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哲学名著】》

_40 方克立  李兰芝(现代)
当时流行的骈体文称为六朝文。
503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94
近体:指唐朝出现的律诗、绝句,与以前的古体诗不同,所以C F称为近体诗。
传奇:指唐、宋人写的短篇小说。
C G院本:指金元时代演戏用的脚本,因当时称歌妓居住的地方为C H“行院”
,故歌妓演唱的戏本称为“院本”。
杂剧:指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戏剧,大抵歌曲之外还杂以滑稽技C I艺之类。
西厢曲:即《西厢记》,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作。它是一篇较C J长的元曲,故称西厢曲。
举子:指被选拔出来准备应试的读书人。举子业:明代用八股C K文取士,当时称八股文为举子业。
假:凭借,根据。
C L口实:话柄。渊薮:本指鱼和兽聚集处,引申为人物所聚之处。
C M其:指道学家。
N D简析A B《童心说》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批判假道学的重要论文。
所谓“童心”
,就是“真心”
,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也就是像儿童那样天真纯朴,未受一点染污,先天本然的精神状态。李贽认为,这种“童心”
,是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一旦失去童心,则个体的人就不成其为真人了。
那么,童心是怎样失去的呢?他认为是由于外来的闻见、道理、名誉等的刺激引诱,使童心失去了本来面目。而闻见道理又是从“多读书识义理”来的,所以“多读书识义理”就会使童心受到蒙蔽。他认为,读书明理的目的是保持“童心”不失;如果读了书,明了理,反而把“童心”丧失,那
504
694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就不如不读书。他又说:“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
要保持童心不受损害,就必须断绝一切外来的闻见知识和道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不区别闻见道理的真假对错,采取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对的。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具有阶级性,超阶级的思想观念是没有的。
李贽要人们保持超阶级的“童心”
,实际是宣扬抽象的人性论。
但李贽在这里所说的“道理”
,主要是指道学家们所讲的义理,即封建的伦理教条。这些封建伦理教条,通过道学家们的说教来绞杀“童心”
,使人们“失却真心”
,变成了“言不由衷”
,说假话、做假事、写假文章、互相欺骗的“假人”。
他认为道学家就是这样的“假人”。
而这些封建伦理教条又都是从儒家经典来的。道学家们把六经、《论语》、《孟子》奉为“万世之至论”
,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
李贽认为,六经、《论语》、《孟子》都不过是古人的一些应时之作,“大半非圣人之言”。真正的好文章“未有不出于童心”
,无不是从作者的真实性情中流露出来的。性情已真,则其文无所不真,不管任何时代,不拘任何体裁,都能显示出作者的本来精神面目。而六经、《论语》、《孟子》并非出自“童心”
,所以不能无假,后来更成为“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他还把六经、《论语》、《孟子》和当时士大夫所不齿的《西厢记》、《水浒传》等相提并论,这是对儒家经典神圣性的否定,也是对正统御用学者的批判。李贽的“童心说”虽然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宣传的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但是它强烈地摇撼了当时官方正统思想的基础,对于破除封建传统意识、解放人们的思想起了促进作用。
505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94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作者及作品简介A B《明夷待访录》的作者黄宗羲(1610——1695)
,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省余姚人。明清之际卓越思想家。
在黄宗羲所处的明朝末年,封建君主专制的罪恶本质通过农民起义已经暴露,皇权威风扫地,封建纲常被打乱。清兵入关后,民族矛盾一度上升为主要矛盾,满族贵族为了维持其统治地位,极力挑起民族之间的仇视,对汉族及各兄弟民族人民的反抗进行残酷的镇压。这时汉族地主阶级分化为投降派和抵抗派,广大农民革命军也转变到抗清的立场。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推动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当中一些人产生要求改革腐败政治和批判腐朽理学的进步倾向。另外,在统治集团内部,上下离心争权夺利,激起下级官僚和中小地主阶级的不满,要求对皇室贵族的权力加以适当限制。对君权的怀疑和动摇与新的生产关系的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也有密切关系。当时已出现了手工工场与大批雇佣劳动力;而封建统治者又采取压迫工商的政策,引起市民阶层的反抗。这些都使进步的思想家进一步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为他们批判君主专制提供了客观社会条件。
506
894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就是同明朝封建统治阶级作斗争,代表下级官吏和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东林党的名士。他主张改革朝政,被宦官魏忠贤陷害。黄宗羲自幼受东林党“冷风热血、洗涤乾坤”
斗争精神的熏陶,19岁时入京为父诉冤,在刑堂上以铁锥毙伤仇人。他发愤为学,年轻时便成为“复社”领导人之一,坚持反对宦官权贵的斗争,几遭迫害,斗志不衰。清兵南下时,他招募义兵,成立“世忠营”
,进行武装抵抗。
斗争失败后,长期过着政治流亡生活,四处奔走。
1656年退居家乡,潜心读史,探讨救国济世的实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整理祖国文化遗产,勤奋著述,讲学授业。他一生著作盈车,共60多种,1300多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史学、数学、天文、地理、历法、音乐等许多方面。重要的有:《明夷待访录》、《易学象数论》、《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他儿子黄百家及学生全祖望完成)
、《孟子师说》等。
他的学术特点在注重史学,开创清代史学的新风。他的学术思想史巨著《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开断代思想史之先河。
《明夷待访录》写成于163年(清康熙二年)
,共21篇,有清道光二十七年(1874年)刻本,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分别于1955年、1957年出版了排印本。
“明夷”二字是《周易》的卦名,其卦象是,坤上离下,象征日在地中,有智慧被压制。此卦《彖》辞说:“‘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箕子是殷末开明政治家,因反对纣王而被囚禁。武王克殷后,向他请教治国之术,箕子讲了九项“大法”
,称为“洪范九畴”。黄宗羲是明朝的遗民,自比
507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94
于箕子,等待开国之君的来访,所以书名为《明夷待访录》。
此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阐发民主主义思想的著作。
这里所选的《原君》就是其中的一篇。选文依据《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本。
原 君
原文A B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①。故古之人君,去之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②;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
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
508
0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③。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④,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⑤。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⑥,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⑦,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⑧,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⑨,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CD.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CE.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CF,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
509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105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CG,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CH,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
C I !
痛哉斯言!
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CJ!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CK;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CL,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CM.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ND,虽愚者亦明之矣。
注释A B①居:任,担任。
②去:离去。不欲入:不想接受。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汤想把天下让给务光,可是他们都不接受。
③引语见《史记。高祖本纪》。某:刘邦自称。仲:排行老二,指刘邦的二哥。当初,刘邦的父亲认为刘邦搞农业生产不如他二哥。
刘邦得到天下后,问他父亲说:“我成就的家业与二哥相比谁多?”溢:流露。
④屠毒:宰割、毒害。屠毒天下之肝脑:使天下人民肝脑涂地。
⑤花息:利息。
⑥向使:假使当初。
⑦寇仇:仇敌。独夫:指与人民为敌,没有人拥护的人。
⑧小儒:指程朱。规规焉:见识狭小的样子。
510
20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⑨伯夷、叔齐:相传是殷的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反对武王伐纣,商朝灭亡以后,一起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最后饿死。见《史记。伯夷列传》。
腐鼠:腐臭了的老鼠。这里是说,程朱把千百万人民的性命看C D得一钱不值。
孟子之言:指《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C E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明太阻朱元璋见到《孟子》“民为贵,君为轻”一章,便下诏毁C F掉孔庙里的孟子牌位。洪武二十三年、二十七年又下诏将《孟子》中有关民本思想的章节都予删除,今传刘三吾《孟子节文》就是奉朱元璋命令删订的本子。
摄:结紧。缄、縢(téng疼)
:绳索。扃(jiōng垌)
:门窗箱柜C G上的插关。鐍(jué决)
:箱子上加锁的铰钮。
语见《南史》卷四十五《王敬则传》,南朝宋顺帝被迫出宫时,C H“泣而弹指,惟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
毅宗: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当李自成农民军打进北京时,朱C I由检挥剑刺他的女儿,叹道:“汝奈何生我家?”
摧沮:沮丧。
C J尘:世俗。绝尘:超绝世俗。
C K市井:古时井边是市民集合汲水的地方,便在那里买卖,今称C L商业集中的地方。
旷后世:后世所没有。
C M俄倾:一会儿,顷刻。
N D
511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05
简析A B《原君》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表现了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具体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批判的:第一、主张民为主,批判君为主。
在君民关系上,黄宗羲提出了主客问题。
他所说的主,主要是说为谁服务的问题。
他说上古时代,是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君主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兴利除害,替人民办事情。他认为尧、舜、禹、汤就是为天下人民服务的,是为公而不是为私的真正君主。
到秦始皇以后,是君为主,天下人民为客,主、客关系改变了,君主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把天下视为己有,独占天下之利,强迫天下人民为他一人服务。他还指出,君主们在未得天下以前,不惜使人民妻离子散,肝脑涂地;得到天下以后,又大肆敲骨吸髓,盘剥天下,“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这样只知权利而不知义务的君主,是造成社会不得安宁的祸根,是致人民于痛苦之中的症结。所以他愤怒地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要除去天下之害,必须把颠倒了的君民关系再颠倒过来,实现民为主,君为客,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主张“明乎为君之职分”
,批判“君为臣纲”。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并不是要求恢复到无君的时代,而是主张“明乎为君之职分”。他认为君主的“职分”就是“为天下”。
做这样的君主不是一般人所愿意干的,因此“唐虞之世,人人能让”
,也就不奇怪了。那些“不明乎为君之职分”
,把天下视为私人产业的君主,“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
,即迟早会被天下人民所打倒。
黄宗羲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为尽君主职责的,人民就让他存,否则人
512
40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民就让他亡。
黄宗羲不仅提出对君主“职分”
的要求,而且对君臣关系也只看作合作共事的关系。
他认为,臣与君是共负“为天下”
之责,这就打破了“君为臣纲”
这一封建社会的政治原则。
他还对维护这种原则的程朱之流进行了揭露,把他们斥责为“小儒”
,说他们在人民已经把专制皇帝视为盗贼、仇敌、独夫时,却“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甚至因为孟子有民贵君轻、君臣对等的言论,“至废孟子而不立”。他们效忠于一人一姓,却把千百万人民的性命看得一钱不值,让臣民服服帖帖地接受暴君的统治。这是对程、朱的强烈谴责。
第三、主张人性平等,批判封建等级制。
黄宗羲认为,人生来在本性上就是平等的,人类的本性都是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是天下“人之情”
,是人们的普遍欲望,即使是圣人也不例外。
如果没有封建专制的束缚,人人都可以发展其自私自利的本性。
而封建等级制度的出现,破坏了人性平等的原则,“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
,这是极不合理的,是对人性发展的束缚。这一思想是和程、朱、陆、王所鼓吹的“存天理,去人欲”相对立的,是早期市民阶层争取平等权利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明确反映。
黄宗羲虽然愤怒抨击秦汉以来的专制暴君将天下据为己有,痛骂他们摧残人性,屠毒生灵,甚至把他们斥责为“天下之害”
,表现了民主启蒙思想;但他还没有看到君主专制导源于封建专制政体,没有把对暴君的批判上升到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全面清算,进而加以彻底否定,表现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513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05
王夫之:《周易外传》
作者及作品简介A B《周易外传》的作者王夫之(1619——1692)
,字而农,号姜斋,湖南省衡阳人,因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后人称为船山先生。是我国明末清初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宋明理学的批判终结者。
王夫之出身于没落地主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养,青年时代就以博学多识著称。
24岁考取举人。
1643年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攻克武昌,进驻衡阳,曾邀请他参加农民政权,他假装伤病拒绝了。在清兵南下,明王朝危在旦夕之时,他曾在衡山招募义兵,进行抗清斗争。失败后,一度参加南明桂王(永历)政府,担任行人司行人官。因不满意南明王朝的腐败政治,上书要求改革,受到当权者的迫害。
后来隐居衡阳石船山,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杜门著书,最后病逝在这里。
在王夫之所处的明朝末年,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并在封建势力的强大压力下缓慢地向前发展。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极其尖锐。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这时一些中小地主知识分子,包括王夫之,参加了抗清斗争,看到了历史风云的
514
60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变化,经历了亡国的惨痛,身受异族残酷压迫之苦,但他们始终不放弃民族复兴的信心。因此,他们抗清失败后,虽然停止了武装斗争,却更勇气百倍地在文化领域内,在思想战线上,进行了气势宏伟的斗争。
他们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为了进行有效的斗争,就以唯物论为武器,研究回答现实问题。
他们从明王朝覆灭中吸取教训,看到了宋明理学对社会造成的祸害,于是从不同方面掀起了批判宋明理学的思潮。王夫之是这一批判思潮中的卓越的哲学代表。
他从气一元论出发,对当时哲学论争的中心——“理气(道器)”之辩与“心物(知行)”之辩作了比较正确的解决,达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统一。
《系辞上传第十二章》正体现了王夫之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
王夫之一生的著作极多,有100多种,400多卷,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中重要哲学著作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老子衍》、《庄子通》、《思问录》等。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在批判历史上研究易学的各种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发挥自己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这里所节选的《系辞上传第十二章》就是其中的一篇。
选文依据《周易外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本。
515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05
系辞上传第十二章(节选)
原文A B天下唯器而已矣①。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②。
无其道则无其器,人类能言之③。虽然,苟有其器矣④,岂患无道哉?
君子之所不知,而圣人知之;圣人之所不能,而匹夫匹妇能之。
人或昧于其道者,其器不成⑤,不成非无器也。
无其器则无其道,人鲜能言之,而固其诚然者也⑥。
洪荒无揖让之道⑦,唐、虞无吊伐之道⑧,汉、唐无今日之道,则今日无他年之道者多矣。
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⑨,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CD.则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CE.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而人特未之察耳CF.故古之圣人,能治器而不能治道CG.治器者则谓之道CH,道得则谓之德,器成则谓之行,器用之广则谓之变通,器效之著则谓之事业CI.故《易》有象,象者像器者也CJ;卦有爻,爻者效器者也CK;爻有辞,辞者辨器者也CL.故圣人者,善
516
80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治器而已矣。自其治而言之,而上之名立焉CM.上之名立,而下之名亦立焉ND.上下皆名也,非有涯量之可别者也NE.形而上者,非无形之谓NF.既有形矣!有形而后有形而上。无形之上,亘古今,通万变,穷天穷地NG,穷人穷物,皆所未有者也。故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践其下,非践其上也NH.故聪明者耳目也,睿知者心思也NI,仁者人也,义者事也,中和者礼乐也,大公至正者刑赏也,利用者水火金木也,厚生者谷蓏丝麻也,正德者君臣父子也NJ.如其舍此而求诸未有器之先NK,亘古今,通万变,穷天穷地,穷人穷物,而不能为之名,而况得有其实乎NL?
注释A B①器:指体现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的、有形有象的事物。
②道:这里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和原则。
③类:大抵,大都。
④苟:如果。
⑤昧:昏,不明白。这是说,人们如果不明白那具体事物的道理、规律,就制作不成那事物。
⑥鲜:少。固其诚然者:本来确实是那样的。
⑦洪荒:指远古未开化的时代。揖让:拱手相让。这里是指唐尧把帝位让给虞舜,舜又把帝位让给了夏禹。
(唐是上古时代一个
517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05
部落,它的酋长叫尧。虞也是一个部落,它的酋长叫舜。禹是夏部落的酋长。)
⑧吊伐:吊民伐罪,即慰问百姓讨伐有罪的君主。这里是指商汤伐桀、武王伐纣的事。
⑨御道:赶车的要领、技术。
牢:祭祀用的三牲(马、牛、羊)。醴(lǐ里)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