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约瑟

_2 王钱国忠(现代)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李约瑟读了之后,为其意境、韵味所震撼。当时便与黄兴宗将它译为英文,记在日记中。石声汉为了排除《听雨》所带来的感伤郁郁,又高声朗诵了一首《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又调起大家的愉悦心情。大家从葡萄酒聊到三人都喜爱的蘑菇。正在此时,他们抬眼看到岸边,一行人走在田间的小径,擎着伞,在雨中快步行走。这时石声汉突然叫道 :“咱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蘑菇,Homobasidiomycete(人蘑菇)” 这个玩笑与石声汉的幽默一起留在了李约瑟的记忆中。
还有一段经历,不仅映照了李约瑟求知的孜孜不李约瑟传                 47倦精神,而且体现了中国学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坦荡胸怀。李约瑟为了中英科技交流事业,不避艰难地在大半个中国进行“长征”。
1944年4月底的一个夜晚,李约瑟在坪石拜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山大学教授王亚南。他们在旅馆的阳台上,晚风习习,月儿娟娟,在飘摇的烛光下,他们畅谈古今。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哲学的探讨,不时撞出智慧的火花,直至深夜,仍觉意犹未尽。临分手时,李约瑟突然又提出一个要求,希望王亚南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中国的官僚政治。王亚南有些尴尬,最后还是坦然地说明自己对此尚没有深入研究,成果既出,一定奉告。以后几年中,王亚南一直注意收集这方面的材料潜心研究,5年之后终有成果硕然。他先后撰写了17篇这方面的论文,在历史和经济背景下分析官僚政治及其基本矛盾官民对立,对其门阀观念、科举制度以及特有产物儒家哲学进行独特的剖析,指出了中国官僚政治的前途,为李约瑟后来的SCC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战时,李约瑟经常在各种场合表白自己的志向,愿意今后在中国科技史和科学思想史方面有所创作,以消除西方人的误解。在中山大学史学院,梁家勉在李约瑟传                 48中国古农史方面渊博的知识及独到见解,使李约瑟击节叹赏,以至忘食。到1944年底,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已有了相当的造诣。他在浙江大学作了《中国科学史与西方之比较观察》。 他指出,中国儒教注重人伦,不谈天然,与道教不同,故炼丹本源于道教。至宋儒始有科学精神,以其兼佛、道也。又指出,中国对于炼丹、营养化学及教学上之贡献,不亚于他国,但近代科学未能兴起,是由于地理、气候、经济与社会四个抑制因素所致。后二者乃由中国之无商人阶级所致。地理环境方面,中国为大陆国,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与希腊、罗马、埃及之海洋文化不同。气候方面,因雨量无常,故不得不有灌溉制度。因此,地主尽为一国之王所吞并,而封建官僚基础制度不可消灭,商人无由兴起等等。
李约瑟讲完之后,与会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竺可桢认为,假如近代科学以实验科学来理解的话,那么,中国人不喜欢动手作实验,也是近代科学不能兴起的一个原因。教育家郑宗海提出:在《史记》、《汉书》的《货殖列传》中,一般史学家对商人竭力排斥,而对儒术大加赞崇,这在历史上结果使士大夫尊居高位,商工阶级一蹶不振,这是教训之一。化学家王□说,《汉书》已记载有炼丹术的起源情况。 以后,魏李约瑟传                 49伯阳的《参同契》、 葛洪的《抱朴子》以及六朝梁陶弦景等,均为著名的例证。他们所用的术语,与阿拉伯、西欧完全相同。数学家钱宝琮认为,中国科学之所以不兴,由于学以致用为目的,且无综合抽象之科学,不用縯绎方法,更无归纳法……这次讨论持续到深夜11点,与会者全都踊跃发言,因时间有限,许多人因没来得及发言而抱憾。
李约瑟传                 50
八、乐观随和的老李
在中国抗战的几年中,李约瑟历酷暑经严寒,在崎岖的山路颠簸,在战火不断的城镇、在偏远隐蔽的山村中伫留。在这种条件下,李约瑟为中英科学合作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他毫无怨言,以其乐观随和与宽容感染了他身边的每个人。
在兰州,他住简陋的平房,披羊皮袄吃锅盔馍却一样开朗。有次与艾黎、张官廉夫妇及秘书廖鸿英聊天。他豪迈地说 :“我是大力士,像廖女士这样的人,我一下子能背三个。” 众人笑了笑并未当真。魁梧的他却调皮地作了个显示其力量的动作,转眼便背起廖鸿英转了好几圈,廖鸿英吓得大叫,李约瑟才若无其事地把她放下,大家笑得几乎岔了气。他却一本正经地说 :“要不是她害怕,我还能转三五十圈。” 这下大家更忍俊不住了。
游历时他能苦中作乐,吟诗作赋盛赞中国的美丽风光。比如他的《四川的道路》
如果你走过那古老的石板石阶,
高低蜿蜒,绕过水田,
李约瑟传                 51
穿过松林,穿过飘荡的白云,
在你半睡半醒的朦胧时候,
就会在你心头涌现,
引起你的思乡之情。
又比如他参观西安碑林后写道:
那正是封建地主和外国军队压迫的年代……
浊臭弥漫玷污了圣洁的芳馨。
矗立的古代石碑,就像周围待耕的荒土上,生长出来的一片茂密的森林。
老子说得好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我在一家穷铺子里买了几片景教碑的拓本,又喝了一杯酒,怀念着昔日古长安的光荣。踏上了机件残损的破旧救护车,越过秦岭山脉去支援反法西斯战争……
李约瑟与周围的普通百姓也相处融洽。当时在中英科技合作馆中,大家无论高低贵贱,一律按中国习惯老张、老李相称。对李约瑟也是如此相称。因为李约瑟出生的1900年是中国的鼠年,所以大家也叫他“小耗子”,他也愉快地接受了。
李约瑟传                 52
有一次集体午餐,李约瑟的第三任秘书徐迓亭问他为什么用“李”姓,却不用Needham的偕音“倪”时,鲁桂珍在一旁打趣道 :“他不愿做小伲子!”“伲子”是吴语中“儿子”的俗称,一句话把大家全逗乐了。李约瑟习惯地做了个怪脸,摊着手,耸耸肩,一幅无可奈何的模样。
中国几年,李约瑟的性格志趣也发生了变化,成了十足的东方人。在剑桥时,他还是急匆匆跑来跑去的生化学家。1937年开始学汉语,道家的深刻影响,加之在中国的实地考察,使他变得老成有耐心,不像以前那样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倒不是说他失去了艰苦工作的习惯,也不意味他失去了在需要时速战速决的组织能力。也是在中国,由于战时交通缓慢,使他第一次悠然欣赏一路风景,享受伫立闲适的福气。
李约瑟在华期间,由于其援华工作中的激进态度以及对待共产党和国民党一样不偏不袒,引起了他的一些同事以及英国官方的不满,于是李约瑟于1945年底离任。
李约瑟传                 53
九、科学前哨
在欧洲人看来,中国一直是:一幅泛着冷光的画——一大批农民,飘零的艺人和隐士,少数城市士大夫、官僚和商人。
李约瑟在中国工作4年之后,他在广播上、演讲中,他著书撰文指出:不,中国不是这样。
李约瑟在这4年中,几乎踏遍了这个神秘国度的每一寸土地。他的汽车穿过肥沃的原野、广袤的沙漠。他看过千佛洞美丽的石窟,目睹了西安碑林的苍凉悲壮。他难以忘记,东奔西走,历尽艰辛之后,他进入的荒废的道院、庙宇,看到传统建筑,也有时看到了道人!他难以忘记,虫蛇百足,大老鼠们骚扰下,他荒庙中难眠的夜晚。成都旧书肆令人眼花缭乱的珍贵藏书,广东市集上的油炸饼也让他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中国社会在崩溃中等待黎明到来时的苦难。他也看到侵略者的压迫下,在贫困、苦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坚韧和勇气,他们的勤勉、果断,他们的信心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李约瑟执行科技援华任务。他没有嫌弃我们的贫困、简陋,他没有嫌弃我们的一无所李约瑟传                 54有和落后,他只注意了我们的将来。1944年12月,他在伦敦电台上发表演讲指出:在抗战期间的艰苦条件下,中国人民因陋就简,表现出惊人的智慧。人们可以看到在一所煤的碳化工厂中,旧汽油桶建成了所有的管道、洗气塔和金属部分;人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大学中,用兵工厂钻铅管所产生的刨屑来代替电炉丝;用天然云母的薄片代替显微镜盖片。所有的人都在勤勉工作,为使这国家实现工业化。战后中国政府只要真正能用大量经济力量支持研究,中国在20年内很有可能成为科学的领导国家。14年的消耗战使中国受到了可怕的损伤和破坏,但是所有的人,农夫和工人,科学家和工程学家以及士兵们都表现了惊人的耐心和毅力,以及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的勇气!
1946年,鲁桂珍陪同李约瑟离开重庆到上海、北平、南京等地参观访问,在北平城内买了许多珍贵的书籍。之后,李约瑟经过香港回国,鲁桂珍则留在南京。
回到剑桥后,李约瑟夫妇在友人的要求下,编了一本《科学前哨》, 主要是他俩在中国的活动记录,形式有工作报告、 日记、通讯、摄影, 还有为英国《自然》杂志写的10篇文章。内容中两篇“报告”带有一些公事性质,其他的都是以私人著述形式写出。李约瑟传                 55“专文”9篇叙述后方各区科工学术事功。“ 书简”部分摘录了李约瑟夫妇对英美友人的通讯,内容大多叙述在中国各地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和中国科学界人士交往的记录。“ 诗歌”部分是李约瑟游历时乘兴之作, 中文的他自己译成了英文。 一篇长达17页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歌剧,由他和廖鸿英从中文翻译而成。
《科学前哨》的序言表达了李约瑟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他对中国科技前景的乐观态度,还有他对中国人民的由衷敬意。
他指出,科学前哨,并不是指李约瑟及其英籍同事在中国以前哨自居,而指的是在中国的全体人员,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构成了中国西部的一座前哨。李约瑟及其同事会尽力援助中国人民,在这个历史上最大的持久战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李约瑟指出 :“这本书如有任何永久性的价值,一定是因为它提供一类记录(虽然不甚充分),显示一个大民族的不屈不挠,从一农业半封建文化出发,精通近代科学及工程,虽受帝国主义侵略,仍尽力设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不必要如何说明,人们就可以透过千瓦、昆虫带菌者、维他命忍受试验、开口式炉、侏罗纪岩层等类无情的科学名词,看到这一代人全体李约瑟传                 56所具有的创造力、牺牲精神、坚韧、忠诚和希望。我们和他们同深引以为荣,今天的前哨就将成为明天的中心和司令部。”
李约瑟在中国的4年间,到达10个省份,行程约2、5万里,视察296个科学技术机关,赠送6700余本科学书给各大学及图书馆。荐送给英、美科学期刊论文100多种, 80%以上被接受。李约瑟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所有与他交往过以及没有交往过的科学家,所有炎黄子孙都会铭记心头。
同情我们但不了解我们的人,是我们的朋友,特别在艰难岁月;了解我们但不同情我们的人,需要我们特别警惕。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既了解我们又同情我们的人,尤其是他们的同情是由了解而来的。李约瑟传                 57
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科学曾给与这一代人们无限灾祸或无限进步的媒介。当这一次战争胜利的时候,我们将避免了灾祸,留下来的将是一种更大的工作,把知识持久地倾向和平及人类幸福等方面。在这种工作中,世界的科学家们,由一个单纯目的所构成的连续结合在一起,超越一切种族和语言的界限,能够参与领导的、激发的工作。
——邱吉尔
李约瑟的认识深处有这样一种观念,用我们中国一句老话来讲,就是“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只有一个。全世界人民必须共同生活在这个由于飞机和无线电的发明而日益缩小的世界内。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种新的大同世界的黎明时期。假使人类能战胜那种掌握着空前未有的强权而不负责任的人们所带来的危机,那末,大同世界的观念便能把一切国家和劳动人民团结成一个共同的、合作的社会。”
李约瑟传                 58
早在二战期间。一些同盟国流亡政府的教育部长,便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战后恢复教育、建立国际合作组织等问题。当时同盟国的流亡政府以及各国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都聚在伦敦。一经英格兰及威尔士教育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巴特勒提议,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同盟国积极响应。1942年11月,盟国教育部长在伦敦的亚汤山德宫举行首次会议,不过当时并未涉及建立永久性国际教育组织的问题。在第二届会议上,提出这个问题。
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李约瑟为国际科学合作事业呼吁。他发表文章指出,在将来几世纪中,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的任务,便是指工业落后的国家实现工业化。但是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及其资源开发,只能由它们自己去做。国际社会能做的,便是建立一个具有国际规模的组织,这样便可把西方现代的科学思想以及工业技术,传播到不发达的东方,并且在东西方搭起科学交流的桥梁。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科学家应该行动起来,不仅要推行我们在战时科学合作馆的工作而且还要着手进一步的工作。科学是超越国界的,各国政府将来只能承认科学家的重要并积极支持科学合作事业。
以前,科学家们从事独立的研究。以个人的身份李约瑟传                 59或是以大学和各协会中团体的名义,跨越国界进行交流,或者仅仅凭借邮寄表完成科技合作。现在这种时代已成为历史。
为使科技交流与合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建立某种科学合作组织,对于这个组织,李约瑟提出5点建议。
1、一个国际合作组织,应当由联合国在战后建立起来,置于任何最高国际机构的保障之下,和国际劳工局、国际粮食及农业(永久)委员会,以及其他类似团体相平行。
2、国际科学合作事业的功能是 :(a)促进全面科学合作;(b)收集并发布科学情报;(c)扩大研究协作计划;(d)便利科学家作越过国境的移动;(e)必要时准备向政府及个别国家外交人员建议有关科学事项;(f)准备对其他国际机构作科学方面的援助。
3、国际科学合作事业所需的经费,比较其他方面所需的自然要少些,可以由联合国各会员国政府在大家同意的所得税基础上筹划。
4、国际科学合作事业应当在所有各国或区域内有永久性的代表团,具有外交官或“国联委员”的地位,并且保证能从政府方面获得通讯及运输的便利。
5、国际科学合作事业应当有永久性的总部,设李约瑟传                 60立的中心地点容后决定,但是除掉中央及外围永久性的秘书处外,它的全部官员中应有比例相当大的一切国籍的科学工作者,他们的服务是暂时性,那就是说他们是由政府、研究院,也可能由工业研究室借用;为的是保证这个组织永远保有真正研究的气氛和了解。
有了这样一个规划之后,李约瑟便积极行动起来。他到澳洲、印度、美国和欧洲,将这个蓝图分送给同盟国的许多外交家、政治家和科学家。同时,他还与美、英、苏的重要人物建立私人友谊。李约瑟的努力对当时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1945年4月25日召开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上,终于通过了法国代表的建议,即“各国政府应在近几个月召开大会,拟订有关文化合作的国际组织的组织法”。
但是在具体问题上, 还有一些分歧。 比如英国外交部一位官员认为 :“ —— 人们普遍反对将‘科学’两字列入该组织的名称之中,因为这表明科学与文化是有区别的,这一点不仅在英语语言中,而且在英语习惯用上却不能成立。” 这时候,曾经给李约瑟《化学胚胎学》予高度评价的英国著名科学家米利安赫胥黎站起来支持李约瑟。他写信给外交部官员,“……一些科学家认为拟议中的新的联合国教育及文李约瑟传                 61化组织应比现在更加突出科学。如同科学不能包括所有的文化一样,文化也不能包括一切科学。我们想按照美国英语的用法,把科学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我们认为,这可以通过下列两点获得成功:(1)将“科学”两字写入该组织的名称中;(2)将该组织分为三个基本部分,第一部门研究狭义上的教育问题,第二个部门从人文学和艺术的角度研究文化问题,第三个部分研究科学问题,包括纯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教科文组织应在各部门中起绝对积极的作用——在教育方面实际提供某种形式的教育设施,在文化方面,积极促进例如艺术的发展在科学方面所起的作用如君所述……”
建立教科文组织已是人心所向。1945年11月,以建立教科文组织为中心议题,盟国教育部长召开会议。是否将“科学”列入该组织名称之中,各代表仍然各执一词,没有统一的意见。1945年的8月6日与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与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30多万人死亡。这就使多数科学家对科学的前景产生疑问,科学研究是为了造福人类,还是要应用于战争,从而造成人类的毁灭?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持反对意见的大有人在,在11月6日第一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还是将代表科学的“S”写入了新机构李约瑟传                 62教科文组织。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正式签署。1946年11月4日生效,李约瑟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而且,他在以后的岁月中为教科文组织服务了两年。
1946年3月,米利安赫胥黎担任教科文组织筹备委员会执行秘书。当时李约瑟在中国的任务快结束了, 而且李约瑟是著名的科学家, 对于教科文组织又很热心,所以赫胥黎不久便给李约瑟发电报 :“速归,帮助我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之后任命李约瑟为自然科学部第一副主任。自然科学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世界不发达地区成立几个实地科学合作馆;二是对加入国际科学工会联合会的各个国际科学工会联合会的各个国际科学工会提供经济援助,并从许多国家邀请了一批科学家,成立秘书处。与李约瑟共事的是中国著名冶金学家叶渚沛,李约瑟与叶渚沛脾气相投,两人干着为之倾心的工作,夜以继日而毫无懈怠。
1946年7月20日,全世界科学工作者联合会在伦敦举行成立大会,李约瑟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席大会。
1946年11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届会议在巴黎举行。会上强调了在不发达地区进行李约瑟传                 63科学交流必须有一个中心,对李约瑟战时在中国创办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予以高度评价。
李约瑟传                 64
十一、揭发美国细菌战
早在1943年,李约瑟援华期间,他就曾受命英国政府调查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细菌武器的问题。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不仅实行惨绝人寰的“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而且不顾日内瓦协定禁止使用细菌武器的规定,丧心病狂地实施细菌战。1942年,在中方的呼吁和要求下,英国政府委任专门代表团进行调查。在1940年到1942年间,日本在中国至少5次投送了细菌武器,尤其是1941年,日军在常德20多处空投了带有鼠疫杆菌的米麦、纸片、棉块等物,使常德等地700多人得了鼠疫而死亡。1944年初李约瑟向英国政府递交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以往常德地区从未流行过鼠疫这样的传染病,而在中国其他地区传染病盛行的时候,也只有湖南的常德地区和中国中部没有遭到这样的烈性传染病流行。由此,调查人员经过细菌培养试验和动物注射试验。结果证明日军使用细菌战是确之凿凿的。
那时候,李约瑟就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正直和不阿。
这以后,李约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科学不仅李约瑟传                 65仅能够给人类带来繁荣昌盛,当它被法西斯、强权者们利用, 便会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科学)在澄清和区分人类各种重要的经验方面起了好的作用,但也给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利用现代科学的伟大发明从事危害人类活动的机会,这却是十分糟糕和危险的。科学必须与宗教、哲学、历史及美学经验共存,把科学孤立起来可能导致大的灾难”。
1952年,李约瑟又一次在最需要的时候,克服种种阻力,站在中国一边,站在正义的一边,以他严谨的调查得出了公正的结论,以行动鼓舞了中国人民。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27日,联合国决定武力制裁北朝鲜,要求联合国共同支援南朝鲜作战。同一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美国海空军支持南朝鲜,同时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安理会竟于7月7日通过决议,授权美国统率英、法、澳等16国联合入侵朝鲜,朝鲜半岛就此烽烟四起。大兵压境,北朝鲜向中国求救,“唇亡齿寒”,联合国此举志不在小,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朝战争,对朝鲜的近邻中国也图谋不轨。这是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一场挑战。因此,建国不久的新中国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志愿兵们“雄赴赴,气昂昂,跨过鸭李约瑟传                 66绿江”出兵朝鲜, 粉碎了美帝的阴谋。 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军以重创。美军的飞机大炮不成,便疯狂地使用了细菌武器。不仅在朝鲜领土上空投细菌携带品,而且在中国东北滥轰滥炸,并投掷大量载有细菌的昆虫,残杀中、朝人民,企图延长并扩大战争,挽回败局。
有鉴于此,中、朝政府分别于1952年2月、3月发表严正声明,抗议美国细菌战罪行。3月29日,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特别会议,在奥斯陆举行,中心议题是揭露美国进行细菌战。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郭沫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兼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钱三强等出席了会议。
郭沫若向执行局委员会与会代表提供了大量有关美国进行细菌战的证据和资料,并声明:中朝两国政府认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不能充分摆脱政治偏见,以进行现场的公正调查。两国政府希望邀请一个由公正而独立的科学家所组成的国际团体,到中国亲身调查控诉所依据的事实。不论他们与争取和平的机构有无关系,但他们当然是以献身于人道事业而知名的人士。这个团体的任务是证实或否定这些控诉。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在大会上,美国代表李约瑟传                 67对其使用细菌武器竭力否认,许多代表情况也复杂,因此很难统一意见。在这种情况下,郭沫若在会上据理力争。除此之外,他还在会下进行了大量工作。细菌武器的毁灭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科学及人类的悲观前景、科学家的正义感,终于打动了一些代表,尤其是世界和平事理会执行局主席约里奥居里。 他(专门为中国代表)在一次会议上申明了自己的看法:“理事会支持不支持被侵略的朝鲜和中国的要求,是关系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存亡的问题。若不能主持正义,还有什么理由让世界和平理事会存在下去!” 在他的支持下,会议通过了组织“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的决议。中朝人民终于取得了胜利!
在此前后,国际科学界也对这起事件颇为关注。他们纷纷谴责美国的做法,要求美国科学界、医学界对此表明态度。细菌武器已成为过街老鼠,科学界对中朝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真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奥斯陆会议后,钱三强便留在布拉格,开始进行国际科学委员会的组织邀请事宜,他与约里奥居里一致认为,国际科学委员会的成员一定要由有权威的著名科学家组成。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邀请了相当李约瑟传                 68数量的欧洲、南美洲和印度的科学家,在他们初步接受邀请后,钱三强即以中国科学院院长兼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郭沫若的名义向他们发出请柬。
这些科学家中大部分没有接受邀请,其原因有些是因为相信美国使用细菌战的事实没有必要再去调查,有些是受到解雇的威胁怕步约里奥居里的后尘。约里奥居里因为在奥斯陆会议上主持正义,会后先是被法国政府撤消了原子能总署高级专员的职务,后来又在联合国中遭到许多人的攻击和污辱。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被邀的18位英国科学家中的唯一应邀者,李约瑟克服了种种顾虑,在许多人的鼓励下来到中国。
6月下旬,国际科学委员会成员全部抵京。除李约瑟外,其他成员分别是:瑞典医学权威安德琳,法国动物生理学教授马戴尔,意大利人体解剖学教授欧利佛,巴西寄生物学教授贝索亚,苏联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曾任伯力军事法庭审讯日本细菌战犯的首席医学专家茹科夫——维勒斯尼科夫。
周恩来总理对国际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十分重视,并指定廖承志负责这个委员会的一切接待工作,还包括到朝鲜和我国东北的调查,同时决定钱三强以联络员身份参加委员会的工作。
李约瑟传                 69
1945年7月10日晚,国际科学委员会的科学家们离开北京,到达沈阳。他们“认识到他们责任之重大,尽力摆脱先入三见,以最高度的客观态度,遵循他们所知道的最严格的科学原则, 从事调查”。他们在东北进行了半个月的调查、研究,于7月26日启程赴朝鲜进行实地调查。他们受到了金日成将军的亲切接见。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多方调查。“经过了现场的调查, 人证的询问,物证的科学检验,检验室中的复查, 统计学上的研究”,严谨务实,细致入微!
在研究中,李约瑟惊奇地发现美国对细菌战早有预谋,他在答复关于美国细菌战各项问题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
“……日本确实在中国使用了细菌武器,在湖南常德等20多处撒布了鼠疫杆菌,有700多人患有这种传染病而死亡。现在西方某些国家又花了许多钱研究细菌战,他们研究运用喷雾的方式、空气传染的方法来撒布细菌,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在很多文件中都可以证明这一点,除了喷雾的病菌外,美国现在所进行的细菌战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跳蚤撒布鼠疫杆菌和其他传染病菌的方法,很有些相像。根据在伯力审讯时日本细菌战犯的口供,茹科夫——李约瑟传                 70维勒斯尼科夫先生也证实美国进行细菌战的方法和日本相同,并且美国还收买了许多日本细菌战犯。
“细菌战的调查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我们虽然没有机会遇到一架美国飞机在我们眼前投下细菌武器,但是我们经过了现场的调查、人证的询问、物证的科学检验、检验室中的复查、统计学上的研究,便得到了充分的证据。我们会见了许多科学家以及目睹美国飞机投掷细菌武器的人们,这些科学家的论据有很高的科学性, 经我们研究结果证明是正确的。 人证大都是中国和朝鲜的纯朴的老百姓,他们都具有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科学态度, 他们提供的事实是可靠的,经过集中核对,结果也非常满意。此外,我们调查研究过程中,也弄明白了世界和平理事会从布拉格发出的文件所根据的科学材料和物质证据。这次国际科学委员会又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美国进行了细菌战。”
科学委员会成员于8月6日由朝鲜回到沈阳。到8月下旬,李约瑟已打好了调查报告的初稿。8月底,他们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8月31日下午,李约瑟及5位同事克服来自美国的重重阻力,在北京举行了鉴字仪式,在以法、英、俄、中四种文字精印并用火漆固封的报告书上庄严地签了名。
李约瑟传                 71
这份由李约瑟起草的报告书上指出 :“委员会已得出下面的结论:朝鲜及中国东北的人民确已成为细菌武器的攻击目标。……委员会是经过逻辑的步骤而后达到这些结论的。这种遭各国人民一致谴责的灭绝人性的手段,竟见诸施用,此为本委员会的委员们过去所不易置信;现在本委员会迫于事实,必须下这些结论。……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都应加倍努力,使世界免遭战祸,并制止科学的发明被用来毁灭人类。”
李约瑟在谴责美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同时,也对其打着联合国旗号欺骗世界,愚弄本国人民表示愤慨。李约瑟在询问美国空军战俘克尼斯时指出 :“……那些驾驶员已经对这种情况‘感到了厌倦’。 ……我是说:我们对于自己不得不采用的方法彻头彻尾感到憎厌,但在这战事开始时就有许多关于联合国性质的宣传,关于集体安全以及诸如此类的种种宣传,西方国家只有少数的人——如果不是少数人至少绝不是每个人都识破这种宣传,认识到事情的所有其他方面。所以我们要问的是——我不知是否已经说清楚了——真的只有极少数甚至没有现役军人被那宣传所欺,真正感觉到所有联合国的宣传实在是一件侵略的外衣,非亚洲国家支配亚洲的外衣……”
在国际科学委员会公布调查报告的前后,国际民李约瑟传                 72主法律工作者协会调查团在调查之后,也发表声明,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军队确实进行了细菌战。另外一些国际团体经过调查,也发表声明证明这个事实。北京举行的“美国政府细菌战罪行展览会”也使大批国际知名人士感到极端愤慨。自此,全世界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地声讨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战的罪行,引起全世界人民对科学的消极作用的注意。
这种思想,李约瑟在审讯美国空军战俘时曾清楚地表达过。战俘奥尼尔原在美国新奥尔良城士仑大学研究院研究化学,李约瑟审讯完奥尼尔后,发表谈话对战争中科学、战争、文化的相互背离表示忧虑。他说 :“他原来是一个科学家,我们希望他将来还是一个科学家。……最使我感兴趣的是奥尼尔先生所讲到社会上对一种新式罪行的感觉。这是因为我对于这盲目滥施屠杀的战争武器的问题想过很久。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也不是今昔作战的不同处,在昔日兵士们成群拿着枪刀一块儿作战,可是今日这些兵士只须按一下开关就放出一些东西,丝毫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或谁会因它而受到祸害,更不知有千千万万的人会因他按一下开关而受到祸害。按开关的战争的确是新鲜的东西,它对文化确是一种打击,我们可以想到奥尼尔先生在不得不做这种事时的一种心理和情绪上的焦李约瑟传                 73虑和痛苦。(我个人曾想得不少,可是从来没)……我也从未想到要我来做宣读赦罪书的事情,也许事实不是如此,因为我想在这里宣告赦罪已经由奥尼尔先生自己完成了,他已经坚决地把他所知道的事实与他的信念都向我们说出来了,用他和我们以及一切有关人士所必须作的行动是可以拯救世界的。”
我们不用说李约瑟雪中送炭给中国人民巨大的支持,不用说李约瑟在调查中所作的巨大努力及其谨严的成就,仅仅是他能够顶风破浪参加调查,就表现出一位科学家的正义感和良知。
通过这次调查,更加深了李约瑟的这样一种信念,那就是,科学、宗教、历史、哲学和艺术创造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五种经验形式,如果谁对这个或那个方面缺乏见识,他就他一贯对有些著名科学家表示没有时间去考虑社会和政治问题,认为要求他们以科学家的身份去向同胞们发言是毫无道理的做法,十分反感。战争中细菌武器的使用,广岛、长崎蘑菇云的升起,充分证明科学并不独立,它总是和社会政治生活密不可分。李约瑟认为,科学家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因此他们对公众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是其他任何公民所担负不了的。因此,希望他们在研究当代世界其他方面的问题的同时,也研究由于亚洲民族复兴所引起的李约瑟传                 74一系列问题。如果他们认识到,为了要实现世界和平,必须将现代科学技术普及于全人类,希望他们直言不讳,并向他的同胞们说明这个问题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在调查细菌战回国之后,李约瑟及其他正直的科学家们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攻击,他们被斥为“不忠于使用细菌武器的集团”。 英国坎特伯雷教长约翰逊博士在中国看了“美国政府细菌战罪行展览会”之后,因回国揭露美国的细菌战罪行,被政府报纸诽谤和污蔑,他被提议解除教长终身职务,甚至几乎因“叛国罪”遭审讯。李约瑟也不例外,在剑桥倍受冷遇,他甚至被列入了美国国务院的黑名单。此后许多年,他去美国讲学也困难重重,但李约瑟从未后悔过!即使成为“少数派”,他也坚持自己的主张:
科学、宗教、历史、哲学和艺术创造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五种经验形式,如果谁对这个或那个方面缺乏见识,他就不能算作一个完美的人。同样,如果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将这五者结合起来,那也是不完美的;尤其是科学的发展如果脱离社会伦理的制约,便会对人类带来灾难,科学必须与宗教、哲学、历史与美学经验共存!
李约瑟传                 75
十二、SCC治学方法
SCC 即“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是《中国科技史》的简称。SCC 是李约瑟倾后半生全部心血计划出版的7卷34册、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明发展史的巨著。
在开始步入SCC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李约瑟博士如何挖掘中国古文明的宝藏,为什么在他之前没有类似的著作产生?我们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知道1+1=2,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以至于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重要的是明白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如何对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才最重要的。那么,李约瑟打开中国科技史这扇大门的金钥匙何在?他又具有哪些科学家们必备的成功的素质呢?
我想李约瑟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他的好奇心,他对所研究课题表现出来的浓厚的兴趣,并且由兴趣转为锲而不舍的毅力,处处留心、不耻下问的性格。
抗战援华的4年,李约瑟几乎走遍整个中国,在执行其科技援助中国的同时,拜访、请教了许许多多专家学者,只他在SCC序言中提到予以感谢的就有 :李约瑟传                 76中国史学家雷海宗和闻一多,牛津大学汉学家修中诚博士,物理学家钱临照博士,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药物学专家经利彬,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郭沫若博士,财政专家冀朝鼎,史学家侯外庐,医学家陈邦贤和朱恒璧,生物学家张孟闻,化学家张资拱,道教弟子郭本道、黄方刚,老关台观主曾永寿,哲学家王星拱、冯友兰,病理学家、解剖学家侯宝璋,经济学家王亚南,社会学家吴大琨等等。在1952年李约瑟调查美国细菌战在京逗留期间,他结识请教的有竺可桢博士、工程学家刘仙洲教授、建筑学家梁思成、火药和军事技术史专家冯家升和王振锋等等,共三四十人,而具体与他交往,讨论的专家学者已不计其数。
在中国的时候,无论是偏目幽远的道观,还是炮火隆隆满目疮痕的古城;无论是酷暑的重庆,还是严冬的兰州,他都欣然前往,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不失其乐观、开朗、随和的品格。而且,不论是对蜚声中外的学者,还是偏远山区不求闻达掩姓埋名的道观观主;无论是学有所成的长者,还是有独到见解的年轻人,他都能谦虚求教,从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思路,为SCC做了坚实的准备工作。
若干年后,李约瑟在1990年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受奖纪念讲演会上回忆起中学校长常常李约瑟传                 77告诫他 :“要以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 而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课题正是以广阔视野思考问题的最好例证。校长还经常说 :“如果你能找到激励起自己执着追求的东西,那么你就把它干好。” 中国的科学技术史正是能唤起李约瑟执着追求的东西,李约瑟也实现了对这一课题深入、细致的研究。
看来,浓厚的兴趣,广阔的视野,锲而不舍地追求,无怨无悔地辛劳工作,处处留心、不耻下问的性格正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所有科学家成功的必由之路。
李约瑟在治学态度上具有可贵的独立精神,在 SCC 第1卷7章(中国和欧洲之间传播科学思想与各种技术的情况)引言中记叙了一件事情。 40年前后,捷克汉语学家古斯塔夫哈隆被李约瑟年近40而钟情汉语的精神所打动,为使他尽快掌握汉语,安排每周2小时,李约瑟去他那里讨论中国古籍《管子》。
李约瑟不仅没有苟同于西方汉学家的意见,他也没有附会中国学者的某些观点。在1949年新中国建国前后,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讨伐声不断。西方学者因为缺乏了解而持西方中心论。认为东方文化乃一片黑暗,无可学习,无可借鉴;可悲的是,中国学者出于某种政治原因,对万丈光芒的新中国新文李约瑟传                 78化由衷赞美的同时,对旧中国旧文化的痛恨和贬低也就理所当然了。这时,李约瑟力排众议,撰文指出,中国学者的这种做法只能算是自暴自弃。中国具有灿烂光辉的文化传统,全世界人民都应该满怀虚心地向中国学习,不仅要向现代化的中国学习,而且要向历史上的中国学习。因为从中国人的智慧与经验中,我们能够获得许多医治现代病症的良药,以及推进今后全人类哲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对道家炼丹术中内丹的评价上,李约瑟也表现了可贵的独立精神。他否认了著名心理学家容克的说法,他认为中国炼丹术中“内丹”并不仅是一种心理活动,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活动。指出:容克将“内丹”和西方的“灵魂化学”视为同出一辙,是极大的错误。
在SCC第一卷总论中,李约瑟也很明了地说道:本书的宗旨应当是使所有这一切都摆脱不一的传闻和公认的看法的束缚。
在治学方法上,李约瑟善于将大量、详实的资料联结起来,他自己称之为“编织法”。 为撰写 SCC,他搜集了大量资料,为便于使用,在40年代电脑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他制作了大量卡片。这些卡片分为几类,有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名词的,有关于科技史方李约瑟传                 79面的人物传记的,有关于各类参考书目的,还有一类是李约瑟能随时增减改变资料的卡片。
而这些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是来自中国的原始资料。这里面主要是中文书籍, 还有很少一部分抄件。前者比如《本草纲目》、《乐律全书》、《水经注》等等;后者比如在福建发现的造船手册,敦煌的道教及医学残简。另外,百科全书、史书中的关于科学、技术、医学、经济方面的记载。 这比如《二十四史》。李约瑟大量占有资料,而且善于捕捉信息,以独特的角度观察问题。
二是间接资料。在SCC这样一个广阔领域里,单凭原始材料写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在尽量利用原始材料的同时,也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得到的第二手材料。这间接材料主要是指中国科学史各个方面的一些专题论文,还有一些书籍的英译本。对于别人的译文,李约瑟与他的合作者必须在核对原书之后才加以采用。而且在作出结论之前,李约瑟还要充分考虑日文、朝鲜文、越南文、以及梵文、乌尔多文、波斯文、阿拉伯文、希腊文、拉丁文等等一些东半球及其他地区的语种。
另外,画像、图片也是李约瑟文献的一个来源。墓碑、庙碑、栋梁上的画像、图片,以及书中的木刻李约瑟传                 80插图都能够帮他解决问题。比如,早些年一直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船尾万向舵究竟是哪国的发明,就是李约瑟和鲁桂珍在参观广东博物馆时得到的答案。他们看到了一具汉墓中出土的明器陶船上有个小小的舵楼,从而证明了中国最早发明的论断。由此,考古学发现也成为李约瑟重要的资料来源。李约瑟访华时,总要去考古研究所访问,十分重视考古学的新发现。
李约瑟能够成功地撰写SCC这样的巨著,与他自身的客观条件也有关系,他自己在第一卷序言中也指出,承担SCC这样宏篇巨著的作者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1、必须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还必须多年从事过实用的生产方面的科学研究;
2、熟悉欧洲科学史,并且已在其中某一方面进行过一些创造性的工作;
3、必须对欧洲各个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有所了解;
4、必须体验过中国人的生活,并有机会在中国各地旅行,最好既不是以传教士或者正式外交使节的身份,也不是以商人的身份;
5、必须懂得中文,如果不能顺利地阅读中文书籍,至少也应该能够查阅原作和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
6、必须能有幸得到很多中国科学家和学者们的李约瑟传                 81指导。
除了这些,我认为李约瑟还有几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推动了他的成功:
1、李约瑟开创了东亚科学史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实际上是李约瑟的科技史研究中心,其编目和管理全是按李约瑟著作的要求来进行,藏书量大,效率高,李约瑟在其中如鱼得水。
2、李约瑟有大批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者,有的替他搜集材料,有的与他进行讨论、有的替他撰写初稿,有的是在剑桥与他一起工作。各个行业、各种性格的合作者都成了李约瑟的朋友,都尽力帮助他。
3、李约瑟还有一个优势便是精力充沛,健康长寿。李约瑟接触汉语时已37岁,SCC 第1卷发表时年已54岁,正由于李约瑟精力充沛,每日工作10小时以上,才有了这样杰出的成就。
总之,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孜孜不倦的精神,广阔的视野,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独立思考的能力,坚定的信念以及他得天独厚的条件,都是李约瑟成功之所在。
科学史学者学习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除外,对于一般的读者、其他专业的学者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习李约瑟的治学方法。
李约瑟传                 82
十三、打开古老知识王国的大门
1937年,3位中国留学生沈诗章、王应睐、鲁桂珍到剑桥攻读博士学位。姑且不论他们从剑桥带走什么,他们——尤其是最后一位的到来,却改变了李约瑟后半生的道路。
从1937年始,李约瑟开始用心学习汉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2年被英国政府派到中国执行科学援华任务,从而获得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在中国的4年,随着活生生的中国传统、中国文化进了他的生活,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编写一部宏篇巨著,来介绍中国的科学、技术、医药的历史专书!
1954年, 科技史界期盼以久的 SCC 第1卷《导论》由剑桥大学隆重推出。他在书中写道 :“谨以本卷敬献南京药商鲁仕国!”鲁仕国是 SCC 的“荷尔蒙“和“激励者”鲁桂珍的父亲。以此来表达他对鲁仕国的感谢,感谢他成功地灌输给女儿这样一个信念:中国古代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科技与文明!
卷首,他引用了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罗伯特胡克的一段话,表达了他写作的目的和一种对中国悠久文李约瑟传                 83明的热爱。
“……我谨借此机会奉上研究中国文献的一点心得,这只不过是我在仔细阅读了他们一些著作的基础上所作的推测。我所要讲的,说不上是什么完美的发现,但我希望能启示和激励那些更有才华并且具备其他有利条件的人去完成这一伟大的功业。目前我们还只是刚刚走到这个知识领域的边缘,然而一旦对它有了充分的认识,就将会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迄今为止只被人们神话般地加以描述的知识王国,并将使我们能够去和这个王国中古往今来最为最优秀的最伟大的人物进行交谈;同时,这将会使我们发现一个新的“印度宝藏”,并通过新的“贸易”,而把这些珍宝带到我们这里来。……”
李约瑟对中国文明的崇尚、热爱,洋溢在字里行间。不是文化侵略,更非居高临下地指手划脚,李约瑟怀着一腔热情,来挖掘中华古文化的宝藏。
作者在序言中指出,SCC 的主题是要论述亚洲,特别是中国在科学上的贡献。
在不同历史时期,即在古代和中古代,中国人对于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发展,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李约瑟传                 84实是这样,那末,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到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弱点,又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学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和现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3个世纪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
这些问题是SCC所要陆续讨论的。在一一探讨了中国数学、天文学、地学、物理、化学、医学、炼丹术等等的发展过程之后,李约瑟还要用第7卷来讨论“李约瑟难题”即:中国有悠久灿烂的文化、科技的李约瑟传                 85发展曾远远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但近代中国科技为什么停滞不前,又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个讨论将从中国的经济、科学的社会性、知识性背景3个方面来进行。
李约瑟指出SCC不是为汉学家而写,也不是为一般群众而写,它的对象是一切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只要他们有兴趣,从全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观照科学史、科学思想史与技术发展史。特别要对欧亚两洲的发展的对比情况感兴趣。
这样,在深入了解中国科技与文明发展史,在对比东西方发展情况之后,便会发现欧洲人所持有的科学技术中心论以及由此得出的白种人在人种上优越于其他民族的结论是何等的无稽之谈!
一些欧洲人目睹世界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前进,常常因为这一切是从欧洲的伽利略和凡萨里乌斯开始的而洋洋自得,纵观当今,欧洲的科技发展又远远超过中国以至整个亚洲,于是便武断地下结论曰:欧洲人得天独厚,在智力等各个方面都要优越于其他民族。岂不知,在公元15世纪之前,中国的各项科技发明远远超过了西方。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进世界文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其天文、数学、医药、化学方面的成就更是令西方望尘莫李约瑟传                 86及!那么,17世纪以来,西方的先进就不能归结为内在的优越性,而只能说是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因素,社会背景的差异而造成的。
没有哪个民族曾经垄断过对科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各个民族的科学与文明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世界正由于飞机和无线电的发明而越来越小,我们必须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予以了解和赞赏,而不能武断专横地作井蛙之叹。
对于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们,更应该增强民族自信心,60年代第一朵蘑菇云的升腾,人造卫星的频频进入太空,更有生物医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突飞猛进,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坚信:21世纪,中国的科技发展必定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序言中“致谢”一部分表达了李约瑟对曾经给予他帮助的人们表示感谢,我们通过这个开列很长的名单, 看到李约瑟两次来华的行踪(1943年与1952年)。从昆明到重庆, 从陕西到兰州,从成都到厦门。壮丽的山河弥漫着硝烟,而科学家们或在偏远山村或在战火蔓延的城市,仍在孜孜不倦地钻研着,排除一切干扰!而李约瑟亦以饱满的热情到处走访,虚心求教,在困境中愈见学者本色!
李约瑟传                 87
SCC第1卷《总论》共7章。
1、序言。内容如前述。
2、本书的计划。概括SCC的规划及汉字的拼法,中国文字简介。
3、主要介绍作为参考文献的典籍名著。
4、地理概述。描述中国的地貌、地史、人文地理、自然省分等等。
5—6、介绍中国历史。
7、中国与欧洲之间传播科学思想与各种技术的情况。这一章是较有意思的。
第一章从希腊罗马时代西方关于中国的传说讲到中西文化的联系,中西陆上、海上交通,丝绸之路,中国与印度、阿拉伯之间文化和科学之间的交流,及工艺技术的交流。从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发现了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独创性。
在这章中,李约瑟提出一个重要的定义,即把人类学家们“趋同”一词应用于社会学领城。他指出,“趋同”用在社会的进化时,表示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用相同的办法解决同一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在相互隔绝的各种文化中有不少并行的相似的发展,例如,公元前4世纪关于月亮的盈亏会反映在海生无脊椎动物身上;人体解剖学兴衰的奇特的并行相似性;机械李约瑟传                 88方面齿轮的发明以及随之而来的齿轮传动的各种应用等等, 都是几乎同时出现在东西方, 条条大路通罗马!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便是某个民族所作的发明,四处传播并被其他民族所接纳,因而成为人类共同力量的总和。所以,对于任何一项发明,尤其较早阶段的发明,必须认真深入地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SCC 第1卷共有序言38页、正文318页、参考文献50页、索引20页、图版13页、插图36幅,共439页。SCC 的出版,立即在科技史界掀起一股“旋风”,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反响。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评论道 :“这部著作将成为中国科学史方面的空前巨著。全球的学术界将通过这部书而对于中国的古代科技得到全面的清楚了解,所以,正如著者在序言中所说,这部著作也是对于促进国际间了解的一种贡献。”
美国大汉学家富录特指出 :“李约瑟思想的广度,他的阅历及其思想之透彻,使人对他的研究及其结论产生最大的敬意。正是这样一部书在改变着所有后来的中国思想史和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史。”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作者用西方术语翻译了中国人的思想,而他或者是唯一一位在世的有各种资格胜任这项极其艰难工作的学者。李约瑟博士李约瑟传                 89著作的实际重要性,和他的知识力量一样巨大。这是比外交承认还要高出一筹的西方人的‘承认’举动。”
法国科学史家华德和黄光明在《科学史评论》中写道 :“在这里把科学和技术戏剧性地熔化在汉学中……我们认为这部书是可说是划时代之作,这是一部任何有教养的人都必读之书。”
同时, 伦敦《观察周报》、《自然》杂志、《泰晤士报》文艺副刊、 美国曼彻斯特《卫报》、加尔各答《 印度史学学报》、纽约《远东考察》杂志等等都对SCC赞不绝口,大加推崇,认为这部作品是独一无二、划时代的作品,其中《泰晤士报》的评论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 SCC 的重要意义。“我们不应当去问这部书是否会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或是否正确。因为李约瑟博士已经打开了足使一连好几代科学史家要忙于探究的一个全新的世界,同这一事实相比,上述问题就是居次要地位了。重要的不是此著一些推论是否正确或其细节是否准确,重要的事实是它是极其打动人心的”。
后来,李约瑟研究所研究员格利高里勃鲁从研究方法上给 SCC 予极高的评价,“李约瑟博士科学史学的特殊贡献在于他将近代科学( 它的特征是对自然界作数理假设、无情的实验、结论的普适性与世界范畴的可行性), 同传统科学[它在人种学上讲拘泥于李约瑟传                 90其隐晦的定性的思想,例如阴阳或4种体液(即血液、粘液、胆汁、忧郁液)]区别开来。根据这种观点(它不同于欧洲中心论的史学观), 出现在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中的东西并不是科学本身,而是近代科学本身就是一种自觉发现的手段。”
对于李约瑟博士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格利高里勃鲁认为李约瑟博士否认科学是显示西方文明优越性的专利品,而只是一种“新”的、能为全人类各民族共同运用和发展的东西。
显而易见,这些看法正是李约瑟博士对一般的跨文明研究所作的贡献。因为一旦将西方科学的优越性置于一个适合的比较历史学的框架之中,一般的文化沙文主义的各种本质先于存在论就很难立足。例如,如果事实表明,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欧洲一直处于现在我们所谓的技术交换的接受一端,那就很难看到什么任何跨历史时期的种族和文化优越性可以归因于西方人。而且,更深地了解像中华民族这样特殊的文化资源( 它的活生生的传统正塑造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不仅了解过去, 而且了解中国人的现在和将来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通过历史事实表明,这样的文化资源不是生来与科学和社会进步格格不入的。那么,人们就不应继续认为,第三世界国李约瑟传                 91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只有通过势不可挡的西方化才能实现。
当然,在一片赞誉声中,也有几声责难。一些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的科技史家,把这部著作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史,是不可信赖的。对此,李约瑟很平静,他写了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写的东西不算少,
好坏自己亦不明,
但有虚诚一点心,
愿为世界开太平。
李约瑟传                 92
十四、儒道墨名法理的批判
1956年,李约瑟SCC第2卷《科学思想史》出版。第2卷的内容主要有:导言,儒家与儒家思想,道家与道家思想,墨家和名家,法家,中国科学的基本观念,伪科学和怀疑主义传统,佛教思想,晋唐道家和宋代理学家,宋明时代的唯心主义者及中国本土的自然主义的最后几位杰出人物,中国和西方的人间法律和自然法则等。
李约瑟对中国古文明一见倾心,对于中国文化自有一种欣赏、迷恋以至于“皈依”, 所以在卷首,他便引用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一段话:
我认为,假如我们打算在世界上生活得更安适,那末我们就必须在思想中不仅承认亚洲在政治方面的平等,也要承认亚洲在文化方面的平等。我不知道,这种事将引起什么变化,但是我确信,这些变化将具有极其深刻和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此,李约瑟表达了他对东西方文明所持的平等态度,而不是居高临下对中国文化进行审视。
李约瑟传                 93
第2卷与第1卷一样,是深入具体学科发展之前的一些经济、文化、思想背景的介绍。卷首“作者的话”中,他指出这卷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它与古希腊和中世纪欧洲科学思想之间的差异。强调了中国哲学中固有的有机论特点及其发展。这卷的主线是如何鉴别、吸收并发扬光大中国科学、文明的财富,中国各个时期中各个哲学流派对科技发展所起的作用。
导言中,李约瑟对中国古代各学派一一作了评判。这些学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诸侯割据,烽烟四起,社会动荡不安。这种形势下,各诸侯为完成霸业,招纳宾客无数,以礼贤下士为荣。这些才子们自由论争,各抒其富国强兵主张,形成儒、道、墨、名、法、理等等诸子百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导言对各家学派依次评判,是全书的一个概括。
从科学史的角度评判儒家思想。李约瑟认为,儒家思想重理性,反对迷信以及超自然形式的宗教。轻鬼神反迷信,就指出自然界的可知性与因果关系,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但同时,儒家思想推崇治国平天下的人类社会生活,忽略了非人类的自然现象,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轻视劳动技术,李约瑟传                 94这就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综合这两种倾向,儒家总体上是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所以李约瑟对儒家评价很低。
李约瑟对道家思想情有独钟,用大量篇幅来论述。他认为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战国时的哲学家。他们身处乱世,看破仕途沧海桑田的变化,因此远离尘世。退隐山林,抛开人类之间的问题,观察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变化规律及其秩序,寻求个人与自然的统一。 二是来源于古代的“巫”和“方土”。古代的巫师无所不晓,通天文、地理,知道自然界无穷变幻,是当时的哲学家。他们借鬼神而披上了神秘的宗教色彩,这样哲学与宗教在道教中达到了和谐与统一。
李约瑟是这样总结道家思想的,他认为道家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1、批驳了那种认为道家阻碍科技发展的传统观点。他认为,道家基于对长生不死的追求,大肆炼丹制药,又偶然发明火药开了世界近代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的先河。
2、道教中的“道”, 代表了大自然的秩序。道家对于自然的猜想与洞察,它对于事物变化的普遍性认识,发展了中国科技思想。
李约瑟传                 95
3、道家主张人人平等。他们攻击封建制度,他们的科学思想与民主思想相结合。
4、道家的炼丹、制药需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体现为有知识的人参与具体的手工劳动,这点也是道家促进科技发展的一个因素。
5、道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建立理性与逻辑体系,因而其科学思想没有得到理论上的发展。
因此,李约瑟指出道家思想是宗教的、诗意的、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在政治上是革命的。可以说,最早地揭示老庄思想和科学的联系也是李约瑟的主要功绩之一。
法家主张以封建官僚国家来代替封建体制,倡导集权主义,专制残酷近于法西斯。当秦朝推行法家思想以治国,仅仅两代便被汉朝所代替后,法家宣告失败。
墨家是崇尚侠义的军事和平主义者。其学说的中心是兼爱和非攻。他们宣扬和平,但以军事武装自己,随时准备扶弱锄强。而他们的筑城及防御技术实践,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中国科学的基本观念”一章中,李约瑟提出并论述了中国传统的“ 阴阳”、“ 五行”学说,以及《易经》的哲学思想。阴代表黑暗、软弱、女性、夜李约瑟传                 96晚等等, 阳代表光明、强壮、男性、白天等等。 阴和阳是“实在的”既独立而又相克相成的两个方面。由它们之间的完美与和谐滋长出自然界的微妙理论。“五行”说也是论及一种相生相克的过程。“阴阳”、“五行”说2000年来对中国政治、社会、科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科学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章中,李约瑟还对《易经》中的基本概念及哲学思想作了解释,指出《易经》对中国化学和数学等学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卷中,李约瑟指出了中国古代传统中的伪科学。他指出龟卜、蓍筮、《易经 》爻卦的应用以及占星、择日、算命、堪舆、相术、占梦及拆字等项占卜都为伪科学。李约瑟认为汉代的王充是中国“怀疑论”学说的代表人物。
在“佛教思想”一章中,李约瑟指出佛教主要是关于日月运行的哲学。 佛家的“成”、“住”、“坏”、“定”,是一种关于宇宙循环“轮回说”。灾难过后,海洋与陆地颠倒过来,世界处于混沌状态,然后再度分化为正常的世界。关于动物“化身”与“转世”的学说更出于佛家思想。李约瑟在肯定佛教思想对中国科学所作贡献的同时,指出佛家思想因其对现实人生的逃避,而极大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