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哲学名著】》

_20 方克立  李兰芝(现代)
深察君号之大意,其中亦有五科:元科、原科OI、权科、温科、群科。合此五科,以一言谓之君。君者元也,君者原也,君者权也,君者温也,君者群也。
是故君意不比于元OJ,则动而失本;动而失本,则所为不立OK;所为不立,则不效于原OL,不效于原,则自委舍OM;自委舍,则化不行PD.化不行,则用权于变PE;用权于变,则失中适之宜PF;失中适之宜,则道不平,德不温;道不平,德不温,则众不亲安;众不亲安,则离散不群;离散不群,则不全于君。
注释A B①端:开端,第一步。大:大要或总纲。审辨大:审察各项事物的大要与总纲。
②录:抓住。窥其中之事:深入考察其内容。几:微。其几通于天地:其微妙和天地相通。
③正:标准。
④讠高(xiào哮)
:大嗥,呼叫。
⑤这是说,发出声音给事物命名叫做“名”。
⑥这是说,名就是“鸣”和“命”的结合。
⑦皆鸣号而达天意者:依文意,“号”应当作“讠高”。
⑧使人发其意:让人用语言体现它的意志。
241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32
⑨使人行其中:让人在行事上合乎它的标准。
候:侍候。这是说,号为诸侯的,应当小心对待他所侍候奉承C D的天子。
厚其忠信:格外重视忠信。敦:发扬。
C E这是说,大夫的号,表示其德行大于匹夫,足以推行教化。
C F瞑:愚昧无知。
C G这是说,士够不上施行教化,只可以让他们顺从上面的意思办C H事。
五号:指天子、诸侯、大夫、士、民五种名号。赞:称。
C I委曲:细微曲折。分中委曲:分别符合于事物的细微曲折。
C J号其大全:号是事物的全体。
C K这是说,名是事物的各个分散的部分。
C L凡:概括。目:细节,细目,具体。
C M这是说,具体的是把事物一部分一部分地区别开来。
D N这是说,以供飨鬼神这件事来说,它的号只是一个,叫做祭。
N E祠:表示孝子思亲,继嗣祖业。礿(zhuó浊)
:表示物始熟,可N F灼而祭神。尝:表示黍先熟,可献于神灵。烝:表示所献众多,芬芳备具。
田:打猎。苗:是说猎取未怀胎的兽。蒐(sōu搜)
:是说猎取N G幼小中之大的兽。
狩:是说猎取禽兽之大者。
狝(xiǎn险)
:杀。
如是:就如同这个例子。
N H这是说,天和人之间的道理是相通的,做起来是互相补充的,顺N I从天意就能承受它的好处。
引诗见《诗经。小雅。正月》。伦、迹:道理。这是说,人民号N J呼而有这样的言语,都是有道理的。
科:条。皇:大。方:端方。匡:满,这里有普遍之意。黄:旧N K说黄是五色中最美最尊贵的颜色,在五行中属于土的颜色,土
242
43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居中央,相当君王的地位。用黄来比喻君德,是说君主所应当具备最美最高贵的德行。往:归往,归向。
王意不普大而皇:是说帝王的善意如果不能普遍广大地发扬。
N L道:指行为,行事。
N M德不能匡运周遍:德泽不能普遍流行。
O D美不能黄:不能达到君王最高的美德。
O E不全于王:王道就有缺失了。
O F据苏舆引卢文弓召说,“爱”应作“受”。
O G这是说,像刮风一样实行号令威力是统一的,像下雨一样所布O H施的德泽是平均的。
元: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一》中说:“元者,辞之所谓本也。”
O I这里可译作“正本”。原:有始有终。
比:紧靠,相近,这里可译作“符合”。
O J立:成功。
O K效:征验,效果。
O L委舍:委卸。自委舍:放弃自己的责任。
O M化:教化。
P D“化不行,则用权于变”
,原无此句,据刘师培说补。
P E失中适之宜:离开中道而发生偏差。
P F原文A B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名者,圣人之所以真物也①。
名之为言真也。
故凡百讥有黮黮者②,各反其真③。则黮黮者还昭昭耳。欲审曲直,莫如引绳④;欲审是非,莫如引名⑤。名之审于是非也,犹绳之审于曲直也。
诘其名实,观其离合,则是非之情不可以
243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32
相谰也⑥。今世闇于性,言之者不同,胡不试反性之名。
性之名非生与⑦?
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⑧。
性者质也。诘性之质于善之名,能中之与⑨?既不能中矣,而尚谓之质善,何哉?
性之名不得离质。离质如毛,则非性已,不可不察也。
《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CD.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
故名贾石,则后其五,言退益鸟,则先其六CE.圣人之谨于正名如此CF,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CG,五石、六益鸟之辞是也。
木任众恶于内CH,弗使得发于外者,心也。故心之为名木任也CI.人之受气苟无恶者CJ,心何木任哉?吾以心之名,得人之诚CK.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CL,身亦两有贪仁之性。
天有阴禁CM,身有情欲木任,与天道一也。
是以阴之行不得于春夏,而月之魄常厌于日光,乍全乍伤ND.天之禁阴如此,安得不损其欲而辍其情以应天NE.天所禁而身禁之,故曰身犹天也。
禁天所禁,非禁天也。必知天性不乘于教NF,终不能木任。察实以为名,无教之时,性何遽若是NG.故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善与米,人之所继天而成于外NH,非在天所为之内也。
天之所为,有所至而止。
止之内谓之天性,止之外谓之人事NI.事在性外,而性不得不
244
63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成德NJ.民之号,取之瞑也。使性而已善,则何故以瞑为号?
以贾言者,弗扶将,则颠陷猖狂NK,安能善?
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
今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而不可谓善,与目之瞑而觉,一概之比也NL.静心徐察之,其言可见矣NM.性而瞑之未觉OD,天所为也。
效天所为,为之起号,故谓之民。民之为言,固犹瞑也,随其名号以入其理,则得之矣OE.是正名号者于天地,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OF.性情相与为一瞑。
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故圣人莫谓性善,累其名也OG.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
穷论者,无时受也OH.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OI.性如茧如卵。卵待覆而成雏OJ,茧待缫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今案其真质OK,而谓民性已善者,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万民之性苟已善,则王者受命尚何任也?其设名不正,故弃重任而违大命,非法言也OL.《春秋》之辞,内事之待外者OM,从外言之。今万民之
245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32
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善当与教PD,不当与性。与性,则多累而不精PE,自成功而无贤圣,此世长者之所误出也PF,非《春秋》为辞之术也。不法之言、无验之说,君子之所外,何以为哉PG?或曰:性有善端,心有善质,尚安非善?
应之曰:非也。茧有丝而茧非丝也,卵有雏而卵非雏也。比类率然PH,有何疑焉。
天生民有六经PI,言性者不当异。然其或曰性也善,或曰性未善,则所谓善者,各异意也。
性有善端,动之爱父母PJ,善于禽兽,则谓之善,此孟子之善。
循三纲五纪PK,通八端之理PL,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乃可谓善。此圣人之善也。是故孔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有常者斯可矣。”
P M 由是观之,圣人之所谓善,未易当也QD,非善于禽兽则谓之善也。使动其端善于禽兽则可谓之善,善奚为弗见也QE?夫善于禽兽之未得为善也,犹知于草木而不得名知QF.乃民之性善于禽兽而不得名善,知之名乃取之圣QG.圣人之所命,天下以为正QH.正朝夕者视北辰,正嫌疑者视圣人。圣人以为无王之世,不教之民,莫能当善。
善之难当如此,而谓万民之性皆能当之,过矣。
质于禽兽之性QI,则万民之性善矣;质于人道之善,则民性弗及也。
万民之性善于禽兽者许之,圣人之所谓善者勿许,吾质之命性者异孟子QJ.孟子下质于禽兽之
246
83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所为,故曰性已善;吾上质于圣人之所为QK,故谓性未善。善过性,圣人过善QL.《春秋》大元QM,故谨于正名。名非所始RD,如之何谓未善已善也。
注释A B①真物:辨别事物的真假。
②讥:说别人的坏话。黮(dàn淡)
:深黑色。黮:昏昧。凡百讥有黮者:一切人要反对昏昧。
③反:同“返”。
④引绳:是说用绳墨衡量曲直。
⑤引名:引用名称概念判断是非。
⑥相谰:相诬。
⑦这是说,性的名不就是从“生”字来的吗?
⑧自然之资:自然本质。
⑨中(zhòng仲)
:正对上,恰好合上。这是说,从善的名中去寻求性的本质,能找到吗?
正其名:正确地命名。
C D贾:同“陨”。益鸟(yì益)
:一种水鸟。
C E亻喜《春秋》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贾石于宋,五。”又:C F“是月,六益鸟退飞,过宋都。”据《公羊传》解释,因为起先只听到石落下来的声音,然后才看出是石,最后数一下才知道是五块石,所以把“五”字放在后面。起先看见六只鸟在飞,然后才看出是益鸟鸟,最后经仔细观察,才发现是退飞,所以把“六”字放在前面。这说明《春秋》文法非常谨严,故说“谨于正名”。
见《论语。子路》。
C G
247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32
木任(rěn忍)
:禁制。
C H心之为名木任也:是说心的得名是由木任而来。
C I受气:所秉受的气质。
C J诚:真情。得人之诚:符合人的真情。
C K天两有阴阳之施:天兼备着阴阳二气的作用。
C L“阴”下原有“阳”字,据刘师培说删。天有阴禁:是说天道C M中有阴,需要加以禁制。
魄:月球上黑暗的地方。这是说,月球的阴影总是由于太阳的N D遮蔽,以致时圆时缺。
辍:停止。
N E乘:依靠。
N F察实以为名:从实际上去考察名的由来。何遽:也作何渠,等N G于说“怎么”。
这是说,善和米都是人们秉承着天的创造,另外加工而成的。
N H止之内:限制在天所创造的范围内。人事:指政教。
N I这是说,因为人事是在天性之外的,因而使得天性不能不成长N J为道德。
据苏舆说、“贾”作“瞑”。这是说所以叫做“瞑”
,是因为如果N K不用教育加以扶持,便会颠倒陷溺,举止猖狂。
一概之比:同一情形。
N L其言可见:这个道理很明白。
N M而:同“如”。
O D得之:不会差错。
O E是正名号者于天地:名号的标准应当取决于天地。所生:所赋O F予人的。
累:连累。累其名:怕在正名上面犯错误。
O G受:等于说“成”。穷论者无时受:穷究下去,这种说法永远没O H
248
04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有成立的可能。
这是说,性的得名,不是根据最高的标准,不是根据最低的标O I准,而是按照一般人的标准来确定的。
覆:孵化。
O J案:通“按”
,考察。
O K法言:正确的言论。
O L内事之待外者:内部的事情有待外部因素的作用来完成。
O M善当与教:善应当属于教育的范畴。
P D多累而不精:指在定名上就有许多毛病而不能精确。
P E世长者之所误出:社会上有些先生们搞错了的说法。
P F所外:所要拒绝的。何以为:有什么用。
P G比类率然:这种比喻很清楚。
P H据苏舆说,“六”应作“大”。这是说,天生养人类,有着普遍P I性的标准。
据苏舆说,“动”应作“童”。
P J《白虎通。三纲六纪篇》引《礼含文嘉》说:“君为臣纲,父为P K子纲,夫为妻纲。”又说:“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本篇独言“五纪”不知何指。
孟子论性,只举仁、义、礼、智四端,这里说“八端”
,或是合P L三纲五纪而言。
见《论语。述而》。有常:有一定操守。
P M未易当:不易做到。
Q D据苏舆说“奚”上应有“人”字。
Q E知:苏舆说“知”疑作“善”。
Q F据苏舆说,“知”应作“善”。
Q G所命:确定的名。以为正:作为标准。
Q H这是说,同禽兽之性比较。
Q I
249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142
吾质之命性者异孟子:我研究了性之所以得名,是不同于孟子Q J的说法的。
下:降低标准。上:提高标准。质:比较。
Q K过性:超过了性的标准。过善:超过了善的标准。
Q L大:看重。
Q M名非所始:没有追溯到名的起源。
R D简析A B《深察名号》全文可分两段,第一段从“治天下之端”至“则不全于君”。这段主要讲的是“正名”。董仲舒首先论述了名号的作用及考察名号的重要性。他认为,考察名号是治理天下首先应抓的事情,因为名号问题是大道理的第一章,抓住其意义,考察其内容,是和非、逆和顺都可以明白,其微妙是和天地相通的。
“天”就是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他说,“天”虽然不说话,但要求人用语言体现它的意志:“天”虽然不行动,但要求人按照它的意志去行动。这是说,人的认识和行动的准则就在于是否能够与天意相符合。名号正是效法天地、达到天意的,因此“不可不深观也”。
其次,阐述了名的产生及客观事物对名的依赖关系。董仲舒说:“名生于真”
,“名者,圣人之所以真物也。”这不是说名来源于真实事物,而是说事物的名称要真实地表达天意;或者说,天意才是名的最真实的内容。名是圣人代表天意给事物起的名号,它完全由天意决定,是表达天意的工具。这也就是天意决定了人的认识,人的认识决定了万事万物,即所谓“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这样,名就不是客观事物
250
24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实)本质的反映,而是客观事物赖以存在的根据。名是第一性的,实是第二性的,名比实更根本。名又和“天”一样,也是检验一切是非曲直的神圣不可动摇的标准。这种由名决定事物的认识路线,完全颠倒了主客观关系,在认识论上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再次,阐明了“正名”的目的是为了端正社会名分,因此,他对封建制各等级的人都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都要根据圣人代表天意所起的名来确定其地位,履行其职责,处理相互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建立起君主的绝对权威,就可使天下太平。这种“正名”学说,是假借天命以强化君权,为三纲五常封建秩序制造神圣的根据。
它是我国封建“名教”
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董仲舒唯心主义认识论最根本的社会意义。
第二段,从“名生于真”至“如之何谓未善已善也”。这段是运用上段的“正名”学说分析了人性,从理论上对人的善恶进行了探讨。具体思想内容有以下两点。
一、人性具有善恶两面性。对此董仲舒的主要论证是:1。
从性的涵义来说,性之名是从生字来的,性就是人生来的“自然之资”
,性就是本质的意思。人所秉的“自然之资”包含着仁和贪两种气质,因此,人性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
2。
从善之名和心之名来看,在善之名中寻求不到性的本质,就不能说人性是善的。
心的得名是由木任(禁制)而来,心这个名是符合一个人有贪也有仁的真情的。如果认为人性只有善而无恶,心还禁制什么呢?
251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42
3。
从身之名来说,身之名取之于“天”
,“天”有阴阳两种属性,人身上也有贪和仁两种品质;人身上有性情,如同“天”有阴阳。人的贪,即恶的品质,体现了“天”的阴的方面;人的仁,即善的品质,体现了“天”的阳的方面。人的性体现了“天”的阳,可产生善;人的情体现了“天”的阴,可产生恶。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