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丘吉尔传

_6 蔡赓生 (当代)
六 临危受命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以后,英国国内要求成立联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有些人认为这样做可以表明英国人同心协力,举国一致的姿态,或许会令希特勒在战争面前知难而退;也有些人认为,既然战争不可避免,就应该将包括反对派在内的杰出领导人延揽入内阁。张伯伦对于这种意见不置可否,实际上就是不愿采纳,因为这意味着丘吉尔也将进入政府。
  的确,要求让丘吉尔参加内阁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就连最正统的保守党人中间也有许多人持这种看法。保守党的喉舌《每日电讯报》7月3日在社论中提到这种看法时还如此评价丘吉尔,说他“不仅是一位由于同国家事务有着长期而密切的接触而训练得极有责任心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对处理在战争中出现的、特别是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棘手问题,具有无可比拟的实际经验的政治家”。7月12日,该报还发表了几位知名的自由党人署名的来信,赞成丘吉尔回到政府中。保守党元老索尔兹伯里侯爵也写来了表示赞同的信。但张伯伦的想法是:“若有任何缓和紧张局势和恢复同独裁者正常关系的可能性,我都不会甘冒那种无疑会被他们视作一种挑战的风险。”他认为让丘吉尔进入政府可能会刺激希特勒。所以尽管许多人提出这一要求,甚至还有人发起了一场四处张贴“丘吉尔必须回到政府去”的标语和海报的运动,许多青年男女在身体前后都挂有这样标语的牌子在下院门口请愿,张伯伦还是不为所动。
  但是,德国对波兰的入侵,迫使张伯伦改变了态度。9月1日早晨,英国下达了军队动员令。下午,张伯伦在首相官邸约见丘吉尔,向他发出参加由6位大臣组成的小型战时内阁的邀请。但张伯伦说,由于自由党和工党对各大党派的联合尚未作出决定,所以暂时不能发出正式任命。第二天,丘吉尔写信给张伯伦,认为他拟议中的战时内阁的大臣年龄偏大,希望再添上较年轻的辛克莱和艾登。实质上丘吉尔是想添上和自己意见一致的人。9月3日,张伯伦维护和平的幻想最后破灭,下院批准了政府作出的全国进入战争状态的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张伯伦是被舆论和下院推着走的,如历史学家泰勒所说:“是下院把战争强加在动摇不定的英国政府头上的。”在下院的首相办公室里,张伯伦向丘吉尔宣布,他决定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参加战时内阁,并请丘吉尔任海军大臣。
丘吉尔传--1 重任海军大臣
1 重任海军大臣
  在阔别了24年之后,丘吉尔又回到海军部工作,心情十分迫切。刚接受任命,等不得在王宫行吻手礼,他就捎话给海军部说,他将在当天下午6点到部视事。海军部立即电告各海军舰队:“温斯顿回来了。”
  他对海军大臣的办公室仍然相当熟悉,但对海军部的大批高级军官却比较陌生。在他上一次任海军大臣时,这些人都还是中级军官。他任命布伦丹·布雷肯为私人政务秘书;请林德曼教授帮助建立了统计处;还在自己的房间附近设立了高级作战室,以便掌握舰队的调遣分布和商船运输情况。他请海军部侍从副官C·B·汤普逊海军中校每周二安排一次聚餐会,以便可以定期见到各部门官员。
  在他刚到海军部不久,因为“雅典娜”号被鱼雷击沉,其中有不少美国人遇难,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给他打来电话交换情况,这是丘吉尔第一次与罗斯福通话。9月11日,罗斯福还以个人名义写信给丘吉尔说:“我希望你和首相了解,如果你们有什么事要告诉我,我随时欢迎你们直接和我联系。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把封好的信,通过你们的外交邮袋或我的外交邮袋寄给我。”丘吉尔立刻以“前海军人员”的名义给罗斯福总统回了信。此后他一直与罗斯福长期保持着通信联系,双方来往信件达千封之多。
  英国对德宣战之后到1940年4月这段时间里,实际上处于一种宣而不战的状态,生怕刺激了德国人会妨碍将来的议和,因而在历史上这一时期被称为“晦暗不明的战争”或者“奇怪的战争”。只有丘吉尔主持的英国海军部是个例外。他上任以后,把全副精力都投入了海军部的各项工作中去,每天夜以继日地忙碌着,时间往往长达十八、九个小时。为了保持航线畅通,保证军用物资以及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他组织建立了商船护航制度,并为商船装备了反潜大炮以防止敌人潜艇袭击。他视察了英国沿海各基地的舰队。9月14日,他北上视察本土舰队,同时想对斯卡帕湾加以考察,试图为护航舰队落实一个适当的根据地。丘吉尔乘坐本土舰队司令、海军上将查尔斯·福布斯爵士的旗舰“纳尔逊号”,视察了斯卡帕湾和停泊在埃韦湾的其他舰只。他回顾了25年前的另一次视察,与今天两相对照,他认为:“严格的军纪,优良的作风,威武的姿态,以及礼仪上的惯例,这一切都没有变。但完全不同的一代穿上了军装,走上了岗位。唯有战舰绝大部分还是我在任期间建造的,没有一艘是新的。”不仅装备陈旧,而且数量不足。丘吉尔惊讶地发现,像“纳尔逊号”这样的巨型战列舰,竟连一艘负责护卫的驱逐舰都没有。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由于军事技术的进步,战舰受到了来自水下潜艇和空中飞机的更大威胁。绥靖政策荒废的岁月和眼前的严重情况都使他的心情格外沉重。
  当他于19日晚乘火车回到伦敦时,海军部第一海务大臣、海军上将达德利·庞德爵士亲往尤斯顿车站迎接他,并向他报告了“无畏号”航空母舰在布里斯托尔海峡遭鱼雷袭击下沉,舰上1260名官兵中约有500人丧生的不幸消息。丘吉尔当即决定允许新闻界报道这一事件。他随后向下院通报了建立商船护航制度、武装商船以自卫,以及消灭德国潜艇的战斗情况。丘吉尔认为,反潜艇斗争是“一场残酷的、大规模的和艰苦的搜索与驱逐战、伏击与计谋战,以及科学与航海技术战。”尽管形势严峻,他还是满怀信心。他的发言受到下院的高度评价。艾德礼称赞这是一篇“坚定有力的声明”;辛克莱认为他的“罕见有力的演说,是一位战斗的大臣发表的一篇战斗演说,这篇演说对处于战争时期的这个国家的议会和人民来说,是一剂强有力的和合乎时宜的滋补药”。
  10月中旬,一艘德国潜艇成功地穿越斯卡帕湾的防线,击沉了抛锚停泊的“皇家橡树号”战舰,有786名官兵阵亡。由于丘吉尔上任时间很短而未被追究责任。对此,海军元帅罗杰·凯斯爵士发表看法说:“在我看来,我确信全部海军将士都同意这种意见,即如果这位高贵的先生在战前几个月就任海军大臣的话,也就不会发生我们任何一个海港处于无准备状态这样的问题。”
  为了重树海军的形象,鼓舞士气,海军部组织了一支由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组成的舰队,搜索在南太平洋袭击商船的德国战舰。一艘名叫“施佩伯爵号”的小型德国战舰在12月13日与一支由巡洋舰组成的英联邦巡逻护航舰队相遇。在亨利·哈伍德准将的巧妙调遣下,三艘只装备了6英寸和8英寸口径大炮的英方巡洋舰,将装有11英寸口径大炮的德舰击成重伤,使它被迫逃往中立国乌拉圭首都蒙德维的亚港内,但它只被允准停泊72小时。英方哈伍德将军的“埃克塞特号”巡洋舰也因受伤被迫放弃了追击,只有另两艘巡洋舰封锁了港口。在12月17日德国战舰被迫离港之前,英国主力舰“坎伯兰号”重型巡洋舰也赶到了。鉴于逃生已无可能,德国“施佩伯爵号”战舰舰长下令自爆战舰,舰长本人也自杀了。
  这一以小胜大的出色战绩在英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当其中的两艘英国军舰“埃克塞特号”和“阿杰克斯号”于1940年2月中旬返回母港时受到隆重欢迎。国王在伦敦检阅了两舰的全体官兵并为他们授勋。随后伦敦市长在市政厅为他们举行了招待午宴。恰好这时传来消息说,英国驱逐舰“科塞克号”冒险闯入挪威领海,从德国补给舰“奥尔特马克号”上救出了299名英国战俘。这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由于侵犯了挪威的中立,丘吉尔不得不“向外交部施加适当的压力”,使这一事件由政府表示认可。
  除了主持海军部的工作之外,作为战时内阁的成员,丘吉尔自1939年9月中旬起,几乎天天出席战时内阁的各种会议,就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质询和发表意见。在丘吉尔的敦促下,内阁同意了将陆军建制增加到55个师,以便在必要时从西线援助法国。他还拟定了“凯瑟琳行动”计划,以便为设想中的开辟北方战线的战舰进行支援和护航。他另有两项秘密计划,一项是建造在布雷区和其他障碍物中开辟道路的巨型挖掘机的“耕耘者计划”;另一项是在莱茵河投放漂浮水雷的“皇家海军陆战队计划”。他还想在挪威沿海及“入口水道”设置水雷,以切断可能从纳尔维克港将瑞典的铁矿石运往德国的航线。但由于涉及到侵犯挪威中立地位的问题,因而遭到外交部和自治领事务部的反对。
  11月末,在泰晤士河口的河滩上,发现了一个德国磁性水雷。海军部派出一个勇敢的技术小组,想方设法拆开了它,揭示了它的秘密。从此以后,英国的船只上都装上了各种消磁装置。
  在英国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同时,苏联为在其西北部提供一条更有效的防线,在收服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之后,又向芬兰发起了进攻。芬兰人开始时进行了成功的抵抗,但后来却无法顶住苏联红军的强大压力。在芬兰呼吁下,国际联盟于1939年12月作出了谴责苏联的决议并将其开除。英法两国在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后,提出了一项从挪威和瑞典借道援助芬兰的计划,但挪威和瑞典迟迟不表示同意。拖了几个月后,芬兰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被迫于1940年3月13日按照苏联开出的条件签订了和平协议。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使达拉第政府倒台;以保罗·雷诺为首组成了新内阁。在此期间,丘吉尔于2月间曾陪同张伯伦前往巴黎出席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此行使他了解到,法国在开辟西部战线上毫无积极性。
  1940年4月,英国的战争领导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陆、海军大臣直接参加战时内阁,使国防协调大臣一职成为多余。担任该职务的查特菲尔德勋爵辞职后,政府公告明确表示不准备派人接任,而打算由丘吉尔以资历最久的军务大臣的身份,主持军事协调委员会。于是丘吉尔从4月8日起便担任了会议主席。丘吉尔发现,他这个主席实际上无任何权力;而且指挥战争的机构层次太多,运转太慢,容易产生分歧。“一切问题都必须解释又解释,等到这个程序完成以后,整个局势往往早已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很易于误事。丘吉尔认为,只有首相才有权威主持军事协调委员会。于是他在15日请张伯伦担任了主席。
  在此期间,战时内阁曾就丘吉尔的两项布防水雷的计划争取法国的支持。对在莱茵河投放漂浮水雷的“皇家海军陆战队计划”,由于虽已下台但仍很有权势的达拉第担心这样会引起德国报复而加以反对,遭到否定。英国决定先实施在挪威沿海布雷,但行动的日期由4月5日推到了8日。就在8日夜晚,德国军队同时向挪威和丹麦发动了进攻。
  此前,4月5日晚上,德国驻奥斯陆公使邀请了一些包括挪威政府成员的显要人物,观看德国征服波兰经过的电影。电影在轰炸华沙的恐怖场面达到高潮的同时,推出了“对于这种结局,他们应该感谢他们的英、法朋友”的字幕,然后就结束了。这个结尾对挪威政府是意味深长的;而挪威政府也想努力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所以,当得知英国海军4月8日的布雷行动后,当天挪威外交部的精力都花在了起草对英国政府的抗议上。
  但是事实说明:“挪威严格遵守中立是造成了它现在所遭受的痛苦以及我们只能给它有限援助的原因。”从德国方面的行动看,“奇袭、残酷和准确,这些都是进攻无辜的和毫无防御的挪威时表现出来的特点”。德国军队乘着海军的驱逐舰,在按照常规驶回挪威的实际上装满了军火和补给品的矿石运输船的掩护下,轻而易举地攻占了纳尔维克等港口。在48小时之内,挪威的主要港口均落入德军手中。与此同时,德军从陆路大举进犯丹麦。武装力量弱小的丹麦无法进行有效抵抗,很快被德军占领。哥本哈根机场成了德国人向挪威运送增援的最好基地。
  英国海军与德国海军在挪威沿海一带进行了殊死的战斗。4月9日,5艘英国驱逐舰进入纳尔维克港湾,凭着出其不意的有利条件,将兵力上占优势的德国驱逐舰击沉了两艘,击伤了好几艘。但在成功地进行了三次袭击后,返回途中与增援的德国战舰相遇,在德军重型大炮的轰击下,英国海军的“猎人号”被击沉,“哈代号”受创后搁浅,另外两艘也都受到创伤,跟着“哈沃克号”撤向公海。10日,英国海军舰队继续封锁所有的入口处,同时海军飞机袭击德国舰队获得成功,将德国巡洋舰“克尼希堡号”炸沉了。在战斗的第一个星期内,英军潜艇至少击沉了9艘敌人的运输舰和供应船,使德军丧失了大批海员。但是英国人自己的损失也较严重。
  这段时间里,丘吉尔日夜操劳,极度疲乏,差点没有累倒。尼科尔森在日记中对他4月11日在下院报告战况时的情形这样写道:
  “当他站起来讲话时,显得非常疲倦。开始时他作出一副发表演讲的架势,继而就沉溺于含糊不清的修辞之中,还伴以令人厌倦的嘲笑,我很少看见他这样被动……。他支支吾吾,把报告草稿的次序都搞错了,戴错了一副眼镜,又到处乱摸那合适的一副;讲话时,他要讲的是‘丹麦’,却又一再说成‘瑞典’,一出又一出,成了一次拙劣的表演。”
  两天后,即4日13日,英国海军又取得了一次胜利。
  “沃斯帕特号”战列舰在9艘驱逐舰护卫下,进入佛斯特峡湾,在纳尔维克港外的海战中,一举消灭了8艘德国驱逐舰,而英国海军未损失一只舰艇。德国以牺牲大部分舰只为代价,将英国海军的主力吸引在挪威北部。但他们在挪威中部和南部的陆上进军则十分顺利,力量迅速增强。盟军曾试图攻占中部的特隆赫姆,丘吉尔就此向最高军事会议说明了参谋部制定的计划并得到内阁批准。但后来因为三军参谋长观点变化,这个代号“铁锤”的计划被迫放弃。新的钳形攻势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终于未能成功。最后英国军队“在特隆赫姆,是失败了!在纳尔维克,是进退维谷!”5月,当欧洲大陆上新的战事爆发以后,盟军被迫放弃“经过艰难困苦所赢得的一切”,从挪威全面撤退。
  在挪威战役付出沉重代价仍令人失望地失败之后,英国国内“引起了深刻的骚动”。反对党要求对战争的形势进行辩论。5月7日,关于挪威军事行动的辩论在下院举行。下院的议员们情绪激昂,反对张伯伦继续执政的倾向逐渐趋于明朗化了,张伯伦的开场白在敌意的嘲笑声中被打断。而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的议员都以激愤的态度争相发言,矛头直指张伯伦。发言者们都博得了整个下院的支持,四面八方的欢呼声响彻议会大厅。
  5月8日,辩论仍继续进行。反对党议员赫伯特·莫里森在发言中宣布,要求对政府举行信任投票。老资格的自由党人劳合—乔治的发言更为明确也更具决定性,他说:“我庄严地声明,首相应该以身作则,首先作出牺牲,因为在这次战争中,没有比首相牺牲自己的职位,更能对胜利作出贡献的了。”在劳合—乔治说到“我并不认为海军大臣对于在挪威发生的一切,应负全部的责任”时,丘吉尔立即声明:“我对海军部所作的一切,负完全的责任。”劳合—乔治则警告丘吉尔,不要为了掩护张伯伦而使自己变成一个防空洞。丘吉尔在最后发言中,仍然尽最大的努力为张伯伦进行辩护,但他的话不断被反对党尤其是工党的议员所打断,震耳欲聋的喧嚣声使人无法听清丘吉尔的发言。不过议员们的愤怒显而易见不是针对丘吉尔而是针对张伯伦的。
  最后,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强烈地表现出对张伯伦及其内阁的不信任。政府虽然获得了81票的多数,这一多数在平时也能保证政府不致倒台,但与过去政府拥有的两百多票的多数比大幅度下滑,而且这是在要求社会各阶层都作出牺牲的战争条件下,所以张伯伦也感到他不能再继续执政了,而应该组成一个联合政府。
  5月9日,丘吉尔与艾登和金斯利·伍德共进午餐,他从伍德口中得知了张伯伦决定组织联合政府并准备在必要时让出首相位置。一直对张伯伦忠心耿耿的金斯利·伍德此时也意识到张伯伦及其亲信不能很好地领导国家进行战争,因此他提醒丘吉尔说,如果张伯伦问及哈利法克斯是否宜于担任首相时,丘吉尔应保持沉默,对张伯伦的想法不予鼓励。当天下午,丘吉尔应召来到首相官邸,与张伯伦、哈利法克斯一起会晤了反对党领袖艾德礼和格林伍德,探询工党对以张伯伦为首组织联合政府的意见。艾德礼和格林伍德尽管十分客气,但未作出任何许诺,并明确暗示,正在伯恩默思举行的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将会作出对此不利的反应。
  5月10日,在英国政治局势尚未明朗的时候,传来了德国进犯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消息。头天晚上还在表示友好的德国,次日清晨既无任何借口,也未提出任何警告,就展开了闪电般的进攻。坦克、大炮排山倒海般地越过边界,向低地国家的腹地推进。上午10时,金斯利·伍德告诉丘吉尔,张伯伦认为鉴于情况紧急,他应留任进行指挥;但金斯利·伍德认为恰恰相反,只有成立联合政府才能应付新的危机;张伯伦接受了这一看法。11时,丘吉尔再次应召来到首相官邸。应召而来的还有哈利法克斯和马杰森。张伯伦对他们说,鉴于工党的反应,他已不可能出面组织联合政府;同时他认为丘吉尔前一天的发言会妨碍丘吉尔得到工党的支持。现在的问题是,在他提出辞职时,应向国王推荐谁来组阁。张伯伦问话的意图很明显,他希望由哈利法克斯出面组阁,但马杰森拒不在丘吉尔和哈利法克斯两人之间由谁继任的问题上表态。丘吉尔也长时期一言不发,后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写道:“在我的政治生涯中,我曾有过许多次重要的谈话,而这次确实是最重要的一次。通常我滔滔不绝地谈论,但这次却缄默不语。”
  在经过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哈利法克斯终于说话了。他已明白丘吉尔不愿由他组阁。而得不到丘吉尔的支持,组成联合政府也是不可能的。正如历史学家泰勒所说:“所有这些人都在丘吉尔的掌握之中。一旦他拒绝进入政府,这些人就会被愤怒的群众风暴所埋葬。”因此这位被泰勒称为“绥靖大公”的哈利法克斯勋爵说,由于他是上院议员,不适合在目前的战争条件下出面组织政府。这样,组织联合政府的责任就落在了丘吉尔的肩上。于是丘吉尔说,“我在国王命令我组阁以前,不准备和两个反对党中的任何一党交换意见。”他以此巧妙地表明了他同意组阁的意图。
  随后丘吉尔回到了海军部。他看到刚从阿姆斯特丹逃来的荷兰内阁的一些成员们,正在他的办公室里等待。这些人形容枯槁,精疲力竭,眼中流露出恐怖的神色。在与荷兰内阁成员进行商讨后,丘吉尔对在荷兰附近的英国舰队下达了大量命令,指示他们与荷兰皇家海军密切联系,共同阻击入侵的德军。而此时张伯伦仍在作最后的努力,他一面等待着来自工党的新消息,一面让他的私人政务秘书道格拉斯打电话,请外交部次官R·A·巴特勒劝哈利法克斯改变主意,同意出任首相。但巴特勒答复说他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因为哈利法克斯已外出看牙去了。下午5时,艾德礼从伯恩默思打来电话说:“工党准备作为一个正式伙伴在新政府中分担责任。政府要由一名新首相领导,这位新首相应得到全国的信赖。”据说“由一名新首相领导”这句话是老资格工党议员道尔顿提议加上的,这样就毫不含糊地表明了工党抵制张伯伦及其亲信组织内阁的态度。于是,张伯伦立即向国王递交了辞呈,并建议国王指定丘吉尔组阁。
  丘吉尔很快就接到了要他6时入宫晋谒国王的通知。他后来回忆说,在来到王宫后,“我立即被引去觐见国王。国王陛下对我非常客气,要我坐下。他以一种锐利的和奇妙的眼光注视了我一会儿,然后对我说:‘我想你不知道为什么我要找你来吧?’我顺着他的情绪回答说:‘陛下,我简直想不出为什么。’他笑着说:‘我要请你组织政府。’我说我当然愿意遵命”。据国王自己的记载,似乎他真地以为丘吉尔不知道被召见的意图。但实际上,丘吉尔不仅对此十分清楚,而且早就认为这一重任是非他莫属的。早在1939年8月中旬他从法国视察后回到伦敦时,他就请苏格兰场的警官汤姆森对他提供警戒。他曾就此说明道:“在那段等待时机的时间里,我知道,如果战争爆发——谁还能怀疑这一点呢?——一副沉重的担子将落在我的肩上。”此刻,他的预感应验了。他告诉国王,他将立即邀见工党和自由党领袖;他还建议组织一个包括五六个阁员的战时内阁,在午夜以前,他将把至少五人的名单呈交给国王。
  当晚七点多钟,丘吉尔约见工党领袖艾德礼和格林伍德,在问清他们愿意参加联合政府后,建议工党应在政府中占三分之一的职位,并请他们提供人选名单。丘吉尔请张伯伦以枢密院长的身份领导下院;请哈利法克斯留任外交大臣并参加战时内阁;丘吉尔自己担任首相兼国防大臣。大约10时左右,丘吉尔将五人名单呈报给国王。对政府其他各主要部门的任命是:海军大臣亚历山大、陆军大臣艾登、空军大臣辛克莱、军需大臣莫里森、大法官西蒙爵士、殖民地事务大臣劳埃德、劳工大臣贝文、财政大臣伍德、商务大臣邓肯、战时经济大臣道尔顿。另外,由于考虑到飞机在未来的战争中对于英国这个岛国的特殊重要性,在丘吉尔的坚持下,新成立了飞机生产部,请比弗布鲁克出任首任大臣。当丘吉尔一直忙到次日凌晨3时上床休息时,他有了一种轻松之感。他后来回忆此时的心情时说:“我强烈地感到自己如释重负。我终于获得指挥全局的大权了。我觉得我好像是正在和命运一同前进,而我以往的全部生活,不过是为这个时刻,为承担这种考验而进行的一种准备罢了。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在政治上处于在野地位,因而使我摆脱了通常政党之间的敌对情绪。我在过去的六年中所提出的警告,既频繁而又详尽,并且现在都已不幸而言中,所以,谁也不能对我非难,谁都不能指责我发动战争,或对战争缺乏准备。我想我对战争的全局有很多的认识,自己深信不会遭到失败。因此,虽然我迫切地盼望天明,但我却睡得很熟,而且不必在梦中去追求安慰,因为事实比梦想要美妙得多。”
丘吉尔传--2 战时内阁首相
2 战时内阁首相
  5月13日,丘吉尔第一次作为首相出席了下院的会议。他在政府的前排议席上就坐,他的两边分别坐着张伯伦和艾德礼。他在会上发表了简短的就职演讲,宣布了新政府的政策。他说:
  “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从未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最后丘吉尔呼吁道:“我满怀兴奋和希望,担负起我的工作。我深信,人们不会让我们的事业遭到失败。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有权利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说:起来,让我们把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前进!”
  劳合·乔治在发言中对丘吉尔表示了最良好的祝愿。他称赞丘吉尔“闪烁着天才的智慧,无所畏惧的勇气,对战争有深刻的研究,在作战与指挥上饶有经验”。工党在下院的发言人里斯·史密斯报告了在伯恩默思举行的工党大会的投票结果,以240万票对17万票的压倒多数赞成工党参加联合政府。在不多的几个发言中,几乎一致表达了对新政府的支持,只有和平主义的独立工党议员詹姆斯·麦克斯顿一个人表示反对,并坚持要求下院进行表决。投票结果表明,丘吉尔的新政府以381票对0票赢得了举国一致的支持。
  为了避免新旧政府交替过程中出现不愉快的事情,丘吉尔十分注意照顾张伯伦的情绪。他在11日就致信张伯伦说:“一个月内谁也不变动住处。”丘吉尔在海军部内设立了他的临时总部,把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请到海军部作战室商议重大问题,采取紧急措施,作出了拘留敌国侨民,设法防止敌人的滑翔机在英国的开阔地带着陆等决定。
  一开始,哈利法克斯认为丘吉尔知识面有缺陷,性格易冲动,担心他不能秩序井然地、高效率地开展工作。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两个星期内,一切都变了过来。我怀疑白厅在看法上和办事速度上是否也发生了如此迅速的变化……。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树立起一种紧迫感,人们实际看到,受到尊重的公务人员在走廊里匆匆来去。任何延误都不能得到宽容;电话交换台的工作效率成倍成倍地提高;参谋长联席会议几乎在不间断地举行;取消了定点办公时间,周末休假也被取消了。”
  丘吉尔任命莫尔顿少校和林德曼教授为自己的私人助理。布伦丹·布雷肯未得到正式任命,但这只不过是他更愿意作为一名亲密朋友非正式地发挥作用。丘吉尔从海军部调来埃里克·西尔担任首席私人秘书,另外从唐宁街调过来几位私人秘书。一些新近才与丘吉尔打交道的人往往不能适应他的工作习惯。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睡得很晚;早上通常8点钟醒来,躺在床上读报纸、公文和电报;然后躺在床上接见下属,口授各种命令和指示;到了中午他从不放弃早在年轻时去古巴采访中养成的午休习惯;只有下午到晚上他才起来出席各种会议和有关活动。
  丘吉尔此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德国人在欧洲大陆的进军十分顺利,势如破竹,不仅荷兰和比利时人无法阻挡,就连一直被视为欧洲最强大的法国陆军也败下阵来。德军的装甲师团和轰炸机群蜂拥而来,从比利时境内越过阿登山脉和马斯河,于5月14日冲破了法军在色当和迪南的防守阵地,把法国第二军和第九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德军的这一胜利不仅威胁着被牢牢牵制在北部的盟军后方,也使东南边德法边境上耗资巨大、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成为废物。5月14日晚,荷兰军队向德军投降。局势非常危急。法国总理雷诺给丘吉尔发来电报,声称法国陆军已顶不住德军坦克与轰炸机的联合进攻,请求再派10个以上的空军中队进行增援。丘吉尔认为,“在我们帝国的心脏进一步暴露在敌人面前之前,我们应该等一等再说”。因此英国方面的决定是,准备派出10个空军中队,但其中6个中队最终是否派出,要根据战局的实际发展而定。
  但在第二天清早给丘吉尔打来的电话中,这位法国总理不再提要求增援的事,他沮丧地告诉丘吉尔:“我们被打败了,我们打输了这场战争。”丘吉尔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迟疑了一下后他反问道:“不可能这么快吧?”但是雷诺在电话中几次重复了刚说的话,于是丘吉尔说,他准备当天亲自去法国与雷诺面谈。
  此时丘吉尔已预感到法国最终将会一败涂地,英国不久就将失去最后一个主要的盟国。因此他在成行前,即5月15日下午起草了向罗斯福总统紧急求援的电报。这一举动虽经内阁同意,但为了保持联络的非正式性质,署名仍用的是“前海军人员”。电报说:
  “我虽然变换了职务,但我相信你不愿意中断我们之间的密切的私人通信。正如你必然知道的那样,局势已迅速地恶化了,敌人在空中显然占了优势,他们的新技术正在法国人的心中产生深刻的印象。我本人认为,地面战争才刚刚开始,我很想看到群众都参加战争。直到目前为止,希特勒还是在用特种坦克部队和空军作战。那些小国简直像火柴杆一样,一个一个地被粉碎了。虽然还没有肯定,但我们必须预料到,墨索里尼也将急急忙忙地插手进来参加对文明国家的劫掠。我们预料,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里会受到空中袭击以及伞兵和空运部队的袭击。我们对此已有所准备。如果必要的话,我们将继续单独作战,我们是不怕单独作战的。
  “但是,总统先生,我相信你会认识到,美国的呼声和力量如果压抑得太久,也许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你将看到一个完全被征服的纳粹化的欧洲很快就会出现在眼前,这个压力也许是我们承受不了的。我现在要求的是:你宣布非交战状态,这就是说,你们除了不实际派遣武装部队参战外,将尽一切力量帮助我们”。接着丘吉尔提出,要美国借用“四十或五十艘较旧驱逐舰,以弥补我们现有舰只和我们从战争开始时就着手建造的大批新舰艇服役之前的差缺”。此外,希望美国提供数百架最新式作战飞机以及一批急需的防空设备、弹药和钢材。丘吉尔还说:“只要我们还能付美元,就继续用美元购买;但是我有理由深信:即便我们付不出钱,你也会照样把物资供给我们的。”
  5月15日下午5时半,丘吉尔飞抵法国巴黎。在政府所在地凯多塞,他发现政府各部已在焚烧文件卷宗。他见到法国政府的主要人物雷诺、达拉第、博杜安和甘末林等“都愁容满面”。丘吉尔询问“事情究竟严重到了什么程度”,甘末林将溃败的惨状作了介绍,并说已无法进行反击了。沉默了一段时间后丘吉尔又问:“战略后备人员在哪里?”甘末林摇了摇头,耸了耸肩,回答说:“一个也没有了”。丘吉尔被惊呆了,他后来曾对此写道:“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意外的事情之一。”甘末林又要求提供空中支援;丘吉尔考虑后,要求内阁按法军要求的10个中队派出歼击机,“以便给法军以恢复勇气和力量的最后机会。我们如果拒绝法国人的要求并因此而招致败绩,我们将愧对历史。”
  晚上,丘吉尔向几位法国领导人作了长篇讲话。博杜安曾记述道:“他向他的同行们指出:如果法国被入侵和被打败了,英国仍将继续战斗。……他的这些话对保罗·雷诺产生了强烈影响,使雷诺增强了信心。丘吉尔是位抗战到底的英雄。”第二天上午丘吉尔回伦敦后,深受鼓舞的雷诺作出了一项拖延已久的决定,解除达拉第的国防部长一职由自己兼任,同时请贝当元帅出任副总理,任命乔治·蒙代尔为内政部长,还以魏刚将军替换了总司令甘末林。
  5月18日,丘吉尔收到罗斯福回电,除了借用四五十艘军舰需国会授权,尚不能办理外,其他要求罗斯福都愿意鼎力相助。双方还决定互派军事代表团,以便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合作。
  5月22日,丘吉尔再飞巴黎参加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还在万森城堡的法军总司令部会见了魏刚,对他留下了“坚定、果断和出奇的活跃”的印象。丘吉尔与法国领导人进行了讨论后,同意了魏刚南北军队会合的计划,又于第二天飞回伦敦。
  但是,从索姆河南部地区发起的攻势未能奏效,由戈特勋爵指挥的英国远征军的北翼阵地也因比利时军队的溃退而陷于困境;5月25日英法联合在阿腊斯北部举行的反攻被德军挫败;5月26日,临时被任命为准将的戴高乐率第四装甲师和6个营的步兵向阿布维尔发动了成功的进攻,但由于缺乏增援和空中掩护,他所取得的战果未能巩固;5月27日,比利时投降;5月30日,戴高乐被迫南撤。由于战事发展不利,英国陆军部已于5月26日命令戈特勋爵打开通向海边的通道,命令驻守加来的英军坚守到底,从南边给予保护,以便从敦刻尔克“撤出尽可能多的人”。此时,沿海的许多港口都已落入德军手中或处在德军炮火的射程之内。约有40万英法盟军被迫收缩在敦刻尔克周围的一小块袋形地区,前有大海,后有追兵,似乎面临不可避免的灭亡的命运。但奇怪的是,在5月24日,希特勒发出了要坦克部队停留在运河一线,停止向前推进的命令,使盟军获得了一个意外的重要喘息机会,争取时间巩固了敦刻尔克周围的袋形阵地。
  5月26日晚上7时许,英国海军部根据丘吉尔的指示,发出开始执行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通知。861艘从巡洋舰、驱逐舰到小帆船等各种类型、各种动力的船只都投入了从敦刻尔克撤退盟军的紧急行动。据统计,头四天总共撤退了131606人;5月27日7669人;28日17804人;29日47310人;30日,58823人。这四天中,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公报曾反复宣称,“在阿托瓦的法军的命运已经决定了”,“被迫退入敦刻尔克周围地区的英军在我们集中进攻之下正走向毁灭”。德国人原以为,只有一些小船对希望撤离的盟军作用不大;但到了5月30日,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和总参谋长终于发现了这些小得可怜的船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在拼命进攻和猛烈轰炸下,盟军袋形阵地仍巍然不动,德国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盟军部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逃到英吉利海峡对岸去。
  由于敌人已经察觉而无保密的必要了,英国海军部干脆公开号召沿海居民都投入营救活动。许多有船的人纷纷自愿前来,更加快了撤退速度,使5月31日的撤退人数达到68000多人。就在这一天,丘吉尔第三次飞往巴黎出席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盟军从挪威纳尔维克撤退以避免更大的损失;拟定了一旦意大利参战就对其进行海空联合袭击的计划。丘吉尔在会上还努力避免法国人产生误会,强调在敦刻尔克的英军和法军“撤退必须相互臂挽着臂合力进行”。他不安地注意到,法国方面继续战斗的热情和信心比上次有所减弱,尤其是贝当元帅反应冷淡甚而怀有敌意。
  敦刻尔克的撤退仍在继续进行。甚至海军部地图室主任皮姆海军上校和他的两三个同事也在四天时间里驾着一艘荷兰小船运回800多人。为了鼓舞大家的斗志,丘吉尔向政府官员们发出通令说:“在这黑暗的日子里,如果政府中所有的同僚以及重要官员能在他们的周围保持高昂的士气,首相将不胜感激;这不是说要缩小事态的严重性,而是要我们对我们的能力表示信心,我们有坚定不移的决心继续作战,直到把敌人企图统治整个欧洲的野心彻底粉碎为止。”到6月4日,共有338226名英法官兵从敦刻尔克撤到了英国。但由于条件所限,这些部队只携带了步枪等轻武器,而大部分重武器以及大批军需品和装备都不得不丢在了敦刻尔克。
  6月4日,丘吉尔在下院通报了敦刻尔克撤退取得的巨大成功。他认为,“敦刻尔克海滩的战斗经过,将彪炳在我们所有的史册中”。但是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必须非常慎重,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随即他又给予了肯定:“这次援救中却孕藏着胜利,这一点应当注意到。这个胜利是靠空军获得的……,我们所有各种型号的飞机……和我们所有的飞行人员都证明比他们现在面临的敌人要优越。”最后他发表了这篇演说中最为精彩、最震撼人心也流传最广的著名战斗宣言:
  “欧洲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即使已经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纳粹统治的种种罪恶机关的魔掌,我们也毫不动摇,毫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防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即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之下也将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是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的一切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6月5日,法国总理保罗·雷诺为了挽救军事颓势,将改任外交部长的悲观派达拉第解职;同时任命主战派戴高乐为国防部副国务秘书,并派他出使伦敦,向丘吉尔表明抗战决心和要求援助。次日上午,戴高乐接到通知后立即出发了。6月9日,戴高乐在英国首相官邸第一次会见了丘吉尔。丘吉尔给戴高乐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写道:“大不列颠由这样一位勇士来领导,决不会屈服。我觉得丘吉尔是个足以担当最重大和最伟大任务的人。他对事物正确判断,他的高度文化素养,他对有关的事、国家和人的了解,以及对战争的激情,在他身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最突出的是,他的天性是个坚决果断、无所顾忌、敢于去行动、冒险和承担责任的人。总之,我觉得他是一位合格的带路人和领导人。这就是我的最初印象。”但丘吉尔也很让戴高乐失望,因为丘吉尔不能确定撤下来的英国军队何时才能在重新装备后重返法国战场,也坚决拒绝了增派空军中队去法国的要求。
  6月10日,墨索里尼为了在瓜分欧洲时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也向英法宣战。德国军队的进攻更加势不可挡。在雷诺与戴高乐与坚决主张投降的魏刚元帅激烈争吵之后,法国政府撤离巴黎。11日,当雷诺和戴高乐到达奥尔良后,他们意外得知丘吉尔将飞抵法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布里亚尔;使他们极为生气的是,这是魏刚自作主张发出的邀请。英法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在一派悲观气氛中进行。会议虽然拟订了建立布列塔尼防线的临时计划,但丘吉尔心里也清楚,法国的抗战不会坚持太久。所以在他第二天离开布里亚尔时,特别对雷诺强调说:“万一局势出现新的变化,在您作出任何足以影响法国第二阶段战局的决定之前,我请您务必通知英国政府。英国政府的成员必将立刻前往您所指定的任何地方,去和你们共商新的局势。”这天下午法国政府在康吉召开会议,会上主战派和求和派各执己见,无法形成决议。雷诺提议请丘吉尔来就战或和发表意见,得到了大家的同意。于是丘吉尔又被邀于6月13日前往现政府所在地图尔开会。这是他自5月15日以来在一个月内第五次飞往法国了。当丘吉尔一行到达时,没有人来迎接他们,甚至他们的吃饭都成了问题。他们只好自己借了一辆车找到法国政府的临时驻地。会议开始后,雷诺出人意料地提出,法国已经无法继续这场战争;他问英国能否解除法国在3月28日最高军事委员会上的承诺,即英法在未经相互磋商和一致同意以前,决不单独进行停战或媾和的谈判。丘吉尔则激动地表示:“我们必须战斗。我们将战斗下去。我们要求我们的朋友也继续战斗下去。……不论怎样,英国政府准备继续抗战。我们相信我们定能粉碎希特勒和他的政权。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战争目的。我们要永远摧毁这个制度,我们决不接受任何来自它的和平建议。否则,这将是又一次的慕尼黑和布拉格被侵占。不,战争将继续下去。它只能以我们被消灭或我们胜利而告终。”他说完沉默了一会,然后正视着雷诺,对他说:“这就是我对您的问题的回答。”由于双方无法谈拢,于是丘吉尔要求雷诺先向罗斯福总统去电说明当前的严重局势,在接到回电前暂不作其他考虑。会议草草收场,丘吉尔当晚飞返伦敦。在此后的4年中他再没有机会访问法国了。6月14日,未设防的巴黎被德国第十八军团占领。
  6月16日,英国内阁决定,只有当法国政府能将它的舰队在谈判期间立即驶往英国海港的前提下,英国才能同意法国政府去寻求停战的条件;但这一行动与英国政府无任何关系。这一天戴高乐又到了伦敦,他与英国外交部的范西塔特等人起草了一份成立英法联邦的方案,并在与丘吉尔共进午餐时向他提了出来。本来对此计划抱怀疑态度的丘吉尔,为了鼓励法国政府抗战到底,不仅表示赞同,甚至还打算再次亲赴法国与雷诺面商。但他未能成行,因为此时雷诺的政府已陷入危机,当天晚上雷诺就辞职了。以贝当元帅为首成立了新政府,投降成了迟早的事。17日,匆匆回国一天的戴高乐又来到伦敦,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号召法国人民继续战斗。
  6月18日,丘吉尔在下院的演讲中说:
  “魏刚将军所说的‘法兰西之战’现已宣告结束。我预计‘不列颠之战’就要开始了。……因此,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我们的责任,我们要这样勇敢地承担,以便在英帝国和它的联邦存在1000年之后,人们也可以这样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
丘吉尔传--3 不列颠之战
3 不列颠之战
  6月22日,贝当政府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法国舰队并未在谈判期间驶往英国港口,于是7月3日,丘吉尔作出了他有生以来“最痛苦和最残酷的一项可怕决定”。根据丘吉尔的命令,英国海军突然占领了所有逃亡在英国海港内的法国战舰;停泊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法国战舰也被英国海军扣留;但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的一支重要的法国海军舰队拒绝接受英国海军的最后通牒,结果遭到由英国海军中将詹姆斯·萨默维尔统帅的“H舰队”的炮击和海军飞机的攻击,3艘法国战舰被击毁,1艘战舰被击伤,约1300名法国海军官兵丧生,而“H舰队”基本上未受损失。
  7月4日,丘吉尔在下院说明了政府被迫采取这一果断举措的原因,是由于法国方面在保证舰队不落入德国人之手、保证将俘获的约400名德国飞行员送往英国、保证不单独签署停战协定、保证将停战文本事先通知盟国等所有问题上没有一项承诺得到兑现。
  丘吉尔入主政府以来的坚定不移的态度,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效率以及一系列必要措施,使他赢得了下院的广泛支持。但在下院的各政治派别之间却存在着相互怨恨责难的现象;在下院之外出现了较强的敌对情绪。一些工党的主要成员和一直支持丘吉尔的主战派未能进入新政府,而绥靖主义的代表人物张伯伦、哈利法克斯以及西蒙勋爵和塞缪尔·霍尔仍身居高位甚至是战时内阁成员。人们对这些人仍然有着难以抑制的愤恨。5月末时,丘吉尔曾主动提出想请劳合·乔治参加内阁,但劳合·乔治拒绝了。他在写给丘吉尔的信中抱怨说:“酿成这场灾难的几位设计师仍是你的政府的主要成员,其中有两位还加入了指挥这场战争的内阁”。但是,丘吉尔知道,保守党在下院居于压倒多数的地位、所占的席位比其他各党加起来还多120多席。张伯伦是他们当中相当大一部分人的代表。而丘吉尔在其自身经历中却有大半时间处于同保守党的摩擦和对立斗争中度过,只不过因为“大炮的声音是压倒一切的”这种特殊历史背景,才使多数保守党人迫不得已接受了自己。“我不能不认识到,在我对他们进行了多年的批评而且往往是严厉的谴责之后,我取张伯伦而代之,这对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来说必然是非常不愉快的”。因而留任张伯伦实际上有效地安抚了这部分保守党人。此外,正如历史学家泰勒所分析的那样:“如果丘吉尔只能得到两个反对党和几个不安分守己的保守党人的支持,必然一事无成。他必须把整个保守党引导到自己方面来,而不是分裂这个党。无论如何,他是准备这样做的。痛苦年代的经验使他确信,必须取得组织的支持”。如果按反对张伯伦的人的意见,保守党大臣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就得辞职,而这对全国在战争形势下紧密团结起来是有害无益的。所以,丘吉尔认为有必要出面制止这种对立情绪继续蔓延。恰好在5月下旬,雷诺曾提出由英国主动提议对直布罗陀、马耳他和苏伊士保持中立或非军事状态,以换取意大利不介入德国与英法之间战事的立场。哈利法克斯认为这一想法可以考虑;而丘吉尔则认为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完成以前“最好不要作出决定”。此事又被人攻击为张伯伦派仍在搞求和阴谋。丘吉尔不同意这种近乎政治陷害的说法,他在6月28日对下院发表演讲说:
  “我完全确信,如果我们公开过去和现在的争吵,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就会失去未来。因此,我决不能允许目前政府成员之间出现任何裂痕。我们这个政府是在危机时刻成立的,其任务是团结各党派,协调各方面的意见。”
  张伯伦也在约10天后对记者发表谈话,否定了政府内部存在分歧,保守党内有人搞求和阴谋的传言。他说:“如果我同首相意见不一致,我就会辞职,去当反对派,但决不搞阴谋诡计!”据信,此后不久张伯伦还要求马杰森,请他确保在丘吉尔7月4日的演说之后,保守党要表示对首相的一致拥护。这或许就是丘吉尔那天演讲之后得到空前热烈的欢呼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张伯伦在主持处理国内事务的各委员会工作中极有成效的政绩,甚至给艾德礼和格林伍德都留下了极深的良好印象。
  但是反张伯伦的风潮在7月初又掀起了新浪头。由比弗布鲁克报系的3名记者撰写的题为《罪人》的书为人们的愤恨情绪火上添油。英国共产党在“慕尼黑分子滚出政府”的口号下掀起了倒张伯伦的群众运动。当时进行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大约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认为张伯伦应该退出政府。直到张伯伦于7月底因癌症作了大手术后,这一风潮才渐渐平息下来。
  在法国沦陷后的一段时间里,希特勒对部队进行了整编,补充了兵员和装备,然后大批集结起来,准备对英国发动进攻。墨索里尼在6月26日写信给希特勒说:“元首!现在到了对付英国的时候了。我向您提醒我在慕尼黑说过的意大利准备直接参加攻打这个岛的想法。我已准备由陆军和空军参战。”新近迁到维希的贝当政府也可能作为德国的仆从向英国宣战。而当时英伦三岛的陆军,除了步枪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重武器。据估计,全国仅拥有各种类型的野炮不足500门,坦克450辆和25个空军中队。但是在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领导下,全国军民团结一心、镇定如常,努力备战,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丘吉尔曾写道:“在法国被击败之后,英国凭借岛屿多的有利地势,从失败的痛苦和致命的威胁中产生出一种不亚于德国的民族果敢精神。”这种精神使普通老百姓都敢于蔑视不可一世的纳粹战争机器,决心同德国法西斯决一死战。
  前后两任本土军陆军总司令艾恩赛德将军和艾伦·布鲁克将军,指挥部队在岛山构筑坚固的防线,挖掘反坦克壕,修建钢筋混凝土掩体,还组建了直接打击登陆敌军的机动部队。7月,罗斯福总统不顾许多人的激烈反对,给英国运来了50万支步枪,8万挺机枪,1亿3千万发子弹,900门75毫米的大炮,100万发炮弹以及炸弹、烈性炸药和无烟火药。这些物资几乎把美国军火库的家底搬空了。丘吉尔立即指示以“有计划的军事行动”组织分运,并立即发放给近100万国民自卫军。英国人本来准备用干草叉和连枷来对付德军,现在有了武器弹药,更感觉自己不可战胜。
  比弗布鲁克在飞机生产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喷火式”
  和“旋风式”战斗机从大撤退时的331架增加到620架,后备飞机从36架增加到289架。海军也把大部分驱逐舰从执行护航任务中调回来对付德军入侵。为了避免“打另一场战争的危险”,丘吉尔还不顾中国等国家抗日战争的需要,宣布关闭缅甸通道3个月。这一姑息日本的行动,实际上为英国后来在东南亚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丘吉尔对可能遭入侵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视察,在肯特郡和苏塞克斯郡观看了军事演习,在哈里奇和多佛尔视察了防御工事。他还到东北沿海一带视察,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泰晤士报》曾报道说:
  “在他经过一个小村庄时,人们很快认出了他,举帽和挥手向他致意。丘吉尔先生似乎处于最佳精神状态之中,他对人们表示感谢,笑容满面……。如果丘吉尔的微笑是一种表示满意的尺度的话,他诚然是很满意的。首相还视察了英国东北部的一个造船厂,他在那里待了一个小时,也很快被认了出来,人们大声向他欢呼……。工人们的妻子聚集在造船厂的大门口,丘吉尔先生被热烈欢迎他的气氛所感动,大声问道:‘我们泄气了吗?’妇女们高声回答:‘不!’”
  丘吉尔还借助于广播,利用其前任从未用过的方式直接向全国军民发表演说,以坚强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激发大家的战斗勇气。据估计,全国有64%以上的成年人收听了他于7月14日发表的广播讲话并被感动。小说家兼诗人维塔·萨克维尔—韦斯特曾在给她丈夫的信中写道:
  “我想,人们之所以被他所使用的伊丽莎白时代的词句所打动,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感到,在这些词句背后,有着像一座坚强堡垒那样巨大的力量和决心全力支持着,而决不是字斟句酌、咬文嚼字的缘故。”
  德国人对英国的第一次猛烈袭击是从7月10日开始的,人们通常把这一天作为空战开始的日子。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16号令,即所谓的“海狮计划”。命令准备工作应在8月中旬完成,其作战目的是“清除英国本土作为对德作战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时,全部予以占领”。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用4个星期摧毁英国空军,掌握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制空权,为德军登陆扫清障碍。然后于9月中旬实施登陆作战,9月底以前占领英国南部,10月初结束战斗,在伦敦举行胜利大游行。
  与此同时,希特勒也没有忘记玩弄和解的老把戏。7月19日,他在国会的讲话中提出了所谓的“和平建议”,并命令德国驻美代办寻求与英国驻美大使接触。丘吉尔于7月20日打电报给英国驻美大使馆说:“决不可对德国代办的函件作任何答复。”22日晚,外交大臣奉命宣告:“除非自由确有保障,否则我们决不停止战斗。”8月3日,德国又通过瑞典国王提出和英国政府商谈此事。丘吉尔除让外交部发表了坚决拒绝与法西斯德国进行任何和谈的正式答复之外,同时还以自己的名义向新闻界发表了如下声明:
  “首相希望大家了解,德国企图进攻的可能性决没有完结。德国人正在散播谣言,说他们不打算进攻,对于他们所说的话,我们历来表示怀疑,对于这个谣言就更应该加倍怀疑了。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力量在日益增长,准备也日益充分,但决不可因此丝毫放松警惕,在精神上有所松弛。”
  和谈阴谋失败后,德军加强了空袭的力度。在德国人的进攻中,有三个相互重叠连接的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10日到8月18日,对英国护航舰队和南部港口进行轰炸,并引出英国空军,试图把它消耗光,从而取得制空权;这是渡海登陆的先决条件。希特勒曾在7月31日对海军上将雷德尔说:“如果经过8天的激烈空战之后,德国空军还未大量摧毁敌人的空军、港口和海军的话,作战行动就势必要推迟到1941年5月”。而这意味着他将面对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并可能由此产生难以预料的危险和困难。因此,德国空军在这一阶段里的空袭行动日益频繁。但英国皇家空军只出动了部分战斗机应战。这样虽然使港口和船只受了一些损失,有4艘驱逐舰和18艘商船被击沉,但是保存了空军实力,也使敌人付出了惨重代价。英国空军丧失了148架飞机,而德国空军有296架飞机被击落,135架飞机受伤。
  在8月份,德国空军集结了2669架对英空战的飞机,其中有1015架轰炸机、346架俯冲轰炸机、933架战斗机和375架重型战斗机。8月5日,希特勒发出了加紧对英空战的第17号令。德国空军元帅戈林狂妄地认为,只靠空军就能使英国屈服。他从来没有把“海狮”计划看在眼里,一心进行“绝对的”空战。7月至8月初,激烈的空战都集中在英国南部的肯特海角和海峡沿岸上空。戈林和他的顾问们错误地认为,英国的战斗机中队都被吸引到南方来了。因此德国空军决定对瓦什湾以北的各工业城市进行白天轰炸。由于航距较远,他们只能用航程较长但性能较差的“米110”式战斗机护航。英国道丁空军中将对此早有预见,已将7个战斗机中队调来这一地区负责警卫。8月13日,戈林下令实施“鹰计划”,并预先连续几天猛烈轰炸英国的雷达站和空军机场。8月15日,大约100架轰炸机在40架“米110”式战斗机的掩护下,对北方的太恩河地区进行了轰炸;同时以800多架飞机空袭南方作为牵制。这天的空战是这一时期中最大的一次空战,在长达500里的战线上,进行了5次大的战斗。在北方,有30架德国飞机被击落,其中大部分是有4名飞行员的“亨克尔111”式重型轰炸机,而英国未损失一架飞机,只有两名飞行员受了伤。道丁空军中将的远见和指挥才能受到了丘吉尔的高度赞扬,丘吉尔把他看作是“通晓战争艺术的一个典范”。在南方,英国所有22个战斗机中队全部投入了战斗,许多中队一天出动两次甚至三次。总的算来,这天德国空军损失的飞机为76架,而英国只损失了34架。战斗以德国的惨败告终。从此以后,没有性能优良的战斗机护航,德国飞机再也不敢进行白天轰炸了。在遭受这次挫折的同时,戈林放弃了对遭到巨大损失的英国雷达站的攻击;这被认为是一个战术上的错误。
  由于天气恶劣,空战在8月19日到23日停止了5天。8月24日开始的第二阶段中,德国空军首先打算摧毁英国空军的地面通讯指挥中心扇形站。从8月24日到9月6日期间,德国空军平均每天出动1000多架飞机,使英国南部的5个前沿机场遭到严重破坏,7个扇形站中的6个濒临被摧毁的边沿;446架飞机被击落或受伤;103名飞行员遇难,128名飞行员受重伤,占当时全部飞行员的1C4。丘吉尔为此“感到十分焦虑”。就在英国空军遭受严重损失难以支撑局面的关键时刻,戈林犯了第二个也是更严重的战术错误,9月7日,德国空军转而大规模夜袭伦敦。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空战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英国空军得以缓过气来,这将给希特勒和戈林带来严重的后果。
  戈林对作战计划的胡乱更动,使为“海狮”计划作准备的德国海军参谋部大惑不解。他们在9月12日的“战斗日志”中写道:
  “这次空战是作为一种‘绝对空战’进行的,没有考虑到当前海上作战的需要,并且超出了‘海狮’作战计划的范围。就目前进行的空战的方式来看,它无助于主要由海军掌握的‘海狮’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
  但是由于希特勒听信了戈林的话,认为对伦敦的大规模袭击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海军参谋部不敢向德国最高统帅部申述意见。
  9月7日这天,德国空军投入了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对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轮番轰炸。德国飞机向瓦尔维治兵工厂、煤气厂、发电厂、仓库以及泰晤士河上几英里长的码头扔了大量炸弹,伦敦顿时成了一片火海。第二天,又像这样轰炸了一整夜。据估计,仅这两天夜里,伦敦约有842人死亡和2347人受伤,城市遭到巨大的破坏。但德军也损失了不少飞机。9月11日,丘吉尔向全国军民发表了广播讲话,他指出:“无可怀疑的是,希特勒先生正在很快地消耗他的战斗机队,如果他再这样继续几个星期,就会把他这部分重要的空军力量消耗殆尽,完全毁灭。这对我们就大为有利了。”丘吉尔还提醒道:“德国人正以他们一贯具有的周密性和条理性进行准备,要向我们这个岛屿发动大规模入侵……。如果真的试图入侵的话,看来不会拖延很久……。因此,我们必须把下星期或下星期前后看作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可以和当年西班牙无敌舰队逼近英吉利海峡,德雷克快要打完一场木球的时候相比,也和纳尔逊在布洛涅为我们抵挡拿破伦大军的时候不相上下。所有这些,我们在历史上是读过了;但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它规模和对全人类的生活和未来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来说,都远远不是过去那些勇敢的日子所能比拟的。”
  9月15日,德国空军集中了最大力量对伦敦进行空袭。
  200多架轰炸机和3倍于此的战斗机群飞向伦敦。英国空军也全力以赴地迎击,双方展开了激烈交锋。丘吉尔当天在设在阿克斯布里奇的皇家空军第11战斗机司令部里,亲眼目睹了空战情况,英国飞行员的英勇顽强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晚他的私人秘书约翰·马丁报告说,这天“一共击落了183架敌机,而损失还不到40架。”后来丘吉尔曾写道:“最突出的是,我们的战斗机驾驶员们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最大的毅力和勇气。不列颠得救了。所以我在下院这样说:‘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过这么大的贡献。’”丘吉尔的这句话后来曾反复播出,广为流传。
  从8月24日起,伦敦在连续85个夜晚中有82个夜晚遭到空袭。从9月7日至11月3日,平均每天晚上有200架德国飞机轰炸伦敦,对伦敦的轰炸不间断地持续了57天。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作为报复,英国空军也轰炸了柏林。由于距离较远,轰炸柏林的规模较小,德国人的伤亡和损失都不算重,但对德军士气和老百姓心理的影响则是至为巨大的。
  在伦敦遭受轰炸期间,丘吉尔几乎每星期都要抽时间到被炸现场视察,亲眼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每当看到饱受摧毁的普通英国民众仍表现出抗战决心,丘吉尔总是为之深受感动。9月初,他视察了伦敦港船坞的一个出事现场,群众对他表示了发自内心的热情欢迎。陪同他视察的战时内阁秘书处军事负责人伊斯梅将军后来写道:“他们哭喊道:‘好心的老温尼,我们想,你是会来看我们的。我们能够经受得住,给他们狠狠地回击。’丘吉尔失声痛哭。当我使劲让他穿过人群时,我听到一位老年妇女说,‘你看,他真关心我们,他哭了。’他镇定了一下情绪,以极快的速度穿过码头走了。”丘吉尔也回忆说:“在瓦砾堆中这时已经插起了许多小小的英国旗,使人万感交集。当居民认出了我的汽车时,他们从四面八方跑来,很快就聚集了一千多人。这些人的情绪都很高昂。他们围在我们的周围,一面欢呼,一面用各种形式表示对我的热爱,想摸摸我的衣服。人们可能认为我给他们带来了某些改善他们生活命运的美好的实际利益。我实在忍受不住,我流下了眼泪。当时同我在一起的伊斯梅记述道,他听见一位老太太说,‘你们看,他真地关心我们,他在哭呢!’我这不是悲哀的眼泪,而是赞叹和钦佩的眼泪。”
  为了减轻空袭造成的危害,丘吉尔指示建立了他所说的“杰姆乌鸦”紧急警报制度,为了救助房屋财产在轰炸中严重受损的人,他抓紧制订了战争保险方案。他还通过林德曼教授组织科学家运用科学技术破坏德军的空中攻势,使来袭的敌机误入歧途。
  11月间,空战进入第三阶段。德国人又一次改变了他们空袭的主要目标,试图摧毁英国工业生产中心。这一行动是从14日轰炸考文垂开始的,但持续的时间不那么长,也没能实现他们的目的。英国飞机的产量不仅没有下降,在1940年中,还以其9224架对8070架的比数,超过了德国人。
  由于英国人民在丘吉尔为首的政府领导下,精诚团结,万众一心,英勇顽强,决死抗战,使希特勒入侵英伦三岛的计划彻底破产。9月19日,希特勒决定无限期地推迟“海狮”计划;10月12日正式宣布把入侵推迟到第二年春天;1941年7月,希特勒再次把入侵推迟到1942年春天。到了1942年2月13日,在雷德尔海军上将的劝告下,希特勒终于同意将“海狮”计划完全“搁下来。”“海狮”计划就这样完蛋了。不列颠之战以英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丘吉尔传--4 争取美国援助
4 争取美国援助
  由于成功地领导了英国人民抗击法西斯德国的斗争,丘吉尔此时在全国军民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8月初,《新闻纪事报》公布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赞成丘吉尔的领导的人占88%,怀疑的占5%,反对者占7%。这远远高于原来张伯伦所受到的拥护。此时张伯伦已经病入膏肓,9月底他已是生命垂危了。在逝世以前,他辞去了政府的职务和保守党领袖的位置。由哈利法克斯提名,保守党老资格的后座议员乔治·考托普爵士附议,丘吉尔当选为保守党领袖。这在几个月以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泰晤士报》写道:“时间造就了‘不朽的时势艺术’,从近年来的政治史看,再也没有比预先对各类事件作出的估计更不可靠的了。”丘吉尔的老朋友、也曾反对过他的艾默里写道:“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可能出任领袖的人。”当丘吉尔步入举行保守党大会的会议大厅时,他“受到极大的欢迎,与会者起立,热情鼓掌欢呼。”在澳大利亚的大选中,两大政党争相把丘吉尔的光辉名字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大选中获胜的联合党的口号是“孟席斯(该党主席)同丘吉尔站在一起”,“支持政府就是支持丘吉尔”。
  丘吉尔仍然以“前海军人员”的名义同罗斯福总统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不列颠之战的进程中,丘吉尔曾为争取获得美国的援助做了大量工作。早在5月中旬他刚当首相时,他就曾要求美国提供四五十艘旧驱逐舰以救急需。6月中,他也发出过同样的电报。7月底,他又致电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怀着崇高的敬意向您说明,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上,这是目前当务之急的一件事。”但是,根据美国有关法案,除非美国海军当局证明这些旧驱逐舰对美国防务毫无价值,否则就不得将它们送交英国。而就在此前不久,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还在国会作证时说到这些舰只还有潜在价值。后来罗斯福想出一个办法,即把英国在西印度群岛上的一系列海军基地与美国的驱逐舰进行交换,这样海军就可以证明这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美国的防务。
  8月3日,丘吉尔发电报给英国驻华盛顿大使洛西恩侯爵说:“把英国拥有的一些基地让与美国,可以答应,不过我们宁愿无限期地租借而不愿意卖出。”鉴于空战之后德军有立即入侵的可能,所以丘吉尔在给罗斯福总统的多次电报中都竭力向他说明,如果英国一旦被击败,如果万一英国出现一个吉斯林式的政府,以交出英国舰队从德国换取远为宽大的条件,那么,希特勒就成了欧洲的霸主,将会掌握欧洲全部造船厂和海军,而这对美国是极其危险的。美国人决不可自以为得计,以为坚持孤立主义还可以捡到英国舰队的残余。这样想是十分可怕的。丘吉尔这种说法对美国高级官员以至孤立主义者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因为存在这种危险的可能性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方面已准备同意英国以基地换取驱逐舰,但同时要求英国保证,一旦美国参战,则英国必须在万一战败时将英国舰队或其残部驶往美国,否则这一做法要想获得美国公众舆论支持是极端困难的,而这又是国会是否同意的前提。8月6日,罗斯福通过洛西恩侯爵传来信息说,他希望得到如下保证:如果英国被占领,英国舰队将在海外为帝国继续战斗,决不投降,也决不凿沉。这一保证对美国国会将最有说服力。
  丘吉尔在同哈利法克斯交换意见时指出,英国应当拒绝发表类似罗斯福提出的那种声明。因为“我国不能容忍任何关于本土万一被占领我们将何以处之的讨论。在入侵前夕,这一类的讨论也许会有害于目前如此高昂的群众情绪。此外,我们决不可陷入这样的境地:让美国政府到时可以这么说:‘根据我们把驱逐舰给你们的时候达成的谅解或协议,我们认为现在已经到了你们把舰队开到大西洋这边来的时候了。’”8月7日,丘吉尔给洛西恩的指示说:“就我们的立场来说,我们不愿把英国的崩溃作为实际讨论的题目。……我们决不能同意为了获得驱逐舰或类似驱逐舰的东西而发表这种声明。请你立即表明这一点:我们绝不同意就我们全部的行动自由作最轻微的让步,也不容许发表任何这类失败主义的声明,因为这样做,后果是极其有害的。”
  8月15日,丘吉尔在给罗斯福的电报中说:“我们要用舰队战斗到底,我们谁也无意用舰队的投降或凿沉去购买和平。当你引用我这一再提及的保证时,请记住,如果竟使人们产生一种印象,认为征服英伦三岛及其海军基地并非不可能的,那么,这从我们的观点看来是有害的。”
  8月16日,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了就获得海、空军基地而与英国政府磋商的消息。罗斯福竭力说明,美国用几只陈旧的驱逐舰便可在危急时刻换取无限安全是非常有利的。从英国方面讲,单就这一问题表面现象看是很不合算的,两者之间的真正价值难以平衡。但丘吉尔的着眼点主要不在于几十艘既破旧而又效能极低的驱逐舰。他认为这一交换本身将构成一种非中立行为,这样会使美国更接近英国也更接近战争,它标志着美国由中立国转为非交战国,这一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但在处理方式上,如果把这种交换说成是一种纯粹的交易,肯定将遭到激烈反对。因此丘吉尔设法把这笔交易放在“体现并保持了英语世界的永久的共同利益”的最高水平上来衡量。8月20日丘吉尔在下院的发言中,在保证不涉及任何转移主权的问题的前提下对这一交易作了如下评价:
  “英王陛下政府衷心愿意在租借99年的基础上将防御设施移交给美国。我们确信,这样做对我们的好处并不少于对他们的好处。这些措施是很重要的。毫无疑义,这种措施意味着,英语世界的两大民主国家,大英帝国和美国,为了相互的共同利益,在他们的某些事务中将彼此结合起来。我个人觉得,瞻望未来,这种措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即便我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没有人能够制止这么作。和密西西比河一样,它将滚滚奔流。让它奔流吧!让这势不可挡的温暖的滚滚洪流奔腾向前,一直流到更广阔的原野和更美好的日子。”
  针对美国方面只能将驱逐舰作为“交换条件”方能合法转移,并且要求英国方面作出有关保证这些障碍,丘吉尔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使问题获得了令双方满意的妥善解决。这次交易被巧妙地安排成“患难中的两个朋友,彼此应竭尽所能,互相帮助”,双方都不斤斤计较而只体现出大家的“慷慨和好意。”至于要英国作出保证一事,丘吉尔甚至为罗斯福拟好了“美国总统为了要我提出他所希望的保证而拍给我的电报。”罗斯福采用了这份电文,全文如下:
  “据悉,大不列颠首相曾于1940年6月4日正式向议会宣称,在这场由大不列颠和大英帝国殖民地参加的战争中,如果英国战舰不能守住英伦三岛周围的水域,英国舰队决不投降或自行凿沉,而将开往海外,保卫帝国的其他地方。
  “美国政府郑重询问,上述声明是否代表英国政府的既定方针。”
  丘吉尔收到这篇表面文章后,立即发出了实际上此前已得到罗斯福认可的电文作为答复:
  “总统先生,你询问,我在1940年6月4日向议会发表的关于英国舰队决不投降或自行凿沉的声明是否‘代表英王陛下政府的既定方针。”当然是的。不过,我认为这种假设的意外事情,似乎更可能落到德国舰队或其残余舰只的头上,而不会落到我们舰队的头上。”
  就这样,“一切问题便令人愉快地迎刃而解了。”9月5日,丘吉尔以谨慎的措辞将此事正式通知了下院,并且“获得了他们的默认——实际上是全体同意。”50艘驱逐舰很快交到了英国海军手中,使英国战时计划中新造舰只交付使用之前,英国海军可以极其顺利地渡过舰艇短少的时期。
  就在英美双方就驱逐舰问题进行紧张地反复磋商的同时,1940年的美国大选已经拉开了序幕。按照美国政治传统,总统不得第三次连任。但在激烈的战争使世界局势日渐严重的特殊背景下,这一传统被罗斯福打破了。他又一次接受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虽然民主党和共和党在美国国内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但在对待正在顽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英国人民的态度上,双方争相表现出热切的关注和坚决的支持。尽管如此,丘吉尔还是希望和与自己已经能推心置腹、亲密无间的罗斯福打交道,而不愿“同一个在思想状况和个性上都陌生的人从头开始交往。”他急切地盼望知道美国大选的结果。
  当11月6日传来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的消息时,丘吉尔深感庆幸,立即致电表示祝贺。而罗斯福在重新当选后的第三天就公开宣布,按“根据实际经验得来的办法”分配军火产品,即大致上一半分给美国军队,另一半分给英国和加拿大军队。美国战时物资优先分配局同意在英国已定购的11000架飞机之外,再供应12000架。使丘吉尔头疼的问题是这笔钱怎么付。11月中旬,洛西恩侯爵回国述职时,与丘吉尔一起用全部心思来考虑困扰着他们的“美元问题。”
  英国参战时,有45亿美元的资产,包括美元、黄金和可折算的在美投资。后来通过在南非开采新的金矿和向美国出售商品又增加了20亿美元。在宣而未战的“晦暗不明的战争”中,英国政府的政策是尽量节约使用美元;而当1940年5月以后,战况急转直下,此时上台的丘吉尔政府面对可怕的现实,“遵循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政策,也就是说,我们尽可能地订购一切物资而把未来的财政问题交给‘永生的上帝’去解决。”自6月以后,英国又把法国在美国的订购单全部接了过去,使其外汇开支几乎增加了一倍。到11月止,英国按照一年前美国在废止中立法之后确定的“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的新原则,付清了所收到的一切货物的货款,支付了45亿以上的现金。剩下的20亿美元中,大部分是不能即刻售出的投资。而且即使全部卖掉英国的黄金和海外资产,也不够新近订货的一半货款,何况战事的发展必将使订货以十倍的需要增加,而英国政府为了应付日常使用,还得在手头上留点钱。若是因为没有钱就削减订单,这也是不能考虑的。丘吉尔认为:“归根到底,最大的节约就是缩短战争。”剩下的唯一办法,似乎就是说服美国人尽可能地对英国给予援助。
  11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了《三国条约》。国际形势的这种变化,预示着战争冲突可能不会再局限于原有的地区范围。德国对伦敦、考文垂等著名城市的野蛮轰炸,也激起了美国民众同情并钦佩英国人民的巨大热情。非常熟悉美国情况的洛西恩侯爵认为,罗斯福总统和他的顾问们肯定正在寻找最适当的途径帮助英国,他劝丘吉尔给罗斯福写信陈述英国目前的处境。丘吉尔与洛西恩侯爵一起商量了这封信的写法。写成后又经参谋长委员会和财政部一再审核和经战时内阁批准,最终于12月8日定稿并立即拍发给罗斯福。
  罗斯福在乘“塔斯卡卢萨号”前往加勒比海视察西印度群岛上的新基地的途中收到了丘吉尔的长信。在这封信中,丘吉尔对战争的总形势及其在新的一年中的发展作了展望,详细地说明了生产和运输两方面的紧急问题,以及德国飞机和潜艇袭击造成的危险,坦率地摆明了英国财政的困难状况,并要求美国更迅速地提供更多的援助。丘吉尔最后在信中说:
  “你们能够支援我们的军火和船只越迅速、越丰富地源源而来,我们的美元存款就消耗得越快。……我们不能再以现金支付船舶和供应品的时候即将到来。当我们作出最大的努力,不惜任何正当的牺牲用外汇来支付的时候,我相信你会同意这样的看法,即:如果大不列颠在这场斗争的高潮中被夺去它全部可以销售的资财,以致在我们用我们的鲜血赢得了胜利,拯救了文明,替美国争取了充分武装以防不测的时间之后,却一贫如洗,那在原则上是错误的,其结果对双方都是不利的。这样的方针在道义上和经济上是不符合于我们任何一国利益的。……
  “我不相信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会认为把他们慷慨答应给与我们的援助限制于要立即付款才能供应的军火和商品,是符合于指导他们行动的原则的。……我们满怀信心地把其他的事情留给你和你的人民去考虑,我们深信,你们是一定能够找到将来为大西洋两岸的子孙后代赞扬的途径和方法来的。”
  据哈里·霍普金斯后来告诉丘吉尔,罗斯福坐在他的帆布躺椅上一再看这封丘吉尔自认为是“最重要的书信”,然后绞尽脑汁,默默沉思。罗斯福得出的决策是,“把造好的船只租借给”英国使用。这样做,既有法律依据,亦有大量先例可循。“现在,所有这一切一变而为果断的行动,宣告了‘租借’这一光辉灿烂的概念。”
  罗斯福从加勒比海回来的第二天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在会上宣布了他的想法。他说:“勿庸置疑,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认为美国最直接有效的防卫在于大不列颠之得以保卫其本身。”如何帮助大英帝国保卫它自己呢?罗斯福说:“现在,我正想要做的就是要取消美元的标记。这在在座的各位的心目中是一件崭新的东西。我认为——要把这无聊的、荒谬的以及老牌的美元标记取消。”他以拿自己的水龙头帮邻居救火的假设,形象地说明了“租借”的实质:“现在我怎么办呢?在救火以前,我不会对他说,‘邻居,我这条浇水用的水龙带值15美元,你得给我15美元才能用。’不能这样做!那怎么办呢?我不要这15美元——在把火扑灭之后,我把水龙带拿回来就是了。”
  此后经过了两个多月的“美国历史上最激烈的辩论”,大多数美国人都赞同了罗斯福的想法。丘吉尔认识到,“租借法案”一经美国国会通过,马上就将使整个局面得到改观。“它使我们能够通过协定而无拘无束地为我们一切的需要制定包罗万象的长期计划。没有规定偿付的条款。甚至连以美元或英镑计算的正式账目也没有。”
  丘吉尔在为此而感到高兴的时候,也对曾经为争取美援做过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却已于12月12日病故的洛西恩侯爵深怀悲悼之情。他立即考虑选择英国驻美大使的继任者。只有“一位全国知名并谙熟世界政治各个方面的政治家”才能胜任这一职务。他曾考虑过劳合·乔治,但因其年事已高而作罢,后来最终确定了由哈利法克斯勋爵继任;这一选择得到了华盛顿高层人士的赞同。由安东尼·艾登接任外交大臣。丘吉尔又安排戴维·马杰森接替艾登任陆军大臣,而其空缺出的全国联合政府总督导员一职则由詹姆斯·斯图尔特充任。
  12月30日,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炉边谈话。”他指出:“危险就在眼前,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但是我们深知,我们不能爬上床去,用以被蒙头的办法逃避危险,……如果大不列颠一旦崩溃,所有我们整个美洲的人即将生活在枪口之下,枪膛里装满一触即发的子弹,经济的和军事的子弹都有。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就我们所能支配的人力和物力,生产武器和舰只。”最后,他推出一个广为传诵的著名论断:“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大兵工厂。”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英国的战况和与丘吉尔交换意见,1941年1月初,罗斯福派霍普金斯作为自己的私人代表飞往伦敦。霍普金斯与丘吉尔之间建立了亲密关系,也对丘吉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1月14日写给总统的信中说:
  “丘吉尔是一切意义上的政府,他决定大的战略,而且常常连细节也不放过。工人们信赖他;陆、海、空三军全体一致支持他;政治家们和上层社会也声称喜欢他。我要强调指出,而且不论怎样强调这一点都不算过分:即在这里,他是你所需要、并与之充分取得一致意见的、独一无二的人。”
  霍普金斯在英国呆的时间比预定时间长得多,他直到2月中旬才返回美国。当3月8日美国参议院以60票对31票最终通过了“租借法案”以后,罗斯福即指定由霍普金斯负责援助英国的事务。在哈利法克斯于1月赴华盛顿就职后,美国也于2月派出约翰·G·怀南特为英国大使,结束了这一职务近两个月的空缺状态,从此英美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更为密切的新阶段。而这一局面的形成,是与丘吉尔以政治家的深邃远见和外交家的巧妙手腕,经过多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难以分开的。由于“租借法案”在支援英国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后来丘吉尔把罗斯福总统的这次胜利,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三个转折点”①。
  --------
  ①丘吉尔曾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五个转折点。其余四个转折点:一是法国沦陷;二是不列颠之战;四是德国进攻苏联;五是珍珠港事件。
丘吉尔传--七 通向胜利的漫长道路
七 通向胜利的漫长道路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不列颠之战,为在法西斯德国野蛮的狂轰滥炸和虎视眈眈的入侵威胁之下顽强抗击的英国人民的命运而担忧时,丘吉尔及其领导下的英国人民不仅始终保持着沉着坚定的态度,而且对获得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后胜利始终抱着极大的信心。丘吉尔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在丘吉尔当选为保守党领袖时,《星期日泰晤士报》写道:“丘吉尔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我们在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下战斗感到无比幸福。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而丘吉尔在他的广播讲话中,把这种英国精神及必胜的信念表达得更为清晰。他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丘吉尔在英国处于最危急,最困难时立下的这些誓言,像一座巍峨的精神灯塔,照亮了欧洲人民在反法西斯的伟大斗争中通向胜利的漫长道路。
丘吉尔传--1 北非大捷和地中海战略
1 北非大捷和地中海战略
  在丘吉尔的多方努力下,英国终于争取到强大的美国提供的数额巨大的援助;但是迄今为止,美国仍然没有直接参加战争。英国作为屹立在欧洲的唯一的反法西斯的坚强堡垒,仍处于长期孤军作战的境况中。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丘吉尔不仅率领全国军民进行了本土防卫战,同时还指挥着海外的英联邦军队在非洲和地中海区域向德意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进攻。
  由于法国退出战争,英国正承受着德国纳粹军事机器的巨大压力,法西斯意大利以为自己获得了控制地中海、重建古罗马庞大帝国的“5000年难逢的机会”,于是在非洲大肆扩张。在1940年的7至8月,意大利已经将利比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连成一片广阔的新领土,在这片土地上驻有40万以上的意大利军队和民兵师。而英国当时在北非的兵力只有一个装甲师和两个半步兵师,总兵力不超过5万人,防守着近300万平方公里土地;飞机也比意大利的少。在这种多寡不均、兵力对比悬殊的态势下,墨索里尼妄图乘人之危,一举占领埃及,歼灭英军在非洲的主力部队,将昔日的英国属地并入自己的版图。
  在1939年12月,英国在非洲对意大利作战的策略是撤出索马里。后来英军中东总司令韦维尔打电报给陆军部说,不战而退将有损于英国的威望。1940年8月,在意大利军队入侵索马里以后,英国军队在戈德温——奥斯丁将军指挥下,对意军进行了阻击之后很快撤退。意大利为此举国欢庆,墨索里尼对进攻埃及也有了更大信心。他命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发动入侵埃及的战役。此前从意军的主要基地的黎波里沿着海岸线向东直至埃及边境,已修好一条宽阔的公路。意大利人利用这条公路,在埃及边境上集结了大约30万人的部队和大批装备,并在公路沿线建起一连串的兵站和军火库。墨索里尼对富庶的尼罗河平原垂涎欲滴,志在必得;而老奸巨滑的格拉齐亚尼却疑虑满腹,踌躇不前,生怕中了盟军的计谋。就在意军迟疑未决的时候,英军根据丘吉尔的指示,完成了“罗盘”战役的准备工作。
  双方在六七八三个月中,发生过一些规模较小的战斗,英军在战斗中,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战果。这三个月中,意大利公布的伤亡人数几乎达3500人,其中约700人其实已成为英军的俘虏;而英国的损失仅有150余人。可以说战争一开始英军就处于上风。
  12月份开始了大规模战斗。在经过有意识地示弱并撤退之后,英军出其不意地突然发动了强大的进攻。12月6日,约25000名身体瘦削、面目黧黑,受过沙漠中的锻炼的全部机械化装备的英国陆军部队,被通知进行夜间长途奔袭的演习。他们全副武装地在黑夜中挺进了40多英里,清晨时又被命令整天一动不动地蜷伏在荒凉的沙漠之中。晚上他们继续行进;到第三天也就是8日那天,他们才被告之,这并非演习而是“真要打仗”。9日拂晓,西迪巴腊尼之战拉开了序幕。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英印联军发起了进攻。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攻克了尼贝瓦城。下午又占领了图马尔兵营,俘虏了大部分守军。西面的公路被英军第七装甲师切断,使西迪巴腊尼成了孤岛。10日天刚亮,早已准备停当的驻防马特鲁港的英军部队,就在军舰的强大火力掩护下,向意军阵地正面发起猛攻。战斗进行了一整天。到10时为止,科尔斯特里姆警卫队指挥部就报告说,俘虏已多得无法清点,下午,西迪巴腊尼即被英国部队占领了。11日,英国第16摩托化步兵旅和澳大利亚第6师继续乘胜追击意大利溃军。12日,丘吉尔在下院报告说,布克布克和西迪巴腊尼周围的全部海滨地区都已控制在英联邦部队手中。已将7000名俘虏送到了马特鲁港。
  “我们还不知道有多少意大利人被包围,但是,如果说,至少有三师意军的精锐,其中包括许许多多(黑衫党)组织,不是被歼灭,就是被俘虏,却是不足为奇的。现在正一鼓作气地继续向西追击。空军正在轰炸,海军正对准敌人退却的主要公路轰击,并且已接获报告,另外又有大量的俘获。”仅仅在三四个月以前,丘吉尔对埃及的防卫还感到很担心,而此刻,他的忧虑却已一扫而空了。
  12月12日,在西迪巴腊尼的最终胜利已确定无疑时,韦维尔将军“主动地采取了一项明智而大胆的决策”,把通常情况下本应留作总预备队的刚从战场上替换下来的第四英印师,立刻调往厄立特里亚,与第五英印师一起参加由普拉特将军指挥的埃塞俄比亚战役。在经过700多英里的长途跋涉之后,他们很快又投入了战斗。这一行动对克伦之战的胜利和埃塞俄比亚的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月16日,丘吉尔明确指示韦维尔:“现在你们的首要任务是粉碎意大利陆军,并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逐出非洲海岸。”在作了一些具体要求之后他又指出,“拿破仑的铭言‘击溃主力,其余便迎刃而解’,应该记取。我必须重申我在上封电报里提出的主张:进行两栖作战,并在敌后登陆,以便切断敌军部队并使我军能由海上运送物资和军队。”
  意军在西迪巴腊尼失利的消息,对还在作着重建古罗马帝国美梦的墨索里尼不啻晴天霹雳。故作镇静的“领袖”希望事态能得到制止,局势尚可挽回。于是,“1940年12月17日,领袖给总参谋长卡瓦莱罗一信,语气严厉,命令部队与阵地共存亡。‘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命令’,他写道,‘而且是我们国家的命令’。但愿这一鞭子能够奏效。”
  墨索里尼的主观意愿并不能阻挡英军的前进步伐。1941年1月3日,英联邦军队又对巴迪亚展开了猛烈进攻。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一营澳大利亚部队攻占了西边外围阵地的一个据点,随后两个澳大利亚旅继续进攻并向侧翼清扫外围。
  这些澳大利亚士兵唱着一首才从美国电影中学来的诙谐歌曲,向敌人的阵地发起冲锋。4日,在步兵支援下,英军的“马蒂尔达”坦克攻入了巴迪亚;5日迫使守城意军投降。英军在这次战斗中共俘虏敌军45000人,缴获了462门大炮。
  1月6日,英军的进攻矛头又转向了托卜鲁克。英国第七装甲师切断了其交通。次日,先头部队澳大利亚旅抵达其东部防线,后续部队陆续到达形成了对它的合围。总攻到1月21日才开始,到第二天清晨便全部结束了战斗。俘虏意军近3万人,缴获大炮236门。与此同时,沙漠兵团在一个半月内攻占了两座海港,俘虏意方军队11.3万人,缴获大炮700余门。此时,侵入并希望征服埃及的意大利的庞大陆军,已经溃不成军了。可惜由于距离过远、供应困难,使英国军队向西推进受到严重影响。
  英军的巨大胜利与海军和空军的有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海军除了以猛烈的炮火轰击敌军阵地外,还给陆军运送了大批军供物资。空军虽然在数量上少于敌人,但英国飞行员的勇敢精神,反而使他们占尽上风,取得了制空权。战斗结束后发现,意军被击毁和放弃的飞机就达几百架。
  在战役的进程中,丘吉尔在1940年12月23日晚向意大利人民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我们的军队还在粉碎并且一定要粉碎你们的非洲帝国”。他指出,是墨索里尼这个法西斯独裁者将意大利带到了如此危险的地步。他号召“意大利民族能再次创造自己的命运”。
  在丘吉尔指示下,英军乘胜前进,把迅速摧毁意大利在东北非的部队,作为1941年前几个月在海外作战的主要目标。2月6日,英军比预定计划提前3个星期攻克班加西,并在沿海公路线上同几个意军主力纵队激战了一整天。7日拂晓,意军在出动30辆坦克作最后的挣扎仍遭失败后,在伯根佐将军带领下向英军投降。在两个月中,尼罗河集团军向西推进了500英里,歼灭了意军9个师,俘虏13万人,缴获坦克400辆,大炮1290门。丘吉尔致电韦维尔将军,热烈祝贺英军获得的这一辉煌胜利。
  在苏丹,普拉特将军指挥着英联邦部队于1941年1月向卡萨拉发起了猛攻。19日,意军被迫撤离该地;不久,他们又不得不放弃加拉巴特,最后完全退出了苏丹。在埃塞俄比亚,桑福德将军指挥的一小支英军为核心,使全国的起义工作进展迅速,逐步肃清了戈贾姆以西大部分地区的残敌。1月20日,海尔·塞拉西皇帝回到了埃塞俄比亚王国。
  2月,英军实施“帆布”作战计划。14日占领了基斯马尤;22日攻克杰利布,使意军全线崩溃。25日,英军摩托化部队进入意属索马里的最大港口摩加迪沙,缴获了大批军需品,其中包括40多万加仑的宝贵的汽油。参加指挥这一战役的坎宁安将军命令部队稍事休息后,于3月初开始长途奔袭,17日攻占了距摩加迪沙740英里的季季加,光复了意属索马里全境。坎宁安将军不顾疲劳,继续向摩加迪沙以北约200英里的费尔弗挺进。这一行动完成后,英属索马里亦被全部收复。3月底,部队抵达迪雷达瓦集结,为下一步进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作准备。在3个月中,坎宁安将军的部队长途跋涉了850英里,击毙、俘虏或击溃意军5万多人,而他的部队伤亡不到500人。
  与此同时,英军在埃塞俄比亚也进展顺利。3月27日攻占了军事重镇克伦;4月1日攻克阿斯马拉;8日迫使马萨瓦的守军投降。此时坎宁安将军的部队已进入了亚的斯亚贝巴。尽管墨索里尼严令“死守”,但意军大势已去,难以坚持抵抗。
  5月5日,海尔·塞拉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亚的斯亚贝巴。
  英国军队在北非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全面胜利,5万英军竟然击溃了50万意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
  与北非战场遥相呼应的是地中海对岸的巴尔干半岛战场。墨索里尼在妄图征服埃及的同时,于1940年10月28日向希腊发动了全面进攻。应希腊政府的要求,英国海军接防了克里特岛天然良港苏达湾,并以此为基地,派飞机袭击塔兰托的意大利舰队和普遍骚扰意大利南部。意军有三艘战舰,一艘巡洋舰被击中,造船厂也遭严重破坏,而英军只损失了两架飞机。在英军支持下,希腊军队发动了反攻。11月22日,希腊军队将意军赶回到阿尔巴尼亚,并攻占了科尔察。他们还包围了意军精锐部队阿尔卑斯“朱利亚”师团,使意军遭受了伤亡2万、被俘5千人的惨重损失。
  由于墨索里尼的失败危及了德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希特勒下令德军进行武装干预。为了阻止德军在这一地区的攻势,丘吉尔安排新任外交大臣艾登和约翰·迪尔将军到开罗、雅典和安卡拉进行了一次访问,向他们表明了英国亦将干预这一地区局势的想法。他俩以及韦维尔将军也都认为,英国干预对南斯拉夫和土耳其将起鼓励作用。果然,3月27日,南斯拉夫发生政变,组成了坚持抵抗的新政府。但是,强大的德国军队很快就制服了希腊和南斯拉夫。仅在11天后,南斯拉夫新政府就被迫投降。希腊军队也顶不住德国元帅李斯特的装甲部队的冲击和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被打得一败涂地。4月23日,希腊军队向德军投降。4月27日,纳粹的坦克开进了希腊首都雅典。希腊国王和政府被迫随同残余部队和英国军队撤到了克里特岛上。
  但是克里特岛上的防卫力量十分薄弱,各方面的部队加起来总共还不到3万人,还得看守6000名意大利战俘。全岛只有16门重型高射炮和36门轻型高射炮;约有近4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但其中一半不能使用。这些部队面临着德军的精锐部队的巨大压力,大约有1.6万名德国伞兵将自天而降,其中有戈林最为得意的“英雄空降师”;德国方面可以投入的飞机共计1280架;此外,还将有7000人从海上登陆。战斗在5月20日清晨打响,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空降部队的进攻,德军的矛头首先对准了马利姆机场。充满法西斯狂热精神的德国空降部队的攻击力量大大超出了英军将领的预计,但是英军在保卫克里特岛时所进行的顽强抵抗,也给德国人造成了巨大伤亡。英国海军在付出两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被击沉的惨重代价的同时,也击沉了满载德军登陆部队的帆船12只和轮船3只,因此而淹死的德军约4000多人。一个星期后,英军不得不开始撤退。希腊国王和政府亦随同撤出。到6月1日,共有17500人被安全地撤到埃及,但来不及救出的5000名英军,除少数人被俘外,大部分都战死了。据估计,在这次保卫战中,英国及其盟国军队的死伤人数约为1.5万多人,而德国人的伤亡也不会少于此数。
  克里特岛保卫战正在激烈进行时,丘吉尔发现德国人有跨越东地中海向叙利亚和伊拉克进军的战略意图,他立即安排印度事务大臣说服印度总督和驻印军队总司令奥金莱克将军从印度调部队到巴士拉去。英军的果断行动迅速见到成效。5月末,伊拉克成立了一个友好的新政府,6月上旬,韦维尔也在丘吉尔的催促下对叙利亚采取了侵入行动。在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军队支持下,经过一个月的战斗,迫使原来效忠于法国维希政权的叙利亚当局,于7月12日按照英方的要求签署了停战协定。
  德国最高统帅部在干涉巴尔干半岛军事局势的同时,亦向北非派出了增援部队,意在挽救纳粹的意大利同党的败局,同时扩大德国在北非的势力。这时,一位德国军事名将隆美尔登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舞台。1941年初,隆美尔被任命为德国派往利比亚的军队的司令。2月12日,隆美尔率领他的部下抵达的黎波里。此前隆美尔在欧洲大陆的进军中曾取得了出色的战绩,表明了他是一位运用机动部队的能手,是一位胆大机警、作风顽强、敢下决心的军事赌博家。隆美尔一到北非,就拒绝了意军总司令对他的节制,要求并获得了完全的行动自由。3月31日,隆美尔进攻阿盖拉。4月2日,英军被逐出阿杰达比亚。班加西的英军部队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6日晚,在撤退的过程中,英军前线指挥官尼姆中将和他的顾问奥康纳中将同时被德军俘虏。英国的装甲旅在优势的德国装甲部队的攻击下溃不成军。丘吉尔后来回忆道:“在一击之下,而且,几乎在一日之中,作为我们一切决定的基础的沙漠侧翼便崩溃了,并且大事削减了本来就力量薄弱的那支派往希腊的部队的力量。”
  4月7日,丘吉尔电报指示韦维尔说,“托卜鲁克似乎是应死守而决不作撤退之想的一个地方”,要求他坚守这一要塞。12日,德、意联军再次发动进攻,首先攻占了巴迪亚,接着隆美尔的重型坦克和摩托化部队迅速推进到托卜鲁克附近。但是这次在英军十分顽强的据守下,隆美尔初尝了失败的滋味。16日凌晨,一支由3艘驱逐舰护卫的5艘满载军火和机动车辆的运输船组成的德意船队,与英国的4艘驱逐舰遭遇,英国舰队击沉了敌人的所有舰只,而英方只损失了1艘驱逐舰。这两次胜利遏制了德意联军的进攻势头,双方此后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拉锯战。
  4月下旬,希特勒又向利比亚增派了拥有400辆坦克的强大装甲师,给英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保证英国军队在北非抗击德意联军的战役取得胜利,丘吉尔不顾海军部的强烈反对,冒险实施“老虎”计划,将307辆坦克直接通过地中海而不是绕道好望角运往北非。
  5月15日,在韦维尔将军部署下,戈特将军指挥英军一举攻克塞卢姆和卡普措堡。但很快遭到德意军队反击,英军被迫退守哈尔法亚。此后的一个星期中,德军第15装甲师陆续开抵前线。而英军的“虎仔”冒险运到后,为使这些步兵坦克适应沙漠地区作战的要求尚需时间,不能马上投入战斗。5月26日,德意联军进攻哈尔法亚。第二天英军就被迫放弃该地,撤出了战斗。为了摆脱被动局面,韦维尔于6月15日提前实施“战斧”计划,调动了大约2.5万英军,分别由克雷将军和梅塞维将军指挥,南北夹击哈尔法亚。战斗开始时有些进展,但后来隆美尔出动强大的装甲部队从西边包抄英军,意欲围歼。英军的坦克部队前往迎战,终因敌人过于强大而被迫撤退,“战斧”计划很快就失败了。
  在巴尔干半岛和北非战事紧张进行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难解之谜之一的事件,即赫斯事件。5月11日是一个星期日,丘吉尔正在迪奇莱度周末时,接到汉密尔顿公爵的报告,说希特勒最宠信的助手,德国纳粹党的二号人物赫斯,单人驾机飞到了英国。赫斯对汉密尔顿公爵说,他来执行一项“人道使命,元首并不想打败英国,而希望停止战斗,共同对付俄国”。他希望汉密尔顿公爵将他引见给英王乔治,并希望英王以希望和平的政党组阁取代现政府,因为他认为“自从1936年以来就策划战争的丘吉尔以及他的一些支持其战争政策的同僚们并不是元首能与之谈判的人物”。赫斯在与英国内阁指派和他会晤的西蒙勋爵谈话中表示的主要观点是,希望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条件是德国在欧洲自由行动,英国在英帝国内自由行动。其他的次要条件是归还德国殖民地,从伊拉克撤出并对意大利停战媾和。赫斯认为,事实上,英国已处于绝望的境地,如果不同意这些条件,“迟早总有一天它会被迫同意的”。
  赫斯事件曾在英国、美国、苏联以及德国轰动一时。但是丘吉尔“从来没有对这个逃亡事件怎么重视”。在西蒙勋爵与之进行过几次谈话后,赫斯被作为战俘囚禁于伦敦塔,战后他与他的旧日同僚们一起接受了纽伦堡审判。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