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

_6 亚历克斯·罗森堡 (美)
的文献,当推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这部薄薄的著作试图让
科学哲学直接面对科学史的若干重大情节(episodes)。但是它以完全
动摇哲学的信心一哲学可以理解关于科学的事物——而结束。它成了20世纪下半叶考察科学的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工作。这是如何
发生的呢?
库恩在对牛顿以前科学史的研究中得到启示,我们现在视为前科学或不科学的神话的关于世界的主张,曾为有学识的人所信奉过,他们的目的是理解这个世界,这与我们接受当代物理学理论出于差不多相同的原因。如果正是这些原因支撑了一个信念,使它成为科学的,那么这些神话也是科学。或者换种说法,我们最新的科学信念也是一些神话,与它们所取代的前科学的和不科学的东西类似。库恩认为,第一种选择可能更好一点。釆纳这样一种视角,遥远过去的科学史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资源,可用它们来揭示使科学成为客观知识的方法。按第二种看问题的线路,当代科学也只不过是系列神话"世界观"的最新后继者,不比其前驱更"客观上真"(objectivelytrue),这样的观点对于多数科学哲学家(如果不总是对库恩)来说似乎太反常了。麻烦在于,库恩对科学本性的解说在科学哲学之外被认为已经支持了
这第二种选择,在程度上至少与第一种选择一样。
库恩讨论的表面话题是科学的变化,在科学革命期间最广泛的理论如何取代另外一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有,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到牛顿力学的转变(shift),从燃素化学到拉瓦锡的还原氧化学说的转
变,从非进化的生物学到达尔文主义的转变,以及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转变。科学中革命性变化的时期之间则交替着库恩所称的"常规科学"(normalscience)时期,在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家所
面对的方向、方法、工具和问题都由已确立的理论固定好了。但是库恩考虑到,术语"理论"并没有恰当地描述"常规科学"纲领的智识内核(intellectualcore)。于是他杜撰了术语"范式"(paradigm),这
个词现已被广泛采用。范式不仅仅是教科书章节中浓缩的方程、定律和命题。牛顿力学的范式不只是牛顿的运动定律,它还包括作为确定性钟表的宇宙模型或者图景,其中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其位置和动量,当牛顿科学完成时从中最终可以导出它们的其他所有行为。牛顿范式还包括仪器和实验室设备的标准配置,根据牛顿定律可以说明、预测和认证其行为,与之相伴还包括一定的解题策略。牛顿范式包括一种方法论,一种科学哲学,甚至一种完整的形而上学。在其晚期作品中库恩更多地关注范式的范例(exemplar)—仪器、实践、负载(impedimenta)—的作用,超过了对其内容之文字表述的关
注。范例比任何东西都更好地定义了范式。
范式驱动常规科学,并且常规科学在关键方面不同于经验论科学哲学家对它所作出的解释。常规科学不是被动地受数据、观察和实验的引导,而是支配着科学进步的方向,决定了什么箅作一种提供了我们应当视为数据相关的实验,以及观察何时需要被校正以成为数据。在常规科学期间,科研集中于把知识的前沿向回推,利用范式说明和预测数据。它不能说明的东西外在于它原定的范围,在其范
围内不能预测的东西则或者是单纯的老一套实验误差,或者是对范式
之法则笨拙的误用,是采用它的科学家还没有完全领会范式造成的。在常规科学的庇护下,三类经验研究会繁荣起来:涉及重新确定
原先建立的观察主张,使之具有更高的精度,认证当前范式的主张,反对早先的范式;建立一些事实,它们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和重要性,但能够证明范式;做一些实验,解决范式引起我们关注的那些问
题。如果没有实现这三个目的中的任何一个,也只能责备当事的科学家,而不是所采用的范式。这些类型的研究,没有一种可以根据
经验检验理论的经验论模型得到理解。
常规科学相信理论更甚于相信数据(并且因此而动摇经验论),这
种科学成功的一个极好的例子是有关牛顿力学和行星海王星及冥王星
的。1700年代牛顿力学的最伟大成功是预测了哈雷(Halley)彗星的回归和再次出现,办法是由天文学家计算它的轨道。在19世纪,望远镜的明显改进使得天文学家能够收集天王星轨道的数据并发现它们偏离牛顿理论的预测值。如我们在第五章所见,这一外表上证伪性的观察使得牛顿定律"套件"不可信,其中包括与之相伴的大量辅助假说,比如望远镜如何运作及用它们从观察中导出数据需要做什么样的校正,还有关于已知行星——其引力作用于天王星一的数目和质量的假设。事实上,牛顿范式在物理学常规科学的中心地位,并没有如第五章所暗示的处于亚决定状态。主流范式决定,天王星的数据可以被视为一个"谜题"(puzzle),即一个问题,其"正确"答案有待运用这种范式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的创造性研究去发现。一个物
理学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使人们怀疑这个物理学家,而不会怀疑物理学!不可能存在理论错了的问题,必然是设备、天文学家、
或者关于行星的数目和质量的假设出错了。事实上,当时的情况正
是如此。接受牛顿范式讲述的引力,相信牛顿范式认证的设备的可靠性,剩下只有推测另外存在一个或者多个未探测到的行星(因为太
小或者太远,或者又小又远)了,其牛顿引力将导致天王星以新数据
所示意的方式运动。调整望远镜的方向,使之对准这些力可能作用
的方向,天文学家最终发现了海王星,后来又发现了冥王星,于是按
照牛顿的范式解决了这个谜题。经验论者可能把这一结局当作对牛
顿理论的一项重要经验确证,而库恩的追随者却坚持认为,范式从来
不曾被怀疑,并且在解此谜的过程中范式不需要额外的经验支持,后
者也不保证范式。
常规科学以教科书为标志,教科书虽有许多不同的作者,却传播
了几乎同样的材料,具有相同的示例、实验和类似的实验室手册。常规科学的教科书在每章的后面通常包含同样类型的习题。解答这些谜题,实质上是教育科学家如何对待他们以后遇到的作为一些谜题的研究议程。自然而然,如库恩指出的,有些领域还处于"前范
式"(pre-paradigm)阶段,比如说还没有显示出教科书的统一性。这
些领域类似社会科学(但不包括经济学)那样的学科,其中缺少教科书的公共性(commonality)表明缺乏对一种范式的共识。前范式科学中
的竞争如何让位于决定了常规科学发展的单一的优胜者,库恩并没有
告诉我们。但是他确实坚持认为,范式并不会按经验论的实验方法
所暗示的方式取得胜利。库恩所倡导的理由,是一种认识论上激进的关于科学中观察之本性的主张。
回想一下对经验论的计划十分重要的观察术语与理论术语之间的区别。观察术语用于描述数据,按照经验论者的观点,数据在认识上控制着理论。经验论者的问题是,观察似乎不足以对关于不可观察事件、对象和过程的有说明能力的理论作出辩护,运用这些理论,
科学说明了我们在实验室和世界中所经历的可观察的规则性。经验论的这个问题对库恩来说就不是问题了,因为他否认存在一部描述观察的词典,否认在竞争的理论间可以做到中立。按照库恩的观点,范式把影响不仅延伸到理论、哲学、方法论和设备的配置,还延伸到实验台和野外记录本,支配着观察,而不是被动地接收它们。
库恩引用了来自心理学的关于光学幻觉、格式塔转换(gestak-switches).期望-效应(expectation-effects)的实验证据,以及许多外观
上可观察的词语的未曾注意到的理论承诺,而我们曾轻率地以为这些词语没有受到关于世界的前提假设的污染。考虑一些例子。库恩的例子是一张红色的"铲子"J(redjackofspades)和一张黑色的"心脏"J(blackjackofhearts)多数人可能没有注意到它们是红色的和黑色
的,因为他们熟悉黑色黑桃(blackspades)和红色红心(redhearts)。自库恩最早举这样的例子始,其他例子也已经成为常识知识。在繆勒-
雷尔(MQIle^Lyer)幻觉中,有两条等长的线段,其中一根两端有向外
指的箭头,另一根有向内指的箭头,在西方人看来这两条线不等长,但是这个幻觉并不能欺骗来自"未开化社会"的没有直线经验的人。内克尔立方体(Neckercube)*,是指透明立方体的一种简单的二维描
绘,没有透视经验的人们并不会这样看待它,并且我们在视觉中可能感受到前后变化或后前变化,这表明"看"这项活动并不是一个与认知无关的事情。当伽利略第一次描述月球有"月坑"时,他的观察已经假定了一种最小化的理论说明,用来解释月球表面地形由于其他天体的撞击而砸出陨石坑。
*1832年,瑞士的一位叫内克尔(LANecker)的晶体学家发表了这样的一个立方体g
形。——译者
库恩并非独自得出此结论。经验论的一些反对者在1950年代对于观察就持有这种见解。他们认为,我们描述观察的术语,不管是
以日常语言还是科学上新词的方式给出的,都假定了以某种反映了先前"理论"的方式对经验世界的划分或者归类(categorizations):我们
用以划分事物的类型,甚至外表上与理论无关的颜色、形状、质地、
声音、口味,更不用说大小、硬度、冷暖、导电性、透明度等类型,
均通过解释而确定下来。不是看见一杯牛奶,而是把"它"看作一杯牛奶,其中"它"并不是一个我们可以用一种理论中性的词典分开
来描述的东西。即使像"白色的"、"液体"、"玻璃"、"湿"、
"冷"这样的词语,或者当我们试图描述我们的感官数据时,都深受理论的约束,如"磁"、"电"或者"放射性"一般。
自库恩首先指出,关于理论/观察的区分至少是不清楚的、也许是没有根基的,这种主张对于非经验论科学哲学已变得十分关键。它对有关科学知识的本性、范围和辩护之争论的冲击,不可低估。特别是,它使得科学检验的本性更难以理解,而科学检验是科学与其他事物最具特色的区别。库恩认识到了这种后果,他处理此问题的方式使得《科学革命的结构》成为极有影响的著作。
当一种范式取代另一种范式时,科学革命就爆发了。随着常规科学的进步,它的谜题服从于应用,或用库恩的话,他服从于范式的"阐述"。少数谜题仍将桀骜不驯:范式不能说明的未曾预期的现象,范式引导我们作出预期但是没有出现的现象,超出误差边界的数据偏离,或者与其他范式的重大不相容。对于每一种情况,在常规科学内部对这些反常(anomalies)都有一种理性的说明。通常足够多
的后续工作,把一个反常变成了已化解的谜题。革命发生于其他反常虽然屈从了,但其中一个反常长期得不到解决,这样就产生了一种
科学哲学I
危机。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更加重视这个问题,整个领域的研究纲领就开始聚焦于这个未解决的反常上来。开始时,对占统治地位
的范式不曾投人大量心血的少数特别年轻的科学家对反常造成的问题提出一种激进的解决方案。这种事情将通常发生于一个范式已经变得如此成功以至于只有少数有趣的谜题有待解决之时。越来越多的年轻科学家,特别是雄心勃勃、成名心切的科学家,决定把精力更多
地投于剩下来未解决的谜题。有时,一个科学家要判定,过去可能被合理地视为实验误差的东西,现在可能是全新的东西并且可能潜在地瓦解范式。如果最终的结果是一种新范式,那么科学家所做的工作回
过头来被标记为一个新的发现。伦琴(R6ntgen)第一次产生出X射线时,他把结果视为照相底版的沾染。一旦范式转变容纳了它,同样一张底版就会成为一种重要现象的证据。如果最终结果没有被一场范式转变所接纳,它就会被视为误差,比如说聚水(poly-water),或者更糟糕的骗局,如冷聚变(cold-flision)。
在建立一种新范式时,革命并不以明显合理的方式展现出来,那些捍卫正统范式而反对新思路的老牌敌手也并非以非理性的方式行
事。在危机的这些时段中,当一个领域的争议开始不寻常地聚焦于反常时,双方都不能被说成是非理性地行事。旧范式的捍卫者拥有过去所有科学成就的砝码支持他们的承诺。新范式的倡导者最多只有对不服从于先前进路之反常的一种解决方案。
注意,在旧范式与新范式的竞争期间,它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通过观察或者实验来解决。这有几个原因。首先,在考虑预測精度时,相互竞争的范式的表现通常只有一点点差异或者没有差异。托勒密(Ptotemaic)带有本轮的地心天文学在预测上是强有力的,不比它的哥白尼(Q)perniCaii)日心天文学对手在数学上更难处理。进而,
"观察"数据已经渗透了理论。它并不构成一种无偏见的最高上诉
法庭。对库恩来讲,不存在最终的证据法庭可以在竞争的范式间作
出判决,指出哪一个更有理由去拥护,哪一个更接近真理,哪一个构
成了科学进步。在此,库恩学说的激进效果变得清楚了。
只有当另一个范式出现并且至少能够把反常转变为仅仅是一个谜
题时,一种长期悬而未决和范式上重要的反常才会导致一场科学革命。当缺乏他择性范式时,一个科学领域将继续拥护它原有的范式。但是,范式对科学家的支配力被削弱了,一些科学家开始寻找新的机制、新的研究规则、新的设备,以及新的理论,来说明对这个领域来说新颖的相关现象。通常,在此"危机状态",常规科学是胜利方,反常毕竟被当作一个谜题,或者干脆被扔到一边被当作遥远将来的一个问题,当我们有更多时间、钱财和更好的研究装置时再去对付它。革命发生于新范式涌现之时。新范式根本上不同于先前的范式。有时,新范式是由那些没有认识到新范式与流行范式之不相
容性的科学家提出的。例如,麦克斯韦(Maxwell)认为他的电磁学理论与牛顿力学的绝对空间是相容的,事实上爱因斯坦证明电动力学要求时空关系的相对性。但是新范式必须根本上不同于旧范式,新范
包罗万象,范式间的差异是如此根本,以至于库恩写道,拥护不同范式的科学家发现他们自己完全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一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与牛顿的世界,牛顿的世界与量子境界(quantum-realm)。用库恩的话说,范式彼此是"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库恩是从几何学中找来这样一个词的,它指这样的事实,圆的半径不是圆
周长的一个"有理"分数,而通过无理数7T与之联系起来。当我们计算?T的数值时,结果永远不会除尽,总会留下一个"余数"。同
理,库恩认为范式是不可通约的:当求助于一种范式来说明另一种范式或为另一种范式辩解时,总会留下一些无法说明的东西。但
是,数学上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是一个隐喻。这种余
数是什么?
根据库恩的观点,尽管新范式可以解决先前范式的反常,但是它
可能留下未能说明的现象,而它们可能是其先前的范式能够成功地处
理或者不需要处理的。这是放弃旧范式而接受新范式的交易,说明性的损失(explanatoryloss)是由所得的开支带来的。例如,牛顿力学
不能说明它所要求的神秘的"超距作用"(actionatadistance)——指引
力跨越无穷距离瞬时产生其效应这一事实,而这一个恼人的承诺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并不需要给出说明。事实上,"超距作用"——引力是如何可能的一成为了反常,某种程度上牛顿力学在之后的250年左右最终也没有解决这一个反常。但是说明性的损失并不是不可通约性所涉及的全部。因为即使有一些说明上的损失,新范式在说明范围上也可能有净收益。库恩暗示,不可通约性是某种比这更强的东西。他似乎论证说,范式是不可通约的,彼此是不可互译的,像一种语言中的诗歌不可翻译到另一种语言一样。并且这种激进的不可通约性使得说明性的损失是不可测度的,这一点支持了下述主张:范式并没有得到改进,并且因此科学并非在对真理的逐次逼近的方向上进行着积累。因此,科学史就像艺术、文学、宗教、政治或者文化的历史一样,是一些变化的故事,而不是长期负载着"进步w的一则故事。
库恩向我们挑战,如何把17世纪燃素化学(phlogistonchemistry)翻译成拉瓦锡氧化还原理论。如果没有"余数",不排除旧理论的某些部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燃素说(phlogistontheory)中错误的部
分必然也不能翻译。也许你倾向于认为,燃素化学全都是错误的,需要用一种新的范式取代。这是库恩强烈反对的对科学本性的一种非历史的进路。毕竟,燃素化学是那个时期最好的科学,在解谜、组织设备、为实验提供支持方面它有着长期成功的记录。在燃素说
全盛期之前的时期,许多科学家把他们的天才投向炼金术(akhemy)。牛顿亦痴迷于寻找良方把铅嬗变成金,他为此做了许多实验,他可能就死于实验的铅中毒。我们是否要说,他的力学是物理学中一个超级天才的最伟大科学成就,而他的炼金术则是一个疯子的伪科学捣蛋呢?我们要么必须指责一个世纪的科学工作为非理性的迷信,要么设计一种科学哲学,把燃素化学当作一种有着大写字母S的科学(Science),如果燃素说是好的科学,并且不能被纳人它的后继者,那么就很难看出科学史如何可能是一种累积性进步的历史。它似乎更是一种代换,而不是还原。
回忆一下,还原是经验论关于理论之间彼此关系的分析,它既是共时性的也是历时性的,对于前者,化学可以还原为物理,对于后
这种还原真的是按照经验论者所假设的方式实现的吗?库恩明确否认了这一点。理由是不可通约性。从一个理论之定律到另一个更基本理论之定律的还原,要求两个理论的术语分享同样的含义。因此,空间、时间和质量在牛顿的理论和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概念应当是一样的,如果按还原所要求的后者只是前者的更一般情
形,前者则是一种特殊情形。牛顿力学的定律从狭义相对论的定律中推导出来看起来很简单。所要求的只是光速c(像引力一样)以无
穷速度传播。用这样一个虚假的但能作出简化的假设就可以从爱因斯坦的理论得到牛顿的理论,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相对于观察者
之参照系,一个对象的质量随着其速度与光速的比率而变化,而牛顿的理论告诉我们,质量是守恒的,独立于相对的或者绝对的速度,与光速无关。
尽管这两种理论都采用相同的词语和相同的符号m,但它们说的是同一个概念吗?绝对不是。在牛顿力学中,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绝
对的、内秉的、"单体的"(monadic)性质,物质既不能被创生也不能
被毁灭,它不是物质集团间共享的像"比某某大"之类的关系性质。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质量是一种复合的"伪装的"关系,涉及光速
的大小、物质的集团、位置或者测量物质集团速度的"参考系",质量可以转变成能量(=mc2)。在这两个理论中,"质量"一词之意
义的改变,反映了世界观的一种完全的变换,是一个典型的"范式转变"(paradigmshift)。作为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一旦看到这两个
理论中关键术语意义的差异,并且发现不存在一个它们分享的共同词汇表——无论是观察的还是理论的,那么它们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就变得更清楚了。但是,物理学家倾向于说,"瞧这儿,我们教科书中讲授狭义相对论的方式是,先教牛顿理论,再证明它是通过洛伦兹变换(Lorentztransformations)的一个特例。这毕竟是关于还原的一个案
例。爱因斯坦站在牛顿的肩膀上,狭义相对论反映了科学从特殊情形到一般情形的累积性进步。"
对此,库恩有两点答复。首先,被还原的不是牛顿的理论,而是在后牛顿的、爱因斯坦的范式影响下我们想象中的某种牛顿理论。
否则就要求一种翻译,翻译不可避免地给质量陚予一种不相容的性质。第二,对于常规科学的成功具有根本性的一点是,一旦它得
势,它就改写先前科学的历史,使之看起来只不过是通向累积性的各种知识的长期的连续进步中的另一步骤而已。常规科学的成功要求
科学家的职业训练不是去持续地挑战范式,而是把它发扬光大以便更
好地解谜。如果这个学科都不存在的话,科学将不能表现出常规科
学所展示的累积模式。加强常规科学之学科的一种方法是,改写其教科书,使之看起来更可能是这种样子:今日范式之前的事情,只是
导致它之不可避免的进步史的一部分。由此有了先前范式的不可察
性,以及经验论者对来自科学史的真正教导视而不见。因为经验论者对科学的理解来自其当代的教科书,及其"盆栽的"历史。#
根据库恩,我们必须重视这样的观念:科学革命实质上是世界观
的转变。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的关键性转变,不是"引力"的发
现。它某种程度上看起来是这样一种缓慢的变化:有关静止与运动之间差异的认识上的变化,亚里士多德把它视为零速度与非零速度之
间的差异,牛顿把它视为零加速度与非零加速度之间的差异。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把以定常速度运动的物体视为好像受一种力的影响,他
们称之为"推力"(impetus)。牛顿主义者把不受(净)力的作用的物体当作好像静止一样。m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把摆动的摆锤视为好像与约束力抗争。牛顿主义者则把摆视作处于平衡态、好像静止不动。***在牛顿的理论中无法表达"推力"的概念,这好比在牛顿的理论中无法表达爱因斯坦的质量概念一样。更一般的情形是,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把宇宙看作事物在其中具有目的、功能和表演角色的宇宙。牛顿力学取締了所有这些"目的论的"目标导向的过程,支持无知觉之粒子的相互作用,粒子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动量与自然定律
*指教科书所传达的后来人为构造的科学史,类似于一种"辉格史"。一译者**注意,不一定是常识意义上的"静止",也可能是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这里讲的是牛顿第一定律。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解中,力是运动(速度)的原因,而在牛顿的理解中,力是运动变化(加速度)的原因。一译者
***此句的M静止"也包括两类情形,即常识意义上的不动,以及不受外力情况下的自由摆动。一译者
I科学哲学I
因为新范式确确实实是世界观上的变化,至少是科学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一种形象上的变化,所以对于已经成名的科学家来说通常这是一个太大的转变。墨守旧范式的这些科学家将不会是仅仅拒斥向新范式的转变,他们不可能完成这种转变;更进一步,他们将会合理地捍卫他们的抵制行为。或者无论如何,反对他们观点的论证将是循环论证,因为它们将预设一个他们不会接受的新范式。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第五章所讨论的亚决定性,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证伪一个
理论的困难性。因为范式覆盖的不只是理论,所以回旋余地很大,相对说来容易对付那些称作证伪性的经验,此时调整可以不限于在辅助假说内进行,而可以广泛涉及范式所构成的大范围的智识承诺。回想一下,更重要的是,不存在可用来比较范式的中性立场。即使证据对理论的亚决定性不再是一个问题,经验论者所承认的、不同的理论可以赞同的观察性发现,也是找不见的。当忠诚从一种范式转移到另一种范式,这过程更像是宗教皈依,而不是一种由相关证据支持的合理信念的转移。旧范式随着其倡导者一个个谢世而黯然失色,新范式的倡导者则控制了局面。
根据库恩的理解,在科学中还是能够找到进步的,但是如同进化
中的进步,它总是一种逐歩加强的局部适应(localadaptation)。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告诉我们,经过若干世代,性状的随机变异受到环境的持续过滤,这会导致渐次增强的适应性变异在物种范围内得以加速传播。但是环境在变化,对一种环境的适应——如极地环境下的白色皮毛,是对另一种环境的不适应(maladaptation)——温暧森林环境下的白色皮毛。对科学也是如此。在常规科学期间,进步通过越来越多的谜题被解答而实现。但是科学的革命期间就像环境的变化,
完全重建了范式必须解决的适应性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展示
了其他智识领域所展示的同样类型的进步。这一点并不令人吃惊,因为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可以得到的诸多教益之一是,科学与其他领域非常相像,并且不能说科学在认识上具有优越性。而我们应
当把范式的演替看作文学、音乐、艺术中的时尚流变以及更广泛意义上文化的变迁。我们看待互相竞争的范式,应当像我们看待他择性
规范性意识形态(normativeideologies)或政治运动一般。当我们评估
这些文化单元的功缋时,不大会讨论它们在逼近真理方面取得了多大进步。对科学也一样,库恩在其著作的结语中写道:"更精确地
说,我们可能不得不抛弃这么一种不管是明确还是含糊的想法:范式的转变使科学家和向他们学习的人越来越接近真理。"(《科学革命的结构》,第1版,第13章,第170页。)'
6.2没有第一哲学的地盘?
《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于1962年。其学说对科学哲学内部和外部的冲击难以低估。库恩的学说成了一种杠杆,形形色色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持不同见解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人物、人文主义者都试图据此来削弱科学通向客观知识的主张,否认科学的主张比关于世界的另类主张具有更大的可信性。与此同时,在科学哲学内部,早在1950年代就开始的进展正在加强库恩的影响。
这些进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哲学家蒯因的著作,他的思想提供了经常被用来支持库恩的历史结论的某些哲学基础。
*中译文据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3页。一译者
科学哲学的传统目的是为科学通向客观知识的主张辩护,并说
明它经验成功的记录。科学哲学的说明性计划旨在识别出所有科学共享的独特方法,这些方法使得科学对知识作出了保证;辩护性计划包括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为其提供(归纳的或者演绎的)逻辑基础和(经验论的、唯理论的或者第三种可能性的)认识论。这些进行中的计划遭遇了传统的哲学问题。特别是理论知识由观察知识的亚决定性使得说明性的任务和辩护性的任务均更加困难。如果观察亚决定着理论,那么发现科学事实上采用的实际的推断规则~*法一将是更复杂的事情,要比空想的逻辑理论化要求得更多。哲学将不得不把有关说明性任务的全部领域,如果存在过的话,拱手让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其他用经验武装起来的人,他们将探索科学家从假说到数据再返回到理论的认知过程。亚决定性更激进的后果,在于对辩护性计划的冲击。数据对理论的亚决定性意味着,任何有限量的观察都不可能支持或者否定任何单个假说。如果数据确
实支持了理论,那么它们是在比单个假说更大的单元内才做到这一点的。于是,正是经验论科学哲学家被迫接受关于辩护的一种"整体
论"(holism):经验支持的单元是整个理论一包括直接处于检验的假说、支持被检验假说之理论的其余各部分,以及需要交付检验的所有辅助假说。
甚至更激进的是,辩护与说明之间传统的哲学鸿沟开始受到哲学家自己的挑战。如第二章指出的,说明援引原因,因果性主张是偶适的(contingent)真理而非必然的真理。这个世界也可能被安排成另外一种样子,自然定律也许可以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从事事实探究而不是逻辑分析来揭示原因并提供说明的理由。然而辩护不是因果的,而是事物间的一种逻辑关系。什么可能使你相信,某
物并没有由此构成证据,以支持你的信念得到良好的辩护?观察到某事物之发生,可能引起你相信某种东西,但是它不会为那种信念作辩护,除非在观察到的事物间存在着恰当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在被寻求其根基的哲学家足够自然地研究着:是什么使得演绎的或者归纳的逻辑规则成为正确的规则,可以对从前提(即从证据)中导出之结论作出辩护?对什么使得这些规则成为正当的规则这个问题,传统哲学回答是,它们是不可能另具模样的必然真理。
经验论者难以认同这种回答,因为他们认为,知识是由经验辩护的,而经验不可能严格证明必然性。所以,用来为推理辩护的逻辑原则可能处于本身没有根基的风险之中。因为至少两百年来经验论者对该问题的解决是,把所有必然真理,不管是逻辑的还是数学的,
都当作定义真(truebydefmition),当作关于词义的报告,当作我们用于沟通的约定。因为这些陈述根据规定是真的。逻辑规则告诉我们,所有形如
若P则qP

的推断都是真的,因为它反映了术语"若"、"则M和"故"的意义。
同理,所有的数学真理,从2+2=4到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定理,再到费马(Fermat)大定理(不存在大于2的整数《,使得W+/=Z"成
立),都只不过是逻辑上的演绎,其前提本身是定义。
但是20世纪关于数学基础的探索表明,数学不可能只由定义和
科学哲学I
定义的后承构成。当哥德尔证明数学命题的集合不可能既是完备的
(使得我们能够导出所有的算术真理)又是一致的(不包含矛盾)时,经验论关于必然真理都是定义的主张落败了。经验论需要一种新的必
然真理理论,或者它需要否认存在这样的真理理论。这就为再次考虑整体论和亚决定性开了后门。
一个必然真理,不管它是平庸真的,如"所有单身汉都是未婚
的",还是不那么显然真的,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是不可能被经验所否定的。但是整体论教导我们,对于我们认为是关于世界偶适真的命题也可以作如是观,如命题"电子的自旋角动量是量子化的"或者"光速在所有参考系中都是一样的",或者在过去关于牛顿的运动定律。科学家总是宁愿另外作出调整,也不愿意放弃这些命题。如果整体论是对的,我们可以"不管发生什么",都保持这些命题为真,仅仅修改我们关于世界的信念体系的其余部分。但是这样一来,我们不愿意屈服的必然真理与偶适真理之间的差别会怎么样昵?诚然,必然真理之为真是根据表达它们所用词语的意义,而偶适真理之为真是根据关于世界的事实。但是如果两个命题都是不可修改的,我们如何能够从经验上指出一个免于修改是由于其意义还是另一个由于关于世界的信念?注意这是对一个经验论论题——或者如蒯因说的是一个"教条"(dogma)——的一种经验论的挑战,这个教条认为我们能够区分根据意义的真理与根据事实的真理。
什么是意义(meanings)?回顾一下第四章描述的经验论理论,意
义最终是感官经验的东西:一个词的意义由定义给出,定义釆用了一些命名感官性质的(如颜色、形状、气味、质地等)底层词汇。这种语言理论与我们的哲学信念一词语命名头脑中的图像或者观念"~"是一致的。但是如我们所看到的,它不可能使理论科学中许多术语
的意义讲得通。更重要的是,很难看到我们如何能够从经验上指出,关于定义术语之感觉的真理与报告了关于世界之事实的句子之间
的差异:假定我们把咸(salty)定义为"咸是人们可以在标准的条件下从海水中品尝到的一种味道"。这个句子与"咸就是人们在标准的
条件下从溶解的氯化钠中品尝到的一种味道"有什么区别?人们不
能说前者为真是根据意义,因为我们正设法通过对比这两个句子而从
经验上阐释这种意义。人们也不能说"氯化钠"是一个理论术语并
产生了那种区别,因为"海水"并不等于我们仅仅通过视觉检查就在
透明液体样本上所粘贴的一个标签。在这两个句子中我们不得不加
上"标准条件"的限定,因为如果没有它们,这两个命题都可以是假
的(一个被麻醉的舌头不可能尝出什么叫咸)。但是加上了这个条
件,不管发生什么在我们的经验中两者都可以保持为真。总之,词
的意义不是由我们与之联系的感官数据给定的。或者,如果它由感
官经验给定,关系也相当复杂。蒯因得到的结论是,"意义"是可
疑的,自尊的经验论哲学家不应当想着去做这样的交易。那时候在科学哲学中得到较普遍支持的一个结论是"关于意义的整体论"
(holismaboutmeaning),此学说类似于数据检验理论过程中认识论的整体论论题,并且彼此互相支持。
如果不存在意义,或者不存在不同于关于世界之真理的意义真理,如果理论与作为整体的数据相遇,并且一个理论术语的意义是由其在理论中的地位和角色给定的,那么我们不但对于亚决定性没有哲学说明,对不可通约性也没有给出哲学基础。或者如果出于某种考虑我们不再追随蒯因,我们至少希望有那样的说明和基础。尽管蒯因拒斥经验论的意义理论和证据理论,他并没有放弃对在裁定相互竞争之科学理论中担任特殊角色的观察语言的承诺。
为观察假定一种连续的角色,我们就不可能通过观察支持的句子
来比较理论句子,或者不可能把相互竞争的理论的涵义(purport)翻译
成在彼此认同的条件下我们将确切地观察到什么的陈述。但是我们能够基于理论使观察系统化和预测观察结果的各种权能,来合理地选择理论。蒯因和其追随者的结局是某种为科学保留了通向客观性主张的实用主义(pragmatism)。
不过,蒯因对经验论意义理论和证据理论的批评,客观上支持了
一种关于数学、所有经验科学和哲学的更激进的整体论。如果我们
不能区分根据意义真的命题与根据关于世界之事实真的命题,那么在形式科学(如数学)和经验科学(如物理学和生物学)之间就没有什么区
别了。传统上,数学一几何、代数和逻辑一被认为是必然的真理。在认识论中,在我们关于这些必然性的知识方面,经验论者才区别于唯理论者。经验论者认为,它们是没有内容的意义真理i这
就是它们之为必然的原因,因为它们反映了我们关于如何运用数学概念的决议(decisions)。唯理论者认为,这些真理不是空洞或者平庸的
伪装定义及其后承,而是经验不可能辩护的真理。唯理论关于我们如何获得这种知识最终不可能提供一种令人满意的解释,并因此而失去光彩,至少作为可行的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是这样。但是,在某
种程度上,经验论也不能对根据意义的真理和根据关于世界之事实的真理作出经验上很有根据的划分,它对我们如何能够拥有必然真理的解释也崩溃了。蒯因的结论是,我们认为真的所有命题只有一种类型,在必然真理与偶适真理之间不存在有根据的划分。于是,数学真理只不过是我们的科学假设中最核心的相对说来最不容易修改的部分。
数学的境遇,也同样适用于哲学,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
学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哲学的这些子学科中的理论,也会展示为与科学中的理论主张没有什么差别。关于知识的本性、限度与辩护
的一种理论,对蒯因来说也变成心理学的一个子学科;形而上学——
对自然的基本类型的研究一将变得与物理学及其他科学连续对接,其最优理论将是这样的理论:当我们把它与来自其他学科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时,它能够给世界以最恰当的解释,根据它解释和预测我们的观察的能力它被视为一个整体。方法论和逻辑学也要与其他科学合起来共同探讨问题,而不是'作为其他科学的独立基础出现。在对成功科学的追求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那些方法和那些逻辑原则,将得到最好的支持。这与我们第四章遇到的"经验适当性"概念有关。在哲
学和科学中,蒯因关于理论选择的判据,就是经验适当性
工具主义者的先验哲学理论是坚持一种严格的经验论,他们利用这种特权地位为他们的学说争辩。蒯因拒斥这样的主张:存在某种知识体系,比如说一种哲学或者一种认识论,比科学更可信,并且为科学提供一种基础。尽管他坚持科学应当以经验适当性为目标,但是他这样做的原因是科学为自身设置的适当性判据;更重要的是,与工具主义者不同,蒯因更像科学家,把关于不可观察的科学之理论主
张不仅仅作字面理解,还把它们视为我们信念中最有根基的东西,因为在我们称作科学的我们的信念套件中,这些理论主张处于最核心、最牢固并且相对说来最不容易改变的行列。事实上,对于蒯因及其追随者来说,科学是对哲学的一种指导,其程度如同哲学对科学的指导。科学与哲学的差别在于普遍性和抽象性程度方面,而不是必然
真理和事实偶适真理的区别
o
由此导致的科学哲学现在称作"自然主义"(naturalism)。在哲
学家当中,自然主义成为经验论的后继者,很大程度上是蒯因影响的
结果。"自然主义者"(naturalist)*这一标签后来被许多科学哲学家
采用,尽管他们的科学哲学之间有差异。但是如蒯因所捍卫的,自然主义的主要信条(tenets)是,首先拒斥把哲学当作科学的基础、其
方法的仲裁者或者其本性和限度的决定者。第二,科学对于哲学问
题的解决具有相关性。第三,对物理学作为人类所有知识中最牢固
最有根基的部分特别信任。第四,某些科学理论对于促进我们的哲
学理解特别重要,特别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达尔文理论作为
一种科学指导对哲学问题之解决的重要性在于,它解释了盲目的机械过程如何可能导致一种表象(appearance),对我们来说好像盲目变异和
自然选择的世界中有了目的和设计。回顾一下第二章讨论的目的论的
或者目标导向的过程及其因果说明的问题。物理科学没有为"最终
因"留下概念空间,未来的结果也不可能成为过去的原因。同样也不
大可能有一个全能的设计者按照他或者她的意愿产生事物。这就是为
什么物理学世界观成为像达尔文理论一样吸引人的观念的理由。达尔
文的理论提供了一种因果机制一碰巧可遗传的性状变异(通过突变和
重组)永恒地发生着,那些表现不佳的变异则被环境之簸箕的长期作用
簸掉了(winnowingout)。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机制一随机的可遗传变
异和环境的选择一来说明其他外表有目的性的非物理过程,特别是
人类事物,那么我们将至少在原则上把这种过程接纳为一种独一无二
的科学上首尾一贯的世界观,一种自然主义的哲学。
利用达尔文主义,哲学家们试图对科学变化寻找一种自然主义的
解释,类似于库恩在某些方面把科学进步作局部适应的解释。其他
*这一词还有许多别的用法,含义差别很大。研究自然史的人也可以称naturalist,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学者也可以自称naturalist。一译者
一些人则寻找一种认识论或者对科学家实际上如何推理和提出理论寻找一种解释,把这一过程看作随机变异(即创新性的理论猜测)和环境
(即实验和观察〉的选择。另外一些人则借助于达尔文过程,设法对一般意义上思想的本性作出解释。也有哲学家与社会科学家合作从一种达尔文基础打造人类行为理论。把达尔文理论当作哲学的一种研究纲领来应用,自蒯因的原创性阐发之后,巳经广泛扩展开来。这样做产生了具体的自然主义主张,科学与哲学是同性质的东西,我们最充分确立的科学主张应当可以影响对哲学理论的耕耘,其程度就如哲学影响科学一般。
但是,自然主义留下了一个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回忆一下辩护与因果性的区别。辩护给出了信念为真的根据;因果性则没有。或者至少它看起来如此。在经验论者的手中,辩护是证据(感官经验)和结论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使用演绎或者归纳逻辑〉,而逻辑涉及的是意义事物。自然主义者,或者至少蒯因,他们自己不会认同在因果性和辩护之间划出界限。可是他们又必须划界。如果不求助于
"第一哲学"(firstphilosophy)、某些先验真理或者甚至定义,自然主
义就只能诉诸科学本身去理解推断规则、推理方法、探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原则,这些东西将用于区分哪些结论得到了证据的辩护哪些没有得到证据的辩护。
现在,假定某人问,对于一种逻辑规则或一种方法论,为结论辩护的这种方法或者规则本身是否得到了辩护或者很有根据?经验论者对这个问题有这样的回答:规则和方法是必然真的,其必然性基于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决议。我们可以对这一论证提出质疑,自然主义者也会这样做,因为它利用了经验论者与自然主义者争论中的概念,如"必然性"和"意义"等概念。但是,当请他们为他们自己的
辩护规则和方法提供根据时,自然主义者能够说些什么昵?求助于"第一哲学",一种先于科学并且比科学更牢固的认识论,是不可能
的。自然主义者不能求助于科学或者科学之成功为其规则找理由。
因为,求助于"第一哲学"将是循环论证,把根据建立在科学的技术
成功上将使自然主义屈从于一种第一哲学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称它
为"实用主义"。
自然主义为它所推荐的认识论、逻辑学和方法论辩护,因为这三
种理论和规则源自成功的科学(即提供知识的研究纲领),这些知识是
关于世界之运作方式的已得证的结论。但是,如果问为什么他们主张成功的科学提供了这种已得证的结论,自然主义者则不能再继续援
引这样的事实:成功的科学按照认证其结论为合理的规则和方法而前
进,因为这些规则和方法本身是由科学的成功所认证的。自然主义
可能是一种循环推理。对蒯因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因
为他在反对经验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时用到的许多论证,借助了逻辑
必然性和意义等概念,蒯因的论证可能被指责为循环推理。求助于科学在实践上的、技术上的和应用上的成功,或许能够解
决自然主义者的辩护问题。但是结局将不再是自然主义了。科学的确事实上拥有一份极其动人的伴随实践、实用成功的关于技术应用的业缋记录。但是这为什么就为其构成知识的主张、为其作为认识论的方法,提供了一种辩护呢?它仅在我们事先树起一种第一哲学时
才能做到这一点。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詹姆士(WiDiamJames)、皮尔
后,可以称这种观点为实用主义。这种哲学在许多方面值得推荐,
但它不是自然主义,因为它有一种先于科学的哲学承诺,它也许不得不放弃与之不相容的那部分科学。
因此,自然主义留下了一个尚未履行的职责。它打算支持科学
的客观性,把科学视为关于事物本性的不断改进的知识。它还打算在其科学哲学中反映科学的实际特征,在科学的基础或理解其关于世
界之主张中不给哲学或者历史以特权地位。但是它需要按照与它自
己的原则相一致的方式作出回答,还要与它批评相竞争之概念的方式、与它辩护自己的方式相一致。
小结
按照库恩的理解,科学的思想和发挥作用的单元是范式,而不是
理论。刻画范式是什么可能是困难的,因为它不仅包括理论的教科
书表达,还有示范性的问题求解、标准设备、方法论以及通常甚至还有哲学。科学史中重大的范式有物理学中的亚里士多德范式、托勒
密范式和牛顿范式。拉瓦锡之前的化学、达尔文之前的生物学,都是"前范式"领域,还不是真正"科学的",因为如果没有范式就不存在"常规科学"以积累阐发范式的信息。范式控制着什么可视为与检验假说相关的数据。库恩与经验论的其他倡导者指出,不存在观察词汇表,在经验中没有最高权威的法庭。我们所面对的经验已经渗透了理论。
当一个谜题不能被解决,并且开始被视为反例时,范式的危机就涌现了。当反例开始占据这个领域的研究前沿中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时,革命的时机就成熟了。革命由化解反常的新范式构成,但是不一定保留先前范式的收获。旧范式已经说明的东西,新范式可以说明不了,或者可能根本认识不到。由此可以得出,科学
变化一范式的演替一不一定是沿着持续逼近真理方向上的进步性变化。
观察并不控制着探究,而是科学家控制着探究,科学家阐述范
式,巩固其领域,保证他们自己在建制中的位置,只是在科学史的那
些关键时刻除外,那时事情变得失控,革命就要出现。在本性上,
我们更应当把革命理解为一场宫廷政变,而不是旧理论被一种合理地
认证得更好或更正确的理论所推翻。
这幅科学图景从经验论的角度很难得到严肃对待,无论在历史上
还是在逻辑上。它同时在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中得以流行,是由于(部分由于)哲学家蒯因的影响,他拆散了科学作为关于实在本性之累积性观察知识的哲学理论的织锦。
蒯因是从动摇分析与综合两者的区分开始的:作为逻辑或者形式的事物而真的命题,与作为内容或者经验观察事实的事物而真的命
题,蒯因认为两者不应严格区分。这可能是令人吃惊的,但是一旦这种自康德以来哲学家熟知的区分被瓦解了,那么认识论的一切和科学哲学中的许多东西都会乱套。否定这个区分导致了关于理论如何面对经验的整体论,导致了加强有关科学本性的库恩式进路的亚决定性。但是对于某些哲学家,它也导致了一个更强的对科学的承诺,甚至比对哲学的承诺还强,或者它至少导致了这样的观念:我们必须让当代的科学指导我们的哲学,而不是在哲学中寻找科学的基础。一些哲学家,主要是蒯因的追随者,已经采纳了这种观点,自我标榜为"自然主义者"。不幸的是其他人,特别是采取不相容观点的社会学家,也使用了自然主义者这一术语。#
自然,蒯因和其他哲学家都不准备接受库恩关于科学的外观上的
主观主义(subjectivism)作为正确的结论来发起对经验论的攻击。于
这大概指包括布鲁尔(DavidBoor)在内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译者
是留下了这样的问题:为科学作为客观知识寻找一种基础,并且要做到逻辑一致。这将是下一章的主题。
习趣
1在研究科学的各种进路一哲学的、历史的、社会学的一中,哪一种更根本?这些学科在回答关于科学的问题时彼此相互竞争吗?
2对以下主张:"科学为其开辟可能性的技术之进步史,反驳了库恩关于科学整体上不进步的主张。"库恩的捍卫者如何作出回应?3库恩反驳存在与理论无关的观察水平,这件事可上溯到1950
年代。心理学随后的进展趋向于证实还是动摇库恩的主张?
4蒯因曾经说过:"物理学哲学是足够的哲学"(philosophyof
physicsisphilosophyenough)0请对这一反映了蒯因关于科学与哲学
关系之观点的主张作出解释。
5自然主义是循环论证吗?即科学发现对哲学理论化的控制仅
仅依赖于科学是我们通向实在本性的最好指南这样的断言吗?
延伸阅读
学科学哲学的每位学生都必须读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库
恩其他的重要著作有《必要的张力》(Hie&sentialTension),它包含了对早期著作的重要反思。萨皮尔(D.Shapere)对《结构》有一篇重要
评论"评《科学革命的结构》"(Revkwof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hxthns)0这篇文章及对库恩的其他评论,见古廷(G.Gutting)编的《范式与革命》(ParadigmsandRevolutions)0霍里奇(Horwich)编有一部库恩纪念文集《世界变化:托马斯库恩与科学本性》(WotW
Changes:ThomasKuhnandtheNatureofScience),收有多篇重要的回
顾性文章。
费耶阿本德(P.Feyerabend)在《反对方法》(AgainstMethod)*中总结了他的一系列论文,他拥护对库恩观点作最激进解释的哲学上老辣的一种版本。
蒯因对经验论的攻击见g逻辑的观点看》(FromaLogicalPointofView严,其中包含了他最有影响的论文"经验论的两个教条"(TwoEtogmasofEmpiricism)。对科学哲学感兴趣的任何人,都要阅读此文。蒯因后来的一部作品《语词和对象》(WordandObject)加深了对经验论
的攻击,建立了对库恩和其他人很有影响的亚决定性学说。
基切尔(P.Kitcher)有一部阐发和捍卫自然主义的著作《科学的推进》(TheAdvancementofScience)0
*中译本:法伊尔阿本德著,周昌忠译,《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上海
译文出版社,1992年。一译者
**中译本:蒯因著,江天穰等译,《从逻辑的观点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一译者
第七章科学的本性与
哲学的基本问题
概要
人们通常认定,库恩的学说导致了相对主义(relativism),而相对主义认为不存在什么真理,或者至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被断言独立于某种观点而为真,以及各种观点的争执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结果当然剥夺了科学的实力地位,凭借这种地位科学可以捍卫它
的发现,认为它比伪科学的东西更有道理。它还动摇了这样的主张:有关物理学、化学等所谓"硬科学"(hardsciences),在其发
现、方法、论证与说明标准及理论建构的严格性方面,比"软科学"(softsciences)和人文学术(humanities)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后现
代主义者和解构主义者从库恩学说的一种激进解释出发,力挺他们
所拥护的相对主义。
在科学社会学家当中,特别兴起了一个"强纲领"(strongpro"gram)学派,认为用于说明科学成功的同样的因素,必须也能够说明
科学的失败。这一点就剥夺了关于世界的事实~"^在观察和实验
结果中所报告的一在说明科学之成功时所具有的决定性角色。
这些学说对那些迄今为止仍然想通过学习"科学方法"而争取得到承认的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和其他学科,具有一种解放作用,人们
可能感到不再需要这样做了。对科学的社会学的以及更多是政治学的关注,揭示了科学与中产阶级的传统关联,以及与资本主义的关联,揭示了科学对妇女利益的漠视,以及对少数派的冷淡。
可是,这种学说认为科学不是一种达到了比其他方法具有更高客观性标准与可靠性标准的独特知识体系,最终这种观点不是可持续的。然而,这一结论要求我们转向认识论、语言哲学和形而上学中的基本问题,以便看清哲学在哪儿走错了道路从而引导库恩的追随者得出别出心裁的荒唐结论。它也要求我们关注如认知科学与知觉心理学
等相关科学的发现,以便发现是否存在与理论无涉(theorrfree)的数据资源以及我们心理性格中的假说构造(hypothesis-fonation)。
7.1从哲学到历史再到相对主义
蒯因所唤起的自然主义,与库恩提供的对科学史的读解,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对科学哲学已经产生了深远的不得安宁的影响。它确实动摇了几个世纪以来用哲学来理解科学的信心。我们曾知道科学是什么、科学是否进步以及它怎样做到这一点、科学的主张通向客观性的资源是什么。此信心的这种突然丧失,导致了一种智识真空。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和其他社会学家被拖进了这一真空。热闹并且高度可视的争论出现了,争论使这一点成为显然:解决科学哲学中的问题要求重新考察哲学的其他子学科的最基本问题,包括认识论、形而上学、语言哲学,甚至大部分道德与政治哲学。
库恩认为,范式是不可通约的。这意味着它们不可被彼此翻译,至少不可完全翻译或者根本就不能翻译。不可通约性在有所得时也蕴含着说明性的损失,没有共同的测度体系能够告诉什么时候得大于失。范式间的不可通约性一直延伸到它们的观察词汇表,剥夺了我们用于评估竞争范式的一种范式中立的立场。由此导致的科学图景,不是对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之现象的越来越完备的说明的演替,甚至也不是同样现象跨度上预测能力和预测精度的持续扩展。毋宁说,科学史更像是时尚的历史,或者政'治政权的历史,它们一个取代另一个不是因为它们的认知价值,而是因为政权和社会影响
的转移。科学史的这种观念向认识相对主义(epktemicrelativism)发出了邀请。
伦理相对主义(ethicalrelativism)是这样一种主张:什么行动是道
德上正确的,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道德上客观正确这样的东西。伦理相对主义被其倡导者认为是对种族差异性(ethnicdifferences)的宽容与理解的一种开明的、多元文化的态度。伦理相对主义
不可避免地走向关于是否真的存在任何绝对道德正确这类东西的怀疑论。同理,认识相对主义使得知识(从而真理)成了相对于概念框架、观点或视角的东西。它否认存在独立于任何范式的关于世界运作方式的客观真理,因而也没办法比较范式的真理性、客观性和认识的可靠性。库恩关于是否承认范式间认识相对主义的指控,有一种矛盾的心理。
但是,情况也许比库恩所设想的甚至更多彩多姿。因为哲学家和另外一些人急于把库恩有关最具概括性的范式一刻画世纪尺度上常规科学的特征一的主张,变换为常规科学内部个体科学理论
的不可通约性。蒯因更具根本性的哲学论证,给他们提供了这样做
的资源。其中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是费耶阿本德。采用库恩关于
亚里士多德力学到牛顿理论和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理论的不可还
原性(irreducibility)的洞见,费耶阿本德指出,从推力到惯性或者从
绝对质量到相对质量的关键概念翻译的不可能性,反映了所有理论间还原的一种障碍。理由是蒯因的洞见所引发的关于意义的整体论。理论术语的意义,不由它与观察的直接或间接联系给出,因为理论并不逐词逐句地与观察相遇,只是作为整体与观察相遇。于是,意义是理论化的。理论术语的意义,由它在一个理论的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给定。改变理论的一个或多个部分,结果对原来同样的理论并没有改进,但是总的说来是一个新的不同的理论。为什么昵?因为新理论与旧理论关注不同的主题,它的词汇有不同的意义。尽管"电子"可能是玻尔的理论、汤姆孙(Thomson)的理论、海森伯(Hefeenberg)的理论和薛定谔(Schr6dinger)的理论中的一个标题(inscription),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彼此是同一个东西,正如
"pussycat"、"catastrope"、"coolcat"、"catoninetails"中
"cat"的意思不同一样。#
否定关于意义的整体论主张,要求一整套意义理论,或者至少是对蒯因对意义攻击的一种讲道理的反驳D当加上对观察语言——可能构造关于数据的陈述一的否定,对或许可使我们能够在理论间作出选择之陈述的否定,结果就是费耶阿本德所颂扬的"方法论无政府状态"(methodologicalanarchy)。他称之为方法论无政府状态,因为
结局是,不存在可以在理论间作出选择的认知基础。特别是,早先
*这些词或者词组的部分含义为:pussycat,猫咪,catastrope,突变,coolcat,指一种卡通人物,cato'ninetails,九尾鞭tcat,猫。-^者
的和"充分确立的"理论并不要求我们信奉后来的和未充分确立的理
论。费耶阿本德赞成这种局面,因为他认为这样一种无政府状态激
发科学的独创性和创造力。毕竟,如果要求牛顿提出一种可以把亚
里士多德的理论作为特例的理论,或者要求爱因斯坦像牛顿一样做,
只是因为亚里士多德或者牛顿的理论曾有着说明上的和预测上的成
功,那么无论牛顿还是爱因斯坦也许都不会产生冠以他们名字的伟大
革命。正如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他们的洞见是解放的和启蒙的,费耶
阿本德也认为他的认识相对主义是好东西。
费耶阿本德和其他相对主义者也许只是从这个视角污蔑自然主
义。像库恩以及自然主义者一样,相对主义者在这件事上将同意,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范式的一部分,或者事实上是一个理论的组分,尽管也许这些组分在语法上是以祈使句而非陈述句的方式表达的。如此一来,认识论和方法论都不提供一种独立的立场,来裁决科学的进
步,或者评判一门学科是否具有大写字母"S"的"科学"(Scientific)地位。这些相对主义者可以揪住自然主义面对的循环论证的问题,以证明相对主义的主张:任何特定的理论、范式或者学科只不过是众多"认识方式"(waysofknowing)中的一种而已,不存在这种情形:
它们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而其他的都是错误的。于是,对相对主义者来说,"怎么都行"(AnythingGoes)。这事实上正是一部书的名字,费耶阿本德用这部书强有力地辩护了这一观点。在书的护封
上,没有放作者简历,费耶阿本德却提供了他自己的星占图。他想暗示,星占学关于作者或许与个人事实一他的教育背景、职业生涯
和他以前的著作--样报告了同样多的信息。
但是,如果从哲学的观点看怎么都行的话,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科学在过去走过了一条特定的道路?对相对主义者来说,回答不
可能是:科学史是"追求真理"的探究历史,沿着越来越逼近关于世界之真理的方向变化着。确实,如果世界之运作方式,独立于科学,就不可能决定特定科学的形态或者科学的一般情况。那是因为,世界之运作确实不是独立于科学的。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意愿,把这种主张作字面理解还是作比喻理解。如果科学史不能由客观的无私利的科学家所从事的有关世界运作方式的无偏见的研究来说明,那么它必然像其他所有社会建制的历史一样,是社会、政治、心理、经济和其他"非认知"因素的结果。所以,相对主义者
说,要理解科学、要理解特定科学以及科学变化的本性,我们必须做社会科学。例如,为了知道作为局部上更适应性状渐近选择的达尔文进化论为什么胜利了,不要求我们理解化石记录,也不需要知
道变异和环境过滤的来源。它要求我们知道塑造19世纪理论建构与认可的社会政治力量。一旦我们理解到19世纪自由放任资本主
义为严酷竞争辩护的意识形态需求,在这种竞争中不适应者将被排挤,而进步就体现于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形下达尔文范式的涌现就不应大惊小怪了。科学史应当由每一后继的范式改写,这一点是可
理解的,不仅因为常规科学需要意识形态的东西,而且因为政治统治也需要它。
追求真理对于说明科学变化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而在文学或者时尚变化中或许缺少这种努力,1980年代对此信念的否定导致了科学的社会研究中一场重要的新的运动,这一运动有一个相伴的主张:社会学必须取代哲学作为我们理解科学的源泉。科学社会学中的这个所谓"强纲领",试图在同一基础上既说明科学
的成功也说明科学的失败。因为,区分那些被认作进步的科学发展与那些(事后)被拒斥为错误的妄想的,不可能是前者反映了世界
的运作方式而后者没有反映,两者必须以同一种方式被说明。*社
会学家布鲁尔(DavidHoor)把它称作"对称性论题"(symmetrythesis),它取消了下述论证的余地:那些说明了成功的科学理论化(scientifictheorizing)的东西,也就是成功的理论化比不成功的理论
化更合理的东西。
这些社会学家与另外一些社会科学家试图研究科学工作的精致细节,并得出结论,科学见解的一致(agreements)像其他社会科学产品一样是通过各方"协商"(negotiation)而"建构"出来的,各方的利益不可能囊括性地或者也许甚至支配性地描述世界的运行方式。相反,他们的利益是个人发展、赏识、物质回报、社会地位和其他好处,这些与宣称的、公开表述的、广告化的科学目标~^真理
的无私利的追求一没有什么联系。在激进的后现代科学学人(studentsofscience)的手中,科学发现是建构的,这一论题变成了这
样的主张:外在于科学理论的世界一实在论者视为使科学主张真或假的独立实在^~本身也是一种建构,不具有独立于科学家一认同他们对世界的描述一的存在性。对于这种"唯心主义"(idealism)来说,存在不过是被想到,这在科学哲学上又回到了18世纪哲学家贝克莱那里,此种唯心主义必定从对库恩的或许至少有点轻率的评论中得到了明确的支持,那些评论认为不同范式的倡导者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进而后现代社会学家认为,科学信念的单元不是个体科学家,而是在某一特定研究纲领下工作的科学家共同体(communityofscientists)。这些学者拒斥自笛卡儿以来与传统科学哲学相关
*指的是布魯尔提出的强纲领中的第三条,见D.Boor,KnowledgeandSocialImagoy,TheUiiversityofChicagoPress,secondedition,1991,p.7。布鲁尔的说法是:"说明风格应当
是对称的。比如,同样类型的原因要能说明真的信念和假的信念。"一译者
联的第一人称观点,认为科学中的事实是通过利益各方的协商建构

出来的,而不是由个体科学家发现的,研究者的工作要能由其他1
体研究者所重复
知识的社会特征将不仅说明共识的加强,它还将说明科学中
的某些缺陷和不足,这会映现作为一个整体的西方文化的特征
此,一些社会科学家,例如女性主义者(feminists)和后殖民主义(post-cotoniahsm)学者,试图把科学的特征至少部分地解释为父权制或种族主义议程(patriarchalorracialistagendas)的产物。这些研究科学的社会学人(socialstudentsofscience)首先由科学家中有关性别歧视(sexism)的显赫例子一"^建构将妇女和少数派排除在外的人
类研究群体——出发,或者由进化论研究的种族主义追求一诬蔑种族具有不可被环境补偿所改良的遗传局限——出发,继而得到
结论,科学中的许多东西反映了这些局限,尽管很少有科学家意
识到这一点,甚至那些其工作产生了此种有害后果的科学家也没
有意识到它们
o
社会批评家、评论家和人文学者从这番科学的社会研究中汲取
了不少灵感,主要的是"废黜"科学不适当和未经证明的权威地位,以及西方社会自文艺复兴500年来所给予科学的尊重。科学和
科学发现以两种方式被误用,批评家已经从这种确凿的事实开始发难。第一,它们提供了更有效、更有力的伤害人、其他生命和环境的方式。第二,科学的这些批评者继续指出,科学为导致此种伤害的政策提供了无根据的合理化,如优生学(eugenics;。甚至尚未嚣张地误用科学的社会,通常也负有"科学主义"(scientism)的罪过,科学主义指擅自賦予科学以特殊的认识权威。按照这些批评家的见解,除了科学所采用的方法外,还有其他认识方式。被诬蔑为伪科
学的行当,如占星术和心灵学(parapsychobgy)*,另类医学中"整体"疗法背后的理论,如顺势疗法(homeopathy),非标准培育实践,如给居室中的植物播放音乐等等,都同样站得住脚。否定它们的认
识地位,简直就像深受蒙蔽并以自己打自己嘴巴的方式看待牛顿范式一样,牛顿范式现在已经被宇宙学和量子物理学中的科学进展所
超越,对后者我们还没有一种可接受的哲学解释。谁能说当这些领域尘埃落定时,他择性的非牛顿的认识方式将不会得到证明呢?源于库恩的科学的社会研究破坏了人们对传统自然科学的信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那些国家有关公众支持科学的更多的争议,特别是在英国,科学社会学在这些国家最引人注目并产生了重要智识影响。一些物理学家已经开始抨击科学的社会研究,认为它.们削弱了公众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支持。多数科学家甚至直斥这些观点无异于宣称"地球是平坦的"所产生的效果。科学哲学不能承受如此傲慢的一种态度。
此,定性的社会科学开始捍卫它的方法和结果,反对来自经验的、定量的社会科学家的攻击,主张其学科自身具有一种不同的、不可通约的范式的地位。这些定性社会科学的捍卫者继而发出反击,指出经验的、定量的实验范式不能处理人的意义(meaning),意味(significance)和解释(interpretation),存在必要的向度(dimensions),沿着这些
向度,人的行动、情感和价值才能得到理解;自然科学范式甚至不可能容纳语义意义(semanticmeaning)的概念,更不用说关于人的意
*亦译作"超心理学"、"副心理学"。一译者
味,社会科学的许多沉闷和挫折是试图卑屈地贯彻来自自然科学的
不恰当范式造成的。面对本应导致质疑常规科学的那些诸多反常,不能放弃这种范式,这是送给自然科学一作为人类知识之所有组分的一种模型一的社会文化权能的一个礼物。不过,这是错误的模型。科学主义的这些批评家的论证也是错误的。
7.2地球真的是平坦的吗?
尽管库恩对科学史有不少洞见,但从他那时起,在科学的社会研究发展过程中有些内容就已经严重地走向错误。于是,至少无偏见的观察者(或者也许是处于科学范式支配下的某个人)会这样认为。设法理解自然科学的许多动机,源于欣赏科学的预见力和说明深度,源于企图揭示它的方法论秘密以便能够把它们应用到别处(特别是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产生同样的理论洞见和技术结果。当受此动机驱使的探究得出结论说科学只不过是另一种宗教,只不过是各种各样看待世界的方式之一,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声称比其他的方式具有更坚实的客观性,那么在某时某地,我们已经在我们的探究中兜了一个错误的圈子。
可是,在哪里昵?不理会库恩的洞见是不够的,不理会对附加于这些洞见之上的科学虚荣的反驳也是不够的。许多科学哲学家已经作出结论,库恩对科学变化的历史阐述已经被"解释过头了";他本不想用《科学革命的结构》对科学之客观性发起全面进攻。在这点上他们得到了库恩的支持,至少他还在世时是这样。*推翻科学
*其中一个例子是,1992年库恩在Rothschild演讲中说:"'强纲领,被广泛理解为,声称权力和利益便是存在的一切。…一于是,什么被认为是科学知识,变成为仅仅是胜利者的信念。有人发现强纲领的主张是荒谬的,是一个发疯的解构实例,我就是其中的
―员。"一译者
之客观性,并非他的意图,他只想推进我们对作为人类事业之科学的理解。同样,蒯因及其哲学门生并不想鼓励误用他们的亚决定性学说以支持这样的结论:当前的科学结论不是我们能从世界中得到的最合理的、得到充分支持的结论。但是,库恩和蒯因自己的意图并不能决定他们的论证事实上所确立和所暗示的东西。
科学客观性或者至少这种可能性的捍卫者所应当做的是,去瓦解不可通约性的主张。要做到这一点,人们必须攻击观察向理论化的同化,或者以非循环论证的方式将它与用观察检验理论的可能性调和起来。为了证明科学可以通过积累知识的理论变化而取得进步,我们将不得不证明不同理论间的翻译是如何可以做到的。
科学客观性的捍卫者试图调和观察向理论的同化与观察在理论检
验中的持续作用,一种方式是对我们采纳的两类范畴(categories)作出区分,一类范畴是特定的项目一对象、过程、事件、现象、数据,另一类范畴是特定的分类行为本身。不同的与甚至不可通约的范畴框架(categoricalframework)可以与关于实际发现的一致意见调和起
来,由此使得数据记录的客观性成为可能。区分就好像是系办公室里的信箱信件格与特定的分发到这些信件格里的邮件之间的差别一样。给信箱贴上特定的标签并不预先判定什么样的邮件将会投进去。观察就好比各种邮件。对观察的描述就是一些标签,我们可以用它们对观察进行分类。假说就是这样的主张:一个范畴中的成员也将适合于另一个范畴,或者总是与另一个范畴中的成员相伴随。关于什么东西将落入一个范畴中,可能存在一致意见,因此有了一种检验假说的方法,即使此时假说是用受一种理论控制的范畴表述的,而理论本身不由落入其范畴中的东西来检验。甚至可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同的范畴模式(categoricalschemes)将实质性地交疊,因而容
许了甚至是不同范畴框架之间关于数据达成一致意见。例如,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范畴框架看,它可能划分出"具有质量"这一项目类别,而从牛顿理论看,也可能这样分类,只不过这两种理论所说的"具有质量"有很不同的含义。当然,当它们不再有效时,我们可以放弃范畴体系。也就是说,当形势变得难以用它们对事物作出独特的归类,或计算出来它们属于哪些信箱变得太复杂时,如果相当
数量的信箱出乎意料地空置着,或者如果关于在同一时间由同样的事物填满哪些信箱没有揭示出有意义的假说,我们就可以放弃范畴体系。因此,观察可以控制理论,即使它的最基本的描述反映了先前建立的理论,因为此时即使是理论,我们也不把它们视为理论,如那
些体现于常识和寻常语言中的东西。
但是,当人们思考范畴模式概念及与其相配套的实例时,一旦容
许了理论控制的(theory-controlling)观察的结论,此处就导致循环论
证。首先,项目并没有贴上与范畴标签相符的标签:金子的样本并没有在其上印有"金子"两字。最简单的分类行为,要求关于其他范畴的假说。把某些东西分类为金子,要求我们援引金子只溶解于王水的假说。这一假说预设了另外一组能够告诉我们王水是什么的假说。如此等等,一直到无穷。无穷是由于这样的事实:不存在如历史经验论者所认为的直接由经验定义的基本词汇水平。
第二,我们如何区分两种假说?一种是关于我们的分类中项目间相互关联的假说,如"金子是一种导体",另一种是我们做分类时需要的关于金子和王水的假说。我们必须能够说出这些假说间的区别,如果我们想把其一付诸客观检验,而另一组仅仅由于其分类角色而不必这样做。我们不能争辩说,分类性陈述根据定义(金子=只在王水中才溶解的东ffi)为真,而"金子是一种导体"这一假说是关于
世界的一个主张。如果不首先建立一种方法从经验上指出定义与事
实性主张之间的区别,我们就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做到这一点还得要
求另一种反对蒯因的论证。
第三,范畴模式实际上是关于世界的假说,于是整套区分瓦解
了。考虑科学曾建立起来的最成功的范畴模式门捷列夫(Mendeleev)
元素周期表。这是一种成功的范畴模式,因为它"疱解自然"(dividesnatureatthejoints)。这一周期表使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得到系
统化,元素之间的差别由原子理论给出了。在门捷列夫提出他的范畴体系之后的那个世纪中,特别是关于原子核结构和电子壳层充填的发现,说明了门捷列夫周期表中的行和列的关系,证明了这不仅仅是一种方便的分类体系:它是关于需要进一步作出更深人说明的(已知和未知)元素间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组假说。
第四,也是最后一点,显然,特别是在基本理论或者范式的情形中,意见不一致不是关于个体实例(individualinstances)的不一致,也
不是关于它们应当划分到什么范畴中的不一致。毋宁说,意见不一致是关于范畴定义(definitionsofcategories)的不一致,范畴定义使得就分类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并且是不可妥协的:比较亚里士多德和牛
顿关于什么箅作"静止"的理解。分类上的差别反映了妨碍理论比较的不可通约性。
认同观察向理论的同化,同时又从它们的实例中区分范畴,这样做不能维护科学的客观性。于是,科学客观性的捍卫者将不得不从科学史中,最好是从心理学理论和数据中,寻找可抵挡的证据,来反对否定观察和理论之区分所依赖的心理学主张。这样的证据可能表明,所有人都具有某种共同的可遗传的感官范畴模式,它是通过进化塑造的,适应于科学的成功或者科学可以利用的其他资源。这必定
是已经被采纳的一条进路,特别是被自然主义者所采纳。当然,循环论证的异议依然存在:求助于心理学中的发现与理论本身,就等于采纳了一种非观察的进而是非客观的基础,然后用此基础去批评别人对客观性的反对。但是这样一来,这正是库恩及其追随者最初援引
来动摇观察与理论之区分时的同样种类的证据。
客观性的此种反对者不可能两者得兼。的确,人们甚至可以指责他们的不和谐性达到了极点,因为他们声称提供反对科学客观性的论证。我们凭什么要相信这些论证?他们的论证对其结论构成一种客观基础吗?当客观性的这些反对者的论证总是循环论证时,是什么使得他们的论证和证据经受了检验?这些修辞提问并没有把争论引向深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客观性的反对者对使他人确信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不感兴趣。他们的辩证立场很大程度上是防御性的,他们的目标是保护智力生活的领地免受自然科学的霸权
(hegemony).为此,他们需要大声疾呼的只是它有资格作为一种
"认识方式"存在。科学客观性的这些反对者,不能也不需要为比认识相对主义(epistemkrelativism)更强的论题进行争辩。
因此,科学客观性的反对者最强的一张牌,是意义的不可通约性,它甚至阻断了范式和理论间的互相翻译。不可通约性意味着,从另一个理论的眼光对某一理论所做出的批评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为了把观点传播给别人,而对那个人来说他们事先还没有建立协议,于是不可通约性学说必定为假,基于这一立场而称此学说是自我驳斥的,还是不够的。这样一种归谬法(reducdoadabsurdum)对于科学客观性的反对者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事,他们的兴趣不在于使他人确信而在于捍卫他们战无不胜的观点。
代替归谬论证的一种显然吸引人的方法,是使人们注意语言哲学
中的一个基本划分:意义与所指(meaningversusreference)。所有人
都会承认,意义对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都是一个大难题;但是,所指,或者指称(denotation),或者一个术语的外延(extension),似乎问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