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改变生命的学习

_9 布魯斯.魏金生(美)
独立的应用是教育的真正目标。若你不在场,学生没有外在压力了,还会应用你教的东西吗?学生是否已真的学会了,所以在生活中不得不用出来呢?
我称这个过程是「改变生命的教学」你教学的目的不是学生学会了没有,在考前复习了没有,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教导学生、训练学生,使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有所改变。
在你思想「精通熟练」阶段的四步时,要了解你可以用上课时间及家庭作业来使学生完全熟练。记住事实及了解事实应该是上课的功能,整合及应用则是家庭作业的重点。
这对你可能是一大激进的作法,但却与你以前的教学观念有难以置信的不同,这才是教学的真正价值。我们上课时经常要学生记住教案的内容,以为学生在考试时能只字不漏地再写一遍,我们就成功了。
很少老师想到教学的目的是使人生命有持久的改变,而非暂时的知识累积。
最近我帮助一个年轻人作代数问题。他悻悻然地说,他很高兴上完这学期就不必再上代数课了。我问他这种方程式的问题可否用在现实生活中?他大笑起来——这想法对他简直太荒谬了。他认为这科目只不过是学校硬逼学生学的东西之一。
我告诉他现实人生如何可用均等的方式解决问题。好一会儿他才融会贯通,顿悟代数的价值,直觉它对现实人生的重要性。
但可惜太迟了,那学期快结束了,他还是不及格。
原因何在?
也许他的老师只教了代数,却从没激发他学代数,也许他的老师根本不了解代数的目的是要帮助这个年轻人更能过好生活。
依我之见,比这学生更失败的人就是他的老师!
〖记忆的诀窍——教得怏,学得才会快。〗
无论学生多想在课堂上把教材学得又快又透澈,掌握这段过程的关键乃是老师。
要学得怏,就看老师能多快激发学生学习而定。学生学了多少,就看老师备课及带领学生学会的技巧有多高而定。学习的价值则是看老师使学生融会贯通以及实际应用的成效如何而定。
在记忆定律的这部分,主要是在讲老师用什么诀窍来激发学生学到事实。这部分所列出的七种方法,能使你把两倍、三倍。甚至四信的教材,从你的笔记本上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也会使你平日授课时间精简一半,使你有加倍的时间用在应用课程上。
这七种方法,是老师使学生更容易记住课程内容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不是我们发明的,早在有人类以来,这些原则就存在了,它们放诸四海皆准,只因为它们和神造人的方式一致。神所造的人有一致的思想模式和感官。
能听见及认出声音乃是产生音乐的基础,因此,只要人一存在,就会以音乐来沟通。若老师用音乐来授课,就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与神同工了。
音乐是任何世代及文化用来快速教学的典型方式之一。你知道太空及科技先进的美国,教儿童ABC字母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吗?对,就是ABC字母歌。这方式没有其他方式可比拟,因为它是依照造物主所定的学习模式而来的。
在看完这部分之前,你会知道神早已根植在人心中的六种学习模式。当你一读,它们就会立刻呈现出来。事实上,虽然你是不自觉地知道它们,但其实你早已知道了。
神不只设计了人类的思想模式,还使我们有感官来接收各式各样的资讯。若新的资讯没有经常添加纳入思想中,那么思想模式就几乎一无用处。若我们没法接收新的资讯,就必须靠想像力而活。
这些感官常被称为我们的「知觉」,它们是身体的一部分,透过它们,新的资讯才能进到我们目前的思想模式中。若我们没有听觉,音乐就无法辅助我们的学习,若我们没有视觉,图片就无法辅助我们的学习。
因此,想要使学生更快学会的老师,就必须善用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及触觉的诀窍。我们人生的经历都是与这些感官交集互动的结果。举个例子,这些感官的汇集,会使你看到音乐家或余兴演奏家的类别。
我们很少用感官来描述经验,反而是用感官的结果来描述经验。好比视觉的享受,说成好美,好吸引人;令听觉不舒服说成可怕的噪音;令嗅觉不舒服说成恶臭。
善用一种或多种的知觉来吸收资讯内容,就会记得更多。若老师懂得善加利用,就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你随时都可以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运用,它们是催化剂,能使你加速教学的速度。
由于这些知觉的结合要与思想模式及五官一起运作,所以它们并不受文化、时间、空间或教材内容的限制。我在世界各国都用这些诀窍,我发现它们使我的教学速度加快了,无论是在玻利维亚的森林,在巴西的海岸,在阿拉斯加的村落或在纽约的公寓皆然。
记忆的七大诀窍是跨文化、跨资讯、跨世代的,而且是可以变通使用的。它们是想加速教学的老师所必备的工具。
〖诀窍一:用图片说明真理或事实〗
图片会对学生的记亿产生很大的果效,这就是人们拍照放入相簿的原因。一张图片往往会令人想起许多相关的事实,不但会立即想起,即使在经过廿五年后也会想起。
我们从何领悟到这个秘诀呢?从伟大的教师主耶稣那里,你记得神立彩虹在天上吗?这就是使人人记起他的应许,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
用图片教学的效果很大,因为图片是看得见、超文化、非口头的,它产生的联贯是立即的,把许多景观、声音、嗅觉、感受衔接起来。最近我看了一张甘通迪总统被剌杀的照片,我马上记起那消息公诸于世时,我是在那里,日期是几号,我心情沉痛的情况。一张照片却勾起我无数回忆。
若你希望学生记得你的授课内容,就要设计一图片把内容衔接起来。你可挑选图片或手绘图片来激起学生的记忆。
许多老师帮助学生用图片记下经文。讲员用不同图片强调演说重点,也易使人回忆起演说内容。作丈夫的,用假想图把要在杂货店买的五、六样东西堆放起来,就会记得买了。
在「走览圣经」的机构,我们刚开始是以卡通来帮助人立刻记起圣经每卷书的内容。举个例子,以下这张图代表了圣经那卷书?(图一)
对!民数记。至于那些数字有何意义?对,表现他们在旷野兜圈子。民数记的主旨是什么?民数记:流浪者。
以下还有三张图,看看你能从中记起圣经那几卷书。你先要决定是圣经那卷书,然后找出关键字或观念。
若你想使教学速度加快,就可以图片为教具(可向「走览圣经协会」订购。)
〖诀窍二:以故事表达真理或事实。〗
在书籍大量生产及电视发明之前,人们是以故事来流传事实、价值、遗产及传统。故事乃是把事实写给下一代的纸张。
当你看到神在圣经向人启示的真理时,你会立刻对圣经大部分是用故事来表示的事实,大感惊讶!神使用真实及假想的故事来传递他的原理及经文内容。
同理,我们在证道、教导,一般对话中,若以故事传述资料,也会大有果效。为何一篇证道中我们最能记得的是故事?我们会忘掉三大重点、甚至诗句,却会记得故事。
神创造人的思想是否最会记故事呢?也许是,那正足以说明为什么主耶稣常用故事来沟通了。
因此,别低估故事、寓言、比喻的价值。
你还记得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吗?浪子的比喻?撒种的比喻?也许你下课堂就可效法耶稣,用故事来传达你的主旨了。若每个学生只记得你说的故事,你也不会难过,因为他们已抓住你要他们学习的精髓了。
〖诀窍三:用字母的次序排列来转述真理或事实〗
这是七个秘诀中最简单也最为人所使用的记忆方式。许多学生在考前恶补奏效,就是用这方式。使用这方式很有果效,因为它是按次序排列,使人容易把不联贯的资料联贯起来。字母为记忆提供了线索,当学生立刻记起每个字母,会使他们注意单子上的下一项目。
旧约圣经的作者有时用字母来帮助记忆。若你看希伯来文的诗篇—一九篇,就会发现头八节起首用的都是希伯来文的第一个字母,事实上诗篇—一九篇依序用了希伯来文的廿二个字母作排列,每八节用一个字母为韵,依序接续下去。
耶利米哀歌由五首「哀歌」组合,每首都有廿二节,只有第三首哀歌是六十六节。除了第五章(第五哀歌),每一节都依次序用希伯来文的廿二个字母为首。
初代基督徒也沿用这观念,他们用希腊文的「鱼」字来记住关键性的事实,也做为信徒间防止被捕的密码。他们昼一个椭圆形在沙地上,尾端开叉,中央有个眼睛,任何人只要朝鱼鼻的方向走,就可到弟兄秘密聚会的地方。按字母排列,ichthus是指:
iIesous耶稣
chChristos基督
thTheou神的
UHouios儿子
sSoter救主
现代师生也常用此方法来记亿。最普遍的方式如下:
1.第一个字母皆同,许多人用S来记罗马书的大纲:
Sin罪(1—3章)
Salvation救恩(4—5章)
Sanctificationg成圣(6—8章)
Sovereignty主权(9—11章)
Service服事(12—16章)
2.最后的字母都押同韵。许多学生用以下方法来记圣经的教义:
Inspiration默示
Revelation启示
Illumination光照
Preservation保护
3.所有字的头一个字母都照次序排列下来,如耶利米哀歌及诗篇—一九篇。每一节或每一段经节都按希伯来字母的顺序排列。
4.所有字的头一个字母可形成一个字,即所谓的「离合体诗」。本书七大定律,每一律就是按learner(学习)的字母排列:
Learner学习者
Expectation期望
Application应用
Retention记忆
Need需要
Equippion装备
Revival复兴
最有效使用字母的方式是用离合诗体,它会带领学习者按次序自行发觉下一个事实(真理)。要善用这方式,把主题的精华联贯起来,使学生易于记忆。下一回你要学生记起一串真理时,何不用这个方法来帮助他们。
〖诀窍四:用实物及动作来联贯真理或事实〗
每当老师能用具体实物或行动来联贯一个事实或观念,就可大大增进学生的记忆力。
神用实物如会幕、约柜、亚伦的杖、十诫的法版、甚至十字架,来使世人记忆深刻。约但河中的十二块石头也竖立在迦南,以资世人纪念。这些石头是提醒以色列人:神使河水打住,让以色列人走干地过河进入应许之地。
神也用动作配合节庆、安息日、逾越节,来令人记起许多功课。耶稣也叫我们守圣餐,「为的是纪念我」。受洗也是附有纪念性的动作。
在现代人生活中,实物最常被人用来勾起记忆。当你看到结婚戒指,你想起什么?看到美国国旗、越战纪念碑、自由女神像,你想到什么?
动作也常被用来唤回记忆及真理。你低头祷告(动作),想起什么?你在向国旗行礼、在达成协议时、与人握手时,手都有何动作。愈近乎事实的动作,就愈快被记起来。若你参加过「走览圣经」机构的研习会,你会看到为了帮助记忆而用了许多实物及动作。
〖诀窍五:用戏剧来强调真理或事实〗
戏剧是唤起记忆环结最强烈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戏剧化的时刻都充满了暴力、失败、激情、辛辣,多半令人难以忘怀。老实说,悲痛震惊的时刻乃是我们极力想遗忘的事,但它们往往盘绕不去,深植于我们的意识之中,令我们忘不了。
圣经到处可见用戏剧的方式来帮助记忆。约拿怎么可能忘掉他在大鱼腹中学到的顺服功课?但以理在狮坑、指头在壁上写字、彼得看到从天降下的一块布、拉撒路复活、喂饱五千人、彼得在鸡叫两次前不认主,这些都是神所使用的戏剧方式,令人难以忘怀。
戏剧是记忆有限资料最有效的方式。它可深入教导一课,令观众永生难忘。旧约时代人把羊羔带到祭司那里,好替代他的罪。当祭司要宰杀羊羔时,他要按手在羊头上。逾越节的羔羊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而死,这乃是教导人认识为罪受罚最深刻的例子。
〖诀窍六:透过音乐记住真理或事实〗
世人知道用音乐陪衬的价值。只要听广播、看电视一个钟头,就会听到无数的音乐反复出现。一个星期下来,我们就可凭记忆哼出易记的歌词来。
音乐是出于神的主意,它不光用于激发人敬拜,也用于使人记起神的道、神的旨意、神的路。整卷诗篇便是神默示给以色列人的古老旋律。新约教导我们:「要被圣灵充满,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弗五18-19)
我们多唱几遍诗歌,那些歌词及旋律就会深印我们脑海,这些信心的诗歌,就是将证道化为诗歌。谁不记得「奇异恩典」「耶稣爱我万不错」、「你真伟大」?作诗作曲者他们有一段信息希望我们唱了记下来,所以他们才将那信息化为音乐。
同理,当老师有一段信息希望我们记住时,他们也可以用音乐表现。最简单的方式是拿人人耳熟能详的调子,把你的词句放进去。叫班上的人唱几遍,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不可缺少的基要部分记住了。
〖诀窍七:用图表摘要真理或事卖〗
图表是辅助记忆的教材,用于显示关系、成分、方向时最有效。它们是透过视觉呈现来传达事实。若学习者是以视觉为重的人,就会抱怨那些能言善道的老师「何不用画出来」的,他们不知不觉中在寻找视觉的教材。
以西结书四十至四十八章描述的圣殿,及启示录廿一至廿二章所描述的新耶路撒冷,就是以图像描绘。为了更了解作者的意思,大部分神学生都会拿张纸画出图来,以便一目了然。
当我为OpenBible增订版写圣经大纲时,我在圣经每卷书都附上了图表。许多人都说:这些图表对他们了解圣经非常有帮助。黑板、投影片、活页纸都是展现这种记忆方式的标准模式。若配合离合体诗及彩色,图表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就是创世记用简单图表表示的型式。
〖结论〗
你绝对想不到当你能快速教学时,结果会多么宝贵。
有一次我坐在一大型基金会的执行委员会面前,为请求一大笔金额回答他们的质询。这是我头一遭来到这委员会面前,所以有点紧张。
有位执行委员私下告诉我,并不是每个委员都对我的提案感到兴奋。其中有一位委员尤其不赞成。所以我心想不知道他会如何表态。
前三分钟进行得很顺利,之后他问到了重点:「我知道你能快速教导圣经,但我不相信你能快速教我创世记。」
他本来就有权质疑。提出好的问题就表示这基金会是个好的管家。在我面前的这家基金会一向是以小心管理著称。
但我觉得整个提案的命运危在旦夕,所以心脏都快爆炸了。
「是的,先生,我相信我可以快速教导圣经。老实说,我可以在五分钟之内教会你创世记。」
大家都静静地一动也不动,我脱下手表,故意放在桌上,现在可没有时间胆怯了。
我深呼吸一下,作了好多祷告,就微笑地说:「五分钟,时间一到,你就可判断是否学到创世记了。」
他有些似笑非笑,但我知道他一定很陶醉在这一刻。
在接下来的五分钟,我忘了其他人在场,而单单对他说。他坐在房间的后半部,坐在一张高椅背的皮椅上。我教完,复习了,就提问题问他,我边教他,也边留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五分钟到了,我静静地把表戴上,问他是否可以说出五分钟所学到的一切。他开怀大笑,果然把我五分钟教他的一切都复述了一遍。丝毫不差!
每个人都高兴地欢呼,我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我默默地感谢神,观看委员会进行表决。
离开时,我拿到我所请求的全数金额。快速教学要不要付费呢?一分钟84,000元如何?我真的拿到那笔钱呢!
这故事的用意何在?就是告诉你,快速教学,你的学生必大大地奖赏你!
〖问题讨论〗
1.记忆方式的第二步骤,是在老师把内容摘要至「基要部分」时产生的。你想,为何只有那么少的老师采取这步骤?有的老师认为多提内容才好,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多学内容更好,这两种老师对学生一生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2.回忆你当学生时死记的情形,就是在考试前一天晚上猛K书的情形。你和同学用什么妙计来记忆?若你用此种记忆方式来教学生,学生的感受如何?若你经常用此方式,你想他们的成绩会受影响吗?
3.老师有责任使学生长久记住内容。记忆是把资料长久记住。请列出你上课时用来复习某主题的不同方式,至少列出二十种,用用你的想像力。
4.复习七个记忆的诀窍,按最容易至最难做到的次序排列。最容易做到的三个其特色是什么?若无时间及金钱的限制,你最爱用那个诀窍?为什么?
5.当老师加速教学,就能使学生加速学习。问题是老师得花更多时间备课,而少花时间在教室内。当你退休时,你回顾过去用了那些原则或没用那些原则教学,你的感受如何?以学生的角度来看,你该作的正确决定是什么?
第九章 需要的观念、模式与原理
许多年前,我们一家四口(我、内人以及两个年幼的孩子)住在乔治亚州南部的一座小农庄。农庄紧邻著一座小小池塘,池塘边还有一个破旧不堪且摇摇晃晃的小码头。
我永远忘不了头一次带着大卫和珍妮芙到池边钓鱼的景象。我们买了四支钓竿和钓鱼配备,同时也买了一些红白相间的浮标,以及一些闪闪发亮的铜制鱼钩。
回到家后,我吩咐大卫:「到外面去找一些大石头,翻过来看看底下有没有蚯蚓,抓一些回来。」大卫听了欢呼一声便直冲门外,兴奋极了。至于珍妮芙,当时才五岁大,则是满睑不可置信的表情。
过了几分钟,我们便出发来到码头。我为每个人预备好了钓竿和卷轮,再分别绑上浮标和鱼钩。
「再把蚯吲放上去就行了,」我如此说道。
「太好了!」大卫大声叫好,立刻动手把一只可怜的蚯蚓弄死。
珍妮芙见状简直吓坏了!她一脸恐惧的表情,眼泪差一点就掉下来。「爸爸!」她大叫着:「你看大卫在干什么?」
「哦,他把蚯蚓放在鱼钩上。」
「噢,爸爸!」她一脸无辜地说:「为什么呢?那只蚯蚓做错了什么事?」
「它没做错什么事。珍妮芙,你赶快把蚯蚓放在你的鱼钩上。」
「可是,爸爸,上帝不爱蚯蚓吗?」
神学院怎么没教我如何回答这问题呢?「嗯,上帝当然也爱蚯蚓。」
「我绝对不要害死蚯蚓。」
「珍妮芙,如果你要钓鱼,就要把蚯蚓放在鱼钩上。」
「我不要!」
说完就迳自往码头另一端走去,手上拿着一支全新的钓杆,钓杆上挂着一个红白相间的浮标和一个闪闪发亮但空无一物的鱼钩。走到码头末端之后,她就把钓杆往水里一甩。
大卫则跑到码头的另一端钓鱼。此时阳光和煦、凉风习习。这座池塘许久无人垂钓,才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大卫那边便传来捷报。现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那只可怜的小鱼儿在空中奋力挣扎,大卫则是兴奋地又叫又跳。他转动卷轮,拉回鱼线,把小鱼从鱼钩上解下来,然后丢在地上。珍妮芙看到哥哥钓到一只鱼,立刻跑过来看,虽然不敢伸手去摸,但是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这时,大卫又抓起一只蚯蚓。「珍妮芙,你要不要?」他对着妹妹问道。
「我才不要!」
大卫耸耸肩,转身再把鱼竽甩进水中。几乎就在同时,鱼又上钩了。珍妮芙看看自己的鱼竽,再转头看看哥哥的鱼竿,然后慢慢走到码头另一端,站在她哥哥的身旁。我猜她可能认为她那边的鱼儿肚子不饿。大卫又抓起一条蚯蚓挂在鱼钩上,再把鱼竽甩进水中,然后又钓了一条鱼。而我那可怜的小女儿却哇哇哇地哭了起来。
「宝贝,怎么啦?」
「爸爸,大卫的鱼竿运气比较好!」
「你真的这么认为吗?」
「嗯!」
我只好连哄带骗地要求大卫和妹妹交换鱼竿。于是他就在珍妮芙那支运气欠佳的鱼竿上挂上一只蚯蚓,然后再把鱼竿甩进水中。很快地,鱼又上钩了。珍妮芙见状默不做声,过一会儿就大声宣布:「我不要钓鱼了。」
「珍妮芙,」我过去安慰她:「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不知道。」她摇摇头。
「你猜鱼喜欢吃什么?」
我可以想像她那小小的脑袋不停地在转动着。最后她轻声地问:「你是说鱼喜欢吃蚯蚓?」
「没错。所以你为什么不在你的钓竿上放一只蚯蚓呢?」
「可是,爸爸——你看这鱼钓好漂亮!」在她眼中,那个闪闪发亮的金黄色鱼钓应该会吸引鱼儿上钓。
我常常会想起这难忘的一天,不仅是因为在这一天珍妮芙学会了钓鱼的基本要领,更因为这一天让我深刻体会到得人的根本要决。我们手里拿着黑皮的大本圣经,跨着大步伐走到学生面前,高声宣布:「把圣经翻到以西结书卅八章!」满以为个个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以西结书第卅八章。我们在脑子里想像着学生争先恐后跑进教室,心中只有一个意念:哦,真希望今天我们能讨论以西结书卅八章!我们用空无一物的钓钩,妄想吸引学生上钩。这就难怪没有人感举兴趣,也难怪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开始疑惑,如此费力地「钓鱼」是否值得。
在珍妮芙眼中,那个鱼钩够漂亮,够有吸引力,理所当然鱼儿也会受到吸引。她期待眼前的那群水中听众,能站在她的角度来看人生。
但是我要告诉你,空无一物的鱼钩不能引鱼上钩。同理,空无一物的内容也无法吸引人来学习。假如你期盼上课内容生动有趣,那就不要再把闪闪发亮的铜钩丢进水里。我们常常陷在自我陶醉的美梦里,忘记了若不想办法让预备的内容发出诱人的香味,学生只会从旁闪过,绝不会上钩。
「空鱼钩的比喻」一语道破教导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教导的内容纯粹是为了满足老师的需要,而非学生的需要。你无法强迫鱼来咬你的饵,同样地,你也无法强迫学生来学习。
我们再深入一些——到底是谁应该在鱼钩上装上鱼饵呢?是鱼还是钓鱼的人?当然是钓鱼的人!但是我们却期待用空荡荡的鱼钩来钓鱼,不然便是指望鱼在我们的鱼钩上放下鱼饵。
这就是需要之律的本质。身为老师,我有责任帮助学生喜欢我预备的内容。我们称之为引发动机。假如你班上的学生似乎缺少学习的动机,原因也许是出在你没有在鱼钩上放鱼饵。
在本章末了,你将会看到耶稣基督是如何用饵来吸引学生,也将知道如何为所教导的每一个题目上饵,以致学生学习的动机大大被激发出来,甚至成群结队主动跳上你的船!
〖需要的观念〗
有一种肉体和情感的体验只有当老师的人可以体会。每一位老师至少都会有一次这样的经历,有些人甚至不只一次。
一开始你会感到整个胃开始紧缩,接着是双膝变软、脸色潮红、声音转弱、说话结巴。惊慌之余,你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冲出教室,逃出那间四面墙壁仿佛就要向你压过来的教室!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是一种「噢,又有何用」的沮丧感,起因于有一位学生打哈欠,接下来又有另外一位学生跟进。更残酷的是,紧接着又有一位学生不小心让夹在书本上的杂志掉落地上,然后是你赫然发现那个一直振笔疾书好像是在做笔记的学生原来是在写情书,角落里的一个学生两眼发直对着窗外发呆,另一名学生正当场用钱币重演史丹利杯曲棍球总决赛!
你和学生之间的那条线路已经断了,他们再也听不进去你的声音,你只不过是在不停的运动下巴。
该怎么办呢?视而不见,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怪罪春山如笑、春景无限,害得学生心情浮动,无心学习?或是归咎学生智商太低、上课时间太晚?还是愤而辞职,干脆换工作?抑或了解问题症结所在,然后想办法解决?
现在,改换一个画面,想像学生苦苦哀求你倾囊相授,迫不及待要赶快上课,一听到下课铃响则是个个一副失望的表情,而且回到家里还把你的教导实际行出来。
「作梦!」你说。「你根本不了解我的学生!」
这也许正是你此刻的想法,没关系。只要遵照需要之律去行,你必会有一些看见,这些看见能助你改善教导的方式。但是首先,我们要先来探讨「空钓钩]的问题。
谈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般人都认为那是学生的问题。假如学生觉得无聊、不感兴趣,错是在他们身上。假如他们无法专心,问题当然不可能出在老师身上。
但是需要之律却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老师可以也应该剌激学生心里需要被教导的欲望。换言之,如果你想钓鱼,那就应该在鱼钩上放饵!若想把这样的理论应用在实际生活里,我们就得先来看看伟大的老师耶稣基督是怎么做的。
研究耶稣生平,有一点是你不可以疏忽的:耶稣不时提到群众的需要。他透过两种方式来满足各种需要:—、当人的需要显而易见时,耶稣便立即加以满足。在历世历代不尽其数的教师中,耶稣算得上是满足人需要的一代宗师!
二、当人也不晓得自己有何需要时,耶稣会先让他的需要浮出水面,然后再加以满足。然而不论是哪种情形,耶稣都是藉着教导来回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故意视而不见。所以耶稣教导的时候是从对方的需要着手,而不是自己的内容。
身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得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情形。有时候,学生的需要非常明显,我们就尽可能立刻加以满足。如果是学生个人生活上的需要,那就透过谈话或书信来满足他的需要。如果是全班学生呈现共同的需要,我们就要找机会在课堂上插入适当的建议,朝着那个方向提出解决方法,或是刺激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然而整体而言,老师多半会发现自己身陷一种截然不同的困境里:所必须教导的内容或主题是学生不感兴趣或不觉需要的。结果变成:老师的教导不是为了回应学生的需要,而是为了顺应课程的安排。由于这是无法逃避的事实,也意味着你所投入水中的是空无一物的鱼钩,你应该预期学生有哪些正常的反应呢?这时候,学生会出现不专心、不感兴趣、缺少学习动机的情形是可想而知的。
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预备的主题或内容,兴趣缺缺或没有学习欲望时,大部分老师的反应是失望、沮丧,甚至是震惊。但是,应该震惊吗?我相信这种感觉是错误的,但是这错误的感觉却在老师和学生身上造成不当的紧张与压力。平心而论,大部分的上课内容根本无法触及学生的需要,伴随而来的理所当然就是挫折、冷漠与缺少学习动机。
如果此刻你正饱受此一问题的困扰,建议你不妨回想一下学生时代的上课情形。你有没有发现你常常对上课不感兴趣,对那些必修课程是避之唯恐不及?你有没有对自己说过:「如果可不用上这一堂课,那我就可以……」然后列出一长串似乎比上这些课更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在构思这些概念时,曾经花很多时间和学生一起回顾他们过去的教育经验。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有许多课非但谈不上满足需要,甚至引发极大的冲突。我常常听他们这么说:「上那些课根本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关联」、「那些课对我永远也没有帮助」。我记得曾经问过一班大学生——大约有廿五人——如果给他们有删减课程的权利,他们会把目前上的课删掉多少。答案是一半以上。
这就是缺少学习动机的问题根源:我们的教导不是在回应学生的需要,而是忽视。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
答案就在师中之师耶稣的身上。他和我们一样面对相同的问题,只不过他无垠的智慧却能提供一个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解决方案。更奇妙的是,任何寻求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师都可以以他为学习的榜样。
耶稣的五大步骤适用于每位老师身上,对世界各地矢志向基督学习的老师也都保证管用。老师若是沿用这套方法,唯一比他们自己更兴奋的就是学生。因为突然间,上课内容变得异常重要而且与自己息息相关。突然间,那些课程变得和自己的需要紧密相连。
这是怎么办到的呢?因为老师实际应用了耶稣一向用来刺激学生需要的五大步骤,学生的反应也和当年耶稣的门徒一样,跃跃欲试。学生变得非常积极,巴不得当场就把老师榨得一干二净。
如果这幅景象深深打动了你的心,那么在我们分享如何透过需要之律启动学生学习动机的大齿轮之际,请你务必跟得上脚步。开始之前,请先来看看你是否分辨得出在约翰福音第四章5一30节,耶稣是用哪五个步骤来引导井边的妇人。
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5-7节)
这是主的课堂——有一个妇人前来预备打水。那时天气炎热,她感到口渴,需要喝水。对于坐在井旁休息的男人,她毫无兴趣。
这幅景象和我们所遇到的情形多么相似。学生来上课,是因为不得不来,而且泰半还不觉口渴呢!但是耶稣晓得如何善加利用眼前的环境。他知道要教导人,首先就得先让对方有学习的欲望。请注意,耶稣是自己主动承担起启发学生学习欲望的责任,也就是刺激学生对上课内容发生兴趣。
〖需要的模式〗
满足真正
浮现真正需要
刺激真正需要
引发需要内容
抓住好奇心高潮[我得到我想要
注意力思考[我需要!]的了]
好奇心[我要!]
抓住[再多说一些]
[这是什么?]
〖步骤一:抓住注意力〗
基督所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抓住注意力」。那位妇人来到井边一心一意只想完成取水的目标。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坐在井旁的陌生人居然开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
虽然个其中原因我们很难完全理解,但是耶稣这句话确确实实教她大吃一惊。因为实在太意外了。毕竟,以当时的文化背景,犹太拉比是永远不可能在公众场合和撒玛利亚妇人说话的。教她吃惊的不是他向她要水喝,全然是因为他主动开口对她说话。耶稣的话立刻吸引了她的注意力。这位老师知道他的行动会立即引发学生的兴趣,而这就是他的目的。
教导学生时,遵照第一个步骤,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句让他们感到意外的话、一篇幽默但讽剌的短篇故事、一则笑话、一个深思熟虑的问题、一声巨响、一个突如其来的改变(改变惯常的教课风格),甚至是极具煽动力量的缄默,都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记住,当学生走进教室时,他们的注意力是分散在各处。重新抓回他们的注意力就是你的职责。上一堂课结束时,他们的注意力也许已经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是你所期待的),但是从那时候到现在,他们的注意力早已分散各处。所以上课一开始就得先抓回他们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假如他们的心不在你身上,你永远也无法教导。所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学习的第一个必备条件。
注意力是相当奇妙的东西,它往往会立刻被最明显的刺激所吸引。因此,想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全力超越此刻正盘据他们内心的那个剌激。
学生进到教室时,注意力受刺激的程度往往很低,所以要想超越其实不难。假如你一直觉得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那是因为眼前的那个剌激强过你的,你还得再加点油。
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心从原本吸引他们的刺激上「抓」回来,紧接着学生就会对你的东西产生好奇:「到底在搞什么把戏?」你把他们的眼睛、耳朵和心思意念重新定焦在你身上。在那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你拥有他们的注意力。然而,除非你能立刻进入第二个步骤,否则好景是不会常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