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_5 万绳楠(当代)
"岛夷桓玄,本谯国龙亢楚也。" 同书同卷《岛夷刘裕传》云:
"岛夷刘裕,晋陵丹徒人也。其先不知所出,自云本 彭城彭城人。或云本姓项,改为刘氏,然亦莫可寻也。故 其与丛亭、安上诸刘了无宗次。裕家本寒微,恒以卖履为
业。意气楚刺,仅识文字。"
按魏收于宋高祖不迳称之为楚,在于魏收以其家世所 出,至为卑贱,籍贯来历不明,未肯以之与楚人桓、萧 并列。
《纨书》九八《岛夷萧道成传》云-
"岛夷萧道成,晋陵武进楚也。"
同书同卷《岛夷萧衍传》云:
"岛夷萧衍,亦晋陵武进楚也。"
桓氏原出谯国龙亢,刘裕原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 (见《宋书》一《武帝纪》)。龙亢、彭城均当西楚之地,这 里《魏书》谓之为"楚",与南朝史乘所说的楚一致。然 而《魏书》所谓龙亢楚、丹徒楚、武进楚,是对南朝境内 北方人的贬称。北朝人诋毁南朝人,凡中原人流徙南 来的,北朝人俱以楚目之,故楚之名变成一个轻蔑的 名词,为北朝呼南朝疆域内北人的通称。
南来北人有文武之别,武人多为楚人。《晋书》七 四《桓#传》谓"彝少孤贫",此非寒贱之义。桓彝为汉
五更桓荣的九世孙,父桓颢,官至郞中。苏峻之乱,桓 彝曾"纠合义众"讨苏峻。他可称之为豪族将种。桓温
为桓#的长子,勋业并茂,而谢奕称之为"老兵"。《晋 书》七九《谢奕传》略云-
"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尝逼(桓)温饮,温走人南 康门避之。奕引渥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
兵,亦何所怪。'
把桓温看作兵的,当时不止谢奕一人。桓温为子求婚 于王坦之,王坦之之父王述不允。《晋书》七五《王述 传》记王述对王坦之之言云:
"汝竞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
可见王述也把桓温看作兵。须知王述与桓温,一属于 太原王氏,为文化高门;一属于谯国桓氏,但以武风见 长。桓氏虽非寒贱之族,然门第不及王氏,故为王述所
轻。
起兵钢州,夺取东晋政权,改国号为楚的桓玄,又 是桓温之子。这亦可说明楚人桓氏尚武。不过,桓玄并 未能转移东晋的政权,即在此时,比谯国龙亢楚子桓 玄更有武力的彭城楚子刘裕兴起,东晋虽未为桓玄所 亡,但为刘裕所灭。
刘裕为晋陵丹徒京口里的楚人。楚人过江,大都 居住在丹徒京口里一带。此地可称为楚人的大本营。 《宋书》三五《州郡志一》南徐州刺条略云:
"晋永嘉大乱,幽、||、青、并、兖及徐州之淮北流民, 相率过淮,亦有过江在晋睃都界者。晋成帝咸和四年,司
留在江北者,并立侨郡县以司牧之。文帝元嘉八年,更以
江北为南兖州,江南为南徐州,治京口 ,割扬州之晋陵、
兗州之九郡侨在江南者属焉,敁南徐备有徐、兖、幽、冀、
青、并、扬七州郡&。令领郡十七:南东海、南琅邪、晋陵、
义兴、南兰陵、南东莞、临淮、淮陵、南彭城、南潸河、南高 平、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泰山、济阳、南鲁郡。"
南东莞以下十二郡无实土(见《南齐书,州郡志》〉,寄 居于京口。象彭城刘裕,即京口里人。南东海亦在京 口,只有南兰陵在武进、南琅邪在江乘。
《世说新语,捷悟》郗司空在北府条刘注弓|《南徐
州记谓"徐州人多劲悍,号精兵,故桓温常曰:'京口 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这即是因为京口为楚人的
大本营。太元初,谢玄所组织的以彭城刘牢之为首的 "北府兵?主要是楚人。北府兵集团亦可名之为京口 楚子集团。
彭城刘裕出身于北府集团。彭城有"四刘",《宋
书》七八《刘延孙传》云:
—刘氏居彭城县者,又分为三里,帝室居绥舆里,左 将军刘怀肃居安上里,豫州刺史刘怀武居丛亭里,及吕
县凡四刘。虽同出楚元王,由来不序昭穆。"
刘延孙出于吕县刘,为雍州刺史刘道产之子。绥舆刘 较之于吕县刘,豪II性格更浓,但门第并不低贱。刘裕 的母亲赵氏,祖父赵彪为晋治书侍御史,父亲赵裔,为
晋平原太守。(见《宋书》四一《孝穆赵皇后传》)此可证 绥舆刘非贱族。
《宋书》五二史臣云:
"高祖虽累叶江南,楚言未变,雅道风流,无闻焉
尔。"
《抱朴子,外篇,讥惑》尝谓江表"乃有转易其声音, 以效北语"者。江左士族以能作"洛下书生咏"为荣。 (见《世说新语,雅量》"桓公伏甲设馔"条及刘注、《轻 诋篇》"人问顾长康"条及刘注)《宋书》八一《顾琛传》 谓"宋世江东贵达者,会稽孔季恭,季恭子灵符,吴兴 丘渊之,及琛,吴音不变。"言外之意,除此数人,江东 贵达者吴音都变了,都说洛下语了。刘裕虽不能说洛 下语,伹也未被吴人所同化,说吴语。雅道风流虽然无 闻,要知不是庶人,而为一未进入文化士族之林的豪 族(楚子〕。六朝地方上的大家族,都是由篆族逐渐进 人文化士族。彭城四刘,进人文化士族比较早的,是吕 县刘。
东晋政权的转移,应追溯到孙恩、卢循之乱。桓玄
即乘孙、卢之乱,起兵于荆州,并一度夺到东晋政权。 刘裕率京口楚子集团讨伐桓玄,桓玄失败,刘裕又率
京口楚子集团平定了孙、卢之乱,从而掌握了东晋的 大权。义熙九年,刘裕上表土断。此年土断"唯徐、兖、 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宋书》一《武帝纪中》〉
这个规定是对京口楚子集团的特殊优待。刘裕易晋为 宋,依恃的仍是京口楚子集团。看一看京口举义及刘 宋初年武将的籍贯是很有意思的。
京口举义武将箱贯在《宋书》一《武帝纪上》中说 得很清楚。其言云:
"(高祖)乃与(东海何)无忌同始共还,建兴复之计。 于是与弟道规、沛郡刘毅、平昌孟昶、任城魏咏之、高平 植凭之、琅琊诸葛长民、太原王元德、陇西辛扈兴、东莞 童厚之,并同义谋
又云:
"凡同谋何无忌《东海塊咏之(任城八咏之弟欣 之、顺之,植凭之(离平〕、凭之从子韶、貂弟祗、隆、道济、 道济从兄范之,高袓弟道怜(彭城》,刘毅《沛郡人毅从弟 藩,孟昶(平昌人昶族弟怀玉,河内向弥、管义之,陈留周
安穆,临淮力 厨、从弟珪之,东莞裏、从弟宝符、从子 生、童茂宗,陈郡周道民,渔阳田演,谯国范清等二十七
人,愿从者百余入。"
高平植氏、平昌孟氏、河内向氏,据《宋书》四五《植韶 传》、四七《孟怀玉传》、四五《向靖传》,"世居京口"。沛 郡刘毅,据《宋书》五二《庾悦传》,"家在京口"。
又宋初尚有刘穆之,东莞莒人,"世居京口"。徐羡 之,东海郊人。刘怀慎、刘怀肃,彭城人。刘悴,沛郡萧 人,"家在京口"。另有到彦之,彭城武原人。朱齡石,沛
郡沛人。毛脩之,荥阳阳武人。篇恩,兰陵承人。虞丘 进,东海郯人。桓护之,略阳桓道人。《分见《宋书》四二 《刘穆之传》、四三《徐羡之传》、四五《刘怀慎传》、《刘 粹传》、四七《刘怀肃传》、四八《朱齡石传》、《毛脩之 传》、四九《蒯恩传》、《處丘进传》、五〇《桓护之传》、
《南史》二五《到彦之传》;这些人都是南朝境内的北方
人。彭城、东海、琅邪、东莞、临淮均属徐州,任城、高
平、陈留均属兖州,平昌属青州城阳郡,沛郡、谯国、陈
郡均属豫州。地当西楚。按《魏书》之说,他们都是楚
人;按南朝史乘之说,他们多数也是楚人。这些人极大
多敉都住在晋陵郡中,而多数又集中于京口。彭城刘
裕、刘道规、刘道怜,东海何无忌、徐羡之、虞丘进等住
在京口,自不待言。(《晋书》一五《地理志下》:"穆帝
时,移南东海七县出居京口。"〉若髙平植凭之、平昌孟
昶、河内向弥、东莞刘穆之等"世居京口",沛郡刘毅、
刘粹"家在京口",史乘也有明言。这个京口楚子集团
为东晋南朝数百年武力之所出。京口兵即北府兵,为
最强之兵。鈀水之战谢玄挫败苻坚,得力于这批人为
士卒。下至孙恩、桓玄之平,宋、齐之建,兵力亦出于
此。东晋需要它来维系,也就必易为它所代替。刘宋即
依恃这个集团建立。
齐、梁二萧原居东诲兰陵,过江居于晋陵武进,被
《魏书》称之为"晋陵武进楚"。二萧也是寒微士族中的
豪家将种,非微贱之族。此亦可从婚姻、语言上看出。
《南齐书》二 《皇后传》记齐髙帝之母宣孝皇后陈道 止为临淮东阳人,魏司徒陈矫之后,父陈肇之为郡孝 廉。齐高帝的皇后刘智容为广陵人,祖刘玄之、父刘寿 之均为员外郎。齐武帝的皇后裴惠昭为河东闻喜人, 祖裴朴之为给事中,父裴玑之为左军参军。《梁书》七 记梁武帝萧衍之母太祖献皇后张尚柔为范阳方城人, 父张穆之为晋司空张华的六世孙。梁武帝的皇后郗徹 为高平金乡人,祖郗绍为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郗 烨为太子舍人。她们称是北人而非吴人,都出身于豪 家而非寒族。在语言上,据《南史》四七《胡谐之传》所 记:
"建元二年,为给事中、晓骑将军。上方欲奖以贵族 盛铟,以谐之家人语溪音不正,乃遣宫内四五人往谐之 家教子女语。"
可以反证萧家语音之正。凡此均可说明晋陵武进萧氏 出身虽非高门,但亦非微族。
萧道成为一楚子军人,他所以能在诸楚子中取得 成功,易宋为齐,在于取得三齐的精兵。
按宋明帝泰始年间,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 地。《资治通鉴》一三二泰始三年春正月胡注云:
"淮北四州,青、冀、徐、兖。豫州淮西,汝南、新蔡、
馕、梁、陈,南顿、潁川、汝阳、汝阴诸郡也,《考异》:《后魏帝纪闰月,'沈文秀、崔道固举州内屑。'《宋索虏传》
:吖张)永、(沈)攸之败退,虏攻青、冀二州,执文秀、道 固。又下书曰:淮北三州民,自天安二年(泰始三年〉正月 三十日壬寅昧爽已前罪,一切原免。,按青州破在五年, 淮北三州,盖谓徐、司、豫。"
这说得比较清楚。淮北之失与淮西之破,事起泰始二 年徐州刺史薛安都的降魏,到五年,慕容白曜攻陷东 阳,执沈文秀,青、冀(宋立冀州于历城)之地始尽人于 瑰。淮北、淮西之破,又产生了一批流民。如"淮西七郡
民多不愿属魏,连营南奔。(胡注:"淮西七郡:汝南、新 蔡、汝阳、汝阴、陈郡、南顿、颍川。"〉、《资洽通鉴》一 三一泰始二年)淮西当西楚之地,这实际上是楚子的 又一次南奔。当然那时南奔者不限于楚人。
泰始三年八月,宋明帝使沈攸之北伐,萧道成曾 以行徐州事镇淮阴,为沈攸之后镇。泰始四年七月,萧 道成代沈攸之为南兖州刺史,镇广陵。泰始六年九月, 迁镇淮阴。在淮阴,萧道成得到了来自淮北与淮西的 一大批新人。《南齐书》二五《桓崇祖传》略云:
"桓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族姓豪强。崇祖启明帝 曰:'淮北士民,力屈胡虏,南向之心,日夜以翼。崇祖父 伯并为淮北州郡,门族布在北边,百姓所信,一朝啸咤, 事功可立。'初,崇祖遇太祖(萧道成〉于淮阴,太祖以其 武勇,善待之。崇祖滑皇甫肃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 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
同书二八《苏侃传》略云:
"苏保,宇休烈,武邑人也。薛安都反,引侃为其府参 军,使掌书记。安都降虏,侃自拔南归。除积射将军。遇 太祖在淮上,便自委结。上镇淮阴,以侃详密,取为冠军 录事参军。"
同书三〇《薛渊传》略云:
"河东汾阴人也。宋徐州刺史安都从子。安都以彭城 降虏,亲族皆人北。太祖镇淮阴,渊遁来南,委身自结。果 干有气力。太祖使领部曲,备卫帐内,从征伐。"
由此可见萧道成在淮阴的时候,:方人来投奔他的颇
为不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齐射手"。《南齐书》一 《高帝纪上》云:
"(桂阳王刘)休范分兵攻新亭城)垒东,短兵接战, 自已至午,众皆失色。太祖曰:'賊虽多而乱,寻玻也。'杨 运长领三齐射手七百人,引强命中,故贼不得逼城。未 时,张敬儿斩休范首。"
杨运长所领三齐射手,显然是青、徐丧失于北魏之时, 从齐地过来的流人。他们是萧道成所依恃的精兵。这 与刘裕依靠京口楚子集团有所不同。萧道成因为得到 了这样一批人,才能在竞争中战胜其他武人、楚子,获 得皇帝的地位。
南齐萧道成所依恃的武力,反映了一个变化由京口楚子集团左右时局的时代,行将成为过去。
晋陵武进楚人萧衍起兵于雍州。萧衍所依靠的是 雍州的武力。雍州武力主要是由甚为粗武的秦、雍流 人所组成。雍州(治襄阳)之于荆州(治江陵),犹如北 府〔京口)之于建业。萧衍起兵,席阐文在荆州对萧颖 冑说过:"萧雍州蓄养士马,非复一日,江陵素畏襄阳 人,人众又不敌,取之必不可制。"(《梁书》一〇《萧颖 达传》:)荆州世族对襄阳豪族咸怀恐惧。有这样一种历 史现象,褢阳的得失与荆襄的胜负,往往影响到历史 的变迁。晋时桓玄初起于荆州,并不得意。后来打败雍 州杨佺期及荆州殷仲堪,控制荆襄,(见《晋书》八四 《杨佺期传》及《設仲堪传》〉才得以东下建业。如果得 荆而不得雍,地位不能巩固。桓玄败死,江陵平定,在 于"南阳太守鲁宗之起义兵袭襄阳,破伪雍州剌史桓 蔚"(《晋书》九九《桓玄传》),与刘毅、何无忌等形成夹 击江陵之势。宋时荆州刺史沈敉之败于萧道成,也在 于萧道成事先把张敬儿安插到雍州。此事在《南齐书》 二五《张敬儿传》中有记述。其言云:
"太祖以敬儿人位既轻,不欲便使为襃阳重镇,敬儿
求之不已,乃微动太祖曰:'沈攸之在荆州,公知其欲何
所作?不出敬儿以防之,恐非公之利也。,太祖笑而无言,
乃以敬儿为持节、督雍、梁二州郢、司二郡军事,雍州刺 史,将军如故,封襄阳县侯,二千户。"
沈攸之是萧道成称帝道路上的障碍,沈敉之的失败,
在于张敬儿能以雍制荆。本书第八篇《晋代人口的流 动及其影响》曾经列举迁至襄阳的秦、雍流民杨公则、
席阐文等人,他们是梁武帝的支持者。他们的先辈迁 居钊襄阳,在淝水之战前秦失败之后。秦、雍流民对干 历史的影响,自桓玄到梁武帝萧衍的起兵,是都可以 看出来的。
梁武帝善骑。《南史》五九《任昉传》略云:
"梁武帝克建邾,霸府初开,以为猓骑记室参军。始 梁武与昉过竞陵王西邸,从容谓曰:我登三府,当以卿 为记室。'昉亦戏帝曰:我若登三事.当以卿为骑兵。'以 帝善铕也。至是引昉,符昔言焉。"
梁武帝可说是善战楚子的最后一个代表。楚子的天 下,桓藓可谓是一个开创人,粱武可谓是一个结束人。 其显赫者为刘裕。江东是前有东晋司马氏,后有陈钥 陈氏,其间大都为楚人的势力。
南朝城市发达,商业繁荣,北人南来,多集中于都 市。楚子如桓、刘、萧三家均居于都邑。此种人极易因 都市的崩澳而削弱,与北方士族有深厚的地方根源, 不摧毁不同。梁武帝统治南钥近半个世纪,流寓于 南钥境内的北人豪族将种,逐渐成为不善战的民族。 侯景之乱,都邑楚人遭到摧残。为抵御并平定侯景,梁 朝乃至不得不起用新从北方南来的降人以为将帅。
《南史》六三《羊侃传》略云:
"羊侃,泰山梁父人也。瑰帝常谓曰:'郎官谓卿为 虎,岂羊质虎皮乎,试作虎状。'佤因伏,以手抉殿没指。 魏帝壮之,賜以珠剑。侃以大通三年至建郸。车驾幸乐游 苑,侃预宴。时少府奏新造两刃稍成,长二丈四尺,围一
尺三寸,帝因賜侃河南国紫,令试之。侃执稍上马,左 右击剌,特尽其妙。观者登树。帝曰:'此树必为侍中折
矣!'俄而果折。因号此賴为折树稍。北人降者,唯侃是衣
冠余绪,帝宠之逾于他者。谓曰:'朕少时捉潲,形势似 卿,今失其旧体,殊觉不奇。'上又制武宴诗三十韵示侃, 侃即席上应诏。(侯)景既卒至,百姓竞入,公私混乱,无 复次序。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军人争人武库, 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伹命斩数人方得止。是时梁兴四 十七年,境内无事,公脚在位及阖里士大夫莫见兵甲。賊 至卒迫,公私骇熳。时宿将已尽,后进少年并出在外,城 中唯有佤及柳津、韦黢。津年老且疾,鰺慯而无谋,军旅 指,一决于侃。(参《颜氏家训,涉务篇"寻以疾卒于 城内。侃少雄勇,齊力绝人,所用弓至二十石,马上用六 石弓。尝于兖州尧庙躍壁,直上至五寻,横行得七迹。泗 桥有数石人,长八尺,大十围。侃执以相击,悉皆破碎。"
此传谓侯景乱梁之时,梁"宿将已尽","军旅指沩,一 决于侃"。而羊侃是大通三年才从北魏来的降将。这反 映了梁末所依恃的武人的变化。兹录与羊侃同时的人 所说的话如下,以供旁证。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篇》云-
"侯景初人建业,台门虽闭,公私草扰,各不自全。太 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余 日抗拒凶逆。于时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 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
《北周书》四一《庾信传哀江南赋》云:
"尚书多算(按羊侃时为都官尚书),守备是长。云梯 可拒,地道能防。有齐将之闭壁,无燕帅之卧墙。大事去 矣,人之云亡。"
然则台城被围时,守御的良将,唯羊侃一人,可以证
知。
不仅如此,即梁元帝用以平定侯景之乱的主将王 僧辩等也是北来降人。《南史》六三《王神念传》略云:
"王神念,太原祁人也。仕魏位椟川太守。与子僧辩 据邯归梁。"
同书同卷《王神念传》跗子《僧辩传》略云:
"及侯景反,元帝命僧辩总督舟师一万赴援。元帝以 僑辩为征东将军,命即率巴陵诸军沿流讨景。景自出战 于石头城北,僧辩等大破之。景走朱方,僧辩命众将人据 台城。"
同书同卷《羊鸦仁传》略云
"羊鸦仁,泰山矩平人也。少骁勇,仕郡为主簿。普通 中,率兄弟自魏归梁。及侯条反,鸦仁率所部人锼。"
据上可知梁朝用来抵抗侯景乱兵、保卫台城的将领是 北来降将羊侃,用来反击侯景,最后消灭侯景的将领 也是北来降人王僧辩、羊鸦仁。
尤有进者,梁元帝为铲除自己的政敌,甚至不得 不起用被俘、锁于狱中的侯景的将领。《梁书》五五《武 陵王纪传》略云:
"世袓〈元帝)命护军将军陆法和于硖口夹岸筑二 垒,镇江以断之。时陆纳未平,菊军武陵王萧纪)复通, 物情捱扰,世祖忧焉。乃拔(侯将)任约于狱,撖晋兵以 配之。后于狱拔(侯景将)谢答仁为步兵校尉,配众一旅, 上赴法和。"
凡此可见梁末将领的缺乏。这可解释《魏书》九八《岛 夷萧衍传》中的话。其言云;
"衍每募人出战,索无号令,初或暂胜,后必奔背。
(侯)景宣言曰。城中非无菜.但无耳。'以戏侮之。"
城中指台城中,侯景当时包围了台城。他所谓"菜" (卒、指士卒;所谓"毪"(将指将领。何以见得?
按侯景本非淸流,自不能作此雅谑,以戏弄梁武
帝。所谓"城中非无菜,但无&耳",当为侯景的谋主王 伟所造作。检《南史》八〇《王伟传》(参《梁书》五六《侯
景传》〉云:
"王伟,其先略阳人。父略,仕魏为许昌令。伟学通 《周易》,雅高辞采,仕餽为行台郎。(侯)景叛后,高瀠以 书招之。伟为景报澄书,其文甚美。澄览书曰。谁所作 也?'左右称伟之文。澄曰:'才如此,何由不早使知邪?' 伟既协景谋谟,其文檄并伟所制,及行慕逆,皆伟创谋 也。"
陆法言《切韵序》云:
"秦陇则去声为人。"
王伟虽称陈留人,其家世实出略阳,而略阳正是秦陇 地域,王伟若用其家世乡土之音,则读"卒"为"菜",固 所当然。当日北方文儒之士,语言多杂方音(考《北史》 八一《儒林传上,孪业兴传》〉,用乡土之音,非是王伟
一人。
上述可以说明永嘉南渡北人中有武力的豪族,到 梁末,其子孙与文化高门的士大夫一样,"肤脆骨柔",
丧失了原来善战的能力。将才乃不得不让位于新来的 北方降人。南朝后期将帅先世的名字,多不见于南朝 前期的社会政治史,原因也在这里。
南朝前期宋、齐、梁的政治史,概括言之,是以北 人中武装善战的豪族为君主,而北人中不善战的文化 高门为公卿,相互利用,以成统治之局的历史。在这个
时期,南人相对于北人来说,尚是个不善战的"民族"。 刘裕尝说:"吴人不习战,若前驰失利.必败我军。" (《宋书》一《武帝纪上》;)袁淑对顾觊之说过:"衅南人
怯懦,岂办作絨?"(《宋书》八一《顾之传》》南人的不 善战,是北人在江左的数百年统治所以能够确立的重 要原因。梁时,北来将种豪家、文化髙门,一齐腐朽。侯
景之乱,只有依靠北来降人去抵抗与反击。即在这个 时候,南方土著豪酋.乘隙兴起。南朝历史转人了另一 个阶段。下篇将详论这个问题。
第十二篇梁陈时期士族的没落
与南方蛮族的兴起
(一) 梁建业、江陵两大士族集团的灭亡
南朝至梁亡已告一段落。梁末国土已蹙,扬子江 北部都已丧失。梁的失败,也就是南朝的失败。陈亡不 过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梁武帝时期虽然号为极盛。然人力、物力都有败
亡的情势。这当追根于梁武帝的政策。《南史》七《梁本 纪中,武帝纪》记梁武帝
"勤于政务,孜孜无怠,每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 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然仁爱不断,亲亲及所爱愆犯, 多有纵舍,故政刑弛紊。"
按《陏书》二五《刑法志》记秣陵老人之言云:
"陛下(梁武帝)为法,急于黎庶,缓于权责,非长久 之术。诚能反是,天下幸甚。"
秣陵老人谓梁武帝为法"缓于权贵",也就是《南史》所 说"仁爱不断,亲亲及所爱犯,多有纵舍"。象萧正德 逃奔北魏,又自魏逃归叩头请罪,"武帝泣而诲之,特 复本封"。在武帝的宽纵下,以萧正德为首的"四凶", "为百姓巨蠹,多聚亡命,黄昏多杀人于道,谓之'打 稽'"。"勋康子弟多纵恣,以淫盗屠杀为业,父祖不能 制.尉逻莫能御"。(《南史》五一《梁宗室传上,正德" 政刑紊乱到了极点,权贵急剧腐烂下去。
梁朝败亡情势可从《梁书》三八《贺琛传》贺琛所 说四事看出。其言略云:
"是时离祖任职者,皆缘饰奸谄,深害时政,琛遂启 陈事条,封奏。其一事曰: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 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虽是处 流,而关外(《通鉴》一五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十二月胡 注曰:谓淮、汝、淦、泗新复州在边关之外者。"〉弥甚。 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更相呼扰,莫得治其 政术,惟以应赴征敛为事。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 依于大姓,或聚于屯封,盖不获已而窜亡,非乐之也。其 二事曰:今天下守宰,所以皆尚贪残,罕有廉白者,良由
风俗侈靡,使之然也。淫奢之弊,其事多端,粗举二条,言 其尤者。今之燕喜,相宽夸豪,积果如山岳,列肴同绮绣, 台之产,不周一燕之资,而宾主之间,裁取满腹,未及 下堂,已同臭腐。又歌姬II女,本有品制,今虽复庶残微 人,皆盛姬姜,务在贪污,争饰罗绮。故为吏牧民者.竞为
剥削。其余淫侈,著之凡百,习已成俗,日见滋甚。欲使人 守廉隅,吏尚渰白,安可得邪?其三事曰:百司以深刻为 能,以绳逐为务。犯罪者多,巧避滋甚,旷官废职,长弊增 奸,实由于此。其四事曰:不息费则无以聚财,不休民则 无以聚力。自普通以来,二十余年,刑役荐起,民力凋
贺琛所说四事,一、二事最为深蠹。"天下户口减落", 原因即在州郡"惟以应赴征敛为事"。天下守宰"皆尚 贪残",原因即在"风俗侈靡"。前者反映了人民的贫 困,后者反映了士族的贪婪腐朽。这是由梁武帝宽纵 士族权贵,政刑谬乱造成。贺琛所说的四事,表明梁时 统治阶级已经走上败亡之路。
士族包括一流士族与次等士族,在南朝被称为 "复士、见《宋书》三二《王弘传》〉,可以享受免除税役 的特权(《南齐书》四六《顾宪之传I "凡有赀者,多是 士人,复除。":)全部负担都落在非士族的庶民身上。梁 朝太平五十年,士族贵人唯以侈靡为务。皇亲国戚是 如此,新起的寒门官吏也是如此。《南史,梁宗室传 上》谓箫正德"自征虏亭至于方山,悉略为墅。蓄奴僮 数百,皆黥其面"。同书六二《朱异传》记朱异自称"我 寒士也,遭逢以至今日"。他这个寒士,在侈靡上丝毫 也不后人。《南史》云:
起宅东眩,穷乎美丽,晚曰来下,酣饮其中,每迫曛
黄,虑台门将 ,乃引其卤簿,自宅至城,使捉城门,停留 管籙。既而声势所驱,薰灼内外,产与羊侃相埒。好饮食, 极滋味声色之娱,子鹅該麵不辍于口,虽朝谒,从车中必 齐饴饵。而轻傲朝贤,不避贵戚。"
淫奢在权贵内部已泛滥成灾。权贵们自然不会知道, 这将给他们自己带来致命的打击。
梁武帝答贺琛,说他自己是节俭的,"除公宴,不 食国家之食,多历年稔,乃至宫人,亦不食国家之食, 积累岁月"。《《梁书,贺琛传》〉节检的人在奢侈时代, 总还会有,但为个人的问题,与全部社会无关。梁武帝 为自己的辩解却站不住脚。《资治通鉴》一五九梁大同 十一年胡注云:
"帝奄有东南,凡其所食,自其身以及六宫,不由佛 营,不由神造,又不由天竺国来,有不出于东南民力者 乎?惟不出于公賦,遂以为不食国家之食,诚如此,则国
家果谁之国家邪!"
胡三省的话是有道理的。梁武帝还要求贺琛具体指出 人来,"某刺史横暴,某太守贪残,某官长凶虐"。(《粱 书,贺琛传》〉其实那时已不是某某人的问题,而是整 个上层社会都为奢靡之风所笼罩。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梁武帝并非节儉之辈。这就是
佛事,他舍得化钱。
南朝商业很发达。《隋书》二四《食货志》说到-
"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 —万,输估四百人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券者,随 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为散估。历宋.齐、梁、陈,如此以 为常。以此人竞商,不为田业。"
从这段话中可以了解南朝商税较轻(百分之四,卖三 买一),故"人竞商贩,不为田业"。商业的发达,需要货 币。货币本用锎铸,在梁朝出现了一种异常的现象,即 用铁币来取代铜币。《隋书,貪货志》云-
"至#通中,乃议尽罢铜钱,更II铁钱。人以铁残易 得,并皆私铸。及大同已后,所在铁钱遂如山丘,物价腾
贵。"
这造成了"通货蟛胀'',搞得民穷财尽。铜钱到哪里去 了呢?被梁武帝用去营造佛的金身去了。
在佛教史上,有这样一种情形:佛的金身与铜钱 有矛盾。佛教有三武之难,从第二次、第三次可以看 出,废佛不久便铸钱。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丙子废佛 毁像,六月壬子即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与布、泉 钱并行。(见《周书》五《武帝纪》)唐武宗会昌五年七月 废怫,中书上奏更明言:"天下废寺铜像、钟磬,委盐铁 使铸钱。"(《旧唐书》一八上《武宗纪》)这是将佛的金 身用来造钱。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形,即把铜钱用去铸 造佛的金身。梁武帝属于这一种人。
梁武帝"大兴寺塔,广缮台堂"。(《魏书》九八《岛
夷萧衍传》慕容绍宗檄)《高僧传》一四兴福门《梁京师 正觉寺释法悦传》,记释法悦与白马寺沙门智靖"欲造 丈八无量寿佛,始鸿集金铜,于梁天监八年五月三曰, 于小庄严寺营造"。用了"四万金铜,尚未至胸,又驰启 开数,给功德铜三千斤"。铸成的金身"有大钱二枚,现 犹在衣襟"。《广弘明集》一六《梁简文帝谢敕赉铜供造 善觉寺塔露盘启》、记赉"铜一万斤.供起天中寺"。据 此可知梁时寺庙所耗与所藏金银財宝之多。为此,梁 武帝是不惜破费的。
修《梁书》的史臣在《梁书》三《武帝纪下》中说,在 梁武帝统治的岁月里,"治定功成,远安迩肃。加以天 祥地瑞,无绝岁时,征賦所及之乡,文轨傍通之地,南 超万里,西柘五千。其中瑰財重宝,千夫百族,莫不充 扨王府,顯角阙庭。三四十年,斯为盛矣。自魏晋以降, 未或有焉。"这真可谓"太平盛世"。可是就在这种太平 盛世中,整个上层社会在腐烂下去,严重的政治危机 在隐伏中。
梁时士族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无论是建业集团 还是江陵集团,都腐朽了。梁武帝是楚子的最后一个 代表,是属于南朗前期的一个人物,因此他善于骑马。 至元帝则"素不便驰马"X《南史》八《梁本纪下》〉梁时 士族甚至惧马如虎。《颜氏家训》四《涉务》云:
"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嘛飲陆梁,
莫不摄,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
这样的人居然是建康令。《南史》六二《顾协传》记梁武 帝尝谓:
"北方离凉,四十强仕,南方卑湿,三十已衰。如协便 为已老(顾协时年三十有五但其事亲孝,与友信,亦不 可遗于草泽。"
南朝士族年岁较长的均在前期,如王导、谢安等是。后 期三十便为已衰,已老,这样的士族又安得不亡?
南北士族至梁武帝时,无不趋向奢侈腐化。武人 已不能带兵,侯景戏弄武帝"非无菜但无酱"(《魏书》 九八《岛夷萧衍传》、菜即"卒"字,酱即"将"字。(解释 见上篇)有卒而无将才,以至不得不依靠新来的北方 降将,在梁末,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变 乱一起,士族的末日,在所难逃。
梁末,建业与江陵的两大士族集团,为两批外族 及被解放的奴隶消灭。建业士族集团,是在侯景之乱 的时候被消灭的。《颜氏家训,涉务篇》略云-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离履,出则车舆, 人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一及侯景之乱,肤脆 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
而然。"
《魏书》九八《岛夷萧衍传》略云:
"初《建业)城中男女十余万人,及陷,存者才二三千 人。……始景渡江至陷城之后,江南之民及衍王侯妃主、 世胄子弟,为景军人所掠,或自相卖寰,溧流人国者盖以 数十万口,加以饥馑死亡,所在涂地,江左遂为丘墟矣。"
台城之围,城中皆为不能战的吴人及北来士族,城外 则为北将或外来民族。侯景"又募北人先为奴者,并令 自拔,赏以不次。……于是奴僮竞出,尽皆得志"。(《南 史》八〇《贼臣侯景传》〉台城的胜负实为整个社会民 族的胜负。
江陵也有一批士族。他们有的从南阳等地迁来, 如庾氏、宗氏;〔见本书第八篇《晋代人口的充动及其 影响》(一))有的从建业过来,如王褒、周弘正。《南史》 三四《周弘正传》说到侯景平定之后,朝议迁都的问 题。梁元帝曾大会文武四五百人,说"劝吾去者左袓"。 "于是左袒者过半"。可见当时寄居江陵者不少。西魏 攻陷江陵,"汝南王大封、尚书左仆射王褒以下,并为 俘以归长安。乃选百姓男女数万口 ,分为奴婢,小弱者 皆杀之"。(《南史》八《梁本纪下》〉江陵这支士族也被 消灭了。
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 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陈为南 朝的尾声,且社会有重大的变化。此即南方土著豪酋 的兴起。陈为北人低门与南方蛮族相结合所建立的朝
代。
或谓梁武帝废嫡立庶,导致骨肉相残,为梁朝灭 亡的原因。骨肉相残,自是一个原因,然梁武帝之所以 废嫡(昭明太子萧统之子萧欢)立庶(晋安王萧纲,即 简文帝〉,是因为南朝整个社会不重嫡子。关于梁武帝 废嫡立庶,《南史》五三《梁昭明太子统传》云:
"帝既废嫡立庶,海内,故各封诸子大郡,以慰 其心。岳阳王詧流涕受拜,累日不食。"
同书同卷附统子《欢传》云:
"欢既嫡孙,次应嗣位,而迟疑未决。帝既新有天下, 恐不可以少主主大业,又以心衔故,意在晋安王,犹豫自 四月上旬至五月二十一日方决。欢止封豫章王还任。"
《周书》四八《萧詧传》云-
"大通三年进封岳阳郡王,官东扬州刺史。初,昭明 卒,梁武帝舍酱兄弟而立简文,内常愧之,宠亚诸子。以 会稽人物殷阜,一都之会,故有此授,以慰其心。昝既以 其昆弟不得为嗣,常怀不平。"
简文帝为侯景所杀之后,荆州萧绎(梁元帝)为排除称 帝道路上的降碍,攻灭湘州萧誉(萧詧之弟〉。萧詧自 雍州起兵,攻打萧绎失败,归附西魏。益州萧纪起兵顺 江东下,也被萧绎打败。萧绎虽然做了皇帝,可是雍、 益二州都被西魏占领,导致了国力的削弱。后来江陵
被西魏攻陷,萧绎身死。这似乎是由梁武帝废嫡立庶 引起,实际却是梁元帝萧绎为了做皇帝,"不急莽、卓 (指侯景)之诛,先行昆弟之戮"造成。(《南史》八《梁本 纪下元帝》〉如果再看一看《颜氏家训,后娶篇》之
"江左不讳庶孽,丧室之后,多以妾媵终家事。河北 鄙于侧出,不预人流。"
就可知南朝并不重嫡妻、嫡子、嫡孙,与"河北鄙于側
出"不同。慕容绍宗说梁武帝"废捐冢嫡,崇树愚子,朋 党路开,彼我侧目"。(《魏书,岛夷萧衍传》〕,是站在 匕人的立场看问题。梁武废捐冢嫡,在南朝无所谓好 与不好。北朝重宗法,南北社会是不同的。我们应从整 个社会风俗来看梁武帝的废嫡立庶,而不应从梁武帝 个人举措是否失当来考虑。梁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建 业、江陵两士族集团的腐朽,而不是梁武帝的废嫡立 庶。南朝商业城市发达,士族喜居都邑,特别是集中于 建业和江陵,都邑一被攻破,士族也就被摧毁。北方宗 族与农业土地有关系,不在都市,所以北方士族的势 力可以延长下去。这影响到隋唐以后的历史。
(二) 陈与南方蛮族
这里说的南方蛮族或南蛮,泛指南方溪、俚、越等
族。
陈时,楚人的武力已经消失。为镇压变乱,陈朝起 用应时而起的南朝土著。南朝末期,政治势力复转人 土著之手,楚子的天下变成了南方土著的天下。这里 先说一下陈朝以前南人出任将帅的问题。
陈朝以前,南人之任将帅以武功显名的,最著名 者,有吴兴沈氏一族,如沈田子、沈林子、(见《宋书》一 〇〇《自序》沈庆之、沈攸之、沈文季,《见《宋书》七七 《沈庆之传》、七四《沈攸之传》、《南齐书》四四《沈文季 传》及《南史》三七《沈庆之传》附《攸之》、《文季传》。》 以及王敬则(见《南齐书》二六、《南史》四五《王敬则 传》;)、陈显达(见《南齐书》二六、《南史》四五《陈显达 传》八陈庆之(见《梁书》三二、《南史》六一《陈庆之 传》)诸人。上篇说到刘裕曾谓"吴人不习战",袁淑曾 谓"南人怯懦,岂办作贼"。通常言之,凡一原则,不能 无少数例外。即如陈庆之,史言他是义兴国山人,梁武 帝说他"本非将种,又非豪家"(《梁书》三二《陈庆之 传》)。南人中得到陈庆之这种将领,诚属例外。至于王
敬则,虽然侨居于晋陵南沙县,接士庶以吴语入见《南 齐书,王敬则传》)然其家实自临淮射阳迁来(见《南 史,王敬则传》)。临淮地域的人,正是瑰收《魏书,司 马釵传》所说的楚人。王敬则有可能本是寒门北人,而 非南人。王敬则接士庶之所以全用吴语,是因为他出 自卑下的社会阶级。南朝疆域内北语、吴语,为士庶阶
级的表征,非南北籍贯的分别,殊不足以断定他是南 人。陈显达为南彭城人,疑本从彭城迁来。惟吴兴沈氏 一族,则《宋书,自序》说得极为详细。其为吴人,自无 可疑。不过,沈家代出名将,似与南朝吴人不习战的通 则不合。
考《世说新语,雅量》"王僧弥、谢车骑共王小奴 许集"条载王珉骂谢玄之词云:
"汝故是吴兴溪中钓碣耳。"
刘孝标注云:
"玄叔父安曾为吴兴,玄少吋从之游,故珉云然。"
按"釣碣"之"碣",今所得见善本倶无异读,但其义实 不可解,颇疑是"椅"字即"狗"字的伪写。(如《荀子》二 《荣辱》"乳椅不远游"及"有珣彘之勇者"之例。〕正如 温峤视陶侃为"溪狗"之例。意者吴兴本有溪人,故王 瑕才骂谢玄为"吴兴溪中钓碣《钓珣)气而吴兴沈氏世
奉天师道(见《宋书》一《自序》及《南史》三七《沈
庆之传》附《僧昭传;,并以将门见称于世(见《南齐 书》、《南史,沈文季传》),则颇有源出信仰天师道、 "拳足普斗"的溪族的嫌疑。吴兴沈氏累世贵显,文采 昭著(如沈约之例〉,而北来世族如褚渊,却以"门户裁 之"。又如王融,也以蛤蝌同类相讥。(见《南史》二一 《王弘传》附《融传》王融答沈昭略之语》这也许就是 吴兴沈氏终不能比数于吴中著姓如朱、张、顾、陆诸家
的缘故吧!如果这个假定能够确立,则不独沈氏的善 战可以得到解释,且于难通的《世说新语》中"钓碣"一 语,"碣''为"阀"之误,也可得到一个旁证了。
说南朝前期吴人不习战,南人怯懦,是相对于善 战的楚人、:人而言。在吴人不习战声中,配酿着南方 郡邑岩穴之长、村屯坞壁之豪的兴起。伹要有时机。这 个时机便是侯景之乱。南方土豪洞主不是汉末魏、晋、 宋、齐、梁以来的三吴士族,而是江左的土人。即魏收 所谓巴、蜀、溪、俚诸族。此等族类在侯景之乱以前,除 少数例外,大抵为被压迫的下层民族,不得预问南朝 的政治。楚人武力的丧失为此等人的兴起创造了条 件,而侯景之乱,给了此等人以兴起的机会。侯景乱 梁,不仅为南朝政治上的巨变,且在江东社会史上,亦 为划时代的大事。南方土豪洞主乘侯景之乱兴起,大 致不出两种方式:一为率兵人援建业,因而坐拥大兵, 二为晡聚徒众,乘着州郡主将率兵勤王的机会,以依
法形式或强迫取代其位。继梁朝而起的陈朝,不得不 承认这种事实,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在说南方土豪洞主兴起之前,须说一下陈朝的皇 室。按《陈书》一《离祖纪上》略云-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 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蹇之后也。世居猓川。蹇玄孙准, 晋太尉。准生匡,匡生达,永嘉南迁,为丞相掾,历太子洗 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脣。达生康,复为丞相 掾,咸和中土断,故为长城人。离祖以梁天监二年癸未岁 生。"
由此可知陈II先为晋成帝咸和土断之后,被列为南方 土著之一的吴兴长城下若里人。自咸和到天监,近两 百年,吴兴长城陈氏已与吴人同化。其婚姻对象为杲 人。陈霸先之妻章要儿,据《陈书》七《高祖宣皇后章氏 传》,为吴兴乌程人。"本姓钮,父景明为章氏所养,因 改"姓章。这表明陈朝皇室门第较刘、萧为低,非出自 豪家将种,而出自经土断后,被列为吴人的低等北人。 陈氏与王敬则同类。王敬则本临淮射阳人,侨居南沙, 接士庶以吴语,为最低等的北人。亦与"本非将种,又 非豪家"的义兴国山人陈庆之同类。
陈朝所起用的大将多为南方的土康洞主。这是当 时事势造成。《陈书》三五熊昙朗等传论云:
"粱末之灾诊,群凶竞起,郡邑岩穴之长,村屯邬壁
之彔,资劚掠以致强,恣陵侮而为大。"
这些乘乱竞起的"群凶",是不可能镇压的,只能起用。 《熊昙朗传》有"昙朗以南川豪帅,随例除游骑将军"的 话。《陈书》二〇《华皎传》有"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
的话,说明南方土豪洞主起为将帅牧守的时代,在梁 陈之际到来。兹略引史文数条,以见梁末岩穴村屯的
酋康的兴起。
《陈书》八《侯安都传》(《南史》六六《侯安都传》 同)略云:
"侯安都,始兴曲江人也。世为郡著姓。善转射,为邑 里雄康。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侯景之乱,招集兵 甲,至三千人。高祖人援京邑,安都引兵从髙袓,攻蔡路 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并力战有功/'
按《宋书》九二《良吏传,徐豁传》略云;
"元嘉初,为始兴太守。三年,遗大使巡行四方,并使 郡县各言拫益,豁因此陈表三事,其一曰:(郡)既遏接蛮 俚,去就益易。其三曰:中宿县俚民课银,一子丁输南称 半两。寻此县自不出银,又俚民皆巢居鸟语,不闲货易之 宜。每至买银,为损己甚。又称两受人,易生奸巧。山俚 愚怯,不辨自申。"
俚族分布于岭南。以此传所云始兴"遏接蛮俚"、"中宿 县俚民"、"山俚"证之,侯安都颇有俚族的嫌疑。他乘 侯景之乱,招集兵甲三千,兴起于始兴,后来作了陈朝
的大将。
又《陈书》九《欧阳颉传》(《南史》六六《欧阳颟传》 同)略云:
"欧阳撅,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以言行笃信著 闻于岭表。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鑕相善,故颉常随 钦征讨。钦征交州,复启飯同行。钦度岭,以疾终。顦除 临贺内史。侯景构逆,【衡州刺史书)粲自解还都征景,以 敏监衡州。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梁元帝称制,以始 兴郡为东衡州,以敏为刺史。萧勃死后,岭南扰乱。高祖 授鎮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衡州刺史。未至岭南, 魬子纥已定始兴。及颉至,岭南皆摄伏。仍进广州,尽有 越地。改授都督广交(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
纥累迁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在州十余年,威 惠著于百越。太建元年,下诏征纥为左卫将军,遂举兵 (反〉。兵败,伏诛,家=籍没,子询以幼免。"
按《陈书》二一《萧允传》附《引传》及《南史》一八《萧思 话传》附《引传》,俱有"始兴人欧阳颃"之语。疑长沙临 湘欧阳一族,本自始兴迁来。考刘悚《隋唐嘉话》载欧 阳颉孙欧阳询形貌丑怪事(孟柒《本事诗》同)略云:
"国初长孙太尉《无忌)见欧阳率更(询)姿形甚陋, 嚷之曰?耸麟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
如此说来,欧阳询的形貌当与猿猴相似。《太平广记》
四四四弓I《续江氏传》记欧阳询父欧阳纥梁末随兰钦 出征,其妻为白猿窃去,有身后,复夺还,因而生欧阳 询,故欧阳询为猿种。其语虽然不经,要可知欧阳询形 貌的丑怪。正史中尚未言及欧阳询状类猿猴,但也说 到了欧阳询状貌的寝陋,丑异。如《旧唐书》一八九《儒 学传上,欧阳珣传》(《新唐书》一九八《儒学传上,欧 阳询传》同)云:
"欧阳询,渾州临湘人,陈太司空领之孙也。虽貌甚 寝陋,而聪悟绝伦。高丽甚重其书,尝遣使求之。高祖叹 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
邪?'"
同书八二《许敬宗传》(《新唐书》二二三《奸臣传,许
敬宗传》同)亦谓欧阳询"状貌丑异"。据此,若取欧阳 氏本出始兴一事,参以《宋书》所载徐豁关于始兴俚民
之言,或《资治通鉴》所载殷阐关于始兴溪子之言,欧 阳氏疑出俚族或溪族。欧阳氏累世文学艺术,而究其 种类渊源所出,却有出于俚或溪种的嫌疑。此可谓"有 教无类"。
又《陈书》一一《黄法?传》(《南史》六六《黄法 传》同)略云-
"黄法,巴山新建人也。少劲捷有胆力,歩行日三 百里,距跃二丈。颇便书琉,姨明簿领。出人郡中,为乡里 所惮。侯景之乱,于乡里合徒众,太守贺诩下江州,法麩
同书三五《熊昙朗传》(《南史》八〇《熊昙朗传》同)略

"熊昙朗,豫章南昌人也。世为郡著姓。有膂力。侯 景之乱,稍聚少年,据丰城县为栅,桀劫盗多附之。梁 元帝以为巴山太守。钢州陷,晷朗兵力稍强,劫掠邻县, 缚卖居民,山谷之中,最为巨患。时巴山陈定亦拥兵立 寨,昙朗伪以女妻定子。又谓定曰:'周迪、余孝顷并不愿 此婚,必须以强兵来迎。'定乃遣精甲三百,并土紊二十 人往迎。既至,昙朗执之,收其马仗,并论价责赎。绍泰二 年,昙朗以南川亲帅,随例除游騎将军。"
同书一三《周敷传》略云:
"周敷,临川人也。为郡豪族。胆力劲果,超出时辈。 性豪侠,轻财重士,乡党少年任气者咸归之。侯景之乱, 乡人周续合徒众,以讨贼为名。梁内史始兴藩王蓊毅以 郡让续。侯景平,梁元帝授敷宁州刺史。"
同书三五《周迪传》(《南史》八《周迪传》同〉略云:
"周迪,临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力,能挽强 弩,以弋猎为事。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于川。梁 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 军。续所部渠帅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顿禁之。渠帅等 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拥有临川之地,筑 城于工塘。梁元帝授迪高州剌史/'
以上黄法(巴山新建八熊昙朗(豫章南昌)、陈定(巴 山)、余孝顷(新吴洞主,见《周迪传》)、周续、周敷、周
迪(均临川南城入都是乘侯景之乱兴起的南川(赣江 流域)土豪洞主。按《南史》四七《胡谐之传》记胡谐之 为"豫章南昌人","家人语溪音不正"。胡谐之曾就梁 州刺史范柏年求佳马,范桕年"接使人薄",使人归谓 胡谐之:"柏年云:胡谐是何溪狗,无厌之求。"这说明 胡谐之为南川的溪族人,即槃瓠蛮人。若依《南史,胡 谐之传》出生地域的关系言之,则黄法、熊昙朗等当 与"俱狗"同类。《续搜神记》本《桃花源记》著录武陵捕 鱼为业的溪人姓名为黄道真,李绰《尚书故实》记"有 黄生者,擢进士第,人问与颇同房否?对曰:别洞。黄本 溪洞豪姓,故以此对。人虽咍之,亦赏其真实也。"疑黄 法魁之姓与黄道真、黄生之姓本为一源。
又《陈书》一〇《程灵洗传"《南史》六七《程灵洗 传》同)略云-
"程灵洗,新安海宁人也。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
余里,便骑善游。粱末,海宁、黟、敏等县及阳、宣城郡 界多盗贼,近县苦之,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 使招募少年,逐捕劫盗。侯景之乱,灵洗聚徒据夥、欽以 拒景。景军据有新安,新安太守湘西乡侯驚喼奔依灵洗, 灵洗奉以主盟,"
同书三五《留异传》(《南史》八〇《留异传》同;)略云-
"留异,东阳长山人也。世为郡著姓。(异)为乡里雄 豪,多聚恶少,守宰皆患之。梁代为蟹浦戌主,历晋安、安 固二县令。侯景之乱,还乡里,召募士卒。太守沈巡援台, 让位于异。异使兄子超监知郡事,率兵随巡出都。及京城 陷,异随临城公萧大连,大连委以军事。会(侯)景将军宋 子仙济浙江。异奔还乡里,寻以其众降于子仙。侯景署异 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王僧辩使异慰劳东阳,仍纠合乡 闾,保据岩阻。其徒甚盛,州郡惮焉。元帝以为信安令。荆 州陷,王僧辩以异为东阳太守。世祖乎定会稽,异虽转输 粮頃,而拥擅一郡,威福在己。绍泰二年以接应之功,除 缉州刺史,领东阳太守。"
同书同卷《陈宝应传》(《南史》八〇《陈宝应传》同)略
云:
"陈宝应,晋安侯官人也。世为闽中四姓。父羽,有材 干,为郡雄豪。宝应性反复,多变诈。梁代晋安数反,累杀 郡将,羽初并扇感合成其事,后复为官军响导破之。由是 —郡兵权皆自巳出。侯景之乱,晋安太守、宾化侯萧云以 郡让羽,羽年老,但治郡事,令宝应典兵。宝应自海道寇 临安、永嘉及会稽、余姚、诸暨,又载米栗与之贸易,多致 玉帛子女。其有能致舟乘者,亦并奔归之。由是大致赀 产,士众强盛。侯景平,元帝因以羽为晋安太守。高祖辅 政,羽请归老,求传郡于宝应。离祖许之。高祖受禅,授闽 州剌史。世祖嗣位,仍命宗正录其本系,编为宗室。"
以上程灵洗(新安海宁)、留异(东阳长山)、陈羽、陈宝
应父子(晋安侯官),据地域论,当是越种。这些人都是 乡里的雄豪,乘侯景之乱,或聚徒起兵,或以势力强迫 取代州郡主将之位(如晋安陈氏〉。
又《陈书》九《侯瑱传》(《南史》六六《侯瑱传》同)
略云:
"侯瑱,巴西充国人也。世为西蜀酋豪。(梁鄱阳王
萧)范迁镇合肥,瑱又随之。侯景围台城,范乃遺瑱辅其 世子蠲人援京邑。京城賠,瑱与嗣退还合肥,仍随鋼徙镇 湓城。俄而范及囑皆卒,瑱领其众,据有豫章之地。"
同书一三《徐世谱传》(《南史》六七《徐世谱传》同)略
云:
"徐世谱,巴东鱼复人也。世居荆州。为主帅,征伐 蛮、艇。至世谱,尤敢勇有膂力,善水战。梁元帝之为祸州 刺史,世谱将领乡人事焉。侯景之乱,因预征讨,累迁至
员外散常侍。侯景平后,以功除衡州刺史,资镇(《南 史》"镇"作"领"是)河东太守。江睃陷没,世谱东下依侯 瑱。绍泰元年,征为侍中、左卫将军。永定二年,迁护军将 军,,
侯瑱、徐世谱是以合法形式,乘侯景之乱,兴起的巴地
酋豪。按《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条载有廪君的
神话,巴族即是南蛮中廉君一种。《魏书》七九《董绍
传》记萧宝夤反于长安,董"绍上书求击之,云:臣当出
瞎巴三千,生瞰蜀子"。董绍为新蔡銅阳人,《宋书,夷
蛮传,豫州蛮传》记西阳有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 西归水"五水蛮",廉君之后。董绍当属五水蛮中的巴 水蛮人。"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董绍故云"瞎 巴"。(《董绍传》》至于董绍所谓"蜀子",所指为与萧宝 夤相应援的薛凤贤、薛修义等人。梁末兴起的侯瑱、徐 世谱,正是巴族豪酋。江陵陷落之后,徐世谱往依侯 瑱,或与同族有关。
上面列举的人物完全可以说明梁陈之交,是南靱 政洽史上的一个大变化的时代,楚子集团的时期结束 了,士族的历史结束了,原来默默无闻的南方蛮族中 的土豪洞主,纷纷登上了政治舞台。胨朝便是依恃南 方土著的亲族建立起来的。此为江左三百年政治社会 的大变动。蛮族在魏收的《魏书,僭晋司马鈑传》中, 专指糜君蛮。而"南蛮"在史书上则为南方非汉族的通 称。在这个意义上陈也可说是南方蛮族建立的靱代。
—画
第十三篇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
阶级转变的关系
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要求集权于皇帝一身。至于 如何集权,则视时代的不同而各有其方式。但有一点 是相同的,即在一个系统或一个机构中,名实不符;在 不同系统之间,此一系统的权力为旁一系统所侵夺。 这是一个通则,非仅止是南朝如此。不然,皇帝便很难 把大权都抓到自己手上。这个问题是容易理解的,如 果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个官吏都有实权,名实相 符,互不相妨,那皇帝还能有权?
六朝到刘裕为皇帝,阶级巳起变化,楚子代替世 族做了皇帝。但九品中正制度还存在,贵族、髙门谁都 不想伊职位低的官吏,九品中正制度多少还能起到保 证他们做髙官的作用。皇帝也不可能把他们从高级职 位上都驱逐出去,无论哪个皇帝,还需要他们的支持。 于是皇帝便从机构上想办法。国家机构在古代,是保 证君主专制的工具,如何设置,如何利用,权力都操于 皇帝。
―般说在南朝,高门仍做大官,寒族做小官。君主
为与贵族争权,在同一个系统中,把重权寄给原系微 不足道的小官。这种小官既为重权所寄,渐次变成真 宰相大臣。例如
中书舍人,《南史》七七《恩倖传》序云-
"至如中书所司,掌在机务。在晋中朝,常为重寄。于 时舍人之任,位居九品。江左置通亊郎,管司诏诰。其后 郎还为侍郎,而舍人亦称通事。元帝用琅邪刘超,以谨慎 居职。宋文世,秋当、周赳并出寒门。孝武以来,士庶杂 选,如东海鲍照以才学知名,又用备邵巢尚之,江夏王义 恭以为非选。及明帝世,胡母潁、阮任夫之徒,专为佞倖
矣。齐初亦用久劳及以亲信,关表启,发署诏敕。频涉 辞翰者,亦为诏文,侍郎之局复见侵矣。建武世,诏命始 不关中书,专出舍人。省内舍人四人,所置四省,其下有 主书、令、史,旧用武官,宋改文吏,人数无员,莫非左右 要密。天下文簿板籍,入副其省,万机严秘,有如尚书外 司。"
同书同卷《吕文显传》略云:
"吕文显,(海人也。永明元年,为中书通事舍'人。与 茹法亮等迭出人为舍人,并见亲幸。时中书舍人四人各 住一省,世谞之'四户',既总重权,势傾天下。"
同书同卷《茹法亮传》略云-
"茹法亮,吴兴武康人也。宋大明中,出身为小史。历 斋干扶侍。孝武末年,鞭罚过度,校猎江右,选白衣左右
百八十人,皆面首富室,从至南州,得鞭者过半。法亮忧 惧,因缘启出家得为道人。武帝即位,仍为中书通事舍 人。与会稽吕文度、临海吕文显并以奸佞谄事武帝。法 亮、文度并势倾天下,太尉王俭常谓人曰:'我虽有大位,
权寄岂及茹公!'"
中书监、令为魏文帝曹丕所置,用以分外朝尚书台阁
之权。晋舍人在中书省中,位居九品,本是极小的官
吏。东晋舍人亦称通事,可以管司诏诰,权力有所上
升。舍人之职品位既低,自可选用寒人。士族亦不屑于
为此小官。南朝宋孝武帝时,舍人犹是"士庶杂选",所 用舍人鲁郡巢尚之,为"人士之末"。《《南史,恩倖传
,戴法兴传》)到宋明帝时,舍人胡母颢、阮佃夫之徒,
便"专为佞倖"了。也就是全由寒人中选出。齐初,舍人
"亦为诏文",中书侍郎之职被侵。齐明帝建武之时,
"诏命始不关中书,专出舍人",中书令之权又被侵夺。
舍人成了真宰相,"四户"权倾天下。齐太尉王俭慨叹:
"我虽有大位,权寄岂及茹公(茹法亮)!"王俭出身于
琅邪王氏,是王导之后,为一流士族,而茹法亮出身为
小史、面首、道人(僧徒;),王俭连他的权也不如了,可
见士族权力降低到了什么程度。所谓"高官"职位,不
过是一个空名义或一种安慰而已。一个部门,首脑无
权而下属却有大权,首脑为士族,下属为寒门,首脑为
传统的旧的政治力量,下属为皇帝的亲信。这种格局,
便在加强君主的专制。
制局监与外监。《资治通鉴》一四七梁武帝天监七 年舂正月云:
"乙亥,以南兖州剌史吕僧珍为领军将军。领军拿内 外兵要,宋孝建以来,制局用事,与领军分兵权,典事以
上皆得呈奏,领军拱手而已。及吴平侯禺在职峻切,官曹 肃然。制局监皆近倖,颇不堪命+以是不得久留中,丙子, 出为雍州刺史。(胡注:"先用偺珍,次日出禺。"V
《南史》七七《恩倖传,茹法亮传》云-
"(吕〉文度为外监,专制兵权,领军将军守虚位而
已。"
同书同眷论曰:
"制局小司,专典兵力,云陛天居,亘设兰诗,羽林榷 卒,重屯广卫。一…若征兵动众,大兴人役,优剧远近,断
于外监之心,辱诋诃,恣于典事之口。"
《通鉴》之言说明制局小司本属领军。领军掌内外兵 要,今"制局小司,专典兵力","征兵动众,断于外监之 心","典事以上皆得呈奏",领军将军也就变成拱手守 虚位了。这一如中书令的权力为舍人所夺。从梁萧罱 为领军,以"在职峻切",遭到制局监的排挤,可看出制
局势力的牢固。
典签。《南史》七七《恩滓传,吕文显传》云:
"故事,府州部内论事,皆签前直叙所论之事,后云 谨签,日月下又云某官某签,故府州置典签以典之。本五 品吏,宋初改为七职。宋氏晚运,多以幼少皇子为方镇, 时主皆以亲近左右领典签,典签之权稍重。大明,泰始, 长王临蕃,索族出镇,莫不皆内出教命,刺史不得专其任 也。宗愨为豫州,吴喜公为典签。愨刑政所施,喜公每多 违执。慇大怒曰:'宗愨年将六十,为国竭命,政得一州如
斗大,不能复与典签共临!,喜公稽弒流血乃止。自此以 后,权寄弥隆,典签递互还都,一岁数反,时主辗与间言, 访以方事。剌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 ,莫不折节推 奉,恒虑不及。于是威行州郡,权重蕃君。"
同书四四《齐武帝诸子传,巴陵王子伦传》云:
"先是髙帝、武帝为渚王置典签帅,一方之事,悉以 委之。每至觐接,辄留心顾问,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 签之口 ,莫不折节推奉,恒虑弗及,于是威行州部,权重
蕃君。武陵王晔为江州,性烈直不可忤,典签赵渥之曰: '今出都易刺史/及见武帝相 ,晔遂免还。南海王子罕 戌琅邪,欲暂游东堂,典签姜秀不许而止。还泣谓母曰: '儿欲移五步亦不得,与囚何异!'……言行举动,不得自 专,征衣求食,必须咨访。永明中巴东王子响杀行亊刘寅 等,武帝闻之,谓群臣曰:'子响遂反。'戴僭静大言曰: '诸王輾自应反,岂唯巴东【,武帝问其故,答曰:天王无 罪,而一时被囚,取一挺竊,一杯浆,皆咨签帅,不在则竟 日忍渴。诸州唯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竟陵王子良尝 问众曰:'士大夫何意诣签帅?'参军范云答曰:'诣长史
以下皆无益,诣签帅便有倍本之价,不诣谓何?!'子良有 愧色。及明帝诛异己者,渚王见害,悉典签所杀,竞无一 人相抗。"
朝廷上,皇帝把将相之权交给制局小司、外监、舍人。
地方上,皇帝把刺史之权交给典签,但将相刺史之职
均不废,制局监、外监、舍人、典签品级均不提。象中书
通事舍人,《隋书》二六《百官志上》记"陈承梁,皆循其
制官",中书通事舍人为八品。位高者无权〔多为士
族),有权者位很低(多为寒人),谁都反不了皇帝。这
是南朝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妙方。
这就派生出了另一种现象,正官不重要,兼差反
而重要。特别是对皇帝的亲信来说,如果不兼一个地
位低但有实权的官,则他的正宫无论做得多大,也不
起作用。粱朝的朱异,自迁尚书仪曹郎后,便"人兼中
书通事舍人"。其后,迁鸿胪卿、太子右卫率,加员外常
侍,迁散骑常侍,迁右卫将军,改加侍中,迁左卫将军,
领步兵,直到太清二年迁中领军,都是"舍人如故"。如
果不兼一个舍人,就不能做宰相的事。
再者,不是一个系统,甲系统可以管乙系统的事,
乙系统也可以管甲系统的事。如在文官系统与武官系 统之问,皇帝便用武将来夺文官的权力。象领军将军, 《宋书》四〇《百官志下》称领军将军"掌内军",即统禁
省之兵。领军可预问政治,实际也是宰相。《宋书》四
《少帝纪》谞少帝即位,"以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司
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及亮辅政"。同书八《明帝纪》
谓明帝死时,"袁粲、褚渊、刘酌、蔡兴宗、沈攸之同被
顾命"。按袁粲为尚书令,褚渊为护军将军(宋时护军 掌外军:),刘酰为领军将军。所谞"辅政","受顾命",即
都是宰相。《宋书》六三《沈演之传》记沈演之于元嘉二 十年"迁侍中,右卫将军如故"。宋文帝曾对沈演之说:
"侍中、领、卫,望实优显,此盖宰相便坐,郷其勉
之。"
这是武官如领军将军为宰相,预问政治之证。 领军权力移于制局监及外监,这二监的参预政
治,就更容易看出了。《南史》七七《恩倖传,茹法珍 传》等传谓齐东昏侯时,茹法珍、梅虫儿"并为制局 监",他们与东昏侯的"左右应敕捉刀之徒并专国命"。
后来他们又"并为外监,口称诏敕。中书舍人王之与
相唇齿"。同中书舍人一样,他们都是真宰相。
《文献通考》四九《职官考三,宰相》有一段话写 到餽普南北朝时期,什么叫宰相。其言云:
…一按此则或掌机密,或录尚书,或综机权,或管 朝政,或单侍中,或给事中,或受顾命,皆为宰相也。"
只要戴上这些桂冠,不管是哪一个系统的官,便是宰 相,便可管别一个系统或几个系统的事。《通考》云:
"魏文帝以刘放、孙资为中书监、令,并攀机密。晋武 帝诏以荀勖为中书监、侍中,叶赞朝政。张华为中书令、 侍中,刘卞谓华曰:'公居阿衡之地。'东晋庾亮、庾冰相 次为中书监。至冰经纶时务,升擢后进,朝野注心,咸曰 贤相。殷浩为扬州刺史,参综朝权。王教为大将军、侍中, 上表曰〃臣备位宰辅。'谢安为中书监、录尚书省事。"
这是餽晋时期中书监、中书令、侍中、扬州刺史、大将 军、录尚书省事之为宰相者。之所以为宰相,是因为或 掌机密,或赞朝政,或为中书令、中书监、侍中、录尚书 省事,或参综朝权。中书监、令属中书省,侍中属门下 省,扬州剌史为地方官,大将军为武职,录尚书省事应 属尚书省。它们都可以是宰相,可见宰相之杂。这使得 事杈不可能分明。 《通考》续云:
"宋文帝初,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后以江湛、王 僧绰俱为侍中,任以机密。后又以殷景仁为侍中左卫将 军,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左卫将军王昙首、侍中刘 湛四人俱居门下。初王弘为江州刺史,加侍中,后征辅 政,以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而弘弟昙首为文帝所任, 与华相持。华常谓己力用不尽,每叹息云:宰相顿有数
人,天下何由得理!,(刘)堪母忧去职,后征为太子詹事, 加给事中,与殷景仁并被任遇。谌常云:'今代宰相何难, 此正可当我南阳郡汉代功曹耳。,沈演之为侍中、卫将 军,文帝潸之曰,'侍中、领、卫俱为优重,此盖宰相便坐,
卿其勉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