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改变生命的学习

_5 布魯斯.魏金生(美)
「当然,而且是双球呢。我们爱你,珍妮,一切都会没事的。」说完,我们就拥抱她。
那天晚上剩下的时间是很令人回味的,珍妮不敢相信她竟如此幸运,我们一起欢笑、嬉戏。她很珍惜我们向她表达无条件的爱。
不久,她就不再不及格。
即使在负面情况中,我们也有机会表达正面的期望。我们必须把握良机,善加利用。
〖诀窍二:以创新的方式表达期望〗
用你的创意来表达期望。这类的作法层出不穷,我建议你试试五种例子。
1.祷告把你的期望向神祷告。你曾否仔细查看保罗的书信?他一向把他对人的期望向神祷告,甚至还写下他的祷告!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从他得名。)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藉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但愿他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阿们。」(弗三14-21)
你认为这祷告对以弗所人有何意义?你想,要是他们知道保罗如此地为他们代祷,他们会不会得激励?
2.间接说出来我是在为研究所的副院长史罗根博士工作时,学到了这个崭新的方法。副院长的办公室紧临院长伍德博土的办公室,我的书桌就在他们的门外。有一天,他们双双走过我的书桌旁。我的顶头上司对院长说:「伍德博士,我想让你知道布鲁斯昨天为神学院做的事。」然后他又报告过去几周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我坐在原位静听他们的对话。虽然史罗根博士没有对着我,或看着我,但我却忍不住听到他对我的恭维。然后他们就走开了。这件事令我高兴了好几天,我发现自己更加信努力,为的是不负他对我的期望。
你不妨下次在发英文作文课的学期报告时,考虑用这个方法。把你想造就的那个学生的报告挑出来,对全班说明报告的内容很杰出,你相信有朝一日大家会在各大报上拜读到他写的文章等等。
然后把报告还给该名学生,并适度地拍拍他的肩膀、温和地微笑。
你想这会发生什么事呢?这名学生立刻会在你眼前心花怒放,而且,下次全班同学也会更努力写报告,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也能身临其境。
所以应该多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激励人。
3.写下来写下来的话也会有惊人的结果。写下来和大声说出来不同,它是永远的、有形的。我发现许多人会永远保留这些纸条,视为珍品。
在一张书卡上写下短短的一句话,却会产生奇迹。你可以把它放在那人的书桌、夹在他读的书里,或寄去给他。
内人就很会利用信函去激励别人,她不只对家人如此,也对全世界各地的友人如此。你觉得很难亲口对别人说,就可以透过信函表达出你的期望。
4.用电话你班上有卅位十一岁的学生,你决定在学期中每周二打给一名学生,而且要在晚餐时间打。每个人都讨厌在晚餐时间接到电话,但你偏偏要挑这个时间,以下你就会知道原因了。
「喂,请问汤米在家吗?」晚餐时间的电话通常是父母接的,因为他们不希望孩子接同学的电话而妨碍了吃饭。所以他们会问你是谁。「我是汤米的老师,我想跟他说话,好吗?」
父母把电话递给汤米,一边嘟嘟嚷嚷说一定是汤米惹祸了。
可怜的汤米不知该说什么,所以他慢慢走过去,好不容易迸出一声「喂」?这时候,全家人都停下来,室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父母亲彼此对看,心想一定有麻烦了,而且是大麻烦呢。
「嗨,汤米,我在改学期报告,你写得很棒,得了A。」
「真的?」他眉飞色舞,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在一旁观看的父母正等着炸弹落下。
「是呀,我打电话来就是要告诉你,我以你为效,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我的好学生之一,我只想告诉你,我认为你太棒了,再见。」然后挂了电话,不要让他说话。
汤米挂了电话,老爸立刻大吼:「老师怎么说?你这回又干了什么好事了?」
「爸,我们老师打电话告诉我,我的报告得了A,她很高兴我在她班上,还说我会成为她的好学生之一呢。」
这一刻拍个全家福照片一定好棒!若你在这前后按下快门,这张照片一定是无价之宝。你使这个孩子在全家人面前好风光喔。就在晚餐时间!你想明天汤米上学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用电话每周打给班上的一个同学,好好说造就他的话。你知道,这就是施惠于人呀。
5.送一些特别的东西这是你可以多用创意的地方。假设休班上有个老是听不懂的青少年,你似乎跟他沟通不来,也不知该怎么办。这里有一个建议。
去百胜客订一个比萨,叫人送去那名青少年的家,并在盒子上写一些字。
「我刚想到你,很抱歉你近来上我的课很辛苦。我希望你了解我很能体会你的心情,我相信你一定能达到你的梦想!谢谢你让我在这个火鸡充斥的世界,能帮助你如鹰展趋上腾。」
那孩子明天一定不一样了。因为你用他可以了解的方式爱他,若你真爱他,一定可以激发他学习的能力。
有时候挑对了东西,则根本不需要太多话。我永远忘不了国际基督徒学校协会(ACSI)总裁凯聂博士,邀我好几次去南加州研习会演讲。我总是告诉他我的时间表已排得太满了。
但有一天,出乎我意料的,有一个大包里送到我办公室,没有写寄件人的地址。我和秘书一拆开,就有一长条的红色地毡摊开来,另一端钉了一个小纸条。「我们为你摊开红色的地毯,我们相信你是这次大会的最佳讲真。」
真令人难以置信!好意外呀!我立刻回电,签下文件,自此以后,我们成为亲密的朋友,也一起在全国的ACSI大会上配搭同工。他们为讲员和老师铺红地毯真是有一套。
〖诀窍三:挑正确的话说〗
沟通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别人没有好好地听。若你想能一语中的,就必须仔细挑选你的用语。留意你对别人的称呼及所提到的事。这包括了绰号:
「喂,呆瓜,我想告诉你做了多么好的事。」
「嗨,公主,请来这里一下。」
「嗨,老大,你想你是本世纪的葛理瀚。」
「嗨,肥猪!」
有些祖父母认为喊小孙子绰号「跟屁虫」很妙。但你认为孩子也这么认为吗?所以要小心挑选你说话的字眼,要斟酌一下才说。
有些人常会失言,请记住:随口而出的恶言是收不回来的,所以要小心。若你在这方面常犯错,请查考雅各书第三章,要说积极造就人的好话。
〖诀窍四:四目交接〗
眼神而非耳朵是我们最主要的接收器。要透过眼神来传达你的期望,眼睛直视代表你的诚意,眼神会令你说的话有积极的影响。
要正视你想造就的人,不要眨眼,到处张望。若眼睛不直视别人,就很难使你的期待奏效。所以眼目交接更能使你造就别人。
〖诀窍五:小心传达肢体语言〗
研究人员指出,人会用超过一百种以上的信号来沟通。因此,要格外小心你的肢体动作,务必使它和你说的话一致。你要特别留意学生的肢体语言,从中可知他们赞成或反对你所说的。
肢体语言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工具,所以绝不要躲在桌子下方表达你的期望,要来到正前方。不要让你们中间有任何东西挡住。你要正视对方,表达你的爱,如此对方便知道你是由衷之言。
藉肢体语言表达期望的恰当方式是,身子前倾、放松,手心向上而非向下,可坐在桌角或与那人面对面站立。若对方是孩子,你甚至得跪下来。亲近对方是很重要的,别忘了眼神的接触!
诀窍六:适当的接触对方
几年前,有个星期五晚上,我忙了一个星期,正在办公室加班。我预计几个小时要搭机去参加一个大型会议,在周末连讲五次道。我内心很不想去参加会议,我筋疲力尽,根本没有精力去服事任何人。
我拿出公事包及一个盒子,把一些报告塞进去,就走出办公室到大厅去。我父亲也在这机构工作,他也加班,见我走路摇摇幌幌,就知道我的情况了,知子莫若父。
他喊着:「儿子,等一下,我帮你拿一些。」
「爸,没关系。」
「不,放下来。」
儿子总要听爹的话,我就放下来。
「你等我一下。」我看着他。他走过来,正视我,没说半句话,只是抱抱我,大力地拥抱我,久久不放。
他说:「你妈和我都知道你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我们都以你为傲。我很高兴跟你在同一机构做事。这个周末神必大大使用你,一切都会十分顺利的。」
他的手一放开,我就泪流满面。每当我讲到这件事,都会哽咽。父亲拿起我的公事包及盒子往大门走,我则呆若木鸡地站立。
他说:「把钥匙给我。」
「爸爸。」
「钥匙给我。」他拿钥匙打开车门,让我坐进去,又关上门说:「一切会很顺利的。」
当我绕机构前的小圆圈朝公路开去时,我自言自语说:「这个周末一定很棒!神将要行大事!」
父亲的激励为我的电池充了电,他是透过适度的接触来成就这一切的。
〖诀窍七:信心十足地立下期望〗
在上课前,就立下你对学生的正面期望。把你的希望及信念灌输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引爆自己的希望及信念。
你最好把你的期望写下来,使它们既明确又可行。要信心十足地立下期望,大胆地期望学生。不要支支吾吾,你的语调一定要充满信心及把握。毕竟,质疑的人是他们而不是你!
〖结论〗
我最后一年当圣经书院教授时,是教高年级的查经法。在那学期的第二份报告中,有人只交了一页报告,而且右下角到处是蕃茄酱。我一看名字,根本不知贝琪是何许人也,就在上头打了不及格的红色。老实说,我想给她再少一点的分数,但我并没有这么做。
到了下一堂课,我费了点力认识贝琪,她坐在最后排的角落,蓬头乱发,衣服跟她的报告一样单薄。她不太健康的样子,那堂课我一直看着他,但我们四目交接的时候并不多。
等我收另一份报告时,我立刻去找贝琪的报告,这一次没有蕃茄酱了,但看起来似乎需要熨平一下,所以又是不及格。我跌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对神说:「主啊,也许贝琪是我们这学期的计划。求你给我创意及无条件的爱来造就她。」
于是我在她的报告上写着:「亲爱的贝琪,我相信这份报告并没有实际反映出你的才能,我等不及看到你的实力。教授留。」我没有在报告上打分。毕竟,这时候又给她不及格的分数有何用呢?
她的下一份报告改进一些,我又附上一句:「亲爱的贝琪,谢谢你把门打开了一点。我想我对你的看法错不了,你何不看看你的实力。我会支持你的。教授留。」这一次仍未打分数。
下一次的报告,她交了两页,正好及格。我写着:「亲爱的贝琪,你进步好快!这份报告进步神速,可见你的潜力很大。我等不及看你的下一份报告。教授留。」还是不打分数。
就在下一份报告,她果然出人意表了。我在报告的最上方写着:「亲爱的贝琪,我现在高兴得跳上书桌。我就知道你有潜力。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学校最好的学生。我很高兴看你在我班上成长。A」
到学期末,你猜猜那班的班长是谁?是贝琪!
那年之后,神感动我离校到三千公里外的亚特兰大。几年过去,我几乎忘了我的「计划」。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亲启的信件。
我的秘书一向不拆这类的信,因为信中也许是我在世界各地辅导的例子。秘书指着寄件栏问我是否认得那人,我一点也认不出那名字,于是拆开信一读:
亲爱的魏金生博士:
经过了这些年,我觉得一定要写这封信给你。你不认得我的名字,因为我结婚了。我不知该如何感谢你,你是我有生以来第一个对我存期望的人。你的课改变了我一生。我现在婚姻美满,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我深信要不是我遇见你,上你的课,今天可能还没有结婚。我不知该如何谢谢你对我这么有信心。
爱你的贝琪上
我把那封信留在家里的一份特别档案里,以提醒自己造就(激励)人会使人一生截然不同。
我想因太空梭挑战者号失事而罹难的ChristaMcAuliffe说得最好:「教书,使我接触到未来。」
你教书,就会接触到未来。你留下的指印是哪一种呢?
现在你生命中有一些人需要你去接触,他们是神摆在你面前,要你造就的贝琪。也许你一向并不认为他们是可造之才,但现在你知道了,不是吗?
你要问神一个问题:「主啊,在你的协助下,你要我去造就谁呢?主啊,有谁需要一个新梦想呢?」
停一下,求主打开你的眼睛。有许多人像你一样,再次在他们眼前发觉迫切需要他们的人。你是否现在就求神帮助你在未来的三个月造就那个人呢?你只要说:「亲爱的主,求你帮助我去造就XX人。」
现在正是委身去接触你生命中的贝琪的时候;你要对他们满有期望,去造就他们。
将来有一天,几年之后,也许不必等到上天堂,你就会发觉由于你爱你的贝琪,对她有最好的期望,你果然接触到未来了。
〖问题讨论〗
1.为什么你认为许多人比较会对人有不好而非好的期望?为什么你认为闲话多半是坏消息而非好消息?每个人为何比较爱谈别人的缺失(短处)而非他们的得胜(长处),而只谈自己的得胜(长处)而不谈自己的缺失(短处)。这种破坏性的模式若要有转机,我们就必须深入改变我们的想法。你不妨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认为一般人要有什么样的改变。
2.脑力激荡一下,转动创意的轮子,假设你是成年的基督徒,你想每个人(不分性别)内心深处的三大梦想(异象、希望)是什么?人人都期待自己的未来能实现什么?你不妨在你同事中挑一些人做实验。
3.当你表达情绪,你会用那些字眼,请列出至少十二种不同的字眼。
4.想想目前与你有关系的人,那一个人是你最想造就的?花几分钟写下此人会有什么梦想及渴望,用一段简短的句子描写。在适当时机,请此人分享他对未来有何重大的梦想,然后改写你的那段话。你这样做,就可以在下次一有机会时,把花粉撒在此人头上,使他能开花结果了。
第五章 应用的观念、模式与原理
我上高中时,男生最得意的大事,一是有稳定的女朋友,二是有自己的车子。想当年,一九六O年代初期,最引人侧目的车子,是摇滚乐团「海滩男孩」(beachboy)所开的woody旅行车。
我很幸运,因为我家的第二部车正是Woody车。几个月以来,我苦苦哀求家人让我开到学校去炫耀一番,最后他们终于说:「好,你的成绩要一直名列前茅,等你高三的下半年,我们就让你开六个星期。」
那真是太好的动机!我发奋读书,为的是名列前茅,果然快到高三结束时,家人终于把汽车钥匙交给我了。
为了带我的名车首次在学校高三的停车位上「秀」一下,那个周末我兴奋得几乎没有合眼。我的父母一定对我大感惊讶,想不到我这个没力气割草的宝贝儿子,竟然又擦又洗,为车子上腊,不只打一罐腊,还打两罐呢。而且安装了扩音器取代灭音器。的确,这么做很辛苦,但却很值得。因为我一开进学校,就仿佛全世界都属于我一样。
我把车窗摇下,手臂伸到外头,车子的音响也大声播放着。在开往停车场时,我尽量放慢速度,直到停进人人羡慕的「高三停车位」上。然后我像所有的高三学生一样,大声地发动引擎,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我们呢称这是「发动的仪式」。结果四周的人群都纷纷围过来,打开车盖一探究竟,然后他们都重回自己的车上,也发动引擎大别苗头;我们光是在原地就消耗了几加命的汽油。但人人都觉得自己好威风啊!这种鼓舞大值得了,耗掉那些燃料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要是你今天在教会停车场看到我的车盖打开,只发动引擎,大放音响,就可能怀疑出了什么事了。这些事对十七岁的少年是司空见惯的,但对成年人就不然了。
在十七岁时,我认为汽车本身就是目的,我对引擎的杂音洋洋得意,而不在乎引擎所提供的连输目的。把手段视为目的,由此可见我非常不成熟。汽车的目的不是发动引擎,而是运输。汽车的真正价值在于使用引擎,而不在于引擎本身。
很遗憾,今天我们对学生只发动引擎,陶醉在引擎的杂音中,却令听课的学生纳闷:「你何时要开车上路呢?」我们将手段和目的混淆了,我们大强调授课的内容,而忘了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生命。
当老师的人常爱强调内容——三大重点、七大纲要、十四个关键。我们对所列举的大纲引以为傲,仿佛它们是汽车上的扩音器、灭音器一般。神学院、圣经学校、教师研习会及各种课程,培养出的牧师及教师都比以前的优秀,但你到他们的教会及班上去看看,却是愈来愈多的问题:吸毒、酗酒、淫乱、离婚、叛逆的子女、饮食失调,优先次序颠倒。这些事实并没有使我们得到帮助!
愿我们一起关上车盖,发动引擎,朝目的地出发吧!当我们这样做时,才可能改变我们教学的方式。
〖应用的观念〗
观念就是普遍的态度或意见。大多数老师的观念(无论圣经教师或一般教师),都认为教学的目的是解说课程资料。每个老师都以授课的内容及方式为重。
学校考试几乎都以知识为重,知识是受教育的本质,一般老师的观念是如此。但这观念正确吗?神要我们教的是知识,还是他对基督徒老师有更深一层的目标呢?
我相信圣经要基督徒老师不光是教内容,还要教如何应用那些内容。内容涵盖了事实、知识及资料,应用却涵盖智慧、更新及成熟。内容是知其然,应用却是知其所以然。内容多半是课程上的讨论,应用却是课后的作法。内容是以「知识」为重,应用却是以「处世为人」为重。
圣经中有段针对这问题的重要经文,相信一定是你们耳熟能详的。也许你背过、听过证道、甚至教过别人,但却从来不晓得它正是神对应用的心意。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16-17)
偏偏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这段经文就是叫我们教导圣经。因此,我们一上讲台,就觉得解说教义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问题是这段经文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意思。
要洞悉一段经文的主要意思,有个方法是圈出所有的形容词、动词、前置词子句及叙述句。许多时候,这种简单的小练习会厘清许多疑点。当我们用这个方法来看提摩太后书的这段经文,这句经文就可简化为:
圣经是神所默示,
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
得着装备。
好好读这几个字。神阳下圣经的目的是什么?它讲到教训吗?它是描述中心思想的子句,显然不是描述真正的目的。
这段经文明确地说到,神是因两大目的而赐下圣经:
1.使基督徒得以完全。
2.使基督徒得着装备。
「完全」及「装备」是以「知识」为主抑或以「处世为人」为主呢?以经文来看,这两者皆是信徒生活的目标。但神最看重的不是经文的知识,而是把经文应用在生活上。
因此,大多数的老师若只是教知识,便偏离了神的目的了。除非他们教的与圣经的目的一致,否则就是违背圣经的目的了。
〖应用的模式〗
身为老师的人应该如何做呢?我们肩负着神给我们的重任,要使信徒将圣经应用于生活中,好让信徒可以改变,再将这段经文进一步套用在应用的模式中,好找出特别的洞见。
资源:神对信徒默示
圣经就是神的话,神赐下的圣经,也默示圣经。神透过人写下他要赐给他子民的真理,神的话是衡量我们行事为人的标准。它是我们教导的主题!
圣经是基督徒老师培育学生完全、装备齐全的主要资源。诚如罗马书十二章1-2节说,改变是透过心意更新,才能与圣经一致。圣经是一切生命改变的基础!
方法:如何把圣经应用在信徒身上
我如何教圣经,好让属神的人可以改变,得到装备,得以完全呢?提摩太后书三章16-17节列出了四个主要的应用方法,能使我们用来达到神要信徒个性、言行有所改变的目标。教训及使人归正主要与信念有关,督责及教导人学义则和行为有关。
关于信念:
·「教训」(didaskalian)指教导、指示,是一种要学习的观念,以便使自己纯正,以抵挡异端学说。当老师向属神的人解说圣经,指出他该相信的真理时,就产生了教训。这个字眼也出现在罗马书十五章4节(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而写的),及提摩太前书四章13、16节,保罗在那里鼓励提摩太要谨慎自己的教训。
·「使人归正」(epanorthosin)这是三个希腊字组合而成,意思是「矫正过来」。其目的是立下准则,扶起跌倒的人,指正犯错的人。这是新约唯一用到这个字的地方,它的意思是纠正假教义或信念。
教训的目的是解明真理。其积极面是:「这是正确的真理知识。」使人归正则是教训的相反:「你所信的与圣经不符,圣经的教训应该是……。」这两者主要跟信徒的信仰有关。
关于行为:
·「教导人学义」(paideian)指的是教养、训练孩子。它强调指引信徒走神的路,包括惩罚及管教。按希腊文字典的解释,「教导人学义」是描述健全的儿童教育及训练,与心智的启发、道德的培养有关,包括命令、劝戒、督责及惩罚;用在成人身上也会启迪灵性,尤其增加德性。这个字的主要用法在以弗所书六章4节及希伯来书十二章5、8节。
·「督责」(elegmos)是指定罪或惩罚罪人。这是斥责犯罪的人,使他们归回正路。这是新约唯一用到这字的地方。
教导人学义及督责主要跟行为有关,教导人学义是正面的,督责则是负面的。教导人学义是训练基督徒每日如何为主而活,督责则是阻止基督徒作出不当行为,力图使行为重新与主的命令一致。
这是使属神的人生命产生改变的四大方式,当我了解这道理,而开始使用时,就知道如何把圣经应用出来。
由于圣经是要使人生命改变,且这四个方式是普遍性的,所以圣经每卷书都切合这四种应用的方式。举个例子,哥林多前书是督责,罗马书一至十一章是教义,腓立比书是教导人学义。加拉太书是使人归正,总之圣经每卷书都在这四种方式之内,因为用这四种方式教学,才能使人生命产生改变。
圣经的目的何在?不错,神的话是该记下来,是该研究,但那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改变基督徒的生命,使他更像主,更多为主作工。
因此,在我们下次教课时,若我们想把圣经的目的活用出来,就要专住一件事:使人生命改变!然而大多数的老师偏偏只重知识,对知识无法使人生命改变大感不解。他们以为圣经的目的是教义而非应用,其实内容若不与合乎圣经的应用结合,就无法产生持久的生命改变!
〖结果:成熟、有装备的基督徒〗
保罗说圣经的目标是「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希腊文的「完全」是artios,指完全、充分;符合一切要求。通常这是指人的性格(品格)。学生的品格假以时日会变成耶稣基督的样式,那是神赐下圣经的主要目标。
第二个目标是「预备好」,其希腊文是exertismenos,与artios同字根,指完全符合、完全供应、装备好,为的是行各样的善事。因此,信徒的行为才适合服事主。
神赐下圣经是要达到两个目标——使人个性及行为有所改变。若学生在性格上不能更像主,也未装备好作更有效的服事,就表示我们身为老师的人,没有让圣经在信徒身上达成目的。
这些看见都摘要在应用模式中。左边翻开的书代表「资源」,即「神的话」,是「神所赐」,「神所默示的」。
资源方式结果
神的话属神的人
教义
信仰
使人归正
是神所赐性格
教导人学义
行为
督责
是神所默示行为
右边的盒子表示教圣经使人生命改变的「结果」:「属神的人」在「性格」及「行为」上都有改变。
要达到结果的「方式」,是透过「教义」「使人归正」,先改变他的「信仰」。有此根据,当他犯罪时,才能得到「教导人学义」及「督责」。
因此,当你教导时,务必以神的目标为你的目标,要以合乎圣经的应用来教学,使学生生命有改变,不要光解释圣经就完了。这样只是发动引擎而已,圣经不是要给我们知识,而是要使我们更新而变化。
这个定律令我一生及服事全然改观。我以前多半是为知识而教学证道,唯有当我学会应用以下我要跟你分享的心得,我才体验到那种看到学生生命有持久改变的喜乐。我祈求神让你在读以下的应用七原理时,可以预备心,学习下一章具有革命性应用的方法。
〖应用的原理〗
慕迪说:「圣经不是给我们知识而已,而是要我们的生命更新而变化。」这句话说得对极了。神给我们圣经,不是为了告诉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装备我们为将来而好好把握现今的生活。
〖原理一:应用是神启示的主因〗
当我们站在神面前交帐时,你想神会不会发问卷考我们是非及选择题呢?你想他会叫我们列出圣经每卷书的次序,把十二使徒的名字列出来,描述以西结异象中的「轮中套轮」吗?当然不会!既然不会,那为什么许多课程只重视列在是非题上的事实,而不重视期末的考试呢?
记得我的孩子大卫和珍妮每周上完主日学回来,一点都不兴奋。我们就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会问:「你们今天在主日学学到了什么?」「没什么,老爸,我早已听过那故事了。」起初内人和我都不以为意,因为我们很努力在训练他们。但每星期都反复这种话,就令我们很担心。他们的老师只教圣经里的知识,但这么做只是走了第一步而已,神要老师教那些故事的真正原因,是要使大卫及珍妮长大成熟,成为虔诚的基督徒。
这可能令许多主日学老师讶异,但我并不认为孩子上主日学只是学圣经故事而已。以事实来教事实和以事实来教人改变生命,其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知道故事并不能改变任何人,你只要去大学看看他们把「圣经当作文学」看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按提摩太后书三章16-17节所说,神赐下圣经是要使属神的人能像神的儿子一般。神赐下圣经不是使人徒有知识,而是要使人更像基督。光教知识是违反神的旨意的。
不要滥用圣经对你的意义。我们若偏离神的旨意,就有祸了。我们要按正意教导圣经,也就是教圣经使人生命有持久的改变。
〖原理二:应用是老师的责任〗
神赐下圣经的目的是要使人应用,教圣经的人也要成就同一目的。但我发现,大多数的老师都觉得应用不是他们的责任。
在我未了解这原则前,我也不认为应用是我的责任。有一次我和一位属灵前辈热烈辩论,他听我上课只教圣经内容而不提应用,只说:「愿圣灵使这真理应用在你们身上」就下课,很不以为然。他问我:「你真的愿那个祷告应验吗?」我说:「当然啦」
「等一下,因为『你』正是回应你那祷告的答案。」他说圣灵乐意应用真理,但却要透过老师来做。我这才知道我不要期待神做他早已赐给我能力能做的事。圣灵是透过老师的应用而行事。
教人内容和教人应用,这两者差别很大。教人内容的老师觉得他的责任是解说事实。教人应用的老师则是应用事实,好让学生的生命有持久的改变。
使徒保罗就深知应用是老师的主要责任:「我们传赐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西一28-29)
也许我们教学没有体验到神大能的释放,其原因在于我们不知不觉中误用了经文,拦阻了他的恩膏。神不需要一个传声筒,而是需要能使人生命改变的人。
耶稣基督在大使命中,就把应用的责任委派我们来做,要我们教导人,使人生命有所改变(太廿八18-20)。你还记得他要我们教导什么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他说得很明白,他希望教圣经的人使学生能「遵守」他所说的一切。学生「遵守」了,就意味应用了真理。
不只保罗教导人是为了使人生命改变,连彼得、雅各及约翰也是如此。第一世纪的使徒和二十世纪跟随主脚踪的人一样,他们的教导是要使人生命有所改变。
〖原理三:应用和知识要平衡〗
若老师在教导时也渴望应用真理,那么上课时该花多少时间在应用上呢?
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要问你另一个问题。你认为上主日学或讲道,内容(圣经的意思)和应用(如何活出来)的百分比是多少。想想你上前几堂课及听过的道,是内容居多抑或应用居多?
我在世界各地都问人这个问题,答案竟出人意表的一致——百分之九十的内容,应用只占百分之十。会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人,讲内容的比率就愈高,甚至超过百分之九十五。
多年来,我都是花百分之九十九在内容上而洋洋自得!我不愿多花时间在实际方面,结果在这段时间碰到了令我讶异的事。
我还记得我领悟这个发现的那一天,我太震惊了,而久久不能平复。我请秘书打三篇司温道牧师最近的讲稿,他是我认为国内最会讲道及教导的人之一。当时我们的编辑是拉瑞利比,我拿了那些讲稿,以橘色标出内容部分,以黄色标出应用部分。
结果那天下午很妙,你猜司温道的证道应用部分是多少百分比?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这一定不对,所以我们又检视各讲员的信息,如史坦利、韩君时。所得的结果也类似,老实说,有些最好的证道,应用部分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七十五!
我对此发现简直难以置信。所以我查考教会历史,列出在过去世代被神大大重用的人。当牧师的人如慕迪、爱德华约拿单、芬尼、司布真、卫斯理。作家如潘霍华、陶恕、章伯斯。他们的百分比是多少?我以为他们一定都是内容占百分之九十的那一类人土。
我先从我最敬重的慕迪开始。我们影印了他的一些讲章,拿起奇异笔来标示内容和应用的部分,结果大出意外的,近代最重要的基督教代言人慕迪,讲稿中的应用竟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我所查的那些人之中,无一例外,全无百分之九十的内容在信息中。他们信息中的应用部分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七十五之间。而绝大多数是应用多于内容。
难道历史上神所恩膏的讲员都有此共同的特点吗?若是如此,我可糟了。
我自我安慰的说,他们不过是人而已。圣经中那里有提到正确比率的经文?神对教师的旨意为何?我花好多时间在圣经中找答案。在圣经中讲章并不多,后来我才发觉,其实书信就是讲章,也许答案就在那里。
你能想像古代的快递送来保罗一封信的情形是如何吗?教会可能会拿掉那一周聚会的程序,而把保罗写的讲章朗读出来,我很确信他们会喜欢读以弗所书,但你能想像十六章的罗马书寄来时,那些作喂养的工人有何感受吗?
我有答案了!我只要从神所启示的那些讲章中,找出内容及应用平衡的就行了。我终于可以证实讲章内容占百分之九十的理论了,但我却不明白我会碰到我生命中的最大惊喜。
我从罗马书开始,因为那是圣经中讲教义最多的一卷书,也是内容最多的一卷!我用两支奇异笔,开始勾划罗马书。要定出那一章属内容、那一章属应用,并不太难:
第一章——内容
第二章——内容
第三章——内容
第四章——内容(我开始兴奋了,以为这一路下去内容必占90%)
第五章——内容
第六章——内容
第七章——内容
第八章——应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