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家庭用药》2010年第4期

_2 上海市药理学会(现代)
治疗冠心病标本兼治是根本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标实本虚”,冠心病的中医病机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又与整个机体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正气亏虚,脏腑功能损伤,阴阳气血失调,加上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劳逸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而致病。“标实本虚”是冠心病的病机特点,在发病过程中,心、肝、脾、肺、肾五脏虚损是病之本;气滞、血瘀、痰浊、阴寒是病之标。
  总结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发展基础,中药的治疗原则或为活血化瘀,或为芳香开窍,或为补养气血,这曾在临床上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治疗效果的确切性越来越显得不尽如人意。对于中医认为“本虚标实”的冠心病,活血化瘀、芳香开窍药物只通不补、耗气伤阴等弊病日渐突出,补而不通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况且活血化瘀、芳香开窍药物不可久用,否则极容易耗伤气阴,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近年来,以廖家桢、鲁卫星为代表的现代中医药专家吸收历代医家的精华,科学分析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认识到“只通不补”或者“只补不通”的不足,大胆开辟了“益气活血”“治养结合”的新领域,创立出“益气活血”“养心治心”的理论体系。
  
  标本兼治治疗冠心病的根本
  
  养心氏片是在中医病理理论指导下研制而成的中药制剂,方中重用黄芪配党参、灵芝补中益心气;用淫羊藿补阳而益精血,使心得肾济血运健旺,扶正固本,心气充盈,鼓动有力;丹参、葛根、山楂养血活血、通脉祛瘀,配元胡行气止痛,达痹痛定之效,黄连清泻心火,并入心经补心气;甘草既补益心气又调和诸药。该方心气、元阳并重,突出了“养心”特点,同时又有活血化瘀、利脉止痛之品,达到“治”的目的。养心氏片通过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缓解因心肌缺血导致的各种不适,能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程度,有效地改善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和次数,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与临床上西药治疗冠心病作用相比,中药的作用缓和、持久,且不会产生耐药性。
  养心氏片通过调整血压、血脂和血糖,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糖和脂类代谢,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分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清总胆固醇的比值,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减少脂类浸润。即通过多靶点、多层次的整体调节,综合治疗,符合治疗冠心病“标本兼治、治养结合”的中医理论。通过多年临床应用观察,养心氏片具有益气活血、治心养心之功效,具有改善心肌缺血、营养心肌、增强心肌功能、缓解心绞痛、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具有双向调节心律的作用,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每周二、四全天在上海第八人民医院有专家门诊、每周六上午在上海龙华医院有专家门诊)
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注意事项
  2型糖尿病发病原理主要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其中,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尤其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其胰岛素抵抗较重,胰岛素增敏剂更为适合。
  在临床应用上,胰岛素增敏剂有广泛的适应证。2型糖尿病前期以及代谢综合征患者服用罗格列酮(如维戈洛)可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在这方面已有较充分的例证。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则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时有效地保护胰岛细胞,进一步改善高胰岛素血症,使血糖平稳达标。有研究表明,单药罗格列酮(如维戈洛)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1.5%。
  
  患者在应用胰岛素增敏剂过程中有三点注意事项:
  第一,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所以要定期检测肝功能,建议2个月左右查肝功能,如果检测结果正常,说明患者对该药适应性好,可持续使用。所有格列酮类的药都规定要监测肝功能;
  第二,不管罗格列酮还是匹格列酮,使用后都有轻微的水肿,有的人反应比较明显,但是发生率不高。单纯用药大概4%~5%的人会发生,如果联合使用胰岛素的话,发生率就更高点,因为胰岛素本身就有水肿的副作用。这个不必担心,可少吃点盐或者间断利尿治疗,一般不会对身体有影响。但要强调的是,在老年人伴心功能不好的,吃这类药会有水肿,增加心脏负担,有可能加重心衰,应避免使用。
  第三,胰岛素增敏剂只是增强机体细胞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仅在胰岛B细胞功能尚存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不宜用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患者。
  (上海普陀医院每周三、五上午有糖尿病专科门诊)
  
  胰岛素增敏剂单独用药还是联合用药
  早期、病程较短且程度较轻的2型糖尿病,如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单纯用增敏剂效果不错,维持的治疗效果也很好。
  2型糖尿病病程长,不仅有胰岛素抵抗,内生胰岛素也相对不足,就需要联合用药。可以联合胰岛素促分泌剂,比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抵抗比较严重,人又比较胖,还可以联合双胍类。虽然双胍类也有胰岛素增敏的作用,但作用机制有一定区别,所以仍可互相补充,起到协同作用。
  
  胰岛素增敏剂可以长期服用吗
  可以。如果该患者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临床使用后无肝损和水肿,则长期使用效果非常好。
在创新中传承
  一个和煦的下午,记者来到上海中医文献馆,拜访名老中医夏翔教授。
  此时慕名前来的病家络绎不绝,诊室内井井有条。夏教授正有条不紊地为患者诊治,而他身侧围坐着的学生们也皆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从望闻问切,到诊断开方。
  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夏翔教授笑着与记者打开了话匣子。谈吐间,夏教授态度谦和,思维敏捷,广征博引,让人不由赞叹于他的渊博及对中医的深刻理解。
  夏翔教授擅治内科疑难杂证,许多在别处屡治无效的病证,经夏教授辨证论治,病情得解,顽症得治。
  
  巧治颈性眩晕
  
  一位患者眩晕严重到不能低头吃饭、洗衣,头稍低就会晕倒,曾被误诊为高血压和美尼尔综合征,屡治不愈,遂到夏翔教授处求医。夏教授根据她改变体位时发生眩晕的现象,辨证论治,诊断为颈性眩晕,方以黄芪、葛根、川芎、白芷、藁本、桂枝等药为主,两周后症状明显改善。
  颈性眩晕最大的特点是与体位有关,比如转头、抬头、低头,或是早上起床时的体位改变,都会引起颈性眩晕的发作。现代人体力劳动者少,而脑力劳动者多,加上开车、电脑一族的增多,导致颈椎疾病年轻化,颈性眩晕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按照现代医学理论,这是脑供血不足所致。因颈椎肥大而压迫基底动脉。体位改变时,颈椎压迫动脉血管,以致脑供血不足产生眩晕。
  而中医认为,人的头部最需阳气,缺清阳即可能引起头晕。其病因为清阳不升,血不上荣所致。
  夏翔教授以升清阳之气治疗颈性眩晕,方中以升气力强的黄芪为主。而中医又有“气血互根”的理论,在治颈性眩晕时,夏翔教授同时用丹参、川芎等活血药物配伍,辨证施治,为深受此病之苦的患者送去健康的欢乐。
  
  擅用黄芪
  
  说到黄芪,夏翔教授又想起曾诊治过的一位患者。这位已安装5个动脉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因畏惧再次手术,求治于夏翔教授。夏教授以黄芪补气、葛根扩血管,辅以川芎、丹参等药活血化瘀,至今6年余,患者病情稳定。
  在与夏翔教授的交谈中,看得出他对黄芪的使用相当得心应手。
  黄芪在中医中是一味补气药,与其他补气药不同的是,它有生肌托表、固卫气、逐五脏恶血之功。
  生肌托表这体现在现实应用中,即可帮助久不愈合的伤口收口,修复肌表组织。既然黄芪可以治愈表皮的炎症及伤口,那么对体内的组织损伤是否也有同样的作用呢?夏翔教授在应用中发现,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等慢性炎症,与体内组织无法自我修复有关,应用黄芪治疗很有效。
  同样,心肌梗死、脑梗死后,机体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形成坏死,黄芪注射液等的应用可以帮助机体恢复,亦是应用了黄芪生肌托表的作用。
  固卫气中医理论中,将人体表面保护人体不遭受外界感染的“气”称作卫气。有些人免疫功能降低或失调,以致稍有着凉就感冒,用中医的话说就是卫气不固,而黄芪可固卫气。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解释相结合,很容易就能看出黄芪有调节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逐五脏恶血在具体应用中,心肌梗死即“心”有恶血,用黄芪可治,也是利用了它“逐五脏恶血”的作用。这一点说明黄芪有活血之功,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利用这一点,夏翔教授将黄芪大量应用于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就是这样,夏翔教授详加分析中药传统功用映射于现代医学的解释,深入理解并拓展传统中药的应用价值,活学活用,发挥药物的每一个长处,为患者妙手回春。
  
  触类旁通灵活用药
  
  在夏翔教授的案头,像黄芪这种利用现代科学解释传统中药,进而拓展中药治疗范围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徐长卿是一味传统祛风化湿、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现代医学认为,风湿性疾病是因免疫异常所致,由此可知,徐长卿可用于抑制免疫反应、改善各种炎症反应。另一味中药落得打,传统用于治疗跌扑损伤,可解毒消肿,治疗疤痕。现在我们知道,产生疤痕的原因是结缔组织增生,而抗疤痕的药无疑就有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的功效。根据徐长卿和落得打的特性,夏翔教授将它们应用于治疗风湿病及肺纤维化、肝纤维化、肠粘连等伴有慢性炎症的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屡获良效。
  还有一味中药钩藤,传统医学认为钩藤可平肝熄风,具体应用治疗头痛、高血压等证。古代还用钩藤安胎,现在发现钩藤之所以能安胎,是利用其解痉的原理,防止子宫痉挛,进而起到安胎的作用,而治疗头痛、高血压也是利用其血管解痉的原理实现的。夏翔教授循钩藤可解痉的思路,进而探索,用钩藤治疗肠胃痉挛、肌肉痉挛,进而治疗自闭症患儿发生的痉挛,均获良效。
  就这样,夏翔教授深刻理解古代典籍对中药的论述,应用朴素的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灵活运用传统中医,在中医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进取,对各种疑难杂症具有独到见解,为无数患者排忧解难。
  (夏翔教授每周四下午在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上海中医文献馆有专家门诊)
  
  心血管疾病常用方
  黄芪,党参,黄精,丹参,桂枝,麦冬,玉竹,瓜蒌皮,旋覆花,川芎,红花,葛根,炙甘草,大枣。
  主治:心悸、胸闷、胸痛、气急,动则更甚,神疲乏力,舌质淡黯,脉细涩。
  
  慢性肝炎方
  柴胡,黄芩,枳壳,郁金,茵陈,片姜黄,白术芍,香附,焦楂曲,蒲公英,垂盆草,莪术。
  主治:右胁隐痛作胀,中脘不舒,神疲乏力,甚则皮肤、眼白黄染,苔黄腻,脉滑数。
  
  慢性咳嗽方
  黄芪,南北沙参,净麻黄,杏仁,炙紫菀,炙款冬花,佛耳草,江剪刀草,苍耳子,辛夷,象贝母,蛇舌草,天竺子,腊梅花,甘草。
  主治:咳嗽反复不愈,咽喉痒痛,痰多色白,苔薄白或白腻,脉滑。
  
  夏翔教授
  上海市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主任委员等职。1995年获“上海市名中医”称号,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擅治心脑血管、呼吸道、肝脏疾病及中医内科范围的疑难杂证。
自测自疗防治腰痛
  “病人腰痛,医生头痛”,这句话说得颇为形象。
  在全国各大医院的就诊人群中,腰痛患者的就诊数量仅次于感冒,排在第二位。各种年龄组的人都可患腰痛,但以中年人居多。按病种统计,年轻人急性腰扭伤、强直性脊柱炎多见,老年人骨关节炎患者较多,中年人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肌劳损及肌筋膜炎居多。这可能与年轻人活动多,而老年人脊柱退变等有关。
  
  【症状自测】
  
  早不痛晚痛发生在中、青年人身上的坐骨神经痛,最可能的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
  早上痛日间轻组织发炎造成的疼痛,如关节炎、肌肉筋膜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发作时间是早上醒来时最痛,经过活动后,疼痛的症状减轻。
  梦中痛醒好发于夜深人静时的疼痛,往往是人人闻之色变的癌症疼痛,这种疼痛常能将一个人从睡梦中痛醒,或者是越晚越痛,越痛越睡不着;这种癌症痛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在疼痛处轻轻敲击的话,通常会加剧疼痛,这与一般肌肉酸痛轻轻敲反而较为舒服正好相反。
  
  【治疗原则】
  
  首先应明确诊断,需外科治疗的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如椎间盘突出症、骨癌等。腰痛治疗主要有减轻负重、注意休息、药物治疗、理疗等。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均应在医生指导下施行。现介绍一些自我康复疗法。
  一般治疗 在腰痛发作的急性期,提倡适当卧床休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卧床以硬板为宜。严重者可在腰部两旁置沙袋制动。
  康复疗法介绍三种按摩手法。
  ① 掌压腰骶部俯卧位,双掌重叠压在痛处腰椎上,以不引起疼痛为度。一呼一吸为1次,做10~15次。
  ② 揉摩腰背工作之余,晨起或晚上睡觉前都可以双手掌揉按摩擦腰背肌肉,上下揉摩50~100次,同时扭动腰部,有舒筋活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腰痛的作用。
  ③ 揉筋结用拇指指腹仔细在腰、骶部触摸,如发现有压痛的硬结时,则以指腹压其上,每结揉1分钟。
  敷贴法介绍四种敷贴法,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应用。
  ① 草乌15克,生姜10克,盐少许,共捣研成细末,加酒少许炒热,布包外敷贴痛处。适用于寒湿腰痛。
  ② 葱白30克,大黄10克,共捣烂,炒热后外敷贴痛处。适用于湿热腰痛。
  ③ 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各30克,醋300毫升,先将诸药在醋中浸泡4小时,再移入锅内加热煮沸。然后以纱布放入醋内浸透,趁热敷贴腰痛处,冷则更换,每次连续敷4~6小时,一日1次。适用于瘀血腰痛。
  ④ 可选用外用药穴位敷贴,如狗皮膏、武力拔寒散、麝香壮骨膏贴于患处或穴位上即可。
  (作者每周一全天,周三、五上午有专家门诊,每周五下午有特需门诊)
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专利”
  大部分人会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增龄病”,距离年轻人还很遥远。其实不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人体的骨量有关,而老年人骨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年轻时的峰值骨量和此后的骨丢失率。
  正常人在青年时期代谢旺盛,骨质合成大于消耗,30~35岁达到一生最高骨量,称峰值骨量,此后骨量逐年缓慢平稳下降。男性中年以后每年骨丢失率大约为1%,而女性绝经后5~10年,由于性激素不足,每年骨丢失率为2%~4%。而人对钙的吸收率与年龄成反比,平均每增龄10年,钙的吸收率减少5%~10%。80岁以上的老人钙吸收率极差。
  
  多种原因可引起骨质疏松:
  1.雌激素缺乏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在停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尤其对于绝经早的女性,卵巢早衰使骨质疏松提前发生;
  2.遗传因素多见于白种人,黄种人次之,黑人最少;
  3.营养因素饮食不合理,缺乏钙、蛋白质和维生素C,及降钙素降低等;
  4.废用因素老年人活动少,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减少,骨量减少。运动是防止骨丢失的一个重要措施;
  5.其他因素酗酒、嗜烟、过多咖啡和咖啡因摄入可影响血钙吸收或加速体内钙排泄;
  6.其他疾病引起如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均可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静悄悄的杀手”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其无明显症状的进行性加重,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已很明显,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20%。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
  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应始于青少年时期。合理营养、适量负重运动,可使人达到最佳骨峰值。坚持运动,加强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是重要的防治手段;含钙丰富的食物、适量光照是基础辅助措施。年轻女性应避免盲目减肥。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营养,尤其对于女性和老年人,应有意识地补充含钙丰富的食品,摄入足量的牛奶、豆制品和海产品等;加强室外运动,既能提高骨密度,又能增加钙的吸收。
  确诊骨质疏松后规范治疗治疗药物有双磷酸盐类、性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降钙素、骨形成促进剂(甲状旁腺激素和氟化物)和解偶联剂(锶盐)等。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合理的用药往往适得其反。
  (曲伸教授每周三、四上午有专家门诊)
打“洞”取出肾结石
  肾脏结石是泌尿系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南方地区明显高于北方地区。如不及时治疗,肾脏结石将对健康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过去过去治疗肾脏结石多采用开放手术。即切开皮肤(约20厘米长切口)、腹壁肌肉、肾脏某些结构,最后取出结石。
  现在现在许多肾脏结石选择微创打“洞”取石。即通过经皮肾镜技术,在皮肤上打一个5毫米左右的小洞,取出肾脏结石。也称为经皮肾镜术。
  简单说来,就是在患者的腰部皮肤和肾脏结石之间建立一个直径几毫米的工作隧道,医生通过这个隧道,用激光等碎石设备把肾脏结石击碎,然后取出体外。
  除了简单的肾及上尿路结石外,开放手术难以处理的全鹿角状肾结石、手术后残留结石、肾与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或闭锁,以及肾积水、上尿路手术后尿漏等复杂的情况,均可通过经皮肾镜等腔内技术处理。它与输尿管镜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共同成为泌尿系结石主要的现代治疗方法,改变并逐渐取代了传统开放手术的治疗方式。
  孰优孰劣经皮肾镜术与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肾脏结石相比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1.经皮肾镜术在皮肤上只有几毫米的疤痕,而开放手术肾脏取石,皮肤切口在20厘米左右;
  2.经皮肾镜术对肌肉和肾脏的损伤均小,称为微创手术;治疗成功率不断提高,合并症少;
  3.经皮肾镜术需要定位设备(如B超)配合。做经皮肾镜术的医生需要经过特别的培训;
  4.经皮肾镜术也有其不足和局限性,比如,若结石藏在肾盏里,用硬的肾镜很难取出。最近,我们设计出了如大象鼻子一样可以弯曲的软肾镜,就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
  随着放射、超声波和CT等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微创设备不断改进,超声碎石、气压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等微创腔内碎石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经皮肾镜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率。
  (作者每周二下午有专家门诊)
“辛开苦降”治胃食管反流病
  人体是一个协调的整体,在病理情况下,总因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某些失调而为病。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来说,脾胃肝胆的升降失调是其主要病机。根据临床观察,胃食管反流病具体病机可概括为:胆胃不和、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五个方面。
  吾于吴鞠通“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说颇为心折。平则协调无恙,不平则病。循此原则,以协调脾胃肝胆之升降,作为治疗本病的大法。具体治法以辛开苦降法为主,常综合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等方剂,加减变化,调遣方药。
  
  辨证加减
  基本方:制半夏、黄连、黄芩、旋覆花、代赭石、竹茹、煅瓦楞、枳壳、木香、紫苏梗、甘草。
  胆胃不和出现口苦泛恶,胸胁烦闷,溲黄,苔黄腻,舌边尖红,脉弦数。在上方基础上,佐以蒿芩清胆汤、温胆汤加减,重用黄芩、半夏、竹茹、枳壳、枳实、青蒿等。
  肝胃不和见胃脘胀气,攻撑作痛,痛连两胁,嗳气,泛酸,呃逆,嘈杂,心烦易怒,舌边略红,脉弦。在上方基础上,佐以柴胡疏肝散、左金丸、二陈汤加减,重用柴胡、枳壳、川楝子、延胡索、海螵蛸、枸橘李、木香等。
  肝郁脾虚表现为情绪抑郁,两胁胀满,不思饮食。腹胀便溏,恶心欲吐,嗳气吞酸,面色不华,脉濡细无力。在上方基础上,佐以逍遥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重用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郁金、枳壳、木香、砂仁、香附、甘草等。
  脾胃虚弱症见面色萎黄,肢体困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嗳气泛酸,大便溏薄,胃脘胀痛。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在上方基础上,佐以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枳术丸等加减,重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木香、枳壳实、柴胡、大枣等。
  气滞血瘀症见脘腹胀痛,攻窜作胀,疼痛隐隐,舌有瘀斑,或舌下静脉怒张,脉涩不畅。在上方基础上,佐以四逆散、血府逐瘀汤、金铃子散、失笑散等,重用柴胡、赤白芍、枳壳、川芎、川楝子、延胡索、生蒲黄、五灵脂、制香附、郁金、乌药等。
  
  随证加减
  泛酸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大多胃酸多,泛则逆而为病,故制酸治疗是控制发作的重要环节。制酸药有海螵蛸、煅瓦楞、白螺丝壳、牡蛎等。由胃热生酸者,佐以黄芩、地骨皮、蒲公英;由胃寒生酸者,佐以吴茱萸、干姜、荜拔、荜澄茄等。
  胸脘疼痛由胃寒致痛者,用高良姜、制香附、桂枝等;由胃热致痛者,用川楝子、延胡索等;由瘀阻致痛者,用五灵脂、炙乳没、九香虫、炙地鳖虫等。
  胃脘痞胀大多由气机阻滞,或脾虚失运,胃排空功能障碍,可以枳术丸、保和丸、四磨汤等,加减变化。
  嗳气多由胃气上逆引起,胆汁、胃酸随气上逆,诱病发作。治宜和胃降逆,药以旋覆花、代赭石、竹茹、制半夏、丁香、柿蒂、降香、炮姜等选择应用。
   (作者每周四下午在上海龙华医院特诊部,周六上午在青海路44号上海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有专家门诊)
背部走罐速效治感冒
  
  感冒是外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全年均可发病。现代医学认为,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目前尚无抗感冒病毒的特效药物,临床上只能对症治疗。
  走罐是通过刺激背部经络、经筋及皮肤,调整人体阴阳、脏腑、气血,使之趋于平衡的非药物外治法,属强刺激,以泻为主,能够祛风解表,透外侵之邪。背部走罐具有简便、廉价、效佳等特点,为治疗感冒的一种速效方法,大部分患者经一次治疗即明显见效。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立于患者侧位。患者充分暴露背部,局部涂上凡士林油,将罐拔于背上(见图1),沿着背部督脉(脊柱正中)和膀胱经(脊柱两侧肌肉隆起处)循行上下推动火罐(见图2)。火罐吸附的强度和走罐的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左右交替进行刺激,致使其走行分布部位皮肤潮红、充血为度。然后,在大椎穴及沿着脊柱两侧从上往下拔罐,约拔8~10个罐,留罐5分钟。起罐后用卷纸清洁背部。
  
  治疗原理
  走罐治病的机制关键在于“通”“泻”二字,一方面,驱除邪气,邪去正安;另一方面,使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鼓舞正气,增强驱邪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表明,走罐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可以刺激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增强新陈代谢,使体内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抗体增加,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注意事项
  1.棉球上不宜醮过多乙醇,以免滴在皮肤上燃烧造成皮肤烧伤;
  2.点燃的乙醇棉球切勿碰触罐口,碰触后乙醇将在罐口燃烧,而易造成皮肤烫伤;
  3.乙醇棉球点燃后不要在罐内停留时间过长,绕1~3圈即可,时间长易将罐口烧热,引起皮肤烫伤;
  4.室内温度要适宜,以免治疗时再次感受寒凉。
  (作者每周一、三、五上午有专家门诊)
慢性肾病“中意”哪些人
  了解慢性肾脏病的“易感”人群,即慢性肾脏病主要“中意”哪些人,对防患于未然极有价值。
  
  乙肝病毒携带者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1.2亿。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肾脏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这部分人群一旦出现腰酸、乏力、浮肿、泡沫尿等蛛丝马迹要立即就诊,并做尿液及肾功能检查,以及早诊治肾脏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居于首位,该病引起肾病的患病率为50%~90%。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需要高度重视肾脏病变情况,定期检查尿液及肾功能。
  
  糖尿病患者
  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1型糖尿病患者约1/3合并有肾脏损害,2型糖尿病患者约1/4最终可发展成糖尿病肾病。临床上早期症状并不显著,但可逐渐出现泡沫尿、眼睑和双下肢浮肿,少量或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后期可进展至肾功能不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糖尿病已经成为尿毒症的首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应定期门诊检查。
  
  泌尿系统感染者
  泌尿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更为多见。这与女性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及雌激素水平有关。对于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进一步寻找是否存在“易感因素”,如泌尿系梗阻(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神经性膀胱等)、尿路畸形、糖尿病、怀孕、绝经、年老、免疫缺陷及合并妇科疾病等。只有在纠正可逆的易感因素后,方可控制尿路感染的发作。
  
  高血压患者
  长期高血压,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易引起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高血压持续10~15年后就可出现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如夜尿增多、轻至中度蛋白尿,最终10%~20%患者并发肾功能不全。在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中,高血压肾病位居第三位。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尤为多见,当同时合并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加速病情进展,使肾功能衰竭更早的到来。
  
  青壮年感染后血尿
  部分青壮年常在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时出现肉眼血尿,并持续数小时到数天(通常不超过3天)。感染控制后肉眼血尿可消失,并转为持续性镜下血尿及合并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此时我们就要引起重视,进一步检查是否患有“IgA肾病”。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肾活检病例的1/3,常见于20~30岁的人群,以男性为主。一般5~25年内有20%~40%的患者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行扁桃体摘除术,可减少部分患者肉眼血尿的发作。
  
  盲目服药减肥者
  一些肥胖患者或爱美女士如长期服用“利湿类”中草药减肥,极有可能导致中药肾损害的患病率上升。究其原因,主要与中草药中所含的马兜铃酸成分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有关。
  (袁伟杰主任每周二、四下午有专家门诊)
射频治疗“鼾症”优势多
  睡觉时打鼾明显,伴呼吸暂停或憋醒,晨起头痛,日间嗜睡、疲劳、记忆力下降等,这就是俗称的“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睡眠呼吸疾病。由于长期、慢性的夜间间歇性缺氧,可造成诸多重要器官长期慢性损伤,并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重要疾病,甚至猝死,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
  临床有多种手术方式可以治疗“鼾症”,如各式传统及改良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舌根部分切除术、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术等。
  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射频治疗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双极射频所产生的能量,使目标组织中的细胞以分子为单位逐渐解体。由于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40℃ ~70℃)进行操作,对周边组织的热损伤被降至最小程度且同时具有止血作用。其治疗用的一次性电极,不仅有打孔的针式电极,也有切割式电极。
  与传统手术创伤较大相比,射频治疗优势明显。它能减少黏膜损伤,准确作用于需要减容的部位,因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并可避免重要结构的损伤。许多重度“鼾症”患者常伴有舌根肥厚,以往多采用舌体部分切除手术,该手术容易导致术后出血、局部水肿,甚至术后窒息等并发症。而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术中出血少,组织创伤小,对于复发的患者重新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依然有效,大大减少患者对手术风险及疗效的担心。当然,低温等离子射频减容技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鼾症”患者,患者同样需要做详尽的术前评估,还要重视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方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常见“鼾症”诊治5误区
  
  误区一
  没有很好地进行术前评估,盲目手术
  患者睡眠中打鼾可以由于呼吸道阻塞所致,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如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这就要求患者首先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通过眼动电图、肌电图、脑电图、心电图、指脉氧、胸腹运动等综合评估,判断患者是否属于呼吸道阻塞引起的“鼾症”及其严重程度。上海六院治疗“鼾症”有严格的诊疗常规,重度患者术前都要进行全面检查,如上气道CT、X线头影测量、电子喉镜等,明确阻塞部位及引起阻塞的病变性质;适合手术者,术前还要进行正压通气治疗,以改善患者缺氧状态,保证手术安全。
  
  误区二
  迷信新技术
  不要认为射频技术可以包治百病,事实上新技术有其一定的适应证,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低温等离子射频是较好的治疗技术,但医生的良好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误区三
  一次手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鼾症”往往是鼻、鼻咽、口咽及下咽舌根多层面狭窄引起的。多层面的阻塞常常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序贯治疗计划,安全、分步、有效地解决上气道阻塞,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
  
  误区四
  忽视“鼾症”诊治的多学科处置
  由于“鼾症”患者上气道阻塞发生于鼻、鼻咽、口咽及下咽舌根多个层面,由颌面部骨骼或软组织病变所致,因此,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在治疗中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又因为“鼾症”常伴有心脏病、高血压、肺心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并且这些疾病与“鼾症”常常构成恶性循环,呼吸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等综合治疗必不可少。因此,“鼾症”的规范诊治需要“多学科处置”,即以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呼吸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等多个临床学科组成医疗团队,协同发挥作用。
  
  误区五
  重视手术治疗,忽视辅助治疗
  患者常常认为手术做完一切就都好了,其实,手术结束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为了增强、维持和保证治疗的效果,患者应合理饮食、减重,提高睡眠卫生,避免镇静剂和酒类的使用,增加运动和戒烟,睡眠时减少仰卧位式或改变头位。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可大大增加治疗成功的可能性。
  
  (吴红敏副主任医师每周一下午有专家门诊,鲁文莺主任医师每周四全天有专家门诊)
严防“虫”从口入
  “虫”从口入,说的是食源性寄生虫病。一般是人们吃了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总称。
  在我国,一些地方的传统饮食方式是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因追求食品的特有风味而生吃、凉拌动植物及其产品,食源性寄生虫得以乘“鲜”而入,广泛流行。据估计,广东省大约有500多万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他们大多是“鱼生”(生鱼片、生鱼粥)的爱好者。由于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和俗称“小龙虾”的蛄,我国肺吸虫感染人数可能超过2 000万。因为喜欢烤肉、涮肉和凉拌生肉(包括猪、牛、羊等),我国旋毛虫病患者达2 000万。另外,因生吃红菱、荸荠、茭白等水生植物,也导致姜片虫病感染人数剧增。
  
  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症状
  华支睾吸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肿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
  肺吸虫病有在本病流行区进食不熟的石蟹或蛄史。起病多缓慢,有轻度发热、盗汗、疲乏、食欲不振,长期咳嗽、胸痛及咳棕红色果酱样痰,或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排棕褐色黏稠脓血便。急性肺吸虫病起病较急骤有高热毒血症。
  姜片虫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隐痛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体软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也在早期出现。腹痛多在上腹部或右肋下部或脐部。晚期以慢性腹泻为主,大便量多且含有不消化食物,奇臭。血性下痢者少见,隐血试验呈阳性。
中老年人贫血应“一查到底”
  贫血,不是一个病,只是一个症状。花20元做一个血常规检查,就有可能发现异常情况。
  
  例一,张女士,30多岁,一年中体重不明原因下降了30多斤,胃口差,脸色苍白,花了不少钱买各种补血药、补血保健品吃,却没有明显效果。医生建议她做胃镜检查,结果在胃底部发现恶性肿瘤,转外科手术治疗。
  
  例二,陈女士,44岁,疲乏无力、精神差3个月,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胃口不好,双下肢略浮肿,血色素只有75克/升(女性正常值为110克/升)。反复就诊消化科、血液科,做了多种检查后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再做甲状腺B超等,最后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例三,一位60多岁的老知识分子,单位体检发现血色素略偏低115克/升,平时除有腰背酸痛外,其他没有什么不适。血液科医生给他做了一个骨髓穿刺,最后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例四,60多岁的张女士,时有右下腹隐痛,平时伴头晕,面色苍白,血常规检查发现贫血明显。医生检查发现右下腹摸到包块,做腹部CT平扫,结果诊断为结肠癌。
  
  从以上几个病例可以看出,贫血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信号,它提醒我们的身体出了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积极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贫血有的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但绝大多数继发于身体其他器官的疾病,是很多种疾病的一种表现,与内、外、妇、儿以及肿瘤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中老年人肿瘤高发,贫血往往成为首诊的症状。有数据显示,75%的宫颈癌,55%的肺癌,44%的结肠癌等都有贫血症状。
  
  什么是贫血
  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和红细胞压积(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就称为贫血。
  
  贫血的主要表现
  贫血最明显的表现是全身无力,少言懒语,面色苍白,心慌,头昏、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有的会有恶心、呕吐,食欲差等消化系统表现;其他可能还会有皮肤、毛发干燥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勺状甲(反甲)。
  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特别是一些隐秘部位的恶性肿瘤。
  ★做一个最简单的检查——血常规,只需20元钱。如果发现异常,再到血液科做细致检查,就可能及时发现问题。
  ★如果伴有腹痛,可以做腹部CT平扫,80%~90%的消化道肿瘤可以被及时发现。
  中老年人贫血并出现下列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
  1.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
  2.大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4.贫血服用铁剂治疗后,血红蛋白上升不明显,或血红蛋白仍然逐渐下降。
  (作者每周二上午、周四全天有专家门诊)
  
  温馨提醒
  发现贫血,首先要认真查找原因,而不是马上让医生开些“补铁药”“补血药”,或自己买些补血保健品吃。一会掩盖病情,二是浪费了医疗费用。
慢性鼻炎的生活调理
  慢性鼻炎患者除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治疗外,其日常的预防保健非常重要。除了舒畅的心情、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外,应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下列事项。
  
  衣
  注意保暖。关注气候变化, 遇冷及时增添御寒衣、裤、围巾、手套和鞋帽。出门尤其迎风时需戴口罩,除了对保持鼻腔的湿度有较好的效果外,还可同时预防感冒等疾病。香水、化妆品等都会刺激鼻腔黏膜,应尽量避免接触。
  
  食
  注意多饮白开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燥热之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减少对鼻腔黏膜的刺激。对某些食物过敏的患者,应绝对禁吃该类食品,如有的人对牛奶过敏,就不应喝牛奶及奶制品;有人对冷冻食品、海鱼、虾蟹过敏,也应避免食用。
  
  住
  注意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暖气或空调的过度使用,可导致鼻腔干燥,减弱黏膜上皮的抵抗力。这时,合并使用空气加湿器会有较好的效果。应定期短时间开窗通风,补充室内新鲜空气。卧室力求陈设简单,不要有地毯、书柜等,也不要存放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窗帘、被褥要经常洗晒,防止螨虫及其分泌物诱发过敏性鼻炎。被褥、枕垫等以新棉为好,避免使用皮毛、鸭绒、木棉等制品。室内应勤打扫,最好用吸尘器,或用湿布擦拭,以免尘土飞扬。对动物皮毛敏感者忌养宠物,对花粉过敏者室内不宜种花草。
  
  行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改善体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避免感冒引发鼻炎。清晨户外的锻炼时间不宜过早、过长。每天早晨可用冷水洗脸,以增强鼻腔黏膜的御寒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及鼻腔卫生,学会正确的擤鼻方法(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轻轻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切勿用力过猛)。不要经常用手挖鼻,以免损伤鼻黏膜造成鼻出血。每天做鼻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环,或按摩迎香、印堂等穴位。不宜长期、过量使用具有强烈血管收缩作用的滴鼻剂,如麻黄素、滴鼻净等,以避免“药物性鼻炎”的发生。
  
  洗鼻
  随时保持鼻腔清洁,每天可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此法安全、有效且方便,可长期应用。冲洗鼻腔可以把黏稠的鼻腔分泌物清除出鼻腔,缓解鼻黏膜充血,清除进入鼻腔的花粉、灰尘等能刺激鼻腔黏膜的过敏原和细菌,让鼻腔保持湿润等。洗鼻工具可选择医用注射器、鼻腔喷雾瓶、瑜珈洗鼻壶和电动洗鼻器等。
  由于紫外线照射有脱敏作用,因此,过敏性鼻炎患者常晒太阳可使病情缓解。晒太阳的时间应选择在上午8~10时和下午4~5时。
  (作者每周二下午、周五全天有专家门诊)
警惕!胃也会瘫痪
  据统计,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胃轻瘫,尤其多见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患者。
  
  怎么会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使体内器官无一不受其害,表现在胃部就是:
  1.支配胃的神经出现了病变;
  2.糖尿病容易发生血管病变,胃的血管也不例外;
  3.高血糖本身通过对胃肠道激素,主要是胆囊收缩素的作用,也可使胃的排空延缓。
  
  会怎样
  胃轻瘫对固体食物,尤其是颗粒大的固体食物影响较大。
  部分患者出现餐后上腹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尤以恶心、呕吐常见,可呈慢性、反复发作。查体时上腹部出现抖动热水袋时的“振水音”,这是由于较多的水分和食物未及时排到十二指肠而淤积在胃里的结果。严重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消瘦,甚至贫血等症状,不少人被误诊为胃癌。
  由于血供不良,胃黏膜有退行性变化。糖尿病患者17%最大泌酸量为零,易患萎缩性胃炎。由于胃酸分泌减少,糖尿病患者不易得溃疡病,但一旦发生溃疡,多出现严重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由于胃运动低下,胃轻瘫患者易发生胃结石。
  由于胃酸分泌少,“杀菌第一关”失守,胃内可有过量的细菌、霉菌繁殖生长,而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
  
  怎么看
  糖尿病患者具有前述临床症状者,排除了胃癌、肝病、胰腺炎(慢性)等,临床诊断可初步成立,配合实验室检查则可确诊。
  
  怎么治
  1.控制糖尿病这是治疗胃轻瘫的基础。
  2.一般治疗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稳定,对治疗乐观而有信心。医护及家属的照顾与安慰常是一剂良药。
  重视饮食调理按照糖尿病治疗的要求,饮食宜少量、多餐以补偿胃运动之低下。低脂饮食可减轻胃轻瘫症状。避免进食不消化的蔬菜,不要空腹吃大量柿子、枣子(尤其是未熟的、有涩味的),以免形成胃石。因为大颗粒食物排空受影响,细嚼慢咽就更为重要了。
  3.药物治疗主要是促进胃蠕动,以补胃动力之不足,常用药物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普瑞博斯)、莫沙必利、红霉素等。治疗药物均应在餐前15~30分钟服用。
青春如何战“痘”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中医古代称面疮、酒刺,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95%的青春期男性、85%的女性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所以大家称其为“青春痘”很贴切。
  
  “痘痘”表现
  皮损主要发生于面部、胸背上部及肩部。开始时,患者差不多都有黑头粉刺及油性皮脂溢出,还常有丘疹、结节脓疱、脓肿、窦道或瘢痕等,各种皮肤损害大小深浅不等,往往以其中一二种损害为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