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四二 她来到旃陀罗村,那儿的尼拘律陀树神叫她的名字,并造了一所小屋给她。
0四三 就在那一天,他生下一个高贵的儿子,为报树神之恩,她为儿子取名尼拘律陀。
0四四 旃陀罗村的首领发现了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女主人一样对待她,很好地养活她七年。
0四五 当阿罗汉摩诃伐楼那长老,看到童子具有了成为阿罗汉的充足条件时,便向其母请求,
0四六 准他出家。他在剃度室就修到了阿罗汉位。后来他想见母后,便出发了。
0四七 他从南门进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沿着通往那个村庄的道路走过王宫,
0四八 由于他举止庄重,国王看了他很满意。又因前生一起生活过,便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爱的感情。
0四九 从前有弟兄三人卖蜂蜜,一人管卖,两人管运。
0五0 那时,正有一个辟支佛为伤痛所苦,另一个辟支佛便去寻找蜂蜜。
0五一 他以平时乞食的样子进了城。有个婢女到河边打水,看见了他。
0五二 便问他有什么事,得知他要蜂蜜后,就用手指着对他说:「大德!那儿有一家蜂蜜店,您到那儿去吧!」
0五三 辟支佛到了店里,商人心怀虔诚,给他的蜂蜜装了满满一钵。
0五四 这位虔诚的人看见蜜装得很满,溢到空中,又流到地面,便作了如下祈愿:
0五五 「但愿因此布施,我能一统赡部洲。我的法令能上天一由旬,能入地一由旬。」
0五六 两弟兄回来后,就对他们说:「我把蜜给了这样一个人,请你们随喜,因为蜜也是你们的 。」
0五七 长兄不满意,他说:「他准是一个旃陀罗,因为旃陀罗总是穿黄衣服。」
0五八 仲兄说:「你把辟支佛扔到大海对岸去吧!」但听了他关于回向③的话后,他们就随之而高兴。
0五九 那位指点蜜店所在地的婢女,祈愿成为他的王后,祈愿关节不显,美貌超羣。
0六0 施蜜者是阿育王,婢女是王后阿三提蜜多,说辟支佛是旃陀罗的是尼拘律陀,说把辟支佛扔到大海对岸的是帝须。
0六一 说辟支佛是旃陀罗的人从旃陀罗村出生,他祈求解脱,七岁就达到了解脱。
0六二 国王真诚爱他,于是急忙派人把他叫来。他举止安详,来到跟前。
0六三 「孩子,请你坐在适当的座位上。」国王说。他没看见有别的比丘,就向宝座走去。
0六四 当他走向座位时,国王心中想道:「今天这个沙弥要成为我屋里的主人。」
0六五 他抓住国王的手,登上座位,坐在白伞下面的国王的宝座上。
0六六 阿育王见他在那儿坐下,非常高兴。因其地位高而对他倍加尊敬。
0六七 国王用自己准备好的软硬食物招待这个沙弥,然后向他请教正觉所说之法。
0六八 沙弥为他说了〈不放逸品〉④,国王闻后,乐信胜教。
0六九 对他说:「亲爱的,我要施你八种永久食品。」他答道:「我要把这些东西给我师。」
0七0 国王施与他八种食品,他把食品给了老师。国王又施与他八种食品,他把食品给了比丘僧团。
0七一 国王又施与他八种食品,觉者同意接受。第二天他带了三十二个比丘同去。
0七二 他由国王亲手招待后,便向国王说法,使国王和人民接受三皈五戒。〈会见沙弥尼拘律陀〉终
0七三 以后乐信佛法的国王,每天都加倍供养,到后来供养六万比丘。
0七四 他赶走了六万外道,在宫中经常供养六万比丘。
0七五 他为了供养六万比丘,急忙让人们准备了华美的软硬食品。
0七六 他们把都城严饰,才去邀请僧众。领到宫中,供养饭食,并施舍很多僧物。
0七七 「师尊所说之法有多广大?」他问。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当时即作回答。
0七八 国王听说了「有八万四千法蕴」以后,便说:「我要为每一个法蕴建一所精舍来供养。」
0七九 那时国王把九亿六千万钱财施舍给全国八万四千城市。
0八0 他命令各国国王在各地开始动工建精舍,而国王自己也开始建阿育王园⑤。
0八一 根据佛的教导,他每天分别施给三宝⑥、尼拘律陀和病人各十万钱。
0八二 他经常地一再用向佛施舍的钱财,在很多佛寺举行多种佛塔供养。
0八三 人们经常用为法而施的钱财,为持法的比丘们提供四种最好的资具⑦。
0八四 在从阿耨达池中取来的许多担水中,把其中的四担施给僧众。每天施一担给六十位三藏⑧长老。
0八五 他又自动给阿三提蜜多王后一担,国王自己只用两担。
0八六 他每天给六万比丘和一万六千宫女称为那伽罗多的齿木。
0八七 后来有一天,国王听说有一个龙王叫摩诃迦罗,他见过四佛⑨,寿长一劫,有大神通力。
0八八 为了把他带来,就要把黄金锁带去,派人用黄金锁把他带来后,让他坐在白伞盖下面。
0八九 让他坐在宝座上,用种种香花供养,由一万六千宫女围绕。他说:
0九0 「朋友,请你让我看一看转法轮者、一切智者、无边智者那位大仙的样子吧。」
0九一 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放光明四周各一噚⑩,光环耀目。
0九二 龙王幻化出这样美丽的佛影,国王看到后感到十分满意和惊奇。
0九三 「他幻化出来的是这种样子。那么,如来的真面目又是怎样的呢?」他越来越感到高兴了。
0九四 这位伟大的国王,神通广大,连续举行了七天「眼祭」⑾大节。〈接受沸法〉终
0九五 强大、虔诚的国王和目犍连子长老,前世都被自制者⑿们看见过。
0九六 在第二次结集时,能见到未来事情的长老们,看到了在这个国王统治时期,教法会遭不幸。
0九七 他们查看到帝须是在全世界消除这场灾难的人,看到他不会久注梵天界了。
0九八 他们一起来到他跟前,请求这位大慧者降生人间,消除这场灾难。
0九九 他愿使教法光大,同意他们的请求。他们对悉伽婆和旃陀跋阇二位年轻僧人说:
一00 「一百一十八年后将出现教法的灾难,我们是看不到了。
一0一 你们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比丘们啊!因此该受惩罚,对你们的惩罚是:
一0二 为光大教法,有大智慧的帝须梵天将投胎在目犍连婆罗门家。
一0三 到时侯,你们之中的一个人要度这个童子出家,一个人要很好地教他佛法。
一0四 优婆离长老的弟子是驮索迦长老,他的弟子是须那迦,须那迦的弟子是两位长老。
一0五 从前在吠舍离城有个有学问的婆罗门叫驮索迦,在三百名学生当中他年龄最大,跟老师住在一起。
一0六 他十二岁就精吠陀⒀,和同学们一起游方,遇见了参加过结集的、住在婆利迦园的
一0七 优婆离长老,驮索迦在他身旁坐下,问他吠陀中的难句,他回答了这些疑难。
一0八 有一个法受一切法的影响,而一切法又归于这个法,请问此法为何?青年婆罗门!」
一0九 关于法的名称。长老说了一段话,年轻婆罗门不懂,便问:「这是什么真言?」「佛真言 。」他回答说。
一一0 「教给我吧。」他说。长老说:「我们教给穿我们衣服的人。」为了求得真言,他请求老师和父母准许他出家。
一一一 这个年轻婆罗门和另外三百年轻婆罗门在长老面前出家,并适时受戒。
一一二 优婆离长老把全部三藏教给一千名漏尽弟子,他们中最年长的是驮索迦长老。
一一三 其他向长老学习三藏的雅利安人和普通人不计其数。
一一四 迦尸国有个人叫须那迦,他是商主之子,与父母同去王舍城经商。
一一五 这个十五岁的男孩到竹林精舍去,有五十五个年轻人陪伴着他去了。
一一六 他看见了在那儿由一羣弟子围绕的驮索迦长老,非常高兴,于是要求出家,长老说:「先问问你的父母吧。」
一一七 这位男孩须那迦,没用三顿饭的功夫,就取得了父母的同意,回来了。
一一八 他和那些男孩子一起,在驮索迦长老面前出家受戒,学习三藏。
一一九 长老的那羣学生有一千名,都是漏尽的,精通三藏的。此中须那迦最优秀。
一二0 在称为华氏城的城市中,有个人叫悉伽婆,他是聪明大臣的儿子,刚好十八岁。
一二一 住在适于一年三季的三座宫中,与他的朋友另一个大臣之子旃陀婆耆在一起。
一二二 由五百个随从簇拥,来到鸡园寺,见到了须那迦长老。
一二三 当他觉察到长老正在诸根收起、坐禅入定、而不理会他的礼拜时,便问僧众是何原因?
一二四 「入定的人是不说话的。」他们说。「他们怎样才能出定呢?」他又问,比丘们说道:
一二五 「只有在老师呼唤时、僧团呼唤时、规定的时间到达时,或寿命将终时,
一二六 他们才出定。」说完这话,看到他们具有成阿罗汉果的条件,就传僧众的话进去。长老出定,到他们那儿去了。
一二七 童子问道:「为什么尊者刚才不答话?」他说:「必须享用我们应该享用的东西。」童子说:「也让我们享用吧。」
一二八 长老答道:「像我们这样出身的人才能享用。」得到父母同意后,悉伽婆童子
一二九 和旃陀婆耆以及五百随从,在须那迦长老面前出了家,受了戒。
一三0 他们两个在老师身边,努力学习三藏,达到了六神通。
一三一 悉伽婆长老知道帝须已经转生。从那以后,在七年的时间内,他常到他家去。
一三二 在七年中他没有听到「你走吧。」这句话,第八年才在他屋子里听到「你走吧!」这句话。
一三三 他要离开,正进家门的婆罗门目犍连看见了他,便问:「你在我们家受到布施了吗?」他答说:「受到了。」
一三四 婆罗门进屋,问清了情况。第二天长老又来到他家,婆罗门便责备他说了假话。
一三五 听了长老的话,这个婆罗门非常高兴,便经常拿出自己的食物施舍给他。
一三六 逐渐地他全家的人都变得和善起来,他让他住在自己家中,不断供养。
一三七 时间就这样逐渐地过去,帝须童子十六岁了,他精通三吠陀。
一三八 长老想:「我可以和他这样谈话。」于是把房间里的座位,除年轻婆罗门的椅子以外,全部清理出去。
一三九 因为他从梵天界托胎而来,五欲⒁洁净。所以他用过的长椅洒上香水悬挂起来。
一四0 在屋里的人们没有看到别的坐椅,而长老又站着,感到很窘,就把他的椅子拿出来。
一四一 青年婆罗门坐在老师身边,回来后看到帝须长老坐在那儿,很生气,说了不好听的话。
一四二 长老对他说:「青年婆罗门!你知道经咒吗?」青年婆罗门也问这个问题作为对长老的回答。
一四三 「我知道。」长老答应后,他问长老关于吠陀中的疑难问题。长老对他作了解释。
一四四 长老未出家前就学通了四吠陀⒂,又有四无碍智,怎么不能为他解释呢?
一四五 「若人心生而不灭,则其心将灭而不生;若人心将灭而不生,则其心生而不灭。」
一四六 自信的长老问了〈心双论〉⒃中的问题,对他来说就像一团漆黑,便对他说:
一四七 「比丘啊!是何神咒呢?」「佛神咒。」他说。他又说:「给我吧。」「我要给穿我们衣服的人。」
一四八 他为了学到神咒,取得父母同意后,便出家了。长老让他出家后,适时授以禅法。
一四九 这位有伟大智慧的人,专心修禅,不久即证预流果。长老得知后,
一五0 就送他到旃陀婆耆长老跟前去学习经藏和论藏,于是他就在那儿进行经、论的学习。
一五一 僧悉伽婆按时给他授了大戒⒄,教他律藏,又教他其他两藏。
一五二 以后,少年帝须努力修习观法,具有了六神通,及时达到长老位。
一五三 他变得很有名望,像月亮和太阳一样,人们认为他的话和佛的话一样。〈目犍连帝须长老的出世〉终
一五四 有一天,这位帝须副王去打猎,看见羣鹿在林中玩耍戏娱,观此情景后他想:
一五五 「连在林中以草为食的鹿都玩得这样快乐,为什么吃得好住得好的比丘会不快乐呢?」
一五六 回宫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国王,国王为了教育他,把王位让给他七天。
一五七 「副王啊!让你当七天国王,然后我就杀死你。」国王说。
一五八 七天过后,国王问道:「你怎么瘦了?」他答道:「因为怕死。」国王又对他说:
一五九 「你心里想着,再过七天我就要死了,你没有快乐,那些和尚们怎么能快乐呢?亲爱的,他们也总是意识到死啊!」
一六0 帝须听了哥哥这样讲过以后,他始信佛法。有一次,他去打猎,看见了自制者长老
一六一 摩诃昙摩勒弃多,他是无漏者,坐在树下,大象用娑罗树枝为他搧扇子。
一六二 聪明的副王想:「我什么时侯也像这个长老一样,遵照胜者的教导出家,住在树林里呢?」
一六三 长老为了使他信佛,便一跃而起,从空中来到阿育园,站在莲花池的水面上。
一六四 他把贵重的衣服放在空中,自己跳进池塘,沐浴肢体。
一六五 副王见此神通,更加虔信,于是这位智者就发菩提心:「今天我就要出家。」
一六六 他走到国王跟前,尊敬地请求出家。国王不能阻止他,就带他
一六七 和一大羣随从来到寺中,他就在摩诃昙摩勒弃多长老面前出家了。
一六八 和他一起出家的有四十万人,跟随出家的不计其数。
一六九 国王的外甥是有名的阿耆婆罗贺摩,他是国王的女儿僧伽蜜多的丈夫。
一七0 她和他的儿子名叫须末那。阿耆婆罗贺摩也请求国王,与副王一起出了家。
一七一 副王出家是在阿育王执政后的第四年,他的出家能为大众带来益处。
一七二 就在这一年,具有机缘⒅的副王受了戒,他精进努力,具有六神通,成了阿罗汉。
一七三 在所有的城镇都兴建了美丽的精舍,经过长达三年的精心施工才圆满完成。
一七四 由于监工因陀罗笈多长老的神通力,名叫阿育王园的精舍也完工了。
一七五 国王在胜者到过的地方,皆兴建壮丽的佛塔。
一七六 从四面八方的八万四千个城镇,同一天都传来信息:「精舍完工了。」
一七七 听到这些报告后,具有伟大光辉、神通和勇力的大王,举行了一次全部佛寺的大庆祝。
一七八 就派人在城中击鼓传令:「从今天起的第七天,各地要用一切方式举行全部佛寺的大庆祝。
一七九 在地上要一由旬一由旬地举办大施舍,要把村里的佛寺和道路都装饰起来。
一八0 凡所有的精舍里,都要按时尽力用各种方式对比丘僧团实行大施。」
一八一 要到处张灯结彩挂花环,乐鼓齐鸣,投放各种供品。
一八二 大家都要举行布萨日,听说佛法,要实行各种不同的供养。
一八三 所有的人们均遵照命令,甚至比命令更甚,在一切地方,用一切方法,举行了好像在天界一样壮观的礼拜。
一八四 到了这一天,大王用所有的装饰品装饰起来,带着后宫女眷,带着大臣,由大队军队围绕。
一八五 其势如辟开大地一般,他来到自己的僧团,向尊贵的僧伽致敬后就站在他们中间。
一八六 与会者有八十亿比丘,其中漏尽者有十万僧人。
一八七 那儿还有九百万比丘尼,其中漏尽的比丘尼有一千人。
一八八 漏尽的僧尼们表演了名为「世界显示」的奇迹,目的是要使国王达磨阿育高兴。
一八九 他因以前所作恶业,被称为旃荼阿育⒆,后因所作善业,被称为达磨阿育⒇
一九0 他看了看四周被大海围绕的赡部洲,又看了看被各种供品装饰的所有精舍。
一九一 他见此非常满意,坐下后就问僧众:「诸位师尊,在弘扬佛法方面,谁的页献大?」
一九二 目犍连子长老回答说:「从佛在世一直到今,还没有一个像你这样的继承人。
一九三 听了这话,国王更加高兴,又问道:「像我这样的人能继承佛法吗?」
一九四 长老发现王子摩哂陀和公主僧伽蜜多具备机缘。
一九五 并看到他们可使佛法兴盛,肩负佛法重担的长老便回答国王道:
一九六 「像你这样的大施主,也不是佛法的承嗣者,这只能称作财施,国王啊!
一九七 只有让儿子或女儿出家入教的人,才是佛法的承嗣者,又是我们的施主。」
一九八 于是想成为佛法承嗣者的国王,问站在那儿的摩哂陀和僧伽蜜多道:
一九九 「孩子啊!你们想出家吗?出家是很重要的事情。」听了父亲的话,他俩对父亲说:
二00 「父王啊!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今天就出家。出家对我们对您都有益处。」
二0一 他从副王出家的时候起,而她从阿耆婆罗贺摩出家的时候起,就下决心出家了。
二0二 国王原想让摩哂陀当副王,考虑到出家比当副王更好,就乐意让他出家了。
二0三 他举行仪式,让智慧、相貌、力气出众的爱子摩哂陀和女儿僧伽蜜多出家了。
二0四 那时国王的爱子摩哂陀二十岁,娇女僧伽密多刚满十八岁。
二0五 这一天,他出家并受了戒,她出家并成为学法女(21)。
二0六 王子的亲教师名为目犍连,摩诃提婆长老使他得度,摩阐提迦
二0七 读羯摩文(22),在这个戒坛(23)上,这位大士达到了阿罗汉位,同时具有了四无碍智。
二0八 僧伽蜜多的亲教师是著名的昙摩波罗,阿阇梨是阿臾波罗,到适当时候她就无漏了。
二0九 这二人是给楞伽岛造福的教法之灯,是在达磨阿育王执政后的第六年出家的。
二一0 给该岛带来光明的伟大摩哂陀,用了三年时间从亲教师学习三藏。
二一一 她这比丘尼像月亮,摩哂陀比丘像太阳。他俩长照佛法之天空。
二一二 从前有一个林中隐士是从华氏城来的,他在林中漫游,和一个名叫恭底的紧那罗(24)女住在一起。
二一三 与他同居的结果,她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帝须,幼子叫须蜜多。
二一四 到了时候他俩便从摩诃婆楼那长老出家,达到了阿罗汉位,具备了六神通。
二一五 哥哥的一只脚被毒虫咬伤、疼痛难忍。弟弟问他需要什么?他说要一点酥油作药。
二一六 长老不同意把需酥油治病的事报告国王,也反对下午游方乞酥油。
二一七 「如果你化缘得到了酥油,就请你带来。」帝须长老对出众的须蜜多长老说。
二一八 他去化缘,一点酥油也未得到。这病痛就是有一百罐子酥油也无济于事。
二一九 长老被这病痛折磨得快要死了,受到精勤教诲后便决意涅盘。
二二0 他凭火光定(25)的力量,坐在半空中,使肉身如意停在那儿,进入了般涅盘。
二二一 从身体里发出了火焰,把长老的整个身体烧尽,没剩肉和灰,但骨头未烧。
二二二 国王听说这位长老这样涅盘的消息,便由众人围绕来到自己的僧园。
二二三 国王站在象背上,把骨头从空中取下来,让人们举行舍利供养后,问僧众长老得的什么病?
二二四 国王闻此心动,命令在城四门挖出水池,装满药品。
二二五 他命令每天都要给比丘众施舍药品,「不能让比丘众取用药品有困难。」
二二六 须蜜多长老在禅定处入涅盘,因此有更多的人皈依佛教。
二二七 这两位长老是恭底的儿子,他们为世界谋福利,是在阿育王即位后的第八年涅盘的。
二二八 从那时起,僧众得到的供养更多了,因为后来信众增加了对他们的供养。
二二九 外道(26)们得到的供养减少了。为了得到供养,他们自己穿上黄袈裟,与比丘们住在一起。
二三0 他们把各自的教义装扮成佛说,他们各行其是。
二三一 以后,越来越坚定的目犍连子长老,看见了佛教上长的这个可怕毒瘤。
二三二 这位有远见的长老,考虑平息它的时间,就把自己的大羣比丘交给了摩哂陀长老。
二三三 他独自一人沿恒河而上,在阿毫殑伽山上隐居静修了七年。
二三四 因为诸外道人数众多,粗暴无礼,比丘们不能用正法制服他们。
二三五 因此,赡部洲所有僧园的比丘们,七年中没有举行布萨和自恣(27)。
二三六 赫赫有名的大王达磨阿育听到此事,就派了一位心腹大臣到最好的阿育王寺。
二三七 「你去解决这个问题,让比丘众在我的寺里举行布萨。」
二三八 这个愚蠢的大臣到了那儿,把比丘众召集起来,宣布国王的命令:「请你们举行布萨!」
二三九 「我们不和外道一起举行布萨。」比丘众对头脑发昏的大臣说道。
二四0 这个大臣接连用刀砍掉了几个长老的头颅,说:「我命令你们举行布萨。」
二四一 国王的弟弟帝须长老得知此事后,急忙赶来,坐在他身旁的座位上。
二四一 大臣看到长老后,就去向国王报告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国王闻此,大发雷霆。
二四三 他心中焦虑不安,急忙来问众比丘:「如此作为,该是谁的罪过?」
二四四 有些愚蠢的人说:「是你的罪过。」又有人说:「二者都有罪过。」聪明人说:「不是你的罪过。」
二四五 大王听了这些话后说:「有没有一个比丘能够解除我的疑惑,赞助圣教呢?」
二四六 「目犍连的儿子帝须长老就是,万乘之主啊!」僧众对国王说了,国王是那样的恭敬。
二四七 国王当天就派了四位长老和四位大臣,每位长老有一千比丘陪伴,每个大臣有一千随从围绕。
二四八 以自己的名义去请长老,长老听他们那样说了以后,没有来。
二四九 闻听此事,他又派了八位长老和八个大臣,每人各带一千仆从。但像前次一样,他还是没有来。
二五0 国王问道:「那么,长老怎样才能来呢?」众比丘说出了长老来的前提条件:
二五一 『大德啊!愿你作赞助教法的顶梁柱。』你这样对他说了以后,长老就会来的,国王啊!」
二五二 国王又派了十六位长老和十六个大臣,各带一千仆从,对他们说了以后的话以后,
二五三 又嘱咐道:「长老年事已高,不能坐车,你们要让他乘恒河的船来。」
二五四 他们到他那儿去,那样对他说了,他听到后就起身了。他们用船把长老请来后,国王出来迎接。
二五五 国王下到水里,水深至膝。长老下船,国王恭敬地向他伸出了右手。
二五六 可尊敬的长老,出于慈悲,握住了他的右手,下了船。
二五七 国王把长老领入喜增园,为他洗足、涂油后,便坐了下来。
二五八 国王想试一试长老的本领,便说:「我想看一看奇迹。」
二五九 听了这话,便问:「要看什么奇迹?」「地震。」他说。又问:「你是想看全地震动,还是一个地方震动?」
二六0 「哪种地震难?」问道。他听说「一个地方的震动难」以后,便说想看一个地方的震动。
二六一 长老把一车、一马、一人和一个盛满水的钵,放在一由旬范围地面之内的四个角上。
二六二 便用神通力使一由旬的地面震动,四样东西中每一种的一半都随着震动,让坐在那儿的国王看。
二六三 国王问长老,很多比丘都被那个大臣杀死了,国王本身有没有罪?
二六四 「没有坏的动机,就没有相应的业。」长老讲了「鹧鸪本生」启示,启发国王觉悟。
二六五 长老住在可爱的王家花园七天整,他教国王光辉的佛法。
二六六 就在这七天的时间里,国王派出两个夜叉,把大地上的比丘都召集起来。
二六七 第七天,他来到自己优美的僧园,让人把比丘众一个不剩地召集在一起。
二六八 他与长老一起,坐在帷帐中的一个角落里,把恶比丘一个一个地叫到旁边。
二六九 国王问道:「大德,善逝的说教是什么?」他们各自回答是常见(28)等。
二七0 国王使全部邪见者还俗,还俗者共计六万人。
二七一 又问符合正法的比丘们:「善逝是何说者?」他们回答说:「分别说者(29)。」国王又问长老:
二七二 「大德!佛是分别说者吗?」长老答道:「是的。」国王听后,心满意足。
二七三 「既然僧团已经清理过了,那么,让他们举行布萨吧!大德!」国王这样对长老说。
二七四 国王对僧众实行保护之后,进入辉煌的京城。僧众团结起来了,于是举行了布萨仪式。
二七五 人数众多的比丘众中,有的人有自制力,有六神通,精通三藏,具无碍智。
二七六 长老选出这样的一千名比丘来进行正法结集,他和他们在阿育王寺举行了正法结集。
二七七 正如摩诃迦叶长老和耶舍长老举行了正法结集一样,帝须长老也举行了正法结集。
二七八 帝须长老在结集道场作了《论事》的演说,批驳异说。
二七九 就这样,在阿育王的保护下,由一千名比丘参加的正法结集,历时九个月而结束。
二八0 在阿育王即位后的第十七年,七十二岁的仙人(帝须)在结集终了时举行了大规模的自恣仪式。
二八一 为了称赞佛法的稳固,在结集完成时,大地震动,就像是欢呼:「善哉!」
二八二 帝须长老离弃了富丽堂皇的梵天宫,为圣教故来到鄙陋的人间世界,尽了自己的本分,完成了对圣教的义务。那么,还有谁可以懈怠圣教职责呢?
为了善人的净信和情感而作的《大史》第五章,名为〈第三次结集〉,至此终。
【注释】
①风神,梵文Marut的意译,吠陀中的一个自然神,常和雷雨神因陀罗在一起。
②沙弥(Samanera),七岁至二十岁的出家男子。
③回向,或称回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趋向于所期。
④〈不放逸品〉,即《法句经》的〈不放逸品〉。
⑤阿育王园,位于首都华氏城。
⑥三宝,即佛、法、僧。
⑦四种最好的资具,即前文所说的四事: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⑧三藏,属指佛教经典经、律、论三类。这里用作对精通经、律、论三者的尊称。
⑨四佛,东方香积世界的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的宝相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的微妙声佛。
⑩噚,印度的长度单位,一噚等于六呎。
⑾眼祭,即以眼球为供品的祭祀。
⑿自制者,指能够控制自己感官的仙人或阿罗汉。
⒀吠陀(Veda),婆罗门教最古的经典,约形成于公元前二千年至前一千年,包括《梨俱吠陀》 、《夜柔吠陀》、《婆摩吠陀》、《阿闼婆吠陀》。
⒁五欲,有二解:1色、声、香、味、触五境,能引起人们的欲望,故称五欲;2人们的五种欲望: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
⒂四吠陀,即四部吠陀本集《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
⒃〈心双论〉,《双论》中的一章。
⒄大戒,亦称具足戒,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出家人只有受大戒后才能取得正式僧尼资格。
⒅机缘,此指成为阿罗汉的条件和根机。
⒆旃荼阿育(Candasoko),意为愤怒的阿育王。
⒇达磨阿育(Dhammasoka),意为法阿育。
(21)学法女(Siksamana),新译正法女,音译式叉摩那尼,在受具足戒前学习六法:不淫、不盗、不杀、不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
(22)读羯摩文,受戒时有五种阿阇梨(老师):出家阿阇梨、受戒阿阇梨、教授阿阇梨、受经阿阇梨、依止阿阇梨。读羯摩文者为受戒阿阇梨。
(23)戒坛(Mandala),受戒的坛场,音译曼陀罗。
(24)紧那罗(Kimnara),旧译人非人,新译歌神。是一种乐神名。长得像人,但头上长角。
(25)火光定,出火之禅定,《大唐西域记》卷三描述阿难入灭时的情形称:「即升虚空,入火光定,身出烟焰,而入寂灭。」
(26)外道,佛教自称为内学,称其他的宗教派别为外道。
(27)自恣(Pavarana),新译随意。佛教徒在安居期满举行揭举忏悔集会,请别人尽情(恣)揭发自己的过失,自己忏悔。也随别人的意愿,尽情揭举其过。
(28)常见,主张人的身心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都常住不变,永无间断。
(29)分别说者,所说有是有非,需要分别。
第六章 毘阇耶到来
00一 从前在梵伽国梵伽城有一个梵伽王,羯陵伽王的女儿是他的王后。
00二 不久,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占卜者预言公主将和兽王同居。
00三 公主容貌艳丽,情欲强烈。国王与王后因羞愧故,对她很厌恶。
00四 公主想享受独立行动的乐趣,便独自一个人悄悄离家,跟前往摩揭陀国去的不相识的商队一起走了。
00五 在罗罗国的森林里,突然有一头雄狮凶悍的向商队扑来,别人都向相反的方向逃跑,只有她冲着狮子来的方向跑去。
00六 狮子攫取了猎物,正走着欲停就食,从远处看见了她,更产生了爱欲之心,摇尾垂耳,向她走去。
00七 公主看见了牠,想起了占卜者的预言,竟毫不恐惧,亲眤地抚摸着牠的肢体。
00八 经她这一摸,狮子的情欲更加强烈了,便把她驮在背上,带回狮子自己住的洞里,与她同居。
00九 结果,公主为狮子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
0一0 儿子手脚像狮子,因此为他取名悉诃巴忽①,女儿取名悉诃悉婆莉。
0一一 儿子长到十六岁,首次向母亲提出疑问:「妈妈!为什么你和我爸爸不一样呢?」
0一二 她把一切都告诉了他。他再问:「我们为什么不逃走呢?」「你爸爸用石头把洞堵住了。」
0一三 他把大洞的盖子扛在肩上,一天功夫往返五十由旬。
0一四 趁雄狮出去打食的时候,他把母亲放在右肩,把妹妹放在左肩,飞快地跑出石洞逃走了。
0一五 他们以树枝蔽体,来到一个偏僻的山村。那时,公主的表哥正巧也在那儿。
0一六 他是梵伽王的将军,负责边界事务,他坐在无花果树下,忙着督察处理公务。
0一七 将军发现了,并问他们,他们答道:「我们是住在森林里的人。」将军命人送给他们衣服。
0一八 这些衣服顿时都变成了高尚服饰。他又命人用叶子盛饭给他们,也由于他们的美德,饭碗都变成了金器。
0一九 将军看到这些,非常吃惊,便问:「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公主遂对他讲了过去的家系情况。
0二0 将军带姑母的女儿进了梵伽城,与她同居。
0二一 狮子外出觅食回到洞中,发现三个人不见了。失去了妻子儿女他很悲伤,不食也不喝。
0二二 牠为寻找妻儿子女来到那个村庄,牠所到之处,村民都躲开牠。
0二三 边境居民飞奔到王宫报告:「狮子正在骚扰大王的国土,请快派人阻止牠吧!大王啊!」
0二四 当他找不到阻挡狮子的适当人时,就把一千金钱放在象背上,在城里走来走去,边走边喊:「献上狮子的人,请把这一千金钱拿走。」
0二五 后来,国王又增加到二千、三千金钱。前两次,悉诃巴忽的母亲都把他劝阻了。
0二六 第三次,悉诃巴忽没有征求母亲的意见,就先收下那三千金钱,然后去杀自己的父亲。
0二七 人们带了这个青年去见国王,国王对他说:「如果你真能把狮子抓到,我就把王位让给你。」
0二八 他来到了洞口,老远就看到狮子。牠由于爱儿前来,并未防范。他向牠只放射一箭,就射中了牠。
0二九 由于有爱怜之心,箭碰到狮子的前额又弹回青年的脚下,落在地上。
0三0 如是者三,兽王发怒了。这时,射出的箭刺穿了狮子的身体,狮子倒了下去!
0三一 他带着有鬃毛的狮子头,回到城中。那时,梵伽王已死去七天了。
0三二 因为国王无子,他的行为又使大家很高兴,再听说他是国王的外孙,很多人自然认出了他的母亲。
0三三 坦率效忠的大臣们集合在一起,对悉诃巴忽王子说:「请你即位当国王吧!」
0三四 他把王位接受下来,又把王位让给了母亲的丈夫②,便带着妹妹悉诃悉婆莉回到自己原出生地去了。
0三五 在那儿他重新建立了一座城市,人们称之为悉诃补罗③。又在一百由旬的森林中建了很多村庄。
0三六 在罗罗王国的这座都城中,悉诃巴忽当了国王,他以悉诃悉婆莉为王后统治着这个国家。
0三七 随着日月的流逝,王后接连生了十六次双胞胎,长子名毘阇耶。
0三八 次子叫苏蜜多罗,一共三十二个儿子。国王适时为毘阇耶灌顶,立为副王。
0三九 毘阇耶行为不端,他的部下也如此,他们作了很多令人不能容忍的凶暴行事。
0四0 大众都被激怒了,禀报国王。国王一面安慰了羣众,一面把儿子严肃地教训了一顿。
0四一 一切照旧,第二次是这样,第三次还是这样。愤怒的大众气愤的说道:「把您的儿子杀掉吧!」
0四二 于是国王下令,把毘阇耶和他的随从共七百人的头发都剃去大半边。
0四三 再把他们连同他们的妻子儿女,置于船上,送到大海去。
0四四 男人、女人、儿童都分别送走,他们在不同的岛屿上岸并居住下来。
0四五 儿童们去的那个岛叫那伽岛④,妇女们去的那个岛叫摩喜罗岛⑤。
0四六 毘阇耶在苏波罗迦港⑥登陆,但怕众人在此逞凶,他又上了船。
0四七 意志坚定的毘阇耶的王子,以如来卧于娑罗双树间涅盘的那一天,在楞伽岛铜掌国登陆。
为了善人的净信和情感而作的《大史》第六章,名为〈毘阇耶到来〉,至此终。
【注释】
①悉诃巴忽(Sihabahu),意译狮臂。
②母亲的丈夫,参见本章第二0节,应指戍边将军。
③悉诃补罗(Sinapura),意译狮子城。
④邪伽岛(Naggadipa),意译童子岛。
⑤摩喜罗岛(Mahiladipaka)意译女人岛。
⑥苏波罗迦港(Supparaka),位于印度西部的一个港口,今名苏巴罗(Sobara),在孟买北部的塔那(Thana)地区。
第七章 毘阇耶即位
00一 世间导师为全世界造福后,达到至高安静剎那有恒之境,躺在般涅盘①的床上。
00二 在众多诸天神聚集处,最优秀的说法者大牟尼对站在身旁的帝释天②说道:
00三 「悉诃巴忽王的儿子毘阇耶,带着七百随从从罗罗国到达楞伽岛。
00四 天神之王啊!我的教法将在楞伽牢牢地树立起来。因此,请你很好地保护他和他的随从,保护楞伽。」
00五 天神之王听了如来的话,深表恭敬,便把保护楞伽岛的重任托付给莲花色神③。
00六 他一听到帝释的命令,便飞快地来到楞伽,以游方僧的装束坐在树下。
00七 以毘阇耶为首的这批人,全都来到他跟前,问道:「朋友,这是什么岛?」「楞伽岛。」他说。
00八 「这儿没有其他人,你们也不会有危险。」说了这话以后,用钵盛水向他们身上洒。
00九 他在他们身上系上圣线,就回天上去了。这时,来了一个夜叉侍女,她化作母狗形。
0一0 尽管王子阻拦,还是有个人在后面跟着她。他想:「有村落才会有狗。」
0一一 她的主人是个夜叉女,名叫拘婆那,正坐在树下纺织,就像一个女苦行者一样。
0一二 他看见莲花池和在那儿坐着的女苦行者,他便下水沐浴、喝水、取下莲茎。
0一三 用荷叶装上水就出来了。她对他说:「你是我的食物,站住!」这个人就像被捆住一样站住了。
0一四 由于起保护作用的圣线之力,她不能吃掉他。即使夜叉乞求,这个人也不能把圣线给她。
0一五 夜叉女把他提起来,他喊叫着,把他扔进坑里。就这样,她把七百人一个一个地都扔了进去。
0一六 毘阇耶发现他们都没回来,怀疑遇到了危险,便备好五种武器出去了。他看见了美丽的荷花池,
0一七 没看见出来的脚印,只看见那位女苦行者,心想:「我的仆从准是被这个女人捉去了。」
0一八 「贵妇人!你看见我的仆从了吗?」他对她说。「王子啊!你找他们干什么?你下去喝水吧,沐浴吧!」那个女人说。
0一九 他确信:「既然她是一个夜叉女,他就知道我的出身。」他马上向她报了名字,拉开了弓,来到她面前。
0二0 他用铁索套住夜叉女的脖子,左手抓住她的头发,右手持刀。
0二一 说道:「女奴!还我仆从,不然我就杀死你!」夜叉女吓坏了,乞求饶命:
0二二 「大人!饶我一条命吧!我把王国奉献给你。我要做一个女人应作的事。另外,你让我作什么我就作什么。」
0二三 为防反悔,他让夜叉女发了誓。于是他命令:「赶快把我的仆从们带来。」话音刚落,她就把他们带来了。
0二四 王子说:「他们都饿了。」听了这话,她就把大米等物和船上各种各样的很多货物给他们看,这些东西都是商人们的。商人们都被她们吃掉了。
0二五 仆从们把饭做好,把调味品准备好。以后,让王子先吃,然后大伙也吃了饭。
0二六 毘阇耶把最好的饭菜送来。夜叉女吃了非常高兴,她变成一个姿色容貌迷人的十六岁女郎。
0二七 用所有的装饰品打扮起来,来到王子面前。她又在树下变出一张华贵的床。
0二八 周围用帐幕围起来,上边用华盖装饰起来。王子看见这些,盼望即将到来的美事。
0二九 他与她成了夫妻,躺在床上愉快地睡了,所有的仆从围着帷帐躺下睡了。
0三0 夜里他听见了乐器声和歌声,就问睡在旁边的夜叉女:「这声音是怎么回事?」
0三一 夜叉女想:「王国应给夫君,所有的夜叉都要杀掉。因为是我让人们住在这里,夜叉们要杀我。」
0三二 想到这些,夜叉女对王子说:「这儿有一座夜叉城,名叫室利娑婆堵,夫君啊!
0三三 在楞伽城住着一个夜叉首领的女儿,她被带到这儿来,她母亲也来了。
0三四 那儿为了举行婚礼,大喜宴要进行七天,这声音就是从那儿传来的,因为那儿有一个盛会。」
0三五 「今天你就要杀掉这些夜叉,因为以后就不能杀他们了。」他说:「我看不见他们,怎么杀呢?」
0三六 「我在那儿发出声音来,你顺着声音杀,由于我的威力,兵器都会落在他们身上。」
0三七 他听了她的话,照着做了,把全部夜叉都杀了。取得胜利后,他把夜叉王的首饰自己戴上。
0三八 他用其余的首饰把仆从们一个一个地都打扮起来。在这儿住了几天以后,就来到了铜掌国。
0三九 毘阇耶在那里修筑了铜掌城,他由仆从们围绕着,和夜叉女一起住在里边。
0四0 原来,以毘阇耶为首的这帮人下船登陆的时侯,他们已精疲力尽,便用手撑着地坐了下来。
0四一 因为触到了古铜色的土尘,手掌被染红,所以这个地方和这个岛都有了「铜掌」之称。
0四二 因为悉诃巴忽王抓住了狮子,所以他被称为执狮子。因此,那些与他有关的人全都称为执狮子。
0四三 他的侍臣到处建筑村落。阿(上少下兔)罗陀村就是一位名叫阿(上少下兔)罗陀的人在迦丹波河④边建造的。
0四四 祭师大臣优钵帝须在阿(上少下兔)罗陀村的北边,在干毘罗河⑤岸边,建造了优钵帝须村。
0四五 另外三个大臣分别建造了优旃尼村、优楼毘罗村和毘耆多城⑥。
0四六 当他们在这国土上定居下来以后,大臣们都聚集到一起,向王子请求道:「大人!请您灌顶登基吧!」
0四七 听了这话以后,王子说没有一个剎帝利种姓的处女立为王后,他不想灌顶登基。
0四八 诸大臣对其王的灌顶登基一事很焦急,尽管困难重重,他们仍然克服忧惧去办此事。
0四九 派人把很多珍贵的礼品、摩尼珠、珍珠等物送到南印度摩吐罗城⑦。
0五0 这些忠诚于主子的人们,为主子娶了般度王的公主,又为大臣和仆从们娶了别人的女儿。
0五一 使者们乘船很快来到了摩吐罗城,把礼品和书信呈交给国王。
0五二 国王与诸大臣商议后,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毘阇耶,也想把别人的女儿嫁给他的大臣们。
0五三 征得了不到一百个姑娘,他便派人击鼓宣告:「这里的人们!凡是愿意把姑娘送到楞伽去的,
0五四 给姑娘们穿上两套衣服,让她们站在家门口,以此为标记,我们就把她们接走。」
0五五 就这样得到了很多姑娘,他使她们家里人满意后,就用全部装饰品把自己的女儿打扮起来,带着旅途必须品。
0五六 所有的那些姑娘们,都受到相当的敬意。把她们连同适于王者所有的象、马、车等,还有工匠艺人,
0五七 以及十八种行业的一千户人,交给他们一封信,送到战胜敌人的毘阇耶。
0五八 众人在大渡海场⑧下船上岸,因此,这个港口就被命名为大渡海场。
0五九 毘阇耶与夜叉女生了一男一女,毘阇耶听说公主到来的消息后,对夜叉女说:
0六0 「娘子!你把两个孩子留下,你现在就走吧!因为人总是害怕夜叉的。」
0六一 听了这话,夜叉女害怕了,她怕其他的夜叉不能容她。他又对她说:「不用担心,我会命人给你价值千金的供品的。」
0六二 尽管她很害怕恶运将临,但她一再请求都无济于事,只好带着两个孩子到楞伽城去了。
0六三 她让两个孩子坐在城外,自己进了城。城里的夜叉们认出了她,认为她是「奸细」,很害怕。
0六四 他们骚动了,一个凶残的夜叉一巴掌就把夜叉女打死了。
0六五 她的舅舅是个夜叉,从城里出来,看见了这两个孩子,便问:「你们是谁的孩子?」
0六六 「拘婆那的。」听了这话,他说:「你们的母亲在这儿被杀死了,他们若发现你们,也会杀你们的。赶快逃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