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

于智博(当代)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
作品相关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蜗牛只要能够爬到山顶,和雄鹰所看到的景色就是一样的。——俞敏洪
●只要你是个有个性的人,你就一定会成功
●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规划人生,你将在这里找到可操作路径
1.第一本哈佛研究生成功启示录。相比本科生,哈佛MBA最能体现哈佛精髓。
2.这不是一本单纯教你如何考名校的书。本书也不同于《哈佛女孩》,刘亦婷是“赢在了起跑线上”的范例。
3.本书部分内容在香港出版发行后,彻底改变了一些孩子的人生。
4.本书出版前,部分内文的试读版引起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热望,急切盼望出版。
5.北京电台“教育面对面”节目播出于智博访谈后,家长们纷纷来电询问。
6.作者在北京大学与国际著名企业家同台演讲,受到学生更多的欢迎。
7.于智博三次参加GMAT考试的经历非常难得,极其耐人寻味,值得身处应试教育中的每个人深思!
8.本书将使你明白,只要你或者孩子有个性,那么就一定能成功!
作品相关 推荐语(1)
真正的成功是终点的成功,而不是起跑时的快与慢,因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耐力赛,不是短跑;
个性化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成功,就是每一个孩子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到极至以后的效果;
男孩教育危机的出路与突破,从这里可以找到可操作的线路。
我不建议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国外或者名校,但是我赞成男孩子可以从低起点起步。事实上,本来要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重点高中的家长,在听从我们的建议后,把孩子送入普通高中,孩子从底层开始奋斗,踏上自我发现之旅,也呈现出了后劲十足的良好发展态势。
——著名教育专家林格(著有《管一辈子的教育》、“杰出青少年自我发现之旅”系列等)
于智博的人生经历之所以对学生有意义,是因为他的经历是可复制性的。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校团委书记唐旭东
书中的主人公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不属于优秀中的一员,但却发展得很好,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教育能够注重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能够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选择;能够满足人的多方面发展需求;能够多一把尺子衡量时,受教育的对象将迎来别样的人生。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读的好书。
本书谈到注重体育锻炼,让孩子“能从运动中体味坚韧、顽强、自信、智慧、洒脱、勇敢、团队精神”,这对于过分强调孩子智力发展的家长会有很大的启发。
书中主人公在选择大学时不是看重名牌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因为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还有同等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这可以警醒那些认为只要进了名校就等于成功了的人。
细细品味此书,给我这个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家长的人很多启发。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十一学校副校长吴凤琴
作品相关 推荐语(2)
这是一本适合中学生和大学生的书,很有阅读价值。希望这本书能引起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关注学生的教育透支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痛苦指数”,进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或者如书中所说,如何提高软能力。
好马蹄自扬!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告诫我们:“认识你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帮助每个人自我发现,正如这本书中所说,找到自己的最佳匹配,然后自我实现。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101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严寅贤
ItookgreatinterestinreadingLawrence’sbookdescribinghispathofgrowth,towardsachievingwhatheistoday.HispersonalityisaperfectblendofthebestthattheChineseandAmericancultureshavetooffer:teamoriented,friendlyandeasygoing,inquisitive,thoughtful,energeticandcharismatic.IhopethatLawrence’sexperiencewillbeveryhelpfultomanystudentsandtheirparentsaspiringtoentertheHarvardBusinessSchool.
——HarvardBusinessSchoolAssociateProfessorLiJin
从来没有书像这本书那样,真正发自内心为男孩子们加油!
——一位男生的妈妈
现在的男生越来越妹,太需要这样的书为他们树立榜样了。还有,教育和励志书从未如此有诚意!我强烈推荐每个人阅读这本书。
——一位大学心理辅导员
于智博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喜欢独立思考,具有将这种思考和理想变成现实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且总是寻求最简便最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目标。这种独立思考、坚韧不拔与重视方法的个性,来自于他父亲的影响。因此,此书不仅对年轻人的成长有所激励,而且家长们也能够从中得到启迪。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
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我愿意跟读者们分享我的点滴体会。在我眼里,智博的不畏难、不言败、积极进取的心志,很值得海内外的年轻人学习。人生路上总是风风雨雨、走走停停,但雨后彩虹,拨云见日似是恒常规律。“成功需苦干”,不就是我们的座右铭吗?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建平
作品相关 推荐语(3)
书中三考GMAT的经历实在精彩。我就是考试考出来的,也考了学生很多年,从来没想过考试有这样的好处,强烈建议每个学生阅读,老师和家长读后也会深受启发。
——一位重点大学的教师
我不想报考哈佛,也不想上名校,但我喜欢这本书,并把它放枕边。它不仅好看,更重要的是,它心平气和地激励了我,让我从内心深处认识了一个真理:每个人都可以精彩、成功。
——一位高中生
什么样的人能赢到终点?如何修炼核心竞争力?尽快看这本书,尽早思考这些问题,千万不要“赢”得一时,输掉一生!
——著名职业指导书《开心课堂》作者开心兄弟公司总裁涂文开
从教23年,每当见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时,总觉得这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既不科学也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并且容易对家长产生误导;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评价单一造成的,过于追求功利。
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经受失败与挫折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任何人的憧憬和梦想都不是直线式发展的”。书中的主人公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不属于优秀中的一员,但却发展得很好,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教育能够注重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能够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选择;能够满足人的多方面发展需求;能够多一把尺子衡量时,受教育的对象将迎来别样的人生。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读的好书。
书中主人公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父母培养了他良好的运动习惯,感谢爷爷奶奶对他幼小心灵的尊重与呵护,我想这是中国儒家价值体系的一个小小缩影,这与西方价值观中提倡的互助与奉献是有相似之处的。
书中谈到主人公因为家长注重体育锻炼,培养了孩子热爱体育的好习惯,使他很快融入当地的学生团队,并成为学校篮球比赛的主力,成为学校和当地社区的骄傲,正如书中所说“你能从运动中体味坚韧、顽强、自信、智慧、洒脱、勇敢、团队精神”,这对于过分强调孩子智力发展的家长会有很大的启发。
作品相关 推荐语(4)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有一种从众心里,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落在别人后面,总是鼓励孩子不停地练习怎么得到与别人同样的高分,学习和别人一样的乐器,拿和别人一样多的奖状或证书……完全不考虑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爱好。这种从众心里促使“早教”红红火火,促使中国的学生该玩的时候不能玩、不敢玩、不会玩,该学习时不愿学、不想学、不会学,这样的学生哪会有竞争力?
书中主人公在选择大学时不是看重名牌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因为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还有同等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目前,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进名校,认为只要进了名校就等于成功了,但如果孩子没有利用名校的优质资源和良好学习环境的能力,进名校反而压力加大,不易脱颖而出,成功的可能性更小。
细细品味此书,给我这个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家长的人很多启发。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十一学校副校长吴凤琴
作品相关 读者的话(1)
读者的话
我们喜欢读成功人士的书,因为我们期望复制他们的成功。但是,太多成功人士的传记给我们的感觉是:主人公太过优秀,我等望尘莫及,最后,彻底打消了复制成功的念头,还无端增添了抱怨:“老天为何如此不公,把人家生得这般优秀,却把我生得如此平庸!”于智博的书给我们最大的震撼不是他精彩的成功历程,而是只在香港发行如此少量复本的情况下,仅仅过了三年,就已经有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完全复制了他的成功和被他激励,这几个幸运的青少年,用他们亲身经历说明了:于智博的成功确实、真的——可以复制!于智博的成功可以激励青少年!
我复制了于智博的成功
有时候,每个人都人生轨迹只需要一小点外力就会发生质的改变。2007年末,这样改变我一生轨迹的外力出现在了我面前。
2007年末,我放弃武汉大学的录取,怀揣着“香港梦”成为香港教育学院的一名英国语言教育学专业学生,但没过多久我开始质疑自己的生活,不断询问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什么,是恬静的大学学习氛围,还是按部就班的年复一年;是安逸的未来教师职业,还是留居香港只为拿到一个永久身份。那时候的我正在经历着第一次成长,成长是痛苦与迷茫的。此时,“于智博”这个名字巧合地名字走进了我的生活。十二年留美,从美国乡村高中生到哈佛商学院毕业生,这不就是美国梦麽?但在他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攀登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可能性。”
我决定离开香港,毅然前往美国。在之后的二个月日夜中,枕头下放着两样东西,于智博的书与SAT词汇手册。从那时起,在正常上课之外,会准备雅思、SAT考试、申请学校一直到清晨两点,七点起床上早课,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近两个月。不夸张地说,那本单薄的自传俨然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我心里默念,我要去美国,去那个充满可能性的地方,和智博一样从最底层开始向上爬。寻找自己的梦,跟随自己的心,追求自己的理想,做个独立的人。
作品相关 读者的话(2)
2008年2月,我正式从香港教育学院退学回到上海。3月与朋友共同创立了守护阳光公益(智博在书中讲了很多他做公益的事情,对我很大启发),并前往震区北川进行了守护阳光的第一次公益行,2010年是守护阳光的第三年。
之后,幸运的我被所有申请的美国大学录取了。而在我已经做出了去位于明尼苏达州的天主教圣约翰大学(SaintJohn’sUniversity)后,意外地成为了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ManagementUniversity)2008年内地唯一转学录取的学生,但最后我还是决定离开华人文化背景,坚持自己的美国梦。2008年8月,我开始了留美的学习。
我还记得智博书中的一件事,1美金买车,车不能用,但因此就了解到了美国车辆过户的流程。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在我2年多的学习中我一直都没有忘记。2年中,怀着如此的对世界的好奇心,我从一个厌恶旅途劳累的人变成了每个假期都一定独自周游美国的人;与智博一样我在第一年末申请成为了一名学生宿舍管理员(ResidentAssistant),管理一个楼层的一年级美国以及国际学生。2009年9月,我参与大学学生参议院竞选,成功以45%的选票击败其他四名美国参选人,加入圣约翰学生参议院,成为圣约翰历史上第一名中国籍学生议员。参与学生政治,让我第一次体会到民主的意义,选于民,服务于民众。2010年我获得了连任。2009年10月,看到智博在密歇根开拓第一届中国供应链论坛,我也与圣约翰的同学开始了明尼苏达中国商业峰会(Minnesota-ChinaBusinessOpportunityConference)的筹备工作,峰会将在2010年10月开幕。2010年夏天,在经过了长达将近半年的联络、申请以及等待中,强生中国、通用磨坊以及花旗银行给来了期待已久的暑期实习机会。最后,综合考虑,我选择了两个月在花旗银行的暑期实习,终于与我敬佩的智博在花旗成了短暂的“同事。”仍然是2010年夏天,我被北卡罗纳大学,明尼苏达大学Carlson商学院,德州奥斯丁大学McCombs商学院以转学生的身份相继录取。在又一次的抉择面前,我最后选择留校,虽然这次我没有执着地追随智博的转学足迹,但其实这样的决定才让我发现智博的书告诉我更多的不是如何重复他的路去成功,而是如何探索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并做出决定后坚持地走下去,追求心中耽误属于我自己的“梦想。”
记得智博在2010年离开美国前往巴西花旗时候的一小段话,“十二年来,从一个乡村高中生到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从一个农场牛仔到华尔街银行家,从一个男孩儿到一个男人,是时候让我继续下一段人生的拼搏了。”
守护阳光、宿舍管理员、参议院议员、花旗银行实习、中美峰会,如果没有辍学香港、留学美国的坚决,这一切或许一辈子不会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品相关 读者的话(3)
而一切都有因为这一本书,一个人,一段故事,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在大三门槛上,这又将是紧张忙碌的一年,困难,未知,挑战,我选择追随自己的心,迎难而上。
守护阳光公益行政执行主管
明尼苏达-中国商业机遇峰会筹备会创始人与主席
圣约翰大学参议院议员经济系学生小戴
当初我是抱着一副好玩的心情来阅读于智博先生写的书的,并没有想到这本书后来会对我人生有这么重大的影响。这本书,若单论文笔而言,作者与众多名作家相差甚远。但这正是这本书的优势,他没有任何修饰,胜在够真实朴素,智博在书内如实呈现他当年如何孤身一人,远赴美国求学,最终顺利完成学业,在戴尔公司任职,之后更努力超越极限,三考GMAT,步入美国第一学府的经历。作者虽没有妙笔生花,但在文字之间所流溢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当时我已经随父移民美国,刚从高中毕业不久,学业很不顺利,不知未来的道路何去何从?于智博先生的书刚好给我一个指示:天无绝人之路,身处逆境越要奋发图强。同样身处异国,于智博先生锐意进取,不断挑战自我,即使是身处低谷,也毅然面对困境,不做无病之呻吟的斗志对我触动甚大。看过智博的书后,我突然来了一股劲,觉得人生不应活在懊悔过去当中,应当勇敢面对未来,追逐梦想,才不会浪费青春。我于是决定报考上大学,由于成绩原因,我没有报考当地名列前茅的德州大学,而是报考了德州农工大学,贝勒大学和德州州立大学。在等待录取信期间,更受到了智博图书的鼓励支持,去探访三家大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至今仍记得智博的一句话:不要让学校选你,而是你选择学校。当智博踏上哈佛大学门前,迈向他梦想之时,我也进入了贝勒大学,成为芸芸学子之一,追逐自己的梦想。在贝勒大学三年期间,我时时翻阅智博的书,不断鼓励自己,以智博为榜样,完成自己的大学之梦。机遇是靠自己争取,如果自己都没尝试就放弃了,损失的是自己。在贝勒大学这几年,受到智博图书的鼓舞,逐渐找回自我和找到自信,在学校的成绩不断上升,三年里,我成为PhiAlphaTheta荣誉会员之一,名列学校TOP15%和dean’slist(类似于优秀学生奖),受到众多荣誉学会诸如GoldenKeyInternational的会员邀请,并向自我挑战,成功拿到历史和经济两个学位毕业。在我登上台前,拿我的毕业证书那一刻,恍如一场梦,难以置信我竟然做到了。
作品相关 读者的话(4)
这一切起源于智博的一本书,因此尤为感谢作者。虽然如今是21世纪,中国留学生多如牛毛,作者的经历似乎众多海外学子都经历过,但是却很少有人不添油加醋写下和如实地记载他们在美国的人生旅程。初读作者的作品时,不禁令我想起之前在网上看过的周总理在日本的日记,虽有所区别,但文字散发出来的那股锐意是相同的。不管做什么事,就要全力以赴,宁可跌个头破血流,也要有不达目的,誓不回头的气势。或许这就是智博的父亲在书中所倡导的做人要有一股霸气。
——Baylor大学历史和经济双学士学位毕业生卢超群
于智博激励了我
当我还在操场上与同学打打闹闹的时候,他已经受聘于世界第一大电脑DELL总公司,成为了统筹计划高级分析员,年仅21岁。
每当我学习疲倦的时候,我都会打开书来翻一翻,当作是精神的调和剂。次次读这本书我都是怀着轻松的心情,仿佛作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与我对话。
本书介绍了作者在美国大学毕业后在DELL总公司的工作,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及自身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体会,没有一种作者高高在上的感觉,无形中给读者树立了一个榜样的精神。
整本书中,对我启发最大且最有价值的便是作者进取哈佛的过程。为了成功考上哈佛商学院,作者放弃了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那种为了目标、理想而舍弃一切无关紧要的精神令我十分佩服。
初次考试550分的大败令作者十分失望,但灰暗过后有重振旗鼓,从失败的地方有坚强地爬了起来,并且告诫读者:轻敌就是笨蛋。正是如此,看似简单的知识便草草了事,最终必会栽倒与那里,对待学问可不能马虎。
作者为了能专心应付好第二次的,硬是停止了一切的娱乐活动,甚至连周六周末的休息时间也贡献了出去。看到这里,我扪心自问:要是换成了我,我能否像他一样坚定?过不久,我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才不要像他一样!我要比他更坚定!
当两次重要的考试都大败而归之后,若还能硬着头皮站起来,做到屡败屡战的话,那才叫绝。但是这本书的作者——于智博哥哥他做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以720分成功迈入哈佛的大门,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不已。
就如书中所言:“天降大任必苦其心志”,我明白,以后的道路会有许多挫折,但我不会放弃,我会以哈佛哥哥为榜样。
作品相关 读者的话(5)
深圳市海湾中学7(5)班伍汶奇
我很幸运地在图书还没有印刷前看到了这本书的草稿,从留级在小学到GPA3.7,从倒数在初中到GMAT720,从美国最小级别的乡村高中到哈佛商学院,于智博哥哥在学习方面的成就确实可圈可点,他所付出的令人敬佩。但学习成绩难道是评为密西根州立大学的最佳学生和敲开哈佛大门的唯一途径吗?我看到远远不是这样,于智博哥哥精彩丰富的各种经历也占据其中的一部分,甚至份量比学习成绩还要重。
很多存在误区的想法都认为,学习成绩就是学生们的命根。特别是在国内高考一考定终身的逼迫下,很多学生虽然并不看重分数,但也不得不为了自己今后的人生而废寝忘食地去学习。于智博哥哥在小学和初中学习成绩都不理想,但到了高中和大学,却成了一名被同学尊重的优异学子。当然一部分源自于后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丰富多彩的经历。从仅仅为了一千多美金而在暑假里干了将近2个月的农活,到为了获得一份每小时仅7美元的工作而在面试地点冒雪苦等一小时,再到在学校带领大家成立中国物流论坛……正是这诸多令人羡慕的经历成就了他的梦想。有的人会想,不就是在农场里干农活,在应聘门口等1小时吗?这些事不谁都能干吗,哪里有学习重要?我想这就错了,2个月,每天8小时的农活,仅仅为了每天平均下来还不到10美金。8小时在外面的暴晒,仅仅为了这连吃顿饭都不够的工资,值吗?很多人干了几天就受不了而退出了,觉得工资太低。但于智博哥哥所看到的并不是工资,而是宝贵的经历。现在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哪有机会干农活?这里既能使用平时没见过的机器,又能享受在乡村生活的简单和平静,不仅锻炼了自己吃苦精神,之后还能自豪地为自己的简历填上宝贵的一笔,又小赚了一桶金,这何乐而不为呢?
这本书让我不断思考,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我不会让它成为我的一切。更重要的是,我要利用课余时间来丰富我的经历,让我的人生像于智博哥哥那样,变得多姿多彩。于智博哥哥成功的人生激励着我,让我向着标杆直跑,我明白了成功的人生不光是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更要有精彩的人生经历。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高一学生贺同洲
这本书激励我们这些普通高中的学生!尽管我们没有考上重点学校,也许我们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我们可以去创造节节上升的人生道路。我不再自暴自弃,我也是有希望的,相信总有一天,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人生经历,我都会超过那些瞧不起我的同学,到那时候我也写一本书,并且我一定会署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普通高中学生
作品相关 编辑寄语:让孩子以最真实的方式成长(1)
编辑寄语:让孩子以最真实的方式成长
先软能力后硬能力
大多中国孩子从小都把硬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放在第一位,所谓软能力或者素质的培养,都是锦上添花的摆设,一方面觉得用处不如硬能力大;另一方面,觉得软能力到成年后培养来得及,也只有那时候才用得上。
而本书的主人公于智博恰恰相反,小时候把培养软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成年后才开始培养硬能力。看了他的事迹,最大的感觉就是,他什么都没失去,而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们,他们失去了太多几乎再也找不回来的重要东西。根据那些“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于智博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典型,这也是我们出版这本书的理由——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典型了!
成功的路有一万条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麦道卫来北京讲课的时候,每场都是爆满,会上有一个家长提出一个问题:“我很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可是又担心会耽误他的功课,将来考不上好大学,请问我该怎么办?”麦道卫说:“我不了解你们的国情,不好惘然评判,只是提醒你一点,‘请想清楚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希望他名校毕业还是健康幸福?’”
为了高考,为了在将来狭路相逢时取胜!这些孩子从小丢弃了所有爱好和快乐,只为应付没完没了的考试。而残酷的就业危机又告诉他们,社会还将考很多学校从来不考不学的内容,而这些考试内容才真正决定他们的命运!到那时候他们考不好,通不过怎么办?更不要说将来的婚姻和人生,又会考多少、他们从小一根筋地只顾学习所谓知识,而从来没有学过和想过的问题?!那时候他们考砸了,谁来救他们?
这是最幸福的一代,他们的前辈所顾虑的没学上、缺衣少穿的事情,不再是他们童年的苦难;这是最可怜的一代,他们吃了那么多营养食品,学了那么多前辈没有学的知识,却没有获得健康的身体和生存的技能。他们没有吃劳力的苦,却吃尽了劳心的苦!
对此疑问越来越大的人们开始寻求其他出路,于是出现了上面的问题。这是几乎每个迷茫中的家长和孩子都希望找的答案,韩寒和李想似乎是很酷的榜样,可是他们几乎没有复制的可能。许多教育专家开始著书立说,提醒家长,回归教育的本质,但是家长们害怕尝试。因为,他们只有看到每天孩子乖乖地在做作业,考试排班里前几名才心里才踏实。如果别的孩子都在努力“学习”,只有自己的孩子在“玩”,家长们心里会非常慌乱。
作品相关 编辑寄语:让孩子以最真实的方式成长(2)
所以,起初看到这个书稿的时候,我避之唯恐不及,以为又是一个如何从胎教时就抓紧训练的常春藤“英才”。后来由于种种缘故,我深入了解于智博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的激动,因为这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榜样,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榜样,是一个可以激励孩子的样板而不是一个只让人艳羡的明星!
我们提前做了一些试读本分发给家长、老师和学生提意见,难得一致地,家长、老师和孩子们都爱不释手,很多家长都为自己孩子以于智博为偶像而高兴!
他是一个典型的放养成功的例子,虽然不多见(因为几乎没有家长愿意放养自己的孩子,他们太执着于计划孩子的未来),但确实太有启发性了。
和国内很多上哈佛这类常春藤名校的孩子不同的是,那些孩子能上常春藤名校,是父母精心策划和培养的结果。他们的父母有一箩筐教育经验,而智博上哈佛却是他自己在23岁时思考计划出来的。
于智博一上小学就被分在了谁也不愿意去的体育班,还留过级,可以说,犯了很多人心中孩子成才的大忌:
(1)输在了起跑线上,学习一般。
(2)离异单亲家庭,隔代家庭,自然放养。
(3)贪玩,爱体育,不爱学习。
(4)并非聪明过人,考GMAT第一次只考了550分,还不如不复习的人考得好,考了三次才考过。
但是,没有特殊背景的他,却实现了很多家长精心策划也不一定能实现的哈佛梦,本书披露这些细节,并不是告诉你另一条通向哈佛的路,而是希望用这个家长容易接受的案例,提醒执着龙凤梦的家长和孩子们:即使你怀着一定要成龙成凤的梦想,成功的道路也是有无数条,而不是一两条。
有一种成才之路叫等待,等待孩子进入高速成长的那一天,不管多久。不要着急,尤其是男孩子,即使小时候输得很惨,哪怕到了20岁才开始醒悟,照样来得及。那些在起跑线上着急忙慌的家长,可以喘口气,静下心来,看看书中的于智博,想想自己孩子与众不同的那一条路在哪里?
作品相关 编辑寄语:让孩子以最真实的方式成长(3)
由于尖子和精英永远都是少数,所以大部分家长和孩子不管多么努力,如果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万条路中的一种,那么注定难逃平庸的命运,更不要说还要遇到于智博这类中场杀入的黑马!
如何应对计划经济时期的教育
我国的教育因为人口众多等种种原因,目前还处在计划经济阶段,容易让家长和老师一根筋地走批量生产的模块化道路。
我们不反对应试教育,那也是这一万种成长方式中的一种。这本书只是想从应试教育的滚滚洪流中分出若干条欢快流动的小溪,告诉那些不希望迷失在各类标准考试中,又苦苦找不到出路的人们,成功的路真的不只是一条,而且每条路上都有光辉,都有锦绣美景!
球王马拉多纳说过,如果没有快乐,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球星又有什么用?
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按照计划经济的标准的生产线计划出来的学生,被送到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才发现,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期望中的龙啊凤的,不过是一颗颗平淡无奇的螺丝钉。完全不用这般煞费苦心,是可以轻松达到的。
一个退休的重点小学老师,向我感慨孩子们后来的成长和小学时代大不相同。她曾经教过两个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男孩子。可是后来他们一个在大商场做保安,一个在超市做保安,为什么他们后来没有考上大学呢?她一直不明白这个问题!并为这两个男孩惋惜!还有更让他不明白的,还有一个男孩子,当时整天惹事,以为他必然将来进监狱,结果没想到他上了名牌重点大学!
我也比较过很多精心养育出来的孩子和自然放养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确实差距很大,精心喂养的孩子在各方面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同龄人,可是成年以后,尤其是工作结婚以后,大多情况相同,小时候的巨大差距已经不存在了,甚至出现一些倒过来的情况!
这就是,教育的殊途同归现象!
作品相关 编辑寄语:让孩子以最真实的方式成长(4)
请大家仔细阅读这本书,思考自己如何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教育体制下成才?
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时候,那些先行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相信教育也是这样,希望于智博的经历能给那些先行的家长和孩子壮胆,帮助他们勇敢地自由展翅!
软能力制胜
前面说殊途同归其实并不全对,后续的发展,尤其是涉及到婚姻生活,人生规划等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时候,那些不幸成为“计划经济层次的教育”成果的“计划人”将面临更艰难的境地。他们虽然赢在了起跑线上,却在人生中途需要上气不接下气地跟上那些曾经远远落后于他们的放养成功的“自然人”。
我在哈佛期间,常常看到河边有年轻人跑步、骑公路自行车,各类运动场和公园也活跃着快乐、年轻的身影。想想国内,锻炼的往往是老人,退休人员。黄帝内经中强调人应该按照真实的年龄来计划养身:小时侯身体至阳,需要大量活动,而我们的小孩子却被功课压得没时间锻炼;老年时要以安静为主,少运动,而我们因为一生身体没机会锻炼,老了感觉不行了,开始拼命锻炼,就像我们小时侯拼命学习一般——公园里,马路上,山上到处都是这些急于锻炼的老人,有的人甚至因此而突患急症。人们就是这样违背天性和自然,按照自己的设计和策划做事,最终难逃被自然和真实淘汰。
让孩子们用哈佛校训强调的最真实、自然的方式成长吧(如能这样,就如同他们已经上了哈佛一般),希望这本书能启发人们,让孩子们具备体育运动能力、当众言说能力、诚信能力、公共事务组织和参与能力等软能力,它们和文化课学习同样重要,它们将在放养过程中培养起来,在情商、德商、魅商、财商等多方面成就孩子们的魅力人生、快乐人生。
作品相关 目录(1)
目录
一“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1
1留级在小学1
2倒数在中学3
3奶奶最早的理财教育5
4“胜利大逃亡”6
☆可怕的硬实力崇拜——这不是赢,是输!/8☆
二重新认识自己——进入低级别高中11
1大跌眼镜11
做好“大打一场”的准备/11
“土”得掉渣/12
入住农场庄园/13
最小级别的乡村高中/15
有趣实用的课程——干粗活/16
☆从“圈养”到“放养”——软实力是人生制胜法宝/18☆
2我很特别20
小镇上的第一个/20
因为独特而被尊重/21
学习环境快乐轻松/23
☆赢在软实力之1——自信:个性塑造能力/24☆
3运动魅力28
圆了球星梦/28
节日般的篮球联赛/31
“下次非撞飞你不可”/33
有影响力的体育老师/35
4爱好运动的家庭36
☆赢在软实力之2——具备体育精神/38☆
5广交朋友42
感受多元文化,学会入乡随俗/42
融入大家庭/44
让自己成为朋友/48
☆赢在软实力之3——融入新环境的能力/51☆
☆赢在软实力之4——做一个真正的man/54☆
6学会吃苦56
面对挑战/56
攻破营垒/58
我的“第一桶金”/60
☆赢在软实力之5——具备吃苦能力/63☆
作品相关 目录(2)
三走适合自己的路——大学从小城市开始65
1物美价廉的大学65
穷学生丰富的大学生活/67
中国恩赐/69
☆赢在软实力之6——不做金钱的奴隶/73☆
☆赢在软实力之7——传承中国文化的能力/74☆
2校园打工76
我贫穷,我努力,我成功/76
校园美差/78
敢于尝试/80
☆赢在软实力之8——小事上尽忠心/81☆
☆赢在软实力之9——敢于尝试“不可能”/82☆
3自主学习83
自由选课/83
学习体验/86
自主转学——准备、实现/90
☆赢在软实力之10——不被诱惑捆绑,寻求真自由/91☆
4进入名校94
何谓名校/94
小巫见大巫/95
课余生活/98
☆赢在软实力之11——创新能力/101☆
5规划人生101
生活启迪/101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