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爱在西元前

_6 有_的_人(当代)
  
    这个另类神话的其实非常的简洁,就一句话:自古就有埃利都。
  
    其实把这句话看成是神话还不如看成是苏美尔人对自己来历的自我表白,也就是说埃利都在苏美尔人之前就有了,虽然这话听着别扭,但换一种说法情况就很清楚了,那就是苏美尔人从某个地方搬迁到美索地区的时候,一眼就瞧见了埃利都城。
  
    埃利都(Eridu)在古代美索地区可是个名城,旧约和其他很多古籍都有对它的记载,它可是两河流域城市之中当之无愧的NO1,不管历史还是宗教地位。埃利都现今(当然是遗址了)位于伊拉克南部乌尔(就是上文提到那个考古遗址)西南约20公里。
  
    既然埃利都是确实存在的,苏美尔人说他们瞅见了埃利都,那么情况也应该属实了,也就是说苏美尔地区是先有埃利都然后才有的苏美尔人,而埃利都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那么苏美尔人只能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才搬迁到了两河流域,是外来者而不是土著。
  
    当然光有苏美尔人的一句话,说服力还是不大地,但从苏美尔的象形文字或者说是象形图案又能发现一些苏美尔人非土著的证据。
  
    在苏美尔的象形图案中,代表日,也就是太阳的图案很有意思,它的造型就象一轮红日从山间升起,苏美尔地区除了平地就是沼泽,要找座山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找到了那也属于三等残废,海拔有限,不过倒挺适合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时间锻炼身体,要看到日出山头那种景观几乎是不可能的,要不怎么人们喜欢登高山看日出呢?矮山要能看何苦还废那么大劲爬?
  
    苏美尔人只有在经常看到日出山头那种壮观是景象才会把所见到的变成自己是文字符号,那么什么地方才能经常看到这种景象呢?答案是山区,而且是自己生活是山区,上古的人民群众可没什么闲情逸致去观光旅游,所以不会大老远的从平地跑山上去看日出,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苏美尔人原先是住在山区的,是山民。
  
    那么苏美人到底发源于哪呢?那个地方是不是真是山区呢?
  
    有一个地方偶们得首先考虑,那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找到了伊甸园,或许苏美尔人起源问题的答案也就有了,那么,就让偶们开始寻找伊甸园的探险之旅吧。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
  
    自从有了《旧约》,伊甸园的故事就开始为人所知,等到有了基督教,伊甸园更是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广为流传,在人们(特别是西方人)的心目中,伊甸园俨然成了人类发源地的代名词。
  
    关于伊甸园是否真实存在,从古至今人们就没停止过互掐,有时候情况跟现在的某粉跟某黑掐架差不多,那叫一个热闹,不过掐到现在还没有个最终结果。
  
    大多数的伊迷都是教徒,因为信教所以认为伊甸园是真实存在的,至于伊甸园在哪,那就不在他们的思考范围之内了,不过他们还是很希望去那个“乐园”的。
  
    伊黑们的观点则很明确:伊甸园是神话中的东西,神话都是假地。是不足信地,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有部分伊迷的观点是非常值得偶们推崇的,这一观点不但在研究《圣经》中各类神话故事有效,对其他各类神话也具有同样效果,这个观点就是:
  
    神,是神化的人;神话,是神化的历史。
  
    只有抱着这种观点,才能更真实的认识神话及传说,有神论者的逮着就拜和无神论者的碰到就黑,对于揭开神话背后隐藏着的东西都是毫无益处的,只有本着“神即神划之人,神话即神化之历史”这一思维方式的人才能真正破译神话的密码。
  
    当然偶们现在说的是神话以及传说,对于诸如灵异事件之类暂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下面偶们就以这个观点来揭开伊甸园之迷。先看一段旧约·创世纪中有关伊甸园的描述:
  
  耶 和 华 神 在 东 方 的 伊 甸 立 了 一 个 园 子, 把 所 造 的 人 安 置 在 那 里 。 2:8
  
  耶 和 华 神 使 各 样 的 树 从 地 里 长 出 来 ,可 以 悦 人 的 眼 目 , 其 上 的 果 子 好 作 食 物。 园 子 当 中 又 有 生 命 树 和 分 别 善 恶 的 树 。 2:9
  
    就以上文字再加上其他有关伊甸园的传说,看起来伊甸园真是好地方,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一)
  
    旧约和其他传说把伊甸园夸的象朵花一样,要什么有什么,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不过不管怎么看都觉得不是象是说人类的发源地,而是像在给某疗养院或风景区打广告。
  
    说伊甸园风景好那是没错,不过风景并不能代替所有,就拿伊甸园里面的人来说,过的那叫什么日子,整个一混吃等死(当然在伊甸园死不了,那就更麻烦了)的典型,没善恶观念,理想之类的高档货就更不用说了,唯一能干的就是裸奔,还是那种持续性的,从睁开眼睛到闭上眼睛,中间除了裸奔,这样的日子能有现在有谁喜欢去过?就算去了觉得闷了拉个宽带找人上网聊天,那也被称之为裸聊。
  
    所以说伊甸园MS天堂,实际却不是,去那疗养段时间倒是不错,要是长住就不行了。
  
    以上的这些都是从神话展开说的,是把历史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嘛。可以理解,那么真正的伊甸园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又在哪捏?
  
    很多人都对伊甸园的位置做出过判断,不过意见并不那么统一,说哪的都有,有说在非洲的,有说就在两河流域的,有说在中国新疆的,还有说是在某个火山岛上的,这些说法虽然各有各的道理,但还是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伊甸园位置的线索,还是得从旧约·创世纪中去寻找:
  
  有 河 从 伊 甸 流 出 来 , 滋 润 那 园 子 , 从那 里 分 为 四 道 。2:10
  
  第 一 道 名 叫 比 逊 , 就 是 环 绕 哈 腓 拉 全 地 的 。 在 那 里有 金 子 ,2:11
  
  并 且 那 地 的 金 子 是 好 的 。 在 那 里 又 有 珍 珠 和 红 玛 瑙。2:12
  
  第 二 道 河 名 叫 基 训 , 就 是 环 绕 古 实 全地 的 。 2:13
  
  第 三 道 河 名 叫 西 底 结 , 流 在 亚 述 的 东 边 。 第 四 道 河就 是 伯 拉 河 。 2:14
  
    也就是说只要找到四条河:一比逊,二基训,三西底结,四伯拉河,就能确定伊甸之地的位置,那么找到伊甸园的地址迷团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要按照旧约上的名字,这四条在现在的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原因就是河的名字发生了变化,那么这四条在旧约中出现的河现在的名字叫什么呢?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二)
  
    《旧约》在介绍这四条河的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从详细到简单,换个角度来说,是按照人们的熟悉程度的来介绍的,不熟悉的详细点,熟悉的那就简单点,就象介绍偶们的长江,黄河,一说人就知道,不用那么絮絮叨叨的把地理位置扯个没完,所以要确定这四条河,得先从最熟悉的入手。
  
    最熟悉的是哪条?当然是第四条伯拉河了,很多中东的古籍都提到过这条河,特别是《圣经》,提到的次数那就多了去了,只要稍微动下脑子就能猜出来,中东地区最有名的河是哪两条了(另外一条就是第三条西底结)。
  
    照这个思路走下去,两条河的名字就跃然纸上了,没错,就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那么这两条河到底对应的《旧约》中的名字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在有的英文版本中已经把这两条河的名字清清楚楚的写出来了,第三条河是底格里斯(Tigris),第四条则是幼发拉底(Euphrates)。而在另外一些英文版本中这两条河Hiddekel和Euphrates,还有的英文版本中的名称则Hiddekel和Phrat,那叫一个乱哦。
  
    归根到底都是翻译惹的祸,《旧约》最早是由希伯来文写成的,然后被译成了希腊文作为畅销书进行传播,后来随着基督教的扩散又被翻译成了其他很多国家的文字,就是因为早先是版本不少,所以在后来翻译的时候因为原始版本的不同,所以造成了大量文字不一的情况,这两条河就是这样。
  
    中文如果按照希伯来文音译,两条河译作“西底结”和“伯拉”,英文版本如果也是音译的话就是“Hiddekel”“Phrat”,但如果按照其他文字或是现代读音翻译的话那名字就多了去了,综合各版本可以确定:
  
    第三条河西底结就是底格里斯河,第四条伯拉河就是幼发拉底河。
  
    再从其他资料证明一下,伯拉河就不用说了,资料多如牛毛,再看下底格里斯,是不是“流在亚述东边”。偶们都知道亚述民族或是亚述帝国都是因亚述城而得名的,并且帝国的版图时大时小,非常的不确定,要确定位置是相当麻烦的,所以旧约中提到的“亚述”应该是亚述城,范围小定位才能精确嘛,很显然,亚述城就位于底格里斯河的西岸,也就是说底格里斯河在亚述东边没错。
  
    第三,四条偶们很熟悉的河论证好了,下面就该挑战难度高一点了,因为难度是从下往上地,第一条比逊河虽然介绍文字多一点,但无疑它是最难找到的,那偶们就从第三条基训继续往下论证。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三)
  
    后两条河,历来人们的争论就是不是很大,因为更方面的证据实在是太多,至于有发散性思维说这两条河在其他地方的,偶们还是应当鼓励的,谁都没百分之百的把握说自己的结论一定正确,因为偶们都不是亲历者,都是靠史料推断出来的。
  
    对于基训,偶们就不能像后两条河那样,用不同的《圣经》版本比较一下,或是参考一下现代的一些大众读物就能论证出来的,偶们还是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古籍资料的分析来得出结论。
  
    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找一个特定的名词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再困难偶们还是得找不是,基训的答案就在早期的《圣经》词典和注释中,有一个名词非常值得偶们关注,它就是“基训-阿拉斯”(Gihon-Aras),这条信息非常关键。
  
    从这个词偶们可以看出,基训和阿拉斯不是同一条河就是两条靠的非常近的河,基训暂且不说,阿拉斯河是确实存在的,阿拉斯河,现在又被叫做阿拉克斯河(Araxes)或Araks,发源于土耳其东北部的宾格尔山,曲折东北流,构成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阿塞拜疆界河,在阿塞拜疆境内汇合库拉河后,注入里海。长1,072公里,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
  
    阿拉斯河既然流经伊朗,那肯定能和波斯扯上点关系,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波斯人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把阿拉斯河叫做“吉崇-阿拉斯”(Jichon-Alas)。到了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徒扫荡高加索地区那会,阿拉斯河被称做了“基洪”(Gaihun)。
  
  “基洪”(Gaihun)和“基训”(Gihon)两个词实在是太象了,而且中间又有过渡阶段(波斯人的叫法),再有一个原因,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关系是扯不清楚的,《圣经》中的一些人物或事物换个叫法就被写入了《古兰经》,所以“基洪”和“基训”有细微的差别很正常。
  
    经过以上这些论证基本可以认定阿拉斯河就是《旧约》中所提到的第二条河基训,不过光从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之间的联系并不能很充分的证明,这就要考虑另外一个线索了,那就是“环绕古实全地”,只要再把古实之地找不出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先寻找古实之地之前,偶们还是先把第一条河,也就是比逊找出来比较好,因为现在说的都是河,冷不丁的冒出个地来有点不突兀,再说比逊那边还有个“哈腓拉全地”,把河跟河搁一块,地跟地搁一块,看着就舒坦。
  
    现在四条河已经确定了两条,基本确定了一条,还剩最后一条,也是最难的一条,论证尚未成功,筒子仍需努力啊!
  
作者:至尊笨 回复日期:2006-12-14 13:17:58 
  此帖加精,列精品文章。请各大出版社联系探讨出书事宜。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四)
  
    比逊河,一条神秘的河流,除了《圣经》极其相关刊物外,其他古籍(已经发现且能读懂的)并没有这条河的记载,难道这条河人间蒸发了?答案是NO,这条河还健在。
  
    虽然健在,但要把它找出来还真不容易,这不有筒子就找到新疆去了,论证过程偶们先不谈,光说结论:比逊河=墨玉河,当然其他三条河也整新疆去了,不能不说这一结论相当刺激,不过刺激终究不顶事,考古并不是大话西游,想怎么扯就能怎么扯地。
  
    偶们还是回到先前是思路,从中东地区找线索吧,即使找错了也没多大关系,起码还靠点谱。
  
    既然古籍里面都找不到比逊河,那么百度,google之类更帮不上什么忙了,或许比逊的密码就藏在“比逊”这个词中。
  
    下面偶们来做个文字游戏,把比逊(Pishon)起首的辅音字母P去掉,剩下()ishon ,再用发音学的通常规律(即sh可由s或z代替,o可以由u代替),那么比逊就变成了()izhun ,再在括号中代放入一个元音字母U,一个新词就出现了,Uizhun(乌遵)。
  
    把唇元音U和唇辅音互换虽然牵强,但并非无例可考,在乌尔米耶湖(现伊朗境内最大湖,位于伊朗西北部的陷落盆地内,为内陆咸水湖)的古迹比斯德里(Pisdeli)就是从其古代名Uishteri变化而来的(U变成了P,t变成d,r变成l)。
  
    通过以上文字游戏,偶们知道了比逊在原来的名字叫乌遵,比逊河=乌遵河这个等式应该是成立的。
  
    知道乌遵河事情就好办了,因为乌遵河还有一个名字是偶们比较熟悉地,那就是克孜勒乌赞河(Kezel Uzun),意思是“长长的金子” ,这就跟《旧约》里是“金子”问题对上了,发源于萨罕德山(乌尔米耶湖东边的一座死火山)和伊朗库尔德斯坦省省会萨南达季附近的扎格罗斯山一带的几处泉水。
  
    转了老大一个圈终于把比逊河的真身找出来了,那叫一个累啊,至此,伊甸四河已经全部找到,它们是:克孜勒乌赞河(比逊),阿拉斯河(基训),底格里斯河(西底结),幼发拉底河(伯拉河)。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五)
  
    四条河都找到了,那么接下来该找“古实”和“哈腓拉”这两地了。
  
    《旧约》中提到的这四条河的源头的源头都在凡湖和乌尔米耶湖一带地区,这一地带的曾用名是“亚美尼亚”(Armenia)。
  
    筒子们注意了,这个“亚美尼亚”可不是现在的亚美尼亚共和国,而是一个广义的称呼,它东边是伊朗的阿塞拜疆省,南边是库尔德斯坦,西边是东土耳其,北边才是现在的亚美尼亚。这一地区的另外一个名字那偶们就很熟悉了,因为它就是亚述的死对头乌拉尔图王国所在地--乌拉尔图。
  
    既然四条河的源头都在这一地区,那么“两地”就也应该在这一地区或是离这一地区不远了,有筒子可能认为偶这纯粹是废话,就比逊和基训这两条河垫底,还怕不能找到这“两地”吗?问题恰恰就出在了“两地”之一的“古实之地”。
  
    “古实”这个词在《旧约》中出现的次数不在少数,并且除了《创世纪》中提到的“古实之地”略有疑问外,其他的“古实”指的就是现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就因为这就有人认为伊甸园在非洲,尼罗河就是基训。
  
    不过就因为这就选择性失明,一秆子打掉另外三条河显然是不对地,也是不合逻辑地,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基训河围绕的“古实之地”和其他的“古实”根本不是一档子事,此“古实”非彼“古实”也。
  
    解决了两个古实的冲突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阿拉斯河(基训)围绕的是上文曾经提到过的乌拉尔图,确切的说,能称的上是环绕的就是现在的阿塞拜疆。
  
    要找哈腓拉,就得找出产金子,珍珠和红玛瑙的地方,根据地质资料,克孜勒乌赞河(比逊)上游广大地区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金矿当然少不了,并且很多地名,河名都带“金”,而这一带产宝石的是安古兰地区,虽然安古兰地区至今还没发现“红玛瑙”,不过只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旧约》显然是不合适的,“红玛瑙”到底是哪种石头现在还没定论,安古兰地区倒是出产了一种原先认为只有在阿富汗才有的青金石,人们对青金石的认识和利用显然是超过真正的红玛瑙的。
  
    所以偶们大致可以判断出《旧约》中的古实之地就在阿塞拜疆,而哈腓拉之地基本就在伊朗的安古兰山区。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六)
  
    虽然“四河两地”算是找着了,不过这些河啊地啊跟伊甸之地并没有位置上的位置关系,古实和哈腓拉在不在伊甸范围之内都没说清楚,不过还有一条线索提到的地方倒是跟伊甸有直接的位置关系,那就是《创世纪》中务农的该隐杀把他弟弟放羊的亚伯宰了之后被华仔赶出伊甸的那段:
  
    于 是 该 隐 离 开 耶 和 华 的 面 , 去 住 在 伊 甸 东   边 挪 得 之 地。4:16
  
    这段文字告诉偶们该隐被赶出了伊甸之地后住在了一个叫挪得的地方,为什么那么肯定是被赶出了伊甸之地而不是伊甸园呢?这是因为该隐的老爸亚当和老妈夏娃先前已经被赶出了伊甸园了,再往外赶肯定了出了伊甸的范围,所以说挪得之地的西边就是伊甸了。那么挪得之地又在哪呢?
  
    看一下中东地图,偶们会发现,先前找到的古实和哈腓拉,不管属不属于伊甸,再往东不远就该到里海,华仔总不能把该隐往海里赶吧,所以挪得之地应该在里海的西边。
  
    挪得(Nod),西伯来原文有漂泊的意思,跟英文中的“打盹”,“瞌睡”可是没多大关系地,既然挪得之地在里海的西边,那偶们就应该在里海以西找这个“漂泊之地”。
  
    在伊朗阿尔达比勒的北边还真有这么一个符合条件的地方--挪奎迪(Noqdi)区,那地方有几个村子就叫挪奎迪。阿尔达比勒的东边还有一个小镇叫挪阿迪(Noadi)。粗看这些地名只是和挪得有点象,说它们有直接联系似乎太牵强了。
  
    不过要是知道这些地名的意思再把他们联系起来就不会那么牵强了。偶们注意到,这两个地名最后都是以“i”结尾的,这个“i”在阿拉伯语中表示“属于...的”,比如说“伊拉克人”(Iraqi)就是属于伊拉克(Iraq)的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偶们能把这两个地名读做“属于挪奎得(Noqd)的”和“属于挪阿得(Noad)的”,现在可以看出这些地名和挪得(Nod)之间的联系了吧。
  
    所以偶们可以确定挪得之地就位于厄尔布鲁士西边的平原,阿尔达比勒城一带。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七)
  
    现在偶们有了“四河三地”,再确定伊甸之地的位置就容易多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偶们有理由相信,伊甸之地就位于偶们上文提到过的“亚美尼亚”地区,而它的中心则在乌尔米耶湖。
  
    伊甸地的范围大致确定了,下面偶们就该找正主了,就是那个传说中的裸奔之地--伊甸园。
  
    伊甸园顾名思义,就是伊甸之地上的一个园子,《旧约》上也是这么说地,再找那个园子之前,偶们先得整明白“伊甸”(Eden)这个词是咋来地,到底是啥意思。
  
    “伊甸”这个词要问基督徒。一般的回答都是“快乐”,“伊甸园”就被叫做“快乐之地”,那么就使得一个等式成立了:“快乐之地”=“裸奔之地”,再往下推,快乐就等于裸奔,所以有对裸奔这种行为艺术看不顺眼的筒子大可不必,人就图一个乐,没虾米可指责地。
  
    不过话说回来,把“伊甸”解释成“快乐”也是有一定道理地,因为在希伯来文有一个词“hadan”,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快乐”,有种观点认为“Eden”就是由“hadan”发展而来地,至于是怎么发展地那倒没说,不过这俩词长的也不是那么像,要按血统最多算个旁系,硬要等同起来太牵强了。
  
    既然希伯来那边靠不住,那偶们就得找靠谱的来解释“伊甸”的意思,要不先前找这个,寻那个,推理这个,论证那个的,到头来连“伊甸”是啥意思都没整明白那不白瞎了?所以偶们必须发扬有困难要上,没有苦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地精神把“伊甸”这个词的意思给整明白喽。
  
    不过很可惜的是,直到现在“伊甸”这个词在除《圣经》外的其他古籍中都没有发现,但发现了一个疑似的词,这个词苏美尔语中叫做“伊丁”(Edin),在阿卡得语中则被叫做“伊迪(Edinu),最早是在一篇描写俩美索不达米亚城邦的城市掐架的帖子中出现地,这个“伊丁”指的就是两城市之间的一片没有文明的荒原。
  
    “伊甸”(Eden)和“伊丁”(Edin)这两个词实在是太象了,就算不是同一个词,也应该是直系,所以“伊甸”最靠谱的解释是“开阔的平原”或是“荒原”,那么“伊甸园”就可以看做是“平原”或“荒原”上的一个区域。
  
    大致知道了“伊甸”的大致含义,对偶们探寻伊甸园的帮助是有一点,不过不是很大,要找还是得从《创世纪》中找线索,谁让伊甸园是《创世纪》整出来的捏。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八)
  
    先看两段《创世纪》中对“裸奔之地”的描述:
  
    耶 和 华 神 在 东 方 的 伊 甸 立 了 一 个园子 2:8
  
    耶 和 华 神 使 各 样 的 树 从 地 里 长 出来 , 可 以 悦  人 的 眼 目 , 其上 的 果子 好 作 食 物 。 2:9
  
    从第一段偶们可以知道,这个“裸奔之地”就在“伊甸”的范围之内;第二段说的是这地方还有树,先不管是不是华仔种的,反正有树是没错的,MS还有不少是果树,照这么看来这地方并不是一个露天运动场,好歹绿化的覆盖率还是不错地。
  
    光有这两段说明要找“伊甸园”的地理位置火候还差点,就目前这情况,要在伊甸之地找个果园难度着实不小,主要原因就是范围太大,不好找。
  
    整段整句的是说明文字找不到,偶们可以抠字眼,反正先前找河的时候已经有经验了。
  
    《创世纪》中并没有“伊甸园”这个名词,有的只是“园子”(Garden,英文版)这个词,在公元前4世纪的那本畅销书(就是“七十子文本”)中就把园子一词译做“paradeisos”,这个词看着熟吧?偶们在讲“空中花园”的时候就提到过这个词,当然“伊甸园”和“空中花园”可没什么亲缘关系,一个非人造,一个人造,再怎么扯也扯不到一块地。
  
    “paradeisos”这个希腊单词来源于波斯“pairidaeza”,意思是“被围住的公众地”,这么一来,这个“园子”可以看成是“一个用某种东西围起来的一片区域”。
  
    一般来说,要围住一片区域,不外乎两种方法,档次低点的用篱笆,高档次的则用墙,不过华仔什么来头,用那篱笆和墙太掉身价,再说也不现实,所以把这个“园子”围住的肯定不是人造的东西,要不也不会把华仔抬出来,那么这个“某种东西”最大的可能就是山,也就是说“伊甸园”是在一个山谷之中。
  
    现在范围又缩小了一点,起码知道该在山谷中找,“伊甸之地”是有山谷,不过不止一个,而“伊甸园”却只有一个,没听说还有“伊甸园Ⅱ”,“伊甸园Ⅲ”的,所以还是得再结合先前的一些论证(四河和一些地形特征)继续缩小范围。
  
    通过先前的论证,偶们在“伊甸之地”的东半部还真找到了一个符合特征的地方。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九)
  
    紧邻乌尔米耶湖东边有一个深谷,北,东,南三面都是白雪皑皑的群山,在谷地流淌着一条河,现在被叫做阿迪河或“苦水河”。
  这个谷不但土地肥沃,最关键的这地方还有大量的果树,但光地貌特征相似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好,从阿迪河的古名上偶们又找到了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
  
    阿迪河的古名叫“梅丹”,“梅丹”是波斯语,有“围住的园子”和“有墙的花园”的意思,这就把河名和地名整一块了,不说这个谷百分之百是偶们要找的“伊甸园”,可能性绝对超过九成。
  
    再看下地貌情况,大不里士北边的施库山把伊甸和古实分开,南边的萨罕得死火山又将梅丹谷和流经哈腓拉的克孜勒乌赞河(比逊)分开。
  
    所以说,“伊甸园”就在现伊朗北部的阿迪河谷(古称梅丹河谷),其中心为这一地区的首府大不里士。
  
    这个大不里士来头着实不小,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这条丝路可不是西汉张赓开的东起长安的那条,而是由四川经云南过伊洛瓦底江,至缅甸北部的孟拱,再渡亲敦江到达印度东北的莫帕尔,然后,沿恒河流域转人印度西北,至伊朗高原的“西南丝绸之路”,比西汉的那条要早的多。
  
    这地方(“伊甸园”)以前的气候要比现在湿润温暖的多,并且绿化覆盖率极高,又有野果和水源,那是相当适合人类居住地。
  
    该找的偶们都找到了,不过不能把偶们找“伊甸园”的最终目的忘了,偶们并不是要去“裸奔之地”旅游观光,或是没事来个解密《圣经》,偶们是要找出苏美尔人到底是从哪发源地,既然“伊甸园”找着了,接下来就该挖地三尺找遗迹了。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
  
    要在“裸奔之地”找点遗迹,遗址还真不容易,正应了那句话“前途光明偶看不见,道路曲折偶走不完”呐。
  
    就拿“裸奔之地”的中心大不里士来说,现在的发展的那叫一个盲目,古时那么有名的一个城市现在楞给整成一个毫无生气的工业城市了,不卖地毯改卖地砖了。该拆的都拆了,不该拆的也给拆了,再加这地方时不时还震那么一下子(特别是公元858年,1041年和1721年的三次大的),不要说史前遗址了,就连现代遗址都成渣了。再说又隔了好几千年,沧海都变工厂了,遗址就更没法找了。
  
    “中心”是这样,其他地方也没好哪去,偶尔找到个破罐烂瓦,对考古的意义也不是很大,在这样的条件下找遗迹,遗址,困难还真不小,既然找遗迹,遗址没有突破性的进展,那在史料中找找或许会有发现也说不定。
  
    在苏美尔的恩麦卡尔和卢加尔班达的史诗中,有一个王国引起了偶们的兴趣,它就是在扎格罗斯山那边,被苏美尔人称为“阿拉塔”(Aratra)的神奇王国。
  
    阿拉塔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方面因为它的神秘,另一方面就是它跟苏美尔人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苏美尔史诗中,阿拉塔被描绘成一个富的淌油的黄金国度,并跟苏美尔人在美索建立的国家保持着贸易关系。现在的伊拉克用石油换食品,以前的苏美尔国家可是用食品换奢侈品。弄几头中亚野驴拉几辆大篷车载点谷物到阿拉塔晃那么一圈,能换回大把的矿石和次贵重宝石。
  
    苏美尔人不光跟阿拉塔有经济上的往来,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也不含糊,MS两国还是同根生地,也就是说苏美尔人有很能就是从阿拉塔挪到美索的,不过没啥直接的证据,最多也就是个猜测。
  
    除了阿拉塔,在“亚美尼亚”地区还有一个疑似文明值得注意,那就是差点用乱棍把老师傅亚述K死的乌拉尔图的前身,先前活动于米道扬阿卜平原(阿拉塔王国)也在这个平原,后来又集体拆迁到凡湖地区的几个部落。
  
    不过这几个部落搞搞拦路抢劫这类没技术含量的粗活还行,要让他们孕育出真正文明或是文明的创始人就勉为其难了,所以这群文盲跟苏美尔人也不是一伙地。
  
    晃悠了半天,还是没整明白苏美尔人的原产地,看来在远东地区找希望不大了,有个叫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美国哥们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话: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
  
    既然美国哥们那么热心的要把偶们中土跟苏美尔人扯上关系,那偶们不妨就在偶们家里转转,看看能不能找点靠谱的证据,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常回家看看是很应该的。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一)
  
    要说苏美尔人和偶们中国人的相似之处倒还能找出一些地,暂且不考虑那个美国哥们扯到的语言问题,因为苏美尔语怎么看怎么不象汉语,再说了光凭语言就把两者扯到一起缺乏必要的说服力。
  
    抛开语言,拿头发来说,苏美尔人自称是黑头人,偶们炎黄子孙头发的颜色那不用说了(少数民族暂且不论),不过暗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头发颜色都是黑的,而且苏美尔人是暗白种的可能性要大于黄种,所以用发色来拉关系显然不行。
  
    除了发色,还有一个重量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医术。苏美尔的医术跟后来的巴比伦,亚述的跳大神医病完全是两码事,跟偶们的中医倒是十分的相似。
  
    中医是属于偶们中国的,这一点除了哭着喊着要把中医申遗的泡菜们不承认之外,其他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异议,但就在4,5千年之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掌握了类似于中医的医术,这难道真的只是一个巧合吗?
  
    除了这两个相似之处,其他诸如出土文物之类的证据不管有没有,暂时都还没发现,所以说苏美尔人的原产地在中国的可能性有,不过不大,起码起“亚美尼亚”要小。
  
    这么一来,苏美尔人的身世还是一个未解之迷,在没确凿的证据出现之前,偶们只能以苏美尔人在公元前4千纪末,前3千纪初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并创建文明来作为苏美尔历史的开端了。
  
    美索早期的史事顺序误差是相当大的,用不同的计算法差几十甚至上百年那纯属正常,这就给偶们解读历史造成了困难,这还算好的了,要拿那个著名的《苏美尔王表》来做参考,那误差就海了去了。
  在大洪水之前(不是那场灭世洪水,只是一场地域性的大洪水,基本就是伍利在乌尔发现淤泥层的那场),阿鲁利姆(在位28800年,埃利都),阿拉勒伽(在位36000年,埃利都),(恩)门鲁安那(在位43200年,巴得提比拉),(恩)门伽勒安那(在位28800年,巴得提比拉),牧人杜姆兹(神)(在位36000年,巴得提比拉),(恩西)帕吉安那(在位28800年。拉拉克),(恩)门杜尔安那(在位21000年,西帕尔),乌巴尔图图(在位18600年,淑鲁帕克),五城八王,总共统治了241200年。
  
    暂且不论这八个一把手是否真实存在,就他们的统治的年数已经不在人力范围之内了,看来《圣经》里的人物活个几百岁已经很厚道了,不象苏美尔人动不动就活个几万年,生命力着实不弱。
  
    既然苏美尔人的王表太不靠谱,那偶们要确定时间只能寄希望于那个在苏美尔人到达美索之前就存在的城市--埃利都了。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
  
    埃利都(Eridu)的遗址现位于幼发拉底河西部,乌尔西南12英里处,大约建于公元前4500年,人口约有4000多,在当时属于超级大城,一般城市也就几百号人。
  
    埃利都早先是个港口城市,后来因为波斯湾的潮起又潮落,外加幼发拉底河闲着没事就改改道,搞的埃利都时废时兴,没个安稳,最后波斯湾只顾着潮落,幼发拉底河也撒了欢的越流越远,埃利都这个苏美尔人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城”被彻底报废。
  
    既然埃利都建于公元前4500年,那么苏美尔人到达美索的时间撑死了也就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紧跟着苏美尔人到达美索的是从叙利亚一路开过来的从事游牧行业的阿卡德人,他们是闪族的一支,长的跟现在的阿拉伯人差不多,长脸钩鼻,多须发,语言为阿卡德语。
  
    阿卡德人到达美索的时候(公元前3千纪初),苏美尔人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城邦),实力不是一般的强,阿卡德人一见是这么个情况,自知自己实力不济,话也不多,喊着建立“和谐社会”的口号,跟苏美尔人和平共处了6,7个世纪。
  
    除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以外,“和谐社会”的成员还有约在公元前2190年K掉阿卡德王朝的古提人,于公元前17世纪征服上美索不达米亚的胡里特人,当然还少不了建立古巴比伦王朝的亚摩利人和恐怖分子亚述人,因为当时的苏美尔人的强劲实力摆在那儿,其他民族也没怎么折腾,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各忙各的,倒也相安无事。区别是苏美尔人忙掐架,其他民族则是忙发展。
  
    苏美尔国家(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城市周围有若干个村镇。但规模都不大,人口也不多。各国的王有的称“恩(EN),或“恩西”(ENSI),还有的称“卢伽尔”(LU.GAL)。
  
    恩和恩西都是国家主神代理人的称号,职责为代神理财、管理神庙经济、主持修建公共工程等。此外,可能还拥有军权和司法权。卢伽尔原意为“大人”,后才有“主人”和“王”的意思。最初可能只是在发生战争等紧急情况时临时选举的“独裁官”,后来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而逐渐演变成常设职位。
  
    卢伽尔和恩西的职位一般都是世袭的。相比之下,卢伽尔的权力更大一些,只有强大的国家的一把手,才有资格称卢伽尔。
  
    这么多的国家一个挨一个的挤在两河流域南部的一方土地上,不出事那才怪呢,两口子过日子尚且不能避免吵架拌嘴,国家之间的掐架那就更避无可避了。
  
    这些苏美尔国家都是武大郎开店--见不得高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不自在,老爱犯红眼病,见到别人地盘大,粮食多,房子造的漂亮,心里就不平衡--“七十斤的妈妈生出一个三百斤的大胖小子,虽然也高兴,总觉得像妖怪!”
  
    刚开始还只是吵,立个“耻辱柱”什么的,后来一看光嚷嚷不管事,别人的人气照样噌噌往上串,脸也不要了,“排开两股一跃而上”,直接开打。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三)
  
    现实总是跟理想有差距的,并不是谁挑起矛盾去K别人一定就能胜利的,别人老老实实的自力更生,又没造假,凭啥挨揍?先是挨揍方希望和谈,把矛盾扼杀在萌芽中,可“红眼方”不干,仗着自己有点实力,非得打,既然对方就是找茬来的,矛盾无法调和,再费口舌也毫无意义,那就掐吧,WHO怕WHO啊!
  
    先是互掐,接着就是混战,哪天不不掐就觉得浑身不舒服,掐着掐着就掐出了经验,各邦都筑起了城墙,家家备有武器,马甲无数,平时安居乐业,挑刺拍砖不亦乐乎,掐时披坚执锐,那叫一个猛。
  
    掐架时利害一致的城邦还结成了攻守同盟,推出最强最强的国家为盟主,负责调节盟国之间的关系,其他国家紧紧的团结在盟主周围,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外邦的拍砖掐架。
  
    约公元前27~前26世纪,乌尔比较强盛,但实力也只是超出其他城邦一点而已,乌尔虽强却并没有能力统一美索,最多做个和事佬,但并不是所有的时候其他城绑都会买乌尔的面子,所以各城邦日子照过,架照掐。
  
    就这么掐掐停停,好好坏坏,霸主换了好几茬,直到公元前25世纪,拉格什王国出了一个军事天才--国王埃那吐姆(Eanatum)。这哥们长的虎背熊腰,骁勇过人,PK时左手提剑,右手拿盾,不是冲锋就是殿后,士兵们跟着他指哪打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拉格什王国的实力由此在苏美尔各城邦中脱颖而出。
  
    公元前公元前2470年,乌玛国王乌什联合基什和阿克沙克,砸坏了公元前2600年,基什王麦西里姆以霸主身份出面调停拉格什和乌玛之间的边界争端时在两国边境立的界碑,入侵拉格什。
  
    埃那吐姆可不是好惹的主,他不去揍别人已经是好事了,哪还人轮到别人揍他?他立马召开全民大会,经过一翻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率兵把三国联军K了个满头包,取得了拉格什保卫战的胜利,这还没完,埃那吐姆越K越来精神,又带兵上乌玛旅游观光了一回,揍的乌玛哭爹喊娘,最后乌玛不得不割地赔款,并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加发表道歉声明,这才使的乌玛避免了直接被拉格什给KO掉。
  
    为了纪念这次大捷,埃那吐姆在边界竖起了一块高1.8m,宽1.3m的石碑,因碑上刻有飞翔的秃鹫叼走阵亡将士脑壳的场面,所以这块石碑就被称为了“埃那吐姆鹫碑”。
  
    经此一战,埃那吐姆掐架上了瘾,带了小弟在美索横冲直撞,谁不谁就揍谁,其中包括了当时最强的两个城邦--南方的乌尔和北方的基什,渐渐使拉格什王国成为了美索的霸主。
  
    就这样拉格什的好日子过了一百多年,卢伽尔安达(Lugalanda)(约公元前2384年~前2378年)坐上了拉格什一把手的位子,虽然当时的拉格什已成为地区性的强国,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人口也有15W,表面看上去很风光,国家内部却出现的致命的隐患。
  
作者:有_的_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
  
    在讲拉格什国内隐患的时候有必要介绍一下苏美尔城邦的政治,经济体制。
  
    偶们已经知道,苏美尔城邦最高元首被称为“恩”或“恩西”和“卢伽尔”或是“丧佳”(sanga)(如乌玛的一把手),恩西和卢伽尔一般都是世袭的,不过后者的情况有点特殊,只有拥有绝对实力的国家一把手才能被称做卢伽尔,如果老子英雄儿混蛋,孙子,曾孙也是个草包,那对不起了您咧,卢伽尔这个光荣称号就被剥夺了,只能改称恩西了。
  
    不过无论是恩西还是卢伽尔,都不是专制君主。这时的苏美尔各国还有其他两个权力机构,即长老(abba)会议和公民(gulu )大会。两者合称为城邦会议(苏美尔语为unken,阿卡德语为puhrum)。
  
    长老会议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则由“成年男子”掺和,两会共同限制和制约着王权。
  
    有个故事很能体现这一点,根据苏美尔传说《吉尔伽美什和阿伽》(不是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基什王阿伽派遣使者跑到乌鲁克,命令乌鲁克一把手吉尔伽美什派人为基什挖井修渠,并威胁说,若不从就PK。
  
    吉尔伽美什虽是个半人半神的存在,但只有单挑的决定权,却没有群P的发言权,所以吉尔伽美什只能召开城市长老会议,以决定战与降,长老会议上一片投降投降论调。他又召开公民大会,公民大会则主张拒绝基什的要求,就算被K死也不能被吓死。吉尔伽美什最后遵循公民大会的决定。战事最后以和解结束(事件可能发生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
  
    虽然在乌鲁克公民大会的作用比较大,但在其他苏美尔国家情况就不一定相同,比如拉格什就由长老会操纵大权。
  
    在古时什么是最值钱,最可靠的财产?不是钱,不是财宝,而是土地。在苏美尔各国中,土地大致可分为三类:神庙土地、公社土地和私人土地。
  
    神庙土地又分为祭田(由全体神棍耕种,收入归神庙),份地(分给神庙管理人员,手工业者和失去公民资格的依附者耕种,作为其职田或服役份地)和出租地(出租给个人耕种)。因为神庙不但拥有的土地多,而且还从事诸如手工业,畜牧业,渔业和商业,所以神庙经济在苏美尔城邦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说完土地再说说苏美尔城邦的居民构成,由上至下分为四种:(1)奴隶主贵族,包括以神庙高级祭司为代表的氏族贵族和以国王为代表的世俗新贵族,他们或者拥有大块地产,或者支配神庙地产,剥削失去公社份地的自由民和奴隶;(2)在公社中拥有土地的公社成员,他们拥有公民权,也负担相应的义务;(3)丧失土地和公民身份的依附民,称为苏不路伽尔或古鲁什;(4)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