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改变生命的学习

_8 布魯斯.魏金生(美)
当小女不会换算度量衡时,内人就叫她帮忙做蛋糕。她告诉小女要做两个,一个是给奶奶的,一个自己家里留着吃。「以下是材料,我在隔壁,你需要时可以叫我。」
小女自己留在厨房想3/4杯乘以2是多少,她走过来走过去问她母亲,终于搞懂了。数学在她做蛋糕时突然有关联了。
若老师不能指出授课内容对学生的关系,这种课一定沉闷无趣。要使教材活泼——不光是在你的脑袋里,也要在学生的心思意念里。当你教「美国内战在1865年结束」这类的历史时,要用神赐你的创意,使资料生动起来。
关联性会产生动力,使人专心。学生一进教室,满脑子他们自己的想法,老师必须用有关联的事物使学生对主题感兴趣,而后在传递内容时继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内容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能符合他们的需要。传递的方式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使学生乐在其中,胜过使他们分心的东西。若你切中他们的需要,又说到了主题的关联,那么就可以用层出不穷的方式来抓住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专心听你的课。
〖原理四:老师必须锁定最重要的事实传讲,学生才记得住〗
许多老师把所有的事实都一视同仁,使你以为每一项资料都很重要。
若你要教人记下资料,就必须扛起把重要的从不重要的当中分辨出来的责任。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学生「筛选资料」。
神岂不是从历史中经筛选后才给我们圣经吗?所以创世记是跳过好几百年,不谈其中发生的事,反而一章接一章地谈一个人的生平——亚伯拉罕。
神跳过整个世纪,只写几分钟发生的事。原因何在?因为神为我们筛选内容。看出埃及记,神不提以色列被掳在埃及四百年的事,反而花了二十章的篇幅提到在西乃山赐下的约,它所涵盖的时间只几个月而已!
同理,四福音花了很多篇幅在谈基督在世最后一周的事,却没有提及他过完12岁生日到30岁之间的事。
许多成效不彰的老师就不像主自己的例子那样,他们把所有的内容都纳入。好老师知道如何取舍,最重要的事一定要特别强调。若这项真理比那项重要,就要以更重要的那项为重,若它实在太重要了,就要加倍注意才行。教学愈有绩效的老师,上课时间就会格外小心,家庭作业也会反映许多事实及观念的重要性。
在商场上,这种观念就是pareto(信利多)20/80之比的原则。举个例子,公司百分之80的利润是从百分之20的产品而来。或百分之80的生意是从百分之20的客户而来。教会亦然,百分之80的事工是由百分之20的人来完成,或教会百分之20的人奉献的金额占全部金额的百分之80。
pareto原则在每场背景下皆适用。举个例子,你工作时可能花百分之80的努力,却只产生百分之20你想要的结果。
有一次在搭机飞往美国东岸途中,我向一个企业家说明这原则,他从手提箱拿出财务报表,检查他的生产线,结果发现他百之84的产品只得到百分之18的利润。我劝他立刻抬高这些产品的价格百分之20,因为他冒的风险不够大,这样做必会增加公司的利润。其次,他指出有百分之16的产品却给他百分之82的利润,我劝他要加强时间管理,专门拓展这些产品。
亲爱的老师,这原则也同样可用在我们的课堂上,只有百分之20的授课内容能对学生产生百分之80的受益。因此,要厘清这些问题,今天就改变你的优先顺序。
想想当你发觉百分之80的努力却产生百分之20的成效,那对你的教学有多大冲击!你要把花在那上面(内容)的时间减半,用新得来的时间花在能产生百分之80成效的事上。若一般老师都采取这个策略,就必立刻看到令人鼓舞的成果。
目前大部分对这问题的看法,真是愚蠢极了。一般学生考前都慌乱不已,因拼命想清老师会考的问题,而老师仿佛以为让学生去猜什么是重要问题,学习就会改进!我们岂能巴望新手知道我们所专长的主题中,何者是重要及次要的事呢?大多数老师用这种躲猫猫方式上课,学习能力怎能受益呢?何不找出能令学生熟练百分之80的那百分之20的内容呢?若学生能因此善用他的读书时间,对他的帮助有多大呀!
你的工作就是找出学生必须知道的事实,以便他们能说他们是真的懂了。我称这些事实为「不可减少的最基要的部分」。这是使一个班级对一个科目有所了解的最起码资料。若少了它,学生考试过不了关,有了它,学生才足以更上一层楼。
「不可减少的最基要的部分」首先必须是能为人人所了解,人人所应用。老师不只该为全班找出「不可减少的最基要的部分」,也要负责教会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除非每个学生都会应用一个学科的「不可减少的最基要部分」,否则教得就不完备。
若老师向学生保证,只要他们来上课时能专心听讲,就可通过考试,因为老师上课所教的都是他们考试所必须知道的内容,想想看学生该会多热心上课、专心听讲呀!所以务必找出基要真理,安排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上,然后教导每一个人。
〖原理五:老师要将事实排列好,以便学生容易记住〗
有的老师收集资料后,一萝筐地往班上倒,我称这是一堆内容。有的老师则采下一步,把内容以大纲方式列举。这虽是好的开始,看起来干净俐落,不过一周之后谁会举出一个来呢?光摘要资料未必能使学生容易记住,它只能使老师的笔记更易变成学生的笔记罢了。
但若身为老师的我,把同一内容加以改装,使那些事实易于学生记忆,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就某方面来说,老师是电脑主机,你的目标是迅速有效地把你的记忆库转到学生的记忆库里。
好比你希望班上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你能把那本书放在学生头上,说「输入,记下来」吗?显然不可行。除非先把资料正确排列、设计,否则人的脑子绝不能接收及记下它。
一个电脑的资料只能以四种方式移到另一电脑:透过一磁碟、一电话系统、直接连线、或打入电脑,此外没有别的方式了。
为何我会设计程式放入电脑,却不会设计授课内容,好放入学生的脑子里呢?创造你学生脑袋的神,只设计一些他们能接收资讯、易于记忆的方式,你知道那些方式是什么?在下一章会提出重新设计资讯的七个主要方式。
显然,该记入的东西愈难,学生愈不会记它。既然老师有责任「激发学生去学习」,就要用使学生容易记下的方式授课。老师要为学生除去死角、障碍,为学生的脑子「预备道路」,使他由内文知道那些是捷径。老师要标示陷阱、在沿路的树上刻出记号、在湍急的河流上架桥。要把营地驻扎在安全舒适的地点。
好老师知道他的角色不是安排一次嘈杂、准备不周的露营,而是带领学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到达目的地——由A地迅速到B地,沿路没有走失任何人。
许多老师似乎觉得让学生痛苦地学功课是好的,但何不让学习尽可能简单易学呢?若老师明智的话,就该努力协助学生运用知识,而不光是学而已。
那才是记忆定律的真正考验——你如何处理那些真理。你要供应学生做蛋糕的原料或给他们可口的蛋糕呢?这两者若都由老师提供,成分都一样,你想学生最快「消化」的是什么呢?何者会令学生想再回来吃得更多呢?
混合材料烘培岂不是更花工夫吗?的确如此,但老师若多花30分钟去预备,岂不是使30个学生都有好的表现及心态吗?这激发学生学习的问题需要「走两里路」,也就是圣经所说的「爱」——行事切合别人的需要,而不顾你当时对它的感受。
〖原理六:要经常复习才能长志不忘〗
神创造人有短时间的记忆及长时间的记忆。好的教学尊重神的设计,与它合作,它不会硬逼脑袋行事超出常轨。
你我时常使用短时间的记忆:你会在配偶要你去店里买三件东西时用到它;友人在停车场给你电话号码,叫你晚上打给她,你会不断重复地说它,直到记下来为止,至少你当晚会记住。但一周之后,你想得起来吗?神设计人在短时间内有短暂的记忆。
你有过考前临阵磨枪的经验吗?这种方式真的学到了吗?要是你出其不意地提前或延后一周考试,结果必定糟透了。
除非你把材料输入学生的长时间记忆里,否则你绝不能激发学生真正学到功课。你要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式复习,直到每个人都永远学到为止。
照本宣科不是教学,它最多只能使学生有短暂的记忆而已。真正的教学是在学生能不为考试而读书开始的。
想想看,若老师是由学生在上课一个月后学到了什么来作评定,会有多大的冲击!那岂不是革命性的教学!若我们只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岂不很悲哀吗?因为这种教法只是短暂性地留在人身上,并没有使人学以致用。
〖原理七:减少记忆用的时间而多花时间在应用上〗
当你练习下一章所说的记忆定律时,你会更善于快速教学。不久便能用一半的时间教两遍的教材,使你的学生都能掌握住学习内容。
但那只成功了一半,因为教学的真正重点在于学以致用。若所学根本派不上用场,你又何必教呢?
我们必须努力装备学生的生命,从内容、知识、资料进而到练习、应用、智慧上。因此,你要设计内容,使学生易于了解及记忆;而且不要等他们学会一切,才告诉他们你所教的东西是多么重要,而要立刻就告诉他们。你的学生愈早发现授课内容对他们是如何有用,就会愈想要去学它,如此一来,他们反而会更感激你的教导使他们能过好的生活!
在我上研究所那些年,韩君时博士常说:「没有情感表达的印象会导致沮丧。」一旦老师以屯积知识作为他上课的宗旨,他的学生便会渐渐失去兴趣,变得心不在焉,最后成为愤世嘲谑的人。若内容不能为学生所用,至终它会成为使人过敏的刺激剂,当老师要求学生继续学更多知识,却不告诉他们那些内容有何益处,学生就得花费更多自制力来强迫自己专心听课。
好的老师会平衡他的授课内容——有百分之50的知识,百分之50的应用。好老师不只花时间上课,也很少在课后叫学生记下内容。反而是给学生家庭作业,让他们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实际应用出来。
记忆定律努力要使老师更有效的作教导,使你能以同样时间教五信多的内容,或用一半的时间教2.5的内容,或只花1/4的时间就教完所有内容。这些比率都是真的,只要精通这定律的人,都可以达到。这项结果会使你更有时间专住在内容的应用上。
〖意义〗
记忆的定律精髓只有几个字:「操练最基要部分」。
老师应使所有学生都乐意多多操练不可缺少的最基要部分。
〖结论〗
好老师会帮助学生掌握经文内容。最近我意外接到我母校院长康贝尔(DonaldCampbell)的一封信,信中就提到这点,也提到神学院创办人兼首任院长柴弗LewisSperryChafer的故事:
「几周前,当我在庆祝复活节时,我忆起我在达拉斯神学院就读时的一幅难忘景象。在一九四八年秋,我受教于柴弗的门下,研究基督的救赎论。我很喜欢他对神学真理的清楚解说及例证,每当他谈到基督完成的救赎大工时,声音都充满了情感,显而易见,他希望我们能牢牢记住教赎、与神和好、和解的教义。听过几周的课后,就要考期中考了。我和其他同学都绞尽脑汁把我们对救赎的观感写满了考卷的正反面。几天之后,柴弗博士手上捧了一堆考卷走进教室,我们都兴致勃勃地等他发考卷,好知道成绩几分。但我意识到有一些事在困扰着柴弗博士。当他把打了分数的考卷放在他前面的桌上时,就严肃地告诉全班,他对我们没有充分了解这些神学的意义很失望,事实上,他说他的心都碎了。说完,就把那堆考卷丢到垃圾桶,又重讲救赎论一遍。不用说,我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过了几天,他又作了一次测验,每个人都高分过关。」
柴弗博士是历年来许多学生口中的好老师。我再说,好老师知道学生考不好、学不会,乃是他为师失败。然而他如何处置罪状呢?把它们丢入垃圾桶里。由此可知,老师有权力把学生的报告放在那里!
但别漏了他下一步的作法。当他知道学生考不好时,他就重教一遍,他把学生失败的责任扛在自己肩上,重教一次,直到他们学会。
但这个好老师是否继续教到所有学生都懂了呢?他所教的是否令所有学生都「至少」懂了呢?康贝尔说:「过了几天,柴弗博士又作了一次测验,每个人都高分过关。」
在你要往下页翻看如何教学生高分过关的秘诀之前,容我先问你几个切身的问题?我从许多经历中得知,除非人把所有的秘诀都纳入观念中,否则世上的秘诀是不会有效的。
你读了本章,也知道这些是革命性的观念,大胆地反抗现代的教学理论。但由考试分数每下愈况可知,现代的教学理论并没有值得吹嘘之处。当然,目前的理论会令我们以为分数低是因为亲职教育失败、看太多电视或臭氧层破裂所致,绝不是教不好所致。
我认为大部分老师都是很努力、肯奉献、真正关心学生的人。但为何学生课业普遍不好呢?以下有两个主因:
1.现代老师的教学理念与圣经的原则不一致,因此
2.现代老师的教法反而不能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
愿记忆定律整顿你的观念,使你有效的教学,使你的学生至少都能懂一点。
〖问题讨论〗
老师对教学的看法决定了他们实际的教学。请思想以下这五个问题,向你的教学观念挑战。
1.我在大学、研究所的九年中,从未遇到老师把一堆报告丢在垃圾桶里,但却忍受老师无数的责难:教训我们能力不够,缺乏读书习惯。既然老师的意义说到老师是要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力负责,到底谁该把谁训一顿?若你训过学生,你所持的重点是什么?
2.既然成绩是为了反映学生对学科的能力,那么曲线式记分法(以学生的人数比率来看)有何重要?用分数来与其他学生比较的原理,或与学生实际的学习程度比较,两者有何差别?以曲线式记分法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吗?曲线式记分法会令你周遭比你成绩更差的人,因老师教不好,却得高分。我记得有一研究班的学生,竟有百分之36的人拿了A。原因何在?连教授也不清楚原因。而我在另一所大学的班,却有百分之95的人得了C,原因是应曲线记分法的要求。我努力了,但还是得了C。请讨论学生在不同原理下学习的差异。
3.记得为了考试而填鸭式的用功吗?你记得在期末考前一天晚上临阵磨枪的情况吗?你是否真的学到了东西?若那样的考试延后一周举行,你会怎么做?真正的教育是装备你应付考试当天或装备你活出生命呢?短暂的教学也算教学吗?若你是为学生的生命而教学,你的教法会如何不同?
4.有位老师每堂课要学生做六至八页的笔记,我们都称这种课是白费力气,这种课该称作「速写」课、「令手抽筋」的课。到了学期结束时,有位学生问:「我们真的需要知道那点吗?」结果老师大怒,仿佛他犯了不可原谅的罪一般。他问的问题是明智的或愚蠢的呢?要求学生花时间学不相干的东西有何价值呢?这种方式,每当学生在考试时,若老师考了他们认为老师不会问的问题时,就会灰心失望,这种现象值得奇怪吗?
5.所有学生为考试而读书的方式都一样,他们会考前大猜题,然后找各种方法死记资料。若老师以容易记忆的方式教学,也公开说明考题的范围,你想学生会如何?
第八章 记忆的方法与诀窍
期末考的前一天,学生满怀兴奋进入教室,今天是期末总复习,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
我也是,整个学期师生都很努力,我们都很了解。我请他们站起来,一起努力作一学期的圣经研究。然后我们坐下来,开始计时。直到今天,我都可以听见他们高兴地唱着:
圣经有六十六卷书分为两部分:旧约及新约
旧约有三十九卷书新约有二十七卷书
旧约分为三部分:
历史书有十七卷诗歌书有五卷先知书有十七卷
他们继续唱下去,当这些新鲜人快要总复习完时,他们开始欢呼、拍手、喊叫。他们毫无中断地背诵了廿七分钟,把我整个学期教他们的重要真理都—一道出!
期末考卷有六页,但空白页只有一页。全班得高分的,比比皆是。但教务长一看分数,就立刻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他说:「布鲁斯,你班上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高分吧。」
我的心七上八下的,不过我早已期待有这一刻,答案也准备好了:「我可不可以拿期末考卷给你看,这样你就知道题目是否太简单了?」
他花了两分钟,静静地看那六张考题。然后他说:「你用这考卷考大一新生?这比我神学院期末考还难,他们真的都知道答案吗?」
「是的!你认为我该『当掉』几个人吗?」他大笑,我终于松了口气。成绩维持不变。
最重要的是,这些学生都学到了东西,他们爱这门课,因为这堂课不是一个威胁,而是刺激地快速学习经验。
〖记忆的方法〗
梅罗拉(LolaMay)说得好:「教会要牢记三件事:第一,要知道你的教材;第二,要知道你要教的人;第三,要好好地教他们」
「好好地教他们」就是木章的主旨。这是我第一次用文字把「走览圣经」的快速教学方法分享出来,这些都是很引人入胜的秘诀。这个革新方法在世界各国,从纽约到印度最偏僻的村子都用过。由于记忆方式和神启发我们思想的方式彼此合作,所以这些方式完全超文化且立竿见影的。
记忆的方法有五个阶段,我发现它们能使人快速教学,而产生惊人的结果。只要你一了解它们,就可以用举世一致的七种方法,来吸收所有的资料,使学生能欢欢喜喜记下不可或缺的最基要部分。
〖阶段一:教材〗
老师收集教学的「教村」,必须花功夫「研究」「调查」整个主题,以便累积资料「预备」授课材料。
土壤愈好,花园里植物生长的情况也愈好。根基打得愈好,建筑物也会愈坚固、愈巍峨。把教材研究得愈好,上起课来就愈有强烈的影响。
我在写本章时,也在准备一场演讲,要解答「圣经上对主再来之前,中东会发生任何事有何报导?」我有太多的资料,但却只有40分钟的演说时间。我演说的对象有一半的人没有经常来聚会,大部分的人根本未听过耶稣在马太廿四章所提的末世景象。所以我在备课时,就采取三个步骤:
1.浏览主题
2.组织主题
3.摘要主题
浏览主题是尽快把内容鸟瞰一遍,把百科全书、教科书、目录翻阅一下,不必停下来精读,在这个阶段,你的脑海要开始把主要的资讯输入,也想想如何安排内容,以便上台讲清楚。
其次,是组织主题。把内容加以分类归纳,按部就班地看。要查一些最好的资料来源,看如何分割资料。列一张大项分类表,不必评估后才列上,只要脑力激荡,想到的就列上。等列完,再开始评估,把每一主题按下列方式作代码:
「A」部分是你认为缺一不可的。
「B」部分虽有帮助但并不是必要的。
「C]部分对学生有点帮助,但可有可无。
「D」部分是你认为不太有帮助的。
「F」部分是根本没有帮助,甚至使学生困惑的。
标示了这部分后,把优先顺序列出,这时你就开始对一些更广泛的观念有点概念了。
最后一步是摘要主题。回顾类别,用逻辑方式按部就班地陈列,由于你日渐对教材有所了解,就可以把「A」「B」「C」部分里的内容加以更动。等主要的大项完成,你可以重复上述的三步骤,在每大类下面加小重点。
等你完成教材的阶段,你会有新的一份教材大纲。
〖阶段二:基要部分〗
现在要把内容加以浓缩,你研究过了,现在就要「精简减少」。调查过了,现在就要「挑选」合适的教材,积极的列出「优先顺序」。
这个阶段乍看之下很不寻常,但对有效的教学却是不可或缺的。一开始你会觉得这步骤很具挑战性,因我们误以为教的内容多会比学得多要好。等你把焦点转到你希望学生学的东西上,你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了。
二十多年前,在我开办「走览耶稣一生」研习会时,我把耶稣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查考了——包括他所到的每个地方,他所说的每句话,他所行的每一件神迹。几乎有三百多个这类事件。我提醒自己:我只有一个半小时可教耶稣生平,但许多人并不大认识他。要人们说出「我了解耶稣的生平」,到底都该知道些什么?我从我的优先顺序清单上挑出了最重要的三类。
第二阶段是要你删掉第一阶段教材中的一些事。要记住,所有的授课内容并非个个都同样重要。大部分是学生可以不必记下的,甚至有些不必讨论。顶多,只是供概略性的了解而已。
一般老师在这阶段不会节制自己,因此谈得多却教得少。好老师善于取舍内容,他会去芜存菁。
有人问一名雕刻大师,他如何化腐朽为神奇,从平淡无奇的石头中雕出这座壮观的作品。他回答说,他只是把不属于他要的石头都削掉罢了。若他在虽一尊马,就把不像马的部分全削掉。
你如何挑出最重要的成分呢?形成教材的三大关键:一是听众;二是可用的时间;三是上课的目的。
若以耶稣生平为主题,你要教的听众有三种:
1.六年级的女生
2.廿五岁已婚的年轻人
3.神学院博士班学生
若你一视同仁的教,行得通吗?你所挑选的教材要视你所教的学生而定。
其次,你挑选的内容也受教学的时间所限。若教学时间受以下三段时间的限制,你的教案中要安排什么教材呢?
1.二十分钟默想
2.五十分钟上课
3.一套为期十三周的课程
第三,老师要按教学目的挑选教材。你希望学生达到什么目标?若你教授同一卷圣经,但有三个不同的目的,你就会挑三种不同的内容:
1.查考耶稣生平。
2.证明耶稣基督是犹太人的弥赛亚。
3.用敬拜回应耶稣基督。
当你按听众的特性、时间的多少、教学的目的,列出教材的优先顺序后,你必须考虑学生需要了解教材到什么程度?
学生常问我们这个问题。教育家早就知道「认识(了解)一个主题」有很多阶段。为了便于应用,以下是三个最有益的阶段:
1.表面的认识:「我以前听过,我想我略知一二」
2.一般的认识:「我学过,大略知道是怎么样的情况。」
3.全盘的认识:「我了解得一清二楚,这里有十个重点。」
你希望学生认识到那个阶段,不但要用不同的方式教,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测验。若只停留在表面阶段的认识,就须用多重选择考;若在中等阶段,就要用是非题或中论题考;若在全盘认识的阶段,就要叫学生列出完整的事实,讨论主要的成分及应用。
记忆的定律坚持老师要为下列活动负责:
1.挑出教学的内容。
2.决定学生要认识到哪个阶段。
3.不但告诉学生他们该知道的,也按程度告知。
4.授课方式要使学生渴望学习。
5.按师生所同意的教材考试,以老师先前宣布的正确理解力为准。
老师没有专注于合适的教材教,也没有按正确的阶段教,以致浪费学生许多时间。
千万别对你的学生那样!反之,你要清楚说明那些事实、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这种不可或缺的基要部分必须厘清,反复练习。务使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否则老师就不能算教了。记住,若学生不会,就是老师教学失败!
在第一阶段「教材」的末了,授课内容要厘清、列出大纲,通常备课都是到此为止。
在第二阶段「基要部分」的末了,你对授课内容要重新评估、重新定出优先顺序。你已列出人人该了解的事实,也在大纲中列出最重要的大纲及次要部分。你承认并不是每项事实都一样有份量,但要有那种智慧必须在备课时定出优先顺序。
当你把教材的大纲和「基要部分」的新大纲作一比较,必会对其中的差异感到惊讶。你了解要立个好大纲,就必须把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分别出来。
「基要部分」的大纲就是你要教的「精华」,但你尚未用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你只有最好的原料,但你必须包装它,才能使学生乐意学习。
〖阶段三:要使脑子容易接受〗
现在是把你的想法从教材转到学生的想法上。你挑出了教材,现在要挑出正确的方法授课,好让学生记得牢。
不幸,只有少数老师采行了这步骤。有太多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杷事实教完就完了,却没有想到教学是要让学生记下来才算数!一旦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而非老师为主,就会立刻发觉现在的教法太不够了。
当「学习者七大定律」在你心中燃烧时(你想激发学生真正地学到教材),就要立刻找出更好的方法来使他们学到精华,而不要照往日一般地照本宣科。
这是很难达到的过程!我求学时,大部分的老师都不认为激发我学习的责任在他们身上,那是我的责任!
既然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就必须用最有效的方式来教,使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学会,而非课后才学会。
我找遍了字典都查不到可贴切说明这过程的字眼,所以我自创一个名词“mindeasy"(使脑子容易接受)来解释这过程。在这个阶段,你要重新整理教材,简化它、包装它,使学生一学就会,根本不费劲地就进入他的思想。要怎么做得到?以下便可分晓。
你还记得你在考前「猛记(K书)」的情形吗?只要你想那些资料会在期末考时考出来,你会想出各种方式,来把不相干的资料凑在一起,让自己看得懂,以便你在考试时能记得那部分。
既然那在你学生时代能行得通,何不在当老师时也让它行得通呢?在你教学时,何不帮助学生在你教学时猛记下来呢!想想学生在下课时,就已精通下次考试的内容,他们会有多高兴呀!
要达到那目标,你必须用创意来撷取精华,改装它,使学生容易记下。教学很有技巧的老师在这阶段中会使他们的授课内容符合两大要求:
1.容易了解(易懂)
2.容易记忆(易记)
我们先来想想了解的程度。最近我儿子抱怨他的数学课本太难,他说去年的课本较容易懂,今年的课本也许是用外国语文写的。
你是否读过一篇文章,令你对某学科比先前所知的更困惑呢?但后来你却由很难的文章中彻底了解了同一个内容?
这种衡量书籍、杂志、文章的难易尺度,早就存在好长一段时间了。好比「读者文摘」是国二程度读的,Harper-s杂志是高二程度读的。people杂志是国一读的,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是高三程度读的。甚至圣经的版本也可分级来读:「儿童圣经」(theInternationalChildren-sBible)是小学三年级程度读的,「新国际版圣经」(theNewInterna-tinonalVersion)是国一程度读的,「新钦定版圣经」(theNewKingJamesVersion)是国三程度读的;「修正标准版圣经」(theRevisedStandardVersion)是高一读的;「新美国标准版圣经」(theNewAmericanStandardBible)是高一程度读的;「钦定版圣经」(theKingJamesVersion)是高三程度读的。
老师若希望学生学到东西,就要尽量简化教材而不伤及其原貌。当为听众程度重新编排教材。好的老师会将最难懂的观念简化成连孩童都懂的东西!若你上过这种好老师的课,根本不会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茫然不解。教不好的老师才会失去学生,效果不彰的老师才会令学生困惑;深奥不见得要复杂,而是要简化。
不要相信别人所说:就是因为太难才不能简化的说法,那根本是错的!有的观念的确比较难懂,但那并不意味好的老师不能用有技巧的方式:使学生不但能了解,甚至不知道老师教的是一种复杂的观念!
这阶段的第二部分是记忆的程度。老师要将易于了解的教材,还要使学生易于记忆。老师要设计教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能不费吹灰之力就牢记于心。
我们下意识的思想通常是比有意识的记忆知道得更快。为了说明,只要看移居外国的一个家庭如何学语文便知。小孩子跟村子里的其他孩子打成一片,而他们的父母却每天花八小时上密集课程,同样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表现都会比父母好。父母是专心记忆那国语文,而他们的孩子却在漫不经心中就学会了。
记忆的程度可按难易度来分别。愈难记的教材,愈记不下来;愈好记的东西,学得愈好!
当你有容易记忆的授课内容时,要记住学生只会接受他程度所及的东西。学生的脑袋弄不懂用不熟悉的言语所教出来的东西,你不能期望脑子接受没有逻辑、没有关系的事实;也不能期望它接受超乎它理解程度的事实——好比努力教小学二年级学生微积分。
你只能期望学生会记下那些经过特别处理、能迅速、永久记在脑海中的事实。你记不记得些离合诗体的歌曲?EveryGoodBoyDoesFine?你多久以前就记住了?要是你记住字母的次序E、G、B、D、F,情况又如何?所以老师作些设计安排,会使事实更容易被学生所记住。
也许你现在思如泉涌,你梦想这种革命性的方式会对你的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你的创意大发,思考着要如何以最有效的方法来安排内容,使学生的脑子容易记忆。放心,我们经过小心的研究及测试,已找出七个记忆的诀窍,在本章后面会提到。这七个诀窍能使老师的授课内容轻易地被学生记下来。但在此之前,请先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快速教学的第四个步骤上。
〖阶段四:记住〗
第一至第三阶段都是在课前发生,那是老师私下做的备课工作。以前你重视的是处理内容信息,现在则要重视把真理传给学生。
记忆定律的目标是要使学生「记住」你认为重要的东西。你要学生记住,就必须「复习」,使教材能「牢记」在学生心里,你要一再「练习」,直到学生记住为止。
这阶段的目标是要改变思想,从短暂的记亿变为长久的记忆。要不断地推进资料,使学生未经思考就记起来。
许多老师误以为他们一生都要教新东西,才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但也许那样做才是错的。用新的角度来看,耶稣在福音书中教了许多新东西。你会发现他一再重复教主要的内容,用不同方式教同一个观念,他直接说出一个原则,又用神迹或比喻加以强调。他一直反复说同一个观念。
现代的教育却很少这么做。若老师要负起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就要自动地委身。这种委身往往附着高价位的牌子。但那牌子却会买到一种满足,使你知道你会影响你学生的后半生。不仅他们的表现会因此种委身而提升,他们的外观及态度也会因此而提升。
委身的老师要主动相信学生若肯合作,必能学到不可或缺的基要部分。老师这种的委身是不寻常的,但却会得到学生普遍的赞赏及合作。
若老师只为学生记住考试会考的东西,考完后,分数却证明他们并未了解那教材?这是谁的错?你是不是要把考试当作是反映你的表现佳不佳呢?只要你了解老师的主要角色是激发学生学习,你就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若成绩不好有什么用呢?重点不在于学生第二次及第五次考得如何,而在于他们学到了东西。
分数并不代表某学生比别人学得快,而是你教懂了他们没有?
我们必须带领学生从完全不知道一个主题,进而熟练其基要部分,甚至更上一层楼。在成为那样之前,我们必须使学生经过一连串了解及记忆的阶段。
要学生记住教材的开键是复习。复习能否成为「一切学习之母」或「一切沉闷之父」,完全看老师的技巧而定。以下是有效复习的七个主要原则:
1.复习是每个人记住每件事的主要方式。
2.复习唯有在老师充分了解教材时,才会有果效。
3.复习要按部就班地来,说同一句话直到学生完全记下不可减少的基要部分为止。
4.复习要比首次教的内容紧凑、流畅。
5.复习要经常为之,但随着时间的逝去,记得的也愈来愈少。
6.复习要持续下去,直到所有学生都能完全精通那不可缺少的基要部分为止。
7.复习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你怎么知道你的复习够了呢?等全班都记住基要部分为止。记忆方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要使学生完全精通这个主题——由记忆成为精通此道的高手。
〖阶段五:精通(熟练)〗
在这最后的步骤,你要带领你的班级从取得知识进而应用它。这过程是藉着讨论开始,使学生记下资料,现在你要用创意的方式带领他们到达学习过程的高潮:自行胜任。
完成这阶段,学生便是精通此教材的高手。他们会记下你所教给他们的东西,而且能有技巧、熟练地学以致用。
要精通必须考虑四方面,这四方面多半与教学的过程相关:
1.不可磨灭的记忆
2.深入的了解
3.直觉的整合
4.独立的应用
当学生很了解授课内容,也牢牢记下,那资料便会成为他们不可磨减的记忆。老师必须经常复习授课内容,学生才能长志不忘。到最后,那些事实便会成为他们随时记得起来的记忆。
5乘以5是多少?1773年美国市民把什么投下波士顿港口?由于经常复习第一个问题的缘故,也由于第二个问题很不寻常,所以你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事实上,你已牢记在心。当你在教基要部分时,你希望学生永志不忘,所以你必须经常复习,使人人都能随时随地脱口说出答案。
深入了解是超越肤浅层面,使学生了解那些事实的真义及重要性。为了使学生都了解事实的言外之意,课堂的讨论及论文报告都是有助益的。
若你了解投在波士顿港口的东西是茶,却不知为何投下的原因及这事件的肇因,那么即使资料再重要,也对你毫无价值。毕竟,有多少工作的应用会问及波士顿茶叶团体呢?
直觉的整合是让全班都知道如何把事实应用在书本以外的东西时产生的。你必须带领学生思考原则性的事实,使他们熟悉到能用直觉反应。
我最近在一次基督教教育会议上的演讲,就是针对这个步骤而谈。我希望教导听的人明白父神是如何教人的。我并不强调在神所说的内容上,而强调他传达的方式。当我举出神教导方式的十个例子时,就能使听的人多作观摩,知道神所用方式的原则。
当我要他们整合同一原则在下一堂的教课时,却没有人动,也没人说话。每个人都看到这方面的价值,却不能立即整合他们所学的。因此,我必须回到前一个步骤,使他们深入了解、列举整合的例子。终于曙光乍现,听的人全都懂得诀窍了,但有段时间那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挑战!
我对我的听众说,我知道他们很难思考,这反映出他们生活中「默想」的习惯不好。上完课时,有个人来见我说了一段令我永生难忘的话:「你说我们不会思考,一点也没错。我们几年前就不再默想了。现在我们都是由书本找答案,而不会思考了。」
圣经说这阶段是从「知识」进到「智慧」,若学生只是知而不用,那么学那些东西全是枉然。也许你不以为然,但我却深信学一堆知识而不用,是毫无价值的,既耗时又耗力。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