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做人最容易犯的100个错误

_4 檀明山(现代)
发信息表示歉意。
很快,回信来了,他(她)说“:没有关系。”虽然很疲惫,但这
个小插曲给我一种放松的感觉。我便回发了一个笑脸“:)”。竟然
就这样发起信息来。其中,一些充满智慧的小笑话使自己的心情
一下放松了。
就这样,接连几天,我们都这样友好地联系着。就这样一个
意外的错误,竟然给自己带来了一份意外的美丽心情。“放下就
是快乐”,很多的时候,减压最少的办法就是放下,就是从给你压
力的工作、事情中超脱出来,投入到另外一种毫不相干的事情上
去。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步人社会这个“江湖”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很难轻松下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迫使我们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我们就像现代社会这个大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为了能紧跟它飞速运转,我们的身心都在承受着巨大的负荷。一位歌星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地睡个懒觉。”我们感受到了沉重的生存压力、工作压力。
有一项调查证实,现代人的各种病症中,约有 以上都是与工作压力有关的生理紊乱。“过劳死”的事例已不鲜见。
就像我们不能逃避生活一样,我们也无法逃避压力。有压力并非坏事。毫无压力的生活,会使我们怠惰、空虚、厌倦。一定的压力则会使我们振奋,激发创造力,感受到生活的充实。
人有一定的耐压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锻炼意志,使人不致过于脆弱。但是,压力过大绝非好事,你会吃不消,你会陷入紧张、焦躁、疲劳,到一定程度,就会麻木、迟钝,严重的会使身心崩溃……
压力本身并非人生的目的。我们要过的是一种健康、丰富、惬意的人生,而非一味承受压力、精神紧张。既然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要学会自我减压,使压力保持在我们能承受的限度内,不要发生“水压过大胀爆水管”的可怕事故。
学会减压,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态平衡。《围炉夜话》里的一则格言讲得很有道理:做事有什么确定的理由吗?那就是问心无愧,自己心上通得过。成就事业不在大小,总之是要自己力量能够做得到。
学会减压,首先是把心态放平。每个人的能力、机遇不同,立业的大小也自然不同。不要自己给自己加压,非要做个“超人”“、百万富翁”不可。你需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一步一步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学会减压,就要为自己选择一份“此身做得来”的工作,不去攀比,而是“但求此心过得去”。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定得高不可攀!”
另外,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进程表,有劳有逸,健康地生活。还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面对压力,不要还没干事,就心理压力过大。你只需尽力去做,做出什么成绩,就是什么成绩,但求问心无愧,不必太苛求自己。
记住,谦和轻松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压力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疲劳。而疲劳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使我们忧虑、紧张、烦躁不安。因此,减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防止疲劳。
活到 岁的亨利 福特健康的秘诀是:“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美国陆军的办法是:常常休息,照你心脏做事的办法去做。
学会减压,要放松你的情绪。《为什么要疲倦?》的作者丹尼尔 何西林说:……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愈是困难的工作,愈是要有一种用力的感觉,否则做出来的成绩就不够好。”
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我们一集中精神就皱起了眉头,耸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来“用力”。事实上,这对我们的思考根本没有丝毫帮助。
我们要养成放松的好习惯。任何时候你都能够放松,任何地方你也能够放松。你应该先放松你的肌肉,要使你自己像孩子一样,完全没有紧张的感觉。随时放松自己,使你的身体“软得像一只旧袜子”。
以下几种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助于消除疲劳,减轻压力:
清理你桌上所有的纸张,只留下和你正要处理的问题有关的。
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
当你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做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迟疑不决。
学会如何组织、分层管理和监督。只要我们学会减压,人在江湖,也就能做到“身由自己”。
学会温柔
在许多人看来,温柔是女人的一种
天性,一种美德,是女人必需的内在素
质。温柔的女性更受男人们青睐。
有一次,母亲玛丽亚 亚历山大罗夫娜带着 岁的列宁,到
姑妈家做客,小列宁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姑妈家的一只花
瓶。当姑妈发现花瓶被打碎后,便问道:“你们中间谁打碎了花
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而小列宁由于害怕,也
不敢承认花瓶是自己打碎了的。
这时,母亲已经猜到是生性好动的小列宁打碎花瓶,但却
没有当场揭穿这件事。她相信儿子一定会自己认识和承认错误
的。
三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晚上,她走到孩子的床前,温柔地抚
摸着他的头。小列宁终于忍不住地失声痛哭起来,勇敢地向母亲
承认说:姑妈家的花瓶是我打碎的。”母亲轻声安慰了儿子,她
为孩子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
温柔是什么?从心理学来说,使他人感到温暖、愉快、舒服的言行就叫温柔。
从某种意义来说,温柔似乎是女性的“专利”。在人们心目中,温柔的女子形象是:行为端庄大方,举止温文尔雅,待人彬彬有礼,说话柔声细气,对工作任劳任怨,对同事热情、关心,对领导顺从、听话,对丈夫体贴、多情
总之,在许多人看来,温柔是女人的一种天性,一种美德,是女人必须具备的内在素质。温柔的女性更受男人们的青睐。
温柔不是女性人格品质的遗传,从本质来说,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几千年来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的产物。所以,男人的气质多是刚强、勇敢、自信、坚毅;女人的气质多是温柔、细腻、多情、依赖、顺从等等。
这是因为,一是在母权制社会,男女之间在性格上的差异并非是这样;二是越是男女等级观念重的社会、群体或家庭,其男女之间的性格上的差异就越显著;三是在社会发达、男女地位日趋平等之后,社会对女性温柔之类的“需求”,就再也不那样“苛刻”了。
所以,从这个“大文化”的角度来看,女人可以是温柔,也可以不温柔,女人多一点男子气、阳刚气,又何尝不可呢?
所以,必须对传统意义上的温柔进行再认识。
学会温柔,不等于逆来顺受。过去的女人为什么那样温柔,就是因为没有经济地位,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为了要生存,就必须温柔,这是一种以“感情的付出”来换取“生存的权利”的“交换”。显然,这种“交换”本身是不平等的。所以,作为这种感情付出的温柔身上,就打上了逆来顺受的烙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之间这类性质的“交换”的必要性越来越小,也就无须逆来顺受了。
学会温柔,不等于是低三下四。过去女人的温柔,实际上是感情上的一种异化,它不过是女人软弱无能、缺乏抗争的另一种说法罢了。不是说女人不想坚强一点,而实在是不能坚强、无法坚强。
“女子无才便是德”,有许多女人,从小就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没有知识,没有能力,如何抗争?就只能低三下四“。男主外,女主内”,大文化就是这样规定的,女人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社会化发展水平低下,又如何抗争?如今,男女都一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都有工作的权利,都有参与国家大事的权利,知识、水平、能力、实践都一样,又有什么必要低三下四呢?
学会温柔,不等于是丧失原则。过去,我们的社会对女性不是有“三从四德”的遗训吗?何谓“三从”,就是从君、从丈夫、从儿子,实际上就是从男人,一切的一切由“大老爷们”说了算。所以可以说,温柔就是从中派生出来的,也就无所谓原则不原则的了。如今束缚在女性头上的这条紧箍咒早就被抛弃了,不必盲目顺从,该坚持的得坚持,该斗争的得斗争,这就是现代女性的特点。
学会温柔,不等于没有人生的追求。过去,女人的一生是成家、持家的一生,结婚恋爱、伺候丈夫、生儿育女、服侍公婆的重担全都落在女人的身上,为适应此“重任”,必须要有一种任劳任怨、温柔体贴的品性。
而今女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事业,应该与男人相竞争。为此,仅靠传统的温柔是实现不了的,必须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社会,走进世界。
学会同情
同情是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
之反映。
孟德斯鸠
有一家肉联厂,常常有一群牛被牛贩子们从乡下赶来从而
成为肉联厂的收益来源。
一天中午,又有一群牛被撵着走向肉联厂。其后不远的处有
一只牛崽跌跌撞撞地远远地跟在牛群的后面,追着它的妈妈。牛
贩子看见了,不以为然。那只牛崽竟失踪了,它被谁截藏了?
牛贩子立刻报了案,但直到半夜时分,警察们才在街道近处
居民区的一家院子里发现了这头牛崽,几十个人正围着这牛崽
忙碌着,面对不期而至的警察,忙碌着的人们谁也没有惊恐,只
有两个老太太流着泪说“:瞧,多可怜的孩子啊,或许它妈妈这会
儿已经没了……”
十几个警察谁也没说话,他们默默地站了一会儿,又默默地
离开了。后来其中一位警察说“:如果我当时看见那头牛崽,我也
会这么干的,把它从屠刀下截下来。”
什么是同情?同情是人的一种善的天性,它就是仁爱,就是讲人道,是一种感情上或道义上对他人(尤其是弱者)合法需要和利益的理解和支持。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说:“同情是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
弱者是值得同情的,是应该获得他人的帮助的。但是,有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歧视、讥笑、嘲骂,不仅不同情,反而处处刁难、设障,有一些人恨不得将其逼上死路而后快。像这样丧绝了人性的人,是谈不上有什么同情心的。
恶的同流合污者是不会有同情心的。所以,当人一旦成为恶的帮凶,就会失去理性,就会失去起码的同情心。
学会同情,不能私心十足、只顾满足自己蝇头小利。有一些人,与他人也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然而出于无聊轻薄,为了那么一点利益,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凭空想像,虚构情节,恶意诽谤,无端攻击,肆意败坏他人的名声,制造所谓“轰动效应”。的确,人一到了那样的程度,也是不会有同情心的。
总之,诚如英国学者培根所说:同情在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为最高的美德。”的确,如果人的感情缺乏道德的支持,那是不会有同情心的。
学会同情,不能欺弱怕强,不顾道义、见利忘义、落井下石者是不会有同情心的。世上确有这样的人,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当着别人的面,满嘴的好话、甜话、同情话,然而一转过身来,却是乘难打劫。这样的人肯定不会产生同情心。
学会谨慎
“谨于言,慎于行”,这是做人须切记
的。这样做不仅体现的是人的素养,它还
是人生的一付安全铠甲。
有人想投资开一个日式料理店,于是和朋友四处去找开店的地方。
他和朋友跑遍了整个城市,看了无数的房子,最后他从中挑出 个,列为准店,把它们的位置、环境、布局等方面优势列成清单反复比较,从中优选出 个,然后把这 个店的位置、环境、布局及服务内容等方面列成一个更为详细的调查表,委托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根据调查回馈,最后确定其中一个,接下来开始装修。
他请来装修公司,详细地讲述他的意图,对方耐心地听着,朋友也在一旁听着。朋友开始还为他的认真感动,到后来就有些不耐烦了,觉得这也真是太烦琐了,不仅店内所有空间包括门厅、厨房、卫生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而且,店外远至百米的路段也做了精心布置,简直精细到了极点。朋友看着他,突然感觉有些陌生,原来挺豪爽大气的一个人,几年不见,怎么变得如此婆婆妈妈?
店终于按照要求装修好了。进到里边,给人的感觉除了舒服还是舒服,你能想到的他全想到了,你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可他还不放心,让他的朋友尽可能多地帮他挑毛病。
朋友看着他那股认真劲儿,说:挺好的,赶快开业吧,早开 一天早收入一天。”
他看着朋友说:正式开业还要等一周,从明开始,我请你带
朋友来吃饭,全部免费,但只有一条,每吃一次,至少要提一条意
见。”
“为什么 我有些不解,“一个新的店,有点不足是难免的,
下次改正就行了。”
“不,我不能拿顾客做试验,据我调查,开业最初 天进店
的顾客,基本上就是你店里长期的顾客,如果你在这 天留不
住顾客,你就得关门。”
朋友看着他,突然明白了他这么些天的谨慎,心有所悟。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谨慎从事总是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处理人际关系,自然不能例外。慎于行,是事业必需的规则,是人生必备的品质。
谨慎包括慎言、慎谋、慎行。可以说,凡是善于谨言慎行的人,失败对他们是无可奈何的。因为谨慎的人大多思想深沉、思维严密,凡事考虑周到。他们深深懂得,言语能伤人,亦能害己,说话如不加小 ,一句话出口,很可能会招惹是非,引起争端和麻烦,甚至会殃及性命。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俯拾皆是。许多人常常等到惹出祸端来,才知道悔之不及。
学会谨慎,要“慎言”。言谈话语的表达要慎之又慎,方能成大事。有些精明的听话人不须对方将内容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只从某些片言只语中便能推测出说话人的性情。因此言之慎并不全是指直接说出什么,有时也是指避免一些由于不慎而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只要自己有一定之规,就不要受道听途说的影响或干扰,当然也没有必要为了获取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而去费尽心机。惟有如此,才是真正的谨慎行事,谨慎为人。
慎言还包括慎诺,即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什么事情,也不要轻易许诺别人什么东西。否则,把话说出去了,覆水难收。要遵守诺言,即使有再大的难处,也得尽力去履践。所以,对别人许诺什么一定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轻诺。轻诺是建立在既不了解情况,又没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的,其结果 是失信于人,也就影响了相互间的交往。
正如中国古语所言: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
学会谨慎,要“慎谋”。这“谋之慎”也万不可小觑。历史上所有成功者无不成之于谋,而失败者又无不失之于谋。
拿破仑之所以兵败滑铁卢,就在于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不听劝阻,加上轻视对手,在决定计划之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进而导致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学会谨慎,要“慎行”。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其一举一动皆在世人的关注之列。人们凭借所见所感,免不了对人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古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说,意思是说,说坏话的人多了,会把一个人毁掉,即“人言可畏”“、舌头底下压死人”。为了不使自己被别人挑刺儿,就必须努力检点自己的行为,谨小慎微,不做恶举,不为妄行,不给别人留下坏和恶的印象。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这样才有可能在这个世上立稳脚跟,干好事业。
人生的道路,是通过自己每时每日一步步走出来的。只有每时每日都能有所进步,才能在一生中留下光辉的足迹。其中的关键是起步要正确,否则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学会谨慎,可以防止失败,但谨慎从事并不等于不自信和自卑,二者截然有别。谨慎从事是指考虑周到,事先想到困难的一面,想到失败的可能,是为了想方设法克服困难,避免因盲目从事、粗心大意而招致失败。也就是说对于事情不利的一面,从积极的角度去想,这是谨慎;对于困难和可能的失败,从消极的角度去想,越想越担忧害怕,越倾向于逃避退却,这就不是必要的谨慎,而是一种害怕失败的心态。这种害怕心理是由自卑和虚荣心结合而成的一种不良意识。由此可见,谨慎从事与害怕失败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自信还是自卑,就在于心态积极还是心态消极。
当遇到挑战和严峻形势的时候,人们大多习惯于小 谨慎,保全自己。这种谨慎一旦失去信心,就不是必要的谨慎,而是害怕失败的精神枷锁了。结果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缩小自己的损失上,这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自信者终究会战胜害怕失败的心理,而自卑者越“谨慎”,就会越害怕,只会被恐惧心理击垮。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学会谨慎总是避免失败、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处理人际关系,自然不能例外。
学会善良
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运不丧
失对于世界、人类、祖国、友人和理想的
信心。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
部溺毙。他痛骂“老天爷”不讲理 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
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
当他正沉迷于这种思想的时候,发觉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
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正经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
上并叮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
此时,旁边的一位长者说“:一个人在要求获得公正之前,要
学会善待自己周围一切微小的生命。”这位哲学家听了,惭愧地
低下了头。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及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就代替了道德原则。
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不足恃。我们也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多么可笑。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中,那些等待着向他们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弱者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恶狼?
我们还要问,宇宙万物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和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病?
我们还可以问一下,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弱者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真正的毒蛇和恶狼。如果说,面对毒蛇和恶狼而一味善良便是糊涂的农夫或东郭先生,那么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凶狠的态度对待之,我们岂不是丧失了善良的人性呢?
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多么强大。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施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因此,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学会善良,才有幸福,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
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她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属于更文明、更高尚、发展得更良好的人,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繁荣更富强的社会。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学会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代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学会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力罢了。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孤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人类、祖国、友人和理想的信心。
学会充实
充实,使你繁乱的日子有了意义,不
管天气是明是晴,那都是一幅有味道的
画。
著名画家徐悲鸿小时候很想跟父亲学画画,但父亲却一时没有答应儿子的请求。
有一次,徐悲鸿跟一位画师,画老虎。他依样画葫芦,细细描绘下来。原以为父亲会夸奖他两句,没想到父亲却笑着指着他的画说:这哪里像一只老虎,分明像一只狗嘛。”
徐悲鸿噘起小嘴,眼里含着泪,心里埋怨身为画家的父亲为什么不教他画画,反而要嘲笑他呢?
这时,徐悲鸿的父亲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画画并非儿戏,你没有见过老虎,没有用眼睛去观察实物,怎么能画出逼真的老虎呢?不是我不教你画画,实在是你现在还小,应该先发愤读书,积累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以后学习画画才会有文化根基。”
父亲的一番话,给了徐悲鸿深刻的启迪和教诲。他牢记在心,发愤读书。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终于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人生总是有太多的空虚,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填补旧的空虚的同时又生出新的空虚,于是追求充实便成为人的渴望,也成为人的困惑。
空虚源于不满足。所不同的是,有的人仅仅把不满足当成一种奢侈品,宁可把不满足雅化成一首美丽而忧伤的小诗,却决不敢把它慷慨成一次认真而笨拙的尝试。于是,虚伪把空虚打扮得更真实,软弱把空虚包裹得更厚实。
有的人仅仅把不满足当成一种梦的神游,因为狂热的愿望放逐得太高太远,所以在喧嚣拥挤的人流中,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甘寂寞的心在寂寞时也总是没有归宿。于是无奈把空虚麻木了,而麻木的空虚又把无奈折磨得更加憔悴。
惟有把不满足放到热的追求中淬火,并拿到冷峻的奋争中锻打的人,才会在空虚的荒凉中挥洒出一派风光,在空虚的凄清中饱满成一种充实。
空虚是得不到充实的忧郁,而充实是摆脱了空虚的满足。
时常有些空虚感也不全是件坏事,因为这至少表明你是清醒的。而从空虚的压迫下生长出超越空虚的力量,才是完成充实人生的最佳走向。
最可怕的是内心是很空虚却自以为满足,因为他在渐渐失去自己的同时,每天还在快乐地摧残自己。
学会充实,不一定就是得到,只要有真诚的愿望并为之付出,即使得不到,也使失落的空虚有了依托。
学会充实,不一定就是辉煌,只要为辉煌做着平心的日积月累;即使随着花开花落,自己平淡依旧,也会使寂寞的空虚感受到了生命的灿烂。
学会充实,使你匆忙的脚步有了节律,不管脚印是深是浅,那都是首有生气的歌。
学会充实,使你繁乱的日子有了意义,不管天气是阴是晴,那都是一幅有味道的画。
充实的人生真好,但需要从空虚的起跑线出发。
学会叛逆
学会叛逆,要有一种叛逆精神,而且
要无畏地去实践它。这样,未来才会是我
们所拥有的人生。
有一个男孩,他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
初中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报告,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那晚他洋洋洒洒写了七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农场的设计图,里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 平方英尺的巨宅。
第二天他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报告,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 ,旁边还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着报告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老师回答道“: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匹,花钱照顾它们。你别太好高骛远了。”老师接着又说:你如果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我会重打分数。”
这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了好几次,再三考虑好几天后,他决定把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大红字,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后来,这位小男孩最终成了拥有 亩农场的大富翁。 很多伟人身上都有一种叛逆精神,你若想做个成功者,就要学会叛逆,做生活中的叛逆者。也许你老实的父母会责骂你,但你的命运只掌握在你手中,你要靠自己独特的精神和行动去征服它。
你是否想过自己的命运?你既不是你父母,也不是你的朋友,更不是你的同事。你就是你,永远独特的你。你已从有限的生存中积蓄了你所需要的巨大潜在力量和能力,你生来便是生命的冲锋者,现在无论有什么障碍处在你的道路上,你都要打碎它,因为你需要发展,未来才是你的真实需要。
大多数父母、长辈、领导都希望我们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他们的模式去生活。因为他们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懂得人生里的许多事情,能判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他们孜孜不倦地想把已形成习惯的知识灌输给我们。有许多知识、习惯也许对他们那个年代、那种人生适合,但对我们而言,就可能不那么美妙了。
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所受父母、先辈的影响是深刻的,但有些影响有时因不合时宜,会引起我们强烈的叛逆心理,我们应按照自我意志去行事,去追求人生。
学会叛逆,不是一切都反对,不吸收,我们是反对父母、先辈给我们的障碍。叛逆是理智的选择,是对障碍的宣战。
学会叛逆,要有叛逆精神,而且要无畏地去实践它,这样,未来才会是我们所拥有的人生,否则的话,我们的人生将只是父母、先辈人生的翻版,那样的人生将毫无意义。
如果你也想做一名成功者,不妨看一看你现在是不是已走上了独立的自我人生,学会了叛逆,拥有了“叛逆”精神。
学会理智
创造需要激情,生存需要理智,唯有
理智才能帮助我们廓清现象的迷雾,全
面、具体、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裴度是唐代中叶著名的宰相。贞观五年进士及第。他担任御史中丞时,唐宪宗在宰相李吉甫、武元衡等人的支持下,决心撤掉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当时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他的儿子吴元济反叛。元济与其他节度使相勾结,派遣刺客,杀死了武元衡,并刺伤裴度。
裴度曾三次担任宰相,五次受到排挤,可谓宦海沉浮。安史之乱后,朝廷内外矛盾复杂、激烈。朝官们或结为朋党,或内结宦官,外连藩镇,互相排斥,互相倾轧,使唐朝后期的政治更加混乱、黑暗。裴度继武元衡后出任宰相,督师讨伐,亲临前线,收复了失地。裴度为整肃朝纲,维护唐朝的统一,坚持打击藩镇割据势力,与宦官、奸臣斗争。被称为一代贤相。
裴度在中书省做中书令时有一天,身边的随从悄悄告诉他,他的官印不见了。
做官丢了印,这可是大事。当时裴度正在举办酒宴,他听了不动声色,只是告诉随从们切勿声张。
酒宴仍在进行,裴度谈笑风生,频频举杯向大家劝酒。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喝得尽兴。宴会一直进行到半夜,这时随从又来报告说,印仍在原来的地方。裴度仍然不动声色,照样饮酒。
事后有人问裴度,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还不着急?裴度笑
着,抚须道“:偷取官印能有何用?无非是手下的官吏们私下盖印
书卷。缓一缓,他们用完了,自然会放回老地方。你一急,到处去
找,他们害怕了,就可能匆忙扔掉,那样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为了与生俱来的庄严使命,在生活中衍生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事物面前,无论是判断、分析、推论、比较以及由此生出来的各种顿悟,我们都必须自始至终地保持一种理智。
具有钢铁般的内在自制力,便具有理智所需要的伟大内核。理智的重要功能在于让你更清晰地看到生活的不完美,并且在不完美的境况下,依然顽强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创造需要激情。生存需要理智。理智意味着生命在高压状态下依然平静如水,并且保持有条不紊地良性运转。
唯有理智才能帮助我们廓清现象的迷雾,全面、具体、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任何力量都无法瓦解我们拥有的生命智慧,因为理智在时时提醒我们:生命智慧在一种高聚焦的状态下才能转化为生命之果。
并非糊涂,而是一种明白的糊涂;并非不明白,而是一种不予言说或不便言说或不屑言说的明白。这也是一种理智。
学会理智,就是遏制疯狂的最有效的休止号。理智的伟大在于:它敢于与人心深处潜伏的兽欲做殊死的抗争。当理智获胜时,生命就能保持崇高和尊严;当理智崩溃时,生命就变得那么丑恶和卑鄙。没有什么比丧失理智更残忍更不可救药的了。
然而,对艺术而言,过分的理智又常常成为扼杀天才的刽子手。天才的疯狂常常转化为艺术珍品。
学会理智,更多地取决于一种功利的需要,它赋予人们冷静、清醒和有序;激情则更多地来自一种生命的冲动,因而也常常显得热烈、浪漫、随机和富于诗意。
理智使政治家们迈向成功,激情使艺术家们成为天才。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