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权力玩家赵匡胤

_7 徒步中国(宋)
  当巡视洛阳之时赵匡胤以开封地势平坦,无法抵御外敌入侵为由提出迁都有山河之险的洛阳,大臣们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对理由,赵光义也不例外,给出的反对意见是治国“在德不在险”。
  当然,以赵光义的水平是讲不出这种蕴涵哲理的话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某次魏武侯魏击携吴起乘船渡河,行至中流,魏击欣赏着两岸的险峻山峰,突然出言感慨:“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坐在船上的吴起赶忙站起,列举了三苗氏、夏桀、殷纣三个拥有险要之地然而都因为残暴而被杀死的帝王的例子后,得出结论,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都城地势险要,终至灭身亡国,这是并无因果关系的两事;若因为有这事的发生而强调地势的不重要,就好比有人坐飞机结果掉了下来,于是号召大家从此出门不坐飞机,改驾马车。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竟然就是这个空洞的理由最终打动了宋太祖,他怅然地说了一句“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然后不再提迁都之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说完此话的赵匡胤心中对这个弟弟已经失去了信心。
  于是接下来我们可以从史书上看到一些奇怪的记载,譬如七月份太祖“三幸廷美府第”,而赵光义的记载,则是“王性仁孝,尹京十五年,庶务修举,帝数幸其府,恩礼甚厚” 。
  到了八月,赵匡胤则做出了另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以党进、潘美、杨光义率三路军,强攻北汉。而此时,距离南唐战事的结束才七个月。
  以往每灭一国,就算是小如荆南,太祖也都会花一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当地矛盾,以减租、免税之类的手段让其民众彻底臣服;然而在征服了诸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南唐之后,仅仅过了大半年就开始了另一场战争。
  这些反常的背后,必定意味着什么,而谜底会在不久之后揭开。
  而对于晋王赵光义来说,开宝九年则是郁闷的一年。
  年初钱俶进京,赵匡胤一反常态派出赵德昭前去迎接,甚至后来命自己与钱俶以兄弟相称;迁都洛阳,在赵光义看来,毫无疑问是为了削弱自己在汴京的政治势力;直至三幸赵廷美府第,那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不再将自己视为帝国二把手的信号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除了翻出《史记》并且从中找出了吴起列传和“在德不在险”来忽悠自己的哥哥,赵光义一并翻出的还有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并且从中读到了阿尔伯特塔克那个著名的“囚徒困境”。
  赵光义所见到的这个著名的模型是这样的:扬州有某户人家耕牛被盗,刺史抓住了两个有偷牛嫌疑的嫌犯,但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二人确是盗牛之贼,于是将二人分别关入牢房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是两人都坦白则各关八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关十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关一年。
  按照阿尔伯特的分析,无论对方如何选择,囚徒的另一方选择“坦白”都会得到最好的结果,具体的原因赵光义当然想不明白的,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和大哥赵匡胤此刻的身份很像这个著名模型里面的两个盗牛贼。
  如果自己不采取行动,那么赵匡胤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让自己做这个开封府尹,日后皇位传给大侄子;一是采取果断手段让自己去山里放牛,日后皇位传给大侄子。
  如果自己当机立断采取非常行动,那么赵匡胤还是有两种选择。一是和自己一样以暴制暴,那么两败俱伤,日后皇位传给大侄子;一是赵匡胤仍然沉浸在亲情里面然后被自己干掉,那么自己就是宋太宗,日后皇位不用传给大侄子。
  分析完毕的赵光义突然间眼露凶光。
  而在徒步看来,大约与此同时,赵匡胤也翻阅了《经济学原理》,从中读到了囚徒困境的案例,并且也得出了和赵光义相同的结论。所以他才会数日前往三弟府第,并且希望借着征伐北汉的机会将自己的威望提升至顶点,然后,也许,下定决心废掉晋王。
  当然这样的问题难不倒赵光义,他很快吩咐宫女,将皇宫里面每月灭鼠所用的毒鼠强收集了半斤,掺上从其他渠道搞来的鹤顶红、孔雀胆,配制而成毒酒一桶,打算跟大哥喝酒的时候倒上去。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情节在文嚎的《RPG杨家将》中也有出现,作者认为当事人是杨令公之长子杨大郎,但是据徒步考证,在刘兰芳的《杨家将》里,杨令公的出山还在四五年之后,从时间顺序上讲,当然是赵光义有优先权了。
  赵光义为了测试毒性,找来一名宫女,命其将毒酒喝下。可令人吃惊的是那女人不但不死,呕吐了几下就一点事情没有了。一时间赵光义大惊,莫非毒性散了?正惊疑之时,外面飞来数只苍蝇落在那宫女呕吐物上,没过几分钟就死掉了,而且尸身发绿。赵光义一见此景知是毒性发作,不由大奇,此宫女身上有何抗体?苦思良久方悟出此乃天下第一奇毒:妇人心!猛烈非常,把鹤顶红、孔雀胆的毒性都给克掉了。
  大惊失色的赵光义立即赋诗一首:“鹤顶红三两,毒鼠强半斤;两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从诗歌鉴赏角度而言,赵光义的这首作品也就打油诗的水平,然而这首诗却流传甚广,根源在于诗中道理十分正确。
  不过随后赵光义想到那几只尸身发绿的苍蝇就觉得浑身发冷,若是这样毒死了大哥,那小弟和大侄子也不会放过自己。郁闷的赵光义很快开始闷闷不乐,直到他翻出了某天的《大宋参考》,从其中“海外版大理”版块读到了如下信息。
  据《大理日报》应道帝明政三年(宋开宝四年,971年)二月十三日电,大理国邆川城村民李氏,日前因盗窃耕牛被刑拘,囚于牢中十日后因重伤入院,昨日凌晨不治身亡。对此,邆川城刺史称当天李氏受伤,乃是由于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致。
  读到这里的赵光义眼前一亮。
  他决定导演一出《皇家躲猫猫》的大戏……
  主演、剧本都已确定,缺少的只是一个演出时间。
  半年之后的赵光义肯定很相信那句话:机遇永远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因为机会很快就到了。
  时间很快到了开宝九年十月。
  此时北方的捷报连连传至京师,先是郭进俘虏北汉忻州、代州军民37000余口,接着又是党进率军直接杀到了太原城下,破城指日可待,北汉危在旦夕。
  关键时刻,太祖又病了。
  一如17年前五月初二瓦桥关的柴荣,十月的赵匡胤也生了一场不是时候的病,与柴荣相同的是,这也是一场很快就要了命的病。患病的日期未见诸史籍,但病情应该不很严重,因为十月十九日的夜里,太祖还能下令召晋王进宫一起聊天。
  听到消息之后赵光义的双手忍不住颤抖,没有人看到他眼角一闪而过的轻笑,他回头看了看房里早就配好的掺着鹤顶红、孔雀胆和毒鼠强的药酒,轻舒了一口气,转过身去,缓步走入皇宫。
  等候多日的躲猫猫,今晚终于可以盛大上演。
  数小时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崩于万岁殿,是为“烛影斧声”。
  一天之后,赵光义即位,群臣谒见万岁殿之东楹,史载赵光义“号恸殒绝”。
  如今在我们面前,故事头尾完整,然而发生的过程却藏于黑盒之中。事实上,除了赵匡胤兄弟两人,没人知道这天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惜的是,赵匡胤虽然知道,他却无法告诉我们;赵光义也知道,他却不肯告诉我们。
  在宋人文莹所撰的《续湘山野录》中,烛影斧声的故事是有前传的,说太祖年轻时候结识道士一名,曾因准确预言了陈桥兵变的日期而被太祖惊为天人,不过赵匡胤登基之后道士就消失了,太祖曾经下诏四处寻访,可惜毫无消息——当然找不着了,神仙毕竟是神仙啊。
  17年后道士重新出现了,太祖见到久别的故人自然是高兴非常,见面打完招呼就直接问了自己最关注的问题:我还能活多久?道士不像当初那样给出一个准确的结果,而是提供了一个条件概率:若是今年十月二十日晚上天气晴好,你就能再活12年;否则你就该准备后事了。翻译成数学语言,大致是说赵匡胤再活12年的概率是50%。所以到了十九日的晚上,太祖老早就登上太清阁四面遥望,初时天气晴朗,星斗明灿,赵匡胤遂心中高兴。不料不久之后阴霾四起,天气陡变,转眼间雨雪冰雹一起从天而降。赵匡胤移仗下阁,下令召来赵光义,两人进入寝宫,斥退宦官宫女一干人等,开始喝酒。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宫女远远看见殿内烛火摇晃不定,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不久,便听见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同时大声喊道:“好为之,好为之。”兄弟二人饮酒至深夜。赵光义告辞兄长出去后,宋太祖才解衣就寝,初时鼻息如雷,天明时分就毫无动静,众人一看,太祖崩矣。
  闻讯赶来的宋皇后随即大惊失色,赶紧派内侍王继恩去叫来秦王赵德芳,不久之后王继恩带着一人回来,问:“是德芳来了吗?”回答是:“晋王来啦。”宋皇后再次愕然,对赵光义喊出了对皇帝才能用的称呼:“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而赵光义也赶忙流泪一滴:“共保富贵,无忧也。”
  考虑到同属文莹所撰的《玉壶清话》在南宋时已有《玉壶野史》的别称,徒步相信同一作者写出的《续湘山野录》不瞎掰的可能性极小,何况里面有神仙的介入,造假的嫌疑就更大了。
  而宋末元初徐大焯所著的《烬馀录》则给出了烛影斧声的另一种说法,是说太祖病重,身边只有花蕊夫人一人侍候。赵光义出于兄弟般的情谊前来探病,结果情感战胜了理智,灯下花蕊夫人的倩影一下子让他把持不住了,色心大动,打算调戏。很快赵匡胤惊醒,拿着玉斧砍地,宋皇后与赵德昭迅速赶来,发现赵匡胤已经奄奄一息,惶恐的赵光义回到晋王府,不久就收到赵匡胤去世的消息。
  徐大焯原文如下:“太祖寝疾,中夜太宗呼之不应,乘间挑费氏(花蕊夫人)。太祖觉,遽以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气属缕,太宗惶归邸。翌夕,太祖崩。”
  经过更深入的研究,本人发现此故事情节与《隋书后妃列传》中记载的杨坚之死大同小异,有依样画葫芦的嫌疑。在372年前的故事里,杨坚病重,太子杨广联络百官意欲谋逆,消息被杨坚得知,大怒。正在此时,其爱妃陈氏神色慌张地告诉杨坚,早晨如厕时无意中遇见了太子,而太子欲强行非礼她,她拼命抗拒才逃了回来。杨坚如五雷轰顶,打算废太子杨广,改立杨勇;而杨广当机立断,一面紧急调动军队,一面将皇帝身边的宫女和宦官全部关入别殿,随后传出杨坚驾崩的消息。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丰富想象力的小说家是多么可怕啊。
  次日赵光义宣布即位,在太祖灵前临时搭建的会场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语带凝噎地告诉众人:
  昨夜北风凛冽,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以疾病之身独处皇宫的大哥叫我过去陪他喝酒。喝得差不多时已到凌晨时分,我打算出宫回府,哥哥说,兄弟,咱们来玩个游戏,躲个猫猫吧!我不忍拂了他的兴致,就陪他玩了一场。大哥躲猫猫的时候我感到很累,走出房门打算做几个俯卧撑。当我做到第二个的时候,就听到大哥喊“兄弟,好好做!好好做”!我急忙回头,看到他的头撞在了墙上,我立即冲上去扶起他,但是已经晚了,他的头一歪,倒在了我的怀里。
  随后有记者问:
  据《北汉日报》报道,昨晚宋朝皇帝驾崩之时,身边只有他弟弟一人,而且皇帝一直身体健康,因此不排除他弟弟有行凶的可能,请问你对此有何评论?
  赵光义略加迟疑,答道:
  本人已经注意到《北汉日报》的上述报道,我们认为这些指责都是无稽之谈。你可以从本人的前述发言中找到昨晚事情的详细经过,不负责任的污蔑只能使问题复杂化。
  围观的记者实在听不下去,全部退席。
  面对三种迥然相异的报道,徒步渐渐发现已经无法分辨真伪,真正的真相,也许只能寄希望于从故纸堆中翻出斯诺的《漫长的大宋》,从中找到太祖身边人物的第一手的记载。
  此时,在这个大雪初霁的清晨,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的赵光义的脸上绽放着从未有过的欢笑。我终于胜利了,这是我应得的,我付出了努力。我已经证明,在囚徒困境里,只有选择背叛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可他很快发现有些东西不对劲。因为他感觉似乎有一双不知来自何方的眼睛盯牢了自己,眼睛里写着几个汉字:你大哥怎么死的?
  同月,赵光义改名赵炅。这个“炅”字很精妙地表现了赵光义此时的心情,一团火上面架着一个太阳,那么这团光芒被压制的火多少是有点郁闷的。徒步窃以为,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赵囧,可能会更加精确一点。兄长赵匡胤虽死,但余威尤烈啊!
  大哥是怎么死的?这种问题回答起来当然是很不方便的。但赵光义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虽然没读过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却也很准确地把握了他所要解决对象的弱点。
  赵光义即位第二天即宣布大赦天下,并在继位一个多月后,就匆匆将只剩十来天的开宝九年改元太平兴国元年;而且完成了赏赐百官、大赦天下、加封皇室、人造神话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举行了登基以来第一场科举考试,一次性录取进士近五百名,超过太祖在位十年的总和。赵光义看着进士们仰慕天威时略带拘谨的眼神,想象着日后从他们手中写出来的史书上已经不会再有《皇家躲猫猫》的痕迹,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忙完这一切,赵光义认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都已经得到了安抚之后,开始了主动出击的步伐。
  而赵光义的出击,就是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于是我们就看到《宋史太祖本纪》上出现了如下的记载:(太祖)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云。”赵光义将大哥对自己的这句评价看得甚高,甚至自己太平兴国的年号也是取自此“太平天子”之语。
  从常理分析,赵匡胤很明显是见过世面的人,不太会从一个人走路时候表现出来的怪异姿势(龙行虎步),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异象(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就推算出他兄弟这么光辉的未来,更何况这个香孩儿2.0版的异象,连真假都不能确定。
  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官修的史书中,赵光义对这些细节问题撒了谎,并且谎言一直影响到了后世元朝的史书编撰者。
  赵光义又将全国范围内精通天文术数、占星算命的人全都召往京城,统一考试,通过观测数据,能够算出日食、月食、二十四气者得以留下,而滥竽充数者则吊起来打,打完了流放沙门岛。
  很多人对赵光义的行为表示不解,因为前面三十多年并没见他对天文学表现出过很强烈的兴趣,莫非打算从太平兴国年间开始要振兴天文学,发展太空计划了么。
  赵光义这么做当然有充分的理由。据说就在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的晚上,私习星相天文之学的马韶曾经找到赵光义的亲信程德玄,告诉他“明日乃晋王利见之辰”。从随后发生的事实来看,这位马天文学家观天象算卦准确率高达100%,因为就在他预见“晋王利见之辰”当天,赵光义就从晋王变成了皇上。马韶一个月以后就被任命为司天监主簿,最终官至太常博士。
  赵光义知道,虽然这帮人办正经事不行,散布一点谣言还是没问题的。于是不久之后,京城开始流传着一个伟大的传说:
  昔年战火袭来之时,杜太后曾经将赵匡胤、赵光义兄弟装进篮子挑在肩上逃难,路遇神仙陈抟,陈抟大发感慨: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预示着赵光义在两三岁时候就被神仙认为是真命天子。
  于是宋人的眼前很快浮现出这么一幕奇特的场景:赵匡胤的母亲气喘吁吁地挑着一根四米长的扁担狂奔逃难,一头的篮子里装着两三岁的赵光义,另一头的篮子里装着十四五岁的赵匡胤,轻重差别极大;为了保持两头平衡,她将身体置于扁担的四分之一长度处,也就是一头三米,一头一米,姿势极为怪异。
  纵然陈抟作为神仙见多识广,见到一人这么扛着扁担还是吃惊不小,连忙上去搭讪:杜大姐,逃命哪?杜太后急于赶路,瞥了神仙一眼,挪了一下肩膀,并不言语。
  陈抟看着杜太后远去的脚步不禁感慨:好销魂的背影!
  宋人一齐大骂:好扯淡的传说!
  三年之后(981),九月,深夜。
  微弱的灯光照映着墙上两个中年男人的身影,烛影摇曳,人语低沉。窗外清风习习,似有斧声。
  只见一个人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另一个人激动得双手发抖。
  数日之后,赵普回朝为相,赵光义向众臣展示其母去世时口述、赵普记录而留下的“金匮之盟”。赵普宣称,二十年前杜太后弥留之际曾经告诉太祖赵匡胤,待你百年之后,你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光义,这样大宋就不致像短命的周朝一样,孤儿寡母,被人欺凌!
  宣读诏书完毕的赵光义再次哈哈大笑,他知道,从今以后,天下再无人敢质疑他的至尊之位。
  979年,太祖长子赵德昭被赵光义威逼身亡。
  981年,太祖次子赵德芳病死,年二十三,死因不明。
  984年,太祖三弟赵廷美死于贬所湖北房州,赵光义“从容谓宰相曰”:廷美不但“自少刚愎,长益凶恶”,而且并非杜太后所生,实乃太宗乳母陈国夫人之子也。
  至此,赵光义坐拥江山,就像当年他哥哥说的那样,卧榻之侧,再无他人酣睡。
(完)
首页 上一页 共7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