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约瑟

王钱国忠(现代)
世界名人传记
李 约 瑟 传
XXX编著
李约瑟传                  1
目  录
一、序言………………………………………003
二、他诞生于科学与艺术争吵的家庭………005
三、昂德尔公学………………………………010
四、剑桥大学…………………………………013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科研方法………………024
六、中国文化的魔力…………………………029
七、英国大使馆来了个科学参赞……………035
八、乐观随和的老李…………………………050
九、科学前哨…………………………………053
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057
十一、揭发美国细菌战………………………064
十二、SCC 治学方法 ………………………075
十三、打开古老知识王国的大门……………082
十四、儒道墨名法理的批判…………………092
十五、数学、天文学、地学…………………100
十六、对中国火药、医学、
炼丹术的浓厚兴趣……………………110
十七、“欧洲中心论 ”的否定………………123
十八、中国科技的“李约瑟难题”…………126李约瑟传                  2
十九、恋华情结………………………………136
二十、科学家的婚姻…………………………144
二十一、最后的时光…………………………149李约瑟传                  3
一、序  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劫难。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日本法西斯掠夺,山河被践踏,人民遭欺凌,中国蒙受着“东亚病夫”的耻辱。
19世纪学术界“欧洲中心论”占了统治地位。不仅是那些不懂中文的西方科学家,甚至我们的国民也认为,中国乃至东方,只有发达的人文科学,至于科技方面的发明,则是微不足道的;即使有一些,也不会对西方产生任何影响。而50年代初,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圣马托的斯威策的一封信对这个传统观点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说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作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
在这种形势下, 英国一位老博士力排众议, 出版了一套:《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原书名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简写为SCC )。SCC内容丰李约瑟传                  4富,取材广泛,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大量比较和研究,全面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近代科学技术兴起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不仅自成体系,而且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套书中,这位老博士还重点论述了中国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的真正原因。
SCC 的出版,不仅在西方引起了轰动,对于中国的科技史工作者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为此,科技界给了他极高的荣誉。中国国家教委授予他1983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小行星组织批准紫金山天文台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国际编号为2790的小行星;英国女王授予他“御前顾问”之衔;日本福冈市授予他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这位老博士是谁?他便是赫赫有名的中国科技史权威约瑟夫尼达姆,汉名李约瑟。
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足以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去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学术研究等一系列情况。本文将尽量对此做些介绍,以表达笔者对这位大科学家的敬意!
李约瑟传                  5
二、他诞生于科学与艺术争吵的家庭
1900年前后,伦敦南区克拉彭公园洛茨路34号,居住着一对引人注目的夫妻。丈夫老约瑟祖籍英格兰德俾郡,毕业于著名的阿伯丁大学,毕业后先留校任解剖学教师,后来便到伦敦南部任全科医生。当时他已小有名气,是伦敦名医集中的哈利街最早的专家医师之一,擅长麻醉。当时他已为许多人实施过病毒预防。可是在10年前,抗毒素尚未发明,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目睹前妻与爱女因患流行性白喉丧生。后来他娶了艾莉西亚阿德莱德蒙哥马利尼达姆为妻。
艾莉西亚是北爱尔兰人,系英格兰名门蒙哥马利家族之后。艾莉西亚是天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当时她光彩照人,拖着长长的礼服,担任英国近卫军大军乐队指挥。一时间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传奇人物。她的作曲天赋也为自身传奇形象增色不少。直到今日她的有些曲子还经常在广播中播放,其中《我的黑玫瑰》这首歌差点儿被选为爱尔兰国歌!
1900年12月9日,老约瑟夫妇迎来弄璋之喜。一个健康可爱的小男孩出生了。老约瑟夫妇难掩李约瑟传                  6为人父母的喜悦。但欣喜之余,科学家与艺术家吵起来了,他们为孩子的名字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结果是可怜的小男孩有了一个很长的洗礼名:诺埃尔约瑟夫特伦斯蒙哥马利尼达姆。后来小男孩烦了,自己把名字省略为约瑟夫尼达姆。他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中国科技史大师李约瑟。李约瑟是他后来给自己所起的汉文名字。
李约瑟眉清目秀,聪明又可爱。从小便很勤奋,勤于思考。这个小男孩似乎天生有一种神奇的能力,滤去阴暗的、消极的社会影响,像海绵一样吸收健康向上有益的知识和思想。
早在李约瑟出生时,他的父母就已有了性格不和的倾向,以后也没有什么改观。父亲是严谨认真的科学家,母亲是富有浪漫气质的艺术家,两人几乎像水与火一般难以相容。在李约瑟成长路程中,父亲的爱与关怀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童年时与父亲一起做游戏、建堤坝、挖运河的情景深深埋进了李约瑟记忆里。那时,温情与快乐充盈着他的心灵。多年之后,每每想起,也让他感到向往。
而童年时印象最深的便是与父亲去教堂。那时他10岁左右,心灵里清澈透明,正是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吸收很快的年龄。老约瑟本身是虔诚的教徒,李约瑟传                  7对宗教很有研究。他们去伦敦的圣殿教堂做礼拜。长老是EW巴恩斯。巴恩斯是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试想一想,一位皇家学会会员,同时又是杰出的演说家,在教堂中讲道,这对李约瑟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约瑟好幸运!
巴恩斯经常讲一些一般讲道中不会讲的问题。比如,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积极的、消极的;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哲学等等,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据李约瑟后来回忆,巴恩斯对李约瑟最大的帮助便是使其切断了宗教与阴森怪异之间的任何关联。而且,使李约瑟的思想能够接受人类其他宗教的个人体验,也能够用科学知识来考虑宗教问题。的确受益匪浅。
在父亲的教导下,李约瑟很早就学会了认字。他在父亲大量而珍贵的藏书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其中有两本书对他影响极深。一本是罗林森的《古代埃及人的风俗习惯》;另外一本是施利格斯的《哲学的历史》。这两本书及巴恩斯的影响使李约瑟认识到,基督教社会传统中那些看似绝对的东西,却根本不是绝对的,那仅仅是某一种文明的特殊形式所订定的相对价值的产物。这样,李约瑟对宗教有了一种坚定的现实主义态度。而且,在接触东方文化时,他能够毫无芥蒂地对待,并且一见倾心!
李约瑟传                  8
在李约瑟的印象中,父亲和善慈祥,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但也不乏意气风发、冲动兴奋的一面。老约瑟对法国情有独钟,经常带儿子去法国旅游,教他法语,在餐厅里神采飞扬大谈美妙的法国烹调,对法国人的酿酒术与饮酒情调赞不绝口。由此,李约瑟从小就对法国文化有特别的感情。在父亲的熏陶下,他有开阔的视野,使他能对外来文化采取客观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一种科学家的品格。
童年时让李约瑟非常感谢父亲的是父亲从不纵容娇惯他,而是让他经受锻炼培养责任心。李约瑟从小便学会了骑马、打字。父亲当全科医生时,经常让李约瑟帮忙配药,培养起他做事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最使李约瑟自豪的是9岁那年,他第一次协助约翰布兰德——萨顿爵士给病人做阑尾切除手术,帮助递递缝合线、钳子等。父亲看他见到血没有晕过去非常满意,所以给了他半基尼金币做为奖励。
这样,在李约瑟的童年时代,宗教、科学、哲学、艺术已经并列成为主宰他的思想模式。这些影响随着他大量地阅读而不断加深。
李约瑟童年时代好读书勤思考,一个原因是得到了父亲的指导关怀,另一个原因便是父母不和所造成的孤独感使他转向书本。
李约瑟传                  9
父母性格、观念的冲突使他们争吵不休。这时,李约瑟只好躲入育儿室或书房。这时的李约瑟已表现出他“搭桥”愿望与本领。李约瑟一生总是想在不调和的事物、观念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这时,他想通过努力使父母和解,却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帮忙而落空。这样,他的情感不由地倾向父亲。因为不同于父亲的和蔼可亲,母亲只是用高档玩具来表达爱心。他越来越心仪于父亲医学和科学的心理状态。李约瑟就在父母的分歧之中达到了自己的平衡。父亲的严谨、条理性、做事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与母亲的豪迈、开创性在他身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具有了理性和浪漫性的结合。后来他发现,这种禀赋在总体上极富中国文化的特色。
李约瑟传                 10
三、昂德尔公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同年,李约瑟进入爱尔兰诺普顿郡昂德尔公学。这使他进入一个求知的广阔天地,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昂德尔公学的教学很有特色,开发了李约瑟各方面的潜能。昂德尔公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中有许多孩子是家庭工厂主的儿子,将来是要子承父业的。每星期孩子们都要到金工车间工作几小时。这些孩子们一到车间便高兴极了。一丝不苟地制图,聚精会神地做木工活儿,还有的在车床上工作。每到完成一项任务,李约瑟小小的心灵便升起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些实践提高了李约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这对他后来在中国建科技合作馆以及编写中国机械工程史都很有帮助。
学校还很重视写作。这对有文才的李约瑟来讲真如鱼儿得水。学校鼓励他们博览群书,并就所读书目写一些作品。在这方面,李约瑟自然鹤立鸡群一般,为此,他还担任了学生《宿舍杂志》的编辑工作。
学校的古典文学教育也取得了成功。除了学样要求的希腊、拉丁语和语言学,还增加了柏拉图、亚里李约瑟传                 11士多德等人英译本著作的学习,这就让李约瑟了解到希腊哲学的内容。
在昂德尔公学期间,对他影响最深的当数昂德尔公学校长FW桑德森了。桑德森校长知识渊博、思想敏锐。同时,他的讲课也很有特色。
桑德森先生的讲课并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圣经》时,他能从历史与考古的独特角度,用栩栩如生的语言使学生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还别出心裁地筹资兴建了一所“未来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他用历史图表来说明各朝代的兴衰及其科学文化成就。他常常借助清晰明了的图表生动形象的历史发展来告诫学生,对过去的理解有助于对未来的推测。在桑德森先生的影响下,李约瑟逐渐对历史、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许多年以后,当李约瑟荣获福冈亚洲文化特别奖时,仍念念不忘FW桑德森校长的谆谆教导。
“思考问题要有广阔的视野。”
“如果你能找到焕发起自己执着追求的东西,那么你就能把它干好。”
昂德尔公学的教育使李约瑟的才能得到了全面发展,为他以后的学术研究铺平了道路。
李约瑟传                 12
在他进入大学之前,曾在伦敦的英王学院学习过几个月。在那里他当过生化大家奥托罗森姆的实验室助手,在制备卵磷脂、脑磷脂等动物脑脂化合物过程中, 深受生理学大家 WH哈里伯顿的教诲,受到了从事实验室研究的最初训练,给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约瑟传                 13
四、剑桥大学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天上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徐志摩的名作《再别康桥》, 康桥即剑桥,位于伦敦正北80公里处。剑桥大学创建于1209年,是闻名世界的最杰出的高等学府之一,物理学家牛顿、政治家克伦威尔、思想家培根以及诗人华兹华斯、拜伦等均出于此。
1918年10月,李约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剑桥大学,进入冈维尔——基兹学院学习医科,以便继承父业做医生。
同年,他应征做了一名皇家海军外科中尉军医。那时,“我既没通过医学考试, 又没有制服,更谈不上出海了。这些军医的任务只是根据水兵伤势情况作出送基地医院或就在护卫舰或驱逐舰上治疗的建议。”李约瑟传                 14
战争结束后,他重返校园,开始其绚丽多彩的大学生活。吸引李约瑟的不仅是剑桥河的波光、荡漾的游船、如茵的草地、哥特式教堂、古典建筑,更重要的是剑桥大学博学的教授、开放的研究环境以及同样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同学。
冈维尔—基兹学院是诺福克区牧师爱德蒙冈维尔和名医约翰基兹创办,发现血液循环的威廉哈维即出于此。当时,著名神经生理学家休安德森爵士任院长。威廉哈代爵士是李约瑟的指导教师。哈代爵士原先是组织专家,之后研究生物物理,最后成为润滑物理学的权威。李约瑟进大学后,原想单学解剖学、生理学和动物学等生物学科,在哈代的劝告下转学了更有前途的化学。
李约瑟身体健康, 因此被生化系同学称为“ 铁塔”。 而且兴趣广泛,为人热情开朗,因此,大学期间他不仅能够掌握所学课程,而且对许多领域都很有研究。
那时给他讲课的许多老师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化学老师海科克、生理学老师巴克罗夫特,其中霍普金斯爵士 ——“生物化学之父”,对李约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受公学校长 FW桑德森影响, 李约瑟进入大李约瑟传                 15学后仍对科学史抱有浓厚的兴趣,写了一些关于生物学史的论文。李约瑟也像桑德森校长一样绘制图表,其中一幅“生化和生理学史图表”至今还挂在剑桥的生化实验室中,很受大家赞赏。
那时候,李约瑟与各学科的科学家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他与生物学家 JH伍德格组建了一个理论生物学会,经常在一起开展学术讨论。这种讨论,使李约瑟大开眼界,使他意识到:实验生态学、胚胎学与生物化学之间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又受怀特海哲学影响,这使他逐渐形成其有机论哲学方法。
1920年,李约瑟参加了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术团体套管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只有25个成员,其中有物理化学教授 FJW拉夫顿、研究生物化学的 HE滕尼克利夫等等。 这个俱尔部的成员经常定期在一起会餐,饭后大家听某一位成员作学术报告。
在大学期间,对李约瑟的思想及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还包括剑桥大学圣路加协会的活动。其间,李约瑟任圣路加协会剑桥大学分会的秘书。圣路加协会是英国国教的医生和医科学生的团体。李约瑟任剑桥大学分会的秘书,他可以给协会选择和邀请演讲者。他以后回忆道 :“这些晚会的演讲中所学到的胜过所李约瑟传                 16有我听过的正规学术报告。因为我们邀请的都是大学者。例如,彭布罗克学院的阿拉伯文史专家爱德华G布朗,讲波斯和阿拉伯医学及其历史; 三一学院的FC伯基特给我们讲摩尼教及其奇异的历史……。那些学者讲过了规定时间,也停不下来,而我们听的人大多数都全神贯注,乐于尽听下去。首先使我感到人文科学之深广的内容和强烈的兴趣的,显然就是这些学者。这使我直接理会到,既然各种自然科学本身就是人类思想蔚为奇观的活动,那末研究它们的历史,研究它们千百年来从小小的开端发展起来的过程,至少也是同样值得的。”
李约瑟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之余,喜欢散步、游泳,喜欢捧本书,在剑桥与周围乡村的边界处读书,那里有清澈的水塘、美丽的花草树木,李约瑟在大自然中的静谧安然中感到轻松愉悦。同时,李约瑟特别喜欢在流经剑桥的河流中沐浴,他认为在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中可以消除自私狭隘的世俗,“ 脱水而出的人是崭新而再生之人”。
在大学期间,李约瑟失去了父亲,老约瑟于1920年因病去世,李约瑟特地赶回与父亲作别。由于父母不和, 而李约瑟一直偏爱父亲, 他后来写道 :“一个小孩子处于这样的环境,要不偏袒任何一方是李约瑟传                 17很痛苦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同情父亲医学的和科学的心理状态胜过同情母亲的浪漫豪放。” 尽管后来李约瑟意识到自己曾极大地受惠于母亲,也很爱母亲,但他对父亲的去世仍然难以释怀。而且老约瑟生前的藏书,除少数李约瑟留作纪念外,大部分被母亲卖掉。他自己后来说 :“……以财物而论,我很清楚除书刊外,在衣着等等方面我都不符合个人生活方式的最高标准。我不屑在那些方面多费心,而且多年来我确实曾经深受僧侣观念的支配,尽量减少身外之物。尽管我有意识地摈弃禁欲主义,但是它和我的本性自有相通之处,所以在实际生活中颇觉可取。就因为这个缘故,我失去了我父亲的图书室,原来我父亲在1920年去世之后,我母亲要处理掉这些藏书,当时我出世思想特别浓厚,既是一个年轻的实验室科学工作者,又是一个宣道会的杂务修士,对此毫无兴趣,因此这些藏书全被卖掉了。我只留下几本作为纪念。后来这些年里,我一直为此惋惜不已。”
霍普金斯的生物化学对李约瑟影响很大。
“我在基兹学院作过人体解剖,并通过了第一次及第二次医学考试。不久,我深深地被非常有趣的弗雷德里克高兰霍普金斯爵士所讲授的课程吸引住李约瑟传                 18了,促使我开始了生物化学的研究。”
霍普金斯是英国生物化学的真正创始人 , 素有“生物化学之父”之称。1929年,他因在研究蛋白质,特别是维生素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与荷兰的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霍普金斯对李约瑟的思想发展与生化研究工作起了关键的作用。“记得在三年级结束的时候, 我问他能不能去考本利维生化奖学金,他却叫我不要性急,说我一定得等到大学毕业之后,到时候准能考得的。我真是考得了,每年250英镑在那时候似乎是了不起的,完全不同于现在人们所盼望和需要的几千镑的数字。”
这样,在1921年,李约瑟得到基兹学院研究员的职称,进入霍普金斯主持生物化学实验室工作,得到每年250英镑的收入,卸下了阿尔德叔叔供他上大学的负担,为此他很自豪。
霍普金斯主持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是一个听其“沉浮”的研究所。霍普金斯从来不喜欢出题目给研究人员去做,只有当你自己找定问题打算进行时,他知道了必定全力支持。
李约瑟刚进研究所时的研究项目是肌醇和其他胞李约瑟传                 19质环流的新陈代谢。他读到一篇由德国人克赖因撰写的论文,其中写道 :“(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在培育的初始阶段,肌醇并不存在;但经过3个星期发育完成,便有300毫克的肌醇。” 这使李约瑟产生了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发育过程中胚胎的想法。霍普金斯得知后,全力支持了他。
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李约瑟的“搭桥”本领,也就是他能够在相互矛盾分裂的事物中达到平衡,找到通向彼此的方法。
在童年时代,父母性格迥异,经常争吵,李约瑟想做个中间人从中调解,虽然调解愿望落空,但李约瑟继承了父亲科学的头脑和全力以赴的工作热情,继承了母亲宽大的胸襟和有谋划、有创造的精神,形成其理论与浪漫性的结合。 以后他经常处于一种“ 搭桥”状态,总是谋求使分裂的东西调和起来,主要表现在科学与宗教、生化化学与形态学、宗教与社会科学、东方与西方等诸多方面。
这次,李约瑟试图把生物化学与形态学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关键是在于一条鸿沟把原子—分子级同形态—解剖级隔开了;如果你要看到这两个世界的联系,那就非运用生物组织等级的理论不可。单是考虑在晶体或胶体介质中的反应,或者单是考虑细胞与组李约瑟传                 20织关系,都是没有用的。你必须面对细胞质的结构以及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种种问题。你会发现,最直接的方法是研究分子,那些分子透过细胞的界限,决定着整个其他细胞群的形态发生的命运”。
这项研究整整历时10年,在这当中,李约瑟的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
1924年,李约瑟与他的同学、青年生化学家多萝西玛丽莫伊尔结婚,多萝西婚后又起了一个汉名李大斐。当时剑桥大学非常歧视女性,在这种情况下,多萝西刻苦学习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两人婚后住在父亲留下的一幢洋楼里。令人钦佩的是李大斐从来都是积极、坚定、不声不响的支持者。剑桥大学有规定:夫妇不能同时在大学任职,于是身为生物化学专家的李大斐只能担任“助手”工作,即使其他大学邀她出任讲座教授,她也婉言辞谢了。
两个人志同道合、夫唱妇随,许多论文都是他们合作完成的。唯一遗憾的是他们不可能有孩子,这对他俩确实是一个打击,但两个人很快从沮丧中走出来,将精力完全投放在科学研究之中。
剑桥大学的霍普金斯主持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是最优秀的两个实验室之一。有句话在剑桥流传了很久:李约瑟传                 21“霍普金斯的鹅群全都变成了天鹅。” 更有甚者,有人将霍普金斯与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贝尔纳称作剑桥的“思想发动机”。 生物化学实验室除了其活跃、民主性以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它广泛接纳了来自波兰、德国、加拿大、南非以及中国等各地学者;第二,便是吸收妇女参加研究工作。
那时候李约瑟因为有一种从事科学研究的急迫感,性格较急躁,穿着被腐蚀了许多孔的白色工作服东奔西跑。当然,朴素是李约瑟的天性,同时也是霍普金斯实验室的一贯作风。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说是李约瑟买了件新衬衣,他又不好意思穿新衣服,便在同事们散步卿天时,把它铺在草地上以使其早些变旧。大凡伟大的科学家似乎与生俱来都有一种对奢华生活的排斥心理,譬如居里夫人,譬如爱因斯坦。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精力有限,他们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使他们穿过世俗的云雾,而将人生目标定位于更崇高的科学事业中去。
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李约瑟还是一名坚定的教徒。从1924年起,便做了剑桥良牧宣道会的一名杂务修士。李约瑟的天性中有一种吸取他人优点看到别人长处的特性,神父们各有所长,从他们身上,李约瑟学到了坚定乐观等许多东西。同时,李约瑟在李约瑟传                 22哲学、宗教方面思考了许多,造诣极深。他在1924年夏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正如他自己所讲 :“由此,我在大学里试图在科学与宗教之间搭桥不无成就,因为我从鲁道夫奥托和 RG柯林伍德著作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宗教、历史、哲学与艺术创造是我们人类认识宇宙的五种经验形式,如果谁对这个或那个方面缺乏见识,他就不能算作一个完美的人。”
李约瑟经过毕业前和做研究生的那整个一段时期,得到这样一个信念 :“人类生活少不了那五种经验形式,这些经验的各个范畴,无论用什么语言或文字来阐述,没有一个能够达到绝对真理——所有的范畴都是相对的,彼此之间都有矛盾。可是,只要我们不执着于某一范畴,不要认为某一范畴是唯一可以解开宇宙之谜的钥匙,那末我们就有责任尽量体验所有的范畴,或许它们之间的矛盾只能用生活去全面体验,才能解决。 虽然我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 其实那是十足的存在主义者的立场。它解释了我在生物哲学方面所提倡的‘ 新机械论者’的观念 :科学必须用某种方法去研究,但它不会给你任何寻得绝对真实的钥匙。……神学必须适应科学告诉我们的关于星系和宇宙的性质的解释,而科学又决不能忽视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李约瑟传                 23的洞察力。”
1931年,李约瑟终于完成了历时10年的胚胎发育期化学变化的研究,发表了3卷巨著《化学胚胎学》, 探索了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一经问世,这部巨著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李约瑟也被誉为“胚胎生物化学”之父。英国皇家学会兼英国学术院院士、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 物种起源》作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之孙朱利安赫胥黎撰文将这本书称为经典名著。他认为《化学胚胎学》与《物种起源》、华莱士的《马来群岛》一样, 再过几十年以至几百年,依然能保持其科学的而不是历史的价值。“大多数科学名著成为经典,有的是因为它们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如林奈的《自然系统》;有的是因为它们打开了扇大门,如门德尔的那些论文;有的是巩固了一种学说, 如威尔逊的《细胞》。李约瑟博士的著作是属于最后一类。它阐明了他的先驱者在这新的领域所已经达到的学说的深度,确定了它的范围,用这一部分巩固另一部分,向全世界宣称:生物学的这门分支科学将从此完全有权利在它自己的领域中名正言顺地树立起来”。
李约瑟传                 24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科研方法
李约瑟在童年时代喜欢阅读 H G韦尔斯的作品。韦尔斯擅长写科幻小说,其中蕴含了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李约瑟在昂德尔公学曾经幸运地与他心目中的英雄见过面。这样,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候,他很自然地对布尔什维克革命不抱任何偏见,由衷地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而高兴。但当时,他只是反对他父亲维多利亚时代的保守主义、护卫社会主义原理而已。李约瑟自小受贫富贵贱的等级森严的社会影响甚微,虽然他出身于小康的富贵之家,但他从小便与各个阶层的人物相处融洽。即使在业余艺术爱好上,他也是喜欢民间传统的“复兴的”舞蹈,李约瑟还能极潇洒地跳传统的莫里斯舞。
他在1920年前后加入了英国工党。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约瑟与一位工人出身的同行、马克思主义者路易斯拉普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拉普金使李约瑟知道了怎样从社会的底层来看世界,使李约瑟真正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到了3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一方面是大量超过人民的购买力的商李约瑟传                 25品积压,另一方面是劳动人民挣扎在贫困饥饿的边缘。法西斯主义正在酝酿,工人运动频繁爆发。这时候,李约瑟经常活动于工人中间,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各项政治活动。
当时,李约瑟做了大量工作来恢复科学工作者协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原名科学工作者全国联合会,建立于1919年,受全国总罢工影响,在1926年左右出现了一种普遍的冷漠情绪。到了30年代,科学家们在社会一片混乱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分析科学的社会功能。为了恢复科学工作者的社会活动,他们提出把科学唯一用于建设性目的,这样便唤起了英国科学界的政治觉醒,得到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支持。
李约瑟真正接触辩证唯物主义学说,缘于第二届国际科技史大会。
1931年,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伦敦举行。大会的主题是:科学和世界史的一体化、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相互关系、科学和技术相互关系。著名蒸汽机与普通工程学历史学家狄金森任大会书记,他特邀李约瑟加入大会理事会,从事大会的筹备组织工作。
6月29日,来自25个国家的250名代表参加了开幕式。众人心目中平淡无奇、例行公事般的会李约瑟传                 26议竟发生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精彩的变化。
临开会的最后时刻,苏联科学院院士布哈林率领一个由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植物遗传学家和技术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不期到会。这无疑使会议组织者措手不及。只好特地延长半天会议时间来倾听他们的报告。
苏联科学家的发言似乎一阵狂风,使大家有点震惊、有点不知所措。大会主席、英国科学史权威辛格有些不耐烦,当苏联代表发言超过20分钟时,他就在主席座上不断敲着一个很大的船形钟。其中理论物理学家赫森的《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更新颖更富有挑战性。当最后一位苏联科学家发言完毕,会场上所有人都沉默了,因为他们的观点太新颖,使听众无法立刻接受并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苏联人与其他科学史学者研究方法迥异。以辛格来讲,他获得了牛津大学医学、科学和文学三个博士学位,出版了《解剖学史》、《医学史》、《生物学史》、《科学通史》等著作,是英国科学史界的权威,是李约瑟唯一真正的科学史教师,然而在他的著作中,缺乏科学发展内因与外因的讨论,对于促使科技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视而不见。
赫森的论文与他们截然不同,他将牛顿定律放在李约瑟传                 27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分析牛顿力学产生发展的社会渊源。他认为牛顿力学的产生是由资本主义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必然要求所决定的;而牛顿没有把机械唯物论贯彻到底而转向上帝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牛顿未能提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也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所决定的。
赫森的发言以及整个苏联代表团所代表的苏联哲学给李约瑟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辩证法能够完善地弄清两派哲理生物学之间复杂的论争;二是应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能解释为什么现代科学偏会发生在那个时候和那个地区;三是自然发展必然产生愈来愈复杂的社会组织水平,直至包括共产主义在内。俄国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这些要素,每一个都被李约瑟迅速地吸收同化在他那演变和扩展中的世界观里面。
在本世纪初,科学史只是被业余爱好者作为收集古玩的一种消遣。到了1931年之后,剑桥大学的左派学者才开始把它视为严肃的学术领域。李约瑟在20年代后期便与辛格博士建立了友谊,加深了他对科技史的兴趣。1937年李约瑟出版那套举世瞩目的《化学胚胎学》前,就写了长篇序言,回顾了胚胎学发展历史。这篇序言在1932年又单独出版,称李约瑟传                 28为《胚胎学史》。 1934年以后,受赫森影响,李约瑟竭力主张科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剑桥大学教务委员会甚至于1936年指定他作为一个“单人委员会”,负责建立科技史讲座。
苏联代表团的冲击波不仅仅影响李约瑟一个人,英国的左翼科学家为此形成了一个非正式而且不公开的学术团体“无形学院”。 赫森的论文在英国科学家思想中播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为科学史家提供了“外在论”的思想方法。这为李约瑟日后从事SCC编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李约瑟传                 29
六、中国文化的魔力
1937年,剑桥大学来了3位中国的生物化学家。他们都是准备考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工作上和主人公李约瑟比较接近,有时在邻近的实验室工作。他们是沈诗章、王应睐和鲁桂珍。
沈诗章毕业于燕京大学,是由丹麦的林登斯特罗姆兰格教授介绍来与李约瑟研究两性动物卵内不同地方的呼吸比率,当时被称为“呆巴子”的超微测微器的。王应睐毕业于金陵大学,是以庚款留英公费生资格进入剑桥大学。他先从维生素方面的研究,取得博士学位后,又在莫尔特诺研究所跟随细胞色素发明者戴维凯林研究血红蛋白。
鲁桂珍生于1904年,湖北人。南京药商鲁化国之女。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毕业后曾在北平协和医院深造过,后辗转到上海雷士德医学院研究所从事生化营养方面研究工作,专攻维他命B和关于脚气病等医学问题。到剑桥之后,鲁桂珍与李约瑟的夫人李大斐一起工作。
李约瑟不久便与这3位留学生建立了友谊。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中国的儒、道思想。他与由其妻指导李约瑟传                 30的鲁桂珍关系更密切。那时,李大斐与鲁桂珍下午走出生化实验室后,经常到李约瑟的房间一起吃茶点,这时李约瑟从写字台旁一跃而起,一边哼着民歌,一边给她们煮菜。一次闲谈中,李约瑟问起鲁桂珍为什么中国在科技方面无所成就。这话深深刺痛了鲁桂珍。她(鲁贵珍)的父亲鲁茂庭(字化国)是南京一位著名的药剂师,对中国医药都很有研究。他除了教导女儿欣赏和了解现代科学以外,还使她相信:中国古代和中古代的医师和技士们的本领要比大多数汉学家愿意承认的强得多。人类历史上一些很基本的技术正是从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只要深入发掘,还可能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至少必须说,中国的全部科学技术史,应该是任何一部世界成就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鲁桂珍成功地传播了这个信念。
这席话改变了李约瑟的后半生。
那个时代,科学史领域内“西方中心论”占统治地位。西方人从现代的科学技术回溯过去,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起源于古代地中海各民族的经验和成就,是从伽利略和凡萨里乌斯开始,从而得出欧洲人得天独厚的结论。因此,第三世界国家要发展,就必须要走西方化的道路。
鲁桂珍的话像一道闪电激起李约瑟头脑中智慧的李约瑟传                 31光芒,使李约瑟意识到自己观念上的武断。随着对中国文明了解加深,他愈来愈体悟其迷人之处。
李约瑟的家庭没有出过外交家、商人,也没有出过传教士,没有什么人使李约瑟在童年时对世界另一边的可与希腊和罗马媲美的伟大文明有任何了解。但是随着他对中国文明了解的加深,他愈来愈觉出东方文化魔力, 从而发生了“信仰上的皈依”。李约瑟深思熟虑地用了“ 皈依”这个词, 有其特定的内涵。“皈依”出自《圣经》, 讲的是犹太教徒扫罗在去大马士革搜捕基督教徒的途中,被强光照射,耶稣在圣光中讲话,嘱他停止迫害基督徒,从而使他易名保罗转奉耶稣基督。 在这里, 李约瑟表达了对中国文明“一见倾心”的心情。
李约瑟决心向他的研究生学习汉语。在这以前,他不认识任何汉字,但李约瑟知难而进。李约瑟对汉字爱慕不已。他后来回忆说 :“为了东亚研究的课题,以优异成绩通过语言考试而在教室里学习汉语,和不带功利目的、作为一件有趣的事而学习,这两者是有差别的。” 这种古老的文字,尽管字义很暧昧,却有一种精炼、简洁和玉琢般的特质,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而优雅、简洁而有力,超过人类创造出来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任何其他工具。阅读汉语,像夏日遨游江河那李约瑟传                 32样畅快淋漓。
在SCC序言中记叙的两件事情是李约瑟学习汉语的一个写照。
在第一卷总论第七章的引言中 , 李约瑟写道 :“大约在15年前,有一天我在友人古斯塔夫哈隆教授的书房里,和他共同阅读古书《管子》, 这本书主要是道家思想的,数次聚会中,有一次,他建议很快翻过我们正在读的那一章的某些材料,因为其中似乎只包括些关于动物的无意义的神话。可是我却仔细地研究了它。结果发现,其中有一段文字谈到某些海洋动物受到月亮循环的影响,它们的大小随着月亮的盈亏而增大或缩小。我感到极大的惊奇,因为我记得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完全相同的话……”
古斯塔夫哈隆教授是捷克汉语教授,他从伦敦来剑桥任教。他知道李约瑟的情况,为了使他极早掌握这门语言,特地安排每周两小时,与李约瑟讨论自己将翻译出版的《管子》。《管子》是李约瑟接触的第一部中国原著。 这件事体现了李约瑟治学严谨, 从不人云亦云。
哈隆对李约瑟的帮助持续到1951年他去世的时候。而李约瑟自从学习汉字之后便爱慕不已,遇到问题谦虚地请教直到弄懂为止。在古斯塔夫哈隆去李约瑟传                 33世的前几天,李约瑟还打电话请教他有关一本奇怪的书《鶡冠子》的问题。他当即花一刻钟时间详细说明了这本书的疑难之处。
就是凭着这种锲而不舍、认真钻研的精神,同时,凭借自己探索的学习方法,李约瑟很快脱离了初级阶段,进入一个晶莹明彻的表意文字的天地。
李约瑟开始学习汉语之后,并没有放松其学术研究。1938年,在牛津出版了《集合的水准:进步思想的革命》; 1939年,在伦敦出版了《平等论者与英国革命》, 又与鲁桂珍合撰了第一编中国科技史论文《中国营养学史上的一个贡献》, 在1941年出版了《世界观纵横》等。
在对中华文明,尤其是儒道释宗教哲学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之后 , 李约瑟便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Needham”之所以未音译为“倪”而取“李”,是出于对中国道教始祖李聃的一种敬意。约瑟来自其英文名字Joseph的音译。 取字“丹耀”,“丹”是道家炼丹之结晶,他要把道家思想发扬光大,同时“丹”又与李聃同音。 后来他又为自己取别号“十宿道人”、“胜冗子”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李约瑟倾心中国古文明之时,他也没有放弃其进步知识分子的身份。30年代,李约瑟积极参加了反李约瑟传                 34法西斯战争,他的著作《历史在我们一边》与《时间——更新的长河》,反映其反法西斯武装侵略的思想,极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国家知识分子。
后来他又转向英国社会史,以亨利霍洛伦肖的笔名出版了《平等论者与英国革命》。 另外,李约瑟之所以能对中国文化有中肯敏锐的见解,亦缘于他明确而坚定地扎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因为任何民族文化总有相通之处。
1941年,李约瑟当选为皇家学会院士。李约瑟传                 35
七、英国大使馆来了个科学参赞
15年前,也是个苦难的时代,
全世界在法西斯的狂疾下痛苦呻吟,
我有机缘来到这块宝地。
我的身份是科学家兼人道主义的科学家,
我的血液中有伽利略的传统,可我
又是司马迁一派的读书人
——李约瑟
1942年秋,李约瑟以英国大使馆科学参赞的身份被英国政府派往中国,同被选中的还有牛津大学希腊文教授 ER多兹教授。 那时正是二战的关键时刻,英国文化委员会和英国生产部门等机构资助他们, 成立了一个“英国文化科学赴中国使团”。访问与支援战时的中国。
在这之前,沈诗章去了美国耶鲁大学任教;王应睐在李约瑟帮助下得以在剑桥继续研究,1945年回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国立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后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鲁桂珍李约瑟传                 361939年便离开剑桥,作为中国科学界的代表与语言学家赵元任参加第6届太平洋科学大会。之后留美从事研究工作。
李约瑟来华之前,为熟悉中英文化交流的具体事务,赴华盛顿参观英国中央科学事务所。离美前,李约瑟与鲁桂珍已约定好,要在中国科技史方面作点文章出来,他们在各自未选择研究方向前订下了关于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粗略计划。
李约瑟与多兹即将赴华的消息使中国科学界欢欣鼓舞。《大公报》等多家报纸对此作了广泛报道。
1943年,怀着激动的心情,李约瑟与多兹一起飞越喜马拉雅山,来到他魂牵梦绕的中国。临行前,他满怀着向往与期待,那产生古老文化的土地,博大精深、敦厚仁义神秘的儒道哲学的发源地,现要身临其境,李约瑟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
李约瑟到中国后首先访问了昆明。
1937年卢沟桥事变,平津沦陷。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私立南开大学奉命迁移,辗转到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当时中央研究院与北平研究院以及清华的近10个研究所还有一些工厂,都集中在昆明。
李约瑟在昆明的数周内,利用来中国千载难逢的李约瑟传                 37好机会,马不停蹄地参观、访问。他看到西南联大的艰苦。各系都是简陋的平房,四周以泥砖砌成,屋顶用瓦或薄铅片……内部地面是用土和少许水门汀铺成的,研究和教课用的实验室装配,在这种环境下,都用尽心思和智巧。他看到联大的教授们住简陋的老式房,薪水不足以自保只能用兼课、刻字甚至自制肥皂来维生,实验设备严重缺乏,却能用一些叹为观止的替代品,他们却能乐观地工作生活,仍然严谨治学,捷报频传。
例如,北平研究所研制的水晶、资源委员会制造的整套无线电导航设备都在被盟国广泛使用,而昆明防疫所制成的疫苗比西方的血清还好,从而在军队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李约瑟重点参观了西南联大的理学院。他看到物理系的研究有条不紊。理学院院长吴有训曾对证实近代物理中关键的康普顿效应作过突出贡献,现在因实验设备的缺乏正转向理论研究。建国后成为各学科的权威的华罗庚、王竹溪、马仕俊、马大猷等都潜心于学术研究。西南联大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毕业生,其中马健雄、马大猷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扬振宁、李政道,这些后来名誉全球的知名学者皆出于此。李约瑟看到师生们振奋精神,治学严谨,颇为感动。此后,李约李约瑟传                 38瑟多次向联大输送图书仪器。
除西南联大外,李约瑟还参观了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清华的矿冶研究所、无线电物理研究所、结晶物理研究所、普遍生理研究所及植物病理研究所等等。距清华研究所不远,李约瑟还参观了教育部的医药研究所、国立中央防疫处及云南大学等等。
抗战期间,英国文化委员会拨出35万英镑资助中国的科研机构,由李约瑟具体实施,这种资助给中国科学界带来了极大帮助,如向清华无线电研究所运送大桶稀有气体,向黑龙潭北平研究所提供制造显微镜用的几大箱光学玻璃,少量蕃红花碱送到四川农业试验所,一些研究组织学、细胞学所用的染色药品,用飞机送到了远离重庆的兰州、西安、福建等地。这些工作不但解决了中国科研机构所面临的物资困难,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中国科学家在精神上不再感到自己是与世隔绝的科学“难民”。
在履行他支援与访问责任的同时,李约瑟还趁此机会流连于云南的青山绿水,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看到古老神秘的庙宇道观。使李约瑟难以忘却的是他与几位中国科学家的西山之行。他们兴致勃勃的人文考察。游迭翠层林,览众多名胜。华亭寺、太华寺与三清阁久负盛名。“首先看到的是两座佛寺,第三个是道观,李约瑟传                 39我们对后者更感兴趣,因为我们深知古代道家思想对科学的兴趣。这座道观叫作三清阁,是一座劈岩而成的优美圣祠,建立在一个几乎是绝壁的半山上。当我问到所谓三清者究指何人时,同行伴者却无人知晓此事。” 那时,李约瑟已在与中国科学家的交往中丰富其中国文化科学的知识,为SCC作准备工作。后来他知道所谓“三清”, 是道教所指的属于三清天、三清境的三位神仙, 居于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天宝君), 居于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太上道君)还有居于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李约瑟访问昆明之后,便直接到了其援华工作的基地重庆。
“重庆本身像伦敦市之一部分,并非科学中心。重庆城市位于一组山丘上,地当嘉陵江入扬子江之口,形势颇为重要。新建的屋宇,在被炸区,正如雨后春笋一样,发芽而出”。“天空常常是灰色——没有人认为它是一座迷人的城,可是任何地方下达江边的景色都很美,远处的天际线也是如此,我不能说重庆没有迷人的地方”。
3月22日到达重庆后,李约瑟便拜访了国立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叶企孙,研究战后中英合作问题。23日教育部长陈立夫设宴为他接风洗尘。4月9日,李约瑟传                 40中央研究院为他们举行欢迎茶会。各部门对于李约瑟及陶育礼(多兹中文名)不辞万里的援助深表谢意,并希望他们此次活动更能激发起两国反侵略的决心,加强两国友好合作。
来重庆之后,李约瑟更致力于帮助中国科技界的发展。他上书英国驻华大使霍勒斯西摩爵士,希望在重庆创办一所为帮助中国科学界从印度和英国采购仪器设备和化学药品的服务机构——“中英科技合作馆”,具体使命是:
1、保持中西双方科技界的接触:包括公私机构及个人之间通讯传递和交换论文、著作、标本、种子、茵苗等。
2、供应科技特资:按照各单位所需名目,分赠英版图书、期刊(或其缩影胶卷,以减轻运输困难)、标本、图片,并代办中国不能自制的科学仪器、药品。
3、推荐国内学者研究论文至欧美著名杂志上发表。
4、接受科技问题的咨询:本馆中英籍理、工、农、医人员分头兼任有关单位义务顾问,并常作专题讲演。
5、资送或邀请中国学者赴英研究考察,征聘英国专家来华讲学。
李约瑟传                 41
作为主管上司,西摩爵士办事果敢坚决,他十分欣赏李约瑟的学识与人品,力排众议,给李约瑟以帮助与支持。在西摩多方奔走与国民政府行政院中国国防科学促进会的资助下,李约瑟终于实现了愿望。
1943年6月,伦敦方面批准了李约瑟的建议。“中英科学合作馆”与“英国文化委员会驻华机构”是并列的。李约瑟理所当然地担任了科学合作馆的第一位馆长。他原来的驻华代表之职,由后来从伦敦来的地理学家罗士培担任。
科学合作馆被批准建立以后,李约瑟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的喜悦,便投入了艰苦的建设当中。六月酷暑,李约瑟在几间破败的平房中办公,体验着创业的艰辛。阴雨季节到处是绿色霉菌,潮湿烦闷。雨稍停,骄阳似火,湿度陡升,潮气上涌,真的如蒸笼一般。
就在这种条件下,李约瑟仍然信心十足、情绪高涨,为合作馆的事务东奔西跑而乐此不疲。科学合作馆被批准的当晚,李约瑟便与同事们着手工作,把当时的各大学及科研机构所需物品名目及估价列成表格,作为第一批订单,送交要回伦敦的外交部专职信使。
到了第二年的1月,英国政府又批准他扩建机构并建造科学合作馆,向英国征聘高级科技人才以扩大阵营。经过李约瑟长时间的筹划,1944年7月,李约瑟传                 42中英合作馆新馆落成。
在此期间,李约瑟的夫人李大斐博士做为扩展后的第一位应聘者来到中国。正如李约瑟的第二位秘书曹天钦所说 :“李约瑟在生物化学及胚胎学上的成就,他同中国人民长时间的友谊和他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探索,李大斐都是一个积极的、坚定的、不声不响的支持者和忠实的伴侣。” 李大斐来到中国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废寝忘食每天工作达10小时以上。她与李约瑟双双竭力支持中国科学界,在这段时间里也曾多次作长途考察。李约瑟的成功,李大斐功不可没。
在这期间,鲁桂珍也应李约瑟之邀,来重庆与其共同工作,担任营养学顾问,经管医院的医药事宜,鲁桂珍又参加了在重庆的中国营养学会。鲁桂珍回重庆还肩负着另外一个使命,便是如前约开始了中国科技史和中国医学史方面的初期工作。
这时,科学合作馆中除李约瑟外共有6位英国科学家和10位中国科学家以及14名中英籍工作人员。
初期创业阶段过后,李约瑟便开始了他紧张忙碌的中国之旅。
“在中国的4年,对我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在那里设置了中英科学合作馆。为此,我们进行李约瑟传                 43了长达数千里的旅行,到了非日本人占领区的地方,访问那里的所有大学、科学研究所、铁路和工厂、兵工厂以及各类与科学技术有联系的企业”。
黄兴宗作为李约瑟的第一位秘书,在其回忆中说:“我一身兼充他的秘书、随员、翻译、计时员、旅伴、协作者,获得独一无二的特权,能够非常亲近地直接观察这位行动中的李约瑟。我们分享着战时中国旅途上的艰困和严酷。迈出长城,沿着‘丝绸之路’去到西北的敦煌,也曾通过东南各省葱翠的山岗峡谷到达东海之滨的福州。我们分享过兴奋、沮丧、危难、脱险、欢乐和失望。从李约瑟其人,从作为自然科学家、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政治学家以及组织者的李约瑟那里,我不能不获得相当多的启迪和知识。”
李约瑟正是这样,颠簸于大半个中国,为中英科技合作几乎呕心沥血。他与工作人员经海陆两路向中国运送科学仪器物资,紧急情况下还通过科学合作馆在印度的代理人购办急需物资,由英国皇家空军飞机迅速运到昆明,再分发到各地。无数科学新书籍、杂志、翻印本,一箱箱仪器与化学品、一包包特殊种子与幼苗,以及英国与印度特地为战时中国科学家所备的资料从中英科技合作馆流向各地,同时也有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和农业材料,从这里到达英国,提供李约瑟传                 44给科学家们。
在中国,李约瑟参加了各地无数个座谈会,交换中西科学的消息,虽然太忙,顾不上潜心进行写作,但李约瑟并没有忘记他的SCC计划,这段游历给李约瑟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既可获得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感性认识,又可在暇余时收集有关中国科技史的资料。
他曾经流连于成都的旧书市,因为战争的影响,古籍书真如美玉蒙尘,价廉物美,李约瑟曾不无得意地致信友人:“昨天我去成都买书。我们的书单(例如中国数学史、天文史、道教史、炼丹史等等)所列的,除一种外, 统统买到了。 九大本书只花了477元(我们应当记住, 两个人好好吃一顿饭要花100元以上)。”
在中国他还认识了许多对古籍有许多有趣的新见解的学者。比如著名的史学家侯外庐。那时在侯外庐看来,李约瑟那时已能阅读中国古代著作,能懂,也能简单地表达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见解。但李约瑟毕竟是“誉满东西方的李约瑟,他还是让侯外庐大吃一惊并由此而生钦佩之心。那是在著名经济学家冀朝鼎介绍下,李约瑟向他请教《老子》的有关哲学,李约瑟向侯请教《老子》中一句话的意义,而这句话正是老李约瑟传                 45子思想的精髓,历来中国学者也感困难。侯外庐爱其精神,于是耐心地用《资本论》中的一些观点对李约瑟作了详细的解释。这让李约瑟茅塞顿开!
在四川乐山,李约瑟结识了石声汉。石声汉曾留学英、德,不仅是植物学专家,而且在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历史学、文字学、音韵学和农学方面颇有造诣。后来他因整理《齐民要术》而闻名。初次见面,虽然并没有进行学术交流,但是,李约瑟却从石声汉身上看到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采,石声汉的潇洒幽默、中国古诗词遣词造句之精炼,营造氛围之生动,深深地铭刻在李约瑟脑海里。
乐山到李庄的船上。木船、扎白色帕子的船主、喂奶的女人;微雨、薄雾、急流。这时石声汉触景生情,在纸上写下了元初蒋捷所作一阙《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曾庐下,
李约瑟传                 46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