,所以她决定选择待在义工的团体,享受一份安宁和祥和,与世无争,有吃有喝就满足了。她的父亲为她联系好的工作她也不去面试,眼看着面试的期限就要过了,却找不到她的人影。
她的父亲急了,找学校老师做女儿的工作。本来他应与老师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但他却与校方大吵大闹,抱怨老师为什么安排他的孩子去做义工,参加什么社会实践。结果女儿的事没有得到解决,他又与校方发生了矛盾,口口声声地说,如果他女儿以后找不到好工作就由校方负责,还要与学校法院上见。
为女儿的前程操心,这是父亲的责任,是父亲对女儿的情感,却因自己的情绪失控,向校方发难,既没有解决与女儿的沟通问题,又形成新的矛盾,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了。所以,有时候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智商。
人们常说热恋中的恋人智商为零,这样说有些过分,但情商确实直接影响智商。有些人智商很高,这些人往往能够功成名就,但他们一定幸福快乐吗?智商高的人并不一定快乐。智商高的人一般更为理性,他们表现出来的定力、忍耐力、承受力和逻辑思维强于一般人。他们大都表现沉稳,喜怒不动声色,加上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言多必失”、“阴柔之道”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成功者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我包装起来,活得很累,人前人后顾虑太多。
今天的男女大都更为重视智商,因为要挣钱、要工作、要过上好日子,这些都需要竞争。竞争的基础是学识、能力、智力的比拼,包括学历、身体条件、专业水平、交往的能力、工作经验、敬业精神、诚信、勤奋、热情、应变能力、开拓力、团队合作精神、接受能力、沟通能力。
下面我们测试一下,看看自己的情商指数和智商指数:
情商与智商测试表
此表中,横向为智商,纵向为情商。智商占了13项,情商占了9项。你可以根据此表,给自己打分,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商与智商所占的比例,对自己的情欲进行一次诊断。
在空格里填数字,数字分成1~6个等级。如:学历一栏中,要填的等级分类为:初中—高中为1~2等级,高中—大专为2~3等级;大专—大学为3~4等级,大学—研究生为4~5等级,博士—博士后以上为5~6等级。其余各栏根据对自己的评价类推。
横向表格中各项与纵向表格的各项相交叉,如你在横格一栏中要想填5级,但在纵向表格中填在哪里呢?就要看你想把智商中的哪一项与情商中的哪一项组合,例如,你把横向的学历填在了纵向中的善解人意一栏,和填在适应环境能力一栏中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在横向与纵向交叉格中都有两个格,1~6等级的数字填在上下都没有关系,关键看二者的组合和等级的比对。如在智商一栏中,“学习能力”选择4级,将4填到情商中的“与领导、同事关系”一栏里;“与领导、同事关系”选择3级,将3填到了“学习能力”一栏里,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是横向的“学习能力”为4级,一个是纵向“与领导、同事关系”为3级。你自己诊断一下,你的学习能力和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和潜在联系?如敬业精神与外貌形象、组织能力与身体状态、灵活应变与适应环境能力之间的关系,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潜在的。
通过此表的测试,你会发现生命是立体的,不是直线的,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平面。许多人不善于立体式的思考问题,做事总是不成功,得不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又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通过情商与智商表格的填写,你会诊断出你的思维方法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立体思维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所生存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立体的社会。
情欲是人的本能,情商与智商二者本来不可分,是互补的关系。打破二者的平衡关系,个体生命就会在二者的矛盾中失去方向,并顺着惯性,无休止向前推进,结果是平衡被一次次打破,失衡越来越严重,求得暂时的安慰和快乐。而这种失衡所换来的快乐,并非是来自内心的快乐,只是短暂的刺激和宽慰罢了。许多人在这种失衡中不能自拔,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如此多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对自我的生命诊断,首先应从情入手,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只有了解了自我深层面的情感,才能真实地把握欲望。
第二步:人我平等、情欲相生
“情为树根,欲为枝叶。”情感之树因情而生,因欲而长。没有枝叶的树,不可能生长,没有根的树更无法存活。情与欲是生与长的关系,情与欲是平等的。
诊断中,我们通过返观内照、命由情生测试表,了解了自己内心的情与欲。下一步诊断,则是从自我的情欲延伸到了“情”与“理”。什么是“理”呢?“理”和“欲”是什么关系呢?
“理”即社会准则。个体生命的欲望需要通过社会的承认得以实现,所以个人要遵守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道德标准。你喜欢某一个异性,希望与之建立恋爱关系,但对方能否接纳你是你的欲望能否达成的依据。情感依欲望而放大,情感也因欲望被制约。
人我平等、情欲相生测试表
注意事项:
1.根据自己的实际心理状况填写数字,不要不假思索地将最高(6以上)的数字填上去,要防止不真实,否则达不到对自我真正了解的效果。
2.不要将此表与“返观内照、命由情生测试表”比对填写。
我们通过测试表的指数测试,你会发现无论你是生活中的成功者或者是失败者,你的情感与欲望指数都是一样的。从这一点上说,生命是平等的。如果你只是因为欲望没有达到,或者说你的梦想没有实现,导致了你情绪压抑和烦恼,你应该对自己的欲望指数进行调整。了解烦恼压力来自于你的情与欲,个人愿望与社会认可之间出现了矛盾,影响了你的情绪;而带着压抑、焦躁、烦恼的情绪,使你的生活、工作和与人交往更加不顺利,久而久之,形成不良循环。你应把握的是自己的情绪,因为欲望能否实现,并不仅仅取决于你的个人努力。
情绪是能够控制调节的。有些人说:“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绪。如果我能够控制的话,谁会整天压抑、不快乐呢?”如果人不能控制住情绪,会在失控的状态下,走上自杀之路。日本著名导演三岛由季夫、我国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三毛以及香港特区著名影星、歌星张国荣都是一个例证。
为什么自杀、抑郁、失眠,在大学生、白领、精英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更高呢?人的情欲、精神、心灵与文化素养、学识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情欲、精神、心灵是人类共有的本能,不因文化知识、地位名望而增加或减少,因为生命的本能只有情欲。
如果你的情绪出了问题又调整不好,你的欲望也一定会受影响,出现偏差。
通过测试你会发现,欲望指数与你的情绪指数往往呈现很微妙的关系。如在“返观内照、命由情生测试表”中,幸福指数是2,烦恼指数是2,压抑指数是3,忧郁指数是4,焦躁指数是4,期望指数是6,无奈指数是4,恐惧指数是2;在“人我平等、情欲相生测试表”中,精神愉快指数是5,财富丰厚指数是6以上,事事如意指数是6,儿女成才指数是6以上。我们比对后会发现,欲望只是我们的期望,欲望指数的期望值越高,情绪指数的期望、焦躁、压抑的指数就会越大。如果再将“情商与智商测试表”中的指数加进去,你就会发现你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对自己就会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了。
有位大学生说:“我现在就要大学毕业了。如果我毕业后回老家工作,对父母而言,会给他们带来宽慰和帮助,因为我是独子,回去后我多少能照顾到双亲的生活。但回到家乡,对我本人发展而言,空间有限,可能一生平庸。如果我选择留在北京,成功的机会多。我该如何选择?一个是情,一个是欲,二者如何平衡?”
是的,每个人遇到具体问题都很矛盾,如何选择关键要清楚情与欲的关系。“情欲相生”,情随欲增长,情也因欲产生压力、烦恼、痛苦。以上这位大学生如果选择留在北京,看似选择了欲望,情感被欲望代替了,情感上会有不安,觉得对不起父母,但从另一角度来说,这可能是对父母更好的一种安慰。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父母付出了这么多,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出息、更成功吗?
人生中每一次选择,你都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选择了A,对B有什么影响?选择了B,对A意味着什么?总之,你要做一个明白人。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选择中走向成功或失败。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选择的艺术。人生选择的原则是“合情合理”。只有合情,才能合理。
人生选择中有许多合理不合情的事情,到头来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欲望实现了,事业成功了,可能却搭上了身体,失去了家庭。静下来审视自己的时候,发现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情感缺失,精神失去了方向,不知自己为什么忙碌,为什么活着,这种现象在许多人身上都程度不同地显现出来。从现在起,我们时常应对自己的情感世界和欲望王国做一次审视,做一次诊断。
人一生中的多数时间都在扮演着社会角色,都在为别人忙碌,通过社会来实现自我,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沿着这样的人生轨迹走完自己的一生,而忘记了生命中还有一个东西——生命自身的内在秩序,在《生命管理智慧》中,我们称之为“自然法”的东西。
“返观内照、命由情生测试表”是对情感的认识,“人我平等、情欲相生测试表”是对你生命中的欲望的诊断,又称理的诊断,“情与理”属于你生命中已知的身体、环境、本我、自我部分的诊断,而在你生命中还有一种更为关键的影响你生命的要素——“法”。
对“法”的诊断,即是对生命的内在秩序、天地自然法则的诊断,对未知心灵、超我的诊断。
有人可能要问:“对已知的本我、自我的诊断,我可以理解。但对生命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秩序、自然法则的诊断却不好理解。以后天的生命如何了解先天生命的状态,对先天的认识、诊断有何现实意义?”
第三步:生命放大、欲归于法
生命放大指的是将生命的本能放大,将生命的本我放大,将情放大,将个人自私的情感放大到无我的情感,即无私的情感。
欲归于法指的是将个人欲望归于天地自然法则。当情放大到欲不能满足无我、无私的情感时,欲便随着无我、无私的情感的放大而放大。情放大到了无我、无私的境界,欲也同时失去了载体。失去了载体,欲的归宿也只有与情同样,归于自然之法了。欲放大的归宿是法。
这样讲有些抽象,我们先对生命的内在秩序做一个测试。
生命放大、欲归于法测试表
上表中,“情”一栏中有A、B、C、D、E、F6项,欲(理)一栏中有A、B、C、D、E、F6项,其中“情”与“欲”的A、B、C、D、E、F又同在一格内,分成上下测试。
测试方法:
1.借助“返观内照”的方法,将一切杂念放下,进入清静的状态。
2.生命放大。
3.以果看因。假设自己当下就是一个大成功者,你人生的目标已经实现,你的情感和欲望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你已经圆满了,站在你人生的圆满点返回来看你目前的状态,这种假设的行为称为以果看因。
4.返果为因。站在假设的成功者的角度,审视现在的你人生的满意度是多少,相差的程度有多少?
填写方法:
1.表中“情”一栏中有6项,“欲(理)”一栏中有6项。“情”一栏的内容为:亲情、友情、爱情、恨之情,压抑之情、自然之情。“欲”一栏的内容为:事业、财富、家庭、身体、地位、名气。
2.你将情的6项内容和欲的6项内容分别填在A、B、C、D、E、F的格子中。
生命放大、欲归于法测试填写表一
生命放大、欲归于法测试表填写表二
在填写以上测试表时,你的当下心态应站在一个成功者满足的状态中,来看你目前的状态与成功后的状态相差什么、缺少什么,也就是“以果看因”,而不要站在你目前的生命状态。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得出的结论不准确。
通过这个测试,你也许会问你自己为什么会将情欲这样组合?你会发现你自己目前离你想要实现的目标和情欲的实现还差多少,缺少什么。测试的结果可能与你平时习惯认识的相差很大。你会发现情与欲对你来说在哪一点组合在一起才是你走向成功的最佳状态,而且应该如何调整才是最好的。
通过测试你会猛然醒悟,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是天地自然的载体。道就在我们生命的每一次呼吸、起心动念之中,我们的生命确实存在着自然法则——我们称之为生命内在秩序。生命管理,使得我们的身体、精神、心灵回归到生命内在秩序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健康、长寿、快乐的根本法则,在生命管理中,我们称这种平衡为法理情的平衡,又称之为情、理、法的平衡。其中,情是自我,理是社会,法是自然。
通过以上自我诊断,使你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挖掘出内心深层面的问题,同时从平时的惯性中跳出来,改变执著的自我,改变自己已经习惯了的对问题的看法,这就是自我诊断的意义。
除了自我诊断以外,还必须通过专业诊断,才能达到对自己完整的了解。好比你自己是医生,感到胃不舒服,你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胃病或肠胃发炎或因冠心病而引起的放射。如果继续痛,你一定要到医院做化验和全面检查,才能确定是何病因。我们称借助仪器、化验指标的诊断为专业诊断。
人情事理——专业(社会)诊断
人要生存,要取得成功,仅仅了解自己远远不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是社会的,任何人身上都存在着二元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包括他的权势地位、经济来源、社会关系、人际交往,而人的本能、欲望、潜意识、下意识则属于他的自然属性。如果你的情欲经常被否定,让你产生了自我怀疑,慢慢你会觉得外面的世界真大,而你的世界却很小。
每个人对自我生命的诊断,离不开专业的诊断。进入专业诊断时,不应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
每个人在社会群体里都是独立的。作为个体生命的你,在社会群体生命中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是你的才华、你的学历、你的敬业精神吗?是,但不全面,还有你的人格。具体地说,是你的精神人格。正如荣格所说的,“精神世界是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和潜意识构成的”。
生命管理并不是围绕生命的现象进行管理,而是从生命的本质出发,从生命整体意识出发,探讨个体生命在群体中的地位,这是生命管理所倡导的专业诊断。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诊断,是借助群体意识对自我精神人格的诊断。
与从自我出发的“情理法”的诊断不同,专业(社会)诊断是站在“理情法”的角度对自我的诊断。前者将本我的情欲作为一面镜子进行诊断,后者是将社会作为一面镜子对自我进行诊断,而二者都以天地自然之法、生命内在秩序作为根本依据的,对本我的情欲、自我的精神人格进行诊断。我们将这三重诊断称之为生命的体、性与生命的相、用的诊断。
第一步:返观内照、脱去外衣
前文讲“返观内照、命由情生”是从本我出发,观照自己本能的情欲,这里所说的“返观内照、脱去外衣”虽然与前者都是自我诊断,但前者是以个人情欲出发的诊断,而后者则是站在社会的角度对自我情欲的诊断,以社会为镜子。社会群体情欲由无数个体情欲构成,只是穿上了理性的外衣。
与人打交道既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与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简单的是不论与什么类型的人打交道,都是与人性打交道。
怎么脱去外衣?所谓“外衣”是指生命中的概念,包括人的职务、身份、地位、财富。当我们穿着这些外衣进入社会时,社会依据你的外衣对你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往往被社会,同时被你自己视为真实。久而久之,你只认识穿在你身上的外衣,而忘却了自己的本来面貌。为了穿上更多的外衣,你奔波忙碌一生,到头来却发现迷失了自我。脱去外衣,是为还你一个真实的自己,打开你潜意识的宝库,找回你生命的最佳状态。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宝库。寻找宝库要从脱掉外衣开始,认清自己的外衣穿得有多厚,了解外衣对你的生命活力、本能的影响有多深。
为了脱去外衣,我们来共同做一个测试,你会发现这些外衣是你事业成功和生命快乐的杀手:
1.你喜欢:
A.在阳光明媚的大道上行走。
B.在夜晚的月光下漫步。
2.你认为:
A.博士是博学之士。
B.博士是某个专业的精英。
3.你认为人生中:
A.悟性比知识重要。
B.知识比悟性重要。
4.你选择肯定,还是否定?
A.肯定你的人,大都是你的同龄人或年岁大于你的人。
B.否定你的人,大都是年龄与你相近的人或青少年。
5.你是选择画虎,还是选择连成图形?
A.你面前放着一张白纸,纸上画着一只老虎,你会选择画虎。
B.你面前放着一张白纸,纸上有十二个不规则的点,请你想象,然后将这十二个点用线连成图形。
6.假设你赶了一天的路,又渴又饿,突然看到前方有一个小土屋,你冲了进去,看见角落里有一桶水,但水看上去很脏。而房子里有一个水笼头,你把开关拧到最大,但水只是一滴一滴的。
A.你选择喝桶里的水。
B.你选择喝水笼头滴下的水。
7.招聘会上你被两家公司同时录取了,都是做财务审计工作,你只能选择其中一家。
A.一家是英国设置在中国的大型超市。
B.一家是丹麦设置在中国的船务公司。
8.你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你会选择:
A.左边是美丽的海滨。
B.右边是茂密的森林。
请你将以上8个问题的答案填在下表内。
将你选择的结果在A或者B上划一个√,如:A√或B√。
得出结果后,你将问题1~8的答案连起来,最好形成一个相关的故事。故事的次序和内容不超越问题1~8的次序和内容,可以将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返观内照是为了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了自己,才能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社会最根本的内涵是人性。人性的最基本的特性是贪婪。人的贪婪的本性,被社会穿上了理性的、美丽的外衣,包装成合理性、合法性,所以一个人的一生,面临着双重竞争:一是人性贪婪的自我与生命内在的竞争,二是自我贪婪本性与社会竞争。竞争是生命生存发展的必然,无论老幼,无论男女,大多数人都逃脱不了这一人性本能。
竞争是生存的原动力,谁也无法逃避,也没有理由逃避。如果你因此而脆弱、烦恼、痛苦,只能证明你的精神、人格出了问题。想必大家对《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部电影记忆犹新,实际上无论北京、纽约、巴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有谁相信眼泪呢?社会是弱者与强者的竞技场,强者永远是少数,弱者永远是多数;社会同情弱者,强者被社会追捧。有人认为社会不公平,社会的天平总是偏向强者?而实际上,社会是公平的,生命平等,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只是你选择错了,或因为你不会选择。每个人都有机会,但不是人人都能抓住机会。你没有把握好机遇,并不等于你错了。不论哪一种选择,反映的只是你的性格和你当下的生命状态。
社会不是一或者二那么简单,如果你的选择与社会的需要相吻合,你成功的机遇就大;反之,成功机遇就小。当然,这其中有许多偶然性。
对于中国人来说,上一世纪的出国留学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对中国青年来说,曾是最佳的人生选择,尤其是到美国留学,如同上天堂一般,不仅自己像中了头彩一样,给父母、家人也带来了荣耀。能否顺利去美国,关键是签证。许多人为了拿到美国签证,内心的煎熬难于言表。因为获得签证有太多的偶然性,主动权并不掌握在你的手里,而在签证官的手中。今天签证官高不高兴,看你顺不顺眼,都可能成为你能否得到签证的关键。
生命除了必然以外,还有偶然。对于你来说,不要被群体共识蔽障住你的本性、生命力和自我的情感,你的本性、情感、生命力才能真正属于你自己,除此之外都是社会的。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命从“无”到“有”,“有”孕育了万物的生命。从生命之体到生命万物的相、用是个加法;生命从无到有是一个加法;生命从本我到自我是一个加法;生命从情到欲是一个加法;生命从感性到理性是一个加法;生命从人的出生到进入社会为名为利是一个加法。
生命应该是个减法。从万物生命之相返回到二、返回到一、返回到道、返回到生命之体,则是减法。从生命的“有”回归到生命的“无”,从生命的“有为”回归到生命的“无为”是一个减法。无穷的欲望和贪婪化为情感,复杂的理性化成简单的感性,由生命的相、用返回到生命纯粹的“一”的过程,说明生命是一个减法。生命从生到死是一个减法,生命从自我到超我是一个减法。
生命是一个减法,并不等于要你放弃理性、逻辑、意志、精神,简单地回到人的本性,而是要超越一般的理性、逻辑、概念,是精神的升华,是从自我升华到超我,超我不是回归本我。盖茨捐献全部财产的精神就是本我、自我的升华。
无为是从万物生命的相、用升华到生命之体,由万物回到“三”,“三”回归到“二”,“二”回归到“一”,“一”回归到“道”。无为是无不为,无所不能为者,方才无为。伟大的先哲们都是无为而成就。
我们今天重温传统文化,重要的是学习先哲们的生命观、宇宙观,而不是方法论。古人的方法论许多地方并不适应今天的时代,因为今天人们的生理结构、环境结构、饮食结构、基因都与古人不一样了,发生了改变。古时候没有电,到了晚上九点睡就不算早了;而今天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让他们九点上床睡觉可能吗?
返观内照、脱去外衣,生命是个减法,这是诊断“理情法“的第一层理念。脱去外衣,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你只有脱去自己的外衣,才可能脱去社会的外衣,剩下的只有人与人的平等,人性的平等。
天下本无事,一切事都是人事。与人相通了,事才能相通;将人搞明白了,天下事就搞明白了。许多人明白了事,明白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但没有搞明白人,没有搞明白生命是什么,所以事事受阻,年年不顺,又找不到原因,于是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抱怨领导、同事没有发现自己的才华,抱怨自己的命运,不能真正认识自己,眼中只有外衣,心中只有欲望。放下这些执著,脱掉外衣,你才能走向成功,你才能明白自己不比任何人差。
第二步:人我平等、戴上面具
“脱去外衣”是脱去社会和人本身附加在生命上的那些有形的概念,是为了更真实地认清社会的本质,不失去方向,认识人我平等,找回生命中的本我、真我和生命的活力。“脱去外衣”的同时,还要“戴上面具”。而只有真正懂得什么是“外衣”,什么是“面具”,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我,什么是社会。
通过返观内照,才能脱去外衣;脱去外衣,才能找到真我;找到了真我,才能体会人我平等。
测试题:
问题一:如果你面前有一条小河,不到半米宽,河上有一座小石桥。
A.你选择跳过去。
B.你选择多走五六米的路,从小石桥上走过去。
问题二:天上下着大雨,路上行人很少,你与朋友约会,时间快来不及了。这时你看见马路上开来一辆小轿车,发现开车的人是你的老同学,在学校时你们就合不来,常暗暗较劲。开车的同学正巧也看见你,他把车速放慢。
A.你选择打招呼搭他车。
B.你选择等他过去,自己顶着雨去见朋友。
问题三:你只要再做一些努力,就可能成为今年公司的销售冠军,得到一笔可观的奖金。但你明白,这样一来,会惹来许多人的嫉妒,而且明年的销售指标会因为你今年的超额完成而提升,明年你与销售公司的压力都会很大。你会怎么做?
A.你会选择放弃。
B.你会选择成为销售冠军。
问题四:有一位医生,来到他所负责管理的病人的床前,病床前站着一位美丽的女孩,病人说:“大夫,这是我的女儿。”这位大夫朝女孩笑了笑,女孩朝大夫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病人说:“对不起,她是个哑巴。”大夫看着女孩,心里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会是哑巴呢?”这时女孩面部表情很急切,手不停地比画,好像是在问他父亲的病情严重不严重。如果你是这位大夫,你会怎么做?
A.你会用手势比画告诉她。
B.你会请他父亲代为转告。
问题五:明天就是你父亲的生日了,但巧的是这一天也是你父亲与你母亲离婚的日子,而且一年前的今天。你母亲先你父亲去世了,如果你明天给父亲过生日,你会怎么做?
A.心里默默祝愿父亲长寿。
B.祝愿母亲长眠安息。
问题六:晚上睡觉,你习惯向哪侧睡?
A.你习惯向左侧睡。
B.你习惯向右侧睡。
问题七:你喜欢哪一种花的种类?
A.喜欢五颜六色的日本式插花。
B.喜欢盆栽的花卉。
问题八:你喜欢哪种类型的家具?
A.喜欢欧洲古典式的家具。
B.喜欢中式古典红木家具。
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分析,在下章中给出解释。
第三步:生命放大、人格独立
生命放大,指的是不受“外衣”、“面具”的约束,找到生命的真我,体验放下束缚的轻松,将生命放大。
生命管理不是说教,而是让你对自我生命进行体验。如果你能按照生命管理所介绍的理念和方法一步一步走下去,你会体验到不曾有过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并不神秘,更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而是你生命里本来具有的,只是被你的逻辑、理性、惯性屏蔽住了,时间长了你把它忘却了,即使它偶然显现出来,也不大会引起你的关注和重视,因为我们习惯了现实的概念的惯性。
生命放大,不是坐禅和静修的境界。坐禅、静修的方法,只是使你进入生命放大的一种手段。生命没有固定的模式,你的精神和身体都是独有的,是不可重复的。生命放大是你的身心放大。身心放大后的体验是一种轻松,没有约束,没有负担,这也是你生命人格独立的基础。
说到人格独立,多少人能做到?人格独立,并非是你在别人眼中的财富、地位、名气,指的是自己精神世界的独立。
有一位导师,身兼知名学校的名誉校长,学生中不乏当代著名的学者、科学家,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虽然年过七旬,记忆力还很好,读完一本新书,将书放下,能讲出全书的内容。他谈起书中的精彩片段,甚至记得这些片段在哪个章节。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他的不少学生对他说假话,向他报喜不报忧,大家把他钉在了十字架上,成为精神寄托。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位导师苦苦想了很长的时间。
一天他在花园里散步,脑子里还在思索这个问题,猛然看见一个花匠在花架下面熟睡,旁边有两位哲学系的学生在辩论。一边是辩论得面红耳赤的学生,一边是树荫花架下熟睡如泥的花匠。这位导师突然明白了,“原来是我的精神不独立。我心里最关注的是学生的成就。他们说我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实际上他们才是我的精神寄托”。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纯粹的人格独立是不太可能的,人的精神总要有一个归处,不论你信仰什么,总有一个精神信仰的主体。如老子讲的“和于道”、“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命观,孔子讲的“仁、义、礼、智、信”,基督教讲的归于主耶稣基督,佛家讲归于心性,而《生命管理智慧》则倡导人格独立、精神归于生命内在秩序。
什么是生命内在秩序?
可以理解为“天地自然法则”。
生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精神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与生命本身是同步的,又超越生命本身而独立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精神,我们称独立人格。凡是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人格都相对独立,个人精神世界都较为丰富。而普通人的心态,大都表现为从众心理,胆小、脆弱、恐惧,缺乏独立人格和精神独立。精神独立是成功者的基本素质,是应对复杂激烈竞争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今天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更需要精神独立、人格独立的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许多人的文化程度只是初中、高中毕业,什么现代企业管理、财务制度、人才管理、市场营销统统不懂,摸着石头过河,对于科技知识、专业水平、资本运作、国际贸易更是一无所知,他们凭着什么打下了一片天地?凭着什么赢得了第一桶金?又凭着什么开创了中国的民营经济?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无法否认,那就是他们的个性和意志超出一般人,超越同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生命是一次体验之旅,生命管理是一次自我发现的旅行,通过对自身的诊断、管理、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生命管理就是请你给自己放一个假——给你的身体放一个假,给你的精神和心灵放一个假,静下心,理清一些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理顺平时被习惯、概念、逻辑掩盖了的问题。
生命的内在秩序,难以用一个准确的词来表达,我们只能称其为“法”。法是天地自然的法则。天地自然法则和于我们的生命之内,又存在于我们生命之外,只有通过体悟才能寻找到它。
“真我”是生命的内在秩序与外在生命欲望的平衡。要想达到平衡,首先要了解情与欲的关系,从情出发,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欲望中哪些是自我真正想要的,哪些是受社会影响的,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法理情的关系处理不好,生命就会出问题:或事业不成功,或财富不兴旺,或人生不快乐。人生之路如同河道,河道被水淹没、河道的泥沙厚了、河底增高了、河道不畅了,水还能流得顺畅吗?清理河底的泥沙,使之恢复原本的状态,这是生命管理的关键。
情理之中——自然诊断
“情理之中”指生命有一个大秘密,那就是天地自然的法则,也称生命的内在秩序。这个秘密法则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并不神秘,因为它就在我们生命的每一次呼吸中、每一次起心动念里。
了解它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不了解经济规律、市场规律,不了解企业、行业的内在规律、价格规律,如何管理企业?管理生命如同管理企业一样,我们的生命也有其内在规律、内在秩序。
《黄帝内经》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有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有津、液、血,有精、气、神,阴阳要保持平衡。欲望、贪婪是人的本能,如果欲望、贪婪无止境地放大,打破了生命内在秩序的平衡,一定会遭到那只无形的手的制裁。人类违反经济规律,从而出现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人类违反自然规律,造成空气污染、环境破坏,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各种病毒不断变异,给今天的人类带来灾难和各种损失。对于个体生命来说,重要的问题是不能打破生命内在秩序,生命不能失衡。如果失衡了又不及时调整,就会从生理状态进入到病理状态。保持生命内在秩序,是保持生命健康、平衡正常运行的根本所在。
生命管理将身体管理、精神管理和心灵管理三重管理结合为一体。讨论生命内在秩序和天地自然法则,属于心灵管理的内容。而心灵管理是生命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合情合理”以自我为基点,测试你与社会的关系,你与天地自然法则的关系,我们称之为情、理、法;“人情事理”是站在社会的角度,以社会为基点,测试你与社会、天地自然法则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理、法、情;“情理之中”以天地自然法则为基点,我们称之为法、理、情。
“合情合理”、“人情事理”是以有形的情和理为基点,而“情理之中”是以无形的天地自然法则为镜子。从情理法、理法情到法理情,是从有形到无形,因为生命就是由有形与无形,已知与未知构成。
第一步: 返观内照、点点为一
返观内照的方法、理念前文中已经介绍过了。点点为一是通过以几个点构成的图形,测试一下你的生命与天地自然内在秩序的状态。
测试题:
问题一
这个点在你的生命中代表了什么,意味着什么?你可以在这个点上任意改动,或加上其他的图形,如·你可以改成○·,也可以不改。
问题二
这三个点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你可以将这三个点任意改成其他图形,也可以不改。
问题三
这四个点在你生命中意味着什么?你可以将这四个点任意改成其他图形,也可以不改。
第二步:人我平等、线线生机
测试题:
问题一
这一条线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改动图形,也可以不改。下同。)
问题二
这三条线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
问题三
这几条线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
第三步:生命放大、面面相和
测试题:
问题一
这个圆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改动图形,也可以不改。下同。)
问题二
这三个圆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
问题三
这五个圆在你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
以上问题的答案分析,将在下一章中讨论。
和指生命是一个和合因缘,生命的有形与无形相和;生命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相和;人的情感与人的欲望相和;情欲与社会(理)相和;情欲与天地自然法则、生命内在秩序相和。
生命管理的第一站是生命诊断,诊断的意义在于找到真实的自己,我们称之为“真我”。
通过什么找到“真我”?通过“合情合理——自我诊断、人情事理——专业(社会)诊断、情理之中——自然诊断”来找到真我。
通过情理法、理法情、法理情进行自我认识的体验,你是否对自己有了真实的了解了?
通过诊断,认识自己,只是生命管理体验之旅的第一步,下面还有第二步——管理、第三步——调整、第四步——平衡。
通,是指通顺。生命是一个和合因缘,生命本来自然和合。但就个体生命而言,由于自身的身心与社会、自然之间存在许多不和,人的欲望达不到,引起精神上的烦恼;目标无法实现,引起心灵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疾病。所以,“通”与“不通”是诊断生命质量和生命管理效果的主要标准。
你的生命中有三种力
千溪汇成江河,江河汇成大海。奔流不息的江河之水,凭借地势的高低落差的外力,自身水流的冲力和惯性,将沟沟坎坎冲激荡平,一泻千里。江河之水除了自力、借力,还有水的自性力。
水润泽万物,是生命之母。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慈悲的象征。许多宗教仪式中,都将水视为“圣水”、“甘露”。观音菩萨宝瓶中的“甘露”,可以祛灾消难、吉祥平安;西方宗教以“圣水”洗去人身上的罪恶;老子将生命之德比喻为有水一样的品行。水能将坚硬的石头冲蚀成型,虽然无形,却最具有力量。无形的水性,化成了有形的自力和借力。
自然之道很奥妙,万物生命从无到有,从无形到有形。人的生命是天地自然的载体,是天地自然的产物。每个人的生命中也有三种力——自力、借力和心力。
自力、借力是有形的,心力是无形的。自力、借力来自于心力的作用,心力、自力、借力是一个整体。心力是天地宇宙的自然之力。我们试想一下,人的自力和借力能有天地自然之力大吗?
有一个年轻人四处求师,几年下来,走了不少名山大川,拜见了不少名师高人,自认为学有所成,于是打道回府。
当他准备过桥时,突然发现桥被洪水冲垮了。此时天已黑了下来,附近又无人家,心中正在着急,猛然听到不远处有人说话,急忙赶过去一看,原来是三个和尚。这三个和尚也是从远方赶到这里,要过河到对岸去。看到桥被冲垮了,正议论怎么办。一个小和尚说:“师父!我看咱们还是多走一段路,绕过去吧!”另一个小和尚说:“不行,那样要多走百里地,恐怕赶不上普照寺的开光大典了。而且师父不到,谁来主持开光呀?我看咱们还是到山下找村里的老乡,帮助把桥修一下,这样兴许赶到普照寺时间还来得及。”老和尚没有开腔,静静地坐下来,微闭双眼。
那位年轻人听了小和尚的对话,心里想:“我出游参学多年,今天也该试试身手了。”便走上前说:“我看二位小师父都无悟性。”小和尚问:“你有何见解?”年轻人说:“你们不如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禅家讲‘如来,如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回到你们自己的寺院,按普照寺开光的日期,做一个同样的仪式,不也等于去了吗?天下寺院都是佛的道场,哪里是普照寺,哪里又不是普照寺呢?”年轻人说完不无得意地看看老和尚。
两个小和尚心生惭愧,参禅的境界竟然不如一个在家的学子。
此时老和尚仍未答话,也未抬眼。天黑了下来,四个人都坐着不动。天渐渐亮了,老和尚起座,捡些树枝准备做饭。年轻人不明白老和尚的举动,就问:“师父!是回还是去呀?”老和尚说:“既然你说无来无去,这里不就是普照寺吗?”
一个小和尚主张多走百里路,这是自力;另一个小和尚建议找山下村民帮助修桥,这是借力;年轻人虽然悟到了无来无去,但还未悟通透,仍有分别;只有老和尚达到了禅心无二的境界。
我们的生命时时刻刻上演着自力、借力、心力的故事。多数人执著于自力和借力,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用己之智——心力的境界。
西方成功学的思维模式
近年来,西方的成功学推崇实现自我,找到自我的人生目标。
首先你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将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统统放下,让自己安静下来,仿佛生命刚刚开始,一切杂事与己无关,然后问自心:我的人生到底要什么?
例如:三十多岁时,问自己什么时候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房子和几十万元的年薪?
四十多岁时,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选择自己创业,还是高级CEO?
五十多岁时,明白健康、长寿是自己的第一需要,其次是自己能为儿女、子孙们做些什么?
不论你是什么年龄的人,不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的成功的指数是多少,当你想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后,下一步思考的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我如何才能有汽车、房子、年薪几十万的收入?我怎么才能达到我追求的事业、地位?我如何才能健康、长寿?我怎么才能为儿孙多做一些,给他们创造一些好的条件?
然后分析你的优势是什么、有什么资源。
分析完自身的条件,最后是你应该一步一步行动的计划。
成功学告诉我们,应根据自身的条件、资源,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找到自我真正的优势,确立自我实现目标的步骤,并在这一过程中修正自我性格中的不足,学会与人交往,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处理好与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将自己放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获取成功。这种思维模式和人生成功的路径,在西方盛行了百年,直到今天西方人仍将此奉为成功的宝典。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随着海归派的回国创业,他们将西方的高科技、现代管理学、成功学带回了中国。当中国人还来不及在自身的历史文化中找到应对商品社会、市场竞争的良药时,西方近代的成功学、管理学的思维方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好处,让中国人很快地认识了世界,融入了世界,同时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他们更是最大的受益者,市场经济学、现代管理学、成功学让他们一下子找到了企业的成功之路,成为了今天中国的精英阶层。
归结起来讲,西方成功学是自我在经济社会环境达到最佳的、最合理的状态的一门学科,使自身的优势、资源达到最高程度的配置和释放。成功学提倡的是个人奋斗,提倡的是“三力”中的自力。
西方成功学追求个性独立、个人奋斗、物质享受,这也正是时下中国的80后、90后热捧的主题。但是我们同时发现,年轻人在追求自我最大化的过程中,许多人并不快乐,甚至精神抑郁。没有钱,不快乐;有钱了,也不快乐。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点肯定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是立体的。
西方成功学虽然大量介绍了人与事的复杂关系和应对方法,遗憾的是其思维模式是平面的、直线的,而中国人的思维天生是立体的,是“借力”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然观是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中国人追求物欲与精神并存。精神上不快乐,心灵并不安宁,情感找不到归处,问题就出在天人不统一、“三力”不协调、身心不平衡、生命不和谐。
中国人的立体思维模式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站在果上看因。返果为因的借力思维的核心是“先无我,后我入”,是灵活应变的立体思维模式,我们称借力思维。立体式的思维对于中国人来说,称之为灵活应变,按今天的话说,就是“没真事”。
“没真事”不是真的没有“真事”,而是人不要受制于具体的事情。因为事情都是人做的,许多约束都是自我造成的约束。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既复杂又简单。中国是一个多信仰的国家,除了儒、释、道之外,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信仰。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在华夏大地上共融共存,千年不衰,共同发展。几千年来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极强的包容性,中国人历来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而自豪。中国人传承了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伦理道德的同时,还传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大多数中国人真正相信的是自己。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高远的,同时中国人又是非常注重现实的。
中国古人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富、贵、雅、虚。富是财富,贵是贵气,雅是高雅,虚是虚灵。人为了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为了填饱肚子,就要追求财富;有了财富,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小康日子,便追求高贵;再有条件就求风雅;到了名、利、雅、贵皆圆满时,再追求更高的阶段——虚灵,从有到无,从术到道,从人到神,从物质到精神。
作者认为,我们的祖先以此境界作为生命的追求理想,是受到“神人合一”思想的影响的。“神人合一”的理念是先做好人,而生命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神的境界。这里的神,指的是精神,是心灵,是老子讲的“道”、《大学》中讲的“明德”、佛家讲的“心性”、《黄帝内经》中讲的“先天一炁”。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人信天信地、拜神求佛,其实都是借力,以求自己身心的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平安,财源广进,希望自身上的神灵能够保佑自己的吉祥如意,中国人将借力的机制发挥到了极致。
“我虽然现在还没有想要的东西,不是我没有,而是当下缺少条件”、“我将来会有我想要的东西,只要我创造拥有这些的条件,就一定可以实现”,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前者带着一个“我”字,分析实现自身目标所具有的资源和优势;而后者站在已实现目标的角度,分析实现目标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二者的差别在于,前者以“我”的条件实现目标,而资源是有限的;而后者没有“我”的限制、约束,以实现目标应具备什么条件、资源和优势为出发点。一个是“我”的有限量,一个是“无我”的无限量。无限量的空间与有限量的空间是完全不同的。在无限量中,找到实现目标的条件、资源、优势后,再将“我”放于其中,你会发现你与实现目标的条件、资源、优势的差别在哪里;而“我”虽然在无限量中找到了实现目标的条件、资源、优势,但会发现我还是有限量,实际目标的条件、资源、优势对我来说,还是不具备。
一个营销人员要完成今年公司下达的销售指标,一定会分析“我目前具备的条件、优势是什么”、“我去年完成指标是因为开发了五个新客户;抓住了一次政策调整的机会;客户增加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对产品的需求量猛增了三分之一;去年竞争对手销售下滑”、“而今年情况不同了。政策优势没有了;竞争对手调整了新的营销策略,销售业绩猛增;没有可开发的新客户;产量提升三分之一的客户今年产量下降;今年公司下达的销售指标比去年又长了4个百分点。综合分析,今年很难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指标,能够保持去年的销售指标就已经不错了”。
如果销售员这样思考问题,今年的销售任务恐怕真的完成不了。
让我们换一种思维模式,开始返果为因的思考:今年要完成销售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
分析后发现:
对于公司大多数销售员来说,完成公司的任务都是困难的事,也就是说公司今年的销售任务定高了,不太符合实际。
在公司整个销售队伍中只有不到十个人能够完成任务,他们为什么能够完成任务呢?他们开发新客户的能力较强,而且能抓住潜力大的客户,他们对老客户的服务超出公司的要求,在目标客户上下的功夫超出了一般客户,并能在加大对目标客户服务的同时,有意识培养潜力客户。他们的营销手段、对客户的服务力度,大大超出了公司提供的支持,他们会动用自己一切人脉、社会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有实效的服务。
公司会根据第一季度销售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政策。从第二季度开始一定会提出开发新客户的政策措施,否则今年公司下达的任务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今年开发新客户多少,成了能否完成全年销售任务的关键了。从现在起,当大家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就应该先做好新客户的准备工作,一旦公司政策措施调整了,我会很顺利地抓住开发新客户的机会。
从因到果是直线思维,靠的是自力,这样思维肯定会一筹莫展;返果为因是逆向思维,是站在公司和整个销售队伍、公司全年销售任务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受今年能否完成销售任务的局限,将公司今年销售中所存在问题和公司下一步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想明白了,再将“我”放于其中,并寻找出自我今年完成销售任务的空间。空间有了,方法自然也就有了,这是借力的方法。
自力通过借力发挥出力量。借什么力呢?当然是借公司因今年所定的任务指标不合理而一定要进行政策调整、实施重新开发新客户的力,另外是借公司做得好的业务员维护老客户、开发新客户、培养潜力客户的经验和方法之力。
销售员的借力,借助的是有形之力;求神拜佛借助的是无形之力。不论有形之力,还是无形之力,都是生命的一种力量。前者借助的是已知的群体生命的力量,后者借助的是未知的心灵、精神的力量。许多人有时更愿意相信无形的力量、心灵的力量、冥冥之中的力量。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现实世界中,又同时活在虚拟世界里。具体到某些事情,现实与虚拟是并存的,二者无法分离。虚拟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调动了生命中无形的心灵的力量。炒股的人都清楚,股市上的许多题材都是人为炒作的。此题材尚未发生,但大家认可这种虚拟的概念,纷纷购买此股票,此股票因此就涨上去了。购买此股票的人,将涨上去的股票抛了,挣了钱。挣了钱是现实的,这时的钱可不是虚拟的了。
每一个人的生命中,自力、借力、心力同时存在,三者难以清晰分离。
自力、借力都是心力的作用,但大多数人更注重自力和借力,而忽略了心力。心力是智慧,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应对一切事物表现出来智慧的力量,另一个是自然法则,又称生命的内在秩序。
中医学主张辨证施治,主张将人的身体看成是整体的自然生命。依此生命观对身体表现出来的寒热、阴阳、五脏、六腑进行整体诊断分析,而非是头痛医头、腿痛医腿。
“施治”即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使身体重新回到新的平衡状态,回到生命本来的自然状态。人身体中的五脏六腑、精血、气神是一个和谐运行的整体,“施治”不是打破平衡,而是使其重新回到平衡。归结起来说,平衡指的是身体内在的五行、阴阳、气血、精气的平衡,身体与外在自然界的时令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饮食、运动与年龄的平衡,身体与精神的平衡。总之,是个体生命与自然大生命的平衡,又称为小我与大我的平衡。平衡的实质是不要人为地打破生命的内在秩序。因为生命内在秩序是天地自然法则,即“天人合一”。
施治的“治”,是通过吃药、针灸、按摩的方式,使你重新回到生命的平衡状态。“人身有大药”,大药指的就是人的身体中有其自然的调节、修复功能,吃药、针灸、按摩不过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通过外力辅助生命内在机能起作用,使其内在机能恢复到正常运行的状态。我以为中医对待肿瘤,并不一定要切除,而是通过化淤,使肿瘤与身体形成新的平衡,人能够带着肿瘤生存延年。肿瘤打破了身体的平衡,身体不适应了,就出现了症状,通过药物使肿瘤与身体形成新的平衡,身体适应了它的存在,肿瘤并不影响身体内在精气、阴阳的正常运行和平衡,当然就可以带病延年了。
最高的智慧力是智慧的自然力,即天地自然的法则和生命中的内在秩序。天地自然法则和生命中的内在秩序是无形的,是智慧的源泉。每一个生命看似独立,实际上一秒钟也没有离开天地自然,否则人就无法存活,更不要谈独立了。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许多人经常忘了它的存在,只是靠自力和借力解决不了问题时,面对人生重大选择和过不去的灾难时,才想起了它的存在,甚至许多人并不肯定它的存在,只是宁可信其有,图个吉利罢了。
《生命管理智慧》认为,生命内在秩序一秒钟也没有离开过生命,它就是生命中无形的心力。心力在身体内,又在天地自然中,用它时,它就属于你;不用它时,它即是天地自然。
生命的和谐,是三力统一和谐。“三力”中,心力为本,自力、借力只是心力的作用。从心力入手,提高自力、借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清楚什么是心力,将它运用、发挥,使其成为生命中最主要的力量,并使自力、借力与之成为一个整体,达到平衡、和谐,形成生命中的合力,这是“三江成海”的内涵。
在第一章中我们强调,要想达到“合情合理”,必须“通情达理”。身体经脉不通,气血就不通,不通则痛。身体不通、精神不通、心灵不通,都会形成问题。
解决不好存在的问题,不能与社会、与人、与现实生活相“和”,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更谈不上幸福的人生。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管理,需要不断地调整。达到“合情合理”,必须做到“通情达理”,这是基本原则。
“通”是对“和”的测试的具体分析,使你能够更好地了解你为什么达不到和的境界,问题出在哪里?哪里通?哪里不通?通过“通”,才能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现实的认识。
在“通”这一章中,对应上一章“和”中的“合情合理——自我诊断”、“人情事理——专业(社会)诊断”、“情理之中——自然诊断”的测试表及测试题进行对应分析。
通情达理——自我诊断分析
情绪如清风
“返观内照、命由情生测试表”首先反映的是你的生命状态;其次反映的是你对自我生命的理解,在理解当中反映了你的信心、追求、渴望和自我评价;再次反映的是你对环境、现实的认同感,包括情感、家庭、身体、事业、与人交往,周边环境、社会地位、精神状态、心理情绪等。
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你所填写的测试表有时是自相矛盾的。这是因为生命是动态的,人的情绪不停变化,上午情绪不好的时候填这张表和下午情绪好的时候填这张表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时相差很大。如:等大学通知书,大部分人都接到了通知,你却没有,你焦虑的情绪可想而知。此时让你填写测试表,结果一定与你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后填写的结果不同。所以,我们建议一天可以填写两次“返观内照、命由情生测试表”,一周内不要超过六次。这样连续填写三个月,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情绪是潜意识的反映。情绪不稳定,有时自己想控制也控制不了,这恰恰说明你对自我内心状态不了解、不关注,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
不要把情绪归为概念。情绪是一种状态,直接反映你的心理,不必过于重视,也不要小题大做。情绪如清风一般,自来自去,特别是情绪不好时,越不要关注它,让它无根而生,自会无根消亡。
情绪有它自身的规律,其规律的核心是情与欲、情与理、情与法的关系。情是单纯的,但加上欲就来了问题。情依欲而被放大、压抑、扭曲,欲有大小、美丑、穷富、高低、好坏等比较,俗话说:“欲火中烧”,因此会给人带来烦恼。
怎样调整自己的情绪?
生命管理的建议是:“返观内照”。
返观内照的具体方法,上一章已作了介绍。返观内照所依是“合情合理”,要做到“合情合理”,必须“通情达理”。
返观内照、命由情生测试分析表
测试人:
李小彬,女,年龄不详,职业不详。
结果分析:
幸福指数4 中级
目前的生命状态还不错,本人对未来期望很高。如果年龄在20~40岁之间,说明其生命状态正处在一个上升期,而且未来发展的空间较大;如果年龄在50~60岁,期望更多寄托于儿女或某一具体的事情上。
快乐指数3 低中级
如果说幸福指数多体现为一种感觉和对未来的期望的话,那么快乐指数更多地体现的是目前的现实状态。幸福更为宏观,快乐较为具体。
烦恼指数3 低中级
所以烦恼,是因为生命中快乐与烦恼同等。有多少快乐,意味着同时承受着多少压力和烦恼,这是阴阳平衡。虽然烦恼指数是3,但幸福是4,指数高,说明目前的生命状态还是好的,烦恼虽然存在,但那只是快乐的代价,而非痛苦,烦恼中带有甜意。
压抑、愤恨指数2 低级
1~2属于情绪的基数,每个人都存在压抑、愤恨,属于正常的生命体征,暂时不存在什么问题。
忧郁指数3 低中级
这个指数在情绪指数中很重要。幸福指数是3,忧郁指数也是3,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焦躁指数3 低中级
原来问题出在焦躁上。
无奈指数5 高级;恐惧指数3 低中级;期望指数6 高级
幸福指数不低,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无奈指数和不低的恐惧指数?因为期望指数为6,属高级,在全表中指数最高。期望是未来式,期望能否实现,心里没有底,所以担心,自然无奈、恐惧、忧郁的指数高,尤其是无奈指数。期望能否实现,只有等待。等待就是无奈。无奈不是不努力,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忧郁,甚至是恐惧。
综合以上测试分析,李小彬的测试结果属于正常的心理、情绪的范畴,没有什么异样状况。评分的话,可以给90分。
“通情达理”并不评价你填写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填表测试,分析你的心理和情绪。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填表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现实的反应、对于自我评价、身心状态都属于健康的范畴。当然,任何标准都是见仁见智。
一个有着正常情绪,身心健康的人,都是立足现实并对未来充满期望的,这就是“通情”;而幸福感体现在对未来的期望中,由于对未来的期望而心生无奈、恐惧,并由无奈、恐惧引发一定抑郁心情是“达理”。“达理”表现了人性。虽然无奈、恐惧和抑郁,但并没有愤恨和压抑,这恰恰反映此人的情绪属于正常状态,是“合情合理”和“通情达理”的情绪状态。
情智交融
在现代社会,不少招聘单位,特别是外企,都会让你填写几张表格,测试一下你的智商、情商。他们一般将情商与智商分开测试,情商是情商,智商是智商。
而生命管理测试表则是将情商测试与智商测试放在同一张表中,因为人的情商与智商实际上是分不开的,二者相互作用,情商影响智商,智商也同样影响情商。
一个人如果将情商与智商的关系处理不好,就无法成为一个既成功又快乐的人。有多少“宁要美人,不要江山”或“追求事业,放弃真情”的案例,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情与智的关系。许多男人事业成功了,有钱了,却因为与红颜知己的关系没有调节好,影响了仕途、事业,甚至毁了前程、家庭。有的人自我条件本来很好,能力强又敬业,但因为不会与人交往,不会讲话,得罪了人,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人不能仅在自己的学业、专业、技能上下功夫,还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说话和听话。
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位老兄,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请朋友到家里吃饭,一共请了四位朋友,约好中午12点准时到。一位朋友按时到了,这位老兄给他沏上茶。不一会儿又有两位朋友到了。时间已经是12:30了,最后一位还没到。这位老兄让大家先上桌,边吃边等。三位上了桌,这位老兄一边张罗喝酒吃菜,一边看表,搞得另外三位不好意思放开吃喝。下午1:00时,还不见最后那位朋友来,于是这位老兄下意识地说:“该来的还不来。”坐在他旁边的一位听了这话,心想:“该来的不来,是否我就不该来?”心里不舒服,借故告辞了。这位老兄又不假思索地冒了一句:“怎么不该走的走了?”另一位琢磨:“不该走的走了,那我就是该走的?”于是起身也告辞了。这位老兄一看请了四个人,一个没来,二个中途都走了,一着急,开口说:“该来的不来,不该走的却都走了。”剩下的一位一听,也赶紧告辞了。
情商与智商测试分析表
注:情商指数用汉字表示,智商指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测试人:
王璐,女,29岁,硕士毕业。
分析结果:
情商指数在智商指数的上格,分别为三、五、四、五、三、二、五、四、三,共九项。
智商指数在情商指数的下格,分别为5、4、3、3、4、5、4、3、4、4、5、5、4共13项。
情商指数:与人交往能力为三级(低中级)、勤奋进取精神为五级(高级)、适应能力为四级(中高级)、诚信人品为五级(高级)、与领导、同事关系为三级(低中级)、自我野心为二级(低级)、善解人意为五级(高级)、身体状态为四级(中高级)、外貌形象为三级(低中级)。
智商指数:学历为5级(硕士)、专业水平为4级(中高级)、工作阅历为3级(中级)、社会经验为3级(低中级)、敬业精神为4级(中高级)、外语水平为5级(高级)、灵活应变为4级(中高级)、资源含量为3级(低中级)、学习能力为4级(中高级)、组织能力为5级(高级)、电脑能力为5级(高级)、身体素质为5级(高级)、外貌形象为4级(中高级)。
通过以上情商、智商的测试,我们不难看出,王璐的智商高于情商,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是一个靠自我奋斗、努力成功的专业人才,她非常适应在专业对口的国企、大的民企和外企工作,而且是能发挥她的专业特长的岗位。王璐对自己的外貌形象、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够自信,她属于从学较门到单位门的“年龄型”。“年龄型”的人喜欢与同龄人共同前进,按部就班,既不落伍,也不追求超越,高中毕业上大学,大学毕业考研,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找工作。她没有坎坷,一帆风顺,也没有什么大的飞跃,较为平稳,是同龄人当中的优胜者,但非佼佼者,没有什么大的野心,家庭环境、所受教育较好。
透过王璐的测试指数,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内心世界,如果再分析她的“返观内照、命由情生测试表”的话,会清晰解读出她的内心世界中潜在的问题。
通过情商与智商组合对比分析,王璐在学历一栏、勤奋进取精神一栏,等级是5级。没有进取精神,不可能有大发展。她不是一个易于打破常规的人,刚刚硕士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与人交往不是她的特长。她将资源含量和与人交往能力组合在了一起,在她看来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资源是她的短项,所以填了个3级。她将组织能力与善解人意组合在一栏;将社会经验与身体状态组合在一栏;将灵活应变和与领导、同事关系组合在一栏;将自我野心与敬业精神组合在一栏。
这些组合意味着什么?她恐怕想要表达的是她的社会经验会随着工作年限、与社会交往的时间而有所积累,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同时保证自己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她从学校直接走进了单位,而且从事专业工作,看似进入了社会,实际上,她的社会空间很小。环境决定人,如果她一旦离开了单位,在社会上拼搏,不知是什么样的结果。每个人都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属于你的世界却很小。许多人平平淡淡走完了人生的旅程,生命中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也没有太多的荆棘。大多数人走到哪里算哪里,没有什么人生大目标,所以生命才有这么多烦恼和困惑。
情商与智商测试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不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重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生命都是必要的。建议大家平时抽些时间,按照“返观内照”的方法,填写此测试表,你一定会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并能化解一些日常的困惑。你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只有你最了解你自己。你在填表时,尽量将逻辑思维放下,进入你的潜意识,即非逻辑意识状态。
你的压抑从哪里来
见第一章“合情合理——自我诊断”中的“人我平等、情欲相生测试表”,它可以帮助你去分析你的压抑到底从哪里来。
此测试表较为简单,这张表的测试意图是让测试者明白人我平等、情欲相生的道理。
另外,你会发现你的期望值越高,情绪指数中的期望、焦躁、压抑的指数就会越大。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在情理法个人诊断“生命放大、欲归于法”中也有一张表,通过“生命放大、欲归于法测试表”来诊断自己的情、理与生命内在秩序是否平衡。此测试表看似简单,填完后你会发现,生命中除了情欲、个人、社会以外,还有一个东西不被重视,甚至不了解它。这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是情欲的归处,是每个人的生命的内在秩序。
人的生命无非三种状态:一是情(本我),二是理(社会的价值观),三是法(生命的内在秩序,天地自然的法则)。生命管理不过是使生命中的情、理、法三种状态达到平衡。
生命放大、欲归于法测试分析表
测试人:
邹涛,男,39岁,民营企业法人。
邹涛的测试感想:
对自己从来没有过如此深入系统的分析,虽然平时也经常通过朋友找自己的不足和毛病,但都是零散的。
谁也不如自己了解自己。通过生命管理个人诊断测试,让我打破了惯性,使我从我平时的框子里跳了出来,仿佛进入了全新的境界。过去总认为社会是平衡的,是抑制个体欲望、情感的大平台。通过对自己的情商和智商的测试,了解了情绪与期望、欲望的关系后,才发现当欲望被装饰上理性的色彩,披着合法化的外衣后,更具有破坏性。
通过测试,邹涛发现了不少令自己困惑但又找不到原因的问题。比如说:“我也算是事业小成、家庭美满、不愁吃穿,但总觉着活着挺累的,好像除了挣钱,把事业做大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追求了。一天忙到晚,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走,身体健康大打折扣,心绪不宁。通过生命测试表,让我明白了些什么,觉得自己在情与欲的平衡上出了问题,但让我将欲望完全放下,一味追求精神,我无法做到。情与欲的平衡恐怕只是一种理想,又有多少人能做的到呢?‘有得必有失’,等我60多岁干不动时,再多思考些精神和情感的事情吧。”
最初,邹涛对生命放大、欲归于法的说法持怀疑态度。“生命放大,怎么放大?生命放大不过是将自我精神的放大,精神能当钱花吗?生命放大且做不到,还要欲归于法,欲望如何归于法?我来参加学习生命管理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健康、成功、快乐,让我的欲望都归了无为之法,何来事业成功,何有幸福可言呢?”
填完此表后,邹涛沉默了许久,随后他主动提出拿他的测试作案例,分析他的生命状态。
邹涛填写“生命放大、欲归于法测试表”之前的反应:
拒绝了解自己的内在生命。以拒绝的方式掩盖内心的脆弱,只留意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不愿面对生命的挑战,不愿与自然生命相融合,否定自我的精神独立,具有极强的精神依赖性。看似个人欲望很强,实际上缺乏生命内在活力,自我的精神人格处于沉睡状态。
造成他如此反应的原因:
1.他将苦心经营获得的物质财富和所谓的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
2.他拒绝打破现实的平衡。实际上,现实中的平衡已经失衡,因为只有情、理、法三者的平衡,才是生命真正的平衡状态。
3.不敢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长久如此,形成不良循环,越逃避越掩盖,精神上没有归处,被欲望的惯性推着走,不知自己到底要什么?为了所谓的快乐、事业、成功,却失去了生命中真正想要的幸福。
以生命管理角度来看,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就是情、理、法的平衡与和谐。
我们来看邹涛的测试表:
他将亲情与事业放在了A(第一位)上,将自然之情和财富放在了B(第二位)上,将友情和身体放在了C(第三位)上,将压抑与地位放在了D(第四位)上,将爱情与家庭放在了E(第五位)上,将愤恨与名气放在F(第六位)上。
邹涛的测试内容分析:
他的自然法则、生命内在秩序是以社会性为主体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个人情感为主体的,如:将爱情、家庭放到了第五位。
他将自然情感与财富组合在一起,放在了第二栏中。在第四栏中,将压抑与地位组合在一起,地位是属于社会性的,压抑是属于个人的本能。在第五栏中又填写了愤恨,
不难看出,邹涛的个人情感世界中,欲望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他在第三栏中填写了友情与身体、第六栏中填写了愤恨、名气,都说明欲望在他的生命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对于邹涛来说,欲望、事业、财富、名气、友情是第一位的,而爱情、家庭、身体,情感都是副产品,都应该是为前者服务的,甚至他觉得后者是前者发展、提升的障碍。
对邹涛的建议:
希望邹涛继续走自己的路,获得事业上更大的成功,在财富更加丰厚的同时,升华自己的欲望,将“生命放大、欲归于法”,那样会更加快乐、健康,在超越自我欲望中得到更大的精神满足。
邹涛听完对他的分析,说:“通过生命管理的测试诊断,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有些问题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通过‘生命放大、欲归于法’的分析,使我成了明白人,我不再感到困惑。”
情理相通——专业(社会)诊断分析
生命中的阳光和月光
在这一节中,将对第一章“人情事理——专业(社会)诊断”中的“返观内照、脱去外衣测试题”进行举例并作详细分析。
注:见本书第28页“返观内照、脱去外衣测试题”。
通过这八道题,从社会的角度对自我进行了测试,请你以社会为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并做出诊断。
“返观内照、脱去外衣”与“返观内照、命由情生”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从情、理、法的个人的角度对自我进行测试,前者是从理、法、情的社会、专业的角度对自我进行测试。
个人认知与社会对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个人价值要得到社会承认才能得以实现,个人的情欲通过社会来实现,同时受社会制约。个体生命面对社会,首先要“脱去外衣”。“脱去外衣”的核心是摆脱概念,特别对于没有社会阅历的年轻人来说,进入社会的时间不长,容易被现象蒙蔽,带着概念看待社会,容易失去真我,对自我的诊断不真实。站在社会的角度对自我诊断时,首先“脱去外衣”。“脱去外衣”时,要防止产生误区。有些人一旦“脱去外衣”,看清了社会和自我真实的一面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带来心理的烦恼。
只有找到真实的自我,才能面对不真实的社会;只有面对真实的社会,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脱去外衣、找到真我的方法很多,生命管理以八道测试题的形式,给大家一种提示,一种思路。
下面结合李先生、张女士、田先生的测试选择来说明。
李先生的测试答案:1.A;2.A;3.A;4.A;5.B;6.A;7.A;8.A
下面来分析一下李先生的测试答案:
在阳光明媚的人生大道上,有一位博士,他凭借着对人生的感悟,得到了同龄人的肯定,沿着由十二个点所构成的图形,体验着人生的旅程,在人生体验中他宁愿尝试人生的苦水,选择挑战性极高的、复杂又繁重的超市工作,他的内心充满了阳光,心胸开阔,其人生前景有着辽阔的发展空间。
李先生对人生充满了希望,他的内心充满了阳光,同时又是复杂的,他不满足于自己的所学,追求博学广才,希望通过自己的悟性,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更好地运用,以先天的悟性加上后天的知识经营自己的人生,获取成功。
李先生没有选择画虎,拒绝传统、惯性的思维,有意识地选择了挑战自我,体验困境,尝试艰苦,选择了由十二个点构成的独有的人生路线,走自己设计的人生之路,这是“脱去外衣”很重要的一点。
通过测试答案,得出李先生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现实又阳光的人。
张女士的测试答案:1.A;2.A;3.B;4.B;5.A;6.B;7.B;8.A
下面将对张女士的测试答案进行分析: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