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家庭用药》2011年第8期

_2 上海市药理学会(现代)
  
  介入治疗只是“治标”
  
  不少冠心病患者以为接受介入治疗后就彻底根治了冠心病,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不代表疾病已经痊愈,介入治疗只是通过物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冠状动脉血管的局部堵塞问题,但没有彻底改变造成冠脉血管狭窄的病因。另外,“支架后再狭窄”也严重影响了介入治疗远期疗效。有报道,临床上冠心病介入后再狭窄发生率达到20%~30%。因此,介入治疗冠心病只是“治标”,并不能治疗冠脉血管本身的病变,也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患者病情肯定会越来越重,所搭之“桥”肯定还会堵,因此,针对导致冠心病病因的药物治疗才是关键。
  
  药物治疗方是“治本”
  
  介入治疗注重局部,而整体关注不足,需要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来解除病因、巩固介入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后的患者需要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以维持支架的通畅,防止支架内血栓和再狭窄的出现;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的患者,应进行降压、调血脂的治疗,以减少心肌梗死风险,预防心脏事件再发生。另外,介入治疗后的患者特别是年纪比较轻的患者,由于自身代偿、自我修复机制比较强,更应该针对病因,选择冠状动脉血管保护药物,防止原有的冠脉疾病进一步发展或出现新的冠状动脉病变。
  
  针对病因,合理选择药物
  
  治疗冠心病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保护冠状动脉血管内皮,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从而减少胸闷心绞痛的发作,降低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一方面,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调脂药物的同时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可以维持血管通畅,降低再狭窄率,巩固介入治疗的效果。另一方面,麝香保心丸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稳定血管斑块、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等作用,可以针对病因从根本上治疗冠心病。大量的基础研究发现,一天3次,每次2丸,连续服用麝香保心丸3个月以上,能够减轻高胆固醇血症对动脉血管的损害,有效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另外,麝香保心丸还具有独特的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俗称“药物搭桥”),就是促进心脏缺血处新的小血管生长,从而在狭窄或堵塞的大血管周围建立起能够有效提供血液供应的侧支循环,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血液供应,显著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是一种“治标”行为,冠心病患者得到成功的介入治疗后,必须坚持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这样才有可能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发挥“治本”作用。联合使用这两种措施才能使冠心病治疗获得长期效益。
减重手术,何以能“降糖”
  2011年6月28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外科学组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邹大进教授和长海医院微创外科主任郑成竹教授正式公布并解读双方联合署名发表的《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这是继国际糖尿病联盟今年3月发表立场声明,确认减重手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后,国内医学界首次对手术治疗糖尿病方法达成共识。
  医学的进步,总是充满了“意外”惊喜,谁也没有想到,糖尿病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内科”疾病,竟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找到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减重手术,“附带”治好了糖尿病
  
  这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减重手术日渐成熟,开始广泛应用于肥胖症患者,且效果良好。1984年,英国医生Poris意外地发现,一类减重手术竟然“附带”治好了患者的2型糖尿病。在对患者的长期随访中,发现手术不仅减肥疗效显著,同时竟有85%~9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的血糖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
  后来,国际医学界对这一“歪打正着”的手术作用机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研究,虽然在当时得到的只是这样那样的猜想,但事实摆在眼前,通过胃旁路手术等减重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已经显示出相当“美好”的前景,并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就此拉开了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序幕。
  之后的研究中,还有更大的惊喜——实施减重手术以后,降糖速度竟然快过体重的减轻。打个比方,手术后,有些患者最快一个星期内血糖就恢复正常,而体重还没有实质性下降。虽然“费解”,但至少说明,体重的减轻不是血糖降低的惟一原因,一定还有其他机制在起着主导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当前国际医学界对“减重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提出了“前肠道假说”和“后肠道假说”。这“一前一后”两个假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莫急,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下“减重手术”吧。
  
  让食物走条“捷径”
  
  导致人肥胖的原因无外乎吃得太多、吸收太好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那么减重手术自然是反其道而行之。要限制摄入,可以把胃减容,比如在胃入口的地方绑一根带子(可调节胃绑带术、垂直绑带式胃减容术),把胃扎住一部分;或者干脆直接切掉一块胃(胃切除术),这样“胃口”自然就变小了,吃一点就饱。对于吸收太好也有办法,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那就拿掉一段小肠。
  
  目前,最经典、最常用、效果最好的手术叫做胃旁路手术,这是一种兼顾控制摄入和减少吸收的术式。这个手术操作很简单,原理也不复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请食物“绕个道”,走条“捷径”。
  简单讲,就是对胃和肠子进行横断,给胃新做一个出口,剩下的“没用”的胃缝起来,食物从这个新形成的胃囊出口直接流入空肠的下部,绕过了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等于将食物在胃和肠中的走向进行重新安排。原来食物吃下去,是从右边往下走到肠子的,实现消化道重建后,食物改道从左边走了条“捷径”(如图)。手术的独特之处在于改变了食物的生理流向,通过胃阻断、胃肠吻合、肠肠吻合等步骤而完成。这样不仅胃变小了(限制摄入),还绕过了一段小肠(减少吸收),一举两得。回到最初的疑问——为何血糖降低会快过体重减轻,这当然不能仅仅用限制摄入、减少吸收导致体重下降从而降低血糖来简单解释。这就涉及到上面提到的“一前一后”两个假说。
  
  手术降糖的真正奥秘
  
  前肠道假说食物经过十二指肠,会促使十二指肠释放胰岛素抵抗的信号,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手术使食物绕过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阻止了“胰岛素抵抗因子”从前肠道释放。
  后肠道假说胃直接与空肠相连,会使两种重要的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抑制食欲的激素(PYY)。GLP-1具有很强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功能,减少胰岛细胞的死亡,同时具有抑制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和减慢食物吸收等生理作用,是人体对抗糖尿病极其重要的一种激素。
  这样看来,通过减重手术减少摄入和吸收从而减轻体重,并非是其治疗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减重手术是通过改变食物的生理流向,改善了患者肠内的激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细胞、消除胰岛素抵抗,从而使糖尿病得到很好的缓解。不仅如此,这种原本用于治疗肥胖症的手术,对于2型糖尿病的疗效甚至优于对肥胖症的治疗,并对其他内分泌代谢病也有效果,因而称其为“代谢手术”或“糖尿病手术”也不为过。众所周知,“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通过手术治疗,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很多患者甚至再也不用打针吃药,同时并发症也大大减少,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里用“缓解”而不用“治愈”,是因为长期随访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有一部分患者的糖尿病会复发,接下来探索进一步的药物维持和补充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适应证的选择
  
  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适应证,包括:
  1.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35,有或无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亚裔人群;
  2.体质指数在30~35,且有2型糖尿病的亚裔人群中,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或合并症时,尤其是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时;
  3.体质指数在28~29.9的亚裔人群中,如果合并2型糖尿病,并有向心性肥胖(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男性超过90厘米),且至少额外符合两条代谢综合征标准: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血压;
  4.对于体质指数≥40或体质指数≥35伴有严重合并症,且年龄≥15岁、骨骼发育成熟,按Tanner发育分级处于4或5级的青少年,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可考虑实施可调节胃束带术或胃肠Roux-en-Y分流术;
  5.体质指数在25~27.9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在患者知情且同意情况下,严格按研究方案进行;
  6.年龄
  
  临床选择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是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目前属于禁忌证,手术是否有效还有待论证;
  2.体质指数≥35时,应尽早手术;
  3.体质指数为30~35的,须经内科规范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好时,才考虑手术;
  4.已经明确胰岛功能丧失或者功能非常不好的患者,不能做手术。
  
  对于适宜做减重/肠胃代谢手术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因缓解糖尿病,避免终身服药而减轻经济负担,而且能够有效控制体重,改善因肥胖给健康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但同时专家也强调,内科治疗仍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并且贯穿于整个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在此基础上,减重/肠胃代谢手术作为一种刚刚兴起的治疗方法,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对各种内外科疗法进行评估、对照及长期随访,通过循证医学的证据,制定更合理的方案,使内外科治疗能更好地协同起来,共同合理有效治疗糖尿病。
治疗小儿肛瘘“柏氏”有特色
  遇到小宝宝突然不明原因的吵闹,大便时更明显,年轻的爸爸妈妈会很着急。仔细检查一下,没有发烧,全身上下也没有异常。过了几天,在给宝宝换尿布时无意中发现宝宝肛门周围红肿,外表很像一个疖子,最后皮肤破溃,脓液流出。家长以为病该好了,谁知破溃的伤口却很难愈合,有时从溃口还溢出少量粪便,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宝宝得了“肛瘘”。
  临床上小儿肛瘘并不少见。国内外统计,出生后6个月以内,肛瘘和肛周脓肿发病者占小儿肛瘘的2/3;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率最高,其中出生后1个月内发病者最为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占80%~90%。
  
  小宝宝为何会生肛瘘?小儿肛瘘和成人肛瘘治 疗一样吗?
  
  小儿肛瘘不同于成人肛瘘,有其独特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肛瘘虽病位局限在肛门及肛周,但是和患儿体质、全身状况密切相关。婴幼儿在胎儿时受母体秽浊相传,尤其是湿热之邪蕴积成毒。出生后“气血未充,脏腑未实,脾常不足”,为稚阴稚阳之体,此内伏湿热胎毒必会在外邪引动后发出,内外相招,相合为病。所以,胎毒未清,湿热之毒内伏,又受外邪侵袭,内伏外发,为小儿肛瘘的主要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肛瘘的直接病因是细菌感染。除此之外,婴幼儿患病又与其生理特点有关:
  1.小儿肛门、直肠生理结构尚未发育完全,排便时粪便易直接压迫肛管齿状线,损伤肛管黏膜,导致细菌侵入。而且肛管直肠黏膜易外翻,受尿布等擦伤后易发生感染而继发肛瘘。
  2.小儿常因尿布皮炎,刺激肛周皮肤,致使毛囊、汗腺、皮脂腺感染,形成肛周皮下脓肿,与肛窦相通而形成肛瘘。
  3.新生儿或婴幼儿体内有一段时期雄激素水平较高,导致皮脂腺特别发达,一过性分泌旺盛,易引起皮脂腺炎,感染后形成肛周脓肿与肛窦相通。
  4.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全,容易导致肛周感染,形成肛瘘,临床观察其好发月龄恰是其免疫功能薄弱期,多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婴儿长到一岁多以后,由于生理结构发育完善、自身免疫功能的提高,旺盛的雄激素水平出现生理性下降,肛瘘的发病情况也就显著减少。
  基于以上小儿肛瘘的发病特点,小儿肛瘘有不同于成人肛瘘的临床特点:
  1.发病多在1岁以内,甚至半岁之内。
  2.发病部位多表浅,深部脓肿不多见,一般为单发。发病部位以肛门两侧多见,而且多为单纯性直行瘘管,很少出现复杂性肛周脓肿和肛瘘。
  3.多见于男婴,与一过性的雄激素分泌旺盛有关。
  4.大部分患儿经保守治疗可治愈。
  由于前述小儿肛瘘的解剖、生理特点,随着患儿的发育成长,99%的小儿肛瘘能够自愈。
  
  成人肛瘘必须采取手术根治,小小的孩子也要 手术根治吗?
  
  小儿肛瘘不宜过早手术,宜采用中药治疗,控制感染,减少复发,促其自愈,尽量避免手术。
  小儿患了肛瘘,家长大多第一时间去儿童专科医院求诊,早期一般予以抗菌药物治疗,脓熟后切开排脓,形成肛瘘后再行肛瘘手术治疗,基本与成人肛瘘的治疗措施差不多。但由于婴幼儿肛瘘发病情况有其特殊性,如采取和成人肛瘘一样的常规治疗,不仅给患儿带来较大的痛苦,而且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术后复发率高,且有一定的后遗症,如局部缺损造成肛门畸形,甚至两侧臀部不对称等。
  我们采用中医中药口服、外用治疗,疗效显著。针对小儿肛周脓肿、肛瘘“胎毒未清,湿热之毒内伏,内伏外发”的病因病机,治疗本病以清泄内伏之湿热胎毒为主旨,首选土茯苓、虎杖、金银花、蒲公英等药。至于药量,应根据患儿月龄,酌情增减。
  小儿汤药煎服法也与成人不同,每帖中药一般水煎一次即可,取汁30~50毫升。随着年龄增大,可酌情增量。然后不定时地给患儿喂服,以患儿能接受为度,一天之内服完即可,而不要求像成人一样分两次顿服。如果患儿因中药味苦拒绝,可在汤药中加适量的糖,不会影响药效。药渣可再次水煎,取药汁清洗或湿热敷肛门患部,加强药效。
  治疗期间,如患儿已闭塞的肛瘘外口出现饱满隆起,下见脓疱,周围无明显红肿,家长可自行用牙签或缝针消毒后,挑破瘘外口,使脓液排出即可,不需用力挤压。周围外敷清热消肿的“黄柏膏”,宜少宜薄,因为婴幼儿皮肤娇嫩,脓液及药膏的刺激,易继发皮肤湿疹。如果红肿范围大,患儿哭闹频繁,需至医院行切开排脓。
  坚持中药汤剂口服,保持病情稳定,肛瘘无红肿流脓,瘘口闭合甚至凹陷,维持约8~12个月,就可停止治疗。
  如肛瘘反复感染,没有自愈可能了,等患儿稍大些,到5~10岁时可行手术。由于婴幼儿肛瘘基本都为单纯性瘘道,且瘘管短,走向直而无迂回,内外口浅,很少出现复杂性肛瘘,可行肛瘘切开术或挂线治疗,以开放引流,手术范围不必过大,术后预后良好,出现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的机会并不多。加之婴幼儿处在生长旺盛时期,手术后组织修复迅速,一般2~3周就能完全愈合。
  
  小儿肛瘘治疗期间应如何调护?有何预防措 施?
  
  小儿肛瘘治疗期间,患儿、母乳喂养婴幼儿的母亲都应忌食鱼、虾、蟹等海腥发物,以及牛羊肉等辛辣炙之品,以防胎毒加重或病情缠绵不愈。病情稳定后,患儿仍要适当忌口。另外,对本病的预防也不容忽视:
  1.提倡合理喂养,预防便秘及消化不良所致的腹泻。
  2.加强婴幼儿肛门局部护理。每次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粪长时间浸渍肛门会阴部。换尿布时,应从前向后擦。观察发现,一般向前擦可致肛门隐窝全部翻开,遇到腹泻、红臀的婴儿,肛门较松,更易损伤。要多清洗,少干擦,避免用粗糙的尿布抹拭肛门,适当用些爽身粉扑在皮肤皱褶处,保持会阴部干燥。
  3.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宜用暴晒或熨过的相对无菌的柔软尿布。
  
  (作者每周一上午在曙光医院西院有特需门诊)
尿黄——警惕胆道疾病
  引起尿液发黄的原因很多,如吃了上火的食物、饮水过少、过度劳累、服用药物等,只要做相应的调整,一段时间后基本就可以纠正。但是,一旦出现尿液长期发黄,或像浓茶、酱油一样黄,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此时有可能是患了“黄疸”性疾病,需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查明病因。
  黄疸,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黄疸的症状有皮肤、眼睛巩膜变黄,尿液、泪液及汗液也会变黄,往往还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皮肤瘙痒等不适。
  
  黄疸产生的原因
  
  黄疸的产生过程与血液中红细胞、肝脏及胆道功能等因素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有少量的红细胞死亡,自然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经肝脏加工处理,转变成胆红素后排出体外。胆红素向外排出的通道有两条,少部分从尿液排出,大部分从胆道排到肠道,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因此,当红细胞破坏加速时,产生的胆红素量也相应增加,一旦超过了肝细胞处理能力,血液中胆红素就明显上升。当肝脏或胆道有病时,胆汁就只能随尿液排出了,此时,尿液里胆汁的含量增加,尿液也随之变黄。因此,某些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
  
  黄疸莫误诊为肝炎
  
  我国是肝炎大国,乙肝发病率较高,很多人出现黄疸就自认为是得了肝炎。
  其实,肝炎因素只占黄疸人群的1/3,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生黄疸,尤其是突然出现无痛性黄疸,应提防胆道疾病,尤其是胆管结石、胆管恶性肿瘤。胆管癌早期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因黄疸而就诊,80%以上患者没有腹部疼痛、消瘦等症状,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这种病非常容易被误诊为肝病或传染病。
  胆道疾病的检查手段
  
  主要有以下三种:
  腹部B超腹部B超检查具有无创、方便、费用低、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是胆道疾病诊断的首要方法,但由于胆总管中下段藏在肠子后面,肠内存在大量气体影响观察,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阳性率仅有20%。
  腹部CT腹部CT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要优于B超,它可显示胆管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局部扩散程度、血管有无侵犯、有无远处转移、胆管扩张程度及有无腹水等,对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胆道造影磁共振胆道造影为三维立体成像,可显示整个胆道系统的全貌,在判断结石和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上更加直观,由于部分结石密度不高,体积较小,有时与胆管内伪影较难区别,这时应进一步做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予以明确诊断。
  (汪余勤副主任医师每周四上午有专家门诊,周二下午有黄疸门诊)
带状疱疹,痛得“不一样”
  一位57岁的男性患者,突发左下肢疼痛1天半。1天内看了从急诊到其他科共四个科室,做了相关化验、腰椎磁共振等检查均无异常,消炎止痛药不能消除疼痛。下午四点拄拐进入诊室,表情异常痛苦。接诊后一般体检无异常,仔细询问疼痛特点,发现符合神经痛的特点,于是让患者脱衣检查,在大腿内侧隐蔽处发现有一小的红斑疹,大腿内侧衣服轻轻摩擦即引起剧痛。于是确诊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给予特效镇痛药及抗病毒止痒药物治疗,并让患者第二、三天复诊。之后疱疹陆续出现,由于早期得到诊治,疼痛很快控制,疱疹也于1周后干燥结痂愈合,患者非常高兴。
  对于早期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不仅普通患者不认识,就是许多医务人员也容易误诊。本人近一段时间就接诊多位早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辗转多家医院及科室未得到有效诊治的患者。
  如何早期确定自己是不是患了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认识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潜伏在身体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抵抗力降低(如老年人、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等因素下被激活,引起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或身体其他部位(如颈肩上肢、胸背、腰腿)沿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刺激性剧痛,之后疼痛加重并出现成串或片状疱疹。随着治疗和病程的延长,水泡结痂愈合(部分患者留有疤痕色素沉着),大部分患者疼痛缓解或消失。但少部分患者(中老年人,主要是60岁以上者)不能减轻,或不能完全消失,表现为难以忍受的烧灼痛、刀割样痛、刺痛或电击样痛,多数有感觉和痛觉超敏,就是穿衣、风吹或用手触摸时也会引起剧烈疼痛。如果疼痛持续超过2~3个月,则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部分患者会持续终身,异常痛苦。
  早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特点早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指身体还没有出现疱疹或只有很少不典型的疱疹者。特点如下:1.疼痛剧烈:出现上面讲到的身体部位的疼痛,尤其是阵发性、剧烈的火烧样、针刺样疼痛,夜间严重影响睡眠;2.病程短:一般在2~3天;3.局部皮肤痛觉超敏:风吹、衣服摩擦等都可引起剧痛。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果身体出现有上述特点的疼痛,要到治疗神经痛的疼痛专科就诊,疼痛科医师会根据疼痛特点仔细查体,给予适当的治疗及建议,并能够尽快控制疼痛。近段时间,本人在门诊就接诊十多例早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患者,大部分人曾在1~2天内辗转多家医院及科室就诊。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严重且非常顽固的神经痛。应明确诊断,并要及时治疗,在两个月内得到有效治疗则效果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治疗。严重者应用神经阻滞、硬膜外或静脉给药等持续镇痛,绝大多数能够使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不影响工作生活。但是也有少数效果不理想,或未经有效治疗而转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种顽固性的神经痛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严重者痛不欲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往往伴随终身。这种情况下药物往往难以奏效,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几种药物联合应用、微创介入神经射频消融,甚至实施脊髓神经电刺激等方法才能缓解。
  值得庆幸的是,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目前有了有效镇痛治疗药物,可以消除患者的剧烈疼痛。
  (作者每周二、五上午有专家门诊)
鼻内镜眶减压术治疗“甲亢性突眼”
  眼球突出,是指眼球向前移位,突出于眼眶之外。该病可以通过眼球突出度来判断,也就是从侧面量眼眶外侧缘到黑眼珠顶点的垂直距离,正常约为12~14毫米,两眼球之间相差不超过2毫米。
  甲亢性突眼是指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眼球突出。突眼可以出现在甲亢前、后,或者与甲亢同时出现。一般认为,突眼程度与甲亢严重程度相关性不高。依据病情的轻重,甲亢性突眼可分为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前者比较常见,多表现为双侧轻度的眼球突出,主要影响外观。后者可出现过度流泪、怕光、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复视,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甲亢性突眼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常导致眼球后脂肪组织增厚,眼外肌水肿增粗,进而出现眼球突出。
  
  眶减压术
  
  甲亢性突眼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治疗、放射治疗、血浆置换疗法和手术治疗等。眶减压术通过扩大眼眶容积,能明显减轻眼球突出的程度,经鼻内镜眶减压手术是近年来治疗甲亢性突眼的首选手术方法。
  眶减压术是指切除部分眶壁的手术,通过使眼球周围的组织疝入眶外,来减轻眼眶内的压力,从而改善眼球突出,保护或恢复视功能,并达到美容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医生会单独或者联合选择眶内壁减压术、眶下壁减压术以及眶外侧壁减压手术。其中,内侧壁和下壁的减压手术可以在鼻内镜下经鼻腔进路施行。经鼻内镜眶减压术具有面部不留疤痕、手术视野清楚,可以同时处理眼眶内壁和下壁,并能同期行视神经减压手术,以解决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等优势。
  除一般的手术风险外,眶减压术后容易出现复视、斜视等并发症,每个患者在术前都应该充分认识这种风险,并慎重选择是否进行手术治疗。目前,我院采用眶内、外壁的平衡减压术以及经鼻内镜的改良眶减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复视、斜视的风险。
  
  如何护理“甲亢性突眼”
  
  1.白天佩戴眼罩以防光线刺激,灰尘和异物的侵害,复视者戴单侧眼罩,经常以眼药水湿润眼睛,避免过度干燥;
  2.睡觉或休息时,抬高头部,使眶内液回流减少,减轻球后水肿。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抗菌药物眼膏,用无菌生理盐水浸过的纱布覆盖双眼;
  3.定期检查角膜,以防角膜发生溃疡造成失明。
  (作者每周一、四上午有专家门诊)
  
  眶减压术的适应证
  单纯的眼球突出,甲状腺功能已经控制到正常,出于美容目的;
  眼球突出导致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损害有加重趋势者;
  眶压增高,出现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导致视力下降者。
切莫小看“口眼干”
  很多人都有过口眼干涩的不适体验。多数人认为季节交替,视疲劳容易引起口干、眼干,不必太在意。一部分人会想到去内分泌科查查有没有糖尿病,但很少有人会去风湿免疫科就诊。殊不知,口眼干涩是干燥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年女性是高发人群,体内产生破坏外分泌腺的抗体,主要侵犯唾液腺、泪腺,造成口眼干涩。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口腔疾病或眼科疾病,它会累及肝、肺、肾、甲状腺等多种器官。如果不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可以造成肺纤维化、肾小管酸中毒、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胰腺炎、肝硬化等多脏器损害。所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自我诊断干燥综合征呢?临床医师根据干燥综合征的常见临床表现,设计了自我诊断干燥综合征“三”系列问题,可以根据它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了干燥综合征。
  口干系列
  你是否感觉口干达3个月以上,并且喝水无法缓解?
  进食干性食物时,是否一定要用水帮助才能咽下?
  每晚睡后是否口干,干醒达3次以上?
  眼干系列
  有眼干的感觉是否超过3个月以上?
  无沙眼等明显眼疾的情况下,眼部是否常有砂粒感?
  每天必须使用滴眼液润眼超过3次以上?
  辅助系列
  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关节痛?
  是否反复或持续出现唾液腺(如腮腺)肿大?
  近几个月或几年迅速出现龋齿或牙齿脱落?
  
  如果三大类系列问题中有两类及以上回答“是”,则要怀疑干燥综合征,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检查确诊,及早治疗。
失眠,困扰40%的更年期妇女
  失眠,是最常见的更年期症状之一,40%的更年期妇女有睡眠障碍。更年期失眠患者常有多梦早醒、睡眠不深、易于惊醒、醒后难以入睡等情况,严重者还会彻夜不眠,导致白天的疲劳和焦虑,而这种焦虑又会加重夜晚的失眠,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严重影响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疗失眠极为重要。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于失眠的用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服用某些安眠药可引起次日注意力不集中、疲乏,需要避免驾车、操纵危险机器、进行高空作业等,而长期使用安眠药可出现耐药或依赖。许多更年期妇女对安眠药有抵触情绪,不愿遵从医生的医嘱合理用药。那么更年期失眠怎么办?
  由于更年期失眠症状大多数不严重,且治疗场所可能不局限在医疗机构,因此选择药物的原则是安全、便利(非处方药)和有效,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有助于治疗失眠的安神中药。乌灵胶囊是从我国珍稀药用真菌(乌灵菌)中分离获得的菌种,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发酵而成的中药。药理研究表明,乌灵菌粉在多种生理成分作用下,能改善脑组织对兴奋神经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通透性,使γ-氨基丁酸合成增加,并提高其受体活性,发挥镇静安眠作用。有实验显示,乌灵菌粉能调节内分泌,增强造血功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还可以延长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显示出较好的抗疲劳和抗衰老功效。
  总之,乌灵胶囊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无失眠反跳、戒断反应等副作用,不良反应较少,仅个别患者出现头晕、肠胃不适、手脚心麻木等不良反应,但都能自行缓解。此外,无骨髓抑制,对心脏、肝脏、肾脏等无毒副作用。
  还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更年期不能单纯靠安眠药物来改善睡眠,应通过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调节来改善睡眠,注意心理健康,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克制不快的心情,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精神乐观、情绪稳定是平稳度过更年期的最重要的条件。如果失眠症状较重,还应积极配合医生,为自己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热敏灸可防治哮喘
  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本病。好发于冬季,夏季缓解,任何年龄均可起病,以12岁以前始发为多,儿科患者则多在3岁前起病。艾灸法治疗本病,尤其在治本方面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研究表明,艾灸对哮喘缓解期效果较好,尤其是热敏灸疗法效果更好。热敏灸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一定穴位,是一项全新的艾灸疗法。热敏灸治疗哮喘常用的穴位有大椎、至阳、命门、肺俞等。
  
  穴位定位
  大椎在颈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
  至阳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命门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灸法操作
  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清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沿颈背部正中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临床操作2~3分钟。
  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特定体表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均匀的左右方向移动或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继以雀啄灸。
  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鸟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雀啄灸有利于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作进一步准备,临床操作以1~2分钟为宜。
  当患者感受到艾灸发生透热、扩热、传热、深部热、局部不热远部热等感觉时,此点即为热敏点,灸此处时患者感觉非常舒适,往往能即时减轻疼痛。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点被探查出,选择1~3个最敏感穴位予以灸疗。
  温和灸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实施上述三个步骤的最敏感穴,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实施温和灸,以患者无灼热痛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施灸剂量。
  施足灸量也是一个技术关键。有研究发现,艾灸的最佳剂量是以完成传感为度的灸量,直至热敏现象消失为一次施灸剂量。对热敏点完成一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宜,一般5~10分钟不等,每日1次。
  
  艾灸疗程
  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热敏灸疗法可改善肺功能、内分泌功能,改善机体的过敏状态,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传统中医认为,热敏灸疗法治疗哮喘缓解期,可扶助正气、提高肺卫功能,提高患者抗病能力,控制或延缓急性发作。
阴茎久勃不退也是病
  听说过男子阴茎持续勃起不软缩的情况吗?这不是天方夜谭,医学上确有此病,叫做阴茎异常勃起。是指在没有性刺激和性欲情况下,阴茎发生莫名其妙的长时间勃起,伴有阴茎疼痛,还会因血液循环受影响,发生阴茎水肿、溃烂与坏死等。
  那么,勃起究竟超过多长时间才能确定为异常勃起呢?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是6小时。 好端端的阴茎,怎么会平白无故地持久勃起呢?其原因有如下几种:
  1.医源性用于治疗勃起障碍的阴茎海绵体内药物注射方法,有时会引发阴茎异常勃起。其中,采用罂粟碱和酚妥拉明注射者多见,采用前列腺素E1注射者则较少发生。
  2.血液疾病例如镰状细胞性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这些疾病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造成阴茎海绵体内血液的瘀滞,甚至形成血栓,于是血液无法流走。
  3.损伤会阴部或阴茎海绵体损伤,有时可以造成局部阴茎海绵体的动脉撕裂,使动脉血直接涌入阴茎海绵体血窦内,静脉血液流走的速度跟不上动脉血液进入的速度,于是阴茎异常勃起。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引起阴茎异常勃起,例如抗高血压药哌唑嗪、心痛定等;抗抑郁药曲唑酮、丁氨苯丙酮等;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抗凝药肝素、华法林等;激素类药睾酮、三苯氧胺等。此外,毒品可卡因,以及长期酗酒,都会导致阴茎异常勃起。
  5.肿瘤例如前列腺、膀胱、肾脏、阴茎等泌尿、生殖系肿瘤,会阻塞阴茎的静脉回流,或侵犯阴茎海绵体,引起血液瘀滞,影响血液的回流。
  6.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腰椎椎管狭窄、马尾压迫综合征、脊髓损伤等,会影响阴茎勃起的神经调节功能。
  
  阴茎久勃不退的治疗:
  1.应用镇静或止痛药物也有采用快速奔跑和反复下蹲、起立的方法,以期让瘀滞于阴茎的血液尽快回流。冷敷既可止痛,又能促使血管收缩,可减少阴茎血液量。
  2.抽吸阴茎海绵体内黏稠、暗黑色的瘀血并注入稀释了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物,例如阿拉明等,帮助血管收缩。
  3.手术将阴茎内瘀血清除也可作邻近血管与阴茎海绵体吻合方式,为阴茎海绵体的血液流走另辟新路。
  (作者每周二上午在真南路685号上海九洲医院有专家门诊)
  
呵护胃肠,清凉一“夏”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难当,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菌繁殖增快,加之人的免疫功能在这时往往下降,极易发生腹泻、急性胃肠炎、便秘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本来就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在这一季节中就更容易加重病情。
  盛夏酷暑,大多办公室或公共场所装有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也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胃肠抗病能力减弱,病菌易感性增强。当肠道不小心遭遇了细菌、病毒感染或消化不良等,传递的第一个信号就是腹泻。除了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外,腹泻还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等,因此一定要予以重视。
  夏季胃肠道疾病增多,主要原因为:1.夏季食品保质期短,不洁的饮食会导致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的腹泻;2.过多摄入冷藏冷冻的饮食,胃肠道黏膜受到冷刺激,引起胃肠道痉挛;3.空调温度过低或被空调、风扇直吹,体质稍差的人容易受凉,进而诱发胃肠型感冒,症状也表现为腹泻。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水分流失较多,容易导致便秘。便秘也是夏天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大肠传导失常导致排便时间延长或排便艰涩不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粪质坚硬、便下困难、出而不畅,同时还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口臭、会阴部胀痛、排便带血以及出汗气短、头晕头痛、心悸、皮疹等。而且,便秘也是痔疮、肛裂、肛管直肠癌的常见症状。
  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胃肠不适,人们往往认为自行休息可以缓解不适、不治而愈,甚至自行服用对症治疗的药物。其实,这种“乐观”的认识有时可能造成误区,结果往往延误病情诊治。需要注意的是,腹泻、便秘等症状也是大肠息肉、大肠癌、克罗恩病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果胃肠道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就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肠黏膜保护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促进消化道上皮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维持胃肠道正常菌群平衡。
  
  呵护胃肠道,应从日常生活点滴调理做起:
  1.生活规律,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卫生习惯。每天晨起或睡前,不管有无便意都要按时排便,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2.饮食方面忌辛辣、生冷、刺激的食物。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韭菜、芹菜、菠菜等)和新鲜水果。要适量喝水或饮用蜂蜜水,适量食用大枣、芝麻和胡桃等有润肺通便作用的食物。
  3.提高腹部和会阴部肌肉的肌力,保持胃肠排便通畅。
  炎热的夏季,应避免贪凉、吃不洁食物、暴饮暴食,以及精神过度紧张、压力大、滥用抗菌药物等不良习惯。呵护胃肠健康!
  (作者每周四上午、周五下午有专科门诊)
小儿感冒,试试气雾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季节转换时可达到高峰。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部分为细菌和支原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后,使患儿病情加重,如果能在疾病的早期就进行干预,将有利于身体尽快康复。
  
  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很多,容易发生变异。根据感染源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常将上呼吸道感染分为以下几类:
  
  普通型上感
  轻者常于受凉1~3天后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及咽痛等,可伴有发热。有些发病早期有阵发性脐周疼痛,与发热所致的肠痉挛和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重者尤其是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明显,但全身症状较重,可骤起高热、咳嗽,伴呕吐、腹泻,严重者出现高热惊厥,俗称“高热抽风”。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肺部呼吸音正常,肠道病毒感染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病程约为3~5天。
  
  疱疹性咽岬炎
  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等。体检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壅垂、软腭处可见2~4毫米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为1周左右。
  
  咽结合膜热
  常发生于春夏季,在儿童集中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表现为发热、咽痛及眼结膜充血,咽部刺痛,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病程1~2周。
  
  溃疡性口腔炎
  为细菌感染所致,主要是口腔各部位出现溃疡,局部疼痛明显,流涎、拒食、烦躁、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体检可见口腔黏膜充血、水肿,舌、唇、颊、齿龈及上颚等处可见大小不等、界限清晰的溃疡,表面形成假膜,可伴淋巴结肿大。病程为1周左右。
  
  如何用药
  
  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应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起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高热时吃流质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也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如冷毛巾敷前额),或用小儿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除用退热药外,还要给予苯巴比妥类药物以防抽筋。
  多数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要适当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剂型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其中,气雾剂给药能使药物迅速到达作用部位,避免了在胃肠道被降解,而在咽岬部能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起到较好的抗病毒作用。由于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与肌肉和静脉注射相比减少了小儿的痛苦,因此易于被小儿接受。尤其在疾病早期时局部足量使用,可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有利于病情的早日好转。
  上呼吸道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多进行户外活动,适量增减衣服,经常开窗通风,均衡营养,增强孩子的抵抗力。由于患了一次上呼吸道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并不一定能对抗下一次由另一种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且抗体维持时间不长,而小儿进入集体托幼等机构,儿童之间相互感染的机会较多,因此要积极预防。
女性性交时尿失禁怎么治
  李先生和刘女士结婚多年,现都已步入中年。两口子生活上十分和谐,育有一女,十分可爱,事业上也发展得很好。但前些日子,李先生偶然发现妻子对性生活变得不热情了,最近干脆就不愿意过性生活了。
  在李先生的追问之下,刘女士终于向李先生说出了埋藏在心里多年的苦衷。原来,三年前,刘女士发现在每次性生活后床单总是湿淋淋的。开始以为是丈夫的精液不慎流出来给弄湿的,或是因为自己的阴道分泌物太多造成的。为此,每次性生活前她都要在床上放个垫子。近半年来,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垫子也不解决问题了,每次都弄得床上一滩湿印子。慢慢地自己对性生活就不热情了。
  听完妻子的一番话,李先生觉得奇怪,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事情,难道妻子得了什么怪病?于是,第二天他便带妻子到医院的泌尿外科就诊,医生听完刘女士的讲述,做了一番检查后,对他们说,其实弄湿床单的既不是丈夫的精液,也不是妻子性兴奋时的分泌物,而是妻子尿失禁流出的尿液……
  据统计,女性在性交时出现尿失禁症状的比例约为10%~24%,只是程度不一而已。很多女性往往羞于启齿,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尽管心里十分无奈,也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完全不知道这种病是可以治好的。
  不管怎么说,这种情况对女性的性行为及生活质量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性交时尿失禁(特别是在性高潮时)可以导致性欲丧失、无性高潮,甚至有人因此而放弃性生活,生活质量降低。由于妇女很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只有3%提出),所以诊断十分困难,而医生在门诊中能问及的也只达20%。
  尽管每次性交的时间并不太长,但性交时发生尿失禁的机制却是复杂的。女性性交时的尿失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性交过程中的尿失禁,约占63%,这种尿失禁属于压力性尿失禁;性高潮时的尿失禁,约占37%,伴有逼尿肌过度活动(不稳定)等。
  从病理、生理的角度看,性交过程中由于阴茎的来回抽动,膀胱底部受到压迫,引起的是压力性尿失禁,尤其多发于尿道内括约肌不全或膀胱脱垂的妇女。膀胱底部及三角区位于阴道的前壁,感觉神经丰富,而性高潮时盆腔底部肌肉收缩,可以激发逼尿肌不随意收缩及尿道括约肌的放松引起急迫性尿失禁。即便膀胱并不充盈,也可因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
  治疗女性性交时的尿失禁,最简单的办法是在性交前先排空膀胱,或在性交前1小时不喝水、采取适当的体位(垫高臀部)。平时可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性交时尿失禁。
  女性性交时尿失禁可以用药物治疗。对逼尿肌过度活动(性高潮时)造成的性交时尿失禁,可以服用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药物,如应用抗胆碱药物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还可以服用托特罗定,一般治愈率可达59%;对性交过程中的尿失禁可采取手术治疗,如应用无张力阴道吊带术,87%的患者可以治愈。
  (作者每周三下午、周四上午有专家门诊)
小儿咳喘,对症选择中成药
  风寒咳喘——重在温肺散寒
  
  小儿肌表不固,受到风邪侵袭后,导致肺气宣降失常。表现为发热,怕冷,流清鼻涕,气粗,咳喘时咯出白色痰液,纳食减少,小便清,大便稍稀,舌苔薄白。常用中成药有:
  儿童清肺口服液(丸)主要含有麻黄、苦杏仁(炒)、甘草、桑白皮(蜜炙)、法半夏、紫苏子(炒)、葶苈子、浙贝母、紫苏叶、细辛、薄荷、枇杷叶(蜜炙)等。有清肺、解表、化痰、止嗽作用。用于小儿风寒外束所致的咳喘。
  半夏露主要含生半夏、枇杷叶、远志(泡)、款冬花、桔梗、麻黄、陈皮、甘草等。所含药物药性偏温,具有解表化痰,温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小儿风寒咳喘,鼻塞,流涕伴咯痰不爽。
  通宣理肺口服液主要含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麻黄、前胡、枳壳、紫苏叶等。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作用。适用于小儿感冒咳喘,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主要含桔梗流浸膏、桑白皮流浸膏、吐根酊、盐酸麻黄碱。具有祛痰、镇咳、平喘作用。适用于小儿咳喘,支气管炎。
  
  风热咳喘——重在润肺清热
  
  风热咳喘表现为发热,口干咽燥,胸闷,咳嗽痰多,咳黄痰(或浓痰),且咳痰不爽,或咳喘不止。舌质红,舌苔黄。
  小儿止咳糖浆主要含玄参、麦冬、胆南星、杏仁、槟榔(焦)、桔梗、竹茹、桑白皮、天花粉、川贝母、瓜蒌子、甘草、紫苏子(炒)、知母、紫苏叶油等。具有润肺清热、止嗽化痰平喘作用。适用于发烧,咳喘黄痰,口干舌燥,腹满便秘,久嗽痰盛。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主要含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板蓝根、麦冬、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作用。适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的发热,汗出,咳喘,痰黄,口干而渴。
  小儿咳喘口服液主要有麻黄、石膏、黄芩、金银花、连翘、苦杏仁等。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宣肺平喘作用。适用于风热壅肺所致发热,痰多而稠或喉中痰鸣,口渴,咽部红肿,小便黄少,大便不畅,舌苔薄白或黄。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主要含麻黄、苦杏仁(炒)、石膏、甘草、黄芩、板蓝根、北豆根等。具有清热宣肺、平喘、利咽作用。适用于风热所致小儿发热恶寒,咳嗽痰黄,气促喘息,口干声哑,咽喉肿痛。
  
  痰热咳喘——重在化痰止咳
  
  患儿表现为咳喘,低热,喉中痰鸣如“拉锯”,咳嗽发作频繁,痰黄黏稠难咳,面红耳赤,舌质发红,舌苔黄腻等。
  肺力咳合剂 主要含黄芩、前胡、百部、红花龙胆、梧桐根、白花蛇舌草等。具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作用。适用于小儿痰热犯肺所引起的咳嗽痰黄,支气管哮喘,气管炎。
  橘红丸主要含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浙贝母、麦冬等十五味中药。适用于痰热咳喘,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特需门诊,每周三、四、五上午有高级专家门诊)
远离痘痘,清爽过夏
  由于夏天皮脂腺分泌旺盛,易引起毛囊孔堵塞,所以痤疮很容易乘虚而入。另外,夏天的皮肤本身就很容易出油,可是爱美的女士们还喜欢往脸上涂大量的防晒霜、粉底霜,特别容易堵住毛孔,结果护肤不成反而加重了痤疮。偏好高脂肪、高糖、高蛋白(海鲜类)食物,也是导致痤疮加重的诱因之一。
  痤疮的发生原因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紧张、内分泌功能紊乱、生活或工作环境不佳、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大便秘结等。但主要诱因是青春期发育成熟,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刺激皮脂腺及毛囊的上皮细胞脱落 ,聚集成黄白色物质栓塞在毛孔内,即形成粉刺。如毛囊口小皮脂难以排出而形成灰白色小丘疹,即为白头粉刺;暴露在毛囊口外面的粉刺被空气中灰尘、废气污染变成黑色,即为黑头粉刺。此外,毛囊管腔内还存在着大量痤疮丙酸杆菌,将皮脂分解成不饱和脂肪酸,造成毛囊及其周围皮肤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而出现化脓、结节、囊肿或粉瘤等。长期反复的炎症会在脸上留下难愈的瘢痕,使皮肤不平,粗糙难看。而皮脂分泌不畅和反复发炎,又加重了皮脂的分泌,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有了痤疮怎么办?
  
  1 首先,应该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日用温水洗脸2~3次,使用中性或偏碱性的香皂或洗面奶,去掉皮肤表面过多的油脂,清除毛孔内堵聚物,使皮脂正常排出。
  
  2清淡饮食。避免辛辣、酒类等剌激性食物,适当减少脂肪和糖类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畅通。
  
  3千万不要挤压痤疮,以免引起毛囊感染,遗留疤痕。
  
  4避免使用油性化妆品。化妆品并不能治疗痤疮,其中如果含有的痤疮源性物质还会加重痤疮。
  
  5保持规律生活,加强运动锻炼,保持乐观情绪。
  
   发生痤疮后应及早到医院找皮肤科医生诊治,遵医嘱,认真服药与搽药,贵在坚持。不要乱用皮质激素类药物。
  
  可以口服异维A酸软胶丸等皮脂腺抑制剂,这是目前惟一针对痤疮所有发病环节进行治疗的药物,可以缩小皮脂腺并减少皮脂分泌、促使角化正常、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增殖,从根本上阻断痤疮的形成。主要适用于中重度痤疮、复发性痤疮、毛发红糠疹、明显的皮脂溢出、瘢痕形成、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痤疮及痤疮的变异性炎症(革兰阴性杆菌毛囊炎、面部脓皮病、爆发性痤疮)等。
治丹毒\腮腺炎的良药
  六神丸由蟾酥、珍珠粉、牛黄、麝香、冰片、雄黄六味中药组成,故名“六神丸”。
  六神丸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适用于单双乳蛾、喉风喉痈、咽喉肿痛、无名肿痛、痈疡疖疮等。根据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原理,适用于丹毒、腮腺炎等病的治疗。
  
  治下肢丹毒
  
  张先生,男,49岁,一周前因左足癣趾间剧烈瘙痒,自行搔抓,几天后趾间皮肤发红,后扩散至足背,红肿加重,疼痛加剧,遂来就诊。专科检查:左足背红肿,皮色猩红,皮温升高,压痛(+)。血常规:白细胞7.6×109/升,中性粒细胞66.0%,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证属火毒外侵,湿热下注,治拟清热、解毒、除湿。予六神丸一日3次,一次10丸,口服。另用六神丸研末醋调外涂患处,每日更换一次。一周后患者复诊,左足背红肿大部分消退,疼痛好转。前法续治。
  
  【专家评述】下肢丹毒是由皮肤破损、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皮肤忽然变赤,色如涂丹,皮肤有灼热感。治疗宜凉血清热解毒为主。六神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麝香主要药理成分为麝香酮、雄甾酮、胆甾醇,对各期炎症都有效,对初、中期炎症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猪霍乱菌等有抑制作用;冰片主要含有右旋龙脑、左旋龙脑、消旋龙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色链球菌、溶血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雄黄含有二硫化砷及少量金属盐,对多种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血吸虫的作用;蟾酥中的甾醇类物质能抑制血管的通透性。
  
  治急性腮腺炎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