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权力玩家赵匡胤

_5 徒步中国(宋)
  徒步以为,这世界上总有一部分人,天生命薄,五行缺钱。
  但这位缺钱的皇帝,对待叔父耶律述律可不像自己的老爹一样恭恭敬敬,事无巨细,全部上报,作风中颇有些显出特立独行。
  首先体现在对辽国的称呼上。刘崇在位期间,奉辽国皇帝耶律兀欲为叔父,虽然这位叔父比刘崇小了18岁,比石敬瑭父子的年龄倒差还大,但谁叫别人势大辈分高呢。951年耶律兀欲被杀,其兄耶律述律登上王位,是为睡王辽穆宗。刘承钧即位时,需上书辽国以得到承认,按照辈分,该喊耶律述律为爷爷,可是在送去的敕书中却自称“男”,也就是只承认比你矮一辈。耶律述律倒也不客气,不称“孙”,仍叫“儿”。写到这里的时候,逻辑一向很清楚的徒步也不禁要叹息,这个辈分真是太乱了。
  其次是年号。昔日刘崇称帝时,为了表明自己是继承兄弟基业,连年号也没改,仍然用刘知远的乾祐年号,建国的951年为乾祐四年。刘承钧即位后,操心钱的问题,也无暇顾及这些问题——当然,你吃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哪里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名字好不好听。
  上任三年多后,刘承钧得了空闲,才发现大伯刘知远定下的乾祐年号竟然被咱两代四个人(刘知远、刘承祐、刘崇、刘承钧)加一起用了十年,太节省了。徒步小时候经常看到老师念范文《我的妈妈》《我的奶奶》什么的,就很纳闷里面作者写自己妈妈、奶奶节约,一定写到她们把一件衣服穿了又穿,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这个乾祐年号,竟然比这破衣服还多用了一年。刘承钧虽然穷,但是换个年号还是换得起,于是北汉乾祐十年(957)正月,刘承钧下诏,改“汉乾祐十年”为“汉天会元年”。
  改年号这种事情,好比如今拿着身份证到派出所改个名,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但是刘承钧改名的时候忘了通知一下他的派出所,这让派出所长、叔叔耶律述律非常不爽。
  接下来的事情是在联合李筠造反过程中发生的。
  李筠当昭仪节度使的时候,从显德二年到显德六年(955—959),连年骚扰北汉,先后攻克辽州(今山西左云、右玉)、长清寨等,俘获刺史、大将数百名,搞得刘承钧觉都睡不好。好容易柴荣死了,有机会跟李筠化敌为友,联合攻打赵匡胤,可出战没几个月,李筠就蹈火而死,自己的军队倒是只损失了几千人,可是派出去给李筠当监军的卢赞战死,后因卢赞李筠不和而被派去调解的宰相卫融竟被赵匡胤活捉。
  而在此之前,因为李筠坚持自己和赵匡胤的矛盾是周朝内部矛盾,所以就算联合刘承钧发兵,也不能牵扯到辽军;刘承钧也心疼请来外援的巨额出场费,能省一点是一点,所以也就没通知自己的派出所长,耶律述律想这儿子越来越放肆了,跟人打架都不告诉老爹一声,账簿上再给记上了一笔。
  天会七年(963)七月,刘承钧又干了一件事情,把耶律述律彻底激怒了。
  那就是他把枢密使段常给杀掉了,当然又是没有提前通知派出所长。
  要说这枢密使段常也不坏,他是北汉的老臣,为人长于治事,甚至给刘承钧推荐了郭无为任宰相,得到郭氏辅佐的刘承钧才会“勤于为政、爱民礼士”,于是“境内粗安”,所以段常也算是于北汉社稷有大功之人。
  可这个有功之人不但不把自己当仆人,还当主人,该管不该管的事情一律要管,而且管到了刘承钧的床上。
  刘承钧看上一个女孩,打算册立为妃,征求大臣意见,枢密使段常认为此女出身低贱,恐怕贻笑邻国,于是加以劝阻。
  此女姓郭,父亲是个和尚。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总会想起《笑傲江湖》里面的仪琳和她爹不戒大师。
  与能制服万里独行侠田伯光的不戒和尚不同,这位作为郭姑娘父亲的和尚没有高强武艺,却有高强的医术,专治各种不孕不育症。某天和尚医生治好了一位寡妇的不孕症,生下一女,长大了如花似玉,就是刘承钧打算立为妃子的郭氏。
  既然遭受大臣反对,刘承钧立妃的打算只好落空,但这位郭氏从此忌恨段常,经常给刘承钧吹吹枕边风什么的,北汉天会七年(963)七月发生了一起谋反案,查来查去段常竟被认定为主谋,郭氏力主段常“心不善,留之必成国难”,于是在她的劝说下,刘承钧罢免段常的枢密使一职,派其出任汾州刺史,随后派人到汾州将其勒死。
  段常被勒死的消息传到辽国,耶律述律压抑多年的郁闷一起爆发,马上派使者送来措辞严厉的敕书,怒斥刘承钧擅改年号、擅助李筠、擅杀段常,一番教育之后,敕书的结尾写道:“我务敦大义,曲容瑕垢,父子之道,所不忍渝,尔宜率德改行,无自贻伊戚也。”就差说出“你再不悬崖勒马,老子就要不客气”这样的狠话了。
  刘承钧看叔叔真的发怒,生怕他一怒之下此后再也不管自己了,更怕他气急了派几千骑兵打过来,于是赶紧翻箱倒柜凑钱,把刘继颙带着老百姓在团柏谷风吹日晒煮出来的银子洗洗干净,派使者拿了,去辽国认错。
  送走使者的刘承钧也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这种等待的感觉很熟悉,三年前派出西行使者之后的李重进有过,一年后派出北上使者之后的孟昶也有过。区别在于他们的等待很快有了回音,无论是好是坏——可是刘承钧的等待毫无结果。
  于是他又派了使者挑着银子去认错。于是他又没等到回音。
  又派,又没回音。
  光是964年这一年,刘承钧就派了四批使者北上,可是无一例外都没回音。
  刘承钧真急了,于是狠了狠心,965年派出了豪华阵容,让王室一位重量级人物:他父亲的嫡孙、自己的大侄子刘继文出使。可是这位重量级的人物也照样被辽国扣了。
  被扣的使者一共达到16批。
  刘承钧束手无策,国内财政年年吃紧,唯一的靠山又是死活不肯给个消息——设想一下你高考完了两年却查不到分数是个什么心情——北宋却又闹得边境不宁,于是刘承钧日夜长吁短叹,睡不着觉了只好做俯卧撑。
  而赵匡胤在张永德的建议下,虽不出兵讨伐北汉,但经常派边境驻军到北汉境内骚扰种地的百姓,麦子青了踩你麦子,玉米黄了踏你玉米,就像深山里毁坏庄稼的猴子。百姓没法生存,于是成群结队逃到宋朝,毕竟这边种庄稼还能熬到秋收。
  所以这几年的史书上,时常看到北汉某将领带着多少人来投降,北汉多少农民拖家带口跑到宋朝境内之类的记载。
  (967年五月)乙巳,北汉鸠唐寨招收指挥使樊晖以寨来归。
  (968年正月)乙巳,北汉偏城寨招收指挥使任守恩等150人来降。
  (968年四月)丙子,晋州言北汉军校翟洪贵等200余人来降。
  (968年七月)丙午,镇州言北汉乌玉寨主胡遇等并家属一百三十九人来降。
  而其中最大规模的投降发生在乾德三年(965)四月,“邢州言北汉民四百七十人来降” 。
  很多人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窘境肯定会晕死过去。
  刘承钧也是凡人,自然憋不住晕死,所以在天会十二年(968)的七月,这位命运多舛的皇帝一病不起,临终前持宰相郭无为之手,泪流满面,让郭无为好生辅助养子刘继恩,然后饮恨离去。
  
第二十二章 专打穷人
  外国领导人死了,还做了多年邻居,这事搁今天,少不了折腾一番,至少要由国家主席打个电话给死者家属,表达一下无限的哀思与缅怀,然后勉励亲人们化悲痛为饭量,节哀顺变;关系好的要安排人写出几篇追忆死者的文章,关系更好的还要派人送个花圈过去。如今北汉的国家主席刘承钧死了,邻国大宋的领导人赵匡胤岂能置若罔闻,于是马上也安排了人过去。
  开宝元年的赵匡胤正在按照《宋太祖的名单》制订的讨伐计划收拾南汉,并且潘美在那边已经取得了不小成就,可是刘承钧的去世让太祖临时改变了主意,派了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以及因在征后蜀的战争中表现出色被提拔为宣徽南院使的曹彬一起北上。
  看这个阵容就知道,这帮人可不像是过去吊唁的,事实上,他们带去的不是花圈,而是数万北宋禁军。
  虽然当年赵匡胤说过放刘承钧一条生路,算是一个口头契约,可如今既然契约的当事人之一已经不在人世,那么契约自然自动终止,不能单挑,就打群架。穷怎么了,落后就要挨打,穷也要挨打。谁让你穷?咱专打穷人。
  此时北汉已经有了新皇帝,是为刘承钧的养子刘继恩。
  刘承钧没儿子,养子刘继恩其实是他的外甥,刘继恩应该管刘承钧叫舅舅,因为他是北汉开国皇帝刘崇的女儿生的。刘家发迹之前刘崇也就是个混混,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叫薛钊的小兵,生下薛继恩。可后来刘知远当了皇帝,刘崇跟着升天,做了皇帝他弟,又是河东节度使,这下身份不同了,就像很多人发财了要换个老婆一样,刘崇的女儿发财了也不怎么搭理自己的老公。加上薛钊也是个平庸之人,刘家就再也不把这个女婿当人看,只是给吃给喝,将他养起来而已。
  薛钊发现老丈人得势之后,自己的地位不升反降,老婆也深居宫中,不但跟自己分居,而且要见一面都得找她的经纪人预约,还不一定预约得上。一个大男人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窝囊气,于是有一天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瓶山西名酒汾酒兑上竹叶青,喝得酩酊大醉,联系了老婆的经纪人把她约出来,见面之后拔刀便刺。
  名酒毕竟是名酒,后劲大。酒劲上来的薛钊没了力气,只是把老婆刺伤而没刺死,清醒过来一看自己闯下大祸,只好自杀。这下薛继恩的妈妈没了老公,只好带着儿子改嫁何家,又生一子,名何继元,不久夫妇俩去世,刘崇看俩外孙挺可怜的,刚好刘承钧没儿子,于是将兄弟俩一起过继给舅舅为养子,改名刘继恩、刘继元。
  因为遗传基因的原因,加上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面,继恩、继元的智商和性格上都有些缺陷。刘继恩长大后被养父任命为太原尹,但是资质平庸,政绩平平,刘承钧死前深为继承人问题困扰,曾问宰相郭无为:“继恩纯孝,然非济世才,恐不能了我家事,将奈何?”郭无为心想你生不出儿子,我有什么办法,可这话怎能说出来,只能闭口不言,史载“无为不对”。
  刘承钧死后,刘继恩赶紧派使者前往辽国,得到爷爷耶律述律的认可后即位。这时虽然赵匡胤已经磨刀霍霍,可是刘继恩还是认为攘外必先安内,舅舅临死前跟宰相郭无为一番言语颇有托孤之意,可这厮居然不肯讲自己半句好话,日后必定不为自己所用,所以上任后第一件事不是按照惯例“大赦天下”,而是想办法把郭无为赶下台,可惜没有成功。于是接下来刘继恩罢了郭无为的宰相之职,加封为守司空,明升暗降。可见刘继恩虽无大才,但是小聪明还是不缺的。
  可紧张之下刘继恩忘了查一下郭无为的简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很久以前,当刘继恩还叫“薛继恩”的时候,郭无为就在武当山做道士,而且已经是一个很牛逼的道士。当然做道士都是很牛逼的,你看日后同样在武当山做道士的张三丰就略知一二。比张三丰早了将近五百年的郭无为虽然不会打太极拳,可有一个长处,就是长得好,史载郭无为“方颡鸟喙”,就是额头长得方正,嘴巴像鸟嘴——这算哪门子长得好——而且好学多闻,自视甚高,于后汉乾祐三年在郭威讨伐李守贞的时候自荐于郭威军前。
  就像当初以“小赵长拳”得到郭威赏识的赵匡胤一样,郭无为同样以奇特的相貌和对国事透彻的见解得到了郭威的赞许,于是郭威打算将他收留麾下。
  可是这时有人问了郭威一个问题。
  他说你手下已经有了柴荣、赵匡胤这样的武将,现在又招聘一些郭无为这样的谋士,是不是明天打算在额头上刻上“我要造反”这四个字,后天被刘承祐砍头了事?
  郭威一想,太有道理了,于是忍痛将郭无为赶走。郭无为第一次面试得到这么一个结果,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如今不少人本科苦学四年,结果第一次求职就被人家赶出来,受到打击之后多半选择回去再读个研究生,郭无为也是这么干的,求职遭拒之后继续回山深造。
  心有不甘的郭无为武当山也不回了,一头钻进太原西南两百里汾州(今山西介休市)的一座深山里继续修炼——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座山叫做“抱腹山”,所以郭无为日后就自号“抱腹山人”。
  抱腹山是没什么名气的,可是如果你知道正是这座山的存在导致我们有了一个寒食节,说不定就会吃上一惊了。因为抱腹山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绵山”,又称“介山”,1600年前山里曾因一个人的不小心而烧死一个著名人物,放火者内心惭愧,以后每年此日都要禁火,全国上下都吃瓜果点心之类的冷食,是为“寒食节”。被烧死的著名人物叫做介子推,放火的则是文治武功、春秋时期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与齐桓公齐名的晋文公:重耳。
  徒步以为,山西那么多山不去,偏偏选中这座山来修炼,大概郭无为潜意识里面也是希望有人点一把火,把自己烧死而扬名千古的。可惜他没被烧死,只好孤独地修炼,白天看日出日落,夜晚数月亮星星。
  耐得住孤独的人都是牛逼的。毕竟大部分的思考和感觉,都发生在孤独的时刻。好比练功,左右互搏,独孤九剑,都是因为孤独,而喜欢热闹的哥们,都成了江南七怪、桃谷六仙。
  很快,孤独修炼的抱腹山人的名气传遍山西,对刘承钧床上事务都要管一管的枢密使段常对此事当然不会不闻不问,于是在北汉天会四年(960)把郭无为推荐给了刘承钧,让他做了参议中书省事,后提拔至宰相。
  可这么一个牛人现在居然被碌碌无为的刘继恩在手掌心玩来玩去,叫他怎么憋得住这口气?于是不久之后,北汉宫廷内发生了一件大事。
  天会十二年(968)九月,刚上任两个月的少主刘继恩在宫中摆了一通酒席,大宴群臣。席上说了什么,史籍不见记载,但是想必大家都喝得很开心,而且肯定也喝了汾酒兑竹叶青,因为喝完酒的刘继恩醉得不轻,竟连侍卫也不带就回房睡着了。
  夜幕下的皇宫树影憧憧,森然欲搏人,暗透杀气。
  很快,刘继恩的屋外蹿来十余个持刀的蒙面人。
  有人问:老大,要不要下迷魂香?
  有人答:醉成这样了,还要什么迷香,砸窗子!
  接着有人惊叹:哎呀,连窗户都没关,不用砸了,快,跳进去。
  刘继恩正醉得难受,一见闯进来的黑影,吓得酒醒了一半,跳下床来逃命。
  可惜《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刘继恩“长上短下,乘马即魁梧,徒步即侏儒”,也就是上身长、下身短,跑不快,蒙面人很快关好门窗,其中一人追上来,跟刘继恩一起绕着屏风跑。
  有人喝彩:“嘿,你们看这场面像不像荆轲刺秦王!”
  可惜跟《史记刺客列传》上记载的结局不同,这里的秦王很快被抓住,一刀戳进胸膛。
  荆轲扯下头布,哈哈一笑,原来是供奉官侯霸荣。此人强盗出身,跑得快,能追得上马。早年跟随过刘崇,后投降王全斌,再后来又降北汉(有点晕),做了供奉官,也就是皇帝身边的小马仔,干干打杂之类的活。
  杀完了人的侯霸荣吹了吹刀尖上的血,打算走人。
  这时候又进来十几个持刀的蒙面人,而且居然是从天而降,搭了梯子翻墙进来的!
  侯霸荣上前打招呼:“老大,完事了,咱们撤!”
  可是来人举刀便刺。
  侯霸荣吃惊不小,大喝:“不是说好了吗,为什么捅我……啊!”
  侯霸荣没有听到回答,他听到的是利刃刺进自己身体的声音和自己的惨叫。这个跑得比马还快的人没来得及跑就和自己带来的人一起倒在血泊里,旁边是自己刚刚刺死的刘继恩。
  新来的也扯下面具,吹了吹刀尖上的血:“说倒是说好了,可我又反悔了啊。”
  正是在武当山、抱腹山修炼多年的郭无为。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除了几小段对话,其他都是历史的原样。《宋史》上说反复投降的侯霸荣其实是宋朝派过去的间谍,看李继勋已率宋军进入北汉,于是打算杀掉刘继恩,立下一功之后南归,把刘继恩的脑袋当做投名状;《五代史》则称这是郭无为安排的一个计谋,先跟侯霸荣做好杀皇帝计划,然后杀死侯霸荣灭口。从当天晚上发生的故事情节来看,后面这个结论与前文本人设定的对话都是可信的。
  刚刚当了两个月皇帝,一件事都没办成的刘继恩就这么死了,手握大权的郭无为立刻组织大臣立一个新皇帝。有人建议立刘崇嫡孙刘继文——小伙子还被扣在辽国呢——可是郭无为认为刘继元个性软弱,容易控制,于是以刘继恩同母弟刘继元为北汉主。
  北汉宫廷内纷争不休的时候宋军可没闲着,此时李继勋已经率兵逼近太原城下,放火烧掉了延夏门。而在来的路上,他们曾经遇到了北汉派出的刘继业、马峰联军,遭遇地点叫做“铜锅河”,距离当年刘继颙率农民开银矿的团柏谷不远,此时的刘继业还不出名,但日后改名叫“杨继业”就出名了。
  铜锅河之战,是日后在辽宋战争史上大名鼎鼎、叱咤风云,人称大宋“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令辽人闻之色变的英雄杨继业,也是在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中被奸臣潘仁美不停陷害,最后头撞李陵碑的金刀无敌杨令公——的处女战。
  在徒步的设想里,这么一个英雄人物的首次出场,起码应该像《终结者》的施瓦辛格一样,就算不穿衣服,也要带着电闪雷鸣,啪一声掉到地球上,让敌人胆战心惊。可惜史书上对金刀令公处女战只有十来个字的记载,具体经过是:杨继业马峰很快就给打得七零八落,被斩首3000人,残兵跟着两位老大狼狈逃回太原城。
  徒步笔下杨继业平淡的处女秀,远远比不上刘兰芳的评书中金刀令公的隆重登场来得精彩。在评书《杨家将》里,辽国侵宋,宋王选拔元帅,奸臣潘仁美打算让儿子潘豹带兵投敌,众大臣一通讨论,决定让潘豹在汴京摆擂七天,谁打败他谁当元帅。头六天无人成功,直到第七天上,杨七郎杨延嗣上台打擂,撕掉奸人潘豹,保全了宋室江山。之后潘仁美为报子仇,令人将从前线回来搬救兵的杨七郎挂上百尺竿头射成刺猬,潘杨两大家族的故事于是在这样的恩怨中粉墨登场——滴血的历史,不会总是有带着笑声的评书那般精彩。
  当了皇帝的刘继元一看李继勋他们已经围住了太原城,心知再不赶紧想办法,只怕自己刚从“何继元”改成“刘继元”,就又得改名“换纪元”了。此时太祖已经派了使臣拿着诏书过来招降,告诉刘继元,只要你投降,就让你做平卢节度使,同时招降的还有郭无为,授予官职是安国节度使。郭无为早就不想在这破地方干了,快倒闭的公司,工资不但发得少,还要拖欠;一看面前画着这么大一个饼,立刻动心,于是自愿担当了北宋的说客,天天在刘继元耳朵边唠叨着投降。于是我们有理由怀疑在此之前很久,与侯霸荣密谋的时候,郭无为就是做好了投降的打算的。
  可刘继元这个个性软弱的年轻人此时却爆发出了惊人的斗志,置太祖的招降和郭无为的苦劝于不顾,派人向辽穆宗耶律述律紧急求救。耶律述律虽然此前一直对刘承钧心有不满,扣押了一大批北汉派出去的使者,可是自己毕竟是当叔叔的(论辈分甚至是爷爷),侄子有难,不帮不行;而且万一北汉这次被赵匡胤灭了,接下来辽国也就成了北宋的大餐,于是迅速派南院大王耶律挞烈率数万骑兵赶赴太原救援。
  辽国中央设北南两院,分别主管部族属国及汉人,百余年后萧峰协助耶律洪基平定耶律重元的叛乱登上帝位,以如此大功才被封为南院大王,统帅三军,可见南院大王的级别着实不低。如今耶律述律一派就是一个南院大王耶律挞烈,战斗力自然非同小可。
  在铜锅河打败杨无敌的李继勋这几个月虽然天天都围着打太原城,可一直没什么进展,此时听说辽国派了救兵,不但是骑兵,而且一下子来了好几万,吓了一跳,赶忙告诉宋太祖,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太原城池实在太坚固,守军也实在太狡猾,要不要撤兵?得到允许之后,李继勋遂于十一月赶忙南归,宋军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看着宋军撤出太原,刘继元惊魂始定。
  徒步曾经对刘继元面对宋军围城仍如此顽固而深感不解,不过突然有一天想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那个著名的青蛙实验,也就茅塞顿开了。这个故事是说:实验者们先把一只青蛙扔进一锅开水里,结果此蛙迅速蹦了出来,只烫伤了表皮。后来他们又把这只青蛙扔进一锅冷水里慢慢加热,结果那青蛙被煮熟了。刘继元在危难时候的表现倒也证明了人和青蛙一样,在紧急关头爆发力惊人。
  现在宋军已经撤退,刘继元觉得安全了,对大臣表示情绪稳定,接着这个从小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不但缺少母爱也缺少父爱的年轻人开始杀人。
  最先杀的是自己的养母也是舅妈。因为早先刘继元的发妻段氏曾经被刘承钧的老婆骂过一次,后来得病死了,刘继元觉得这是给养母骂死的,可怜老妇人这天还穿着孝服在刘承钧灵柩前哭丧呢,就被刘继元派宠臣范超在灵前活活勒死。接着刘继元想起自己即位前曾有人建议拥立刘继文为皇帝,心想只有死人才不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刘继文虽然被扣在辽国一时半会回不来,可是身边这么多叔叔还是有威胁的,于是又将十个叔父全部杀死,其中包括刘崇好几个德才兼备的儿子,刘镐、刘铙、刘锡等。干完这一切,刘继元身心舒畅,兽性大发,从此以后在后宫里见到漂亮的嫔妃就抓到自己房里尽情凌辱。
  干这些事情的时候刘继元很有自信,因为他知道,根据这次向辽国求救很快得到响应的事实,可以证明辽国的叔叔皇帝在北汉大难临头的时候,肯定是会罩着自己的。
  可是潇洒四个月之后,辽国传来消息,辽穆宗耶律述律死掉了。
  这个不好色、不好财的皇帝,平生却有三个最大的爱好,那就是喝酒、睡觉、杀人。穆宗嗜酒如命,每天的生活都是喝醉了睡觉、醒过来杀人。所以耶律述律虽然在位19年,却仅仅在《辽史》上留下5240字的记载,年均276字,就这么点字,还都是关于穆宗今天又睡了多久、杀了几人的记载——辽应历十九年(969)二月,耶律述律外出狩猎,被时时遭受侮辱的厨师等六人用菜刀砍死。辽史对其评价曰:“荒耽于酒,畋猎无厌。侦鹅失期,加炮烙铁梳之刑;获鸭甚欢,除鹰坊刺面之令。赏罚无章,朝政不视,而嗜杀不已。变起肘腋,宜哉!”
  当皇帝当到给人剁了还被评价为“宜哉”,也真够失败的。
  刘继元和赵匡胤差不多同时收到辽穆宗被砍死的消息。听到消息之后的刘继元很淡定,他淡定是因为他不怕死;赵匡胤也很淡定,他淡定是因为他不怕刘继元死。
  而且耶律述律死讯传到赵匡胤耳中的时候,他已经在准备前往太原的路上了。
  因为头年(968)二月赵匡胤已经新立了左卫上将军宋延渥17岁的女儿为皇后,年底又因为“乾德”年号有人用过,而在十一月改元“开宝”,双喜临门,很多人都觉得很快乐,甚至连攻打太原三个月无功而返的李继勋也觉得很快乐。
  这种快乐的气氛一直延续到开宝二年,春节刚过完,赵匡胤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他梦见自己于某个夜晚在开封城外游荡,突然从天而降一架UFO,从UFO里面下来一外星人,外星人看着他突然跪下。赵匡胤吓了一跳,说道:“你来地球有何贵干?”外星人抬起头,说:“哎呀,忘了计算地球引力了!”
  赵匡胤仔细一想,这外星人怎么还会说中文,忙问:“你从哪里来?”外星人见状,只好说:“其实我是北汉人,老家太原,但现在北汉已经生活不下去了,所以自己造了个飞行器想逃出地球,没想到达不到第三宇宙速度,掉下来了。”赵匡胤很好奇,忙问:“你怎么生活不下去了?”得到的回答是:“北汉不但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而且商家都已丧失人性,假货横行,晚上睡觉盖的是黑心棉做的被子,早晨喝的是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中午吃的是用地沟油炒的菜,晚上煮的是富含瘦肉精的猪肉,偶尔喝点小酒,还都是被掺了一半的甲醇……”
  赵匡胤听了大为称奇,说:“你怎么对一千年后的情况这么了解,难道你是徒步派来的吗?”
  醒来之后的赵匡胤觉得离奇,于是把梦境讲给魏仁浦听,最后问他:“我打算亲征北汉,你看如何?”魏仁浦给的回答是:“陛下梦见个鸟人就这么开心,我看欲速则不达,得慎重考虑。”可心意已决的赵匡胤不想放过这北汉王位不稳、民心尽失的时机,虽然老臣反对,仍决定御驾亲征。开宝二年(969)正月,命诸州先行转运粮草,发诸道兵屯于潞、晋、磁等州待击;二月初,再命宣徽南院使曹彬,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等领兵先到太原,随后以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赵赞为马步军都虞侯率军跟进,同赴太原。
  二月十六,耶律述律在野外被厨师砍死。
  赵匡胤感叹:“真是天意啊!”
  次日,封赵光义为东京留守,自己则率主力赶赴河东。
  出发前很多人都很奇怪:太祖这次为什么不先造好给刘继元住的房子?
  可是没人敢问。
  率兵北上的赵匡胤很快穿过滑(河南滑县)、相(河南安县)、磁(河北磁县)州,一路顺风顺水,十天后到达潞州(山西长治)。过程中虽然发生了一点小毛病,那就是运送粮草出现问题,车太多,一下子堵在路上,好比如今杭州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的高架桥。发怒的赵匡胤曾打算把负责粮草运输的转运使抓来问罪,但赵普认为这样给敌人听到了会认为咱们准备不周就来打仗,泱泱大国,岂能如此大失风范?于是换掉一个运输总管,交通随后畅通。
  二月二十六日,赵匡胤开心地在潞州度过了自己42岁生日。
  赵匡胤站在城头,俯视着这个阳春三月的都市,突然心生感慨。
  我已经很多年不曾亲自带兵打仗了。还记得柴荣麾下那个身着艳装、冲杀在队伍前列的将军吗?当年英气勃发的我,如今可已垂垂老去?15年前我也曾杀到太原城下,此次亲征,能否照样入城、亲手把刘继元捆起来?8年前赴泽州、扬州平定李筠、李重进造反之后,我在开封城里平静地生活了8年,8年里虽然有收复荆湖、平定西蜀之功,可毕竟是慕容延钊、王全斌冲杀在前线。太原,我即将到达你的脚下,昔日大唐天子曾经从你这里兴兵讨隋,迈开一统天下的步伐,今天,我也要以你的平定为我征战生涯的一个节点!
  正在此时,前线传来消息,前进的宋军在团柏谷又碰到了北汉杨继业、冯进珂派牙将陈廷山率领的侦探消息的数百骑兵。
  徒步和赵匡胤都以为,在本书处女秀中已经被打得灰头灰脸的杨令公,这次在同一个地方遭遇同一个敌人,总会有出彩的表现了吧?莫非以少胜多,大败李继勋前锋,宋军损兵折将,逡巡不前?赵匡胤暗暗着急。
  可是战斗的结果是陈廷山率部投降,杨继业、冯进珂再次狼狈逃回太原。
  徒步对此消息表示遗憾。
  受到鼓舞的赵匡胤打算立即整军离开潞州赶赴太原生擒刘继元,可惜接着被人很热情地留住了,赵匡胤面对挽留,竟无法拒绝。
  因为留住赵匡胤的是老天。
  潞州突然下起了雨,很快大雨滂沱,洪水暴发,道路全然不见,别说是行军,就连出门都睁不开眼睛。如果赵匡胤读过《圣经》,说不定会在此时联想到诺亚当初面对的那场40多天的暴雨,然后派人砍木头造个大船,躲到地势高的地方逃命了事。
  被大雨困住的赵匡胤百无聊赖,这天正待在大厅赏雨,有人报告说抓来一个北汉的奸细。赵匡胤好奇还有不怕雨的奸细,又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吩咐亲自审讯。
  来人走进门来,朝着赵匡胤扑通便跪。赵匡胤很奇怪,这人怎么这么面熟。然后问:“你从哪里来?”
  来人说:“大王饶命,我不是奸细,其实我是太原人,但现在城里已经生活不下去了,听说你们派兵过来,我就特地跑来迎接,但穿的衣服太破,被当成了奸细。”赵匡胤更加好奇,忙问:“你怎么生活不下去了?”来人老泪纵横,说“我朝不但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而且商家都已丧失人性,假货横行……”赵匡胤打断他,说:“是不是晚上睡觉盖的是黑心棉做的被子,早晨喝的是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中午吃的是用地沟油炒的菜,晚上吃的是富含瘦肉精的猪肉,偶尔喝点小酒,还都是被掺了一半的甲醇?”
  那人吃惊地张开嘴巴,说:“怎么大王对我们的生活细节都了如指掌啊!”
  赵匡胤说:“那是当然,咱俩也算是老相识了,你们都是徒步派来的吧!”
  然后太祖吩咐手下给这位外星人发了十贯赏钱,接着抬头看了看窗外,雨竟然停了。
  下了18天大雨的潞州终于天晴了。
  那就继续赶路吧!
  当赵匡胤率兵到达太原城下的时候,这个当年唐高祖起兵之地,前后出过北齐高欢、唐朝李渊、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五个开国皇帝的历史名城内外,正乱得一团糟。
  城外是宋军四面把守,分别是李继勋军把城南、赵赞军把城西、曹彬军把城北、党进军把城东,把太原围得像嘉兴的粽子一样,虽然城内守军突围了几次,可是毫无收获。
  而太原城里则在上演一出大戏。
  此前辽国已经派内侍韩知璠为使者前来册封刘继元,顺便指导北汉进行抗宋战争,并且告诉他们辽国的援兵很快就要到了。心中高兴的刘继元在宫廷里大摆筵席,宴请郭无为和使者韩知璠。谁也不知道,一幕精彩的演出很快就要在酒席上登场了,主演是郭无为。
  当年的抗日战争,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不管前线传来的是捷报还是噩耗,不管蒋介石制定“以战求和”的策略,还是宣示“焦土抗战”的决心,但总是一心惦记着投降,这个人就是汪精卫。
  而汪精卫在历史上肯定不是绝无仅有,他的伙伴,就叫做郭无为。
  此时的郭无为,不管辽军即将派多少骑兵前来解围,不管手下的杨无敌们如何英勇——当然就目前来看也实在没有英勇到哪里去——他心里唯一惦记的,就是投降。
  宴会平静地进行着,辽国的使者韩知璠侃侃而谈,告诉大家不要着急,虽然我们新换了皇帝,但是我们从来都不坚持一个大宋的原则,一定会支持你们汉朝将抗击斗争进行到底。刘继元受到鼓舞,站起身来举杯,说:“诸位,我们一起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干杯!”
  郭无为也站起来了,谁都没注意他什么时候已经扔掉酒杯,拿剑横在脖颈,跳到大厅中央,泪眼婆娑,然后高声喊:“大家安静,听我说!”
  于是时间突然停滞了。
  只见郭无为左手持剑,右手挥舞,吟道:
  通往战场的门紧锁着,
  通往富贵的路敞开着,
  一个柔和的声音呼唤着——
  过来吧,给你官做!
  我渴望做官,但我深深地知道——
  如此富贵怎能独自一人贪图!
  陛下,投降吧!
  如果你仍然坚持以一座孤城对抗百万雄兵,
  就让我血溅廷堂,
  我将在烈火与鲜血中得到永生!
  众人忍不住掉下眼泪,太感人了!多少年不见的兵谏啊!
  只见刘继元也感动得热泪盈眶,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到郭无为的面前。
  郭无为期待着他说一声“爱卿,你这是何苦呢”,然后抱头和自己痛哭,一起穿上白衣出门向赵匡胤投降,然后你当你的平卢节度使,我做我的安国节度使。
  可是刘继元说“爱卿,你这是何苦呢”,然后轻轻地取下郭无为左手握着的剑,说“乖,别哭了,看,你把大家都吓到了”。拉着郭无为的手,回到他的位子上。
  第二次劝降的郭无为又失败了。
  接下来英勇的杨无敌又要登场了。
  我其实很希望前两次表现不佳的杨老令公这次能让人眼前一亮。
  只见他率领数百军士冲出西门突围,把把守西门的赵赞吓了一跳,如果你看见粽子里面居然跑出一帮骑兵,也会吓一跳的。赵赞赶忙迎上作战,却不料这次杨军甚是凶猛,箭如雨射,其中一箭竟正中赵赞之脚,一下将其射穿。正当赵赞守不住了要撤退而且徒步打算为杨令公喝彩的时候,只见一帮衣衫褴褛的士兵举着锄头、砍刀前来助阵,原来竟然是把守东门的党进派人在西山砍树,听到动静赶过来帮忙,于是这帮砍树者用农具击退了杨无敌的骑兵。而被赶回去的杨继业也不知对方底细,还以为遇到了丐帮,见这次突击有了成果,打算再接再厉去东门突围,如果能顺便把党进的脚也射穿岂不是很帅的事情。
  可惜党进可不是赵赞,还没等杨无敌射出箭来,就率几百人出来迎敌,很快将杨继业部将击溃,老令公一看手下都不见了,追兵的马蹄声又近在耳畔,心叹这下我命休矣,低头一看,路边一条壕沟,连忙把马赶走,自己跳进沟里,任凭臭味钻进自己的鼻孔,任凭手臂和额头上的虫子爬来爬去,一声不吭,等到宋兵找不见人撤退的时候,杨继业偷偷地爬回城下,轻声呼喊:芝麻开门!
  守军从墙上看到地面爬着一个人,生怕一旦开门宋军就给杀进来了,哪里敢开,急忙垂下一条绳子,让杨无敌顺着绳子爬进太原城。
  以上就是十余年后令辽兵闻风丧胆的杨无敌杨老令公对宋前三次作战的英勇表现。
  不肯投降、突击无果的北汉军只能固守城池,期待奇迹再现,期待当辽国数万骑兵到来的时候,围城的宋军再像去年冬天一样吓得惊慌而退。
  可惜他们等不到那一天了。
  辽国人当然不会让刘继元君臣在太原城里等死,他们已经做好了部署,兵分两路赶来救援,一路入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一路入定州(今河北定州)。
  走石岭关的辽兵很快见到了率兵在此等候多时的何继筠。何继筠到石岭关之前曾到太原,得到赵匡胤面授机宜,打仗时候应该如此如此。临走时候赵匡胤拍拍他的肩,说:“就看你的了!”何继筠正欲转身离去,太祖又喊:“等一下!”然后命人做了一份凉粉,亲手端给何继筠,说:“现在天热,吃一碗,消消暑,明天我等你胜利的消息!”
  吃了太祖亲自端来的凉粉,何继筠顿时感到浑身都充满了力气,所以辽军刚一出现,就率兵杀了上去,很快生擒武州刺史王彦符,斩首1000余人,俘虏辽兵100余名,战马700余匹,消息传到赵匡胤耳中,太祖大喜,命人将辽军首级和所得的铠甲在城外一字排开,郭无为携刘继元在城内看了,不免暗暗心惊,郭无为少不了又是一番劝降。
  走定州的辽军待遇也没好到哪里去,他们刚刚走到嘉山,就见到漫山遍野的宋军呼啸而来,旗帜遮天蔽地。受到惊吓的辽军回身要逃,宋将韩崇赟早就一声呐喊,率人追将过来,韩崇赟没有吃到太祖的凉粉,现在要拿辽兵出气了,很快辽军战败,光将领就被擒获30余人,战马被缴获数百匹。
  外援已绝的刘继元却仍然下令坚守,这个顽强的年轻人再一次令我想起开水里的青蛙,而且事实上,他也很快就要成为青蛙了。
  赵匡胤在派出阻击辽军的将领之前,曾经面对牢固的太原城一筹莫展,这时一位叫做陈承昭的将领问道:“陛下手握千万重兵,为什么不派上用场?”见赵匡胤面露迷茫之色,遂挥舞手中马鞭,指向河面宽阔的汾水。
  赵匡胤哈哈大笑,命陈承昭率人筑堤储水。
  而辽军被击退的时候,水也积蓄得差不多了。赵匡胤一声令下:“放水!”
  只见被围堵多日的汾水奔腾而至,马上太原城内洪水滔天,尽成泽国。
  皇宫内的刘继元大喊:“大禹,出来,给我治水呀!”可惜毫无应答。
  眼看刘继元就要变成水里的青蛙。
  这下辽国派来册封刘继元的使者韩知璠发挥作用了。想来也许是担心自己身份尴尬,若是太原城破,被赵匡胤在北汉军中擒到一个辽国使者,状况一如当年从李筠军中擒到一个北汉宰相,当时卫融被打得血流满面的场面韩知璠是知道的,他可不想在自己脸上留下铁器击打的伤疤,加上此人素知军事,于是在这场抗宋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史载韩知璠在围城中“昼夜督察,尽心固守”,指挥北汉军队抵御冲锋陷阵的宋军。
  此时赵匡胤亲临城北,看着众将士乘坐小船,呐喊着划进城中。宋军见到皇帝亲临,无不身先士卒,精神亢奋,其中尤以团练使王廷义、殿前都虞侯石汉卿表现最为英勇,只见他们脱下甲胄,冲在船队的最前面,赵匡胤见了暗暗惊叹,他的心底浮现出自己当年身穿奇装异服攻杀在军队最前沿的影子。
  却不料韩知璠的指挥颇见功效,城内很快万箭齐发,两员大将先后中箭,落水的石汉卿随即溺死,被射中脑部的王廷义竟然癫了,也在第三天死去。
  一阵攻杀,北汉军也是损失甚众,但是击退了宋军第一轮的进攻,众人心里都是长舒了一口气。
  可是郭无为郁闷了。
  他知道按这个情势打下去,刘继元坚持不了几天肯定玩完,赵匡胤招降书上虽然没设定期限,但很明显败军之将是没谈判的资格的,等太原城破之日,自己用白绳系着脖子跪在赵匡胤面前的时候,难道他还会履行诺言封自己做安国节度使吗?
  他决定再冒一次险,于是来到刘继元的面前,告诉他:“陛下,我想开了,不投降了,让我带兵出城偷袭宋军吧!”
  刘继元仔细地盯着郭无为,像看一个怪物。他想知道,是什么力量竟然能够让一个骨头上都刻满了“投降”二字的人变成主战派,还要亲自领兵出战。
  可是刘继元决定相信他一次,他也许想,说不定射死赵匡胤麾下两员大将在鼓舞了我的同时,也同样鼓舞了郭无为呢。于是他选出一千精兵随郭无为趁着夜色从没有灌水的北门出去偷袭宋军,同时派遣了两个得力助手杨继业和郭守斌予以协助。
  郭无为暗暗高兴,心想我带着这两名著名的战将投降,赵匡胤一定不会亏待于我。
  这一夜,雨疏风骤。
  当郭无为走出城门,停下脚步清点一下自己的人马,打算酝酿一下在赵匡胤面前投降时说辞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件大事,带出来的队伍只剩下几十人,而且关键人物杨继业和郭守斌都不见了!
  这时有人告诉他,杨继业的马不小心伤着了蹄子,走不动,所以他先带着一部分人回城了;郭守斌呢,好像是在城里就迷路了,转着转着也就只好回去了。
  郭无为长叹一声,说:“咱们这么点人还偷袭个什么啊,撤。”
  撤退回去的郭无为第二天继续对刘继元循循善诱,大意是:陛下,你看咱突围是没希望的,偷袭是没成果的,我觉得再扛下去是没戏了,早点投降吧,还能混个官做。
  刘继元这次不跟他废话了,给出的回答是将他的脑袋挂在了城门上。
  郭无为之死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北汉军人的斗志,所以大家都发扬“就算水淹到脖子,也要射出最后一支箭”的精神,顽强抵抗,而且收获颇丰,随后又射中宋军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几乎令其丧命;被洪水冲坏的城门缺口越来越大,宋军也是强弓劲孥朝着毁坏的城门劲射以阻止汉军施工修复,可关键时刻竟然不知道哪里漂来一个巨大的草垛,北汉派人躲在草垛后面修好了城门,感叹这出“草垛救城”的大戏,真是比当年“草船借箭”还要经典啊。
  于是战场上的局势开始扭转了。
  这时候来了一个对宋军来说不好的信息,老天又突然下起了大雨。
  五月的太原,已是盛夏。蒸热许久之后的一场瓢泼大雨往往容易让人感冒,何况住着简陋行营的士兵。很快大量的宋兵开始腹泻,大家见面之后的问好,不是“今天你吃了吗”,也不是“今天还要不要打”,而是“你今天拉了几次”。
  接着又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辽国北院大王耶律屋质已经亲自率精兵前来救援,辽军已经白马岭(即白马山,今山西盂县东北)驰抵太原城西。
  接着再传来一个更不幸的消息,当时劝阻赵匡胤亲征但随后仍然随行北上,中途得病停留梁侯驿(今山西沁县界)的魏仁浦病逝。
  赵匡胤心乱如麻。
  这时殿前指挥使都虞侯赵廷翰请战,要求“先登急击,以尽死力” 。
  赵匡胤感慨不已,说道:“汝曹皆我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备肘腋(喻身边之祸),同休戚也。我宁不得太原,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
  史载“众将感泣”。
  此时太常博士李光赞上书请求班师。
  赵匡胤和赵普沟通一番,认为再打下去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于是决定撤兵。
  当年徐志摩离别康桥之时,写下一首著名的诗,结尾几句是: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赵匡胤可没这个打算,既然轰轰烈烈地来过,就没有理由悄无声息地走,我虽然不带走你一片云彩,可要带走你好几万人。
  撤退时候赵匡胤命人通知了太原一万多户百姓,大家只要跟着我们迁到宋朝,从此以后大家田里想种玉米就种玉米,想种水稻就种水稻,再也没人来踩踏你们的庄稼了!
  于是数万人口随军迁徙,被安置在河南、山东等地。
  在科学技术变成第一生产力之前,会种地的老百姓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刘继元见赵匡胤这一招釜底抽薪来得如此之狠,于是在宋军撤退之后急忙组织追兵袭击其断后部队,得到粮食30万斛,绢数万匹、茶叶数万斤,辎重无数。刘继元大喜,穷困了这么多年,挨打了这么多天,捡到这么多战略物资,也不算亏啊。
  太原围城既解,刘继元、韩知璠相视而笑,这一场太原保卫战的胜利,真是得来不易啊。然后下令将城内积水排走,可长期浸泡的城墙刚刚晒干就开裂酥松,很快坍塌。
  刘继元、韩知璠目瞪口呆。
  他们暗暗后怕,幸好赵匡胤没想到这个先放水,再排水的法子啊,否则太原城早就成了一片白地。
  而听到太原城塌消息的赵匡胤已经回到开封,他想,这次没想到没关系,下次直接用就行了。小小北汉,焉能不灭?
  42岁的宋太祖却不知道,这次在他身后迅速坍塌的太原城,他竟然今生都无法逾越。
  
第二十三章 当大将遇到大象
  就像亲征太原失败南归的柴荣回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省一样,这次亲征同样失败了的赵匡胤回到开封也开始了反思。柴荣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军队的纪律性不强,从而开始了对禁军的整顿;赵匡胤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严格执行当初制订的《宋太祖的名单》,南方没有完全平定就想趁着刘承钧去世捡一个便宜,却不料从刘承钧到刘继元,一个比一个顽固。
  赵匡胤重新将目光定格到了南方。这次的目标是南汉。
  太祖命人整理了一下南汉皇帝的资料,看着纸上的刘(又名刘陟)、刘玢、刘晟、刘的名字,仔细研究了一阵,摇了摇头,得出了和苏半仙相同的结论:不认识。
  严格来说赵匡胤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所以赵普马上提醒:“太祖,、玢、晟不认识也就罢了,这个刘咱们还算是有点交情的吧,去年(开宝元年,968年)九月,他出兵侵犯道州,你忘啦?”
  赵匡胤哈哈一笑:“想起来了,不过当时光惦记着刘继恩遇刺了,你不说我还真没想起来。”
  收到道州(今湖南道县)前线传来的战报,赵匡胤曾经深深感慨,原来除了顽固、文雅和中风,竟然连自大都是可以遗传的。
  因为那时生物学家赵匡胤正在研究遗传基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打算从中寻找未平之地更好的解决办法;从对北汉的征伐中他看到了刘崇、刘承钧家族遗传下来的顽固(还有后来的刘继元),从南唐李昪、李璟、李煜身上他看到了家族遗传下来的文雅,在此之前太祖曾经甚至专门研究过大唐李氏家族遗传的风疾,也就是中风——史籍中明确记载李唐皇室患此症者有高祖、太宗、高宗、顺宗、穆宗、文宗、宣宗。
  可很少有人看到过南汉刘家族遗传的这种自大。
  当年孟昶写信给柴荣求和,落款曾经是“大蜀皇帝”。与此异曲同工的是刘的爷爷刘称帝后,听说后唐军队很强大,担心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便派人到中原去探听虚实,书信中自称“大汉国主”,对后唐则称“大唐皇帝”,还说南汉已经派遣了使臣,正在准备大批的贡物,即将送到。使者回来后告诉刘,后唐内部一团糟,大乱的迹象已很明显,根本就没有力量南下。刘听了非常高兴,就连本来就没有派的进贡的使臣也不派了,与后唐的来往也停止了,为了讽刺后唐的疆域狭小,言谈中昔日的“大唐皇帝”也随之变成了“洛州刺史”,就差像当初领土只有汉朝一个县那么大的夜郎国王咨询汉朝使者了,“汉孰与我大”?
  刘的父亲刘晟很好地将这一点遗传下来,史载此人“不自揣度,有欺四方、傲中国之志”,每见北方人,都忍不住夸赞一番南汉的强大,作风很快传遍全国,后来柴荣曾遣使前来,南汉派人接待,带来的纪念品是一束茉莉花。后周使者不曾见过此花,忙问,这是什么。南汉接待者洋洋得意地说:“你们北方没有这样的花吧?这叫做‘小南强’! ”不久之后刘被缚北上,见到洛阳牡丹,大为吃惊,忙问:“这是什么?”大宋官员想到当初被叫做“小南强”的茉莉,于是告诉他:“你们南方没有这么大的花吧,这叫做‘大北胜’! ”
  当然刘此时还没见过大北胜,他爷爷和老爹遗传给他的基因奠定了他无畏的勇气,这时候觉得南汉需要拓展一下疆域了,于是打起了北宋的主意,举兵侵湖南道州。
  道州刺史王继勋旋即上书朝廷求救,除了请求发兵征讨,还向赵匡胤讲述了一番南汉国内主昏臣佞、民不聊生的景象,同时四年前的一幕场景徐徐浮现在赵匡胤的眼前。
  乾德二年(964)九月,慕容延钊抓住了在山里改行当土匪的汪端并车裂之后,湖南全境宣告平定,赵匡胤曾派丁德裕、潘美出兵郴州并随后攻克。郴州本属南楚,但于951年被南汉潘崇彻出兵夺去。宋军攻下郴州之后抓获数十名南汉朝廷命官,送于开封,太祖亲自审讯。其中有一人名叫余延业,自称是“南汉扈驾弓箭手官”,可算是皇帝身边的大内高手,赵匡胤为了测试武艺,命人拿了一张弓让余延业拉开试试,可是此人用尽全身力气也拉不开。太祖哈哈大笑,说你们皇帝身边做侍卫的都这样,那皇帝生活是个什么情况?
  当时余延业也描述了一下南汉国内的情景,他的回答加上此时王继勋上书中的描述,为赵匡胤勾勒出一幅如下的图景——
  有这么一位海边的渔民,他可以是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那个可怜的老头,也可以是海明威《老人与海》故事里那个顽强的老人——这都不重要,他只是代表了南汉国内最普通的渔民,我们叫他“打鱼哥”。打鱼哥的生活除了打鱼,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需要每年一次在腿上拴上石头,潜水到500尺以下的深海里为刘采珍珠,因为刘的皇宫都是用这样的珍珠装饰的。按照七尺男儿约合一米七计算,500尺的深度约等于121米。
  当然那时候没有潜水服,沉到那么深的水里之后被淹死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渔民都不愿意下水,但他们还是不得不含着眼泪下水,因为如果不去,刘为犯人定做的各种刑罚就要加到他们身上,这些刑罚主要包括火烧、水煮、剥皮、剔骨、剑树、刀山、老虎凳、辣椒水等,具体内容参见刑罚名称,挨一下就死掉的可能性甚至比你不穿潜水服潜到120余米深海还不死的可能性更大。
  打鱼哥命大,潜了几次水没死,却也不想在海边待了,就想进到首都番禺(今广州)打打工,改变一下命运。还好那时候进城不需要暂住证,但是在城门口打鱼哥就被拦住了,城门守卫问他要钱,说:“皇上有规定,外地人进城需要交一钱银子(约60元)的进城费。”看打鱼哥不信,守卫还出示了刘签字的《南汉税务》,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邕民入城者人输一钱。
  打鱼哥默然交完税进城找好地方安顿下来,打算出去买点米回来煮粥吃,他也听说孟昶治下的蜀国有“斗米三钱”的传说,却不料这里的大米一斗(约63公斤)卖到了一两银子(600元),吃惊地睁大了眼睛。卖米的皱了皱眉,说:“看什么看,没听说过买一斗米要交四钱(240元)的税吗?”打鱼哥看他又作势要翻《南汉税务》,忙说:“不要了不要了,我懂!”
  可惜打鱼哥以前只会打鱼,城里没什么像样的工作可以做,晃悠月余买来的一斗米快吃完了,发愁这下怎么办呢,旁边有人出了一个妙计:“你什么都不会,为什么不去朝廷当公务员呢?”
  打鱼哥暗称妙计,便去咨询了一下入朝为官的细节,但别人告诉他:“你先回去把自己阉了再来参加考试吧!”原来刘认为群臣都有家室,会为了顾及子孙不肯尽忠,因此只信任宦官,臣属必须自宫才会被进用,所以南汉全国虽然仅100万人口,但是被阉过的却有2万人之多。
  打鱼哥听到这里,叹息:“这个刘,真是太昏庸了!”虽然富有同情心的徒步很希望打鱼哥就此打住,回到海边继续自己平淡的生活,但他还是想牺牲自己的幸福换取家人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要打入敌人内部,见证一下刘究竟是如何昏庸——于是打鱼哥把自己阉了,进入汉宫,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进宫之后的打鱼哥目瞪口呆。他看到皇宫内外金碧辉煌,饰满了自己熟悉的、从海底采上来的珍珠、玳瑁。而此时的刘已经不问国事,将内外事务全部交给龚澄枢(也是把自己阉了的)一手打理,自己则日夜和一个又黑又胖的波斯女子厮混,刘对这个女子的称呼是“媚猪”。而且当权的宦官们还引进一个名叫“樊胡子”的女巫,自称玉皇大帝附身,称刘为“太子皇帝”,经常头戴远游冠,身着紫霞裙,坐在帐幕之中发表演讲,并且告诉刘:龚澄枢等一干人等是老天爷派来辅佐你的,就算是有罪也不能过问。除此之外还告诉刘:“你这皇帝当得很好,因为南汉祥瑞不断,譬如宫中突然生出过灵芝,野兽撞到内室的门上,羊嘴里吐出珍珠(还好不是狗嘴里吐出象牙),水井边的石头居然突然能够走动——这恐怕都是你治国有方,上天给你的奖励啊。”
  打鱼哥见到这一切的时候无比失望,他怀着为民造福的理想成了一名宦官,却不料宫廷内混乱成这个样子,于是渐渐消沉,后来见到宫廷花园多种葵花,便借物抒情,趁闲暇写出了一本散文集《葵花宝典》,多年后被南下西洋途经广州的郑和得到并改编成武侠秘籍,之后流入江湖,为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得,再之后被华山派气剑两宗的祖师偷阅,从而引发了华山剑宗、气宗之争;此后不久更是发生了林远图偷窥残篇而著《辟邪剑谱》以及魔教十长老围攻华山的故事,令狐冲、任盈盈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随之展开——当然若想知道更完整的情节,需要翻阅金庸先生所著《笑傲江湖》。
  开宝元年(968)九月看完道州刺史王继勋的上书之后的赵匡胤,脑中时常浮现出的场景,就是这样一幅《打鱼哥奋斗史》。
  从这个略显单薄的故事里,也可以略窥南汉目前国内的情景之一斑:税赋沉重,君主无道,宦官当权,百姓如置身火坑。
  史载太祖每念至此,都会深深地叹口气,发自肺腑地说:“吾当救此一方之民!”
  时间到了开宝三年(970),从太原无功而返的赵匡胤休息了一年多,解救南汉百姓的问题就开始提上日程了。
  当然,无论接下来刘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本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的原则,我们都需要顺着赵匡胤的思维,一起了解一下刘和他的先人们的故事。
  刘的祖先其实是来自大食的商人,所以岭南刘氏皇族身上一直流着中东的血,这点到后来还会得到体现。到了刘的曾祖刘谦这一辈,已经定居在福建,后迁居岭南,继续做点小生意。考虑到两百多年后的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惠州,在罗浮山下将荔枝吃了个饱,随后写下著名的《惠州一绝》,里面有两句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刘谦虽然不可能是因为广东的荔枝好吃而搬家,但很可能迁居之后做上了卖荔枝的生意;然而荔枝虽然好吃,却很容易烂掉,那时候杨贵妃已经死去很多年,唐朝朝廷里面没有再出一个肯让地方上天天派人不远千里送荔枝的妃子,所以刘谦很快发现这生意赚不到大钱,转而从政,当上了广州一名级别甚低的牙将。
  不过好运气很快就降临了,因为刘谦官职虽小,做事却很认真,得到时任南海节度使的唐朝宰相韦宙的赏识,并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怕现在在单位混得不好,但只要上司还有女儿侄女什么的,你就一定要好好表现。你看刘谦,攀上这门亲事之后,干事更起劲了,很快以军功任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贺江镇遏使,负责守御梧(今广西梧州)、桂(今桂林)以西地区。
  刘谦死后,长子刘隐继任为封州刺史。唐天祐二年(905),刘隐重赂朱温,除了大量银子,还三天两头快马加鞭送点海鲜、荔枝什么的给朱温,老头此时正在勾搭儿媳,心想这孩子可比我儿子孝顺多了,于是任命刘隐为南海节度使,弟刘岩为副使。
  不过此时刘隐虽然官职大了,可是实际控制力有限,辖区内有交州(今越南河内)、桂州、邕州(今广西南宁)、韶州(今属广东)等70余寨都被别人占着,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刘隐带兵四面出击并获得若干小胜,此时刘隐决定再攻韶州,刘岩认为不宜直攻而可以计取,刘隐不听,结果大败而回,此后刘隐就把军事交给刘岩掌管,到了后梁乾化元年(911)三月,刘隐病逝,刘岩袭位。
  刘岩虽然是刘隐的弟弟,却不是一个妈生的,刘岩的母亲是刘谦的一个段氏小妾,出生时,刘隐生母韦氏(韦宙的女儿)担心被夺宠,让人偷把刘岩抱过来,准备拿剑砍死,却不料刚刚举起剑来,却一阵头晕,宝剑落地。于是小刘岩幸运地活了下来,长大后一副富贵相,手垂过膝,跟刘备有得一拼。
  不过跟刘备不同的是,刘备是有事没事喜欢自己哭几下,刘岩却是有事没事喜欢让别人哭几下,酷爱杀人的刘岩发明了种种刑罚,包括炮烙、刳剔、截舌、灌鼻等,每当看到杀人刘都会喜不自胜,浑身颤抖,口水横流,史载“一方之民,若据炉炭”。
  不过刘岩虽然残暴,打仗却是厉害,先后南征北战削平诸寨,势力逐渐扩大。到了后梁贞明三年(917),趁着中原混乱,刘岩觉得自己也是个人才,没必要再供着中原朝廷,称“今中国纷纷,孰为天子,安能梯航万里,远事伪庭乎?”于是称帝于番禺(今广州),国号“大越”,随后还托人说媒娶了湖南马殷的女儿,立为皇后,相当于是与马楚建立了外交关系。
  当了一年大越皇帝的刘岩隐隐觉得不对劲,发现无论是国名还是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个性,太好认了。更何况“大越”给人的感觉好比如今你名字叫什么“铁蛋”什么“翠花”,一看就是小地方来的,不够气派,于是第二年改国号为“汉”,再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刘陟”。随后后唐建立,刘陟担心李存勖率兵打过来,于是派使者前去打探消息,得知后唐朝廷乱糟糟的事实之后刘陟心情大好,言谈中后唐皇帝便成了“洛州刺史”。“刘陟”这名字叫了不到一年,又觉得审美疲劳,改名“刘龚”,随后被人告知不吉,刘龚苦思冥想之后,终于造出一个大家都不认识的名字:刘。
  说到造字,仓颉之后最有影响力的造字专家除了武则天就是刘了。前者取“日月当空”之意造出一个“曌”,后者取“飞龙在天”之意造出一个“”,并且都因为造出来的怪字青史留名。
  等到全国人民都会认这个字的时候,刘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于五十四岁的时候真化成飞龙升天了,长子刘玢在灵前即位。不过刘也担心自己这一辈子折腾得太多,没什么时间管教自己的儿子,时常对人说刘玢“不足任吾事”,不过这儿子真没让老爹失望,那是不折不扣的“不足任事”,刘死了还没埋,刘玢就招来一群伶工在老爹的灵前演出,还让这群男男女女脱光衣服唱歌,刘玢则一手搂着美女,一手执金樽,嘴里喊着:“唱得好,赏他!”
  被刘玢玩了两年的南汉很快盗贼四起,民心思变,这期间涌现了一个极有天才的造反者,张遇贤。此人于942年在循州(今广东龙川西南)举起反旗,多次打败南汉官军。不过此人名气很大的原因倒不在于他的战功显赫,而是因为他造反后给自己取了一个很是响亮的年号,叫做“永乐”。这个年号500年后因为朱棣用了22年并且编写了一部多达两万余卷,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而闻名于世,当然张遇贤在采用这个年号的时候并不知道它未来会是如此风光,也不知道自己只有一年多的使用权。
  此时刘玢的弟弟刘洪熙挺身而出,趁着刘玢喝酒醉在床上的时候带人进去将其杀死,刘洪熙即位,改名“刘晟”。
  新上任的刘晟是个战斗力很强的人,深知自己杀兄即位是个技术含量不高的活,很容易被效仿,杜绝的办法是把其余的兄弟全部杀死。可当年刘造字之余生了很多儿子,光有名有姓封了王的就有19个,这会刘晟开始恨起了自己的老子,没事生那么多儿子干吗,现在给我增添这么多工作量。可杀人这事又不能一步到位,刘晟只好今天杀一个,明天杀一个,花了13年才终于把十几个亲兄弟全部解决。其弟弟有一个名叫刘洪杲,在刘晟杀了好几个兄弟,并且某天召自己进宫的时候,知道自己活不成了,于是让使者稍等,自己沐浴更衣,在佛前祷告,说出了一句被之前之后很多人都讲过的名言:后世当生民家,以免屠害。
  杀光兄弟的刘晟又将屠刀指向了境外,趁着楚国内乱的机会派兵攻楚,抢夺十余州之地,不过很快就在958年死掉了,长子刘继兴即位,更名“刘”。
  上任后的刘很快颁布了《南汉税务》和《南汉公务员管理办法》,除了规定日常交易税率和进城需要收税等细节,还规定“欲入朝廷,必先自宫”,后来被打鱼哥写入《葵花宝典》,序言里面很清楚地写着:“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当然金庸在《笑傲江湖》中也原封不动地引用了此句。
  身上流着波斯人血液的刘很快找到了黑胖的波斯女子媚猪和女巫樊胡子,将政事一概交由龚澄枢等人打理,每天过得淫乱不堪。这天宦官陈延寿走上前来,告诉刘,陛下如此年轻,不能这么浑浑噩噩度日,然后交给刘一本书,刘翻开一看,读到了这样的文字: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如你所知,刘此时读到的文字正是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完了这部励志大作,刘深有感触,决心做点大事,让自己将来老了的时候,不会因为年轻时候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陈延寿对他的这种态度大加赞赏,并为他指出了一条明路。
  徒步读到这里的时候非常期待一个谏臣出世,告诉刘要亲贤臣远小人,潜心治国,让百姓休养生息,先用十年时间让南汉的GDP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再用十年时间让GDP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最后到10世纪末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实现现代化。
  可惜陈延寿告诉刘的是:你爸爸之所以能稳稳地坐上皇位十多年,是因为杀光兄弟的缘故,你若是想好好当皇帝,也应该跟他学学。
  这都是哪门子的馊主意啊。
  不过刘觉得很有道理。
  杀掉自己兄弟之后,刘又在别人的建议下以谋反为罪名,杀掉了曾经劝他不要用太多官宦的尚书右丞参政事钟允章,更在开宝元年怀疑西北招讨使潘崇彻造反,于是派遣太监郭崇岳前往查看。因索贿未成,郭崇岳回来后,告诉刘潘崇彻每天不理军务,只是以伶人百余衣锦绣、吹玉笛,为长夜之饮。刘大怒,召回潘崇彻,并夺其兵权。
  出兵侵占道州的故事就发生在潘崇彻被罢官六个月后,时为开宝元年九月。
  这时还忙着对付刘继恩、刘继元的赵匡胤抽不出身响应道州刺史出兵征伐南汉的请求,于是让李煜帮忙写一封劝降信,让刘把以前他老爹刘晟所抢来的湖南的土地还回来。可怜李煜才华冠江南,又身为一国之主,如今却要干这些秘书的活,心中郁闷,却毫无办法,只好吩咐手下大臣磨好墨汁。
  李煜长叹一声,拿起毛笔开始写这份劝降信,笔尖在宣纸上磨出几颗火星。
  可是信送出之后毫无反应。
  这倒是在赵匡胤的算度之中,毕竟还没见过大北胜的刘,仍然沉浸在自己小南强的美好世界里。
  时间很快到了开宝三年(970)下半年,北伐太原失利在太祖心里落下的阴影已经散开,此前他已经任命王明为荆湖转运使,做好了攻打南汉的准备;八月,再让李煜写信劝降。
  李煜撇撇嘴:又来了。
  在心里狠狠将赵匡胤骂了一顿之后,李煜把工作交给了知制诰潘佑。潘佑是南唐著名的笔杆子,写出来的文章感动天,感动地,可是却没能感动刘。刘看到信的时候,直接把南唐派去的使者抓了起来,并写了一封言辞毫不客气的回信,李煜很快将其转交赵匡胤。
  眼见和谈无望,开宝三年九月初一,赵匡胤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郎州团练使尹崇珂为副都部署,道州刺使王继勋为行营马军都监,率潭(治今湖南长沙)、郎(治武陵,今湖南常德)等10州兵南下,避开五岭险道,直入南汉中部。南汉能打仗的老将被杀被贬已经差不多了,楼船战舰兵器铠甲又全部都腐烂不堪,所以潘美没费多大力气,仅仅用了29天,就攻克富川(治今广西钟山),占领白霞(今广西钟山西),歼敌数万,逼近南汉军事要地贺州(治临贺,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
  贺州告急的信息很快传到了南汉宫廷,刘也急了,赶紧派龚澄枢赶往贺州发布战前动员令,号召大家尽忠报国。长期戍守边境、生活困苦的贺州士兵听说朝廷派人来了,万分高兴,因为在此之前军饷都已拖欠半年了。看到龚澄枢来到,士兵眼冒金光,纷纷高呼:“边防军工资不能拖欠啊!”
  于是龚澄枢在众多士兵殷切的目光中登上高处,拿出了刘的诏书,念完之后补充了一句:“南汉国民革命到了一个严重的时期了,革命的往左来,不革命的快走开去!”
  然后就要走下台来。
  士兵代表惊问:“我们的赏赐呢?”
  龚澄枢耸了耸肩:“皇帝只让我带了这份诏书啊。”
  众人一起晕死过去。
  接下来的战事可想而知。工钱拿不到的南汉军队全无斗志,潘美军势如破竹,很快攻破昭州(广西平乐)、桂州(广西桂林)、连州(广东连县),这时候刘听到战报,轻松地舒地一口气。
  城池连连失守,还能保持这么好的心态的确是个不容易的事,有宦官问:“打了败仗陛下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啊?”刘告诉他们:“这四州本来就属于湖南,现在被宋军抢回去了,他们就不会再向南打啦。”
  不过潘美接到赵匡胤的命令是拿下广州,而不是抢回湖南失地。
  宋军很快攻到了韶州(今广东韶关)。潘美意气风发:“咱们一鼓作气攻下韶州,直奔番禺,拿了刘,还来得及赶回汴京过春节!”
  不过潘美不知道,一个他从来没见过的巨大麻烦即将到来。
  韶州的莲花峰下,除了南汉都统李承渥率领的十万大军,还有一支奇特的装甲部队,不但推动力强劲,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弓弩的射击,一旦这支部队冲杀过来,敌人不被吓死也要被踩死。
  这就是南汉特有的大象军。所选的战象不但表皮粗糙,而且厚得刀枪不入。每头大象身上还站着十几个拿着武器的士兵,这支半机械化部队当年在攻打马楚时曾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李承渥要拿它们对付北宋军了。
  这真是令潘美头痛无比的部队。
  很遗憾此前中国的战史上从来没有对付大象军的记载。徒步倒是从史书上翻出了一个案例,可惜发生在此役之后400余年,对潘美毫无参考价值。那是大明永乐四年(1406)十二月,明朝名将张辅率军攻打安南(今越南),在攻破了安南外部防线,抵达安南重镇多邦的时候,也碰到了安南军队驯养的大象军。
  张辅虽然勇敢,明军也装配了精良的火器,可是对这种皮厚又结实、体积又硕大无比、刀枪不入的庞然大物硬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手下有人提示:“大象怕狮子,咱们不妨用狮子来把它们赶回去。”
  想法倒是不错,可是如果现抓野狮子送上战场,估计它是不大分得清谁是越南兵谁是大明军的,一概咬死。若是等到训练好了再让它们去驱赶大象,估计大象军早就把明军踩死光光了。
  后来张辅想出的办法是命人用纸画上狮子,尽量画得威武,然后准备了很多马匹,并把这些马的眼睛蒙上,在外面罩上狮子皮(画的),等到大象出现的时候便驱马前冲,后面拼命鸣枪,安南军队的大象虽然也立功心切,可是见了狮子也是吓得不轻,纷纷原地掉头,安南军被践踏无数,张辅大获全胜。
  不过很明显四百年前的潘美没有如此奇崛的想象力,面对汹涌而来的大象军,他的心里必定涌满了绝望。
  后方观战的李承渥却是心潮澎湃,毕竟马上就要把不可一世的北宋军赶回去了,能不高兴吗。他甚至写好了给观战团现场直播的解说词——
  “踩他们!踩他们!踩他们!大象们立功了,大象们立功了,不要给北宋侵略者任何的机会!
  “伟大的南汉军队的先驱者,它们继承了动物世界光荣的传统,狮子、老虎、鳄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它们每一头象都代表了弱肉强食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它不是一头象在踩人,它不是一头象!
  “潘美被踩死了!一切都结束了!南汉军队获得了胜利,干掉了侵略者,它们没有倒在不可一世的敌人面前!伟大的大象军!伟大的李承渥!刘万岁!
  潘美也许会后悔的,他在赵匡胤给他撑腰的时候,太保守、太软弱了,他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面对我们强大的攻击,他终于一命归西。他该回家了,他不用去阴曹地府,他的灵魂将继续在莲花峰流浪。再见!”
  当然,无论是从个人感情出发,还是要照顾我们所习惯的那种好人永远不能死的讲述故事的方式,潘美都必须想出办法来解决汹涌而来的大象军;而《续资治通鉴》上也明确记载着这场战斗的胜利属于北宋,这更要求潘美必须给出应对方案。
  潘美的办法是命令士兵在射出的箭头上绑上火把,然后一齐射向李承渥的大象军。大象虽然皮厚,却也怕火,见到漫天飘落如同流星雨的火箭,纷纷仰天许愿,然后掉头逃窜。
  战场上的情景是这样的。空气已经凝固了,潘美大军从四面八方赶来,而李承渥的士兵也不断拥出逃窜,双方擦肩而过,互相对望了一眼,然后同时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冷冷地丢下一句:“他妈的。”
  200多公里外的刘很快就收到连大象军都战败的信息,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组织抵抗,这时一个老宫女推荐了自己的义子郭崇岳。郭崇岳想到两年前自己几句谗言让潘崇彻失去了兵权,现在轮到自己上阵杀敌了,可兵书还一字没读过,只好天天烧香祈祷。同时需要补充的是,贺州失守后刘倒是突然想到了这位老将,于是令潘崇彻率兵五万防守贺江,可惜潘崇彻已经心灰意冷,对刘彻底失去信心,不久之后就投降了。
  走投无路的刘赶紧向宋军求和,可是潘美出征前,赵匡胤交代只允许战、守、降、死、亡(走),没有提供言和的选项。刘无奈,只好将金银珠宝、妃嫔内宠一齐装在10多只大船上,准备远逃海外,继续过快活日子。等刘安排完毕走到海边的时候,宦官乐范却勾结1000多名卫兵将船只盗走,高高的桅杆从刘眼前渐行渐远,渐渐消失。
  如果刘不是这么匆忙,我想应该从眼前的景象中思考一些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看起来是水平的海面,船身却先于桅杆消失呢?思考久了应该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地球是圆的。
  可惜此刻的刘来不及研究这个地球物理学知识,他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下逃不掉了。
  那就投降吧!
  开宝四年二月初五,南汉国主刘投降潘美,献出南汉60州、214县、17万户,约85万人口。随后刘被押解到汴京,见到了他从来没见过的“大北胜”。
  被押解进京见到太祖的刘很快将亡国的责任推给了龚澄枢等大臣,说他们才是事实上国主,自己什么事都不能做主,反倒跟臣子一样。太祖看到众位太监们剩余价值亦有限,遂封刘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将龚澄枢等一并处死。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刘体态丰满,眉清目秀,而且能言善辩,被俘后曾用珠子将马鞍结成戏龙的形状献予宋太祖,宋太祖因此感叹:“刘如果能将这项技艺用在治国上,怎么会灭亡!”
  而徒步经过考证,却发现多才多艺的刘曾经还有不少其他发明,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未曾见诸史书。譬如刘曾经发明了一种可以与地狱通话的电话机,通话费是每分钟一钱银子(6元)。投降大宋后,他把这个电话机带给了赵匡胤,赵匡胤和地狱通了一次电话。但这次通话的费用竟高达120两银子(72000元)!刘失望地说:“怎么会这样,在广州才一钱银子。”人们向他解释说:“在那里是市话,在我们这里打是长途 。”
  通完电话深有感触的赵匡胤遂命潘美、尹祟珂主持广州政务,下令废除酷刑重赋,当想到未来岭南的百姓终于可以轻徭薄赋安居乐业的时候,他会回想起自己当初“救此一方百姓”的诺言,并且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
  不过这种愉悦不会持续很久,因为一个更大的蓝图很快浮现在太祖的眼前,因为他又开始下令在汴京造房子了。这次造好的规模宏大的豪宅被设计成江南园林式的风格,山水楼台、奇花异石应有尽有、美仑美奂。据赵匡胤自己的说法,那是“规模华壮,不减江浙”,随后赵匡胤为宅子命名 “礼贤宅”,并且放出风声,李煜和钱俶谁先进京城朝拜,这座宅子就会赏给谁住。
  在此之间还发生过很多故事,譬如南唐大将林仁肇被赵匡胤以反间计杀死,譬如担任宰相十年的赵普被罢免,这些故事会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一一展开。当宋太祖深邃的目光盯着大宋的版图,看到自己的势力深入岭南,却被人在长江沿线挖出了很大一块的时候,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早已了然于胸。
  
第二十四章 四十年来家国
  公元978年七月初七,李煜服下赵光义赐予的牵机药死于开封,而跟着他前往大宋京都的南唐降臣们也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们中的很多被贬的被贬,被杀的被杀,南唐国从此灰飞烟灭。
  在南唐的诸多降臣惨遭厄运之时,有一个人显得特别例外。他非但没有招来祸端,反而更加春风得意,青云直上,被宋太宗赵光义擢升为工部侍郎,成为宋廷重臣。
  他就是李煜手下的知事——柳宜。
  就大宋工部侍郎柳宜而言,除了卖主求荣,历史上并没有多少事迹可供传记,但多年以后,柳宜却因某一个儿子变得大大有名——其第七子名叫柳永,原名柳三变。
  然而,垂死之时的李煜却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死后多年关于柳永的故事。那时这位千古词帝也许正痛苦地躺在开封的葡萄架下,依偎在小周后的怀中,看着那乳白色的天河,想象着那满天的喜鹊彼此咬住尾巴,搭起一座绚丽多彩的鹊桥,让天河两边苦等了一年的牛郎织女进行一次短暂的约会。
  这一天是七夕节,白天的李煜刚过完42岁生日。
  而现在,此生即将结束。
  李煜无神的瞳孔映着依稀明月,不堪回首的故国逐渐浮现于心头——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三年前的李煜曾这么写。
  40年前是937年,正是李煜的诞生之年,而南唐国运,也当从此算起。
  曾经有人归纳过中国历史,结论是姓杨的和姓李的凑一起总会发生非同一般的故事,譬如托塔李天王抓不住孙悟空邀请来二郎神杨戬帮忙,譬如杨坚的隋朝终于被李渊所灭,而开元盛世的李唐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杨玉环也是功不可没;杨振宁、李振道先后以华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奖,此说故有牵强之处,但其中巧合亦是惊人。
  当李煜的爷爷李昪废掉吴国最后一个杨姓皇帝杨溥、灭掉杨行密所建立的吴国的时候,他倒也不知道自己正在为这一惊人的理论增添一条论据。
  不过公元937年在金陵(南京)即位,建立南唐的李昪还不姓李而姓徐,全名徐知诰。称帝之后的李昪自称是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后裔,但是在此30多年以前,徐知诰显然没有时间去考证自己的祖上是否曾经如此荣耀,他每天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搞到饭吃的问题。因为那时候他的父母在战乱中不知所终,年仅八岁就成为孤儿,在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泗县东南)一带流浪乞讨,运气好的话能吃上残羹冷炙,还可以住住桥洞庙宇,运气差的话甚至要被狗咬。
  后世有一首著名的花鼓词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不过公元892年的凤阳距离朱重八的出生还有400余年,十年非但没有九年之荒,反而风调雨顺,除了适合种地,也适合乞讨。某一天八岁的小李昪(姑且这么称呼)正奋力驱赶向自己扑来的狗,遇到了率军攻打濠州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
  杨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唐宣宗李忱大中六年(852)。他自幼父母双亡,成了孤儿(注意这个特点)。成年后的杨行密力气很大,据说可以轻而易举地举起一百斤重的东西,而且可以日行三百里(时速约25公里)。这让我想到《红拂夜奔》里面的李靖,在王小波笔下,李卫公不但是个大科学家,大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大诗人、大哲学家。王小波认为,正因为他有这么多的本事,所以年轻时就找不到事做,只好跑到街上做流氓。而杨行密也因为有这么多的本事,所以年轻时候也找不到事做,只好干起了一个无本买卖,那就是当小偷。
  我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惋惜杨行密生错了时代,如果晚生1100年,以他的特长,甚至可以参加奥运会并且拿个举重或者竞走冠军。不过彼时的杨行密没时间考虑金牌以及随后的问题,因为运气不佳的他偷了几次,很快就被抓起来了。
  好在被抓之后的杨行密随后被送到刺史郑棨那里,郑棨爱才,一看杨行密长得一脸正气,放到舞台上不用化妆就是一个正面人物,于是挥挥手:回去干点正经事吧!
  杨行密的正经事就是回去造反,反正目前这个社会的主流趋势已经变成了农民起义,翻开报纸,每天的新闻都是某地的老百姓又造反了。
  在造反队伍里的杨行密很快使自己的特长得到了发挥,力气大,跑得快,带兵打仗老是赢,很快当上了军队头目,并且攻克庐州。唐朝廷面对全国各地的割据,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任命杨行密为庐州刺史,接着又先后消灭江淮一带其他势力,地盘渐渐扩大,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官至淮南节度使。
  此时杨行密已经有了扬州、苏州、常州、滁州之地,渐露割据一方的气象。在攻打濠州的时候见到眉清目秀、聪慧过人的小李昪,这位乱世英雄想到自己的身世,顿生恻隐之心,随后把他带在身边,甚至打算收为养子。
  不过杨行密的亲生儿子杨渥却讨厌这个孩子,见李昪长相不俗,父亲又如此偏爱,恐日后对己不利,杨行密的其他儿子也表示赞同这一点。杨行密无法,只好让部将徐温将其收养,改姓名为徐知诰,从此徐知诰跟着义父徐温与杨行密一起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涯。
  很快淮河以南和长江以东的大片领土都被纳入了杨行密的势力范围,此时的割据之地,也基本为后来吴国的疆土定了形。唐天复二年(902)三月,杨行密被唐昭宗封为吴王。
  治理吴地之时,少时孤贫、深知民间疾苦的杨行密深知不折腾的重要性,招贤纳士、顺应民心、发展生产,史载他在淮南“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百姓便之”,加上与周边军阀交战中胜多败少,江淮地区相对比较稳定,很快发展壮大起来。
  在淮南站稳了脚跟之后,杨行密最大的对手就变成东面已经平定两浙的钱镠,两国除了军事上你来我往,战事不断的武斗之外,还搞了不少文斗,杨行密让人用大的绳索做钱贯,称之为“穿钱眼”;钱镠也不示弱,每年让人用斧子砍柳树,叫做“斫杨头”,因为“杨柳”是柳树的泛称。反正杭州柳树多,只要愿意砍,每年都有活干——时至今日,走在西湖之畔,看到最多的就是垂柳,一想到当年这些柳树们甚至承担着牺牲自己性命为国家出气的重任,徒步的心头都会涌上一阵不能捐躯赴国难的空恨。
  两国的敌对状况虽然因为902年的和亲(杨行密女儿嫁给了钱镠第六子钱元璙)而得到缓解,但终杨行密一生,似乎都没有把钱镠当成真正的亲家。然而报仇的最好方法就是比敌人活得久,我想活了81岁的钱镠在垂老之时,眼前浮现出53岁就死掉的杨行密的身影时,他的嘴角定会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不过很可惜,那时候杨行密已经看不到了。
  与此同时,徐温也在跟随杨行密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官至右衙指挥使,成为杨行密的左膀右臂。公元905年,杨行密病死,长子杨渥即位。
  很可惜,虽然都是吴国的第二代领导人并且都有一个有能耐的老爹,杨渥可不像当初孙坚的儿子孙权那样有割据之才,而是与写出“为人不识武藤兰,称帝江陵也枉然”诗篇的湖南王高保勖有异曲同工之妙,所感兴趣之事不是励精图治,而是打球、饮酒、玩女人,并且爱好与众不同,与所处东八区的时差很大,因为杨渥都是白天喝酒玩女人,夜里打球。
  考虑到如今我们走夜路都需要开着路灯,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1000余年前的淮南人没有夜视功能,上个厕所都需要提着灯笼,何况打球。于是那时的人们就会经常见到杨渥点着每支价值上万钱(约60万元人民币)的蜡烛把整个球场照得灯火通明,远远看去火光冲天,球场的明亮程度完全不亚于现代的电灯照明技术。甚至杨渥在服丧期间也不肯休息,史载“渥居丧,昼夜酣饮作乐,燃十围之烛以击球,一烛费钱数万”。
  对自己儿子的性格,杨行密当然有所了解,病重之时的杨行密虽然对杨渥不满意,可其他儿子年幼,如不立长子,日后变故更多,所以只好安排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张颢辅佐杨渥即位。
  即位后的杨渥的种种行为引起了徐温、张颢的不满,就像当初湖南的孙光宪屡屡劝谏高保勖一样,两位也是忠实履行了先王杨行密的嘱托,对杨渥苦口婆心加以劝说。可是20岁的杨渥年纪虽小,脾气却大,面对老臣的劝谏,发怒道:“我就这样了,爱咋咋地吧,要是你们看不惯,就把我杀了,自己当吴王!”
  话说到这份上了,君臣之间也就再没什么信任可言。杨渥担心徐、张真的一旦翻脸自己就小命不保,于是安排心腹陈蹯、范遇统帅东院马军以为护卫;徐温见少主越来越不像话,说不定哪一天上朝时候就被埋伏的刀斧手砍了,遂于907年发动政变,率兵杀入内廷,除掉杨渥身边的护卫,将其软禁起来,与张颢共掌军政。又于次年派人将杨渥勒死,立杨行密次子杨瀛。
  就像很多同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的创业者一样,不久之后,两位昔日一直合作无间的指挥使之间也出现矛盾,张颢意图杀掉杨瀛与徐温后自立为吴王,可惜迟疑中被徐温抢了先,徐温带领一帮兵士杀入张府,割了张颢的脑袋。此后的徐温受封为大丞相、守太尉兼中书令、东海郡王,淮南大权尽入徐温手中,名义上的吴王杨瀛则像汉献帝,所起作用无非是给所辖之地发发号令,用《新五代史》的原文记载,就是“备位而已”,而号令的内容,则由扮演曹操角色的徐温制订。
  写到这里,徒步认为该让在后台待了很久的徐知诰出场了。
  低调的徐知诰此时的官职是升州(今南京)刺史,虽然他看着义父徐温从右牙指挥使一路升迁到摄政大臣的位子,却并没有生出多少的非分之想,给自己的定位是好好做一个地方官。虽然同时代有很多传位非亲生儿子的案例可供参考,譬如李嗣源以李克用养子身份登上帝位,再之后自己的养子李从珂起兵造反又当了皇帝,以及后来的郭威传位外甥,可这前者是通过武力政变,后者是因为郭威儿子被杀光了;对比一下自己的处境,徐温有六个亲生儿子,尤其是长子徐知训,深得徐温喜爱,徐温在南京建大都督府的时候都是把他留在广陵(今扬州)辅佐杨瀛。徐知诰很清楚,未来是很光明的,可最大的光明是养父留给他亲生儿子的,自己好好当个地方官和孝顺儿子,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所以徐知诰视徐温如亲父,极为孝顺。某次徐温留宿徐知诰的府邸,因身体不适,早早就寝。半夜醒来,床前侍立一人,问话,知是徐知诰。徐温就让其休息,不久再次醒来,发现窗前仍有一人,问之,还是徐知诰。徐温对他说:“汝自有政事,不当如此,以废公家之务!” 徐知诰听命退下。不料三度睡醒,徐温发现床前又有一人,问之,答是徐知诰的妻子。徐温深受感动。
  不仅孝顺,徐知诰处理政务的能力也颇让徐温满意,徐温甚至对着亲生儿子感慨:“事在二哥矣,汝辈当善事之。”
  就在徐知诰感慨这辈子只能当当孝顺儿子的时候,有个坏消息——也可以说是个好消息——传来,918年,徐知训因骄傲荒淫为徐温手下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听令率兵前往江陵平变。不过朱瑾杀完徐知训后拎着徐知训的脑袋进宫,极力劝杨瀛诛杀徐温夺回大权,可惜吴王杨瀛见了徐知训的脑袋竟然吓得连连后退:“这都是你干的,如果大丞相将来找麻烦,可不关我的事!”朱瑾见杨瀛如此没骨气,一声长叹,横剑自杀。随后徐知诰就代替徐知训留扬州,日常政事皆由徐知诰处断。
  在扬州的徐知诰一反徐知训之作为,恭敬事奉吴王杨瀛,并且谦卑对待士大夫,对待部属宽大,生活十分俭朴,并以宋齐丘为谋士,改革税制,因此国家逐渐富强,人心归附。
  身居高位却无实权的吴王杨瀛很快在郁闷中于920年死去,在徐温的安排下,个性同样懦弱的杨行密四子杨溥即位。此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徐知训已经死去,徐知诰终于有了对未来更高的期待了。
  时间很快到了927年。
  这是个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的中原大地混乱依旧,后唐明宗李嗣源虽然竭力治国,却仍有力不从心之感,时时在深夜焚香祷告:“臣本蕃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
  李嗣源的祷告很快生效,如果他在这一年的二月二十六日晚上没事去洛阳走走,就会看到夹马营的某一个地方红光冲天,并且异香传来,经久不息——若是走进房屋和婴儿的父母聊聊,就有机会看一下未来的宋太祖,此时的香孩儿长得是什么样子。
  同年十一月,徐温病逝。
  之前徐温虽然喜爱徐知诰这个养子,但儿子终归是亲生的好,还是想把在扬州辅政的徐知诰替换成自己的次子徐知询,不过尚未安排妥当就与世长辞,随后官至镇海、宁国节度使兼侍中的徐知询手握重权却目空一切、薄情寡恩,结果是人心大失,以致三弟徐知诲、四弟徐知谏都倒向了义兄徐知诰这一边。
  眼见时机成熟,徐知诰诱骗徐知询入扬州,夺其兵权,留滞不遣。后见徐知询庸碌无能,遂令其袭父之东海郡王爵位,外放为官;徐知询自知无力抗争,终日宴饮,数年后终于任上。
  30余年后,这位昔日凤阳街头的乞讨少年终于修成正果,成了吴国事实上的掌权者,如同当年的义父徐温。935年,徐知诰进封齐王;两年后改名“徐诰”并令杨溥逊位,即皇帝位,国号“齐”,改年号“升元”,并于升元二年(938)恢复原姓,改名“李昪”。
  当上皇帝的李昪终于不用再像当年那个衣食无着的小乞丐一样每天为生计操劳,他觉得是时候为自己找一个名声响亮的祖先了。既然刘崇、刘都说自己是刘邦后人,经常在徒步耳边聒噪的苏半仙号称是眉山苏轼的传人,李昪不用怎么思考就决定让自己做了大唐李氏的后代。
  对于这一点,徒步以为虽然荒唐,但是看看1000余年以后的中国人所作所为也就释然了。每当我看到如今湖南常德桃源县、江苏连云港宿城、安徽黄山黟县都为了证明自己才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真正所在而吵得不可开交;当湖南新晃县、贵州赫章县为了谁才是真正的“夜郎国”故址而大打出手;甚至山东阳谷和临清、安徽黄山都旗帜鲜明声势浩大地各自抢夺“西门庆故里”名号,借着这个名声并不好的古人来做点噱头。我想,对比这些行为,还是窃国的袁世凯说自己是袁崇焕的子孙更能让人接受一点。
  李昪选择的高祖是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既姓李,又是唐室后裔,自然也要“恢复”国号为唐,是为“南唐”。不过《资治通鉴》却记载937年徐知诰即帝位时,即以唐为国号,并不认为徐齐曾经存在过——随后李昪尊李恪为定宗静皇帝,曾祖李超为成宗平皇帝,祖父李志为惠宗安皇帝,父亲李荣为庆宗德皇帝。此时养父徐温的地位稍显尴尬,被尊为义祖;而当年差点做了李昪养父的杨行密则什么都没捞着,不知如果某天在天堂看到庆宗德皇帝李荣的时候,会否告诉他,老子辛苦干了20年却什么都不是,让你那本该讨饭的儿子捡了个现成便宜,你死这么早啥事不干竟然也做了皇帝在天堂晃悠!
  李荣回答:“老兄稍安毋躁,咱这都是命啊。”
  纵观李昪的发展史,与日后的柴荣、赵匡胤何其相似。历经一系列巧合,从一个最初的局外人到达傲视天下的权力之巅,男主角的人生轨迹中如果添上山洞海岛武功秘籍,几乎就可以换上张无忌令狐冲的名字,稍加修饰,就是一本五代版的《倚天屠龙记》或者《笑傲江湖》了。
  不过无论是外在条件还是本身拥有的政治资本,李昪既不能同柴荣、赵匡胤相比,也不能和杨行密、徐温相比:既无赫赫军功作为铺垫,从小培养起来的恬淡个性也让李昪缺乏扩张之心,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对外不但与相邻的吴越、南汉睦邻友好,还派出使臣到福州调解闽王与其兄弟的关系,甚至一直尽力与后晋保持着正常关系,礼尚往来。当公元940年南唐边将不遵守命令,进入后晋安州(今湖北安陆)抢掠,被击败,损失将士2000余人后,李昪为惩一儆百,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引起大规模战争,他谢绝后晋遣返的战俘,让后晋依法处置,并亲自致书石敬瑭澄清事件发生之原因。
  看着没有了兵戈之祸的南唐一天天兴旺起来,很快出现了“旷土尽辟、桑柘满野”的繁荣景象,李昪终于有时间干一干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事业,不但建立起藏书超过十万册的南唐图书馆,而且建立大批学校,发展教育,在庐山白鹿洞所修的学馆至今犹存,名曰“白鹿洞书院。”
  除此之外李昪自己也为诗为文,为儿孙开了一个好头,亦为南唐的最终覆灭埋下了伏笔。李昪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只有一首《咏灯》: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据说是李昪刚成为徐温义子的时候,想向义父抱怨自己没有得到很好的栽培,于是借掌灯的机会作了此诗。而徐温很快明了其中之意,并从中看出李昪的才华,遂把他当成亲生儿子对待。
  当初并没有想过要做皇帝的李昪一旦坐上了皇帝宝座,渐渐发现其中妙处,很想永远地坐下去,这一点当年的嬴政先生想必深有体会。而且李昪采取的策略与嬴政相似,那就是请人炼制长生之药——不过显然方药的毒副作用远大于长生不老的功效,服药中毒之后的李昪不但个性变得暴躁易怒,而且积存的毒素到了升元七年(943)一齐发作,具体体现是李昪背上生了一个大疮,李昪很快因疮而死,在位还不到七年,子李璟即位。
  驾崩前的李昪曾经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很不放心。
  虽然在自己的熏陶下李璟也是醉心于吟诗填词和文化事业的建设,但这个儿子似乎并不认同自己所奉行的睦邻友好的国策,所以临死之前曾拉着李璟的手,为他分析了一番周边国家的局势,让他好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要轻易招惹邻国,最后咬破李璟的手指:“他日北方当有事,勿忘吾言!”
  不过即位后的李璟等手指上的伤疤好了之后,老爹的话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先是于945年趁着闽国内乱之时出兵,迫使闽国称臣;后又于951年11月趁着马殷的几个儿子马希广、马希萼互相攻伐之时,派大将边镐率军进入楚国,占领长沙,虽然次年南唐军又被马殷旧将刘言起兵击败,但是两场战争下来,南唐的国土扩张不少,李璟也渐渐觉得自己用兵如神治国有方,自信心膨胀,重用被后人称为“五鬼”的陈觉、冯延巳、冯延鲁、查文徽、魏岑诸人,不但奢侈无度,而且政治腐败,百姓怨声载道。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柴荣和赵匡胤很快就要来了。
  王小波在随笔《关于幽闭型小说》中曾经有这样一段话让徒步记忆深刻: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对于1000年前的李璟来说,他自然也赞同“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的结论,他知道如果自己能够东平吴越,西取南楚,北定后周,绝对可以获得极大的快感——然而问题在于他搞不定。
  南唐保大十三年(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出兵从孟昶手上抢回四州之地的柴荣派宰臣李谷为淮南道前行军行营都部署举兵南下,目标直指寿州(今安徽寿县)。李璟见到柴荣主动打过来,不敢马虎,派南唐大将刘仁赡镇戍寿州,并以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两万增援;另以皇甫晖为应援使、姚凤为应援都监,率兵三万进屯定远(今定远东南)策应,后退至滁州清流关。
  驻守寿州的刘仁赡让后周军队见识了南唐人的顽强,任凭李谷在城下狂轰滥炸,仍旧是坚守城池,指挥若定。李谷郁闷不已,在寿州城下过完了显德三年悲伤的春节后,等来了御驾亲征的柴荣。
  在寿州城下命士兵填堑壕、驾云梯的柴荣体会到了李谷的无奈,如果奥本海默在公元10世纪并且正好认识柴荣,我相信周世宗就算把全国的佛像都熔了铸钱,也愿意造一个原子弹将寿州平掉的。
  强攻之下的寿州城池岿然不动。
  屡攻无果的柴荣见刘仁赡有勇有谋,打算收归己用,遂于两军临阵时亲自劝降,刘仁赡给出的答案是一箭射来,掉在柴荣面前。柴荣暗吃一惊,后退一丈,继续劝降。
  顽强的刘仁赡甚至在自己的儿子眼看城池守不住了打算偷偷出城投降时将其抓回,大怒,斩首示众。不过弹尽援绝的寿州仍然在历时一年之后被攻破,此时的刘仁赡已经重病在身卧床不起,部将瞒着他开城投降,周世宗也受感动,追封其为彭城郡王。
  后人写诗称赞刘仁赡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