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联合舰队的覆灭

_2 伊藤正德 (日)
  第一个方案是所罗门决战论。其主要内容是,在腊包尔和瓜达尔卡纳尔之间建立日本舰队的根据地,如果从这里向东南进击去切断美澳海上运输线的话,美国决不会置若罔闻,一定会出动舰队进行对抗。也就是说,把美国舰队诱至对日本有利的海域,然后一举将其歼灭。
  这是对日本海军非常有利的一个决战方案。但是,美国舰队究竟能否全力出击还是个未知数,因而,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很难预料。如果美军深匿不出,而让日军无限期地等待下去,日本所梦寐以求的早期决战计划就会落空,这样,势必要陷入困苦不堪的长期作战的危险之中去。这一作战方案虽然成功的把握较大,但机会难逢。这是军令部方面的主张。
  第二个作战方案是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所极力提倡的中途岛决战。这个方案是针对上述所罗门决战方案而提出来的。主要目标是攻陷中途岛,然后占领阿留申群岛。对于关岛、威克岛,美国也许可以暂时忍耐一下。然而,对于日军向中途岛进攻,美国必将无法容忍。再说,如果日本的进攻锋芒越过了180 度线,恐怕美国国民也是不会答应的。这样,美国海军就会在国内民众的愤慨情绪中发起进攻。换言之,这个方案是强行把美国拉向战场,与所罗门决战方案相比较,成功的希望较大。
  但是,中途岛作战方案的危险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再说,即使能够占领中途岛,但今后能否坚守住,也是一个疑问。因为,从濑户内海到中途岛之间的距离是从珍珠港到中途岛之间距离的2.5 倍,也就是说,美国海军能够较日本海军2.5 倍的速度轻易抵达中途岛。假若日本一旦占领该岛,那么,给这个孤岛的守卫部队补充给养虽说并不是不可能,但肯定是相当困难的。如果美军使用飞机或舰炮进攻该岛,岛上的守卫部队必将孤立无援而陷入迅速崩溃的境地,中途岛就有可能被美军重新夺回。总之,中途岛决战是一个相当冒险的方案。
  关于中途岛决战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山本五十六也是有充分认识的,但是,他认为,要想完成早期决战的战略目标,不作出一定的牺牲也是不可能的。他还认为,假如一旦登陆中途岛成功,那就立即实施阵地争夺战,而敌人企图为夺回中途岛而进行的赌注,对日本来说,恰是一个决战的好机会,有希望达到早期决战的战略目的。至于对守卫中途岛的部队如何处置则是无关大局的。简而言之,中途岛作战方案即是:首先占领中途岛,如果美国舰队胆敢前来增援,立即将其歼灭。可以预期,此次决战必将收到一箭双雕的辉煌战果。山本五十六对这一作战方案是坚定不移的。
  另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中途岛决战固然有利可图,但这毕竟是一次佯攻作战方案,决战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歼灭敌航空母舰这一点上。然而,这要比奇袭珍珠港困难得多。就航空母舰作战以及空战战术而言,美国都是世界第一流的,只有歼灭美航空母舰才能达到中途岛决战的战略目标。所以,必须通过占领中途岛把美海军吸引过来,然后全力以赴地将美舰队歼灭。
  关于中途岛作战方案,还有一点值得忧虑的,那就是日本机动部队此时已经相当疲劳。南云部队从珍珠港凯旋返回后,又迅即南下作战,征尘仆仆地刚刚返回日本,又要即刻出征。而那些身经百战的飞机驾驶员差不多有一半转向了陆地,当上了飞行教官,从事训练飞行员的工作。鉴于上述情况,如果舰队在两、三个月以后稍事休整,待锐气恢复之后再重新出击,方为上策( 草鹿参谋长提出了这一意见) 。或者,至少也要有四、五十天的时间来重新整顿武器装备和鼓舞将士斗志。然而,从中途岛作战的详细计划来看,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三)联合舰队全力出击——不料美军已获悉情报
  军令部制定了“早期决战”的战略计划,但是,其具体方法、手段则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来掌握。诚然,军令部的方案必须得到尊重,可是,当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对自己所提出的方案持强硬态度时,军令部酌情与其达成妥协,也是符合常理的。例如,奇袭珍珠港事件就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一手导演的。而中途岛决战又是出自山本的主张。
  那是昭和17年5 月5 日发生的事情。当时,根据“陆海军中央协议”,发布了如下作战命令( 即《大本营海军部第十八号命令》) :“攻陷中途岛,封锁从夏威夷方面向我本土发动进攻的敌机动部队,同时,歼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舰队。”
  另外,根据协议,海军的作战要点如下:“海军以联合舰队主力支援攻略部队作战,并于登陆前使用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空袭中途岛,空袭的主要目标是敌驻岛航空兵。”
  从上述的命令来看,很明显,占领中途岛是首要目的。当然,山本大将的内心深处还有他的最终目的,那就是以中途岛决战为诱饵把美国舰队引向这方面来。所以,只要是同这一作战有关的行动,都要以先占领中途岛为目的,第二位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歼灭敌机动部队,二是把日本本土的防御圈推进数百海里,以便防止敌空袭日本本土城市。
  进攻中途岛定于6 月7 日( 东京时间) ,这是在战役开始前的一个月决定的。后来,实战证明这一攻击存在许多问题,但在当时,日本方面还是相当自信,并作了战斗编队,以为这次进攻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当时,日本陆海军出动的全部兵力如下:
  陆军1 个大队( 一木支队,3000名士兵) 、海军陆战队2800名士兵分乘16艘运输船出击( 此外,还有工程兵2500人) 。
  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乘坐旗舰“大和”指挥全军,其舰队编制情况是:
  第一,航空母舰部队( 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拥有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战列舰“榛名”、“雾岛”,重型巡洋舰“利根”、“筑摩”,轻型巡洋舰“长良”,驱逐舰16艘。据有关的资料记载,还有两种说法,一为11艘,一为12艘。
  第二,主力部队( 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拥有战列舰“大和”、“陆奥”、“长门”、“伊势”、“日向”、“扶桑”、“山城”,载雷轻巡洋舰“北上”、“大井”,轻巡洋舰“川内”,轻型航空母舰“凤翔”,潜水母舰“千代田”、“日进”,驱逐舰12艘。
  第三,中途岛攻略部队( 近藤信竹海军中将) ,拥有战列舰“金刚”、“比睿”,航空母舰“瑞凤”,重型巡洋舰“爱宕”、“鸟海”、“铃谷”、“熊野”、“最上”、“三隈”、“妙高”、“羽黑”,轻型巡洋舰“那珂”、“神通”,驱逐舰28艘,轻型航空母舰“千岁”、“神川丸”,运输船16艘。
  第四,阿留申部队( 细萱戍子郎海军中将) ,拥有重巡洋舰“那智”、“高雄”、“摩耶”,轻型航空母舰“龙骧”、“隼鹰”,轻型巡洋舰“木曾”、“阿武隈”、“多摩”,驱逐舰13艘。
  这是一支拥有百余艘舰只的实力雄厚的精锐部队。其中,除了向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出击的阿留申部队的17艘舰只外,其余80余艘的主攻方向都是中途岛。
  5 月27日和29日,航空母舰部队和主力部队分别从广岛湾拔锚启航了。航行途中,令人吃惊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联合舰队主力从柱岛锚地向丰后海峡进发途中,舰队被1 艘美潜艇发现了。当继续向前行驶时,又发现了1 艘美国潜艇。更加令人不安的是,30日这一天,攻略部队发现在它的前方有美潜艇向中途岛拍发冗长的紧急电报的迹象。接着,在途经威克岛的航路上又发现了美潜艇4 艘。综合起来看,总计约有12艘乃至16艘潜艇从日本本土至中途岛形成一个侦察网,向中途岛不断传送情报。
  然而,当时联合舰队完全沉醉在自己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无敌舰队的幻觉中,认为出现几艘敌潜艇“算不了什么!”仍旧按既定航线继续前进。当时,美潜艇奉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实施攻击,只是收集、报告日本舰队运行的情报。但是,在风驰电掣般杀向中途岛的日本舰队看来,美潜艇之所以不进攻,则是因为它们胆怯而已。这是一种何等单纯而荒谬的推论啊!如果冷静地分析一下,既然美潜艇向中途岛呼唤并发回了急电,不就说明了日本的这一秘密作战计划早已完全暴露在美国海军面前了吗?
  实际上,并不仅仅如此。大约在3 个星期以前,美太平洋舰队就已获悉了日本的中途岛作战方案,舰队司令尼米兹已经命令弗莱彻的机动部队火速从珊瑚海海域返回,以加强中途岛的战备。可以说,美国为迎接这一战役的到来,早已加紧布署,正严阵以待。
  (四)密码被破译——日军骄横,掉以轻心
  众所周知,山本司令长官的座机被截击而抛尸荒郊就是因为密电被破译而造成的。美海军的密码破译能力、精明强干的情报网以及令人难以想象的神奇的雷达侦察能力是何等的高超啊!可以说,先进的科学技术早已决定了日美战争的胜负。
  正因如此,美海军在两、三个星期以前就对日本的中途岛作战计划了如指掌了。如果说,日本海军临战前的一切准备除大本营之外要算美国海军最清楚,恐怕并不为过。
  更令人惊讶的是,就连有关奇袭珍珠港的部分绝密电报,也被美海军情报机关猎获,也就是说,在日美交涉期间,美国就几乎能够正确地掌握日本舰队的动向,甚至还破译了各军舰之间的无线电通讯密码,就连昭和16年12月1 日日本海军新更换的密码都未能逃脱被美国破译的命运。12月2 日,美海军情报部曾经向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拍发了紧急电报,电文是这样的:“今天没有获悉关于日本航空母舰的情报,根据新更换的密码判断,在200 余艘舰只中,没有一艘航空母舰,连日来日本航空母舰的行动十分诡秘。”
  金梅尔对此深感忧虑,并把他的想法写在自己的日记中。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焦虑不安的电报,但是,不管怎样忧虑,眼下毕竟还是和平局面。为了空袭珍珠港,日本机动部队秘密驶向单冠湾,这一行动恐怕连神仙也难以想象出来。总而言之,没有发现一艘航空母舰是令人吃惊的,如果当时日美战争已经爆发,金梅尔肯定会立即采取一切措施搜索日本航空母舰的动向。
  而今,战争已经爆发半年之久,所以,美情报机关从因为胜利而放松警惕的日本海军那里事先获知中途岛作战计划,是不足为奇的。
  那么,中途岛之战的结果如何呢?
  战斗中,南云海军中将的机动部队单枪匹马地孤军作战,最后导致惨败。山本大将的主力部队一炮未发,当获悉机动部队溃不成军的消息后,不得已只好忍痛收兵,狼狈地向濑户内海退去。近藤海军中将的中途岛攻略部队也不战而退。其结局就好象上帝故意捉弄日本似的。
  中途岛海战的作战概要大体如下:
  5 月27日,南云的机动部队首先踏上征途,满怀信心地向中途岛进发。途中于6月2日遇到前所未见的海上浓雾,因而,舰队只得排成一列纵队行进,并在每一艘舰的尾部拖上浮标,利用浮标扬起的浪花作目标,在浓雾中摸索前进。可是,由于雾气越来越大,这种方法也无济于事了。至于鸣笛、探照灯信号等更是丝毫不起作用。预计浓雾在一两日内即可消失,在大雾消失之前舰队可以缓行待机,但是,如果这样,那就无法在6 月7 日这一规定的日期发动攻势,不得已,南云终于决定用无线电进行舰与舰之间的联系。
  当时,南云认为,如果用长波进行舰队之间的联系,恐怕远方的敌人是不会截收到的。而恰恰是这“恐怕”二字,使南云舰队丧失了它的隐蔽性。哪里知道,这种舰与舰之间的无线电联系竟连600 海里之外的“大和”战舰也收到了。毫无疑问,它对正在搜索日本海军情报的美国海军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恩赐。当时,美国特混舰队离日本机动部队只有几百海里,完全有侦听到日舰电报的可能性,但实际上美舰队没有能够收听到这个电报。
  事出所料,第二天,海面雾开云散,竟是一个万里晴朗的好天气。自称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航空母舰、曾在奇袭珍珠港战斗中威震四海的“赤城”、“加贺”、“苍龙”、“飞龙”4 艘航空母舰按预定计划,向右方转向疾驶。6 月4 日下午2时,日舰在近处截收到美侦察机的无线电波。4 时40分,“利根”号派出的侦察机、晚11时半,“赤城”号母舰的观察员也都先后发现了敌机,日机动部队立即派出战斗机,但没有搜索到美机。
  激战的时刻就要来临了,离空袭中途岛只有两三个小时了。原订6 月7 日为登陆日,但为了击溃中途岛防御部队时抵抗势力,日军决定提前2 天发动攻击,因而把进攻日期定为6 月5 日此指东京时间,中途岛时间为6 月4 日。日军把战役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这黎明前的进攻上。
  在出击的前夕,机动部队司令官南云海军中将对敌情的判断,无论是作为一个需借鉴的经验,还是作为一个应该批判的对象,都有必要告诉日本国民。南云海军中将对敌情的判断由下列7 项组成:
  “敌人缺乏战斗意志,敌舰队大概会在我中途岛攻略作战开始后出来应战。”
  判断美海军缺乏作战意志,显然是盲目自信,掉以轻心。相反,美海军却一方面加紧为战争作着充分的准备,一方面迅速进入临战状态,时刻准备给予前来进犯的日本海军以决定性的打击。这恐怕是导致日本作战失败的一大原因。
  战况判断的第四项( 第二、三两项从略) 南云的第二判断是:中途岛敌空中巡逻主要是向西和向南,面不是向北和北西。南云的第三判断是:敌空中巡逻半径估计约为500 海里。更显得乐观可笑:“敌人尚未察觉我军计划,可以确信至少到5日晨为止我军不会被敌人发现。”这是何等孤傲自信、荒唐可笑的判断!其实,4日下午4 时40分和夜晚11时30分,日机先后2 次发现敌机踪影,但经过追击侦察未能如愿。如果南云的情况判断报告写成“有可能被敌机发现”,那么作为思想上的一种准备,岂不是更好吗?事实是,美海军已经非常清楚地探知了日本机动部队的企图并作好了反击的准备。
  战况判断报告第五项更具危险性:“没有迹象表明敌航空母舰在中途岛附近海面。”日本机动部队司令官南云中将的这种判断是建立在盲目推测之上的,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想象。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日本舰队事先根本没有派出侦察机去搜索美航空母舰的行踪。直到进攻中途岛的飞机起飞之际才派出侦察机,并且是抱着敌航空母舰不可能前来袭击的想法去执行任务的。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侦察,是导致这次海战失败的直接原因。
  对战况判断的第六项是,登陆作战之后,“如果敌机动部队敢来反击,我们可以转过头来迎击并有可能将其歼灭。”
  战况判断的第七项是,“若敌基地空军敢来袭击,我截击机和对空炮火能够将其全歼。”
  大本营对战况的判断也是过于乐观的。例如,大本营判断中途岛的美军守备部队兵力不过750 人,而实际上却是5000人;陆基航空部队约有飞机60架,加上刚刚增援的最多不会超过220 架,而实际上却是285 架有关资料记载,中途岛上美军拥有飞机120 余架。。由于错误地判断美守备部队为750 名,所以,大本营只派遣了一木支队的2800名士兵出击登陆。2800名士兵与5000名相拼杀,难免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临战前,上述七项对敌情的判断,真令人无法相信竟是出自半年前指挥奇袭珍珠港的足智多谋的南云司令官之手。不幸的是,战局结果恰恰与南云司令官的判断相反,遭到歼灭的不是美军而是日军。就当时日本拥有如此精锐的舰队而言,作出全歼美军的估计也是理所当然的。一切都应归罪于盲目自满和对敌人的“伏击”一无所知。
  (五)将士骄傲自满——侦察不慎,遭敌暗算
  6 月5 日凌晨1 时30分( 日出时间为东京时间2 时东京时间2 时即中途岛时间4日5时。,南云部队到达中途岛西北230 海里的水域。1 时45分此为日本东京时间。中途岛时间为6 月4 日凌晨4 点45分。,空袭中途岛的战斗开始了,只见第一攻击波的战斗机36架、水平轰炸机36架、俯冲轰炸机36架,总计108 架飞机,在友永大尉的指挥下,气势威武、有条不紊地冲向黎明前充满朵朵白云的海空,向中途岛扑去。日机驾驶员都是奇袭珍珠港的勇士,虽然计划实行的是“强攻”方案,但个个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机群腾空后不久,在友永机队的上空就出现了数架美PBY “卡塔林纳”式水上飞机,它们尾随在友永机队上空,在距离中途岛30海里处,突然投下巨大的照明弹——这是给中途岛上的美机发出的起飞信号。于是,美战斗机立即出击迎战,其余的全部飞到空中避难。
  在日机群到达中途岛之前,从凌晨3 时45分到4 时10分,双方进行了25分钟的激烈空战,空战打乱了日机群空袭中途岛的作战计划。然而,连美国方面也不得不承认,空战中的日本“零”式战斗机的性能和飞行员的技术远远凌架于美“格拉曼”式战斗机之上。这次空战,日方仅仅损失飞机2 架,而美国却损失了40余架据有关资料记载:美26架水牛式战斗机被零式机击落了17架,击伤7 架,只有2 架在战斗后安全返航;108 架日本飞机只有6 架被击落。。确实显示了日本战鹰的高超技术。
  空战的成功,打开了轰炸中途岛的通道。当日机飞抵中途岛上空时,只见机场上空空如也,没有一架美机!美地面部队也全部进入防空壕,唯一能够看到的只不过是砂地、机场和一些临时木板房。第一攻击波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于是,永友发出了“请求进行第二次攻击”的电报,随即率机踏上了归途。空袭收效甚微的原因就在于美军早就作好了充分的迎击准备,这不是作战技术造成的,而是作战指挥官们思想麻痹造成的结果。
  如前所述,南云海军中将错误的判断是:“没有迹象表明敌航空母舰在中途岛附近海面。”即便如此,为保证万无一失,他仍然派出了一批侦察机。作为一位深谋远虑的司令官,他理应再派出第二批乃至第三批侦察机,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其原因,一是对协助作战的增援部队寄以希望,但主要还是临战前疏忽大意,结果使极为重要的战前侦察搜索徒具形式。
  原来,在进攻中途岛的日机群出发的同时,南云海军中将就向东北方向海面派出了5 路、向西南方向海面派出了2 路侦察机成扇面进行搜索侦察。它们是:“利根”、“筑摩”2 艘重巡洋舰上的零式水上侦察机各2 架( 搜索距离300 海里,左侧向60海里) ,“榛名”上的九五式水上侦察机1 架( 出航距离150 海里,左侧向40海里) 派往东北方向。航空母舰“赤城”、“加贺”上的攻击机各1 架,派往西南方向。但是,“利根”、“筑摩”的水上侦察机在关键时刻因弹射器发生故障,比预定的出发时间晚了30分钟。这是一个严重的非同寻常的失误。“筑摩”的六号机在搜索途中由于气候恶劣,不得不于3 时35分中途岛时间为6 时35分。返航。这一系列现象表明,日军的战前侦察是相当马虎草率的。相反,美军的3 架水上侦察机于凌晨2 时30分就发现了日本的航空母舰,并把日本航空母舰的动向迅速电告美机动部队。很明显,美国获取了先发制人的重要情报。
  南云长官并不是海战的外行,再说,草鹿和源田参谋也都是极其精明的海战专家,所以,他们在派出向中途岛进攻的第一攻击波和第一批侦察机之后,立即布置了第二攻击波以对付有可能出现的敌航空母舰,其兵力除了由36架战斗机组成的空中巡逻队之外,还准备了36架99式俯冲轰炸机,36架97式鱼雷轰炸机,静候侦察机的情报。这确实是一个万全之策,如果“利根”、“筑摩”的侦察机按时出发的话,那么最迟到清晨5 时,这些智勇双全的侦察先锋( 分别由久经战场的板谷、江草、村田等指挥) ,就一定能发现美特混舰队据有关资料记载。“筑摩”号的搜索机按计划本应该正好从美特混舰队上空飞过,然而,它由于起飞时的失误( 据分析,也可能途中偏离了飞行航向) ,恰恰错过了这一良机。“利根”号的搜索机在回程搜索时才发现了美特混舰队。如果两机搜索时周密细致,或者搜索机能按时弹射起飞,后来发生的南云舰队的劫难是有可能避免的。,结果,误时30分,造成千古恨。
  如果南云长官进行第二次侦察搜索,譬如说,在派出第一批侦察机之后,隔30分钟乃至1 小时再派出第二批侦察机作补充搜索( 这是进行严格搜索的常规) ,恐怕在清晨3 时30分左右就会首先发现美国的一支特混舰队( 航空母舰“约克城”,巡洋舰5 艘,驱逐舰5 艘) 。“利根”号的侦察机第一次发现美特混舰队是在它返航的途中,并立即向南云司令官发回了第一号报告。接着,又于5 时25分( 中途岛时间4 日8 的25分) 发回了判明美舰队中拥有航空母舰的第二号报告。也就是说,日本失去了命运攸关的宝贵的2 小时,这2 小时的失误最终导致了日本失去了4 艘大型航空母舰。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舰队作战的状况吧。
  当时,在各艘日本航空母舰上整装待发的另一支由108 架飞机组成的机队,因为尚未接到发现美特混舰队的报告,显示出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就在这个时候,空袭中途岛的第一攻击波于清晨4 时10分( 中途岛7 时10分) 发回急电:
  “请求进行第二次攻击。”这是成功与失败的第三个关键。在这关键的时刻,南云终于下令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攻击。尽管参谋之间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结果,还是不得不服从“进攻中途岛是第一目的”这一作战指令。可以这样说,正是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所作出的决策,导致了南云长官最终在塞班岛自杀身亡。
  这一命令将引起连锁反应。首先,飞机的武器装备必须全部撤换,因为在第二次进攻之前,除战斗机以外,其余72架战机都已换装成鱼雷和轰炸军舰用的重磅炸弹,而要作陆地进攻,就必须将鱼雷和炸弹全部卸下来,然后换成攻击陆地目标用的80号炸弹。道理很简单,从高空投掷鱼雷攻击地面上的军营、士兵、飞机是无法奏效的。4 时30分左右( 中途岛时间7 时30分左右) ,弹药换装工作匆匆忙忙地开始了。就在换装工作即将顺利地结束的时候,来自中途岛基地的美机对南云部队展开了空袭。由于日机英勇作战,航空母舰巧妙躲闪,舰面炮火凶猛还击,终于击退了美机的顽强进袭。但是,当每一个人都想趁此机会松一口气的时候,如前所述,凌晨5 时25分,又传来了一个震惊人心的消息——“利根”号上的侦察机发回来的发现美航空母舰正在运行的报告。这时,出击中途岛的第一攻击波的机群已陆续返航,舰上正匆忙进行飞机的回收工作。另一方面,美特混舰队正在逼近,情形万分危急。南云手下的参谋们张皇失措,神经已经紧张到了极点,大家七嘴八舌,纷纷建议:“准备就绪的攻击机应该立即起飞!”“陆用炸弹不顶用了,必须重新换装鱼雷!”刹那间,参谋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结果,决定立即先将舰载机上用于轰炸陆地的炸弹,改换成轰炸军舰的炸弹和攻击军舰的鱼雷。命令一下,母舰舰面上乱成一片,就象蔓延的火舌眼看要烧到自己身上似的,人人惶恐不安,个个手忙脚乱。而在一个半小时以前,忙于把机翼下的鱼雷换成陆用炸弹的疲惫不堪的地勤人员,毫无怨言地再次拼命地给鱼雷机重新装雷换弹。
  5 时45分( 中途岛时间4 日8 时45分) ,南云中将向山本司令长官拍发了如下的电报:“5 时30分,发现敌航空母舰1 艘,巡洋舰5 艘,驱逐舰5 艘。位于中途岛10度,240 海里处。我们将驶向敌人。”
  同时,南云又向各战舰命令:“收机作业完成后,我部队暂时向北挺进,捕捉并歼灭敌机动部队。”此时,日本航空母舰正全力以赴地作着进攻美舰队的准备。进攻的兵力编队如下:“赤城”、“加贺”各派出战斗机3 架、鱼雷攻击机27架;“苍龙”、“飞龙”派出战斗机各3 架、鱼雷攻击机18架,总共准备出击的战机达到102 架。
  但是,要全部完成武器换装这一繁重的任务,最快也得需要2 个小时。6 时20分,当武器换装工作正在手忙脚乱地进行之际,美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渐渐逼近了。事态越来越险恶,只是由于日机顽强地进行了空中拦截,舰队才暂时摆脱了危局。此时,在炮火硝烟中拼命地进行着起飞准备的攻击队,到7 时35分此时即中途岛时间4 日10时35分。据有关资料记载,准备就绪的时间是10时25分。,已经万事准备就绪。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从“赤城”号母舰上起飞了第一架飞机。
  然而,就在日机起飞的一瞬间,美俯冲轰炸机突然冲破云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母舰扑来。刹那间,大型炸弹呼啸着径直向“赤城”、“加贺”、“苍龙”3舰飞来,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整整齐齐排列在飞行甲板上的日机,瞬间被裹罩在一片火海之中,并引爆了母舰甲板上停放的鱼雷和炸弹。只见舰内舰外,大火蔓延,舰员使用灭火器拼死奋战,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如果美机这一致命的轰炸发生在舰载机全部离舰之后,这一空前浩劫也许能够幸免。当时,假如再有5 分钟,舰上准备就绪的102 架飞机就能全部腾空。因此,后来人们说是“5 分钟之差”,使日本大型航空母舰化为灰烬。而实际上,“5 分钟之差”只不过是众多的原因之一。中途岛海战的惨败,并不仅仅是“5 分钟之差”造成的,而是由于骄横自信、疏忽大意和缺乏精神和物质上的准备造成的。
  日本的3 大航空母舰在转瞬之间全部报废完蛋了,唯有“飞龙”一舰完好无损。为了挽回败局,“飞龙”孤军奋战。7 时58分中途岛时间是10时58分。有关资料记载为10时40分。,“飞龙”号上的小林道雄大尉率领战斗机6 架、轰炸机18架,向美航空母舰“约克城”展开了进攻。结果,3 颗炸弹准确无误地命中该舰,使“约克城”遭到了重创( 日方有18架飞机未返回) 。进而,10时30分中途岛时间是18时30分。有关资料记载为12时45分。,友永大尉率战斗机6 架、鱼雷攻击机10架奔赴预定海域,对美航空母舰“企业”号发动了决死进攻,致使该舰连吃3 枚鱼雷,失去了战斗力,最后沉入大海( 后来判明,这艘航空母舰是“约克城”号) 。日机队指挥官友永以及日机8 架再也没有回返。
  航空母舰“飞龙”为日本航空兵争得了荣誉,立下了丰功伟绩。然而,就是这样一艘象阿修罗阿修罗,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鬼神,常与天神作战。一样活跃的航空母舰也未能幸免,终于在下午2 时30分( 中途岛时间5 时30分) 遭到13架美舰机袭击,中弹后舰面燃起了冲天大火。舰员们眼看母舰已不可救药,便纷纷含泪离舰。5 日深夜中途岛6 日凌晨。,日本主力部队轻型航空母舰“凤翔”号上的1 架侦察机发现了仍然冒着浓烟,在海面上漂流的“飞龙”号母舰。南云海军中将立即派驱逐舰“谷风”前去营救,但“谷风”到达预定海域时,在茫茫大海上再也没有见到“飞龙”。
  就这样,日本海军精锐的4 艘大型航空母舰在短短的1 天之内被彻底葬送了。与美国的“萨拉托加”、“列克星敦”并驾齐躯闻名世界的、被日本国民引以自豪的“赤城”、“加贺”、“苍龙”、“飞龙”4 艘大型航空母舰,在奇袭珍珠港战斗中立下了丰功伟绩之后仅7 个月,就匆匆地与世长辞了。这是做梦也料想不到的惨败。这一失败给日本海军的战斗力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对今后的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怪乎南云长官以及二、三位参谋决心以身殉职( 因多数人劝说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
  不仅如此,日方除了丧失4 艘大型航空母舰之外同时,日重型巡洋舰“三隈”被击沉,“最上”号受重伤。,还损失飞机322 架,大量身经百战的优秀航空兵指战员也在这次战斗中死于非命。与日本遭到的巨大损失相比较,日本舰队击沉美航空母舰“约克城”号、驱逐舰“汉曼”号、击毁美机172 架据有关资料记载,美方公布自己损失飞机147 架;日方公布美方损失飞机179 架。的战果,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自我安慰而已。
  关于战果报道,美日双方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美国方面,报纸上用了和报道珍珠港事件一样大小的铅字向国民报告了美舰队所取得的辉煌胜利,整版都充满了已经报仇雪恨了的那种喜悦。而日本报纸没有向国民报道自己丧失4 艘航空母舰的真情,仅仅报道了日本海军击沉美航空母舰1 艘,击伤航空母舰1 艘,击沉重型巡洋舰1 艘,击落敌机200 余架——不仅对国民隐瞒了失败真象而且夸大了海战战果,这是非常不道德的。
  为防止把失败的真象泄漏给日本国民,日本方面采取了非常严格的保密措施,即把被击沉了的4 艘航空母舰上的人员( 包括将官和士兵) 集中在各地的海军学校以及其他驻地,全部与外界隔绝,一旦海上有了任务,就从这些地方把他们直接送到海战战场。日俄战争中,东乡舰队的6 艘主力舰中有2 艘在旅顺口港外触雷沉没。这件事一直隐瞒了半年之久。此次中途岛海战中丧失的4 艘航空母舰被列为“绝密”,一直隐瞒到战争结束。
  在探讨中途岛海战失败的原因时,特别应强调的一点是,由于被奇袭珍珠港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产生了骄傲情绪,对美国海军的势力及战斗意志的估计过于乐观,从而在战况判断时疏忽大意。就笔者所见所闻,近半年内,日本海军也和陆军一样到处逞威风,举止言谈,傲慢至极。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导致了中途岛海战的惨败。
  (一)奇袭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美军对日反攻的第一步
  瓜达尔卡纳尔岛——这个南洋上默默无闻的小岛之所以最终成为“大日本帝国”溃败的致命点,就在于美军在此出奇不意地进行了成功的登陆。关于这一点,日军在当时真是作梦也没有想到。
  昭和17年8 月7 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登上了瓜达尔卡纳尔岛( 以下简称瓜岛) ,这是美国向日本本土进攻的漫长征途上的第一步。遗憾的是,直到该战役进行了一半,日本军队中那些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的军事专家们还没有完全觉察到这一点。综观全局,美军登陆瓜岛是有其深远的战略目的的,他们没有把征服日本的道路放在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和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方面,而是首先在南太平洋摆下战场,以长期作战为其战略方针,以瓜岛为出发点,以所罗门群岛为北进的踏脚石,逐渐向北推进,然后占领菲律宾,控制台湾和冲绳,最后挥戈逼进日本本土九州。这一慎重周密、宏大博深的战略反攻计划,始于瓜岛战役。对此,鲁莽急躁的日军在最初的日子里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此时,日军将士们还没有从胜利的幻梦中彻底清醒过来。虽然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本丧失了4 艘精锐的航空母舰,难免为此痛心疾首,但是,他们对胜利的前景仍然没有失去信心。如果从永野海军大将的“作战二年学说”这一观点来看,中途岛海战只不过是在四分之一的时间里遭到的一次挫败,显然,作战时间还相当长。从兵力上来看,仅有半年舰龄的最新式航空母舰“瑞鹤”、“翔鹤”雄风犹在,轻型航空母舰“隼鹰”、“飞鹰”、“瑞凤”仍完好无损,“龙骧”号尚能征战,新型精锐航空母舰“大凤”号(3.2万吨,常备飞机52架,备用飞机若干架) 预计1 年后便可建成,战舰“伊势”、“日向”已决定改装成航空母舰,6.8 万吨( 标准排水量) 的超级航空母舰“信浓”号可望在2 年后服役。
  另一方面,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联合舰队的水上兵力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其实力几乎等于美太平洋舰队的2 倍。如果在广阔的太平洋海域进行角逐的话,日本海军赢得胜利并不是没有希望的。因此,日本海军并不悲观,相反,却焦急地期待着进行海上决战。
  在日本军队迅速向南推进的同时,军队指挥官们却热衷于对政治经济政策的研究。在众参谋的头脑中,占据很大位置的竟然是一些诸如经济开发、稳定民心、政治控制等问题。简直可以说正处在从军人向政治家的过渡之中。当时曾经出现了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骚动事件,即东京的大报社以及地方上影响较大的10个报社把转轮式印刷机运到南方各主要城市,在那里发行报纸。就在发生这一事件的同时,美军开始了登陆瓜岛的军事行动——真可谓日军在搞政治,而美军却在搞战争。
  瓜岛位于所罗门群岛南端的要冲,是一个被丛林覆盖着的美丽的岛屿,拥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泊地隆加湾。这样一个美丽的岛屿竟然会变成一个残酷拼杀的战场,确实是大出世人意料的。正是由于美日双方经过近6 个月的殊死争夺战,才使瓜岛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岛屿。
  最初,日本军队占领这个岛屿完全是一个偶然的行动,因而仅仅从形式上派遣了以冈村少佐为队长的一支陆战队担任守备任务。这支为数不大的部队配备有小口径旧式山炮两门,机枪3 挺。这点少得可怜的武器严格地说,只不过是为了向当地居民示威罢了( 与其相邻的图拉吉岛上的情形大体也是如此) 。
  瓜岛实际上是位于所罗门群岛最前沿的军事要地,如果日方决心坚守该岛的话,完全应该部署必要的兵力,以极快的速度建造飞机场,进驻大批战机,掌握制空权,并认真加强空中搜索,连续进行不间断的侦察。然而,日军迟迟没有采取这些措施,等到日方一旦认识到对该岛进行武装增援的必要性时,美军已经迅速地登上了这个岛屿。
  大本营的轻敌思想确实令人愤懑。首先,大本营没有清醒地认识到瓜岛会成为美军大反攻的一张起跳板,反而目光短浅地认为这仅仅是一场局部的登陆战,并认为击退敌人在该岛登陆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与大本营相比,日本海军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瓜岛在战略上的地位的。他们认识到,如果美军一旦在这个岛屿上建立起空军基地,美国的强大的空中优势定会给日本海军在这一地区的制空权带来极大的不利。再者,如果美国在中途岛大获全胜的特混舰队与瓜达尔卡纳尔的航空兵力量相配合而行动的话,必将给日军南方海战战略带来重大的威胁。因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断然决定联合舰队第二、第三舰队进驻腊包尔,并指令提尼安基地的航空兵部队也向腊包尔靠拢。
  (二)海战迭起——血腥的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
  8 月7 日,美军突然登陆瓜岛,日本海军闻讯大惊失色。山本司令长官即刻命令第八舰队( 三川中将率领,拥有重型巡洋舰5 艘,轻型巡洋舰2 艘,驱逐舰1 艘)进行反击。8月8 日深夜,三川率舰队出奇不意地向在隆加泊地海面警戒的美澳联合舰队发动了夜袭战。美澳舰队措手不及,惊慌失措,无力应战,惨遭攻击。夜袭战仅仅进行了30分钟,三川舰队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在这次短暂而成功的夜战中,美海军重巡洋舰3 艘、澳大利亚重巡洋舰1 艘被击沉,美澳轻巡洋舰各1 艘遭到攻击后燃烧起火,遭受重创。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三川舰队进击途中,该舰队曾一度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敌侦察机发现,但是,幸运的是,这架澳大利亚侦察机上的飞行员却把情况报告给澳军司令部,当澳军司令部将情报转发给美军司令部时,为时已晚,战机已失,致使美澳舰队在毫无戒备的状态中遭到了三川舰队的沉重打击。日本第八舰队以其凶猛而神速的进攻取得了上述辉煌战果。这一海战被称之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即萨沃岛海战。。遗憾的是,当第八舰队凯旋返航之际,才觉察到没有乘胜对敌运输船队( 约40余艘) 展开攻击。此时,是重新返回再次发动攻势呢( 作战参谋的主张) ,还是为躲避次日清晨美机可能发动的空袭而就此逃脱呢( 此为长官的嘱托) ?最后,三川舰队终于返航了。
  关于三川舰队没有进而围歼敌运输船队就撤离了战场,有人批判说这是日本海军安于小成。在美澳的护卫舰队几平被全歼的情况下,如果三川舰队掉头杀向敌人的运输船队,最多再用2 个小时就能将停泊在隆加湾内的敌运输船只一网打尽。然而,三川却失掉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为此,三川遭到了非议。其实,这无须进行指责,因为日本舰队的作战指导思想一直是以歼灭敌军舰队为目标的,向船舶进攻仅仅放在第二位,这恐怕就是三川未能回戈猛击敌运输船队的主要原因。再说,中途岛之战惨败的阴影还历历在目,三川深知,不配备飞机掩护的舰队一旦遭到敌机空袭,难免覆灭的下场,因此必须随时提高警惕。
  日本陆军对假想敌国苏联的陆军部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美陆军的情况却一无所知,日军作梦也没有想到会同美国陆军作战。但在瓜岛争夺战初期,他们却自信地认为,一旦同美陆军作战,必能轻而易举地将其击败。总之,认为美国兵是不堪一击的。所以,在战役之初,日军对美军在瓜岛登陆毫不介意,甚至断言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将美军一扫而光,因此,一木支队( 两个月前曾计划派往中途岛而未实现登陆的那支部队) 接受了登陆瓜岛反击美军的命令后,斗志旺盛,干劲十足,声称一天之内即可夺回瓜岛机场,随即生擒登陆美军。8 月21日,争夺瓜岛机场的血战打响了,一木支队在美军的顽强抗击面前陷入了绝境,全线崩溃,大败而逃。
  首次进攻战出乎意料地遭到了惨败,一木支队残部和陆战队狼狈不堪地在舰队掩护下于25日撤离瓜岛。就在陆上激烈争夺的同时,日本联合舰队正期待着同敌机动部队进行一次海上决战。近藤中将的第二舰队和南云中将的第三舰队同时出击。8月24 日,日舰队发现了美航空母舰舰队,双方爆发了一场凶猛的海空激战,这就是所谓“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又称“东所罗门大海战”。。激战结果,日本海军损失了轻型航空母舰“龙骧”。美海军方面,航空母舰1 艘、战列舰1 艘遭受重创。这场瓜岛海域首次航空母舰之间的战斗,双方不相上下,胜负难分。
  进入9 月份,瓜岛的敌航空兵部队更加强大了,经过修复的机场发挥了巨大作用,形势对日军越来越不利了。
  在胶着争夺的形势下,日美舰队之间爆发了数次相当规模的海战。9 月15日,“伊-19 ”号潜艇创造了潜艇作战的新纪录,一举击沉了美“黄蜂”号航空母舰,立下了战功。10月13日,“金刚”、“榛名”突入瓜岛近海水域,以其猛烈的炮火轰击了美军机场,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是,就在这一天之前,由于美海军采用了新式雷达控制射击,致使日本重巡洋舰“古鹰”号在海战中即埃斯佩兰斯角海战。被击沉,“青叶”身负重伤,五藤存知司令当场毙命。这些海战是根据大本营的作战方针所展开的陆海军协同作战夺回瓜岛的一环,是与陆地作战紧密配合的。
  日本陆军不断向瓜岛增援兵力,输送弹药武器和物资以及供应品,屡遭美海军拦截,从而双方爆发了多次遭遇战。在瓜岛争夺战的半年之内,连同小型海战计算在内,约有百余次之多,如果把担任输送任务的驱逐舰和敌鱼雷艇交战的次数也统计进去的话,作战次数则达到150 余次,其中,几次较大的海战更是惊心动魄。诸如“南太平洋海战”即圣克鲁斯大海战。、“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亦即瓜达尔卡纳尔海战。等等。这些残酷激烈、规模宏大的舰队交锋,永远被载入了战争史册。
  半年来,日本陆军在这个孤岛上经历的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海军浴血奋战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也并不亚于陆军。以大小海战为150 次来计算,几乎每天都有一战。
  这些海上战斗都是以30年来海军在训练中所未曾学过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是相当生疏的。随着战役的深入发展,战斗越来越艰难了。例如,在供应救援方面,日本海军不得已采用被称作“老鼠运输”的方式,这对于军人来说,不可不谓悲凉可怜之至( 后述) 。从此,日本走向了失败的深渊。
  (三)太平洋上的“旅顺口”——坚不可摧的瓜岛机场
  在瓜岛,美军建造飞机场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建造临时木板房的速度,因为建造机场是机械化施工,主要工具是推土机。这种大型机械在日本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多次出现,曾一度使日本国民惊叹不已。其实,早在开战后不久,日本军队就见过推土机,当时他们为之惊讶万分。
  开战之初,日本军队向威克岛进击,并且顺利地占领了这个小岛,将美守岛部队全部缴械。攻占威克岛后,日军为了修复机场,指令敌军队长派300 名士兵参加劳动,当这位队长搞清楚交给的任务是修复机场时,他回答说:“仅用3 名士兵就足够了。”结果,只见他们使用一种安装在大型汽车上的机器,仅用了短短的1 天,就把机场修整完毕。当时用的就是推土机,它与铁锹、铁镐相比,工程效率提高了百余倍。
  仿造能力很强的日本人曾经为没有能够向国内运回一台推土机进行仿制而深感悔恨。而现在,当美军占领瓜岛一周之后便能够从瓜岛机场频频起落飞机的时候,日军官兵为美军修复机场的神奇速度而吃惊,深为忘掉威克岛那羞耻的一幕而追悔莫及。
  美国以其巨大的生产能力将大量飞机倾注瓜岛,连日来不断挑起空战,到8 月底,日本的航空兵基地一度陷入绝境,50架飞机全部报销了,日本海军急急忙忙派飞机前往增援,这样,著名的“所罗门消耗战”就此拉开了战幕。
  瓜岛被称为是太平洋上的“旅顺口”,而且终于成为无法攻陷的“旅顺口”。在此笔者不打算就时间和作战顺序去描写这一争夺战的全过程,只想对那些激烈的空战和舰队交锋的情节重点加以评述,把这一战斗的特殊性和“想象不到的重要性”告诉读者。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军队在旅顺口浴血奋战的壮烈情景,在此就不再详述了,这里,仅三言两语地回顾一下有关的几点。
  日清战争时,山路将军指挥下的日本精锐部队在一日之内就攻克了要塞旅顺口。而在日俄战争中就不同了,原计划一、两天内拿下旅顺口,结果事与愿违。在发动第一次进攻的时候( 明治37年8 月24日) ,新闻记者们甚至通宵达旦地守在陆军省的院内,等待着播发诸如“旅顺口陷落”一类的特大号外。但是,战局的进展使得记者们失望了,日军的攻势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历时4 个月的攻坚战中,指挥第三次总攻的乃木大将曾激昂地说:“若进攻失利,我将亲自持刀站在敢死队的前列。”在这次旅顺口攻坚战中,日军伤亡官兵达5.9 万余人,直到第二年1 月才历尽了千辛万苦攻入旅顺城。
  瓜岛并无坚不可摧的工事,但却拥有至关重要的机场和航空兵部队。8 月21日,一木支队信心十足地决心在一日之内拿下瓜岛,结果在进攻中一败涂地,他重蹈了陆军前辈藐视旅顺口攻坚战的覆辙。之后,日本陆军又厉兵秣马,扬言此次一定要拿下瓜岛,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总攻击。川口少将率领4000人马,激战1 昼夜,结果又溃不成军,以失败告终。这同第二次进攻旅顺口时惨败的情形完全一样。
  日军连续两次进攻失利,使大本营陆军部终于改变了对瓜岛美军的看法。10月24日,由丸山中将率领的以仙台第二师团为骨干的一个半加强师,配备了重炮及其他武器,发动了第三次进攻,并发誓以决死之精神一举歼灭美军。日本海军也出动了第二、第三舰队,随时准备截击胆敢前来增援的美特混舰队。殊料瓜岛上的美军早已以10倍于日本的兵力严阵以待。激战结果,日军又遭惨败,这与旅顺口第三次总攻击的命运相同。
  战局至此,大本营内被一派忧闷的气氛笼罩着,甚至对能否在瓜岛与美军相抗争也产生了疑问。因为这一次担任主攻的仙台师团非同一般,它在日俄战争中曾一度夜袭弓张岭师团,大获全胜,可以说是具有世界水平的精锐部队,早已威名大振。但是,由于美军精良的装备和顽强的作战意识,一日之内将赫赫有名的仙台师团击溃了。为了避免类似的败局再次发生,日本陆军决定使用重型武器进行正面进攻,发动针锋相对的争夺战。10月底,组成了以今村中将为司令的第八方面军,并决定派遣第三十八、第五十九两个师参战。这次瓜岛进击与第四次进攻旅顺口一样,天皇也下达了诏书。然而,在美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日本的运输早已陷入绝境;再说,如果第四次进攻一旦失败,大日本陆军必将声誉扫地;何况,再加上有人认为,这一战役本来就不该打,于是,昭和18年1 月4 日,东京断然决定从瓜岛撤退。旅顺口要塞虽然历经艰难,最终还是攻陷了,但日军在瓜岛却落得了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美国陆军少将安德森在总结这次战斗时曾说:“日军在发动第二次进攻时,如果能够投入象第三次进攻时所使用的兵力,美军便有可能吃败仗。通过日本的第二次进攻,美军摸清了日本夺回瓜岛的意图,于是,立即进行了大规模增兵,终于防御成功。
  然而,日本军队为争夺瓜岛所付出的巨大的血的代价已成现实,安德森事后所说的这一席话又有什么用呢?
  (四)两败俱伤——南所罗门海面诸海战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海战的情形吧。就在瓜岛陆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连日来,海面上也炮声隆隆,爆炸声此起彼伏。
  首先,大本营频频地指令海军要振作精神,军令部也十万火急地催促舰队重整军威,以便一举歼灭在中途岛海战中逃避打击的敌特混舰队,同时协助陆军夺占瓜岛。由于联合舰队预感到这一作战计划确实要冒几分风险,遂决定先由机动部队南下,到瓜岛近海发动截击作战。为避免盲目性,山本司令长官没有亲自下达作战命令,只是通知参谋们与军令部加强联系,并把决战之重任托付给南云和草鹿两位将军。鉴于瓜岛登陆作战的困境、大本营的阴郁气氛以及联合舰队的声誉等等,两位将军决心南下大干一场。
  由第三舰队的航空母舰“翔鹤”、“瑞鹤”、“瑞凤”、“隼鹰”,战舰“比睿”、“雾岛”,重型巡洋舰“熊野”、“铃谷”、“利根”、“筑摩”,轻型巡洋舰“长良”以及6 艘驱逐舰组成的机动部队,在尚未获悉敌舰队情报的情况下就拔锚启航了。这是多么令人心悸的冒险之举啊!
  10月24日晚11时左右,南云舰队被美侦察机发现,并于凌晨0 时30分遭到攻击。美侦察机一向是携带着炸弹外出执行任务的,而且往往是在返航的一瞬间实施高空轰炸。结果,有一颗炸弹落到了“瑞鹤”和“翔鹤”之间,掀起了高达百余尺的水柱。凌晨4 时许,美侦察机投掷的一枚炸弹击中航空母舰“瑞凤”号的甲板。美侦察机采用的战术是:进行投弹攻击,若击不中,也给对方制造恐慌,若击中目标,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总之,日本舰队意欲寻敌作战,不料却被敌机首先发现,惊慌之中,只好立即退到作战圈外。
  凌晨3 时30分,日机动部队开始了第二次侦察搜索,充分借鉴了中途岛失败的教训。
  凌晨4 时50分,日机终于在东南250 海里处发现了美特混舰队,南云立即派出了由67架飞机组成的第一攻击队,由関少佐率领,径直扑向美特混舰队所在海域。上午6 时,第二攻击队的48架飞机在村田少佐的指挥下也腾空而起。这两支攻击队的成员都是身经百战的空中勇士,他们抱着不获巨大战果决不轻易返航的信念踏上了征途。果然,不久便传来了胜利的消息——机队先后命中了美航空母舰3 艘、战列舰1 艘、重巡洋舰5 艘、驱逐舰4 艘。敌舰有的被击沉,有的受重伤。因为这一天正是美海军纪念日,所以,美国方面没有公布损失的确切数字,只报道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损失。其中,遭到猛烈轰炸的美国舰只中有大型航空母舰“大黄蜂”号(1942 年4 月18日曾载机空袭东京的航空母舰) ,当它拖着浓浓的黑色烟雾在海上漂流时,山本五十六曾下令将该舰“拖到特鲁克去”,但因该舰烈焰熊熊,无法靠近,不得已只好命令日驱逐舰发射鱼雷将其击沉。对日本来说,“大黄蜂”号的沉没总算报了空袭东京的一箭之仇,使日本官兵欢喜若狂。
  另一方面,日本舰队的损失也是不小的。旗舰“翔鹤”的飞行甲板被炸得残缺不全,母舰“瑞鹤”受中等程度的损伤,损失了70架飞机以及全部技术熟练的飞行员;而美方的损失除上述数字外,还有约80架飞机尸沉大海。从双方胜败的比例来看,可以说70% 的胜利在日本一方。
  与此相反,在随后爆发的“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70% 胜利则在美国一方。这时,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已经回到濑户内海,增援瓜达尔卡纳尔战斗的重任,已由近藤中将指挥的第二舰队承担。日本方面计划在瓜岛隆加泊地进行“舰队杀入”式的作战,以舰炮同美护航舰队进行一决雌雄的遭遇战。11月12日,战列舰“比睿”、“雾岛”率水雷战斗队在进入隆加泊地的途中同美舰队相遇,双方爆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夜海炮战,结果美方被击沉了4 艘舰只,日本方面损失了战列舰“比睿”号。
  11月14日,为补充瓜岛兵力而必须强行向该岛运输日本陆军第三十八师团的行动开始了。如要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海军必须派遣强有力的舰队进行护航。于是,近藤长官亲自指挥,率领由战列舰1 艘、重巡洋舰2 艘、轻型巡洋舰2 艘、驱逐舰9艘组成的护卫舰队迅速出动了。美军为阻止日本海军的这一行动,派出了以2艘新战舰( “爱达荷”级16英寸炮舰) 为骨干的特混编队北上迎击。经过数回合残酷激烈的夜战,3 艘美舰被炸沉,日本战列舰“雾岛”也被美舰击沉海底。三川率领的护航运输船队也未交上好运气,11艘之中有7 艘丧命,舰队的重型巡洋舰“衣笠”号也被敌舰击沉了。
  在这场被称作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之中,就双方的损失来看,日方较大,约占60-70%左右。
  海战之后,美机动部队撤离了瓜岛海域,日本联合舰队的主要舰只也返回内海修整。这时,美军的飞机完全能够从瓜岛基地起飞,并以此实现空中增援。相反,日本的基地空军只能从遥远的布干维尔岛起飞( 仅拥有战机30架,而陆军飞机对越海飞行是无能为力的) 。在美军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日军无论如何也无法同美军相抗衡了,可以说,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
  (五)驱逐舰的狼狈相——瓜岛海战的悲剧
  11月18日黎明,根据日本水上侦察机发回的情报进行分析,确认美国在瓜岛南部建立了6 个飞机场,配备了数百架飞机,军事力量远远超过了原先的推测,表明美航空兵力量得到了迅速加强。
  日本海军方面以强行运送陆军部队为目的,计划重新组编一支新的舰队,但是,在美军掌握制空权的形势下,日本军舰和运输船只若向瓜岛接近,就意味着自取灭亡。而且,哈尔西的特混舰队中的航空母舰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势力日趋雄厚。至此,所罗门群岛中的大部分岛屿已置于美国制空权之下,日军向瓜岛进行运兵增援已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全部用高速驱逐舰输送,要么隐蔽地从海底用潜水艇进行运输,二者必居其一,别无其他良策。如果动用驱逐舰在夜间担任运送任务,那就意味着包括巡洋舰在内的日本军舰全部在所罗门群岛销声匿迹了。
  就这样,日本海军的驱逐舰群白天就象出租汽车一样全都集结在布干维尔岛的肖特兰湾内,一俟夜幕降临,立即出动增援。白天,美机每天都来轰炸,日本海军称它为“班机”。当美机空袭时,日本的驱逐舰就在海面旋转航行,进行躲避。若美机投弹,日舰就左避右闪,巧妙地与美机周旋。此种状况,每天如此,反而练就了驱逐舰高超的避弹技能。有些操舰技术高明的舰长竟饶有兴致地在等待着敌机的到来。当时的水面舰队司令官小柳在他的著作《太平洋海战史论》中描写驱逐舰的回避动作时,称它为“盂兰盆舞在日本,从旧历7 月13到16日,在盂兰盆会期间,男女合着歌曲和音乐跳的民间舞蹈。”。联想起血腥苦战中这一滑稽可笑的场面,人们忍不住要笑起来。
  然而,驱逐舰每晚的运输任务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的任务是强行向瓜岛的守备部队运送粮食,岛上接近1.5 万名官兵完全依靠驱逐舰运来的粮食维持奄奄一息的生命,海上有上千名官兵身患营养不良、疟疾、慢性痢疾等疾病,全军将士整日都潜伏在热带原始森林中,躲避美机致命的空袭,可以说,战火中的瓜岛就是人们的活地狱。
  粮食运送的方法确实令人震惊——首先把粮食装进类似汽油筒一类的圆筒中,100 多个为一组,用麻绳系在一起,把它们吊在舰舷两侧。当驱逐舰靠近海岸时将粮食筒投入海中,在万籁静寂的夜晚,由瓜岛日兵数人游到粮食筒处,抓住绳子拖到岸边,其方式就象运动会上的拔河比赛,只不过这是在默默无声中进行的比赛。然后,必须在黎明前把粮食全部运抵热带森林处隐蔽起来。有时候,由于水流过激而把粮食筒冲走,必须赶紧组织水上敢死队进行抢救。
  更困难的是,这一系列深夜海面上的“激战”,原则上必须在15分钟之内完成。这是突破美机、鱼雷艇、驱逐舰的警戒而采取的冒死之举,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和计算的。对日军官兵来说,为维持万余名生命的这一友爱精神和应尽义务的观点就是排除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动力。
  想一想吧!在驱逐舰舷两侧吊着上百个粮食筒的那副姿态,再回顾一下停战后两手搭肩,背着粮食在车站上飞跑的老太太,人们会有何感想呢?曾经先后担任过28次运输任务的一位驱逐舰舰长这样感叹地说:“我到底为什么要参加海军自己始终也搞不清楚,但是,每当我想到拴在这粮食筒上的绳子就是瓜岛将士们的生命线时,我只好忍耐着干下去。”当昭和18年2 月1 日20艘驱逐舰分3 次先后把1.3 万人从瓜岛运出,在接受热泪盈眶的日军官兵感激的行列中,就有这位出色的舰长。
  最后的瓜岛大撤退,日军是分3 次由20余艘驱逐舰担任运输的,在运送过程中,虽然每次都遭到美机猛烈轰炸,但是,并无1 艘损伤,这大概是因为驱逐舰目标小,速度快,敌人很难捉住目标的缘故。尽管这样,能够安全地将1.3 万人撤离瓜岛,也是因为两个半月来日舰官兵夜复一夜地在频繁运输中提高了航行技巧和机动灵活性的缘故,否则,决不会在敌人猛烈的空袭下成功地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最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估计完成这一撤兵任务可能要损失半数左右的驱逐舰,若将此估计与实际战况相对照,把这一撤兵视为大获全胜的海战而加以庆贺,恐怕也并不为过。
  但是,很早以前就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把驱逐舰用于运输并打算失掉它,必将会给今后的海战带来极大的影响。然而,近3 个月以来,驱逐舰大量被用于运送粮食及其他物品而损失甚少。从这一事实出发,有人提议要建造不装鱼雷和大炮的“专门用于运输”的驱逐舰,就在要着手对此进行设计时,因决定从瓜岛撤退而停止了。
  细想起来,脱离了舰队海面决战还算什么海军军人。这种怀疑态度和士气的沮丧,不能不对海军战略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这种不良影响也蔓延到潜艇部队。
  (六)出动潜艇运输——瓜岛悲剧的结论
  日本驱逐舰不仅扮演着跳“盂兰盆舞”的角色,还被作为“出租汽车”指利用夜间快速定时运送兵力及物资增援瓜岛的日本驱逐舰。美军称其为“东京快车”。而驱使,对此,即使外行人也能看得出来——战局的前景一片暗淡。
  同驱逐舰一样,将潜艇部队现有大部分兵力专门用于瓜岛运输又是一大失误。38艘潜艇接受潜送任务,成为一支“潜水运输队”,其中有6 艘被敌舰击沉。由于潜艇上的全体人员无一幸免,因而潜艇被击沉时的详情不得而知,但是,损失了当时潜艇部队有生力量的30% 以上却是一个事实( 在这期间,所罗门海域丧失潜艇总计共达20艘) 。如果说丧失2 艘战舰和为数甚多的官兵一事暂时尚可忍耐的话,那么,从根本上颠倒潜艇的真正用途,如同用剃刀来砍柴一样,把潜艇用于运输所犯下的错误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
  就这样,日本潜艇卸下了鱼雷装上了罐头,对此,官兵们神态沮丧地说:“哎,今天又是运输。”然后慢腾腾地钻进了潜艇。官兵们深知保国之责重大,但是,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要把用鱼雷攻击敌航空母舰为使命的潜艇改为满载着罐头去大搞运输工作,更何况敌人的潜艇就在眼皮底下逞威风,正在凶猛地截断日军运输线。目睹这一现实,日舰官兵们又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呢?
  因为大本营企图倾注陆海两军的全部力量来进行瓜达尔卡纳尔作战,所以,潜艇和上述驱逐舰的情况一样,对自己所担任的工作没有表示异议,即使有人抱有不满情绪,也必须忍气吞声、全力以赴地去干。对潜艇部队丢掉“本行”而被迫忙于“副业”,官兵们只能感到遗憾。
  所谓“本行”,系指切断美国和瓜达尔卡纳尔之间的海上运输线,或者是攻击澳大利亚和瓜岛之间的交通线。美军在瓜岛上驻扎的兵力达3 个师以上,常备飞机数百架,因而美国要向这个岛屿进行弹药和粮食的补充供应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同日本从布干维尔向瓜岛补充供应相比,因供应量大且距离远而加大了难度,这是对美国方面极为不利的。在此情况下,如果对其交通线不断发动袭击,肯定会陷敌于严重的困境之中,而且,只有这种攻击才是日本潜艇部队应该倾其全力、符合其主要使命的作战。
  如上所述,在瓜岛西岸巡逻的3 艘潜艇中的1 艘用鱼雷击沉了美航空母舰“黄蜂”号,看来,如果给潜艇部队这种作战自由的话,无疑将取得相当大的战果。现在,潜艇部队之所以战绩甚微,主要原因是采取了错误的作战方针。
  仅从瓜岛争夺战来看,如果当时动用全部潜艇兵力( 拥有潜艇30余艘) ,在该岛以东或以南海面撒下截击网,狙击敌运输船队,肯定会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威胁。这一设想通过日海军潜艇部队( 第六舰队) 从协助基地作战的战斗中解脱出来( 昭和20年) ,转向对海上敌船舶进行攻击战之后,马上多次击沉敌舰船,获得较大战果一事,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反过来,让我们再冷静地分析一下瓜达尔卡纳尔的战局。为了避免岛上作战人员病死、饿死,确实已无力顾及作战是否合理。虽然明知这种作法是不符合作战方针的,是不科学的,但不得已仍把海军力量倾注于去搞粮食运输。从这个角度来说,潜艇用于运输似乎又是无可非议的。
  说到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点,那就是,连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氧气鱼雷”的日驱逐舰都在竭尽全力地从事运输工作,那么,潜艇部队又有什么理由愤愤不平呢?导致这种局面只能用“作战失败”这一句话来概括。实际上,迫不得已而进行这种不合理的作战本身就意味着某种失败。
  局部失败如果继续下去,就将扩大为全面失败。昭和17年的除夕,失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停止瓜岛作战的论调一时在最高统帅部蔓延。昭和18年1 月4 日,在最高统帅部会议上,大本营终于决定从瓜岛撤兵。大本营把撤退称之为战略“转移”。当时,笔者以“战略撤退”这一军事术语给大学生作了一个报告( 笔者当时担任庆应私塾大学国防论课程) ,为此,后来还受到宪兵队的警告。在这次战斗中,军队的神经变得十分脆弱。作为军事术语,确有“战略转移”一说,但是,日本位于北方,向北方挺进就是撤退,所以,对“战略转移”这个词,凡是有一点地理常识的人,都不会苟同的。
  “瓜岛撤退”于昭和18年2 月中旬结束,海陆军都从历时6 个月的艰苦作战中解放出来了。然而,这种“解放”只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美军反攻的步子没有停止,他们以更加迅猛的气势以所罗门群岛为踏脚石,开始向北长驱直入。因此,确切地说,吸取日本血液的著名的“所罗门消耗战”,倒不如称之为“所罗门吸血战”更为恰当。
  (七)惊人的航空消耗战——盲目进击所罗门的严重后果
  所谓的所罗门消耗战,指的是自昭和17年8 月美军从瓜岛登陆开始,到昭和19年2 月日军放弃腊包尔为止,大约历时1 年半的日美双方在所罗门群岛进行的争夺战。这次战斗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美军登陆瓜岛至日军从瓜岛撤离历时6 个月的激战为第一阶段;日军在瓜岛争夺战中失利后至日本航空兵从腊包尔撤离历时1 年的战斗为第二阶段。对于日本来说,以第二期的空战所造成的伤亡最为严重。
  在瓜岛争夺战的6 个月中,日本丧失飞机893 架、驾驶员2362名。在战役的第二阶段中,残酷的海空战总共使日本丧失飞机6203架,驾驶员4824名。在整个所罗门航空消耗战中,日本合计损失飞机7096架,相当于开战初期所拥有的2172架飞机的3 倍以上,可谓损失惨重。虽然日本的工厂日以继夜地进行大规模的飞机生产,但是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前线的损失。再说,即使生产的飞机能够弥补损失的一大部分,但飞机驾驶员配备不上也无济于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7000余名飞行员的牺牲的确是一个难以补偿的重大损失。那些在奇袭珍珠港事件和印度洋战斗中曾大显身手以及在中途岛海战中幸存的空中勇士们,在这一期间几乎都把鲜血洒在所罗门群岛上空。1 年半以来,日本损失飞机数目如下表。
  机种损失数目飞行员战死数目
  战斗机3264架1581名
  舰载轰炸机和攻击机1119架1292名
  陆用轰炸机和攻击机1087架3115名
  水上侦察机和战斗机557架568名
  飞艇113架385名
  其他956架245名
  合计7096架7186名
  对于美国来说,所罗门战役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消耗日本空中力量为其目的。但是,结局却出乎意料之外,美国竟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战果。美国北上进攻的战略耳标是收复失地和进攻日本本土。美军对于进击目标采取的战术是:首先发起空袭,然后利用舰面炮火轰击,一俟日军抵抗力量大部被摧毁之后,便乘机登陆。在占领的同时抢修飞机场,站稳脚跟后以此扩大空中攻击圈,为占领下一个岛屿打下基础。当时,美国空中力量之强大,海军官兵之勇猛确实使日本相形见绌。停战时,美海军飞机的总数竟达到了40893 架。日本与之相比,简直可以说霄壤之差。战争中,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以及加上改装了的航空母舰的数量曾达到了60余艘,因此,日军在战争中也曾一度在空中占了优势,在所罗门战斗中,日本航空兵也曾大显身手。然而,在空中力量的对比是100 架对30架这一情况下交战,如果双方在第一天都损失飞机30架,那么第二天的战斗便是在70架对0 架的情况下进行——这种力量的差别造成的后果,恐怕连小学生也会算得非常清楚。
  日本不惜大量耗费国民用以维持生命的血汗钱,拼命制造飞机运往战场,但是,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前线的需求,不得已只好再次动用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可是这样一来,那些能够在航空母舰上起降的飞行员却白白地把性命丢到原始森林之中去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损失啊!这时,美军凶猛的攻势以及日本空中力量的严重损耗,使得战局愈来愈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不久,日本统帅部终于承认日本的军事力量不如美国。其实,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力量,日本方面望尘莫及,这一点在战前连中学生都知道。
  总之,日本军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出击过猛,用军事术语说那就是“超越了进攻极限”。笔者曾于昭和17年5 月在《中部日本新闻》上分数次发表了题为《进攻极限》的论文,拐弯抹角地劝阻不宜向南方进击。在名古屋车站,一位购买《中部日本新闻》的大阪实业家对笔者说:“我的担心得到了理论上的证明,对您的文章,我深有同感,我想把论文从头至尾细读一遍,因此,我愿成为该报的定期的读者。”当我知道这位实业家是持反法西斯立场的时候,我立即毫不犹豫地把两、三份简报送给了他。不久,我从一位陆军朋友那里得到劝告,说如果再热衷于写这种论文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请慎重考虑( 这位陆军朋友是谷获大佐,后来他升为中将) 。
  “进攻极限”指的是进攻军队若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导致攻势减弱,给败退之师以得势之机,使其转退为攻。细想起来,事实确是如此。一支军队如果在侵入作战成功之后仍继续发动攻势,必将逐渐拉大后方供应线的距离,使弹药、粮食的供应更加困难,同时,部队在燃料方面的供应也将陷入危机。加上对地形不熟悉,在敌占区又得不到当地居民的协助,这样,军队便面临着重重困难,逐渐成为疲惫之师,毫无疑问,战斗力将大大削弱,这种情况的出现恰恰有利于敌军,因此,反过来又遭到对方的攻击,使一度以破竹之势迅猛进击的军队有可能陷入败退的局面。
  从战史上来看,任何具有优势的进攻部队在作战到达某一地点时,都必须暂停进攻,进行休养补充,再整阵容,以便发动第二次举攻。笔者认为,这种理想的暂停线就是“进攻极限”。
  (八)超越进攻极限——责任归罪于最高统帅部
  关于“进攻极限”的判定,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却十分困难。“进攻极限”究竟应该定在哪里?一旦决定,又将怎样马上落实,这都是些难题。无论是哪一国家哪一支部队,大概都免不了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在前线乘胜追击的将士们无论如何不会放弃仓惶逃遁的敌军,作战指挥部要想阻止这种追击也是相当困难的,往往是战局已陷入走投无路之际才不得不加以考虑。更何况,发现“进攻极限”是一般的具体作战指挥官们难以做到的,只有具有相当洞察力的著名指挥官才能正确判定。
  以近代战争为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马恩河会战”时,德国部队超越了“进攻极限”,遭到法国军队的反击,不得不实行战略总退却,从而失去了企图进行短期决战的机会,陷入了长达4 年的长期战争之中,最终遭到失败。当时,自命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德国军队的右翼部队,连续进行了22天的进攻,经历了16次战斗,于9 月5 日到达马恩河。但从战略上来看,在8 月末德军就应该在埃纳河北面停止攻势,进行休整,以便恢复战斗力。这就是所谓“进攻极限”的问题。从当时德国公开的战史报道来看,德国军队司令部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已达到“进攻极限”,但是,当战斗进入9 月份时,对此已有所觉察,并于9 月6 日下达了:“第一集团军立即在马恩河和埃纳河之间地区停止前进”的命令。然而,第一集团军司令克鲁克大将却无视这一命令,继续追击退却中的法国第五集团军和英国军队,远远地超越了马恩河一线。就这样,德国军队拉长了战线,被法国军队杀了个回马枪,爆发了著名的200 万大军激战的马恩河战役。激战5 昼夜,结果,德军不得不退却,从而永远失去了一次早期决战的大好机会。
  在此,让我们再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三个例子。1940年,意大利墨索里尼的军队越过埃及国境侵入了西迪巴腊尼,超越了“进攻极限”,被英军将领韦维尔击败。但后来,韦维尔在与德军交战中又追击700 余公里,也超越了“进攻极限”(班加西附近),遭到德国将军隆美尔元帅的反击而败退。然而,在后来的战斗中,隆美尔元帅又长驱进击,在托布鲁克一带超越“进攻极限”,结果遭到溃败,宏伟的作战计划从此付之东流。另外,在德苏战争中,双方都有因超越“进攻极限”而遭失败的教训,关于这一点,人们恐怕也记忆犹新吧!
  因此,作为一员名将,首先必须善于发现第一“进攻极限”,然后再作第二次进攻的准备。这期间一般称之为“作战间隔”。即使是世界上有名的将领,在处理这种“作战间隔”时也深感棘手。这是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来决定的。如果在作第二次进攻的准备中敌人实施反扑,此“作战间隔”将会遭到破坏。但是,如果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发动进攻,设定“间隔”,是能够正确判断出“进攻极限”的。日俄战争中,日军从得利寺到辽阳、沙河、奉天各作了2 个月的“间隔”,重整了兵力,把“进攻极限”预定在奉天,然后,在战略上采取进攻防御的方针,向着结束战争的目标迈进。
  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是不允许日本有“作战间隔”的。瓜岛撤退后,美军不容日本有一丝一毫的喘息,继续进攻,而且攻势不断加强。另外,从所罗门战役后半期开始,日本企图搞1 年的作战间隔,以谋求恢复其空中力量。但是,就在整顿工作尚未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美国又向马里亚纳群岛( 以塞班岛为中心) 出击,给日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不难看出,美国的“作战间隔”非常短,而且“进攻极限”相当长。
  “进攻极限”是由该国的兵力、供应能力以及进击速度不同而各异的。美国方面特意把“进攻极限”设定在很远的地方。相反,日本却一直把“进攻极限”设定在短距离上。此次南进作战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是出自如果没有石油则不能进行战争这样一种考虑。然而,日本的石油运输能力( 包括其他物资) 在昭和16年12月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于是,日本决定用掠夺来弥补不足。开战时,每当舰队在印度洋击沉1 艘船舶时,军令部就严厉地训斥道:“不能击沉,一定要设法捕获。”
  从上述情况来看,可以说日本方面从战争一开始就忽视了“进攻极限”这个大问题,而仅仅抱着既然战争已经打响,只好竭尽全力干下去的信念。
  按理说,日军应该以确保油田地带和交通安全为最大限度的战场为前提,及时汇集兵力,停止进攻,早日制定“进攻极限”,重新考虑战斗区域。把敌人赶向远方看起来似乎是安全的,然而实际上随时都有拉大作战间隔的危险。
  腊包尔就已经处于“进攻极限”的边缘,由于岛屿、港湾和陆地有所不同,所以战斗区域稍有超越也难免的。实际上,战争一开始就应该考虑到将所罗门战役控制在北端的腊包尔,而将瓜岛以北诸岛置于决战战场以外。然而,就当时情况来看,要求大本营能有这样的深谋远虑和勇气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对于前线的司令官和将军们来说,这又是他们权限以外的事情,所以,所罗门消耗战战略失败的责任应该归罪于最高统帅部的无能。
  (九)反攻战略之争——对日反攻战及其意见分歧
  如上所述,自昭和17年8 月到19年2 月之间,日美在瓜岛以及所罗门群岛历时整整1 年半的战役概况,已经基本上清楚了。战役之后,西南太平洋海空暂时平静了( 美军发现在马绍尔群岛的夸加林岛上建有日本飞机场则是在昭和18年12月的事情) ,看来,决战战场似乎移到了南方各岛,人们怀疑舰队主力的海上决战才刚刚敲响了锣鼓就匆匆地收场了。
  如同在日本人们难以摸清联合舰队的行动一样,美国方面也捉摸不透日本舰队的动向。除了仅能推测两国舰队总有一天会交战之外,其他一无所知。再说,自美国对日反击的第一步——攻占瓜岛以及图拉吉岛之后;海战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那种大舰队从正面进攻的作战方式已经无影无踪,而以登陆作战以及支援登陆作战为主的陆海空战斗成了主要的作战形式。
  事实上,在昭和17年日版原文是昭和18年(1943 年) ,有误。,美国的战争最高领导者就决定要逐渐踏上“占领东京的道路”,并在7 月2 日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通过了“瞭望台”战役计划,该作战方案规定:(1) 预计在8 月1 日夺取图拉吉岛以及附近各军事要点,战役由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负责指挥。(2) 占领所罗门群岛的其他各岛以及萨摩亚群岛疑原文有误。据分析,这里应指俾斯麦群岛。,战役由麦克阿瑟将军负责指挥。根据这一计划,出现了相同海域和同一攻击目标的战斗却分属于美海陆两军指挥这一奇怪的现象。例如,进攻图拉吉、瓜岛主要由美海军承担;进攻布干维尔、腊包尔主要由美陆军承担。这样,美国陆海军之间一面同日本进行着殊死决战,一面进行着激烈的权力争夺,因此,在瓜岛和所罗门群岛战斗中,日本若能攻其不备,不能说没有成功的把握。如前所述,美陆军少将安德森所说的“日本军队在第二次攻击时,如果能投入第三次攻击时所拥有的兵力——一个半师,美国一定会遭到失败”这一席话就将成为事实。日本方面,虽然陆海军首脑之间也存在着对立与不和,但是,在战斗中还是发挥了互相协作的精神。正如在马来亚作战中山下奉文和小泽治三郎协调一致一样,在瓜岛作战中,参战的将领们也能够相互协作。而美国军队即使在远征方面也没有达到相互之间的谅解。举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日本军队对瓜岛的反击出乎意外地猛烈,使美国守岛部队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因此,9 月4 日,美国在努美阿召开了海陆军首脑紧急会议,研讨对策。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空军参谋总长阿诺德、南太平洋舰队司令戈姆利、远东陆军参谋长萨札兰多、登陆部队指挥官特纳等出席了会议。但是,麦克阿瑟将军却拒绝参加会议,不仅如此,当尼米兹提出需要1 万名陆军向瓜岛增援时,麦克阿瑟却以新几内亚作战吃紧而拒绝了尼米兹的要求( 当时,麦克阿瑟将军拥有兵力5.5 万名) 。不久,麦克阿瑟将军又向尼米兹提出请求增援其一个水兵师,包括2 艘航空母舰的一支舰队、一个大队的大型轰炸机,以便沿所罗门群岛北上进击,对此要求,尼米兹也借口作战频繁而直截了当地加以拒绝。
  鉴于美陆海两军首脑的矛盾日益严重,瓜岛的战况对美不利,10月24日,罗斯福总统以合众国陆海空总司令的名义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出了紧急命令:“立即采取行动,迅速增援瓜岛。”遵照美国总统的指令,陆海两军才勉强达成协议。然而,此时此刻的日本军队却失去了天赐良机。如果日本陆军对美陆海两军的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并能以强大的兵力进行反击的话,日军便有可能夺回瓜岛和图拉吉岛。一旦成功之后,美国陆海军之间的对立有可能进一步激化,无疑,对日本来说,战局将会变得光明起来。
  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仿佛是命中注定的冤家对头,后来,在“进攻东京的路线”上,两人又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但是,在必须加强对日作战的兵力这一点上,两人的意见却是一致的。然而,与其说是他们两人的一致意见,倒不如说是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企图让盟国充分认识太平洋战争的艰难性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
  当时,盟军方面确立了以欧洲战场为重点的方针,把太平洋战场列为第二战线,在兵力部署的比例上,欧洲战场占85% ,太平洋战场仅占15% 。美国对此极为不满,要求在太平洋方面至少要占30% ,以便加强对日本的压力。美国认为,在德国败退之际,日本的军事力量也在显著地衰退,意欲一举把日本置于举手投降的地步。
  在1943年1 月14日至25日的“卡萨布兰卡会议”( 美英法首脑以及各军种参谋长的聚会) 上,美国就提出了上述主张。会议期间,美罗斯福总统提出“以船舶消耗战迫使日本屈服是一个非常经济的作战方法,因此,首先应该发挥潜艇的作用,同时,以中国为基地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这一提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是一个很理想的方案) 。马歇尔和金海军上将两位军事首脑也极力主张“在太平洋上要确保决定性的兵力”。总之,看不出有进行大舰队作战的迹象。
  (十)双管齐下直捣东京——舰队决战终将在日本近海爆发
  日美舰队经过一系列海上决战,特别是日军从瓜岛撤离之后,美海军完全掌握了西南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并截断了日本军队的海上运输线,一时士气大振,信心倍增。昭和18年5 月12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罗斯福- 丘吉尔会谈即1943年5 月12日到25日举行的华盛顿会议。( 三军参谋长随同参加) 以及8 月19日召开的魁北克会议上,盟军决定对日作战以登陆战为中心,并决定将“进攻东京的路线”分为两路。
  第一反攻路线(A) :马绍尔群岛→特鲁克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硫黄岛→日本即中太平洋反攻路线。。
  第二反攻路线(B) :新几内亚→棉兰老→吕宋→台湾→冲绳→日本亦即西南太平洋反攻路线。。
  围绕这两条反攻路线,尼米兹( 第一反攻路线总指挥) 和麦克阿瑟( 第二反攻路线总指挥) 之间又发生了激烈争执。但是,关于以航空母舰舰队为核心,展开逐岛作战的思想并没有产生任何疑义。在同年11月22日召开的“开罗会议”上,在确定了上述两条进攻路线的同时,也制定了1944年对日作战的设想,其大体内容如下:
  1. 攻占日本重要据点,强迫日本无条件投降,应视为盟军作战的重点。
  2. 若一旦掌握战机,便全歼日本舰队,以潜艇和飞机封锁日本本土。
  3. 途经菲律宾的大反攻指上述(B) 反攻路线。应和内南洋进攻指上述(A) 反攻路线。战同时并举。
  4. 为实现对日本本土的战略大轰炸,在塞班、关岛、提尼安各岛建立能够使用“超级空中堡垒”B-29式机的空军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美海军司令金海军上将公开宣称,美海军力量日趋雄厚,确信昭和20年春季来临之前能够击溃日本舰队。一贯不善于说大话的金海军上将这一席话给三军将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昭和18年12月28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发出指令,明确下达了迅速从两条路线对日进行大反攻的战略计划。麦克阿瑟将军对从两条路线反攻日本的作战方案一直心怀不满,认为反攻东京的捷径在自己一方,而尼米兹一方的进攻路线则是个死胡同。因此,麦克阿瑟将军于昭和19年1 月中旬派参谋长萨札兰多少将去华盛顿申述意见。但是,尼米兹对此也不甘示弱,立即派参谋长薛尔曼少将去华盛顿进行力争( 当时的兵力部署是:麦克阿瑟将军方面拥有美陆军四个师,澳大利亚陆军六个师;尼米兹海军上将方面拥有陆军两个师,海军陆战队六个师) 。
  因此,在华盛顿,由威尔逊( 海军) 、恩毕克( 陆军) 、法阿查尔德( 空军)三方代表进行协商,决定从反攻的第一路指中太平洋反攻路线中撤销特鲁克群岛,从第二路指西南太平洋反攻路线中撤销棉兰老岛,并强调在尽量减少牺牲的前提下完成战役目标。为达此目的,对双方进行了调解,仍旧强调了塞班岛的重要性。然而,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激烈,因此,罗斯福总统于7 月27日、28日2 天把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两位指挥官召到夏威夷的某一王宫,经过三方会谈,两位将军终于言归于好,达成协议( 根据此次会谈,尼米兹以航空母舰部队增援麦克阿瑟;麦克阿瑟部队北上大反攻时将越过台湾岛) 。
  以上所谈的是从瓜岛作战到所罗门作战的1 年半的时间里美军制定战略决策的扼要概括,在决策的背后,则隐藏着美陆海两军指挥官激烈的争执和固执已见的分歧。
  在日本方面,由于进行了所罗门航空消耗战,海空军损失飞机7000余架。正当举国上下竭尽全力生产飞机以补充海空军力量不足的时候,日本陆军却说:“也要分给我们一半。”于是,航空器材便被分成两份,实际上,陆军在所罗门一战中并没有损失飞机,因此,全部器材理所当然地应该分给海军。
  想当年,陆军部部长田中义一和忙于建造“八八舰队”的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的步调是何等的一致啊!田中曾将陆军的扩充费拨出一部分给海军,这种“高姿态的理解和协作”在东条陆军大臣方面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日本海军对以东条为首的日本陆军首脑的反感几乎达到了沸点,同时,谴责海军大臣屿田懦弱无能的怨声传遍海军部内的每一个角落。在美国,是中央和谐而前线争吵,在日本,则是前钱和谐而中央争吵。
  在这期间,美海军按照尼米兹的进攻方案,开始了对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的反攻。与此同时,麦克阿瑟的部队也开始了对新几内亚的进攻。到底“哪一面是美军的主攻方向”呢?日本军队大为迷惑,于是,不得不停止所罗门战役,放弃外围防御圈,退到内南洋- 菲律宾内侧防御线。这种“不得已的后退”只是应付危局的权宜之计。如果战争开始时就计划把帝国的生存寄托在这条线上,那么,战局也许会相当理想。
  (一)寄希望于第一机动部队——两位司令长官阵亡之后
  日美海军海上舰队决战的日期比日本方面的预料整整晚了两年。这期间,由于疲于所罗门消耗战,日本把下一次的决战日期定在昭和20年春天,以期求得理想的所谓“作战间隔”,得以重整阵容( 指空中战斗力) 。然而,美国却不允许日本这样做,他们早在1 年前就决定进攻塞班岛( 昭和18年12月) ,就这样,双方的舰队决战在美国选择的时机和地点上拉开了战幕。
  在两年中,日本海军方面发生了几起不幸的事件,其中最大的不幸是失去了两名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这是世界海战史上罕见的悲惨事件。第一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为了激励在所罗门前线苦战的日本官兵的士气,决定乘飞机去布干维尔岛。昭和18年4 月18日,山本和宇垣参谋长分乘两架飞机出发,在到达目的地15分钟前,遭到20架有关资料记载是16架。美战斗机的伏击。山本座机被击中坠毁( 山本大将的座机由6 架战斗机护卫) ,山本司令长官当场阵亡。这一悲剧的发生是由于山本视察行动的密码电报被美军破译而造成的。这一悲惨事件给日本全军的士气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山本大将阵亡后,古贺峰一海军大将继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此时,日本海军处于防御作战的困境中,古贺为了振作海军士气,亲自率全军2 次向马绍尔群岛一线出击,可是由于美舰队行踪莫测,日本舰队没有抓到战机。就在古贺出击马绍尔群岛之际,美海军利用空中优势发动的逐岛进攻不断取得进展。因此,古贺决定把作战防线后撤至马里亚纳群岛- 西加罗林群岛- 菲律宾- 澳大利亚北部一线,企图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展开最后的大决战,并决心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昭和19年3 月27日,日本海军侦察机报告说在新几内亚北部发现美特混舰队正向西挺进,同时,来自大本营的情报说,敌人的大批运输船正在同一海面向北移动。因此,古贺决定和福留繁参谋长以及全体参谋分乘2 架大型水上飞机,由帕劳群岛即今帛琉群岛。根据地飞往新的指挥地达沃。不料在飞行途中遭到强低气压的袭击,飞机坠毁,古贺身亡。在山本阵亡时,乘坐2 号机的宇垣参谋长得以幸存( 宇垣受重伤) ,而在古贺司令蒙难时,也是乘坐2 号机的福留繁参谋长大难不死。两位司令的身亡如同一层阴影笼罩着日本海军,显示出一种不祥的征兆。
  古贺司令长官生前对整个战局的形势进行了判断,认为舰队决战的时机已经为期不远。于是,重新对部队加以整编并决定按照下列路线退却:
  1. 以机动部队为主力建立新的编制;
  2. 把协助机动部队作战的基地航空部队扩大到内南洋的提尼安岛。
  3. 把联合舰队司令部撤到塞班岛,并决定死守塞班岛( 古贺司令长官3 月1日的指示) 。如果古贺不是根据大本营的错误电报( 电报告知美大批运输船向北移动) 而决定飞向南方,从而导致以身殉职的话,塞班岛就不会轻而易举地被敌人夺去。从这个时期开始,不幸事件接踵而至,似乎战争之神从此将日本帝国抛弃了。
  美军趁古贺司令长官战死之际,从4 月开始,加速了反攻步伐。1 日,美机再次空袭特鲁克,3 日空袭荷兰迪亚,27日占领荷兰迪亚。5 月1 日美机第3 次空袭特鲁克,27日又在要塞比亚克登陆。从上述敌人的攻势来看,其进攻的主要矛头是指向澳大利亚北部,还是菲律宾群岛一线( 从比亚克登陆分析) ?是在内南洋塞班岛方面( 从空袭特鲁克分析) ,还是在中间的帕劳海域?日本军队一时无法对美军的作战意图作出正确的判断,而美军的战略高明之处就在于使对方难以搞清其作战动向。因此,日本在用兵上是何等地费尽心机就可想而知了。
  决战的时刻渐渐逼近了,日本方面不得不做好迎击的准备。5 月2 日,日本大本营动用海军全部兵力进行决战的所谓“阿号作战”阿为日本语50音图第一个字母的音译。计划秘密下达了,其内容是“动员全部兵力对付敌人的正面反攻,一举歼灭敌舰队,挫败其反攻企图”。总之,预料日美海军将展开全面冲突,海军官兵都相信这是“最后的一战”,因而,日本方面竭尽全力,倾其囊底,以期“必胜”。此次决战计划之周密、用心之良苦,与中途岛一战全然不同,甚至对一旦失掉战机将如何应付都事先进行了筹划。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是已故古贺大将所组建的“第一机动部队”。这支舰队集结在婆罗洲北方的塔威塔威岛待机。该舰队的特点是以航空母舰为主力,以舰载机为主要的攻击武器,将战列舰置于警戒护卫的地位。新的编制与山本司令长官时代相比已有明显不同,因为战争至此,海战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编的“第一机动部队”的兵力状况如下:
  第一机动部队( 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指挥)
  第三舰队( 小泽中将直接指挥) :
  第一航空战队——“大凤”、“瑞鹤”、“翔鹤”。
  第二航空战队——“隼鹰”、“飞鹰”、“龙凤”。
  第三航空战队——“千岁”、“千代田”、“瑞凤”。
  第十水雷战队——“矢矧”、驱逐舰15艘。
  第二舰队( 栗田健男中将指挥) :
  第一战队——“大和”、“武藏”、“长门”。
  第三战队——“金刚”、“榛名”。
  第四战队——“爱宕”、“高雄”、“摩耶”、“鸟海”。
  第五战队——“妙高”、“羽黑”。
  第七战队——“熊野”、“铃谷”、“利根”、“筑摩”。
  第二水雷战队——“能代”、驱逐舰14艘。
  这一“阿号作战”实际上是水上部队主力和航空母舰部队主力攥成一支铁拳,在同一战场上共力出击。这一战斗将是双方大规模的首次交锋,也将是一次最后的决战。
  (二)用于决战的基地空军——参战飞机仅占20%
  随着美军的攻势日趋猛烈,一场命运攸关的海上决战的爆发已经为期不远了。为此,日本方面除组建了小泽机动部队之外,又立即着手准备了另一支重要的作战力量——大规模的陆基航空部队。这就是以提尼安岛( 塞班以南20海里) 为根据地的基地空军( 名称是第一航空舰队) ,属大本营直接管辖,由空军专家角田觉治中将为指挥官,总兵力为飞机1644架,分别配备在提尼安岛、关岛、塞班岛、罗塔岛、硫黄岛、雅浦岛、帕劳群岛等各个机场。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企图使用陆基航空兵打击美军的内南洋登陆作战,同时,有力地支援小泽中将的机动部队( 拥有飞机445 架) ,二是根据情况,充分发挥这一比航空母舰部队还要雄厚优越的空中决战力量。
  如果这一精心制定的作战方案得以顺利进行,马里亚纳海战大获全胜不是不可能的,全歼塞班岛登陆的美军也毫无疑问。不幸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作战计划遭受挫折,结果,1644架飞机中只有20% 能够起飞参战。而且,在美军大规模空袭之下,除取得了微乎其微的一点局部胜利之外,基本上没有收到什么成效。据说,主要原因在于飞行员的技术不过硬。然而,难道失败的责任仅仅让飞行员来承担吗?
  不难设想,如果不给飞行员训练的时间和机会,他们怎么会拥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呢?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驾驶员的情况也正是如此。总之,将技术低劣的驾驶员投入战场,这确是事实,飞行员们未能得到基本训练的时间和机会也是事实。因而,失败之罪责不应该由他们承担,而应该由无休止地驱使他们作战的陆海军首脑负责。
  回顾中途岛海战,由于筹划失策而损失了无数的有战斗经验的飞行员,在所罗门消耗战中,海军也同样遭到很大的损失。当然,海军为加强和扩充空中兵力曾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时间不等人。大本营估计,要恢复上述“基地航空部队”的实力,需要1 年的时间。在日益紧迫的战局面前,1 年的时间是多么令人感到悠悠漫长啊!然而,从当时日本军队处于严重的“营养失调”这一现实状况来看,用一年的时间来恢复实力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况且,补充战机以及训练作战人员使之战斗化又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早在昭和18年7 月,即所罗门消耗战的末期,日本就制定了加强空中力量的计划,但是,进展一直不理想。直到进入昭和19年,这一计划才好不容易初见曙光,战斗机数量比称雄一时的零式战斗机( 该机曾使美军心惊胆颤) 增加了1 倍( 零式“52”型战斗机、“紫电”型、“雷电”型飞机) ,至于“彗星”轰炸机,“天山”鱼雷攻击机的性能则大大超过了美国,并已着手大批制造。如果有足够的技术熟练的飞行员来掌握这批性能优良的战机,日军也许不至于败给美军。总而言之,战局成败与提高生产力、加强对飞行员的训练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就象联合舰队的战舰不得不常驻南方的石油产地一样,飞机如果不去南方,飞行训练也无法实施。虽然从3 月初开始,航空母舰就已经南下了,但是,由于美军的空袭十分猛烈,加之美潜艇活动相当猖獗,航空母舰无法在海面上进行训练。更有甚者,进入5 月以后,整整有1 个多月的时间停止了训练,就连操作熟练的飞行员们的技术也有所下降,真可谓祸不单行,两头损失。这比停止训练1 个月的体育运动员产生的后果更为严重,这是关系到在激战中是击沉敌舰还是自己首先坠机而亡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如果有足够的训练时间,拼死下一番功夫苦练,或许对战局有所补益。但是,美军的进攻速度之快大大出人意料,至少比日本所预期的时间要早半年。正因为如此,为了应付迅速降临的战神,从昭和19年2 月中旬开始,日本方面便急如星火地将大批飞机运往内南洋基地( 并不是成批地运输,而是陆陆续续地进驻) ,把它们分配在内南洋的12个基地,如上所述,总计1644架飞机。这是一支相当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但是不久,鉴于战况紧急,一部分被调到澳大利亚北部,这是由于后面将要叙述的对“决战海面”判断错误而造成的。当时,日军作战陷入极其混乱的状态中,飞机刚刚抵达比亚克岛,又立即返回帕劳,然后再转战至哈马黑拉,最后又匆匆忙忙地飞回提尼安和塞班岛。就这样,在连续西移东调之中多次发生飞行事故,又损失了一批飞机,这种转战飞行,对于飞行技术低劣的日本驾驶员来说也是一个大灾难。
  (三)决战战场判断错误——美军乘虚而入,塞班岛失陷
  美军“反攻的主要矛头究竟指向何方”?换言之,捕捉实施主攻任务的美国舰队进行决死一战的战场到底在哪里?为了充分作好迎击作战的准备,必须要求对此进行正确的判断。然而,正确地进行判断,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作战的主导权在美国而不在日本一方。根据侦察能手千早少佐6 月1 日深入侦察的结果判明,美军首先从比亚克登陆,然后空袭塞班、提尼安、硫黄岛,大舰队集结于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基地。从上述情报进行分析,美军主攻方向可能是澳大利亚北部,可能是塞班,也可能是帕劳。对于这3 个方面,日本军队即使搞清其中之一处,恐怕也难以确定应重点准备的重点海面。因此,“阿号作战”的指挥者不得不指示主要战场应该是“从中部太平洋起,直到菲律宾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的海域”。
  不客气地说,上述这个关于主要战场的指示简直等于零。换句话说,这道指令就意味着要部队做好能够适应上述3 方面的各种作战准备,这实际上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未能向部队明确指出重点作战战场,这完全是联合舰队首脑们的责任。
  美舰队主攻海域究竟在哪里?舰队首脑们在旗舰“大淀”上曾进行了反复的研究,结果认为,帕劳方面有50% 的可能性,澳大利亚北部方面有40% 的可能性,塞班岛方面的可能性最小,只有10% 。当时,认为塞班方面的可能性最大的唯有情报参谋中岛亲孝中佐1 人。然而,从眼下的战局来看,美军已经登陆比亚克,这自然就成了争夺的重要地点,如果美军在这里建起飞机场,菲律宾岛南部、帕劳都将进入美B-24飞机的轰炸范围之内,作战区域便由2 个变成1 个,因而,日本应该首先投入比亚克争夺战,这样一来,美军的机动部队也有可能参与这一争夺战,如果作战成功,那么,帕劳方面和菲律宾方面就有可能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日方采取的具体步骤是:把小泽的航空母舰部队和栗田的战舰部队集结到婆罗洲北端的塔威塔威( 该点与帕劳、比亚克两岛等距离) ,然后进一步从提尼安方面抽调舰队的一部分和基地航空部队的飞机480 架,向哈马黑拉( 该岛也和帕劳、比亚克等距离) 前进,旨在挑起比亚克争夺战,这就是所谓的“浑作战”。此次作战于6 月3 日发动,13日截止,其间日军曾2 次出击,先后都以失败告终,遭到美军的耻笑。
  就在日本海军主力向比亚克岛发动“浑作战”的同时,美军机动部队主力从比亚克岛调转矛头,于6 月11日突然出现在关岛以东170 海里海域,对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塞班、提尼安、关岛、罗塔岛4 个基地同时发动了空袭。6 月12日,空袭进一步加剧,日本基地空军遭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损失飞机不下500 余架。角田基地空军势力大减、士气不振是与“对战场的误判”密切相联的。至此,可以说只有中岛中佐1 人的判断是正确的。
  6 月13日,美军向塞班实施猛烈的舰炮轰击,证明了敌人确实有在塞班岛登陆的意图,于是,指挥部立即命令尚在遥远的3000海里之外的小泽舰队北进出击。同时,指挥部也向提尼安基地航空部队下达了紧急动员令,可是,由于2 天前惨遭美机空袭,基地空军已支离破碎。目前,唯有塞班岛上的守备部队在顽强地进行抵抗。指望小泽舰队抵达战场以及基地空军再次转进,显然还需要有一段时间。
  然而,噩耗已经传来,位在日本生命线北端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塞班岛( 后来该岛成了美B-29超级轰炸机基地) ,由于受到舰炮长达7 个小时的轰击,第一道防线已被击溃,美军轻而易举地登陆成功,日本守备部队拼死抵抗也无力扭转败局。仅仅3 个星期,塞班就被美军完全占领了。面对这种惨局,纵然把抵抗不力等等罪名全部加在陆海军头上,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以参谋总长东条对坚守一事已下了绝对保证”为理由而把罪名加给日本陆军的话,那么海军判断主要战场在帕劳和比亚克,从而听任美舰队轻松自如地炮击塞班岛,不也是难逃罪责吗?
  当然,陆军在塞班岛修建的防御工事也是相当敷衍的。原来,他们悲观地认为,无论是多么坚固的防御工事,在敌舰炮火面前必将是不堪一击的,所以,防御工事仅仅使用了土堤和木材。有的陆军参谋曾经扬言说:“倘若敌人进攻塞班岛,定叫他有来无回。”从这点来看,日本陆军仍然相当轻视美陆军的进攻能力。至于战败的责任究竟应该由哪一方承担,在此,笔者就不加评述了。
  进攻塞班岛的设想早在1943年1 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 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会议) 上就已经提出,在同年8 月的魁北克会议上对此作出了决定。1943年10月25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把反攻塞班的时间定在第二年7 月,并预定在占领塞班岛之后于10月1 日建成B-29式轰炸机基地。面对这些事实,日本大本营竟然象个聋哑人似的,一无所知。而实际上,美军的这次进攻可以说是按照1 年半以前就制定了的反攻方案进行的。
  (四)全力以赴,讨伐敌舰——实施“外围歼击”战术
  只要舰队决战能够取胜,即使塞班岛一时失陷,重新夺回来也是大有希望的,如果真能这样,或许还可以给日美战争的大局带来一线光明。小泽舰队在连夜装填重油10,800吨之后,在7 艘加油船伴随下,立即向北进发了。途中,小泽舰队的主力又同参加“浑作战”的“武藏”、“大和”等舰只会合。航行中,日舰编队2 次排除美潜艇的威胁,于6 月18日下午3 时到达塞班岛以西500 海里处,这对于因燃料不足而尽量控制其作战半径的舰队以及将塞班岛列为第三位的决战战场的日本海军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成功之举。
  同中途岛海战时南云舰队的作法已大不相同,在马里亚纳海战开始之前,小泽毫不各啬地向广大海域慎重地派出了3 批侦察机,它们是:水上侦察机16架、舰载攻击机13架、舰载轰炸机13架。不久,日本侦察机回电报告说,美国舰队在海面上几乎集结了全部兵力,其兵力的分布是:
  第一舰群,大型航空母舰2 艘,战舰15艘。
  第二舰群,大型航空母舰3 艘,军舰20艘。
  第三舰群,大型航空母舰2 艘,军舰16艘。
  第四舰群第四舰群是日本基地航空兵在南方发现的。,航空母舰4 艘,各种军舰30艘。
  把上述侦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知美舰队除了7 艘大型航空母舰之外,还配备了轻型航空母舰8 艘以上,护卫航空母舰10艘以上,其他军舰总计达80艘。后来得知,当时美舰队的总兵力实际上是:大型航空母舰7 艘,轻型航空母舰8 艘,护航航空母舰14艘,战列舰14艘,重型巡洋舰10艘,轻型巡洋舰11艘,防空巡洋舰4艘,驱逐舰86艘,合计154 艘——显然,这是一支势力相当庞大的舰队。美国海军在同一海域集结这么大的兵力,其目的是在马里亚纳群岛海面挑起一场日美海军的大决战。当时,美军全力以赴地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进行登陆作战,庞大的舰队担任海空护卫,配合登陆作战,并不是企图主动进行一次大规模海战
  当时,日本侦察机所发现的只是美军第一线兵力,另外,还有约三分之一的兵力在100 海里以外的后方海域上待机,其用意是当两军厮杀之后各俱伤亡时,以此精锐的力量再发动第二次会战,以期最后歼灭日本舰队。由此可知,美舰队实力之雄厚是相当惊人的。日美之间的兵力为1:3 。
  美国企图以此强大的兵力彻底击溃日本军队,这简直可以称其为“美国式的中途岛决战”。其作战方案是:首先占领塞班要塞,并把日本舰队诱至塞班海面之后予以歼灭。如果美国不再重蹈日本海军在中途岛作战中的覆辙,彻底获胜恐怕是没有什么疑义的。正如同其他若干战役一样,日本传授给美国不少战术,而美国正是使用从日本学来的战术,再加上精锐的机械化装备,使其完善。一旦时机成熟,以其雄厚的物质力量作后盾,向日本发起致命的进攻。
  塞班作战和中途岛作战就其兵力而言,恰恰相反。这一战,美海军在马里亚纳建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屏障——大小航空母舰方面,日本是9 艘,而美国是15艘( 加上护航航空母舰的数量,双方母舰数量是9:29) ;舰载机数量,日本是430架( 实际只有380 架) ;美国则拥有1496架。面对如此强大的兵力,日本海军怎么能够取胜呢?这岂不是在拿着鸡蛋去碰石头吗?
  令人吃惊的是,小泽中将态度安然,对胜利充满了信心。原来,在此次海战中,他计划以不损失日本航空母舰一根毫毛而将美航空母舰,尤其是大型航空母舰吃掉一半,从而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真可谓胆量如斗,斗志如火,计谋周全。原来,小泽中将心中早有自以为万无一失的作战方法,那就是“外围歼击”战术。
  按一般常规,等距离的相互厮杀,敌我双方的损失应该是相同的( 如果其他条件都相等的话) 。如果真如此,日本舰队不仅不能取胜,反而因势力逐渐减弱而最终导致失败。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必须从对方火力达不到的位置上全力杀出,而且,日方还必须首先发现敌人。如果具备这两个前提的话,日本舰队取得海战的胜利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幸运的是,日本“五二型”战斗机和“彗星”、“天山”轰炸机以及鱼雷攻击机都已把战斗半径成功地扩大到400 海里。据推断,美国的各种类型的飞机由于“格拉曼”战斗机续航力的限制,往返行程仅达220-280 海里。因此,日本决定采取的战法是:从380 海里的距离上实施第一次进攻,给美舰以先发制人的打击。在敌人混乱之际,再发起200 乃至250 海里的相互攻击( 第二波进攻) 。
  (五)举杯祝贺已成泡影——佳音来到,疑窦大起
  18日下午3 时30分,当空战专家、第三航空战队司令大林少将接获发现美3 群航空母舰编队的消息时,主张立即发起进攻,并下令航空母舰“千代田”号的舰载机迅速作好出击准备。此时,居然已有几架飞机迫不及待地起飞了。然而,小泽指挥官却非常镇静,并当即制止了这一行动。原来,他决定于19日凌晨再全力以赴地发起攻击。小泽长官认为:如果在下午3 时半发动攻势,那么,日机返航的时间恰好是夜晚,难以安全返回母舰,势必被迫在关岛着陆。这样一来,就会给第二天的战斗造成很大影响。
  小泽的这一从容不迫的镇静态度,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个统帅大军的指挥官所具有的胆识。他以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构想着如何进行第二天的总攻击。结果,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逐渐形成了,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外围歼击”战术。
  能够暂时稳住大有一触即发的勇士们激昂的求战情绪,一旦时机成熟,立即唤起军队官兵们的战斗热情,与敌人决一死战,这才是主帅非凡的指挥才能。可笑的是,美航空母舰部队长官估计日本机群可能于18日晚展开攻击( 按照以前的惯例,如果3 点半发现对方侦察机,那么,2 个小时以后,就会有攻击队出现) ,于是,做好了迎击准备,谁料事与愿违,空等一场。
  日本母舰上的飞机之所以没有立即出击,或许是慑于3:1 的兵力之差,尽量争取撤离到对方打击圈之外,然后寻找各个击破的机会这一缘故吧。而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向关岛方向移动,这样,第二天早晨即可派遣机队飞向关岛,在空袭关岛日军阵地的同时,搜索日舰编队,一旦发现目标,立即给予猛烈攻击,力争全歼之。为此,美舰队从容地驶向塞班岛以西200 海里海域待机。
  19日凌晨( 日出时间是5 时22分) ,决战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这一天,海空乌云低垂,海面时而风雨交加,作为攻击日,气候极不理想。凌晨3 时30分,小泽派出了第一批侦察机( 水上侦察机16架) ;4 时15分,又派出第二批侦察机( 舰载攻击机13架,水上侦察机1 架) ;4 时25分,第三批侦察机( 彗星机11架,水上侦察机2 架) 又腾空而起。战幕尚未拉开,日舰3 批侦察机已先后振翅向东方380 海里远的海空扑去。
  6 时34分,第一批搜索机在塞班264 度、160 海里处发现了由美大型航空母舰5艘、战列舰4艘、其他军舰10余艘组成的一支特混舰队。第二批侦察机也在其他海域发现了另一支美舰群。第三批侦察机的15号机在关岛以西70海里处又发现了美大型航空母舰3 艘、战列舰5 艘、其他军舰10余艘。这样,美军全部兵力的分布状况几乎全被日舰队掌握了。
  当时,已被发现的美第一舰群与日舰队前卫群( 第三航空母舰战队) 的距离约300 海里,与小泽的主力舰队( 第一航空战队) 的距离是400 海里,这真是极其理想的攻击距离。更令日军满意的是,日本方面首先发现了美舰队,而对方似乎还没有发现小泽舰队。
  战斗按照小泽中将的作战计划顺利地层开了。清晨7 时30分,经过一夜充分准备的第一攻击波机群的引擎发动了。这支攻击队是由战斗机48架、轰炸机54架、鱼雷攻击机27架,合计129 架战机组成的。当全部飞机成功地起飞完毕,旗舰上的小泽司令官、古村参谋长、大前首席参谋等,人人面带喜色,确信好久没有进行“举杯祝贺”的机会终于来到了。江幡大尉等各攻击队队长还特意跑到小泽司令官面前,信心百倍地说:“这次一定要报中途岛一箭之仇。”这时,设在木更津海面上的联合舰队司令部也同样在作着“举杯祝贺”的美梦,人人喜形于色,个个笑逐颜开。
  几乎与此同时,第二航空母舰战队的战斗机16架、轰炸机7 架、战斗轰炸机26架,第三航空母舰战队的战斗机14架、轰炸机8 架、战斗轰炸机46架,共117 架组成的机队又腾空而起,向美舰队扑去。此情此景,令人振奋!
  机队出击之后,日舰上的指挥官们焦急地看着手表。上午10时……10时半……11时……等啊等啊,简直是望眼欲穿,可是,一直没有接获攻击机队发回的战果报告。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按照原来的估计,此时此刻,诸如“我鱼雷正袭击敌航空母舰”,“我炸弹命中敌航空母舰”,“我鱼雷击中敌舰”等捷报应该雪片似地飞向指挥部。但是,11点钟过去了,仍旧音讯皆无。此时,参谋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究竟发生了什么意外呢?难道380 海里的出击距离对技术不过硬的飞行员来说太远了吗?奇袭珍珠港时出击的距离才230 海里,中途岛海战时也是230 海里,而且,那还是由技术熟练的飞行员实施的。这一次,派遣技术不过硬的飞行员飞越380海里进行远距离进攻,是否太勉强了呢?
  不!决不是!一方面,日机的性能与以前相比已经大大提高,其续航力已经延长了50% ,这一良好的性能是美机所望尘莫及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挥日机的这一特长,岂不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吗?只有利用这一性能优良的飞机才是日军以少胜多的唯一途径。再说,经过深思熟虑而制订的“外围歼击”战术也是极其高明、绝对有把握的。总之,最重要的是飞行距离,只要飞机性能能够耐得住这一距离的考验,即使飞行员的技术并不高超也能够马到成功。
  参谋们忧虑重重,焦急万分。有的想,是不是恶劣的气候在作祟?有的说,是不是美舰先进的雷控高射炮的密集火网阻挡了攻击机队前进的航线?总之,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作战,竟然得不到一点战果报告,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六)作战上空乌云密布——若有雷达,能否取胜
  尽管指挥官心中忧虑重重,但战机仍继续频频出动。上午10时,小泽司令官又派出了第二航空母舰战队的第二攻击波机队( 护航机20架,轰炸机36架,战斗轰炸机26架) 。第一航空母舰战队的第二攻击波机队因旗舰“大凤”遭受鱼雷攻击而耽误了起飞时间,直到12时30分,这支由战斗轰炸机10架、鱼雷攻击机4 架、轰炸机4架组成的攻击队才向着第三支美航空母舰群飞去。就在这时,第一攻击波机队的少数飞机狼狈不堪地飞回来了。
  据报告,由于浓云低垂,很难发现敌人舰群,而且,在美舰群前方30海里处的海空中,美战斗机群已经张网待机,大部分日机成了它们的饵食。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怀着必胜的信心出击的第一攻击披机队的246 架飞机岂不是在没有取得任何战果的情况下大部分被击落了吗?( 其中49架在进攻途中改变方向,把美第二航空母舰群作为进攻目标) 这难道不是空前的惨败吗?
  假如美军事先已经获悉日本发动空袭的情报,因而在自己舰队的前方30海里处布下空中防御的罗网进行迎击的话,这从战术上分析,正是把日本置于外围歼击战之中。面对这一高明的战术,日军只好甘败下风。那么,美舰队是否以此战术——首先待机迎击,然后再乘胜追击——来对付日本的呢?大本营是否事先估计到美军这一巧妙的战术呢?少数返航的飞机的报告是否正确呢?所有这一切暂时都是些问号。
  果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最初来自日本少数返航机的报告大部分是不正确的。美机击毁大批日机这是事实,但美机群并没有事先布下防御圈严阵以待,只是在空袭关岛后被紧急召回时,在返航途中与日本攻击机队遭遇。
  原来,美机依照前一天晚上制定的作战计划,于上午8 时许起飞前往关岛空袭。关岛与美航空母舰编队南端的那一舰群相距不过60海里,与其北端的一群也相距不到100 海里。美国舰队通过雷达得知日本空军正向他们袭来,于是,慌忙下令机队从关岛方向返回,就在返航途中日美双方机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空战,大约有半数日机尸沉大海。
  用战斗机在近空中迎击日本机队是美军早在中途岛战役中就想采取的战术。此次,美军一定数目的飞机在舰队前方警戒待机并不足为奇,美大型战斗机编队在舰队前方30海里处布下防御网,首先拦截日本的空中攻击队,然后反过来再袭击日本舰队,这是美海军预定的战斗计划。但是,美机在当天并没有这样干。看来,这似乎不是美军固定的战术设想。但是,不管怎样,现实情况却是十分严重的:美国舰队用先进的雷达在150 海里的远距离发现了日本空中攻击队,这确实令人大为惊讶。正因为这样,美舰队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出动舰载机实施拦截作战,也可以及时地调动在关岛上空作战的机群。因此,当日本空中攻击队在尚未达到美舰群上空时就被美机拖住,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使日机群面临着极其不利的局面。
  日机群在攻击中,还有一段十分令人痛惜的事情。一位美国航空母舰舰长曾回忆说:“当时,一部分日本攻击机在美舰队上空盘旋,是眼睁睁地等候挨炸呢,还是坐等鱼雷袭击?我们只好准备火炮,惊恐地等待厄运降临。然而,日本飞机只是投下少数几枚炸弹就返航了。这可能是由于浓云低垂,日机没有发现我们的缘故。根据这一事实判断,日本的飞机肯定没有装备雷达。”
  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了。浓云密布大大有利于美舰编队,而对日本舰队来说却极其不幸,日舰队虽然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并企图以鱼雷轰炸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但是,由于浓云作祟,终于失掉了机翼下的绝好目标。必胜的大好时机被恶劣的气候葬送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虽说浓云给日本机队带来严重的不利,但是,如果日本攻击队能够巧妙地加以利用,不能说没有取胜的希望。因为,日机完全可以利用密云作掩护,穿越缝隙,急剧下降,实现突袭。但是,遗憾的是,日机没有安装雷达,很难判明自己的攻击目标究竟在哪里。完全可以这样说,从战术上而言,日本达到了置美舰队于外围歼击战之中的目的,而从机械能力上看,则完全被敌军置自己于外围歼击战之中了。
  (七)旗舰“大凤”号倾覆沉没——塞班海面惨败记
  战况表明,日本的外围歼击战非但没有成功,反而给日本舰队带来了灾难。最可悲的是新式精锐旗舰“大凤”号,在遭到美潜艇的鱼雷袭击后,在数小时内爆炸沉没。
  19日上午8 时10分,“大凤”在送走攻击队最后1 架飞机时,不幸被美潜艇“大青花鱼”号发射的1 枚鱼雷击中。“大凤”号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为3.2 万吨,是1 个月以前才服役的最新式大型航空母舰,曾被日本海军自豪地称之为“不沉航空母舰”。一般地说,两三枚鱼雷对该舰的攻击简直是隔靴搔痒,不起作用。但是,也许是疏忽大意,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母舰中雷后猛烈的爆炸将母舰上的升降梯毁坏了,为了封闭该处,无意中将通风口堵塞,使得从油管中渗漏出大量的可燃气体聚集起来,由于电火花作祟,引起了大爆炸( 下午2 时32分,即被美潜艇鱼雷击中后大约过了6 个小时) 。当日下午6 时28分,在夜幕降临之际,旗舰“大凤”终于在塞班以西500 海里处沉没了。
  在这一沉没事件中,还有一件使日军官兵们永生难忘的事情。上午8 时10分,当旗舰“大凤”正在忙着送走一架又一架战机的时候,突然发现1 枚鱼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径直向母舰扑来。这时,母舰转舵闪避显然已经来不及了,眼看着一场被敌鱼雷击中,母舰倾覆沉没的悲剧就要发生了。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只见1架刚刚起飞的由小松笑雄驾驶的飞机在跃跃上升的时候,突然急剧下降,冲向海面。原来,当小松驾机从“大凤”号上起飞时,吃惊地发现了这条鱼雷正向“大凤”冲去,在这万分危急之中,他毅然驾机冲撞鱼雷来拯救旗舰“大凤”。这种舍身救舰的忠勇赤诚之心深深地感动了日本广大官兵。
  实际上,在广阔的海底世界,美潜艇一直在巧妙地运动着,小泽舰队一直面临着美潜艇的威胁。早在6 月15日,美潜艇“飞鱼”号就在圣贝尔海峡发现了小泽舰队,“海马”号潜艇于同一天下午发现了日本第一航空战队。而且,美“棘鳍”号潜艇于6 月17日晚10时又发现了日军海上供应船。就这样,它们于19、20两天在附近海域游弋,寻机准备发动攻击——这才是正确使用潜艇的上策。在这一点上,美军指挥官显然远远超过了日本海军首脑。
  在“大凤”号航空母舰遭到美潜艇攻击后数小时,即11时20分,另1 艘大型航空母舰“翔鹤”号又遭到雷击。据说有4 枚鱼雷命中该舰,造成“翔鹤”起火,并于下午2 时沉入海底。至此,日本当时拥有的3 艘大型航空母舰中的2 艘就这样在顷刻之间死于非命,剩下的1 艘母舰“瑞鹤”号也负弹累累。
  “大凤”沉没后,小泽指挥官只好转移到重型巡洋舰“羽黑”号上。悔恨和恼怒曾使他一度想发动第三次攻击,但是,眼看着舰上剩余的飞机不满百架,而且又适值夜晚,成功的把握不大,不得已只好作罢。
  日舰第二攻击波机队虽然在广阔的海面上进行了搜索,但始终没有发现美国舰群。因此,其中的第二航空母舰战队所属的50架飞机于下午3 时11分飞向关岛,不料途中遭到美国战斗机群的伏击,33架被击落,剩余的17架虽然勉强着陆,但已遍体鳞伤,不能使用了。这一天,日本机动部队的舰载机共损失380 架,这是美军对日本舰队的一次致命的打击。
  当晚,根据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命令,小泽决心率舰撤退。20日晨,各舰船补充燃料,然后撤往中城湾( 位于冲绳) 。下午5 时10分,在后方200 余海里处发现美航空母舰2 艘,其他舰只10余艘。小泽怀着侥幸取胜的心理,决心回头捞一把,遂派水上部队( 第二舰队) 的全部兵力展开夜战。进攻命令于晚上7 时下达。不料事与愿违,小泽部队反而遭到了美机群攻击,机动部队中的母舰“瑞鹤”、“隼鹰”、“龙凤”、“千代田”各舰均遭到敌机的直接轰炸,母舰“飞鹰”也遭美潜艇的鱼雷袭击,身负重伤,在漂流中被美机击沉。
  另外,栗田舰队中的“大和”、“武藏”2 艘巨型战列舰在接到反击命令之后,立即派出了10架搜索机、轰炸机向东方追击2 小时,至夜晚9 时,仍未发现美舰队,威风凛凛的18英寸的巨炮未发一弹,不得已扫兴而归。此后,完全与敌舰队脱离了接触。日本机动部队遍体鳞伤,于6 月24日回到了濑户内海柱岛泊地。
  就这样,满怀信心发动的决心全歼美机动部队的最后决战,却以自己的惨败而告终。经此一战,日本若想再发动一场海上舰队作战,没有半年时间的修整是绝对不可能的了。这次战斗,日本方面损失大型舰空母舰2 艘,轻型航空母舰1 艘,损失舰载机380 余架,虽然不能说日本从此失去了重建机动部队的能力,但是,要想恢复机动部队原有的规模将是相当困难的。此次惨败,使日军统帅陷入了困苦的绝望之中,日本方面在这一战斗中虽说并非一无所获,但战果却寥寥无几。据美国报道,美军损失飞机9 架,战舰“南达科塔”舰面中弹1 颗,重型巡洋舰“明尼阿波利斯”、航空母舰“邦克山”遭日本飞机近弹袭击而起火——这对日军来说,是一次可耻的惨败!
  (八)惨败原因浅析——“突入作战法”萌芽
  包括小泽在内的日本海军指挥官们,在马里亚纳海战开战之初,曾满怀信心地准备为此战的胜利而举杯祝贺,可他们作梦也没有想到会败得如此之惨,其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
  关于失败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作战计划过于脆弱,有的认为是飞行员技术不过硬,也有的认为是飞机的数量不足,还有的人把失败原因归结于没有雷达装置,更有甚者,则认为在海战中没有发挥潜艇的作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上述种种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不能说没有一定的意义。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失败原因应该归结为以下两点:(1) 当时日本海军的军事力量已经日趋衰弱。(2) “天助”已经不在日本一方。
  具体地说:(A) 企图使日方在不损失一艘军舰的情况下全歼美舰队的作战计划(外围歼击战术),是在兵力之差为3:1 、兵员补充困难的状况下强行实施的;(B)错误地决定让第二航空母舰战队老练的飞行员用旧式飞机( 九九式舰载轰炸机) ,而让第一航空母舰战队技术不熟练的飞行员使用新式飞机( 彗星机) ,结果,飞机损失太大,而当时飞机的生产远远弥补不了战斗损失;(C) 由于起用了技术不熟练的飞行员,飞行中违反了飞行规则,致使第一航空母舰战队的飞机从前方100 海里的第三航空母舰战队以及水上部队的上空通过,导致了自相残杀的悲剧;(D) 没有雷达( 日本已经研制成功,只是生产落在美国后面) ,因此,没有及时发现美舰编队。
  在这一决定日本命运的大海战中,笔者对没有充分利用潜艇这一说法持有异议,在这里有必要加以说明。
  事实上,日本潜艇( 共21艘,即第六舰队的全部可以调用的兵力) 是全力以赴地参加了战斗。司令官高木中将并把司令部从吴港移到塞班岛,表示以决死之精神来指挥战斗。海战中,潜艇奉令在岛的周围巡视,其目的是击沉美航空母舰和战舰。这样,日本方面从空中、水上、水下三个方面为歼灭敌机动部队作好了准备。
  然而,日本潜艇设施陈旧,不仅没有雷达装置,而且通讯设备也老朽不堪,往往首先被美舰所捕捉——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美国的对潜攻击法是以装有雷达的飞机为主体,连驱逐舰、巡逻艇都备有性能良好的探测器和收发报机。而且,还装有特殊防潜炮和高速鱼雷发射器,在这一方面,日本的老式的攻击方式和它是无法相比的。
  因此,把潜艇投入局部战场,并限制在一定的形式内作战,势必会被敌人摸清底细而遭到痛击。不允许潜艇在广阔的塞班海域自由地出击,而控制它的活动区域(原考虑为了避免日本舰队追击时产生相互误杀),也是导致潜艇没有获得战果的原因之一。结果,移向塞班岛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的高木中将在战斗中阵亡,13艘潜艇再也没有回返。就这样,潜艇虽然对敌舰编队发动了攻击,却没有取得一点象样的战果。
  日本舰队大败而归,塞班岛的命运也危在旦夕了。即使有坚固的工事,但来自海上的供应线已被切断,孤岛的前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海军,为了维持内南洋的生命线,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呢?由于马里亚纳海战的溃败,日本海军失魂落魄,束手无策,唯一的最后一招,就是让“山城”、“扶桑”两艘战列舰急速突入塞班海域,以其主炮轰击美登陆部队,配合岛上的守备部队进行反登陆作战。
  这一作战方案就是以主力舰为骨干的“突入作战”法的开端。但是,在当时,由于这种作战法是置主力舰于死地,实际上是逼迫官兵前去自杀的一种作战方法,所以未被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海军大将采纳。同时,企图使用飞机携带炸弹与敌舰相撞的特攻方案也没有被采纳。把上述两种作战方法见诸于行动,始于后来的莱特湾海战,从而证实当时日本海军已经陷入了孤注一掷的困境之中了。
  尽管如此,“山城”和“扶桑”2 艘战列舰也没有摆脱覆灭的命运。就象在穷途末路的塞班战斗中提出作战方案时所注定的那种命运一样,当把这一设想在莱特湾海战中付诸于行动时,“山城”和“扶桑”2 舰便在这一场残酷的大厮杀中葬身海底了。
  虽然日本国力衰竭几乎达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遭到惨败的机动部队仍必须重建,这是当时日本统帅部首脑们的愿望。这样,在剩下的唯一的1 艘大型航空母舰“瑞鹤”号上又扬起了舰旗。旗舰在“隼鹰”、“瑞凤”、“龙凤”等改建的航空母舰以及“千代田”、“千岁”2 艘轻型航空母舰陪同下,再加上马上就要竣工的由战列舰改装的航空母舰“伊势”、“日向”,告别了栗田中将的水上部队,进驻到新加坡的林加锚地。这是由于燃料运输困难而不得不靠近石油产地的缘故。这样,日本海军又开始着手加强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装备和对飞行员的训练。然而,对前途命运的悲观情绪时时袭向官兵的心头,官兵们的斗志实际上就象沙丘上的建筑一样从根本上崩溃了。尽管这样,小泽的航空母舰舰队并未知难而退,他们正在为航空力量的振兴而拼命。但是,当舰队刚刚重建到一半的时候,就被全部投入到了台湾近海空战之中,最后在规模宏大的恩加诺海面海战中全军覆灭了。
  (一)“舰队突入作战”法——“捷一号作战”的背景
  莱特湾海战对于日本联合舰队来说是最后的、也是决定性的海战。这一海战的惨败,使日本海军从此丧失了作战机能,从而使第一流的、一度实力雄厚的日本联合舰队起码在今后几十年内不可能再现本来的面目了。因此,莱特湾海战的史实资料极为宝贵,在此,也有必要对此海战加以详述。
  莱特湾海战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关于联合舰队覆灭的话题,虽然战败至今已经10年了,但此战在英美海战史专家中,仍旧争论不休。这一海战从昭和19年10月22日舰队出击直到完全脱离战场,前后历时6 天,日美双方舰队在不同的4 个海面展开了殊死激战。当时,日本方面也已经充分估计到此战关系重大,其结果必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激战中,出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残酷厮杀的场面,给后世的史学家提供了意义深远的研究题材。在这一点上,莱特湾海战恐怕要凌驾于日德兰大海战(1916 年5 月,英德主力舰队之间的海战) 之上。
  不言而喻,“大舰队突入”作战战术必将意味着这一决战是前所未有的。当时,海军首脑们几乎都称它为“突入作战”,这是清水次郎长时间的构想,其代号为“捷一号作战”。这是日本在自己陷于全面崩溃的昭和19年秋天,抱着一丝成功的希望,力图挽回败局而制定的作战计划。
  当时,日本军队把美军的反攻方向估计为4 个方面,并决定在这4 个区域分别布署相当的兵力以利反击。这一总的防御作战称之为“捷号作战”。详细地说,“捷一号作战”是指在菲律宾群岛方面;“捷二号作战”是指在台湾和九州方面;“捷三号作战”是指在日本本土方面;“捷四号作战”是指在北海道方面。昭和19年10月,麦克阿瑟将军把反攻大军的矛头指向了莱特湾,17日,美军在苏尔安岛登陆——菲律宾争夺战并没有等到昭和20年春天,就这样出人意料地迅速拉开了战幕。在美军反攻作战的后半期,所向无敌的进攻者提出了跨越一岛或数岛展开攻击的新的作战方式,即跨越那些为抵抗对方反攻而固守的日本海军的防御据点,迅速向前推进的作战方式。结果,美军跳跃特鲁克群岛杀向塞班岛,再跳越台湾岛直插冲绳。正是运用这种“越岛进攻”的战术,美军跳越了日本人精心设防的腊包尔基地,进攻锋芒抵达菲律宾群岛海域。
  10月17日晚,日本军队发布了“捷一号作战”的指令。早在10月10日前后,日本侦察机就已发现美军在荷兰迪亚集结,并正加紧作战准备。这种种情形,就好象在日德兰大海战时,英国海军部已经获知德国舰队在作出发前的大集合,并即刻用电报同苏格兰基地司令部联系,制定了海上会战地点,指出了进攻方位和舰队速度一样。但是,万无一失、令人满意的作战部署往往是很难办到的。10月14日,当美军舰船队从基地出发的,日本大本营就曾想发布“捷一号作战”命令。可是,等到“捷一号作战”命令正式下达时,麦克阿瑟的60余艘登陆运输船只已经抵达莱特岛,登陆作战已经开始了。当日本舰队从新加坡对岸的林加泊地拔锚启航,长途跋涉到达莱特湾海域时,麦克阿瑟的大队人马已经登陆完毕。正在全力以赴地向日本陆军最后的防线发起猛攻。
  (二)溃败恰似“平家”——被迫南下
  ( 这里指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武将平清盛(1118-1181年) 。1180年富士川之役,平清盛为源赖朝所败,次年抑郁面死,平氏势衰。)
  太平洋战争爆发至今已近3 年,同一个人一样,日本的“耳朵”和“眼睛”连同它的“肉体”日渐衰老了。日本联合舰队也一蹶不振,因为决没有国家衰弱而舰队兴旺这样的道理。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当日本方面获悉了敌人的下一步行动之前,自己的作战企图早就被敌人所掌握了。“耳目”( 无线电、雷达、情报技术) 的优劣,是导致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途岛海战的惨败,山本司令长官的战死,都是日本的密码电报被美军破译从而遭到伏击的结果。在摸不清敌人的作战动向的情况下盲目进攻,决不会有成功的希望。
  塞班海面惨败后,日本联合舰队也身患“耳目”失灵之症,这是任何“五官科”
  名医也无法医治的疾病。在医治“耳朵”方面,日本终于采取了应急措施( 即指下文要叙述的使用雷达装置一事) ,而“眼睛”方面犹如患了无法再作手术的白内障一样,陷入了不可救药的绝境。
  早在昭和19年6 月19日,栗田舰队在收拾马里亚纳海空战残局,准备脱离战场时,忽然发现在战舰“大和”的上空有1 架敌机在跟踪。原来,这架美国飞机一边在日舰队上空飞行,一边用无线电向后方100 海里处的舰队司令官报告着日本舰队的动向。通讯联络中一直是用英语对话的。“大和”和“武藏”上的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二世指生在美国取得美国公民权的日本移民。在特别参谋室里获悉了该机发回的一系列报告。内容如下:
  “目前,战舰‘大和’‘武藏’等20余艘舰只正在高速南下,地点在提尼安岛以西X 海里处。”
  “左方5 海里处有航空母舰1 艘,正在燃烧。”
  “另外,有驱逐舰2 艘正在收容被击沉的舰艇上的官兵。”
  “日本主力舰队后方10海里处,高雄型重巡洋舰3 艘正在南下。”
  由于美机是从高空俯瞰,所以,对战局的观察甚至比日舰队司令官掌握的还要准确。对此,恼怒也是无济于事的。最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军舰上已经不存在追击美机的飞机了。
  耳聋眼瞎的日本舰队同时还在不断地失掉自己最重要的、也是依赖其进行最后决战的重要武器,即战争开始时,在珍珠港和马来亚海战中,日本海军用以取得“赫赫战果”的锐利武器——飞机。在美国方面,仍然源源不断地将大批飞机供应前线,而日本却已面临消耗殆尽的危险。日本国内飞机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前线的需要,飞行员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训练时间。在各类战斗中,再也没有比战舰与飞机作战更残酷的了。就象盲人挥舞着拐棍向持手枪的凶汉进攻一样,虽然日舰上的高射炮也许能够击毁几架敌机,但是,敌机的炸弹和鱼雷雨点般地袭来,终于把日本战舰一艘接一艘地送入海底。所以,一支舰队如果没有能够驱逐敌机群的从事直接护卫的战斗机,是根本无法与对方较量的。
  无论是B-29战略轰炸机空袭东京,还是向广岛投掷原子弹,如果日本拥有足够数量的歼击机的话,敌机想必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由于日本陆军方面的战斗机已经无能为力,所以,美机飞行员甚至可以一边抽着烟一边进行轰炸。不具备战斗机的舰队也同遭到敌B-29袭击的日本各大城市一样,已经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昭和19年12月前后,日本城市完全被置于美机疯狂轰炸的铁翼之下。而早在10个月以前,联合舰队的舰只也和日本各大城市的命运一样,只能在敌机的肆意轰炸之下苟延残喘了。
  舰队在海面上遭到空袭时的情景是相当残酷的,而在港湾停泊中遭到空袭时的状况更是惨不忍睹。此时,日本军队中的混乱、悲惨状态达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
  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总之,联合舰队已经没有躲避鱼雷袭击的招式了,只能眼巴巴地任凭战舰被击沉。要想摆脱这种绝境,唯一的办法是向远海逃跑,彻底地把港湾基地转移到南方。
  昭和19年2 月17、18日两天,当联合舰队刚刚撤离不久,特鲁克基地就遭到了美机空袭,日本损失了被视为珍宝的325 架飞机。昭和16年12月8 日,日本海军航空兵在珍珠港使用的作战方法,两年后却落到了自己的头上。这里顺便补充一句,日本在珍珠港使用的超低空俯冲发射鱼雷的作战方法是昭和初年美军将官米切尔的部下发明的,日本只不过是从那里学来的罢了。
  日本联合舰队在夜幕笼罩之中启航,急速南下,在帕劳建立了自己的新基地。
  这是走向沦落的“平家”的第一天。特鲁克基地是山本司令长官在世时联合舰队的根据地,是指导海上作战的中枢。所以,继任的舰队司令古贺大将尽量选择在特鲁克附近一带建立司令部,宛如“平家”从京都向福原移动似的。然而,美军侦察机不久就发现了这一新情况,并于3 月30日和31日两天,用1200架飞机对帕劳进行了大空袭。这一次,日军损失军舰合计达8 万吨,飞机200 余架。在这次敌机大空袭的前一天,已经预料到美军有可能进行空袭的古贺司令长官为了把司令部转移到菲律宾的达沃,在抢先一步乘坐水上飞机向达沃转移的途中机毁人亡。舰队由栗田中将率领向达沃驶去。这是联合舰队的第二条逃亡小道。但是,达沃也并非是联合舰队安全的久住之地。如果要想在美机空中打击圈之外寻求基地的话,就必须远远地向西南方向移动,在新加坡海的周围建立基地。就这样,在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海面上又飘起了日本军舰的舰旗。
  (三)斗志宛如“源氏”——奋起制造雷达
  ( 指建立日本镰仓幕府的源氏家族。1180年赖朝与其岳父北条时政举兵,败平氏军,以镰仓为根据地聚积力量,1185年灭平氏。)
  如前所述,当小泽、栗田两支舰队获知美军在塞班岛登陆的消息时,从南方迅速驱舰前往。决战结果,日舰队失利,不得不又重返广岛湾,暂时锚泊。然而,战局的发展不允许日本海军在自己国家的海湾内长期休憩,何况来自南方的石油运输通道已被切断,长期滞留,战舰将变成不能移动的一堆废铁。因此,联合舰队必须停泊在盛产石油的地方,就象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这样,当联合舰队主力回返日本本土仅一个星期之后,便于昭和19年6 月下旬又拔锚启航了。舰队官兵们目送着渐渐沉没在山阳道群山之中的夕阳,默默地告别了日本。恰似“平家”又回到首都,那些身着金边将军服的将军们见此情景,也不禁感慨万分。
  虽说都是一样的逃亡,但是,舰队的将士们却与“平家”的诸王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就是舰队上下仍旧充满着不屈的斗争精神。如前所述,联合舰队从特鲁克逃到帕劳,后又逃到达沃,最后逃到婆罗乃,在日本近海打了一仗之后,沦落到最南端的泗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舰队虽然沦落到这般境地,但在将士们之中却没有产生失败的情绪,相反,仍然斗志高昂,复仇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将士们以刻骨的仇恨、愤怒的语气不断地咒骂着美海军机动部队司令斯普鲁恩斯、哈尔西、米切尔、金凯德的名字——就象浅野浪士咒骂吉良上野一样。对日本海军来说,美机动部队司令官的名字已经变成仇恨的代名词。
  对战士们来说,世上再也没有比疆场喋血的精神更为宝贵的了。怀着这种心情的3 万将士的斗志,同在昭和16年12月百万吨大舰队在一片《军舰进行曲》声中出航吴军港时的情形完全一样。
  在此,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务请读者记住,即整个舰队将士们高昂的斗志,强烈的复仇决心和“莱特湾海面栗田舰队的回撤”之间不能说没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对这个海战史上已成为最大争论点的“舰队回撤”不加以阐明的话,莱特湾大海战的疑问也是难以解开的( 后面详述) 。
  一般地说,被敌人空袭所驱赶,失魂落魄地4 次抛离舰队根据地,甚至无法在自己祖国的基地上停留,不得不流落南洋边陲、异国他乡的舰队,竟没有一点失败的沮丧心理,确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是不是言过其实,虚张声势呢?
  不,决不是!事实确是如此。
  原来,在将士们的协同努力之下,日本舰只已全部配备上了雷达。
  在装备雷达方面,日本比美国整整晚了两年。如果日本舰队在两年前就安装上了雷达,太平洋海战( 大小共15次) 的局面将会是另一番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雷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安装雷达是在塞班海战之后,军舰集结在吴港时进行的。当时,凡主要舰只都安装上了雷达。
  在这之前,大本营曾为舰队缺少雷达装备而忧虑过,并领导创建了“雷达本部”,施行了技术材料的特别分配制度。不久,雷达终于制造成功了。陆军和海军曾为相互争夺雷达器材发生过长时间的争吵,当最后决定军舰优先使用雷达时,陆军才终于作了全面的让步。
  战舰装上了雷达,日军官兵们的喜悦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因为日本人的“黑眼睛”压倒美军的“蓝眼睛”这一得意的夜战——日本的传统作战法,曾在一夜之间遭到破产。就起因于美军发明了雷控射击的技术,这当首推雷达的威力。
  此事发生在昭和17年10月11日晚。当时,五藤存知少将率领的第六战队( 以3艘重型巡洋舰为骨干) ,在进袭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夜战中出乎意外地遭到美舰队的齐射( 事先丝毫未能发现敌舰) ,五藤司令战死,重型巡洋舰“古鹰”被击沉,“青叶”号受重伤,幸而由于“衣笠”拼死插入,进行炮火援救,“青叶”才得以从战场逃脱。这就是令人震惊的萨沃岛海战一般将1942年8 月8 日的海战称作萨沃岛海战。此即指埃斯佩兰斯角海战。,此战之后,日本海军大为恼火,于第三天半夜(13 日) 乘美军懈于戒备之机,以优势兵力发动了突然袭击,派遣战列舰“金刚”、“榛名”等突入瓜达尔卡纳尔海面,第一次使用三式36厘米的燃烧弹向美军陆地进行了1 个半小时的攻击,美机场顿时化成一片火海,飞机、兵营、弹药、粮食几乎全被焚烧一空。此次舰炮奇袭可谓是硕果累累( 如果日本陆军能够趁机发动总攻击的话,瓜达尔卡纳尔岛当时是有可能被夺回来的) 。
  但是,美军竭尽全力拼死对该岛进行物资、兵力的补充,并加强了雷达搜索,动员所有的雷达炮加强警戒,然后,又多次从海面上捕捉突入瓜岛海域实施夜战的日本舰队,企图阻止日本燃烧弹的攻击,历时8 个月原文为8 个月,有误。应为6个月。的攻防战,终于以日本的失败宣告结束了。
  其所以失败,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美军使用了雷达而日本没有雷达。然而,现在,包括巡洋舰在内的军舰都装上了梦寐以求的雷达。当时,将士们高兴得热泪盈眶,高呼“万岁”的声音响彻吴军港。有的舰员禁不住高声嚷道:“这下子可好了!米切尔、哈尔西,有种的就来吧!”就这样,舰队在一派磨拳擦掌的气氛中连夜离开日本基地。虽然舰队普遍装备了雷达,但联合舰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就是舰队中没有一艘航空母舰。说来也巧,航行途中没有碰到美军潜艇,也没有同美机遭遇,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到达了南方的目的地。
  (四)林加锚地猛烈训练——企图夜袭美航空母舰
  日本联合舰队在林加( 新加坡对岸) 锚地进行了极其严酷的猛烈训练。接近赤道的盛夏的太阳把林加湾的海水烤得仿佛要沸腾了似的,周围数海里的沙滩热得使人难以行走,除了稀疏、散乱分布的椰子树之外,没有其他植物,到处是火一般炎热的世界。想起战争初期,每当取胜后舰队进入新加坡各港口休憩和狂欢时的情景,再看看目前在林加湾拼死训练的情形,真是昔日在天堂,今日在地狱。
  官兵们谁也没有想到这将是帝国海军最后的训练。要求歼灭美哈尔西、米切尔、金凯德舰队的斗志丝毫没有松懈。为了能够出色地实施夜战战术,士兵们放弃了在凉爽的夜间休息的机会,把心血全部耗费到短暂的夜间训练上。如果这次训练是在内地进行,不但有休息的机会,而且还能提高训练的效果。但是,如上所述,若在内地训练,就无法得到来自南方的石油,从油船在中途全部被击沉、供应的通道被截断这一情形来看,也唯有在接近赤道的炎热的林加锚地进行训练了。但是,战士们对此次训练没有一点不满情绪,每一位战士的心情都象南方大自然的守护神——暴风雨冲洗过的椰子树叶一样清新。人人专心致志地反复磨练技术,丝毫也看不出有任何沮丧情绪,到处都呈现出斗志高涨、迅猛苦练的生动场面。
  训练中,以战舰“大和”为旗舰的一支舰队( 甲军) 半夜突然闯入林加湾,以战舰“武藏”为旗舰的另一支舰队( 乙军) 正在待机,两支舰队一经接触,激战就开始了,于是战斗的炮声响彻海岸——这是“突入莱特湾”作战命令下达前两、三个月的事情,当时还没有考虑到要为“捷一号作战”作准备,只是为了适应今后将要发生的“突入作战”而加紧训练的。
  以栗田长官为首的大部分官兵在瓜达尔卡纳尔战斗中都亲自参加过“突入作战”,由于缺乏雷达装备,尽管苦战数月,终于败退瓜岛。现在,舰队装上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武器——雷达,从以往的“盲目突入”而转变为现在的“雷达突入”,为此,官兵们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由此而产生的对今后战斗的自信心随着夜晚的猛烈训练正在不断地高涨。
  然而,“突入作战”不过是第二位的作战,联合舰队的根本使命仍然在于进行海上决战。经过50年苦练的日本海军主力舰队以及航空兵的正统的作战法已经不起作用了。现在,要对付哈尔西、米切尔、金凯德所指挥的美国舰队必须采取新的战术,即在海上加以捕捉,全力歼灭之。这一决战正是全军上下所希望的,因此,训练的确是相当猛烈的。
  为了打击美快速航空母舰部队,日本方面假设了以迅速接敌,或远距离进行炮战,或以鱼雷为主展开攻击的各种作战法。连日来,根据上述作战法,舰队作了多次捕捉“敌舰队”的演习。历史上,曾经在美保关现岛根县八束郡的一个港口城镇。过去,曾置卫兵在此监视船舶出入,故称之为关。进行过猛烈训练的日舰队所发生的夜间冲突事件,现在又以南洋泊地为中心变本加厉地重演了。不知为什么日本海军对夜战如此感兴趣。不!实际上,并不能说是感兴趣,因为只有亲身参加过夜战的人才能感受到其残酷的程度,尽量避免夜战是海军官兵们的希望。然而,为了扭转劣势而以勇猛精神和刻苦训练为前提,企图进行一场桶狭间桶狭间在今爱知县爱知郡丰明町。日本战国时代初期,大领主今川义元率领大军攻击另一领主织田信长。织田于1560年以少数兵力,在暴雨后乘虚攻击今川于桶狭间东北的田乐峪,取得奇胜。式的决战,日本舰队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一作战方式。进行夜战本来是水雷战斗队所采取的作战方式,日本自创建海军以来就作了这方面的训练,并以此作战方式取得了战果。现今,驱使“大和”、“武藏”两艘巨舰奔赴海上进行夜间决战,其原因何在?一是最近(6月下旬) 日本战舰安装上了雷控射击装置,18英寸的巨炮可以进行自动瞄准射击;二是为了避免在敌人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如果巨舰在白天遭到那些穿过云层的敌机的袭击,就要反复进行曲折航行,以闪避鱼雷的攻击。这样,巨炮就无法瞄准目标。在此种情况下,日本夜间决战的传统作战法又占据了主要地位。留在日本历史上的成功之例说明了“夜袭的成功在于参战官兵的勇猛”。明治28年(1895 年)2月2 日,日本水雷战队突入威海卫击沉4艘军舰的夜袭特攻战就曾经在世界上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夜袭特攻战的成功是日本海军的骄傲,栗田决心继承先辈的传统,依靠全体将士之勇猛,在最后的战场上决一死战。
  (五)舰队孤军作战——不得已进行神风特攻战
  在战争过程中,日本舰队能够有机会展开“百日练兵”,真是天助神佑。昭和19年10月18日,为了在今后的战争中挽回濒于衰亡的日本帝国的命运,大本营向重新振作起来的联合舰队下达了发动有名的“捷一号作战”的命令。
  “捷一号作战”的概要是,当美军向菲律宾群岛发动进攻时,日军将从海空两个方面发动攻势,全歼进攻之敌。主要作战内容可以归纳成以下4 点:
  (1) 陆基航空兵部队要在大约700 海里处搜索敌人,并不断使用鱼雷和炸弹进行消耗作战,一旦敌舰队接近,再协助陆军飞机将敌军歼灭在近海水域。
  (2) 舰队集中在婆罗乃( 婆罗洲北部) 待机,根据情报决定出击与否,目的在于捕捉并歼灭海上敌人的护航舰队和其他船队。
  (3) 万一出击迟误而敌人已经开始登陆,日本舰队要全力以赴地强行突入港湾内,歼灭敌船队。
  (4) 小泽中将的航空母舰编队将从濑户内海出发南下,把敌机动部队诱至北部海域,以此掩护栗田舰队突击。
  在具体的兵力安排上,上述第(1) 作战任务由第五基地航空部队( 大西中将指挥,驻菲律宾) 和第六基地航空部队( 福留繁中将指挥,驻台湾) 来承担。第(2) 、第(3) 作战任务交给栗田中将的主力部队来完成。
  恰巧,当时第六基地航空部队在10月12日到17日的5 天时间内,与空袭台湾的美机群展开了一场殊死激战。据报道,日机取得可喜战果。然而,实际上,不仅无战果可言,反而蒙受了极大的损失。这一台湾近海空战的失利,对增援菲律宾作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其详细经过,在分析小泽舰队失败原因时详述) ,那么,被寄以希望的驻菲律宾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队的实力又将如何呢?
  当大西泷治郎中将走马上任时,第五基地航空部队仅仅才剩有150 架飞机( 在特鲁克和帕劳遭敌空袭,分别有325 架和203 架被击毁,可见日机损失之大!) 。而且,飞机的性能极差,飞行员低劣的驾驶技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大西中将是山本大将的心腹,是日本海空军的权威人士。据分析,他是不会赞同“捷一号作战”计划的。但是,结果却与估计时相反,大西中将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挥泪同意进行肉弹特攻战,“神风待攻队”就这样诞生了( 这种特攻作战是自下而上地自发产生的,而不是自上而下按命令执行的) 。于是,那些年轻的飞行员脖子上围着白围巾,抱着为国捐躯的必死信念扑向决死的战场。
  实际上,“神风特攻队”是从冲绳战役开始才取得一定程度的战果的,而作为莱特湾海战的一翼所进行的特攻战,由于战况对日本不利,加之初次进攻缺乏经验,未能取得理想的战果。当时,如果不采用神风特攻这一非常手段,栗田舰队就得不到空中支援。实战表明,就连这支敢死队也无能为力。因此,栗田舰队是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单枪匹马地浴血苦战的。
  在舰队出击之前,还发生了一个严重事件,即联合舰队被迫把仅有的32架侦察机全部交付给基地航空部队使用。当时,菲律宾基地航空部队的力量相当薄弱,搜索侦察能力更是弱得可怜,因此,作战规划上第(1) 要点上的“要在大约700 海里处搜索敌人”的设想,对它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不要说700 海里,恐怕连200海里也难以保证,这样,作战的第(1) 设想无疑将要落空。而唯一可以救急的就是这批有熟练技术的舰队搜索机。如果能充分发挥这批搜索机的作用,把获得的情报迅速通报给舰队,想必也不会失掉战机。另外,在舰队交战中,也应该将搜索机派往战场上空,听从舰队司令的命令和指示,至于舰队方面,考虑到航行在敌潜艇出没的海域,很难从事海上收容工作,又考虑到有遭敌机轰炸被击毁的危险,因此,也同意与基地航空部队共同使用。于是,搜索机群先行进驻圣何塞基地( 民都洛岛),也就是说,32 架搜索机并不只是应大西中将的要求才转移到陆地的。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这支机群也应该听从栗田司令官的指挥。但后来在实战中这一构想未能实现。
  不配备侦察机的舰队远航出击,这在现代战术上是不可想象的,这就好比是瞎子走路一样。为此,整个舰队卷起了风暴般的不满情绪。如果要保证上百名瞎子在银座大街上安全行走,就必须有明眼的正常人带路,否则,上百盲人在大街上就会产生混乱乃至发生危险。不配备侦察机的舰队不正是和失去带路人的瞎子一样吗?
  因而,舰队官兵非常气愤地说:“说不定战舰被敌潜艇击沉了,我们还蒙在鼓里呢!”32架飞机默默地同弥漫着愤懑情绪的舰队告别了,闪光的机翼下留下了离别的悲哀。果然,在大舰队出击的第二天凌晨,旗舰“爱宕”号首先遭敌潜艇袭击,中雷后仅20分钟就沉入海底了。接着,重型巡洋舰“摩耶”在4 分钟内被炸沉,与此同时,“高雄”也遭受重伤不得不返回基地。真是出师伊始,便遭祸灾,谁能说这与调走全部搜索机没有关系呢?当时,一名落水的参谋一边在巴拉望岛海面划游,一边气愤地说:“我们被敌潜艇干掉了,可事先竟然丝毫也没有察觉到!”
  (六)不满情绪蔓延全军——放弃“八·四舰队”以来的训练
  现在,让我们综观一下“捷一号作战”的各项具体计划。作战方案中的第(1)要点,即基地航空兵的情况,前面已有叙述。对于作战方案中的第(2) 要点,将士们普遍认为这是主力舰队应该采取的方案,无人表示异议。对于第(4) 要点,同样也没有什么意见,一致认为对主力舰队进行掩护作战是非常必要的;认为如果小泽舰队进展顺利,将对栗田舰队的作战大有裨益。然而,第(3) 点却引起整个舰队官兵的不满,对此指挥官甚感恼怒。在这里,不妨再重复一下作战方案中第(3) 点的内容,即“万一出击迟误而敌军已经开始登陆,日本舰队要全力以赴地强行突入港湾内,歼灭敌船队”。在瓜达尔卡纳尔激战中,曾反复10余次发生小型舰队夜间“突入作战”的战例,但是,此次的“突入作战”与瓜岛争夺战时的情况截然不同,这一次,日本主力舰队要倾其全力在光天化日之下突入敌人港湾之内一决雌雄,这的确是世界海战史上闻所未闻的作战方案。开始,舰队官兵对此只是嘲笑,继而则暗暗地咒骂起来。
  作战方案中的第(2) 要点是联合舰队的基本使命。为了实施这一命运攸关的夜间决战,舰队进行了3 个多月的猛烈训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夜间突入敌港湾的歼敌作战进行了充分训练,这就是“对敌港湾进行突入袭击,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展开猛烈的炮击,然后迅速脱离战场”的作战方针。此作战方案亦可称其为“敏捷杀入”。决战中,“大和”、“武藏”的18英寸的大炮只消齐射两三次,海湾内的敌人阵角必将大乱,然后再择机迅速脱离战区,这就是“突入作战”的精髓之所在。但是,如果执行作战方案中的第(3) 要点,在光天化日之下长驱直入敌港湾,长时间地袭击敌船舶和登陆部队,这哪里是什么“突入”,简直是“静坐”,而“静坐”是为提高工资而进行斗争的一种手段,决不是舰队作战所应采取的方式。
  总之,与敌运输船团相拼杀,是主力舰队作战史上所没有记载过的。突入港湾作战更是如此。1910年,日本海军把自己假想的作战海面转移到太平洋( 在这以前,由于把俄国作为假想敌国,海战演习地点从东中国海转移到日本海方面,俄国舰队被全歼后,日本自然而然地又转向太平洋的东大门) 。假设英国或者美国舰队一旦从太平洋发起进攻,日本将与之决一死战。以此为前提,加强了海上主力舰队的力量,日以继夜地进行艰苦的训练。
  在日本,今天能记起“八·八舰队”这一名称的人恐怕已经寥寥无几了,而以创建“八·八舰队”为前提的“八·四舰队”却多为人知。在世界三大舰队的势力比较表和年鉴照片上是这样记载的:称英国的主力舰队为“大舰队”,称德国的主力舰队为“公海舰队”,称日本的主力舰队为“八·八舰队”。美国和法国为争取世界第四位的海军而竭尽全力,但其实力远远达不到世界“三大主力”舰队的水平。
  所谓“八·四舰队”,即指拥有战列舰8 艘、战列巡洋舰4 艘、巡洋舰24艘、驱逐舰84艘、潜艇60艘组成的实力雄厚的威风凛凛的大舰队。世界上的军事评论家曾赞誉它为力量均衡的标准舰队。
  日本海军正是在拥有这一舰队的情况下,在波涛汹涌的西太平洋海面上日以继夜地进行作战演习的。早在1922年,在华盛顿裁军协定诞生之际,日本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就采取了发挥单舰作战能力和以高超技术取胜的方针。并勇于革新创造,每年都在造舰技术和海上训练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在战略上主张“进攻防御”和“消耗作战”。因此,在运用水雷战斗队进行奇袭作战以及提高主力舰巨炮的命中率方面,绞尽了脑汁,倾注了心血。而且,为了加强近海作战的优势,在造舰设计时,最大限度地缩减舰内居住位置,挖掘一切潜力,集中一切力量,把着眼点放在提高速度和增强炮火威力方面。
  20多年来,日日夜夜,主力舰队官兵所进行的训练都是以舰面炮战和舰队海面机动为中心的训练,至于杀入敌港湾内进行所谓的“突入作战”的演习,不仅一次没有做,甚至连这种战术的名称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多年来,搜索并袭击敌运输船队是属于潜水艇和驱逐舰的作战范畴,而不是主力舰队所肩负的使命。这也就是说,“捷一号作战”命令中所采用的战术是在联合舰队的官兵闻所未闻,更未曾进行过演习的状况下提出来的,是在最后决战中强行推行的一种作战方式。
  更何况,当时谣传说作战命令的重点是盲目进入莱特湾歼敌。因此,全军上下,官兵们的不满情绪犹如大海的怒涛。再者,在赤道附近,在高温与寂寞的锚地度过100 天强化训练的战士们,在煎熬之中神经受到很大冲击,恐伯也是引起不满情绪的原因之一。
  (七)长官训戒众将士——出击前“爱宕”舰上的夜宴
  虽然全军弥漫着不满情绪,但是舰队的指挥官们已经充分意识到“捷一号作战”计划的实施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他们为决战的到来,作了大量准备工作,深入地研究战术,反复地进行训练。例如,在发现敌人运输船队时舰面炮火应如何分配?同时打击敌运输船队和护航舰队有何要领?突入港湾时应采取什么方式?究竟是一队突入好呢,还是两队一起突入有利?或者是三队间隔突入为上策?突入攻击后应如何快速脱离——即如何撤离在宽阔的正面展开炮击的舰队?针对这些问题,日本舰队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和多次演习。
  作战训练之艰难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幸运的是,在残酷战争中能够进行这样完整的“百日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作梦也没有想到的机会。这期间进行的训练(即突入港湾的作战技术) ,可以说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而百日之后,就大学毕业了。但是,舰队训练的重点仍然放在“歼灭敌机动部队”上面。
  翻开历史,海战名将纳尔逊在海战中就曾亲自率领全军突入港湾,给法国舰队以毁灭性的打击。类似这种战术,在历史上还可以举出许多战例。另一方面,在历史上,主力舰队以敌人运输船队为主要歼击目标的作战时代,也延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欧洲,在英、荷、法、西( 班牙) 四大海军进行海上争霸的时代里,名将特鲁普( 荷兰) 、德雷克( 英国) 之所以威名赫赫,也是和“突入作战”分不开的。但是,从20世纪以来,这种海战方式在海战中已经销声匿迹了,而主力舰队之间的决战,成了争夺制海权的主要海战方式。可是,谁能预言海战史上的这一现象不再重现呢?在太平洋战争中,在敌我双方舰队进行角逐的舞台上,因护送船队而导致海上激战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由于登陆攻防战引起的港湾突入战也曾几度发生。总之,海战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制海权”的重要性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即使船队登陆成功,但如果后方的海上联络一旦被切断,也只有束手待毙。扭转这种局面的唯一的方法只能是“歼灭敌机动部队”。从这一点来看,日本海上主力舰队的使命就非常清楚了。
  当把突入港湾作为最后的,也是最主要的作战目的下达后,联合舰队官兵强烈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高潮。这种不满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以此为主要形式的作战。“捷一号作战”的命令是在昭和19年10月17日深夜下达的,舰队离开林加锚地是18日凌晨1 时,于20日中午到达婆罗乃湾。出击的时间是22日上午8 时。此后,无论采取什么应急措施,在25日以前到达莱特湾显然已经不可能了。然而,麦克阿瑟军队已于17日傍晚开始登陆(18 日傍晚日本守岛部队已经丧失了第一道防线) ,估计在22、23日前后,美军全部装备能够向陆地卸载完毕,如果这样,那么留在湾内的将只有60艘空船。当时,麦克阿瑟将军动用的舰只总数达到600 余艘,那么,与美舰船总数相比,击毁留在港湾内大约十分之一的空舰船又算得了什么呢?若以巨型战舰“大和”“武藏”同空船相厮拼,在海战史中将永远成为后世的笑柄。日舰队的将士们意见纷纷,很多意见书堆在指挥官的桌子上,甚至有的将士去和参谋长针锋相对地进行争执,他们说:“我们并不吝啬自己的生命,然而,我们爱惜帝国海军的名誉,如果帝国大海军的最后一战是与敌人的空船相厮拼,那么,东乡元帅、山本权兵卫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息。”
  事态非常严重,因此,10月21日,栗田长官把战队司令和参谋召集到旗舰“爱宕”号上,举行了出击前的晚宴。宴席上,栗田一反常态,用非常严厉的口气训戒道:“看来反对意见很大,但是,战局实际上比在座的诸位想象的还要严重的多。如果国家灭亡了而舰队尚存,那将是我们的一大耻辱。我想,恐怕大本营也打算把本舰队置于‘死地’。战局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但莱特湾的突击是义不容辞的,是会在世界上创造奇迹的。谁敢断言我舰队一旦出击不会取得挽回败局的军功呢?诸位!歼灭势不两立的仇敌哈尔西、米切尔、金凯德的机动部队的机会来到了!我希望诸位努力奋战!”
  训戒结束,全体三呼万岁,以示顺应长官意志。有的参谋下酒数杯,便耍起酒疯,不时地引起哄堂大笑。埋在心底里的不满就这样一时云消雾散了。夜深,万籁俱寂,仰天而望,星斗满天,其中,天狼星泛着青白的寒光散落在海面上,宛如要同即将出征的官兵们永别一样。
  (八)威势显赫的大舰队——1000海里远征突击战
  不一定是向四条啜位于大阪府北河内郡的一个城镇。正平3 年(1348 年) ,在四条啜,南朝军楠木正行和足利一方的高师直作战,南朝失败,正行和其弟正时自杀。出征,但可以肯定高级参谋中有半数人是怀念凑川的楠公的。大部分官兵仍然斗志旺盛,焦急地期待着打响歼灭哈尔西舰队的最后一战。虽然因缺乏航空部队而产生的不安尚未完全消失,但是,当看到大舰队威风凛凛的非凡阵容时,官兵们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决心一举挽回衰败的局势。看到这种情形,谁能料到10个月之后日本会无条件投降呢?
  眼下,日舰队出击的阵容是:
  第二舰队( 司令栗田中将)
  第一战队:战列舰“大和”、“武藏”、“长门”。
  第三战队:战列舰“金刚”、“棒名”。
  第四战队:重型巡洋舰“爱宕”、“高雄”、“摩耶”、“鸟海”。
  第五战队:重型巡洋舰“妙高”、“羽黑”。
  第七战队:重型巡洋舰“熊野”、“铃谷”、“利根”、“筑摩”。
  水雷战队:轻型巡洋舰“矢矧”、“能代”、驱逐舰15艘。
  第五舰队( 司令志摩中将)
  第二十一战队:重型巡洋舰“足柄”、“那智”。
  水雷战队:轻型巡洋舰“阿武隈”、驱逐舰4 艘。
  西村部队( 司令西村中将)
  第二战队:战列舰“山城”、“扶桑”。
  水雷战队:重型巡洋舰“最上”、驱逐舰4 艘。
  机动部队——第三舰队( 司令小泽中将)
  第三航空战队:航空母舰“瑞鹤”、“瑞凤”、“千岁”、“千代田”。
  第四航空战队:战列舰“伊势”、“日向”。
  水雷战队:轻型巡洋舰“五十铃”、“大淀”、“多摩”、驱逐舰8 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舰队的名称在联合舰队司令部转移到陆地的同时被废除了,另外,小泽中将的舰队是从内地参战的,其战况另述。
  栗田的主力舰队分成两支,相互间以6 公里的间隔前进。10月22日上午8 时,舰队从婆罗乃湾启航踏上了征途,以18海里的速度破浪北上,为了躲避敌潜艇,舰队实行“Z ”字航行法。第二天(23 日) 拂晓,当舰队沿巴拉望岛北进时,遭到敌潜艇鱼雷袭击,旗舰“爱宕”及其他两艘军舰遭难。这对出击者来说确实是一次沉痛的打击,对士气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一事件的发生,使舰队全体官兵意识到,在到达目的地以前的遥远征途中,必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栗田司令官转移到巨型战舰“大和”号上并以“大和”为旗舰,重整阵容,继续北上。24日黎明,舰队沿民都洛岛的南方向东迂回进入了锡布延海。锡布延海就象日本的濑户内海一样,把菲律宾群岛分成两部分( 海面宽度是漱户内海的两倍以上) 。突破锡布延海面向东进入太平洋,然后南下杀向莱特湾,这就是栗田舰队(主力舰队) 的进军路线。此一路沿途海面上航路狭窄,岛屿迭嶂,毫无疑问,这也是敌潜艇和飞机埋伏待机的最佳海域。但是,若南下突入莱特湾,此乃必经之险路,非突破不可。
  从婆罗乃基地突入莱特湾的航路有两条。第一条是从婆罗洲北部进入苏禄海,横穿棉兰老海,经过苏里高海峡进入莱特湾亦称南路。第二条是沿巴拉望岛西北而上,从民都洛海角进入锡布延海,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沿萨马岛海面南下,进扑莱特湾亦称北路。第一条路线距离短,估计险情少,所以栗田把它让给了劣势的西村舰队。栗田主力舰队则沿第二条路线进击。从全局来看,这是一个从东面即指上述的北路。由北面而下从东面攻入莱特湾。和南面同时突入莱特湾的战斗计划,该计划于21日最终商定完毕。
  栗田主力舰队到达莱特湾的距离若算直线航程,大约有1000海里之遥,若采用警戒航行法或中途遇敌回旋的话,便可达1500海里。而且,前半程是敌潜艇待机的海面,后半程则进入了敌空袭圈。“舰队杀入”作战的征途既险恶又遥远,而且,整个航程都充满着敌舰潜伏奇袭的危险。栗田舰队成功地抵达莱特湾究竟能有几分把握呢,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也无法准确估计。此战如果将日美的地位加以颠倒,由美海军以栗田舰队之势进行攻击,日本海军以美军兵力处于守备地位的话,那么,日本海军将会把美军的大部分埋葬于海底。这不仅仅是一个假想,不久在后面叙述锡布延海和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的战斗时,读者肯定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九)主力舰遭敌空袭——巨舰“大和”“武藏”的厄运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