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G比尔盖茨给中国学生的十一条忠告

_2 宿春礼(现代)
遁世者的心理需要是躲避失败和挑战。他的人生目标就是逃遁。他希望远离麻烦,依赖于别人的领导,没有什么自信,偏爱稳定和有惯例可循的工作。他极少冒个人风险,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很低。
4.悦人者
悦人者的心理需要是使他人喜欢和满意自己。他通过向自己的所有同事表示友善和宽容,向他人表示赞许来寻求承认,因为与做好某一工作相比,他宁可结交朋友。他偏爱在平易、和气的基础上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5.表现者
表现者想要获得地位和声望。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对别人用尽心计并努力制造影响。他孜孜追求举止适宜,被人尊重。与此相应,他变更着自己的价值观念以适应那些最为有利的职位,并且非常努力地恪尽职守。他刻意追求的是那些能够提高其形象和地位的工作,而不管对其是否抱有信念。
6.进取者
进取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要达到能力的巅峰,要变得自强。他以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以目标为取向,因为他极为自信与自恃。他的目标具有挑战性但又是切实可行的。他接受对其成果的评判并热心探求实现其目标的创造性的新方法。他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工作,而不是那些仅仅带给他声誉或金钱的工作。
这六种心理需要只是纯理论上的分类,标准的个性类型。你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其中的某一种,而是上述各种类型的一个混合体。不过,你所具有的各个类型的需要,其等级是不同的。你是独特的、复杂的、能动的,从而也像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是难于了解的。典型的情况是,在你自己的心理需要组合之中,六种纯理论类型中的某一种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是你的基本动机。它是你的行为的主要决定力量,并且,对你的朋友和对你自己来说,它是颇易察觉的。你还有第二需要,但与居于支配地位的需要相比,它对你行为的影响较为次要。比如,你可以是一个突出的表现者而又有着作为进取者的第二需要;或者假如你居于支配地位的需要是逃遁,而你的第二需要则可能是取悦他人或进取。
在居于支配地位的需要和第二需要之外,你或许还会有第三需要。当然,其余那些需要的等级是递减的。它们往往是难于为人察觉的,它们对你的推动只是轻微的。
保持自我本色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面貌都是由自己塑造而成的,如果我们能学会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短处,便能踏稳脚步,达到目标;这样就不至于浪费许多时间精力,空自苦恼。发现自我,保持自我本色,这是一个人健康快乐的第一要诀,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
卡耐基曾收到一封来自北卡罗莱州的伊迪丝·欧蕾太太写给他的信,她在信中诉说道:“我从小就非常害羞,我的体重过重,加上一张圆圆的脸,使我看起来更显肥胖。我的妈妈十分守旧,她认为我无需穿得那么体面漂亮,只要宽松舒适就行了。所以,我一直穿着那些朴素宽松的衣服,从没参加过什么聚会,也从没参加过什么娱乐活动,即使入学以后,也不与其他小孩一起到户外去活动。因为我怕羞,而且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我常常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不受他人的欢迎。
“长大以后,我结婚了,嫁给了一个比我大好几岁的男人,但我害羞的特点依然如故。
婆家是个平稳、自信的家庭,他们的一切优点似乎在我身上都无法找到。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之中,我总想尽力做得像他们一样,但就是做不到。家里人也想帮我从禁闭中解脱开来,但他们善意的行为反而使我更加封闭。我变得紧张易怒,躲开所有的朋友,甚至连听到门铃声都感到害怕。我知道自己是个失败者,但我不想让丈夫发现。于是,在公众场合我总是试图表现得十分快活,有时甚至表现得太过头了,于是事后我又十分沮丧。因此我的生活中失去了快乐,我看不到生命的意义,于是想到了自杀……”
这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典型的失去自我之例。后来,这位女子并没有自杀,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这位不幸女子的命运呢?竟然是一段偶然的谈话!
“但一段偶然的谈话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欧蕾太太继续写道,“一天,婆婆谈起她是如何把几个孩子带大的。她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坚持让他们保持自我本色。’‘保持自我本色’这句话像黑暗中的一道闪光照亮了我。我终于从困境中明白过来——原来我一直在勉强自己去充当一个不大适应的角色。”
“一夜之间,我整个人就发生了改变!我开始让自己学会保持本色,并努力寻找自己的个性,尽力发现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开始观察自己的特征,注意自己的外表、风度,挑选适合自己的服饰。我开始结交朋友,加入一些小组的活动,第一次他们安排我表演节目的时候,我简直吓坏了。但是,我每开一次口,就增加了一点勇气。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身上终于发生了变化!现在,我感到快乐多了,这是我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此后,我把这个经验告诉孩子们,这是我经历了多少痛苦才学习到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保持自己的本色!”
世界上最可怜、最痛苦、最不幸福的人,莫过于那些迷失自我的人。一个人弃绝了矫饰而成为真正的自己时,他的满足与轻松是无与伦比的。
许多人终生过着化装舞会式的生活,他们戴上各种面具,希望避开他人的责难。他们把真实的自我深锁在面具之后,把它当作令自己害怕的黑暗秘密。
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隐藏着自己的真实面目,他们脸上所戴的面具,使自己远离了真实的生活。弱者往往戴上自尊自强的面具,以掩饰他们容易受伤的弱点。对自己的美貌感到骄傲的女人往往戴上冷漠的面具,以掩饰她渴望受宠的需求。认为自己失败的男子,可能会戴上自夸的面具,令人厌烦地大谈他的成功历史。渴望早点嫁人的女孩子,却偏要假装她从未想到结婚这件事。
这只是我们所戴的众多面具中的少数几个。有时它们能保护你,使你不会受到责难,但它们也会让你和诚实的人隔离。正是为了掩饰自己身上这样或那样的弱点,我们给自己戴上了生活的面具。
用戴面具的形式来掩饰自己的真面目,所承受的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因为戴上面具后,我们就必须为了这个虚伪的东西而使本不完美的自己力求完美。所以说,为了痛痛快快地享受生活,我们还是应该尽量摘下面具,保持自己纯真的一面。
教皇保罗八世之所以到处受欢迎,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完全不掩饰。他一生都很胖,而且出身于贫苦的农家,但他从不掩饰外貌与出身的缺陷。在他当上教皇后,有一次去拜访罗马的一所大监狱,在祝福那些犯人时,他坦诚地说他这一次到监狱是为了探望他的侄子。很多人认为他是耶稣的化身,因为除了他知道怎样分享别人的苦乐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坦率真诚。
人存活于世间,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所谓的人情客套、礼节规矩所约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点,岂不是乐事?
成功的个性
有所谓成功的个性吗?或者,我们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是否有一种成功的个性组合,它可以帮助人们在工作上取得卓越成就?
大家都存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拥有专业知识和工作才能就可以在其工作中出类拔萃。如果这是事实,那么,正确的成功秘诀就隐藏在每个人的个性中。
你能否培养出这些个性呢?
当然,有些专家认为人类的个性是在其出生前就已经定型了,不论怎么说,这种遗传基因是天生的。另外一些专家则坚称是受了环境因素和外在情况的影响,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是介于这两种理念之间。
此刻,我们不为人类个性发展的来源争辩,而是强调为何这些物质不断重复地表现在那些成功人士身上。我们可从这些成功人士身上看到一些共同的特性。
我们确认成功的特性是:
1.常识。
2.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
3.自立。
4.智能。
5.圆满完成任务的能力。
6.领导统率的能力。
7.明辨是非的能力。
8.创作与发明的能力。
9.自信。
10.口头表达的能力。
11.关心他人。
12.机遇。
有时,这些特性会重叠,而且,这些特性也很难予以个别定义。
当然,将这么多特性只分成这几类,显得不太完备,但不容置疑的是,当我们将之组合在一起,就可找到成功必须具备的个性。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拿破仑·希尔叙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天,有位老妇人来到我的办公室外,送进来她的名片,并且传话,她一定要见到我本人。我的几位秘书虽然多方试探,却无法使她透露她访问的目的及性质。因此,我认为,她一定是位可怜的老妇人,想要向我推销一本书。
当我走出我的私人办公室,踏上过道时,这位老妇人——她站在通往会客室的栏杆外面——脸上开始露出了微笑。
我曾经见过许多人微笑,但从未见过有人笑得像这位老妇人这般甜蜜。这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微笑,因此我受到她的影响,自己也开始微笑起来。
当我来到栏杆前时,这位老妇人伸出手来和我握手。我也伸出手去。她握住我的手,到这时候,我才发现她不仅有迷人的笑容,而且还有一种神奇的握手方式。她很用力握住我的手,但握得并不太紧。她的这种握手方式向我的头脑传达了这项信息:能和我握手,令她觉得十分荣幸。
在我的公共服务生涯中,我曾经和数千人握过手,但我不记得有任何人像这个老妇人这般深通握手的艺术。当她的手一碰到我的手时,我可以感觉到我自己“失败”了。我知道,不管她这一次是要什么,她一定会得到,而且我还会尽量帮助她实现这项目标。她已经解除了我的武装。
这位老妇人十分从容,她开始说:“我到这儿来,只是要告诉你,我认为你所从事的,是今天世界上任何人都比不上的最美好的工作。”
她在说出每一个字时,都会温柔但紧紧地握一握我的手,用以强调。她在说话时,会望着我的眼睛,仿佛看穿了我的内心。
在我清醒之后(当时的样子仿佛昏倒了,这已经成为我办公室助手之间的一大笑话),立即伸手打开房门的小弹簧锁,说道:“请进来,亲爱的女士,请到我的私人办公室来。”我像古代骑士那般殷勤而有礼地向她一鞠躬,然后请她进去。
在以后的45分钟内,我静静聆听了我以前从未听过的一次最聪明而又最迷人的谈话,而且,都是我的这位客人在说话。
从一开始,她就占据了优势,而且一路领先,一直到她把话说完之前,我一直不想去打断她的话。
她一坐在那张大椅子上之后,立刻打开了她所携带的一个包裹,我以为是她准备向我推销一本书。
确实是书,是我当时主编的一份杂志的合订本。她翻阅这些杂志,把她在书上做了记号的部分都一一念出来。同时,她又向我保证说,她一直想念,她所念的部分都有成功哲学作基础。
在她这次访问的最后3分钟内,在我处于一种完全被迷惑,而且能够彻底接受别人意见的状态下,她很巧妙地向我说明了她所推销的某些保险的优点。
她并没有要求我购买,但是,她说明的方式在我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影响,驱使我自动想要购买。
而且,虽然我并未向她购买这些保险,但她仍然卖出一部分保险。因为我拿起了电话,把她介绍给另一个人,结果她后来卖给这个人的保险金额,是她最初打算卖给我的保险金额的5倍。
我们都是人类,而且或多或少有点自负。
在这方面,我们都很相似——我们将会以莫大兴趣聆听那些能够谈论我们内心深处问题的人所说的话;然后,出于回报感,当这位说话者最后把谈话的内容转移到与他自己有切身关系的方向时,我们也会津津有味地听着。
到了最后,我们不仅会买下对方所推销的东西,还会说:这人真是太好了。
成功是一个力求在物质和心智方面都超越现状,达到理想自我的工作过程。
但在此过程中,不同个体又不可避免地以其独特个性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到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效率。
良好个性你也可以拥有
良好的个性是能够塑造的。富兰克林在个性上有许多令人无法接受的缺点。这是总统职位所不能容许的。为了养成良好的个性,富兰克林针对自己的缺点,列出13个应该具有的品质,画成表格,每天检查一次,依据表现决定是否标记黑点。一年后,他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个性,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说明,一个想干大事的人将在实践中逐渐获得良好的个性。也就是说,实践会把你塑造成你想成为的那种人。这就告诉我们,不必等到养成良好的个性才去实践。而是投身到实践中去,经过一系列痛苦的过程,你自然会慢慢形成良好的个性。当然,以下几点是你在塑造个性时应该重点下工夫的。
1.喜欢别人
因为善于与人打交道而获得成功的人,以及讨人喜欢、得到他人配合和帮助的人,其本身往往就是一个与人为善,能与大家同甘共苦的人。“要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这句话是宗教上和哲学上所一贯提倡的,它无疑适合于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
2.时常微笑
据说,人在笑的时候,要使用13块面部肌肉,而在皱眉蹙额时,则要使用47块面部肌肉。正因为如此,人们都会觉得笑的时候快乐而且自然。
W·詹姆士曾经说过:“行为基本上产生于情感之后。可是实际上,行为与情感是形影不离的。我们可以通过制约受意志直接支配的行为,来间接地调节不受意志控制的情感。”所以一个人若能笑得赏心悦目、神采飞扬,那么他肯定能赢得周围人的好感、同情和信赖。
3.承认他人的价值
正如吉布林所说的,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要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巧。所谓承认,也就是从对方身上找出某些东西来加以肯定,并进行赞扬。不过,你若是夸美人儿长得漂亮,那可不太有效果,她只会以为你纯粹是在恭维她。临床心理学家们认为:“当一个人以不太引人注目的优点受到赞扬时,他就会感到格外高兴。”每个人都存在着不为他人所知的优点,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发掘并且赞扬这种优点。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当然能博得对方的喜欢,受到大家的青睐。
4.重视他人
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如果牢记任何人都是“世界上最宝贵、最重要的存在”,那么就像他尊重别人一样,他也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吉布林认为,重视别人价值的行为有以下几种:
信守诺言。
态度谦逊,笑脸相迎。
说话和气,不出口伤人。
即使别人给予的帮助微乎其微,也要衷心地表示感谢。
不要把别人当作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来对待,而应该把他当作特殊人物,即具有独特价值的人来对待。因为谁都不希望别人把自己混同于普通人,而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来对待。
5.保持友好
阿德勒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缺乏友爱之心,那么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会给其他人造成很大的危害。”这种友情或友爱,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行动中,在日常生活里,倾注这种情感的机会,多得不可胜数。比如,为他人做出自我牺牲而干分外的工作,抚慰年迈的邻居,为朋友和同事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为别人分忧解愁,等等。
6.接受他人观点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接受没有经过乔装打扮的自己”,都希望与相互间可以不拘礼节的人待在一起,而不希望受那种必须时刻提防别人伤害自己的紧张感的压迫。不过,“有勇气暴露自己”的人,也是为数不多的。所以,人们都希望与那些懂得接受自己的人,即对以本来面目出现的自己不说三道四的人待在一起。
忠告五:添几分冒险精神
培养冒险精神
盖茨是个具有特殊天分、好胜、自力更生、自信心很强并具冒险精神的人,他在本行业里的控制能量极为庞大,以致《资本家》杂志在1991年4月发表一评论说:“微软公司正在屠杀对手,看来会垄断软件工业。”
害怕失败是他好胜天性的另一个例证,虽然他是世界首富,怕失败的心理驱使他继续追求更高成就,他在1990年的一次访问中,告诉记者:“我害怕失败,绝对如此,每天我进到这间办公室,都自问:我们是否仍然辛勤工作?有人超过我们吗?这种或那种产品真的很好吗?我们能不能让产品更好呢?”
这种话从世界首富的嘴里说出来,实在奇怪,他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拥有两部保时捷汽车和两艘游艇,接到过很多超速罚单;他在哈佛大学时,是个“梭哈”(扑克牌的一种赌法)迷,曾经玩过一盘2000美元的赌局,人们不会理解,盖茨顽劣的扑克技巧会对他在今后的高科技事业中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却是千真万确。即使比尔·盖茨本人在回顾自己的经历时,也不得不承认,“扑克战略”能培养自己的冒险精神。
少年时代的盖茨,除忙于读书之外,还摆弄各种计算机。即使在1973年秋天进了哈佛大学之后,仍然如此。在学校里,有很多人表面上显得松松垮垮,被认为是建立冷漠形象的独门诀窍。因此,盖茨在第一学年故意制定了一套行事策略:多数的课程都逃课,然后在期末的时候,再拼命地学一场。他想看看自己花尽可能少的时间,能够得到多高的分数。这是一种游戏——不过是一种冒险的老把戏而已。他把自己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玩扑克,这种游戏对盖茨自有其魅力。在玩扑克的时候,打牌的人收集各种情报——谁叫牌大胆,已经出过了些什么牌,叫牌的方式和诈牌的方式——然后综合所有的情报,再根据自己手中的牌,决定出牌策略。盖茨在处理这种情报时,相当高明。
比尔·盖茨认为,自己当年的扑克战略和金钱的经验有助于他走进商界,但是他后来玩的其他的游戏,却对他没有丝毫帮助。由于他好斗成性,被人骂做“红眼”(赛车手紧张时,肾上腺素冲进眼睛,导致眼睛通红)。他仍然喜欢接受挑战,不怕风险,虽然他的冒险行为都经过精心计算,但是他大体上仍然像创立公司、努力求生存时一样,制造新产品。
冒险是不可避免的
杰克住在英格兰的一个小镇上。他一直向往着大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海边,那里正笼罩着雾,天气寒冷。他想这就是向往已久的大海吗?他的希望和失望落差很大。他想:我再也不喜欢海了,看来幸亏我没有当一名水手,如果是一名水手,那真是太危险了。
在海岸上,他遇见一个水手。他们交谈起来。
“你怎么会爱海呢?”杰克问,“那儿弥漫着雾,又冷。”
“海不是经常都冷和有雾。有时,海是明亮而美丽的。但在任何天气,我都爱海。”水手说。
“当一个水手不是很危险吗?”杰克问。
“当一个人热爱他的工作时,他不会想到什么危险。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爱海。”水手说。
“你的父亲现在在何处呢?”杰克问。
“他死在海里。”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里。”
“而你的哥哥?”
“当他在印度的一条河里游泳时,被一条鳄鱼吞食了。”
“既然如此,”杰克说,“如果我是你,我就永远也不到海里去。”
水手问道:“你愿意告诉我你父亲死在哪儿吗?”
“啊,他死在床上。”杰克说。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这样说来,如果我是你,”水手说,“我就永远也不到床上去。”
每个人都面临着冒险,除非我们永远扎根在一个点上原地不动。然而,面对冒险或当冒险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的时候,人们就会像杰克一样退缩,以为“还是躺在床上保险”。其实,躺在床上也未必保险。说不准哪一天发生地震,倒塌的屋顶正好砸中躺在床上的你!综观全局,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地方都潜藏着冒险,小到丢失自己的行李,大到成为人质,被劫持到世界的某个遥远角落。
有很多人似乎习惯于“躺在床上”过一辈子,因为他们从来不愿去冒险,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但是,当你横穿马路时,当你在海里游泳时,当你乘坐飞机时都潜藏着冒险。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冒险总是和人类紧紧相连。虽然火山喷发时所产生的大量火山灰掩埋了整个村镇,虽然肆虐的洪水袭卷了家园,但人们仍然愿意回去继续生活,重建家园。飓风、地震、台风、龙卷风、泥石流以及其他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无法阻止人类一次又一次勇敢地面对可能重现的危险。
事实上,我们总是处在这样那样的冒险境地。“没有冒险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生活。”我们必须要横穿马路才能走到另一边去;我们也必须依靠汽车、飞机或轮船之类的交通工具才能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身为经济学博士、拥有14家公司、经营手腕极高的富翁艾尔宾·菲特纳先生曾说:“无论是获得财富或其他各领域的成功,冒险都是不可避免的。”
菲特纳先生有个下属,很懂得说服之术,而且他对于自己所销售的商品非常有信心,所以再困难的业务,他也能谈成功。果然不出所料,在他进入公司不过数星期的时间,就已展现了极具惊人的成绩。菲特纳先生破例地除了周薪之外,另外发给他一笔800美元的奖金。当天,那人兴冲冲地回家了。不料事情有了意外的发展。第二周上班时,菲纳特先生遭遇晴天霹雳般震惊,因为那人竟然对菲特纳先生说:
“董事长,说实话,昨晚我和内人长谈了一夜。因为上周我的业绩是很侥幸得来的,我想,以后我不见得会一直有这么好的运气,我太太也很担心,万一这星期我连一份契约都签不到,那该怎么办?她甚至担心得哭了起来。所以,我想和你商量,不要按件计酬,能不能固定每周给我150美元的周薪?当然,以后我还是会和上周一样努力工作的。因为我认为,我是有家室的人,安定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后来,菲特纳先生针对这个问题,以毫不犹豫的口吻说:“当然要开除他!一个对自己的能力毫无自信的人,迟早是会失败的。他努力工作,只是想要过安定的生活。而事实上,他具备了能够给自己保证的一切能力,却只为了‘安定’,要求较低的报酬。所谓的保证,就是指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经验加上素质,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不要为了退休后少许的退休金而迷惑,有时应仔细想想如何去冒险,这比冲动地采取行动有更高的成功率。”
所以,既然冒险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为何不采取积极的态度!
冒险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唯有带着沉重的风险意识,敢于怀疑和打破已往的秩序,通过冒险而取得胜利后,你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最高喜悦。现代人热烈地追求这种境界,而不安于过一种平平常常、千篇一律的生活。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天,有个男孩将一只鹰蛋带回到他父亲的养鸡场。他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让母鸡孵化,后来母鸡孵化成功,于是一群小鸡里出现了一只小鹰。小鹰与小鸡们一样生活着,极为平静安适,小鹰根本不知道自己不同于小鸡。
小鹰长大了,发现小鸡们总是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它想:我绝不是一只平常的小鸡,我一定有什么不同于小鸡的地方。可是它无法证明自己的怀疑,为此十分烦恼。直到有一天,一只老鹰从养鸡场上飞过,小鹰看见老鹰自由舒展翅膀,顿时感觉自己的两翼涌动着一股奇妙的力量,心里也激烈地震荡起来。它仰望着高空自由翱翔的老鹰,心中无比羡慕。它想:要是我也能像它一样该多好,那我就可以脱离这个偏僻狭小的地方,飞上天空,从高高的山顶之上,俯瞰大地和人间。
可是怎么能够像老鹰一样呢?我从来没有张开过翅膀,没有飞行的经验。如果从半空中坠下岂不粉身碎骨吗?犹豫、徘徊、冲动,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自我内心斗争,小鹰终于决定甘冒粉身碎骨的风险,展翅高飞。
它终于起飞了,飞到了空中。它带着极度的兴奋,用力往高空飞翔,飞翔……
小鹰成功了。它这才发现:世界原来这么广阔,这么美妙!
小鹰成功的历程,几乎展示了每一个冒险家成功的历程。当你不满足于眼下平淡的生活,而希望享受到一种新的乐趣的时候,当你开始厌恶自己现在的生存方式,而希求尝试一种更富有创造性的理想的生存方式的时候,你比照小鹰成功的案例,可以得到下述启示。
新的生存方式,理想的生存方式就潜伏在现时的平常的生存方式之中,只有具备探险的勇气才能发现它。在你的身上,本来具备着打破旧的生活格局而迎来新的生活格局的巨大潜能,可是它被现时的平庸掩盖着,只有具备风险意识,无所畏惧,勇于探索和实践,你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完全地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实现了自己追求的人,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和欢愉,懦夫是不可能领略到的。
你的才华、你的能力,只有通过冒险,通过克服一道道难关才能锻炼和展现出来。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没有危机感的人、不愿参与竞争和拼搏的人,则首先由于其思想意识的懒散而导致思维呆滞,反应迟钝。
不冒险怎能创造财富
什么样的人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就,回答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人”。
这里所说的“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也就是指以通过工作完成自我实现为目的的人。想创造财富,却不敢冒风险,那是不可能的。
成功人士清楚地知道风险在所难免,但他们仍充满自信地在风险中争取事业的成功。
什么是风险?风险是由于形势不明朗,造成失败的因素。
冒风险是知道有失败的可能,但坚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去获取成功。
风险有程度大小的区别。风险愈小,利益愈大,那是人人渴望的顺境。成功人士会时刻留意这种有利的机会。但他们宁愿相信,风险愈大,机会愈大。成功人士不会贸然行动,他会衡量风险与利益的关系,确信利益大于风险,成功机会大于失败机会时,才进行投资。成功人士虽甘愿冒险,但从不鲁莽行事。风险的成因,是形势不明朗。若成功与失败清楚地摆在面前,你只需选择其一,那不算风险。但当前面的路途一片黑暗,你跨过去时,可能会掉进陷阱、深谷里,但也可能踏上一条康庄大道,很快把你带领到目标中去。于是风险出现了,或停步,或前进,你要做出选择。
前进吗?可能跌得粉身碎骨,也可能攀上高峰。停步吗?也许保证安全,但也许错过大好良机,令你懊悔不已。要建立一个成功的大型组织,个人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在走得够远,又已经付出全部代价之前,你都不会了解——所以你最好是乐意和它并存。
以上是史密斯在1986年10月告诉《公司》杂志,他承认大规模冒险和创新成功的代价甚为庞大。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史密斯买
下飞虎航空公司,这件事可能是他最大的冒险。他相信这个最新的创新观念,会使联邦快递公司成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包裹运输公司。1989年2月13日,《商业周刊》描述他的并购行动,说是“他到现在为止最大的赌博”。华尔街一些不相信他的人可以说是快乐得很,因为这次并购价款8.8亿美元,使联邦快递的债务提高到14亿美元。业界分析师质疑史密斯是否疯狂了,居然为了另一个有问题的新事业,拿既有的生意来冒险。他们提出了一个论点,就是飞虎航空公司工会组织强大,是传统型公司,联邦快递公司在史密斯的领导下,仍然富有新创企业的精神,他们说联邦快递有一种同心协力、无拘无束的吸引力,和飞虎航空“适应”者形态较保守的性格,恰好是强烈的对比。他们宣称,因为有这些因素,加上两家公司人员的其他差异,这个并购案行不通。大多数不同意史密斯做法的人说,他从后门引进了一只老虎。但是史密斯坚决相信飞虎航空经过40年的经营,建立不少国际空运路线,可以使联邦快递变成世界首屈一指的空运公司。每一个人都说史密斯疯狂,时间却证明他是正确的。
世上之事能否成功,全在你做或不做。想做,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不想做再简单的事也无法完成。事情若做不成,可以推卸责任的理由多得数不胜数。总之,事在人为,成功人士的胆识体现为行动魄力,同时我们要以不怕失败的挑战精神,面对权威与各种逆境,那么所谓“得道多助”,终会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成功人士事前虽能预计到种种可能招致的损失,但他们会对自己说“情形最糟,也不过如此”,然后尽其所能去应对挑战,即使失败了,也觉坦然,对自己、对别人都无愧。
要冒险,不要冒进
一个樵夫在山中遇到了一位哲人。他问哲人:先生,请告诉我,什么是冒险,什么又是冒进?
哲人想了想,指着树木深处的一个洞说:假如这洞里有一箱珠宝,你要到洞里去得到它。如果这是一个狼洞,那么你就是在冒险;如果这是一个虎洞,那么你就是冒进。
正当那樵夫还在迟疑,哲人又接着说:假如这洞里的不是一箱珠宝,而是你的一捆干柴,那么即使是一个狗洞,你要进去得到它也是一种冒进。
这个故事告诉你,冒险是一种经过危险可以得到,并且得到的是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的行为;而冒进则是经过危险根本不可能胜利得到的行为,或是虽然得到但所得东西对自己毫无价值的行为。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一个冒险者,他们勇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冒一定的风险。他们知道世上没有无需遭受一次损失的风险而获得的成功,否则所获得的肯定不能称其为成功。
但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又都不是一个冒进者,他们在付诸行动前都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力,所面临的困难、所要得到的东西对自己重要性,具有凭借自己的能力有可能经过努力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时,他们才去行动。
他们绝不会让自己去进行无谓的牺牲。
例如这里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可以弄到一份可靠的工作,年薪2万元,每5年左右就可能提升一次;另一个机会是可以买下一个公司,该公司的前途如何尚不可知,但业主的现行年薪为5万元。
该公司可能在一两年内继续盈利或倒闭。你如何进行选择呢?是接受那份能得到中等报酬并有望晋升的可靠工作呢?还是买下那个公司,以求可能获得更高的报酬呢?
有些人根本不考虑冒险,不管公司成功的可能性有多么大,他们宁愿安于现状去接受那份可靠的工作;而另外一些人则既不关心成功的可能性,也不考虑自己为办好公司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及其一旦失败后所受到的损失,他们只是看到那家公司现行业主的报酬是第一份工作的2倍以上,而决意买下那家公司。
对于第一种人来说,他们过于保守,没有冒险的胆量和精神,注定不可能成就大事;而第二种人,他们的意志只是受眼前报酬的大小来摆布,而不顾自己的成功概率就贸然行事,这是种赌徒般的冒进行为,他们也不可能获得连续的成功。
成功人士的决策方式与上述两种人截然不同。
他们能够系统、完整地做好该公司成功的可能性,以及经过自己的努力对其影响的程度。
如果他看到自己具有足以影响该公司成败的能力,他就很可能买下它;否则他就放弃。
冒险需要勇气
有一个国王,他想委任一名官员担任一项重要的职务,就招集了许多孔武有力和聪明过人的官员,想试试他们之中谁能胜任。
“聪明的人们,”国王说,“我有个问题,我想看看你们谁能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它。”国王领着这些人来到一座大门——一座谁也没见过的最大的门前。国王说:“你们看到的这座门是我国最大最重的门。你们之中有谁能把它打开?”许多大臣见了这门都摇了摇头,其他一些比较聪明一点的,也只是走近看了看,没敢去开这门。当这些聪明人说打不开时,其他人也都随声附和。只有一位大臣,他走到大门处,用眼睛和手仔细检查了大门,用各种方法试着去打开它。最后,他抓住一条沉重的链子一拉,门竟然开了。其实大门并没有完全关死,而是留了一条窄缝,任何人只要仔细观察,再加上有胆量去开一下,都会把门打开的。国王对那位打开门的大臣说:“你将要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职务,因为你不光限于你所见到的或所听到的,你还有勇气靠自己的力量冒险去试一试。”
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当敢冒风险。富兰克林用勇敢的行动、缜密的方法,揭穿了有关雷电的古老神话,这与他的冒险精神是分不开的。
1752年7月的一天,富兰克林在野外放风筝进行捕获雷电的试验。他的风筝很特别,用杉树做骨架,用丝手帕当纸,扎成菱形的样子。风筝的顶端安了一根尖尖的铁针,放风筝的麻绳的末端拴着一把铁钥匙。
当风筝飞上高空不久,突然大自然发怒了,大雨降临,电闪雷鸣。富兰克林对全身被淋湿毫不在意,对可能被雷击也不畏惧,他全神贯注于他手中的风筝。
当头顶上闪电的瞬间,他感到自己的手麻辣辣的,他意识到这是天空的电流通过湿麻绳和铁钥匙导来的。
他高兴地大叫:电,捕捉到了,闪电捕捉到了!
1847年英国的辛普逊和他的同事,为了寻找最佳麻醉药物,解决手术中病人的疼痛问题,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对数量众多的化学药品一样一样进行亲自试验,但一无所获。辛普逊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退出试验场所,当他顺手关门的时候,偶然发现在门后有一瓶药品。
他拿起来一看,是法国化学家杜马寄来的。
他决定试试。
晚饭后,他们三人各自喝了少许,很快三人都睡过去了。
当他们醒来时,三个人像孩子似的大喊大叫地互相拥抱,欢呼试验成功,凭着他们的无畏精神,发现了理想的麻药。
我们既然有成功的欲望,又不敢冒险,怎么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动态的市场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要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但是,要想获得成功的人生,又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
在白手起家的富豪们的发迹过程中,勇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很有勇气,因为他们必须冒险,包括承担投资的风险。成功者的特色就是有自己的事业,有创业需要的勇气,因为这些行动是有风险的,冒险是需要勇气的。
有勇气的人,才有旺盛的精力与拼搏的斗志,也才能大胆突破,勇于创新,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一个没有勇气的人,再好的机会到来,也不敢去掌握与尝试;固然他没有失败的顾虑,但是也失去了成功的机运。
一个人想有所建树,从小就应该培养冒险的勇气。
福勒是美国一位黑人家庭七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决定把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最后选定经营肥皂。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出售肥皂达12年之久,后来供应肥皂
的那个公司即将拍卖,售价是15万美元。
他决定买下这家公司,但他在经营肥皂的12年中,一点一滴地只积蓄了2.5万美元的保证金,他必须在10天的限期内付清剩下的12.5万美元。如果他不能在10天内筹齐这笔款子,就要丧失所预付的保证金。
福勒在他当肥皂商的12年中,获得了许多富人的尊敬和赞赏。现在他去找他们帮忙了。他从私交的朋友那里借了一些款项,也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获得了援助。
在第10天的前夜,他筹集了11.5万美元,也就是说,还差1万美元。
福勒回忆说:当时我已用尽了我所知道的一切贷款来源。那时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间里自言自语:我要驱车走遍第61号大街。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芝加哥61号大街驶去。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亮着灯光。
他走了进去。
在那里,在一张写字台旁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勒意识到自己必须勇敢些。
你想赚1000美元吗?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道。
这句话把那位承包商吓得向后仰去。
是呀,当然啦!他答道。
那么,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钱时,我将另付1000美元利息。福勒对那个人说。
他把其他借款给他的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并且详细地解释了这次商业冒险的情况。
那天夜里,福勒在离开这个事务所时,衣袋里已装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
以后,他不仅在那个肥皂公司,而且在其他七个公司,包括四个化妆公司、一个袜类贸易公司、一个标签公司和一个报社,都获得了控制权。
福勒事业成功了,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冒险的勇气与他的自信心。
假如他没有寻找到这灯光呢?假如他没有勇气去向这个陌生人求助呢?那他也许就要彻头彻尾地失败了。
可以肯定,有很多人冒险失败了,成功和失败相辅相成,这是客观规律,没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
忠告六:学会创新
微软成功的奥秘
微软公司成
功的事实表明:创造财富的主要力量已不在于机器设备、操作工人、原料,而在于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知识。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自然资源的作用大不如以前,技术、知识和人的智力劳动的作用成为创造财富更为有效的因素,创新成为创造财富的有效途径。
知识经济的基础首先是知识。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全部奥秘在于:他们将知识作为主要资本从事生产,将研究与开发置于中心地位,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该公司0ffice产品部副总经理克里斯·彼得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在3年以后将不再有意义。”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一句话道出了微软力求创新的经营理念。电脑的寿命是很短的,18个月就要更新换代,而软件市场也要紧随着升级,这无疑给软件企业带来更加残酷的竞争。企业为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提高经济效益,最有效的战略之一是以新产品代替老产品。产品创新,是开拓、创造新市场的金钥匙。
为了让这18个月永远不光顾微软公司的大门,比尔·盖茨形成了无新产品无订单的思路。这并不是说微软的产品质量不好,绝对不是。微软拥有几百人的全球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队伍,这支队伍,使微软创造出了伟大的产品,但要继续发展这些产品使它们不断创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工程师们不断地革新产品,让顾客和需求顺着他们的思路发展,微软不断在市场已有的产品上增加自己的特色,开创新的研究成果。
即使不懂软件的发展,你只要读关于微软的任何一本书或看几本商业出版物,就会发现微软的产品很少是以全新的姿态推出的。在微软,及时推出顾客可接受的产品比等待时机推出完美的产品更重要,即使是这样,微软还是经常错过市场发布日的最后期限。从1983年11月Comdex发布windows1.0版本开始,提前公布一些虚无缥缈的软件版本就成为微软的一贯手法。
微软的这种创新并不单靠技术,它是建立在捍卫微软的核心产品——操作系统之上的,操作系统仍然是它的摇钱树,这个行业真正必需的人员数量相对来说并不多,如果你稍微一想就会明白,微软之所以从事其他产品的开发,是因为早年它在硬件制造商那里得到了惊人的利润。微软必须要用这笔钱来干点什么,而从硬件制造商那里和windows中收获的现金又使微软能继续开发应用系统软件,并奋起追赶网络行业和最近刚兴起的浏览器行业的领先者们。微软在开拓行业渠道方面资金充足,这是其他少数大的计算机公司梦寐以求的。
创新是一种美丽的奇迹
创新带来的奇迹无处不在。法国著名美容品制造商洛宁靠经营花卉发家,从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化妆品,到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分店已逾千家,他的产品在世界各地深受人们的喜爱。洛宁原先经营着一家自己的花卉店,他对花卉抱有极大的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医生那里得到了一种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他对这个秘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他想:能不能使花卉香味深入这种药膏,使之成为芬芳扑鼻的香脂呢。说干就干,凭着浓厚的兴趣和对花卉的充分了解,不久之后,洛宁果然研制出了一种香味独特的植物香脂。他十分兴奋,于是便带上他的产品去挨家挨户地推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几百瓶试制品几天工夫就卖得一干二净。
洛宁由此想到了利用花卉和植物来制造化妆品。他认为,利用花卉原有的香味来制造化妆品,能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觉,而且原材料来源广泛,所能变换的香型种类也非常多,前途一定会大好。
想好之后,洛宁就开始去游说美容品制造商实行他的计划,但在当时,人们对于利用植物来制造化妆品是抱否定态度的。几乎每个制造商都没有听完洛宁的建议便摇摇头、挥挥手,对他下了逐客令。但是洛宁坚信自己的新颖想法一定能够成功。于是,他向银行贷款,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1960年,洛宁的第一批花卉美容霜研制成功,便开始小批量地生产,结果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顺利卖出了70多万瓶美容霜,这对于洛宁来说,不啻是个巨大的鼓舞。利用花卉来制造美容品,可以说是洛宁一次大胆的尝试。当时,他利用邮购的方式来推销产品,但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之举了。
洛宁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之后,曾在报刊上刊登过广告,不过效果不大好,金钱花费较大,而反应也并不强烈。有一天,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那么一定会引起许多人的注意。
他在《这儿是巴黎》杂志上刊
登了一则广告,上面附载了邮购优惠单。《这儿是巴黎》是一份发行量较大的杂志,结果其中40%以上的邮购优惠单全寄了回来,洛宁成功了。一时间,他这种独特的邮购方式使他的美容品源源不断地卖了出去。
到了1969年,洛宁扩建了他的工厂,并且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上设了一个专卖店,开始大量地生产和销售化妆品了。顾客是洛宁特别注重的,他曾对职员们说过:“我们的每一位女顾客都是王后,她们应该获得像王后那样的服务。”而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后来洛宁开办了一个“洛宁美容俱乐部”,加入的手续非常简单,顾客只需寄上地址便可加入,并且能很快地收到样品、价格表和使用说明书,而这些会员往往会以邮购的方式从洛宁那里买去数量可观的化妆品。
公司的邮购业务几乎占了其总营业额的50%,因此洛宁严格要求职员把好邮寄这一关。一般是在收到邮购单三天以内,公司便会把商品邮给买主,同时还会附上一份小小的礼品或是一张写上祝福的卡片,给顾客一种温馨的感觉。
洛宁通过邮售与大部分的顾客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他的公司一年收到的信函有8000万封,有些信件仿佛就是写给亲人似的毫无生硬之感。而洛宁在建议信中也并不像别的厂家一样一味地吹嘘自己的产品,而是客观地说化妆品并非万能,也存在着很多缺陷,而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才是最佳的化妆品。他这样做使顾客更添了一种信任感,会员人数也不断地增加。
洛宁还在公司为近1000万名顾客建立了卡片,上面包括女顾客的生日,各种喜好。每逢顾客的生日或是像圣诞节这样重要的节日,公司都会赠送新产品的样品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小礼品表示祝贺。
洛宁这种优质的服务,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公司每年寄出的邮包将近1000万件,而营业额超过了25亿。他还拥有一批最重要的财富——近千万忠实的女顾客。
洛宁打破常规,利用花卉来制造美容霜,而且采取当时闻所未闻的邮购方式,从而使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他的创新精神。
他感慨万分地说:“创新的确是一种美丽的奇迹。”
难道不是吗?创新给予人们太多的惊喜,太多的奇迹。
买猫的启示
良好的思维都具有创新性。创新性思维是人脑思维活动的高级层次,是智慧的升华,是人脑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态。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丹尼尔·高曼说:“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将以有无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来论成败。”在美国各大学心理学论坛上最为流行,常为专家学者津津乐道的例子是两位专家买猫的启示,这个例子形象、逼真地阐明了开发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意义所在。美国有一位工程师和一位逻辑学家,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一次,两人相约赴埃及参观著名的金字塔。到埃及后,有一天,逻辑学家住进宾馆后,仍然习以为常地写起自己的旅行日记。工程师则独自徜徉在街头,忽然耳边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叫卖声:“卖猫啊,卖猫啊!”工程师一看,在老妇人身旁放着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这位妇人解释说,这只玩具猫是祖传宝物,因孙子病重,不得已才出卖以换取住院治疗费。工程师用手一举猫,发现猫身很重,看起来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不过,那一对猫眼则是珍珠的。
于是,工程师就对那位老妇人说:“我给你300美元,只买下两只猫眼吧!”
老妇人一算,觉得划算,就同意了。工程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宾馆,对逻辑学家说:“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买下两颗硕大的珍珠!”逻辑学家一看这两颗大珍珠,少说也值上千美元,忙问朋友是怎么一回事。当工程师讲完缘由,逻辑学家忙问:“那位妇人是否还在原处?”
工程师回答说:“她还坐在那里。想卖掉那只没有眼珠的黑铁猫!”
逻辑学家听后,忙跑到街上,给了老妇人200美元,把猫买了回来。
工程师见后,嘲笑道:“你呀,花200美元买个没眼珠的铁猫!”逻辑学家却不声不响地坐下来摆弄琢磨这只铁猫。突然,他灵机一动,用小刀刮铁猫的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的是黄灿灿的一道金色的印迹。他高兴地大叫起来:“正如我所想,这猫是纯金的!”原来,当年制作这只金猫的人,怕金身暴露,便将猫身用黑漆漆过,俨然如一只铁猫。对此,工程师十分后悔。此时,逻辑学家转过来嘲笑他说:“你虽然知识很渊博,可就是缺乏一种思维的艺术,分析和判断事情不全面、深入。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的眼珠既然是珍珠做成,那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
心理学家根据人们的经验总结出8种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横向思维法
横向思维法是将思维对象从横的方向,依照其各相应的部分的特点进行思考,从而找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部位,确定如何改进的思维方式。
2.纵向思维法
纵向思维法是将思维对象从纵的发展方向,依照其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思考,从而推断出下一步发展的趋向,确定研究内容的思维方式。
3.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反过来,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思维方法,常常能出奇制胜。
4.侧向思维法
侧向思维法是将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稍加扭转,另辟蹊径,换一个角度,采用被人忽视的方法解决问题。它与逆向思维法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从问题的反面,而是从侧面的某个角度来进行思考。
5.分合思维法
分合思维法是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从思想上将它们分离或合并,试图找到一种新的产物的思维方法。分合思维包括分离思维和合并思维。
6.颠倒思维法
颠倒思维法指的是将思考对象的整体、部分或有关性能颠倒过来,以求得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法。
颠倒思维包括: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前后颠倒、大小颠倒、动静颠倒、快慢颠倒、有无颠倒、是非颠倒、正负颠倒、内外颠倒、长短颠倒、好坏颠倒、主次颠倒,等等。
7.质疑思维法
质疑思维法是一种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也不人云亦云地跟着别人的思路转,敢于大胆质疑,并在质疑的基础上,推翻旧理论、创立新学说或者做出新发明的思维方式。
8.克弱思维法
所谓克弱思维法,就是在创造研究过程中遇到障碍时,能够潜心寻找有关事物的弱点,并作为新研究的着眼点。攻克了弱点,就能够解决问题。克弱思维法是古今中外创造发明活动的中心,是人们打通思维障碍,进行创新发明、技术革新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拒绝模仿
普天之下的人都敬仰那种有勇气在众人面前抬起头来的人,那种能够大步向前、善于表现自我的人。所以,人人都应为自己闯出路,发挥自己的才能,否则将永远不会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千万不要去模仿他人、追随他人,不要做人家已做的事情,要做那些新奇独特的事情。要让别人承认,你所做的事业是空前绝后的伟大创新。
你该立志,不管你在世界上成就之大小,但凡有所成就,一定要是开创性的成就。不要害怕以自己特殊的、勇敢的方式,来显露你自己的真面目。要知道,创新才是力量,才是生命,而模仿就是死亡。
能够使自己的生命延长的人,绝不是由于模仿,而是由于创造;不是由于追随,而是由于领导。你应当立志做一个有主张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时刻改进的人、一个创新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如何都可以立足于社会。
世界上到处都充满着追随者和模仿者,他们喜欢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喜欢依照他人的足迹走。但是社会上所真正敬仰的,却是那些有创新能力而能自闯出路的人。比如,律师用出众的见解,来办理诉讼;教师用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这些做法,都是创新能力的运用。努力创新,去做一个时代的新人,不要害怕自己成为“创始人”。一味地模仿前人其实是极愚拙的做法,因为大自然赋予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一种特殊的品质,每一个人都地应该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如果去抄袭他人,做他人已做过的工作,便是对自己天赋品质的抛弃,是对自己神圣职责的背离。
没有一个一味模仿他人的人,能够成就大业。抄袭不能获得成功,模仿也不能获得成功,能使人获得成功的,惟有创新。愈是模仿他人的人,愈容易失败。因为能力是潜伏于个人的身体里面的,只有通过创新发挥潜能,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世间的各种职业、各种经营,都有可以改进的余地。凡有创新能力的人,都会开出一条新路,都会受人欢迎,都会有用武之地。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人,能制定新的计划,运用新的方法,最终做出惊人的成绩来。
创新能力会为自己的前进开辟道路,与别人用同样方法做事的人,虽然他具有卓越的才干,却总难以引起大众的注意。可是如果他自己开创出路,运用新奇和进步的方法,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便能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有人来认同他,有人来称赞他,无形中就替他做了流动的广告,使他的美名远扬。
然而,新奇的做法与思想不一定就能成功,惟有有效地创新,才能成功。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常常在追寻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可是并没有因此而闻名,原因是他们的新奇做法不切实际,或是没有效能。世界需要那些能用新奇而有效的方法做事的人们,如果一个人能把新奇而又有价值的东西贡献给世界,自然就有人来领受。创新还需要有坚强的个性,只有个性坚强的人才有勇气来实现他的理想,成就他的创新。如果一种做事的方法具有创始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更有效率,那么自然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
敢于突破经验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表演时却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因为它们自幼象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固定的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是太沉重的东西,当然动也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气力也增加,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这就是成见。成长后的象,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存留至长大,它习惯地认为(错觉)铁链“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
不只是动物,人类也因未排除“固定观念”的偏差想法,只能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自以为是地认为“我没有那样的才能”,终于白白浪费掉大好良机。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九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等啊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目之所及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地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既甘甜,又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人们化验海水后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实际上,这里的海水是可口的泉水。
换个角度思考
“人生瓶颈”是指一个人遇到的“关卡”——上不能上,下不能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要走出“人生瓶颈”,惟有靠创新。
很多人不敢创新,或者说不愿意创新,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关于得失、是非、安全、冒险等价值判断的标准已经固定,这使他们常常不能换一个角度思考。
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赢80块钱,而另外一个人是有85%的机会赢100块钱,但是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会选择最保险安稳的方式——选择80块钱而不愿冒一点险去赢那100块钱。可如果换个角度来设定这个问题,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输掉80块钱,另外一个可能性是有85%的机会输掉100块钱,但是也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输。这个时候,人们都会选择后者,赌一下,说不定什么都不输。
这个例子使我们明白,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性思维出发,以致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而一旦我们把同一个问题换个角度来思考,就会发现很多新机会。
其实许多具有创意的解决方法都是来自于换个角度思考,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从相反的方面来解决问题,甚至是最尖端的科学研究也是如此。爱因斯坦说:“把一个旧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创意的想像力,这成就了科学上真正的进步。”
著名的化学家罗勃·梭特曼发现了带离子的糖分子对离子进入人体是很重要的。他想了很多方法以求证明,都没有成功,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不从无机化学的观点,而从有机化学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才得以证明这一点。
作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财富和梦想的普通人,换一个角度思考所取得的成效,并不亚于科学家们的新发现。
麦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欢工作带给他的丰厚薪水——而且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只增不减。但是,另一方面,他非常讨厌他的老板,经过多年的忍受,最后他发觉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决定去猎头公司重新谋一个别的公司高级主管的职位。猎头公司告诉他,以他的条件,再找一个类似的职位并不费劲。
回到家中,麦克把这一切告诉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一个教师,那天刚刚教学生如何重新界定问题,也就是把你正在面对的问题换个角度思考,把正在面对的问题完全颠倒过来看——不仅要跟你以往看这问题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这问题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课的内容讲给了麦克听,这给了麦克以启发,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脑中浮现。
第二天,他又来到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猎头公司替他的老板找工作。不久,他的老板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他的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正好这位老板对于自己现在的工作也厌倦了,所以没有考虑多久,他就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结果他目前的位置就空出来了。麦克申请了这个位置,于是他就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麦克本意是想替自己找个新的工作,以躲开令自己讨厌的老板。但他的太太教他换个角度思考,就是替他的老板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结果,他不仅仍然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摆脱了令自己烦心的老板,还得到了意外的升迁。
在现实的生活中,当人们解决问题时,时常会遇到“瓶颈”。这是由于人们只在同一角度停留造成的,如果能换一换视角,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换个角度思考,情况就会改观,就可以克服思维定势,促使新创意的产生。记住,任何创意只要能转换视角,就会有新的发现,而创新也就会随之实现。
激发创造力
为了帮助你了解创造力是如何发挥的,这里提供一些方法。
首先,必须激发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的主意往往出自那些渴望成功的人。托马斯·爱迪生为了能继续工作就以拼命多赚钱来激励自己,甚至在他成了百万富翁以后,还有人听见他说:“任何不能卖钱的东西我都不会发明的。”
其次,必须为自己创造一种紧迫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拖延的惰性,必须给自己规定一个期限,提出新的思想。期限规定要合理,也要有鞭策性,以造成必要的压力。日期规定后要坚决贯彻执行。
富于创造力的人一般都会表现出一种善于使精神放松的气质:不要太紧张,不要太小心翼翼。下面一些办法可以用来刺激并捕获新的思想。
1.清单
把诸如扩大、缩小、取代、重组、颠倒、合并等动词列一张表,设法把每一个动词都依次运用到你要解决的问题上,试试看,是否行得通。
另一种方法是把定语列成表格。比如拿螺丝起子来说,它可以有以下一些定语:圆的、钢杆的、木柄的、楔形刀头的以及用手旋转操作的。要设计一把更好的螺丝起子,你分别集中考虑这些定语,问问自己是否可以把圆形的起子钢杆做成六角形的,以便可以用扳手旋转,增加转矩。如果去掉木柄,把钢杆做成适合电钻的样子行不行?是不是可以为规格不同的起子做几种可以互相替换的钢杆?列定语表最基本的前提是对每一个部件提问:“为什么这个东西一定要这么做?”这样提问有助于打破无意识的固定观念。
2.记录手段
你最好随身带一本笔记本、一支钢笔或铅笔,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带一个微型盒式录音机。新的念头一出现,便把它写在纸上或录在磁带上。
科内尔大学的天文学家、作家卡尔·塞根每次一听到心灵的“敲门声”便记录下来。他不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一台盒式录音机,“有时敲击声彬彬有礼,有时敲击声急促而持久。”塞根说,“总的说来,我发现自己被卷入激情,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我会坐在飞机上,听整整一章的‘敲门声’。”
3.思想库
准备一个地方专门收集存放与每个不同的科目有关的思想记录。思想库可以是文件夹、空鞋盒,或是写字台抽屉。当你有了好的念头,便把它写下来放好。然后当你准备就绪,开始认真考虑的时候,你就有许多过去的设想作为基础。
4.时间
让时间为你服务——启示往
往是在半夜里不知不觉地溜进你的大脑的。如果你正在设法解决一个问题,你把解决问题的障碍写下来,然后把它们丢在一边去睡觉,不要再想它们,让你的潜意识起作用。当你一觉醒来时,往往已经有了新的设想或解决办法。
在灵感降临时,不要找不到笔,或者你找不到白纸,或者你缺少颜料,或者你忙得脱不开身。随时随地组织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不论灵感何时降临,你都能够从容应付。这些方法都贴近我们的生活,做起来并不难,要记住的是:贵在持之以恒!
逼出创新
当我们的同事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内完成了意想不到的业绩时,我们会充满敬意又略带醋意地搭讪:
“真想不到……怎么就给弄出来了?”
“还不都是逼的。”
那么,“逼出来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是人的潜能,是人的创造力,是创新,是发展。
“猴子”变成了人,何等神奇,还不是大自然“逼”的吗?
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树皮,愣用脚板走了二万五千里,多么伟大,被逼无奈呀!
“两弹一星”转眼升空,不可思议,也是逼出来的啊!
日常生活中,人在被“逼”之下而发挥出超常智能和动能的事例不胜枚举。这里有一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
有一天,一位女士上街购物,把四岁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返回时,在住宅楼附近碰到熟人,就停下来说话。突然,她发现自家12楼的窗子开着,孩子趴在窗台上正向妈妈招手——她还来不及惊叫,孩子已经失足掉了下来——她丢下手中的东西,不顾一切地向孩子奔去(请注意:她穿的是筒裙和高跟鞋)……就在孩子快落地的一瞬间,她接住了孩子。事后,人们做过一次模拟实验:从12楼窗口扔下一个枕头,让最优秀的消防队员从相同距离飞身来救,试了很多次,始终还差很远。
新纪录都是在比赛中创造的,而且竞争越激烈,成绩往往越好。因此,不仅不要怕“逼”,而且还应该主动“逼”。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逼自己,使自我经常处在一个积极进取、创新求变的良好的紧张状态,使潜能时常处在激发状态。除了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有这样的心态,还要订立较高的目标来“逼”自己,来提升自己。
逼自己,就是战胜自己,必须比自己的过去更新;逼自己,就是超越竞争,必须比别人更新。别人想不到,我要想到;别人不敢想,我敢想;别人不敢做,我来做;别人认为做不到,我一定要做到。
逼自己,一方面要勇于接受挑战,把自己丢进新条件、新情况、新问题中,逼到走投无路,才会想方设法、破釜沉舟,才会背水一战,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另一方面,要用“自律”来逼,用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来逼,用行动结果来逼。以创新之心逼出创新的行为,得到创新的结果。创新是潜能发挥之始,亦是潜能发挥之终。
人的潜能也遵循着“马太效应”,越开发使用,就越多越强。生命力是从压力中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就是创新能力,就是创造力,就是人的潜能,也就是竞争力。
忠告七:主动去敲机会的门
善于抓住身边的机会
比尔·盖茨的父母要盖茨读研究生院,不让他开办公司。盖茨顺从了父母的意愿,攻读了研究生课程。但是他感兴趣的还是开办公司。于是,他和艾伦就开始收集资料。
盖茨和艾伦通过长时间的收集资料,认真思考,确信计算机工业的触角即将伸向市场核心力量——广大的平民阶层。当这一点真正实现时,就会引发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他们正处在历史即将发生巨变的关键时刻。正像汽车和飞机发展史上曾经历过的那种关键时刻,他们预见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不再是疯狂的梦想。
“计算机的普及化势必到来。”艾伦不停地对盖茨重复这一点。如果他们没有顺应甚至领导这一场计算机革命,就会被这一革命抛到后面去。由于比艾伦更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些,所以盖茨更急于开办自己的计算机公司。但盖茨始终担心,如果自己因开办公司而荒废了学业,会引起父母的不满,而他不愿意让父母替他担忧,也不想引起父母的不愉快。
但盖茨后来回忆说,“艾伦看见技术条件已经成熟,正等着人们去加以利用。他老是说,再不干就迟了,我们就会失去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我们将遗憾终生,甚至被后人责备。”
于是,他们考虑制造自己的计算机。艾伦对计算机硬件感兴趣,而盖茨则对计算机软件情有独钟,他认为软件才是计算机的“生命”。
但很快,艾伦和盖茨放弃了自己动手试制新型计算机的念头。他们决定还是紧紧抓住他们最熟悉的东西——软件。生产计算机花费太昂贵了,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冒险。“我们最终认为搞硬件容易亏损,不是我们可以去玩的艺术。”艾伦说,“我们俩人的综合实力不在这上面。我们注定要搞的是软件——计算机的灵魂。”
盖茨和艾伦最后选择了开发计算机软件,创办了微软公司,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善于抓住身边的机会。
成功需要机会的配合
有时候,凭你多大的勇气,凭你多勤勉的实干精神,凭你多强烈的进取精神,没有机会的配合,要想大获成功也是难上加难的。世上有许多人,他们什么条件都具备,但是就是做事太慎重了,对每一件事都经过长时间的考虑。
结果许多的大好机会都失之交臂。在商业争中,先发制人是绝对重要的。
一个抓不住机会的人,一个抓不住机会的企业,在竞争中是永远无法获胜的。
日本东京有家大都不动产公司,公司总裁渡边正雄51岁那年才创立了这家公司。
起初,这只是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司罢了,渡边却抓住了机会。
一天,有人向渡边推销土地。那须(地名)有几百万平方米的土地,价钱非常便宜,每平方米只卖60日元。
事实上,这块山间土地曾对东京都内所有的不动产业者提过,但谁也不感兴趣。因为那须人迹罕至,没有道路,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气等公共设施,不动产价值被认为等于零。
可渡边有兴趣,因为他知道,那须与天皇御用地邻接,可能让人感觉到自己与天皇做邻居,能满足日本人虚荣心的需要;城市现在已是人挤人了,渴望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将是不可遏止的潮流。
渡边毫不犹豫地拿出全部财产,又倾其全力地大量借债,将这块土地全部买了下来。订约之后,同行们都嘲笑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大傻瓜。渡边把土地细分为道路、公园、农园和建筑用地,并准备先盖200户别墅和大型的出租民房。然后他就开始大做广告,出售别墅和农园用地。其广告醒目、生动,充分抓住那须青山绿水、白云果树的特色,适应了都市人们厌恶噪音和污染,向往大自然的心理。
结果,订购踊跃之极。不到一年,几百万平方米的土地就卖出4/5,净赚了50多亿日元,而剩下的160多万平方米土地已增值了15倍。
事实上,如果渡边当时考虑过多,赚大钱的机会也就轮不到他了。有傻胆才有傻福,渡边笑说道。
渡边为什么成功?不是因为他有特别的手腕。而是因为他看到了机会,并且抓住了这个机会。
机会有相当了不起的力量,它能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跃居为璀璨的明星。有时也会让一个人起死回生,走向辉煌。
美国著名的盖普洛国际咨询中心对一些成功者进行了连续20年的追踪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做出了成功者要素的分析报告。该报告指出,善于抓住机会被列于成功要素的第一位。可见,抓住机会的能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决定性因素,是各种素质的核心素质。机会的本质含义在于,它最能使你的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最能增长你的才干。机会,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客观因素,它是人才取得成功的催化剂。
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机会作为外在环境,可分为大机会,即时代机会,历史性机会,社会需要、社会发展的机会;小机会,即偶为伯乐发现和提携,友人相助,求职、确定奋斗方向时遇到某一方面的新需求,竞赛获奖等契机。
一个想成功的人,必须要有强烈的机会效益意识。在成功道路的跋涉中,你必须对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成本核算”。有时,失去一次机会,有可能导致你几个月、几年,甚至整个生命的白白流失。一次机会丧失,酿成千古遗恨的事是常有的。因此,务必重视机会的效益,让投入的精力得到应有的回报。
对于想成功的人来说,应该做一个开拓机会、捕捉机会,进而成为发掘机会潜能、高效运用机会、驾驭机会的高手。提高机会的利用率,善于将机会发挥到最大值,实现运用机会的最佳化,是成功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美国《妇女家庭》杂志的编辑爱德华·包克,从小就立志要创办一种杂志。
由于他树立了这个明确的目标,所以特别留心每个机会。
有一回,他看见一个人打开一包纸烟时,从中抽出一张纸条,随即把它扔了。包克拾起这张纸条,见那上面印着一个著名女演员的照片,下面有一行字,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
包克把照片翻过来,发现它的背面竟然是空白的。
包克立即感到这是个机会。
他推断:如果把印有照片的纸片充分利用起来,在它的背面印上照片上人物的小传,价值就可大大提高。于是,他走到印刷这种纸烟附件的平板画公司,向经理说明了他的想法。
这位经理立即说道:如果你给我写100位美国名人小传,每篇100字,我将每篇付给你10美元。你给我送来一些名人的名单,并分为总统、将帅、演员、作家,等等。这就是包克最早的写作任务。
他的小传的需要量与日俱增,以致他得请人帮忙。
于是他聘请了他的弟弟,付给每篇5美元的稿费。
不久,包克又请了5名新闻记者帮忙。
就这样,包克成了著名的编辑。
偶然的机会,有时就是这样,促使一个人愿望成为现实。
当然,偶然来临的机会与成功毕竟还是两码事。
偶然的机会只是为你提供一个有意义的线索,一种或许可以成功的可能。
法国一位已故总统有一句名言:人是命运的,命运就是一种机会以及捕获机会的能力。
如果说机会是外在因素,捕获机会的能力就是内在因素。
你要培养自己捕捉机会的能力,每天甚至每时都张开你渴求成功的贪婪的网,等待偶然事情的到来。
也许,就在这时候,你的网中已经有了一条成功的大鱼了!
我们这里所指的偶然性,是指一种不被你所预测的事,是你所不期望的,是在你所处时代和知识水平上发生的尚不能解释的现象。
这里所指的偶然性,其实也是一种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现象看上去是偶然的,但实际上它总是反映一种必然性。
例如,有人对1500年到1960年全世界1249名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发现科学家的最佳年龄区是25至45岁。
可见,时机是可以把握的。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进退之间,不能把握时机者,必将一事无成,遗憾终身。
无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斗争中,成功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那些深谙如何追求她的人,只赐给那些自信必成功的人。
捕获机会,见机而动,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但许多人却令人遗憾地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失机的原因恐怕体现在两个环节上,一个是识机,一个是择机。
时机来到,有的人能及时发现,有的人却视而不见,有的人虽然有所发现,但认识不清,把握不准。
对机会的认识决定了对机会的选择。
不能识机,也就无所谓择机,识机不深不明,便会在选择上犹豫徘徊,左顾右盼,不能当机立断,最终遗失良机。
致使良机失去的另一个原因,是多谋少决,不敢决断,不能当即择机。
这固然受到对时机认识不明的制约和影响,但与决策者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关系。
有的人天生意志软弱,缺乏决断力,面对几种互相矛盾的选择方案,不分良莠,不知取舍,无所适从。
要想做到见机而动,必须善择机会,良机不可能赤裸裸地放在你的面前,它常常被复杂变幻的迷雾所掩盖。
为此,必须养成审时度势的习惯,随时把握客观形势用其各种力量对比的变化,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方能及时抓住时机。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对机遇的成功认
识和把握,并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还有一个头脑的准备问题,即心理素质的准备。这些心理条件包括:
1.事业心
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事业紧密相连的人,才有可能把机遇与发展事业、搞好工作联系起来,为了事业而努力求索。
2.观察力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及时捕捉到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
3.判断力
在人们发现的机遇中,并不是每一个意外情况都有价值,都值得探索,都有成功的希望。这就需要准确判断,从各种机遇中抓住有希望、有价值、有潜在意义的线索。这一点对于确定是否进一步追究机遇所提供的线索有决定性意义。
4.创新意识
机遇是意外的、异常的,因而用常规方法解决机遇问题很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有创新意识,寻求新的对策和方法。
头脑的准备,不仅是心理、意识的准备,而且还包括经验和知识的准备,因为处理机遇现象很难像一般事务那样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而主要是凭我们的经验、知识的储备进行决策。这主要是指我们必须有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内容与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在机遇出现时,才能触类旁通,引起注意并做出判断。
“没有机会”是弱者的借口
凡是在世界上做出事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幸运之神的宠儿,反而是那些“没有机会”的苦孩子。
不要常说自己没有机会,其实,“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推托之词。他们的大多数人将告诉你,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能得到别人所具有的机会,没有人帮助他们,没有人提拔他们。他们将对你说,好的位置已经人满了,高等的职位已被挤占了,一切好的机会都已被他人捷足先登,所以他们毫无机会了。
但有勇气的人却不会推托。对于工作,他们不哀叹怨尤。他们只是迈步向前,他们不等待别人的援助,他们依靠的是自助。世界上需要而缺少的,正是那些能够制造机遇并牢牢把握机遇的人!等待机会而至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一件危险的事。工作的热情与精力,就在这种等待中消失。对于那些不肯工作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那些勤恳工作的人,不肯轻易放过机会的人,才能看得见机会。
有许多人已经触着了很好很大的机会,而他们却还在梦想着发财的、高升的更大更好的渺茫机会。当前的机会他们不认识,因为他们的心中另有不确实的幻想。
有的人对于机会,眼界太高,欲望太奢,往往为着一心要摘取远处的玫瑰,反而将近在脚下的菊花踏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可忘却了大事业,但要从小处着手。现在生活在都市而每天怨天尤人的青年,与那生长在偏远荒漠中的人们易地相处,则他们对于所谓“生命的机会”究竟作何感想?如果他们住在一所旷野里简陋的木棚房子中,远离学校、铁道,没有报纸、书籍、金钱,没有日常生活上的享受,甚至没有日常生活上的必需品,他们将作何感想?如果他们必须日行九里,才能进一个设在木棚房子中的简陋的学校中去读书,他们将作何感想?如果他们必须在荒野中跋涉五十里,才能借到一本书籍,然后在白天辛勤工作后,借着木柴的火焰而阅读,他们将作何感想?如果他们如同林肯一样,受学校教育只满一年,即不得不投身工作,他们将作何感想?
每个人,只要有抓得住当前机会的毅力,有为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就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但你该牢记,你的出路就在你自己身上,在你以为出路是在别处或别人身上时,你是要失败的。
你的机会就包裹在你的人格中。
你的成功的可能性,就在你自己的生命中。正像未来的参天大树的种子隐伏在灌木丛中一样。你唯一的成功就是你的自我的演进、展开与实现。
返回书籍页