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七 在宽大的卧佛像的脚下,他一个接一个地摆上漂亮像。
二四八 有长期服侍佛和保护妙法的阿难像、弥勒菩萨像、崇高的保护神毘湿奴像。
二四九 还有伽摩尼国王的像,他用金子涂了五个大佛像。
二五0 他就这样以各种方式完成了室内应修工程,又在室外的墙上画了一系列辉煌的神像,还有
手持鲜花的梵天像。
二五一 看上去他们像是在向佛致敬。然后,他又建造了伟大漂亮的凯旋门,非常好看。
二五二 门口两旁有两个狮子像,在墙壁的空隙处有鬼像。
二五三 他还在摩喜扬伽那等十六个圣地画了彩色绘画。
二五四 有沙遮巴陀山(9)上著名的圣足印像,有十度画像,有正确行为的三种形式(10),还有诸如五种伟大布施这样的很多《本生经》故事。
二五五 在假堂里有各种各样的画像,有狮子、大象、鹅和花蔓。
二五六 在同一岩石上的欢快洞穴里,他建造了宽大像室,非常好看,因为有很多完美的雕刻等,
使之漂亮辉煌。
二五七 他在此建造了一个漂亮巨大像活的一样的佛陀坐像,此像异常辉煌,十分好看。
二五八 两旁有塑造得很好的弥勒菩萨和莲花色神的站像,
二五九 他又建造了其他很多站像,有牟尼像、数百尊罗汉像、
二六0 二十四佛像、同样数目的菩提树、二十四种记别、
二六一 十六大圣地、漂亮的鬼神像等,还有伟大的五次结集(11)像。
二六二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美丽绘画,非常好看。后来,他把
二六三 牟尼的舍利带到这里来,他又建造了支提,装饰上金顶。
二六四 他在像室里又修了一个很高的拱顶,上有舍利子第五百弟子陪伴的牟尼坐像。
二六五 他在院子里,在不同的地方,建造了墙和假堂,还修了几个门,到处都有阶梯和其他良好
建筑物。
二六六 还修复了很多年久失修的建筑物,又修建了很多新的建筑物。
二六七 完成了所有的这些漂亮工程以后,在他派遣的大臣们举行安眼仪式的时候,
二六八 这位国王对寺庙布施了衣服、装饰品等很多东西。他连续不断地建造了一排排的
二六九 各种各样的凯旋门。还装上必要的装饰品,下令举行供养仪式。
二七0 当以适当形式举行隆重仪式的时候,在一个吉日良辰,他举行了安眼仪式。
二七一 从此以后,全国的很多居民从各方赶来,就像充溢大地的大海一样。
二七二 集中到这里来的全体人民,看到很多金制及其他艺术品,他们满心欢喜,就像看到了双神
变的三藐三佛陀一样。
二七三 他们满心欢喜,情绪高涨,在「善哉」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仪式,这就扫清了他们的升
天之路。
二七四 当举行仪式的时候,他邀请寺内的比丘僧团,在佛寺的房屋内准备好座位。
二七五 他让演讲妙法的比丘们坐在这里,让他们演讲很值得一听的
二七六 《大吉祥经》(12)等圣典,他以适当形式举行了对妙法的供养仪式。
二七七 所有看到或听到这些的人们,就立刻同时看到正觉者(13),并聆听其妙法。
二七八 他们天天都以各种方式满怀最高喜悦和狂喜,就像是聆听活的释迦牟尼在说法一样。
二七九 他有两种表示:形体美和法的迷人。他在院子外边又竖起石柱,建起一个假堂。
二八0 在此摆开座位,把遵守五戒及其他戒律的一大群人集中在假堂周围。 .
二八一 他让他们每天都听大量经典。他又满怀敬意邀请弘法师一夜三分反复说法。
二八二 在三藐三佛陀般涅盘后的二千三百零一年,他修复了称为罗阇多的寺庙,并举行了隆重仪
式。
二八三 然后,他又想把建立在明净、漂亮的大石板上的辉煌支提,修复到这座寺的南部。
二八四 这座支提已经毁坏,就像一堆土一样,所以他从四面八方运来石灰、砖、石头等。
二八五 然后,他又以最好的方式建造了一个漂亮的正方形的石制宝座,把崇高的三藐三佛陀的舍
利摆在上面。
二八六 在修复支提的过程中,他在附近一个特别漂亮的地方为比丘僧团结界。
二八七 这些比丘是他为了某种目的,以适当方式邀请来的。他建造了一座寺庙、一个布萨堂及其
他建筑物,还附有砖顶等。
二八八 他又在周围地区,建造了一座漂亮的大公园,装饰有各种花树、各种蔓花、各种果树等。
二八九 在这里还有很多浴池。他热情满怀,非常虔诚地让胜者佛陀的儿子们住在这里,进行学习
和宗教修练。
二九0 这个地方就这样由国王的力量修复起来。从前,伟大的圣人们曾来此拜访,受到从前楞伽诸王的赞扬。
二九一 这位有很高威望的国王听说这件事情以后,利用以前的方式,非常庄重地为该寺结界。
二九二 在此举行了一切隆重仪式,为比丘僧团等进行了更多的布施,积累了功德。
二九三 在杜诃罗山附近,装饰有一排排的槟榔子、布那伽、那伽等树,还有各种鸟甜蜜的叫声。
二九四 还有清凉纯洁无瑕的白石板、一群群的各种各样的野兽,使这里的气氛非常活跃。
二九五 在位于这里的一座叫做苏迦罗的漂亮寺院里,有一间胜者佛陀像室,这是国王派往这里的大臣修建的。
二九六 苏伐那伽摩大臣在这里竖起一个石柱,建造了一座布萨堂,并把它布施给释迦牟尼佛的儿子们。
二九七 他又运来建造柱子等的木头,又在此建造了很多住房。
二九八 这位国王为了供应必需品,把很多村庄、田地等,布施给居住在这里的比丘们。
二九九 这位国王做完这一切后,非常和善地布施给苦行者的主人达磨罗祇多。
三00 这位国王利用这种方式积累了各种功德,根据其业,在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五年离开了人世。
三0一 当你们想到财富和身体没有任何价值的时候,你们就应当长期出家,恭敬三宝,从事出世间等的善业。
为了善人的净信和情感而作的《大史》第一00章,名为〈揭帝悉利罗阇悉诃〉,至此终。
【注释】
(1)尼迦(Nikkha),重量单位,一个尼迦等于十五金。
(2)相当于公元一七四九年。
(3)十度,即施、戒、忍、精追、静虑、般若、方便善巧、愿、力、智。
(4)吠僧多罗王(Vessantara),据《吠僧多罗本生经》,这是菩萨最后一次转生的人。
(5)布波罗摩,巴利文puppharama的音译,意译「花寺」,现在的摩尔伐杜(Malvatu)寺,位于康提(Kandy)湖附近。
(6)相当于公元一七五六年。
(7)十六个圣地,摩喜扬伽那(Mahiyangana)、龙岛(Nagadipa)、迦尔耶尼(kalyani)、沙蒙多俱多(Samantakuta)、帝伐怙诃(Divaguha)、穆帝扬伽那(Mutiyangana)、帝沙大寺(Tissamahavinara)、菩提树、摩利遮伐帝—支提耶(Maricavatti—cetiya)、罗多那伐卢迦(Ratanavaluka)睹波罗摩(ihuparama)、无畏山(Abhayagiri)、只陀林(jetavana)、色罗支提耶(Selacetiya)、迦阇罗迦摩(Kajaragama)、帝伽伐比(Dighavapi)
(8)求比特,巴利文Cubit的音译,一种长度单位,相当于十三至十四英尺。
(9)沙遮巴陀山(Saccabaddha)泰国的一座圣山,本地称为沙遮旁陀那(Saccabandhana),上有圣足印,达弥迦国王曾把圣足印的模型赠给楞伽国王。
(10)为世界谋利益、为亲属谋利益、为了自己的觉悟。
(11)五种伟大布施,即布施妻子、孩子、王权、生命、肢体。
(12)五次结集,第一次结集在王舍城举行,第二次结集在吠舍离举行,第三次结集在华氏城举行,第四次结集在波罗迦摩巴忽一世王的主持下举行,第五次结集,在波罗迦摩巴忽二世王的主持下举行。
(13)《大吉祥经》(Mahamangalasutta),《经集》中的一部经。
(14)看到罗阇多寺的佛像。
第一0一章
00一 他死以后,他的弟弟悉利罗阇阿提罗阇悉诃灌顶为楞伽岛的国王。
00二 他灌顶为王以后,虔诚信仰三宝,专心聆听妙法,毫不懈怠,又很聪明。
00三 这位国王像以前一样,不遗余力地继续加强俗人和僧团,这些事情他哥哥做过。
00四 这位有很高威望的国王,像以前一样向崇高的佛牙舍利供养吃的、暍的等,不缺任何东西。
00五 他下达命令说:「规定为胜者佛陀的儿子们所进行的固定布施,要按照前任国王介绍的次
序进行。
00六 以优波离长老为首领来自沙敏达的比丘们,来到了悉利伐陀那都城。
00七 以优波离长老为首领的来自那里的比丘们,根据僧团的需要,在所谓的俱苏摩罗摩划定了
00八 直至这座都城南部的界线。当他看到以前由揭帝悉利国王
00九 建造的布萨堂塌坏了,首先在四面八方建起高地。
0一0 他又准备了更多的石头,在界内建起高墙。他筑起
0一一 石柱,建起布萨堂,这位国王把它布施给四方僧团。
0一二 这位国王懂得各种文学作品、巴利文作品和梵文作品,就像爱神一样喜欢经常进行布施。
0一三 他熟悉音韵学,用僧伽罗语写了一首出自《阿沙帝本生经》的诗,并把它记载下来。
0一四 他心怀净信,非常虔诚地向佛牙舍利致敬,一夜就点亮了十万盏灯。
0一五 他听说毫无所遗地布施迦提那袈裟,可以得到伟大的功德,他每年都要向比丘僧团布施迦
提那袈裟。
0一六 他用青铜建造了一尊安祇罗沙(1)像,与国王的身体一般大小。
0一七 他很向往胜者佛陀的尊严,非常虔诚地在叫做殑伽罗摩的佛寺里建造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支
提,非常好看。
0一八 这位国王积累了这些和其他功德以后,根据他的前世之业,在他即位后的第十八年离开了
人世。
0一九 罗阇阿提罗阇悉诃国王的外甥悉利维迦摩罗阇悉诃当了这个国家的坚定国王。
0二0 他很喜欢聆听胜者佛陀教诲的正法,从此感到喜悦,并向佛牙舍利供养摩尼珠、珍珠等宝贝。
0二一 还供养了很多村庄和田地,还经常向佛陀的僧团布施可口食物。
0二二 他就是这样追求永久幸福,这位国王积累了这些和其他功德。
0二三 他尽情与他改变的坏人交往,把其他大臣及其他很多官员集中到一起。
0二四 他消灭了像罗剎一样的坏人,把数百个人带到不同地区,
0二五 把他们刺穿,像死神一样,对他们毫不客气。这位国王
0二六 没收了他们继承的很多财富,就像掠夺村庄的盗贼一样。
0二七 因为这位国王这样做了很多坏事,僧伽罗人和科伦坡都城的居民(2)都很气愤。
0二八 他们都赶到这里来,在他灌顶的第十八年过后,活捉了这位罪恶的国王,把他带到对岸(3)。
0二九 他们把国王带到叫做印祇利悉的对岸后,虐待他的人民,霸占了整个国土。
《大史》至此终,祝您成功!
【注释】
(1)安祇罗沙(Angirasa)《梨俱吠陀》中一种半人半神的怪物。
(2)科伦坡都城的居民,特指英国侵略者。
(3)对岸,此指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