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

_2 于智博(当代)
工作实习/106
毕业规划/110
☆赢在软实力之12——规划能力/113☆
四进入开阔地——入名企进哈佛117
1走向社会117
联合利华实习/117
最佳学生/119
角色转变/121
☆赢在软实力之13——抓住机会,善于改变自己/124☆
2胜任Dell126
骄兵必败/126
荣获绿带、黄带/127
毛遂自荐受挫,上书总监成行/128
有成绩,没升级加薪/129
收获职场经验,学会自我营销/130
为事业放弃绿卡/131
表现形式不同的美国职场人际关系/132
管理两个项目的新经理/132
感受国际商界精英的谦卑和睿智/133
再次放弃绿卡136
作品相关 目录(3)
☆赢在软实力之14——容错能力:接纳不完美/138☆
☆赢在软实力之15——择善而固执,学会理性选择和放弃/139☆
☆赢在软实力之16——谦卑的奇妙:大丈夫能屈能伸/139☆
3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140
演讲能力大提升/140
回报社会/142
爱的启迪/145
弘扬中华文化/148
☆赢在软实力之17——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能力/151☆
4进军哈佛154
魔术七大/154
公开宣称投考哈佛/155
三考GMAT/157
资料准备/163
过面试关/167
☆赢在软实力之18——情智管理能力,人生成败分水岭/174☆
5人生目标177
敲开哈佛大门/177
再次选择适合自己的——读博士或MBA/178
我的最终目标/180
6同时申请哈佛、凯洛格和耶鲁三所商学院181
申请商学院的策略/182
我为什么申请这三所名校/183
三所学校对申请者的不同要求/184
7到凯洛格和耶鲁面试186
面试是申请者的初步胜利/186
到凯洛格面试/186
到耶鲁面试/189
被凯洛格录取,被耶鲁拒绝/191
五回顾成长之路——家庭影响力195
1长辈影响195
2父亲是永远的朋友,母亲是永远的爱199
3宝贵亲情200
☆赢在软实力之19——获得家庭支持的能力/202☆
4赢在品格的人生205
诚实/206
坚韧不拔/207
博大胸襟/208
☆赢在软实力之20——诚实是最宝贵的软能力/209☆
六哈佛毕业以后213
1求职困境213
2“危”后面紧跟的是“机”214
35份工作聘书215
4花旗银行“全球领袖培养计划”217
5全球500强集团总裁助理217
6眼前和长远218
☆赢在软实力之21——具备韧性/219☆
读者的话221
我复制了于智博的成功/221
于智博激励了我/224
推荐语227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1、留级在小学(1)

“输”在起跑线上
——学习的经历
1留级在小学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子。不满6岁时,父母就把我送入上海市宝山区月浦二小读书。那时年龄小,不懂事,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父母,整天就想着和小伙伴们能再多玩会儿。上课的时候总是眼巴巴地看着操场,抱怨时钟老和我作对,上课时间走得奇慢,一到下课却飞快运转。几乎每节课都要靠想象下课后怎么在操场欢跳才能熬过。好在我幸运地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当其他家长从小学一年级就狠抓孩子功课,为孩子写错一个字、算错一道题而严厉批评孩子时,父亲却对我说“80分左右就行了”,母亲更是对我的成绩“睁一眼闭一眼”。父母认为为几分成绩去点灯熬油不值得。那时候,他们希望我能拥有一个丰富、快乐的童年。
上海锦江游乐场落成,我是第一批游客,过山车坐了一回还要坐第二回。虽然每玩一次都要去排长队,但父母乐意陪着我、看着我去“冒险”。
当“肯德基”快餐刚刚登陆上海,我就有幸专门从郊区的宝山到外滩去开“洋荤”。20世纪80年代的宝山宾馆是专门供宝钢的外国专家住的,妈妈一有机会就带我进去玩。
小学二年级时,我眼睛不慎受伤,不能上课,只得在家休养。父亲就利用这段时间,带我去南京旅行。我们一起游览了中山陵、长江大桥、雨花台烈士陵园和玄武湖。游玩的时候,爸爸常对我说,好男儿就要志存高远,游走四方;妈妈也希望我能有更多机会增加见识。后来,父母还带我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告诉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我当时都不能领会,但是,却在很多年后对我的人生起了重大作用。
爸爸妈妈还给我买了小手风琴,让我接受音乐的熏陶。可惜我当时没兴趣,坐不下来,后来没能坚持学下去,但毕竟在音乐方面,我沾了点儿边。现在想起来,还真要感谢他们。他们当时给了我体验音乐的机会,当发现我对此没有太大兴趣时,也没有强迫我继续学习下去。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1、留级在小学(2)
云曦立在左府主卧正堂,外头连着小院并侧廊道。左含青在他身边一道瞅着外头暗沉的天色,一会子有人来报,道夫人回来了。
打发走人,左含青看了一眼皇上:“皇上,也该起驾回宫了!”
云曦睨着他:“若是明儿个不起效,或者是此事透了半点风出去,便只拿你们一家子开刀。”
“微臣岂敢?”左含青躬着身,“微臣一家大小都甘为圣上犬马,圣上对微臣有再造之恩,娘娘亦对微臣有顾颜之恩。微臣万死且不足以报万一,如何能做那半点不忠不义之举?此事除贱内之外,再无旁人知晓,皇上可以放心。当年微臣受皇命镇边,也见多这些。大内正统,哪识得这个?便是当初那七虫七花,他们也不尽识得。但贱内也略通个几分!只是皇上如此突行,又不事先知会,怕娘娘到时……”
“你老婆倒什么都不瞒你?”云曦一听侧脸瞧着他,一副极其古怪的表情。
左含青一听吓得跪地,忙道:“皇上恕罪,不关贱内的事,是微臣嘴碎总要问她!”
“起来,朕又没说什么。其实那个倒是在其次的,只是为了保个万一罢了。”云曦重新看着外头的夜空,“她的应对,朕从不怀疑。当下只消先保住她一命,但你要快些,莫让那林康跑了!”
“请皇上放心,他纵有三头六臂,微臣也定将他擒拿归案!”左含青忙应声道,“微臣绝不负圣恩!”
云曦眯了眼睛,他今天驾临左府是众人皆知的事,晌午时分便向太后言明,他有时往重臣府里去也不是什么可奇怪的事。况且左含青一路奉驾有功,加上左含青除会领兵以外,对外家功法很有心得,家里典藏武籍十分地丰富。皇上南巡的时候听他说起便有心一观,贵妃出事以后,皇上心情很不好,三月底的时候左含青便趁机一直恭请圣驾。
昨天左含青又提起,太后便主动说让皇上跟着出去逛逛散心也好。反正在京师皇城,皇上出去走走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所以今天皇上料理完朝中之事,便领了庞信汪成海几个出宫往左府而来。
至于左含青的老婆,她有诰命在身,本就该每月初的时候入宫侍奉太后。不过因她恶名在外,太后也有耳闻,索性也不见她。后来那蓝双池不入宫来,太后也不问,直当没这号人便罢了!四月初的时候,太后因这事气得身子也不太好,众命妇纷纷请安侍奉,往来得极多。蓝双池便领着诰命进宫,各门的见她极少。但左夫人的声名在外,太后听过她的名头,哪乐意见这号人,听说她过来问安也没理会,蓝双池便在寿春宫殿外磕了头罢了。出去的便是个替身,她脸生,衣服一换也没人认得。
初五便跟着陈怀德等人一道进了掬慧宫料理,莫成勇让皇上踹了以后,怕着了皇上的恼又打他,也因着太后的吩咐便也不怎么近绯心的身,省得授人以柄。加上皇上常来,总是赖汪,陈以及自己宫里的奴才服侍。所以没几日,绯心身边也自然成了乾元宫领来的人。如此这般,剩下的便顺理成章。
他从不怀疑绯心的应对,只消一个动作他们便彼此明白。如此只看明天,她既能为了忠心不惜自己入局。那么现在,就该为了真心,再入他的局来!
这人将死的时候没有不憷的,绯心也是一样。若凭着一股子猛勇,也能得个痛快。偏是她还得用极短的时间把事情想一遍!
她只觉一缕魂荡荡悠悠,似离复又归。虎口一阵阵的痹麻之痛,她生是忍了,喉头动了两动,过了半晌,才轻轻“呃”出一声来。
抬眼间,竟瞅到太后坐在床边。拢着袖一脸阴沉地看着她!绯心怔怔地看她半晌,忽然扬唇一笑:“太后婆婆!”
她一出声,生把阮星华震个七昏八素,这调子七转八弯,竟是带了淮安腔!绯心一直是字正腔圆的官中话,锦泰有例,举凡官家必要学习官中话,不然南腔北调说来奇怪,也不成个体统。乐正寞在锦泰三年便脱了商籍,之后便一直严格管束家人。绯心入宫,从不带出半点南语,如今怎么……再瞅她的表情,双眼蒙蒙的,竟是比之往那深遂收敛,更明媚了几分!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2、倒数在中学(1)
2倒数在中学
说实话,中学生活与小学实在大不一样。到了中学,感觉学习压力一下子加大了许多。课程多、作业量大不说,考试、排名更成了家常便饭。
说到考试排名,这可不是我的光辉历史。起初排名让我感到很紧张和沮丧,因为排名靠后意味着“我不如别人”,自己没面子不说,家长会上连家长的面子也给丢尽了。有一次,妈妈参加了我的家长会。非常不幸,那次考试我考得很“砸”,综合排名在全班倒数第三,数理化基本就是倒数第一了。妈妈回来后,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打了我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妈妈对我的重罚,让我当时很受伤,而且开始有自卑感,我在小小的心里暗暗抱怨上苍的不公:“天啊!为什么你把别人都生成了天才,只把我生成了庸才!”
数理化不好,学习跟不上,这是小时候对我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情,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无奈和颓丧,我很想逃离,但是不知道路在哪里?我更加迷恋操场,只有在那里奔跑欢跳,才能让我暂时忘却烦恼。我那时候总是在放学后自己一个人在操场跑步,一门心思想在运动会上拿到好名次。即使跑得汗流浃背,我也不在乎,不管多苦多累我都甘之若饴!
但是,不管我跑得多快,似乎也跑不出“考试”这个如来佛的手心。
我哭,成长中的痛
至今,提到“分数排名”,我还心有余悸。因为这个“排名”几乎把我原有的自信心全“排”没了。其实我也不是什么都差,只是我实在不喜欢数理化,可偏偏数理化是主课。倒霉的我,越是学校排在次要位置的课越学得好,越是排在主要位置的课偏偏学得最差。我喜欢历史和地理,认为历史和地理既有意思又有用,而且这些知识将伴我终生。如果单单按照历史、地理的成绩排名,有时候我甚至能排到全班前3名。可学校偏偏不排副科,更不要说历史、地理这类最不重要的副科。其实我的语文和英语也不错,好歹有时也可以进入班里前10名左右,可是一加上最重要的数理化,那就惨了。但我心中的主意挺大,我知道自己长大以后,肯定不会从事与数理化密切相关的专业,如搞科学研究什么的,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因为存在这种想法,我认为学习数理化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思维训练,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在学校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做练习,让我很反感。一做这些题,我就浑身难受,一心想跑到外面去奔跑、跳跃。如果我每天没有足够的运动,就好像全身的能量没有地方释放,总是感到憋屈和难受。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2、倒数在中学(2图)
m/lz_images/pic/df/04/g
我哭,成长中的痛
妈妈了解到我的想法后,觉着有道理,也能理解。可面对班里的排名、老师的期待和高考的压力,心中也很无奈。爷爷、奶奶对当时排名、一刀切的做法也同样无奈。
无奈归无奈,家人还是始终希望我在身体和心灵上都能健康成长,并具有丰富宽广的知识面,他们也不希望我被考试成绩和排名所束缚。所以,尽管我学习成绩不好,他们也没有反对我在中学一直参加校田径队。因为他们知道这个田径队对我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帮助我建立信心。我那时候是田径队的主力,在田径场上操练意志和吃苦的精神,是室内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特别是作为男生,在运动场上学习拼搏和树立必胜的信心至关重要。
我至今都感谢家人对我的宽容态度。他们爱我,更关心我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培养我正直的品格,也更注重我的全面发展。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3、奶奶最早的理财教育(1)
3奶奶最早的理财教育
长大成人之后,想想过去在国内学习期间,对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不是哪次考试得了高分(尽管大家认为那最重要),而是家人对我在生活上的关爱,以及在做人方面的教导。由于父母离异,我从9岁就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他们对教育的重视,对文化的尊重,对我的期望,对我后来的人生起了很大作用。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我小学的最后几年,住在爷爷奶奶家,当时,我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只要一问爷爷,准能得到正确答案,我十分佩服当工程师的爷爷。我一遍一遍地问,他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回答。从来没有过因为很多遍还教不会而骂我笨。为了启发我对数学的兴趣,爷爷还让我坐他的小摩托车去他的办公室,因为那里有数以百计的工程图纸和各种绘图器具。我就是在摆弄这些工具时,被启发并练习着做“几何”题。
现在想想,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爷爷帮我修“补”错别字的事儿。那时的作文纸是带格子的。写错一个字,要么划掉错字在下一格重写,要么想办法在错字的基础上把其描成正确的字。可前者作业本太乱,后者字太难看。那怎么办呢?爷爷想出了用格子一样大小的纸贴在错字上的好办法。这样就好像那一格没有写过错字。每次我写作文时,爷爷总会预先剪出一些小纸块,坐在书桌旁“拭目以待”。
奶奶对我的最大影响,在于为人处事和品行道德方面,至今让我在生活中获益。奶奶原名于丽凤,虽然婆家娘家的家境都很好,但她依然追求自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改名于立,独立的立,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她不仅工作出色,还是一位十分精明的理家能手。
“人不能忘本。”和“不能没有隔夜衣,不能没有隔夜粮。”是奶奶的两句口头禅。“人不能忘本”成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她对任何人都那么和蔼可亲,并总是告诫我,对别人要多往好处想,不要因为自己现在好了,就忘了当年人家怎么帮助你的。至今当我和他人相处时,总会想起奶奶的教诲。第二句口头禅则来源于奶奶的生活习惯。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3、奶奶最早的理财教育(2)
奶奶虽然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但她总是今天为明天打算,绝不做吃干花净的事。在每晚睡觉前,奶奶总是把我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整齐地摆放在衣柜外面。这样我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多睡一会儿,起床后可以马上穿上衣服出门。这种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奶奶的隔夜粮和隔夜衣,使我从小就有了为将来提前做准备和计划的意识。
我的家人,无论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非常支持我多参加开眼界、长见识的各项活动,健体强身的体育运动他们更是大力支持:我上初中时有一次参加区运动会,正赶上父亲回到成都,于是他专门去比赛场地为我加油、拍照片;妈妈总是非常支持我在学校多运动,她看到我打篮球体力消耗很大,担心学校餐厅的营养跟不上,专程跑到学校给我送炸鸡吃;父母探亲、出差,或爷爷奶奶在国内旅行,总会带上我。上海、南京、北京、沈阳、成都、重庆等大城市,以及北戴河、普陀山、峨嵋山、松花湖、乐山大佛等著名景区,我十多岁时都走过了;十三岁时,妈妈还带我游了趟“新马泰”,那是我第一次迈出国门。
1996年夏天,妈妈为我报了一个旅美英语夏令营。我因此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郊区的一个小城市生活了三周。当时我住宿在当地的一个普通工人家里。没想到这个夏令营,却成了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4、“胜利大逃亡”(1)
4“胜利大逃亡”
那三周的美国之旅,因为是与寄宿家庭同吃同住,所以不同于其他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这次机会令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感受到寄宿家庭对我这个陌生外来客的热情和友好。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家庭观念很强,很多家庭一家都有两三个孩子。这与我们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反差很大。这些接待家庭,男主人平时工作很辛苦,但一到周末,全家人都会欢聚在一起,开快艇、野餐、滑水、摘樱桃等,活动非常丰富。我能有机会与他们一起体验多彩的休闲周末活动,真是既好奇又兴奋。
他们外出还常常不锁门。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在我们即将结束英语夏令营时,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学员给每天为我们打扫教学楼的清洁工写一封感谢信。我为此感到惊讶,因为在国内,一些家长在鞭策孩子好好学习时,常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如果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就得像那些清洁工,去扫大街!”这些不经意的话语,很容易使孩子们对这些工作产生轻蔑和不尊重的态度。而到了美国,这里的老师却要求我们写感谢信,以表达我们对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尊重……
从这个英语夏令营回来后,我感到自己的眼界一下被打开了。我那时就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走出国门去多看、多学。因为这个世界实在太大、太奇妙了,我要想成为一个国际化人才,就必须多了解、多见识。
没有想到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到了。
我在国内的重点高中的苦日子快“熬”不下去的时候,一家留学机构到成都招考留学生,家里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上上下下大力支持,都希望我能够成行。我的父母、爷爷、奶奶和亲戚们毫不犹豫地从经济上全力支持。
至于我自己更是再愿意不过了!一是我已经在美国待过三周,对那里的印象很好,也很期待去发达的美国留学;二是我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喜欢接受各种挑战;三是选择出国留学,就意味着放弃高考,这正是我巴不得的事情。我当时对整天花很多时间对付数理化,已经是精疲力竭,心灰意冷了。能够摆脱枯燥的学习和令人郁闷的考试排名,并走出去闯世界,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胜利大逃亡”(有个电影就是这个名字)。说实话,当时在班级里落后的排名,使我对自己能否考上大学已经没有多大信心了。可是我内心真的是很不服气,我深深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对我来说,出国留学这条路也许能为我另辟蹊径。我憋足了劲儿,为自己的未来,也为了给家人争口气,我愿意一搏。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4、“胜利大逃亡”(2)
留学之前,父亲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让我上英语班恶补英语(虽然我的英语什么级都没有通过)。而是把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我到北京拜访各位长辈、亲友们,让我从他们那里得到诸多勉励和祝愿。父亲还带我一起到太爷爷长眠的地方拜祭。父亲真是用心良苦,他希望我在丰厚的人文财富中汲取力量、感悟亲情,让我体会到,我已经是一个可以独立承担责任的男人了,让我记住他从小教导我的:“好男儿一定要走四方,男人的人生是勇敢地走出来的。”同时他还告诉我: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自己出自何方,根在哪里。出国是学习,学成之后一定要为家、为国服务。
父亲的教导让我深深感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爱国主义教育,并非光是口号,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家庭之中的。
1998年8月底,我踌躇满志、怀着学成之后回来大显身手的梦想,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可怕的硬能力崇拜——这不是赢,是输!
史青星文
这是一个真实而令人辛酸的故事。
家里来了客人,孩子的妈妈自己要招待客人,于是,让5岁的女儿回里屋背唐诗。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抵御外屋热闹的诱惑、自己悄悄在里屋背诗?她当然会“人来疯”,孩子玩得特别开心,客人也很快乐,可是妈妈已经忍无可忍了。客人走后,妈妈的愤怒终于爆发:“你现在不学习(输在了起跑线上),将来被社会淘汰怎么办?”激怒之下下手过重,孩子竟不幸被打死了!
类似这样的硬实力崇拜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有一位朋友谈起他姐姐家的男孩,16岁,由于妈妈一直注重他的营养和学习,所以,这孩子长得很高很帅,同时成绩优秀,家人都很为他骄傲。有一次,朋友带自己5岁的孩子到姐姐家吃饭。饭桌上,16岁的大哥哥没有丝毫不安地把整盘排骨拿到自己面前并全部吃光了,从始至终没有半点社让5岁小弟弟的意思。而他的妈妈,看到孩子这样能吃好东西,想到他会长得更高更帅更聪明,心里被得意塞得满满的,竟然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任何不妥……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4、“胜利大逃亡”(3)
单位曾经有一位国内排名第一的名校名系的高材生,长得非常漂亮,她刚来工作的时候,全单位的人都把她当做“重点保护对象”。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清洁工,人人都喜欢她的聪明和美丽。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就开始无法忍受她,后来她离职了,又换了很多工作,单位同事也常常惋惜她越来越走下坡路,现在的一切都和她优秀的硬件不匹配。这样的结果本来大家是很不理解的,后来看到她的妈妈就明白了。这个妈妈觉得自己作为母亲:第一,把孩子生得这么漂亮,又养得身材高挑;第二,把她培养上了NO.1的名校名系。自己对孩子的养育实在是再成功不过了,社会和工作单位理所应当给她这样“出色”的孩子,一个让她满意的前途和工作环境,否则,那他们就太有问题了,因为她的孩子太完美,发生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自己孩子的问题。这就是现在很多家长的误区,他们觉得孩子学习够好,长得够高够帅,总之,硬实力够强,就万事具备了。
引发硬实力崇拜现象的就是那句著名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光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就开始胎教,出生后请来的月嫂都得被培训成唐诗老师,以便在换尿布时,还能抓紧时间让孩子在起跑线“奔跑”;幼儿园、小学生就更不用说了……人们完全忘记了人才培养除了硬功夫,更需要软实力!
早在2005年,新华网就发表了一篇文章——《大学生“软实力”不足导致就业难》,文中很不客气地指出:听起来是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能比不上一个高中毕业的老员工,主要原因就是“软实力”不足。200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中,作者鲁鸣也对软能力进行了解读。
那么,什么是软实力和硬实力呢?
19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教授提出了很有影响力的“软实力”概念,从此被人们在各种领域广泛引用和扩展。一般来说,硬实力是达到各种考证考级考试要求所具备的实力。软实力则是课堂和各种考证考级都无法涉及和测度的能力。所有考证考级考试涉及的能力,也就是硬实力,都是可以复制的,这些硬实力无法让你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如果单单具备这些能力,即使你很出众,在三四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还是会难逃被替代、被淘汰的命运。例如,一次金融危机就导致无数名校优秀人才失业。软实力则会彰显你是“不可替代的人才”。创新能力、自我发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当众演说能力、个性塑造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都属于软实力。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4、“胜利大逃亡”(4)
2008年,欧美很多媒体把约书亚-庞称为“英雄”。他作为名校毕业的银行家,在金融危机时失业后,放下身段,身披“求职三明治”,行走在华尔街。很快,这位5个孩子的爸爸就在大裁员的悲凉气氛中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这靠得就是创新、勇气等软实力。可惜的是,家长们和孩子们长期应付学校的成绩和课外辅导班的作业,对软
实力的培养却很少重视!而缺乏软实力的结果是:其硬实力成了“纸上”能力。
近年来人们强调的“赢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是在硬实力或者智商方面的过度早期开发。真实的人生不是赛跑,如果一定要和赛跑比,也更像跑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没有人看重在马拉松比赛中是否能“赢在起跑线上”!
小时候仅仅成绩差,其实并不一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影响,可怕的是,因为成绩差导致的被歧视、被抛弃的颓丧感,更可怕的是,认定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就输掉了人生,进而从根基上动摇了孩子的自信!
现在已经非常自信的于智博,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智博小时候爱好体育,作为男孩子很典型,但作为学生,他的成绩并不好。去美国后又再次陷入底层……“输”远远没有高喊口号的人说得那么可怕。相反,他花在学习之外的时间,大大提升了他的软实力,使他后劲越来越足。这也是他把自己的经历合盘托出的意义,这个例子实实在在地在给那些在老师和同学眼里“输在了起跑线上”的孩子打气,也提醒那些“赢在了起跑线上”的孩子:于智博能够成功,他的成功能够复制,意味着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有潜力的人才。拯救中国男孩确实有可操作的路线!
好孩子不是“培养”出来的,是“放养”出来的!
二 重新认识自己——进入低级别高中(一) 1、大跌眼镜(1)

重新认识自己——进入低级别高中
1大跌眼镜
做好“大打一场”的准备
其实去美国之前,我虽然很兴奋,但内心还是有很多不安和惶恐。这次是要进入一个举目无亲的国家,生活和学习很长一段时间。这与当年从上海转学到成都可大不一样。当年我是从大上海转到成都,虽说都是大都市,但毕竟上海更开放和发达。尽管当时也遇到语言问题和同学歧视,可那还都是在国内呀!而且还有爷爷、奶奶罩着……这次可是去发达的美国,和美国同龄人在一起学习,我担心他们瞧不起我。因为我来自一个发展中国家,文化差异很大,语言更是相差好远呢。就仿佛在国内上学时,班里来了一个农村同学,操着乡音,话还磕磕绊绊说不利落,这样的同学肯定会被大家取笑和欺负的。况且在去美国之前,我看过不少以美国校园里发生的故事为主题的电影。在那些电影中有很多描写校园暴力、毒品交易的内容。这些信息令我在去美国前已经有了可能被欺负的忧虑。在我脑子里,我曾经多次反复想象着如何被欺负,我又是如何一次次打败了他们。我想,仗着自己人高马大,谁敢欺负我,我就给他点颜色看看。特别是第一个欺负我的,我一定要把他往狠里揍,这样其他人就再也不敢欺负我了……就这样,我完全做好了与我假想中的“美国暴力”大打一场的思想准备。
“土”得掉渣
1998年夏天,在16岁之际,我怀着兴奋而不安的心情,乘坐波音客机离开北京到达了美国,成为俄勒冈州(Oregon)中部的密歇尔高中毕业班的一名留学生。
俄勒冈州位于美国西海岸,西邻太平洋,北至华盛顿州,南与加利福尼亚州接壤。南北走向的喀斯喀特山,将俄勒冈州分为东西两个气候与生态环境都极度不同的部分。人们常说,俄勒冈拥有了所有的自然环境:沙滩、森林、高山、河流、湖泊、草原甚至荒漠。波特兰市(Portland)是俄勒冈州最大的城市,但在我看来,波特兰算不上大城市,我的家乡成都在国内才算是个热闹的大城市,天府之都呀!何况我也去过北京、上海、南京很多国内有名的大城市。来美国之前,我脑海中的美国可是遍地都林立着帝国大厦般的摩天高楼,四处都闪烁着霓虹灯耀眼的光辉,总之一派繁华景象。可波特兰只有在市中心有些高楼,其他地方看起来像是在乡间,这里的人口才100万,虽然自然风光不错,但与我想象中的繁荣美国相去甚远。而波特兰还不是我的终点站,我上学的地方在密歇尔,距波特兰还有4小时车程,是个地地道道的乡村小镇。
二 重新认识自己——进入低级别高中(一) 1、大跌眼镜(2)
密歇尔四周环绕着耕地、牧场和山林,视野辽阔,景色很美,空气清新。作为乡间小镇,这里不仅没有高楼,连人也不多,仅有350位居民。整个小镇只有一家商店、两家餐馆、一家邮局和一所学校,甚至街上连红绿灯都没有。如果不是挂着星条旗,我真不敢相信这是在美国。更有趣的是,小镇仅有的一名警察,同时也是小镇唯一那家商店的拥有者。当小镇居民告诉我,上一次使用镇上唯一的牢房是在1948年,我简直惊讶得目瞪口呆了,心想:这大概可以申请世界上最长时间没有使用牢房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从国内人口稠密的都市,忽然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乡镇,感觉像是在做梦。想当年父辈们被迫中断学业,“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现在我却到美国来“洋插队”了。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美丽而宁静,可这么小的乡镇,学校岂不更会小得可怜?!
当我抬头遥望远处连绵的高山时,不禁问自己:我的未来能像这大山一样辽阔吗?当我低头注视脚踏的这片土地时,不禁问自己:这条路走对了吗?它会把我引向开阔正确的道路吗?
入住农场庄园
我第一天就被带到我的寄住家庭里,男主人瑞克(Rick)和女主人丹妮拉(Danielle)就这样成了我在美国寄住时的父亲和母亲。
第一眼见到瑞克,矮矮胖胖的,圆圆的啤酒肚和满脸络腮胡子令我感到有些恐怖。但他开朗的言谈和爽快的笑声马上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很快他的大肚子和络腮胡子看上去再没有那么可怕,相反倒是很滑稽可爱。
瑞克太太丹妮拉是一位勤劳好客的家庭主妇,她总是那么热情友善,让我一到这里就有种亲切的、回到家的感觉。每次我和瑞克从外面干完农活回到家,丹妮拉总会准备好一桌丰盛的晚餐,扑鼻的饭菜香味能很快驱走我们的疲惫,令我们感到舒心。丹妮拉负责每日家里各种琐碎的家务事,如洗衣、做饭、买菜、付账等,因为有她默默的付出,这个家总是充满温馨。其实丹妮拉也十分喜欢户外活动,干些农活。但她职责定位非常明确,先把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打点好之后,才去帮瑞克做农活。丹妮拉和瑞克的内外配搭,使他们有能力拥有并经营着一个令我大开眼界的大庄园。
这个大庄园包括1万英亩耕地和2万英亩山林,1500头牛以及大量农用机械设备。瑞克、丹妮拉夫妇在当地因拥有这样的大庄园而算是富裕人家。在我原来的印象中,庄园主应该是懒惰而狡诈的“吸血鬼”,而他们雇用的牛仔们才应该个个英俊潇洒、技能全备、好打抱不平。但亲临农场庄园,与瑞克、丹妮拉夫妇生活在一起时,才发现他们是那么勤劳、能干和智慧。
二 重新认识自己——进入低级别高中(一) 1、大跌眼镜(3)
瑞克是参加过越南战争的退役老兵,当年曾踩上过地雷,虽然捡了一条命却使他左耳失去听觉。军人出身的瑞克枪法相当好,我和他练飞碟打靶时,他常十发九中。瑞克对农活十分精通,农场里所有的机械设备他都能熟练操作,骑马的技术也相当高超。
丹妮拉的骑马技术和对农活的了解一点也不比瑞克差。长期住在开阔的农场上,练就了她一双鹰一般敏锐的“千里眼”。有一次,丹妮拉在开车时对我说:山上有一群黄羊。我向窗外瞪大眼睛找了好一会儿,才发现那些离我们非常远的“小黄点”。
瑞克家的房屋(住房、农机库、马厩等)修建在农场的正中间。住房前面是绿草如茵的几千英亩肥沃牧场;住房后面就是另外几千英亩的自然山林。瑞克不仅是一个勤劳的牛仔,同时还是一个聪明的生意人。他把牛儿们都养在住房前面的草地上,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住房后面的山林,如用来养牛,则不易管理,山林里的野兽又可能袭击牛儿们。因此,瑞克就把房后山林保护起来,保持其自然面貌。久而久之,后山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自然保护区。小动物们都喜欢往那儿跑。后山上最珍贵的动物便是北美驼鹿。它们主要生活在落基山脉海拔偏高的地方。雄性北美驼鹿皇冠般的长角,常被有钱人挂在客厅墙壁上,用来彰显其地位和财富。瑞克因此灵机一动做上了打猎生意。由于后山保护得当,那里的驼鹿又多又大,不少住在波特兰、西雅图,甚至北加的人都慕名而来。瑞克向每位猎人提供食宿、马匹、枪支、弹药,并且亲自做猎人的向导,并向猎人保证,如果打不到一只每个角上都有6个叉的雄鹿,他分文不收。一旦打猎成功,每位猎人将向瑞克付1万美元。1万美元对乡村居民来说可是个大数目,而对那些从大城市来的、为满足好奇心打猎的人来说,并不算太贵。有一个猎人曾告诉我,他去一次拉斯韦加斯的消费就远远超过1万美元。美国的土地拥有者都可以根据拥有的土地面积大小,从国家领取不同数额的打猎执照。瑞克每年大概可以接待4~6位猎人,所以,这也是他自己开发的、善用自然资源并且收入颇高的一个产业。
这个辽阔的农庄,一天比一天让我着迷,从喧闹的大城市一下子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我新奇了好一阵子,学习骑马、喂牛……从城市的骄子,开始尝试成为西部牛仔。虽然,在国内我没有到过农村,只是听说农村很落后,但是在美国,我深深喜欢上了农村的平实善良、自然美丽。大自然用她无穷的魅力深深打动了我。每天这样接近大自然,渐渐地令我心胸开阔。每当我看到这壮阔的美景,吸入充满绿色植物清香的空气,再次仰望那湛蓝无边的天空,我就会感叹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同时也备感自己的渺小,我更加渴望从大自然中汲取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二 重新认识自己——进入低级别高中(一) 1、大跌眼镜(4)
最小级别的乡村高中
当来到即将入读的密歇尔高中,得知这里的高中是全俄勒冈州里级别最小的高中时,我一点儿都不惊讶。密歇尔高中属于A级。最大的级别是AAAA或4A。高中级别的大小是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决定的。大约是少于200人的高中属于A级,多于1000人的高中应当属于4A级。
密歇尔高中当年的学生一共才有50名左右,这在美国是极少见的,若在中国,50人应该是一个市级学校一个班级的人数。我当时担心这么小的学校,设施和教学效果会比较差,但结果又一次让我大跌眼镜。这个学校虽小可“五脏”俱全,从室内篮球馆到草皮足球场(或橄榄球场),从空调教室到保温绿房,从Windows98计算机室到冲胶卷的暗室以至留学生宿舍……这么好的教学条件实在令我惊讶。要知道在1998年,咱们国内的计算机才开始蓬勃发展,大学校园里刚开始建设校园网。而在美国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学校里,我每天可以随意地在计算机上浏览新闻,查看E-mail;在华氏72度或摄氏25度的恒温教室内学习;在铺有木地板的正规篮球馆里练球;在比足球场还大的橄榄球场的绿茵上与异国伙伴们谈天玩闹。
我曾经问过校长卡雷尔先生(Mr.Carrell),高中一年的运作需要多少钱?钱是从哪里来的?答案令我瞠目结舌、惊讶不已:100万美元!这么大的数目着实让我愣了好一会儿。最终我才相信:美国国家教育部每年拨给俄勒冈州每个A级学校的教育经费是100万美元左右。美国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实在令我感慨万分。硬件条件没得说,但50人的学校教学效果会是怎样的呢?我后来很快发现,小学校有它自身的优势,学生可用资源非常大。比如说,课堂里的学生少,那么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就多,这对教学很有利。而且每位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的几率要比大学校里的学生相对大很多。此外,小学校还有更多其他的优势,比如说,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师生之间更容易成为好朋友。再者,小学校有利于监督和改正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因为人少,曝光率自然就高。一个人的不良行为,全校很快就知道了(当然,不包括个人隐私问题在内)。在全校的师生或“舆论”监督下,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学生很快就会改正,并重新融入这个关心他(她)的集体中去。有些原本在大城市大学校里的学生喜欢选择像密歇尔高中这样的小学校就读,原因就在于小学校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发挥和完善自我的空间,而且密歇尔高中连续多年做到了百分之百的毕业率,并保持着很高的大学升学率。
我再也不敢小瞧这个A级学校了。
二 重新认识自己——进入低级别高中(一) 1、大跌眼镜(5)
有趣实用的课程——干粗活
在密歇尔高中读书,我发现这儿的课程设置与中国高中的基础课程有相似之处,但更加多样化,加上选修课的设置,使学生的学习有更加宽广的选择空间,非常有利于自由而充分地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国内的课程基本都由学校为学生制定好,学生也会有一两门选择课程,但毕竟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太大,即使是选择选修课程也是为了拿够学分,所以选修课上睡觉,甚至点个卯就溜号的事常有发生。在美国,学生可以计划自己的课程表,或者说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当然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胡乱选择,而是需要依照课程架构来选择。每一名学生都必须修满一定的不同类别课程的学分,才可以获得高中毕业证书(Diploma)。哪些学分在哪个学期学可以由学生本人决定,但必须修够毕业所需的基本的学分数(MinimumGraduationRequirement)。在毕业基本学分中,有必修和选修两类学分,各占一半。也就是说,毕业基本分数有一半是必修课程,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按照框架修完,如果未将必修学分学够,有再多的选修学分也不能毕业。
这里的必修课一般设有英语、数学、科学、社会、外语、历史等。这些必修课程实际上应该叫做必修学科,因为每门必修学科下,还会根据层次不同,使用不同水平的教材,开设不同名目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能力自主选修。例如:英语课程有文学、写作、语法、阅读等;科学课程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球科学等;外语课程有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等,最近这些年,汉语和日语也日益兴起。各课目规定不同等级的学分,学生可在基础水平、一般水平、先进水平和高级水平4个档次间,轻松自如地选择必修课。
我特别要多介绍一下这里的选修课,可谓是五花八门,涵盖了现代社会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方方面面,如电信、交通、工业、农业、水利、建筑、制造、驾驶、商业、食品、林业、环境、经济、法律、外语、家政、航运、维修、运动等领域。这些实用的选修课程可以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总之,密歇尔高中的选修课从烹饪到水上救生,从探戈到裁缝,从篮球到攀岩,琳琅满目。
刚开始接触到这么多诱人的信息,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选择。幸亏得到同学指点,才知道密歇尔高中的特色课程有汽车维修、驾驶、烹饪等。要选当然就选择有特色的啦,于是我决定选修汽车维修课程。
二 重新认识自己——进入低级别高中(一) 1、大跌眼镜(6)
国内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了,不过多数新司机们对汽车结构和维修了解甚少。很多人在修车时,若是到大的4S店会觉着太贵,可到小维修站又怕被黑。能学习一些基本汽车维修常识其实也是挺必要的,但这类课程只能在汽车维修专业技术学校里才有设置,一般人很难有机会学习这些实用的课程。至于高中生在压力重重的“高考备战”面前,别说是学习维修汽车了,就是帮着家里擦擦车恐怕也算是不务正业。相比之下,在以车代步的美国,对汽车基本常识的了解是对生活的一种保证。学习汽车维修是很普遍的事情。
汽车维修课程就是在密歇尔高中内部进行的,因为学校有一个可以同时容纳3辆集装箱大卡车的车间。上这门课程无须课本和纸笔,需要的是一身耐脏的工作服,一个装满不同型号、尺寸扳手和螺丝刀的工具箱。罗伯特先生(Robert)是我们的老师,同时也是小镇上有名的汽车专家。他不仅会修车而且能组装或改造汽车。如果小镇居民的车坏了又不想花钱维修,那么我们的修车课车间就是它们最好的去处。这样,车主既修了车又省了钱,学生还能有机会增加实际动手经验,而我这个中国留学生也能与当地居民建立更深层的友谊。
学习汽车维修的过程中,我有机会接触到了不同品牌、不同出产国的多种交通工具和机器。小到日本150cc铃木摩托车,大到美国6轮20t道奇卡车,都曾是我们车间里的过客。记得我所参与过的最复杂的一次维修课,是将一辆1985年雪佛兰卡车的变速箱拆下,并层层“解剖”,寻找问题所在。那个变速箱里里外外共有18层、560多个零件,差一个零件就无法正常运作。罗伯特先生、我和另外3个同学用了近两个小时才发现问题,再用一个小时去维修以及复原变速箱,一共耗费3个多小时。虽然我们满身油污且疲惫不堪,但当修好的雪佛兰精神抖擞地驶出车间大门时,我们几个都不约而同地击掌欢呼起来,仿佛刚刚赢得一场历时3小时的橄榄球比赛。
花这么多时间干这样的“粗活”,可能很多中国家长和学生都对此不屑一顾。可在我看来,这样的“粗活”特别锻炼我的心智。我需要耐心、细心和虚心,还要学习与人很好地配合,才能最终完成一件实事。我深深体会到以前人们常说的眼高手低的含义,因为在修车时,如果我心中骄傲地认为自己理论上什么都懂,而在实际操作时,不以为然、粗心大意,那么在修车时其结果就是事倍功半。我认识到,不管我以后要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从小事情上不含糊开始,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功。
二 重新认识自己——进入低级别高中(一) 1、大跌眼镜(7)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