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米田十二年,Anencletus治理罗马教会十二年后,革利免接下其职,成为罗马的第三位监督。使徒保罗在《腓立比书》里,曾提到他的同工革利免:「革利免、并我其余的同工…他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腓四3)
第十六章 革利免书
--------------------------------------------------------------------------------
1
现存有一部革利免书信[37],经考证为其真迹,有相当的长度与价值。那时革利免以罗马教会之名,写给当时发生纠纷的哥林多教会。无论古今,此信在大多数教会中都已公开阅读,帮助信徒。Hegesippus也证实了那时哥林多教会确曾发生背叛之事。
--------------------------------------------------------------------------------
[37] 革利免书目前尚存希腊文及叙利亚文两版本,是罗马教会监督革利免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此一书信据信是在Domitian逼迫之后不久所写,是现存最早的后圣经(post-biblical)着作。初期教会以极为尊重此书,甚至着名的Alexandrian Codex还将此书列为正典、新约圣经之一卷。
第十七章 多米田逼迫基督徒
--------------------------------------------------------------------------------
1
多米田在罗马屠杀了许多高贵和优秀的人,并且毫无理由流放许多正直之士,没收他们的财产,这使得他成为尼罗第二,憎恨神、与神为敌。虽然其父维斯帕先对基督徒并无成见,但多米田却是第二位逼迫基督徒的人[38]。
--------------------------------------------------------------------------------
[38] Domitian和Nero对基督徒的逼迫,以个别性并区域性为主,并没有遍及全帝国的规模。虽然如此,这两位皇帝的逼迫手段却出奇残酷,使初期教会颇为受苦。根据罗马历史,在三世纪中Decius掌权之前,并没有全国性的大逼迫。Nero及Domitian的逼迫,并不是专专针对基督徒而来,凡是在政治、宗教上的一些高阶人士,都是他们残暴逼迫的对象。
第十八章 使徒约翰及启示录
--------------------------------------------------------------------------------
1
按着记载,约翰—传福音者和使徒—在这次逼迫中仍得幸存。他为着圣言作见证,而被流放至拔摩海岛[39]。
2
爱任纽在《驳异端》(Against Heresies)第五卷中,提到启示录里敌基督数字的算法。爱任纽是这样说到约翰的:
3
「然而,如果要公开说出他(即敌基督)的名字,就必须由看过启示的那人(约翰)来说。他在不久前才看过这启示,差不多就是我们这一代,就是在多米田统治末年的时候。」
4
我们的信仰确实在当时大大兴盛,就连对此信仰不大友善的史学家,也毫不迟疑的在史书里记下这次逼迫和殉道。史书准确的记载,此次逼迫发生于多米田五年。当时,罗马官员Flavius Clement的侄女Flavia Domitilla,因着公开承认基督遭到判刑,与其他人同遭流放到Pontia岛。
--------------------------------------------------------------------------------
[39] 自Irenaeus以来,教会历史的传统中无异议的相信,启示录是约翰在Domitian执政下所写,并且他曾被放逐到拔摩海岛上。
第十九章 多米田下令屠杀大卫的子孙
--------------------------------------------------------------------------------
1
这位多米田也下令屠杀大卫的子孙。照着古时的传统说法,那时有些异端者指控犹大的后代(犹大是主肉身的兄弟),因为他们是大卫的家室,又与基督有关联。Hegesippus在下列篇幅中记录这事。
第二十章 主的家人亲属
--------------------------------------------------------------------------------
1
「那时,主的家人犹大—主肉身的兄弟—的孙子,仍然活着。有人通报他们是大卫家的人,由Evacotus带到多米田面前。多米田和希律一样,对基督的来临感到相当不安。
2
多米田问他们是否与大卫同宗,他们承认。又问他们有多少财产,两人答道:九千银币而已,分属两人;但这笔产业不是钱,而是一块三十九亩的土地。他们从中收租,并用劳力养活自己。
3
接着他们伸出长茧的手,露出粗糙的皮肤,证明他们是不停的劳动。
4
在被问到基督和祂的国、国的本质、出现的时地时,他们回答:『那不是短暂的国,也非属地的国,而是神圣属天的国。它会在世界末日时,显现于荣耀中。神会审判活人死人,照各人所行的报应各人。』
5
多米田藐视他们,不作回应,只是鄙视他们为愚蠢,打发他们走。然后多米田下令终止逼迫。
6
这两位主的亲人及见证者被释放后,继续治理教会。于是和平来到,他们活到图拉真(Trajan)的时代。」
7
以上是Hegesippus的叙述。特土良也这么提到多米田:「多米田也曾试着像第二个暴君尼罗一样施行逼迫。但起码他还有点良知,所以很快便终止逼迫,召返流放之徒。
8
多米田统治了十五年后[40],Nerva继位,罗马元老院颁布命令,废除多米田所受的荣誉。遭不平流放之人,得以返乡,取回财产。
9
根据教会古老的记载,使徒约翰也在那时结束了拔摩岛流放的生活,返回并定居于以弗所。」
--------------------------------------------------------------------------------
[40] 即主后八十一年至九十六年
第二十一章 亚历山卓城第三位监督Cerdon
--------------------------------------------------------------------------------
1
Nerva在位一年多以后,图拉真(Trajan)继承王位。图拉真元年,Avilius在治理教会十三年后,由Cerdon接续其职,成为亚历山卓城第三位监督。此时,革利免接替了在保罗同彼得[41]以后的第一任监督利奴与第二任监督Anencletus,成为罗马教会的第三位监督。
--------------------------------------------------------------------------------
[41] Eusebius应认为两人同时担任罗马教会的监督
第二十二章 安提阿的第二位监督─以革那提
--------------------------------------------------------------------------------
1
安提阿首位监督Evodius过世后,以革那提被指派为第二位监督[42]。西面也在此时接续主的兄弟,成为第二位治理耶路撒冷教会的监督。
--------------------------------------------------------------------------------
[42] Origen也相信Evodius是安提阿教会的首位监督;但另有些教父如Athenasius或Chrysostome则直接将Ignatius列为第一位监督
第二十三章 使徒约翰的故事
--------------------------------------------------------------------------------
1
这时,耶稣所爱的门徒、传福音者约翰仍然活着。他在多米田死后,结束流放的生活,治理那地区的众教会。
2
有两个人的见证使我们相信约翰那时仍然活着,他们的见证完全值得信赖。这两人就是在教会中持守正统教训的爱任纽和亚历山卓的革利免。
3
爱任纽在《驳异端》第二卷中提到:「所有和约翰交通过的亚西亚监督,都能见证约翰将正统的教训传给他们,因为约翰继续与他们同在,直到图拉真(Trajan)时代。」
4
爱任纽在同一部作品卷三又见证说:「以弗所教会也是个有力的见证,这个教会是由保罗所建立,约翰也一直住在那里,直到图拉真(Trajan)时代。」
5
革利免也在那时,对爱听精采寓言的人补充了一篇文章,叫做《富人能留下什么?》。他在这篇文章中也题到当时的情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记载:
6
「听听使徒约翰的故事吧!这并非虚构故事,而是一个人们流传下来且保存完整的真实经历:在暴君死后,约翰从拔摩岛回到以弗所,并受呼召前往邻近的外邦人地区。他在一些地方设立监督,在一些地方建立教会,还在一些地方任命圣灵所指明的人为执事。
7
约翰在这些地方颇受好评,也带给弟兄们安慰。最后约翰来到邻近的一座城,到一位长老那里,看见一名身量俊美、表情优雅的热忱青年[43],他说:『我奉基督与教会之名,郑重地把他交付给你。』」
8
该名监督接受并允诺一切,约翰重覆他的嘱咐并为此作证之后,就回到以弗所。那位长老[44]将年轻人带回家,教育、管束并抚育他,最后为他施浸。后来他松懈了关心和警觉,好像那名年轻人已完全受到主的保护。
9
然而有一群无恶不作、闲懒放荡的年轻人出现。他们厌恶监督的约束,早早脱离受约束的生活。他们先是带着那年轻人从事一些奢华娱乐,接着又在夜里带着他去抢劫。
10
后来他们怂恿他去犯更大的案,使他丧失进取心,转而习惯这种生活方式。那年轻人就像野马脱缰,偏离正途,奔向悬崖。
11
他仔细想想,自己虽未犯小错,却犯了大过。反正早已堕落,干脆放弃神的救恩,干脆一生就这样吧!年轻人集结同伙组成匪帮,自己作了首领,比他的党羽更加暴力、血气、残忍。
12
时光飞逝,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弟兄们派人去请约翰过来。使徒指派完任务后就说:『来吧,监督,该算帐了!在你所治理之教会的见证下,把基督和我所交托你的都还来吧!』
13
监督一开始觉得纳闷,认为约翰是误向他索取他从未拿过的钱。他不敢相信约翰对他的指控,却又不敢怀疑约翰的话。当约翰说:『我是向你要那个年轻人,以及那弟兄的魂,』老人听了,立刻深深叹息,泪水盈眶地说:『他死了。』『怎么死的?怎么会这样?』『他向神死了…』监督说,『他变得邪恶放纵,最后竟成了一个强盗头目。现在他不以教会为家,反倒组织了强盗帮,盘据山头。』
14
使徒一听,撕裂衣服,一边捶自己的头,一边喊着:『我竟抛弃这样一位好弟兄!赶快备马,找人给我带路!』他骑着马离开教会。
15
当约翰到达目的地,强盗哨兵就将他囚禁起来。他既不逃,也不抵抗,只是声喊:『我来这里有特别的目的,带我去见你们的首领!』
16
此时强盗头目正配着武器站着等候,但当他认出那是约翰时,他因着羞耻,转头便跑。约翰顾不得老迈,拼命追他,喊着说:
17
『孩子!为何要逃?为何逃离毫无防备的老父亲呢?怜悯我吧!孩子。不要怕,你仍有生命的希望,我和基督为你代求。若有必要,我愿欢然为你而死,就向基督为我们死一样。我愿为你失去生命。别走!相信我,是基督差我来的。』
18
那年轻人听到这话便停下脚步,抛弃武器,低下头来。然后他抱住老人,伤心痛哭,颤抖,努力的祈求原谅,像是在流泪中受了第二次的浸。
19
使徒郑重地向他保证,神已经赦免了他。老人跪下来亲吻他的右手,像是清除其上所有的罪,然后将他带回教会。约翰经常为他祷告并禁食,用各样的慰藉来柔软那年轻人的心,帮助他回到教会。事实上,约翰并不像自己所说的抛弃了一位好弟兄。这给了我们一个真实悔改的有力见证,一个重生的伟大证明,以及一个看得见的复活纪念。」
--------------------------------------------------------------------------------
[43] 教会历史学家推测,这座城应该就是士每拿。
[44] 这是另外一处清楚的例子,证明初期教会中的长老和监督是同一班人,并没有地位和职务高低的分别。监督就是地方召会的长老。(徒二十17,28。)长老是说到人,监督是说到功用。监督就是尽功用的长老。
第二十四章 福音书的顺序
--------------------------------------------------------------------------------
1
我们为着历史并为着读者的益处由革利免所摘录的篇幅已经足够。
2
现在我们来看这位使徒(约翰)公认无异议的着作。首先,他所写的福音书,广为普天下各地教会所公认为其亲笔之作[45]。前人将此书列为第四卷书,理由如下。
3
那些受圣灵感动、敬虔的人—主的使徒,过着最贞节的人生,具备各样心灵美德,却用平凡的语言,因为他们只依赖救主所赐给他们神圣超绝的能力。这些人不会、也不曾用优美的辞藻来修饰主的教训,他们只是与圣灵同工,让基督神奇的能力藉着他们展现出来,在世宣扬天国的教训。他们不太在意写作风格。
4
因为他们所受的帮助远超世人。毫无疑问,保罗最有资格讲究风格。他有最强的观点,又经历了无数的奥秘,像是见过第三层天、被提进神的乐园、听见不能言传的话语[46]。然而保罗却只写下几封简短的书信。
5
主其余的跟从者,像十二使徒、七十门徒及其余众人,对此并非一无所知。然而所有门徒中,却只有马太和约翰留下了着作。按着记载,他们二人之所以着作,是因着需要。
6
马太最先向希伯来人传福音,后来因着要到其他国家,便将他的福音以母语写成[47],弥补他不在时所造成的亏缺。
7
据说当马可和路加发表福音书时,约翰仍是一直竭力传扬福音,并无写作。而是到了后来,因着以下的原因才开始写作。先前完成的三部福音书在众人间流传,也到了约翰手中,据说约翰承认这些福音书,也愿见证其真实无伪;只不过这些描述中独缺基督初期的事迹以及福音之始[48]。
8
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其他三位作者只记载了施浸者约翰下监后,主一年内所行的种种事迹,这三部福音书的引言都是这样指明[49]。
9
马太写完主四十天禁食及受试诱之后,指明时间如下:「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太四12)
10
马可也这么写到:「约翰下监以后,耶稣来到加利利。」(可一14)路加,在他开始描写主的事迹之前,也用相似的手法,点明了时间:「希律…就在这一切之外,又加上一件,就是把约翰囚在监里。」(路三19-20)
11
据说有人因此求约翰能动笔,写下先前作者未记录的,以及他们所遗漏之主的事迹(因为这部分发生在约翰下监以前)。约翰说出真正的事实:「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然后在描述耶稣的言行事迹时,提到了施浸者约翰,像是约翰那时「在靠近撒冷的哀嫩受浸」。他也清楚说明:「那时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
12
因此,使徒在他的福音书里记录了耶稣在施浸者约翰下监之前的事迹,其他三位所叙述的却是从下监之后才开始。
13
人若留意这些记载,就不能再抱着「福音书有出入」的想法—约翰福音记录了基督早期的事迹,而其他福音描写了其后的部分。也许正是为了如此,约翰才略过马太和路加已记载的家谱,而开始于基督神性的教训,像是圣灵特地留给这位特出之人的[50]。
14
关于约翰福音的由来,这些介绍应该足够,马可写作的动机也已描述过。
15
路加也在福音开头交代他写作的动机:鉴于有人乱写一些他已确知的事,因此他写下路加福音,好帮助人脱离不确定的看法。路加熟识保罗,与他相处过,又和其余使徒有来往,他便将从他们所取得的,都记在路加福音中。
16
关于这些事,我们的说法已够多了。但我们更应当应该参考一些前人的着作,看看其他人对这些圣书有何看法。
17
约翰福音及约翰书信的首卷,古今素来都是众所公认、毫无争议之作[51]。
18
只是其他两卷书信尚有争议[52]。关于启示录,众人的意见更是分歧[53]。我们该找个适当的时机,根据前人的见证审断一番。
--------------------------------------------------------------------------------
[45]初期教会毫无异议的肯定,约翰福音是约翰所着。
[46]林后十二2-4
[47]虽然有人觉得难以置信,但是大部分的新约史学者都相信马太曾用希伯来文写了一卷福音书,就是马太福音。就内容来说,马太福音的原文为希伯来文的可能性并非没有;教父们认同这事的情形也相当普遍。教父Papias、Irenaeus、Origen、Jerome等人都曾题及这事。至于马太后来的流传版本为何是希腊文版,一般有两种说法,或是马太所另撰,或是他所翻译。两种说法都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不过并不影响马太福音本身的权威。
[48]Eusebius是头一位论到约翰写作约翰福音原因的教父,不过Eusebius用『据说』一辞,可见他也是从口述传统中得知此一说法。Muratorian Fragment中对约翰福音的写作原因也有交待:『第四本福音书系出于使徒约翰,当时他的门徒和一些监督恳求他,他就说:让我们一同禁食三日,无论我们得着了甚么启示,都彼此述说。』当晚使徒之一的安德烈就得启示说,约翰应当以自己的名,将一切他心中的事都记录下来。…』教父Irenaeus则认为,约翰福音是约翰为了对抗智慧派Cerinthus的教训而着。Clement of Alexandria认为约翰福音是一本属灵的福音书(spiritual Gospel),作为其他三部以介绍耶稣外在事迹为主之福音书的补充。其实,就着约翰福音的内容来说,Clement of Alexandria的判断似乎较Eusebius更为准确中肯。约翰福音乃是一本生命的福音,见证耶稣基督是神救主,来作生命。
[49]就着对观福音书的内容来说,似乎很容易让人无法辨别主在地上的职事约有多久,然而约翰福音中刻意记载三次(一有说四次)逾越节,指明主在地上的职事至少有三年之久。因此,严格来说,对观福音书并没有如Eusebius所言在其引言中说到基督在地上的职事只有一年多,这是Eusebius的误会。但约翰福音对主在地上职事纪年的补充,确实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50]Eusebius也同意约翰福音是以其属灵的价值,作为其他三本对观福音书的补充。
[51]在初期教会,约翰一书的权威一直被视为与四福音同等,甚至在有些二世纪初期教父的着作中,如Polycarp、Papias等人,只引用约壹而无约翰福音。二世纪以后,约翰福音才渐渐与约壹受到同样的重视,Muratorian Fragment是首次肯定约壹权威者。
[52]Muratorian Fragment明白的将这两卷书视为约翰所着,约贰首次被引用于Irenaeus的着作中,Clement of Alexandria在引用约壹时,曾隐约说到他知道约翰另有其他书信。其他教父较少引用约贰和约参的原因,可能也与它们篇幅太短有关。总之,Eusebius当时仍认为,约贰及约参是否为正典尚有争议。他的恩师Origen就认为这两卷书可能并非约翰所着,Jerome也认为这两封书信是一位名为John的长老所着。因此,Eusebius依照当时左右不一的看法,将约贰及约参列为Antilegomena,就是有争议的着作。即便如此,后来的学者仍然认为,就着内容和风格来说,约贰和约参应与约壹同为一个作着所出,就是使徒约翰。
[53]启示录其实是新约中最受肯定为权威正典的书信之一。Papias、Justin Martyr已经引用此书并认定其作者就是使徒约翰,初期教会的教父当中,除了极少数的例外,余皆认为此书出于约翰。当Alexandrian School兴起时,Dionysius of Alexandria开始批评启示录。Dionysius本身并不否认启示录的内容是属灵的启示,也不否认其作者是出于约翰,但他认为其内容过于物质化,又是属于旧约先知书文体,不应列入新约正典。不过,这种论点显然只是专精灵然解之Alexandrian School的片面看法,并且文体是否为豫言性质,与其是否该列为新约正典并无直接关连。由下一章的内容来看,Eusebius显然也受Dionysius of Alexandria的影响,有意将之列为Antilegomena之林,但是因着许多其他教父对启示录的正面看法,他才对自己的立场略为保留。
第二十五章 公认的着作与具争议之着作[54]
--------------------------------------------------------------------------------
1
我们现在要将先前提及被列为新约圣经的各卷书,作个整理。《四福音书》必定列为首位,接着是《使徒行传》,
2
再来则是《保罗书信》,《约翰壹书》及《彼得前书》。若是合适,约翰的《启示录》应该接着,不过我们会在适当之时,列出不同看法。
3
以上便是众所公认的着作。至于所谓的《雅各书》和《犹大书》,虽有许多人知道或承认,却仍有争议。《彼得后书》以及《约翰二书》《约翰三书》也是一样,究竟是使徒所写,亦或只是同名之人所作?
4
这些争议作品中,还必须列入这几本:《保罗行传》(The Acts of Paul),《牧羊人书》(Shepherd of Hermas)以及《彼得启示录》(The Revelation of Peter)。另外还有《巴拿巴书》(The Epistle of Barnabas) [55]和《十二使徒遗训》( Didache or The Teachings of the Twelve Apostles)[56]。此外,前面提过,有人认为约翰的《启示录》是伪作,但也有人将之列入权威中。
5
有些人也把《希伯来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he Hebrews)[57]列入权威,使接受基督的希伯来人特别喜乐。
6
这些就是有争议的部分。我们已经加以分类,好区分鉴定过的真作,和那些虽然大多数教会作者承认它们,却仍有争议、尚未列入正典之着作。我们必须会分辨这两类的书,以及异端假冒使徒之名的伪作,像是《彼得福音》(The Gospel of Peter)、《多马福音》(The Gospel of Thomas) [58]、《马提亚福音》(The Gospel of Matthias)[59]等作品,或是伪造安得烈、约翰及其他人的《行传》[60]。这些作品从未在上述任何作者的着作中提及。
7
当然,伪造的风格和使徒的写作风格大大不同,他们提出的观点与目的也背离了健全的正统教训,显明是异端的捏造。此类作品不但该列为伪作,我们更该拒绝这种全然荒谬不虔之作。现在我们再接续述说历史。
--------------------------------------------------------------------------------
[54] Eusebius将本章中所列的着作分为两类:非正典类—包括伪造的(spurious, thonoi)和异端性的,以及正典类—包括公认的(acknowledged, homologoumena)与有争议的(disputed, antilegomena)。有时,Eusebius也会将伪造的书信列为有争议的书信当中。Eusebius分别antilegomena和thonoi的原则乃是:antilegomena虽然有争议,但其趋势是越来越走向homologoumena的正典,至于thonoi则是那些有争议的书当中,越来越不被视为正典的。这也就是为甚么Eusebius在面对前所未有对启示录的质疑时,将之列为thonoi的原因。换言之,homologoumena和antilegomena都是属于正典且正统;但thonoi是非正典的正统着作。
[55] 《巴拿巴书》的作者不明,虽然从Clement of Alexandria到Origen、Jerome时代都有教父引用,但他们也并没有将之列为正典,主要的原因是无法确定此书的作者有任何使徒的渊源性(apostolic origin)。
[56] 这一部有十六章内容的书卷,是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时,才正式因考古学家的发现而出土。这卷书可分为两部分,前六章是一段具有浓厚犹太道德色彩的独立段落,名为《两条路》(Two Ways);后半段才是《十二使徒遗训》的本身。根据考证,《两条路》应是早在第一世纪末就已存在,并在二世纪初时与当时教会中的《十二使徒遗训》组成为一卷书。这本书虽然以『十二使徒』为名,也据说流通甚广,在初期教会中常有诵读,不过却少有教父引用。Eusebius将之列入thonoi,其原因可能也是在此。
[57] 这部书如今仅存残卷,由其内容分析,与其他四福音书并无直接关联,但也有人认为四福音书可能由此卷书得知一些资料,不过都属臆测。虽有许多教父曾熟知并引用此书内容,不过无人将其权威置于四福音之上。
[58] 这是一部约着于二世纪、带有智慧派风格的伪作,其中绝大多数是捏造的故事和异端的教训。虽有些教父如Origen等曾引用之,不过这部书被公认既不属于正典,也不属于有争议的书卷。
[59] 已失传,其中很强调道德和禁欲主义,曾为Jerome及Origen引用,不过与新约的教训不合。
[60] 皆为智慧派作品。
第二十六章 骗子门安德(Menander)
--------------------------------------------------------------------------------
1
门安德继承了行邪术的西门。他就像魔鬼的工具,而且不输西门。门安德也是撒玛利亚人,他冒名行骗的技俩,比起自己的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施起邪术来更是嚣张狂妄。他宣称自己是救主,从不可见的世界受差遣,来此拯救世人。
2
他还教导说,无人可以得胜,即使是构成诸天的天使也不能,除非先学习他的邪术,然后受他的浸。合格的人将得到永远的生命,长生不老,永远保持现状。爱任纽可以证实此事。
3
游斯丁(Justin)提到行邪术的西门时,这么叙述:「我们知道门安德是住在Gaparattaea村的撒玛利亚人。他跟随行邪术的西门,受魔鬼驱使来到安提阿,用邪术迷惑众人。他使跟随者相信自己永远不死,现在他的跟随者也玩起同样的把戏。」
4
这的确是魔鬼的诡计,骗子打着基督徒的名号,以邪术毁谤信仰的奥秘,并用这些技俩使教会中灵魂永存,以及死人复活的教训分裂为二。视骗子为救主的人,已从坚定的盼望中堕落。
第二十七章 以便尼派(Ebionites) [61]的异端
--------------------------------------------------------------------------------
1
邪灵无法动摇一些圣徒对基督的爱,却能在别的方面影响他们,使其目的得逞。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以便尼派[62],他们对基督怀有低贱的看法。
2
他们认为祂不过是个平凡人,因着卓越的美德而得称义,并且祂是由童女马利亚自然生产而来的。对他们来说,单单信入基督并过相称的生活,不足以拯救他们,还需要遵守律法。
3
其他以便尼派的人并无前者的荒谬看法。他们不否认主是马利亚从圣灵所怀的,却同样不承认祂的先存性(preexistence)。虽然祂是神,是道也是智慧,他们仍然背离信仰,和前者一样热衷于遵守律例。
4
一方面,他们认为该拒绝所有的使徒书信,因为其中说到基督背叛了律法;另一方面,他们只读《希伯来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he Hebrews ),认为其他书信没什么价值。
5
他们守安息日以及其他的犹太律法,和犹太人一样;但同时他们却又赞美主的日子,就像我们记念主的复活。
6
因此,人称他们为「以便尼派」(Ebionites),以显示他们才识的贫穷,因为希伯来人称穷人为「以便尼」。
--------------------------------------------------------------------------------
[61] 以便尼派原本不是异端,而是严格遵守旧约律法的基督徒,因此他们的教训与外邦人的教会有显着的差异。初期教会因着有许多犹太基督徒,因此以便尼派的存在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困扰;随后当使徒保罗看见启示,强调新约有别于旧约,并有越来越多外邦教会兴起,以便尼派的旧约背景变得越来越不合新约时代教会的教训。Eusebius显然讲到两类Ebionites,其一是以强调行律法为主,并没有基督论上的偏差;另一类则不仅强调遵行律法,还否认基督的神性和神圣的出生,后者才是真正的异端。照着初期教会的历史来看,这些犹太化的基督徒早期便被称为拿撒勒派(Nazarenes,徒二四5),自Irenaeus之后来才被称为以便尼派。
[62] 由希伯来文原文来看,以便尼这字意为贫穷。以便尼派这辞最早出现在Irenaeus的着作中。Origen是头一位清楚定义这教派来源的教父,不过Origen认为这字是指他们对基督的领悟太贫穷。有些教父如Tertullian和Hippolytus等则认为Ebionites是起于一位名为 Ebion的犹太基督徒,不过这项传言并无法得到证实。这些Ebionites的名字应是当时犹太人对犹太基督徒的谑称,或者是嘲笑他们物质上的贫穷,或者是指明他们因实行凡物公用而灵里贫穷。无论如何,至终这辞成为基督徒对犹太基督徒的称呼;而当他们中间产生基督论的异端时,这名称就成了这异端的代名辞。
第二十八章 异端之首塞林则(Cerinthus) [63]
--------------------------------------------------------------------------------
1
大约此时,出现了另一个异端领袖塞林则(Cerinthus)。我们从Caius所着的《抗辩文》(The Disputation)节录出关于塞林则的部分,其内容如下:
2
「塞林则谎称自己拥有一位伟大使徒所写的启示,并拥有天使向他展示的奇物。塞林则还宣称在复活后,地上将有一个基督的国,那时住在耶路撒冷的人会落入欲望和享乐当中。此人敌对圣经,蒙骗世人,还说会有为时一千年的婚筵[64]。」
3
狄尼修(Dionysius)在我们的时期担任亚历山卓的监督,他在《论应许》(On Promises)卷二,谈到了一些古老的记载,也提到了这个人:
4
「塞林则,那个异端的创始人,很可能在其伪作上冒用约翰之名。
5
他的教训,有一条就是基督会有一个属地王国。塞林则沉溺于酒色肉欲,他推测这个属地王国是由他所需的欲望如吃喝嫁娶等事,以及庆典、牺牲和宰杀祭物等方式所组成。他认为如此他就能有更多的感官享乐。」
6
以上就是狄尼修的描述。爱任纽在他《驳异端》卷一里,补充了塞林则更不易察觉的错误教训,并在卷三写下一段故事,是从坡旅甲(Polycarp)听来的。他说,有一次约翰正要进澡堂沐浴,一得知塞林则也在其中,便立即跳出来匆匆离去。他不能忍受和塞林则同在一个屋檐底下,也劝其他人照样行。他说:「赶快离开!免得澡堂倒塌,因为真理的仇敌塞林则正在里面。」[65]
--------------------------------------------------------------------------------
[63] 最早关于Cerinthus的记载出现在Irenaeus的Against Heresies。据说他是活在第一世纪,对犹太教相当熟悉,并深受埃及智慧派教育的人,相信世界并非由神所造,而是出自神之外的另一能力。他否认耶稣神圣的出生,认为耶稣只是约瑟和马利亚所生,在受浸时基督才从天降到耶稣身上;当耶稣要被钉死之前,基督就离耶稣而去。因此Cerinthus的说法可以视为智慧派创造论与以便尼派基督论的混合品。
[64] Caius在此指明Cerinthus错用启示录中关于千年国的豫言,将千年国赋予物质化并情欲化的印象。
[65] 这一传说曾出现在Irenaeus、Eusebius、Epiphanius(只不过主角改为Ebion)的文章中,但以传说的可能性较大。不过,这也指明Cerinthus的确与使徒约翰身处同一时代。
第二十九章 尼哥拉(Nicolaus)和他的派系
--------------------------------------------------------------------------------
1
一个名为尼哥拉党[66]的异端于这时出现,并存在了一段时间,约翰在启示录里并有说到。他们说尼哥拉是创始人。尼哥拉和司提反同被使徒任命为执事,去服事贫穷的人。亚历山卓的革利免在《杂记》(Stromata)卷三中提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