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哲学名著】》

_19 方克立  李兰芝(现代)
③禀授无形:万物禀受无形之道而生。
④氵孛(bó勃)
:涌。这是说,像泉水一样从发源处不断涌了出来。
⑤冲:虚。这是说,流经所有空隙,慢慢地都把它填满。
⑥混混滑(gū骨)滑:水流翻滚的样子。
⑦植:竖立。这是说,“道”竖立起来就充塞了天地,横放着就弥
229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12
漫四海。
⑧施:运用。无所朝夕:是说无朝夕盛衰。
⑨舒:展开。巾冥(mì觅)
:复盖,笼罩。六合:上下四方。
约:细小。张:扩大。
C D横:车下横木,这里作动词,有支撑、维系的意思。四维:东C E西南北四隅。横四维:四面支撑着大地。
纮(hóng洪)
:系。三光:日、月、星。
C F淖(nào闹)
:烂泥。氵哥(gē歌)
:多汁很稠的粥,形容十分柔C G软,可以随意改变它的形状。这是说,十分柔软而又稠密。
泰:最,极。二皇:指伏羲、神农,这里影射阴阳二气。
C H(qí岐)
:举足。喙(hùi会)
:口。息:呼吸。蠉(xūanC I喧)飞怳(同蠕)动:指虫类飞行和运动。这是说,一切用脚行走,用口呼吸,会飞能爬的动物。
莫之知德:谁也不知道感谢它。
C J旋县:应当为“旋绵”
:微小。勤:尽。这是说,道细小绵延,C K不可穷究;纤细微妙,不可穷尽。
斲(zhuó酌)
:砍削。
C L怳(huǎng谎)
:同“恍”。这是说,恍恍惚惚,无形无象。
C M屈:尽。用不屈:作用无穷无尽。
N D幽、冥:都是暗不可见之意。这是说,幽冥莫测,有感应却看N E不见它的形状。
遂:同“邃”
,深远。洞:幽深。这是说,“道”深邃无边,它N F的运动却是真实存在的。
卷舒:屈伸。俯仰:升降。
N G原文A B是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

230
2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物之变,不可究也,秉其要归之趣①。夫镜水之与形接也,不设智故②,而方圆曲直弗能逃也。是故响不肆应③,而景不一设④,叫呼仿佛,默然自得⑤。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而后动,性之害也⑥。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⑦。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知诱于外,不能反己⑧,而天理灭矣。故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⑨,外与物化,而内不失其情CD.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CE.小大修短,各有其具CF,万物之至,腾踊肴乱而不失其数CG.是以处上而民弗重,居前而众弗害CH,天下归之,奸邪畏之。以其无争于万物也,故莫敢与之争。
……
故体道者逸而不穷CI,任数者劳而无功CJ.夫峭法刻诛者CK,非霸王之业也;箠策繁用者CL,非致远之术也。离朱之明,察箴末于百步之外CM,不能见渊中之鱼。师旷之聪ND,合八风之调NE,而不能听十里之外。
故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修道理之数,因天地之自然,则六合不足均也NF.是故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NG;神农之播谷也,因苗以为教。
注释A B①秉其要归之趣;应当作“秉其要趣而归之”
,意思是说,掌握道的根本而归依它。
231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2
②镜水之与形接:明镜和清水与各种形状的事物相对。智故:有意识地用巧智。
③响不肆应:回声对声音的反应,不是肆意的,是一致的。
④景:同“影”。
景不一设:影子随着形体而产生,不施一点机巧。
⑤这是说,回声类似叫呼的声音,影子和事物的形状相仿佛,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⑥害:应当作“容”
,动态。性之害[容]:本性的作用。
⑦神:精神。知:知觉。
⑧知诱于外:知觉被外来的事物所诱惑。不能反己:不能回反到原来的本性上去。
⑨不以人易天:不用人为来改变天然的东西。
这是说,外面和接触的事物共同变化,而内心却能不丧失自己C D本来的性情。
这是说,内心虚静,却能供给外面的需求;精神随时驰骋,却C E仍然能回反到本来的归宿。
这是说,不论外面的需求是小的,大的,长的,短的,他都有C F相应的准备。
腾踊肴乱:翻腾杂乱。数:秩序,法则。
C G这是说,他站在人民的上面,人民不以为受到了沉重的压迫;走C H在人民的前面,人民不以为妨害了他们。
逸而不穷:安逸而不会遇到困难。
C I任数者:依靠权术的人。
C J峭法刻诛:严刑峻法。
C K箠(chuí垂)策:马鞭子。
C L离朱:传说是黄帝的大臣,他的眼睛能明察秋毫,看百里之外。
C M箴末:应为钅咸末,即针尖。
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字子野,目盲,善弹七弦琴,辨音N D
232
42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能力很强。
八风: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素材发出N E的声音。
修:应当为“循”。六合不足均:四方上下都不难治理得太太平N F平。
渎(dú毒)
:沟渠,河流。
因水以为师:拿水本身的流势作老师。
N G原文A B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①。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也。
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②,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③,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
夫举天下万物,蛲贞虫④,蝡动作,皆知其所喜憎利害者,何也?以其性之在焉而不离也,忽去之,则骨肉无伦矣⑤。今人之所以眭然能视,然能听,形体能抗⑥,而百节可屈伸,察能分白黑、视丑美,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
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何以知其然也?凡人之志各有所在而神有所系者,其行也,足蹪趎埳⑦,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招之而不能见也,呼之而不能闻也。
耳目非去之也,然而不能应者,何也?
神失其守也。
故在于小则忘于大,在于中则忘于外,在于上则忘于下,在于左则忘于右。
无所不充,则无所不在。是故贵虚者以豪末为宅也⑧。今夫狂者
233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2
之不能避水火之难而越沟渎之险者,岂无形神气志哉?
然而用之异也。
失其所守之位,而离其外内之舍,是故举错不能当,动静不能中,终身运枯形于连嵝列埒之门⑨,而蹪蹈于污壑阱陷之中,虽生俱与人钧,然而不免为人戮笑者CD,何也?形神相失也。故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贪饕多欲之人,漠睧于势利CE,诱慕于名位,冀以过人之智植于高世CF,则精神日以耗而弥远,久淫而不还,形闭中距CG,则神无由入矣。是以天下时有盲妄自失之患CH.此膏烛之类也,火逾然而消逾亟CI.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CJ.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CK,而与道沉浮俯仰,恬然则纵之,迫则用之CL.其纵之也若委衣,其用之也若发机CM.如是,则万物之化无不遇ND,而百事之变无不应。
注释A B①制:主宰。
②这是说,形体如果居住在它所不安适的地方,就会毁坏。
③这是说,气血用在它所不该充实的地方就会泄尽。
④蛲(zhī
náo只挠)
:昆虫蠕动的样子。贞虫:昆虫。
⑤伦:匹。无伦:消灭。
⑥眭(xī希)
:看的样子。(yíng营)
:听的样子。抗:触。
⑦蹪:同“踬(zhì质)”
,被东西绊倒。趎:应当作“株”。埳:同
234
62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坎”。足蹪趎埳:脚碰着树桩土坎而摔跤。
⑧这是说,心虚的可贵,就因为即使细得像毫毛尖般的大小,都是它的存在之所。
⑨连嵝(lóu楼)
:弯弯曲曲。列埒(liè劣)
:高低不平。这是说,一辈子让干枯的身体在弯曲凹凸高低不平的路上兜圈子。
钧:通“均”
,同。戮笑:耻笑。
C D饕(tāo滔)
:贪财。睧(mín民)
:俯视。漠睧:迷惑。
C E植于高世:应当为“植高于世”
,即树高名于世。
C F形闭中距:形体关闭,中心拒绝。
C G盲:不明事理。盲妄自失:盲目狂妄丧失自己精神。
C H亟(jí吉)
:迅速。这是说,这好比蜡烛一样,燃烧的越旺,油C I脂就消失的越快。
日充者,日耗者:此两“者”字都是多余的字。
C J和弱其气:柔和自己的气血。平夷:安定。
C K纵之:纵而不用。这是说,精神松弛时就任它松弛,精神紧张C L时就运用它。
委衣:脱衣。发机:机关发动。
C M遇:通“耦”
,偶合。无不耦:无不合。
N D简析A B《淮南子》在推崇老庄哲学的前提下,博采各家之长,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能贯通天地人的庞大复杂的理论体系。
这里所节选的《原道训》几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从“夫道者”至“与阴阳俯仰兮”
,是《淮南子》的宇宙观。它继承发挥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和“道”化生万物的思想,把“道”看作最高范畴,并对“道”作了系统的说
235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2
明。它规定“道”是无限的存在,它在空间上无所不包,在时间上无穷无尽,既可以大,也可以小,它的一切都是无限的。
“道”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和依据,万事万物都依赖“道”
而发生发展并发挥其功能。
“道”
是宇宙的原始状态,它自然而然地、无目的、无意识地化生了天地万物。
“道”无形无象,但又不虚而实有。
“道”是物质性的,它具有“原流泉氵孛,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的气的性质。从对“道”所作的这些规定来看,《淮南子》发挥了老子“道”的物质性一面,表现了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二、从“是故天下之事”至“因苗以为教”
,是《淮南子》的认识论。它承认有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物质存在,而且这外物是可以被人所反映、所认识的。它认为,人在没有与外物接触时,是没有反映、没有认识的,当人与外界事物接触以后,才引起反映,产生认识。能够接受外界事物,这是人性具有的能力。
人之所以有好憎不同的思想感情,主要在于人接触不同的外界事物引起的。
承认物的客观存在,并认为“物至而神应”
,即承认人有认识事物的能力,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
关于认识态度,它主张要任凭客观地反映,要像镜子和水那样客观地反映外物,要“因其自然而推之”
,根据事物自己的样子去理解它,才能不失万物之情,取得正确认识。它反对主观偏见或成见,反对用人为代替自然,认为用机心巧智反而混淆了正确的认识。这种对外物静观的认识态度,是对老子的“静观”
、宋尹的“虚一”
、荀子的“虚静”的认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36
82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它还提出认识过程中掌握原则和正确方法的重要性。它说,个人即使有离朱那样于百步之外看见针尖的视力,也不能看见深渊底下的鱼;有师旷那样敏锐辨别声音的听力,也不能听到十里之外的声音。只有遵循事物的普遍法则,根据天地本来的样子去对待事物,那么,认识和处理天下所有的事物并不是难以办到的。这一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从“夫形者”至“而百事之变无不应”
,是《淮南子》的形神观。
它认为形、神、气是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
这种看法是超越前人的。所谓形,是指有形的生理构造,它是生命的基础。神指精神活动,它支配着人的生命活动。气指气态或气血,它是细微而无形的流动体,为生命输送能量。
形、神、气有内在的有机联系,其中有一个失去作用,三者都将受到伤害,而神的作用最为重要。其根据是:精神活动正常的人,可以分白黑、视美丑、别同异、明是非;精神不专一的人,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能辨别是非。因此,它主张要以神制形,而不要以形制神,否则,形体将会产生贪图享受、追求名利等各种欲望。它指出人的生活应受理智的支配,不能纵情于肉体的享乐;精神如果被欲念驱使而过分消耗,就会损害健康,引来祸患。这如同蜡烛,“火逾然而消逾亟”。
《淮南子》所提出的形、神、气及对三者关系的阐述,是人认识自身构造的重要里程碑。
它以烛火关系喻形神关系,是发前人之未发,对后世无神论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根本,认识论、形神观都是在宇宙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与之相一致。
237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2
董仲舒:《春秋繁露》
作者及作品简介A B董仲舒(约公元前179—前104年)
,河北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广川镇)人,出身于大地主家庭,是西汉最重要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伦理学家及今文经学大师。
董仲舒为人廉直,生活严谨,道貌岸然。汉景帝时任博士官。汉武帝即位后广罗人才,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去应考,名冠群儒,当殿先后三次对策,提出了巩固封建集权统治的哲学理论,成为西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理论基础的奠基人。
在对策中他还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理论来统一思想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采纳,开此后两千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他后来担任过江都王相和胶西王相。公元前121年,以老病辞职回家,专门讲学著书。
董仲舒著作遗留下来的除《春秋繁露》一书外,在《汉书。董仲舒传》中还有《举贤良对策》。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哲学著作汇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有17卷,宋《崇文总目》春秋类说有17卷82篇,现存本是79篇,缺3篇。
董仲舒在上述著作中建立了形而上学的神学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为维护以“皇权”为象征的封建统治而编造的。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将近70年间,在黄老的无
238
03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为思想指导下,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恢复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但是,中央政权与地方诸王割据势力的矛盾,封建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日趋激烈,以“无为”思想为特征的黄老哲学已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了长治久安,统治者不得不假“天威”
来弥补其强力统治的不足。
因此,“天”就成了董仲舒哲学体系的基石,也是他神学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最高范畴。
《深察名号》就是以“天”为核心阐述了“正名”与人性的理论。
《春秋繁露》的注释本,有清代凌曙的《春秋繁露注》及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这里的选文,依据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2年版本。
深察名号
原文A B治天下之端,在审辨大①。辨大之端,在深察名号。名者,大理之首章也。录其首章之意,以窥其中之事,则是非可知,逆顺自著,其几通于天地矣②。
是非之正③,取之逆顺,逆顺之正,取之名号,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义也。
古之圣人,讠高而效天地谓之号④,鸣而施命谓之名⑤。
名之为言,鸣与命也⑥,号之为言,讠高而效也。
讠高而效天地者为号,
239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132
鸣而命者为名。
名号异声而同本,皆鸣号而达天意者也⑦。
天不言,使人发其意⑧;弗为,使人行其中⑨。
名则圣人所发天意,不可不深观也。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CD.号为大夫者,宜厚其忠信,敦其礼义CE,使善大于匹夫之义,足以化也CF.士者,事也;民者,瞑也CG.士不及化,可使守事从上而已CH.五号自赞CI,各有分。分中委曲,曲有名CJ.名众于号,号其大全CK.名也者,名其别离分散也CL.号凡而略,名详而目CM.目者,遍辨其事也ND;凡者,独举其大也。享鬼神者号,一曰祭NE.祭之散名,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烝NF.猎禽兽者号,一曰田。田之散名,春苗,秋蒐,冬狩,夏狝NG.无有不皆中天意者。物莫不有凡号,号莫不有散名,如是NH.是故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NI,谓之德道。诗曰:“维号斯言,有伦有迹。”
N J 此之谓也。
深察王号之大意,其中有五科:皇科、方科、匡科、黄科、往科NK.合此五科,以一言谓之王。王者皇也,王者方也,王者匡也,王者黄也,王者往也。
是故王意不普大而皇NL,则道不能正直而方NM;道不能正直而方,则德不能匡运周遍OD;德不能匡运周遍,则
240
23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美不能黄OE;美不能黄,则四方不能往;四方不能往,则不全于王OF.故曰:天覆无外,地载兼爱OG,风行令而一其威,雨布施而均其德OH.王术之谓也。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