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家庭用药》2011年第5期

_2 上海市药理学会(现代)
减肥降糖,二甲双胍最给力
  在减肥降糖、预防糖尿病的道路上,二甲双胍50年的历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
  
  二甲双胍问世已经50年了,其应用随着人们对它的了解不断加深而不断深入。截至目前,二甲双胍的应用仍然在不断普及,和阿司匹林一样,可以说是宝刀未老,是医学史上极少数的扮演“常青树”角色的药物。
  我们来看看二甲双胍走过的50年——
  1957年,二甲双胍首次在临床上使用。由此,人类与糖尿病抗争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世纪60年代,该药被批准用于治疗糖尿病,并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先锋药物。
  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在2006年发表的专家共识基础上,首次在控制高血糖的策略中推荐具体的降糖药使用前后顺序和路径: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用二甲双胍作为起始治疗;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并贯穿治疗全程,胰岛素强化合并二甲双胍及格列酮类作为最终治疗。
  2008年,最新的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又提出: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可能发生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二甲双胍还可应用于肥胖且超过60岁的老年人群,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由此可以看出,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人群中,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誉为是“减肥降糖一举两得”的瑰宝。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对这一瑰宝存在着诸多的认识误区,扭曲了二甲双胍减肥降糖的良好形象。
  
  二甲双胍应用常见“误区”:
  
  1.二甲双胍吃时间长了会损害肝肾功能
  二甲双胍的应用已有50年的历史,它对人体的安全性早已得到了证实,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人群来说,长期口服二甲双胍并不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只有对于本身存在严重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肝肾功能已经不全的患者,二甲双胍才不适合应用。
  
  2.二甲双胍治疗后体重下降,减少的是瘦肌肉组织
  通过观察发现,二甲双胍治疗以后患者的体重会下降,那么它究竟减少的是哪一种成分,是瘦肌肉组织还是脂肪组织呢?从身体组成成分的分析可以看到,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之后,瘦肌肉组织并没有明显的改变,而腹部皮下或腹腔内的脂肪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二甲双胍治疗后减少的是人体内的脂肪组织,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3.二甲双胍治疗的剂量太大,会有依赖性
  事实上,在降糖减肥治疗方面,二甲双胍的剂量500~2 550毫克都是有效的,但最佳剂量是每天1 500毫克。对于肥胖和严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剂量可以增加到每天2 550毫克,以达到满意的降糖减肥效果。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合理的剂量,才能使二甲双胍最给力,而且不会产生依赖性。
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手术治疗
  据《健康报》3月31日报道,在日前于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第二届2型糖尿病介入治疗会上,国际糖尿病联盟发表声明,承认减肥手术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措施之一,并建议符合减肥手术条件的患者(体重指数≥32千克/米2),应及早考虑使用手术治疗方法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000年4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微创外科完成了国内首例腹腔镜垂直束带胃减容术,标志着国内减肥手术的发展逐渐步入国际轨道。2003年6月,长海医院又完成国内首例腹腔镜下可调节胃绑带术。
  自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第一例减肥手术以来,近十年,手术治疗病态肥胖变得越来越流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减肥手术的概念在逐渐向代谢手术过渡,手术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在欧美国家已被普遍接受并广泛开展。
  
  三类手术方式
  
  根据体重减轻的原理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三类:限制摄入、减少吸收或两者兼有。目前,最常用的减重手术术式主要有可调节胃绑带术(限制摄入)、垂直绑带式胃减容术(限制摄入)、胃肠旁路术(限制摄入和减少吸收)、袖状胃胃切除术(限制摄入)和胆胰旷置术与十二指肠转位术(主要是减少吸收)。
  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末腹腔镜开始引入肥胖治疗,有的术式部分或全部改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传统的手术相同,但切口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则更为明显。
  我国减肥手术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均采用传统的开腹方式。于2000年始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病态肥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完善,手术方式也逐渐集中到几种经典术式,腹腔镜下可调节胃绑带术及腹腔镜下胃肠旁路术,并成为治疗病态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标准术式。
  
  适应证
  
  确认出现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血脂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且预测手术可以有效治疗。
  
  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
  血脂紊乱: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男性
  体重指数:连续5年以上稳定,或稳定增加的体重指数
   ≥32千克/米2
  年龄:18~65岁。65岁以上的,应根据术前各项检查,权 衡手术利弊再决定手术与否。18岁以下的青少年
   要综合考虑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本人意愿。
  适应人群:经内科治疗一疗程以上,疗效不佳,或不能耐 受长期保守治疗者。
  
  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外科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肥胖症并纠正其伴有的代谢紊乱。目前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超过80%的代谢综合征患者手术后可以达到治愈,余下的患者症状也有所好转。而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则在10%以下,与内科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后的患者病死率减少显著。
  (作者每周一上午有专家门诊,周三上午有特需门诊)
针灸减肥的优势
  1针灸为啥能减肥?
  答:肥胖的发生与饮食、代谢、遗传、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激素等多种因素相关,常常是一种或多种因素所致。中医对肥胖很早就有认识,如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体征的认识“肥,多肉也”;《素问·通评虚实论篇》对病因的认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遗篇》对病机的认识“脾肾气虚,运化输布失司,清浊相混,不化精血,膏脂痰浊内蓄,而致肥胖”。
  针灸可针对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机,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调整脾、胃、肾等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可调整胃肠、神经及内分泌的功能,进而达到减肥效果。
  
  2针灸减肥的优势 ?
  答:目前,对于肥胖症的常规治疗一般以行为疗法(包括饮食和运动疗法等)为主,辅助药物治疗。
  针灸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一种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没有毒副作用,相比之下,具有见效较快和易坚持的优点。绿色、平衡和综合作用是其优势。
  针灸还具有一种独特的双向调节作用,即一些经穴同时具有对亢进和低下的脏腑功能调节治疗作用,如天枢穴既可以治疗便秘,又可治疗腹泻,体现了针灸平衡的特色。对于肥胖症中的虚证和实证都有治疗作用。
  针灸的另一优势就是其对多靶器官的综合治疗作用。由于其通过经络腧穴,调节脏腑功能,起到保健、治疗作用,所以针灸的疗效往往可以体现在不同器官或脏器上。比如针灸减肥的临床研究发现,其不仅可调整消化系统功能,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等系统的功能也有调节作用,如三阴交穴既可健脾、利湿、轻身,又有调月经、通冲任的功效,这就是一些女性在针灸减肥时,对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患同时具有治疗作用的原因。
  
  3针灸适合哪些肥胖症?
  答:临床上一般分单纯性肥胖及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前者不伴有明显的神经或内分泌功能紊乱,后者继发于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或与遗传、药物有关。针灸对两者均可治疗,有助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单纯性肥胖疗效较好,其中对产后肥胖及获得性肥胖效果尤佳。
  
  4如何确定针灸减肥的疗效?
  答: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及血脂、激素等情况均是判别肥胖与否的标准,当然也是评判疗效的标准。正因为如此,如果只关注体重无疑是不够全面和科学的,因为如果当体内水分减少时,体重及体重指数均会下降,但并不意味着体内脂肪有减少,所以,需综合关注各项指标,尤其是中心型肥胖的患者,其腰围、腰臀比的变化常常更能反映脂肪堆积情况和减肥的效果。
  对于短期内体重下降过快者,医生应该适当调控,以免体重剧烈下降导致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于青年女性尤其如此。
  
  5针灸减肥有无禁忌证?
  答: 有下列情况者,一般不宜针灸:有出血性倾向,如血小板减少者,体内感染发热者,皮肤破损、有疤痕者,妇女月经量多者。
  
  6针灸减肥的疗程
  答:一般15次为一疗程,每周2~3次。一般2~3个疗程。
  
  7针灸期间需要节食吗?
  答:针灸减肥期间,我们提倡保持营养充足与均衡,其中包括适量的脂肪摄入,反对刻意节食。可针对个人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食谱,避免摄入垃圾食品及碳酸饮料。
  
  8针灸减肥起效后会反弹吗?
  答: 鉴于肥胖的最基本原因是能量的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所以暴饮暴食和缺乏运动,一定会导致肥胖的发生。
  此外,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减肥,都绝不是短期突击运动,需要在更长的时间里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每周一下午、周五上午在总院,周一、四上午有专家门诊)
记住口诀吃出健康
  今天影响我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四类:吸烟、有害饮酒、不运动和不健康的饮食。
  研究发现,造成美国人早死的原因有四类,生活习惯占50%,遗传占20%,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占20%,医疗卫生服务则占10%。调查显示,到20世纪末,美国人平均寿命增加30年,其中医疗服务只占5年,而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则占了25年。应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的理论与实践来管理健康,这就是健康管理和健康投资。由此可见,健康管理和健康投资的重要性。
  所谓健康管理,即科学地找出危险因素,并将其尽可能地消除掉,将使您活得更好、更长、更有意义。对待健康,我们要像管理金钱资源那样使用投资的概念和手段,用健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健康就会在日常的良好生活习惯中逐一体现。健康投资不会使您变年轻,但可以使您的衰老过程减慢,给您一个更加长久、健康、幸福的人生。
  在多种危险因素无孔不入影响的情况下,大家更要时刻记住“管住嘴,迈开腿,不抽烟,少喝酒,好心态”。这其中,“管住嘴”是第一位的,其核心和关键就是“要吃对”。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以植物源性食物为主,少吃油,少吃甜,少吃肉,多吃蔬菜,晚上8点以后尽量少吃或不吃东西。保健食品、维生素都不能给您带来真正的健康。
  怎么“管住嘴”?我用一句比较容易记忆的口诀来总结,就是“一口肉,两口饭,三口水果,四口菜”。我本人就是用这种方法控制饮食,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减少了10多公斤体重。
  每天提醒自己要饮水。正常的健康人每天至少要喝1 200毫升的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喝水要慢慢饮,要从早到晚有规律地喝。
  不抽烟,少喝酒,坚持运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健康在我心中”!
  中医有句至理名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个好身体,是最重要的,关键要靠自己!
特殊人群量血压有讲究
  ● 肥胖粗手臂者
  
  一般袖带中气囊应至少能包绕上臂2/3,否则测量出的血压往往呈假性升高。正常人臂围一般在22~32厘米,肥胖者臂围在32~42厘米。目前,医院水银血压计统一的气囊规格为12厘米×22厘米。研究发现,对于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普通血压计比宽袖带血压计所测得的收缩压高9毫米汞柱,舒张压高7毫米汞柱。这样不只影响高血压的诊断与分级,还会影响降压治疗中的血压监测。所以,对于肥胖的成年人,臂围约在42厘米者,使用气囊规格为16厘米×28厘米的血压计测压较为准确。国内欧姆龙公司有肥胖者专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 儿童细手臂者
  
  儿童用标准袖带测压会造成血压偏低。袖带加压时間不宜过长,否则会因过度压迫造成“气囊充气-假性血压升高”;反之,放气过快,会造成6~10毫米汞柱的误差。测定时加压到高于搏动音30毫米汞柱,然后逐步以2~3毫米汞柱/秒的速度放气,取第2、3次的最低值,更接近直接动脉内测压的结果。
  
  ● 心律失常者、老年人
  
  对心律失常患者,特别是脉搏短促明显的房颤患者,应提高充气压力,减慢放气速度,多次测取均值,结果会更客观些。对有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测压时,由于手臂处肱动脉硬化,必须加大压力压迫,才能听到搏动音消失,因而造成收缩压偏高的假象。由于老年人的柯氏第一音与第二音間隙较大,听诊时常会误将柯氏第二音当作第一音而低估了收缩压水平,造成假性低血压。正确的方法是充气到200~250毫米汞柱后缓慢放气,听到第一个搏动音为收缩压。
  
  ● 某些特殊的高血压患者
  
  日間及夜間自然入睡状态的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结果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非勺型(夜間血压下降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特需门诊)
  
  小贴士
  测压时注意事项
  1. 选择安静环境测压,不能有噪音,不能边说话边测压;
  2. 测压前至少半小时禁烟,禁食浓茶、咖啡及酒;
  3. 排空小便,防止膀胱充盈状态;
  4. 两腿分开,自然着地(交叉双腿血压会升高3~5毫米汞柱),背靠座位;
  5. 上臂应与心脏同一水平(过低或过高会使血压过高或过低);
  6. 不能只测一次血压,至少连测2次,数值接近时取平均值。
“胸部开窗”新女娲巧补心脏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患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左右。传统的房缺修补手术需将胸骨纵向劈开,心脏停跳下(体外循环)进行直视修补。后来,又有了内科介入封堵术,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适应证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较大的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效果不甚理想等。
  近年来,随着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和材料学的迅速进步,一种新型介入性治疗房缺的手术方法——经胸开窗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即食道超声引导下施行直接封堵心脏内缺损或异常通道术,逐渐成为常规手术方式,为医患双方所接受。目前,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已经开展30余例各种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治疗,没有1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复查结果满意。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
  
  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机体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监护,而且切口较长,影响美观。新的手术方式,切口仅2~3厘米,创伤较小,避免了使用体外循环造成机体内环境的严重失衡,术后恢复快。手术当天拔除气管插管,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正常活动,术后第三天即可出院。费用与传统手术相同。
  
  与内科介入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术相比
  新的手术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短而直的输送系统,更有利于操控。不需劈开胸骨等大切口,也不需要体外循环,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2适应证较广,尤其是对于内科介入治疗无法封堵的大型房间隔缺损(直径>30毫米)或边缘缺如的房间隔缺损、主动脉干下型心室间隔缺损等,封堵的成功率较高;
  3无需经血管输送,避免了介入治疗中由于患者血管较细,不能通过封堵器及导管等问题;
  4手术切口仅2~3厘米,切口位置低,皮肤疤痕小,不影响美观,尤其适合于儿童和年轻女性;
  5手术操作时间短,整个过程在全麻下进行,尤其适合于不能很好配合的儿童。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3~5天);
  6不需接受X线辐射,手术在彩超引导下进行,可以及时进行有效评估。
“芳香温通”治疗冠心病
  老王,男,56岁。因反复出现心慌、胸闷、憋气等心绞痛症状,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予以口服阿司匹林75毫克/天,倍他乐克50毫克/天,辛伐他汀10毫克/天,消心痛3次/天、10毫克/次治疗。患者希望再选用一些中成药配合治疗……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深入,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中成药,在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等方面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也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接受。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品种繁多,冠心病患者怎样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药,以充分发挥中西药联合优势,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关注。
  
  中医解读冠心病
  
  冠心病在中医学上属于“胸痹”“胸痛”范畴,其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痰瘀阻塞,致使血脉不通而发病,需标本兼治,益气通阳,祛痰化瘀。其中化瘀环节常从“血”和“脉”两条途径入手。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也被分为以丹参类为代表、针对“血”的活血化瘀药和以麝香保心丸为代表、针对“脉”的芳香温通药两种主要类型。
  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看,活血化瘀中成药具有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甚至溶栓的作用;芳香温通药的代表药物麝香保心丸,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血管斑块以及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通俗称为“药物搭桥”)。
  
  “芳香温通”有优势
  
  芳香温通法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治法,来源于《黄帝内经》。实验证明,其代表药麝香保心丸不仅能快速缓解胸闷、胸痛心绞痛症状,而且长期使用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维护心肌血供正常。麝香保心丸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胸闷憋气症状明显的患者较为适合,尤其适合预防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阿司匹林合用,可以从“血”和“脉”两个途径对冠心病起到治疗作用,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小,没有丹参类活血化瘀药常见的胃部不适、出血等不良反应。除孕妇禁用以外,各种类型的冠心病患者都可使用。
  
  “活血化瘀”应注意
  
  活血化瘀药类中成药一般含有丹参、川芎、三七等中药成分,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于冠心病患者,活血化瘀药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液循环状态。血液呈高凝状态的患者,适合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起到类似阿司匹林的作用。如果患者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要特别慎重,防止抗凝作用叠加,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患者要随时注意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指标、微循环指标等,防止出现凝血异常。另外,阿司匹林和很多活血化瘀的中成药都有胃肠道刺激作用,合用也可能带来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叠加。
  当然,活血化瘀药和芳香温通药特点各异,到底用何种药物,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合理选择。如果患者疾病的主要矛盾在“血”,可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短期调节血黏度;如主要矛盾在“脉”,则使用芳香温通药物,可以长期保护血管及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从而建立新的侧支循环,从根本上改善心脏血液供应。
  
  专家简介
  吴焕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心脏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心脏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常委。
  (作者每周一下午及夜诊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周二下午在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周三上午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有专家门诊)
联合用药“降压”之道
  约1/5的高血压患者用一种降压药就可以使血压降到正常范围;1/3的患者需两种降压药合用;有1/5左右的患者则需三种降压药合用。如属于后两种情况,而只服一种降压药,血压自然很难降至正常水平。
  过去治疗高血压的用药模式是阶梯式用药和联合用药,即对所有高血压患者首先用利尿剂大剂量治疗,无效再加交感神经拮抗剂,再无效加血管扩张剂……
  
  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基本原则是: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
  单一用药仅有50%的有效率,联合用药有效率可达70%~80%。联合用药的优越性有 :
  1. 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2. 对靶器官有协同保护作用;
  3. 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珍菊降压片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在降血压的同时,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其自身调控血压的能力,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珍菊降压片组方由5种药物组成:
  “珍”,即珍珠层粉。据古书记载,珍珠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而珍珠层粉具有与珍珠类似的功效。
  “菊”,即野菊花,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二者结合,对于以肝阳上亢为主要原因的高血压病有很好的熄风潜阳、清火化痰的作用。
  方中还有一味从槐米中提取出的纯天然物质“芦丁”。它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张力,改善血管壁功能的功效。
  珍菊降压片里还有两味西药。一是可乐定0.03毫克/片。可乐定是中枢神经性降压药,它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作用而起到降压的功效;另一个是氢氯噻嗪5毫克/片。氢氯噻嗪是一种中效利尿药,它的降压作用弱,但确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降压作用。
  可乐定、氢氯噻嗪两种西药单独或联合使用,患者均会有头晕、心悸、口干、乏力、嗜睡、胃部不适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而珍菊降压片中可乐定和氢氯噻嗪的含量都大大减少,只占常用量的四成,疗效却因为中西药的合理配伍而大大增强,体现了中西药结合的优越性。
  (作者每周四下午有专家门诊)
“乍暖还寒”时须防“冠心病”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忽冷忽热,风速、温差、大气压等都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气候极易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冠心病病情恶化。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候变化可诱使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数据显示,我国山东地区在3~5月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最高;北京地区,每年的4月和11月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再则乍暖还寒的季节,常易发生感冒和支气管炎,这些对患有冠心病的人十分不利,常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
  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是络脉之病变,与血运不畅有关。心气虚乏、血运无力是形成心络瘀阻的主要原因。血凝是普遍存在的病理特点,可贯穿在冠脉综合征的全过程。辨证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主要表现多为标本相兼、虚实错杂。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辨证采用“益气活血,养心复脉”治则,选用中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独特的优势。
  养心氏片是由多种纯天然中药精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益气活血、行脉止痛之功正中病机,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诸证,可明显改善胸闷、胸痛、头晕、心律失常、心慌乏力等证。
  
  养心氏片处方组成:黄芪、党参、丹参、葛根、淫羊藿、山楂、地黄、当归、黄连、延胡索(炙)、灵芝、人参、炙甘草等。
  
  方中重用黄芪配党参、灵芝补中益心气;用淫羊藿补阳而益精血,使心得肾济血运健旺,扶正固本,令心气充盈,鼓动有力;丹参、葛根、山楂养血活血、通脉祛瘀;配延胡索行气止痛,达痹痛定之效;黄连清泻心火,入心经补心气;甘草既补益心气又调和诸药。该方心气、元阳并重,突出了“养心”特点,同时又有活血化瘀、利脉止痛之品,达到“治”的目的。诸药合用,益气通络,“通则不痛”而改善胸痹心痛症状。养心氏片有明显的降低心肌耗氧作用,其活血化瘀作用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痉挛,增加心肌供氧,从而减轻冠心病心绞痛。
  研究显示,养心氏片治疗及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春季养生三要点
  ▲保持“春捂”习惯。春暖花开,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机体功能,导致各种疾病。衣服宜渐减,衣着宜“下厚上薄”,体质虚弱的人要特别注意背部保暖。
  ▲ 晚上不要睡得太迟。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老年人宜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
  ▲ 散步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老年人不宜空腹散步,须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步行速度和距离。
顽固性高血压,“焦虑”是祸首
  有一位35岁的商人,由于遭遇金融危机以及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他的两个企业出现了较大的麻烦,为此他连续数月表现得烦躁、恐惧、严重失眠。每晚服用氯硝西袢2~3片,也只能入睡2个小时左右;同时,他的应酬繁多,晚餐大多在酒席上度过,每日饮白酒半斤以上,抽烟2包以上。结果出现头痛和头昏,血压上升到180/110毫米汞柱。
  一家医院的医师给他处方了降压药物,从1个增加到3个,血压降到150/100毫米汞柱左右,但始终没办法降至正常范围。由于害怕中风,他到处求医,经人介绍找到本人求诊。
  在全面了解了这位商人的病史、生活现状,并做了一系列相关检查以后,我告诉他:您的血压降不下来与您的“过分紧张焦虑”“失眠”,以及“抽烟”“酗酒”密切有关,祸根首要是“紧张焦虑”。
  高血压的英语是hypertension,拆开来就是hyper(过分)和tension(紧张)两个词,连起来“过分紧张”必然引起高血压。而这位商人的焦虑情绪、失眠又与大量抽烟、饮酒分不开,这些问题不解决,血压是难以降到正常的。
  分析了他的病因,我给他调整了药物,同时给他开了“健康处方”:
  
  1. 立即戒烟;
  2. 暂时禁饮大量白酒;
  3. 应用抗焦虑药物与心理治疗,尽量少用安定类药物,逐步减量至停用;
  4. 饮食清淡少盐;
  5. 血压明显下降后,逐步增加运动量,从步行、体操、骑车到坚持慢跑。
  处方选用左洛复与乌灵胶囊。在应用左洛复与乌灵胶囊10天以后,这位商人的焦虑烦躁情绪与睡眠有了明显的好转,工作恢复常态;戒烟少酒以及慢跑以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降压药物逐步减少,5个月以后停用降压药物,血压基本稳定常态。
  这个病例分析充分表明,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共治显威力。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问题同时防与治的医学,称为“双心医学”。美国有报道,在近期死亡的230万人中,其真正的死亡原因为:19%由于烟草,14%源于饮食不合理和缺少运动,约12%~15%源于心理障碍,以上的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45%以上。也就是说,有45%的死亡原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与心理调节加以解决,从这里可使人们懂得“双心医学”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真正贯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适量运动,也就是达到了和谐。达到了和谐,能有怎样的效果呢?可使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减少55%,脑卒中的发生降低25%,糖尿病减少50%,脑肿瘤的发生率降低33%,全体人民的平均寿命可延长3年以上。从整体上说,可使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减少1/3~1/2,并将大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每周二上午有心内科专家门诊,周一、三、四、五上午有双心专家门诊)
糖尿病“蜜月期”,不打针不吃药
  您知道吗?糖尿病患者只要通过合理的治疗,就能度过一段不用打针、不用吃药,照样血糖正常的美好时光。这段时光如此幸福,就像新婚蜜月一样,所以人们将它称为“蜜月期”。
  
   “蜜月期”是怎么回事
  正常人体内,胰腺可以根据血糖的高低分泌适量的胰岛素,从而达到维持正常血糖的目的。但当血糖持续升高时,由于胰腺负担太重,分泌的胰岛素越来越少,最后就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而短期应用胰岛素不但可以较快地降低并控制血糖,同时也能让胰腺得到充分休息而被重新唤醒,又能继续正常分泌胰岛素,这时停用胰岛素就可以不用吃药、不用打针也能控制血糖,即所谓的“蜜月期”。
  最初提出“蜜月期”这个概念,是指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早期接受正规治疗后,在不用任何药物或胰岛素的情况下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并持续数周甚至一年或更久。因此,也有人称其为1型糖尿病缓解期,即临床治愈。此后,类似的现象在2型糖尿病研究中也得到证实,并且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更长久。
  
  如何进入“蜜月期”
  降糖治疗疗程依患者具体情况及治疗方案而异。其中,以胰岛素治疗为首选:强化治疗中,胰岛素泵效果最佳,它可以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显著降低血糖波动,一般应用2周左右即可进入“蜜月期”,但需住院治疗。
  最简便的方法是每天2次注射中长效胰岛素,应用这种方案的患者无需住院,在家中自行注射,定期到医院门诊调整胰岛素用量。疗程通常在1~3个月。
  从安全方面考虑,在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我们主张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从而较快进入“蜜月期”;相对在基层医院或诊所血糖检测措施不完善或患者居家治疗时,提倡常规胰岛素治疗,从小剂量起,直至血糖降至正常,疗程适当长些,同样也能进入“蜜月期”。
  
  蜜月期到底有多长
  “蜜月期”是甜蜜而幸福的,而人为干预后形成的“蜜月期”只是在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增加的一个“平台期”,使得患者病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缓解。据国外报道,现在临床上糖尿病“蜜月期”最短只有1个月,最长可达13年!
  “蜜月期”时间长短在不同个体、不同年龄及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不一样;同时,与进入“蜜月期”前降糖治疗时间的长短及糖尿病的病程长短也有关。也就是说,糖尿病病程越短,进入“蜜月期”前降糖治疗的疗程越短,“蜜月期”的时间就越长。当然,不要忘记,与“蜜月期”期间的血糖控制也是密不可分的!
  
  “蜜月期”应注意什么
  其实,进入“蜜月期”并不等于糖尿病已完全治愈。如果“蜜月期”期间暴饮暴食、缺乏锻炼,都会大大缩短“蜜月期”。所以,要想过好“蜜月期”,务必要定时检测血糖,除了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外,还应经常与医生沟通,便于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当“蜜月期”离我们而去,糖尿病会卷土重来。当胰岛功能再一次退化时,当血糖与时俱增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时,“蜜月期”期间的定期随访让我们沉着应战。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在先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合理用药,血糖被有效控制后再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直至停用,又可再次进入“蜜月期”!
  
  新型糖尿病治疗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即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立即短期进行降糖治疗,通常通过2周~3个月有效控制血糖后,药量不断减量直至停止应用,就可能进入糖尿病的“蜜月期”,此阶段可长达数月或者数十年之久。在此期间无需打针或吃药,就可使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内或接近正常范围。
  (刘志民教授每周一上午有专家门诊)
不可忽视儿童糖尿病
  虽然儿童糖尿病以胰岛素缺乏的 1型为主,但是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那些本来是成人患的2型糖尿病也开始侵袭儿童。由于糖尿病的危害性很大,对儿童糖尿病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儿童糖尿病有特点
  小儿糖尿病绝大多数为胰岛素依赖型,特点是多数起病急骤,常突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呈慢性失水,消瘦,体虚乏力,其中半数以酮症酸中毒症候群起病。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5岁以下患者达74.5%。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严重代谢紊乱影响发育。患儿常矮小,生长缓慢,消瘦,营养不良,性发育迟缓或低下等;常伴有肝脏明显肿大,多属脂肪浸润,经积极治疗后可回缩,很少发展成肝硬化。
  糖尿病患儿如未能及时治疗易引起不少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各种感染性疾病、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如果病程较长还可发生关节活动受限、骨质疏松、白内障、反复低血糖等。到了晚期,视网膜病变、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将随之而来。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很重要,诊断一旦确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制剂除速效类型外均含锌,可促使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延长。当有感染、情绪波动、气候变化,一餐食量增减,或进食时间变动,注射胰岛素更换不同厂家的制剂,或只增减胰岛素2个单位,以及运动量及时间变化等,都可影响治疗效果。用药的目的在于制定一个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与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配合,尽可能使代谢维持在生理状态,避免血糖升降波动过大。此外,中医配合西医治疗可提高疗效,如西洋参可改善糖尿病患儿的心肌功能,具有镇静、抗利尿、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降血糖等功能;六味地黄丸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疲劳、降血糖、改善肾功能、改善视力、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刺五加片可益气健脾,补肾安神,能助胰岛素降血糖,也能防止胰岛素使用不当引起的低血糖反应。
  
  怎样让孩子远离糖尿病
  不少孩子偏爱炸鸡、汉堡、可乐、冰淇淋、炸土豆、甜饮料等“垃圾”食品,空下来玩电子游戏、看电视,运动量明显不足,这是导致糖尿病的根源。所以,要防止小儿患上糖尿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提倡平衡饮食,保证蛋白质及热量需要,适当选择低脂、低糖、低盐食品,多吃蔬菜、粗粮。
  多运动,每日锻炼不少于30分钟,以步代车,多参加体育活动。
  对体重超标、多吃多饮、消瘦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血糖及尿糖。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特需门诊,周三、四、五上午有高级专家门诊)
联合作战 层层阻击
  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即将公布,在此对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所作的改动做一些解读。
  首先要提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这是基础,需要贯穿到药物治疗的始终。另外,2型糖尿病的规范治疗流程有一线、二线、三线乃至四线治疗。每一线治疗又分为主要治疗路径和备选路径。主要路径是指每线治疗首选的用药方案,备选路径即指若患者无法耐受主要路径的用药方案时备选的用药方案。
  
  一线治疗
  
  诊断出糖尿病以后,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一线治疗,一线治疗的主要路径是二甲双胍,备选路径是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选择主要路径还是备选路径,要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新诊断的患者应首选二甲双胍,如果患者不耐受或不适合用二甲双胍,则使用备选路径的用药方案。
  
  二线治疗
  
  如果一线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仍然大于7.0%,就应进入二线治疗。如果在一线治疗中已经选用了二甲双胍,就可以联合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没有选用二甲双胍,说明不能耐受该药,可以联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或现在新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三线治疗
  
  如果二线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还大于7.0%,就应进入三线治疗。即如果以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促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作为主要路径的联合还不能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就应该启动胰岛素了,我们把此处联合口服药的胰岛素治疗叫做胰岛素的起始治疗。目前,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可以并列使用,即都可以作为起始胰岛素治疗方案。如果患者不适用起始治疗,就应联用胰岛素促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或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中前二线治疗选择的两种口服药中没有用到的第三类药,或者是现在新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前两种算是主要路径,联用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是备选路径。
  
  四线治疗
  
  如果三线治疗3个月以后,糖化血红蛋白仍大于7.0%,就进入四线治疗。如果已经起始胰岛素治疗,糖化血红蛋白依然不达标,就要进行胰岛素的强化(或替代)治疗。强化治疗有两大种类,一是睡前打一次基础胰岛素+ 3次餐时短效胰岛素共4针,也可以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打3次,和打4针的效果是一样的。如果患者在三线治疗时没有用胰岛素,也可以在四线治疗时起始胰岛素治疗,最后仍不行就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
  以上所讲的路径与2007年版相比有三个改进:一是2007年版中,肥胖、超重为主的患者首选二甲双胍,非超重的可以选用其他药,现在不再划分成两组,但是可以个体化地选择主要路径或备选路径;二是胰岛素治疗有了很大改进,2007年版中,胰岛素起始治疗是这样描述的:“基础胰岛素做首选,在血糖高的情况下考虑预混胰岛素治疗”,而现在这两部分是并列的,就是基础或预混胰岛素都可以作为首选,取消了一个“首选”,取消了一个“血糖高”的限定。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007年版只有基础+餐时的4针方案,没有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次做强化治疗方案的补充,这次加用了;三是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值,以前是以小于6.5%作为达标,现在将这个达标值提升到7.0%。
  
  什么时候开始启动胰岛素治疗
  总体来说,无论胖瘦,只要生活方式的干预很充分,且已经有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药联用了,糖化血红蛋白仍大于7.0%,就可以启用胰岛素治疗。
  另外,以下两种特殊情况下可以启动胰岛素治疗:一是如果患者比较瘦,无论是不是已经联用了两种不同类的口服降糖药,哪怕是新诊断的患者,都可以启用胰岛素治疗。因为凡是瘦的糖尿病患者,我们都认为其胰岛功能不好,很难区分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这个时候就不需要非得等两种口服药联合后效果不好再启用胰岛素治疗;二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血糖比较高且控制不好时,也可以考虑启用胰岛素治疗。
早中晚期糖尿病用药有别
  早期阶段——胰岛素分泌量往往并不低,甚至有的偏高
  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的分泌量往往并不低,甚至有的偏高,病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因此首先应该是单纯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如果无效考虑选用双胍类药物,因为它不仅降低血糖而且有降低体重的作用,控制体重不仅仅对控制高血糖有利,而且对血脂和血压控制都有好处。另外,可以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
  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可以联合用阿卡波糖(拜唐苹)。
  体重正常和消瘦者单独使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与阿卡波糖联合应用;血糖还控制不好的患者可与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
  
  中期阶段——胰岛分泌功能进行性下降,抵抗与缺乏并存
  此时,早期联合口服降糖药,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发挥药物间互补作用,防止单药大剂量应用所致不良反应,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发挥最大的降糖作用。
  用胰岛素增敏剂及餐后血糖调节剂,再配合促胰岛素分泌剂,有些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是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例如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那格列奈(糖力),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美吡达、优哒灵;有些胰岛素促泌剂是中长效作用的,可以较好地降低空腹血糖,例如达美康、达美康缓释片、瑞易宁、亚莫利等。
  如果上述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可以用胰岛素补充疗法,即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治疗,根据胰岛素的缺乏程度,每日睡前注射1次中效或者长效胰岛素。
  
  晚期阶段——胰岛功能近乎衰竭,患者往往有程度不同的并发症
  到了糖尿病晚期阶段,胰岛素缺乏便成为主要病因,患者往往有程度不同的并发症。因此,除要严格控制血糖以外,还要针对各种糖尿病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
  此时,胰岛素替代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一般使用短效-中效混合胰岛素,一日2次,注射治疗。而脆性糖尿病则在白天进行3次短效胰岛素注射,睡前注射1次中效或者长效胰岛素。当肝肾功能受损时,并发急性并发症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时都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专家门诊)
强直性脊柱炎也“爱”红粉女郎
  过去,强直性脊柱炎一直被认为是青年男性最易患的风湿性疾病,其实女性强直性脊柱炎也很常见。
  根据最新统计,强直性脊柱炎男女之比在3:1,甚至可能在2:1。过去认为女性强直性脊柱炎少见,一方面是医生对女性患者重视和认识不足,未仔细询问和/或未发现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男性有所不同而被忽略。女性承担着怀孕、生育、抚养下一代等艰巨的任务,认识并重视女性强直性脊柱炎,为她们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意义重大。
  
  临床有何特征
  
  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很多临床特征与男性一致,但也有些不同。男性起病时最多见的是下腰痛、脊柱痛,女性起始症状更多的是外周关节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还有些起病时感到颈部不适。现在较明确的是,女性和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严重性和男性患者没有两样。
  女性和男性强直性脊柱炎平均发病年龄都是23岁,但女性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融合的进展较男性缓慢。已融合的脊柱,局部炎症减轻,疼痛也会减轻。缓慢进展、相对不完全进展的脊柱融合意味着更长时间的疼痛。一旦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感到疼痛,并需药物止痛治疗,则表明病情在进一步加重。
  
  影响生育吗
  
  男性一般担心药物治疗对他们的生殖功能产生影响,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般会担心患这种疾病和服用药物对妊娠和孩子有安全隐患,未来的父母更关心强直性脊柱炎是否遗传。
  幸运的是,强直性脊柱炎本身不会对女性或男性造成生殖系统的影响。一项在高加索地区进行的有关生育的大型国际性研究表明,平均每个强直性脊柱炎妇女生育2.4个小孩,与正常人群没有区别。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流产、死产和早产等比例均与健康妇女无显著区别。据有关学者研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相反,怀孕不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妊娠早期和妊娠上半程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会被激活,有时在妊娠20周左右会有急性发作,表现为疼痛、僵硬加剧及夜间痛。这时,偶尔会有膝和踝关节突然肿胀。部分患者会有肌腱、韧带和骨附着点疼痛,并且感到胸前紧张。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发作也更加活跃。总体来讲,在妊娠的后1/3时间,疾病的活动将趋于平稳。产后4~12个月,50%~80%的强直性脊柱炎女性会感到症状加重。一般分娩一年之后疾病活动性才回到从前。
  
  会遗传吗
  
  强直性脊柱炎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很低。一般来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的父母大约有50%的概率会将基因遗传给孩子。但他们中间只有很小部分会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不过女性强直性脊柱炎会有更多的家族发病率,她们的孩子较男性强直性脊柱炎子女患病的概率也会高些。
  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中,柳氮磺胺吡啶被认为会阻碍精子细胞成熟,对男性生育有一定影响。在停止服用柳氮磺胺吡啶后平均两个半月精子才能恢复正常活力。服用甲氨蝶呤出现精子细胞减少情况很罕见,并且停药后能很快恢复。这些药物对女性的生殖没有影响。一些女性在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时,会导致排卵延迟。这虽然很少发生,不过在怀孕失败时还是要想到是否与服药有关。
  (作者每周三上午有特需门诊,周五上午有专家门诊)
“扭”出来的撞击综合征
  53岁的金女士退休后每天都和小区的阿姨们一起跳跳舞、做做操。最近在跳舞时,金女士经常在不小心扭到脚或腰后引发髋关节疼痛,甚至到了坐下就起不来的程度。到医院拍了CT后,得出的结论居然为左髋臼撞击综合征。
  髋臼撞击综合征正式学术名词应该是“股髋撞击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减小,这种现象在年轻患者和体力活动活跃患者中更常见。如果不早期干预处理,会最终导致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久坐也会引发
  股髋撞击综合征
  
  股髋撞击综合征患者经常在轻微外伤后出现腹股沟区疼痛,开始为间歇性,因为活动或锻炼加剧,也可因久坐引起。多见于中年好动的男性。行走和活动可加剧症状,疼痛为轻、中度,常常是间歇性。疼痛可能会限制患者活动。患者到医院就诊时有可能会被误诊为滑膜炎、股骨头坏死等等。
  常规的X线片上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出异常的,做CT检查可进一步确诊。磁共振及关节腔显像造影可发现关节内的一些细微改变,如髋臼后倾、髋臼缘处囊性改变、关节周围病变、髋臼股骨局部磨损或软骨撕裂及髋臼唇黏液样变等。必要时可进行关节镜检查确诊。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