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洋军阀史话

_39 丁中江(当代)
  一九二、吴佩孚调冯玉祥离豫
  北京的惯例,每年10月10日,照例要发表一批晋级授勋的命令。11年10月10日的命令是:
  吴佩孚、齐燮元晋授陆军上将。
  吴景濂、荫昌、李烈钧晋授勋一位。
  吴佩孚、顾维钧、高凌霨、高恩洪、岑春煊、唐继尧晋授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
  张怀芝、阎锡山、李厚基、卢永祥、杨增新均给九狮军刀一柄。
  王士珍、程潜、孔庚给以一等文虎章。
  孙烈臣、谭延闿、赵恒惕、谭浩明、熊克武晋授勋二位。
  袁祖铭授以四勋位。
  于右任授为任威将军。
  唐继尧、陆荣廷特给匾额一方以昭殊绩。
  曹锟在历年奖叙中已经取得最高勋位和勋章,所以不能再有所加,因此“特颁明令,嘉尔元功”。对于已死的伍廷芳则给以1万元的治丧费,并将生平事迹宣付史馆立传。
  这是黎元洪上台后的人情,不但对直系文武人员封赏有加,同时对西南方面和奉皖两系也普遍照顾。借以粉饰全国统一。
  早在10月28日,北京政府任命张载扬为浙江省长。这是用以分化浙江的一个手法,卢永祥已于6月20日宣布在合法政府未成立前,不接受任何方面关于改变浙江现状的命令。可是张载扬是浙江地方军的领袖,卢可以不理睬北京的命令,但却不能不迁就地方力量,因此卢对这道命令,就只好采取默认。浙江军务善后的期限本来规定是6个月,为了延长卢的任期,浙江各团体又通电请卢继续善后,不再硬性规定期限。
  10月30日北京政府宣布裁撤河南督军,原任督军冯玉祥内调为陆军检阅使,派张福来为督理河南军务善后事宜。冯的内调,显示出直系内部发生了问题。原来在奉直战争时,冯玉祥立了“讨奉第一功”。冯在接到吴佩孚动员电报后,在8天之内集中了最大的兵力兼程赶到洛阳,稳定了直系后方。迨直系驱逐豫督赵倜时,吴佩孚曾拉拢豫军第一师长宝德全,令他留在开封维持秩序,并保荐宝德全为河南军务帮办,不料冯到了开封后,首先诱杀宝德全,并没有宣布宝的罪状。冯玉祥的军队在当时北洋军中纪律最好,而且也很团结,在北洋群雄中,他是一个后起的人物,因此吴对冯颇有戒心。
  吴佩孚和冯玉祥在清朝末年同时当新军统带,同时在东北驻防,当时吴在第三镇,冯在第二十镇。当袁世凯称帝时期两人又同是旅长,吴是第三师第六旅旅长,冯是第十六混成旅旅长,两人同在四川战场。民国7年两人又同在湖南对南方作战,不过这个时候,两人的地位略有不同,吴已升任直军总指挥,而冯仍是一个旅长。从这时起,吴已步步领先,在衡阳成为举国人望,南北瞩目,冯则仍是旅长身份驻守常德,与吴相较,简直是望尘莫及。迨吴衡阳撤兵,直皖战争已迫于眉睫,从此吴佩孚青云直上,一举战胜皖系,再而击败奉系,北洋两大巨头段祺瑞、张作霖俱成为吴佩孚手下败将,吴的威望如日中天,冯玉祥这时则变成吴的直属部下。吴讲究传统的中国军人风范,且以关岳自况,冯的作法则是不新不旧,似新似西,与吴的纯中国式背道而驰。
  冯认为他放弃陕西,立下大功,得到河南是他应得的。可是吴自开府洛阳后,一贯就把河南督军当作他的小媳妇。对冯自然也不例外。
  新任督理河南军务善后事宜的张福来,是吴佩孚的直属部队第二十四师的师长。他和吴的渊源最深,民国前4年吴在曹锟第三镇炮兵第三标第一营充管带官时,张就开始跟随吴。民国3年12月,吴奉派率领测绘班16人赴东北中俄边境兴凯湖附近,冒雪测绘,张亦在吴左右。民国前二年吴奉派往长春各地剿灭马贼,吴因用兵神奇,被人称为小诸葛,而张福来侍卫吴,寸步不离。吴张两人关系之深,于此可见。
  张福来虽然和吴有深厚的关系,可是他的官运并不亨通,和他同时期做师长的阎相文、萧耀南、王承斌都做到了督军或省长,可是他却仍然做师长,因此他的父亲骂他不长进,他也有落寞之感。
  吴佩孚觉得对这位老部下很过意不去,因此就想让他先做河南省长,冯玉祥当然不好公开反对,就竭力主张不要更动省长张凤台以资抵制。
  冯玉祥这时的处境并不好,他曾因分配军饷问题与新任十四师师长靳云鹗,陕军第一师师长胡景翼不和,因此在河南也有“小三角联盟”,便是张福来、靳云鹗、胡景翼三人联合倒冯的传闻,吴佩孚根据这些情况,就决心把冯调开,而将河南督军一职给予张福来。吴的初意是想调冯为安徽督军或热、察、绥巡阅使,可是这个计划没有得到曹锟的同意。最后才决定调冯为陆军检阅使。令他率领所部移驻北京北苑。
  当吴对冯不满意时,冯亦微有所闻,乃求助于张绍曾和张廷锷,二张在曹吴之间均有影响力,遂向曹锟说项,始有陆军巡阅使之任命。
  陆军巡阅使,是个因人设事的虚职,这个官职本来是没有的,只因为前任热河都统姜桂题受奉系的排挤,不能安于其位,又没有适当的位置可以调动,因此北京政府才特设这个官爵给姜桂题,调他到北京来颐养终年,姜桂题是北洋老将,他做了陆军巡阅使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姜死后这职位虚悬,现在为了要让冯玉祥下台,所以调他做这个位高而无实权的职务。
  冯的新命发表后,大家都知到是明升暗降,冯自己当然十分不满,因此表示愿意出国留学三年,或者给假到上海去养病,或者专任第十一师师长而不要其他任何名义。
  冯向人发牢骚,自己替人白卖力气,到头来牺牲自己,他愤激地宣称:“今后除对外战争外,不愿参加任何内战。”
  冯这时的兵力已经扩充到一师三混成旅,人数在2万人以上,吴佩孚叫他只带一师人到北京,他当然不愿接受。还是曹锟百般安慰,劝他来京,他才极端委曲地接受调职令命。从此冯玉祥在直系中就倒在保定派这一方,与吴佩孚貌合神离了。
  一九三、废督裁兵徒托空言
  11年6月12日,黎元洪发表了两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发表新内阁名单如下——
  国务总理颜惠庆署理。
  外交总长颜惠庆兼。
  内务总长谭延闿。(署)
  陆军总长吴佩孚。(署)
  海军总长李鼎新。
  农商总长张国淦。(署)
  司法总长王宠惠。(署)
  教育总长黄炎培。(署)
  财政总长董康。
  交通总长高恩洪。(署)
  第二道命令是撤销民国6年“解散国会的命令”。
  在内阁人事方面,黎是独断独行的,并未征求曹吴的意见,这是近几年来北京政府一直未办到的事。内务总长本来决定由孙洪伊担任,后来得到消息,这位以前是亲黎反段祺瑞的政客,现在是站在广东方面反对黎元洪复职,所以改派谭延闿。谭可以算是黎的老朋友,并且是与西南方面有关的人物,此时不在湖南,可以借重。至于农商总长张国淦,是黎的老幕僚,又是同乡。王宠惠是当时知名之士,也和西南有关。董康和高恩洪则是吴佩孚所欣赏的。请吴佩孚做陆军总长是想借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去完成裁兵,同时把全国的军权交付给他,这样他就不会再眷恋一个巡阅使的地位,如果他率先放弃巡阅使,以他的威望作号召就可达到废督的目的。
  还有参谋总长问题,本来决定齐燮元,这是为了把他调到北京来,以裁撤江苏督军做为倡导,可是吴佩孚则竭力推荐李烈钧,吴的发言力量太大,黎不能不答应,所以参谋总长便给了李烈钧。
  不管怎么说,这个内阁人事总算实现了黎的愿望,而黎的愿望与直系的愿望不谋而合,就是用政治手段瓦解南方,以收全国统一之效。所以黎和新阁员都有电报迎接伍廷芳北上组阁,同时黎还电邀孙中山、张謇、王士珍,靳云鹏、熊希龄等到北京来筹商统一问题。
  吴佩孚除电请孙中山下野外,还邀请伍廷芳、李烈钧北上主持大计。直系军人发出一片敦劝孙下野和欢迎西南人物北上的呼声。
  因此,好像全国统一呼之欲出,北方军人过去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现在想通过恢复法统、迎黎复职一套手法来实现。
  6月13日吴佩孚亲赴北京庆贺总统复职,但他并未就任陆军总长,他向黎元洪祝贺后,就回保定去了。
  6月15日浙江督军卢永祥倡导自行废督,改称军务善后督办。他虽不承认黎是合法总统,却也承认他是事实总统,打来电报称为“暂行大总统职权”。黎就职电中也不以合法总统自居。
  黎复职初期颇得中外好感,外交团对黎呼吁废督裁兵一事极为赞同,且对直系不以总统自为,而以维护法统迎黎复职,极为欣赏。
  西南各省早已抛弃了护法的旗帜,主张组织联省自治政府,对于“法统”问题并不感到兴趣,不过也不反对黎复任总统。
  吴佩孚早在倡议迎黎元洪复职时,就曾向湖南督军赵恒惕献策,吴、赵私交甚睦,因此不拘行迹。吴曾于5月31日电赵,替赵出了三个主意:(一)与广东陈炯明、四川刘湘一致,赞成恢复法统;(二)仍然保持自治,对南北采取中立态度;(三)既不赞成,也不反对。赵恒惕是西南各省推行自治的领导人物,吴希望赵能首先取消“自治”,同时利用他的影响力疏通西南联治派采取一致行动,赵对这个问题没有答复给吴。
  不过,黎复职前后,贵州的袁祖铭(6月3日),四川的刘湘(6月8日),云南的唐继尧(6月28日)和川军将领刘成勋(第三军),但懋辛(第一军),杨森(第二军)及旅长以上军官(6月9日)都有电报赞成恢复法统,对黎表示拥护。
  广东的陈炯明虽然没有直接表示,但在他6月19日给伍廷芳的电报中曾露骨地说:
  “国会恢复,伪府取消,护法目的已达。黄陂复职,法律之争应候法律解释。非常国会擅举总统,恶例一开,乱及百世。炯明力争无效,以此获罪。现维仗公之力,切劝孙公敝屣尊荣,示天下以无私。”
  广东省议会及各团体也于6月20日通电赞成统一,电报中竟称黎为总统而称孙中山为先生。这些都显示陈炯明的叛变事件在酝酿中。
  黎元洪上台后首先撤销了对孙中山的通缉令以缓和南北之间的局势,并于6月15日下令全国各地一律停战。这时各地都有战争,孙的北伐军已经改道江西北伐,榆关又发生了直奉战争。黎认为南北停战是实现统一的首要步骤,因此派欧阳斌前往江西说服双方停止战斗,并且加委孙所同意的谢远涵为江西省长。其实孙早已任命谢为江西省长。黎这一行动顺得姑情失嫂意,由直系派出的援赣军总司令蔡成勋,看到黎这道人事命令,立刻加以拒绝。
  黎在总统府很忙,每天忙于发电报,他一再地邀请孙中山、陈炯明、唐绍仪、李烈钧、岑春煊、谭延闿等到北京来共商大计,并且还派出代表多人分途去迎接。
  内阁问题和统一问题是相连的,因此黎相信他要伍廷芳复任总理是一个好办法,同时邀请一些知名之士与南方有关系的人物参加北京政府是有益于统一的。其实他这个办法首先就让拥他出山的直系所不高兴,这就像徐世昌一样,徐是安福国会所拥立的,他上台后也以为自己可以统一中国,因此他的做法先让皖系和安福系所不满,如今,黎也走不出徐的旧路。
  黎的梦想逐渐落空,6月15月谭延闿表示不就内务总长,16日黄炎培表示不就教育总长,他们的电报都是打给颜惠庆的,好像根本不承认黎元洪的总统地位。谭的电报说:“延闿从西南义师之后,不能悖护法政府之主张,为湖南人民之一,当服从联省自治之主义。”黎所殷望的伍廷芳也不理黎,6月20日发出通电,认为黎的复职没有根据,不敢苟同,末了并说:“行将息影家园,再研灵学。”李烈钧则参加了一个联名的电报,这个电报上公开骂黎叛国,骂黎元洪和旧国会都是直系的傀儡。
  这一连串的反对和置之不理态度,真把黎元洪打得个发昏,简直是十七八桶冷水泼到他的头上,使他一团高兴和一些自以为很不错的做法,完全付诸流水。黎想拉拢南方人物参加内阁,以期促进统一的计划现在是彻底地落空了。
  更伤脑筋的,是颜惠庆也不肯长期署理国务总理,吴佩孚也表示不就陆军总长。黎劝吴如果不能长期在北京,亦可遥领,不必坚辞,吴却摆起面孔说怎可尸位素餐。
  这一来,内阁不仅不能促进全国统一,而且根本就残破不全,七拼八凑,不为各方所重视。除了许多热中名利的小政客奔走热闹,像戏台上锣鼓喧天和跑龙套而外,对政局毫无改善。
  黎元洪上台前唱出废督裁兵,且以此为条件,当他上台后究竟废督裁兵实行情形如何呢?
  先讲废督,首先实行废督的,是江西。江西督军陈光远于6月10日自动宣布解除督军职务,为什么陈光远如此漂亮呢?原来这时广东的北伐军长驱直入江西,使陈光远无法立足,只好借废督下台。陈自动解除督军职务后,曹锟马上保荐“援赣总司令”蔡成勋继任江西督军。黎元洪打电报给吴佩孚,希望废督从江西开始,所有赣军可以归蔡成勋节制指挥,吴佩孚对此无意见。
  6月15日黎政府的第一次国务会议开会,黎自称以旁听资格列席,在会中建议批准陈光远辞职,派蔡成勋节制江西各军,嗣后督军如果辞职或出缺,一概不许简派。黎的建议获得通过,当天就发布了准陈光远辞职和派蔡成勋节制江西各军的命令,17日又补下了废除江西督军的命令。事实上,这位节制各军的总司令根本就是变形易貌的督军。
  第二个实行废督的,是浙江。浙江的卢永祥,对北京是半独立状态,6月15日他邀集浙江省议会及各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宣布废除督军,但又声明,本人并不服从北京政府,废督后仍以第十师师长名义维持全省治安。接着浙军第二师师长张载扬发言,认为师长与师长之间必须有一个联系机构,希望大家作一个决定。于是卢永祥宣称请各团体在两天内商定善后办法,本人一定服从。第二天浙江各团体通过了“浙江军务善后办法大纲”,这个大纲规定设立善后督办一人,仍推卢永祥担任。同一天浙军第二师师长张载扬,北洋军第四师师长陈乐山,浙军第一师师长潘国纲联名推举卢永祥为浙江军务善后督办,浙江各团体通电赞成。20日卢宣布接受新职,并公布“善后纲要”七条。这一废督措施并不是拥护黎元洪,却是对北京政府的变相独立,因为善后纲要的要点为:“自废督后,浙江境内不受任何方面干犯,以防督军制之恢复,并变相督军制之发生。如其假借名义侵入本省,当本诸民意,力图抵抗。自废督之日起,在合法政府成立前,浙江一切维持原状。”这就是变相的独立,如果北京政府敢于变更浙江现状,浙江就要武力对抗。因此这一措施引起了直系极大的忿怒,准备向浙江和上海用兵,以铲除皖系的残余势力。曹锟、吴佩孚电请北京政府裁撤淞沪护军使,改设上海镇守使,归江苏督军节制。新任海军总司令杜锡珪准备装载苏军6000人在上海登陆,何丰林在上海颁布了戒严命令,可是黎元洪不主张用兵,曹、吴也不敢干为戎首,遂授意齐燮元和杜锡珪向卢永祥、何丰林解释误会,江浙之间的大战才告避免。
  第三个表示赞成废督的是奉系领袖张作霖,他也承认黎元洪为事实上的总统,并且写信给黎赞成废督裁兵。事实上东三省已经没有督军了,因为奉系战败退回关外时,他就改用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名义行使东三省的统治权,孙烈臣和吴俊升则用“保安副司令”的名义行使吉林和黑龙江的统治权。奉直停战协定成立后,黎本打算叫张作霖用“镇威上将军”名义办理东三省军务善后事宜,这也就是变相的东三省巡阅使,因为由北京发布了这道命令,就在形式上使东三省仍成为北京政府的管辖区,而废督的省区又增加了三个,岂不是使黎面子好看得多,可是由于不能打通吴佩孚这一关,所以这一道命令没有发出。
  吴佩孚对于废督裁兵问题,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几个军区,实际上“军区长”就是“巡阅使”,黎早在鱼电中表示反对,未便接受。由于全面废督问题有困难,黎又打算下一道先行裁兵的命令。正在这个时候,曹锟打来一个电报,认为督可废,而兵不可裁。理由是北伐军深入江西,奉军仍图再举,各省土匪横行,裁兵必须推迟进行。曹锟这通电报到了北京,裁兵命令便留中不发了。
  因此黎元洪的废督裁兵,变成了督不能废,兵不能裁,吴佩孚又不肯就任陆军总长,使黎的第一炮完全放不响。黎为了下台,遂在国务会议上建议设立全国裁兵委员会,以北洋派王士珍为委员长,南方的李烈钧为副委员长。这个建议也无法实现,因为王、李两人都不肯就职。其实,即使他们就了职,也无法贯彻裁兵的任务。
  后来,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于兼任省长的督军,裁去督军,存留省长,就用省长名义办理一省的军务善后,对于不兼省长的督军,改派为督理军务善后事宜。
  黎打电报给山西督军阎锡山,劝他辞去督军名义专任山西省长。又召见新疆驻京代表,叫他劝杨增新辞去新疆督军。
  又打算派冯玉祥为苏豫皖剿匪总司令而将河南督军一职裁撤。
  山西的阎锡山和新疆的杨增新都不理睬黎元洪的主张,根本就不答复黎。同时江苏的齐燮元则反对黎把江苏划入苏豫皖剿匪区域,因此黎的这三个打算也都无法实现。从6月18日到7月24日,黎下令任命高凌霨为直隶省长,张绍曾为陕西省长,张其锽为广西省长,王永江为奉天省长,汤芗铭为湖北省长,王瑚为山东省长,韩国钧为江苏省长,原任直隶省长曹锐是曹锟的兄弟,高凌霨怎敢取而代之,黎乃改派王承斌。后来除了王承斌和韩国钧外,其他五位黎任命的省长都没有到任。
  黎元洪的废督工作由于受制于军人,因此根本行不通,彻底破产。而曹锟和吴佩孚还和他开玩笑,一再来电保荐蔡成勋继任江西督军。黎既不敢拒绝,又不愿接受。因为江西虽因情势改变面废督,可是究竟还是第一个废督的省份,所以他只好用参陆办公处的名义,派蔡成勋“督理江西军务善后”。这和卢永祥改称军务善后督“办”只有一字之差。
  裁兵问题也一样破产,曹吴电保靳云鹗升任第十四师师长(旅扩充为师),周荫人升任第十二师师长(这一师本是陈光远兼师长,陈已下台)。黎对于曹、吴这个电报违反裁兵原则,不好答复,改由陆军部批准备案。
  一九四、“黎”菩萨自身难保
  民国11年6月15日,重作冯妇的黎元洪颁布了全国停战命令,企图首先在江西停止南北两军的战争。可是“援赣军总司令”蔡成勋拒绝黎所派的欧阳武进行调解工作,并拒绝黎所任命的江西省长谢远涵到任,使黎的威信受到打击。为了适应各省自治潮流,实现军民分治,黎分别任命了七个省长,其中五个省长受到军阀的拒绝而不能到任。
  黎所派的湖北省长汤芗铭,早在民国4年就做过湖南督军,当时曹锟还只是第三师师长,驻防岳州,吴佩孚则在曹下面担任副官长,曹曾派吴到长沙去和汤芗铭有所接洽,汤对吴极为赏识,向曹要求要留用吴,因此使曹对吴刮目相看,所以汤可以说是最早识拔吴的,也可以说汤对吴是有旧恩的,如今曹、吴得势,汤因和黎同乡的关系受到黎元洪的提拔才得到湖北省长一职,黎叫汤到保定和洛阳去见曹、吴,联络一下,不料汤到保定后,见到了曹,曹的态度非常冷淡,推说湖北不是他的管辖区,叫他先去问吴佩孚。汤到了洛阳,吴竟拒而不见。同时曹、吴都有电报给黎,推荐萧耀南兼任湖北省长。黎看到这个电报不禁忿然说:“湖北是我的家乡,别的地方我可以不管,我的家乡,我一定要管!”便叫汤芗铭直接去湖北接事。
  7月29日汤到汉口时,萧耀南指使“拒汤派”横卧在京汉路的轨道上,阻止汤所搭的火车通行,汤只好在刘家庙下车,改乘军舰在汉口特区登陆,可是江岸上不少的“迎汤派”,竟被军警横施殴辱,受重伤者有四五十人。
  萧耀南派副官邹海清到军舰上见汤,劝汤不要登陆,以免引起骚乱。汤不听劝阻,登陆后亲自渡江到武昌去见萧,萧竟拒而不见,却在军署内召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举行所谓湖北各公团联席会议,当场推举萧自己兼任省长,而萧也就马上宣布就职。
  汤搞得很惨,把这些情况报告了黎,请求辞职,黎回答说:“这不是你干不干省长的问题,而是我干不干总统的问题。”
  萧耀南是吴佩孚所提拔的,因此黎元洪希望这位捧他复任总统的吴大帅能出面替他撑腰。可是吴却不声不响,装着没有这回事一样。
  黎元洪现在的日子并不比刚下台的徐世昌好过,总统一点权也没有,随时要看军阀们的嘴脸,随时要碰军阀们的钉子,这总统实在不如一个有实际权力的县长。
  黎元洪上台前所高唱的废督裁兵问题,在他上台后受到各方冷落。曹锟借口全国战事还未停止,督可废而兵不可裁,又一再电催任命蔡成勋为江西督军,说明他的真意在兵不可裁,而督亦不可废。吴佩孚虽然口称拥护裁兵,可是却在直、鲁、豫三省大招新兵,补充第三师的缺额。7月4日吴在致蔡元培的电报中露骨地说:“裁兵废督,须俟统一完成,通盘筹划,此时贸言裁废,适以增乱。”
  七八月间,黎先后下令把许多在职督军、师长加冠了“将军”的头衔,这是他想的新办法,为督军们下台后保留将军尊号预留地步。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办法,因为袁世凯早就采用了。袁就是用这个方法废督,可是就没有行得通。袁都行不通,黎又如何行得通。
  北京依然还是一个老问题——财政问题。北京老早就面临财政破产的绝境。黎任命英美派外交家顾维钧为财政讨论委员会委员长,目的在于取得西方国家的大借款。奉直战后,英、美、法三国公使会议,决定在财政上援助北京政府进行统一。日本为了要消除它曾经援助奉系的嫌疑,所以也同意参加。可是日本和西方国家在对华问题上的矛盾没有消除,所以日本内阁讨论“参加”与否问题时,认为时机未至,主张推迟进行。
  北京政府由于借债迟迟未成,军饷不能按时发放,于是全国各地到处发生兵变。光是七八两个月之间,保定、卫辉、热河等地就传来一片兵变之声,北京也被波及,特别是江西发生了多次的兵变,引起外交团一再提出严重的抗议。
  北京政府各部的公务员终日忙于索薪,全体教职员因断炊而罢课,北京城内到处听到哭穷诉苦之声。7月15日陆军部被裁人员700余人组织索薪团,包围国务院,黎正在列席国务会议,匆忙地避开,那位号称“活包公”的财政总长董康,跑迟了一步,竟被请愿索薪的人员揪住,纱马褂被扯破了,近视眼镜也被打落了,眼皮也被擦破了,还挨了三下耳光,吓得他狂呼救命。事件过后,他感到“穷”官不易为,第二天就提出辞呈,坚决求去。
  财政困难,巧妇难为无米炊,这是北京多年的老病,黎元洪当然救不了,北京政府的前途风雨飘摇。交通总长高恩洪拟以京奉、京汉、京绥、津浦四路作抵,进行3亿元的统一大借款,四国银行团有所顾虑,所以不敢做这笔买卖。
  黎上台后,内阁本是由颜惠庆暂时代理,颜只答应看守到8月1日国会复会那一天为止。黎一直想在南方找一位人出来,以达成形式上的南北统一。他原本请伍廷芳,因为他前次下台时就是伍廷芳代理阁揆,现在他复职,而伍已是南方政府的巨头,如果伍来北京担任国务总理,一切都显得非常圆满。可是伍廷芳却在陈炯明叛变时,气忿而死,于是黎又想到南方的另一位“名流”唐绍仪,想请他北上组织内阁,以便促进统一。
  7月下旬黎派金永炎到保定和洛阳,把拟请唐组阁事先征求曹、吴两位老板的意见。曹、吴都很客气,表示内阁总理应由元首选派,我等决不干涉。曹锟提出高凌霨为交通总长,汪士元为财政总长,张绍曾为陆军总长,其余阁员概不过问。吴佩孚补充了一个人,就是请曹同意仍由高恩洪留任交通总长,而将高凌霨调任为财政总长。
  7月31日,黎派王宠惠暂行代理内阁总理。
  8月5日黎正式发表唐绍仪的组阁令,唐未北上前仍由王宠惠暂代。阁员名单如下:
  外交总长顾维钧
  内务总长田文烈
  财政总长高凌霨
  交通总长高恩洪
  陆军总长张绍曾
  海军总长李鼎新
  司法总长张耀曾
  教育总长王宠惠
  农商总长卢信
  黎认为这个新阁算是各方兼顾了,因为曹、吴两位大老板的人都容纳在重要位子上,卢信是唐绍仪的亲信,张耀曾属政学系。为了慎重起见,在提出卢信和张耀曾时,黎还和府中策士饶汉祥、韩玉辰等讨论过,他们认为元首有组织内阁的特权,不必事事请教别人。黎又把阁员名单和国会议长吴景濂仔细研究过,取得吴的同意才拿出来。
  组阁命令发表后,唐绍仪在广东香山原籍不肯“出山”,高凌霨因为财政没有办法,也不敢出任艰钜,张绍曾则意存观望,田文烈宣称不愿与人竞争而不肯就职,于是这个新阁仍是残破不全。
  黎为了避免别人说他干涉内阁行政,不再列席阁务会议。
  8月8日,代理国务总理王宠惠举行政治宴会,在宴会中内务次长兼代部务的孙丹林拿出吴佩孚的麻(6日)、阳(7日)两通电报给大家传观。
  吴的麻电说:
  “晓峰(金永炎)来,商组阁事,对唐决不赞成,以维持现状为宜。如颜不愿续,以亮畸(王宠惠)代揆,高交(指高恩洪的交通总长)不动,张长陆军,余请元首斟酌。李印泉(李根源)、张西(张耀曾)、谷九峰(谷钟秀)诸君,(按上三人均为政学系),川、滇、粤与之向有恶感,现正力谋统一,未便入阁。”
  吴的阳电说:
  “适接公府歌电,唐阁已发表。查唐主上海八年和会,外间啧有烦言,张西入阁,妨碍川、滇、粤统一;卢信为金星公司交易所诈财流氓(按卢为该公司总经理),均不可入阁。金晓峰来,言之至再,不意回京后卒然发表,显系别有用意,何必惶惶来洛,貌为周旋,想议员诸公洞彻大局,决不轻予通过也。”
  同一天,吴另有致“某要人”的电报说:“南有政学,北有安福。南北政党,一丘之貉!”
  这些电报像几枚炸弹一样,震动了北京政坛。很简单,吴佩孚现在正是北京政府的后台老板,他公然表示对于现状不满意,这个政府怎么还能存在?
  可是,吴、曹一再表示“不干政”,且公诸通电,发出宣言,言犹在耳,何至突变。所以公府中的策士,认为这是孙丹林捏造的假电报,认为孙由于没有坐上内务总长的位子,所以借此以发泄私忿。
  9日黎元洪把孙丹林召进公府,查询吴佩孚电报的真相,令人失望的是这些电报竟是真的,是吴发的。黎不禁转羞为怒,拍着桌子说:“都是你捣的鬼,你简直是徐树铮第二。”孙丹林怒目相对,拂袖退席,气冲冲地走出,宣称要到洛阳去告状,还是高恩洪劝他冷静一点,他才没有离开北京。
  黎又找王宠惠来诉苦,王劝黎不如就把内务总长这个位子给孙丹林,省得孙暗中捣鬼,鼓动政潮。黎元洪老毛病又发了,他表示坚决不肯让步,并且愤慨地说:“我不,看他们把我怎么样?他们把我推上台,原来是叫我来活受罪!”
  其实这日子徐世昌早就受够了。黎元洪也是过来人,他可能忘了。政治权位就是如此迷人,走了进去就身不由主。黎元洪第一次做总统受的是段祺瑞、徐树铮和督军团的气;徐世昌则是受段祺瑞和张作霖、曹锟的三夹板罪;现在段系倒了,奉张也退出关外,可是黎元洪要伺候新后台老板吴佩孚,也是很不容易。
  吴讨厌安福系是因为它是皖系的化身,是段祺瑞和徐树铮的东西。可是吴为什么又讨厌政学系呢?政学系是在南方成长的,依附岑春煊和桂系。黎过去和岑春煊及桂系都有过同盟关系,而现在在黎身边的谋臣策士如李根源、韩玉辰、金永炎等都是政学系中坚。旧国会中政学系且有相当大的势力,他们如今卷土重来,背后有总统支持,又有国会的天地可活动,是一支可怕的政治力量。吴从内心中不欢喜政治上有这样的势力,因此对政学系就极为不满。加上金永炎时常以黎的代表身份奔走,吴很生气,斥责金“假传圣旨”、“兴风作浪”。曾间接向黎表示,劝他“远小人”,摒斥“不良分子”。
  黎想找唐绍仪组阁,更让吴不满,吴认为唐绍仪是北洋派的死对头,如果捧他出来做国务总理,对北洋派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坚决反对。
  这时候,吴佩孚已撕下了不干政的假面具,有人把他和当年的张勋相比,竟是一模一样,因为在民国5年黎首次担任总统时,张勋也是猛烈地反对黎邀请唐绍仪、张耀曾入阁的。
  黎这时深深感到难以应付直系这些后台老板,所以他的策士便献计主张联络奉系和皖系,以及西南六省,以共同对付直系。由于直系买在已分裂为保定和洛阳两派,所以如果能够进一步联保制洛,就足以孤立吴佩孚。
  政学系这时更唱出一个高调,主张由总统站出来,和国会联成一致以与军阀作战。这是一块光明正大的牌子,总统大振乾纲,拿“反抗政府命令、拒绝湖北省长”等罪名罢免吴佩孚和萧耀南,同时接受西南五省召开联省会议的主张,联合西南打破直系独霸的局势。
  黎当然不敢这么冒险,他这时的地位好像东汉末年的汉献帝,曹、吴两人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汉献帝的衣带诏只是白白牺牲了伏皇后,黎今天怎敢轻举妄动,所以他最后决定派王芝祥先到保定,请曹锟劝吴不要反对唐内阁,不要处处和黎过不去。曹对王芝祥只表示了自己不干政的立场,此外别无承诺。
  曹锟是想自己登上总统宝座,所以吴给黎下不了台,他暗暗高兴,他正想利用吴给黎困扰后,黎知难而退,这样岂不是为自己创造了上台的好机会。
  王芝祥在保定得不到要领,便亲自到洛阳一行,希望达成目的,可是吴见到王后,却正式提出要王宠惠组织内阁的主张。
  吴佩孚不止是对王芝祥表示要王宠惠组阁,同时还有庚电(8日)致王本人云:“愿以全力为兄后盾,但须摒斥阴谋扰乱妨害统一之辈。”
  王宠惠感觉到这个总理位子难做,在总统和后台老板之间难于自处,遂于11日提出辞职。
  早在黎元洪未复任总统前,奔走天津请黎恢复法统的吴景濂、边守靖、张绍曾等组织了一个包办北京政府一切问题的小集团,吴景濂推荐张绍曾组织内阁,没有得到黎的同意。张绍曾是吴佩孚的儿女亲家,他当然想做国务总理,他和吴景濂与保定方面曹派的人酝酿大选,想捧曹锟出来当总统,这是吴佩孚所不赞成的。吴打算先由黎作傀儡,过渡一下,表面上说是恢复法统,以促进南北统一。吴当然有他自己的打算,这样做吴就成为中国第一人,一手可以控制整个中国局势。可是这个主张当然和保定派对立,张绍曾既然是参加保定派,吴就不肯支持张组阁。后来提名张绍曾为陆军总长还是曹锟、齐燮元,吴只是点头而已。在张绍曾来说,并不满意一个总长地位,所以新阁名单虽有他,他却没有就职。一直到王宠惠辞职后,他才于12日(王辞职的第二天)宣布就职。他以为可以因陆军总长的地位代理阁揆。吴佩孚知道这一情势,立即打电报给张说:“不可混入政潮,自陷泥沼,热中权位,为人利用,负罪国家。”因为吴这一通电报,张代理阁揆的愿望也落空了。
  就在这时,高恩洪因为曾允许拨款接济教育经费,到期不能兑现,教职员包围索薪,于是避往北戴河以免纠缠。同时还发生了内阁任命官吏总统拒绝盖印的风潮,事情是这样的:曹锟和吴佩孚联名保荐林锡光为甘肃省长,代理内务总长孙丹林提到国务会议,张绍曾表示反对,在王宠惠的调解下才得通过,孙丹林携带命令人总统府盖印,王宠惠、孙丹林根据责任内阁制精神,认为国务会议所通过的议案,总统必须盖印,黎却借口任免高级官吏总统有否决之权而予以拒绝,孙丹林因此忿而辞职。由于孙的辞职,内阁中又少了交通、内务两位总长而更加寥落凄凉,王宠惠借口医治目疾避居医院。
  原来黎元洪因吴佩孚反对李根源入阁,打算改任李为甘肃省长,现在曹、吴两人却保了林锡光,和自己意见相左,想到自己毫无用人之权,所以拒绝为这个任命盖印。
  不过黎并不能长久僵下去,所以8月19日勉强在甘肃省长任命令上盖了印,孙丹林也就不再辞职,高恩洪也回到北京来复职了。
  新任的农商总长卢信于8月16日到北京来就任,按照北洋官场的习惯,新官上任一定有各方贺电,尤其是许多头号军阀的捧场贺电,才有光彩。卢就任后照例把收到的贺电交到报上去发表,贺电中有齐燮元、萧耀南、王承斌、冯玉祥的,不料齐、萧、王三人竟在报上声明没有给卢贺电,冯玉祥的贺电是这样的,冯正在归德剿匪,督署秘书对于北京阁员就任照例发出贺电,这种贺电当然没有呈冯核阅,所以冯的贺电不能算伪造,但冯却声明与卢信素昧平生。
  8月20日吴佩孚继续发出反对唐内阁的电报。他用“天子有诤臣、父亲有诤子”的说法掩盖自己干政的嫌疑。他的电报获得各省直系军阀的响应。
  23日黎元洪用典丽的“四字经”回答他说:
  “元洪靦颜复位,恃有良朋,匡我不逮。终鲜兄弟,惟予二人。疆吏属也,国会宾也,尊亲之间,原有分际,待宾虽厚,宁薄家人。……铸新(汤芗铭)往洛,曾嘱致词:直鄂一家,汝我一体。……负疚之身,日思晚盖,梦香祷夜,急觅替人,苟利于国,不俟崇朝,巧言饰非,人将共弃。”
  黎这通电报,在湖北省长问题上发了些须牢骚,但是其真正目的还是向吴哀求,表示自己随时可以下台,请吴不要过分予以难甚。
  王宠惠于8月19日正式提出书面辞职,同时推荐张绍曾代理内阁总理。
  23日黎邀请各政党人物到公府讨论内阁问题。政学系、益友社分子一致主张不必顾及吴佩孚的反对,径发表张绍曾组阁,或通过唐内阁。然而黎元洪却反过来劝他们慎重,不要和实力派为敌,以免引火焚身。会议无结果而散。
  黎早于8月5日咨请国会同意唐内阁,咨文附带提及总统补行辞职问题。原来总统的辞职,要由国会同意才能生效,民国6年黎被迫辞职时,国会已先被解散,所以黎的辞职,在法律手续上并不完备。现在黎被提为“代行总统职权”,并非正式总统,国会不能接受非正式总统的咨文来表决内阁人选。国会方面必须迅速制定宪法,产生正式总统,然后才能正式行使阁员的同意权。黎元洪方面则希望国会否决总统辞职案,使冯国璋代理总统和徐世昌继任总统都成为非法的,他就可以取得合法总统地位,以补足未满的任期。
  国会认为总统辞职与内阁总理的同意案是两件事,不能并案办理,即将原案退回。黎于26日补送唐内阁同意的咨文,他认为如果国会接受这项咨文,就是默认了自己的总统地位。这是瞒天过海的手法。可是国会仍将原案退回,理由是此案未征得唐本人同意,自无庸先征国会同意。
  唐内阁不能成立,王宠惠失去代理总理的法律地位,因此9月14日全体阁员提出总辞职。
  9月19日黎终于屈从吴佩孚的意见解除了名义上的唐内阁,正式派王宠惠组阁,阁员名单如下:
  王宠惠署国务总理
  顾维钧署外交总长
  罗文干署财政总长
  张绍曾署陆军总长
  李鼎新署海军总长
  徐谦署司法总长
  汤尔和署教育总长
  孙丹林署内务总长
  高恩洪署交通总长
  高凌霨署农商总长
  董康署大理院院长
  在这张名单中,所有吴佩孚反对的人都榜上无名,吴的嫡系高恩洪仍长交通,孙丹林由次长坐升总长,因此人称这是“洛派政府”。同时内阁阁员中王宠惠、顾维钧、罗文干、汤尔和都是英美派,不属于国内党派的无党无派人士,所以又有好人政府之称。
  这次内阁名单,是黎元洪对实力派的全面低头。
  可是顺得姑情失嫂意,黎满足了洛阳方面,却使保定方面大为光火,在新阁中属于保派的,只有一个高凌霨,曹锟当然不满。而在曹身边的人,如曹锐、边守靖、王毓芝、杨度、夏午诒等又从旁挑拨,说吴佩孚已经拿到了内阁,下一步就要拿总统了,曹锟竟然被他的左右说动,以为吴有篡位的野心。于是保定方面遂以吴为唯一敌人,对于其他的新仇旧恨都化敌为友,希冀结成一条反吴的联合阵线。边守靖吸收安福、交通两系的政客以增加保派声势。曹锟向张作霖致电,表示弃嫌修好,而直系内部不止是保派,凡不是吴佩孚的嫡系,都对吴的颐指气使,目空一切起了莫大的反感。
  吴和国会方面也没有搞好关系,益友社、研究系、政学系这时都在北京恢复政治活动,吴对这些政客都没有好脸嘴,当8月1日国会复会时,吴给他们的电报是:“仅先制宪以固政本,调解集权分权以定国是”。议员们看到这个电报都很生气,忿忿地说:“大老板对国会训话了!”
  这时,既有总统、国会和军阀的斗争,又有直系军阀的内部斗争,吴在内阁问题上虽取得胜利,但是他的地位却一天比一天陷于孤立。
  一九五、直系分裂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成为北京政府的后台大老板,如果曹锟和吴佩孚能好好利用这一有利的形势,北洋大局就在直系掌握之中了,不料直系在巅峰状态中,分裂为保定派(曹锟)、洛阳派(吴佩孚),于是直系的局面便由盛而衰了。
  吴佩孚并不是要和曹锟分家,曹锟也不是不能容纳吴佩孚,相反的,曹锟对吴佩孚信任有加,而吴佩孚对曹锟也忠心无贰,可是因为局面大了,双方的干部各有私心,从中挑拨,铸成了以后失败的命运。
  曹锟、吴佩孚之间貌合神离,一方面是吴佩孚功高震主,一方面是曹锟左右都不成材。北洋有一个习惯,做到督军,人人都可以称“帅”,做到督军以上的就称为“大帅”。直奉战争以前,可以称为大帅的,只有张勋、曹锟、张作霖三人,后来吴佩孚声望日高,便也称起大帅来。水涨船高。吴佩孚做了大帅,曹锟遂改称为老帅以示比大帅高一等。
  吴大帅在保定发号司令时,曹老帅却被冷落在一旁,凡是到保定来的人,都只知有大帅而不知有老帅,因为大帅答应的话就算数,有奶便是娘,政治上更是现实,这当然让曹锟有点酸溜溜的。举一个例子,黎元洪上台前,派金永炎到保定,就只是和吴佩孚密谈,根本不理曹锟。
  像这类事,逐渐增多,曹、吴之间自然就有了裂痕。总统问题增加两人的鸿沟,曹自己想当总统,吴一意要迎黎元洪复职,曹身边的人便向曹乘机挑拨,说吴所以不愿老帅做总统,是他自己想做总统,因此捧出黎做挡箭牌,做为过渡总统。曹锟的亲信有曹锐、边守靖(直隶省议会议长)、夏午诒(顾问)、熊炳琦(参谋长)、王毓芝(秘书长)等。曹锟的私人财产全由曹锐经营管理,而曹锐的儿子又兼祧两房,所以他们弟兄关系非常密切。而吴佩孚则最看不起曹锐,曹锐不能继续做直隶省长,就是吴佩孚的主意。因此曹锐恨吴入骨,经常在他哥哥面前进谗言,说吴独断独行,目无长上,将来一定爬到咱们兄弟头上,部下虽亲,总比不上自己的兄弟亲。还有曹所嬖幸的李彦青也常被吴佩孚所斥责,李彦青出身是替曹锟洗澡擦背,有肌肤之亲,自然也不断向曹诉苦,因此曹锟和吴佩孚之间便日益疏远了。
  曹、吴之间的不和,直接的近因是吴极力主张迎黎元洪复职,让曹锟和他的左右感觉到太不顾他们了。这种不满影响到黎就任总统后,黎曾多次电邀曹到北京见面,曹都托辞有病不肯前往,黎就职时,吴佩孚曾单独赴京庆贺,虽然吴只到了北京一天就赶返保定,可是也激起曹的极端不满。
  黎元洪于11年6月11日入京复任总统,他曾请吴推荐几个人入阁,吴把自己的秘书孙丹林荐给黎,指定要内务部次长,黎为了讨好吴,就发表孙为总统府副秘书长兼内务部次长,孙丹林不太会做人,经常拿吴大帅来唬人,并且口口声声说天下事只要吴大帅一句话,至于理不理曹老帅,则一点关系也没有。还有交通总长高恩洪,财政总长董康两人都属于洛阳派,且是吴大帅左右的红人,他们遇事立即请示吴,可是绝不理会曹。所以曹锟对这三人都极不满意,保定系的上上下下对这三人都是怒目而视。高恩洪和孙丹林都是山东蓬莱县人,和吴佩孚是同乡,高是电务生出身,后来做到吴的电务处长,成为吴左右最被宠信的要员之一,奉直战后,吴第一次到天津,高恩洪在车站迎迓,吴就当面向高表示,要他准备做交通总长。不料当时黎元洪已经根据曹锟的推荐决定任高凌霨为交通总长,吴佩孚乃对曹要求,拟调高凌霨另外一个职务,而将交通总长给予高恩洪,以维持本人信用,可是吴只想到自己的信用,却忘了曹锟的信用,不过曹锟当时却很将就,立刻答应照办。
  6月17日,董康和高恩洪到保定来见吴,正好这时吴和曹在“光园”聊天,董、高两人竟请曹锟先退席,要跟吴单独谈话,曹气得站起身来大声说:“总长要我退席我可以退,可是光园是我的地方,我是有来去自由的。”一面说,一面气冲冲地走了,嘴中却念念有辞地说:“真是岂有此理”。
  董康和高恩洪是为了向吴密报一件大案子,就是关于曹汝霖在交通总长任内经手的2000万元没有底帐,有贪污之嫌,请示吴如何处理,吴叫他们呈请总统依法严办。
  6月18日董、高回到北京,就由董康密呈总统,并在国务会议上提出,下令警察厅逮捕曹汝霖,并看管其私人财产和住宅,这时曹汝霖不在北京。国务总理颜惠庆主张慎重处理,黎却同意迅速交办,颜一生气,要求辞职,因此曹汝霖案改为移交法庭处理。曹汝霖案见诸报端,曹锟才知道,大为光火,便叫卫士去请吴佩孚来询问底细,吴已就寝,卫士不敢惊动,曹等了半晌不见吴来,一叠传令,这才把吴请了来,吴见到曹后问:“老帅有什么重大的事,这么晚找我?”曹按下怒火,悻悻地说:“你现在是大帅了,哪里还有工夫理我?”
  吴才知道曹真的动了火,只得赔着笑脸。
  王宠惠内阁的成立,迹近私生子,又因为黎元洪在组阁时太迁就于洛阳派,因此遭到强烈反对是意中事。尤其因为曹锟的保定派在财政、交通两部,并未取得一个席位,因此便策动了倒阁运动,企图改派高凌霨代理内阁总理。
  同时,内阁本身因为阁员的后台大老板都不协调,所以也是各搞各的,闹出了不少笑话。陆军总长张绍曾拟就了一套废督裁兵计划,规定全国建立十个军区,军队编为20个师和28个混成旅,黎元洪则反对军区制,高恩洪也指为纸上谈兵,不切实际。财政总长罗文干在支配经费上,经常和高恩洪、孙丹林意见相左,在阁议席上常吵得下不了台,王宠惠看到这种情形,颇感困扰,因此他劝罗文干让点步,罗总不肯,有一次王宠惠气了起来,忿然对罗说:“我是请老朋友来帮忙的,不是请老朋友来闹别扭的。”罗听了,气上加气,也扬声回答说:“我只能侍候一个总理,不能侍候三个总理!”罗说这话是什么用意呢?他是指除王以外还有两个阴影的后台老板,一个是代表洛阳吴佩孚的高恩洪和孙丹林,一个是代表保定曹锟的高凌霨。这就是古语所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之意。
  10月11日,参众两院联合举行第三次常会的开幕仪式,黎元洪偕同全体阁员前往祝贺。由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宣布开会,还没有致开会词,就听见议员席上有一位议员扬声叫了起来,他说:“法律问题还没有解决,议长怎么就召集开会?黎元洪高唱统一,现在请问一下国会本身统一了没有?吴景濂醉心权利,不能逃罪,黎元洪也要负联带责任!”大家定睛一看,这位语惊四座的,是国会议员彭养光,彭所谓的法律问题就是“民八议会”和“民六议会”问题,因为6月3日广州届会通电主张继续“民八议会”,否认王家襄等在天津召开的“民六议会”。8月1日国会复会时,“民六议员”被拒参加,因此京沪一带的“民八议员”发动力争正统运动,认为以前曾任官吏,辞去议员或者在广州被除名的议员,都算是丧失了议员资格,不应再窃据议席。8月30日一批“民八议员”曾在北京闯入众议院,殴打议长。黎元洪为息事宁人,除用官职安抚“民八议员”外,还设立了“政治讨论会”来安抚他们。彭养光这一吵,接着议员凌毅也提出质问,大声说“黎元洪以什么资格来这儿,你只是一个平民,平民有什么资格出席国会?”
  黎元洪一看情形不佳,乃催吴景濂赶快念完开会辞。
  吴景濂匆匆念完了开会词后,就宣布请黎大总统致开幕贺辞,会场上更是一片叫嚣之声,有人用手狂拍桌椅,黎元洪不理睬这些吵闹,径自朗声宣读他的颂词。焦易堂这时大声地叫了起来,他说:“黎元洪,你就是解散第二次国会的人,今天还有什么脸来致颂词?”郑江灏则指着阁员席次大骂道:“坐在这一排的是些什么人?你们如果是来旁听的,就该到楼上旁听席上去。”然后他指着王宠惠说:“你不是王宠惠吗?我认得你,你是一个平民,怎么会坐到国务总理席位上?”
  黎元洪在一片吵闹声中,匆忙地念完他的颂辞,其实没有一个人听到他是念些什么,因为这时的国会议场已成了中央市场,乱哄哄的一片,谁也听不清了。
  王宠惠看见局面闹得太凶,便不敢致辞,请议长潦潦草草地结束了这幕“民主闹剧”。会议完毕照例要照一张像,大家走到议场前面等候摄影。正当就坐时,郑江灏恶狠狠地跑了过来,大骂“私生子内阁”,而且用手去推王宠惠,不许他就坐,还亏吴景濂说好说歹地才把他劝走。
  10月12日王内阁提出了总辞职。
  10月14日保定举行庚申、壬戌两役阵亡将士追悼大会,不少议员前往保定,借参加追悼会为名,接洽内阁问题。然而最重要的一个人——吴佩孚却没有到保定参加这个大会。吴佩孚不到保定来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时候,保定和洛阳两派对于总统问题有了极难调和的意见,保定方面主张国会要先选总统然后制宪,而洛阳方面则主张先制宪然后再选总统。曹锟对于总统位子已经跃跃欲试,吴佩孚则不主张曹这时先做总统,吴的本意是为直系团体好,可是曹锟听了他左右的挑拨,却误会吴的反对是为了吴想总统自为,有了这种误会,吴的好意曹就不会接受。这样一来,曹、吴之间愈走愈远。
  28日吴佩孚有回答公府某要人的电报,其中提到:“津派(指在天津的曹派)借端捣乱,鼓动选举,并未得仲帅(曹锟字仲珊)同意,迹近矫命,罪在蒙混,应促国会先行制宪。宪法一日不成,即一日不提选举。纠纷十一年,胥为此件,苟非丧心病狂,何得不注意于此。俟相当时期,当通电表明。”吴的秘书长白坚武另有勘电(28日):“巡帅(吴)主张先制宪法,议员来此者亦曾以此为告,其翊赞元首,实出至诚,夙昔已然,宁待今兹。”这两个电报都是由总统府传出来的,当然不是伪造,不过某要人是谁?白的电报打给何人?都没有宣布。这可能是黎用吴的意见以抵制大选。
  同时总统府还发表了赵恒惕主张先制宪法的感电(27日)。
  反吴派把倒阁运动和大选同时进行。
  11月15日顾维钧在外交大楼举行宴会,全体阁员和国会中重要人士都参加。不知怎的,吴景濂和王宠惠吵了起来。吴竟沉下脸,借了几分酒意问王:“国会要你下台,你为什么赖着不走?”王自然大为光火,也怒形于色说:“难道你就是国会?真是笑话!”于是两人翻了脸。吴竟骂了起来,他骂王:“简直混帐。”并且说:“议长当然可以代表国会。”王宠惠气得发抖说:“这成什么样子?堂堂国会议长,竟说出了这样下流的话来。”吴景濂挥着拳头说:“我就是这个样子,要你滚蛋。”
  17日晚间,吴景濂在他麻线胡同私邸召集秘密会议,讨论倒阁问题。
  一九六、罗文干案
  11年11月18日晚吴景濂和众议院副议长张伯烈带了华意银行买办李某,一同到东厂胡同,口称有机密大事要见总统,并且请黎屏退左右,以便密陈。黎弄得莫名其妙,但看他们颜色沉重,也不敢怠慢,就照他们要求办。只见吴从公事包中拿出一个由众议院盖过印,以议长名义写给总统的一封公函,黎扯开公函一看,内容是举发财政总长罗文干和华意银行代理人罗森达、格索利于11月14日擅自签订奥国借款展期合同,换发新债票,使国家财产受到5000万元的损失。查奥国借款已由巴黎和会议决,作为赔偿中国的一种债票,当然不必再签新约,换发新债票。加以这一案既未提交国务会议通过,呈请总统批准,也未提交国会讨论。同时华意银行因为达到了换发新债券的目的,已经秘密付出支票8万英镑,这张支票上盖了财政部印信和罗文干的亲笔签字,显然这是行贿受贿的铁证。现有华意银行买办李君前来作证,请总统裁决。
  黎看完了公函就问李君:“你懂得法律吗?”李答说:“报告总统,我国法律规定,诬告者应受反坐处分。这案子是千真万确的,我不怕反坐的处分。”
  由于李答复得斩钉截铁,黎便没了主意。吴景濂在旁怂恿说:“这是百分之百的贪污案件,请总统按照以前拿办财政总长陈锦涛的先例,立刻命令军警将罗文干捕送法庭办理。”黎这时很是为难,不知如何处理才好。吴于是恫吓说:“总统不能再事犹豫,万一罗等闻风先逃,那么责任就在总统身上了。”
  黎这时最怕别人给他圈套,他怕罗文干真的会逃走,给反黎的人以口实,因此立刻命令侍从武官打电话通知步兵统领聂宪藩、京师警察总监薛之珩到总统府来。黎元洪把步兵统领聂宪藩和京师警察总监薛之珩召来,即令他们派兵去抓罗文干和财政部库藏司司长黄体濂,抓到后解送法院。步兵统领聂宪藩奉到黎命,即返办公处,办好一件公文,派排长王得贵率领荷枪实弹的士兵十余人,持了拘捕公文径赴南长街罗宅,抵达时,罗偕夫人去看电影没有回家,等了一个多钟头,罗一返家,即被逮捕。罗当时不明究竟,很是生气,迨看到步兵统领的公文,公文上如此写着:
  “奉大总统手谕,准众议长吴景濂副议长张伯烈函开:‘财政总长罗文干订立奥国借款展期合同,有纳贿情事,请求谕饬步兵统领捕送地方检察厅讯办。’等由,准此,仰该统领即便遵照,将该总长捕送京师地方检察厅拘押,听候讯办。此谕,等因奉此。合亟仰该徘长即便前往将罗文干一名拘捕前来,听候函送检察厅讯办,切切勿延!此令。”
  罗看到这份公文,忿然说:“既然有公文,我当然跟你们去,不过这种作法,简直是笑话,荒唐极了。”说着便叫人备汽车和王得贵等一同到了步兵统领衙门,财政部库藏司长黄体濂这时也拘到,由步兵统领移至京师警察厅暂时看管。
  就在罗被捕的当晚,国务总理王宠惠、外交总长顾维钧、内务总长孙丹林、交通总长高恩洪都得到了消息,他们马上联袂到警察厅来探问。王宠惠激动地指责总统直接下令逮捕阁员是非法行为。
  当京师步兵统领和警察厅长把拘捕到罗文干和黄体濂事向黎元洪复命时,黎也感到这一措施的不合法,乃派人到警察厅通知薛之衍暂缓将罗、黄移送法院,以免事态扩大。可是罗文干却不答应,他坚决要警察厅把他送到法庭受审,因此19日薛之衍遂将罗等移送地方检察厅看管。
  19日上午,王宠惠率领全体阁员到总统府见黎,黎不待来客开口,就自怨自艾地连称自己违法,王宠惠要求黎将他一并送交法院,黎则向他们赔了许多不是,说了许多道歉话,甚至表示愿意下令自责,并且愿意亲自到检察厅去把罗接出来。但是阁员们都不以为然,阁员们愤怒地在总统府召开紧急会议,议决:
  (一)通电全国,说明吴、张两议员胁迫总统下令逮捕阁员的经过情形。
  (二)总统根据内阁的呈文,发表命令,将此案提交地方检察厅依法办理。
  在会议上,大家都很愤激,黎则向他们说尽了好话。
  内阁阁员们在总统府紧急会议后,即根据议决,替总统拟就了一道命令,请黎发表,命令全文如下:
  “据署国务总理王宠惠呈称,署财政总长罗文干因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副议长张伯烈具名函达大总统,谓其于奥国借款展期合同擅敢签字,并面请大总统立交军警逮捕。查该总长关于此案,曾咨呈国务院批准在案,现在既经逮捕,据该总长声称,非俟水落石出,不愿离开法庭。惟未经法定手续,遽尔逮捕国务员,深滋疑虑等语。所呈具有理由,该总长既不愿离开法庭,应由法庭依法办理,务期真相尽得,以昭公道而明是非。此令。”
  黎元洪当场看了这道命令,表示同意,愿意盖印公布。正在这个时候,突然又涌进来一大群人,并没有通报就闯入了,原来是议长吴景濂、副议长张伯烈,他们风闻阁员们在黎处开会,怕黎受他们影响,于是邀集20余位议员,雄赳赳气昂昂地冲进来,吓得阁员们从侧门溜走。吴等看到楠木桌上还没有盖好印的大总统命令,就威胁黎不可盖印,同时告诉黎说:国会对罗即将提出查办案,总统应俟查办案送到时据以发布命令,交法庭依法处理。黎这时已没了主意,吴等一说,黎也同意,把命令便搁了下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