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彼得的着作,后代认为其《前书》系真实无伪[8]。在古教父的着作里,此书早被视为其真迹而引用。至于《彼得后书》,我们倒不那么肯定就是圣书[9]。不过对许多人来说,此书裨益良多,还可与其他经文一同参读。
2
至于其余所谓的彼得着作:《彼得行传》[10],《彼得福音书》[11]以及所谓的《彼得讲道集》[12]与《彼得启示录》[13],是否广泛的为人所接受,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古今并不曾有哪位教会作者,曾从其中引用其见证[14]。
3
在我继续叙述此历史时,我会照着使徒先后顺序来谨慎陈明,在各时期中教会作者所引用争议性之着作[15]的内容有哪些,及其他们对公认正典着作[16]与非此类着作的看法。
4
不过据我所知,所谓的彼得着作,只有一封书信是真的而被古教父承认。
5
保罗书信共十四封,个个广为人知,无庸置疑[17]。这些书信不该藏起来,就像有人因着争论希伯来书是否出自保罗[18],而束之高阁。我将在本书合式的地方,引证前人对此书的见地[19]。至于他的《保罗行传》[20],据我所知,尚有争议,无法列入无争议的权威着作中。
6
保罗在罗马书末了提到使徒黑马(罗十六14),据说写了《牧羊人书》[21](The Shephard)。不过这有争议,因为牧人书并不列在公认权威之中。然而有些人认为此书不可或缺,特别是对刚入门的人。因此,我们知道此书已在教会中公开使用,并且照着记载,也得知一些最早期的作者曾用过此书。
7
这些帮助我们分辨圣经中哪些书有争议,哪些又是公认的着作。
--------------------------------------------------------------------------------
[8] 虽然在经文考证学上的重要文献Muratorian Canon中,并没有列入《彼得前书》,但大部份初期教会的教父如Clement of Rome、Polycarp、Papias、Hermas等都曾引用此书。此外,Irenaeus、Tertullian、Clement of Alexandria等人也都确信彼得就是《彼得前书》的作者。Eusebius在此乃是接续传统,将此书列为公认的(homologoumena)使徒书信。
[9] Eusebius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在他当时可得的存留文献中,《彼得后书》乃是一直到二世纪末的Clement of Alexandria才首次被引用,第三世纪的该撒利亚监督Firmilian也曾引用。但Eusebius自己也曾指出,Origen、Hippolytus、Cyprian、Methodius等人都常引用《彼得后书》。到了主后三九三年的希玻大会(Council of Hippo),教父们正式决定将此书列入正典。
[10] 已失传,照Lipsius所述,此书内容具异教色采,因此大部分教父不采信其为彼得的着作。
[11] Eusebius、Origen及Jerome都否认此书为彼得所着之使徒书信。Serapion更指出此书虽没有否认其他福音书的真理,也没有与耶稣生平之记载相冲突,但是却有许多加油添醋的轶闻传言。此书已经失传。
[12] 虽然有许多教父如Clement of Alexandria、Origen等人曾引用此书,但此书一直被列为伪造的书信,因此至终并没又被列为正典。此书亦已失传。
[13] 初期教会对《彼得启示录》的接纳度颇高。在Muratorian Canon中,此书与约翰的《启示录》并列,Clement of Alexandria曾经在他的Hypotyposes中解释过此书(参Eusebius, Ecclesiastical History, VI, 14 ),第三世纪的北非教会也普遍接纳此书。但在Eusebius之后,此书渐渐被认为是伪造的书信,因此至终并未被大公教会列入正典。此书仅存少部份残卷。
[14] Eusebius此言可能是在资料不足的情形下所作的错误判断。以上的书信虽然其作者可议,但确曾有许多教父曾经引用其中内容。
[15] 即antilegomena
[16] 即homologoumena
[17] 这是从二世纪初以来就毫无疑问的认知。
[18] Clement of Alexandria最早将《希伯来书》列为保罗的着作,Origen相信此书内容是保罗所传,Eusebius也接受亚力山大学派的看法,相信此书为保罗所写。西方教会得知此书的时间也相当早,至终西方教会接受东方教会的看法,认为此书为保罗所着。
[19] 见第十四、二十及二十五章
[20] 亦已失传。
[21] 此书内容充满各类异象与表号,于二世纪中以后就在各教会间广为流传,也为许多教父所引用。不过都没有被视为正典的一部分。Origen认为此书虽有神的默示,却不应列为正典之林。Muratorian Canon曾说此书是罗马教会的黑马所着(其兄弟Pius时任罗马监督139-145 A. D.),因此应鼓励圣徒阅读,但不适公开与教会中诵读,亦不适将之列入正典的一部分。初期教会中虽有许多东、西方教父引用此书内容,但到了四世纪以后,就渐渐失去支持。
第四章 使徒的首批传承者
--------------------------------------------------------------------------------
1
从保罗的见证和路加在行传的见证中我们得知,保罗从耶路撒冷一路传扬福音直到以利哩古,四处建立教会(罗十五19,徒九~)。
2
彼得传扬基督教训─新约教训的地点,可从他的着作得知。另外刚才所提、列入正典的前书中,也可看出彼得向散布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及庇推尼的希伯来人说话(彼前一1)。
3
除了在保罗着作中所题及的,我们实在难以说明,那真实火热的跟随使徒们,并配得称为建立教会的人,到底有多少。
4
保罗确实有无数的同工,就如其所言,是在教会里一同当兵的。大多的同工都在他的书信中受到深深的纪念与推崇,留下不朽的见证。路加也在使徒行传里提到他的同伴,述说他们的行谊。
5
提摩太成为以弗所首位监督的事[22]也被路加记上一笔,如同提多当初被任命为克里特(Crete)首位监督[23]那样。
6
路加[24],这位生于安提阿的医生,他的名字总和保罗摆在一块,也熟识其他使徒。他将得于使徒的医病恩赐记在两本受圣灵感动的着作中。其中一本是《路加福音》[25],他见证自己纪录了「那些从起初亲眼看见,又将这道供应我们的人」所告诉他的,并且也都详确考察了。另一本则是他所写的《使徒行传》[26],这本书不是他耳闻的,乃是他亲眼所见的。
7
有人说[27],每当保罗在他书信里说到「照着我的福音」(罗二16,十六25,提后二8)时,他乃是指着《路加福音》说的,就像题到自己特有的福音─样。
8
其余陪伴保罗的弟兄中,还有革勒士,保罗打发人到Gaul时,提起了他的名字。在提摩太后书,保罗还提了一位在罗马陪伴他的弟兄—利奴,就是前面所提,接续彼得成为罗马教会监督的那位。
9
革利免[28],罗马教会第三位监督,也由保罗证实他是那「一同当兵的」[29]。
10
此外,路加在行传中所提的亚?巴古人丢尼修,由另一位哥林多教会的长者、牧者丢尼修提名为雅典教会的首位监督[30]。
11
当我们继续讨论时,应该提起使徒传承的时间与方式。接着让我们述说历史。
--------------------------------------------------------------------------------
[22] 此外,教会历史的传统还说到,提摩太在Domitian掌权时为主殉道,罗马天主教因此视之为圣人,还订定节日于每年一月二十四日纪念他。
[23] 提后四章十节说到提多往挞马太去,但是教会历史上却传说他至终去了克里特岛,并在当地殉道。罗马天主教亦将之封圣,并订定节日于每年一月四日为纪念日。
[24] 教会历史上对于医生路加的记载相当贫乏,行传中没有关于路加的记载,保罗书信中也只有三次题到路加(西四14,门24,提后四11)。他是保罗亲密的同工,甚至在保罗末次下监时也与保罗同在。Irenaeus是首位将他视为《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二书作者的教父,Eusebius及Jerome也同意这个看法。Gregory of Nazianzen说路加最后在Achaia作工并为主殉道,Jerome题到他死后葬于Constantinople。
[25] 《路加福音》不及《马太》和《马可》来得早,但其权威与公认性一直没有引起任何的质疑与争议。二世纪初的Justin Martyr就常引用此书,Macion也将之列为他自己编着的经典,Irenaeus及Muratorian Canon都认为此书为路加所着。
[26] 二世纪结束以前,Justin和Tatian已有引用《行传》的记载。Irenaeus及Muratorian Canon是最早认为《行传》为路加所着者,这项认定历来一向没有任何争议。
[27] 这可能是当时普遍为人所相信的传统。Origen及Jerome都持此观,在Eusebius以前的Irenaeus、Tertullian、Muratorian Canon也都有类似说法。不过,这样的说法并无法得到证实。根据《路加福音》的引言及其内容判断,此书应不是保罗口述的福音,顶多只可能代表保罗对福音的观点—世人的救恩—罢了。
[28] Eusebius将罗马教会的监督革利免视为保罗在腓四3中所题及的革利免,是受到他的恩师Origen的影响所致。在教会历史上,罗马天主教一直认为保罗在其书信中所提及的那位革利免,后来继彼得之后成了罗马教会的监督。但事实上,这一传统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教父学家Lightfood曾推测,这位Clement可能是出于罗马皇帝Domitian的亲戚Titus Flavius Clement。根据教会历史的考证,Titus Flavius Clement虽出身罗马皇室,却曾被指控为无神论者—一个当时基督徒常被定罪的罪名。不过,真正的实情已经无法进一步探讨。但无论初期教会着名的教父革利免是否为保罗所题到的同工,是否曾经担任罗马教会的监督,他在初期教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都不会受到影响。由他所存留的书信《罗马人致哥林多人书》中可以推断,教父革利免应是罗马教会当中领头人士之一,他的书信提供我们研究初期教会信仰和实行上极为宝贵的资料。
[29] 保罗曾明言以巴弗提和亚基布是「一同当兵的」(腓四3、门2),但没有说到革利免是「一同当兵的」,这显然是Eusebius的错误。
[30] 这一说法系二世纪起开始流传。有些史学家认为,行传十七34节中的丢尼修后来成为雅典教会的主要角色。根据教会历史,在雅典的教会一直没有发挥很显着的影响力。
第五章 基督升天后,犹太人所受的最后围攻
--------------------------------------------------------------------------------
1
尼罗执政十三年后,Galba和Otho统治犹太人一年半。靠着逼迫犹太人出名的维斯帕先(Vespasian),被任命治理犹太地。不久他从军队那里受封为皇帝。于是立刻挥军回罗马,并把犹太的战事交给他的儿子提多。
2
犹太人除了陷害基督,更在祂升天后,处心积虑要算计祂的使徒。首先,他们用石头砸死司提反,接着西庇太的儿子、约翰的兄弟,雅各,也遭斩首。基督升天后,耶路撒冷的首位监督,雅各,也遭同样杀害。尽管罗马帝国想尽办法逼迫使徒,巴不得将之赶尽杀绝,驱离犹太地,但使徒仍靠着基督的帮助,传扬福音遍及四方,因为主曾说:「去吧!在我的名,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二八19)
3
然而战争前,有位敬虔人得到神圣的启示,带领耶路撒冷全教会大举迁离,越过约旦河,迁到一个名为Pella的城里。于是基督的信徒离开耶路撒冷来到这里,好像圣别的人全然弃绝了这京城以及犹太全地。神圣的审判最终临及犹太人,报复他们逼迫基督与使徒的罪行,将这行恶的一代从地上彻底拔除。
4
各样的灾难接踵而来,导致犹太居民减少;无数的男女老幼死于刀剑、饥荒和各样灾难;许多大城一一沦陷。躲在耶路撒冷,以为安全无虞的人也遭遇了难以想像的灾难。照着豫言所说的,最后神殿全然被毁,留下一片荒芜,过去的光辉在大火中彻底涣散,走入最终的毁灭。以上这些史实、战争的经过与细节等等,约瑟夫都详确描述于其着作中。
5
不过,我们有必要描述在逾越节时,三十万犹太人如何由各地聚到犹太地,却被困在城中,如同囚犯。
6
那段日子里,犹太人因全人的救主、施恩者─神的基督而受折磨,毁灭正临及他们。现在他们像被关在牢中,以示神的审判。
7
暂且不论他们受的刀剑和其他灾难,光是饥荒,就足以让研读历史的人了解到:神并未耽延祂对犹太人的报复。
第六章 饥荒打击犹太人
--------------------------------------------------------------------------------
1
透过约瑟夫历史书第五卷,我们来看看那时所发生的悲剧。他说:「有钱人待在这里,不见得比较安全。有钱人被杀,表面上理由是会逃跑,其实不过就是要他的财富。因着饥荒,疯狂的暴民日益增加,各样的悲剧也跟着与日俱增。饥荒处处。
2
暴民因而打家劫舍、夺取食物。若是找着食物,便以意图藏匿之名痛殴主人一顿;就算没找到,也会以藏匿之名好好折磨他们。饥民的体态,是判断有无食物的另一根据。看来健康点的,暴民便一口咬定他藏有丰余的粮食,而放了那些面黄饥瘦的,毕竟杀掉快饿死的人确实残忍了点。
3
若是有钱,许多人会偷偷拿去换些小麦;穷点的,只好换点大麦。接着把自己锁在屋里最隐蔽的角落。有些人饿过头,干脆生吃;其他人则在饥饿与恐惧间选择是否煮了吃。
4
屋里连张桌子也没有,人们直接从火中取食,就这么把半生不熟的食物,撕碎送到嘴里。食物极差,但还比不上那弱肉强食的情景。
5
饥饿超越一切罪恶,粉碎人的羞耻心。原先就需要援助的,现在更加悲惨。妻子从饥饿的丈夫口中抢走食物,儿女也来抢爸妈的食物,然而最可悲的莫过于母亲抢走自己婴儿的食物。虽然眼见挚爱的孩子躺在怀里日益消瘦,羞耻心却仍未能阻止他们夺去任何维持生存的一切。
6
即使到了这般地步,他们还是会被发现,因为任何一扇紧闭的门,就意味着里面在进食。暴民会立刻破门而入,掐住他们,挖出他们喉里的食渣。
7
若被逮到藏匿食物,老人免不了一顿打,妇女会被拉扯头发,不管老弱妇孺,绝不手软。甚至把婴儿抱离食物,摔到地上。在对待比他们早到的人时,就更狠了。他们开始狼吞虎咽、吃尽一切,好似先前受尽虐待。
8
他们还想出残忍的拷问方法,好逼出食物的下落。为了使受害者乖乖就范,暴民狠狠地折磨痛苦的人。在供出藏了面包或小麦之前,言语的恐吓早令人不寒而栗。
9
然而,施虐者却不因而感到羞愧,他们对此总是有所辩解。好比说,是不得已的,他们也是为了将来的苦头才会这么残忍。
10
夜里有人为了采集野药野草,蹑手蹑脚、鬼鬼祟祟来到罗马人的营地,他们便会出去会会那些人。被发现者一心只想藏起手中的物品,施虐者却会完全夺走,一点不留。受害者会不断以神之名乞求抢匪,归还些许物品,毕竟那是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这样的遭遇已经算不错的了,至少除了被抢,他们还保住了命。」
11
等到描述完几个事件后,作者接着说:「犹太人的出路已绝。饥荒深入每个角落,家家户户消耗殆尽。屋里堆满妇孺之尸,小径旁则到处是老人的尸体。
12
男孩和年轻人像游魂一样,步履蹒跚穿过市集,接着被疾病击垮,倒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由于死者太多,以及对命运感到茫然,活人不愿埋葬那些尸体,连健康的人也不愿。因为很多人确实就这么倒在他们正掩埋的尸体上,还不等死亡夺走他们的性命,就已进了坟墓。
13
泪已干,悲也尽,只有饥饿战胜了一切又一切的感觉。还在与死亡缠斗的人,用着干涸无泪的眼睛,望着比他们早走一步的人。深深的沉默、死亡的阴影,笼罩整座城。
14
比起这些,更教人难受的是打家劫舍的强盗。现在他们转而打劫坟墓、损坏尸体,撕毁死者的衣物,放声狂笑,扬长而去。他们甚至随意戳刺尸体,好试试剑是否锋利。有些横在地上的人还没死,刀剑就已刺入他们体内,只为了要看剑的锋利。有些乞求免挨拳脚刀剑的人,他们则是轻蔑地离去,留着饥饿将他带往死亡。断气的人张眼盯着神殿,反倒是作恶的党羽活了下来。
15
一开始没有人受得了尸臭,于是指使人把尸体埋在城外。到了后来,无处可埋,干脆把尸体从城墙上扔到城外的壕沟。等到提多抵达,他目睹了堆积如山的尸体,和凝结处处的血块。提多深深叹息,举手呼唤神来见证这一切不甘他的事。」
16
谈了一些事以后,约瑟夫继续说道:「我必须直接说出我的感受。我认为就算罗马人不继续围攻这些卑鄙的罪人,这城市迟早也会被裂开的土地吞噬、被洪水淹没,甚至像所多玛一样,遭雷电所焚毁。因为他们的不虔,和受这些灾难的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的居民都会因这些疯狂的罪人而灭亡。」
17
他在卷六又提到:「死于饥荒的人,难以估计。降临他们的苦难,也难以言喻。只要屋里有食物的影子,就会爆发战争。就连最亲的亲属,也会为了维持性命的少许食物斗争起来。
18
即使死亡临近,他们始终不相信饥饿是这一切的祸首。抢匪会搜刮奄奄一息的人,以防有人将食物藏在怀里装死。抢匪像饥犬贪食一样,张着嘴四处盘桓,或是像酒鬼一样,到处敲门。饥饿甚至驱使他们一小时内数度跑进同间屋子。
19
饥饿使得他们用嘴去尝每样东西,就算是最污秽的野兽,他们也照吃不误。除了食物,他们还收集其他物品,就算最后只剩下带子和鞋子,也都不丢弃。他们将兽皮从背骨上撕下吞了,有人把老旧的麦杆当食物,其他人则是收集着那些残余的麦梗来卖钱,只要一点就值四个银币。
20
为什么我要提到饥荒使人搜集无生命物品的残酷景象呢?我将描述一件恶事,一件可怕到难以述说,也难以置信的事,这样的恶事连希利尼人和野蛮人都不曾听说。要不是许多生还者亲眼目睹,我大可?过不谈。事实上,这看似不可思议。若是不提起这骇人的故事,或许还会有人感谢我。
21
伊莉莎的女儿马利亚住在约旦河对岸的小镇Bathezor,意为牛膝草之家。马利亚以其家庭与财富闻名。她也和大家一起到耶路撒冷避难,被困在城里。
22
暴徒已将她辛苦渡河带进城的财产抢夺一空,无赖则是每天冲进她家,夺去剩下的物品和她准备的食物。马利亚被激怒了,她不时辱骂、诅咒那些强盗,努力挑起他们的怒火。
23
但是没人会因愤怒或是怜悯而杀了她,而她也已厌烦为他人准备食物,当然那时根本找不到食物了。于是饥饿渗入五脏六腑,愤怒又超越了饥饿,在狂怒和需求的激动之下,她开始违背本性,抓住她怀里的小孩,
24
说:可怜的孩子啊,战火蔓延的时代,到处是饥荒和内哄,我该怎么保护你呢?我们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也许还能生存,却会成为奴隶。即使为奴,却还是免不了饥饿,逃不过一个比一个残忍的暴徒──来吧,孩子!成为我的食物吧!报复那些恶人,成为传说,终止犹太人的不幸吧!
25
马利亚说着,便杀了她的孩子,烤了他,自己吃掉一半,盖起另一半。不久恶徒来了,发现这恐怖食物的烟,威胁她交出食物,不然就立刻杀了她。她说她已为他们留了最好的那份,一边说着便拿开覆盖物,露出儿子的残尸。
26
一阵悚然和错愕立即笼罩他们,他们愣在那里,哑口无言,呆望着那景象。「这是我亲生的儿子,」马利亚说道,「这也是我干的。吃啊!反正我都吃了。我再也不是一个弱女子,也不再是个温柔的母亲了。如果你们这么敬虔,拒绝我的好意,反正我已吃了一半,就把剩下的留给我吧!」
27
「恶徒听完,马上吓的逃开,第一次为如此的景况感到怯懦,并拒绝了那母亲的食物。这件事立刻传遍全城,人人深感恐怖,像是亲眼目睹,如同亲手作了这事。
28
从那时起,可怜的人战胜了饥饿,努力和死亡对抗。然而对于他们,死亡未必不好,起码不用再听见如此的悲剧。」这就是亵渎神的犹太罪人所受的报应。
第七章 关于基督的豫言
--------------------------------------------------------------------------------
1
这些事恰恰应验了救主的豫言,就像他曾这么说过:「当那些日子,怀孕的和乳养孩子的有祸了。你们要祷告,叫你们逃走的时候,不遇见冬天或安息日;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这样的灾难,就是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都未曾发生过,将来也绝不会发生。」〈太二四19~21〉
2
史学家算一算饥荒和战争的罹难者,共有一百一十万人。其余的盗匪党徒,遭俘虏后互相告密,被处以死刑。高大俊美的青年留给凯旋庆典;剩下十七岁以上的,有的送往埃及采矿;但大多送往各处,死于刀剑、野兽环绕的竞技场;十七岁以下的,则当成奴隶卖掉。单单这部分,就超过九万。
3
照着主耶稣基督的豫言,这一切全发生在维斯帕先(Vespasian)第二年。如同使徒在着作里所提,耶稣基督藉着神圣的能力豫知这一切,好像早已发生,祂也为此悲哀。祂曾对耶路撒冷说:
4
「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今在你眼前是隐藏的。因为日子将到,你的仇敌要给你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并要把你铲平,摔毁你里面的儿女,不容你里面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因你不知道眷顾你的时候。」(路十九42~44)
5
之后,祂像是对人民说话一般:「因为将有大艰难降在这地,也有震怒临到这百姓。他们要倒在刀刃之下,又被掳到各国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时期满了。」(二一23~24)又说:「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军队围困,就可知道她的荒凉近了。」(二一20)
6
把救主的豫言和史学家的描述一作比较,怎还会有人不认识、不赞叹救主神圣超凡的先见与豫言呢?
7
当初犹太人不愿定罪强盗,反而喊叫着,要除掉生命的王子。如今他们尝到各样的灾难,两相对照之下,史学家评论些甚么也是多余。
8
提起这些,是要显示主仁慈的恩典:在犹太人钉死基督后,延迟他们的灭亡四十年之久。那时大多的使徒、门徒以及那里的首位监督─主的兄弟雅各,仍存活在耶路撒冷,竭力捍卫那地。
9
神眷顾他们,藉由长期受苦,来看他们是否会对已往所作的悔改,而得到赦免与救恩;除了长期的苦难,神也豫先显示了顽固不悔之人将受到不可思议的奇景。史学家将这些事情全记录下来,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八章 战争前兆
--------------------------------------------------------------------------------
1
我们来亲自读读作者在第六本书里所记载的:「这时,无知的人们轻易接受骗子的话,开始不相信神。他们不信也没注意到逐渐来临的不安豫兆。反像愚人一样,失去观察力及理解力,忽视神的宣告。
2
一度,天空出现一颗剑形的星,同时也出现了一颗彗星,持续了一整年。那时,战争前的造反与暴动还没爆发,人们还在因着除酵节而聚集一处。四月八日晚间第九时,有一道光芒闪耀在祭坛和神殿上,将黑夜照成白昼,整整半小时之久。对无知的人来说,这是个好豫兆,但是学者立刻察觉这和最近发生的事有关。
3
庆典上,祭司献上一头牛,将牠放在神殿中间,一头羔羊的前面。
4
内殿的东门,是由沉重的黄铜所制。到了夜晚,要由二十个男子卖力推才关得上。门上还有包铁的铰链,并用门闩牢牢地锁在地上。而在夜间第六时,有人看见门自动打开了。
5
祭日后不久,五月二十一日那恁A出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异象,超越所有的信仰。事实上,若非目击者向我描述,且后来发生的事也和豫表相符,我并不想说以下的奇景:日落之前,有人看见天空出现战车和军兵,穿云而过来到这地,环绕全城。
6
五旬节那天,祭司照惯例入殿事奉,说他们感到一股晃动和声音。有人觉得困惑,说道:「赶快走吧!」
7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更令人畏惧:「在战争爆发前四年,当城里还是一片祥和之时,亚拿尼亚之子,一个名为耶数的乡下粗人,去参加一个节庆。节庆中大伙儿都照习俗在殿里搭帐棚来荣耀神。耶数突然大喊起来:「有个声音从东方来,有个声音从西方来,有个声音从四方之风而来。一个反对耶路撒冷,一个反对新郎和新娘,一个反对所有的人民。」他不分昼夜,四处喊叫。
8
许多权贵受此喊叫搅扰,因而对耶数发怒。他们抓住他,狠狠地鞭打他。
9
地方官因此判定这人身上有一种不凡、神圣的行动,于是把他带到罗马的首长那里去。后来耶数惨遭鞭刑。纵使鞭鞭入骨,他也不曾求饶,或是流下一滴泪来,他只是尽量降低音调,在每次的鞭打间哀道:「悲哉!悲哉!耶路撒冷。」
10
史学家约瑟夫描述了一件更值得记载的事,他说:「在他的宗教经典中有一段神谕,宣告此时此地将出现一个人,统治全世界。」他猜想这个豫言将实现在维斯帕先身上。
11
但维斯帕先并未统治世界,只不过统治了罗马。因此,说得准确点,这豫言指的是基督。父对祂说:「你求我,我就把列国赐给你作产业,把整个土地都归属于你。」(诗二8)就在这个时候,十二使徒的声音「通遍天下,传到地极。」(诗十九4)
第九章 约瑟夫和他的作品
--------------------------------------------------------------------------------
1
既然提到了约瑟夫[31]—这位亲笔完成许多史籍的作者,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的背景。他在着作里提到自己:「玛他提亚(Mattathias)的儿子,约瑟夫,耶路撒冷的祭司,起初与罗马人作战,后来在事后还成了不可缺少的一位人物。」
2
不管是在他的族人犹太人中,或是在罗马人里,约瑟夫都相当出类拔萃。所以他们为他在罗马竖立一座雕像,并在图书馆中成立专区来存放他的书籍,以示尊荣。
3
他着成全套二十本《犹太典籍》(Antiquties of the Jews),和七本《犹太战争史》(History of the Jewish War)。他不只用希利尼文完成这些着作,还译成自己的母语。这一切都使得他受到赞扬。
4
他在《犹太典籍》里的两部作品也十分值得一读。他在文章里,回应了反犹太的语法学家Apion的着作,及其他企图诽谤犹太人世袭体系的作品。
5
在第一本书中,他提到旧约圣经里正典的数目。他根据古老传统的资料,告诉我们在希伯来人当中,有哪些毫无争议性的权威着作。他的记述如下:
--------------------------------------------------------------------------------
[31] 史学家约瑟夫不仅在他自己各类着作中零星交待过他的身世,他还在主后一百年左右亲撰一部自传,依照年代详细述说他的一生。他是于主后三十七年,当该撒Caius统治时,生于犹太祭司马他提亚家族中,博学多闻,于三十岁左右便任加利利总督。当Vespasian率军进袭犹太地时,他挺身而出反抗Vespasian,但终究不敌,以致他于主后六十七年投降,并被带进罗马军营中。不过,他在罗马人中受到相当的尊敬与礼遇。因此他留在营中服事他们,并渐渐受到罗马人的宠爱,也因此他在犹太族人当中,获得永远无法磨灭的丑名。犹太战争结束后,他前往罗马,并在罗马大享尊荣,直到二世纪初时离世。虽然他的行事风格备受争议,但他的着作确实是学者们研究马克比王朝以后犹太历史的重要文献。
第十章 约瑟夫论述圣经
--------------------------------------------------------------------------------
1
「没有数不清的矛盾作品,只有二十二本记载历史的书,被公正地评为神圣着作[32]。其中五本为摩西所写。
2
书里提及了法律和传统,包括人类之始直到他的终局,前后约有三千年。
3
摩西之后的申言者完成了十三本着作,从摩西记载到亚达薛西(接续居鲁士Xerxes的波斯国王)灭亡[33]。其余四本则是赞美神的诗歌,以及人类生活的法则[34],[35]。
4
虽说亚达薛西至今的一切事也纪录了下来,却不像之前的着作那样权威,因为他们不像前者有申言者确切的传承。
5
但我们对这些着作的看法却很清楚。多年来,我们从不敢有所增减或修改。打从国家建立时,犹太人就深信这些着作是神的教训,并依此行事。若是必要,还要欢然为其受死。」
6
我想最好在此将他的陈述加以补充。约瑟夫还有一些其他较不重要的作品,比如被称为Maccabaicum的《论推理之权威》(On the Supremacy of Reason),其中叙述希伯来人为了真信仰勇敢奋战,如同《马克比传》(Maccabees)中所描写的。
7
在《犹太典籍》第二十卷的结尾,这位作者透露他打算照着犹太国特有的观点,写四本关于神及其存在的书;同时也论及法律,谈到为何有人可以做某些事,其他人却不行的原因。他说,书里还会谈到其他的主题。
8
除了这些,约瑟夫还在《犹太典籍》末了见证其着作的真实性。他指责提比哩亚的犹士(Justus of Tiberias)都没有据实写史。约瑟夫指责他许多的罪行,接着说道:
9
「我不像你,害怕谈到自己的作品,相反地,我把发生的事呈现在皇帝面前,如同他们自己所见到的一样。我尽力描述事实,从不担心收集到怎样的见证。
10
我的历史书也记录了多位处身战场的人,像是亚基帕王和他的亲属。
11
由于提多巴不得这些事举世皆知,他也亲手写下该出版的记载。」亚基帕王写了六十二封信来见证他们的事实,约瑟夫又增了两封。关于他的事这已足够。现在让我们依序谈谈后来的事。
--------------------------------------------------------------------------------
[32] 一般基督徒的传统都是认为所谓的《旧约》是犹太文士以斯拉首先开始汇辑,直到犹大马克比时才告正式确定。Eusebius是首位将《旧约》各卷成书的结论告诉我们的作者,他指在Against the Apion中指出《旧约》有二十二卷,分为三大类,但并没有详列内容。
[33] 应为约书亚记、士师及路得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以斯拉及尼希米、以斯帖、以赛亚、耶利米及哀歌、以西结、但以理、十二本小先知书、约伯记等十三卷书。
[34] 即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等四卷书。
[35] Eusebius分类旧约的原则与后来大部分新旧约圣经中的旧约顺序(即LXX的顺序)不同,LXX是依照内容主题来分类,而Eusebius则是按史实的先后来分类,因此他会将所有记载摩西到亚达薛西之间史事的书卷,同列为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西面〈Simeon〉接续雅各治理耶路撒冷教会。
--------------------------------------------------------------------------------
1
雅各殉道,耶路撒冷紧接着沦陷。尚存的使徒、主的跟从者以及主的亲属自各地齐聚一堂。众人商议最佳的继任人选,共同推出福音书曾题到之革罗罢(Cleophas)[36]的儿子─西面,来接任监督。他们说,根据Hegesippus的说法,革罗罢是约瑟的兄弟,那么西面便是主的堂兄弟。
--------------------------------------------------------------------------------
[36] 约十九25
第十二章 维斯帕先(Vespasian)下令搜查大卫的后裔
--------------------------------------------------------------------------------
1
维斯帕先攻占耶路撒冷,下令搜查大卫的后裔。不准犹太人留下任何一个皇室的人。这是对犹太人的另一次大迫害。
第十三章 罗马的第二位监督Anencletus
--------------------------------------------------------------------------------
1
维斯帕先统治十年后,其子提多继承王位。提多二年,治理教会已有十二年的罗马教会监督利奴,将其职传给Anencletus。提多统治二年以后,其弟多米田(Domitien)又从他继承王位。
第十四章 亚历山卓(Alexandria)的第二位监督Avilius
--------------------------------------------------------------------------------
1
多米田四年,亚历山卓的首位监督Annianus在治理教会二十二年后过世,Avilius继任,成为当地的第二位监督。
第十五章 罗马的第三位监督─革利免(C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