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0170227112017343

_5 佚名(现代)
铀是实现核裂变反应的主要物质。有没有铀资源,是能不能自力更生发展核工业的一个重要前提。
铀元素最先为德国矿物化学分析家克拉普罗特于1789年发现。恰好当时发现了天王星,因此,就以天王星命名,中国即以天王星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u"的音译作"铀"。
第四部分 3.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我国发现铀矿物比较晚。20世纪30年代地质工作者张定钊曾用分光分析法鉴定赣南钨、锡、铋、钼等矿中含有铀元素。后来地质工作者张更生在广西富贺钟地区的冲积砂内,采得独居石、钍石等矿物,但未被国民党当局所重视,因而也就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勘察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地质事业。1954年,地质部在综合找矿中,第一次在广西发现了铀矿资源的苗头。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地质部副部长刘杰等,向毛泽东、周恩来作了汇报。毛泽东详细地询问了勘探情况,并一定要亲自看一看铀矿石。于是,刘杰等选配了铀矿石标本送到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看了显得很兴奋,一边用探测器测量着矿石,一边对汇报的人说:"我们的矿石还有很多没被发现嘛!我们很有希望,要找!一定会发现大量铀矿。"又说:"我们有丰富的矿物资源,我们国家也要发展原子能。"
1954年冬,根据中央的决定,为开发我国铀矿地质事业做筹备工作,成立了一个临时工作机构,即地质部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简称普委二办),隶属于国务院第三办公室。普委二办成立后,即组织力量,对过去发现的两个铀矿产地进行了复查。结果在广西富贺钟地区花岗岩体中初步找到了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之后又在我国西北、中南、华东等地发现放射性异常点200多处,有远景的11处,为进一步勘探和提交铀工业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铀资源的发现和初探,在客观上也为建立核工业提供了前提条件。恰在此时,苏联又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给中国提供技术援助。这些情况表明,创建与发展我国核工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中共中央就把这项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总理约请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和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到中南海西花厅,就我国核科学研究人员、设备和铀矿地质资源,以及原子弹的原理和发展核能技术所需要的条件等问题进行谈话,薄一波、刘杰等参加。
周恩来说:"朝鲜战争以来,美国一直在对中国搞赤裸裸的核讹诈。美军入侵朝鲜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叫嚣要把原子弹投到中国的空军基地和其他敏感地点,并且说要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钴地带。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还就可能使用原子弹的数量、目标地区,以及使用时间和运输方式提出了建议。在朝鲜战争僵持阶段,他们又提议直接向中国采取空军和海军行动,包括使用原子武器。最近,美国又和台湾蒋介石相勾结,搞什么共同防御条约,同时扬言,如果必须保卫金门沿海岛屿的话,他们有权力使用核武器。"
周总理说到这停顿了一会。在场的人感到空气的沉重,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就像一片乌云,笼罩在大家的心头。
过了一会,周恩来把目光投向钱三强:"三强,你清楚约里奥·居里先生带来的话,'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掌握原子弹。'这是朋友的忠告。毛主席、党中央很重视他的话。
但是,前些年,对这件事一时还顾不上,有些条件也不具备。比如铀的资源情况,总不能靠买外国的原料吧,再说,这样敏感的东西,谁会卖给我们呢。现在情况不同了,去年秋天,地质部在广西发现了铀矿。现在到了考虑发展原子能的时候了,这件事迟早要做。今天,先小范围做点研究,听听有关情况,便于中央讨论决策。下面请三强先讲。"
第四部分 4.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钱三强先介绍了几个国家的原子能发展状况,接着又通俗地讲了原子弹的原理和关键技术设备,以及争取苏联援助的建议,并汇报了中国科学技术人员几年来已经做的工作。
周恩来全神贯注地听,一边做记录,一边不时地提问,插话,特别对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条件,科技力量、设备,所需经费等情况作了详细询问。
钱三强介绍完情况后,周恩来又请地质学家李四光介绍铀矿资源情况。
会议结束前,周总理说:"明天,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要听取这方面情况汇报,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你们可以带点铀矿石和简单仪器,做一下现场演示。"
第二天,即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李四光、钱三强、刘杰等关于核反应堆和原子弹的原理,以及我国核科学研究情况的汇报,专门讨论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真、邓小平、彭德怀、李富春、薄一波等。
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他微笑着对钱三强和李四光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的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
周恩来对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说:"原子能技术很深奥,先请他们做点现场演示,有点感性印象,再听情况汇报。"
于是,钱三强把带来的像沥青一样发着暗光的铀矿石和仪器摆在会议桌上,他指着铀矿石说:"这是一块天然的石头,里边含有放射性很强的物质,这是发展原子能必不可少的。
但是,这里边需要的东西含量极少,而且提纯它,要有很复杂的技术和设备,要经过熔解、蒸发、分离等复杂程序。当年,居里夫人花了近四年时间,从几十吨这样的铀矿废渣中,才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的纯镭。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镭这种物质,就正式存在了。居里夫人因此又获得了一次诺贝尔奖。"
对铀矿石作了简要说明之后,钱三强开始进行现场演示。他用一个自制的盖革计数器,接通电源,慢慢靠近桌上的黑石头,扬声器里开始发出"咯啦,咯啦"的响声,表示收到了由黑石头放射出的射线;当把计数器移远了以后,响声就停止了。
大多数中央领导人还是头一次接触到原子核反应原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走上前去亲自作了试验,会场笑声不断。
这时,钱三强在自己口袋里藏了一小点放射源,慢慢地朝着盖革计数器走过去,突然间,又响起了"咯啦,咯啦"的声音。大家觉得奇妙!钱三强从口袋里掏出放射源说:"就是这玩艺儿。这点放射源,是我回国时,约里奥·居里夫人送的。"会场又是一片笑声。
第四部分 5.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接着,钱三强又简要地介绍了世界原子能发展状况和我国的发展现状。他说:"中国的原子能科研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白手起家开始的,几年的努力,只能说是打下了一点基础,最可贵的是集中了一批人,水平并不弱于别的国家,还有些人正在争取回来。他们对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有极大的积极性,充满信心。"在谈到当前最紧迫的工作时,钱三强认为要抓紧建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并且详细解释了它们的关键作用。他说:"没有这个东西,有了铀矿资源也无济于事。"
会议开了很长时间,毛泽东几次询问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有关问题,周恩来帮助钱三强、李四光等人补充说明情况。
毛泽东听完汇报后很高兴,他点燃了一支香烟后开始作总结发言:"关于原子弹,我过去讲过一些话,在延安的时候就讲过,全世界都知道我的观点:原子弹是纸老虎。外国记者把它翻译成'拍拍一太根儿'(PaparTiger)。我第一次讲这话是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斯特朗在延安杨家岭窑洞前采访我,马海德大夫和陆定一陪同。
"那时候,美国大搞原子弹试验,搞心理战,报纸上把原子弹吹嘘得神乎其神。与此同时,蒋介石依着美国撑腰,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各个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口出狂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军队。气焰嚣张得很嘞!"就在这个情况底下,斯特朗问我:'如果美国使用原子弹呢?'我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唬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我的话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从战略上考虑的,是针对把原子弹吹得神乎其神,用它来吓唬善良的人们而说的。
"从主观愿望说,我们不愿意有原子弹。我们反对使用原子弹。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反对原子弹的另一个方面。正如一位外国朋友提示我们的:要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掌握了它,就能打掉嚣张气焰。"
毛泽东停下来吸了口烟接着说:"今天听了好多情况。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解放以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
说到这,毛泽东又停了下来,吸了一口烟,稍作思考,语气坚定地说:"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
大家屏息听着,认真地做着记录。
"你们看怎么样?"毛泽东看看在座的各位,接着说:"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
大家热烈鼓掌,一致赞成毛泽东的意见,对大力发展原子能事业,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决心。
第四部分 6.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会场安静下来后,毛泽东突然话题一转,以哲学家的见解同钱三强讨论起关于原子的内部结构问题。他首先问:"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吗?"
"是这样。"钱三强回答毛泽东。
"那质子、中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毛泽东提的问题并不离奇,但要回答准确却使钱三强为难。因为当时对于质子、中子是由什么组成的人类还没有发现。他想了想,只好如实说:"原子论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原子'(a-tomos)这个词,古希腊文的意思是'不可再分的东西'。根据现在研究的成果,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所谓'基本粒子',就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
"是不可分的吗?"毛泽东以表示怀疑的口气提出问题。
"这个问题正在研究,能不能分,还没有被证明。"钱三强以实验物理学家的观点作了解释。
毛泽东抽着烟,用心思考,进一步用探讨的口气说:"我看不见得吧。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的统一嘛!不过,现在实验条件不具备,将来会证明是可分的。你们信不信?"
钱三强静静地听着,大家也都静静地听着。
"你们不信,反正我信。"毛泽东微笑着结束了讲话。
这是一个预言,是一位政治家的哲学预言。
毛泽东的预言很快就变为现实。就在同一年的晚些时候,美国科学家塞格勒、恰勃林等,用同步稳相加速器把高能质子加速到62亿电子伏,然后轰击铜靶,首先发现了反质子。
在此同时,他们还发现了一种不带电,自旋相反的中子,就是反中子。
哲学家和科学家殊途同归。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留大家共进晚餐。
餐厅摆了三张餐桌,每桌六样普通的菜,多数是带辣味的。
钱三强、李四光被安排同毛泽东同桌。
席间,彭真向毛泽东介绍说:"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曾是北大教授。主席那时也在北大,见过面没有?"
"知道,但是没见过面。"毛泽东对钱三强说:"最近,我读过你父亲一篇文章《新学伪经考·序》。"
"父亲写这篇文章时,我在读高中,曾经听他讲过,花了不少功夫写成的。"钱三强说。
第四部分 7.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毛泽东说:"钱先生在他的文章里,批评了他的老师章太炎。《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的著作,他说许多古书都是经过后人篡改过的。章太炎对这本书持反对意见。钱先生为这本书作了长序,这篇文章代表他对经学今文、古文问题的成熟见解。他在文中提出:总而言之,我们今后解经,应该以实事求是为鹄的,而绝对破除'师说'、'家法'……钱先生反驳了他的教师章太炎。有这种勇气,是很不容易的。"
毛泽东环顾各桌后,举起酒杯站起来,大声说:"来,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大家共同干杯!"
这次会议,党中央、毛泽东正式做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这是一次对中国核工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开始。正如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所指出的,中国进入了"开始要钻研原子能的历史新时期"。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上,发出了"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奋斗"的号召。
接着,毛泽东又在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后来,毛泽东还多次强调:"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下决心搞一点吧!"(引自《毛泽东人生纪实》,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4页)发展原子能,必须有一位总指挥。党中央、毛泽东决定,由周恩来担当此任,并决定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三人领导小组。
1956年7月28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在国务院成立原子能工业部,并对我国原子能事业如何解决建设速度、投资、技术干部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同年11月,"原子能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以后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正式成立,由宋任穷任部长,刘杰、袁成隆、刘伟、钱三强、雷荣天任副部长,具体负责实施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同时,在中国科学院系统,还成立了分别以李四光和吴有训为主任的原子核科学委员会和原子核科学委员会同位素应用委员会。
根据中央关于要"迅速地建立和加强必要的研究机构"的指示,到1958年夏,原子能研究所需的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等设备建成,经国务院批准,原物理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9月,该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随后,又相继建立了铀矿地质、铀矿选冶、核武器等专业性研究机构。
机构组成以后,又加紧了规划工作。1956年1月14日,周恩来在代表中央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科学技术新发展中的最高峰是原子能的利用。原子能给人类提供了无比强大的新的动力源泉,给科学的各个部门开辟了革新的远大前途。"他认为,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他提出了我国科学界的任务,"就是要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末,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部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使外国的最新成就,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很快就可以达到。"
会上,周恩来还宣布:"国务院现在已经委托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会同各有关部门,在三个月内制定从1956年到1967年科学发展的远景计划。"
第四部分 8.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原子能利用,就是周恩来所指的最急需、最重点的一个项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以后,周恩来亲自领导,与李富春、聂荣臻主持制定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5月,在全国科学规划会议期间,周恩来多次听取科学家们的意见,他确定规划的方针是: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最后,周恩来亲自选定原子能、喷气技术、半导体、计算技术、电子学、自动化技术等五十七门重点学科。原子能,被摆在最为突出的地位。为了确保这一重点项目,中共中央于1956年4月23日专门发出通知,决定"当前最急迫的是必须由全国各地和中央各部门抽调一批优秀的技术干部和行政干部,以及一定数量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立即开始学习和工作。"
领袖们的英明决策和宏大气魄,鼓舞了干部群众的斗志,也激励了尖端科技工作者加速研制原子弹的信心和决心。一个科学家与群众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全民办铀矿石"、"大家办原子能科学"高潮在全国兴起,原子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普及。
二、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毛泽东从容对赫鲁晓夫道:"需要是需要,也没有什么大关系。技术上能帮助我们一下更好,不能帮就由你们考虑决定。"
实事求是地说,在中国发展核工业的最初阶段,苏联是给了很大的帮助的。从1955年到1960年,许多苏联的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不辞辛苦,来到中国,积极热情地帮助工作,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1955年初,苏联同意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提供给中国一座实验性反应堆和一个回旋加速器。对苏联许诺帮助,中国政府迅速做出了反应。1955年1月18日,《人民日报》等报纸刊登了苏联部长会议关于苏联帮助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的声明。随后,在周恩来主持下,起草了中国政府有关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的决议。1月31日,周恩来向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四次会议作了《关于苏联在促进原子能和平用途的研究方面给予中国以科学、技术和工业上的帮助问题的报告》。从1955年到1958年,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领域,中苏两国政府前后共签订了6个协定,援助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
在铀矿的勘探开采方面,50年代中期,苏联核工业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铀矿石,遂想同中国合作,在中国取得部分铀矿石。这时,我国已在广西等地相继发现铀矿物,也想从苏联引进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以便进一步全面开发铀矿普查勘探工作。于是,经过多次谈判,中苏两国政府于1955年1月20日签订了由两国合营、在中国境内进行铀矿普查勘探的协定。协定规定,对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由中国方面组织开采,铀矿石除满足中国自己的发展需要外,其余均由苏联收购。到1956年,鉴于苏联已同意为中国建立原子能工业提供技术援助,中国自己发展核工业需要大量铀矿石,已不可能供给苏联铀矿石,于是又经两国政府商定,将双方在铀矿普查勘探方面的合作方式,由原来的两国合营改为苏联提供技术援助,中国自主经营,并于当年12月19日重新签订了由苏联给予中国在铀矿普查勘探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
在核物理科学研究方面,中苏两国政府于1955年4月27日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发展原子核物理研究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协定。协定规定由苏联帮助中国建造一座功率为7000千瓦的研究性重水反应堆和一台2兆电子伏特的回旋加速器。苏联援助的这座反应堆和加速器的建成,使我国核科学研究的技术装备有了显著改善,促进了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科研基地的早日建成。
第四部分 9.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对于建设自己的核工业,我国是早有考虑的。1955年9月,在薄一波主持下,起草了《关于我国制定原子能事业计划的一些意见》,同年12月,进一步修订成《关于1956年至1967年发展原子能事业计划大纲(草案)》。《大纲》提出的方针是:"在苏联大力援助下,积极地建设我们自己的原子能工业,使我国以最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国防。"
《大纲》以建设一批生产和动力两用反应堆为中心,提出了创建我国核工业的设想。
恰在此时,苏联原子能科学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向我国科学界介绍不久前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的情况,并了解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规划。这个代表团在中国活动期间,向周恩来表示,苏联准备给中国核工业建设以全面援助。此后,中共中央和苏共中央在1956年1月和2月,以书信方式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核工业问题交换了意见。3月,两国政府代表团就援建问题开始进行谈判。随后于同年8月17日,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协定。协定规定,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一批原子能工业项目和一批进行核科学技术研究用的实验室。
中国发展核工业,当时的方针是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因此,当签订了苏联帮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协定之后,很自然地提出了下一步需要在核武器研制方面争取苏联援助的问题。
1957年9月,中国派出了以聂荣臻为团长,陈赓、宋任穷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莫斯科,同以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别尔乌辛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进行谈判。10月15日,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协定规定,为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苏联将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
当时,鉴于有些工业援助项目的建设规模以及向中国交付设计和设备的期限等在协定中都未作具体规定,因此,在莫斯科会谈中,中国政府代表团进一步提出了这个问题。苏方当时表示没有准备好,留待以后再商谈。直到1958年8月,苏联政府才派代表团来北京商谈,并于同年9月29日与中国签订了关于1956年8月17日协定的补充协定。协定对每个项目的规模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对项目设计完成期限和设备供应期限也都有大致的规定。
多数项目的完成期限是1959年和1960年。
对于苏联的援助,毛泽东、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一开始就指示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既不能无限期地依赖苏联专家,更不能放松对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最有效的学习。
根据这一指示,我国在创造原子能事业的初期,就非常注重自力更生,充分发挥我国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培养自己的设计和设备制造能力,自己动手制造有关的精密设备、元件。
应该说这一方针的确立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尤其是后来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以后,更显出了它的积极意义。
就在我国科技工作者信心十足地创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时,苏联却单方面撕毁合同,中止与中国在原子等方面的合作。这个分界点就是1958年。这个转折点的形成主要是由苏联搞老子党一手造成的。而这一转折开端于苏联撤销对中国的原子技术的援助。这其中赫鲁晓夫"功不可没"。
第四部分 10.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1958年以前,赫鲁晓夫自己也认为他的地位还不够稳固,而且又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需要争取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支持,他本人也希望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1958年以后,他在国内的政治地位比较巩固了,苏联又制造了洲际导弹,中国这个棋子在他的国际棋盘上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此,他就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以及毛泽东的"磨擦"。
1959年9月29日,也就是中国的大地上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大跃进"之时,赫鲁晓夫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他是刚刚从美国访问回来,参加了和美国首脑的戴维营会谈。
赫鲁晓夫一行到达北京,当天晚上,就在人民大会堂国宴上发表的讲话中说:"不要用武力去试验资本主义的稳固性……"国宴后,双方便到颐年堂举行会谈。
这次参加会谈的人比较多。中方有政治局常委及外交部长陈毅;苏方参加的有赫鲁晓夫、苏斯洛夫、波诺马廖夫和葛罗米柯。
赫鲁晓夫介绍他访美的情况,他用带着发现新大陆的神情和语气说:"这次我到美国去亲眼看了,他们真富,确实富。"
毛泽东对他说的话很不以为然,从容地说:"去看一看我们还是赞成的,我们不反对。"
赫鲁晓夫兴致很高地介绍了戴维营会谈的情况。他用肯定的口气说:"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已经表现出一些以现实主义态度来了解世界上的既成形势的倾向。我在和艾森豪威尔交谈的时候,我有了这样的印象:得到不少人支持的美国总统是明白的,必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毛泽东很明确地告诉他:"你们和美国人谈,我们不反对,问题是你们的一些观点,什么三无世界呀,戴维营精神,怎么可能呢?事实不是这样的么。"
赫鲁晓夫不能同意毛泽东的观点,他还是按照他的思路往下说:"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现实重新建立国际关系,因为在我们的世纪里,除了和平共处的原则,是无法成功地解决两个制度之间关系问题的。"
赫鲁晓夫在这次访华期间,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指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政策,还提出了一些要求。
他首先提出的是放了两名美国飞行员的问题。这两名美国人,是当时的美国高空侦察机入侵中国领空被击落时抓获的。这叫人想到赫鲁晓夫是否和美国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来为美国人说情的。
向来强调独立自主的毛泽东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要求。他一点都不含糊地说:"这是不能商量的。"一句话把赫鲁晓夫堵在了门外。
"这两个人是执行侵入我领空进行间谍侦察飞行任务的。"陈毅插话。赫鲁晓夫把目光转向陈毅。陈毅接着说:"至于俘虏的其他5名飞行员,我们早已放给他们了。"
赫鲁晓夫还用了很多的口舌,说中印边界问题。他认为尼赫鲁是中立的,是反对帝国主义的。说中国应该和他搞好团结,不能和他打仗。"苏联不同意采取任何疏远或削弱尼赫鲁在国内地位的政策。"
陈毅马上顶了一句:"我们对民族主义者的政策是既团结又斗争,而不是采取迁就主义的态度。"
第四部分 11.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赫鲁晓夫对"迁就主义"的说法很恼火,脸孔涨红了,提高声音说:"指责我们是迁就主义,这没有根据。"
"你们塔斯社5月9日的声明,就是证明。"陈毅无须提高嗓门,因为他声音本来就洪亮,"在中印边境问题上,你们采取了偏袒印度的立场!"
"我们是提醒你们注意团结尼赫鲁。"赫鲁晓夫做了个不值得的表情,"你们为了那么块不毛之地跟尼赫鲁搞冲突,那里有什么?那是很不值的!"赫鲁晓夫又讲了半天他在苏联与阿富汗边界纠纷中如何让步等等。
当时林彪插了一句话:"社会主义国家办事是有个原则的嘛,不讲原则就不好谈了。"
"8月份发生的郎久事件,是印度单方面越过有争议的麦克马洪线的实际控制线,再向北面中国西藏境内推进,而和中国边防部队发生一些冲突。"陈毅愤怒地指出,"但你们由塔斯社发表公开声明偏袒印度,指责中国。"
赫鲁晓夫竟说什么:"西藏与印度毗邻。西藏本身不能对印度构成任何威胁,而中国却为西藏去同印度冲突。难道这是明智的吗?"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陈毅指责问,"你是不是让中国放弃西藏的领土主权?"
赫鲁晓夫发觉自己说走了嘴,东拉西扯起一些遮掩的话题:"西藏问题你们不慎重,不该让达赖喇嘛跑走。你们,不应该让他跑掉……"
毛泽东接过话头:"这么大的边境线,我们怎么能看住他呢?"
赫鲁晓夫用抱怨的口气说:"你们让他跑了,结果又闹了边境冲突,和中立的印度交了火。"
周恩来严肃而平静地问:"赫鲁晓夫同志,你完全文不对题,达赖叛逃,印度入侵,这明明是对中国的进犯,怎能说放跑了他呢?"
赫鲁晓夫面向周恩来说:"你是世界著名的大外交家,怎么会不理解团结尼赫鲁的意义呢?"
周恩来说:"我们对尼赫鲁做了大量的团结工作,同他一起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他利用达赖反华,挑起边界事件。面对外来的进犯,能讲团结嘛?"
赫鲁晓夫自知理亏,一转话题,又说什么周恩来1957年1月到莫斯科去教训了他,等等。
周恩来反驳他,指出当时是他咒骂兄弟党的领导人,违反了兄弟国家共处的准则。
"没有!"赫鲁晓夫企图赖账。
当时作为翻译的李越然在场,他坐在毛泽东的身边,悄悄报告说:"主席,当时他的话都是我翻译的,我可以作证吗?"
"可以。"毛泽东点点头。
李越然站起来用俄语说:"赫鲁晓夫同志,你是说过的,当时的翻译就是我。"他将当时的场景、参加人,以及每个讲话的内容说了一遍。
赫鲁晓夫喃喃道:"记不清了,记不清……"突然话又转了,说:"你们炮击金门就没有和我们打招呼,这符合兄弟国家相处的准则吗?"
第四部分 12.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我通知你们了。"陈毅当即驳斥,"你问葛罗米柯,我是不是通知你们了?"
葛罗米柯支支吾吾,实际上默认了。
赫鲁晓夫费尽力气而未能摆脱困境。
陈毅对赫鲁晓夫说:"炮击金门是我们内部的事情,那是中国的领土!中印边境,明明他们是侵略,你却在偏袒。炮击金门,难道你还要替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指责我们吗?"
赫鲁晓夫几乎是咆哮了,冲着陈毅喊道:"怎么比军衔,你是元帅,我只是个中将,但我是苏共的第一书记!你对我不礼貌……"
"你是第一书记不错,但你说得对我可以听,说得不对我当然反驳。"
赫鲁晓夫望一眼毛泽东,双手一摊说:"你看,你们全体政治局常委都在这里,你们几个人,我这才几个人?这种谈判是不对等的,是不公平的!"
始终沉默的毛泽东微微一笑,声音低沉缓慢:"我听了半天,你给我们扣了好些顶帽子,没有看住达赖呀,没团结尼赫鲁,不该打炮,大跃进也是不对的,又说我要标榜马列主义的正统派等等,那么我也送你一顶帽子,就是右倾机会主义。"
会谈就这样不欢而散。
像这样的会谈实在是不多见的。
晚上,天安门有庆祝活动,赫鲁晓夫没有参加。
第二天国庆检阅,赫鲁晓夫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毛泽东说:"关于生产原子弹的事,我们决定把专家们撤回去。"
毛泽东从容道:"需要是需要,也没有什么大关系。技术上能帮助我们一下更好。不能帮就由你们考虑决定。"
三、面对苏联的背信弃义,毛泽东发出号召:"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终于爆炸了自己的"596"
1959年6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关于援助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协定。次年8月,苏方撤走全部专家,并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停止供应设备材料,给正在建设的中国核工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困难。
面对苏联的背信弃义,有些外国人认为这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断言中国"离开外国的帮助,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来",并幸灾乐祸地说,"就守着那堆废铜烂铁吧"。
然而,中国已经改朝换代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是有尊严和骨气的,没有外国人的帮助,我们照样能制造出原子弹。
第四部分 13.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在这紧要关头,党中央、毛泽东决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原子能事业,我国的核工业迅速实行了全面自力更生的重大转变。为了记住苏联撕毁协议的那个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代号定为"596"。
还是在1958年5月16日,毛泽东就在一个内部报告上,有预见地写下了一句话,他告诫人们:"尊重苏联同志,刻苦虚心学习。但又一定要破除迷信,打倒贾桂!贾桂是谁也看不起的。"
京剧《法门寺》中的贾桂,一副奴颜婢膝相,别人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以往的旧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世界列强才敢欺侮中国,藐视中国人。
1959年,毛泽东预言:"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1960年7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发出号召:"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他充满自信地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算的。"
为了造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周恩来总理进行具体部署,动员全国支持发展原子能事业。
在党中央、毛泽东的领导下,我国尖端科技界更加发愤努力地工作,发誓一定要造出自己的"争气弹"。
就在北面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妄图将刚刚起步的中国核工业扼杀于摇篮之中的时候,西方的美国也来落井下石,要置中国核工业于死地。美国派U-2型王牌飞机,在中国武器打不到的高空,紧紧盯住内地和沿海各处打转儿。那些时间,每个月平均有三四次,他们特别不放过西北部的每个角落;转完了西北,再经西南上空折返桃园基地。
除了派U-2飞机高空侦察,美国还在我国周边地区布设了20多个监听站,30多个测向站。美国情报部门宣称:1000至2000吨级的核爆炸,距离在5000千米都可以收到反应,测向站可以很快测出爆炸地点。
美国这样做,当然不是只做简单记录,而是为防止中国拥有原子弹的战略服务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情报部门的负责人就说过:"原则上不管用什么手段,必须阻止中国成为一个有核国家,因为中国拥有核武器,将使美国面临空前的危险局面。""在他成为一个'羽毛丰满'的核国家之前……我们现在就要采取能够削弱这一危险前景的措施。"
苏联人撤走了,美国人发难了,这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尊心。所以,中国国防尖端项目坚持进行下去的方针一经确定,从事核武器研究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从上到下都进入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工作状态。在北京的核武器研究所,在大漠深处的核武器试验基地,许多办公楼、图书馆、资料室里,灯光通宵达旦地亮着。科技人员在这里翻阅资料,讨论方案,苦心研究,精心设计,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作为研制中国核武器领军人的钱三强,此时一马当先,把自己研究所的力量做出全面调整。同时,在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的全力支持下,调动院内20多个研究所的精锐力量,共同完成许多关键任务,如核武器研制及试验,获取核燃料,反应堆实验,用萃取法提取钚,核防护及放射性同位素制备,原子弹引爆技术,氘、锂、钚提纯技术,锂、硼同位素分离,高温抗辐射金属材料,核爆炸测试技术,地下核炸场的选择,等等。
第四部分 14.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在向核武器冲击的科研中,研究生产235浓缩铀这一技术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扩散分离膜"技术设备卡了脖子。这种尖端东西,只有美、苏、法三国能制造,被他们视为"安全的心脏",绝对保密,不仅买不到、学不到,甚至见也见不到。而没有"扩散分离膜",就生产不出浓缩铀;没有浓缩铀,原子弹就搞不成。
怎么办?困难没有吓倒中国的科学家。钱三强把所里的理论和技术骨干找来一起研究,以最短时间拿出理论设计方案。尔后,他带着方案,跑北京、跑上海、跑沈阳,组织精兵强将联合攻关。一次一次试制,一次一次检验,一次一次失败,一次一次改进,终于研制成功并实现批量生产,为研制原子弹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在攻关中,一大批年青有为的科学家也脱颖而出,担当重任。原子弹点火中子源,是一项紧急任务。钱三强把这项任务交给年轻的化学工程师王方定。王方定以决不拖原子弹后腿的精神,日夜奋战在现场,经过无以数计的实验,赢来了成功。
成立核武器研究所,要有一位既是科学家,又能做组织工作的人来负责。宋任穷部长请钱三强考虑人选。钱三强举荐朱光亚。理由是:朱光亚在核物理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又有从事科学组织工作的经历和能力,年龄只有三十岁出头。核武器理论研究所理论部,需要一位理论功底好、善于团结共事的科学家挑大梁。钱三强把自己所里理论组的邓稼先推荐过去。此后核武器研究所的科研力量还要大大加强,钱三强又把一批最优秀的科学家推荐过去担当重任,他们中有:王淦昌、彭桓武、王承书、于敏、吕敏、黄祖恰、陆祖荫、何祚庥、唐孝威等等。他们都成为我国"两弹"攻关的中坚力量。
就在中国的科学家发愤攻关之际,又一场全局性的困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从1960年起,我国发生了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60年代初,由于粮食短缺,从事核武器研制的科学家们竟然在忍饥挨饿的情况下坚持工作。许多科学家因营养不良出现浮肿和夜盲症。
正在导弹基地、核试验基地施工的工程兵、铁道兵部队也被迫疏散或撤走。
科学家和试验基地的官兵挨饿,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毛泽东不吃肉了,周恩来不吃肉了,中央领导都不吃肉了。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军委会议上,为科学家们调拨粮食和物品。负责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元帅,以自己的名义向各大军区和海军为科技工作者"募捐"。陈毅元帅表示,"为科学家募捐,我举双手赞成,也加上我的名字。科学家是我们国家的宝贝,要爱护。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也得靠这些人。我们不吃,也要保障他们起码的生活。"
各大军区和海空军在自己很困难的情况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把粮食和副食品捐献出来。
"募捐"的东西搞来了,如何分配呢?聂荣臻对科委的领导说:这也是一项有力的政治工作。要把这些东西以中央和军委的名义全部分配给每个专家和技术人员。他特别说明,行政工作人员一律不分。
第四部分 15.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耐得清贫的,他们不会有超出一般人生活水平的非分要求,何况在国家面临这样困难的时候,连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领导都不吃肉了。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央和军委的名义发下来的副食品,实在使知识分子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在各科研单位分发这些东西时,场面令人感动,许多人热泪盈眶,所有的人都表示,要为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拼出一腔热血。
正当国防尖端研制克服重重困难,力争加速进程的时候,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战线却出现了尖端武器是继续"上马",还是"下马"之争。其背景是1961年夏天,中央鉴于"大跃进"等"左"的思潮泛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酝酿对国民经济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认为,研制尖端武器困难太大,主张"下马"。
毛泽东对原子弹研制一直极为热心,因而对这场争论也甚为关心。1961年7月,他让秘书从杭州打电话给聂荣臻说:不久前看到了一份材料,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比日本差得很远,日本现在还没有导弹、原子弹,但对此很重视。内部有争论,我们应取什么方针?值得好好研究一下。毛泽东还打招呼说,他要亲自找聂荣臻等人谈一次。
当时,国防工业委员会工作会议正在北戴河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贺龙、聂荣臻、罗瑞卿以及国防工业、国防科研方面的负责人方强、王诤,刘秉彦、刘西尧等。会上,两种意见尖锐对立。主张国防尖端武器研制"下马"的人,主要是强调苏联的援助没有了,当前的整个经济形势又不好,国防尖端武器研制困难太多太大花钱太多,影响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等等。他们主张只搞常规武器,不搞尖端,"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聂荣臻是力主继续研制尖端武器的,并且要以攻关的精神去突破。他听到这些发言,越听越感到不安。在困难面前,不少人对研制尖端武器的信心动摇了,问题的严重性显而易见。他多次找人座谈,冷静分析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尖端武器研制都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我们拥有一大批研究人员和一批先进的研究设备,铀矿资源也能满足需求,特别是有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研制尖端武器的爱国科学家,这是个决定性因素。尖端武器的研制还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于是,他在听汇报时的插话中,在会上的发言中,一再强调尖端武器要继续攻关。
对聂荣臻的意见,大多数人表示同意。8月20日,聂荣臻签发了《导弹、原子弹应坚持攻关的报告》,详细陈述了"两弹"攻关的条件,困难和拟采取的措施等等。报告认为"经过前一时期的努力,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配合下,核工业建设和原子弹研制工作都有了较大的进展,只要国家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更好地集中全国有关部门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安排好所需设备、仪器仪表和原材料的研制、生产,1964年炸响原子弹这一设想是可能实现的"。报告上报中共中央后,很快,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都表示同意。
对原子弹攻关,陈毅元帅用风趣的语言表示了鲜明的态度,他说:"脱了裤子当当,也要把原子弹搞上去。我这个外交部长,现在腰杆子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子就硬了。"
毛泽东、党中央作出尖端武器继续上马的决定后,1962年8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党组提出了争取1964年至迟1965年进行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规划。为落实这一规划,总参谋长罗瑞卿专门向中共中央呈送了一份报告,建议成立中共中央专门委员会,以便从更高的层次加强对尖端科技事业的领导。11月2日,邓小平在报告上批示:"拟同意,送主席、刘、周、朱、彭核阅。"11月3日,毛泽东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都表示同意。
第四部分 16.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1962年11月17日,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央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专委)正式成立。主任是周恩来总理,成员由7位副总理、7位部长组成,他们是: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中央专委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主要职责是领导国家的核工业建设、核试验工作、核武器研制、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科学技术,等等。
中央专委成立的当天,周恩来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中央专委,详细听取了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刘杰的汇报。两周后,周恩来又主持召开了第二次中央专委,明确提出了国防尖端科技要"先抓原子弹"。会上,为加强第二机械工业部的科技力量以及党和行政的力量,周恩来限令各有关部门、部队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于12月底前,选调各方面出类拔萃的人员500名,并调配1100多台仪器。12月4日,周恩来主持第三次中央专委,通过了刘杰提出的《1963年、1964年原子武器工业建设、生产计划大纲》(简称"两年规划")。对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准备工作,周恩来讲了四点即十六个字:实事求是,循序而进,坚持不懈,戒骄戒躁。并在会上对二机部的工作提出了"三高"要求:"二机部的工作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性,高度的科学计划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在中央专委成立后的半年时间内,我国原子能工业各条战线迅速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为原子弹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963年12月5日,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接近过关时,周恩来主持召开了第七次中央专委会议,讨论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工作安排。周恩来提出:关于试验工作的安排,地面试验放在第一位,并继续完成空投试验的准备工作,同时地下试验作为科研设计项目立即着手安排。会议据此做出了相应的决定。此后,我国核试验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前进的。
经过科研、生产战线广大工作人员的齐心努力,到1964年9月,除气象、爆炸时间等问题外,核爆炸试验的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
9月16日、17日、23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第九次中央专委会议,详细询问了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他综合大家意见提出:争取今年试验。为此,他于9月21日给毛泽东写信,报告核爆炸试验的有关问题,以便中央早作决定,信中提出:"如决定今年爆炸,以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为最好,而事前准备时间至少需20天。"同时,周恩来要求二机部、国防工办等单位要积极、充分地做好准备,并要严格保密制度。他反复对参加第一次核试验的工作者们提出并强调十六字方针:"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十六个字,后来被大家用精心挑选的彩色石块镶嵌在试验基地上,成为我国各项尖端科学试验长期遵循的座右铭。
9月23日,经中央常委同意后,中央专委决定在10月15日至20日期间进行首次核试验。10月10日,张爱萍等从位于新疆罗布泊的试验现场通过专机给周恩来等人送来报告,告知:一切准备就绪,将根据现场气象情况决定起爆日期、时间。周恩来立即向毛泽东、刘少奇等人作了汇报,并决定:"防空方面请罗总告总参负责检查、联系和指挥,转移资料、设备、仪器和保密工作,由刘杰负责督促进行。"
10月14日,周恩来亲自下达了核装置就位的命令。随后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时间定在10月16日15时。
1964年10月16日,对中国人民、中国科技工作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天,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万里无云,一座102米高的铁塔耸立在大漠上。塔顶有一个金属小屋,代号为"596"的原子弹像一个熟睡的婴儿,静静地躺在里面。
第四部分 17.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这天,周恩来、贺龙、聂荣臻等人坐阵北京,亲自守候在连接试验现场的电话机旁,听着现场的指挥口令和倒计时的声音。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人也各自在办公室密切地关注着这次试验。
14时59分50秒,随着指挥员点火指令的发出,仪器进入自动读秒程序:9、8、7、6、5……在试验现场、在北京指挥中心,人们屏住呼吸,等待最后时刻的降临。
当持续读秒到"零时"时,一道强烈的闪电划破长空,接着是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随即,橘红色的火球向空中升腾翻滚,变成一片巨大的蘑菇云接天连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聚集在试验场安全区观看爆炸的科技工作者和解放军官兵欢呼着,跳跃着,拥抱着,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
试验结果证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结构设计,各种零部件、组件和引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各种测试方法和设备,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准备爆炸原子弹期间,周恩来总理已经起草好了我国政府声明、新闻公报和中央贺电并报给了毛主席和中央各同志。毛泽东一直等到外电发出我国进行了原子弹爆炸消息后才批准发出。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重大战略问题的非凡魄力和谨慎态度。
当天22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晚间新闻节目中,连续几次播发了《新闻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热烈祝贺首次核试验的巨大胜利》的贺电,《人民日报》为此发了号外。
中共中央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强调指出:"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如果这个主张实现,中国用不着发展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发动核战争的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选使用核武器。""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政府郑重建议:召开世界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作为第一步,各国首脑会议应当达成协议,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很快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承担义务,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彼此不使用核武器。""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尽一切努力,争取通过国际协商,促进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崇高目标的实现。在这一天没有到来之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加强国防,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
随着我国第一片蘑菇云的升起,中华民族精神为之大振,人民莫不欢欣鼓舞,兴奋异常。
世界友好国家和人民,纷纷向我国表示祝贺和支持,普遍认为:中国有了原子弹,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有力地打击了少数大国垄断核武器的阴谋,从而使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
第四部分 18.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我国…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