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植物学》(下)

_5 徐汉卿(现代)
 
  (四)荨麻科(Urticaceae)♂:* K4-5 C0 A4-5♀:* K4-5 C0 G(1:1)
  草本,稀为灌木,无乳状汁,茎皮有较长的纤维。表皮细胞有钟乳体,在干叶上显出点状或长形斑纹。单叶互生或对生,常两侧不对称,通常有托叶。花细小,多单性,聚伞花序常集成头状或假穗状花序;花单被;花丝在芽中内曲,开放时伸直;花粉扁球形,具3—4孔,外壁层次不清,表面雕纹模糊;子房1室,胚珠单个,基生。坚果或核果,有胚乳。染色体:X=7,12,13。
  本科有45属,70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我国产 23属,220余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1.苎麻属(Boehmeria) 有多种纤维用植物,如苎麻[B.nivea(L.)Gaud.](图8-24),叶互生,基出3脉,边缘有粗齿,背面白色。我国各省广为栽培,已有3千多年的利用历史,茎皮纤维为制夏布及优质纸的原料,是我国重要纤维作物之一,产量占世界第一位;根、叶入药;叶可养蚕;种子油供食用。蝎子草属(Girardinia)植物,茎叶生螫毛,刺激皮肤引起红肿,茎皮纤维亦可制绳索等用。
  本科重点特征 草本,无乳汁,茎皮纤维发达。花单性,聚伞花序,单被花。坚果或核果。
  荨麻目植物是向风媒道路上演化的一支。共同的特征是花小,单性、单被或无被,常集成各式花序。
十一、胡桃目(Juglandales)
  乔木,常有树脂。羽状复叶,互生,常无托叶。花单性同株。单花被,雄蕊3—∞,子房下位,1室或不完全的2—4室,胚珠1个直立,无胚乳。
  本目包含马尾树科和胡桃科。
  (一)胡桃科(Juglandaceae) ♂:* P3-6 A8-10♀:P3-5 (2:1)
  落叶乔木,有树脂。羽状复叶,互生,无托叶。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排成下垂的柔荑花序,花被与苞片合生,不规则3—6裂;雄蕊多数—3个;花粉扁球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或多角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具3—7(稀18)孔,孔排列于赤道上或稍偏于一个半球,孔的周围具明显的盾状区;雌花单生、簇生、或为直立的穗状花序,无柄,小苞片1—2个;花被与子房合生,浅裂;子房下位,l室或不完全的2—4室,花柱2,羽毛状,胚珠1个基生。坚果核果状或具翅;种子无胚乳,子叶常皱褶,含油脂。染色体:X=16。
  本科共8属,60余种,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有7属,27种,1变种,南北均产。
  1.胡桃属(Juglans) 坚果有不规则的皱纹,基部2—4室,不开裂或最后分裂为2。此坚果为1肉质的“外果皮”所包藏,成核果状,“外果皮”由2—5裂的苞片和小苞片及4裂的花被所成,先为肉质,干后成纤维质,萌发时亦开裂。约15种,我国有5种。胡桃(J.regia L.),(图8-25),羽状复叶,小叶5—9,全缘或呈波状,无毛。雌花1—3朵成穗状花序。果大型。子叶肉质、多油。原产我国西北部及中亚,栽培已有2千多年历史。种子为强壮剂,能治疗慢性气管炎、哮喘等症;果皮可制活性炭;木材坚实,可制枪托等。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
  2.山核桃属(Carya) 坚果核果状,“外果皮”木质4裂,核平滑,有纵棱。山核桃(C.cathayensis Sarg.),羽状复叶,小叶背面有黄色腺体。分布于华东地区,主产浙江省临安县昌化。为油料作物和著名干果,俗称“小核桃”。
 
  3.枫杨属(Pterocarya) 总状果序下垂,坚果有翅。枫杨(麻柳、元宝树)(P.stenopteraC.DC.)(图8-26,8-27),雌花单生苞腋,左右各有1小苞;花被4,下部与子房合生,子房下位。小坚果,两侧带有小苞发育而成的翅。南北各省均产,栽培作行道树。叶可放养野蚕。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 Iljinskaja],果翅连成圆盘状,直径 2.5—6厘米。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本科尚有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等,也是我国东部至西南部常见的树种。
  本科重点特征 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单性,雄花序柔荑状;子房下位,1室或不完全2—4室。坚果核果状或具翅。
  (二)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
  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萼片4;雄蕊6;花粉具3—4孔沟子房不完全2室,l室退化,胚珠1。果为有翅坚果。1属,1种。产我国云南、贵州和广西。越南也产。
  胡桃目可能和壳斗目、杨梅目有联系。
十二、壳斗目(Fagales)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单性,风媒,雌雄同株,单花被。柔荑花序,每苞片内常有3花,成二歧聚伞花序排列;雄蕊和花被片对生;雌蕊由2—3心皮结合而成,子房下位,悬垂胚珠。坚果。
  本目包括壳斗科、桦木科等3科。
  (一)壳斗科(山毛榉科)(Fagaceae) * ♂:K(4-8) C0 A4-20♀:K(4-8) C0 (3-6:3-6:2)
  常绿或落叶乔木,稀为灌木。单叶互生,革质,羽状脉,有托叶。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排成柔荑花序;每苞片有1花;萼4—8裂;雄蕊和萼裂同数或为其倍数,花丝细长,花药2室,纵裂;花粉粒多为长球形,少数近球形或扁球形,除水青冈属和栎属2属外,花粉粒一般较小,多具3孔沟,外壁表面具颗粒状雕纹或模糊不清;雌花单生或3朵雌花二歧聚伞式生于1总苞内,总苞由多数鳞片覆瓦状排列组成,萼4—8,与子房合生;子房下位,3—6室,偶达12室,每室胚珠2个,但整个子房仅有1个胚珠成熟为种子;花柱与子房室同数,宿存。坚果单生或2—3个生于总苞中,总苞呈杯状或囊状,称为壳斗(cupule)。壳斗半包或全包坚果,外有鳞片或刺,成熟时不裂、瓣裂或不规则撕裂。种子无胚乳,子叶肥厚。染色体: X=12。
  本科依不同观点,有6—8属,8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及北半球的亚热带,南半球只有Nothofagus 1属。我国有 6属,约 300种。
  1.水青冈属(山毛榉属)(Fagus) 落叶乔木。雄花序下垂、头状。坚果三角形。约14种,产于北温带,我国有8种。水青冈(山毛榉)(F. Longipetiolata Seem.),叶卵形,壳斗被褐色绒毛和卷曲软刺。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2.栗属(Castanea) 落叶乔木,小枝无顶芽,藉侧芽延长。雄花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单独或2—5朵生于总苞内;子房6室。总苞完全封闭,外面密生针状长刺,内有1—3个坚果。栗(板栗)(C.mollissima Bl.)(图8-29,8—30),叶背有密毛,每总苞内含2—3个坚果。原产我国,各地多栽培,为著名的木本粮食作物。珍珠栗[C.henryi(Skan)Rehd.et Wils.],总苞内含有1个坚果,产华东至华中。茅栗(C.seguinii Dode),叶背有鳞片状腺体。总苞含3个坚果。
 
  3.栲属(Castanopsis) 常绿乔木。叶全缘或有锯齿。雄花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单生,稀 3朵歧伞排列,子房 3室。总苞封闭,有针刺。苦槠[C.sclerophylla(Lindl.)Schottky],乔木。叶椭圆形,革质,中部以上有锯齿,背面光亮。总苞扁球形,全包小坚果,总苞片三角形,顶端针刺形,排成4—6个同心环。花柱3。产长江以南各省区。红锥(刺栲)(C.hystrix A.DC.)叶矩圆状披针形,全缘或顶部有数对浅锯齿,背面红棕色,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甜槠[C.eyrei(Champ.ex Benth.)Tutch.],叶厚革质,卵圆形,基偏斜,钝尾尖,光滑。除云南和海南省外,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4.椆属(石栎属,柯属,Lithocarpus) 常绿乔木。叶革质,常全缘;雄花成柔荑花序,直立,雌花单生,子房3室,总苞杯状,鳞片覆瓦状,螺旋状或轮状排列,含坚果1枚。绵柯(Lhenryi Rehd. et Wils.),叶长椭圆形,长12—14厘米,全缘,厚革质,光滑。壳斗集成穗状。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椆(石栎)[Lglaber(Thunb.) Nakai],叶披针形,厚革质,光滑。产江南山地。
  5.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多为常绿乔木。雄花序下垂;雌花单生,子房3—5室。坚果,仅基部为总苞所包,鳞片环状。青冈(铁椆)[C.glauca(Thunb.) Oerst.],常绿乔木。叶中部以上有锯齿,背面灰白色,有短柔毛,侧脉8—10对。壳斗浅杯状,鳞片同心圆状排列。除云南外,广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小叶青冈(面槠)[C.myrsinaefolia(Bl.)Oerst.],叶自下部至上部皆有钝齿,侧脉13对以上,背面灰青白色。广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
  6.栎属(Quercus)(图8-31) 多为落叶乔木。雄花序下垂;雌花1—2朵簇生;子房3—5室。总苞的鳞片为覆瓦状或宽刺状。麻栎(Q.acutissima Carr.),叶脉直达锯齿,并突出为长芒状。广布于全国。栓皮栎(Q.variabilisBl.),叶背密生白色星状细绒毛,树皮黑褐色,木栓层发达,厚可达10厘米。主产于我国东部、北部地区。
  壳斗科植物材质坚韧,是建筑、制造车船的主要用材。种子统称“橡子”,含淀粉;树皮及壳斗可提制栲胶,用以鞣革。栎属的柞栎(Q.dentataThunb.)等多种,叶片可养柞蚕;栓皮栎的木栓层作软木,供隔音、救生圈等用。有些种类的根、果、壳斗可入药。希腊至伊朗产的没食子栎(Q.infectoria)上寄生的1种没食子蚜,由它刺激而成的虫瘿即没食子,含大量鞣酸,用以制革、染织,并可作收敛药。
  壳斗科植物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在温带则以落叶的栎属植物为多。本科植物种类多,用途广,分布面积大,因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科重点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羽状脉直达叶缘。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2—3朵于总苞中;子房下位,3—7室,每室2胚珠,仅1个成熟。坚果。
  (二)桦木科(Betulaceae) *♂:P4, A2-20 ♀:P0 (2:2)
  落叶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羽状脉,边缘有锯齿,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下垂的复合性的柔荑花序,每1苞片内有雄花3朵,花被膜质,4裂或缺如(榛亚科),雄蕊2—10;花粉扁球形,具2—8孔,排列于赤道上,显著突出于花粉轮廓线的表面,形成桦木型的孔,孔间常见带状加厚,形成弧形,外壁的内、外2层在孔边结合与加厚的程度在各属不同,是鉴定属的主要形态特征;雌花为1圆柱形或头状的穗状花序,每苞片内有雌花2—3朵,无花被或花萼与子房合生,而成子房下位,花萼顶部不规则分裂(榛亚科);子房2室,由2个心皮组成,每室有胚珠1—2个。坚果有翅或无翅。种子单生,无胚乳。染色体:X=8、14。
  本科有6属,200种以上,产于北温带,少数在南美洲。我国有6属,约70种。
  1.桦木属(Betula) 雌花序单生;果苞片膜质,3裂,雄蕊 2个。亮叶桦(B.luminiferaH.Winkl.),落叶乔木,树皮光滑。叶卵形。坚果有宽膜质翅。白桦(B.platyphylla Suk.),树皮白色。叶卵状三角形,背面淡绿色,有腺点。产华北、东北及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省。
  2.桤木属(赤杨属)(Alnus) 雌花序总状排列,2朵雌花并生于苞片内,花裸露;子房2室,每室1胚珠;苞片不脱落或木质球果状,雄蕊 4个。江南桤木(A.trabeculosa Hand.-Mazz.),叶脉显然突出,常红棕色。产华东、华中、广东、贵州各省区。
  3.鹅耳枥属(Carpinus) 叶缘重锯齿;具 7—24对直侧脉,先端达齿。每一雌花有1苞片及2小苞片,结果后,苞与小苞结合为叶状的总苞。坚果生于总苞腋内,果顶冠以萼的残部。鹅耳枥(C.turczaninowii Hance),主产我国北部,西南及华东亦产。雷公鹅耳枥(C.vimineaWall.),产华东、华中、西南、广西。千金榆(C.cordata BI.),产东北、华北及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区。
  4.榛属(Corylus)图(8-32)落叶灌木。叶常卵圆形,具重锯齿。先叶开花,雄花序圆筒状下垂,雄花无花被,苞片1枚,内具2小苞及4—8枚雄蕊,花丝2裂;雌花序短头状,每苞内2雌花。坚果外包叶状、囊状或管状的总苞,此总苞由1苞片和2小苞片结合而成。榛(C.heterophylla Fisch.exBess.),叶背有短柔毛,总苞裂片几全缘。产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等省区。果供食用。川榛(C.heterophyllavar.szechuenensisFranch.)(图8-33),叶背无毛或几无毛。总苞裂片有粗齿,稀全缘,产华东至西南。
  桦木科可分为桦木亚科和榛亚科。桦木属和桤木属为桦本亚科,它们的雄花2至6朵,合生于每一苞片的腋间,有花萼,坚果无总苞,连同其苞片成球果状;而其他各属所归的榛亚科,则雄花单生于每一苞片的腋间,无花萼,坚果多少为总苞所包。
  桦木科的鹅耳枥、铁木(Ostrya)、桦木、桤木等属植物,木质坚韧,不易割裂,可制器具、农具柄;榛的果实可食;桤木可提制酒精。国外产的桦木属植物,如美加甜桦(B.lenta)、垂枝桦(B.pendula),从树皮及幼枝可蒸桦木油,用以制油膏,治皮肤病。
  本科重点特征 落叶木本。单叶互生,羽状脉。雌雄同株,复合性的柔荑花序下垂,每一苞片内为1簇短聚伞花序;常无花被;子房下位,2室。坚果。
  壳斗目具有柔荑花序,花单性,单被或无被,子房下位,2—6室,胚珠1—2个,无胚乳。这些特征反映出它们可能来自金缕梅目。
  金缕梅亚纲的演化关系 金缕梅亚纲共有11个目,24个科(见书后附表),本书的昆栏树科至桦木,均属此亚纲。对这一类植物的起源、演化、分类范畴等,一直是植物学家讨论的问题。在此作一简单的介绍。
  金缕梅亚纲植物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地质年代。例如,连香树属,见于北美下白垩世的波托麦克层;水青树属,见于英国始新世。木麻黄科的木麻黄属(Casuarina),发现于欧洲第三纪,但它的起源无疑是在中生代。杨梅目的化石,见于上白垩世,而第三纪时广泛分布,如杨梅属的Myrica camptonia。胡桃科的胡桃属(Juglans)见于上白垩世,山核桃属(Carya)见于早始新世(第三纪初期)。桦木属(Betula)见于上白垩世的格陵兰。榛属(Corylus)见于始新世的北极。壳斗科也是发现于上白垩世,首先发现的是栎叶属(Dryophyllum),由它以后分化出栎属(Quercus)(在上白垩世)、栗属(Castanea)(在第三纪)、和锥属(Castanopsis)(在白垩世),在上白垩世的化石中,曾经出现一种叫锥叶栎(Quercus castanopsis)的植物,可以作为栎属和锥属之间的过渡类型。荨麻目中的无花果属(Ficus)见于北美上白垩世。波罗蜜属(Artocarpus)见于上白垩世的格林兰,而在第三纪初期,无花果属在欧洲曾到达莱茵河岸,在亚洲曾到达黑龙江和库页岛。由此可以看出,金缕梅亚纲和木兰亚纲几乎有着同样的古老性,它们都起源于下白垩世,或更早的侏罗纪,到了上白垩世时获得了进一步的分化,而在第三纪初就逐渐接近了现代的科、属状况,出现了愈来愈多的现代属,而当时北极圈以南的安加拉大陆,便是它们的演化中心,在当时的图尔盖区域,北极第三纪植物区系是以单花被的金缕梅亚纲植物占绝对优势的,这些喜暖落叶木本植物,说明当时的气候远较现在温暖,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交替。金缕梅目的共同特征是单被和风媒花的类型,这是和温带气候相联系的,在温暖的北极圈区,昆虫并不像热带那样多,只是无关紧要的传粉媒介,由于季节的交替,风的作用加强了,特别是在花粉成熟的季节,风力的影响更为加强了,风媒导致了花的简化,那种引诱昆虫的花瓣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退化消失了,风媒加强了两蕊异熟和异花传粉,因而在两性花中逐渐产生了机能上的分化,在雌蕊作用加强的花中,雄蕊首先退化为假雄蕊,然后消失;而在雄蕊作用加强的花中,雌蕊的能育子房逐渐变为不育子房,而终至萎缩消失。在本亚纲中可以找到不同程度的两性花的遗迹,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因而单被、单性花是风媒传粉的结果,它们是由两性、双被花演化而来的。
  同时,金缕梅亚纲的壳斗目、胡桃目、荨麻目、杜仲目等,可以看作是由昆栏树目通过金缕梅目演化而来,昆栏树目花被简化,杂性花,雄蕊数目减少,心皮数个(4—10)分离,排成1轮。这些特点恰似木兰亚纲和金缕梅亚纲的1个中间桥梁,由类似于昆栏树科的祖先进一步发展,其心皮数目进一步减少(有的减至2个),并趋向于结合。化石的金缕梅目发现很早,如拟金缕梅属(Hamamelites)在上白垩世的最下部达科他层中就发现,枫香属(Liquidambar)发现于上白垩世,悬铃木属(Platanus)发现于上白垩世的最早期,因而金缕梅目必然在下白垩世就已产生,并由其相近的类群中分化出其他各目,通过苞片或小苞的发达和结合为总苞(或壳斗),产生了壳斗目;通过叶片的羽状深裂演变为复叶,树脂发达,苞片和花被包围了雌蕊,而产生了胡桃目;通过二歧聚伞花序的增生和集聚,花被和雄蕊固定为4基数,心皮固定为2个,产生了荨麻目。这几个枝具有平行演化的关系,所以金缕梅亚纲是古老的、是起源于木兰亚纲的,是次生的、退化的(指花无瓣,集成柔荑花序)一类植物。
  但是对于金缕梅亚纲的系统位置,它的起源问题,一直是植物学家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假花”学派或称“柔荑派”认为这类植物(包括杨柳科等)是有花植物中最原始的一类,“真花”学派或称“毛茛派”认为它是从原始的木兰亚纲起源的一个侧枝,这一点现在已得到多数学者的承认。对于它们的起源问题,索恩(Thorne,1974)提出本亚纲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而是分别由蔷薇亚纲和五桠果亚纲的植物适应风媒传粉趋同演化的结果,它们是各进化干的终端,因而应分别归入上述两亚纲。可是由于本亚纲的化石出现的时间先于蔷薇亚纲和五桠果亚纲的祖先,本亚纲植物之间在孢粉学、解剖学(木材、脉序)和生物化学等方面有其同一性,因而不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尽管如此,这一亚纲包括多少目,甚至科一级的范畴、界限,在不同的学者还有很大的差异,说明本亚纲的系统起源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十三、石竹目(Caryophyllales)
  草本,有些为肉质植物。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同被、异被或单被。花盘有或无;雄蕊定数,2至1轮,1轮者常与花被对生,子房上位,常合生,弯生胚珠,多数至1个;中轴胎座至特立中央胎座。胚弯曲,包围淀粉质的外胚乳。
  本目包括石竹科、藜科、商陆科(Phytolaccaceae)、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番杏科(Aizoaceae)、粟米草科(Molluginaceae)、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落葵科(Basellaceae)、苋科(Amaranthaceae)等12科。
  (一)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 K4-5,(4-5) C4-5 A5-10 G(5-2:1)
  草本,节膨大。单叶对生。花两性,整齐,二歧聚伞花序或单生,5基数;萼片4—5,分离或结合成筒状,具膜质边缘,宿存;花瓣4—5,常有爪;雄蕊2轮8—10枚,或1轮3—5枚;花粉球形,具散孔,孔数9—28,均匀分布于花粉球面上,孔圆形,具明显边缘,轮廓线在孔处下凹,具颗粒状孔膜,表面有明显而粗的颗粒状纹理,有的属有小刺;子房上位,1室,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偶不完全2—5室,下半部为中轴胎座,花柱2—5,胚珠多数至1(图8-34)。蒴果,顶端齿裂或瓣裂,很少为浆果。腰弯曲包围外胚乳。染色体:X=6、9—15、17、19。
  本科约75属,2000种,广布全世界,尤以温带和寒带为多,我国有 32属,近 400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石竹属(Dianthus)草本,节膨大。单叶对生。花单生或成圆锥状聚伞花序;萼结合成筒,具5齿;花瓣5,檐部和爪部分明,相交成直角;雄蕊10,2轮;花柱2,特立中央胎座。蒴果。种子多数。石竹(D.chinensis L.)(图8-35),多年生草本。叶线形或宽披针形。萼下有4苞片,叶状开展;花瓣外缘齿状浅裂,花白色或红色。原产我国。栽培,供观赏、药用。香石竹(康乃馨)(D.caryophyllus L.),叶狭披针形,灰绿色。花单生或 2—3朵簇生,有香气,苞片4,长及萼的1/4,花色有白、粉红、紫红等。原产南欧,栽培,供切花用。须苞石竹(美女石竹,什样锦)(D.barbatus L.),聚伞花序,花多朵密集,深红色,有白斑。栽培,供观赏。瞿麦(D.superbus L.), 萼下有宽卵形苞片 4—6个;花瓣粉红色,顶端深裂成细线条。全国广布,欧亚温带地区也有。全草入药。
 
  繁缕[Stellaria media(L.)Cyr.](图8-36),草本。叶卵形。花小,白色;花瓣5,每片2深裂;雄蕊10。田间杂草。太子参(孩儿参,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 Pax ex Pax et Hoffm.],多年生草本。块根长纺锤形,肥厚。产我国华东、华中以北。块根入药,能健脾、补气、生津。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草本,全体有短柔毛,花白色,花瓣顶端2裂。路边杂草,药用。王不留行(王不留,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Neck.)Garcke],全株无毛,花粉红色。种子供药用,称“留行子”,能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除华南外,广布全国。
  (二)藜科(Chenopodiaceae) * K5-3 C0 A5-3 G(2-3:1)
  草本或灌木。多为盐碱土植物或旱生植物,往往附着有粉状或皮屑状物(由泡状毛破裂后干萎而成)。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花小,单被,常无彩色或草绿色,两性或单性;花萼5—3裂,花后常增大宿存;无花瓣;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花粉球形或近球形,具散孔;一般分布均匀,外层壁厚于内层,外层中具明显的基柱,形成颗粒状纹理,因孔凹下,花粉轮廓线成波浪形;子房由2—3心皮结合而成,1室有1弯生胚珠着生于子房基底(图8-37)。胞果(果皮薄,囊状,不开裂,内含1种子)常包藏于扩大的花萼或花苞中;种子常扁平,胚环状或蹄铁状,围绕胚乳(环胚族)或螺旋状,无胚乳或胚乳分隔为2(螺旋胚族)。染色体: X=6、9。
  本科有100属,1500种。主要分布于温、寒二带的滨海或多含盐分的地区。我国产39属,186种,全国分布,尤以西北荒漠地区为多。
  甜菜(Beta vulgaris L.),根肥厚、纺锤形,含糖 10—18%,盛产欧洲,现各国多栽培,根为制糖原料,又称“糖萝卜”。其变种莙达菜(牛皮菜、厚皮菜)(B.vulgaris var. cicla L.),根不肥大,叶大而绿,为南方及西南地区常见蔬菜之一。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原产伊朗,世界各地均栽培,供蔬食,富含维生素及磷、铁,并为缓下药。藜(Chenopodium album L.)(图8-38),叶菱状卵形,背面有泡状毛,广布的杂草。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叶披针形,缘有不整齐的牙齿,广布于东部至西南部,全草提土荆芥油作健胃驱虫药。地肤(扫帚菜)[Kochia scoparia(L.)Schrad.],一年生草本,叶线形或披针形。种子含油15%,供食用和工业用;果实为中药“地肤子”,能利尿,清湿热;嫩茎叶可食,老熟茎枝可作扫帚。
  适于盐碱干旱环境的有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Mey.)Bunge]、盐角草属(Sali-cornia)、猪毛菜属(Salsola)、碱蓬属(Suaeda)等。
  本科重点特征 草本,具泡状毛。花小,单被;雄蕊对萼;子房2—3心皮结合,1室,基底胎座。胞果,胚弯曲。
  苋科与藜科相近。以草本,花被及苞片膜质具色彩;雄蕊1轮,对萼;蒴果,环裂为特征。苋(Amaranthus tricolor L.)是1种极有前途的植物,种子和叶含有高浓度的赖氨酸,这是大多数谷类作物中都缺少的一种重要氦基酸;苋子粉可作面包、糕点,产量可高达亩产335千克。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与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根供药用。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种子药用。另有多种植物栽培观赏,如:千日红(Gomphrenaglobosa L.),头状花序,苞片与花被红或白色,干膜质,宿存;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花序鸡冠状;尾穗苋(Amaranthus caudatus L.),穗状花序,特别细长,下垂;锦锈苋(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Nichols.),叶倒披针形,有黄白色斑或紫褐色斑的变种,公园用作花坛堆植材料组成文字或图案,美化环境。
  石竹目的起源很早,紫茉莉科的化石发现于白垩世,藜科发现于第三纪,石竹科见于下新世,但自第三纪后期才开始大量分化,这是与气候干燥、寒冷相联系的。石竹目和多心皮类的联系可以从商陆科的联系中找到,商陆科有些种类尚有多数雄蕊,分离的心皮,但具有轮状的排列。雌蕊往往为花被的倍数,胎座近于中轴胎座等,反映出和毛茛目,特别是和防己科、木通科的联系。在本目也可看到胎座类型的进化现象。石竹科的麦瓶草属(蝇子草属)(Silene)是中轴胎座,但是其子房室之间的隔壁在上部已消失,形成了不完全的3室,而在石竹科的大多数种类中,隔壁已完全消失,变为特立中央胎座,以后这种胎座进一步简化,仅基底保留,而为基底胎座,少数胚珠,终至藜科仅有1个胚珠的胞果。
十四、蓼目(Polygonales)
  仅1科 目的特征与科同。
  蓼科(Polygonaceae) * K3-6 C0 A6-9 G(2-4:1)
  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全缘;托叶膜质,鞘状包茎,称托叶鞘。花两性,有时单性,辐射对称;花被片3—6,花瓣状;雄蕊常8,稀6—9或更少;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具3沟、3孔沟、散孔、散沟等多种类型,即使在同一属中,种间差异也很明显,外壁雕纹也有刺状、粗网状、细网状、负网状等多种形状;雌蕊由3(稀2—4)心皮合成,子房上位1室,内含1直生胚珠(图8-39)。坚果,三棱形或凸镜形,部分或全体包于宿存的花被内。种子具丰富的胚乳;胚弯曲。染色体:X=7—13。
  本科有30属,1000余种,全球分布,主产北温带。我国产12属,200余种,分布于南北各省。
  1.蓼属(Polygonum) 草本或藤本,节明显。花被有色彩,常5裂;雄蕊 3—9。坚果为宿存花被所包。胚弯曲。本属有600余种,我国有120余种。何首乌(P.multiflorum Thunb.)(图8-40),藤本,地上茎称夜交藤。圆锥花序大而开展。坚果3棱形,包于翅状花被内。块根和藤入药。虎杖(P.cuspidatum Sieb. et Zucc.),草本。茎中空,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叶卵圆形。雌雄异株。根入药,称“九龙根”。萹蓄(P. aviculare L),平卧草本。花数朵,腋生。坚果卵形,有3棱。广布北半球,全草药用。西伯利亚蓼(P.sibiricum Laxm.),叶矩圆形或披针形。花序圆锥状顶生,花梗中上部有关节,花黄绿色,花被5深裂;雄蕊7—8。坚果有3棱。产我国西南至北部,生于盐碱荒地或砂质含盐土壤。本属还有多种药用植物,如拳蓼(刀剪药)(P.bistorta L.)、红蓼(P.orientale L.)、水蓼(辣蓼)(P.hydropiper L.)、杠板归(P perfoliatum L.)、 蓼蓝(P.tinctorium Ait.)等。蓼蓝的叶可加工成靛青,作蓝色染料。
  2.大黄属(Rheum) 多年生粗壮草本。叶根生,阔而大。花小,两性,花被6裂,广展,结果时不很扩大;雄蕊9(6) ;花柱3。坚果有强翅。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根状茎粗壮,黄色。叶掌状浅裂,本种和掌叶大黄(R. palmatum L.)、鸡爪大黄(R.tanguticumMaxim.ex Regel.)的根茎作泻下药,有健胃作用。
  3.酸模属(Rumex) 草本,多具茎生叶。花两性或单性,淡绿色,具柄,花被6深裂,外面3枚小而内弯,内面3枚扩大而成翅,翅背常有1小瘤体;雄蕊6;子房3棱,花柱3。坚果被扩大的内花被片所包。酸模(R.acetosa L.),叶基箭形,嫩叶和嫩茎供蔬食。羊蹄(R.japonicusHoutt.),叶基心形,根入药能清热凉血、杀虫润肠。
  4.荞麦属(Fa gopyrum) 本属的荞麦(F.esculentum Moench)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红色。花白色或淡红色。叶广三角形,基部心形。坚果卵形,有3锐棱。我国各地栽培,种子磨粉供食用。
  本科重点特征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互生,有托叶鞘。花两性,单被;萼片花瓣状;子房上位。坚果,三棱形或凸镜形。
  蓼目起源于石竹目,特别是同马齿苋科和落葵科最接近,但种子不具外生胚,胚为胚乳所包。
十五、五桠果目(第伦桃目)(Dilleniales)
  木本或草本。花整齐,两性,异被,5基数,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离心式发育;心皮分离,或结合而为中轴胎座;种子常有胚乳。
  本目包括五桠果科和芍药科。
  (一)五桠果科(第伦桃科)(Dilleniaceae) * K5 C5 A∞ G∞(∞)
  木本或藤本。单叶、互生,羽状脉。花两性或单性,整齐;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分离或集合成束,药孔裂或纵裂;花粉近球形,具3沟或3孔沟,外壁外层厚于内层,表面具网状雕纹;雌蕊心皮分离或结合。染色体:X=4、5、8、9、10、12、13。
  本科有10属,350种。大部分局限在热带和亚热带,以大洋洲发育最佳。我国有2属,5种。产云南、广东、广西。
  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Lour.) Hoogl.],心皮1—5,分离。蓇葖果。叶面粗糙,可供擦锡器和工具,并可入药。大花五桠果(Dillenia turbinata Finet et Gagnep)心皮5—20合生,花药顶孔开裂,果近球形包于增大的萼内,可食。
  (二)芍药科(Paeoniaceae) * K5 C5-10 A∞ G2-5:2-5:00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花大而美丽,单生枝顶或有时成束,红、黄、白、紫各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雄蕊多数,花粉2核,具3孔沟;心皮2—5,离生。蓇葖果。芍药属(Paenoia)的牡丹(P.sruffuticosa Andr.),根皮入药,称丹皮。花供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中的第二位。芍药 (P.lactiflora Pall.),根入药,称赤芍、白芍,花供观赏。
  本科长期来作为芍药属归入毛茛科。由于其花萼宿存、革质,雄蕊离心式发育,具周位花盘,心皮厚革质,柱头宽阔,假种皮由胎座突出发育而成,染色体基数 X=5等特征都与毛茛科不一致,解剖学、细胞学、孢粉学和血清学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它与毛茛科其他属的区别。1950年以来,多数学者把芍药属升为芍药科,放在同样具有离心式雄蕊的五桠果目中。本科含1属,30种。除个别种在美国西部外,全在欧亚大陆,以我国北部发育最佳。
  本目的化石发现较早,如锡叶藤属见于英国伦敦的始新世,拟第伦桃属(Dillenites)见于北美始新世,说明它们在白垩纪已产生。锡叶藤是五桠果亚纲中的原始类群,它们的心皮还保持着分离的状态,具蓇葖果,雌蕊多数,这表明了它们直接起源于木兰目的祖先。其中轴胎座的蒴果,似由分离心皮之蓇葖果通过结合的方式产生的。而在山茶科中有些种类,花瓣和花丝又有结合的趋势,花瓣和雄蕊的结合,则是向着葫芦科、杜鹃花目、柿树目的方向演化。因此,本目是五桠果亚纲众多个科(多达78个科)与木兰目相联系的桥梁。
十六、山茶目(Theales)
  木本。单叶互生。花多两性,辐射对称,异被,5基数,覆瓦状排列,少数旋转状排列;雄蕊常多数;中轴胎座。
  本目包括山茶科、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龙脑香料(Dipterocarpaceae)、藤黄科(Guttiferae)等18个科。
  (一)山茶科(Theaceae) * K4-∞C5,(5) A∞ G(2-8:2-8)
  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常革质,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单生于叶腋;萼片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花瓣5(稀∞—4)分离或略联生;雄蕊多数,多轮,分离或稍结合为5体;花粉长球形至扁球形,具3(拟)孔沟,内孔大,轮廓不显著,外壁常具网状雕纹;子房上位,稀下位,中轴胎座。蒴果、核果状果、或浆果,种子略具胚乳,往往含油质。染色体:X=15、21。
  本科有40属,60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主产东亚。我国有15属,400余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的常绿林中。
  1.山茶属(Camellia)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草质,有锯齿。花两性;萼片5—6,由苞片渐次变为花瓣,花瓣基部稍联合,且与外轮雄蕊合生;雄蕊多数,外轮花丝结合成1长或短的筒,内轮雄蕊5—12枚分离,药丁字着生。蒴果,室背开裂,每室有种子1—3。种子无翅。茶(C.sinensis Ktze.)(图8-41),常绿灌木。叶卵圆形,表面叶脉凹入,背面叶脉凸出,在近边缘处结合成网。花白色,有柄;萼片宿存。果瓣不脱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盛栽。茶树原产我国,栽培和制茶至少已有 2 500年的历史,公元前 300年的。《尔雅》已有槚(jiǎ)即茶的记载。茶叶内含有咖啡碱(1—5%)、茶碱、可可碱、挥发油等,具有兴奋神经中枢及利尿的作用;根入药,能清热解毒;种子油可食,并且是很好的润滑油。早在16世纪葡萄牙人就将茶叶带到欧洲,在那里成为稀罕的珍贵饮料。19世纪中叶英国人派福顷(R.Fortune)4次来我国调查种茶制茶技术,从此欧洲人才知道红茶、绿茶只是制法不同,不是两种植物,他作了详细的报告,熟悉了制茶技术,带走了制茶技工和数万棵茶苗,到印度和斯里兰卡,建立了茶园和茶厂。今天这两个国家出口的茶叶已大大超过了我国,成为我国茶叶外贸中的劲敌。茶的变种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 Kitamura),乔木,叶长8—20厘米,产华南、云南、贵州。油茶(C.oleifera Abel.),花无柄,萼脱落,果瓣与中轴一起脱落,种子含油,供食用和工业用,是我国南方山区主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增产潜力很大,发展前途极广。山茶(C.japonica L.),叶卵圆形,背面光滑。花无柄,萼片脱落,花红色,直径7—10厘米,子房光滑。各地常栽培供观赏。南山茶(云南油茶)(C.reticulata Lindl.),近似山茶,但叶脉网至少在腹面清楚可见,子房有绒毛。产云南,栽培品种繁多,都为重瓣花。
  2.柃属(Eurya) 常绿木本。叶互生,有细锯齿。雌雄异株,花单生或簇生叶腋。浆果。格药柃(E.muricata Dunn),嫩枝圆柱形,无毛。翅柃(E.alata Kobuski),嫩枝明显有 4棱。柃属植物是江南常绿林中灌木层的优势种。
  山茶科植物还有供观赏的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e(Wight et Arn.)Sprague],供榨油的梨茶(Camellia latilimba Hu),供材用的木荷(何树)(Shima superba Gardn.etChamp.),紫茎(Stewartia sinensis Rehd. et Wils.)等。
  本科重点特征 常绿木本。单叶互生。花两性,整齐,5基数;雄蕊多数,成数轮,屡集为数束,着生于花瓣上;子房上位,中轴胎座。常为蒴果。
  (二)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 K5 C5 A∞,10 G(∞:∞:∞)
  木质藤本,髓实心或层片状。单叶,互生,常有锯齿,被粗毛或星状毛,羽状脉,无托叶。花两性,单性或杂性,单性时雌雄异株,常排成聚伞花序;萼片5,常宿存;花瓣5,少数4—6;雄蕊多数或为10,离生或联合成束,花药丁字形着生;花粉具3孔沟,单粒或为四分体;子房上位,3—5室或多室,每室有10至多数胚珠,花柱5或多数,常宿存。浆果或蒴果。种子有胚乳。染色体:X=15。
  本科有4属,约380种,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主产东南亚。我国有 4属,96种,50余变种,多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sis Planch.)(图8-42),藤本,枝褐色,髓白色层片状。叶近圆形,边缘有芒状小齿,背面密生灰白色星状绒毛。浆果长圆形,密被黄棕色有分枝的长柔毛。产长江以南各省区。每百克果实中含维生素C达100—400毫克,为柑橘的5—10倍,比一般果品高数十倍。可生食也可加工成果酱、果脯和酿酒;茎的浸出液富含粘性,可作建筑、造纸原料;根入药;叶可作饲料;花可提香精。软枣猕猴桃(猕猴梨) [Actinidia arguta(Sieb. et Zucc.) Planch.],叶宽卵形,背面无毛或脉腋间有簇毛。果实无毛及斑点。髓褐色层片状。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华东各省。果可食,亦供药用。
  本科重点特征 藤本。单叶互生。整齐花,5基数,雄蕊多数;子房上位。浆果。
  本目通过五桠果目和木兰目相联系。
十七、锦葵目(Malvales)
  木本或草本,茎皮多纤维。单叶互生,具托叶,幼小植物具星状毛。花两性或单性,整齐,5基数;花萼镊合状排列;花瓣旋转状排列;雄蕊多数,多少联生,稀定数;子房上位,心皮多数—3,常合生,中轴胎座,胚珠多数—1,常有胚乳。
  本目包含椴树科、锦葵科、杜英科(Elaeocarpaceae)、梧桐科(Sterculiaceae)、木棉科(Bombacaceae) 5个科。
  (一)椴树科(Tiliaceae) * K5 C5 A∞ G(2-∞:2-∞)
  木本稀草本,具星状毛,髓及皮层具粘液腔。茎皮富纤维。单叶,互生,多为3出脉。花两性,整齐,聚伞或圆锥花序;萼片5,镊合状排列;花瓣5;雄蕊多数,基部结合,常有退化雄蕊、腺体及雌、雄蕊柄等;花粉有多种类型:椴树型:花粉扁球形,具3孔沟;沟短,内孔大,下陷,孔边内层显著加厚;扁担杆型;花粉长球形,具3孔沟,沟长,内孔横长;散孔型;花粉球形,具散孔,孔少(3—4个),此外,还有的具四合花粉类型等,表面往往具网状雕纹;子房上位,2—10室。蒴果、核果状果或浆果。染色体:X=7、9、16、18、41。
  本科约50属,450种。主产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9属,80余种。
  1.椴树属(Tilia) 落叶乔木。叶互生,具长柄,基部常心形或截平而偏斜,有锯齿。花小,聚伞花序具长柄,花序柄约一半与膜质舌状的大苞片合生。果核果状。有种子1—3个。蒙椴(T.mongolica Maxim.),叶缘具不整齐的粗锯齿,叶背脉腋有簇毛或无毛。果外被绒毛。产东北、华北,蒙古也有。茎皮纤维可代麻,木材供建筑,花可提芳香油,也可药用。椴(T.tuanSzysz.),乔木,叶背有棕色星状毛,果有疣瘤,产我国中部至西南。枝皮用作纤维;花可提取芳香油。华东椴(T.eurosinica Crezat.)(图8-43),叶宽卵形,有锐锯齿,长成后仅脉腋有簇毛,产华东山地。
  2.本科重要植物还有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叶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锯齿,最下面的一对锯齿延长成钻形裂片。为著名的麻类作物,茎皮纤维可制麻袋,混纺织布。根、叶、种子入药。蚬木[(Excetrodendron hsienmu(Chun et How) H.T. Chang et Miau],木材重,坚硬,供建筑和作砧板用,为世界名材之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石山密林中。
  本科重点特征 具星状毛。单叶互生。花两性,整齐,5基数;子房上位。蒴果、核果状果或浆果。
  (二)锦葵科(Malvaceae) * K5 C5 A(∞) G(3-∞3-∞)
  木本或草本,皮部富纤维,具粘液。托叶早落,单叶,互生,常为掌状脉。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萼5—3,常基部合生;镊合状排列,其下常有由苞片变成的副萼;花瓣5,旋转状排列,近基部与雄蕊管联生;雄蕊多数,花丝联合成管,为单体雄蕊,花药1室,肾形,花粉具刺;球形,直径可达242微米(洋麻),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类花粉,具散孔(或散孔沟),或具3孔沟由3至多数心皮组成3至多室,中轴胎座(图8-44)。蒴果或分果。种子有胚乳。染色体:X=5—22、33、39。
  本科约75属,1000—1500种,分布于温带及热带,我国有16属,81种,36变种或变型。
  1.棉属(Gossypium) 一年生灌木状草本。叶掌状分裂。副萼3或5,萼成杯状。蒴果3—5瓣,室背开裂。种子倒卵形或有棱角,种子表皮细胞延伸成纤维。树棉(中棉)(G.arboreum L.),叶掌状深裂。副萼顶端有3齿,花冠淡黄色,具暗紫色心。原产我国、日本等,广植于黄河以南各省区。草棉(非洲棉、小棉)(G.herbaceum L.),叶5—7半裂,副萼广三角形,中部以上6—8齿,花黄色,中心紫色。原产西亚,生长期较短(仅130天左右),适于我国西北各地栽培。陆地棉(大陆棉、美棉)(G.hirsutum L.),叶常3裂,花黄色,副萼3,有尖齿7—13,花药密生于等长的短花丝上。原产美洲,我国植棉区普遍栽培。海岛棉(光籽棉)(G.barbadense L.),叶3—5半裂,花淡黄带紫色,副萼5,边缘浅裂成尖齿,花药疏生于长短不齐的花丝上。原产热带美洲。适于无霜的亚热带种植,我国南部有栽培。
  2.本槿属(Hibiscus) 木本或草本。副萼5片,全缘,花萼5齿裂,花冠钟形;单体雄蕊大;心皮5,结合,花柱分枝5,较长,中轴胎座。蒴果。种子肾形。大麻槿(洋麻)(H.cannabinus L.),一年生,茎不分枝,有刺。叶掌状5深裂。副萼狭长,萼裂披针形,花黄色,心深红色。果球形。为重要麻类作物,本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已在南、北各省区广泛栽培。野生于非洲。种子油供制皂。木芙蓉(山芙蓉)(H.mutabilis L.),木本,有星状毛。叶掌状5—7浅裂。花大,粉红色,副萼10,线形。蒴果球形。原产我国,除东北、西北外,广布各地。花、叶及根皮入药,为著名消肿、解毒药。木槿(H.syriacus L.)(图8-45),叶3裂,无毛,基出3大脉,具不规则锐齿。花粉红色。栽培作绿篱;花白色者作蔬菜;全株入药。本属尚有多种常见观赏植物,如吊灯花[H.schizopetalus(Mast.)Hook.f.],花梗细瘦下挂,花瓣5,红色,深细裂作流苏状。朱槿(扶桑)(H.rosa-sinensis L.),花下垂,花瓣5,红色,原产我国。红秋葵[H.coccineus(Medicus)Walt.],叶5—7深裂,分裂至近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大型,红色。
  本科植物的经济用途,可以归结为纤维、药用、食用及观赏几大类,其中尤以纤维为主。苘麻(青麻、白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和洋麻的纤维为织麻袋、制绳索的主要原料。棉的纤维为棉织品的原料,用途更广。棉花及其他纤维素加硝酸与硫酸,制成硝化纤维为爆炸物,硝化纤维加樟脑及其他物并加高压后,可制成赛璐珞。棉花脱脂后为药棉,历来植棉仅为获取其纤维,由于植物体各部分含有对人畜有毒的棉酚等15种色素,使棉子中含有的大量脂肪、蛋白质无法利用,1966年无腺体棉在美国培育成功,使棉花由单一的纤维作物一跃而为棉、粮、油、饲四用作物。我国正大力推广。洋麻、棉和咖啡黄葵(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ench]的种子均可榨油、供食用或制皂,油饼可作饲料及肥料。黄槿(Hibiscustiliaceus L.)的嫩枝叶和秋葵的嫩果,野葵(Malva verticillata L.)的嫩苗均可作蔬菜。冬葵籽、苘麻和蜀葵[Althaea rosea(L.)Cavan.](图8-46)的种子、药蜀葵(Althaea officinalisL.)的根、拔毒散(Sida szechuensis Matsuda)的叶等,均可入药,而蜀葵、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 Medic)]、锦葵(Malvasinensis Cavan.)、花葵(Lavatera arborea L.)等,均为常见的观赏植物。
  本科重点特征 纤维发达。花两性,整齐,5基数;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粒大,具刺。蒴果或分果。
  锦葵目可能由五桠果目、壳斗目,通过花丝和心皮进一步结合的路线演化而来。
十八、堇菜目(Violales)
  木本或草本。叶互生或对生;托叶常存在。花常两性,整齐,双被花,5基数;雄蕊与花瓣同数或较多;雌蕊由3个(偶5)心皮组成的侧膜胎座;子房上位,胚珠多数,具2层珠被。常有胚乳。
  本目包括堇菜科、葫芦科、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红木科(Bixaceae)、柽柳科(Tamaricaceae)、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番木瓜科(Caricaceae)、秋海棠科(Begoniaceae)等24科。
  (一)堇菜科(Violaceae) ↑K5 C5 A5 G(3:1)
  草本,很少是灌木。单叶互生,有托叶。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常宿存;花瓣5,下面1片常较大而有距;雄蕊5,花药多少靠合,围绕子房成1圈,内向,纵裂;花粉扁球形至长球形,具3—4(稀5)孔沟,极面轮廓为3—4(稀5)裂圆形,外壁层次不清楚,表面具模糊的颗粒状或细网状雕纹;子房上位,1室,侧膜胎座,花柱单生,胚珠多数,倒生胚珠(图8-47)。蒴果或浆果,蒴果常3瓣裂。种子具肉质胚乳。染色体:X=6,10—13,17。
  本科有16属,800种,广布于温带和热带。我国有4属,约130种,广布。
  堇菜属(Viola)多年生草本。托叶永存,常为叶状。花有时2型,春开者大而美丽,夏开者闭花,常无花瓣,花大而两侧对称;花萼下延,前方之花瓣生距,前方2个雄蕊的药隔基部成蜜距;蒴果开裂时有弹力,成3个舟形果瓣,果瓣具厚而坚硬之龙骨突。三色堇(V.tricolor var.hortensis DC)(图8-48),花由蓝、黄、白3种颜色组成,原产欧洲,是久经栽培的庭园草花。这种植物花的结构,对于了解在虫媒传粉过程中,花与昆虫的辩证关系是1个极好的材料,如色彩分布的规律、距中的疣毛及蜜汁、雄蕊的构造、柱头上的孔及活瓣等。香堇菜(V.odorata L.),叶心状卵形至肾形,花紫色、芳香,栽培。紫花地丁(V.philippica subsp.munda W.Becker),根入药,含苷类和黄酮类,能清热解毒。蔓茎堇菜(铺地堇)(V.diffusa Ging.),全体有长柔毛,茎匍匐,全草入药。
  本科重点特征 草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两性,两侧对称,5基数,有距;子房上位,侧膜胎座。蒴果。
  (二)葫芦科(Cucurbitaceae)♂:K(5) C(5) A1(2)(2)♀:K(5) C(5) (3:1)
  攀援或匍匐草本,有卷须,茎5棱,具双韧维管束。单叶互生,常深裂,卷须侧生,单一或分歧。花单性,同株或异株,单生或为总状花序、圆锥花序;雄花花萼管状,5裂;花冠结合或分离,花瓣5,多合生;雄蕊3,少为2或5,分离或各种结合,花药常弯曲成S形,如分离则其中1个为2室,另2个为4室;花粉具3孔沟型、3沟型、多沟型或散孔型;雌花萼筒与子房合生,花瓣合生,5裂;子房下位,有3个侧膜胎座,胚珠多枚,柱头3个(图8-49)。瓠果,肉质或最后干燥变硬,不开裂、瓣裂或周裂。种子多数,常扁平,无胚乳。常有钟乳体。染色体:X=7—14。
  本科约90属,700余种,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产20属,130种,引种栽培7属,约30种。
  葫芦科的瓠果就是人们食用的各种瓜果(木瓜、番木瓜不属本科)。如南瓜[Cucurbitamoschata(Duch.)Poir.],原产美洲,现世界各地广泛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原产印度、南亚与非洲。现广泛栽培。甜瓜(香瓜)(Cucumis melo L.),原产印度,栽培已久,品种很多,如哈密瓜、白兰瓜、菜瓜、黄金瓜等。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果下部大于上部,中部缢细,成熟后果皮变木质,可作各种容器。变种瓠子(夜开花)[L.siceraria var.hispida(Thunb.)Hara],瓠果长棒形,皮粉绿色,作蔬菜。丝瓜[Luffacylindrica (L.)Roem.](图8-50),嫩果可炒食,成熟后的维管束网称丝瓜络,供药用和洗濯器皿用。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 Cogn.],产热带亚洲,栽培作蔬菜,种子入药。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 Mansfeld],原产热带亚洲,栽培作果品,有些品种专供食用瓜子,三倍体西瓜无种子。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果有多数瘤状突起。种子有红色假种皮,果肉味苦稍甘,作夏季蔬食,我国南北均有栽培。油渣果(油瓜、猪油果)[Hodgsonia macrocarpa(Bl.) Cogn.],大型木质藤本,雌雄异株。产云南、广西,果可食,种子榨油供食用。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 Spreng.],果红色,近球形,有刺状突起,种子为“木鳖子”,作农药,治棉蚜、红蜘蛛。罗汉果(光果木鳖)(Momordica grosvenoriSwingle),果球形,主产广西,果为镇咳良药。栝楼(瓜萎)(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根圆柱形,横走。根的制品,称“天花粉”,瓜皮为“瓜蒌皮”,种子称“瓜蒌仁”,均为中药。产我国南北各省区。瓜蒌属的一些种类亦可代瓜蒌用。喷瓜(Ecballium elaterium A. Rich.),蔓生,多年生草本,无卷须。雌雄同株,花黄色。叶三角状卵形到宽心形,长8—10厘米,背面有灰白毛。果椭圆形,长3—5厘米,有粗毛,带绿色,受到触动的成熟果实从果柄处脱落,并由此处喷射出果肉的粘液和棕色的种子,远达6—10米,粘液具毒,不可入眼。原产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常栽以赏果。
  本科重点特征 蔓生草本,具有双韧维管束,有卷须。叶互生,掌裂。花单性,5基数;聚药雄蕊,花丝两两结合,1条分离;雌蕊3心皮组成,侧膜胎座,子房下位。瓠果。
  堇菜目是侧膜胎座类中最大的1个目,可能通过五桠果科与木兰目相联系。至于葫芦科的系统位置,尚有不同的见解,有些学者根据其上位花、5基数、花瓣结合成钟形花冠、雄蕊趋向于结合、聚药雄蕊以及萼片有叶状先端等特征,认为和桔梗科相近,而将其列入合瓣类的桔梗目中。另有一些学者根据其下位子房、侧膜胎座,有的为离瓣花冠(葫芦属)以及胚珠的构造(如有大而宿存的珠心、两层珠被等),认为和典型的合瓣类各科不同,反而和西番莲科及其同类各科相似,因而置本科于堇菜目中。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恩格勒系统第12版(1964年)、克郎奎斯特系统(1981年)均作此处理。若置于堇菜目附近另立一葫芦目也是比较恰当的,因为该科有明确的界限没有任何属、种可以与其他科构成密切的联系。
十九、杨柳目(Salicales)
  本目仅杨柳科1科,形态特征同科。
  杨柳科(Salicaceae) *♂:K0 C0 A2-∞ ♀:K0 C0 G(2:1)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柔荑花序,常先叶开放,每花托有1膜质苞片;无花被,具有由花被退化而来的花盘或蜜腺;雄蕊2至多数;花粉有2种类型:无萌发孔,外壁薄,具模糊的颗粒状雕纹的杨属和花粉具3至2(拟孔)沟,外壁具显著网状雕纹的柳属类型;子房由2心皮结合而成,有2—4个侧膜胎座,具多数直立的倒生胚珠。蒴果,2—4瓣裂。种子细小,由珠柄长出多数柔毛,无胚乳,胚直生。染色体:X=19、22。
  本科有3属、约620多种,主产北温带,我国产3属,320余种,全国分布。
  1.杨属(Populus) 冬芽具数鳞片,芽有树脂,常有顶芽。叶有长柄,叶片阔。柔荑花序,下垂;花有杯状花盘;雄蕊4至多数;苞缘细裂(图8-51)。蒴果2—4裂。风媒花。毛白杨(P.tomentosa Carr.),叶三角状卵形,背面有密毡毛,我国北部防护林和绿化的主要树种。银白杨(P.alba L.),叶掌状 3—5浅裂,背面密毡毛,银白色,栽培,供观赏。小叶杨(P.simonii Carr.)(图8-52),叶菱状,椭圆形,背面苍白色,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及西南各省区,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2.柳属(Salix) 冬芽仅有1芽鳞,由2枚合生的托叶所成,顶芽退化。叶披针形。柔荑花序常直立;花有1—2枚由花被退化来的腺体;雄蕊常2(稀1—12);苞片全缘(图8-53)。蒴果2裂。虫媒花。垂柳(S.babylonica L.)(图8-54),枝细弱下垂。叶狭披针形。苞片线状披针形;雌花有1腺体。根系发达,保土力强,作河堤造林树种。旱柳(柳、河柳)(S.matsudanaKoidz.),枝直立,叶披针形,苞片三角形,雌花有腺体2。龙爪柳(S.matsudana var.tortuosaVilm.),枝条扭曲,为旱柳之变种。紫柳(红皮柳)(S.sinopupurea C. Wang et Ch.Y Yang),枝初紫红色,叶近对生,倒披针形,背面苍白色,腺体1,雄蕊2,花丝结合。杞柳(S.integra Thunb.)、筐柳(白箕柳)[S.linearisti-pularis(Franch.)Hao]可作防风固沙植物,枝供编织筐篮,茎皮纤维供制人造棉。
 
  本科重点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柔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蜜腺,侧膜胎座。蒴果,种子微小,基部有多数丝状长毛。
  杨柳目因单性花,不具花被,柔荑花序,合点受精等特征,一直被放在柔荑花序类中。由于有2—4个侧膜胎座,多数胚珠等特征,又将它归入侧膜胎座类中。杨柳目应从下白垩纪初期,就从原始的多心皮类中分化出来,走上了风媒的道路,成为雌雄异株。而在下白垩纪的某一时期,柳属又次生地走向虫媒的道路,花被转化为密腺,虫媒又导致了雄蕊数目的减少,固定为2。而杨属则一直沿着风媒的方向发展,雄蕊仍较多,花被简化,结合为杯状花盘,起着保护花蕊的作用。现在尚能在黄花柳(山毛柳)(SalixcapreaL.)、灰背杨(PopulusglaucaHaines)中偶然见到两性花,朝鲜柳属(Chosenia)尚有2条分离的花柱。原始的类型曾有2个以上的心皮,这些说明它们的祖先的花是双被、两性、离生心皮的。
二十、白花菜目(Capparales)
  草本或木本。单叶或掌状复叶,稀具托叶。花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雄蕊多数至定数;心皮合生,侧膜胎座,子房常有柄,由2心皮组成。胚乳少或缺;胚弯曲或摺状。本目包含白花菜科(Capparacoae)、十字花科、辣木科(Moringaceae)、木犀草科(Resedaceae)等5科。
  十字花科(Cruciferae) * K2+2 C2+2 A2+4 G(2:1)
  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总状花序;花萼4,每轮2片;花瓣4,十字形排列,基部常成爪;花托上有蜜腺,常与萼片对生;雄蕊6,外轮2个短,内轮4个长,为四强雄蕊;花粉长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为3裂片状,具3沟,外壁表面具清楚的网状雕纹,属间区别不大;子房上位,由2心皮结合而成,常有1个次生的假隔膜,把子房分为假2室,亦有横隔成数室的,侧膜胎座。柱头2,胚珠多数(图8-55)。长角果或短角果,2瓣开裂,少数不裂。种子无胚乳,胚弯曲,子叶和胚根的排列常有3种方式(图8-56)。染色体: X=4—15,多数是6—9。
  本科有350属,约3200种,全球分布,主产北温带。我国产95属, 425种,124变种,引种7属,20余种。
  1.芸苔属(Brassica) 一至二年生草本。单叶,有时基部羽状分裂。总状花序;花黄色,花瓣具爪。长角果,圆柱形。种子球形,子叶对褶。本属植物是日常主要的蔬菜。如卷心菜(B.oleracea var. capitata L.),顶生叶球供食用。花椰菜(花菜)(B.oleracea var.botrytisL.),顶生球形花序供食用。芥蓝(B.alboglabra L.H. Bailey),叶蓝绿色,长椭圆形,花白色,原产地中海北岸。大白菜(黄芽菜)[B. pekinensis(Lour.) Rupr.],原产我国北部,为东北、华北冬、春两季的重要蔬菜。青菜(小白菜、鸡毛菜)(B.chinensis L.),叶不结球,倒卵状匙形,叶柄有狭边。原产我国,品种很多,为常见蔬菜。擘蓝、甘蓝(芥蓝头)(B.caulorapaPasq.),地上近地面处有块茎,肉质,供蔬食。芜菁(B.rapa L.),地下有肉质大型块根。原产欧亚,现各地栽培,供食用。大头菜(B.napobrassica(L.)Mill.],地下有肉质圆锥形块根,常用以作盐腌或酱渍,各地均有栽培。芥菜[B.juncea(L.)Czern. et Coss]、白芥(B.hirtaMoench.)及黑芥[B.nigra(L.) K.Koch]的种子,称为“芥子”,均可制芥茉,作香辛料。雪里蕻(B.juncea var.multiceps Tsen et Lee),为芥菜的变种,叶分裂,卷曲皱缩,供腌制咸菜用。榨菜(B.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下部叶的叶柄基部肉质膨大,形成高低不平的拳状,以四川涪陵栽培最负盛名,盐腌加工后食用。芸苔属植物多在早春开花,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2.萝卜属(Raphanus) 萝卜(莱菔)(R.sativus L.)直根供食用,品种很多。种子入药称“莱菔子”,种子油也作工业用。
  本科有多种重要的油脂植物,如油菜(芸苔)(Brassica campestris L.)种子含油量达40%,菜油是南方和西北人民的重要食用油。
  十字花科也有不少为药用植物,如欧洲菘蓝(菘蓝)(Isatis tinctoria L.)、菘蓝(大青)(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根,作“板蓝根”入药,叶制蓝靛,作“青黛散”入药,亦为染料。蔊菜[Roripx montana(Wall.) Small]、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 Webb.]等种子均作“葶苈子”入药。荠菜[Capsella bursa-pxstoris(L.)Medic.](图8-57)碎米荠属(Cardamine)、遏蓝菜(Thlaspi arvense L.)等,也作药用。
  桂竹香(Cheiranthus cheiri L.)、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 O. E. Schulz]、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DC.f.tricolor Hout.)、香雪球(Lobulariamaritima Desv.)、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L.) R. Br.]等,均供观赏。
  对于十字花科花部的基数、排列方式,有过各种解释,有的认为4片花瓣对角线位置,是由中线位置的两片分裂而来,有的却认为是由于4片花瓣位置扭转而成。对内轮4枚雄蕊,有的认为是由2枚各分裂为2而成,有的则认为与花瓣一样,由位置扭转而成。对于子房的解释就更多了,一般认为起源于4枚心皮。近年我国植物学工作者,发现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花的发育过程中:子房由8个心皮原基发育而成,它们分成内外2轮,外轮4个,其中2个成壳状果瓣(即成熟后脱落的舟形果瓣),2个为结实果瓣(即着生种子的胎座框),内轮4个心皮原基相向生长连成隔膜,并与结实果瓣联合形成胎座(意即假隔膜与胎座均由内轮心应形成。)这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期对十字花科花的发育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结论。
  本科重点特征 草本,常有辛辣汁液。花两性,整齐;萼片4;十字花冠;四强雄蕊;子房1室,有2个侧膜胎座,具假隔膜。角果。
  本目中以十字花科最大,种类约占总数的 3/4。对本目的演化关系,学者们认为十字花科和白花菜科在亲缘关系上比较接近,主要表现在花的构造上,两者非常近似,而且都有胎座框(replum),所不同的是白花菜科植物花的子房几乎全有子房柄(gynophorum),或有 1个雌雄蕊柄(androgynophorum);花的各部分的数目和雄蕊的排列变化较大,萼片、花瓣各为4—6—8。雄蕊6至多数(不为四强雄蕊),心皮2至数个,1室,通常无假隔膜(稀有假隔膜分为2至数室);而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无子房柄或雌雄蕊柄,花的各部分数目和雄蕊的排列是比较稳定的。此外。白花菜科有草本和木本,而十字花科多为草本,因此,可认为十字花科是从白花菜科演化而来的。
  过去有的分类系统将白花菜类和罂粟类联在一起,组成罂粟目(Rhoeadales),后来根据有关研究查明,罂粟类富含苄基异喹啉(benzyl-isoquinoline)和阿朴啡异喹啉(aporphina-jsoquinoline)生物碱,而白花菜目含生物碱很少,并不含异喹啉碱。白花菜目有黑芥子酶细胞(myrosin cell),能产生芥子油(mustard oil),而罂粟类有乳汁管(laticifer),可产生生物碱,生物碱是木兰亚纲植物所常有的;白花菜目的雄蕊发育是离心式的,而罂粟类则是向心式的;血清学的研究也指明了罂粟类与毛茛目(木兰亚纲)有亲缘关系,因此,将这二类植物分别各自成立1个目,是合乎实际的。
二十一、蔷薇目(Rosales)
  木本或草本。单叶或复叶,互生,稀对生,有托叶。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花部5基数,轮生;雄蕊多数至定数;子房上位至下位;心皮多数离生到合生或仅1心皮,胚珠多数至少数。
  本目包括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八仙花科(Hydrangeaceae)、茶藨子科(Crossularia-ceae)、景天科、虎耳草科、蔷薇科等24科。
  (一)景天科(Crassulaceae) * K4-5 C4-5 A4-5+4-5 G4-5
  草本或半灌木。叶对生,互生或轮生,单叶,无托叶、肉质植物。花整齐,两性,4至5基数,常聚伞花序;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表面具条纹,网状或细网状雕纹;子房上位,分离或基部结合,每心皮基部往往有鳞状腺体(图8-58)。果实为革质及膜质的蓇葖。种子小,有胚乳。染色体: X=4—22,31。
  本科有25属,90O种,主产温带和热带。我国有10属,242种。
  本科为旱生植物类型,肥大的薄壁组织内含草酸钙及有机酸,气孔下陷,表皮有蜡质粉,可减少蒸腾,植物体常呈莲座丛状,无性繁殖力强,常可籍珠芽繁殖。本科有多种药用植物,如景天属(Sedum)的垂盆草(S.sarmentosum Bunge),3叶轮生、叶披针状菱形,江南习见。佛甲草(S.lineare Thunb.)(图8-59),叶线形,先端钝,产长江中、下游。堪察加景天(S.kamtschaticum Fisch.),产北部。费菜(土三七)(S.aizoon L.)瓦松属(Orostachys)华东习见。落地生根属(伽蓝菜属)(Kalanchoe)、青锁龙属(Crassula)、拟石莲花属(Echeveria)等多种植物常栽培作观赏。
  本科重点特征 草本,叶肉质。花整齐,两性,5基数。花部分离,雄蕊为花瓣的2倍;心皮分离;蓇葖果。
  本科5基数的花被,心皮分离的蓇葖与毛茛目相似,但花部之轮状排列,花蕊定数则为进化性状。
  (二)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 K4-5 C4-5,0 A4-5+4-5 G(2-5)
  多为草本。叶常互生,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萼片4—5;花瓣有或缺,常有爪;雄蕊与花瓣同数或为其倍数,着生于花瓣上;花粉具3孔沟或3沟,也有6—9孔的;子房上位或下位,1—3室,花柱分离,胚珠多数(图8-60)。蒴果。种子有胚乳。染色体:X=6—18、21。
  本科有40属,700种,主产于北温带,我国约27属,400多种,全国分布。
  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L.)Meerb.](图8-61),多年生草本,全体被毛。肉质,有细长匍匐茎。叶肾形或圆形,背面常紫红色。全草入药。落新妇[Astilbe chinensis(Maxim.) Franch.et Sav.],叶2—3回三出复叶,花紫红色,心皮2,离生。长江中、下游至东北广布,根茎入药,能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白耳菜(诗人草、白须草)(Parnassia foliosaHook. f. et Thoms.),多年生草本,叶肾状心形,花瓣5,边缘丝状分裂,蒴果。产华东至云南。全草入药,能镇咳止血、解热利尿。
  虎耳草科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有不同的界限。恩格勒采取广义的概念,因而本科有80属,1200种,现代许多学者发现,这种过宽的概念使用时十分不方便,因而采取较为狭义的科的概念。塔赫他间在1980年将它分为10个科,即使如此,虎耳草科还是一个形态上多种多样的分类单位,如:Mitella属中包括有雄蕊10的种,也有雄蕊5并与萼片对生的种,以及雄蕊5与萼片互生的种;虎耳草属(Saxifraga)则包括一些心皮基本上是离生的种和另一些心皮结合达柱头的种,而在结合心皮的类群中子房也具有上位到下位的不同情况,胎座也有边缘胎座、下部中轴胎座上部边缘胎座以至全部是侧膜胎座等各种情况。克朗奎斯特主张把基本上是草本的属保留在虎耳草科中,木本属另立新科。据此,本科仅有40属700种。
  本科重点特征 多草本。叶常互生。花4—5基数。蒴果。
  (三)蔷薇科(Rosaceae) * K(5) G5,0 A5-∞ ∞-1
  草本,灌木或乔木,常有刺及明显的皮孔。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复叶,托叶常附生于叶柄上而成对。花两性,辐射对称,花托凸隆或凹陷,花被与雄蕊常愈合成1碟状、钟状、杯状、坛状或圆筒状的花筒(floral tube或 hypanthium),此花筒常被称为萼筒或花托筒,花萼、花冠和雄蕊看起来从花筒上面长山;萼裂片5;花瓣5,分离,稀缺如,覆瓦状排列;雄蕊常多数,花丝分离;花粉形态比较一致,长球形至扁球形,常具3—(稀4)孔沟或拟孔沟,外壁往往具条纹状、细网状的雕纹;子房上位或下位,心皮多数至1个,分离或联合,每心皮有1至数个倒生胚珠。果实有核果、梨果、瘦果、蓇葖果等。种子无胚乳。染色体:X=7、8、9、17。
  本科有100属,3000余种,主产北半球温带,我国有51属,1000余种,全国各地均产。
  本科根据心皮数、子房位置和果实的特征分为4个亚科(图8-62)。
  亚科Ⅰ.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木本。常无托叶,心皮通常5个(偶12至1)分离或基部联合,蓇葖果,少蒴果。
  1.绣线菊属(Spiraea) 小灌木,无托叶。花筒浅杯状,伞房花序;萼片、花瓣各5;雄蕊15—60;心皮5—2,分离。蓇葖果。南北各省均产。常栽培,供观赏。光叶绣线菊[S.japonica var.fortunei(Planch.)Rehd.],叶披针形,渐尖,基部圆形,背面灰白色。花红色。产长江流域各省区。庭园栽培。绣球绣线菊(翠兰茶)(S.blumei G.Don),叶菱状卵形,3浅裂,背面灰白色。花白色。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中华绣线菊(铁黑汉条)(S.chinensisMaxim.),叶两面有毛,分布很广。
  2.珍珠梅属(Sorbaria)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花小,为顶生圆锥花序;花瓣5;雄蕊20-50;心皮5,稍合生。蓇葖果具多数种子。产我国西南部和东北部。华北珍珠梅[S.kirilowii(Regel) Maxim.],圆锥花序无毛;雄蕊20;花柱稍侧生。分布在我国北部至东部,常栽培。
  野珠兰(Stephanandra chinensis Hance),叶缘有重锯齿,锯齿直达尾状的先端。 圆锥花序。产长江流域。茎皮纤维可造纸,根入药。白鹃梅(金瓜果)[Exochorda racemosa(Lindl.)Rehd.],叶先端钝或急尖,有时有齿;雄蕊5;心皮结合。蒴果,有5棱脊。产江苏、浙江、江西。
  亚科Ⅱ.蔷薇亚科(Rosoideae)
  木本或草本。叶互生,托叶发达。周位花;心皮多数,分离,着生于凹陷或突出的花托上,子房上位,每心皮含胚珠2—l个。聚合瘦果。
  1.蔷薇属(Rosa) 灌木。皮刺发达,羽状复叶,托叶常贴生于叶柄上。萼筒与花托结合成壶状;萼裂5;花瓣5;雄蕊多数,生于花筒口部;心皮多数,分离。多数瘦果集于肉质的花筒内,组成1聚合果称“蔷薇果”。广布北温带和热带的高原。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常见的有玫瑰(R.rugosa Thunb.),叶皱缩,茎多皮刺和刺毛,花玫瑰红色。原产华北,各地栽培。花作香料,花及根入药。月季(R.chinensis Jacq.),托叶有腺毛。萼有羽状裂片,花大型,少数至单生。原产我国。花和根供药用。金樱子(R.laevigata Michx.),3小叶复叶,光亮。花单生,白色。果梨形,密布刺。广布于华东、华中、华南。果可熬糖、酿酒,根及果入药。多花蔷薇(野蔷薇)(R.multiflora Thunb.),小叶9,伞房花序,花白色。我国广布。花入药,称“白残花”,果及根也供药用。
  2.悬钩子属(Rubus) 灌木,多刺。单叶或复叶。萼宿存,5裂;花瓣5;雄蕊多数;雌蕊多数,核果小,集生于膨大的花托上,构成聚合果。掌叶覆盆子(R.chingii Hu),叶掌状3—7裂,聚合果红色。产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果可食及酿酒,根和果入药。茅莓(红梅消)(R.parvifolius L.),3小叶,钝头,背面有密白毛。分布几遍全国。果生食、熬糖和酿酒;叶及根皮提制栲胶;根、茎、叶均可入药,能舒筋活血,消肿止痛。覆盆子(R.idaeus L.),5小叶复叶,产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新疆。果入药,补肾明目。插田泡(R.coreanus Miq.)果亦作覆盆子入药,广布于长江中、下游至西北。
  本亚科还有多种经济植物,如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羽状复叶,小叶间有附属小叶,花部4基数,短穗状花序,根为收敛止血药。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原产南美,栽培,聚合果食用。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具长匍匐茎,3小叶复叶,全国广布,全草药用。龙芽草(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羽状复叶,小叶大小间杂,花黄色,分布几遍全国。全草入药,为收敛药,并有强壮止泻作用。棣棠花[Kerriajaponica(L.)DC.],灌木,枝绿色。叶卵形,重锯齿,尾尖。花黄色,萼裂5,花瓣5,雄蕊多数,心皮5。瘦果。分布在华中、华东至华南。花入药,栽培供观赏。
  亚科Ⅲ.苹果亚科(Maloideae)
  木本。有托叶。心皮2—5,多数与杯状花筒之内壁结合成子房下位,或仅部分结合为子房半下位。每室有胚珠2—1个。梨果。
  1.梨属(Pyrus) 叶近卵形。花柱2—5条,离生,果肉有石细胞,果实梨形。沙梨[P.pyrifolia(Burm.f.) Nakai],产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果食用,并作药用。
  2.苹果属(Malus) 叶近椭圆形。花柱基部结合。果肉无石细胞,果实苹果形。苹果(西洋苹果)(M.pumila Mill.),萼与花梗有毛,果扁圆形,两端凹,原产欧洲、西亚,我国北部至西南有栽培,果鲜食或加工酿酒。花红(沙果,林檎)(M.asiatica Nakai),果扁球形,较小,产于我国北部至西南。果鲜食或加工制果干、果丹皮及酿果酒。垂丝海棠[M.halliana Koehne],果梗细长,花下垂。原产我国西部。栽培供观赏。
  本亚科还有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果球形,黄色或橘黄色。产我国长江流域、甘肃、陕西、河南。果食用,叶药用。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果红色,近球形,直径l—1.5厘米。产我国北部,果鲜食,制果浆、果糕,并可药用。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 Koehne],果长椭圆形,暗黄色,木质。产华东至华南。果药用,治关节痛,肺病等症。
  亚科Ⅳ.梅亚科(Prunoideae)
  木本。单叶,有托叶,叶基常有腺体。花筒凹陷呈杯状,心皮1,子房上位,胚珠2个,斜挂。核果。内含1种子。
  1.李属(Prunus) 侧芽单生,顶芽缺,花叶同放,子房和果实光滑无毛。李(P.salicinaLindl.),叶倒卵状披针形。花3朵同生,白色。果皮有光泽,并有蜡粉,核有皱纹。我国广布。果食用,核仁、根、叶、花、树胶均可药用。
  按侧芽数、子房和果实是否被毛、花叶是否同放等特征,桃、杏2类植物已从传统的李属(Prunus)中分出。
  2.桃属(Amygdalus) 侧芽3,具顶芽,果核常有孔穴。桃(A. persica L.)(图8-63),叶披针形。花单生,红色。果皮被密毡毛,核有凹纹。主产长江流域。果食用,桃仁(胚)、花、树胶、枝、叶均可药用。有蟠桃(A.persica var.compressaBean)、垂枝桃、白花碧桃等诸多变种。榆叶梅(A.triloba Lindl.),叶顶端常3裂,叶缘有不等的粗重锯齿。花粉红,先叶开放。产我国东部、北部。栽培供观赏。
  3.杏属(Armeniaca) 侧芽单生,顶芽缺。花先叶开放;子房和果实常被短毛。杏(A.armeniaca Lam.),叶卵形至近圆形,先端短尖或渐尖。花单生,微红。果杏黄色,微生短柔毛或无毛。核平滑 我国广布,果食用,杏仁(胚)入药。梅(A.mume Sieb. et Zucc.),叶卵形,长尾尖。花1—2朵,白色或红色。果黄色,有短柔毛,核有蜂窝状孔穴。分布全国,果食用,并可入药,花也供药用,木材作雕刻,算盘珠等用。
  4.樱属(Cerasus) 幼叶对折式,果实无沟,不同于上述3属。樱桃[C.pseudocerasus(Lindl.)G.Don],花梗多毛,萼片反折。山樱花[C.serrulata(Lindl.)G.Don],花梗无毛,萼不反折。郁李[C.japonica(Thunb.)Lois.],灌木,叶顶端尾状长尖,基部近圆形。
  蔷薇科是l个重要的经济科,许多种果树和花卉都原产我国,相传神农时代已引种野蔷薇。晋代(公元405年)以后栽培更为普遍,我国的月季、茶香月季(R.odorata)分别于1789年和1810年传入欧洲,把反复开花的遗传性带到了欧洲,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月季种质,成为现代月季的鼻祖,到目前月季品种已达6 000多个,几乎所有高级的现代月季,都有中国月季的“血统”。我国果树栽培据有文字考证的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桃、李、梅、唐棣、木瓜等,已在《诗经》中提到,汉朝以后又发展了嫁接技术,表明了我国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
  本科重点特征 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花托凸隆至凹陷;花部5基数,轮状排列;花被与雄蕊常结合成花筒;子房上位,少下位。种子无胚乳。
  蔷薇目似起源于木兰目的毛茛科。因为它们都是两性花,异被花,5基数,花被两轮。通过花萼结合,花被轮状排列,定数,演化为蔷薇目。
二十二、豆目(Fabales)
  木本或草本。常有根瘤。单叶或复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花两性,5基数;花萼5,结合;花瓣5,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雄蕊多数至定数,常10个,往往成两体;雌蕊1心皮1室,含多数胚珠。荚果。种子无胚乳。染色体:X=5—14。
  本目植物依据花的形状及花瓣排列的方式。可分为3个科(图8-64)。
  (一)含羞草科(Mimosaceae) * K(3-6) C(3-6,(3-6) A∞(3-6) G1:1
  木本,稀草本。叶1—2回羽状复叶。花辐射对称,穗状或头状花序;花瓣幼时为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稀与花瓣同数;花粉多为复合花粉,复合体为4个(即四合花粉)或4的倍数(16或32),单花粉具3孔沟,外壁光滑或具颗粒、瘤等;荚果有的具有次生横隔膜。染色体:X=8、11—14。
  本科约50属,300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产 6属,引种7属,共30余种。
  合欢(马缨花)(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图8-65),乔木,二回羽状复叶,小叶线状,矩圆形,中脉偏斜。头状花序;萼片、花瓣小,不显著;花丝细长,淡红色。产华东、华南、西南、辽宁等地。栽培作行道树。树皮和花药用。
  含羞草(Mimosa pudica L.),二回羽状复叶,羽片2—4个,掌状排列,受到触动即闭合而下垂。萼钟状有8个小齿;花瓣4;雄蕊4。原产美洲,现已归化于热带各地,是我国广东常见的杂草,全草药用。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乔木,叶片常退化,叶柄扁化成叶状。头状花序腋生,黄色。华南常见,性耐旱,根系有大量根瘤菌,为荒山造林及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本科重点特征 花辐射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常多数;荚果。
  (二)苏木科(云实科)(Caesalpiniaceae) ↑K(5) C5 A10 G1:1
  木本。花两侧对称;花瓣常成上升覆瓦状排列,即最上方的1花瓣最小,位于最内方;雄蕊10或较少,分离,或各式联合;花粉单粒,扁球形至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具网状、颗粒状(或瘤状)或条纹——网状雕纹,因种、属而有很大差别。荚果,有的有横隔。染色体:X=6—14。
  本科约150属,22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20属,100余种。
  云实(Caesalpinia sepiaria Roxb.)(图8-66),有刺灌木,常蔓生。二回羽状复叶。花黄色。产长江以南各省区。根、果药用。紫荆(CercischinensisBunge),单叶,圆心形。花紫色簇生,假蝶形花冠。原产我国及日本。栽培供观赏,树皮、花梗为治疮疡要药。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L.),叶圆形至阔卵形,先端2裂。花粉红色或白色,发育雄蕊5个。分布于我国福建、两广和云南,栽培作行道树。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落叶乔木,刺圆锥形,常分枝。一回羽状复叶。荚近伸直。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木材供车辆、家具等用;荚果煎汁可代皂;枝刺、荚瓣、种子入药。
  本科还有决明(CassiaobtusifoliaL.),羽状复叶具小叶6枚。种子近菱形,有光泽,供药用。凤凰木(Delonix regia(Bojea)Raf.),落叶乔木。二回羽状复叶,长20—60厘米。原产非洲,全世界热带地区常见栽培。我国南部有引种,植为行道树。苏木(苏方)(Caesalpiniasappan L.),灌木或乔木,有疏刺,二回羽状复叶。分布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心材红色,可提取红色染料;根可提取黄色染料;干燥的心材供药用。
  本科重点特征 花两侧对称;花瓣上升覆瓦状排列;雄蕊10或较少,常分离。荚果。
  (三)蝶形花科(Fabaceae,Papilonaceae) ↑K(5) C5 A(9)1,(5)(5),(10),10 G1:1
  木本至草本。叶为单叶、3小叶复叶或一至多回羽状复叶,有托叶和小托叶,叶枕发达。花两侧对称;花萼5裂,具萼管;蝶形花冠,花瓣下降覆瓦状排列,即最上方1片为旗瓣,位于最外方;雄蕊10,常为两体雄蕊,成(9)与1或(5)与(5)的两组,也有10个全部联成单体雄蕊或全部分离的;花粉的形状、大小及外壁的构造因种、属不同而异,多为长球形,少数近球形至扁球形,多具3孔沟,少数为3孔或6孔,或3沟,外壁多具网状雕纹。荚果。染色体: X=5—13。
  本科约440属,12000种,分布于全世界。我国产 103属,引种 11属,共 1000余种,全国各地均产。
  大豆[Glycine max(L.)Merr.],原产我国,主产东北,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世界各地广泛栽培。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著名的油料作物。原产巴西,我国广泛栽培,种子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碗豆(Pisum sativum L.)及蚕豆(Vicia faba L.)(图8-67)是全世界普遍栽培的豆类作物。其他常见的食用豆类有豇豆[Vigna sinensis(L.)Savi]、菜豆(Phaseolusvulgaris L.)、赤豆(P.augularis Wight)、绿豆(P.radiatus L.)、刀豆[Canavalia gladiata(Jacq.)DC.]、木豆 [Cajanus cajan(L.)Millsp.]和扁豆(Dolichos lablab L.)。
  作牧草和绿肥用的有苜蓿属(Medicago)、草木樨属(Melilotus)、车轴草属(三叶草属)(Trifolium)、野豌豆属(巢菜属)(Vicia)、兵豆(Lens culinaris Medic.)、百脉根(Lotuscorniculatus L.)、猪屎豆属(野百合属)(Cro-talari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ers.]。
  作纤维用的有热带产的猪屎豆属,其中以菽麻(太阳麻、印度麻)(Crotalaria juncea L.)为最著名,田菁和葛属(Pueraria)的茎皮纤维,可代黄麻和作人造棉的原料。
  作药用的种类很多,达200种以上,有些是名贵的药材,常见的有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黄芪(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和内蒙黄芪(A.mongolicus Bunge)的根入药,有滋肾补脾,止汗利水,消肿排脓之效。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和香花崖豆藤(Millettiadielsiana Harms ex Diels)的根和藤,中药名鸡血藤,有补血行血,通经活络的效用。此外,还有鱼藤(Derris trifoliata Lour.)、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 Hance)、补骨脂(破故纸)(Psoralea corylifolia L.)、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槐(Sophora japonica L.)等多种。
  作染料的有木蓝 (Indigofera tinctoria L.),广植于世界各地。作观赏的有锦鸡儿属(Caragana spp.)、香碗豆属(Lathyrus)、紫藤属(Wisteria)、刺桐属(Erythrina)、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等多种。
  材用的有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心材红棕色,可供制乐器,优质家具,俗称“红木”。还有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等均为优良的材用树种。
  黄檀又是放养紫胶虫的优良寄主。田菁的胚乳含有胶质,用于开采石油时的压裂液中,可提高油井喷油量几倍至十几倍。
  本科重点特征 花两侧对称;花瓣下降覆瓦状排列;雄蕊10,常结合成两体或单体。荚果。
  许多分类学家曾将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3科作亚科处理,放在豆科(Leguminos-ae)中,置于蔷薇目下。不论哪一种处理,都承认这3个科或亚科是1个以荚果联系起来的自然群,克朗奎斯特倾向于按照被子植物分科的习惯界限,处理成3个科,就像十字花科与白花菜科;伞形科(Apiaceae)与五加科;夹竹桃科与萝藦科等亲缘关系密切的类群各自独立为科一样。
  本目的演化趋势是雄蕊群由不定数到定数,由分离到结合,花冠由整齐趋向不整齐。
  豆目的化石发现甚早,含羞草科发现于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北美洲和欧洲,苏木科亦见于上白垩纪的非洲,蝶形花科的黄檀属(Dalbergia)见于上白垩纪的格陵兰,由此可见,豆目的3个科,在上白垩纪已分化出来,第三纪以后科、属不断加多,如决明属、槐属、刺槐属、紫荆属、围涎树属(Pithecellobium)、皂荚属、香槐属(Cladrastis)等,皆为木本类型,以后又逐渐演化出草本类型,如甘草属,藊豆属、苜蓿属。目前热带豆科仍以木本的含羞草科和苏木科为主,而温带地区则以草本的蝶形花科为主。
  豆目起源于蔷薇科的梅亚科,或者和梅亚科有一共同的祖先。由单一的心皮演化为荚果,但还保留着结合的萼筒、发达的托叶和5基数、轮状排列的花。在含羞草科中,花为辐射对称,雄蕊多数、分离,但已有一定的分化,如雄蕊有时定数,有一定的结合;在苏木科,受昆虫传粉的选择,其雄蕊变为不整齐,花瓣开始有分化,终于形成紫荆属那样的假蝶形花冠,但旗瓣隐于内方,雄蕊仍分离。蝶形花冠是进一步向虫媒方向演化的结果:旗瓣的作用加强了,大而显著,突出于外上方,龙骨瓣也结合,使雌、雄蕊往往当昆虫到达时才露出,雄蕊也以(9)与1,(5)与(5),或成单体方式结合,花瓣的曲屈和胼胝体的存在,使它能在承受昆虫压力变形以后,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荚果的胚珠有多数,也有少数,甚至简化到1个。
二十三、桃金娘目(Myrtales)
  木本,稀草本。单叶,全缘,常对生,无托叶。茎内常有双韧维管束。花两性,整齐,5或4基数,稀6基数(千屈菜科);雄蕊2倍于花瓣,成2轮,与花瓣同数或多数;雌蕊群常减少,子房多室至1室,花柱1,柱头头状,子房由上位至下位,胚珠1至多数,中轴胎座,胚乳存在或缺。
  本目包括桃金娘科、千屈菜科(Lythraceae)、瑞香科(Thymelaeaceae)、菱科(Trapaceae)、安石榴科(Punicaeae)、柳叶菜科(Onagraceae)、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等12个科。
  桃金娘科(Myrtaceae) * K(3-∞) C4-5 A∞ (2-5:2-5)
  常绿木本。单叶,全缘,革质,对生或轮生,具透明油点,无托叶。花两性,轴射对称;萼3—多裂,萼筒略与子房合生;花瓣4—5,着生于花盘边缘,或与萼片连成1帽状体;雄蕊多数,在芽内曲折或内卷,花丝分离或连成管状或成簇与花瓣对生,药隔顶端常有1个腺体,常有不具花药的雄蕊;子房下位,多室至1室,中轴胎座,稀侧膜胎座,胚珠多数。浆果、核果,或蒴果。种子无胚乳,胚直生。染色体:X=6—9,多为11。
  本科有100属,30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产于美洲和大洋洲。我国原产8属,67种,引种5属,69种。
  桉属(Eucalyptus)叶有边脉,有香气。萼片和花瓣合成帽状体。原产大洋洲,多为高大乔木。我国引种桉树约有80多年的历史,80余种。常见的有桉(大叶桉)(E.robusta Sm.),叶卵状披针形。细叶桉(E.tereticornis Sm.),树皮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叶狭长披针形。蓝桉(E.globulus Labill.),树干灰蓝白色,叶披针形,苗枝上叶对生,无柄,心形,蓝白色;新枝上叶披针形,互生。桉树木材耐腐可作枕木,桥梁等用;枝叶可提取各种不同的桉油,油的主要成分包括桉叶醇、蒎烯、香草醛、松油烃等,在工业、医药和选矿上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目前用于大量生产精油的有窿缘桉(E.exserta F.V.Muell.)、柠檬桉(E.citriodora Hook,f.)、赤桉(E.camaldulensis Dehnh.)、蓝桉等。
  蒲桃[Syzygiumjambos(L.)Alston],乔木,叶对生,长椭圆状披针形,浆果核果状,球形或卵形,可生食或作蜜饯,为良好的防风固沙植物和观赏植物,产两广、云南。桃金娘(岗稔)(Rhodomyrtus tomentosa(Ait.) Hassk.),叶椭圆形,革质,离基3出脉。果可食用、药用和酿酒,产我国南部。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原产美洲,我国南部栽培,有时逸为野生。浆果香甜,富含维生素C;叶含芳香油,能健胃;树皮亦入药。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aL.),大乔木,树皮灰白色,厚而疏松,薄片状剥落。叶狭椭圆形。花乳白色。蒴果半球形。原产澳大利亚。我国南部栽培作行道树;叶可提取芳香油,供药用及工业用。
  本科重点特征 常绿木本,单叶,全缘,革质,对生或轮生,具透明油点。花两性,5基数,子房下位,中轴胎座。
  在本目中,桃金娘科的化石发现于白垩纪,千屈菜科见于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瑞香科的瑞香属(Daphne)见于上渐新世。由此可见桃金娘目至少起源于上白垩纪,而在第三纪时就进行了多方面的演化,它是从蔷薇目发出的一个独立分支,它和蔷薇目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凹陷的花托,两重花被,5基数的整齐两性花,多数分离的雄蕊,大多数无胚乳。桃金娘目是通过油腺的发达,萼筒进一步的加深,并与子房结合形成子房下位,中轴胎座,以及花部由5基数变为4基数演化而来,同时花柱亦合而为一,雄蕊由多数趋于定数,往往两轮,这种雄蕊的退化似乎是异花传粉的结果。
二十四、红树目(Rhizophorales)
  本目仅红树科一科,形态特征同科。
  红树科(Rhizophoraceae) K3-16 C3-16 A6-∞ (2-6)
  常绿灌木或乔木。单叶对生,托叶早落,稀豆生而无托叶,革质。花两性,整齐,单生或丛生于叶腋,或为聚伞花序;萼片4—5,偶3或16,基部结合成筒状;花瓣与萼片同数;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或无定数,常与花瓣对生;子房下位或半下位,2—6室,稀1室,每室常有2个胚珠。果革质或肉质,通常不开裂,很少为葫果;生于海滩的红树类树种,果实成熟后,种子在母树上即发芽,至幼苗长大后始坠入海滩淤泥中繁殖,为典型的“胎生植物”;生于山区的种类,种子有胚乳,不能在母树上发芽。染色体:X=8、9。
  本科约有16属,120种,分布于东南亚、非洲及美洲热带地区,有若干属植物,生长于热带潮水所及的海滨泥滩上,常与海桑科(Sonneratiaceae)、马鞭草科(Ver- benaceae)等植物组成红树林。我国有6属,13种,1变种,产西南至东南部,以华南沿海为多。
  红树属(Rhizophora)叶交互对生,革质;托叶披针形。萼4裂;花瓣4,全缘;雄蕊8—12;子房半下位,2室(图8—68)。果下垂围有宿存、外反的萼片。种子于果离母树前发芽,胚轴突出果外成长棒状。红树(R.apiculata Bl.)(图8-69),产海南省。生于海岸潮水所及的泥滩上,当潮涨时,没入水中,有海中森林之观。为海岸防浪护堤树种。
 
  本科重点特征 叶革质。雄蕊多数;花药2室或多室;子房每室常有2个胚珠;胚有绿色子叶,屡见果实尚留母树时,种子即在果实内发芽。
  关于红树科的适当分类位置,还存在一些难题。传统的分类将它归入桃金娘目,可是桃金娘目几乎都具有红树科所缺少的内生韧皮部,托叶不发达或缺如,种子通常无胚乳或具少量胚乳,几乎都具单穿孔导管;而红树科有大型生于叶柄间的托叶,种子胚乳发达,大多数具梯纹导管。此外,桃金娘目含生物碱较少,而红树科中所含的生物碱是桃金娘目中所没有的。因此,将红树科列入桃金娘目似乎是不合适的。最近克朗奎斯特在他修订了的分类系统中,将红树科独立成为红树目。
二十五、檀香目(Santalales)
  草本或木本,常寄生或半寄生。叶互生或对生,或退化。花两性或单性,花被一种,稀具花冠;雄蕊通常和花被片同数,对生;雌蕊由2—5心皮合成;子房上位至下位,常1室。核果、浆果或坚果状,稀为蒴果状;种子具丰富胚乳。
  本目包含铁青树科(Olacaceae)、檀香科、桑寄生科、槲寄生科、蛇菰科(Balanophoraceae)等10科。
  (一)桑寄生科(Loranthaceae) P4-6 A6 (3-4)
  寄生或半寄生灌木,大多数生于木本植物的茎上,由变态的吸根伸入寄主植物的枝桠中。叶对生或轮生,稀互生,常厚而革质,全缘,有时退化为鳞片状,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整齐或稍不整齐,具苞片或有小苞片;花托贴生于子房;副萼环状,全缘或具齿;花被片4—6,偶3或9,花瓣状,镊合状排列,分离或下部合生成管;雄蕊与花被片同数对生,花丝短,花药1、2、4室;花粉粒通常3裂或三角形,很少球形,2核,具3(稀4)萌发孔;子房下位,通常1室,不形成胚珠,仅具造孢细胞。果实和萼筒结合,成浆果状的假果或核果状果;种子常1颗,无种皮,具胚乳,周围常有一层很粘稠的雀胶液(C10H24O4)物质,为利用鸟类传布的植物。染色体:X=8—12。
  本科约60—70属,700种,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7属,约40余种,广布于南、北各省,但以南部为最盛。
  钝果寄生属(Taxillus),花4基数,花冠两侧对称。果卵圆形或椭圆形,基部钝圆。桑寄生[T.chinensis(DC.)Danser](图8-70),常绿寄生小灌木,常寄生于山茶科、壳斗科、榆科等的树上。叶厚纸质,除嫩叶外,均无毛。花序通常具2朵花;花冠长约2.5厘米,裂片匙形。分布于福建、广东和广西。带叶茎枝供药用。毛叶寄生[T.nigrans(Hance)Danser],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及陕西等地。功用同桑寄生。
  本科重点特征 通常为寄生或半寄生习性,花两性(稀单性),具副萼,花被花瓣状,杯状花托,下位子房。
  (二)槲寄生科(Viscaceae)♂:P2-4 A2-4♀:P3 (3-4:1)
  半寄生灌木,由吸根附着于乔木的枝桠上。叶常对生,多少具有平行脉。花的构造严格地说为单性花,不具副萼,花被萼片状,通常淡绿色或黄色;花被片2—4;雄花的雄蕊与花被片同数而对生,花丝极短;花粉粒多为球形,2核或3核,具3萌发孔;雌蕊由3—4心皮结合而成;子房下位,1室。果为浆果状。染色体:X=10—15。
  本科约7—8属,350种,广布于世界各地,主产热带地区。我国有3属,约14种,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少数见于北部。
  槲寄生属(Viscum)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花被小。槲寄生[V.coloratum(Komar.)Nakai],叶肥厚,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主脉5出,中间3条显著。果圆形,淡黄色或橙红色。寄生于槲、榆、桦、柳、桐、桑、柿、梨、麻栎等树上。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茎叶供药用。
  檀香目在系统演化上学者多认为与卫矛目和鼠李目有关系。也有人提出可能与山龙眼目(Proteales)有联系。
二十六、卫矛目(Celastrales)
  木本,稀为草本。单叶,对生或互生。花大多数较小,两性,稀单性,通常4—5基数;花盘存在或缺;雌蕊由2—数枚心皮结合而成;子房上位,稀为子房下位。果实为蒴果、核果、浆果或翅果。
  本目包含卫矛科、翅子藤科(Hippocrateaceae)、刺茉莉科(Salvadoraceae)、冬青科、茶茱萸科(Icacinaceae)等11科。
  (一)卫矛科(Celastraceae) * K4-5 C4-5 A4-5 G(2-5:1-5:2)
  灌木或乔木,有时蔓生。单叶,互生或对生。花两性或单性,小形,整齐,常带绿色,成腋生或顶生聚伞花序,有时单生;花部4—5基数,稀更多;雄蕊4—5;花粉通常为扁球形或近球形,2核或3核,具3孔沟或有时3孔;花盘显著;子房上位,与花盘分离或联合,1—5室,每室常有2胚珠;花柱短,柱头2—5裂(图8-71)。果为蒴果、浆果、翅果或核果;种子常有鲜艳色彩的假种皮,具胚乳。染色体:X=8、12、16、23、40。
  本科约50属,800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12属,180种,全国均有分布。
  卫矛属(Euonymus)小枝常四棱形。叶对生。花瓣分离;花盘肉质平坦。蒴果,3—5裂。约200种,我国约有100余种。卫矛[E.alatus(Thunb.)Sieb.],枝常有翅,2—4列。花淡绿色;聚伞花序有3—9花。蒴果4深裂。假种皮橙红色。长江中、下游各省及河北、辽宁、吉林广布。枝上的木栓翅为活血破瘀药。白杜(丝棉木)(E.bungeanusMaxim.)(图8-72),叶宽卵形至椭圆状卵形,边缘细锯齿常较深而锐;叶柄细长;枝无栓翅。聚伞花序有3—7花;花药紫色。蒴果粉红色。产我国南、北各地,以至东北辽宁。树皮与根入药。
  本科常见的经济植物尚有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藤状灌木,小枝具皮孔。叶互生。花5基数。蒴果黄色。根、茎、叶、果入药。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藤本灌木。小枝有4—6棱,密生瘤状皮孔及锈色短柔毛。花杂性,5基数。果实具3片膜质翅。根、茎、叶有毒,为著名杀虫药。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 Loes.),无刺灌木。叶宽卵圆形或倒卵形,叶脉两面突起。花白绿色。蒴果倒卵形,种子基部有浅杯状淡黄色假种皮。产云南。亦供药用。
  本科重点特征 多为木本,单叶。花小,淡绿色,聚伞花序,子房常为花盘所绕或多少陷入其中,雄蕊位于花盘之上或其边缘,或在花盘下方。种子常有肉质假种皮。
  (二)冬青科(Aquifoliaceae)♂:K3-6 C4-5 A4-5♀:K3-6 C4-5 G(2-6)
  乔木或灌木,多常绿。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或杂性,小形,整齐;聚伞花序或簇生于叶腋,稀单生;花萼3—6裂,常宿存;花瓣4—5,分离或于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同数;花粉长球形至近球形,2核,具3—4孔沟,外壁具明显的瘤状或棒状雕纹;无花盘;子房上位,3至多室,每室有1—2颗悬垂胚珠(图8-73)。核果,由3至多个分核所组成,每1分核有1个种子,胚乳丰富,胚小,位于胚乳的顶端。染色体:X=9、 10、18、20。
  本科有4属,400种,分布于东、西两半球的热带和温带。我国有1属,约140余种,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和台湾省。
  冬青属(Ilex) 常生长为常绿阔叶林中的小乔木或林下灌木。花雌雄异株或杂性株;萼裂片、花瓣及雄蕊常4数。果为浆果状核果。冬青(I.purpurea Hassk.)(图8-74),常绿乔木。叶缘有疏生的浅圆锯齿,无毛。花淡红紫色。根皮、叶及种子入药。毛冬青(I.pubescensHook.et Arn.),常绿灌木。分枝近四棱形,密被粗毛。叶密生短毛。花粉红或白色。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区。根含有效成分为黄酮苷,药用有特效。铁冬青(I.rolunda Thunb.),树皮含冬青苷A和B,药用。枸骨(I.cornuta Lindl.),产长江中、下游各省。叶、果实是滋补强壮药。
  本科重点特征 木本。托叶小或缺。花单性异株,或杂性,常簇生或成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无花盘。
  卫矛目可能来自蔷薇目,并与鼠李目平行发展。
二十七、大戟目(Euphorbiales)
  木本,少数为草本。单叶,有时为复叶。花单性,通常较小,常无花瓣;雄蕊多数至1个;花盘存在或缺如;雌蕊由2—5(稀多数)心皮合成;子房上位,多室,常3室,胚珠每室1—2。种子有丰富的胚乳。
  本目包含黄杨科(Buxaceae)、大戟科等4科。
  大戟科(Euphorbiaceae)* ♂:K0-5 C0-5 A1-∞♀:K0-5 C0-5 G(3:3:1-2)
  乔木、灌木或草本,常含乳状汁。具各种不同习性,偶有似仙人掌科或石南型植物。单叶,稀为复叶,互生,有时对生,具托叶。花序为聚伞花序、杯状花序,或总状花序和穗状花序;花单性,双被、单被或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雄蕊5至多数,有时较少或只有1个,花丝分离或合生;花粉大多数为长球形,少数为球形或扁球形,2—3核,有很多不同类型,但大多数为3孔沟,有时具特殊的散孔类型,称为crotonoid(来自Croton属),花粉外壁多具网状雕纹或颗粒状雕纹;子房上位,常3室,每室有1—2个悬垂胚珠(图8-75)。蒴果,少数为浆果或核果;种子有胚乳。染色体:X=6—11、12。
  本科约300属,8000种,广布全世界,主产热带。我国约有66属,360余种,主产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本科是一个热带性大科,多为橡胶、油料、药材、鞣料、淀粉、观赏及用材等经济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有些种类有毒,可制土农药。
  1.油桐属(Vernicia) 乔木,含乳状汁。叶全缘,或3—7裂;叶柄长,近顶端具2腺体。圆锥状聚伞花序,花雌雄同株;萼2—3裂;花瓣5;雄花有雄蕊8—20;雌花子房3—5室。核果大形。种子富含油质。油桐[V.fordii(Hemsl.)Airy-Shaw](图8-76),叶卵状或卵状心形。花白色,有黄红色条纹。果皮平滑。分布在淮河流域以南,主产地是四川、湖南、江西、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种仁含油量46-70%,榨出的油称为桐油。桐油是我国闻名世界的特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70%,油的性能极好,是油漆及涂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木油桐(千年桐)(V.montana Lour.),叶常3—5裂。果实具3条锐棱和多数凸出的网纹。主产于珠江流域。种子亦可榨油,但质量较差。
 
  2.蓖麻属(Ricinus) 仅有蓖麻(R.communis L.)(图8-77)1种。一年生草本(在热带地区成小乔木状)。单叶,掌状5—11裂。花单性同株,无花瓣;雄花具多数雄蕊,花丝多分枝;雌花子房3室。蒴果有软刺。种子有明显的种阜,种皮光滑有斑纹。原产非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种子含油率为69—73%,供工业和医药上用;叶可饲养蓖麻蚕。
  3.乌桕属(Sapium) 乔木或灌木,有乳状汁液。叶柄顶端有2腺体。花单性同株,无花瓣。蒴果。常见的有乌桕[S.sebiferum(L.)Roxb.],落叶乔木。叶近菱形或菱状卵形。蒴果近球形;种子黑色,外被白蜡层。产秦岭、淮河流域以南各省。为我国南方重要工业油料植物,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种子蜡层为制造蜡烛和肥皂原料;木材供制家具、农具。
  4.橡胶树属(Hevea) 高大乔木,有乳状汁。三出复叶;叶柄顶端有腺体。花小,单性同株,成圆锥状聚伞花序;萼5齿裂,无花瓣。蒴果。橡胶树(H.brasiliensis Muell.-Arg.)(图8-78)为最优良的橡胶植物。原产巴西,我国台湾、海南、云南有栽培。
 
  5.大戟属(Euphorbia) 草质,木质或无叶的肉质植物,有乳状汁。叶互生或对生。花序为杯状的聚伞花序,外观似一朵花,外面围以绿色杯状的总苞,有4—5个萼状裂片,裂片和肥厚肉质的腺体互生;内面含有多数或少数雄花和1雌花;花单性,无花被;雄花仅具1雄蕊,花丝和花柄间有关节;雌花单生于杯状花序的中央而突出于外,由1个3心皮雌蕊所组成,子房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上部每个再分为2叉。蒴果。约2000种,分布于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有60种以上。泽漆(E.helioscopia L.)(图8-79),草本。叶倒卵形或匙形。茎顶端具5片轮生叶状苞;多歧聚伞花序顶生。蒴果无毛。除新疆、西藏外,分布几遍全国。全草入药。大戟(E.pekinensis Rupr.),叶长圆形以至长椭圆形或近于披针形。蒴果表面具疣状凸起。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根入约。一品红(E.pulcherrima Willd.),灌木。上部之叶较狭,开花时朱红色,甚美丽。原产墨西哥一带。常栽培供观赏。
  本科包含有多种重要植物,除上述属种外,尚有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块根肉质,含大量淀粉,可作粮食或工业用原料。但含氰酸,食前必须浸水去毒。原产巴西,我国南方有栽培。巴豆(Croton tiglium L.),种子含巴豆油及蛋白质(包含有毒蛋白及巴豆毒素),均有剧毒,为强烈泻剂。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种子含干性油,可作桐油的代用品;根、叶药用。
  本科重点特征 有时含乳状汁。单性花;子房上位,常3室,中轴胎座,胚珠悬垂。
  大戟科的营养体和化学特征以及花粉形态,在同一科内有很大差别。因此,它的系统位置,学者有不同的意见,在恩格勒植物分科纲要(第12版)中,本科列入牻牛儿苗目,塔赫他间的系统,大戟目与锦葵目接近,同列入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克朗奎斯特认为,大戟目来源于卫矛目,共属于蔷薇亚纲(Rosidae)。
二十八、鼠李目(Rhamnales)
  常为木本或藤本。单叶,少数为复叶,互生,偶对生。花两性或单性,整齐,萼片与花瓣同数,雄蕊一轮与花瓣对生;花盘围绕子房,子房2—5室,每室1—2个胚珠。种子有胚乳。
  本目包含鼠李科、火筒树科(Leeaceae)和葡萄科3个科。
  (一)鼠李科(Rhamnaceae) * K5-4 C5-4-0 A5-4 G(4-2)
  乔木或灌木,直立或蔓生,偶有草本,常具刺。单叶,常互生,叶脉显著,常有托叶。花小,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多排成聚伞花序;萼5—4裂;花瓣5—4或缺;雄蕊5—4,与花瓣对生;花粉近球形至扁球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具3孔沟,外壁层次不清,表面为较模糊的细网状雕纹;花盘肉质;子房上位或一部分埋藏于花盘内,2—4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4裂(图8-80)。果实为核果、蒴果或翅果状。染色体:X=10、11、12、13。
  本科约55属,900种,分布于温带及热带。我国有14属,133种,32个变种,南北均有分布,主产长江以南地区。
  枣(Ziziphus jujuba Mill.)(图8-81),乔木。小枝有细长刺,刺直立或钩状。单叶,具基出三脉。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核果大,熟时深红色,核两端锐尖。我国特产,主产区是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等省,现全国各地广为种植。果味甜,供食用,有滋补强壮之效;干果、根和树皮入药。酸枣(一名棘)(Z.jujuba var.spinosus Hu),多刺灌木。核果味酸,核先端圆钝。产华北,中南各省也有。北拐枣(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落叶乔木。叶宽卵形,三出脉。核果球形,果柄肉质,扭曲,红褐色。果实入药;肥厚肉质果柄含糖,味甜可生食和酿酒。冻绿(Rhamnus utilis Decne.),小枝顶端针刺状。花单性, 4基数。核果球形,2核。果实和叶可提制绿色染料。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 Brongn.)攀援灌木。叶有侧脉8—12对。圆锥花序顶生。栽培供观赏。
  本科重点特征 单叶,不分裂,花周位,雄蕊和花瓣对生,花瓣常凹形,胚珠基生。
  (二)葡萄科(Vitaceae,Ampelidaceae) * K5-4 C5-4 A5-4 G(2)
  藤本或草本,常借卷须攀援。单叶或复叶。花两性或单性异株,或为杂性,整齐,排成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常与叶对生,花萼4—5齿裂,细小;花瓣4—5,镊合状排列,分离或顶部粘合成帽状;雄蕊4—5,着生在下位花盘基部,与花瓣对生;花粉长球形至近球形,2—3核,具3孔沟,外壁两层,表面往往具网状雕纹;花盘环形;子房上位,通常2心皮组成,2—6室,每室有1—2个胚珠(图8-82)。果为浆果,种子有胚乳。染色体:X=11—14、16、19、20。
  本科约12属,700余种,多分布于热带至温带地区。我国有8属,112种,南北均有分布,多数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葡萄(Vitis vinifera L.)(图8-83),落叶木质藤本,茎皮成片状剥落;髓褐色。叶近圆形或卵形,3—5裂,基部心形。花瓣粘合成帽状脱落;圆锥花序。果除生食外,还可制葡萄干或酿酒;酿酒后的皮渣可提取酒石酸;根和藤可药用。蛇葡萄[Ampelopsis sinica (Miq.)W. T.Wang] ,落叶木质藤本,髓白色。花瓣展开;聚伞花序。根皮入药。
  本科重点特征 具有攀援体态;茎常为合轴生长,有卷须。花序多与叶对生;雄蕊与花瓣对生;子房常2室,具中轴胎座。浆果。
  本目中火筒树科与葡萄科的关系更为密切。鼠李目起源于蔷薇目,很可能与卫矛目来自一个具外轮对萼雄蕊的(diplostemonous)共同祖先,由于外轮雄蕊消失而形成雄蕊对瓣的鼠李目,和由于对瓣雄蕊的消失而形成卫矛目。此外,根据血清学的亲缘关系研究,也表明了鼠李科和卫矛科的紧密关系。
二十九、无患子目(Sapindales)
  木本,稀为草本。叶互生、对生或轮生,复叶或单叶。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少数为两侧对称,异被,通常4—5基数;雄蕊多为8或10,2轮,稀为4—5或更多;花盘常存在;雌蕊常由2—5枚心皮组成;子房上位,每室1—2个胚珠,稀多数。
  本目包含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无患子科、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槭树科、橄榄科(Burseraceae)、漆树科、苦木科(Simaroubaceae)、楝科(Meliaceae)、芸香科、蒺藜科等15科。
  (一)无患子科(Sapindaceae) *↑K5-4 C5-4 A10-8 G(3)
  乔木或灌木,稀为攀援状草本。叶互生,通常羽状复叶,稀单叶或掌状复叶;无托叶。花两性,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常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萼片4—5;花瓣4—5,有时缺;花盘发达;雄蕊8—10,2列;花粉扁球形,少数为近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角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至圆形,2核,多数具3(稀4)孔沟,少数仅具3孔,多数花粉外壁具网状或条纹状雕纹;子房上位,通常3室,稀更少或更多室,每室有1—2个胚珠。果实为蒴果、核果、浆果、坚果或翅果。种子无胚乳。间有假种皮。染色体:X=11、15、16。
  本科约150属,2000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25属,53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图8-84),乔木。羽状复叶。圆锥花序。果实常由1个分果(偶2分果)所成。产长江以南各省及台湾、湖北西部。根和果均入药;种子可榨油;果皮含无患子皂素,可为肥皂的代用品。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幼枝生锈色柔毛。有花瓣。果实初有疣状突起,后变光滑。假种皮白色,多肉质,味甜。产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果食用,并为滋补品。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小枝有白色小斑点和微柔毛。无花瓣。果实有小瘤状突起。种子为白色、肉质、多汁而味甜的假种皮所包。产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东南部,四川、台湾有栽培。假种皮食用。特产于我国北部的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落叶灌木和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花杂性;圆锥花序。种子油供食用或工业用。
  本科重要特征 通常羽状复叶。花小,常杂性异株;花瓣内侧基脚常有毛或鳞片;花盘发达,位于雄蕊的外方,具典型3心皮子房。种子常具假种皮,无胚乳。
  (二)槭树科(Aceraceae) * K5-4 C5-4 A8,4,10 G(2)
  乔木或灌木。叶对生,单叶,掌叶裂或为羽状复叶。花两性或单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或雌雄异株,整齐,排成总状、伞房或圆锥花序;萼片与花瓣4—5,稀无花瓣;花盘位于雄蕊内侧或外侧,呈环状,稍浅裂或退化为齿状,稀缺如;雄蕊4—10,通常8;花粉长球形或近球形,具3沟或3孔沟,外壁两层显著,表面具明显条纹状雕纹;子房上位,2室,2裂,与隔膜直角之方向压扁;胚珠每室2个(图8-85)。果为扁平的具翅分果。种子无胚乳。染色体:X=13。
  本科3属,约200种,分布于北温带及热带山地。我国有槭属(Acer)和金钱槭属(Dipte-ronia)两属,约140多种,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地锦槭(A.mono Maxim.),叶5裂,裂片宽三角形,全缘。伞房花序顶生。小坚果扁平,两翅近水平状开展,呈180°的平角。分布很广。木材供制家具、农具用。鸡爪槭(A.palmatum Thunb.)(图8-86),叶5—7裂,边缘具紧贴的锐锯齿。花紫色。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常栽培,供观赏。三角槭(A.buergerianum Miq.),分布很广,常栽培于庭园或作行道树。梣叶槭(A.negundo L.),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瓣及花盘。果翅斜展。原产北美。我国广泛培栽,作行道树或观赏树。
  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 Oliv.),奇数羽状复叶。果实周围具翅;种子位于中央。我国特产,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四川及贵州。
  本科重点特征 叶对生,常掌状分裂。花辐射对称。分果,具翅。
  (三)漆树科(Anacardiaceae) * K(5) C5 A10-5 G(5-1)
  乔木或灌木,树皮多含树脂,单叶互生,稀对生,掌状3小叶或奇数羽状复叶。花小,辐射对称,两性或多为单性或杂性,排列成圆锥花序;双被花,稀为单被(Pistacia属)或无被花;花萼多少合生,5裂,稀3裂;花瓣5,偶3或7;雄蕊5—10,着生于花盘外面基部或有时着生在花盘边缘;花粉多为近球形至长球形,常具3孔沟或具散孔(Pistacia属),外壁表面具明晰网状、条纹状或条纹至网状雕纹;花盘环状或坛状;心皮1—5,子房上位,常1室,少有2—5室,每室具1个倒生胚珠。果实多为核果。种子无或有少量胚乳。染色体:X=7—16。
  本科约60属,600余种,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少数延伸到北温带地区。我国有16属,54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
  1.漆树属(Toxicodendron) 乔木或灌木,树皮具乳液。复叶,互生。花序腋生,聚伞圆锥状或聚伞总状;花小,单性异株;花部5基数。核果,外果皮不被腺毛,中果皮白色、蜡质。
  本属乳液含漆酚,人体接触易引起过敏性皮肤红肿,痒痛,丘疹,误食引起呕吐,疲倦,昏迷等中毒症状。
  漆树[T.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图8-87),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全缘。果序多少下垂;核果。漆树为我国特产,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余各省均产。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甚多。树干韧皮部可割取生漆。生漆在国际市场上占很重要的地位。漆是一种优良的防腐、防锈涂料,有不易氧化、耐酸、耐醇和耐高温的性能,用于涂漆机器、车船、建筑物、家具、电线及工艺品等;种子油供制油墨、肥皂;果皮可取蜡;木材可制家具及供建筑用。
  2.盐肤木属(Rhus) 与漆属的主要区别是圆锥花序顶生。果被腺毛和具节柔毛或单毛,成熟后红色,外果皮与中果皮联合,内果皮分离。
  本属均可作五倍子蚜虫寄主植物,但以盐肤木上的虫瘿较好。盐肤木(R.chinensis Mill.),小叶边缘具粗锯齿,叶片较大,长6—12厘米,宽3—7厘米。分布全国各地。本种为五倍子蚜虫寄主植物,在幼枝和叶上形成虫瘿,称为五倍子。五倍子可供鞣革、医药、塑料和墨水等工业上用;种子可榨油;根、叶、花及果均可供药用。
  本科经济植物还有杧果(Mangifera indica L.),单叶,常集生枝顶。花小,杂性,异被,雄蕊5,仅1个发育。分布于云南、两广、福建、台湾,华南各地有栽培。果实为热带著名水果。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木材鲜黄色,可提黄色染料;材质坚硬致密,可供建筑和细木工用;种子油作润滑油或制皂。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核果肾形,果基部为肉质梨形或陀螺形的假果所托,假果熟时紫红色,原产热带美洲。我国云南、两广、福建、台湾均有引种。假果可生食或制果汁、果酱、蜜饯、罐头,亦可酿酒。种子炒食,或榨油,含油量较高,为上等食用油或工业用油。此外,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近圆形,有细长柄,秋天叶鲜红美丽,可供观赏。
  本科重点特征 有雄蕊内花盘,有树脂道,子房常1室,果实为核果。
  (四)芸香科(Rutaceae) *↑K5-4 C5-4 A10-8 G(5-4)
  乔木、灌木、木质藤本,稀为草本,全体含挥发油。叶互生,偶有对生,复叶,稀为单叶,通常有透明油腺点。花两性,稀单生,多为辐射对称;萼片5—4,基部合生或离生;花瓣5—4,离生,雄蕊10—8,稀更多,但基本上为2轮;花粉长球形至近球形,具3孔沟或4—6孔沟,外壁两层明显,表面具细网状或条纹至网状雕纹;具花盘;雌蕊由5—4(或3—1,或多数)心皮组成,多合生,少数离生,子房上位,胚珠每室2—1个,稀更多(图8-88)。蒴果、浆果、核果、蓇葖果,稀为翅果。染色体:X=7、8、9、11、13。
  本科约150属,1500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我国产29属,约150种,南北均有分布。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