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克林姆林宫的选择

_5 李涛(当代)
公正地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历史上是一个功大于过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1861年改革,碾碎了阻碍俄国发展的最大的绊脚石。尽管此次改革并不彻底,但终究是历史的进步。不过,那一时期,俄国的社会危机也日益凸显,在其改革期间,利益受损最大的那些贵族们,反对的呼声最高。这一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早已意料。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其推行的改革会让他成为欧洲历史上遇刺次数最多的帝王之一。
那一时期,俄国的社会危机开始膨胀。尽管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在西欧发展了两个多世纪的资本主义处于欣欣向荣的阶段,但由它引起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经济领域,几乎每过几年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由经济危机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接踵而至,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当时,资本家们依靠剥削广大工人捞取大量利润,而广大工人则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穷得吃不上饭。贫富差距的拉大,让人们不得不去探索问题的根源,许多人开始挺身而出,号召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好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成为了这些时代先锋顶礼膜拜的对象,并将其付诸广泛的社会运动。与此同时,1871年,巴黎工人阶级掀起大规模的起义,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这使马、恩的理论变为实践。
爱丽舍宫这边闹得纷纷扰扰,俄国的社会危机也全无舒缓的征兆。在俄国,尽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但是,残存的封建势力仍然不可忽视,冬宫危机四伏。沙皇专制制度的保留,使俄国在政治上仍然带有较浓厚的封建色彩。沙皇始终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享有颁布法律、任命官吏等特权。除此之外,贵族们的力量也不容忽视,他们几乎操控着各级政权。在资本主义已经高速发展的1897年,仍有七百多名世袭贵族把持着一到四等的文官职位,而这些文官职位数总共才955名。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可想而知,受害的永远是人民大众。他们没有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也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即便是有些大胆的人对政府满腹牢骚,出版当局也不敢将其传播出去。广大民众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在经济上的状况更加糟糕。当时,在俄属欧洲境内的数十个州中,贵族们掌握了全部私有土地的80%,农民们不仅缺乏土地,就连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都要上交一半给地主。此外,有的农民还要为赎买份地背负大量的债务,这些债务,他们很可能一辈子都还不完。
第三部分 第59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2)
当然,农民们要想逃离村舍,另辟新径谋生也是不可能的,他们具有保守性,思想不开放。但即便是有了另谋生路的欲望,他们也逃不出地主的五指山,因为他们在没有交清地租或者付清赋税之前,是决不能离开村舍半步的。
一些农民在这种环境下变得麻木,他们对这种不是奴隶却又得不到自由的生活习以为常。
不过,许多农民却对这种生存环境感到无法忍受,他们想尽办法要改变这一切不平等的待遇。这一时期,农民起义频频发生,许多农民都强烈要求得到能够赖以生存的土地,希望真正的解放和自由时代的到来。
反抗的队伍中不只有农民,革命民主主义者也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行动。
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还带头在"地下"出版刊物,发表文章,号召人们勇敢地起来推翻虚伪、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同时,部分革命者还建立了地下组织,试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
1862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得意门生组建了当时最大的秘密协会——"土地和自由社",该组织除了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沙皇的专制制度外,还呼吁建立一个新的社会政治制度。不过,该组织并没有干出一番大事业,就在两年后迫于沙皇政府的镇压而七零八落。
尽管"土地和自由结社"分崩离析了,但是,人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决心并没有动摇。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组成了"民粹派",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粹主义运动。
1876年的时候,"民粹派"还成立了最大的秘密革命组织"土地和自由社"。不过,他们当中的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开始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试图走一条捷径让沙皇专制制度寿终正寝,早日实现"土地和自由"的目标。
在他们看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开始谋划针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恐怖暗杀行动。起初,这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并没有决定要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一些人甚至认为个人恐怖行动并不妥当。到了1879年,这种分歧逐渐扩大,"土地和自由社"分裂成为反对个人恐怖行为的"土地平分社"和坚持恐怖暗杀计划的民意党。民意党为了顺利完成其暗杀计划,特意训练了一批杀手,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暗杀行动的每一个环节。
1879年4月,一位名叫亚历山大·索洛维约夫的民意党成员初试锋芒,结果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未遂,被处以死刑。紧接着,民意党又进行了两次暗杀试验,均以失败告终。一连串的暗杀计划让民意党一次比一次更具经验,更有信心。相反,被暗杀的对象亚历山大二世似乎并没有提高警惕。或许,是民意党锲而不舍的连续行动让他猝不及防。
1881年3月,民意党终于如愿以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倒在了血泊中。不过,民意党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最终目的,尽管他们成功地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但他们还是无法实现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这一最终目的。
暗杀举动也让民意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死后,其子亚历山大三世继位,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随即展开了报复。他动用了一切军警力量逮捕和处死民意党的主要成员,疯狂地打击革命力量。1884年10月,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扫荡"下,民意党的活动销声匿迹,民粹派逐渐转向了放弃革命斗争、主张和沙皇制度妥协的自由主义道路,民粹主义运动以失败告终。
民粹主义运动失败了,但人们渴望获得土地和自由的愿望并没有被浇灭,他们开始寄希望于一个新的领导阶级,希望得到一种新的理论的指引。俄国无产阶级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俄国无产阶级的诞生几乎与工业革命的完成同步。由于时代因素,无产阶级遭受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专制制度的压迫,同时作为受害人,俄国无产阶级同农村的联系也十分紧密,方便与农民建立革命联系,结成工农联盟。
第三部分 第60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3)
除此之外,俄国无产阶级还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集中程度高,便于组织和发动。这些特点都显示出俄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有组织性、纪律性,也是最具革命彻底性的阶级。
俄国无产阶级的存在,使得本身就不甚坚固的俄罗斯帝国大楼,开始摇摇欲坠。
1875年,俄国第一个独立的工人阶级组织——"南俄工人协会"成立。该协会有自己的章程,并且在俄国工人运动中,率先提出了工人反对资本家、同现存制度斗争的思想。此外,该协会还进行了两次罢工,不过,罢工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该协会部分成员在年底就被沙皇政府逮捕了。
"南俄工人协会"之后,1878年,彼得堡的工人阶级建立了"北方工人协会"。协会有统一的纲领,宣布以推翻国内现存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宗旨,同时,协会还率先为工人的政治要求呐喊,要求工人应获得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不仅如此,该协会还第一次号召俄国工人要与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在阶级斗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成立两年后,该协会就秘密出版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人刊物——《工人曙光》。不过,与"南俄工人协会"的命运大同小异,不久,"北方工人协会"也在沙皇政府的破坏下而被迫解散了。
工人运动并没有在沙皇政府的打击下屈服,反而逐渐高涨。整个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都处于罢工和骚乱中,罢工斗争的次数和参加的人数与日俱增。到了19世纪90年代上半期,罢工和骚动的次数增加到了二百三十多次,大约16万人参加了斗争。
在这一时期,这些工人的罢工运动大都是自发的,他们没有一个先进的阶级来领导,也缺乏先进的理论基础。罢工,对于工人而言仅仅是为了争取生活条件上的改善,比如缩短工时,减少罚款等。这种思想上的局限,也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必定会在沙皇政府的镇压下归于失败。
一次一次的失败,让工人阶级也懂得了先进理论和先进政党的重要性。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指导理论开始在俄国传播开来,在此基础上,无产阶级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首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立下汗马功劳的是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他是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曾参加过革命活动,还加入过民粹派组织的"土地和自由社"。
1880年,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在进行的革命活动遭到沙皇政府镇压后,他被迫流亡国外,也就在此时,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被它深深吸引。两年后,他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俄文。1883年,他开始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组织——"劳动解放社",把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任务。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俄国新一代革命者也涌现出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列宁的父母都是热爱教育的知识分子,列宁从小就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列宁兄妹6人,他最崇拜他的哥哥。但是,他的哥哥曾在一次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行动中被捕,后被处以绞刑。哥哥死后,列宁对沙皇专制制度更加深恶痛绝,也在那时,他对马克思主义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上大学的时候,列宁就开始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去,还曾因此被捕入狱,开除学籍,甚至流放他乡。但是,苦难并不能磨灭列宁的意志。流放结束后,他又积极投身到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列宁终于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组织了若干个马克思主义小组。他四处发表演说,积极撰写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民粹主义,成为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公认的领导人。
列宁深知,光宣传马克思主义是绝对不够的,进行理论斗争的同时,也应该将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构想付诸实践。为此,列宁努力活动,试图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第三部分 第61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4)
在列宁的努力下,由二十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组成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初步形成。该协会以坚持集中制和紧密联系群众为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在它的影响下,其他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组织,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基础。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快速发展很快就引起了沙皇政府的警惕,沙皇政府随即逮捕了该协会的大多数成员,列宁也被再次流放。不过,列宁并没有放弃革命活动,他依然想方设法与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保持联系,进一步研究俄国的状况,著成了三十多部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理论著作。
与此同时,一些社会民主组织的代表,在明斯克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组织的第一次大会,作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这个大会上诞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是俄罗斯帝国的一大威胁。在逐渐的成长过程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积极发挥作用,将俄罗斯帝国送上了绝路,俄罗斯帝国本不牢固的大厦,很快就要被颠覆了。
沙皇的灾难
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同时,克里姆林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94年,在位13年年仅49岁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病故,将一个表面上富丽堂皇,实际上千疮百孔的俄罗斯帝国丢给了其长子,年仅26岁的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罗曼诺夫。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罗曼诺夫即位后,被称为尼古拉二世。
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逐渐演变为了垄断资本主义,实质上也就是帝国主义。沙皇俄国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也在农奴制改革后努力进入到帝国主义的轨道。
不过,沙皇俄国与西方那些先进的国家还存在一定差别。在冬宫周围反帝思潮暗流涌动的时候,白宫已经成为了世界工业大国里最为闪耀的一颗新星;有着几百年资本积累的白金汉宫,也凭借着雄厚的老本,依旧屹立在第一经济强国和海上强国之林;此外,号称"高利贷帝国主义"的爱丽舍宫,彻底卸下了封建包袱,踏踏实实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德国也不甘示弱,曾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它,正紧锣密鼓地生产着军火……世界在改变,在前进,沙皇俄国却明显没有跟上前进的步伐,尽管它也曾努力使自己跻身于资本主义行列,但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头衔却无法替它抹去"封建"这一事实。
的确,沙皇俄国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体现了"封建"和"专制"的性质。广大人民既无自由民主的权利,也没有足够生存的土地,许多农民甚至根本没有土地。
这一时期,住在克里姆林宫的人们终日沉溺于山珍海味、珠光宝气中,而下层平民却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甚至与牲口睡在一起。每逢天灾粮食歉收时,野草和树皮就是他们的口粮,当那些也没有了,他们只有活活饿死。此外,他们还要面对恐怖的瘟疫,大量农民在瘟疫的侵袭下死于非命。
俄国逐渐在一股发霉的尸体味中变得腐朽不堪,蛀虫成群。俄国社会几乎集中了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拖着腐朽的躯体,俄国逐渐体力不支。
1904年至1905年,俄罗斯帝国与新秀日本在对中国东北及其近邻朝鲜的争夺上产生了争执,最后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将争执变为战争。
实际上,从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的日本就开始野心勃勃的觊觎着中国东北和其邻国朝鲜的领土,并在亚洲大陆积极扩张其势力。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战败的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行侵占了朝鲜和中国台湾。日本的行为逐渐引起了沙皇俄国的不满,长期以来,沙皇俄国都极力想在这些地区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马关条约》打破了他的这个美梦。
为此,沙皇俄国纠合了德、法两国,要求日本退还辽东半岛。在德、法等国的干涉下,日本只得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从此,日本对俄国的仇恨种下了。
第三部分 第62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5)
眼看煮熟的鸽子就这样飞了,日本心有不甘。其同意归还辽东半岛,却向中国索要了高达3000万两的白银作为赔款。同时,日本还决心扩军备战,寻找机会重新抢夺辽东,向俄国报复。
1900年,沙俄趁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之际,入侵中国东北,试图占领东北全境,结果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世界舆论的谴责。在一边扩军备战的日本开始趁热打铁,与英国签订了反俄军事同盟条约。之后,日本仰仗着英国的军事支持以及来自英美的经济援助,在气势上咄咄逼人。俄国也看穿了日本的把戏,决心以一次小规模的胜战,来暂时结束与日本的明争暗斗。毕竟,一次小战役不会给俄国造成多大的损失,但却足以保护其在远东的利益,维持其远东霸主的地位。当然,这次小战役还可以适当转移国内人们的视线,缓和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
一时之间,对于日本和俄国来说,战争成为了解决它们之间矛盾的唯一良药。但是,双方都又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成为交战的主战场,这时候,中国便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日俄都将战场锁定在中国东北。
双方就在紫禁城的东北方向对峙,只等战争的号角吹响。
1904年2月8日晚上,在著名的远东不冻港旅顺港内,俄国太平洋舰队正静静地等候着次日的黎明,舰艇上的士兵大都已经入睡。这一天是舰队司令斯塔尔克将军夫人的生日,斯塔尔克将军特意为她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宴会,军官们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个宴会。
他们似乎没有丝毫的戒备心,在他们看来,战争一时半会儿还打不起来。但此时,附近响起了开炮的声音,迷醉在歌舞美酒中的军官们,还以为是有人在鸣炮祝贺将军夫人的生日。炮声不仅没有让他们提高警惕,反而燃烧了他们跳舞的激情,他们热烈地舞动着身躯。
然而,俄军没有想到,在他们狂欢的时候,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在统帅东乡平八郎的指挥下,一路摸到了旅顺港,向他们发动了袭击。那炮声,便是日军打出的炮弹和发射的鱼雷声音。当俄军回过神来时,日本人已经成功地摧毁了他们两艘铁甲舰和一艘巡洋舰。
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日本早就兵分两路,一路夜袭他们的舰队,另一路却在朝鲜登陆,试图从朝鲜向中国东北逼近,与夜袭他们舰队的日军里应外合。俄军恼羞成怒,次日随即对日本宣战。率先动手的日本当然不甘示弱,2月10日,它正式向俄国宣战,日俄战争拉开序幕。
日俄战争爆发后,两国对制海权的争夺成为了战争的焦点。对日本来说,夺取制海权是夺取中国东北、霸占朝鲜以及控制整个中国的先决条件。对俄国来说,它深知制海权的重要性,自然不想日本在这方面占了便宜。当时,俄国总共拥有二百多艘军舰,其中包括著名的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相比之下,日本的海上实力就明显逊色了,它仅有各类军舰七十多艘,另外还有七十多艘鱼雷艇。
不过,实力的悬殊并不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中国有个古老的故事,叫做田忌赛马,说的就是巧妙改变出场顺序来反败为胜的故事。与田忌赛马大同小异,日本在巧妙布阵后,最终也赢得了制海权。不过,它采取的并不是单纯的顺序上的调整,而是集中全部海上优势力量击破独守旅顺港的俄军太平洋舰队,同时采取夜袭的战略,给俄军太平洋舰队致命的一击。
尽管俄海军实力强大,但是,当太平洋舰队在日本的轰击下摇摇晃晃时,俄海军也乱了阵脚,他们不可能立即将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等救兵搬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制海权被日本人夺去。
此次战争,日本的海军力量与俄军的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对比为10:7,日本倾城而出袭击俄军太平洋舰队,自然有较大的把握。不出所料,遭遇到日本重拳出击的俄军太平洋舰队,被死死困在旅顺港内被动挨打。除了要经受日军的鱼雷和炸弹的袭击外,俄军舰队还要面对日军敢死队驾驶的、装满巨石的十几艘船只,这些船只在港口周围炸沉,阻挡了俄军舰队的通道。
第三部分 第63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6)
日军还进行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他们玩起了瓮中捉鳖的把戏,在旅顺口设置了重重封锁线,埋伏了大量的水雷,让俄军舰队不敢"越雷池半步"。经过一番精心部署,日本终于夺取了制海权。
与此同时,在朝鲜登陆的日本军早已经攻克了汉城、平壤,正在向中国东北呼啸而来。4月29日,这一路日本军顺利渡过鸭绿江,踏上了中国东北的土地。俄军对日本的这一举动也是早有察觉的,俄军共在远东布控了二十多万陆军兵力。相比之下,日本仅有十几万人的十几个步兵师。不过,俄军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反而消极避战,一度在日军的强攻下退缩。
俄军节节失利,到8月的时候,日军已经大军压近辽阳城。俄军见势不妙,决心在辽阳与日军展开一场大会战。但是,这场会战的结果并没有为俄军扭转局面,反而让日军占领了辽阳。之后,日军更加势如破竹,试图猛攻旅顺。
旅顺,是沙皇政府根据1898年与中国的协定,强行为其太平洋舰队主力租借的领土,日本此次强攻旅顺,实质上也可以看作是日本对沙俄在中国主要领地的争夺。
这一次战斗,双方都拼尽了力气,日本派出了十几万人参加攻城,将近六万人在攻城中伤亡。俄军顽强抵抗,坚守着这块在中国土地上的阵地。对俄国来说,这次战争并没有太大必要兴师动众,他们认为旅顺的地势对他们非常有利,用尽量少的兵力来和尽可能小的伤亡来得到胜利是他们最想看到的。
然而,他们低估了对手,日军连续不断的亡命攻击使他们震惊了。在千钧一发的时候,俄军防守旅顺的司令却打了退堂鼓,竟然不顾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意志,主动提出了投降。与此同时,俄军太平洋舰队也在日军的炮火下化为废墟。
旅顺战役中,日本以惨重的伤亡和代价换回了胜利,将士们备受鼓舞,决心趁热打铁,一举拿下沈阳。俄军在沈阳的兵力有30万之多,日军的兵力还不到30万,大炮也比俄军少了一百多门,但是,俄军依然犯了老毛病,在军事部署上不当,士兵士气也不高昂,一开战就节节败退。到3月10日,日军终于占领了沈阳,结束了与俄军的陆战。不过,日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得知陆战上的失利后,克里姆林宫哗然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心急如焚,他几乎把希望都寄托在海战上。早在日本夜袭俄军太平洋舰队后,沙皇尼古拉二世就立即下令,抽调波罗的海舰队的数十艘舰艇组建第二太平洋舰队。1904年10月中旬,俄第二太平洋舰队扬帆起航,试图援助被围困的俄太平洋舰队。不过,由于行程遥远,俄第二太平洋舰队还在途中的时候,就得到了旅顺失守、俄太平洋舰队被摧毁的消息。
为了保存实力,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罗日斯特文斯基,立即向沙皇尼古拉二世请求返程。但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反而草率地将尚存的波罗的海舰队组编成俄第三太平洋舰队,下令这支舰队立即赶去支援。此时,心急如焚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将所有挽回局面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海军上,根本不顾忌这样的部署是否妥当。
1905年,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和俄第三太平洋舰队在越南西贡会师,两支舰队随即合并成为一支庞大的舰队,雄赳赳地赶往旅顺进行支援。
对于日军来说,俄军的此举他们早就料到。为此,东乡平八郎还特意为前来的俄海军准备了一桌"下酒菜",试图布下陷阱让俄海军往里跳。在东乡平八郎的精心布局下,一些大商船开始频繁在中国台湾以南海面穿梭,这些大商船伪装成日军舰队的主力,混淆俄舰队的视线,而真正的日军舰队的主力却埋伏在对马海峡。当俄舰队发现大批的"日军舰队"在海面上来回穿梭时,随即改道走对马海峡,试图绕过日军的"主力"。俄军进入对马海峡后,早就埋伏在此多时的真正的日军主力突然猛扑过来,猝不及防的俄舰队一时之间乱了阵脚,加上旅途劳顿,战士们无力抵抗,纷纷逃窜。
第三部分 第64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7)
当日,几艘俄战舰受到重创,俄舰队司令罗日斯特文斯基还沦为了日军的阶下囚。次日,日军对逃窜的俄军围追堵截,俄舰队新任的指挥官被迫投降。至此,沙皇尼古拉二世寄望依靠海上优势、从而扭转局势的愿望彻底破灭了,日俄海战以俄军的失败画上了句号。
自命不凡的沙皇俄国,就这样败给了一个领土狭小的岛国,自然心有不甘。他始终不肯面对现实,当战争加剧的国内动荡不堪的政局迎面扑来时,沙皇尼古拉二世不仅没有去反思封建专制带来的弊端,反而更加寄希望于再战。
直到后来白宫出面调停,俄日双方才正式熄火,同意在美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根据《朴次茅斯和约》的内容,沙皇俄国将在中国的大部分特权转让给了日本,并把库页岛南部以及其附近的所有岛屿送给了日本。
俄日双方的战争,带给俄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巨大的伤害,特别是俄国人民,他们不仅要面对经济上的困窘,还要忍受战败的屈辱。
早在1900年的时候,俄国的经济就陷入了危机,生产高速下滑,工人成批失业,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直到1903年,俄国的经济状况都十分糟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恰巧在这时,日俄战争吹起号角,这无疑是给贫苦生活火上浇油,人们都把这些归结到专制制度的腐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无能上。一时之间,俄国人民对沙皇制度怨声载道。
同俄国人们遭受的苦难相比,中国人民的屈辱更值得一提。
日俄两国交战,战场竟然在第三国——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东北地区的人们,由于战争的影响,无家可归。不仅如此,中国人民还要面对日俄两军的践踏和蹂躏。在紫禁城中,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以任凭日俄两军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忍气吞声,但中国人民却不会无动于衷。这种屈辱,中国人民无法忍受,也不能忍受。但是,他们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来带领他们推翻无能的统治者。与中国人民不同的是,同样饱受苦难的俄国人民此刻已经有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即布尔什维尔克党。
1898年的时候,俄国无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不过,当时并没有制定党纲和党章。后来,沙皇政府破坏了社会民主工党的中央委员会,列宁也被流放。社会民主工党的各个地方组织缺乏了统一的领导,组织涣散,出现各行其是的局面。也就是说,表面上,俄国无产阶级宣布自己的政党已经建立,但实质上并没有完成建党任务。
1900年,俄国经济危机开始出现的时候,列宁的流放期限也满。获得自由的列宁又开始投入到建党事业中,为了避免再次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列宁辗转到了国外,创办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机会主义。
在列宁等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活动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在思想上、理论上以及组织上有了充分的准备。这一期间,列宁主要以其创办的《火星报》为阵地,号召无产阶级勇敢地站起来,反对资本家和沙皇政府,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同时,列宁还利用此报对建党计划和党的性质、任务等进行了阐述,并带头制定了党纲草案。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特意选择了国外,避免了沙皇政府的破坏。此次大会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终于制定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即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8小时工作制,消灭农村中一切封建残余;最高纲领即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同时,此次大会还通过了列宁等"火星派"提出的党纲,选举出了一个几乎全部由拥护列宁者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不过,在这次大会上,与列宁等"火星派"积极争论的少数经济派等机会主义者以及马尔托夫为首的少数派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正因为他们的反对,才使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成了两个派别,即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也就是"多数派",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组成的"孟什维克",即"少数派"。
第三部分 第65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8)
大会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分道扬镳。而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组成的布尔什维克党则是俄国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1905年1月16日,彼得堡普梯洛夫厂的几名工人被无理解雇,该厂的工人们随之举行了罢工表示抗议。就在这个时候,布尔什维克党开始号召首都的工人们团结起来,支持该厂的罢工运动。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动员下,其他一些工厂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4天后,已经有大约15万人参加到罢工运动中。同时,还有一些胆大的人开始组织人前往冬宫,向沙皇尼古拉二世递交请愿书。
那是一份言辞恳切、打动人心的请愿书,上面有千千万万工人泣血的签名。1月22日,彼得堡的数十万工人和他们的家属高举着三色旗,捧着圣像和沙皇的肖像向冬宫走去,他们寄希望于那封请愿书。在那封请愿书里,他们讲述了自己贫困、无权、愚昧的遭遇,转达了他们的忍耐已经到达了极限。同时,工人们要求获得8小时工作制待遇,并要求将土地转交给人民,实行大赦和各种政治自由,并且要求建立根据普遍、平等、公开投票选举产生的立宪会议。
但是,令工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和平请愿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回应,反而遭到了沙皇部署的军队的血腥镇压。当工人们捧着沙皇的画像行至冬宫入口处时,沙皇的军队已经早早地在那里等候着他们了。军警们手持枪支,对前来请愿的人们疯狂扫射。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宪兵马队还挥舞着大刀冲进人群,对手无寸铁的人们滥砍滥杀,人群中顿时鲜血四溅,那些倒下的受伤群众甚至在慌乱中被马蹄活活踩死。
人潮退后,一千多具尸体散落在街道上。时值冬季,尸体很快就结成了冰,冰块出奇地泛红……面对沙皇政府疯狂、血腥的镇压,人们终于看清了沙皇的狰狞面目,他们不再捧着沙皇的画像,也不再把沙皇当成他们的保护神。在他们看来,沙皇就是世界上最凶狠残暴的敌人。
随即,一种以牙还牙的想法占据了工人们整个脑海,他们自发地开始了报复行动,决心将兵工厂和武器商店的武器夺走。霎时间,木棒、电线杆、铁丝网……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都被工人派上了用场,他们用这些工具筑起了一道街垒,与军警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与此同时,其他地方的工人也作出了响应,纷纷以罢工的形式抗议沙皇政府滥杀无辜的暴行,以此声援首都工人与沙皇政府的斗争。一时之间,罢工的浪潮不断高涨,参加罢工的工人人数竟然超过了近10年来罢工人数的总和。
这期间,布尔什维克党的作用不可忽视。它积极引导群众,由自发的斗争转变为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推翻沙皇制度的革命。
1905年4月,此时俄国在与日本进行的战争中已经处于劣势,沙皇正将扭转不利局面的重任放在海军身上。俄国被日本连连挫败,引起了国内人民的强烈不满。与此同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正在抓紧时间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将推翻沙皇制度的革命定位为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即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等农奴制残余,建立工农革命民主专政,并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大会还为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的路线、发针、策略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领导阶级的地位,并肯定了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规定了党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组织无产阶级反对专制制度,反对的方式是发动武装起义。同时,大会还认为,发动群众的一个主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罢工。
这次大会后,布尔什维克党对人民的领导更加有力了,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行动也很快步入了高潮。
1905年5月14日,俄国大约两百个城市举行了大罢工。这一天是俄历五月一日,因此这次声势浩大的罢工也被称作"五一"大罢工。这次罢工是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俄国无产阶级强大的力量。
第三部分 第66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9)
十多天后,俄国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也进行了大罢工,大约有七万人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加入到了罢工队伍。期间,工人们还选举产生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机构——工人全权代表苏维埃。有了苏维埃的组织,工人民警开始维持市内和工厂的秩序,新成立的工人战斗队、粮食委员会以及财政委员会也开始充当革命的政权机关。
工人们士气越来越高,罢工一直持续到8月5日,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但是,工人们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丧心病狂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竟然派出野蛮的沙皇军队对工人进行镇压,军人们残暴地打死打伤一百多人,忍无可忍的工人们起来反抗,与军队搏斗了3天。这次搏斗中,一千多名工人被军队打伤,大约三百名工人惨死。
与镇压手无寸铁的工人的运动相比,要镇压水兵起义,则显得困难多了。
一日,黑海舰队"波将金号"装甲舰的水兵们在用午餐的时候,发现了煮汤的肉里竟然有蛆,一些士兵拒绝就餐。不料,舰长竟然命人将这些拒绝就餐的士兵抓起来,试图对他们实行枪决。此时,水兵们都愤怒了,他们一拥而上,抢走了舰长及那些军官们的武器,将他们当场打死。之后,水兵们选出了代表组成了军舰委员会,将红旗插在了军舰上。
得知水兵起义一事,沙皇尼古拉二世大发雷霆,他立即下令黑海舰队不惜一切代价将起义镇压下去,哪怕将"波将金号"装甲舰击沉。不过,令沙皇尼古拉二世意想不到的是,黑海舰队的水兵们拒绝执行这个命令,他们不忍心将火炮对准自己的兄弟,甚至有一艘军舰还勇敢地与"波将金号"站到了一起。士兵们的举动,让黑海舰队的司令大为惊恐,他深怕整个舰队都出现动乱,立即放弃执行沙皇的命令,撤走了所有军舰。
不过,即便沙皇在镇压这两艘战舰起义的时候碰了一鼻子灰,这两艘战舰的起义最终也归于失败。毕竟他们的这次起义并没有经过细密的谋划,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内部常常意见不一,最终导致了起义的失败。
尽管"波将金号"军舰起义失败了,但是它作为沙皇政府的一支军事力量率先转向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运动,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运动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与此同时,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罢工运动再掀高潮,发展为莫斯科全市总罢工运动。
10月下旬,罢工工人们高喊着"打倒沙皇政府"、"立宪会议万岁"等口号,罢工活动从莫斯科扩展到全国。罢工队伍很快壮大,一百多万产业工人、七十多万铁路职工以及一些店员、官吏、教师等等都卷入到了罢工热潮中。
随即,工厂停止作业,商店停止营业,学校终止了授课,交通、邮电甚至是一些政府机构都陷于瘫痪。沙皇政府在这股巨大的浪潮冲击下,逐渐摇晃起来。当各地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后,全国的革命运动被推上了高潮,沙皇政府开始心惊胆战,它已经没有力气来应付这蓬勃兴起的革命势头了。
沙皇尼古拉二世顿时手足无措,他既不能对这些革命坐视不管,又拿不出好的方略将其镇压。正在此时,代表沙俄与日本在美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的前财政大臣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伯爵从白宫风尘仆仆地归来。维特伯爵是位老练的政治家,他的归来,似乎让沙皇看到了摆脱危机的曙光。在沙尼古拉二世看来,维特是一个忠心耿耿、头脑灵活的官僚,将摆脱危机的重任交给维特再合适不过。
受命于危难之际,维特立即建议沙皇实行君主立宪,以平息民愤。无奈之下,10月30日,沙皇只得在俄国改行君主立宪制,在维特起草的《改善国家制度的宣言》中签下了字,宣布人民拥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自由和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并扩大了选举权,承认国家杜马是立法机关。按照杜马选举法,地主的1张选票相当于城市资产阶级的3张、农民的15张、工人的45张。
第三部分 第67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10)
沙皇的此举在俄国引起了轰动,俄国资产阶级认为沙皇保障了他们的权利和利益,立即与沙皇合作。但是,布尔什维克党却没有将沙皇的美言信以为真,在他们看来,沙皇的这一无奈举动是他们进行革命斗争的首次大捷。他们决定将革命继续深入开展下去,直到彻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月31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发表宣言,揭露沙皇的本质,号召人民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列宁也专门从国外回到俄国,准备直接领导起义。恰巧在此时,沙皇尼古拉二世命人查封了布尔什维克的《新生活报》以及彼得堡的几家报纸,军警们还对正在开会的彼得堡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了包围,逮捕了两百多名参会代表。
这些做法都与沙皇宣布的"人民拥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自由和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等相违背的。沙皇的言行不一,更加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在莫斯科苏维埃的号召下,一场大罢工即将来临。
12月20日,15万人参加了莫斯科的政治总罢工。随着沙皇政府派来的军警抓走了部分革命者,这场政治总罢工开始转变为武装起义。工人们奋勇地与军警拼搏着,地上满是尸体,殡仪馆和医院都挤满了人。一个多星期后,起义者控制了大部分莫斯科地区。
见形势不妙,沙皇尼古拉二世急忙抽调精锐部队前来镇压,这些精锐部队甚至动用了机关枪和大炮。在军警们疯狂镇压下,莫斯科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都一致决定,在12月底停止武装起义,以免造成更大的伤亡。
实际上,莫斯科起义爆发后,引起俄国全国强烈的反响,一些地区还捣毁了沙皇的地方政府,建立起共和国。不过,这些成绩也仅是昙花一现,由于组织涣散,它们全部都被镇压下去。很快,革命的高潮逐渐退去,之后便转入低谷。
1906年3月,俄国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正式进行。按照杜马选举法的规定,工人、农民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选举权几乎被剥夺,地主和资本家则占了相当大的优势。1907年春,俄国迎来了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此次杜马选举,布尔什维克参加并获得了六十多个席位,壮大了左派在杜马中的力量。
对于这样的局面,沙皇政府气急败坏,于6月15日,即俄历六月三日,逮捕了杜马中的社会民主代表,并于次日宣布解散该届国家杜马。沙皇政府的这一行动又被称为"六三政变"。"六三政变"后,1905至1907年的革命正式结束。
1905至1907年革命的失败,暴露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不成熟,缺乏经验。但是,它却使俄国沙皇制度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加快了俄罗斯帝国的覆灭。与此同时,它还唤醒了东方沉睡的紫禁城。不久,冬宫就听到了来自紫禁城要求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呐喊声。
历史选择了布尔什维克
1905至1907年革命的这段时间,沙皇政府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决定改行君主立宪制。可是,沙皇政府一直把持着任免官吏的权力,并有随时解散杜马的权力。也就是说,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
1906年,沙皇政府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试图缓和农村的阶级矛盾。按照改革的内容,农民可以退出村舍,也可以把份地作为自己的私有土地。但是,这次改革是由沙皇政府大臣会议主席——彼·阿·斯托雷平主持的,一开始就对农民不利。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他一直以破坏村社和村社土地平均使用的制度、培植和加强富农经济为目的,试图将富农经济作为沙皇统治农村的支柱,以防农民暴力摧毁地主大地产。
沙皇政府的改革足足持续了10年,对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顽固地存在,能真正脱离村社的农民仅仅只有村社总农户的1/4,能建立田庄和农场的农民更是屈指可数,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依然不可胜数。这种形势下,农村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贫农们纷纷破产,农村的阶级矛盾不断加剧。从1901年到1914年这段时间里,沙皇俄国就发生了十几万次农民起义。
第三部分 第68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11)
尽管沙皇尼古拉二世标榜改行君主立宪制,但是,直到1914年,俄国的封建残余还很严重,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沙皇俄国在国际上以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面貌出现,但在世界帝国主义大国中,沙皇俄国要算较落后的国家了。
1914年,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自己的统治推向坟墓。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大约1500万青年被沙皇政府强征入伍,这些青年几乎占了全国劳动力的1/2。沙皇俄国力求将自己变为参战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它却并没有在战争中获得与其参战人数成正比的战绩。实际上,早在日俄战争的时候,沙皇俄国就已经暴露出了弊端,但是,它并没有引以为戒。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它又兴师动众地卷入到战争中去,接下来便是惨不忍睹的景象——俄军战士大量地死去、负伤、被俘,战争节节失利。很快,波兰、立陶宛等大片的土地就被敌方占领。
俄军的节节失利,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军官们指挥上的无能和不力。此外,军队长期缺乏训练、军事装备落后也成为了俄军失利的重要因素。
1915年的时候,俄军竟然还有1/3的士兵没有枪支,他们只能徒手作战,或者等到持武器的战友负伤或牺牲后才能拿到武器……在寒冷的冬天,士兵们还要光着脚在陡峭的山道上行走,受伤的士兵往往几天都吃不上食物,或者得不到治疗,任凭伤口恶化,腐烂。走近俄军军营,随处都能听到士兵们痛苦的呻吟,随处可以见到一些瘦骨嶙峋的士兵被冻得直打哆嗦。
军事装备的落后与不足以及士兵们食品和药物的短缺,实质上暴露了沙皇俄国经济上的落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沙皇俄国还以世界第五大工业大国的身份自居。但是,当时的沙俄,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全国的人口中,绝大多数是以务农为生的,并且在其出口产品中,一半以上的产品属于农产品。
当然,农奴制改革后,沙俄的工业生产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许多重工业,比如采矿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等大都是外国人投资兴办的。和欧美那些先进的工业国相比,沙俄的工业明显落后。
不仅如此,沙俄当时拥有世界上1/6的土地,人口是世界人口的1/3,但是,其工业生产产量仍不乐观,还不到世界工业产量的3%,仅仅相当于美国产量的7%。人均工业产量也不乐观,大约是美国人均工业产量的1/12。工业上的落后,使沙俄无法造出足够自给的弹药以及飞机大炮。当时,前线每个月需要的子弹数量达到25亿发,而沙俄国内仅能造出5亿发。
交通运输的落后也是战争中的一个制约因素。
沙俄的铁路运输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有几十年的历程。到一战的时候,沙俄的铁路总长已经达到四万多英里。乍一看,这似乎也还过得去,但事实上有许多线路已经老化,质量十分低劣,已经无法承受繁重的军需和民用物资运输任务。尤其在前线急需军需时,劣势就凸显出来——货物总是无法按时送到,有时根本就不能送到。交通的不发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进程。
农业生产对战争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来,沙俄的农业生产就比较落后,尽管沙俄幅员辽阔,但其农业的收成十分少。这一时期,爱丽舍宫内堆积的谷物是冬宫的两倍,沙俄每亩地的谷物产量仅是丹麦的1/4。加上沙皇政府在战争期间将占全国一半的劳动力抓去打仗,掠夺了几百万匹牲畜为军用,农业产量更是受到了影响,一时之间,农业生产狂跌,全国粮食出现紧缺现象,人们为了买一个粗糙的面包,往往要排很久很久的队。粮食危机的到来,更加断送了前线战士们的一线生机。
一连串的困难和危机让沙皇政府一筹莫展,为了缓解经济上的压力,沙皇政府决定大举借外债。
早在战争还没有爆发之前,沙俄就已经是世界上借债最多的国家,战争爆发后,沙皇政府更是靠借债来支撑巨大的战争费用。这一时期,沙俄的国家债务迅猛增长,单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足足有10亿卢布。另外,沙皇政府滥发纸币又引起了通货膨胀,人民越来越承受不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第三部分 第69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12)
沙俄在经济上、工业上、农业上的种种弊端都在一战中一一暴露出来,并且形势更加恶劣。同时,沙俄的腐朽与落后以及内部的各种矛盾的不断涌现,加速了俄国革命的爆发和俄罗斯帝国的覆灭。
在沙俄军事上节节失利、经济上危机重重的时候,其政治也开始陷入混乱。这一时期,沙皇尼古拉二世并不是唯一能左右朝政的人,一个名叫拉斯普庭的盗马贼开始操起了朝政的方向盘。
拉斯普庭的原名叫格里哥里·叶菲莫维奇·诺维赫,拉斯普庭是他的绰号,后来,叫他拉斯普庭的人越来越多,他也乐于接受了这个名字。"拉斯普庭"这个词的原意是指慑人的魔力、牲口般的耐力和澎湃的性欲。
拉斯普庭从小就喜欢过舒适的生活,十分厌恶劳动,他崇拜那种不劳而获的生活。那时,他的家庭十分贫困,给不了他悠然闲适的环境。不过,家庭的贫困并没有让他养成勤劳的习惯,他总是在家人忙碌着干活谋生的时候,自己一人偷懒。天气好的时候,他经常眼睁睁看着家里人忙个不停,自己却翘着腿躺在皮褥子上沐浴阳光;天气寒冷的时候,他就躺在热炕上,等着家里人给他送来食物。
拉斯普庭的懒惰行为,曾气急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有几条断了的马鞭,就是打他给抽断的。后来,他的母亲、哥哥、姐姐、父亲都因病去世,成为孤儿的他则开始干起了小偷小摸的勾当,随后又加入了盗马贼团伙,在外流浪。
随着年龄的增长,拉斯普庭的体格变得健壮,性格也如火暴戾。在长期的盗马贼生涯中,他也学习了一些医治马的秘方。流浪回乡后,拉斯普庭开始装神弄鬼,欺骗父老乡亲,逐渐打造起"先知"的形象,在当地声名鹊起。
1905年,沙俄发生革命的时候,拉斯普庭也迎来了人生中的机遇。那个时候,一个叫做"俄罗斯人民同盟"的组织派司祭长在一次偶遇中结识了拉斯普庭。交谈中,这位司祭长认为拉斯普庭是一个难得的、口才相当了得的农民。他认为,如果把拉斯普庭收为己用,一定能为其党在广大农民中大肆宣传。随后,这位司祭长将拉斯普庭召到莫斯科,试图推荐其加入"俄罗斯人民同盟"。但是,"俄罗斯人民同盟"的大多数成员都认为拉斯普庭粗俗不堪,不够资格加入他们的组织。
无奈之下,司祭长又特意为拉斯普庭换了一身行头,让他挤入莫斯科上流社会,为将来的仕途打下基础。后来,拉斯普庭果然不负众望,顺利地行走在莫斯科上流社会中。不久,他就被司祭长带到了彼得堡。
彼得堡的贵族群,聚拢的无非就是些愚昧的有钱人,拉斯普庭在这个圈子里重新操起了那套愚昧大众的"先知"的把戏,并且越发得心应手。拉斯普庭平步青云,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他被层层举荐,一路扶摇直上,直到被带到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那里。
拜见到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以后,拉斯普庭很快便了解到这对权倾天下的夫妻其实是那么的愚昧迷信。
特别是皇后,在拉斯普庭来之前,她的身边就出现过无数的"先知"、"神僧"。皇后接连生了4个女儿,她很希望能生下1个儿子。于是,皇后请了一个又一个的"先知"来为她预言、做法,即便是这些"先知"往往对她的要求和愿望也束手无策,或者索性欺君犯上,皇后还是"宽厚"地放过他们,重新坚定不移地寻找"真神"。沙皇尼古拉二世其实并没有皇后"虔诚",但是他对皇后宠爱无比,耳濡目染下,自己逐渐也成为了一个忠实的迷信者。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的"执著",终于换来了1个儿子,他们都将这个儿子的到来视为上天所赐。不过,这个孩子天生就带有一种怪病,稍有创伤就流血不止,用现在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病属于血友病。之前,白金汉宫的女王维多利亚子孙遍及欧洲,这样,欧洲皇室、贵族成员也就都可能携带"血友病"的基因。当时,御医们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可以治疗这种怪病的方法。为此,皇后和沙皇尼古拉二世又广招"先知",希望上天再次显灵,治好宝贝儿子的怪病。
第三部分 第70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13)
恰巧在这个时候,以"先知"而名满家乡的拉斯普庭出现在他们身边,使他们的眼前为之一亮。
拉斯普庭在做盗马贼的时候,曾经学会了一些治马伤的技术。也许是他把这种技术发挥到了极致,运用到了皇太子的身上,并且恰好奏效。每当皇太子受伤流血时,拉斯普庭总要装模作样地祈祷一番,皇太子的伤口果然就不流血了。这样一来,愚昧的皇后和笃爱她的丈夫便更加把拉斯普庭视为神的化身。他们对拉斯普庭的宠信,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君王对臣子的宠信,沙皇尼古拉二世曾将拉斯普庭亲切地称为"朋友",授予他"沙皇神灯掌灯官"的官衔,皇太子撒娇地叫他"叔叔"。而拉斯普庭则称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为"父亲"、"母亲"。
渐渐地,沙皇俄国的皇宫里,拉斯普庭成为了狐假虎威的特殊人物,人人都怕他三分。那些宫廷贵妇、宫女们,为了巴结这位沙皇夫妇身边的大红人,甚至甘愿与他苟且偷欢。一时间,官职、金钱、美女都向拉斯普庭靠来,甚至有时候,他还能找点借口干预朝政。
不过,拉斯普庭并不感到满足,他想起小时候被父亲鞭打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日子就毛骨悚然,他需要的是更多的权力。1915年至1916年,拉斯普庭终于掌握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由于沙皇夫妇对他的信任,他逐渐将权力扩展到军事调动、作战方略、内阁首相和大臣的任命等方面。
这一时期,拉斯普庭在沙皇俄国呼风唤雨,为所欲为。拉斯普庭是个荒淫之徒,他欺骗了无数的妇女,也利用权势逼迫了不少女人顺从他。他还奸污过皇太子的保姆,同时觊觎过美貌如仙的尤苏波夫公爵夫人。他经常在私底下用"神的旨意"鼓动皇后干这干那,让皇后将这种"旨意"转达给沙皇。那些对他有利用价值的人,个个升官发财,得罪他的人往往不得好死,就连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父也被撤职。
拉斯普庭还经常在一些军事行动中,用"神的旨意"来建议沙皇尼古拉二世该怎么做,因为他的信口开河、胡乱部署,不少士兵死于非命,这种做法往往为沙皇尼古拉二世带来惨痛的失败。拉斯普庭甚至将军事机密泄漏给敌方的间谍,造成沙俄军队的屡屡战败。
当然,拉斯普庭的这种做法也遭到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被撤职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父就是其中一个。此外,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弟弟,以及内阁首相斯托雷平也对拉斯普庭十分不满。
斯托雷平早在1909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调查拉斯普庭了,他还搜集了许多关于拉斯普庭的恶劣行径的资料,并请求沙皇尼古拉二世对拉斯普庭进行放逐。但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并没有予以理睬。一次,斯托雷平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揭发拉斯普庭的恶迹,称他曾将宫廷贵妇、宫女甚至妓女们拉到浴室和她们一起洗澡。对于这种淫秽不堪的行径,沙皇尼古拉二世竟然巧言包庇,荒唐地称拉斯普庭是在浴室里作法。
不久后,斯托雷平就被谋杀了,这次谋杀事件,拉斯普庭也参与其中。权倾朝野的拉斯普庭越发嚣张,他甚至扬言要解散杜马,把议员们遣到前线去血战,还吹嘘如果没有自己,沙皇夫妇早就完蛋了。有了这样一个大蛀虫,沙皇朝政越发混乱,战争屡屡失利,经济重重危机,处处天怒人怨。
不少人勇敢地站出来,痛斥拉斯普庭的罪恶,请求沙皇夫妇将这个恶棍赶走。但是,沙皇夫妇被拉斯普庭彻底迷惑住了,他们对那些反对拉斯普庭的话根本听不进去。当时,沙俄流传这样一副漫画,凶恶的拉斯普庭左手捧着沙皇尼古拉二世,右手捧着皇后。全沙俄,恐怕只有沙皇夫妇两人不知道自己被一个卑鄙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此时,那些忠于沙皇制度的人们也忍无可忍了,只要拉斯普庭在朝野一天,他们就没准哪天死于非命。更可怕的是,再这样下去,沙皇制度很可能走向末日。那些沙皇制度的捍卫者,开始谋划杀掉拉斯普庭,以拯救帝国,拯救沙皇制度。
实际上,一些人早就密谋暗杀过拉斯普庭,但都被他侥幸逃命。拉斯普庭也算命大,一次被一个妓女用刀捅破肚皮露出肠子还安然无恙。但是,决心要杀掉拉斯普庭的还大有人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弟弟德米特里·帕甫洛维奇亲王以及国家杜马右派领袖普利什凯维奇,还有沙俄最富有的家族后裔尤苏波夫公爵,这3个君主主义者经常凑到一起计划着杀掉拉斯普庭。
第三部分 第71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14)
1916年底,私下里与拉斯普庭有些交往的尤苏波夫公爵邀请拉斯普庭到他的家中做客,一并会见公爵夫人。尽管拉斯普庭有些犹豫和怀疑,但对尤苏波夫公爵夫人的"向往"让他顾不得许多,他答应了邀请。12月29日晚上,拉斯普庭应邀来到尤苏波夫公爵家中。尤苏波夫公爵将他带到了经过布置的地下室,称他的夫人正在接待客人,一时抽不开身,并说尽好话要拉斯普庭先用点心。这些点心事先已经被下剧毒,按理,常人吃下去很快就一命呜呼,但是,拉斯普庭吃了好几块,并畅饮了几杯毒酒都还安然无恙,并在屋子里悠哉地等待尤苏波夫公爵夫人的到来。无奈之下,尤苏波夫公爵便趁拉斯普庭不备在他背后开了一枪。出乎意料的是,拉斯普庭还没有死,他狰狞地站起来,冲出了地下室。这时,普利什凯维奇急忙赶来又对他补了两枪。之后,尤苏波夫公爵等人发现拉斯普庭右眼大睁,还在呼吸,便对着他的太阳穴一顿击打,直到拉斯普庭不动弹了,他们才将他扔到涅瓦河的冰窟窿里。后来,当人们从河里捞出拉斯普庭的尸体后,发现右眼已经被挖了,经过鉴定,确定他在被扔下水时,还有呼吸。
"九条命"的拉斯普庭死后,沙俄举国欢呼。尤苏波夫公爵等君主主义者以为沙皇制度的毒瘤已经清除,可以平稳地发展下去了。但是,他们不知道,沙皇制度已经走到尽头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皇后将面临一场致命的革命风暴。
1917年初,饱受战争之苦的俄国人民再次掀起了反对战争、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高潮。
1月22日,沙皇俄国各个大城市的工人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纷纷举行了罢工,纪念那些在1905年革命中被沙皇军警杀害的人们。在彼得堡,罢工人数已经高达14万,他们高举着红旗,唱着革命歌曲,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5天后,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受到布尔什维克的号召,十几万工人进行了罢工和示威游行。罢工和游行示威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布尔什维克党也加强了革命宣传,他们宣称公开斗争的胜利时刻来到了,并号召工人勇敢地起来推翻沙皇的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8小时工作制,把所有地主的土地转交给农民。
直到3月,工人们的斗争还在持续。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进行了罢工,彼得格勒的纺织女工和广大妇女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一时之间,"打倒战争"、"面包!面包!"等口号响彻整个沙皇俄国。
为了制止工人们的游行示威,沙皇政府再次故伎重施,派出军警对游行群众进行阻拦和驱赶。这一次,面对军警的镇压,布尔什维克没有退缩,他们决定将罢工和游行示威持续下去,同时,加强针对士兵的宣传,尽力吸引士兵进入起义队伍。
3月10日,彼得格勒掀起了一场全城范围内的政治总罢工,大大小小的工厂和企业都停止了作业,大约三十多万人参加了罢工。走上街头,随处可见游行示威的队伍,随处可以听到"打倒沙皇专制制度"的口号。
对于彼得格勒汹涌澎湃的工人运动,沙皇尼古拉二世并不怎么知情,当时他并不在彼得格勒。当他得知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后,立即命人尽快平息骚乱。又一个恐怖的流血星期天即将到来,在沙皇下令后的第二天,也是星期天,军警们架起了机关枪,对游行的群众进行疯狂地扫射……沙皇政府对人民的血腥镇压,让人们咬牙切齿地愤恨,布尔什维克党维堡区委员会立即决定,将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
3月12日,工人们占领了工厂,成立战斗队,并抢夺了警察手中的武器,蜂拥着逼近市中心。起义就这样开始了,受到布尔什维克党宣传的影响以及工人、妇女们革命热情的感染,许多士兵开始站到反对沙皇制度的一边。这一时期,参加起义的士兵迅速增长到六万多人,有了士兵们的参与,起义队伍迅速夺取了兵工总厂、炮兵总部,把持了火车站、发电站等要害据点,同时,他们还直扑警察所,将被关押的布尔什维克释放出来。
第三部分 第72节:第六章 帝国大厦的倾覆(15)
沙皇尼古拉二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同时,他也看到了绝望。沙皇政府已经形同虚设,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将剩余力量撤出彼得格勒。就这样,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终于胜利了,沙皇逃离的当晚,起义工人建立起了自己的革命政权——"工人代表苏维埃",后又改为"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就在这时,地主阶级深怕国家权力被无产阶级掌握,也匆忙成立了"临时委员会",宣布接管国家政权。随后,他们又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试图保留沙皇制度,让皇太子继位。
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无奈,只得退位。但是,皇太子身体状况一向不好,受伤后就流血不止,原来还有个拉斯普庭为他治疗,拉斯普庭一死,皇太子的这个怪病便一时间没有了治愈的希望。在常人看来是一个很小的伤口,对皇太子来说,都是致命的。前思后想,沙皇决定答应退位。退位后,他并不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亲王米哈伊尔。不过,沙皇制度已经大势已去,米哈伊尔看在眼里,在人民群众的反对声中,他当日就识趣地宣布退位。米哈伊尔相当于并没有当过沙皇俄国的皇帝。
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后,为了保住全家人的性命,决心服从临时政府的安排,协约国请他复辟,他也拒绝给予回应。但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双手沾满了起义者的鲜血,苏维埃并不会轻易放过他。在临时政府打算将他们一家送到英国去的时候,苏维埃就坚决反对,后来,苏维埃强烈要求将这一家人转到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之后又拖到叶卡捷琳堡。叶卡捷琳堡成为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终点站。在这里,当地地方政府得到了中央苏维埃的批准,将他们一家就地处决。
沙皇尼古拉二世与他的皇后,和他们年龄分别为22、21、19岁的3个女儿以及那个"可爱的"、患有血友病的宝贝儿子,还有他们的司机、厨师、医生、女佣统统在一夜之间被枪决。不过,有人说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小女儿并没有死,因为一直没有发现她的骸骨。但无论怎样,沙皇制度彻底被推翻是事实。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国长达四百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寿终正寝了。
一般说来,人们习惯把推翻这座帝国大厦的革命叫做二月革命,它发生在俄历二月。二月革命是1905年革命以来,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就让统治俄国几百年的沙皇专制制度瞬间倾塌。
实际上,沙皇专制制度已经到了尽头,历史容不得它再往前走,那种封建的、腐朽的、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制度气数已尽。这个时候,加上布尔什维克横空出世,给了矛盾和危机丛生的沙皇专制制度重重的一拳。
1917年二月革命后,为了夺取政权,俄国无产阶级于俄历十月再次发动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之后,一个崭新的庞大的国家拔地而起,这就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第三部分 第73节:第七章 苏俄的革命与西方文明(1)
第七章苏俄的革命与西方文明
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20世纪初的俄国充满了革命的血雨腥风。克里姆林宫从"冷宫"中解脱了出来,成为前苏联党政机关的所在地。多党还是一党,"左"还是"右",列宁曾想过辞职,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谁也不知道克里姆林宫内纷纷扰扰的党内斗争何时才能停歇。
两个制度的竞争
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搭建了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体系。在这几场革命中,革命者用坚强的毅力和超越寻常的革命理念冲破了一个极端专制独裁、保守势力严重的传统社会的束缚,把俄国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
但是,整个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并不具备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条件以及革命力量,因此,它的革命形态可以说是不寻常的。
回想1905年革命,尽管它最终被镇压下去,但是,它的出现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带来了希望。当时,迫于压力,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成立国家杜马的法令上签了字,从形式上将沙俄从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沙皇专制的覆灭,二月革命使它寿终正寝。不过,二月革命并没有明确政权的归属问题,围绕政权问题,各种政治力量蠢蠢欲动,不断地进行着分化、重组。这样的情况下,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果断地决定趁热打铁,再次起义,夺取政权。大约半年的时间后,十月革命的火把开始熊熊燃烧,指引俄国越过民主革命的范畴,朝构想中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迈进。
可以说,俄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诸多社会形态的跨越,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也是俄国革命异乎寻常之所在。
20世纪的俄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复杂的内外问题。
整个20世纪初,俄国始终处在一个全球矛盾的中心位置,这个矛盾升华后,俄国便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但是,就当时来说,俄国还是具有一些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相映衬的因素的,这种因素便是当时俄国社会历史进程与民族精神所特有的二元性,它作用于革命进程中。
从社会历史进程上讲,俄国革命时期,俄国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相对的断裂或对立。在社会文明方面,俄国长期以来都在努力地效仿欧洲的先进文明,但同时,俄国又被东方与半东方的传统深深束缚着。或许,这正是由于其长期横跨东西的结果。在农业方面,俄国的农业状况十分糟糕,农民贫困不堪。经济上,俄国的市场经济因素正在快速发展,但那种落后的顽固封闭的村社经营方式仍然被沿用下来。军事上,俄军是一支强大的队伍,海上优势不可忽视,或许正因为这些优势,俄军在作战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孤军奋战,不求合作,结果往往是屡战屡败。同时,在意识形态上,与军队隔绝的基层民众与暴戾的沙皇政权屡发冲突,在国内不断掀起社会危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