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做人最容易犯的100个错误

_9 檀明山(现代)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癖,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
孔 子
管宁和华歆曾经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突然,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噹”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 惦记金子,也没有心思干活,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
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
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
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
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
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护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
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
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
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
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
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
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
地跑到街上,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
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
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
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
是朋友了。”
谁都知道交友的重要,但如何择友,却是一门很艰深的学问。青年人在刚刚踏上人生旅途的过程中,学会择友,学会交友,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切记: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超越贫富、身份的差别,才能超越民族、语言的隔阂,才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相互勉励,共同进步,信赖终身。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癖,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能够获得助益的朋友有三种:一、友直”,是讲真话的朋友;二、友谅”,是能够原谅人、个性宽厚的朋友;三、友多闻”,是知识渊博的朋友。
还有三种是对自己有损害的朋友:一、友便癖”,就是指那种有怪癖的、有特别嗜好的人,与其相处会使人觉得动辄得咎。二、友善柔”,就是个性非常软弱,依赖性太重,与你相处时,一味地迁就你。即使他觉得不对,他也不反对。三“、友便佞”,这种人更危险,是专门逢迎凑合的拍马能手,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特别要当心。
人需要友谊,就需要朋友。交朋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教益和帮助,人如果没有朋友的互相帮助,即使你再刻苦努力,学业上也难以长进。西方有句谚语说“:财富不是朋友,朋友却是财富。”
学会择友,以“德择高尚”为要。孔子所说的“损者三友”,这三种人我们一定要当心。交友应该选择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交友不慎,不仅使自己与坏人一起同流合污,弄得不好还会殃及自身。
学会择友,结交品德高尚、用心仁厚的朋友,才能与你在道义上、学业上互相砥砺、互相提携,才不会因意见不一而分裂,不会因才华出众而嫉妒,不会因贫穷而嫌弃,不会因落后而厌恶。这种高尚无私的友情会体现在人生的每时每刻,尤其是当你有了缺点和过失时,这种“诤友”、直友”更会给予及时的批评和指正。
学会择友,要注重志同道合。君子之交,同志之道。在一起生活工作时间较长的朋友,必然会因相互了解的日益加深和志趣、追求、爱好等方面的相近或相容而建立起一种较特殊关系,这就是一种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友谊。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唐朝大诗人李白与杜甫的友谊;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友谊;音乐大师贝多芬与舒伯特的友谊等都是志同道合的深厚友谊的典范。
古人云:道不同,则不相为谋。”管宁割席”的故事是一则千古佳话。管宁割席绝交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择友处世之道,发现自己与朋友志趣不同,或是其道德败坏,品质恶劣时,我们应该有与之毅然决裂的勇气。
不少人都是因为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他们在一起时,不是互相砥砺、共同进步,他们的志趣是在一起吃喝玩乐、贪图享受,以致堕落,不能自拔,陷入犯罪深渊。这方面的事例实在是数不胜数,青年朋友一定要警钟长鸣。
学会择友,要看清人的本质。中国有一句古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朋友之间的友谊真诚与否,有时要在患难之中才能体现,所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生死与共、贫贱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但是我们在择友的过程中,也不能过分追求完美,要看人的本质、主流方面的表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只要大节无亏,如思想品质、工作学习上有上进心,具体性格则不必苛求。
学会择友,结交真诚的朋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郭沫若说: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
学会择友,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切记: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超越贫富、身份的差别,才能超越民族、语言的隔阂,才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学会合群
孟子说得好“:爱人者人桓爱之。”友
情是在相互的施与爱之中生长的。你如
果能主动伸出善意的手,它马上就会被
无数友情的手握住的。
有一只小鸟在忙于收拾家当,准备搬家,却遇到他的邻居。
它的邻居问“:你要往哪里去?”
小鸟答道“:我要搬到东边的树林去。”
邻居又问:这里住得蛮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小鸟就答“:你真的有所不知!它们都讨厌我的歌声,说我唱
得太难听,所以我必须搬家。”
邻居就答道:“其实你不用搬家,只要改变唱歌的声音便可
以。如果你不改变唱歌的声音,就算你搬到东边的树林去,如果
不让自己的行为合乎群体的话,就邻居也一样会讨厌你。”
合群就是与别人合得来。合群作为一种性格特征,具有既能够接受别人,同时也能被人接受的社会适应性特点。合群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他们不封闭自己,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理世界。
同时,合群的人往往是善解人意的、热情友好的,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反面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怀疑等)。因此,他们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较多知心的朋友。
但是,生活中也确实常有些人过于洁身自好,或自命清高,不好交往;有些人过于自卑,缺乏积极从事交往和活动的勇气,总以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因而孤僻内向,离群索居。
心理学家指出,这种不合群的性格,不仅有碍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因而不适应以社交作用对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为特点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退缩感和孤独感,从而也有碍于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不合群的性格呢?
学会合群,要关心别人。如果你期望被人关心和喜爱,你首先得关心别人和喜爱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克服了困难,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而且,由于你的关心引起了别人的积极反应,也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并增强你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除了关心别人以外,有了困难你要学会向别人求助,因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你的心理当然就会从紧张转为轻松,这不仅使你懂得了与人交往的重要性,而且由于你的诚挚的致谢,别人也会感到愉快,达到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
学会合群,要正确评价自己。古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人际交往中,你对自己的认识越正确,你的行为就越自然,表现也越得体,结果也就越能获得别人肯定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于帮助你克服自卑和自傲两种不利于合群的心理障碍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知人之明”对于合群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人在评价别人时难免带有主观印象,结果常常因此而“失真”。比如,人们常常根据对方的一些个人资料(如籍贯、职业等)来推断此人的性格,这种错误的人际直觉,当然使你难于与人和睦相处。因此,只要你能认识到这些人际直觉中的偏见并不为之所囿,你就能合群了。
学会合群,要有一些交际技能。如果你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失败,则由此而引起的消极情绪当然会影响你的合群性格。如果你能多学习一点交往的艺术,自当有助于交往的成功。例如,多掌握几种文体活动技能,如跳舞、打球之类,你会发现自己在许多场合都会成为受别人欢迎的人。
学会合群,要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庄子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与人相处时,当然不应苛求别人,而应当采取随和的态度,但那是有限度的。因为随和不是放弃原则,迁就亦非予取予求。如果那样,根本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自然无从使自己合群了。
保持人格完整的最好办法,是在平素的接人待物中,把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明白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别人就会知道你的作风,而不会勉为其难地要你做不愿做的事,而你也不会因经常需要拒绝别人的要求而影响彼此间的人际关系了。
学会合群,要经常和别人交换意见。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肇始于相互间的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想上和态度上的沟通。因此,经常找机会与别人谈谈话、聊聊天,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是十分必要的。
友情是在相互的施与爱之中生长的。孟子说得好:“爱人者人恒爱之。”你如果能主动伸出善意的手,它马上就会被无数友情的手握住的 学会关心
愿每个现代人都有一颗关心别人的
爱心,愿大家都生活在相互关心、彼此照
应、充满爱意的环境里。
有一位中年妇女走进一家雪佛莱汽车的展厅,她告诉推销
员她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但对面福特车展厅的推销员让她
过一小时再去,所以她就先到这儿看看。她还说这是她送给自己
的生日礼物“:今天是我 岁生日。”
推销员祝她生日快乐,请她进来随便看看,接着出去了一
下,然后回来对她说“:夫人,您喜欢白色,既然您现在有时间,我
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双门式轿车 也是白色的。”
他正谈着,女秘书走了进来,递给妇人一打玫瑰花“:祝您长
寿,尊敬的夫人。”
妇人颇受感动“:已经很久没有人送我礼物了,”她说“,刚才
那位福特车推销员一定是看我开了部旧车,以为我买不起新车,
打发我等会儿再去。其实我只不过想要一辆白色车而已,现在想
想,不买福特车也可以。”
最后,她在这儿买走了一辆雪佛莱。
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有相互交际和自我实现的社会需要。人能够为别人着想,在关心、帮助别人,为社会做贡献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美好的友谊,享受人生的乐趣。
关心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交往的需要,是一种获取友谊的渠道。你能否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助上一臂之力,当别人遭受打击时给一番抚慰,在别人寻求理解时抛出一片真心,这是你被人尊重、受人爱戴的前提。
那么,怎样学会关心呢?
学会关心,要学会“换位思考”。就是假设自己是对方,最渴望、最需要的是什么,要把握被关心者的心理状态,忧在何处,烦从何来,难在哪里,是需要物质帮助,还是精神抚慰。
学会关心,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比如,当别人遇到挫折需要安慰时,一是可以采取书信式,一封妥贴切实、饱蘸感情、渗透哲理的劝慰信,能使对方从自我烦恼的漩涡中走进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二是礼物式,一束鲜花能使病榻前的赢弱身子为之一震,欣赏到大自然的芳香和艳丽,使病人对康复充满信心;一盒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带,能使徘徊于坎坷征途上的朋友领略到人生的变奏曲,从深沉、激昂的乐曲声中奔向光明。
三是转移式,帮助对方换换环境,使其从易引起伤感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如此等等。
学会关心,要诚心诚意,宽容大度。对人的关心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切忌需要别人时再去关心别人,不需要了也就忘了人家。对你的关心,也许对方有不理解、甚至有曲解的时候,这时,你必须要有宽容的态度,用真诚去打动对方,不能一见对方不高兴,有误解,就放弃初衷。
愿每个现代人都有一颗关心别人的爱心,愿大家都生活在相互关心、彼此照应、充满爱意的环境里。
学会谅解
谅解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它闪现着
一个高尚的人格。在品德修养中,我们要
学会谅解,善于谅解。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平日弘法讲经之余,经常摆
弄他栽种兰花。
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
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
次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
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
父赔罪领罚。
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不但没有责怪,反而
说“: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里环
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
这位禅师说得好“: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而禅师之所以
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挂碍。因
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
谅解,指了解实情后原谅或消除意见。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谅解,那将会没有人际关系的和谐;如果社会交往中没有谅解,那每个人将会被争吵与喧闹所包围;如果人间没有谅解,那人间将会成为一个结怨和报复的世界!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谅解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它闪现着一个高尚的人格;谅解是拂在人们心头的春风,它可以融化结在人们心头的寒冰;谅解像一支饱蘸思想感情的笔,它可以把胸中积怨一笔勾销,在两颗心灵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金桥。
在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中,谅解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为人处世应奉行的一条重要原则。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像别人的处境。孔子讲的推己及人的思想,包含了理解、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
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格。这些都体现了在人际关系中的谅解精神。
在品德修养中,我们要学会谅解,善于谅解。
倾听,是学会谅解的起点。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细心地去倾听对方的诉说。客观事物是异常复杂的,而个人的认识、想法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以致会因此而产生一些误解或误会。
交谈时,如能耐心而认真地去听对方的陈述,有助于了解对方的心情、处境和苦衷,有助于沟通双方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消除误会和误解。实践证明,倾听是谅解的起点。
理解,是学会谅解的前提。在工作与生活中,当与别人发生磕磕碰碰不愉快事情的时候,要努力把自己的恼怒情绪引入冷静理智的思考,使自己的感情升华到理性行为,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去理解对方。只有理解,才能谅解;只有体谅和同情对方,才能从个人的恩恩怨怨中解放出来。
宽宥,是学会谅解的坦途。博大胸怀,是谅解的基础;宽宥大度,是谅解的坦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两种“循环”:一种是你能宽宥和谅解别人,别人也会宽宥和谅解你,如此良性循环,便会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气氛,给人一种安全感和舒畅感;另一种是你不谅解别人,别人也不谅解你,如此恶性循环,便会矛盾日趋激化,使人有一种紧张感和恐惧感。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得理不让人。
当然,我们讲的宽宥和谅解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正确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便可使我们在相互谅解的过程中携手前进。
忘却,是学会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弥合感情上的伤痕;只有遗忘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才能刮掉旧时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好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闻、不记、不追、不查的谅解,才能收到谅解应该收到的效果。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的恩恩怨怨,应该抛弃它,既往不咎,团结起来向前看。
我们提倡相互谅解,同时注重互相帮助,要做到谅解与帮助的有机统一。如果我们每个现代人都能学会谅解而又善于谅解,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愉快,我们的工作将会更加和谐,我们的队伍将会更加团结。 学会信人
你信任别人,别人才对你忠实。以伟
人的风度待人,别人才会表现出伟人的
风度。
爱默生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
蔡之间七天没饭吃,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米,便赶紧埋锅
造饭,米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用手抓出一
把米饭送入口中。
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
想用这干净的白饭来祭拜他。”
颜回赶快接着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烧饭时有
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吃饭,心中相当感慨,便对弟子
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
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人活在世上需要信任别人,犹如需要空气和水,我们如果不信任别人,对人就无法诚恳。我们如果因戴了假面具而不能对人坦白,会有多拘束难受。一天到晚都提防别人,会害得自己脑筋瘫痪。要想被人爱戴,就得勇于信人。
心理分析专家弗洛姆说:有了信心才有爱,不善于信任别人的人,也 就不善于爱人。”
学会信人,如果和信任我们的人相处,我们才会放心自在,有人说:“我们不但可以卫护别人,而且在许多方面也影响别人。”信任或防范,能铸就他人的性格。
学会信人,人与人才能处得融洽。老师要是能使堕落的学生相信她对他们只怀好意,那么,她的教育差不多就成功了。精神病学专家要花费大部分时间劝导神经错乱的病人信任他们,才能够动手治疗。人对人必须怀着好感,彼此信任,个人的日子才不至于一团糟。
我们为什么这样难以互相信任呢?主要原因是我们害怕。在飞机上或火车上往往有这种情形:两个人虽然并排而坐,却都怕开口。看他们那种矜持的样子,多么难受。有人如是说:我们怕别人轻蔑我们、拒我们于千里之外,或者揭掉我们的假面具。”
信任别人的人,日常待人接物多么与众不同。一个人形容他所认识的一个女人“:她见到人就伸出两只手来迎接,仿佛是说:‘我多么相信你!单单同你在一起,我就觉得非常高兴了!’而你离开她的时候,也会感觉充满自信。”
学会信人,要增进彼此的信任,我们首先必须有自信。美国诗人佛洛斯特说:我最害怕的莫过于吓破胆子的人。”事实上,自觉不如人和能力不够的人是不能信任别人的。不过,自信并不是以为自己毫无缺点。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方面也就是必须相信别人的方面。那就是说,相信自己确实在尽自己的能力和本份做事,不管有没有成就。
学会信人,必须脚踏实地。有人痛心地说:信任别人很危险,你可能会受人愚弄。”假使他的意思是说天下总会有骗子,那么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信任不应建筑在幻觉上,不懂事的人不会一下子就变得懂事;你明明知道某个女人喜欢饶舌,就不应该把秘密告诉她。世界并不是毫无危险的运动场,场上的人也不是个个心怀善意。我们应该面对这个事实。
学会信人,并不是天真地轻信。我们不如说:别人是什么人,就把他看成是什么人,不必迟疑,要用心去发掘他的长处。
学会信人,需要有孤注一掷的精神 赌注是爱,是时间,是金钱,有 时候甚至是性命。这种赌博并不一定常赢,但是,一位意大利政治家说:“肯相信别人的人,比不肯相信别人的人差错少。”
不信任他人,就不能成大业,一个现代人要是不信任他人,也不能成为伟人。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你信任别人,别人才对你忠实。以伟人的风度待人,别人才会表现出伟人的风度。”
学会待人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
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
乐为善。
韩 愈
安德鲁 卡耐基从苏格兰刚到美国时,只是一名临时工,但
后来却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
曾有一个时期,有 位百万富翁为他工作。 万美元是
一笔巨额财富。
有人曾问卡耐基,他是怎样待人的?
卡耐基回答说“:待人就像挖金子,如果你要挖一盎司金子,
就得挖出成吨的泥土。可是你并不是要找泥土,而是找金子。”他
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呢?是金子。
如果你打算在人和事中寻找缺点和错误,你将会找到很多。
但我们要找的是金子,就是要找出每个人积极的一面,找每个人
的优点。
宽以待人,指人的肚量大,心胸开阔,待人宽厚。宽以待人是道德修养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体现,因而被誉为中华民族待人处事的一种美德。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诗人、学者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赞美宽以待人的道德行为,讲述苟求于人的不良后果。
《庄子庚桑楚》中讲“: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就是说,不能宽容人的人就没有亲爱,没有亲爱的人就弃绝于人。
唐代王梵志诗云“:有势不须倚,欺他必自危。但看木里火,出则自烧伊。”木中火一旦升出火舌时,便会自烧己身,比喻以势欺人,必然自食其果。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讲“: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短短几句话,便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启迪人们应当以宽容和气的态度待人,而不要火药味十足。宽容不是软弱的代名词,而是有道德、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因而人们赞美“宽容是在荆棘丛中生长出来的谷粒”。
学会待人,不仅是检验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尺度,而且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搞好人际关系、能否搞好工作、能否搞好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学会待人,是完善人格之需。一个人如能体谅别人,理解他人,不苛求人,不算计人,他就会被看做与人为善、品德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总是苛求于人,一不如意就睚眦怒视、反唇相讥,就会降低人格的品位。
学会待人,是交友之桥。人们总爱和厚道的人交朋友。人们常说:腹中天地阔,常有渡船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如果只看别人的短处,不见别人的长处,看谁都有毛病,看谁都不行,那他只能是孤家寡人了。
学会待人,有助于人际关系和谐。宽容厚道有巨大的道义力量和道德的感召力,它能给人以温暖、感化和醒悟,它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化干戈为玉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在与人相处时,要使人际关系和谐,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学会待人,对他人的短处过失要能够宽容,能够谅解,不要抓住他人的辫子不放。无论对领导,对同事,对朋友,对家人只要能够宽容以待,就会使人心里充满温馨,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坚冰,避免那些无谓的矛盾。
学会待人,是一种特有的风度和高尚的境界。特别是他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的时候,更能体现出一个人宽容的风度和境界。
学会待人,并不是对有错误的人不批评不帮助,而是要正确地对待有过错的人,世上“不会有无烟之火,不会有无过之人”。对待“有过之人”应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本着团结 批评 团结的精神,帮助其克服缺点、错误。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对自己侣伴和亲友的不足,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遵从,这样,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
同时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因为一个人有过错就否定他的一切,只要态度和方法对路,就会为改过从善者创造一个环境条件,自然会取得好的效果。
学会待人一定要适度,否则就会成为一个麻木怯懦的愚人,那就失去了宽以待人的本意。
学会待人,决不是无原则的宽厚,也不是姑息养奸,更不是助纣为虐。因此,我们“对君子要宽,防小人要严”,并且与损人利己者进行斗争。 学会知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知人必须
辨其意,识人必须察其行,这才是识人之
法 取人之道。
管仲是春秋初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自幼家境贫困。为了谋生,他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他几次想为官,但都没能如愿。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曾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
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是我情愿多分给他钱。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
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并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 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
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
叔牙。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